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奉瑶池驾,千春侍德音吊销驾驶证是什么意思思

No input file specified.国学原典·集部·全唐诗(上)·卷七十
【汾阴后土祠作】李適
昔予读旧史,遍睹汉世君。武皇实稽古,建兹百代勋。
号令垂懋典,旧经备阙文。西巡历九嶷,舳舻被江滨。
勒兵十八万,旌旗何纷纷。朅来茂陵下,英声不复闻。
我行岁方晏,极望山河分。神光终冥漠,鼎气独氛氲。
揽涕步脽上,登高见彼汾。雄图今安在,飞飞有白云。知
【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李適
闻君访远山,跻险造幽绝。眇然青云境,观奇弥年月。
登岭亦溯溪,孤舟事沿越。崿嶂传彩翠,崖磴互欹缺。
石林上攒丛,金涧下明灭。扪壁窥丹井,梯苔瞰乳穴。
忽枉岩中赠,对玩未尝辍。殷勤独往事,委曲炼药说。
邀余名山期,从尔泛海澨。岁晏秉宿心,斯言非徒设。斋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李適
昔吾游箕山,朅来涉颍水。复有许由庙,迢迢白云里。
闻君佐繁昌,临风怅怀此。傥到平舆泉,寄谢干将里。古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李適
禁苑秋光入,宸游霁色高。萸房颁彩笥,菊蕊荐香醪。
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王枚俱得从,浅浅愧飞毫。知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李適
长乐喜春归,披香瑞雪霏。花从银阁度,絮绕玉窗飞。
写曜衔天藻,呈祥拂御衣。上林纷可望,无处不光辉。主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適
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斋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李適
凤楼纡睿幸,龙舸畅宸襟。歌舞平阳第,园亭沁水林。
山花添圣酒,涧竹绕熏琴。愿奉瑶池驾,千春侍德音。古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李適
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
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知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李適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马向铺钱埒,箫闻奏玉台。
人疑卫叔美,客似长卿才。借问游天使,谁能取石回。主
&& 卷70_10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李適
地限骄南牧,天临饯北征。解衣延宠命,横剑总威名。
豹略恭宸旨,雄文动睿情。坐观膜拜入,朝夕受降城。斋
&& 卷70_11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適
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宝帐金屏人已帖,
图花学鸟胜初裁。林香近接宜春苑,山翠遥添献寿杯。
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斋
&& 卷70_12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李適
玉辇金舆天上来,花园四望锦屏开。轻丝半拂朱门柳,
细缬全披画阁梅。舞蝶飞行飘御席,歌莺度曲绕仙杯。
圣词今日光辉满,汉主秋风莫道才。斋
&& 卷70_13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李適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淑气初衔梅色浅,
条风半拂柳墙新。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骖日暮下城闉。斋
&& 卷70_14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李適
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南山倒影从云落,
北涧摇光写溜回。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
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斋
&& 卷70_15
【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李適
平阳金榜凤凰楼,沁水银河鹦鹉洲。彩仗遥临丹壑里,
仙舆暂幸绿亭幽。前池锦石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
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斋
&& 卷70_16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李適
银河半倚凤凰台,玉酒相传鹦鹉杯。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 卷70_17
【饯唐永昌赴任东都】李適
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
知古斋主精校
版权所有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 制作 Copyright& 2000凤楼纡睿幸,龙舸畅宸襟。歌舞平阳第,园亭沁水林。山花添圣酒,涧竹绕熏琴。愿奉瑶池驾,千春侍德音。
鳳樓紆睿幸,龍舸暢宸襟。歌舞平陽第,園亭沁水林。山花添聖酒,澗竹繞熏琴。願奉瑤池駕,千春侍德音。
xìng , lóng
jīn 。 gē
dì , yuán
lín 。 shān
jiǔ , jiàn
qín 。 yuàn
jià , qiān
鉴赏李適適(唐)的《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选自全唐诗:卷70_7。
(小提示:如果您想查询《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相关诗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么,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诗词检索”中输入您要查询的诗句,回车即可查到该诗句的上句或下句。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输入时不要留有空格和标点符号!)
李適適的其他作品鉴赏其他同名作品鉴赏同朝代其他作品鉴赏本人公主控,最近研究历代公主们。于是想开八历代得宠的公主们,就从我最熟悉的唐朝开始八起。。。    1.平阳公主    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平阳公主,第一位是汉武帝的姐姐,第二位就是咱这位平阳昭公主啦。    先搬一段史料: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义兵将起,公主与绍并在长安,遣使密召之。绍谓公主曰:“尊公将扫清多难,绍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公主曰:“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绍即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令间使以闻,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六年,薨。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太常奏议,以礼,妇人无鼓吹。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子哲威(柴哲威),历右屯营将军,袭爵谯国公。坐弟令武(柴令武)谋反,徙岭南。起为交州都督,卒官。令武尚巴陵公主(即北景公主),累除太仆少卿、卫州刺史,封襄阳郡公。永徽中,坐与公主及房遗爱谋反,遣使收之。行至华阴,自杀,仍戮其尸。公主赐死。    《新唐书·诸帝公主》有如下记载:    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初,高祖兵兴,主居长安,绍曰:“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绍诡道走并州,主奔鄠,发家赀招南山亡命,得数百人以应帝。于是,名贼何潘仁壁司竹园,杀行人,称总管,主遣家奴马三宝喻降之,共攻鄠阝。别部贼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持所领会戏下,因略地盩厔、武功、始平,下之。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振关中。帝度河,绍以数百骑并南山来迎,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帝即位,以功给赉不涯。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太常议:“妇人葬,古无鼓吹。”帝不从,曰:“鼓吹,军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唐会要·公主杂录》有如下记载:    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义兵起,公主于鄠县庄,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甚众,得兵七万人。公主间使以闻,使者至,高祖大悦。及义军渡河。公主引精兵万馀,与太宗会于渭北,与其驸马柴绍,各置幕府。营中号为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及薨,追谥曰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此大坑,争取更新快一些
  平阳昭公主 称为高祖最爱的女儿不为过,但却不仅仅如此。    第一,她可谓唐朝的开国公主,军功了得,不输给兄弟们。可谓巾帼英雄。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军功礼安葬的公主。    第二,她被有人称为唐朝“第四野战军”的创建人。    第三,是唐朝第一个有谥号的公主——“昭”
  平阳昭公主 称为高祖最爱的女儿不为过,但却不仅仅如此。    第一,她可谓唐朝的开国公主,军功了得,不输给兄弟们。可谓巾帼英雄。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军礼安葬的公主。    第二,她被有人称为唐朝“第四野战军”的创建人。    第三,是唐朝第一个有谥号的公主——“昭”
  平阳公主,高祖第三女也,太穆皇后所生。_       女    长沙公主    襄阳公主    平阳公主(母太穆皇后窦氏)    高密公主    长广公主(始封桂阳公主)    长沙公主(始封万春公主)    房陵公主(始封永嘉公主)    九江公主    庐陵公主    南昌公主    安平公主    淮南公主 李澄霞    真定公主    衡阳公主    丹阳公主    临海公主    馆陶公主    安定公主(始封千金公主)    常乐公主      唐高祖这么多女儿,只有平阳公主写明是窦皇后所出。关于平阳公主比唐太宗李世民谁大,历来有争议,不过多数人倾向,平阳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而不是妹妹,名字也不是李秀宁之类的。
  插播一段公主知识:    在中国,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则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史记·吕后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郡主”。 《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当了国相,娶魏国诸侯的女儿。《史记·六国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这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给河伯为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    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同时,因和亲等缘故出嫁的宗女或宫女,往往也加封为公主,如唐朝的文成公主。颜师古在《汉书 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姐姐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姐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等。历代公主待遇很丰厚,特别汉成帝时,公主和侯王一起侵占了数量极大的田地和奴婢,影响了皇权的安定。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公主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汉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汉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获嘉地名来自汉武帝时,刘彻巡视至河东新中,接东越战场喜报,改地名为获嘉。像著名的汉武帝姑姑刘嫖封号馆陶公主,就在河北,现在还有馆陶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啊!),如《汉书 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明时,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王的女儿称为县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却也有例外。如慈禧太后收恭亲王的女儿为养女,封为固伦荣寿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乾隆帝封惇妃所生之女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但也有皇后之女未封固伦公主的,如乾隆第九女,为孝仪纯皇后所生,却只封和硕和恪公主。    公主的丈夫都称作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尉,是汉武帝时初设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此段来自百度。。。        
  插播一段公主知识:    偶棉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那么作为皇帝的女儿,要是被皇帝爹待见,那真是要天上的月亮,皇帝爹也想办法给弄一个。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不管这个皇帝是昏君贤君,大部分对女儿都是非常好的,因为女儿大多不牵扯复杂的政治立储,可以更单纯的表现出父亲的爱。很多皇帝对爱女的表现足够叫人瞠目结舌。      在中国,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则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史记·吕后本纪》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主”就是“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公主”,也称“郡主”。 《史记·吴起列传》说“公叔为相,尚魏公主。”意思是公叔当了国相,娶魏国诸侯的女儿。《史记·六国所表三》“(秦)初以君主妻河。”这里的君主就是公主。妻河就是嫁给河伯为妻。古书上也常简称为主。    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同时,因和亲等缘故出嫁的宗女或宫女,往往也加封为公主,如唐朝的文成公主。颜师古在《汉书 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言父自主其婚也。亦曰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这样,翁主就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也是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姐姐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姐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等。历代公主待遇很丰厚,特别汉成帝时,公主和侯王一起侵占了数量极大的田地和奴婢,影响了皇权的安定。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诏公主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汉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舞阳和涅阳都是县名;汉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获嘉地名来自汉武帝时,刘彻巡视至河东新中,接东越战场喜报,改地名为获嘉。像著名的汉武帝姑姑刘嫖封号馆陶公主,就在河北,现在还有馆陶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这是什么怪名字啊!),如《汉书 王莽传》说:“其女皆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娶”。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明时,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王的女儿称为县主。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却也有例外。如慈禧太后收恭亲王的女儿为养女,封为固伦荣寿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乾隆帝封惇妃所生之女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但也有皇后之女未封固伦公主的,如乾隆第九女,为孝仪纯皇后所生,却只封和硕和恪公主。    公主的丈夫都称作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尉,是汉武帝时初设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说“驸马都尉,掌驸马,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副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此段来自百度
  公主乃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攻鄠县,陷之。三宝又说群盗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率众数千人来会。时京师留守频遣军讨公主,三宝、潘仁屡挫其锋。公主掠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士,无得侵掠,故远近奔赴者甚众,得兵七万人。-------平阳公主十分了得,继承了关陇门阀家族女性强韧的基因,就在父亲李渊起兵的同时,她只身一人在当时的关中腹地,打下了一片天地。与其父兄遥相呼应,收编当地武装,最后建立了唐朝第四野战军的雏形。。。作为一个女性,这份能耐即使与其兄弟李世民相比也不逊色。
  及义军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趋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时公主引精兵万余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俱围京城,营中号曰“娘子军”。_这里讲到了一个重要的事件,就是李渊义军在绕过河东屈突通的死守防线后,对隋朝的首都大兴城形成合围之势,此时平阳公主已独挡一面,与李世民在渭北会师,共同进攻京城,这时候平阳公主已经成为娘子军的统帅,并能够“置幕府”,也就是有自己的属僚,与男人们平起平坐了。    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以独有军功,每赏赐异于他主。——平阳公主立下大功,成为开国女将领,父亲李渊心中自然是又自豪又喜爱,乐成了一朵花。加上平阳公主是嫡女,窦皇后又早早亡故,李渊对这个女儿赏赐是超越了其他的诸位公主们。    但是史书蹊跷的是,至此以后,再也没有记载平阳公主的事迹,而是到了武德六年的时候,突然传来公主的噩耗,也没有记载平阳公主是如何亡故的细节,其中就引发的种种猜测。。。
  相关八卦话题有很多:    诸如:平阳公主在其兄弟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立储争夺之间,到底倾向谁?    
平阳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等等……      ————————————————————  以下为楼主个人八卦,众位看官看过笑过手下留情。      首先,平阳公主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到底倾向支持谁?    显然,史书没有记载。作为唐朝军队的创始人之一的平阳公主,如果真的参与了立储斗争,那么她支持的那一方很显然势力会大大增强。    我们可以独辟蹊径从另一方面看,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平阳公主在兄弟间到底支持谁,但平阳公主的老公柴绍倒是可以说道说道。      柴绍(578—638年),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唐朝建国以后封为霍国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户。       隋义宁元年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二人接信后,商议决定让柴绍立即自长安启程赶往晋阳,李夫人留下自寻出路。柴绍路遇自河东出发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说服李建成打消落草的念头,三人加紧赶路前往太原。行至雀鼠谷时,听说李渊已于五月十五日晨宣告起兵,三人相互庆贺,李建成兄弟均称赞柴绍的主意。    李渊太原起兵后,于六月建大将军府,授柴绍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之职。七月初五,李渊统甲士3万于晋阳誓师出发,柴绍兼领马军总管。李渊军将至霍邑时,柴绍城下侦察了隋守将宋老生的布防,回来后对众将领说:“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八月初三,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一路攻城掠地,柴绍每战都当先登城破阵,因功又授右光禄大夫。十五日李渊军进至龙门。九月初,隋将屈突通派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王长谐等初战不利。柴绍与史大柰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桑显和大败,败回河东。十一月初九,李渊攻克长安,拥杨侑即位。柴绍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    ————————————  我们可以看到,柴绍在投奔李渊之后,被授予的是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右领军大都督是谁呢?正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相关八卦话题有很多:    诸如:平阳公主在其兄弟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立储争夺之间,到底倾向谁?    
平阳公主到底是怎么死的?等等……      ————————————————————  以下为楼主个人八卦,众位看官看过笑过手下留情。      首先,平阳公主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到底倾向支持谁?    显然,史书没有记载。作为唐朝军队的创始人之一的平阳公主,如果真的参与了立储斗争,那么她支持的那一方很显然势力会大大增强。    我们可以独辟蹊径从另一方面看,虽然史书没有记载平阳公主在兄弟间到底支持谁,但平阳公主的老公柴绍倒是可以说道说道。      柴绍(578—638年),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于少年时便当了隋朝元德太子(隋炀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也将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嫁给了柴绍。唐朝建国以后封为霍国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户。       隋义宁元年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二人接信后,商议决定让柴绍立即自长安启程赶往晋阳,李夫人留下自寻出路。柴绍路遇自河东出发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说服李建成打消落草的念头,三人加紧赶路前往太原。行至雀鼠谷时,听说李渊已于五月十五日晨宣告起兵,三人相互庆贺,李建成兄弟均称赞柴绍的主意。    李渊太原起兵后,于六月建大将军府,授柴绍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之职。七月初五,李渊统甲士3万于晋阳誓师出发,柴绍兼领马军总管。李渊军将至霍邑时,柴绍城下侦察了隋守将宋老生的布防,回来后对众将领说:“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八月初三,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一路攻城掠地,柴绍每战都当先登城破阵,因功又授右光禄大夫。十五日李渊军进至龙门。九月初,隋将屈突通派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王长谐等初战不利。柴绍与史大柰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桑显和大败,败回河东。十一月初九,李渊攻克长安,拥杨侑即位。柴绍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    ————————————  我们可以看到,柴绍在投奔李渊之后,被授予的是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右领军大都督是谁呢?正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标志一下先,能通俗一点么。咱水不深
  唐朝的话,当然少不了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也是被8烂了的两位  李世民的女儿长乐公主,晋阳公主
  吴王已阅
  说明什么,柴绍一开始就一直是二郎李世民的手下。 此后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参加统一战争。先后平薛举,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又参与了洛阳之战和虎牢关之战,屡立战功,因此封为霍国公,食邑一千二百户,并转为右骁卫大将军。——这段基本可以看出,柴绍一直和李世民筒子外出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关系应该是很不错的。    有的筒子要问了,凭这你就说他们关系好,太武断了吧?也许,八过武德九年,唐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都被杀死,李渊被架空,李世民掌握了最高权力。这时候柴绍的反应是什么呢?——他没反应,没有反对,也没领着他外出作战的士兵们唧唧歪歪。如果他是李建成的人,那么决计不会沉默到这种程度。相反,柴绍继续该做官做官,该上凌烟阁上凌烟阁,李世民大封功臣第一波,柴绍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柴绍和李世民关系这么好,作为他老婆的平阳公主对自己这个兄弟是什么态度呢,    史书没讲,我们也不好揣测。不过手心手背都是肉,两边都是自己的亲兄弟,帮谁也不好做。    平阳公主对于太子和秦王、齐王的矛盾估计也只有尽力弥合,但从后来李世民对平阳公主的态度上看      平阳公主应该没有背后帮太子给他拍过黑砖,也没夹在中间搅和,这也可能跟她亡故较早有一定关系。      平阳公主的死也有人说是在后期征伐战争中的负伤而死,不过史书没有记载,不好定论。但平阳公主独独缺失武德中间的记载值得我们玩味。      平阳公主去世了,作为老爹的李渊哭的老泪纵横,想着要不是为了国家东征西讨,我这个女儿能死的这么早么?想来想去他不甘心,做爹的一定要尽全力表达自己的悲恸之情。    于是,他下了份诏书,破天荒的,内容是什么呢?葬礼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这可是从来没有的新鲜事,一下弄的太常寺炸了锅。  
   太常寺是个虾米东东,人家葬女儿他激动什么呀?  
  太常寺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景帝六年 (公元前151年)改称太常(《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以后改称太常寺、太常礼乐官等。《隋书?百官志》:“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历代大体相同。太常的主管官员称太常卿。太常卿下属职官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为太常博士,协律都尉(校尉),太乐署的令、丞,以及汉以后建置的鼓吹署令、丞,清商署(部)的令或丞等。太常寺属于五寺之一,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说白了就是掌管礼乐制度的,拥有此专业的解释权。比方说,皇帝登基该奏什么曲子啦,外宾来了该唱什么歌啊,都归他们管。曲子不能乱放,歌不能乱唱。必须严格按照历代典章制度,尤其是周礼执行。你李渊别看坐了皇帝,这块也得听我们的。不然就是不守礼,就不是贤明的皇帝,不是贤明的皇帝还怎么坐天下啊?古代礼制的可怕就在于此,大帽子王。  
  坐看楼主更新。。。。。。。。。。。。
    太常寺接到皇帝李渊的诏书,左看右看不对劲,于是大家合计了一下,就给李渊上了个折子。悲伤过度的李渊正好没处撒气,一看太常寺的折子顿时气得七窍生烟。折子内容大致是这个样子:那个,皇帝,您失去了女儿,我们失去了公主都很悲恸。不过,那个依照礼制呢,妇人不能在葬礼中加鼓乐。天字第一号啊,没有这个先例,您不能违反。  折子是写的有鼻子有眼,写的声情并茂,可李渊看出来了。——他们瞧不起妇女,什么“妇人葬,古无鼓吹。”,看不起我李渊的宝贝女儿平阳!这都什么臣子,一点都不能理解一个父亲失去女儿的的悲伤。  于是,一向与大臣都能坐在地上聊天的李渊第一次拍了桌子,把太常寺那帮人给我找来我们好好理论理论!  
  没了?
  请楼主注意质量哦,不要太赶工
  留着慢慢看…
  记号记号
  楼主,这文言文是你自己写的还是从书上摘录的?能否通俗风趣一点,煮酒有个公园旁,也是个MM,她的比较通俗也更有看头,恕我才浅,你若只是一味的从史书摘抄,我们又何必看你写呢。
  记号。
  改天看
  先秦也有很多得宠的公主吧
  敢不敢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坐等太平。
  臭裹脚式贴
  回家翻译成英文看~哈哈
  纵观史料,其实李渊本人的脾气不算很坏,除了武德二年咬牙杀了功臣刘文静之后,没见爆出令人义愤填膺的血案。相反,李渊对僚属的态度一直属于和颜悦色礼贤下士。所以很多隋朝的老臣跟他关系都不错,隋朝灭亡之后也就愿意继续在唐朝接着干。比如隋朝的萧国舅啦,陈叔达等人。至今再看关于平阳公主这段史料,还是依稀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李渊当时与太常舌战的场面。想这些个皇帝们,也许在外一直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也许是浑浑噩噩的昏君,也许是花天酒地的亡国之君,皇帝这个位子几乎使得他们丧失了一个普通人的乐趣,掩饰了普通人的情感,变得孤家寡人冷漠无情,六亲不认,但每每对待女儿的事情上,总有叫人眼角含泪的桥段,使我触摸到了人性那一点点的光亮,也许是我的泪点有点低。 我对李渊一直无感,但当我看到李渊作为一个皇帝为了给女儿争一份尊重,几乎悲愤交加,老泪纵横的时候,我还是非常的感动。
  巨坑,留名
  者:短睫毛的恶魔 回复日期: 00:24:54        敢不敢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  ——翻译没问题,但照着翻译古文不是咱开贴的目的,不然直接甩给大家24史就成了。八卦八卦,咱就是本着娱乐精神去评述历史那些有趣的事儿。
  面对来势汹汹,捧着周礼的太常寺,李渊又该如何辩驳呢?  高祖曰:“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遂特加之,以旌殊绩;仍令所司按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  看了以上史料,高祖李渊也是有备而来,估计背后也跟老朋友们合计了一下。高祖第一句先给鼓吹定性,这一点很重要。辩论的首要是抓住核心要害一招毙命。鼓吹,跟妇人不妇人没关系,是军礼。这一展开对下来的辩驳就非常有利了。我们知道高祖是要往军功上引了,果然高祖接着就列举了平阳公主的军功——有克定之勋。  克定:《诗.周颂.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郑玄笺:&能定其家先王之业,遂有天下。克定是一个非常彪悍的词汇,也就是说平阳公主是开国的大功臣,唐朝的建立她功勋卓著,事实也是如此。  第三条,高祖李渊举了个例子。周之文母,列于十乱,这里高祖提到一个典故,就是把平阳公主比作周武王的妻子邑姜,十乱指的是帮助周武王取得天下的十个功臣。你不是就是嫌弃我女儿平阳是女人吗,你们不是喜欢搬周礼么,我给你找来一个周朝厉害的女人。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  
  作者:四季之人 回复日期: 23:55:06        先秦也有很多得宠的公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很喜欢先秦的王女们,周朝的周天子的女儿称为王姬。其他都是各地诸侯的女儿。到了汉朝,公主的制度才比较完整的确立了,只有皇帝的女儿才称为公主。公主需要专门仪式的册封,近义词有帝女 皇女 等
  插播一段,公主的资料大全。有利于今后我们对墓志的理解。        
§叙事    
昔尧女有娥皇、女英,舜妹有&果支&手,舜女有宵明烛光,汤有帝乙归妹。(即成汤妹。)周武五之女嫁于陈,故公主未有封邑之号。至周中叶,天子嫁女于诸侯。天子至尊,不自主婚,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始谓之公主。秦代因之,亦曰公主。《史记》云:李斯男皆尚秦公主,是也。汉制,帝女为公主,帝姊妹为长公主,帝姑为大长公主。后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蕃王。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范晔《后汉书》曰:章帝封东平宪王苍、琅邪孝王京女为县公主,其后安帝妹亦封长公主。同于皇女封县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后皆传国,乡亭之封则不传。)自晋之后,帝女依西汉曰公主,帝之姑姊并曰长公主。自汉已来,皆别置第舍府属,至隋省府属。(并见《齐职仪》及《晋代百官志》。)唐神龙初,又置府属,景龙末复省。    
§事对    
【归妹 降嫔】应劭《风俗通》曰:《易》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妇人谓嫁娶之礼曰归,归其妹于诸侯。亨,终吉也。《尚书》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注云:降,下也;嫔,妇也。沈约《宋书》曰:江斅尚孝武帝女,表让婚曰:伏承诏旨,当以临海公主降嫔;荣出望表,恩加典外。    
【节义 肃雍】范晔《后汉书》曰:邓晨初娶光武姊元。及汉兵起,晨将会宾客棘阳。汉兵败,姊亡。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帝感悼姊殁于乱,追封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立庙于县西。《诗》云:曷不肃雍,王姬之车。谓平王之女嫁齐侯也。    
【金根 铜缕】魏收《后魏书》曰:金根车,公主封君皆得乘之,但右騑而已。《续汉书》曰:印玺绶,王公玉匣银缕,夫人、贵人、长公主铜镂。    
【赐金 献珠】《汉书》曰:孝武卫皇后,字子夫,为平阳公主讴者。武帝即位数年,无子,过平阳公主。既饮,讴者进,帝独悦子夫。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坐悦甚,赐平阳公主金千斤。《列仙传》曰:朱仲,会稽巿贩珠人。高后募三寸珠,乃诣阙上之:“珠好过度,赐五百金。”鲁元公主私以七百金从仲求珠,献四寸之珠。    
【常山 沁水】魏收《后魏书》曰:陆昕之风望端雅,尚献帝女常山公主,拜驸马都尉。公主奉姑有孝称,神龟初,与穆氏琅邪长公主并为女侍中。范晔《后汉书》曰:窦宪,字伯度。女弟立为皇后,宪恃宫掖声势,遂以县直请夺沁水公主园。    
【金乡 兰陵】《魏末传》曰:何晏妇金乡公主,即晏同母妹。公主贤明,谓其母沛王太妃曰:“晏为恶日甚,将不保身。”母笑曰:“汝得无妒晏耶。”魏收《后魏书》曰:刘晖,字重昌,正始初尚兰陵长公主,孝明第爵。    
【清河 临海】鱼豢《魏略》曰:东将初之植到关,自念有过,且当谢帝,乃留其从官著关。东将初,使人微行,宜见清河公主,欲因主以谢。而关吏以闻,帝使人逆之,不用。太后以为自杀,对帝泣。《晋中兴书》曰:临海公主,惠帝女,羊后所生。初封清河公主,未出适,值永嘉乱。    
【鄂邑 襄城】《汉书》曰:昭帝始立,年八年。帝长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盖公主私通客河间丁外人。上与大将军闻之,不绝,有诏外人侍长公主。《晋中兴书》曰:王敦,字处仲,尚武帝女襄城公主。天下大乱,敦将还台,悉以公主嫁时侍婢百余人配给将士,金宝一时弃捐。    
【同姓主 列侯尚】同姓主见叙事。应劭《风俗通》曰:列侯尚公主,国人尚翁主;以妻制夫,阳屈于阴尔。    
【妻单于 娉昆莫】《汉书》曰:单于兵强,数苦北边。上问娄敬,曰:“陛下诚能以嫡公主妻单于,厚奉遗之,彼知汉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岂曾闻外孙敢于大父抗礼哉?”又曰:乌孙以马千疋娉汉女。元封中,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赠送甚厚,乌孙昆莫以为右夫人。  
【出紫微 加绿绶】左贵嫔《上万年公主诔》曰:笃生公主,诞应休期;秀出紫微,日辉月朗。臧荣绪《晋书》曰:帝之姑姊妹皆为长公主,加绿绶。    
【为子求郎 为子赎罪】《后汉书》曰: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不许,而赐钱千万。谓群臣曰:“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非其人民受其殃。”是以难之。《汉书》曰:林虑公主子昭平君尚武帝女夷安公主,林虑困病,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赎死罪,帝许之。林虑公主卒,昭平日骄,醉杀主傅母,系狱。廷尉上请左右为前入赎,陛下许之。帝曰:“吾姊老有是一子,死以嘱我。”于是为之垂涕。良久曰:“法令先帝所造,因姊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遂可其奏。    
【董宣扣马 高穆破车】范晔《后汉书》曰: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魏收《后魏书》曰:高道穆为御史尉,庄帝姊寿阳公主行犯清路,执赤棒卒呵之不止,穆令棒破其车。公主深以为恨,泣以诉帝。帝谓主曰:“高中尉清贞之人,彼所行者公事,岂可以私责之!”    
【下天孙之津 降帝子之渚】《史记·天官书》曰:婺女、织女,天女孙也。《楚辞》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云:帝子,尧子也。    
§诗    
【李峤《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别业临青甸,鸣鸾降紫霄;长筵鸳鹭集,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承恩感已醉,恋赏未还镳。    
【崔湜《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沁园东郭外,宸驾一游盘;水树宜时涉,山楼尚晚看。席临天女贵,林接近臣欢;圣藻悬辰象,微臣切仰观。    
【李适《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凤楼纡睿幸,龙舸畅宸襟;歌舞平阳第,园亭沁水林。山花添圣酒,涧竹绕薰琴;愿奉瑶池驾,千春侍德音。    
【李乂《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紫禁乘雷动,青门访水嬉;上台鳣堂庆,仙女凤楼期。合宴簪绅满,承恩雨露滋;北辰还捧日,东馆幸逢时。    
【又《奉和幸长宁公主庄诗》】平阳馆外有仙家,沁水园中好物华;地出东郊回日驭,城临南斗度云车。风泉韵绕幽林竹,雨霰光摇杂树花;已庆时来千亿寿,还言日暮九重赊。    
【徐彦伯《奉和送金城公主诗》】凤屋怜箫曲,鸾闺念掌珍;羌庭遥筑馆,庙策重和亲。星转天河夕,花移海树春;圣情凄送远,留跸望行尘。    
【阎朝隐《奉和送金城公主诗》】甥舅重亲地,  
  mark 楼主快些写
  能否按时间吧?看得方便…还有能否不要大段引用?文言一般看得慢…且无趣…
  作者:宅沫儿 回复日期: 10:50:04        能否按时间吧?看得方便…还有能否不要大段引用?文言一般看得慢…且无趣…  _____会将史料放在补充材料里,正文将少用。。
  不错啊!有理有据!
  看得真tm不爽,大段大段贴古文算什么意思,我们不会自己百度么
  记号  lz,注意速度呀
  姜还是老的辣,李渊不愧皇帝的智商,举得这个例子让太常寺哑口无言。我们知道历代的典章制度主要都是依据周礼,李渊用周朝周天子话,周天子的老婆雄辩的证明了女人的贡献。其实从逻辑学的角度讲他还是有点强词夺理,毕竟没有拿出邑姜死了以后吹吹打打的实例,仅仅是从权威上从气势上压倒了太常寺。太常寺官员也不傻啊,我何苦呢,皇帝明摆着就是要逾制行事了,我们做做坚持原则的样子也就罢了,难道还准备不依不饶?再说,平阳公主也确实“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她不是一般的女人,一般的公主,不能依照常理行事。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学到了一个真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是为人服务的。和皇帝辩论,没有道理可讲,以后和上级相处也是这个理。还有一个原因,太常寺的领导识时务,知道皇帝正在气头上,硬顶肯定一鼻子灰,没准跟刘文静一样见阎王,算了吧。李渊呢,算你幸运,你没遇到魏征,等遇到了魏征,你就知道厉害了。关于魏征筒子如何不识时务的跟另一位皇帝钟爱的公主过不去,我们且等唐太宗篇详细说道说道。
  楼主多八一点~
  Haotiemark
  几点说明:1.楼主标题,闲来八卦,也就和很多底下准备好稿子贴上来的帖子不太一样。楼主的时间比较零碎,有时不能大段成文,让大家看的不过瘾,希望大家谅解。    2 楼主也会贴全部的古文和墓志还有相关的史料,以供古文爱好者参考,并且也能相互对照找出楼主说的不对的地方,不至于误导大家。所谓求真务实嘛。    3 楼主所指的的得宠的公主们都是史料确实可查,确定为皇帝另眼相看的公主们。如果时间充裕,还会零碎八一些其他值得一提的公主们。算是收集资料了。    4 楼主文笔一般,就是业余爱好,写的不好,请多包涵。      其他……想到再说。现在得休息一会了,最近有考试,估计会八的比短。。。  
  感兴趣
  朋友们建议要声情并茂一点,贴图上我们定国安邦的平阳昭公主
  大唐双龙传里的平阳
  这样的帖现在真多啊…世界真疯狂。不是学历史的都来写历史了…
  马克~楼主好好考!加油!只要不弃楼就OK
楼主继续!!
  先马克
  古文和史料能少就少吧,看到现在,你自己的东西少之又少。
  李渊一句“何得无鼓吹!”的反问,大显龙威。于是太常寺只好顺着皇帝的心意,默认了以军礼下葬公主的现实,这样唐朝第一,不,前无古人的公主葬礼开始了,这是历代第一位以军礼下葬的皇室公主。我们可以想象葬礼那天的壮观场面,整个皇宫白衣素纱,文武百官们列队,哭送着平阳公主的灵柩远去,其中老皇帝李渊哭的最为伤心,为他心爱的女儿,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女儿送最后一程。皇太子李建成、天策上将李世民、齐王李元吉这三位平阳公主嫡亲的兄弟,也悲恸莫名,整个葬礼队伍浩浩荡荡穿过长安大街,长安城百姓同声悲泣,巾帼女英雄虽然远去,但她的功绩将青史留名,像一颗璀璨的星耀闪烁在历代公主传奇的天空中!军礼安葬完公主以后,皇帝李渊可能是越哭越岔气,心里还不满意,变本加厉要再破例,给公主加谥号!  谥号是个什么东东呢?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看见了吧,这一般是男人的专利。公主的封号里一般是不能加谥的。但是也并非没有先例,南朝宋会稽宣长公主谥号就是“宣”,能够在封号中死后加上谥号,一般就是我们判断这个公主重要性的一个依据。更有彪悍的公主在死后不仅有谥号还有复赠的国号,这就是彪悍中的彪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朝的升平公主,死后追封为齐国昭懿公主,当然这都是因为平阳昭公主已开第一个先例!谥法“明德有功曰昭”,谥公主为昭。昭在谥号是为上等,皇帝老爹为了女儿那真是煞费苦心,老年丧女,爱女心切,人情礼法是一样不少。  平阳公主虽然红颜早逝,但还留下了两位骨肉,长子柴哲威(一听这名字就很威风,有父母的气度),老二柴令武。按照惯例,老大以后继承了柴绍的爵位——谯国公,而老二也不简单,长大后成了二舅舅李世民的女婿,娶了李世民的女儿巴陵公主。在李世民一朝,柴绍和平阳公主家享受尊荣,平安无事。但是尽管柴家和李家亲上加亲,最后还是没能逃脱皇家的血雨腥风。远在天上的平阳公主也不能保佑自己心爱的孩子,平阳昭公主的名望也人走茶凉。  
  加油,MRAK
  女人永远是话题
  文言文,看不下去了!
  任务艰巨,楼主加油
  长知识了,哈哈
  就在唐太宗死了没几年,唐高宗的永徽四年,朝廷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要案。这个要案牵连了一大批皇室的勋贵,最后案子越审越离谱,从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的家庭矛盾逐渐演化为一场政治斗争,我们将在高阳公主篇回顾这场案件的来龙去脉,喜欢高阳公主的筒子们千万不要错过哦。这场案件株连一大批皇室成员导致他们被杀或被流放,其中就涉及到了平阳昭公主家,此时距离平阳公主逝世已经好几十年了。平阳公主的二公子柴令武娶的是唐太宗的女儿巴陵公主,巴陵公主史料所言不多,也没有写她的生母。但从其封号和入嫁的人家来看,在唐太宗的公主里算是拍在前头。毕竟不是随便哪一位公主能当咱平阳公主滴儿媳妇啊。(纯属八卦),上文提到一般我们看史料这个公主的重要性,直观第一印象是看记载的多少,重要的公主记载至少都在三五句以上,而不是简简单单只说一句某某公主嫁给某某,比如我们镇国太平公主的记载都快赶上有些无所作为皇帝的本纪了。当然仅仅从多少来看比较片面,于是我们还要综合其他史料,包括分析她的封号变迁,有没有追封国号谥号,分析封号主要是看她的食邑。(重点强调,此仅仅是其中一点,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下断言,有些人往往陷入了封号封地论,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当然最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看公主记载中有没有这样几个关键字“宠”“爱”,这就可以铁板钉钉了。比如长乐公主的记载这就有“特所钟爱”四个字。安乐公主记载中有“后尤爱之”。高阳公主的记载中就有“主有宠”等等。以后我们会逐一八到。  这位巴陵公主,封号是巴陵,也就是说她的食邑被封在了巴陵这个郡。补充一点,隋唐时期公主制度还不完善,也有很多宗女被称为公主,但是——一般皇帝的女儿是封为某某郡公主,也就意味着以后公主的食邑封在这个地方,可以收租子。。。  岳州下 隋巴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巴州,领巴陵、华容、沅江、罗、湘阴五县。六年,改为岳州。省罗县。天宝元年,改为巴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岳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二,口一万七千五百五十六。天宝领县五,户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口五万二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南二千二百三十七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一十六里。  巴陵 汉下隽县,属长沙郡。吴置巴陵县。晋置建昌郡,隋改为巴州,炀帝改为巴陵郡。武德置岳州,皆置巴陵县。(这段来自唐书,不喜古文的可以略)    以上短短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巴陵属于古荆楚之地,也算是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其实这个封号给了我们YY的可能。参考巴陵公主在大案中无缘无故被赐死的情况,再参考巴陵曾属于荆楚吴地,显然有可能与荆王李元景和吴王李恪关系密切。(以下纯属YY,请勿板砖)有没有可能这位巴陵公主是吴王李恪的同胞姐妹呢?其实她的可能要比高阳公主更大一些。。。  
  坐等。。留记号
    终于考试完了,继续八我们历代公主。  前面我们聊到平阳公主的二儿子柴令武陷入了永徽四年的朝廷大案。可惜柴令武德舅舅李世民已经驾崩,当朝皇帝是他的同辈李治,又怎么能像长辈对晚辈一般。何况刚刚登基的李治尚未掌控朝局,国舅长孙无忌便将打击面扩大化,于是乎柴令武被指与驸马房遗爱一同谋反而祸及满门。柴令武到底有没有谋反之心,史料语焉不详。其实房遗爱与柴令武同为当朝驸马,平时经常喝喝酒聊聊天发发牢骚也没什么奇怪。谁知便惹祸上身了,所以说这谋反真是个好借口,在官场你要恨谁,你就告他谋反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成功率。为啥呢,皇帝对谋反这个事是宁可错杀三千不会放走一个,刘文静怎么死的,刘文静可是唐朝开国功臣,为唐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李渊起兵的时候,他曾是主谋之一。可怎么地,小妾告他谋反,这不是左审右审,从一个夫妇不和的家庭矛盾生生搞成了谋反大案,送了性命。当然这期间推波助澜,从中使手段的也是大有人在,政治的复杂残酷正在于此,可谓防不胜防。所以说,没两把刷子,千万别入仕途,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柴令武下狱收监,其兄柴哲威也脱不了干系,被连坐罢官判为流放到遥远的岭南,过去的岭南可不是如今风光秀美的好去处。那可是被称为烟瘴蛮夷之地,流放到这,你这辈子就算完鸟。后半生就跟蚊子打交道吧,得备好几大车花露水。柴令武可没那么好运,也不知是长孙无忌看他不顺眼,还是李治跟他交情平平,反正没有顾忌柴家兄弟早死了爹娘份。柴令武曾为当朝驸马,肯定心高气傲不服气,这不还没流放呢就在华阴抹了脖子,自尽了。自尽了就自尽了吧,人已经死了,死者为大,再说以前也是亲戚,那就给块地葬了得了呗。也不知道谁对柴令武这么咬牙切齿的痛恨,看人家好死也不愿意,于是在人家尸体上再捅了几个血窟窿消气,史书称为“仍戮其尸”。真是做人到了这份上,还能说啥呢,只能恨为何错生为皇亲国戚啊  自此,声名赫赫的平阳昭公主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一蹶不振了。倘若平阳公主和柴绍在天之灵知道这样的结果,又会做何感想呢?  柴令武死后,妻子巴陵公主被赐死,夫妻倒可在天上团聚。可史书到了也没说巴陵公主到底是咋滴罪要致死,若是驸马有罪,公主大可被命与之离婚再嫁。这样的先例很多,却未能给巴陵公主一条生路,又指不出她谋反之状,岂不奇怪?巴陵公主的境遇也竟成了谜,留给后人无数揣测。  。  至此,平阳公主篇结束,下面便是很多粉粉感兴趣的唐太宗爱女篇,请大家多多支持哦  
  二、唐太宗 公主篇    “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治世,被誉为贤君表率。今日我们不表他皇帝当得如何,作为父亲的唐太宗当得如何呢,这才是我们关心的话题。  唐太宗李世民的小公主们可不少,史料记载的便有21位之多。而这些公主们竟有15位都不知生母。首先,我们先将唐太宗的公主概况一一列出,才好逐一八来。  襄城公主,母不明,下嫁萧锐,永徽二年薨,陪葬昭陵,目前墓葬不明。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亡。     南平公主,母不明,先嫁王敬直,王敬直获罪流放岭南,改嫁刘玄意,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窦逵。逵死,又嫁王大礼,陪葬昭陵。     长乐公主,字丽质,母长孙皇后,下嫁长孙冲,贞观十七年薨,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母下嫔,长孙皇后养,下嫁唐义识,陪葬昭陵。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因“房遗爱谋反案”,永徽四年赐死,显庆中追赠比景(北景)公主,立庙于墓。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陪葬昭陵。     东阳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     临川公主,母韦贵妃,下嫁周道务,永淳元年薨,陪葬昭陵。     清河公主李敬,字德贤,母不明,下嫁程怀亮,薨麟德元年,陪葬昭陵。     兰陵公主李淑,字丽贞,母不明,下嫁窦怀悊,根据碑文,卒年不晚于显庆四年;墓志为第十九女,与新唐书不符,陪葬昭陵。     晋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韦思安,又嫁杨仁辂,陪葬昭陵。     安康公主,母不明,下嫁独孤谋,陪葬昭陵。     新兴公主,母不明,下嫁长孙曦,陪葬昭陵。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下嫁杜荷,坐太子承乾事诛,又嫁薛瓘,咸亨二年薨,陪葬昭陵。     高阳公主,母不明,下嫁房遗爱,因“房遗爱谋反案”,永徽四年赐死,显庆中追赠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母不明,早亡。     晋阳公主,字明达,母长孙皇后,早亡;     常山公主,母不明,未及下嫁,薨显庆时。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初封衡山公主,下嫁长孙诠,长孙诠显庆四年获罪流放巂州,改嫁韦正矩,龙朔三年暴亡,陪葬昭陵。  
-------------------------------------这是一条分割线-------------------------------------------  
根据史料记载,楼主将按照史书公主排序重点八一八襄城公主、长乐公主、高阳公主、晋阳公主。这几位都是楼主认为值得一八的太宗公主。当然随后时间充裕,将会顺便八一八其他诸位公主的轶事。  
  么人顶么 自己顶
  首先登场的公主,是襄城公主,这位公主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从史料看来,她可是很值得一八的。  襄城公主,是史料所载唐太宗的长女,当然也许李世民还有早夭的小女儿那就不得而知,但无人知晓公主的生母。按照年纪推算她最可能生在武德2-5年之间。作为唐太宗的长女,史书提及她“雅有礼度”,“性孝睦,动循矩法”,举手投足彰显着皇女风范。中国古代以德孝为先,襄城公主则是唐太宗公主里的佼佼者,非常符合唐太宗心中对皇室公主的要求。于是深得唐太宗欣赏的襄城公主,被老爹下敕要诸位皇室公主们都以她作为表率。“太宗每令诸公主。凡厥所为。皆视其楷则。”“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就是要襄城公主作为公主们礼仪道德的师长。这可不是皇帝高兴了随口一说,过两天就忘到九霄云外。敕是帝王的诏书、命令,这就跟上级部门发个文件,通知诸位公主们你们以襄城公主为标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皇室对古代公主们的要求能低吗?当然要求是一回事,遵不遵守是另一回事,但是标杆总是要立的,制度总是要制定的。我们从历代公主的墓志看,公主中的模范标兵一般应具备以下美德:  “华宵恭仁,温良美茂” (《张茂宗尚公主诏》; “博学能文。善交好施.门多长者之辙。室有圣人之书.朝野钦叹。名声籍甚”《大唐故纪国长公主墓志铭》……  虽然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但长期中原儒家文化的耳濡目染,使得他们对公主们的要求也必须要有温良恭俭让这些个关键词。所以大多数皇室公主还是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具备了美好的品格,无愧于公主这个称号。  
  虽然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  ---------------------  又在卖私货了。为什么不提到满族的皇帝(康熙)时就说其有汉族的血统呢?  见李唐就拿鲜卑血统说事的人居心叵测,更何况少量的鲜卑人都已融入汉族了,设这话的人应该斩首。
  作者:洋奴都应绝后 回复日期: 11:38:49        虽然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    ---------------------  回楼上:    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是事实,楼主只是说明事实,没有任何贬低或故意含义。    此外楼主从来不认为鲜卑汉族这种血统之说有何特殊,恰恰相反楼主认为隋唐公主们豪爽豁达意气风发的气度当是这种民族大融合的积极表现。    在汉化之后,史书仍然记载了李唐皇室父纳子媳,儿娶庶母的种种事实,侧面反映了这种民族融合中李唐皇室生活中依旧保留着某些鲜卑传统,这也非楼主一家所言,可以商榷。    如果楼主表述引起某种敏感的不悦,也非楼主本意,实在抱歉。而且楼主的主题的公主,涉及血统朝代之间的问题也非楼主讨论重点。
  (被批太严肃,需狗血。。。)  美丽的襄城公主渐渐长大了,在她出生的时候他的老爹还仅仅是个亲王(彪悍的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可到了她快出嫁的时候,他的老爹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襄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公主-皇帝的女儿,食邑被封在了襄城这个地方,这里曾产生过李姓的郡望,还有一件很巧合的事就是隋朝的先祖杨忠曾经做过襄城县公。因此襄城公主的原封会不会是襄城县主呢?(皇太子之女,封郡主,视从一品。王之女,封县主,视正二品。)  
  让襄城公主进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件和房子有关的问题。
  房子问题历来都是大问题,就连高贵的公主也有房子问题,只不过咱平头老百姓来来回回也就是那几间破瓦房。可公主就不一样啦,公主宅邸都是以庄园来算的。得宠的公主的宅邸往往成为文学作品的歌颂对象。比如说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同昌公主,连升平公主的宅邸据说把半条街都占了。公主都以广阔豪宅作为得宠及身份的象征,可咱这位襄城公主却偏偏跟人不一样。贞观的某年某月某一天,襄城公主终于出嫁了,古代公主出嫁有个专有名称叫“出降”,看这字面意思就好像是一位九天仙女飘飘的从天上来到人间,你驸马家修了几辈子福了,你娶的不是公主那是仙女!那位家里有幸联姻帝王家,驸马娶公主也不能叫娶,叫“尚”。襄城公主的驸马名叫萧锐,这个萧锐可不简单,人家也是帝王后裔,出身贵胄。萧锐的爹就是武德和贞观朝有名的倔老头萧瑀。说起来这个萧瑀可是有一车的话可以八,这个老头着实的好玩,经常把李二筒子气得吹胡子瞪眼。但是萧舅舅就是脾气见长不懂得收敛,他凭什么呀凭什么?
  记号之,等待下文  另外当初高阳公主案那可是杀的皇室血流成河……巴陵公主、高阳公主、丹阳公主、荆王元景、吴王恪,外加三个驸马都尉房遗爱、柴令武和薛万彻,不是功臣就是功臣之后,长孙无忌为了排除异己可谓是不遗余力。  不过这里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八卦点,吴王李恪的正妃杨氏,是唐太宗的小杨妃、燕妃和武则天的堂(表)姐妹,不知道日后武则天同样往死里整长孙无忌的时候有没有报私仇的成分……  
  者:名都妖女 回复日期: 23:28:51        记号之,等待下文    另外当初高阳公主案那可是杀的皇室血流成河……巴陵公主、高阳公主、丹阳公主、荆王元景、吴王恪,外加三个驸马都尉房遗爱、柴令武和薛万彻,不是功臣就是功臣之后,长孙无忌为了排除异己可谓是不遗余力。    不过这里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八卦点,吴王李恪的正妃杨氏,是唐太宗的小杨妃、燕妃和武则天的堂(表)姐妹,不知道日后武则天同样往死里整长孙无忌的时候有没有报私仇的成分……___没问题,在高阳公主篇详细八卦之,皇室政治忒复杂了
  萧舅舅雄赳赳气昂昂拍着胸脯说,咱凭的就是出身家世!萧瑀乃梁朝的皇子,其曾祖父则是赫赫有名的太子兼文学大师梁朝的昭明太子,父亲是西梁的梁明帝萧岿。虽然昭明太子没当上皇帝早早的挂了没能实现政治抱负(汗,其实估计也跟他的先辈差不多,崇尚佛教),但文学界谁人不知昭明太子的大名。这昭明太子乃文学奇才,不仅自己文章写得好,还是个文艺批评理论家。凭借着自诩汉文化正统的优势地位纠集了很多文学大家编写了一本奇书《昭明文选》(当然,这个正统陈国非常不承认,于是乎梁陈两个国家为了争夺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也剑拔弩张,这一点在陈国的皇子陈叔达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于是乎萧瑀和陈叔达入唐以后成为一对冤家对头那是后话),《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当时负有重名的刘孝绰、王筠、殷芸、陆倕、到洽以及《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都曾做过东宫的属官或为昭明太子所赏接,这些文士中极可能有人参加过《文选》的编定。昭明太子的声望很高,为文士们所敬仰,美名传遍天下。   萧瑀九岁时被封为新安郡王,恰恰这个时候萧瑀的姐姐被刚刚建立的隋朝选为晋王妃,这就是后来著名的萧皇后了。九岁的萧瑀就跟随姐姐进了大兴城(长安),估计他和姐姐的关系非常好,萧皇后也很舍不得这个弟弟,不然皇帝那么多干嘛非选他跟着去呢。等到萧瑀的姐夫杨广龙登九五以后,萧瑀的姐姐也被册皇后,萧瑀也就成了隋朝的小国舅了。按理说,处于这么好的地位,应当是再接再厉更上一层,可这萧舅舅的脾气有点叫人受不了,史书说他端正鲠亮,就是活活呕死人那种类型。他不仅喜好释释氏,常修梵行,还喜欢和他那些佛教的朋友们喝茶聊天,不亦乐乎。更不得了的是,他做事很随性,连隋炀帝杨广都对他无可奈何,更别说脾气稍微好点的唐太宗李世民了。有一次他跟杨广闹别扭,说自己病了也不去上朝,消极怠工。这事最后传到萧皇后的耳朵里,姐姐见他这个样子只好苦口婆心望他成才,教育他说:“以尔才智,足堪扬名显亲,岂得轻毁形骸而求隐逸?若以此致谴,则罪在不测。”,大概意思就是说,你天资聪慧,本来指望你光宗耀祖,怎么能够自我放任叫亲人伤心呢,再说,如果因为这惹恼了皇帝,小心的脑袋搬家。  姐姐的话萧瑀好像听进去了,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萧瑀最终惹恼了隋炀帝,“渐见疏斥”。后来隋朝灭亡的时候,他就跟很多宗亲投奔了唐高祖李渊。这也难怪,纵观当时,他不去投奔关系好的李渊还能去投奔谁啊,江都那么远,萧后还被宇文化及弄成人质,肯定投奔唐朝是上策。  萧瑀跟李渊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李渊最爱称呼他“萧郎”(别想歪了哈),委以心腹,凡诸政务,莫不关掌。于是萧瑀又从隋朝的国舅变成了唐朝的仆射(类似于宰相)。所以说这改朝换代,换汤不换药,来来回回也就是几个大家族轮流坐庄,大家都亲里亲戚的比较容易和和气气。萧瑀什么时候和唐太宗李世民勾搭到一起的,这一直是个谜。一般人认为大约是在攻陷洛阳的时候,太宗为右元帅,萧舅舅为府司马,正宗的直属上下级关系。后来“太宗临雍州牧,以瑀为州都督”,关系好那是正常,关系不好那就不正常了。其实,楼主一直非常纳闷,像萧舅舅这种耿直的叫人牙痒痒的人,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和李世民勾勾搭搭,眉来眼去的。难道是萧舅舅有诸葛亮之能,打眼一看,一团紫气在李世民身边环绕,于是乎就……(不理解啊不理解,萧舅舅怎么被李世民收买滴),谁人能为楼主答疑解惑。。。  
  者:名都妖女 回复日期: 23:28:51            记号之,等待下文      另外当初高阳公主案那可是杀的皇室血流成河……巴陵公主、高阳公主、丹阳公主、荆王元景、吴王恪,外加三个驸马都尉房遗爱、柴令武和薛万彻,不是功臣就是功臣之后,长孙无忌为了排除异己可谓是不遗余力。      不过这里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八卦点,吴王李恪的正妃杨氏,是唐太宗的小杨妃、燕妃和武则天的堂(表)姐妹,不知道日后武则天同样往死里整长孙无忌的时候有没有报私仇的成分……___赠送吴王妃侄子墓志一篇内容,这个猜测点还是有一点可能的。至少说明阿武努力团结和可以团结的大多数。      赠太州刺史杨公神道碑       公讳志诚,字某,宏农华阴人也。厥初生人,为姬伯之祖;因邑命氏,有杨侯之胤。其后东陵奋而开国,西汉盛而移关。门庐隐隐,亘连桃塞之上;碑阙岩岩,蔽满华山之下:明德之后,世有人焉。大王父隋直阁将军岷蔚抚豪道五州刺史邢国公讳贵,大父故右卫副率慈汾二州刺史静公讳誉,考故常州刺史工部侍郎鸿胪卿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太子少师赠仪同三司上柱国郑国懿公讳崇敬。若夫家声代业,累德积仁,故以克隆前统,光启来叶矣。       公禀纯嘏之粹灵,渐轨物之名教,端操以正已,崇让以与人,励精以探道,善问以毓德。学无不达,艺无不周,成童有倾瞩之望,既冠为宗匠之表。年十三调太宗挽郎,寻补潞王典签。大夫门子,执绋桥山;王国词人,曳裾睢苑:皆一时之选也。明庆中,诏郡国举贤良,公对策,无能出其右者,迁太子通事舍人。再举高第,徙国子监丞,坊监清流,才地兼择。东朝束带,银榜增华;西序票彡缨,环林益润。高宗接千岁之统,嗣百王之业,封岱岳,禅?亭,稽於旧章,俟兹通博。?除公礼部员外郎,祀事克明,大典修序。建邦分职,得人者昌,吏曹居六官之首,郎官尽一台之妙,又转公吏部员外郎,准的文昌,羽仪丹地。丁太夫人忧去职,公至行纯笃,几於灭性,虽杖?外除,而柴瘠加等,门人记其丧礼,天子忧其死孝。服阕,授豳州三水令。曳尚方之舄,鸣单父之琴,志道不矜其大才,勤政无陋其小邑,美声流於豳?,惠化匝於周原。又应文擅词场举,策试为天下第一,敷陈圣谟,启沃明主,究天人之际,建皇道之极,如有用我者,其为东周乎?朝廷纳贾生之言,排汲直於外,?拜公陇州司马。未及赴官,选疾卒於长安之私第,春秋若干。王祥未施於邦政,陈?近终於邑长,位不充德,其如命何?神龙初,中宗克复丕业,格於文祖,?眷从臣,缅怀先正,以公二子在章绶之列,追赠公使持节太州诸军事太州刺史。非夫立言不朽。阴德阳报,安有藐诸孤而隆家,既没世而荣号者哉?       夫人天水赵氏,殿中监武权公某之女也。受训公宫,作合君子,言容贲於图史,德行循於法度:六姻之内宗焉。始有辅佐之力,卒延门户之寄。初公之捐馆也。九子呱呱,哀?丧位,赖夫人是顾是复,日就月将,徙宅依仁,[QE55]门成训。三十年内,八子登朝,廷交虎绶之华,门接鱼轩之轸。某年月日,封梁国太夫人。景龙二年五月七日,终於长安之延寿里。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以先天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合葬於少陵原,礼也。第二、第三子,夫人在堂而没;长子、第八子,夫人在殡而亡:今并列於茔兆,用嘉魂魄。长子故兵部郎中徵,中子前武卫将军Г,永怀徽烈,思勒铭颂。郎中昔尝绪言,意感延州之许;将军今复哀托,情深旧馆之悲。高迹难史,短词莫逮,采诸故老,恭存梗概。其词曰:       昂昂杨君,秉心泉懿。大河灵岳,含光毓粹。学妙研精,文遒逸思。行为时范,言为故事。存蕴令德,没扬虚位。善庆克家,哀荣?备。嗣姑称姒,敬妻曰冀。后有母仪,千载一致。贞坟土垄,同封此地。芳烈悠哉!金生碑字。     ——————————————————————————————  这其中有一句:“闲者遭家迁播几筵靡托,而今蒙国昭洗,情礼获申。”指的是不是神龙元年大面积平反的事情。吴王妃家在这个时候被平反昭雪。    “曳尚方之舄,鸣单父之琴,志道不矜其大才,勤政无陋其小邑,美声流於豳?,惠化匝於周原。”——则是实际被贬官了。肯定是受到牵连。“朝廷纳贾生之言,排汲直於外,?拜公陇州司马。未及赴官,选疾卒於长安之私第”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神龙初,中宗克复丕业,格於文祖,?眷从臣,缅怀先正,以公二子在章绶之列,追赠公使持节太州诸军事太州刺史。——正好和吴王恪平反的时间对上号了。          不喜欢古文的筒子们可以直接无视略过。。。
  顶美女
  热烈欢迎楼上超级李二粉!
  记号。。。。。。。。。。。。。
  萧舅舅的老婆独孤氏是李渊母亲独孤氏的亲戚,所以萧舅舅也算是独孤氏家的女婿,因此李渊还是李世民都对萧舅舅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毕竟他既耿直又是自己人,像这种直肠子往往却不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萧舅舅经过洛阳战争以后,就对秦王李世民刮目相看,于是在几次重大的关键时刻,萧舅舅成了唐太宗的救命恩人之一,于是那首著名的《赠萧瑀》出炉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武德九年的时候,太子与秦王矛盾更加激烈,就在李渊背后打起了报告,今天说秦王兵权太大,后天说秦王有谋反之心,搞的李渊一个头有两个大。有一次李渊终于相信了,答应要把秦王治罪,就在千钧一发之时,萧舅舅横插了一杠子。倔老头跳出来对李渊说——不可!  李渊一见萧舅舅这样激烈的反对,就问他为虾米这么激动?萧舅舅就说了秦王功劳大遭人嫉妒在所难免,你是他爹怎么能信这种谣言呢?(其实萧舅舅你就忽悠吧,你可是把老李给害了),于是秦王这次逃过一劫。从这我们也能隐约看到武德九年那种风雨欲来安监难防的态势。果不其然,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李渊正在海池划船,尉迟敬德全身铠甲气势汹汹杀了进来——名曰护驾并告知了李渊太子和齐王的死讯,潜台词就是告诉老李,局势已被我们控制,你看着办吧。李渊一个踉跄,差点背过气去,早年的英明神武也没了,忙忙问左右,祸事了,这可咋办?  这时候我们看史书的记载很有意思,有两个人主动出声了,有一个人始终没出声。萧舅舅首先出声,说到秦王功高,众望所归,诛杀太子亦迫不得已,不如顺水推舟,由世民治理天下,以保天下太平,李氏江山永固。——你说他没跟李二勾勾搭搭,谁信?,接着陈叔达也附和,素啊素啊,萧舅舅说的对,老李你看呢?——陈叔达,以前萧舅舅说东你就说西,这次怎么着终于两人一致了一回。没出声的那个不用问,老李最铁的哥们裴寂。裴寂真不愧是老李的哥们,一个绳子上的蚂蚱,在这种关键时刻他没有反水,但是为了自保只能保持沉默。说到底他心里是很不愿意的,因为李二跟他一直过不去,李二上台他准没好果子吃。  于是有些研究者撰文就说道:“李世民当时最需要这样一个人向父皇讲这样一番话了。尽管九五之位他已势在必得,但由高祖禅位而太宗继位,岂不更名正言顺?所以史评家说,论功臣,萧瑀实乃太宗登基之第一功臣也。”  
  正是由于萧舅舅关键时刻的出手,李二最终才没背上不孝的罪名。所以李二一上台,第一个女儿要出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萧舅舅家。这算是是投桃报李咩?萧舅舅心底可素乐开了花,以至于后来更加肆无忌惮的随性。贞观笑话有这么一则就是关于萧舅舅的。说是有一次唐太宗宴请诸位亲家公,大摆筵席欢声笑语。于是在酒桌上大家都多喝了两杯,唐太宗就很无聊,出了一个点子说诸位亲家公啊,在这个桌上你们谁认为自己最尊贵,谁就先把这杯酒喝了!哪知话音刚落萧舅舅眼疾手快就毫不犹豫的把酒抢过来喝了,惊得在座都目瞪口呆。唐太宗也很惊诧,说萧舅舅我话还没说完你咋就喝了,这什么说法啊?  萧舅舅很淡定的摸着胡须说了一段话,相当的经典:“臣是梁朝天子儿(后梁明帝之子),隋室皇后弟(隋炀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当时在座的有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同是李二的亲家,官位也能坐到仆射,长孙无忌还是长孙皇后的亲兄弟,但还差一条就是帝子。也就是说在这个席上,只有萧舅舅同时具备了这四条,于是他当仁不让的把酒喝了(这人脑子反应可够快的),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萧舅舅的为人了,那可真是叫人苦笑不得。你好歹给人家当朝国舅、当朝宰相留点面子。唐太宗才不管他们怎么想呢,听完萧舅舅的经典回答不禁“抚掌大笑”。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驾校vip班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