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胜率40%的破产姐妹3季风险为多少

[转载]为何要使用2%资金风险管理?
你可以有效地利用破产风险原则显著地提高你的资金曲线水平。学会如何控制每笔交易的百分比风险,这样才能将你你的破产风险减到最小。
计算资金百分比风险的方法很多,只要你知道了胜率和回报率就能算出来。如果新手不知道这些数据是什么,那么你首先就要学习这些知识。
尊重破产风险能让你生存下来
数学家和交易者对破产风险(缩写是ROR)早已做了深入研究,它是资金管理系统的基础。这个理论会根据过去的胜率和回报率用公式计算出破产的风险。最理想的
状态就是你的资金管理系统给你带来的破产风险是0(但不保证这点)。ROR数学公式是根据以下3个因素算出来的:
1.胜率。这是根据赢利的百分比算出来的。比如,如果你的胜率是40%,那么交易100笔的话,你就会有40笔交易赚钱,60笔交易亏钱。
2.回报率。总赢利除以总亏损。也就是1美元的亏损对应几美元的赢利——如果回报率是3:1的话,那么你每亏1美元,就会对应赚到3美元。
3.风险百分比。如果你是新手,那我建议你每笔交易的风险不要超过总资金的2%。你可以通过破产风险表来确定最优的风险百分比(请看瑙泽·鲍尔绍拉的《期
货交易者资金管理策略》或图莎尔·钱德的《超越技术分析》第二版)或用本章介绍的最优f公式。
你的交易系统和你的技术能解决前面两个因素,而你的资金管理系统则能控制好第三个因素。当回报率增加或胜率增加时,破产的风险也就降低了;而每笔交易的百
分比风险越大,破产的风险也就越大。
重要提示:对于一些高级交易者,风险大于账户的2%是有好处的。他们必须根据历史业绩统计数据仔细计算每笔交易的风险。&
为了写作方便,我们默认你已经有了一个交易系统,且系统的报率大于1。你可以在图莎尔·钱德的书中找到破产风险表,瑙泽·鲍尔绍拉的书中也有相关内容:
Wiley公司2001年出版的图莎尔·钱德的《超越技术分析》第二中有以下破产风险表:
·1%的风险 & ·1.5%的风险
& &·2%的风险
Wiley公司1992年出版的瑙泽·鲍尔绍拉的《期货交易者资金管策略》中有以下破产风险表:
·10%的风险 & ·20%的风险
& ·25%的风险
·33.33%的风险 & ·50%的风险
& ·100%的风险
书本上选了部分鲍尔绍拉10%资金风险面对的破产风险表(请看表9.1)。鲍尔绍拉的破产风险表是最具体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他的书是重要的风险控制参考手册。
&10%的资金风险面对的破产风险概率
来源:上面表格中的计算结果是瑙泽·鲍尔绍拉教授提供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图表内容,请从Wiley公司1992年出版的《期货交易者资金管理策略》
第18页开始。这本书是目前最全面的提供破产风险表格和公式的书。
这个表格很明显地说明了破产风险的概率如何从100%降到0.0%。只要你尊重了破产风险公式,并做出必要的调整,那你就能大大增加生存的概率。你不必是数学天
才,你也不必自己计算,只要你能理解这些原则就行了。请记住,过去的业绩并不能有效地预测未来,所以你必须长期监视你的胜率和回报率并相应地调整每笔交易
的风险。你可以使用第11章的公式计算你的胜率和回报率。如果你的回报率和胜率不稳定,那么这些数字也会每天发生变化的。因此你需要相应地调整你的风险百分
比。这将成为你资金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
在我们交易当中2:1-3:1的回报率和只有40%-50%胜率是能够达到的,也就是说即使你的资金风险为10%,在长期交易中破产的概率也是很低的。从侧面上说明盈亏
比也是很重要。
既然我们已经定义了破产风险的概率,那现在我们还需要知道系统的收益率是多少。我们再次默认你已经有了交易系统,且系统长期回报率大于1。这意味着长期而
言你是能赚钱的。你必须跟踪自己的交易,并确认自己的胜率和回报率分别是多少。如果你以前没做过,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你从过去的交易记录中能够找到这些
——这就叫检验数据。
检验数据之后
当你确认了你的收益率之后,你就要计算每笔交易的风险百分比是多少。在每笔交易的风险是2%的前提下有4种情况(以下破产风险的计算结果来自图莎尔·钱德的《超越技术分析》第288页):
1.胜率是45%,回报率是1,风险是2%,破产风险率是100%。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风险从2%降到1%,把破产风险率从100%降到52.4%——差不多一半
了。下一步是把回报率提高到1.5,这样破产风险率就是0了。
2.胜率是35%,回报率是2,风险是2%,破产风险率是16%。本例比上一个例子的数字平稳多了,所以只要把风险从2%降到1%,那么破产风险率就能从16%降
到0.1%——几乎是0了。
3.胜率是25%,回报率是3,风险是2%,破产风险率是19.7%。本例中你的胜率很低,所以首要目标是把它提高到30%,这样破产风险率就能降到0%了。
4.胜率是50%,回报率是3,风险是2%,破产风险率是0%。这是一个高级交易者的统计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冒10%的风险,而破产风险率才0.2%(请看
表9.1)。记住,当你到了这个水平时,如果你的业绩统计数字出现了严重变化,那么一定要把交易量降下来。比如,如果你的胜率跌到了35%,那么你就要调整仓
这4个例子表明了如何使用破产风险表中的数字,从而使自己在市场中生存下来。(你也可以用这4个例子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高手的水平。)
有时候增加风险就像减少风险一样容易,因此你需要关注胜率和赢利的笔数。另外还要注意出场点,它能明显提高你的回报率。如果你是趋势交易者,那么尽量长时
间地持有仓位能提高你的资金曲线。如果再创造性地优化一下,那效果也许会更好。
当然,对于对于稳定的交易者,提高资金风险如5%,获得潜在的盈利会大大提高,而破产风险也可以非常低。
最优f公式能计算出最优的风险百分比
这个公式最初是由贝尔实验室的约翰·L.凯利在40年代初开发的,所以也叫凯利公式。爱德华·O·索普在赌博应用中修改了本公式中的固定下注比例,目的是为了对
应平均回报率A和平均成功概率P。我们在这里使用的公式要比破产风险表激进很多。
&瑙泽·鲍尔绍拉教授在《期货交易者资金管理策略》中按照如下方法定义了最优了公式:
f={【(A+1)&p】-1}/A
在本公式中,定义如下:
·f是每笔交易最优的百分比风险。
·A是平均回报率。(1美元亏损对应几美元赢利)。
·P是平均胜率(成功百分比)。
以下是本公式的应用例子:
·f是未知数(最优百分比风险)。
·A是平均回报率,数值是2。
·P是平均胜率,数值是35%。
&f={[(2+1)&0.35]-1}/2=(1.05-1)/2=0.05/2=0.025
&要想得到百分数,把f乘以100。
得到的f值是0.025,也就是说每笔交易的最优百分比风险是2.5%。
比较f和破产风险表
当你想追求0%的破产风险率时,f提供的风险大于破产风险表。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 & ·f未知数
& & ·A的值是2。
& & ·P的值是40%
&公式如下:
&f={[(2+1) &0.40]-1}/2=(1.2-1)/2=0.2/2=0.10
在本例中,这位交易者的回报率是2,胜率是40%,计算出来的最优了是10%。当我们参考表9.1时,我们会看见破产风险率是14.3%,这是一个比较小的风险,但并
非是0风险。
使用最优f公式时,你会发现它不会算出破产率为0的结果。和破产风险表相比,最优f公式比较激进。当你使用破产风险表时,你可以选择特定的风险百分比以让破产
风险率为0。
账户资金曲线下跌
资金曲线的下跌是正常的。因为新手不懂止损、仓位管理、风险管理,所以资金曲线的下跌有可能会让新手破产。连续多笔亏损或单笔亏损都会导致资金曲线下跌。
做交易记录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资金曲线最大的下跌百分比。这是最坏的结果,可以帮助你预测未来的最大亏损。
账户最大的亏损金额。当资金曲线下跌时,你可以控制实际亏损的金额。
最大连续亏损笔数。过去系统的最大连续亏损笔数是多少笔?这个数字可以用来估计未来的资金曲线下跌状况。比如,如果你的系统最多连续亏损5笔,且你每笔的
风险是2%,那么你的最大资金曲线下跌10%左右。如果你认为这是正常的,那你就会继续交易。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资金曲线下跌之后,你就可以赚钱了。
资金曲线下跌时造成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此时交易者会自我怀疑或过于自负。所以说形成“交易者的思维”很重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邓三刀的第一刀实盘 基金 低风险投资理财专家--鼎级理财网 - powered by phpwind.net
查看完整版本: [--
不解释,不扫盲,自娱自乐,务必真实鉴于网格里已经塞满了大批个股,从现在起,只记录新开仓的网格,旧的不说了。邓三刀的第一刀,一网打尽要约、吸收合并、转板、回购,股权激励、员工计划、定增类的事件触发标的个股,以后还将加入可转债类。目前的主战场是员工计划和定增,操作机会太多,太多,股权激励的机会也不少。
已经过去的就不说了,有一个例外,周5刚过去的,极其有代表意义的,操作标的:翰宇药业前几日查到翰宇药业的如下公告,个人立刻把它的跟踪级别从关注升为最高级。翰宇药业:关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的公告 关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翰宇药业”)分别于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和日召开201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    日,公司收到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完成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股票购买的通知,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现将该计划的实施情况公告如下:    截至日,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完成股票购买,购买均价32.69元/股,购买数量5,082,58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27%。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已完成股票购买,该计划所购买的股票锁定期为日至日。    特此公告。                                                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日 周5盘中翰宇药业跌停,比员工成本低10%,无论投资还是投机,完全是送钱。跌停价完成底仓,后30块继续买入第一格。翰宇药业的网格操作,是我的第一刀实盘操作。同时,我在另一个帐户在跌停价买入20W,属于我的第三刀实盘。新手上路,今天传不了附件了。股票    代码    市价    购买价    调整价    折价比例    已持有    股票来源    资金来源    员工资金(万)    员工杠杆    分级产品    计划资金(万)    占比    实际金额(万)    占比    期数    当前进度    解禁期限    解禁日期    终止日期    机构持仓    公告发布    修订日期    股东批准    完成购买    存续期(M)    锁定期(M)    备注翰宇药业    0;   33.45    32.69    32.69    -2.32%        二级市场    自筹    2,000.00     8.5    1.6:1    17,000.00     1.28%    17,000.00     1.27%    首期    已完成    半年后                                24    12    
小队长分享精神真不错。
坐下来学习 &&&&
佩服小队长的奉献精神,,太无私了,,论坛上成名的大师,学有所成的大师,一抓一大把,可有几个人有这种分享精神的!!我觉得论坛精神就是奉献精神和娱乐精神,,看得懂的学到了,,看不懂的高兴了。。求仁得仁,求智得智。。那些一天到晚藏着腋着的大师,,你们就不能跟队长学习学习这种奉献精神?其实这玩意,我是看不太懂的,,但看多了,总有一天是能看懂的。。 &&
移动成本高位堆积,抬轿成份大。别跑到上面去站岗了。
2年不到涨了5,6倍,这个董事长准备坑自己的员工么?
股票期权交易试点启动在即 个人入市门槛拟定50万我估计以后的重头就在这了,,当发现确定性的机会或行情的时候,,直接上期权,,期指什么的撑死了8倍杠杆,简直就是弱爆了,队长给分析下,,这玩意对大盘的影响,,我认为,对券商肯定是重大利好,中国人赌性强,成交量肯定不会小,但,另一方面,等于是又多了一个可以做空的工具,为什么对大盘也是利多,就不好理解了。。求各路大师的神解释啊!!
引用引用第10楼龙套于 11:44发表的  :股票期权交易试点启动在即 个人入市门槛拟定50万我估计以后的重头就在这了,,当发现确定性的机会或行情的时候,,直接上期权,,期指什么的撑死了8倍杠杆,简直就是弱爆了,队长给分析下,,这玩意对大盘的影响,,.......50W的门槛,注定了不能演绎昔日权证的传奇金字塔上越低的人群,赌性越强金字塔上越高的人群,赌性越弱别看现在分级股B溢价冲天,如果也有50W的门槛,B类溢价统统变折价,A类全部折价变溢价期权如果一直有50W的门槛,充其量只是又多了一个大户和机构手中套利的工具,火爆不了去年下半年到如今,融资融券突然火爆的大背景是券商集体下降了双融的门槛,华泰等早降到了0,如果还和几年前一样50W的门槛,你以为如何?
终于回来,煞是想念!! &&
至今为止,对没有特殊消息渠道的普通人而言,确定性最高,操作性最强的,莫过于员工持股计划套利,可谓事件驱动套利中的皇冠,个人已把它列在各种股票套利品种当中的第一位不需看K线,不需看业绩,不需看大盘,不需任何赌博,只需看公告,然后等待时机买入,无论投资或投机皆相宜。股权激励,还有若干变数,如果世道不好,高管最后不行权就是,别人只是没赚到,并不亏钱,你以行权价做参考进行套利,尽管大部分标的的胜率都很高,但仍然会有亏的时候。但员工持股的性质完全不同,凡是开过公司当过老板的人都知道,没有什么比人心更重要,得罪个把高层无所谓,赔点钱就是,就算派系再深,全部拔了公司也死不了,但如果把所有的中层和基层都坑了,再牛逼的公司基本上就完蛋了,无论上层再有能耐,干活的始终都是中层和基层,你可以自己大赚特赚,让下面的人少赚点,但绝对不敢让别人赔本,所以员工计划的成本价,具有极高的安全比价。翰宇药业和欧非光是目前已知员工杠杆最大的两家,翰宇药业8.5倍杠杆,欧菲光惊人的30倍杠杆。前些时候欧非光股价最低的时候,参加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的人已经全部爆仓并倒欠公司200%,这都他妈的什么情况。注意欧非光一期的员工出资才500W,但员工计划持有的欧非光股票为1.5亿,而且上上周欧非光突然又公布了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变成大股东无偿向员工派发股票,比较诡异,我是很早就把它抓到网格里去了,现在累计获利20%多,还算满意。翰宇药业还算一个正常的方案,但8.5倍的杠杆也很惊人,上周5盘中跌停,如果尾盘还跌停的话,员工手里的净值一下减少85%,是不是很刺激?
下面开始长篇大论的理论,都是别人写的,我觉得很不错,长期收藏,反复学习。基于上市公司操纵动机的事件驱动投资策略出于上市公司自身、其控股股东或管理层等方面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可能进行对其有利的会计政策选择或信息披露,导致这些操纵动机成为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公开信息可以清楚地判断上市公司的部分操纵动机,从而利用相应的事件驱动投资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陈欣/文&&&&&&&&&&&&&&&&&&&&(本文已作为封面专题文章在证券市场周刊2014年第71期发表)我国上市公司的各类重大事件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投资界长期以来也在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利用各类公告组建事件驱动投资策略。然而,大部分策略依赖于金融工程的方法来测算某事件公告后的历史回报,预期该策略未来也会产生与历史均值相似的超额回报率,而未对超额回报产生的背后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基于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对多家公司的个案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许多重大事件公布前后的股票异常走势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自身或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诉求。上市公司往往会配合其需要进行有利的会计政策选择或信息披露,从而影响股价走势。分析上市公司自身、控股股东、管理层、以及其他关联方的利益驱动,有助于判断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和公布业绩时的操纵动机,可以利用相应的事件驱动投资策略获取超额收益。2013年11月末齐鲁证券的金融工程研究小组发布了“从上市公司利益诉求角度选股”的2014年年度度投资策略报告。该小组选取了上市公司和关联方对股价的利益诉求较强的三类事件进行分析:股权增发、股权激励和限售股解禁。他们发现:定向增发实施事件前后各100 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分别为9.6%和3.4%,且股权激励实施后两年的超额收益高达30.8%,但对于限售股解禁事件并未发现好的策略机会。齐鲁证券的研究报告说明业界已开始从上市公司操纵动机的思路进行选股,但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停留在事件前后收益率的层面,并未进行系统的深层次思考。国际对冲基金的事件驱动策略事件驱动策略(EventDriven Strategies)是国际对冲基金较为成熟的策略之一,它往往依赖于影响公司价值的短期具体事件,如公司并购、破产、重组和重大资本结构变动等等。事件驱动型基金在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比重高达25%以上。该策略的收益与大盘的相关系数一般较低,往往可以取得独立于大盘的较好收益。例如在兼并套利策略中,会买进被并公司股票、同时卖空主并公司的股票。通常当一家公司宣布收购另一家公司时,被并方的股价通常将大涨,而主并方的股价将略微下跌。但是,由于收购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被收购方的股价将低于收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兼并套利基金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和历史数据,预测兼并成功的概率,并据此进行交易。在2013年,由于以往市场定价的可循规律多被美国等政府大量干预所打破,对冲基金使用的许多传统策略,如宏观、大宗商品和短仓股票策略的有效性被大大削弱。然而,事件驱动的股票策略仍实现了14%左右的回报率,在所有策略中业绩最好。我国业界的事件驱动策略我国的制度背景与美国等成熟市场迥异,事件驱动策略的运用也截然不同。首先,我国缺乏个股层面的有效做空机制,实务中多数事件驱动策略仅为买入。即使是同时运用股指期货进行卖空对冲,也不能较好地控制事件涉及公司的行业等其它风险。其次,我国上市公司各类重大事件的驱动因素及机理与国外市场大为不同,且受制度变动影响甚大,造成事件驱动策略的长期稳定性不佳。比如国外流行的兼并套利策略在我国就无法进行,而破产证券交易策略也由于我国独特的ST制度变为“炒重组”概念了。事件驱动策略在我国投资界也被日益重视起来,许多知名券商的研究部门纷纷设置了金融工程组对其进行量化研究。目前我国业界事件驱动策略中包括的常用重大事件有:重大政策、重要会议活动、天灾人祸、业绩预增、高送转、定向增发、股权激励、重组并购、ST摘帽、分析师调研活动等。可以看出与国际常用策略不同,国内常用策略一方面与政府政策高度相关,另一方面多为市场追捧的利好消息。这也是事件驱动策略为何在实务中往往被解读为“炒题材”或“炒消息”的原因。规避法律法规的操纵行为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上市公司具备明显的操纵动机,监管部门难道不能出台政策来避免此类行为的产生吗?事实上,在我国市场仍缺乏深层次有效治理环境的情况下,尽管我国监管层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仍无法避免其操纵行为。其原因是,许多市场行为很难用简单的法规条文来进行约束。目前上市公司的大多数操纵行为恰恰是为了规避这些法律法规。比如,被广为诟病的IPO发行制度引发了新上市公司对其历史业绩的大量“粉饰”、甚至造假行为。为了避免中小投资者遭受损失,监管层在一段时间内曾设立了隐性的发行市盈率上限。然而这样的监管政策未必达到了目的。有研究表明,恰恰是在这段时间内,IPO公司上市前的盈余管理程度较其它时期更高。另一个例子是备受争议的ST制度。ST制度的本意是对于连续亏损的企业给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但该制度引起大量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而虚增利润、或“大洗澡”巨亏进行跨年度转移利润等操纵业绩的行为。此外,现有的不少法规对上市公司在进行与股价相关的重大决策时的定价基准进行了详细要求。例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中规定授予股票期权时的行权价格不应低于下列价格较高者:(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一个交易日的公司标的股票收盘价;(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布前30个交易日内的公司标的股票平均收盘价。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希望能获得较低的行权价格,在公司策划股权激励方案时存在动机打压股价,便有可能在方案披露前进行负向业绩操纵或披露对股价影响负面的信息。再比如,《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中要求定向增发的股票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其定价基准日可以为相关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发行期的首日。如上市公司希望其定向增发价格较好,则倾向于将摘要公布前披露的报表业绩进行粉饰,并在增发完成前多披露正面消息。由此可见,在配套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行政管理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市场行为进行规范,结果可能是缘木求鱼。下面本文将就一些操纵动机较为明显的公司事件一一进行讨论。基于ST制度的策略1998年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规定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等异常财务状况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将被进行特别处理: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且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审计。公司经营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被实施退市预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ST制度。首先,有研究表明ST制度导致上市公司会尽量避免亏损,其操纵利润的表征是:微亏的公司概率分布极低,但微利的公司概率分布却异常高。如果上市公司在年末通过业绩操纵尽量避免了当年亏损,其下一年初的业绩因为此前的透支往往缺乏后劲。比如中国一重(601106.SH)为了在行业困难的2012年报出微利2934万元,在2012年末进行了业绩操纵,但公司2013年1季度的业绩恶化就较为明显,亏损了9358万元,同比增长-502%。当上市公司前一年已经报告了亏损之后,第二年公司会竭尽全力操纵利润避免连续亏损两年被ST。此时,可以根据前期季度财务报告,公司所处行业情况,控股股东情况等因素来提前综合判断公司年报亏损的概率。如果判断公司有较大概率在第二年将连续亏损,一般来说公司将操纵利润进行巨亏,通过“大洗澡”来转移利润至下一年度,减少第三年继续亏损的概率。因此,公司如果被ST往往意味着其下一年度业绩反转概率较高。比如,鞍钢股份(000898.SZ)的2012 年年报巨亏41.57 亿元,而2013年业绩则大幅好转实现利润7.7亿元,部分原因就是其跨年度的业绩操纵。即使是公司的经营再糟糕,通过业绩操纵在第三年也无法避免亏损,其控股股东也不会允许公司被退市。由于上市公司的“壳”价值较高,公司会积极寻找重组或者借壳的机会,其股票仍存在较好的获利机会。可以看出,我国的特殊制度导致了上市公司围绕着盈亏平衡的大量业绩操纵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较清楚地提前预测公司的业绩走向,从而通过相应交易策略获利。基于股权增发再融资的策略我国长期以来对IPO市场的管制较为严格,不仅对发行估值水平,且对发行对融资量进行限制,造成许多公司的IPO融资价格过低且融资量不足。因此,不少公司在上市后不久仍计划通过股权增发进行融资。我国的增发可分为定向增发和公开发行。由于定向增发对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无严格要求,自2006年以来超过公开发行变得更为普及。根据齐鲁证券研究部的报告,年期间向非关联方定向增发实施事件前后各100 个交易日中,可分别获取超额收益15.4%和6.1%,大大高于公开发行事件的相应收益水平。定向增发事件期间的高额收益来源到底是什么呢?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都希望增发能顺利以较高的价格完成。一种可能性是管理层选择市场高估公司股票的时机来进行增发。对美国市场的大量研究都支持了这类假想,他们发现增发公司的股票一般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会跑输大盘。另一种可能性是,上市公司在增发期间主动通过粉饰、甚至操纵报表业绩,以及进行选择性的正面消息披露来影响市场价格。由于定向增发面对的是特定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可以与其私下“沟通”,为了成功增发更容易进行合谋操纵。对于之前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要使定向增发成功,往往需要在短期内释放出更多的利好消息,因此公司在增发期间的操纵可能更为严重,导致其股票长期表现不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京东方(000725.SZ)的定向增发。2012年京东方公布了总额超过600亿元的新增投资项目。但由于其股价在当年9月前已跌破净资产,作为国企的京东方不能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进行股权融资,因此当时公司无法进行定向增发。借助2012年底行业的复苏背景,京东方采用了较为激进的会计政策对其2012年年报业绩进行粉饰,且上调整了其2013年半年报业绩预期。不断释放的利好导致公司股价表现强劲,最高曾达到2.82元。公司在不久后的日就发布了上市后的第五次再融资方案,计划定向增募集460亿元。定向增发完成后,京东方的股价又迅速下跌至2元附近的区域。而对于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尽管现有研究显示其股票在增发期间附近表现平平,但这可能意味着公司的操纵也较少,增发后其股票的长期表现可能更佳。根据笔者近期的研究,在年期间,公开增发的公司股票在增发完成后的一年左右平均跑赢大盘约12%,在未来三年期间平均跑赢其同行业类似公司约10%。我们还发现,公开增发公司股票的优异表现对于小型公司更为明显。这样的结果显示公开增发公司的后劲较足,在组建交易策略时可以考虑长期持有。与关联方相关的定增及整体上市交易策略与上述股权增发再融资的一般动机不同,当定向增发涉及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融资或购买资产时,上市公司可能会希望增发的价格较低,这样公司的关联方能以相同的资金或资产换取上市公司更多的股份。在这种动机驱使下,上市公司在增发期间不倾向于披露促使股价上涨的正面信息,甚至有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将公司业绩下调,或选择性披露负面消息来打压股价。有学术研究发现了与此动机一致的经验证据:上市公司向其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增发新股以收购其资产时,会进行负向的盈余管理;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强;且定向增发前负向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增发后股票价格表现越好。此外,在齐鲁证券的研究报告中,向关联方定向增发的预案公告后的100个交易日中股票的超额收益甚至为负数,较向非关联方定向增发的相应事件收益要低5%左右;与之类似,向关联方定向增发实施事件前后各100 个交易日中超额收益仅分别为3%和1%左右,大大低于向非关联方定向增发的相应事件收益。这些发现都与上市公司存在对关联方定增期间向下打压股价的动机相吻合。当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将其大部分未上市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时,交易的金额较高,对控股股东的重要性也更大,因此其操纵动机也更为明显。笔者近期对年间119家实行定增整体上市的国有企业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计划整体上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方案公告前往往会采用负向的盈余管理来隐藏利润压低股价,导致在重组方案预告前3天至前30天期间的股票累计收益平均为负值;在方案正式公布前2天至方案公告后的5个交易日左右,整体上市公司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平均可达15%左右。2013年9月中国重工(601989.SH)公告计划将其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所属的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资产整体上市。在公告前的大半年时间,中国重工的股价走势疲软且走势整体弱于大盘和行业指数,尤其是在所选择的定价基准日日达到了九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分析表明,为了将整体上市的定价基准降低,中国重工在2012年末进行了较明显的负向盈余操纵,比如公司的海洋工程产品在营业收入大涨606%的情况下,毛利率却大幅下挫了17%。对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其实际控制人对于整个流程中的利益谋划会更为深远,其中所涉及的业绩操纵幅度可能更大。个中的原因很简单,上市公司母公司的未上市资产大部分都属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产,在整体上市后所产生的利益也将大都归其所得。一个较典型的案例是2013年美的集团(000333.SZ)通过吸并换股美的电器(000527.SZ)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其实质是将美的集团除美的电器大家电业务之外的小家电、机电以及物流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笔者的分析发现:美的集团在2011年下半年起对大家电渠道持续实行去库存,使美的电器营收下降,打压其股价;同时,集团使小家电业务在高杠杆及延迟渠道去库存的影响下获取超额利润,其目的是增加小家电等非上市资产在整体上市后所占集团股权比例。因此,对于涉及从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融资或购买资产的定向增发,可以考虑在发行方案公告后买入并长期持有。对于存在整体上市可能的公司,如果发现其存在有意调低利润的迹象,在公司整体上市方案未披露的情况下也可买入股票,等待重组消息的披露以及前期隐藏的业绩逐步回归。基于限售股解禁的策略大小非限售股解禁日期是市场非常关注的事件,因此围绕着该事件进行的策略研究也是热门。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如存在减持动机,当然希望在其股票解禁后能以较高的市场价格出售,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限售股解禁日是公开信息,普通投资者在解禁事件之前就可预期到解禁将带来对股价的负面压力。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为了配合大小非解禁,可能会在其计划减持前进行业绩操纵,发布利好消息以促使股价上涨。这两方面的力量导致限售股解禁日期附近存在大量不确定性,难以简单使用该日期作为事件进行策略交易。比如,齐鲁证券对年间所有首发限售股解禁进行了研究,发现限售股解禁前公司的股票明显跑输大盘,但在限售股解禁日后则能小幅跑赢大盘。在限售股解禁策略的研究中,要着重分析大小非减持的意愿及操纵能力。大小非的身份及持股比例、控股股东的股权性质、市场大盘的走势、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公司股票的估值水平等众多因素都可能对大小非减持的意愿及操纵动机造成影响。比如,由于审批流程复杂,且受益对象并非管理层,国有性质的大非自身的减持意愿往往很弱。与之相比,民营性质或个人持股的大小非进行操纵及减持的意愿较强。笔者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间3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的90起控股股东减持事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解禁日前三个月创业板公司的股票平均跑赢创业板指数;创业板控股股东如果减持可能更倾向于在解禁后的短期内(一至三个月)进行减持;解禁后减持比例较大且自然人股东的减持比例远远大于机构股东;在控股股东减持前的短期内公司倾向于披露好消息,而坏消息则大都在减持后披露;许多减持公司在减持前披露业绩靓丽的年报并发布“高送转”公告来拉升股价;自然人控股股东相比于机构控股股东来说更倾向于进行操纵。事实上,如果使用模型预测控股股东减持动机,可以在2013年期间构建基于解禁日的事件投资组合,在解禁日前三个月该组合的收益平均跑赢创业板约10%。因此,在基于大小非限售股的解禁策略研究中,应从多方面考虑分析大小非减持的意愿及操纵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基于股权激励的策略上市公司向其高管及骨干力量授予股票或期权进行股权激励,对公司的股价将产生长期影响。一方面,被激励人员与上市公司的利益较之前更为一致,使其在股权激励实施后会更努力地工作,改善公司基本面。另一方面,被授予的股权激励对于高管个人来说往往是较大的一笔财富,给他们带来较强动机进行操纵,从而在股权激励的授予、考核、行权及减持等过程中获取对自身有利的条件。首先,在股权激励预案出台之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存在的动机主要是获得较优惠的激励价格及考核条件。因此,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会尽量避免释放利好,有时甚至会进行向下的业绩操纵来打压股价和压低考核指标。例如海信科龙(000921.SZ)在2010年底公布的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授予期权行权的主要业绩条件是:各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增长率的平均数不低于20%,且各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数不得低于15%。然而,这些指标的设计颇值得玩味。2010年海信科龙的扣非后净利润仍在低位,仅为1.85亿元,对应净利率才1.05%;且公司的净资产在海信集团资产注入后才从负权益恢复,2010年末余额仅为5.41亿元,占总资产6.75%。一旦公司的经营改善非常容易达到这些考核标准。在股权激励开始实施后,当年公司的年报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业绩反转,引发股价持续上涨。在股权激励的考核期间,管理层一方面要尽量使公司的业绩满足考核要求,同时也会控制业绩的释放节奏,保留一些后劲供减持期使用。在此期间,公司的股价很难持续大涨。如果公司的前期业绩能满足股权激励方案的考核条件,上市公司的行为会受管理层的节税动机影响。当管理层计划将其持有的期权行权时,会希望股价走低,这样他们缴纳的所得税会较少。比如,海信电器(600060.SH)在年度的两批次管理层行权前公司均披露了较差的季度业绩,且股价都在阶段低点。最后,在管理层所获的股权可以出售时,他们具有最强的动机来释放业绩和披露各种正面信息以推高股价。海信电器的多位高管在年年初都成功在最高价附近减持。此外,由于所有人缺位,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代理问题,其管理层对公司决策的影响也更大,导致公司更倾向于发布“福利型”的股权激励计划;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更倾向于“激励型”,对管理层的努力和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会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这两类股权激励计划,有必要分开进行研究。因此,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于其业绩的波动具有复杂的潜在影响,在构建交易策略时要根据公司的特征及管理层在相应阶段的操纵动机进行设计。基于“高送转”的策略上市公司送股、转增股票既不影响其当期现金流,也不影响其未来现金流,本质上并不应该影响公司价值。但长期以来,我国投资者对高送转公司的股票趋之若鹜,市场反应积极,导致近年来上市公司高送转的比例在逐年提升, 10送10这样的“高送转”已较为常见。对于如何理解这种我国资本市场较特殊现象的背后机制,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但较为确定的是,上市公司时常利用投资者对高送转公司股票的认识误区,通过高送转的公告来推高股价,以达成某些特定的目的。比如近年来创业板控股股东在减持前经常使用高送转公告进行配合。那么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是否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行为来获利呢?笔者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对年期间进行每10股送转5股及以上的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助于预测高送转的因子包括:股价、每股未分配利润与资本公积、股本、是否为次新股、以及上一年是否高送转等。在每年三季度报告出台后,可利用这些因素进行建模预测当年公司进行高送转的概率。然后选取预测概率最高30家公司的股票构建投资组合,在公司公布分红方案后卖出。在该研究中,使用样本外数据进行预测的准确率在53%-87%之间,鉴于所有股票高送转平均概率只有11.3%,预测效果还算不错。此外,在年间基于高送转概率模型的投资组合的收益在8%-48%之间,平均收益高达27%。考虑到持仓期仅有几个月,这样的回报率高得惊人。上市公司在高送转公告出台之前往往还会陆续披露其它利好信息,促使股价上涨。高送转不是上市公司的目的,而仅是其操纵股价的手段之一。基于高送转的预期构建的交易策略是否成功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控制者操纵动机的解读。基于可转债转股操纵的策略我国的可转债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的规则大为不同,发行的可转债一般来说内含美式看涨期权、回售权、特别向下修正权和提前赎回权等选择权。在股票融资受到较严格监管的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将可转债作为股权融资的替代品,期望最终将其转为股票,而不是还本付息。当公司股票估值低迷,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往往会向下修正转股价、释放利好甚至操纵业绩来将股价抬高至转股价之上,促成转股。由于小盘股波动性大,对利好信息的敏感度更高,业界普遍认为小盘转债公司的操纵更强。在可转债的发行和存续期间,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较多动机对公司业绩及股价进行操纵。首先,与股权增发类似,在可转债发行前上市公司希望能以较优惠的利率募集较多金额的资金,因此存在动机粉饰业绩、披露利好消息。这样的话在可转债发行完成后的一段时期里,发行公司的股票将缺乏上涨的动因,可能表现疲软。我国许多可转债的条款中都含有修正转股价格的较灵活条款,比如隧道转债规定的修正条件是:当公司股票在任意连续20个交易日中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90%时。这样的规定能极大地增加可转债的内在价值,但对于中小股东实为不利,会以不利条件大幅稀释其持股比例。上市公司提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就反映了公司董事会希望促成可转债最终转股的强烈动机。在公司治理比较完善的公司,修正转股价格的议案可能会遇到较大阻力。比如2014年2月民生转债向下修正转股价的议案就在民生银行的股东大会中被否决。因此,在可转债存续期间上市公司决定何时促成转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可以使用模型预测公司将转股价向下修正发生的概率,应考虑大股东持券情况、大股东持股比例、可转债的稀释比例、可转债的价内外程度以及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选取预测修正概率较高的可转债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难以通过修正转股价来促成转股的情况下,比如公司股价远低于净资产,判断上市公司对业绩及信息披露进行操纵来促成股价上涨的动机。可以考虑的因素有:回售条款是否接近被触发、可转债的存续期限、可转债的价内外程度、大股东的股权性质、大股东的资源情况等。基于这些分析,较好的策略是选择操纵动机较强的公司股票或可转债进行投资,等待公司释放业绩及利好。其它基于操纵动机的策略除了以上本文提及较为普及的几种基于操纵动机的交易策略,还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其它动机进行获利。比如,2011 年4 月底,攀钢钒钛(000629.SZ)整体上市方案公布后公司控股股东承诺的第二次现金选择权到期。如果这些选择权全部被行权,鞍钢集团将需付出约245亿元的巨额资金,攀钢钒钛还会面临退市的风险。攀钢钒钛的股票在2010年底之前曾长期低于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引发大量资金进行套利。而攀钢钒钛在现金选择权到期前通过盈余管理ST摘帽以及海外铁矿资产的注入等手段将股价拉高至14元以上,成功地避免了选择权行权。此外,有研究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变更或政治晋升会带来对公司业绩的操纵行为,引发股价的异常波动。面临食品安全问题或生产安全重大事故等危机事件时,上市公司也可能对业绩进行短期操纵,以维系股价与市场信心。我国上市公司还存在大量对业绩及股价的操纵动机,本文无法一一详尽列举。但毫无疑问,在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之前,对其操纵动机进行深刻分析实有必要。制度环境引发获利空间尽管现有研究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也会出于期权行权或其它相关动机进行对其有利方向的盈余管理,但从上市公司或管理层的操纵动机的角度进行选股的策略在美国较为少见。一方面美国市场的公司治理完善、法制约束力强,管理层往往不敢或不能进行过份的操纵行为。另一方面,其投资者较为专业,较多情况下能从其报表中解读出其盈余管理成分,从而在定价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而在我国A股市场,法律制度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严重不足,导致上市公司的各类操纵成为普遍现象。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对于财务报告把关不严,造成许多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甚至造假。而多数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对此毫无办法,最多只能“用脚投票”。另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合谋,进行所谓的“市值管理”,利用各项利好或利差信息的释放来配合机构投资者对其股票的炒作。尽管近期监管层对内幕交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但此类合谋操纵股价的现象在实务中仍较为常见。最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普遍专业程度缺乏,且投机性强,对财务报表及其它信息披露的解读不深,容易被上市公司提供的表面信息所误导。可以预见,在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环境大幅改善之前,上市公司基于其自身或关联方的利益诉求对公司的业绩及其它信息披露进行操纵的现象很难得到本质上的缓解。因此,从上市公司操纵动机的角度进行相应的事件驱动策略投资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可获利丰厚。(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与财务系副教授)
上面这篇是我第一刀里的总的纲领性思想,基本解决了我全部的疑惑,以后并将长期指导我的操作。下面开始另一个大佬的,有关定向增发类的策略,个人已完全照此操作,获益匪浅。猎手11-hawk:市值管理:如何从定向增发事件中获利(1)&&&&&& 之所以把定向增发(非公开发行股票)作为市值管理系列(资本运作)文章的第一篇,是因为许多市值管理手法都需要跟定向增发联合使用。因此在说其他手段之前,必须先要对定向增发有所了解。定向增发的本质就是圈钱,但圈钱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所圈的钱到底拿来干什么,才是关键。以下是常见的资金使用途径:1、并购:先定向增发筹资,然后收购某公司。2、重组:向新主子定向增发股票,从而让新主子成为第一大股东,完成借壳过程。3、举牌(股权争夺战):大股东通过积极认购定增的份额,甩开与二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保住自己的地位。或者二股东联合一大批马甲参与定增,最终神不知鬼觉地取代大股东地位。4、整体上市:上市公司A向关联公司B定向增发,B公司以自家100%股权做对价认购A的增发股份,从而A将B吸收合并,完成整体上市。或者,上市子公司A向母公司B定向增发筹资,所得资金用来购买B的资产,然后把资产注入到A,最终完成整体上市。5、补充流动资金:纯圈钱行为。6、扩大生产规模或研发新产品。&&&&&&定向增发的分析框架分为四部分:1、定增前对股价的操纵;2、定增公布时对内容的分析;3、方案公布后实施前的护盘行为;4、定增解禁期的股价操纵。下面将对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part1:定增前对股价的操纵&&&&&&&&&&在定向增发之前,为了顺利完成增发,大股东要做几件事情:1、找个圈钱的借口;2、忽悠一班人参与定增;3、跟他们谈妥价格,并且私下给予“稳赚不赔”的承诺。而在个过程中,定增价格是核心问题,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原则,大股东会把定增价格定在对自己有利的位置。而大股东心目中的定增价格跟当前股价的差额,其实就是套利的空间。(小常识:按规定,上市公司定增价不能低于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所谓基准日有3个,分别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或发行期首日,而这3个里面上市公司最好控制的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因此公司一般都会在股价达到预定目标后突然停牌召开董事会,从而达到控制定增价目的。)&&&&&& 情况一:假如大股东打算积极认购,那么大股东当然是希望认购价格越低越好。因此大股东往往会先把股价砸下去,再突然停牌宣布定增。&&&&&&例如众和股份(002070),在2月份一个朋友来问我要不要买入该股:他收到风,说该股要进行定增增发,说大股东打算做大事。我问他:“定增价格是多少?定增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他说:“价格不知道,时间也就这几个月了,只知道大股东很看好这项目,会大手笔认购”。我就跟他说:“既然大股东要大手笔认购,我觉得股价还要跌”。刚开始他还半信半疑,观察了几天,但在跌了几天后连拉两个涨停板,他再也按捺不住,在7.8元追高买进,结果被套住了。然后整天来问我后市会怎么走。我就告诉他:“要跌到定增方案公布时才能见底。”结果在浮亏30%后,他再也熬不住,砍掉一半。他刚割完肉,众和股份就停牌宣布定增,大股东自己认购了1/5。一个涨停板后,股价开始回调,他又跑来问我是不是已经涨到位?是不是要走人了?我跟他说:“6.5元是大股东参与定增的成本价,你怕啥?”后面股价果然一直往上飙。&&&&&&情况二:假如大股东并不打算认购,那么大股东当然希望定增价格越高越好。遇到这种情况,股价往往会在定增方案公布前就大涨。这种案例实在太多了,大家随便就能出例子,这些高位定增的公司都几乎有个共同特征:大股东没有积极参与认购。&&&& 情况三:在定向增发之前,大股东曾经疯狂减持,持股数量已经低到不能再低(再低就会失去控制权)。此时打算推出定增的话,大股东通常会积极认购。这种大股东其实很擅长玩资本运作游戏,他在玩高抛低吸,高位减持低位买回,最后持股比例没减少,但凭空从二级市场赚了几个亿。例如华丽家族,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让人眼花缭乱。11年6月宣布进军乙肝疫苗,事后来看,股价当时处于历史高位。11年7月大股东解禁,马上开始减持,聪明人一眼就看出进军乙肝疫苗完全是为了配合大股东减持而设计的。13年1月,大股东终于减持完毕,持股比例从40%骤降到5%左右(真TM狠);但紧接着高管开始减持。13年11月底,推出定增方案,定增价4.17元。随后高管不再减持,公司董事长也开始在二级市场增持,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定增方案顺利实施而保驾护航。&&&&&& 虽然到目前为止,大股东都没宣布最终是哪些人参与了定增,大股东认购多少。但是由于大股东持股比例已经低于控股线,因此我在董事长开始增持时,就已认定大股东会积极参与认购,因为我断定他会再玩一次高抛低吸的游戏。因此从4元就一直持有该股。&&&&&& 需说明的是,大股东为了稳住投资者,会象征性地认购一丁点,这并不能说明大股东积极参与认购。所谓积极认购,认购数量至少要15%以上,越多越好。最极端的例子是大股东全额认购,其认购价格必然就是该股长期的价格底部。例如雏鹰农业,日推出定增,大股东全额认购,耗资8.2亿,股价在震荡了半年后竟然短期内跌破当时的增发价,此时就是千载难逢的抄底良机。日,雏鹰农业因重大事项停牌。&&&&&& 此外大股东认购的方式也很关键,以现金认购最佳,假如以股权或资产做对价,则大打折扣,因为资产价格都是含有水分的。&&&&&& 最后一个问题:普通投资者如何提前获知大股东将要定增?&& 大股东通常会把寻找合适投资者的任务交给券商,而券商也往往会成立集合理财产品专门参与某些定向项目。因此,假如你资金量比较大,往往会有人来问你要不要参与某定增(至少要100万)。假如资金量太小,就只能靠打听小道消息了。那是不是意味着小散就永远没机会从定增中获利?不是的,就像我上面所举的三个例子,他们公布定增后,股价并没有出现连续封涨停板现象,散户完全有机会跟进。当然有些股票复牌后会连续涨停,那种票没有内幕消息搞不定。&&&&&&此外,定增事件所带来的获利机会不限于方案公布前后。在实施后、解禁前后都有获利机会,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继续讲述这些内容。
猎手11-hawk:市值管理:如何从定增事件获利(2)Part2:定增公布时对内容的分析&&&&&&&&&& 在Part1的内容里,主要讲述在定增方案尚未公布时应该怎么做。由于此时信息相当的少,我们无法做详细分析,因此在part1阶段,我们只考虑一个关键性指标:大股东是否打算积极参与?假如参与,则股价先跌后涨;假如不参与,则股价先涨后跌。&&&&&& 当定增的详细方案出来后,我们就拥有足够的信息来分析定增的好坏程度。因此除了关注大股东参与力度指标以外,我们还要引入其他的指标来帮助我们筛选过滤。定增方案的详细内容应该包括下面的信息:1、增发价;2、参与者背景;3、每个参与者的认购数量;4、融资目的。我们要通过阅读公司公告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几个关键性指标):关键性指标一:大股东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用现金出资?&&&&&& 在part1已经详细说过这指标,不再累赘。关键性指标二:有没有牛逼的人参与定增?&&&&&&牛逼的人包括几类:1、金融资本大鳄;如“明天系”、“涌金系”。这是最牛逼的,原因是这些“XX系”就是专门在二级市场折腾的高手,一旦此类人参与定增项目,股价必定翻倍。例如$大康牧业(SZ002505)$ ,13年6月13日宣布定增,引入“鹏欣系”。14年6月4日再次宣布定增,筹资收购大股东(鹏欣系)手头的两个牧场。从鹏欣系入股到目前,$大康牧业(SZ002505)$ 的股价从6元涨到16元。又例如$软控股份(SZ002073)$ 刚引入“涌金系”。其走势会不会复制大康牧业的走势呢?我们拭目以待。 2、著名的PE机构。新天域、博裕、中信产业投资。他们的创始人分别是温总理的儿子、江爷爷的孙子、刘云山的儿子。这几家公司的实力已经达到“不予置评”的境界,你懂的。厚朴、Primvera(春华)、鼎晖、PAG(太盟)。这几家的老总都是跟高盛或中金公司有关联,实力派选手。此外还有中信资本、弘毅、复兴、凯石、天堂硅谷等。这些PE机构通常会成立一个专项基金入股(而不是以公司名字入股),因此需要搞清楚参与定增者“XXX信托”到底是哪家机构发行的。例如$赞宇科技(SZ002637)$ ,14年5月21日宣布定增,定增对象为永银投资和硅谷久融。其中永银投资是大股东和公司高管一起成立的公司,硅谷久融是天堂硅谷设立的基金。3、著名的私募。例如徐翔、王亚伟。4、著名牛散。例如刘芳。他们其实往往是某些机构的马甲账户,并非个人投资者。&&&&&&上述4类牛逼人物的牛逼程度逐级下降。金融大鳄之所以比著名PE牛,仅仅是因为PE更多是专注一级市场,而金融大鳄专注二级市场,因此站在投资者角度来衡量,抱金融大鳄的大腿更划得来。&&&&&&&&除此以外,在挖掘参与者背景时,应特别注意两类公司,一类是突击成立的公司,其特点是成立时间不足1年,并且没有主营收入,通常都是专门为了这次定增而设定的。一类是公司注册地址跟上市公司地址都在同一城市的,通常意味着两者是有关联的。又或者公司注册地址跟实际控制人的家乡相同,通常都是裙带利益者。假如这些公司的认购数额比较大,则可以理解为本次定增是一次利益输送,老板不可能让他们亏钱出局,因此这也算是一个潜在的利好。&&&&&&&&例如$广陆数测(SZ002175)$ ,在14年8月,一个叫吕奇伦的神秘人物突然在4天内举牌拿下9%的股权。然后公司在14年9月推出定增方案,定增对象是四家机构和一个自然人,南通富海投资管理中心、宁波博创金甬投资中心、上海静观创业合伙企业、北京广源利达投资发展中心。除了北京广源利达投资发展中心的成立日期是在2011年1月,宁波博创金甬投资中心成立于2013年11月之外,其他几家认购对象都均成立于2014年,且尚未开展业务,极有可能是专为广陆数测的此次定增而成立。自然人名字叫石莉,以亿元资金入股广陆数测。广陆数测公告中的石莉简历显示,最近5年,石莉曾在桂林电视台从事主持、采访与编辑工作,自2013年7月开始,担任桂林港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经营部经理。一个电台主持竟然能掏出1亿现金参与定增,说明背后有金主。而大股东并没有参与这次定增,定增完成后,其持股比例将从15%降到11.5%,与第二股东、第三股东的持股比例越来越接近。因此综合上述信息,我个人认为有人利用上述几个马甲在收购广陆数测的股权,这次的定增也是专门为了更换大股东而量身定制的。大股东很快就会换人(相当于借壳重组)。关键性指标三:该股的市值大不大?&&&&&&&& 市值在任何情况下都非常关键,这是制约一个股票价格上涨的最大障碍。对于一个市值太大的上市公司,哪怕出一千个大利好,股价的上涨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而对于一个小市值公司,一个小利好就能把股价翻一倍。逻辑也很容易理解:1、从资金角度来审视,要把$工商银行$拉涨停,需要几十亿现金,要把小股票拉涨停,只需几千万。2、从业绩角度来审视,大公司的去年营业额是100亿,要想业绩翻倍,今年就得做到200亿,可能吗?小公司去年营业额100万,今年只需做到200万就业绩翻倍,那简直太容易了。3、从市值管理角度,小市值公司还具备壳资源的价值,假如觉得这家公司前途堪忧,大不了就把原有业务全部清理出去,再装进新兴产业,马上就能乌鸡变凤凰了。换了大公司,要把原有业务全部清理出去,把几千员工全部解散,把几十亿的机器厂房变卖,那得付出多大的成本?&&&&因此,尽量不要参与市值已经超过100亿的公司的定增行情(仅有少数个股是特例),其对股价的推动力有限。市值在30亿以下的最佳,30-50亿也很不错。关键性指标四:募投项目是否有想象空间?&&&&&&&& 这个问题就无法非常笼统的回答了,因为各家公司所募投的项目五花八门,处于不同的行业,很难用统一标准来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有想象空间,你得对该行业相当熟悉才能了解上市公司所募投的项目到底如何。普通投资者由于行业背景知识缺乏,自己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性是不可能的,还是直接参考券商的研究报告或者听听业内专业人士的分析就得了。一般圈钱的借口有下面几种:&&&&&& 补充流动资金:这是最没想象空间的说辞。对股价推动力非常弱。但其实所筹资金另有用途(银行是例外,银行确实需要时刻补充资本金),只是事情还在谈判、酝酿中,尚未完全确定,因此大股东故意隐瞒普通投资者而已。那些参与定增的人肯定知道内情,要不然谁会莫名其妙送几个亿给上市公司,原因仅仅是上市公司说了一句:“我钱花光了,需要零花钱。”&&&&&& 扩张已有产品的产能:假如目前设备的开工率低于80%,则说明这家公司纯粹是来骗钱的。对股价的推动力就较弱。&&&&&& 对前期募投的项目追加资金:说白了就是钱都被老板拿去吃喝嫖赌了,导致工程预算超标,需要追加投资。这本身就说明该公司的经营能力很烂,对股价推动力很弱。&&&&&& 与别人合伙成立新公司或收购一家公司:要看新公司的业务范围是不是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并且要看新公司的规模跟上市公司规模相比是否足够大,例如一家市值100亿的上市公司,收购了一家市值才1亿的公司,就算这家被收购的公司业务前景广阔,但由于规模太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贡献太小,股价反应就小。&&&&&& 收购同行:这要看该行业处于什么阶段,假如还处于发展前期,市场蛋糕尚未被完全瓜分,还有处女地可开发,则是好事,因为这个阶段是快鱼吃慢鱼阶段,通过收购同行能迅速做大做强。假如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处女地已经被开发完毕,只能靠抢竞争对手蛋糕份额来生存,则是坏事。收购几家同行后,突然有一天发现,你已经是“独孤求败”,已经完全失去了成长性,一个没有成长性的公司,股价只能随波逐流,跟随大盘漂。&&&&&& 引入战略投资者:这是最有价值的定增类型,因它另有所图,后面的故事往往会很精彩。如引入新的大股东完成借壳重组、引入牛逼PE机构协助公司做市值管理、引入一致行动人来帮助自己推翻大股东。&&&&&&&&简单总结一下:当定增方案公布后,我们要通过四个指标来推测未来股价是涨是跌:1、大股东认购比例;2、其他定增者的真实身份和目的;3、公司的市值规模;4、募投项目前景。
下面继续定向增发套利策略的文章,有大量统计数据验证,非常经典,当然,这也不是我写的。。。 &&&& 定向增发板块的投资策略定向增发投资的两条思路我们针对定向增发过程当中的投资机会进行了考察,主要确立了两条投资思路:第一,在定向增发的不同阶段,股价有随着定增的推进逐渐上涨的趋势。在重组的推进过程中,重组方案令公司业绩改善的预期引起了股价逐步上扬。从这一角度看,定向增发对公司业绩的改善程度起到主要的作用。第二,在定向增发过程中跌破发行价后,股价具有回补的机会。股票破发后,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增发的顺利实施以及保护增发对象的利益,有促使股价回补的动力。从这一角度看,定增破发后上市公司对增发对象利益的维护起到主要的作用。近年来定向增发的数量较多,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了对定增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我们有必要按照最新的统计数据,并按照以上两条思路进行重新梳理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定向增发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篇报告主要针对定向增发不同阶段破发回补的机会来进行分析,后续我们将继续从第一条思路入手,按照不同类型的定向增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以便考察不同的定向增发过程中的股价表现,得出相应的投资策略。三个阶段把握破发回补机会为了考察定增破发后的回补机会,我们统计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实施后2006年6月——2013年3月完成的所有定向增发方案。具体的分析思路如下:首先,按照上市公司促进股价回补的动机,将定增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考察。定向增发主要分为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通过—发审委审议—证监会审核通过—增发实施—股份解禁这几个主要环节。为了考察增发不同环节中破发回补的机会,我们将这些环节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定增实施过程中(董事会预案—增发实施)、定增完成至股份解禁之间、定增股份解禁之后。三个阶段中,上市公司都有不同的维护股价的动机:在定增实施过程中,上市公司为促成增发顺利实施而促进股价回补;定增完成至股份解禁前,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增发对象利益,避免其被套而促进股价回补;股份解禁后,破发股定增对象解套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股价的上涨。三个阶段中,由于动机不同,呈现出的股价表现或将有所不同,我们将分别予以考察。其次,考察各阶段中破发股的股价表现,以及各种因素对股价表现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为保证增发对象的利益,促成增发顺利实施而维护股价,因此对增发对象的考察至关重要。我们按照增发对象的性质,将其分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两类。其中金融资本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等;从事产业经营的公司视为产业资本,包括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是公司的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我们就将其划为产业资本,否则就认为其为金融资本。理论上来看,若有金融资本的参与,在增发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的动力最强。这是因为,相较产业资本,参与增发的金融资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利的动机更为强烈。若股价跌破发行价,金融资本参与增发就会造成账面损失,它们宁可选择在二级市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而退出增发。若造成了金融资本的实际损失,上市公司未来若再想通过定增等渠道在金融市场融资就会面临困难。在这两种情形下,上市公司有动力促进股价回补。与之相比,产业资本往往出于其对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而参与增发,短期内股价跌破发行价,其参与增发的意愿依然强烈,上市公司也没有在短期促进股价回补的必要性。在其他因素方面,我们选取了破发程度、增发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股票市值、PE等指标,考察其对各阶段股价表现的影响。定增实施过程中的破发回补在此阶段中的投资逻辑主要是:在推进增发方案的过程中,股价有跌破发行价(预案价)的可能,而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增发对象的利益,促成增发顺利实施,有促进股价回补的动力。分析定增实施过程中的破发回补,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当股价跌破发行价后,固然存在回补的机会,但增发对象参与定增的积极性也被削弱,增发可能被迫终止;为了推进增发,上市公司也有下调增发价的可能。在此情况下,我们选择在增发获得证监会批准至增发实施这一阶段作为投资区间。这是因为,证监会批准后增发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上市公司推进最后一步实施程序的积极性更强,增发终止的可能性不高;证监会审批通过后,上市公司再下调发行价的概率较小,而且下调后需要股东大会审议以及证监会再次审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无疑增添了定增的不确定性,其更愿意通过维护股价的方式促成定增实施。我们以定增获批公告日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增发价的股票为考察对象,考察这些股票在定增获批公告日至增发完成公告日之间的股价表现。经过分析,在此阶段中破发股平均收益为12.37%,正收益比例为62.12%,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我们按照发行对象的类型,将其分为仅有产业资本、既有产业资本也有金融资本、仅有金融资本三类情形,考察不同情况下的股价走势。我们发现,仅有金融资本参与的定向增发,在此阶段中股价表现最好。接下来我们对仅有金融资本参与的破发股进行进一步分析,考察不同因素对股价的影响。经过分析,破发程度和发行股份占比对股价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按照破发程度,我们将样本股票分为跌破发行价0%-5%、5%-15%、15%以上三类,从中可以看出,破发程度越深,收益率越高。按照增发股份占总股本比例,我们将样本股分为增发比例8%以下、8%-15%、15%以上三类,从中可以看出,增发比例越高,收益率越高。增发完成至股份解禁之前的破发回补在此阶段中的投资逻辑主要是:在定向增发实施完成股份解禁前,股价有跌破发行价的可能,上市公司为了保护增发对象的利益,避免其在解禁后被套牢,有促进股价回补的动力。我们统计了增发股份解禁前1个月、3个月、6个月股价跌破发行价的股票,考察其在解禁前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股价表现。我们发现,在这三个阶段中破发股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80%、0.33%和-0.04%,收益率较低,而获得正收益的比例均未超过50%。同样我们统计了破发股中不同增发对象的样本的股价表现。由于增发方案中的产业资本大部分是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限售期一般为三年;而金融资本的限售期一般为一年。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相同日期解禁的样本股较少,而其中跌破发行价的股票极少。因此,我们将这一阶段中的破发股按其发行对象分为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两类即可。我们发现,发行对象为金融资本的股票,其表现也不如向产业资本发行的股票。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定增股份解禁前跌破发行价的股票,股价回补的动力不强,并没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可能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在此阶段上市公司维护股价的意愿并不强烈,因为解禁后再促进股价回补让增发对象解套也来得及,没必要赶在解禁之前维护股价。第二,股份的解禁压力本身也使得股价难有上涨空间,由于市场对解禁股普遍存在减持预期,这种悲观情绪也对股价形成压制。股份解禁之后的破发回补在此阶段中的投资逻辑主要是:若在股份解禁日后的短期内股价跌破发行价,则定增对象就很可能被套牢,上市公司仍然具有维护定增对象利益而促进股价回补的动力,定增对象解套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股价的上涨。我们以股份解禁日跌破发行价的样本股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在解禁后3年的股价走势。经过分析,破发股在解禁后股价持续上涨,收益率在解禁后30个月达到最高值111.59%,正收益比例为87.67%,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发行对象为金融资本的,其收益率也明显高于向产业资本增发的股票。接下来我们对金融资本参与的破发股进行进一步分析,考察不同因素对股价的影响。经过分析,破发程度、股票市值和市盈率对股价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按照跌破发行价的程度,我们将样本股分为破发0%-15%、15%-30%、30%以上三类,从中可以看出,破发程度越深,股价表现越好。按照市值大小,我们将样本股分为35以下、35亿-70亿、70亿以上三类,从中可以看出,市值越低,股价表现越好。按照PE-TTM大小,我们将样本股分为20倍以下、20倍-30倍、30倍以上三类,从中可以看出,PE越低股价表现越好。定增破发回补投资策略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定增实施过程中和股份解禁后破发股票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而股份解禁前的投资价值不高。从定增实施过程和股份解禁后两个阶段我们得到两种投资策略。策略一:定增实施过程中的破发回补近期获得证监会批准的定向增发,发行对象仅为金融资本,股价跌破发行价15%以上,发行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在15%以上,持有期为定增获批公告日至增发完成前。(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批文有效期截止后,如果没有成功实施增发则批文就会失效,在此情况下的定增失败也会对股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股票的持有期应当在增发批文有效期截止之前)。查看筛选结果策略二:股份解禁后的破发回补增发股份已在近期解禁,发行对象为金融资本,股价跌破发行价30%以上,市值在40亿元以下,PE-TTM在20倍以下,持有期为解禁后30个月。查看筛选结果
下面终于开始本人的定向增发操作策略2014年是A股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发生了无数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比如昨天的1万亿,这都是万众瞩目的事件。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创历史的数据,很多人就不知道了,比如,定向增发。今年是A股历史上定向增发最多的一年,从年初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预案出台,我工作表里跟踪统计的,目前已经超过100个了,这月估计还会增加几十个。每一个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预案出台,都充满了大把投机和投资机会。有特殊消息渠道的,可以在消息公告前做老鼠仓,玩潜伏,可惜我没渠道,这钱我赚不到。消息公布的当晚,可以根据公告的内容,决定第二天是否杀入,今年定向增发类的个人,差不多1/3第二天涨停开盘全天封盘,后面2-3个涨停,根本没有机会介入;1/3 大涨开盘然后涨停封盘,开盘就追有买入机会,10%-15%的股票开盘后高开低走,这些机会如何操作不属于第一刀的讨论范围,这里不过多说了。增发预案公布1个月到2个月后,股价慢慢的平复,第一刀的机会开始显现。我目前的策略是,属于优质对象的,只要股价回落到增发价溢价10%以内,毫不犹豫的下手,并纳入网格进行操作。属于一般对象的,只要股价回落到增发价5%以内的,毫不犹豫的下手,有的纳入网格,一般不纳入网格,这部分操作,我以后将统统划到第三刀的实盘里。属于特别优质的对象的,股价回落到增发价20%以内我即买入。什么叫优质对象?我把社保入驻的,QFII入驻的,认定为优质;没有社保、QFII的,认为一般,有大鳄参与的(涌金系,成功系,中植系,明天系),我认为是特别优质。没社保/QFII的,如果定增方案非常优秀,我也认定为优质对象。有了上述策略,我操作起来就雷厉风行的多,近期的成功案例,有软控股份,易华录,华昌化工,中航机电,均为买入3天内获利5%-15%,这个数据淹没在如今的大牛市当中,似乎看不出特别之处,如果熊市里也有如此表现,可当之无愧的称之股神 &&&& 最新的案例是:上周5买入爱康科技,目前还未赚钱,自信下周1后的3日内,最少会有5%的收益。
维维股份,恒逸石化(这个已做过一次了),风范股份,爱康科技,华昌化工(也做过一次了),这5个股票都属于价格非常接近增发价的,爱康都破发了上述股票目前都处于定增初期阶段,和定增实施后破发有本质的区别,充满了无穷的短线机会当然,这几个股票除了维维外都是垃圾,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所以我都没纳入网格操作,全部当作投机在操作,我把它们当作我的第三刀的操作。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里不用过多去分析定向增发的内在价值,也不用过多计较增发价格的高低,现在是牛市,不是熊市,牛市里什么消息都是利好,不管定向增发的是阿猫还是阿狗,股价向上是大概率结果,熊市里无论怎么分析,只要做大概率就是错,再好的公司再好的方案,只要定向增发就是恶意圈钱的骂名,股价下跌难免。目前利用定向增发各阶段进行投机、套利操作,皆取决于目前世道良好,只要公布定向增发的都能涨这一事实,等什么时候这个事实不成立了,套利的可操作性就降低了,难度就加大了,但,机会总是有的,更少更难而已。。。
好长的篇幅,不觉明厉支持!
最爱小队长的文章!!!!!
目前火爆的分级基金,杠杆最高的是申万进取吧,所有的股B在现在的员工持股分级产品都弱暴了目前的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员工持股计划中,普遍采用向券商或基金定制分级产品的模式,大股东或关联方或合作方认购A类并提供担保,员工资金认购B类,员工认购的B类杠杆分别如下:欧菲光 30翰宇药业 8.5阳光城 3.75东方电热 3美克家居 3新海宜 3奥康国际 2南方泵业 1.4另苏宁云商、高新兴、通源石油的员工在出资的基础上,大股东另外对员工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对员工而言变相的提升了资金杠杆。欧菲光的模式最刺激,所谓的员工持股计划,完全是老总带着公司一帮人,天天玩30倍杠杆的期货,唯一的区别是欧非光暴跌也不会斩立决,员工持股计划才到期个人以为,这帮人最后肯定是大赚特赚,拉1个涨停就是300%,拉两个涨停就是600%,容易的很,到时候多放几个10送10就是。。。。我现在比欧非光这帮人的成本还低20%多,你说我是不是稳操胜券?就算大盘跌到1000点,最后我也不会亏
不是上市公司的员工,参加不了他们高杠杆的员工持股计划,是不是很遗憾?一点都不遗憾,因为市场给出的机会足够的多,稍微有点耐心,完全可以比他们更低的成本,拿到同样的股票目前已经实施完毕员工持股计划,并已完成股票购买的有:海普瑞苏宁云商南方泵业伊利股份翰宇药业朗姿股份欧菲光7家的股票我都有了,而且全部放到网格里去了,经过反复网格操作,目前除了郎资和海普瑞,成本都比他们自己的员工低了5%~20%,这些股票我最后不赚番,简直是天理难容照目前的速度,浪资和海普瑞,快则1月,最慢半年,我的成本也会变得和他们持平员工持股计划已经开始购买股票,但还未完成的有:三安光电阳光城美克家居我已经等不及他们的员工计划最后完成,提前下手了,成本比他们高点没关系,网格运作一段时间就拉低了,最终成本只可能比他们低,不可能比他们的高剩下的几十个鸟上市公司,早早的就通过了员工持股计划的审批,可就是不买股票,我也没法动手,只能耐心等待
不要嘲笑社保的水平和眼光,以前我曾经以为社保的操盘水平低,经过这几个月的大规模股票筛查,我非常震惊,我发掘的每家可以操作的标的股票里,一看十大股东,总能发现社保基金上面我已经买了的10家员工持股套利股票里,5家潜伏有社保,其中:伊利 4家欧菲光3家三安光电2家浪子1家美克1家我和社保臭味相投,还是英雄所见略同?有人简单的屁股决定脑袋,以为创业板最终必定崩盘,我以前也一直相信这点,但如今我听见这种观点只会一笑了之,社保基金已经极度深入的介入了大批创业板和中小板,相反对银行等大蓝筹介入很浅,创业板完蛋的话,国家第一个不会答应。
兄弟,说实话我觉得你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牛市来了,大风刮起来,你直接买入沪深300指数,然后再加一倍杠杆,绝对跑赢你的三把刀。当初你全仓券商,不用杠杆就秒杀鼎级90%以上的投资者,总之,你还是老股民,你还是怕涨啊 &&&&&&
引用引用第26楼叶千万于 20:58发表的  :兄弟,说实话我觉得你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牛市来了,大风刮起来,你直接买入沪深300指数,然后再加一倍杠杆,绝对跑赢你的三把刀。当初你全仓券商,不用杠杆就秒杀鼎级90%以上的投资者,.......你是把股市当赌场,赚一把就走,还是把它当作终生第一职业,第二职业?大风来的快,去的也快现在大家都在兴头上,听不见扫兴的话,我也不会那么傻,去惹别人不高兴现在这情况和前年10月份多象,不过那次冲进去的是山西的煤老板,这次冲进去的是温州的炒房团,最后的结果,看下前年10月份后的走势就知道了啥国家意志。。。我就一句,养老金窟窿那么大,为何不入市?另外,这只是我的第一把刀,我后面还有两把呢
07年的大蓝筹泡沫 难道社保之类的没深度介入吗?跌倒1600&&也不见得有什么大事。。 国家好像也没这么搭理创业板现在好像70PE吧?过个几年 整体降到30PE一点也不奇怪业绩不行的大部分跌下去很正常。。。少部分继续大涨也正常不过貌似创业板指数现在被几个大市值给左右了 这几个做大了本质从成长股变成稳定股&&PE下降是完全正常可期的
队长您这是震荡市的操作方法,逼空行情使用效果一般。
期权有限额制度,最开始制订的规则是买入认购期权金额不能超过账户资产的10%,所以按总资产算,杠杆不大。
引用引用第14楼三把刀于 15:03发表的&&:下面开始长篇大论的理论,都是别人写的,我觉得很不错,长期收藏,反复学习。基于上市公司操纵动机的事件驱动投资策略出于上市公司自身、其控股股东或管理层等方面的利益驱动,上市公司可能进行对其有利的会计政策选择或信息披露,导致这些操纵动机成为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公开信息可以清楚地判断上市公司的部分操纵动机,从而利用相应的事件驱动投资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队长你太帅了
数月心血,最全最权威的数据,不解释定增数据太长,后面还有几十个,不截了,实际是我不知道excel里如何滚屏截屏为什么我买了这么多,如此分散?第一刀投资,最大的敌人是永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飞来的黑天鹅,对付它永远无解,唯有分散风险。今年的正面例子:A股帐户满仓套利小天鹅,预计赚4W,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小时,小天鹅涨停,最后赚40W+今年的反面例子:B股港股帐户满仓套利东旭B,预计赚50W,最后赔15W+对我而言,以后永远不会再有东旭B,同理也永远不会再有小天鹅
社保 QFII 至少是加分选项 不是必要条件 指数要跌要涨我也没办法 我至今没有直接选用定增类的标准去选股&&这数量也太多了&&买的股票无意中碰到算是锦上添花吧
一如既往的支持小队长,不羡慕新股民短期的暴利,追求穿越牛熊的投资方式
引用引用第36楼utnubu于 13:37发表的&&:一如既往的支持小队长,不羡慕新股民短期的暴利,追求穿越牛熊的投资方式 &&&&&&券商,银行,保险的上涨就一定是新股民?不要忘了银粉已经臭了多少年了。小盘股的牛市至少也两年了。&&&& 2007年前,本人绝不投资大盘股。只要是分红派现金的我都不要。我只投资小盘成长股。现在我投资大盘股,只因为他们股价足够低,股息率足够高。如此而已。&&我现在不投资小盘股,是因为他们自上市以来从来没有实质性的低价过。比如楼主投资的海普瑞发行价140多元一股。最低价16元多。什么时候便宜过?&&
队长看看人福医药怎么样。这股去年起增发了两批,第一批是对象是华夏基金等,目前好像还在被套中。第二批增发大股东15亿认购,但现在价格离增发价也就涨了10%左右。
引用引用第39楼kscm于 17:40发表的  :队长看看人福医药怎么样。这股去年起增发了两批,第一批是对象是华夏基金等,目前好像还在被套中。第二批增发大股东15亿认购,但现在价格离增发价也就涨了10%左右。不错的一个标的,不过预案发布后分红一次,定增价调整了,现在价格溢价18%,不是10%,还得再跌跌才有机会。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Code & 2003-08
Gzip enabledYou ca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破产姐妹第3季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