现在奥卡索女鞋奶奶的每日任务没了,怎么获得生命泉水啊?

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户外驴友,户外纪录片,户外电影,户外杂志书籍
一.户外驴友
按照时间顺序:
1. “青衣佐刀”。记录登珠峰的帖子,他的帖子特点是善于从平凡细微景色处着眼,而引发无限内心细腻的感慨,文笔精致,感情丰富,联想翩翩,怀有一种悲天怜人的人文情怀。当然冲顶珠峰的过程让他描述的如此细致,几个队友生命的消失,也让人对自然充满无限的敬畏和遗憾。
2. “逆流之河”。74天孤身穿越大羌塘的帖子。他的帖子浏览量超过1000多万,回复超过10000多楼,是有史以来8264户外论坛最强贴。
他强大的内心世界,超凡的冷静,面对每天都要赤脚趟过的无数道冰河,愤怒发狂的极端天气,饥饿的狼和熊,食腐的乌鸦,力大无穷的野牛,无尽的泥泞,恶劣的自然,单调乏味的食物,永不愈合的伤口,装备的简陋,食物的科学精确计算和搭配,地理地质气候知识的储备,动物习性的了解,植物种类的辨析,即使不停的腹泻,还有因为孤独产生的幻想,仍始终都保持清醒、平和的心态实在是令人赞叹。整个70多天,他居然连自言自语都没有,定力如此,隐忍如此,真乃钢铁神经和意志所打造,神人也。
3. “深圳宇宙人”。他告诉我,出发的理由只有一个,不去的理由千千万。他的话非常朴实,他那强大的毅力,坚韧的耐力,超强的体能,每天以冷水饼干度日的自虐条件,仍能环骑(还有自驾)青海,新疆,西藏,四川一万多公里,徒步墨脱比正常时间缩短1倍,真是令人折服。
4. “柳如烟”。女强驴。她的帖子“【藏南无人区】寻世上最后的秘境天堂——成功首穿西岸线&”。文笔细腻,细节详细,照片惊险写实,可以说,她比大多数的男性都要更坚强,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驴友佼佼者。通过他的帖子和照片,我们真实的、近距离的了解了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去的人类最后一块秘境天堂。
要说一句,他们四个都是我在8264户外论坛看的帖子。别的坛子也有。
二.对我影响最深的户外纪录片:
贝尔格尔里斯的《荒野求生》。
需要学些的生存技能太多太多,然而最强大的生存技能就是你渴望生存、永不放弃的决心。只要你足够细心,反复观看,你一定能不断从片子里学到很多知识。
户外生存四大要素:庇护所,食物,水,火。
最基本的随身工具:刀,打火棒,水壶。
食物:最主要是蛋白质,而虫子和各种爬行动物都是很好的来源。生食可以节约时间。
水:既然大象的粪便里都能挤出水来喝,那还有什么不能喝的。雪,简直就是天赐甘露。
每到一个陌生地方,一定要向当地的居民了解怎么能找到水,什么可以吃,有什么危险。
体能,是求生的基础。
庇护所:你周围一切的枯枝灌木,冰雪洞穴,岩下凹地,废物垃圾,改造一下,都会成为你的庇护所。
冰雪会降低你的核心体温,海水会使你体内电解质失衡,喝的过多都会迅速夺走你生命。
三.对我影响最深的户外电影:
1.& 《最后的猎人》
电影《最后的猎人》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记事片,是史上第一部 跨越两季严冬零下五十度拍摄的电影。故事讲述了温德(Norman Winther),这个世上最后仅存、对庄严的脉拥有深刻理解并尊敬自然的猎人之一。他与印地安人那哈尼族的妻子涅芭斯卡,以及一群忠实的猎犬,生活在一个以季节变化为节奏的世界:在冬天的雪地里驰骋、跨越汹涌的河水、遭受大灰熊与狼群的威胁,都是猎人寻常生活的一部份。诺曼在这个有时大风雪盖过说话声的冰雪世界,培养出他独特的生活态度。这部电影是对这个景观壮丽、辽阔原始的高海拔国度的礼赞。
点评:那样的生活就是我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想。
2. 《127小时》
英国导演丹尼·鲍耶(Danny Boyle)将为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拍摄《127小时》(127
Hours),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Aron Ralston)断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用自己的运动短裤当作临时止血带,然后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缘绳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与营救人员相遇,终于成功
点评:生存的本能,断臂的勇气,身处绝境,唯一自己拯救自己。
3. 《荒野生存》
《荒野生存》改编自著名作家乔恩·科莱考尔(Jon
Krakauer)的散文集,是当时轰动美国的一个真实事件,说的是一个名叫克里斯多弗的男子(埃米尔·赫斯基饰)1992年大学毕业后,毅然舍弃了所有的财产,投身到阿拉斯加州的茫茫荒野中,体验回归自然的生活。四个月后,人们在一个偏僻的野营地的一辆废弃的公共汽车上,发现了他的尸体。
点评:令人扼腕的真实,结局遗憾,原因更是值得深思。
4. 《我不会死在这里》
日,满载乘客的一架乌拉圭飞机坠毁在冰天雪地的安第斯山脉。27位年轻人劫后余生,他们不想死在这里,决定自救。千里冰封,雪崩时时发生,他们饥肠辘辘,只能吃死人肉维生。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恐惧,没有英雄……活着,是唯一的目标!生死72天,他们挑战生命极限,最终16人获救。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安地斯山奇迹”。《我不会死在这里》被拍成电影,电影中文名《求生》。
为了活下去,每个人都愿意在自己死后把身体贡献给他人吃。
当听到收音机里传开救援结束后,这是个好消息,意味着我们必须只能依靠自己求生存。
活下去的的最大动力是亲人的爱。
见证人类在死亡关头的无限韧性。
这四部电影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但除了最后一个猎人,剩下的三个电影我都不会主动推荐大家看,因为他们真实,因而会比平时的灾难更打动人心。
如果大家非要看,那么我的建议是先看书,后看电影,再看书。
书里会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或刻画,有助于你更加理解电影画面所不能言出的认为内心,同时电影会因为时间限制而漏掉大量细节。而电影的画面又可以弥补文字所带来的视觉不足。
四. 对我影响很深的户外杂志书籍
1. 《户外》
《Outside》于1978年在美国创刊,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户外杂志,每月读者超过200万。入选2005年全球杂志势力TOP100排行榜,是唯一一本进入前100名的户外类杂志。同时也是美国出版史上唯一一本连续三年获得杰出期刊大奖的杂志。
2006年10月,《Outside》来到中国,中文名为《户外》。《户外》将继续秉承《Outside》“倡导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为中国读者提供全球同步的户外现象、行为、事件的客观报道,并涉猎人文地理、科学探险等内容。在讲述精彩有趣的户外故事和户外人的同时,我们努力传递一种乐观向上的价值观——梦想、勇气、自我实现、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2. 《户外探险》
《户外探险》倡导贴近自然、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内第一本以介绍户外休闲生活为主的实用指南杂志。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户外活动:选择在国内比较普及、流行,并且有一定认知度的各类户外活动,如野外露营、登山、滑雪、自驾车、骑马等等。同时也为读者推荐和推广一些更加新颖刺激的户外运动,如滑翔伞、潜水等等。
自助旅行:侧重于比较新奇或时下比较热门的自助旅游线路,避免单调、常规的旅行线路。文章风格简洁、诙谐,在强调可读性的同时突出旅行实用信息。
登山探险:介绍近、现代国内外著名探险活动,更强调观赏性和科学性,将全球探险胜地的自然原始风貌和探险家惊险果敢的探险经历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 攻略:综合国内外户外精彩路线的小册子,随刊附赠。每期围绕一个主题,提供实用、准确、个人化的出行攻略。
装备:以装备购买、使用指导为主的小册子,随刊附赠。不仅包括详实可靠的实用信息,还有关于装备的使用技巧和经验,以及新品、业界动态等行业内第一手新鲜报道。
3.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以上是百度得来的内容,以我有限的阅读体验来说,首推中国国家地理,其次户外,至于户外探险,广告太多了。
5《深入非洲三万里》
李文斯顿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国有戴德生,印度有克利威廉,而非洲有李文斯顿),他将上帝的永恒之光带进了黑暗的非洲大陆!
本书是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李文斯顿一生感人经历的描述,在简短介绍其家世与求学生活后,作者浓墨重彩地详细记录了他三次进入非洲的惊险旅程。
150年前,李文斯顿深入非洲这块被称为蛮荒的“黑暗大陆”宣教,他面对异教文化、丛林猛兽的强势围攻,种种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不可思议的遭遇,以及李文斯顿对上帝之敬畏、宣教之热忱、信心之坚强、持守原则的态度、逢凶化吉的智慧,在作者张文亮的生花妙笔下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
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险家。
不同于其他的探险家,他的探险不是为了征服未知之地,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好胜心,不是为了显明自己多伟大,探险只是为了一个责任——将上帝救赎的真理带给非洲人。
37年之久,行走非洲三万里,在任何危险的时刻,他从没有对任何人——包括食人族与奴隶贩子——发射过一颗子弹。
他只将自己的安危放在上帝的手中。
他的一生,就是非洲人的祝福。
就医学而言,他是进入非洲内陆的第一位医生;
就地理而言,他是画出非洲内陆河川、山脉的第一人;
就政治而言,他是终止非洲人被贩卖为奴的关键者;
就探险而言,他是打开外界进入非洲内陆的先锋;
就科学而言,他是详细记载中非洲动物与植物的先驱。
后世的人,称他是“非洲之父”。
非洲地图上,现仍有三十几个个地方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深得非洲土著的敬爱,
至今,非洲人仍称他是:“非洲人的朋友”。
6《和平之子》
在新几内亚的原始丛林中,有一支叫沙威的土著部落。处于石器时代的沙威人,竟然将“背叛朋友并取其头、食其肉”提升为一种崇高的理想,以至于部落间酿成血海深仇,族人都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这个血腥残忍的食人族,来自北美的宣教士唐·理查森于1962年携妻儿冒着“被杀而食”的危险,来把福音带给他们,要让他们拥有和平的生活!
但令他惊愕的是,沙威人竟以出卖耶稣的犹大为英雄!理查森陷入了绝望,就在准备放弃离开时,他听到了沙威人“和平之子”的传说,改变就此开始……
7《穿越荣耀之门》
1956年,五名立志将福音传播到丛林深处的传教士,放弃了舒适安宁的生活,冒险深入厄瓜多尔原始丛林,希望向印第安土著部落奥卡人宣讲福音。不幸的是,他们刚踏上部落的领地,就遇难身亡。尽管他们手中有枪,却始终未扣动扳机……
从不欢迎外来者的奥卡人,起初并没有拒绝传教士的礼物和友好。经过无数次试探性接触后,五位传教士觉得机会成熟,决定于1956年1月的某天,准备与奥卡人进行一次关键性会面……
五位年轻人的妻子不约而同地屏息守候在收音机旁等待回音……
等来的却是震惊世界的噩耗……
8《奥卡人的新生》
《穿越荣耀之门》的续篇,那五位传教士究竟是怎么死的?他们的妻儿到底又是怎样赢得了“奥卡人”?
五位传教士遇害的消息震惊了世界,他们的生平也一直感动、激励着无数人的心灵。然而,那次事件却留下了重重的疑团和迷雾,许多至关重要的细节和原因仍然不得而知。谁能再度开启这段尘封的往事呢?
史蒂夫·赛因特——罹难者纳特&赛因特的儿子,承担起这份使命。像爱的使者一样,他携家人返回厄瓜多尔丛林,来到瓦达尼人(奥卡人)中间,把他们当作朋友,甚至家人,尽管他们中间有人曾是杀害他父亲的凶手。
《奥卡人的新生》既是跨越时空的历险记,又是一部浪漫小说,更是灵魂的诉求。史蒂夫在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里穿梭,最终揭示了父亲惨遭杀害的真相。随着事件的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史蒂夫也越来越迫切地面临着新的使命:引导瓦达尼人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
作者为殉道者的儿子,坦诚的笔触,勾勒出伟大的心灵和奥卡人的新生。
9《我不会死在这里》
10《荒野生存》
建议想看这两个电影的朋友,先看这两本书。
因为书里会有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或刻画,有助于你更加理解电影画面所不能言出的认为内心,同时电影会因为时间限制而漏掉大量细节。而电影的画面又可以弥补文字所带来的视觉不足。
11《通古斯族系的兴起》
12《最后的传说-鄂伦春族文化的研究》
13《捍卫者》
这三本书其实购于不同的时间,第一本侧重于民族学、考古史、民族语言、历史学等的研究,学术气息比较浓厚,揭示了鄂温克、赫哲族、满族等民族的历史渊源与演变关系。
第二本的作者本身就是鄂温克人,因此她所写出来的本族文化细致、详实,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历史感。渔猎,狩猎,采掘,信仰,文化,礼仪,手工工具,传统食物等等,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第三本其实是一本小说,集探险,大兴安岭地貌,鄂温克族狩猎文化于一身,讲述了一群森林警察血与火的故事。
以上为自评。
14《结,起点亦是终点》
15《北方的空地》
作者:杨柳松,网名:逆流之河
副标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纪实
作者: 杨柳松
《结,起点亦是终点: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纪实》:史无前例的峡谷穿越
  揭开人类最后的秘境
  首本全面揭开大峡谷神秘面纱的探险文本
  57天不间断穿越
  那一段地狱般的旅程
  无法言表的艰辛
  一切的一切
  只为探寻那神秘中的神秘
  世界上最深最长、无法借助任何现代化设备和畜力!
  进入的雅鲁藏师大峡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前往香巴拉秘境的种子。
"看到太多关于藏地的旅行书,很多都是浮光掠影,或者就是纯攻略,没有情感。但这本书,作者非常详细地记录了其中的攻略,但又不是简单的记录攻略,而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记录所经历的一切,我觉得作者是非常负责任的写出了这部作品,非常负责任。"
"有的人写游记只是用脚,老杨是用心"
"不同与市面上一些花花绿绿的游记,独探大峡谷无人区,身体和精神的煎熬是难以言喻的,独特的经历浸满了汗水泪水和血水。
  惊险的探险,细致生动娓娓到来,如同跟着同游了一番。好看。
  没有商业支助,没有功利角逐,为了梦想前行,行程中甚至拮据得有些可怜。
  没有风花雪月,没有对个人壮举的丝毫炫耀,透过朴实低调的文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灵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唯有艰难环境中对欢乐和幸福人生的深度思考,敬天爱人。
  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男人,每每休整时就犒劳自己一包瓜子零食,念念不忘走出无人区向导给的两颗糖,相当可爱。 "
"没有华丽的装裱,却孕育着深厚的内涵;
  没有名人作的序,却用最朴实的话语诉说了穿越的整个过程;
  最珍贵的是书中的插图,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雅江。。。。。。"
《北方的空地》
《北方的空地》由“中国驴友第一人”杨柳松所著,他以自己孤身一人穿越大羌塘无人区的经历为主线,利用生动、精美、富于冲击力的照片,记录着羌塘的美丽、神秘和朴实。配上极具穿透力的干净文字,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藏语“羌塘”,意为北方的空地,狭义指藏北无人区,实则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日,杨柳松一人一自行车,从青藏高原的西端至高点界山开始,一路向东路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改由北上进入阿尔金无人区,经可可西里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总历时77天。在离开界山至阿奇克库勒湖的74天里,独处无人区,行程约1400公里,跨度4个月。该书通过图文互动的巧妙设计,为读者真实再现了羌塘这片神奇而瑰丽的土地,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仅为大自然的雄奇瑰丽而深深震撼,满足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远足梦想,更能让心灵受到涤荡。
在展现美丽风光的同时,作者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值得借鉴的户外旅行攻略,例如旅行前食物的选择、行囊的准备、身体的状况、对旅行中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以及详实的旅行计划等都在书中有所描写。
16《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JckLondon,日~日)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GriffithLondon),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旧金山。一生勤奋工作,代表作有《荒野的呼唤》《热爱生命55《海狼》等。他的作品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多以北美极寒地区或太平洋的苛刻自然条件为背景,反映了“人定胜天”以及“热爱生命”的积极价值观,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在世界文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北方的奥德赛
生命的法则
强者的力量
为在路上的人干杯
寂静的雪野
17《瓦尔登湖》
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
& 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 &&&&&&&&&&&&&&&&&&&&&&&&&&&&&&&&&&&&&&&&&&&&&&&&&&&&&&&&&&&&&&&&&&&&&&&&&&&&&&&&&&&&&&&&&&&&&&&&&&&&&&&&&&&&亨利·戴维·梭罗(),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这两本书,我一般都是出去露营时,临睡前,在帐篷里就着帐篷灯读几页,使自己从一天的喧嚣或疲惫中静下来,再默默睡去。
18《沙漠求生》和19《和亚诺玛米森林-在原始森林中的生存》
这两本书属于德国作家吕迪格尔.内贝尔的探险系列。
20《怀斯曼的生存手册》
《怀斯曼生存手册》为英国皇家特种部队绝境求生的秘密,是现代人掌握自救、自我保护的生存技巧。任何人,只要喜爱远足、旅游、探险、行车的普通读者,都可能会被意外隔绝在地球上的任一地点: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无际大海……本书描述了这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同时也揭示了相应的生存机会,提供详尽的求生方法与技巧。
书中附有大量绘图,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更增强了直观性与实用性。本书的宗旨是解决所有生存难题:如何装备,雨林中如何施放求救信号,怎样辨认有毒植物,用刀片制作指南针,如何蹚水过河,制作各类环、结和绳套,如何点燃潮湿的火柴,如何搭建天然帐篷,如何急救、逃生、救援等等。
这本书值得反复揣摩,练习和实习,虽然很多技能根本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根本没机会用上,但至少让我知道户外生存的金字塔结构----塔底就是顽强的求生意志,中间是知识,塔尖才是工具。
21《野外求生宝典完全图解》
看图解以为是小儿书,其实是一本野外求生指南,也是一本野外生活趣味大全,不过,跟怀斯曼一比,显得基础一些,更细致一些。
这6本书里,我首推22《世界最险恶之旅》,尤其最后临死之前,斯科特写给队友遗孀、写给朋友、写给整个英国的日记,真情感人,让我数度落泪。
网评如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掀起了征服地球最后一片土地南极大陆的高潮。
  年,英国人斯科特率“新地号”船队出发进行南极考察。本次考察的任务是冲刺南极点,其次是带领一大批科学家进行全面的南极科考。在出发前,本次考察探险就轰动一时,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努力征服南极点。在出发后,挪威人阿蒙森也组织了一个“佛兰姆号”探险船队进行南极探极的探险。这迅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全世界都关注着谁将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于是在冰天雪地里,在天寒地冻的南极大陆,两队人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日,斯科特探极队成功抵达南极点后发觉在一个月前,阿蒙森已经成功到达极点。在沮丧中返回的探极队遇上了一连串异常不合常理的意外,特别是异常恶劣的天气和食物的短缺,最后在营地总部不远处全部葬身雪海,演出了南极探险史上,甚至是整个探险史上最悲壮的一幕。斯科特探极队的全军覆没在世人心中引起强烈震撼。
  《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世界最险恶之旅》的作者,本次南极探险队中最年轻的成员薛瑞-格拉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南极队友的记述,记录了这场探险史上最著名的悲惨事件,花十年之功成就了这本最经典的探险作品。
我最不推荐的是23《两个人的长征》,文字寡淡无味,沿途无甚惊险。唯一留给我印象的,就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真有那么长吗?作者根据自己的旅行和文献提出此问。
唯一一本中国人出的书就是万科王石老总的24《让灵魂跟上脚步》,可视作一部西域、中亚、南亚的自驾游记。
另外25《旅行,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一书,是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的一部自驾摩托环球之旅,还是挺耐读的,尤其书中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看待俄罗斯等共产之国,很有趣。
想要真正看清这个世界,就要亲身去体验
  投资如此,人生也如此
  ——吉姆·罗杰斯
  这本书是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记录了罗杰斯在20世纪90年代初做得一次惊险刺激的环球旅行。历时22个月,近10万公里的路程,横跨6大洲52个国家和地区,这位投资大师卸下了成功者的光华,作为37岁的老背包客,经历着旅行的喜怒哀乐,也重新审视着生命的意义。
  周游世界让他明白,很多国家在变得富有,但经过几年时间,或者几十年时间,或者几百年时间,骄傲自大会让其走向衰败。他还明白,即便所有的财富都消失殆尽,生活依然继续。吉姆说:“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尝试,因为你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如果你想改变生活,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至于26《孤帆独行绕地球》就是一个外国佬驾驶帆船进行环球旅行的游记,文笔一般。可读可不读。
第二个值得推荐的就是27《斯文赫定探险记》,关于这本书及作者,我认为很值得做如下大段的转载网评:
在人类史上,赫定是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和考古学家,他单枪匹马,一个人就给世界提供了那么多的地理新知和考古发现——即把一些仅为当地人所知道的地理状况、历史遗迹收集起来,发布给全世界,并以地理学的规范和历史学的眼光处理这些山川地貌和残垣断壁,这在以前各个时代都很少见。
赫定一生多次来到我国的新疆、西藏地区,考察了多条山脉河流和多处沙漠与荒原,绘制了多幅地图,进行了大量的测量,积累了大批科考资料,向世界贡献了关于我国新疆和西藏考察的3大套科学专著——6卷本的《中亚科学考察报告》、11卷本的《南藏》和30卷本的《西北科学考察报告》,涉及了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地图、生物、天文、考古、民族、语言、历史地理等多种学科,填补了多方面的空白,堪称我国西北的百科全书。赫定比起他的先行者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俄国军人普热瓦尔斯基等,贡献最多最大,是我国西北科考的一座高峰,也是地理大发现即将结束时代的又一曲传奇故事。
在地理学上,赫定的贡献是杰出的,他在新疆和西藏先后绘制了近2千张路线图,大量的冰川图、流域图、山系图、测高图等专门地图,提出了“罗布泊游移”等一些地理概念和假说,收集了很多河流湖泊的深度、流量等水文数据,记录了很多地区的温度、降水等气象资料,在很多地区踏出了第一条道路,甚至到过一些连当地人都没到过的地方。
在考古学上,赫定自己发现了楼兰古城、喀拉墩遗址,而他领导的考察队则发现了小河遗址,在广大的空间和辽阔的时间里找出了文明的节点,对我国历史研究乃至世界的历史研究都有很大促进作用。他给后世的人们勾勒出了清晰的丝绸之路,开启了现代人的想象空间,也引起了西北考古热潮(包括盗宝热潮)。
赫定在新疆、西藏的考察中还把我国宝贵的动物资源介绍给了世界,新疆虎、野骆驼、野驴、藏羚羊等珍稀物种,主要就是通过他而广为人知的。对这些动物赫定作了详细的观察,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今天一些物种像新疆虎等已经灭绝的时代,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书来了解当年活跃在西北舞台的这些生灵了。
赫定考察中收集、保留了大量民俗资料,包括民族建筑、宗教用品等,他也拍摄和手绘了大量反映西域土人生活的图画。这些资料弥足珍贵,因为在那个时代和那些地区,绝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保存自身生存资料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保存他们的能力和办法。现在我们能够感性地了解百年前的罗布人、维族人、西藏人,追思百年前罗布泊的浩淼烟波与新疆虎的勃勃英姿,全靠赫定留下的图画与照片。
赫定还是位十分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写出了大量游记,尤其是中国游记,如《我的探险生涯》、《戈壁沙漠之谜》、《大马的逃亡》、《失踪雪域七百五十天》、《丝绸之路》、《游移的湖》等。这些游记内容丰富、描述生动、科学性强,并附以大量的插图和照片,非常受读者欢迎,很多游记都是刚一出版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全球流行,既为世界的旅游文学增加了瑰宝,也介绍了中国、宣传了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巨大影响。
赫定杰出的探险成就,源自其坚实而可贵的品质。他从小培养自己的意志,锻炼强健的体魄,勇敢顽强,坚韧不拔,敢于冒险且善于冒险;他崇拜创新,热衷发现,以征服未知为己任,为深入不毛、遭受苦厄而自豪;他思维严密,观察细致,眼光敏锐,分析精深,探险计划设计慎重,勘察测量精益求精。赫定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有较高的亲和力和公关能力,走到那里朋友就交到那里,考察中得到瑞典、中国、俄国、英国、美国、德国等多方面帮助,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赫定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为了让祖国扬名而不辞辛苦,蹈难犯险。此外赫定自觉主动,简朴节约,每一次考察的发起、组织都源自其自觉自为,有限的钱财都能花在刀刃上,这些品质对其成功也必不可少。赫定还具备高超的组织才能和管理能力,他知人善任,能恰当选人和安排工作,始终保持队伍的凝聚力,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对于旅队的牲口、粮食、水、草料等准备精当,管理严密,保证队伍的安全和效率。赫定在考察活动中,不但是首席科学家,也是出色的经理人、大将军。
作为19世纪末来我国考察的“帝国主义的科学家”,赫定早年的一些行为是有问题的,如不尊重中国主权,随意入境;带领4个俄国士兵护卫自己,搞治外法权、国中之国等。但是,就人品而言,赫定不是那种飞扬跋扈不讲道理的人,他来中国也不是为侵略扩张或盗取财宝,比起普热瓦尔斯基野蛮枪杀中国藏民、斯坦因大肆偷盗我国文物,要规矩得多甚至高尚得多,赫定坚持了一个正直的科学家的应有风范。赫定在《我的探险生涯》中写道:“从前有些西方旅行家恶劣地违犯中国国民的感情,因此遇到困难的事,在我们中决无所闻。中国人在他们国内是在家里,外国人只是客人,如果那些客人对于自身的利益,没有适当的机变和智慧,用宽宏合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的中国主人,由他们不好的态度,自身必食其报。就我所关涉的说,我将永不忘记这6年的快乐时光,我能有这种特例去与中国的一些最特出的学者在野外同北平工作。我抱着同情及感谢终身愿记着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赫定不仅这样说,他也尽可能地帮助中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如为中国政府勘测内地通往新疆的公路线路,资助他的中国青年助手到欧洲留学,因此,赫定总体上可以称为中国的朋友。至于他为了探险而查明西北地理,绘制西北地图,传播西北的文明,虽属于无意但贡献却是客观的,我们也应该铭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赫定的考察成就并不完全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我国政府和各族人民都为他的探险做出了贡献,如我国善良好客的地方官员给赫定提供便利条件,好几位队员为其事业牺牲了生命等。赫定自己也意识到这些因素,他在作品中尽量为每一个牺牲者留下名字、给予赞美,真诚地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
身材矮小、戴着眼镜、外表温和、书生气十足的斯文·赫定,有着北欧人坚强意志、冷静头脑和耐劳体魄并能流利地说7种语言,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艺术造诣深厚,几乎具备科学探险家的全部素质的斯文·赫定,离开人世已经52年了。这期间虽然我们人类所未知的自然的疆界在发生变化,科学的前沿在不断推进,但是,我们对探险和献身精神的需要一如既往,因此我们还要重温赫定、学习赫定,让他的精神在中国生根,激励我们今天的探索和攀登。
<font COLOR="#FF、30、31三本关于西藏和一本云南香格里拉的故事。这样的书很多,建议想去西藏的朋友多读一点这样的书,这样,当你走在拉萨街头或者凝神眺望大昭寺的金顶时,你就会有更多的震撼和共鸣。
登山圣经32《走进空气稀薄地带》和33《极限登山》
一九九六年五月,珠穆朗玛峰发生了12名攀登者相继死亡的重大山难事件,同年十一月,亲历灾难并深受震撼的美国记者科莱考尔把自己山难经过写成了小说《进入空气稀薄地带》(Into
Thin Air),详细记录了当年作者跟随一支商业化的登山队攀登珠峰和遭遇山难的亲身经历。
九七年本书在美国出版后成为畅销书,雄踞于《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发行量超过了一百万册,并成为登山史上第一部对珠穆朗玛峰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攀登季节所做的权威性记述的书籍。
《极限登山》
 “极限登山”首先是一种境界,一种挑战极限的追求。具体说来,就是采用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和尽可能少的装备,去攀爬更长、更难、更高海拔的路线。
  《极限登山》是一本充分展现了这种境界的书。这本书的主要作者Mark
Twight是世界顶尖的登山者,曾在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阿拉斯加、巴塔戈尼亚等诸多山区进行过多次高水平的攀登。这本书不仅会告诉你,像Mark这样的攀登者究竟能够取得多么惊人的成就,而且会从心理、策略、技术、训练、装备、营养等诸多角度详细解释,他们究竟是如何取得这些惊人成就的。
  换句话说,这本书不仅能让你体验极限登山的境界,而且会为你指明通往这种境界的道路。
  这是一本充满了激情的书,这种激情并不是通过高亢激昂的言辞表现出来,而是洋溢在整本书的字里行间。如果你是一个登山者,那么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可能会无数次地热血沸腾,恨不能马上冲到山上去展开攀登,尝试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没错,这本书确实具有如此的感染力。
这四本书是我3月份刚刚从当当网网购的,目前看完的只有一本右上角的34《偏跟山过不去》,该书的作者同下面畅销北美排行榜的35《万物简史》是同一个著名作家--比尔布莱森。网评如下:
不仅仅是一本游记
阿巴拉契亚小道……一共有大约五百万步路,布莱森做到了从他穿越的每一步路中诱导出一声笑……读者在总共近三百页的书中,要想做到不像白痴那样咧嘴大笑还真不容易……实在是一本妙趣横生的读物。
&&这是一部几臻完美的旅行记。
&&这是《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最新力作。
&&没有去过美国的外国人也许会想象,那儿到处都是像纽约那样的繁华都市,充满了高耸云霄的摩天大楼,马路上熙来攘往,热闹得很。但是他们错了。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一些安谧的中小城镇或者广袤的山野、平原,不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倒是相当普及。另一方面,许多在美国住了一辈子的人也不会想到,当今的美国,仍然存在着受到商业化的浪潮波及较少,甚至数百年来基本保持原样的大片荒野。探索这样的原始莽原,以便全面了解和重新发现自己的国家,对于富于冒险探索精神的美国人,是一件富有吸引力的事情。
&&比尔·布莱森(曾写出著名的《万物简史》)这次带来的新作《偏跟山过不去》,就是描述在英国生活了20年之后,他回到美利坚决心徒步穿越阿巴拉契亚小道,借以重新认识自己久违了的美国。
&&阿巴拉契亚小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山间小路,它吸引很多旅游者前往。据说平均每年春天都会有一千多人来到这里试图走完全程,但只有不到两百人能坚持到终点。一般旅游者多选择其中的某一小段走一走,因为这种长途山间步行不仅非常艰苦,而且极具危险性,没有强壮的身体、坚强的毅力和野外生存技巧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当比尔放弃所有的交通工具,只想靠两条腿走完超过3000公里的山径时,这次旅程的艰险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比尔·布莱森1951年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出生。1972年,正在德雷克大学念书的他突然决定辍学,背上背包前往欧洲闯荡四个月。三年之后才偕同在英国娶的妻子,回美国继续攻读学位。此后,他又在英国居留20年,在《泰晤士报》和《独立报》任职,为英美各大出版机构著文。他在1995年举家回美,居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镇。2003年再度返回英国,目前在英国诺福克居住,担任达勒姆大学的名誉校长。布莱森是一位多产作家,著作包括游记《不是故乡非客乡》、《失去的大陆》、《小岛札记》、《走遍“烤焦国”》等,关于语言的书籍《母语》、《美国制造》,以及科普著作《万物简史》等,其中不少有中文译本。
&&翻开这部《偏跟山过不去》,我们跟随作者冒着严寒酷暑,翻山越岭,走在古老的阿巴拉契亚小道上,如同亲自体验徒步旅行的疲累和风险,也感知到亲近大自然的独特乐趣。按说日复一日在景色雷同的大森林里辛苦跋涉,总不免会有单调之感,但是作者以阿巴拉契亚小道为线索,始终成功地抓住读者的兴奋点,谈古论今,绘景叙人。全书从头至尾,充满了具有英美两国文化背景的作者之美式调侃加上英式嘲讽的幽默机智,始终令读者兴趣盎然,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与布莱森的其他旅行随笔一样,作者在《偏跟山过不去》中向读者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他既调侃又自嘲;既叙述事实又有点评;既写到自己对旅行的酷爱,也坦然道出在艰难困苦时刻的内心感受,包括坦白自己的动摇和恐惧,把读者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不时又卖点儿关子,来点儿悬念,让你非想知道后事如何不可。
&&旅行随笔描绘景色是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一味绘景而不写人,终究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布莱森在这本书中信笔挥洒,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景中见人,情景交融。最有趣的当然是那位来自艾奥瓦州的旅伴斯蒂芬·卡茨。此君学历不高,不善言辞,常常有些蛮干,“扔”功一流,冲动起来,连旅途中至关紧要的食品、水瓶都会扔掉。但是,尽管卡茨的举动言行让读者感到可笑有趣,我们却看到了卡茨的邋遢外表掩盖不住他那坦荡、正直的品格,追求上进的赤忱。这位从艾奥瓦州迢迢赶来,不辞险阻,同布莱森一起踏上征程的卡茨,不愧是一位忠实的好旅伴。还有那个样子滑稽可笑,幼稚而自以为是的玛丽·埃伦也是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此外,小鸡约翰、乐于助人的吉姆和希思父子,以及徒步走完小道全程的60多岁的老奶奶和体重350磅的伍德罗·墨菲等人,虽然着墨不多,但也各具风姿,令人印象深刻。至于书中描写的一路上遇到的各种滑稽、尴尬、有趣的情景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给,大笑捧腹。
&&《偏跟山过不去》不仅让你畅怀大笑,它也能够促你深思。在书中,作者出于对自然的爱恋,不仅描述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忧心忡忡地指出在自然和人的破坏、侵蚀与有关当局的不良管理下,小道沿线的森林植被日渐退化、蹙缩的现状。作者通过描绘被废弃的煤矿城市森特拉里亚的悲惨景象,形象地展示了掠夺资源性的工业化造成的多少年也难以恢复的浩劫。作者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性呼吁,不仅敲响了对美国有关当局的警钟,对于世界上其他后发的工业化国家,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看完这本书,再次勾引起我一种强烈的冲动:在咱们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里也开辟一条徒步小道,并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予以保护,以众多户外徒步爱好者共同维护的形式来传承黑土地与大森林的东北地域文化。可惜,我知道,这只是空想而已。
另外三本还没有看,暂时先不找书评。其中迟子建的36《额尔古纳河右岸》,跟前面的那三本书一样,都是描写鄂伦春民族的书,这些书,其实也是我准备去大兴安岭腹地的“中国极寒之地、鄂伦春民族聚集地---根河”一游所做的一些知识储备。根河,自从我的户外朋友崔哥10年提出来,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本来今年2月份打算去,奈何车票和身体、气温景致等都不巧合,争取今年夏季或年底去一次吧。
37《户外运动终极手册》还没看,总有点担心内容与书名不匹配。
本来想根据自己所能理解的程度,用自己的语言来对每本书进行评论,但考虑自己评论未免偏颇,评论也费时费力,最终还是摘录了网上的书评。
不过,这不影响我本人对这些书的认知,虽然这种认知更多的是一种片面的、肤浅的,但仍让我从与书评不同的角度,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有了更深的或者全新的感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卡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