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raStructure模式和in house ad hoc 区别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无线网络实验一AD-HOC 和Infrastructure 网络的基本组建
下载积分:100
内容提示:无线网络实验一AD-HOC 和Infrastructure 网络的基本组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1|
上传日期: 02:37: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无线网络实验一AD-HOC 和Infrastructure 网络的基本组建.PDF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505 -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
505 -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您的当前位置: →
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对比
千家综合布线网 www.
  对于组建家庭局域网或者小型企业内网而言,无线或者有线技术都可以轻松实现。传统上,家庭局域网一般使用有线技术,但是,近几年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用无线技术搭建局域网也开始变得流行起来。无线和有线这两种方式都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家庭局域网组建方面,我们该如何对比这两者呢?
&&& 下面,我们将在安装、成本、可靠性、性能、安全性以上五个重要方面对无线和有线网络进行对比:
&&& 一、有线局域网
&&& 有线局域网需要使用以太网电缆和网络适配器。虽然两台电脑可以通过以太网交叉电缆实现互联,但是有线局域网一般还需要网络结点设备,比如HUB集线器、交换机或者路由器,以实现更多电脑的互联。
&&& 如果是通过拨号上网的用户,那么主机需要与调制解调器互联,并且主机上还要安装有Internet连接或者类似的软件,以供连接主机上的其余电脑也能够实现上网。使用路由器的用户就简单多了,它内置有防火墙功能,而且更容易实现多台电脑共享带宽。
&&& 以太网电缆连接电脑可以通过网络结点设备进行连接,也可以电脑与电脑直接互联。考虑到现在家庭一般都走暗线,以太网电缆也就被安装在地板上或者墙壁里,这样不会影响美观。但是问题也来了,这样做会很耗精力和时间,尤其是你家中的电脑分布在不同房间的时候,难度会更大。现在,有些新的家庭里预先埋好了CAT5电缆,极大地简化布线过程,并可以尽量减少对美观的不利影响。
&&& 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和不同的网络连接设备、网络连接类型,就有不同的布线配置。不过再怎么不同,也不会比组建家庭影院难到哪里去。安装好所有的硬件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系统配置了。在这一层面,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网络差别并不大。毕竟它们都要参照互联网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配置选项。另外,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便携式电脑,在无线局域网中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完全不受电缆连接空间的限制。
&&& 现在的以太网电缆、集线器或者交换机并不贵,而且这些设备(当然并不是指电缆)也含有随机附件共同出售,比如网络连接共享软件ICS(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相反,路由器则贵了不少,但是相对于路由器更强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价格贵点也算是可以接受的,何况组建家庭局域网有更多的选择,完全可以不选购路由器。
&&& 可靠性
&&& 以太网、集线器或者交换机都是比较可靠的,毕竟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要出问题的话,一般也就是电缆连接松散导致网络掉线。当在有线局域网中安装或者去除某个网络设备时,一定要注意电缆的连接情况。
&&& 前几年,路由器由于技术问题,并没有集线器等设备那样高的可靠性。不过,这个多功能网络设备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在搭建家庭局域网的时候,只需对路由器进行简单配置即可。而且路由器的内置防火墙功能,更能为整个家庭网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
&&& 有线局域网性能十分优越。传统的以太网连接只提供10Mbps的带宽,但是现在普遍使用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带宽,需要的也仅仅是更高一点的成本,但是相比因网速慢而浪费时间哪个更重要呢?而且现在硬件发展迅速,大多支持100Mbps,而且有些也已经开始支持千兆速率了。
&&& 在大量使用网络资源的时候,有线局域网中的集线器很容易造成网络拥堵。而如果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话,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所增加的成本也仅仅是一台集线器的费用。
&&& 对于接入Internet的任何有线网络来说,防火墙是最首要的考虑因素。众所周知,集线器和交换机本身并没有防火墙功能,对于使用这些网络设备的家庭用户,可以在主机电脑上安装防火墙,比如ZoneAlarm或者诺顿防火墙。而使用路由器的用户,则可以利用路由器本身具有的防火墙模块,在连接路由器的电脑上,打开配置页面进行简单配置即可。
  二、无线局域网
&&& 无线局域网技术现在主要有三种Wi-Fi通信标准,它们分别是:
&&& 802.11b――是最老的,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Wi-Fi标准,它是Wi-Fi标准中带宽最低,传输距离最短的一个标准,因此支持这类产品的价格也便宜很多。
&&& 802.11a――比802.11b具有更大的吞吐量,由于它并不能和802.11b以及802.11g兼容,因此它也是目前使用量相对较少的一个Wi-Fi标准。
&&& 802.11g―― 传输速度要高于802.11b,而且可以与802.11b兼容,因此此类产品售价也较高,但它比802.11a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 与有线网络不一样,无线网络具有两种组建模式,即Ad-hoc与Infrastructure模式。Infrastructure(基础架构模式)指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通过某一接入点来进行相互间的通讯。Ad-hoc模式指无线备的计算机彼此之间直接进行通讯。这两者之间的取舍依赖于无线网络是否需要与有线网络共享数据或外设。
&&& 如果无线网络中的计算机需要有线网络的访问或是需要与有线网络的计算机共享外设比如打印机,则无线网络需要以Infrastructure模式进行设置。Infrastructure模式的基础核心为无线路由器或接入点,比如802.11g无线宽带路由器,需要作为无线网络中的主要通讯点。路由器将数据传送到配备有无线网络适配器的个人电脑,可以在特定的路由器半径范围内进行漫游。您可以安装多个接入点连接到路由器,从而扩大漫游的范围,也可以设置无线网络与您的以太网硬件之间的通讯。
&&& 如果无线网络相对较小,只需要与无线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共享资源,则可以用Ad-hoc(点对点)模式。Ad-hoc模式可以使配备有无线发送机与接收机的计算机相互之间直接通讯,从而没有必要使用无线路由器或接入点。Ad-hoc模式的缺点在于配备无线的计算机无法与有线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通讯。当然,无线配备的计算机之间的通讯也要受限于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及干扰。
&&& 无线网络设备普遍都比有线设备售价要高一些。随着802.11g产品的兴起,802.11b产品售价也比较低。从零售价角度来说,无线网络设备成本一般是有线设备的3到4倍多。
&&& 可靠性
&&& 无线局域网可靠性远没有有线局域网来得好。802.11g和802.11a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如一般的家电产品,无绳电话、微波炉,以及其它运行在2.4GHz频段上的设备。但如果安装仔细,重点排查这些干扰设备,则可以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 总体来说,无线网络应用产品尤其是802.11g类的产品是当前比较新潮的东西,这类技术和产品要获得成熟可能还得需要段时间。
&&& 802.11b标准在理想情况下的传输速率为11mbps,但是在一般使用环境中,其传输速率只有理论速率的一半左右。802.11g和802.11a标准的理论传输速率均为54mbps。和802.11b一样,在实际使用中,它们的传输速率也只有理论速度的一半左右。另外,传输距离对Wi-Fi网络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各主机分布范围越广,传输性能就越低。
&&& 整体而言,802.11a和802.11g对于日常的网络访问或者文件共享是完全能够胜任的,但是,它们在局域网游戏中,则显得力不从心。
&&& 便捷和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它们在网络连接上的种种不足。尤其对于便携式笔记本电脑来说,可以不受电缆限制,在无线局域网覆盖的范围内任意使用。然而,在许多家庭用户中,他们一般拥有较笨重的台式机。即使用笔记本电脑的话,还必须受制于电源插座的影响。这样一来,也就多少影响了无线局域网的灵活性。
&&& 理论上,无线局域网也并没有有线局域网那么安全。由于无线通信数据通过大气传输,只要在无线接入点(AP)覆盖的范围内,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无线信号,很容易被人截获。
&&& 为了保证安全通信,无线局域网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包括访问控制、认证、加密、数据完整性及不可否认性等。为此,我们建议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修改用户名和密码――修改无线网络设备管理页面的。
&&& 如果你十分在意家庭组网的成本,那么有线网络的组建无疑更适合你的需要。相反,如果你追求无线网络那样的方便、灵活性,那么你可以选择组建无线局域网,而且你还可以体验到无线网络带来的乐趣。
&&& 综合全文,对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优缺点进行简单归纳:
简单,但需防干扰
来源:服务器网
本文评论 &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相关新闻 & & &
& (08/06/:21)
& (07/09/:33)
& (03/27/:49)
& (07/18/:06)
& (06/08/:07)
&本周热门新闻
布线系统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nfrastructure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