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刑天铠甲勇士全集用骷髅王行吗

“徐”姓(转) 乡土上虞 - 上虞论坛 0575bbs 浙东上虞网 浙东新商都 上虞门户 上虞BBS 上虞社区 0575社区 绍兴 上虞 0575 论坛 门户 BBS 社区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徐姓:英杰辈出,竟是日本人的祖先?&据说,日本的始皇帝神武天皇就是替秦始皇寻找不死之药的徐福。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自认为是徐福的后代。徐福真的是一部分日本人的祖先?徐福的祖先又是从哪里来?&出自嬴姓、子姓还是黄帝?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徐姓是一个起源悠久的姓氏。关于徐姓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徐姓出自嬴姓少昊,以少昊的后代若木为血源始祖。夏朝建立时,夏启因为若木的父亲辅助大禹有功,封若木于徐,建立徐国。战国末年徐国被吴国消灭了,于是徐国人就以国为氏,称为徐人。这一种说法目前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第二种说法认为,徐姓出自商人子姓。根据史书,周朝建立后,周公的长子伯禽被封为鲁国诸侯,并分到了六族子姓商人,他们分别是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和尾勺氏;这说明,最迟在商朝末年,商人子姓之中已经有徐氏了。&第三种说法认为,徐姓出自黄帝。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大诸侯国不断吞并实力较为单薄的小国,其中在僖公十五年的春天,楚国军队曾大举进攻华夏黄帝的后代的国家徐国,导致了徐国的衰弱。因此,有人认为徐姓是黄帝的后人。&几乎替代了天子的徐国国君徐偃王 徐偃王是周朝时的徐国的国君,是伯益的三十二世孙。徐偃王在徐姓家族历史中的地仅次于若木,徐偃王在中国的历史典籍中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并差一点就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徐偃王成为徐国的国君后,广修仁义,以德治国,在当时东部的诸侯国中威望极高,以至有三十六个诸侯国朝拜他,拥戴他为王。&当时,周天子周穆王长年累月巡游四方,以至国政荒芜,诸侯很不满。有一次,周穆王在西方的昆仑山上狩猎,遇到了美貌的西王母,以至乐不思归。于是东部三十六个诸侯国共同拥戴徐偃王,率东部联军进攻周朝的国都,想推翻周朝的统治。周穆王闻讯后,大为惶恐,急忙乘着造父驾的飞车一日千里奔回京都。徐偃王没有想到周穆王这么快就回来了,眼看着一场让生民涂炭的大战就要一触即发,徐偃王不忍心让无辜的百姓遭受残酷的灾难,就主动收兵齐国,躲进了今天徐州一带的深山中。由于徐偃王是一个仁王,跟随他避居的百姓就有数万人之多。&后来周穆王因为徐偃王的仁义,仍让徐偃王的子孙管理徐国。&徐福东渡,真的成了日本人的祖先? 徐福,也叫做徐市,战国后期齐国著名的方士,是古徐国国君徐偃王29世孙子。当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了中国后,当时36岁的徐福上书给秦始皇,得到批准后,徐福率领三千名童男子和三千名处女入海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徐福出海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那么他带领着数千人到底去了哪里呢?通过研究证明,徐福去了日本,徐福竟然是一大部分日本人的祖先。&在日本,存在着许多的有关徐福的遗址和传说,这些遗址主要集中在日本的和歌山县以及佐贺县,这些遗址包括徐福墓、徐福神像、徐福石碑、徐福祠堂以及徐福修建的古石墙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徐福在日本逐渐被神化,并身兼司农神、蚕桑神、纺织神、医药神、求雨神、温泉神、祖神等等,这表明徐福给日本带来了当时中国先进的诸如种稻、养蚕、纺织、医疗等技术。因此,在日本人心中,徐福对日本民族早期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日本一些地区,定期举行活动纪念徐福,已经成了固定的传统风俗。&历史的足迹春秋末期徐国被吴所灭后,徐姓人避居于河南、山东,秦汉时期又扩展到了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地区。东汉以前,已有徐姓人西迁至今甘肃境内。魏晋南北朝时徐姓开始大举南迁至江南;隋唐时期,在南方又进一步繁衍;宋末,有徐姓人迁入福建;元朝,有徐姓人迁入广东。明清时,徐姓已广布于我国的大江南北。&徐姓人在明末开始迁入台湾,在台湾的徐姓先民中,有一个为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而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徐骧。在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徐骧组织了军队抗击日军,并壮烈牺牲,成了十九世纪的“抗日”英雄。&今天,徐姓已成为中国第十一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六六,人口数量近二千万之多,遍布全国各地,而且世界五大洲都有徐姓人的足迹。&一代高士与徐姓郡望 徐姓的发祥郡望是东海郡,而徐姓东海郡的始祖大多都追认是东汉一代高士徐穉。徐穉,也叫徐孺子,学问渊博,品德高尚。&当时的太尉黄琼请徐穉做官,却被徐穉拒绝了。但是黄琼死后,徐穉背着粮食来到黄琼墓前,用鸡酒奠祭他,并大哭一场,哭后即走,也不向其他人透露自己的姓名。汉朝末年,社会动乱,寇贼遍地,但这些寇贼对徐穉极其尊重,相互约束,不去侵犯他的家,由此可见徐穉道德的力量。&徐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除了东海郡之外,比较重要的还有四个,它们是高平、东莞、琅邪、濮阳,这四个都是望出之郡。这五个郡望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一带。徐国国灭之后,向南迁徙的徐姓人大多都以东海郡为郡望,以区别于南方的土著居民。&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 扬州八怪中最为古怪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极其有名的画家,他的画再配上板桥体的字,简直就是画中的绝品。但郑板桥却极其佩服一个人,他就是徐渭。郑板桥崇拜徐渭到了这个程度,以至他刻了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并将这个印印在自己的画上,自称愿意成为徐渭的一条狗,以便学习徐渭的超绝的画技和精神。&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浙江省绍兴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作家、书法家、画家以及军事家。徐渭自称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但是后人对他的画评价最高,并说他样样都第一。徐渭的画中国绘画史的一个转折点,他反对拟古,主张独创,他的水墨花竹、山水、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绝世珍品,对后世的中国画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徐渭早年曾加入戚继光的军队,在沿海地区抵抗日本倭寇,在战斗中屡出奇策,给日本倭寇以沉重的打击,但最终因为朝廷腐败,始终没受到重用,以至郁郁不得志,无法施展军事和政治的抱负,于是退而写书作画。徐渭才华横溢,被誉为中国最有天才的文人,汤显祖、袁宏道、郑板桥、齐白石等著名人物都对徐渭推崇备至。&门风与文人雅士 徐姓人在历史上建功立名的比比皆是,并且在各个领域里都有杰出的人物。而徐姓家族尤其以文人雅士众多为其最大的特色,在文学上、在艺术上、在科学上都是人才辈出。&徐霞客,明代江苏人,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以及文学家。徐霞客从小爱读奇书,从小立志要考察祖国的地理,从他二十二岁到五十四岁去世,三十多年中他考察了大半个中国,行程万里,考察了无数的名山大川,他的旅游日记被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这本书被后人誉为天下奇书。 &徐光启,明代上海徐家汇人,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徐光启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的先驱者,他的《农政全书》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和利马窦合作翻译了西方伟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还修订了《崇祯历书》,奠定了中国以后三百年的历法基础。徐光启还是中国早期少数的儒家基督徒之一。&徐悲鸿,江苏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将中西绘画技法融为一炉并自成一家,画风明快,富有生气,以画马名闻中外。另外徐悲鸿还是一个杰出的美术教育家,许多后辈著名画家都曾经得到他的提拔何援助,这些人中有蒋兆和,傅抱石、吴作人等。
徐姓人口与分布&&&徐姓人口占当地人口比例图 &&在2007年公布的新百家姓中,徐姓排名11位,人口约2000万,占全国人口的1.7%。 &&徐姓人口在当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江苏、浙江、山东东部、安徽中部和东部、江西东北部、广东东部、黑龙江沿江地区的徐姓人口约占全国徐姓人口的24.3%。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约占全国徐姓人60.8%。
大家都来晒晒自己手上的族谱吧&我老家在山东栖霞,我们那里有许多的徐姓人,我现在在北京,手里有一本徐家族谱,我先把序文公布出来,希望能找到同宗的亲人。还有,手里有族谱的徐姓兄弟,大家一起来晒晒啊&宗谱序文:徐氏族谱序粤稽伯益之子若木,受封徐土,历虞夏商周之久,子孙以国为姓。自晋宋以迄隋唐,东海琅邪之间,多有闻人,古称望族焉。予此一枝,居小太平村者,不知始于何年。因明末燹,家谱毁灭,远祖字讳已不可考。闻之故老来自沂城南乡后芦塘,亦莫知所自出也。今据所知,自始祖讳堂者至予六世,以下又有三辈来,晜礽云族姓繁衍。有分居于沙岭村、西张村者,又有散居于沂水县者。其不读书之子孙,虽祖考字讳尚有不知,况远祖乎!若再数传,而后愈远愈疏,恐视同族如路人矣。夫循流必溯其源,按本可数其支。予蒙祖先德荫,读书游泮,稍知此义。今年近半百,渐有衰颓,特纠合同族,从父兄率子孙,于一阳初复之时,行报本追远之礼,按支派次,谱系井然,俾后世子孙见之,知一本则想亲睦,思创叶则戒淫逸,务读力耕,期不坠家声云尔。裔孙府学廪生秉恭顿首序于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望长至节 徐氏族谱后序族之有谱旧矣!原其义将以昭世系,志尊卑,惧其掩也,恐其紊也,固也,而不第此也。当见同室聚首,绕膝承颜,盘匜埙篪,蔼怡太和之气未泯也。未几,釜甑析,爨箪衅始而楚越,继而参商,渐至薄物细,故蝇蚁争及毫发,私忿小嫌雀鼠兴于骨肉者有之。圣人云,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更安望其敦故旧,睦邻里,为一乡之善士哉?族而有此,吾知在天之灵,当有顾而愀然者,虽椎牛而祭,其吐之矣。噫!根固枝荣,源竭流滞,和气兆祥,乖致戾,乃愚者不察,犹或侈谈青焉。妄希眠牛,某墓宜丁,某阡宜财,有是理乎?容可冀乎?章自七世祖登甲,由小太平徙居西张村,迄今又九世矣。未审西张族中亦有若是者否?每窃窃然惧之,未敢为外人道也。是岁,吾族有续谱之举,旦公定续列,年未成丁者概不登谱,俟后随时收入,以昭慎重。余俱照前谱增修,不日告竣。诸祖以序命,章伏念徐氏族谱前廪生秉恭祖,序之者綦详,奚慎更赘。然义不容辞,责无可贷,谨不揣固陋,略弁数语,非敢云示劝惩也,庶几吾族睹斯谱者抗怀。高曾屈指,云礽因之,穆然深思,悠然意远,身从何来,家从何起,溯厥初,原一室耳,推改自只一体耳。每逢露濡霜肃之辰,益触木本水源之墓,度必有考悌之心油然生。天良之动不可己者,间或质美未学,狃于鄙俗俚言相示,亦将有以激其性真,返其积习。斯数语者,未必非敦亲睦族之一助焉,则幸甚。至异日,年愈繁,或者上邀天贶,下叨祖荫,祥征螽斯之绳绳,庆延瓜瓞之绵绵,一续再续,以及无穷。后之人当更有任其责者,非章之所敢之矣。裔孙由廪贡即选训导献章顿首撰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村月上浣谷旦徐氏族谱诗七言十韵徐氏原籍属淮安,太平又自芦塘迁。始祖讳堂初择里,东郡东鲁两支传。长支一子丁渐少,二支绵绵四派延。昆玉鸿名从景起,景元景注荣芳环联。守达成排原并列,达成第后守兄先。惟有五世皆单字,继此秉甲互异焉。登甲南徙西张村,德希泽鹏清献连。希辈永康鹏汝献,行峰麟注均改添。宝男之下复家孙,尊卑次序俱井然。上上下统计十四代,他日重续又何年。献章记希游参修裔孙宝贤敬书。
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徐姓十大精英&&& 徐福 &&战国末秦初&&生卒年不详& 秦朝时齐地著名方士,其家乡一般认为是今山东省龙口市徐福镇。其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前219年,他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秦始皇派他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入海求仙。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自立为王。部分日本人尊其为祖先。 && & 徐世绩 &&594-669 & 唐代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字懋功,亦作茂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改为单名绩。他战功赫赫,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描绘成半神仙的形象。其孙徐敬业以反武则天著名。 & & 徐晃 &&约168-227 & 字公明,东汉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期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原为军阀杨奉的骑都尉。投靠曹操后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官渡之战中烧毁袁绍的后勤粮草有功,加封都亭侯。曹丕称帝后官拜右将军,后进封杨侯。击败刘备于上庸,驻守阳平关,改封阳平侯,假节钺。死后谥壮侯。 & & 徐光启 &&& 明松江人,最早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学者,开创中国天主教的三大柱石之一。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与传教士共制天、地盘等观象仪。后疏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擢礼部尚书。谥文定。编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 && & 徐渭 &&& &明代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青藤居士。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反对绘画上因袭前人的“鸟学人言”的做法,主张“新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其画具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而直指胸臆的特色,引起后世许多大家心悦诚服的赞叹。传世佳作《杂花图卷》。 & & 徐达 &&&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出身农家,为人刚毅武勇,持重有谋。1353年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战功卓著,后被任命为统军元帅。败陈友谅,俘张士诚,封信国公。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乘势直捣迫使元顺帝退出漠北。后总领北方军事。 & & 徐祯卿 &&&& 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号称“吴中四子”。他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早期诗作近白居易、刘禹锡风格,后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为“前七子”之一。所作《谈艺录》颇多精辟见解,古代诗话史中都是屈指可数的精品。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 & 徐霞客 &&& 江苏江阴人,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被视为奇书。他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 & 徐悲鸿 &&&& 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国水墨画,尤擅画马。1918年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留学欧洲,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回国后先后任多所美术院校的教授。新中国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大作用。 & & 徐志摩 && &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后去英国留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其诗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 & 徐特立 && & 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1927年加入中国***,后被派往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任教育部副部长。1934年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40年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 ,建国后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 & 徐向前 && &   原名徐象谦,山西五台东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十大元帅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参加了北伐,1927年加入中国***,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受命开创鄂豫边区根据地。1932年底开创川陕根据地。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第一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建国后,曾出任总参谋长、国防部长。 & & 徐海东 && & 湖北省黄陂县徐家窑(今属大悟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大将之一。他因作战勇敢,被人称为“徐老虎”,直至当军长都是在最前线指挥,亲自带领战士冲杀,先后九次负伤。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自称是“青山大学”毕业的!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影响今天华人世界的徐姓十大翘楚&&&& 徐有庠 &&1912-& 台湾徐氏远东集团的创始人、核心人物,绝对的亿万富豪。他创办的远东集团总部位于台北市,资产总额于1989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到1992年达到1678亿元,集团目前下属企业达80多家,成为台湾第三大集团。经济上的巨大贡献,使他本人也多次获“行政院院长”、“经济部部长”奖,被列入世界亿万富翁名录。 & & 徐业鸿 &&1927-& 安徽人,著名高僧,法号净空法师。他熟通佛教各派经论,从1959年剃度后,他至今宣扬佛法已近五十年,东南亚等地甚至出现“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的盛况。近年,八十高龄的他为实现消弭战乱冲突、恢复圣贤教育的理念而四处奔走,慈悲精神让人感佩。 & & 徐大麟 &&1943-& 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华人创投基金的兴盛;如果没有他,也不会有今天ACER、星巴克、中芯国际、海南航空、北京燕莎百货等重量级企业的出现;如果没有他,韩国的金融系统至少要晚几年才能恢复元气。他就是台湾创投教父——徐大麟。在《商业周刊》上,他的名字曾与朱镕基并列。 & & 徐丽泰 &&1945-& 本名徐丽泰,香港著名政界人士。香港回归后,徐丽泰担任临时立法会主席,她办事不偏不倚,深得民心,她专业干练的形象也给内地人留下深刻印象。2004年她再次竞选立法会主席,卫冕成功。范徐丽泰的家庭曾多次受疾病困扰,但她坚强面对,颇受称誉。 & & 徐忠 &&1945- & 江苏人,医学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他长期从事流行病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肿瘤、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参加过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研究”的工作,主持过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发表过论文30余篇。曾获得“上海医科大学先进工作者”等表彰。 & & 徐克 &&1951-& 香港著名电影导演、制片、编剧。徐克在香港电影界的影响,这样评价一点不为过:如果没有徐克,香港电影将是另外一番模样。他的电影有着浓郁的个人风格,善于把偏锋与主流、险怪与平稳这些看似对立的东西融合。经典之作有:《黄飞鸿》、《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等。 & & 徐小平 &&1956- & 江苏泰兴人。“北京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之一,现任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新东方现已发展成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留学培训预备机构。徐小平适时提出“彩虹计划”和“中国机会论”等论调,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把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结合。鉴于他的突出表现,教育部授予他“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 & & 徐永久 &&1964- & 辽宁大连人。中国田径第一人。在1983年挪威举行的世界杯竞走赛中,徐永久一鸣惊人,以43分13秒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夺得女子冠军,并与队友合作获得团体冠军,成为我国田径史上第一位冠军。此后,她为了国家荣誉,忍着伤痛多次获得奖杯。为表彰她的功绩,国家体委两次授予她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 & 徐静蕾 &&1974- & 北京人。不是偶像的绝对偶像。2006年,徐静蕾在新浪开博,仅112天点击量就突破1000万大关,徐静蕾因此被冠为2006年“中国博客第一人”。从影视演员到导演,再到文化经济先锋人员,这位邻家女孩的道路似乎过于顺利,徐静蕾自己则坦言,现在的名气一半靠运气,另一半还得靠素质。 & & 徐熙媛 &&1976- & 籍贯山东,与其妹徐熙娣并称为大S小S。17岁时以一首《十分钟的爱恋》而走红,后与其妹小S主持“娱乐百分百”而奠定在演艺圈的的地位。2001年,因扮演《流星花园》中杉菜一角而红极一时,成为新生代艺人中的演技实力派,她写的《美容大王》也跟着畅销不绝。 & & 徐明 &&1971-& 辽宁庄河人,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其属下的大连实德足球队曾多次获得全国足球甲A联赛冠军,他作为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堪称这个足球王国的国王。他的企业也因为球队的成功而名声大噪,2000年又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生命人寿保险公司”。2005年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中,他排名第八位。
徐姓血缘始祖:伯益&&&编辑:高健&&伯益,又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等,大约出生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出生地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的西南部地区,具体地址不详。伯益来自于历史上的东夷九族。传说,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在他的带领下,我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战国初年,伯益的后代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包括马姓始祖赵奢在内的赵氏子孙都是伯益的后代,伯益因此被尊称为今天马姓族人的血缘始祖。 && &&伯益,亦称大费,是我国古代赢姓各族的祖先。相传伯益善于畜牧和狩猎,并且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屋舍,他因此被我国民间尊称为“土地爷”并受到不同形式的供奉。图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礐石风景区白花尖大庙内的一座伯益公像。 &&&传说中的“百虫将军” &&伯益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先民已经完成了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的转变,母系氏族社会已经被父系氏族社会所代替,原始先民的散居正逐步结束,民族开始真正走向融合。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炎帝和黄帝部落与生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地区的东夷九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民间传说,伯益是凰鸟转世,精通鸟的语言,并可以与鸟类对话,是所谓的“百虫将军”。这一传说虽然有明显的神话色彩,却不断地为后人所传颂。今天发现的许多古文中,“伯益”也通常写作“伯翳”。“翳”在古代其实就是指的一种神鸟,民间称之为能庇佑百姓的翳鸟,传说其在飞翔时翅膀极其舒展,能够遮蔽方圆数里。伯益被神话成“翳”,被称作“百虫将军”,与其说是原始先民渴望神灵的庇护,不如说是原始先民渴望战胜自然。 && &&民间收藏的奇石“伯益训鸟”。 &&虞官又称虞衡机构,是专门管理山林川泽的政府部门,最早建立于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其目标和职责是保护各种生物和自然资源,使民众有其食,有其用,有其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环境保护机构。最早的虞官是4000多年前虞舜时期的伯益。在他的管理下,草木生长茂盛,人们尊称他为“百虫将军”,也有资料称伯益为世界上最早的环境部长。虞衡制度在我国代代相传,直到清朝。 &&&事实上,伯益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是中华大地贤人倍出的年代。史料记载,伯益本人就是尧帝封赐的虞官。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他设立虞官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生物和自然资源,使民众有其食,有其用,有其材。由于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能力相对较弱,主要靠狩猎为生的原始部落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当然要熟悉各种动物,提高防范攻击的能力,同时降低捕食各种动物和飞禽的难度。因此,担任虞官这一职务的伯益当然地要和自然界打交道,特别是要熟悉各种动物和鸟类的习性,这样才能满足原始社会人们的安全、狩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伯益和“百虫”打交道,并驯服“百虫”也就在情理之中。 && &&编辑:高健&&后人供奉的“土地爷” &&在伯益生活的那个年代,我国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还非常粗糙,虽然石器的使用和火的发明使原始先民向文明迈进了一步。但是在与大自然中其它动物争夺生存权的斗争中,人类的优势并非十分明显,以原始洞穴为主要栖息地的原始先民,不断地受到各种野生动物的袭扰。《韩非子·五蠹》上有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所记载的这位“圣人”就是指伯益。 &&传说,由于伯益的能力非凡,尧帝就派伯益带领原始先民烧山开荒、种植谷物,开垦处女地。在烧山驱赶野兽的过程中,伯益发现,经过大火烤烧过的泥土出奇的坚硬。这一点让伯益和族人想到,与其搬运厚重的石头搭建巢穴,何不就地取材烧土筑穴呢?于是,伯益就带领族群中将泥土和石头垒砌在一起,再用大火烧,这样就形成了早期的墙。伯益又根据飞禽搭窝的原理,在墙的基础上堆放如芦苇草之类的植物用以遮风避雨,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屋舍。 &&由于伯益最早发明了利用土地建筑房屋,民间就一直把伯益当做“土地爷”加以供奉。在我国南方的部分农村,至今仍然可以见到一些简陋的神庙,就被称为“伯爷庙”,里面供奉的土地公,就是传说中的伯益。在供奉有伯益的地方,一般以每月的初一、十五向伯益敬奉香火。也有部分地区在“伯爷公生日”那天,举行比较隆重的供奉仪式。至于伯爷公的生日,各地的说法也不尽相同,流传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族谱记载,伯益的生日是农历三月廿九日,而北方地区则多以农历二月初二为伯益的生日。考虑到伯益出生之际,尚没有确凿的文字记载,伯益的生日多半是后人牵强附会的结果。 &&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传的“土地爷”画像(左)和供奉土地爷的小神坛(右)。 &&伯益庙,又称土地爷庙,是后人为了纪念伯益而建设的庙宇。各地建设的庙宇规模不等,供奉的伯益塑像也不尽相同。目前现存的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伯益庙位于浙江绍兴会稽,传说伯益就是在这里与南方的三苗族达成和解,为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最终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绍兴会稽的伯益庙大约修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明代的南畿学政萧鸣凤还曾为此庙撰记。由于当地人奉伯益为稽山大王或稽山大帝,所以该庙又被称为稽山大王庙。 &&&我国南方和北方对伯益纪念的方式除了生日不同外,其它纪念形式也存有区别。如南方一些农村,当民宅建好后会在顶梁处供奉“伯爷”,并举行隆重的“谢土”仪式来庆祝乔迁之喜。而北方农村,则会选择在房屋安放顶梁的日子,大摆酒席,让伯爷先“住进来”之后,才最后完成房屋。不过,南方和北方却在一点上保持了基本的相同之处,那就是房屋建设完成后,主人并不会立即住进去,而是让屋子一直亮着灯至少三天,传说那是为“伯爷”进屋引路。即使是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刚刚建设完成的高楼大厦,也会先开启全部的照明灯,方才出售或者入住,大约也是这个原因。 && &&道教中的镇宅神将,据说也是伯益的化身。 && &&编辑:高健&&民族融合的先驱 &&伯益生活的年代,除了中原部落联盟和东夷九族外,在我国南方,活跃着另外一支文明程度较高的民族——三苗族。 &&三苗族又被称为南蛮,是对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南方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的泛称,他们主要活动于今天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流域,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三”是一个约数,泛指南方各部族。在甲骨文里,“苗”是指在水田萌发和生长的禾苗。因此,三苗族又被泛指为以种植水稻为特征的南方各民族。近代考古的成果显示,三苗族早在大约一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石器来掘土,并使用类似石器之类的农具来种植水稻。史料记载,三苗部落由原始社会进入早期阶级社会的时间要比华夏民族和东夷九族略早,他们凭借山川之险、水路之便,创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南方部落联盟。 &&三苗族以蛇为图腾,奉共工为首领。据《山海经》记载,共工确有其人,本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但他是如何成为南方三苗族的领袖,至今仍没有可信的说法。传说,共工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其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铲平,低地填高。在平坦地面上修筑堤防,用来挡水。在一定时期内,共工的蓄水方法为农业用水提供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后来被大禹的父亲鲧(gǔn滚)用来指导治理泛滥的洪水,不仅没有使河流得到疏通,反而更加泛滥。 && &&《山海经》,清乾隆槐荫草堂刻本。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的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堪称中国上古神话宝库。全书十八卷,分《山经》、《海经》两大类,约三万一千字,所记录的神灵共有四百五十多个,个个奇形怪状。内容涉及范围也极广,包含了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矿物、医药、鬼神、祭祀、氏族部落诸方面的内容。作者原题为夏禹、伯益,实际上并不是一人一时所作,而是民间的集体创作。《山海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两千至两千五百年间。 &&与《山海经》同一时代的神话作品,在西方主要以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为代表,如雅典娜、阿波罗、维纳斯、丘比特等等都是这一时代神话作品中的人物。与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相比,《山海经》毫不逊色。鲁迅认为,《山海经》记载的“祠神之物多用精米(祭祀神灵的祭物多使用精细的大米)”,与巫术相似,他因此把《山海经》归为古代的一本巫书。茅盾则认为,《山海经》是一本包含神话最多的书,但形式上又极像地理书。袁珂说,《山海经》这本书包罗万象,是一部古代人们生活日用的百科全书,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多方面的情况。 &&&虽然三苗族的首领是炎帝的后代,但是,三苗族和华夏部落联盟之间却发生了战争。战争的原因正史中语焉不详。传说,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一百多年,中原部落联盟逐渐占据优势。为了阻挡中原部落联盟向南方推进,三苗部落首领共工在前有高山阻挡、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将拦截洪水的大坝豁开,虽然阻挡了华夏部落的进攻,却给整个华夏大地和三苗族带来了洪水和灾难,受害最深的,就是今天的鄱阳湖、洞庭湖流域。华夏部落联盟生活的中原地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共工因此成为我国最早的所谓“恶人”。 && &&“怒触不周山”将共工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然而战争并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在这场战争中,华夏民族和南方三苗族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族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舜帝即位后,伯益成为舜帝一个重要的助手,不仅领导着东夷的部落,还带领着一部分的华夏民族。目睹了华夏族与三苗族的多年战争,伯益向舜帝进言: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臣民过上好日子;征服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大家的力量。南蛮三苗是好胜之族,不能武力强取,而要对其进行恩威并施的分化。三苗族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并且有丰富的铜资源,虽然对华夏部落的文化也很欣赏,但是未必就想和华夏部落结成一家,华夏族如果靠武力去征服,不仅不会使他们归顺,反而会激起他们更为激烈的反抗。如果想要征服三苗族,就应该利用华夏民族的优势,协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准,让他们心悦诚服。伯益的建议受到舜帝的高度重视。舜帝遂派遣伯益协助大禹,前往中原和三苗族各地治水,以此改善华夏族与三苗族的关系。 &&在伯益和大禹的共同努力下,泛滥的洪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伯益深入三苗族,宣讲华夏族的文化,带去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从而赢得了三苗族的尊敬。一部分三苗族人在伯益的努力下,主动归顺到中原,成为今天汉族的一部分。在他们归顺中原的进程中,也把种植水稻和冶铜的技术带到了中原地区。伯益也因此成为促成南方各民族与中原部落联盟之间民族融和的第一人。 && &&编辑:高健&&马姓的血缘始祖 &&由于伯益在农业、治水、民族融和等方面的贡献,舜帝有意把帝位禅让给伯益,但是伯益推荐了治水有功的大禹,他就是历史上的夏禹。伯益不受帝位,深得舜帝的敬重,舜帝就将肥沃的土地皋城(伯益的父亲皋陶曾经获封此地并因此而得名,大约在今安徽六安一带)赐给伯益,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 &&图为安徽省六安市的标志性建筑“独角神兽”。 六安又名“皋城”,得名于上古的皋陶、伯益父子,六安是他们所在部族的活动场所和聚居之地,因而又成为皋陶文化的发祥地。史载“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而善于断案的皋陶有一只神兽,传说就是这独角神兽助其断案犹如神助。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一,设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夏禹继承了华夏部落联盟首领后,十分倚重伯益,在他年老之际,多次表示希望把帝位禅让给伯益,但是伯益都以自己德不如禹而拒绝接受。在夏禹晚年,伯益被授权处理朝政,而夏禹的儿子夏启,还不过是一个臣子。据说,夏禹在位十年,东巡会稽山时去世,临终遗言将帝位传给伯益。传说伯益为夏禹守丧三年后,却没有按照禹的嘱托接替王位,而是将王位交给了夏禹的儿子夏启,自己则在箕山之北(今河南省许昌一带)隐居下来。夏启即天子位以后,却与伯益反目,大肆剿灭伯益在朝廷的势力,并于夏启六年将伯益杀害。伯益死后,夏启以隆重之礼厚葬伯益,又“岁善牺牲以祠之”,即每年都以牲畜来祭祀他的亡灵。 &&伯益虽然被害,但他的家族后裔却十分繁荣昌盛。据说,伯益的后裔支脉众多,有记载的就有十四支。这十四支分别发展为后来的黄氏、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等,因伯益被舜帝赐为赢姓,这些姓氏又被合称为嬴姓十四氏。徐姓即为其中之一。因此,出自嬴姓的徐姓后人就尊伯益为血缘始祖。
仁义的代名词徐偃王:仁君施仁政,以仁弃天下&&&徐偃王是徐姓子民为之骄傲和崇拜的一位始祖。他是徐国的第32世国君,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仁义的代名词。基本上每一本徐姓家谱,都会将血统追溯到他这里。 &&&&大公殿,位于衢州大公村,用来纪念徐偃王的仁慈和大公无私。 &&徐偃王执政期间,广行仁义,国内大治。早于孔子400多年的徐偃王,是毕生倡导推行仁义的君主。他懂得:行仁义,在普通人是做好事,在君主便是推行仁政。他靠“仁”来处理好周边邻国关系,靠“仁”使国家富裕发达。因此深得民心,受到爱戴拥护,“陆地来朝者三十六国。”诸侯争讼“不之周,而之徐”,避战时“民随之以万数”。这都说明,远远早于孔子之前,东夷古徐国就在施行仁义了。 &&徐国因此强盛起来,当时东夷有三十六个诸侯国归顺徐偃王,统治面积达五百里。而此时的周朝国力日渐削弱,同时对人们剥削日重,民怨四起,纷纷反抗。在反抗周王暴政的浪潮中,徐偃王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 &&据记载,周穆王在西方狩猎时遇到了传说中的西王母,乐不思返。在东部三十六个诸侯国的拥戴下,徐偃王率领东部联军进攻周朝的首都,企图推翻周穆王不仁的统治。周穆王赶紧返回国都,派军镇压。 &&徐偃王不忍心天下陷入战乱,让无辜的百姓遭受残酷的灾难。在能得胜的情况下,他竟然主动收兵弃国。 &&但周天子联合楚国出兵击徐。楚国出兵的消息传到徐国,偃王叹息说:“圣人不可杀人已呈已欲,君子不处危邦,楚患者,诞一人而已,我去,则刀兵可息。”所以偃王宣布去国,走彭城,民众自愿随之者数以万人。居住之地,是为徐地,徐州也因此得名。 &&据说偃王还是被楚兵追而杀之,他临终之前叹息曰:“吾赖于文德,不明武务,以至于此。” &&徐偃王以仁义失国,但由于他深得民心,因此,周穆王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后徐国又传十一世,数百年时间,为吴王阖庐所灭。
徐姓主要郡望&&&&&徐姓五大主要郡望分布图 &&东海郡:秦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西汉时范围相当于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灌南以北的地区;魏晋及隋唐时相当于今江苏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的地区。东海郡应该是发祥之郡,其余四郡是望出之郡。 &&琅琊郡:秦置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省胶南县境内。西汉的时移至东武,今山东半岛东南部。 &&高平郡:晋泰始元年(265年)改山阳郡置郡,治所在今天山东省巨野南部。&&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后又改为东安。治所在莒,今山东省莒县。&&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濮阳古称帝丘,战国时期始称濮阳。 &&徐国的祖居地在今安徽泗县和江苏洪泗县,徐国灭亡以前,徐姓祖先主要在祖住地发展繁衍,并由北向南迁徙,但集中于淮河中下游,也就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徐国灭亡以后,许多人跟随徐偃王从今江苏洪泗逃往今江苏徐州,其它遗民也各有迁徙,但一直到秦汉时期,徐姓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原来的淮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北、江苏等地区。因此,徐姓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这五个郡望四个在今山东境内,一个在今河南境内。
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徐氏家族7世12位名医 &&徐熙是徐氏家族第一个从医的人,他是南朝丹阳人(江苏南部),根据有关史料,徐熙家族应该是徐偃王的后代,属于东海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徐姓扩展到江苏、浙江一带,徐熙的祖先可能就是这时从山东迁往江苏的。因此,徐熙在当时被称为“东海徐氏”。 &&徐氏一家后来迁往钱塘地区,至于是何时迁往钱塘并没有明确记录。据记载,徐熙的孙子徐道度因为给宋文帝的皇子看病,手到病除,被宋文帝赞为“天下有五绝,都出于钱塘一带。”那么,至少在徐道度的时候徐氏家族已经迁往钱塘了。 &&徐氏医家医术、道术代代相传,名扬天下,传到第七代徐敏斋,开始走向没落。但是徐氏医家的家风始终传承。到了元代,后裔徐复继承先业,治病“百无一失”。明代,徐复的儿子徐枢任太医院御医,徐枢的儿子徐彪也成为御医。清代,徐枢后裔徐征成为江浙有名的医生。民国时期,徐小圃成为著名的小儿科专家,曾任中国医学院董事长。
英国公徐世绩:军事奇才 大唐开国元勋&&&徐世绩(594—669年),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后避太宗李世民讳,遂单名绩。唐朝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 &&徐世绩出身于土豪,“家多僮仆,绩粟数千钟”。他为人慷慨,仗义疏财,与他父亲“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大业十二年(616),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义(参见瓦岗农民起义)。这时,十七岁的李绩也前来参加。他劝告翟让说:“东郡于公与绩皆为乡里,人多相识,不宜侵掠。荥阳、梁郡、汴水所经,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资。”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率军西进,很快攻入二郡境内,掠取公私商船,因而“资用丰给,附者益众”,队伍很快发展到一万多人。 &&瓦岗军的发展与壮大,引起了隋皇朝的恐惧与不安,立即派荥阳通守张须陀率军前来镇压。翟让用李密的计谋,于荥阳大海寺附近同张须陀交战(参见),徐世绩与李密将隋兵团团围住,经过浴血奋战,杀死张须陀,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 &&徐世绩见李密的才干胜过翟让,便与王伯当共同劝说翟让推李密为主,于是李密被尊为魏公,成为瓦岗军的最高统帅。不久,徐世绩以奇计于洛水大破隋将王世充军,因功封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发生了严重的水灾,饿殍满野,隋炀帝虽命令开黎阳仓救灾,但由于政令紊乱,仓吏又不能及时散发,致使每天饿死数万人。徐世绩遂向李密献计说:“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李密接受了他的建议,命他率本部五千人马向黎阳仓进发,在其他义军的配合下,当天即攻占了黎阳仓,并迅速开仓济贫,任民所取,因而博得了饥民的热烈拥护,纷纷加入了起义军,“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从而迅速地壮大了队伍,开创了起义军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义宁元年(617),瓦岗军发生内讧,李密设计杀死翟让,徐世绩也被门卫砍伤。李密将徐世绩扶入帐内,亲自为他上药,并让李绩与单雄信等人统率翟让旧部,“中外遂定”。 &&事后,李密骄傲自大,又不抚恤士兵,仓粮虽多,但府库无钱帛,战斗获胜,又无所赏赐,兵士不满。徐世绩见军心不稳,一再提醒李密,指出他的失误。李密很不高兴,遂命他出镇黎阳。“虽名委任,实亦疏之”。 &&宇文化及于江都缢杀隋炀帝后,率十万大军北上,奔东都洛阳而来。越王杨侗刚即帝位,自度抵挡不住,遂诱降李密,命他讨伐宇文化及。徐世绩奉命守仓城,于城外掘深沟,加强守备。宇文化及来势汹汹,架设攻具,四面攻城,但受深沟所阻,不能到达城下。李绩又于沟中挖地道,出击敌人,宇文化及大败而去。 &&武德二年(619),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入关降唐,徐世绩仍据守黎阳等十郡之地,未有归属。后听从魏徵的劝说,决定归唐。他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于是派人至长安献于李密。使者初到京城,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唯有给李密的信函,感到奇怪。使者奏明了徐世绩的本意,高祖十分高兴,并称赞他“感德推功,实纯臣也”。即诏授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加右武候大将军,封曹国公,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其父李盖也受到了封赏。并令徐世绩统“河南、山东之兵以拒王世充”。 &&&&李密(582-619)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后期领袖。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曽参与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反隋,败后逃亡。后入瓦岗军,深受翟让器重。他长于谋略,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后袭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队伍迅速壮大。他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除掉了翟让。后为王世充所败,走投无路,乃渡河至河阳降唐。后被猜疑,遂叛唐,被斩杀。 &&不久,李密叛唐被杀。徐世绩崇尚义气,上表请准其收葬。高祖归还了李密尸体,李绩备君臣之礼,“大具威仪,三军缟素”,安葬于黎阳山。礼毕,才与将士脱下丧服。他的这种“事君以忠”的举动,再次博得了人们的赞许,“朝野义之”。 &&武德二年(619)十月,窦建德率大军南下,与李绩的巡逻部队遭遇,混战一场。建德进攻黎阳,一举破城,俘获了淮安王李神通、魏徵与李绩父李盖,唯徐世绩率百余骑突围而出。但因其父被俘,又返回来投降窦建德,授任左骁骑将军,仍守黎阳。 &&徐世绩虽投降了窦建德,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想脱身归唐,又怕其父受到连累,便与郭孝恪定计,先立功效以取信窦建德,然后再寻机脱身。于是他主动出击王世充,攻破获嘉城,俘获很多;接着又袭击新乡,俘虏其骑将刘黑闼,都献给窦建德。徐世绩屡建战功,得到了窦建德的信用,使防范松弛,遂于武德三年(620)正月归唐。有人劝窦建德杀死李盖,他说:“世绩,唐臣,为我所虏,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遂舍而不杀。 &&徐世绩归唐后,仍任总管。不久,随从秦王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大获全胜(参见柏壁之战)。接着,又参加了平定王世充的战斗。这年九月,唐军于邙山击败王世充军,进逼洛阳,其管州总管杨庆请求投降。杨庆原李密旧将,李世民派徐世绩率军赴轘辕道安抚其众,于是,荥、汴、淆、豫九州相继来降。 &&这时,王世充子玄应镇守虎牢,屯军于荥阳、汴州之间,闻知管州降唐,欲率军收复管州,被徐世绩击退。接着,徐世绩让郭孝恪致书荥州刺史魏陆,魏陆降唐,并擒获了王玄应的四员大将。翌年二月,徐世绩进军虎牢,王世充郑州司兵沈悦暗中投降,并做内应,遂一举攻占虎牢,活捉了刺史荆王王行本。 &&王世充一面死守洛阳孤城,一面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以为唇亡齿寒,遂率大军南下救援,相继攻占了管州、荥阳。李世民与徐世绩扼守虎牢,以阻止窦建德军西进。三月,李世民与徐世绩等在虎牢东观察窦建德营垒,与其游兵相遇,窦建德立即派出五六千骑兵追击。徐世绩率伏兵奋力冲杀,大破敌兵,斩首三百余级,并活捉其二员骁将,凯旋而归(参见洛阳、虎牢之战)。 &&唐军很快俘虏了窦建德,平定了王世充,胜利返回长安。在这次东征中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绩为下将。徐世绩以自己的骁勇善战位居诸将之首,与秦王都身披黄金甲,乘戎辂,向太庙告捷。 &&徐世绩很重义气。他在瓦岗时曾与单雄信结拜为兄弟,誓同生死。后李密兵败,单雄信投靠了王世充。单雄信作战勇猛过人,在唐军围攻洛阳时,他驰骋沙场,挥枪几中齐王李元吉。平定洛阳后,单雄信被俘,将要处死。徐世绩请以自己的官爵赎雄信之罪,李世民不准,他哭着对雄信说:“平生誓共为灰土,岂敢念生,但以身许国,义不两遂。虽死之,顾兄妻子何如?”因用刀割下一块股肉,请雄信吃下,说:“示无忘前誓。”&&在处死窦建德不久,唐高祖又征调窦建德旧将入长安,原旧将惊惧不安,于是刘黑闼又串通李密旧将兖州总管徐圆朗起兵反唐。河北各地窦建德旧将及豪右多杀官吏响应,一时发展到数万人,声势浩大。刘黑闼攻陷了冀州,进逼宗城(今河北威县东)。时李绩任黎州总管,屯守宗城,抵挡不住,欲退保洺州,途中遭黑闼追击,步兵五千人,皆没于阵,徐世绩幸免于难。李世民奉命讨伐刘黑闼,双方对峙于洺水城。徐世绩率兵逼近黑闼勇将高雅贤营垒,杀高雅贤,攻破其营(参见洺水之战)。在平定刘黑闼后,徐世绩又奉命进击徐圆朗。唐军乘胜而进,徐圆朗连战失利,最后弃城夜逃,为人所杀,“其地悉平”。 &&武德六年(623),徐世绩又随从李孝恭、李靖讨伐辅公祏(参见唐灭辅公祏之战)。他率步兵一万人,渡过淮水,一举攻占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公拓之将陈正通率兵十万驻守梁山,派其大将冯惠亮率水军十万,把大舰锁连江中,以阻断水路,还于江西筑造营垒,分守水陆要道,以阻止官军。徐世绩率军攻破其营垒,惠亮单舟逃走。徐世绩乘胜进击,正通兵溃,逃回丹阳(今江苏南京)。辅公祏见全线崩溃,遂丢弃丹阳城,连夜逃去。徐世绩“纵骑追之于武康,江南悉定。”&&武德八年(625),东突厥颉利可汗屡次掳掠并州一带,高祖命徐世绩为并州行军总管,以抵御突厥。唐太宗即位后,拜为并州都督(治太原)。并州是唐朝的发祥地,又是北方的门户,军事要地。从此由徐世绩开始经营,独当一面。 &&徐世绩知人善任,举贤荐能。早在瓦岗时,常与魏徵、高季辅、杜正伦等才能之士交往频繁,他一旦发现人才,“即加礼敬,引入卧内,谈谑忘倦,”经他引荐的,后多位至通显,当时人称其有“知人之鉴”。在他镇守并州初年,张文瓘以孝悌闻名,明经及第,补为并州参军。李绩见文瓘一表人才,曾称赞他为“今之管(仲)、萧(何)”。一次李绩入朝,文瓘与同僚二人为他饯行,徐世绩分别赠给那二个同僚佩刀与玉带,而对文瓘却一无所赠,文瓘不解其意,心中疑惑,李绩遂解释说:“子无为嫌。若某,冗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力引荐,高宗朝张文瓘位至宰相。 &&贞观三年(629)十一月,突厥再次入寇河西。诏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十几万大军出击(参见唐灭东突厥之战),以徐世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从云中进军,在白道与突厥颉利可汗兵遭遇,大败突厥兵。颉利可汗派使者请和,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出使突厥。徐世绩与李靖一起议论军事,认为颉利可汗虽然兵败,人马尚多,若进入碛中,与九姓互保,道路险阻,难以追及。今唐俭在那里,防备松弛,我军若迅速出击,突厥必不战而降。这一策略正和李靖不谋而合,他高兴地说:“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果然,李靖袭击颉利可汗牙帐,颉利可汗欲逃入碛中,徐世绩早已屯军碛口。颉利可汗前进受阻,后有追兵,其大酋长率其部落一并投降了李绩。徐世绩俘虏五万多人,胜利而归。 &&徐世绩镇守并州凡十六年,令行禁止,四夷宾服,号为称职。贞观十五年(641),征为兵部尚书,封英国公。唐太宗深有感触地说:“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徐世绩尚未赴京就任,薛延陀真珠可汗乘唐太宗君臣东封泰山之机,纠合同罗、回纥等族军队二十万,穿过漠南,袭击已归降的突厥,俟利苾可汗抵御不住,率部落进入长城内,派使者告急。太宗立即调兵遣将,反击薛延陀。新任兵部尚书的李绩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兵六万,骑兵二千屯守羽方。 &&十二月,薛延陀可汗之子大度设率三万骑兵逼近长城,适遇李绩率唐军赶到。大度设见尘埃冲天,兵威强盛,望而生畏,遂率其众从赤柯泺北逃。李绩从部下及突厥兵中选精骑六千,由直道拦击。他越过白道川,于青山与薛延陀军相遇。大度设整军迎战,列阵长达十里。突厥兵先出战,结果败下阵来。大度设乘胜追击,恰好李绩率军赶到。薛延陀万箭齐射,唐军马伤亡很大。李绩命骑兵下马,手执长槊,一直朝前猛冲,薛延陀溃不成军。这时,副总管薛万彻又及时赶到,夺取了薛延陀战马,唐兵合力冲杀,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余人(参见唐击薛延陀之战)。大度设狼狈北逃,到了漠北,又遇上了特大暴风雪,“人畜冻死者什八九”。 &&唐军反击薛延陀大获全胜,其使臣回国时,唐太宗教训他说:“吾约汝与突厥以大漠为界,有相侵者,我则讨之。汝自恃其强,逾漠攻突厥。李世绩所将才数千骑耳,汝已狼狈如此!归语可汗,凡举措利害,可善择其宜。”&&战事结束后,徐世绩入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徐世绩的才干与忠贞,博得了唐太宗的亲重和殊遇。一次徐世绩患有暴病,药方说胡须灰可以治疗,太宗毫不迟疑地把自己的胡须剪下,为他调药。李绩感动得涕泪交流,在入谢时顿首出血。翌年,李治立为太子,太宗让他辅佐太子,因转任太子詹事,加官特进,仍知政事。在一次宴会上,太宗对徐世绩说:“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李绩流泪辞谢,噬指流血。不一会儿,徐世绩喝醉了酒,太宗脱下御服,亲自披在他的身上。 &&贞观十八年(644),唐太宗将进击高丽(参见唐太宗攻高丽之战),以徐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兵、骑兵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兵计六万人,向辽东进发。第二年三月,徐世绩从柳城(今辽宁朝阳)出师,先虚张声势,给人以出击怀远镇的假象,而暗中进军甬道。四月,从通定镇渡过辽水,抵达玄菟(今辽宁铁岭南)。高丽惊慌失措,关闭城门自守。接着李绩攻占了盖牟城(今辽宁抚顺),俘虏了二万余人,缴获粮食十几万石。徐世绩又乘胜进军,兵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 &&徐世绩开始攻城,唐太宗也率一万甲骑赶到。高丽害怕唐军抛石车,乃于城上绩木筑战楼,以抵御抛石。徐世绩把抛石车排列在城下,抛石击城,块块巨石飞射城上,无坚不摧;另一方面又用撞车撞其楼阁,所撞之处,无不倾倒。这时又刮起了南风,徐世绩乘机纵火,点着了城西南楼。大火迅即蔓延到城中。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全城立时浓烟滚滚,烈焰腾腾,城内一片混乱。唐军一举攻克了辽东城,烧死俘虏高丽兵万余人。 &&在攻占辽东城后,唐军乘胜围攻白岩城(今辽阳东南)。白岩城靠山临水,四面险绝难攻。李绩以撞车撞城,又用抛石车飞石击城,飞石流矢雨点般射向城中。高丽守将孙代文抵挡不住,遂举城请求投降。于是,唐军又攻占了白岩城。 &&贞观二十年(646),刚从辽东班师不久,薛延陀部发生了内乱,徐世绩奉命率兵讨乱,在乌德鞬山大破其军,大首领梯真达官率众投降,咄摩支可汗向南逃往荒谷之中。徐世绩派通事舍人萧嗣业前去招降,其部落犹首鼠两端,徐世绩遂派兵进击,前后斩首五千级,俘虏三万余人。 &&唐太宗十分欣赏徐世绩的军事才干,又钦佩他的忠诚。贞观二十三年(649),在临终前,唯恐他身为两朝元老,难以驾驭,特意将他出任为叠州都督,并向太子面授机宜,说:“李绩才智有余,屡更大任,恐其不厌服于汝,故有此授。我死后,可亲任之。若迟疑顾望,便当杀之。”李绩似明白唐太宗的心意,奉诏之后,“不及家而去”。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千载称道的“贞观之治”。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召回徐世绩,授任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进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不久,又拜尚书左仆射。他惧怕盈满,遂于永徽元年(650)上表,请求解除了左仆射职务,但仍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知政事。四年,又被册为司空。早在贞观年间,李绩以勋庸图形于凌烟阁,至此,高宗又命人为他画像,并亲自为他写序。 &&永徽六年(655),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此事在朝臣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以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坚决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政治上的失意者却极力支持。徐世绩在表面上同意长孙无忌等大臣的意见,而暗中却赞成此事。他曾与许敬宗等人“密表劝请”。这年九月,一天退朝后,高宗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再次商议废立皇后之事。褚遂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表示誓死力争。李绩见此情形,却“称疾不入”,巧妙地回避了,而褚遂良因死力相争,几乎招致杀头之祸。过了几天,高宗私下向徐世绩表示:自己愿立武昭仪为皇后,顾命大臣坚决反对,自己感到棘手难办。李绩不以为然地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李绩虽未明言支持立武昭仪,但他劝高宗把此事看作家事,不必理会外廷的意见,实际上是支持高宗废立皇后的举动,因此,“上意遂决”。 &&在徐世绩的暗中支持下,唐高宗不顾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决定立武则天为皇后。这年十一月初一日,高宗临轩,李绩奉命赍玺绶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在废立皇后一事的激烈政争中,决定了朝臣的沉浮。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反对派,先后被贬到地方,有的自缢身死,有的被治罪。支持者李义府等人则飞黄腾达,徐世绩也格外受到亲重。在高宗东封泰山时,他任封禅大使。在途经他的故乡时,皇后亲自去看望他寡居的姐姐,赐给衣物,还封为东平郡君。徐世绩不慎坠马伤足,高宗亲自慰问,并把御乘赐予他。 &&乾封元年(666),唐朝再次出兵高丽。十二月,高宗以徐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六总管分水、陆两军出发。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将军风采不减当年,能谋善断,指挥若定。翌年二月,徐世绩率军渡过辽水,抵达新城(今辽宁铁岭南),他对诸将说:“新城是高丽西境镇城,最为要害,若不先图,余城未易可下。”遂至城西南,依山筑栅,围困新城。城中窘迫,遂开门投降。由于攻克了新城,进军很顺利,“自此所向克捷”,接连攻下十六城。 &&总章元年(668)二月,徐世绩攻下扶余城(今吉林四平),高丽王子泉男建派五万兵前来救援,在薛贺水与唐军相遇。李绩军奋力冲杀,大破高丽兵,斩获三万余人,接着挥师南下,九月,攻克了大行城(今辽宁丹东南),唐军诸路人马与李绩会师,进至鸭绿栅,再破高丽兵,追击二百余里,攻下了辱夷城,进而包围了平壤城(今朝鲜平壤)。高丽王高藏派王子泉男产率九十八人打着白旗投降(参见唐灭高丽之战)。徐世绩又活捉了泉男建,于是“高丽悉平”。李绩胜利归来,在到达京师近郊时,高宗先命把高藏献于昭陵,以告慰九泉之下的唐太宗;然后具备盛大的军容仪式,高奏凯歌,进入京城。为了嘉奖李绩的赫然战功,加封太子太师,增实封通前一千一百户。 &&总章二年(669)十一月,徐世绩患病,且病情逐渐加剧。高宗及太子屡赐良药,又召回其在外地的子弟侍臣。子弟请医治病,李绩不许进门,说:“我山东一田夫耳,攀附明主,滥居富贵,位极三台,年将八十,岂非命乎?修短必是有期,宁容浪就医人求活!”&&徐世绩见房玄龄、杜如晦辛苦创家立业,但后来被不肖子孙倾家荡产,深感痛心,他自以为病体难愈,遂把子孙们召来,当面向其弟弼嘱托后事说:“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十二月三日,徐世绩病卒,享年七十六。高宗悲痛地流着眼泪说:“绩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性廉慎,不立产业。今亡,当无赢资。有司其厚赗卹之。”令在光顺门为他举哀,七天不上朝。并赠官太尉、扬州大都督,谥贞武,陪葬昭陵。在安葬那一天,高宗于未央古城楼哭着送丧,还诏令百官送丧至故城西北。所造坟墓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故事,形似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以旌表他破突厥、薛延陀之功。这座形似三山的坟墓至今仍矗立在陕西礼泉县九嵕山之下,成为其功绩的历史见证。 && &&徐世绩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有杰出的军事才干。他每次行军作战,“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因而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征服高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唐太宗曾极口称赞他“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上元元年(760),唐肃宗把他与李靖一起,誉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 &&徐世绩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在隋末天下“同苦隋政”之时,他踊跃投身于农民起义的洪流中,为发展、壮大瓦岗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推翻隋皇朝的残暴统治发挥了作用。在唐皇朝平定天下、维护国家的统一中也建有功勋。尤其在维护边境的安定与和平上更是战功赫然。唐太宗曾高度评价他说:“参经纶而方面,南定维扬,北清大漠,威振殊俗,勋书册府。”&&武则天篡位时,他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抗,结果被剥夺了姓李的权利,已经去世的他终于恢复了徐姓。
狂人徐文长:最疯狂的才子,最有才的疯子&&&作者:洪水猛兽 编辑:杨益 &&&&徐渭 &&(一) &&江南自古多才子,那块地的人把才子看作大白菜一样。但是徐文长却不同。 &&即使在严谨的正史中,徐文长的形象,已颇具传奇色彩。 &&他诗文、书画、戏剧样样精通,如果考证的话,都是专业八级的水平。 &&精通到什么程度呢? &&他的诗歌,被晚明文坛老大袁宏道评为明代第一人; &&他的戏剧,更得到大师级的汤显祖的推崇和尊敬; &&他的书画,让后代的大才子郑板桥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五体着地,甚至自称是“青藤门下走狗”!本已狂傲的老郑,竟然甘愿做一只辱骂人时常引用的动物,可见对老徐的佩服之深重; &&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愿意伺候他,为他磨墨! &&如此多才多艺,而又样样精绝,几千年华夏文明史,恐怕也找不出几个来,恐怕只有苏东坡、王右丞等几个人可以与他媲美。 &&如此才华横溢,却没有财富和幸福相伴。他的一生,如同贝多芬老先生的乐曲那样上下起伏、回旋震荡,酿成雄浑、悲壮的气氛和格调。他的故事,让后人唏嘘感叹、拍案惊奇。直拍得手掌通红,直奇得涕泪横流。 &&(二) &&徐才子出身于明代一个官僚家庭,本来是让人羡慕的。可惜他投胎时选对了门户,却选错了老妈。他的生母只是个婢女,在家庭中毫无地位。 &&那年月,庶出的孩子生来就低人一等,如同小媳妇一样,在家里说话都不敢大声。而两个异母老哥,则比徐文长大20余岁。兄弟之间,代沟造就的疏远,加上嫡庶带来的尊卑,徐文长自小是没少挨欺负、受歧视。 &&当他终于熬到长大成人,也并没有体味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喜悦和自豪。该讨老婆时,家道中落,他不得不入赘妻家。做倒插门女婿,在那时可是奇耻大辱,能让一个大男人抬不起头。这家伙真是点背。 &&&&徐文长作品:《山水花卉人物图》 &&逆境中的徐文长,很早就迸发出了夺目的异彩。他自幼能读能写,6岁能文,9岁能诗。据说,某次酒宴上,大伙约定轮流赋诗。一个年长的书生不服气徐文长的名声,暗中买通小厮,等轮到徐文长出手时,取出一张很长的纸,想为难一下。不料,少年徐文长竟然毫不在意,随手挥笔,行云流水般落墨千言,字字珠玑,震惊了一屋子的人,从此博得“神童”称号。“文长”的字号,据说也是此意。他的艺术天赋也已凸显,书法、绘画、戏剧,皆有超群的造诣,现代话说就是“十项全能”。到长成以后,更是傲视天下,无可匹敌。 &&按说,这样的天才少年,通过科举考试来博取功名,还不易如反掌?可是就有那么怪,徐文长自从20岁勉强混个秀才后,考举人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20多年中连续冲击八次,均以失败而告终。可谓造化弄人。 &&看来,徐文长并非不在意科举,但他心骛八极、神游万仞,与当时僵化死板的科举八股考试制度,很不对路。如同让一个乒乓球选手去打篮球,弄得精疲力竭,狼狈不堪,却终究做了竹篮打水。科举带给徐文长的伤害,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在那个科举定终身的时代,科举不顺的徐文长过着失意的生活。他并不像前辈文人苏东坡那样豁达,有着自己的生活哲学,在失意时能够自我解脱。徐文长高傲而自负,又受到童年阴影的干扰。理想无法实现、抱负无法施展时,他只能痛苦和愤怒地表达,发泄。这样,他的后半生便有着中国文人少见的凄厉与悲惨,这和他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分不开的。 &&&&《徐文长外传》的剧照 &&(三) &&古代,科举不第,第二条路就是去给朝廷大员做幕僚,找机会跟着赚个一官半职。徐文长投奔的是地方大员胡宗宪。凭着过硬的笔杆子,他很得老胡的赏识。据说当时老胡气势凌人,手下的武将见他时都不敢抬头,唯独徐文长面不改色、神情依旧。看来,老徐在胡总帐下,颇是风光了几天,也期待着大展宏图,扬名立万。 &&可是人命苦,是到哪都不如意啊。不久,朝廷中风云变幻,胡总的后台严嵩倒台,胡总也被牵连入狱,不久死去。 &&此事对徐文长打击很大。他博取功名,创出人生光辉的最后期望落空了。由于情绪受刺激过度,这时的他,经常性的发生精神失常。 &&愤怒的他,竟然决定离开人世,以示对命运的抗争。于是他开始了残酷的自杀行动。 &&常人自杀,不过上吊投河;才华盖世的他,采用的自杀方式却是非常非常恐怖。例如,用斧头砍自己的头颅,砍得血流满面,头骨折断;还用锥子钉入自己的双耳,刺进去深达寸许……实在是骇人听闻! &&更骇人听闻的是,如此惨烈的自伤,他却死不了!前后,一连自杀了九次,也失败了九次!这时的他,恐怕对命运,对苍天痛恨到极点,真是应了那句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时的徐文长,拒绝向环境低头、不肯向现实妥协,他固执、骄傲地处置自己的肉体,很有“刑天舞干戚”的奋勇。这时的他,不像个文人、而像个宁为玉碎的武士。极端的性格,和精神病症的行为,也为他的家庭添加一笔悲凉的音符。 &&自杀失败,更加重了他的神经疾病,竟然无端怀疑妻子有奸情,而误杀了她。因此,他被判入狱服刑七年。后来被好友张元汴营救出来,已经53岁了。青春逝尽的他心灰意冷,身心憔悴,已经老朽不堪。 &&(四) &&但是,才气盖世的他,烈火般的激情与个性却并未改变。即使靠着出卖书画维持生活,他依然不屑于黄金珠玉,常常拒绝出卖自己的作品。周围人们也渐渐摸透他的怪脾气:如果想买他精美的画作,就趁他最缺钱时去。否则,只要他还有明天的柴米钱,你即使拿出黄金万两,他也不放在眼里。买他的画简直比跋涉蜀道还难。 &&这样一个怪人,必然不能融入周围的人群和社会。他孤独、寂寞地生存在世间,心情也不会愉快。最后,徐文长只能独自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疾病缠身的他,熬到73岁离开人世时,只剩下一个破败的屋子,身无余物。 &&(五) &&然而,徐文长一直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因为他突出的才智,人们把他视为民间故事里智慧的化身,就像阿凡提一样,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技巧和方法都集中到他身上。于是,流传在江南地区的智者故事里总有个徐文长,他成为民间的智慧象征和代表符号。 &&有趣的是,在少数故事里,徐文长还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故事的开头,总是徐文长因智商高而骄傲狂妄,然后出来一个农村妇女或者樵夫之流,斗败这个自大的才子,最后皆大欢喜。这也折射出底层民众对文化霸权,或者说智慧精英阶层的对立和反感情绪,而通过故事的颠覆通常的权威叙事,达到一种心理层面的平等。 &&或许很多人认为,把徐文长镶嵌于民间传说中,是对他的纪念或者礼赞。但笔者却隐隐有些不安。徐文长的一生,其实是一位天才艺术家悲剧的一生。和他相仿的西方人,就是梵高。 &&如今,说到梵高,人们总是倍感悲凉,为他凄苦、流离的生活悲叹,对他的痛苦理解并深深感动。由此,也在心里对艺术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礼赞。这也是梵高所留给世人额外的无形“艺术品”。 &&&&梵高的自画像,天才艺术家梵高,他悲情的一生与徐文长很有相似之处。 &&但是徐文长就不同了。今天的读者和孩子们在阅读他的智慧故事时,体会到的主要是智慧的快感和愉悦,遗忘的却是他并不喜剧的真实经历和悲苦人生。甚至说,他的生平和特质已经被这些传说故事成功地改写,他的形象里,智慧层面逐渐地接近刘伯温、阿凡提一类,代表中国人的集体智慧;他形象里人性层面又相似于苏东坡、唐伯虎等风流潇洒。 &&&&浙江绍兴的青藤书屋,徐文长的故居,清幽雅致,很有古朴韵味。 &&这样的改写,冲淡了历史里社会环境对个体意志的戕害,抹杀了他独立精神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正如鲁迅警惕的,中国人总是习惯将“屠夫的凶残,化为大家的一笑”。今天的人们眼中的徐文长,轻轻挥动折扇,吟诵流利诗篇,或者拍拍头,琢磨出精巧的主意,博得众人的喝彩。遗憾的是,人们淡忘了他眼中浓厚的忧虑和锥心的痛楚,也无意中忽略了他满面的泪痕。
说不尽的徐志摩&&&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徐志摩可算得上是个明星人物,他身上似乎永远散发着某种神秘的魅力,吸引着许多人的注意。人们感兴趣于他的诗,也感兴趣于他这个人。不管是赞成也罢,反对也罢,反正你了解了他,也就再也不可能轻易忘掉他,只要一闭眼,他那带有丰富表情的面影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仿佛在他身上蕴藏着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 &&&&天才诗人徐志摩 &&&(一)&&&徐志摩的生前身后,早有人以“全景扫描”般的方法描绘过他。 &&胡适之先生说:徐志摩“为人整个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叶公超说:“他对于任何事,从未有过绝对的怨恨,甚至于无意中没有表示过一些憎嫉的神气。”“闲话”作者陈西滢说:“尤其朋友里缺不了他。他是我们的连索,他是粘着性的、发酵性的,在这七、八年中,国内文艺界里起了不少的风波,吵了不少的架,许多很熟的朋友往往弄得不能见面。但我没有听见有人怨恨过志摩,谁也不能抵抗志摩的同情心,谁也不能避开他的粘着性。他才是和事的无穷的同情,他总是朋友中间的‘连索’。他从没有疑心,他从不会妒忌。”以写作小品文著称的林语堂以他独特的“幽默”文体写道:“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吾于白话诗念不下去,独于志摩念得下去。其散文尤奇,运句措辞,得力于传奇,而参任西洋语句,了无痕迹。然知之者皆谓其人尤奇。志摩与余善,亦与人无不善,其说话爽,多出于狂叫暴跳之间,乍愁乍喜,愁则天崩地裂,喜则叱咤风云,自为天地自如。不但目之所痛,且耳之所过,皆非真物之状,而志摩心中之所幻想之状而已。故此人尚游、疑神、疑鬼,尝闻黄莺惊跳起来,曰:‘此雪莱之夜莺也。”’在诸家议论中,一向以观察细密准确著称的梁实秋说过的一段话,更加全面而深入:“胡先生(按指胡适之)也是一个生龙活虎一般的人,但于和蔼中寓有严肃,真正一团和气使四座并欢的是志摩。他有时迟到,举座奄奄无生气,他一赶到,像一阵旋风卷来,横扫四座,又像是一团火炬把每个人的心都点燃,他有说,有笑,有表现,有动作,至不济也要在这个的肩上拍一下,那一个的脸上摸一把,不是腋下夹着一卷有趣的书报,便是袋里藏着一扎有趣的信札,传示四座,弄得大家都欢喜不置……志摩有六朝人的潇洒,而无其怪诞。”梁实秋的结论是:“我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到一个人比志摩更讨人欢喜。讨人欢喜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矫健,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志摩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得天独厚。”还有一种议论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人说他“杂”,也有人说他“浮”。“杂”,指的是学术艺文,“浮”,指的是性情禀赋。这种看法应该说也不是毫无道理的。&&(二)&&从以上种种评论中,对于徐志摩这个人,应该能大体得到一种初步印象:他热情、宽容、真率、旷达、襟怀坦诚、与人为善,富有朝气,同时也冲动、放纵、任情率性、不自检点。 &&在朋友中间流传的不少关于他的“逸事”,都很能说明他的这种性格。 &&后期新月社在上海重整旗鼓时,事情进行过程中,有由胡适之任社长、徐志摩担任《新月》月刊主编之议。这个消息由余上沅传给了正在潘光旦家中聚叙的闻一多、梁实秋、饶孟侃等人,引起了大家的反对,说是“事情不应该这样的由一二人独断独行,应该更民主化”。徐志摩勇决明达、从善如流,马上接受了大家的建议:社内不设社长,刊物也改为集体编辑制度。当意见相左时,他没有任何不愉快;在事情过后,他更是丝毫不存芥蒂。这种坦荡胸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实秋后来说在新月社内“各有各的路数,各有各的研究范围,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职业技能。彼此不需标榜,更没有依赖。办刊物不为谋利,更没有别的用心,只是一时兴之所至”。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与徐志摩的个人作风是有很大关系的。 &&或许正因为胸怀坦荡,没有太多的计较盘算,所以,生活中的徐志摩极风流潇洒,十分放达。梁实秋记述过一件小事:“我曾和他下过围棋,落:广飞快,但是隐隐然颇有章法,下了三、五十着,我感觉到他的压力,他立即推枰而起,拱手一笑,略不计较胜负。”还说他爱饮酒,而酒量不洪,适可而止;喜欢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也打麻将,出牌不加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喜欢戏谑,而从不出口伤人;也偶涉花丛,但是心中无妓。粱实秋十分推许徐志摩的这种雅量和风度,许为“六朝中人”。 &&徐志摩天性活泼,富有生气,经常做出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有一次夜晚十一点多钟,他乘兴去看望梁实秋,见门外的百叶长窗虚掩着,灯光自隙间外露。他想吓梁实秋一下,于是突然把门打开。但眼前的景象吓得他大叫一声,拔腿便跑。原来有一对不认识的青年男女正赤裸着从沙发上惊惶地跃起。他受惊后,信步走到另一位单身朋友家,一看屋里黑黑洞洞的,心想这家伙睡了,来吓他一下,便顺手把门框上的电灯开关打开,不觉又是一声大叫,原来床上睡的也是男女两个人。他一口气踉跄下楼,跑回自己的住所乖乖地睡了。只在事后悄悄地告诉梁实秋:“以后我再也不敢在黑夜闯进人家去了。”还有一次,大家在胡适家里集会,徐志摩迟到,一进门就从袖里掏出一件东西给别人看:是一只小小的木制棺材,长约四五寸,红漆烁然,十分精制。他打开棺盖,里面装有香烟数十枝,拿出来一一举以敬客。对他的这一举动,朋友们也都印象深刻,历久难忘。敏感的人还因此联想到著名的浪漫诗人拜伦。据说拜伦有一个人头骷髅制造的酒杯,做他“死亡的提醒物”。可也真算是无独有偶了。 &&徐志摩做事全凭情绪支配,太缺乏考虑,有时难免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梁实秋(1903年1月-日),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祖籍中国浙江杭县(今馀杭),出生于北京。&&他给梁实秋写过一封信: &&秋郎:危险甚多须要小心原件具在送奉察阅非我谰言我复函说淑女枉自多情使君既已有妇相逢不早千古同嗟敬仰“交博”婉措回言这是仰承你电话中的训示不是咱家来煞风景然而郎乎其如娟何微闻彼妹既已涉想成病乃兄廉得其情乃为周转问询私冀乞灵于月老藉回秋上之离魂然而郎乎郎乎其如娟何 &&信的原意本是说梁实秋有一个女学生,极端爱慕梁,以至涉想成病,其兄乃转托别人居中作伐。信中所谓“交博”,是指上海一位有“交际博士”之称的人,也就是那位受委托的说合者。但梁实秋是有家室的人,此事后无结局而罢。 &&但由于徐志摩写作此信时,态度轻率孟浪,庄谐并出,又没有加标点符号,极容易招人误解。后流传开来后,果然被人认为“儇薄轻佻”而“蒙不白之冤”。 &&不过这种情况徐志摩根本不愿多加计较,也许他压根儿没有把别人的毁誉放在心上。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生活得越轻松、越潇洒越好……据说普鲁士一个皇帝初见歌德,兴叹道:“这才是一个人!”这话移用于徐志摩,想来也是可以的。 &&(三)&&从以上许多人对徐志摩的评断中,我们对他的艺术也是可以由之而得到更深一步理解的。特别是胡适关于他的“单纯信仰”即在于爱、美、自由三大理想综合的概括,不但讲透了他的“人生观”,而且也讲透了他的艺术。 &&徐志摩享寿不高,遗留下的作品并不多。计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有《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以及《秋》;小说集有《轮盘》;戏剧有与陆小曼合作的五幕剧《卞昆冈》。如是而已。 &&应该说,徐志摩在小说和戏剧上的才分有限,成绩也平平。但他的散文则卓然成一大家,历来很受人重视。不过,最终奠定他在新文学史上地位基础的,终归是他的诗歌。 &&梁实秋以“轻灵”二字概括徐志摩诗歌的美学特征,更多的人则以为是风流、飘逸,诗如其人。应该说,这些都是得当之论。 &&讲起徐志摩诗的轻灵、飘逸,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他《再别康桥》中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的名句,它已成为许多青年男女喜欢挂在嘴边上的话,并被视同珙璧般的抄录在笔记本上。其实,就是像《珊瑚》一类不被人注意,又是写悲观情思的诗,同样有如秋日晴空的飘絮一样,潇洒而绵长: &&&你再不用想我说话, &&我的心早沉在海水底下; &&你再不用向我叫唤: &&因为我——我再不能回答! &&除非你——除非你,也来在 &&这珊瑚骨环绕的又一世界: &&等海风定时的一刻清静: &&你我来交互你我的幽叹。&&&正像他的妻子陆小曼所说:“他的诗比一般的来得俏皮,真是像活的一样,字用得特别美,神仙似的句子,叫人看了神往,忘却人间有烟火气。”由此看来,在徐志摩生前,人们送给他一个“诗哲”的称号,实在有些不妥,应该改称“诗仙”才更好。自然,徐志摩诗的风格多种多样,并不限于轻灵飘逸一路,也有与他的散文一般“浓得化不开”类型的,有运用方言口语俗白如土话类型的。不过他最受读者喜爱,也是代表他最高水平的,还是那些以轻灵飘逸风格见长的作品。 &&但是,轻灵的作品的创作过程却是最艰辛不过的。文艺创作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越是读起来纯洁明快、轻松自然、好像毫不经意就写了出来而又让人觉得很美的作品,其创作难度越大,越是殚精竭虑、费尽苦心。文艺审美上的极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适用于这种情况。徐志摩谈他写诗情景时说过:“我再没有别的话说,我只要你们记得有一种天教歌唱的不到呕血不住门,它的歌里有它独自知道的别一个世界的愉快,也有它独自知道的悲哀与伤痛的鲜明。”他还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花不住口!”中唐时期的韩愈、孟郊、贾岛等一派,因为诗写得很苦,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苦吟派”。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社新格律诗派,也有人称之为“新苦吟派”。由上面徐志摩的例子看,确也名副其实。但在创作实践中字斟句酌、苦心经营的结果,又往往容易流于雕琢太重、伤于自然。揆之实际,新月派中正不乏这种状况。而徐志摩苦吟的结果,反而形成轻灵飘逸、自然浑成的独家风格。这又证明在众多诗家中,他是一个真正的高手。 &&(四)&&1931年,徐志摩乘飞机不幸于济南之南党家庄附近罹难,在当年是一件震动文坛的大事件。《新月》杂志为之编发了纪念专号,许多文化界名流或撰文、或赋诗,表示沉痛哀悼。其中有些人撰制的挽联,至今读来都仍令人回味不尽。正是这些精心结撰的联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表现出了徐志摩单纯而又丰富的人格。 &&这些挽联,有的侧重于对他一生行状的盖棺论定。像蔡元培先生的: &&谈诗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黄炎培先生的: &&天纵奇才死亦奇,云车风马想威仪,卅年哀乐春婆梦,留与人间一卷诗。 &&友人韩湘眉的: &&温柔诚挚乃朋友中朋友, &&纯洁天真是诗人中诗人。 &&也有更偏重于寄托哀悼之意的。像郁达夫先生的: &&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逢同时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梅兰芳先生的: &&归神于九霄之间,直看噫籁成诗,更忆招花微笑貌。 &&北来无三日不见,己诺为余编剧,谁怜推枕失声时。 &&李惟建与庐隐夫妇的: &&叹君风度比行云,来也飘飘,去也飘飘。 &&嗟我哀歌吊诗魂,风何凄凄,雨何凄凄。 &&在一片同声哀悼中,也有另外一种奇怪的声音。郭沫若先生谈到徐志摩死的一段话听来便使人觉得相当不得体。他的大意说:徐志摩死于坐飞机,而只有有钱的资产阶级才乘得起飞机,无产阶级是坐不起飞机的,因而徐志摩的死也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死。言外之意若曰,他的死是没有价值的,值不得同情的。阶级分析、阶级论讲到这个分寸,还能让人说什么呢? &&(五) &&现在就要进入徐志摩与女人这个话题。 &&&&林徽因(),福建闽候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的一段时期内,有一个现象是耐人寻味的。仿佛在那一时期文艺家们的背后,都有一串关于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题旨不同,情节不同,结局不同,有的色彩轻快如轻喜剧,有的则沉重黯淡有如悲剧。不要说郭沫若、郁达夫等名倾天下的大才子,女人与诗、酒难以须臾暂离;就是鲁迅、胡适等个性与之迥然不同的一些人,在其充盈着无限况味的人生的阅历中,也都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久或暂地活跃着各自的一个女性世界。应该说,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后人重视的“文化现象”,是一个由此出发便可以深入到更深层次、探寻那一代人的心灵颤动乃至那一个时代的社会奥秘的良好视角。而且,认真体味其中的一些“典型”特例,我们分明感受到:这一代人的“女性世界”所包含的复杂内涵,不同于古代的骚客士人,也大有别于当下文坛上的男男女女。他们属于“五四”。 &&在这二点上,徐志摩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他仿佛一生下地,便套上了一根与异性拴缚在一起的锁链,一辈子都无法挣脱、无法扯断。 &&这些异性关系中,有祖母、母亲等的亲情。如同他的朋友胡适一样,他也是从小“长于妇人之手”。他对慈惠劬劳的母亲以及祖母终生充满了感恩之情。 &&这里还有与青年异性间的朋友之情。徐志摩一手缔造的新月社中,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都活跃着一批年轻的女性文艺家,像沈性仁、凌叔华、方令孺等。她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她们的内部心灵世界异常的丰富、高雅,她们的外部物质生活经历也都异常的曲折、坎坷、多姿多采。徐志摩同这些杰出的青年女性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正是从她们那儿,他获得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补偿和心灵慰藉。 &&自然,人们更为关注的,还是徐志摩与女性的情爱世界。确实,比之同时代的另一些人,徐志摩在这一方面的经历似乎更为丰富多采,更富有诗意,其过程与结局也更加富有传奇与戏剧色彩。为了女人,他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终生都生活在一个心造的幻影中。追随着这个幻影,他完成了一个充满感伤和迷惘、却又无比瑰伟奇丽的人生行旅。不管时人与后人有多少歧议、有多少评说,这一“行旅”所蕴含的内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看来掌掌姓徐,徐是上虞大姓,人才辈出。
我也是姓徐的,一直以为徐姓没出头的人!!
学习了。&知道小越徐陈村、横塘徐夹岙村多姓徐,原来来历不小啊!
徐文长,徐姓的骄傲。
哦~我自个不姓徐~不过了解了也好的~{:15_715:}
俺下管徐姓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67556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铠甲勇士刑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