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xbox360e拆机真假

来自子话题:
很早以前看过一个苹果公司的采访好像是12年左右,具体在哪里看的记不得了但是他提到&br&苹果在近几年是不会考虑将ios和mac os合并的.访谈中提到原因是移动设备和&br&桌面端本质操作上有一定的区别,苹果的战略是让两个系统更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两个&br&系统合并(现在看战略执行的很彻底).当时提到了一些东西,比如试图统一一些操作习惯,触摸鼠标啊之类的.而且我看到这几年苹果就是按照这个战略走的.于是现在就有了能打电话的mac os.但mac os还是mac os.苹果肯定也在尝试真正将两个系统统一起来,相信这几年会&br&做一些实验性产品,(听说会有全触摸的macbook air?),但目前来看,似乎还不完全成熟.&br&&br&我觉得这个战略简直对的不能再对,而windows这些年的战略简直错的不能再错,我写下&br&这个答案,一部分原因是用来泄愤:&br&&br&在看接下来的内容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跟读者们提前打个招呼,我是windows的死忠,&br&虽然工作原因经常用mac,但我一直喜欢windows,我绝非mac党,能用windows我绝不用&br&mac.好,正文开始:&br&&br&人需要一个输入设备来和电脑进行交互,于是有了键盘,但当图形界面出现后.人们发现&br&除了键盘以外必须有一个东西能够精确碰触屏幕上的某个点,键盘难以胜任,于是鼠标出现了,&br&鼠标和键盘能够完美滴配合起来并且互补.再然后触屏出现了.相比鼠标和键盘,触屏有很多好处,&br&但触屏有一个永远也解决不了的问题:&br&&br&&b&当你的手指按着屏幕上一个钮的时候,他妈的你的手指把这个钮给挡住了!!!!&/b&&br&&br&这里就不得不佩服iphone的设计,比如输入法输入字符的时候被按住的字会在手指上方&br&显示出来.但是你不能什么钮都这么干.这个问题是触摸与鼠标之间最根本的区别,&br&鼠标指针画多小都可以,但手指只能那么粗.除非你吃饱了撑的把按钮做的比鼠标的尖儿还小,&br&否则鼠标永远不会完全遮挡这个按钮.&br&&br&还有一个问题就是,&b&程序可以意识到鼠标是否正悬停在某个元素上,而触屏是完全做不到的.&/b&&br&&br&其实在不久的将来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加一维空间感应,但至少现在没有对吧?&br&所以,很多很多的UI响应方法就不得不消失,例如游戏里鼠标悬停显示血条,例如鼠标&br&悬停按钮显示帮助,例如鼠标悬停显示菜单.甚至连鼠标滑过按钮弹跳一下的效果都实现不了.&br&&br&那么,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完全触屏的系统,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呢?&br&第一个问题超简单,那就是把UI元素做大,做大,做大,再做大! 你看iphone的程序&br&图标,是不是跟你的手指差不多粗? 第二个问题更好解决,我就不要悬停效果不就得了.&br&&br&ios里面完美滴演绎了不需要鼠标而使用触摸的操作系统交互应该是什么样子,&br&但是windows要面临的问题是,&b&一个既能使用鼠标又能使用触摸的系统出现时&/b&,&br&我请问你&b&按钮应该做多大&/b&? ........于是本世纪最傻逼的设计出现了.&br&&br&好吧,上一句话只是愤怒地表达一下我的沮丧,实际上当磁贴设计出现时我真的眼前一亮,&br&首先挺漂亮,其次除了程序名称,磁贴还有足够的空间让程序发布一些信息出来,而且够大&br&适合手点,翻页的动画效果也很酷. 可是我只想问......&b& 能不能不要在我用鼠标的时候出现啊&/b&...&br&&br&&img src=&/f274a09c9a44a705d4ebd_b.jpg& data-rawwidth=&224& data-rawheight=&1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br&请看这张图,这两个图标之间的距离非常非常近,鼠标基本上只需要移动10个像素就能&br&分辨出这两个按钮,那么请想象一下它们变成磁贴:&br&&br&&img src=&/1d7c30ea750d5a21adb09c110c60024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d7c30ea750d5a21adb09c110c60024c_r.jpg&&&br&鼠标至少要移动40像素才能区别两个元素,大片大片的区域被浪费了,在平板或者手机上&br&我举双手赞成,但是come on! 我用的是鼠标啊!!! &br&&br&还有,鼠标悬停磁贴的时候到底要不要动画效果? 如果要的话我触摸怎么办? 如果不要的话&br&我鼠标怎么办?&br&&br&再然后,由于业务的复杂性,桌面程序注定移动设备有更多的文件,系统的封闭性注定不能做的&br&和移动设备一样,也就是说只要这是一个桌面系统,我总是要和文件系统打交道的,只要和&br&文件系统打交道我注定要维护一坨一坨的文件们的,要维护它们注定要有资源管理器,finder之类&br&的东西,&br&&img src=&/a2bcd82c946cc83227fb57a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a2bcd82c946cc83227fb57a_r.jpg&&&br&这么多文件,你是想全都做成磁贴让我用手指去选吗! 我肯定得用鼠标吧? 既然我用鼠标了,&br&我他妈还用触摸干什么? 你想象一个人一手拿着鼠标点来点去同时一手在屏幕上摸来摸去,&br&你告诉我如果你在咖啡馆碰见这么个人,这人是不是你在本世纪见到的最傻逼的人?&br&&br&统一全平台,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微软似乎没搞明白,统一全平台不是说拷贝一段代码&br&到处都运行了就叫统一全平台,统一全平台不是说所有平台都长一样就叫统一全平台,&br&统一全平台不是说你买一张DVD安装盘连你家洗衣机上都能安装就叫统一全平台,&br&统一全平台,就是我在桌面端编辑一半文档,突然想蹲坑,拿起平板去蹲坑还能继续编辑,&br&统一全平台,就是我在电脑上弄个待办事项第二天手机能提醒我,&br&统一全平台,就是我在手机上装个应用过会儿一看平板上也自动装上了,&br&统一全平台,就是我手机在客厅响了我躺在沙发上能在电脑上接电话,&br&统一全平台,就是我用电脑发邮件的时候能直接从手机通信录里找到联系人,&br&统一全平台,就是我在地铁里加入阅读列表的网页回家了打开电脑就能看到.&br&统一全平台,就是我在家设定了路线上车把手机插汽车上语音能给我导航.&br&就这些,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br&就这么简单一个事,这些苹果全都有,windows也可以全都有,但微软就是把事情搞得&br&这么复杂,为什么他们觉得一定要把键盘鼠标触摸声控方向盘脚踏板全做在一起,&br&把这个当成统一全平台? 最后搞得就是就是用鼠标点了开始菜单旁边还不得不配好几个&br&巨大的磁贴.搞得用户晕头转向,搞得开发者晕头转向,搞得品牌机厂商晕头转向,搞得芯片&br&厂商晕头转向,搞得连他妈德国政府都晕头转向才满意. 用户根本不在乎手里拿着的这东西&br&芯片是ARM还是intel,根本不在乎你系统一行代码不改就能跨100种cpu运行,关键是交互&br&方式舒不舒服! &br&&br&win7选无线网,就弹出几百乘几百那么小的一个框足以,win8居然他妈弹出快1/4个屏幕,&br&你干脆彻底一点弹出全屏算了!&br&&br&我不得不再赞一下苹果,刚才只提到了触摸的劣势,触摸的优势相比鼠标,有一个就是手势控制,&br&这点在magic mouse上体现的又一次淋漓尽致.我不得不说苹果完全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微软&br&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br&&br&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说真正的全触摸操作系统能不能取代现在的交互方式? 当然可以! &br&等足够大的全息屏幕出来这些根本都不是问题,但是现在它没出来,所以.....你看,苹果这些年总是&br&懂得在合适的时候出牌,其他厂商总是懂得在比合适的时候晚一点的时候出牌,而微软总是在比&br&合适的时候早的多得多得多的时候出牌,自从.net开始......&br&&br&对了,忘了写了:
评论不关欢迎来战我这人也没什么文化如果战不过你我就删你评论.
很早以前看过一个苹果公司的采访好像是12年左右,具体在哪里看的记不得了但是他提到苹果在近几年是不会考虑将ios和mac os合并的.访谈中提到原因是移动设备和桌面端本质操作上有一定的区别,苹果的战略是让两个系统更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将两个系统合并(现在…
来自子话题:
先吐槽一下为什么罗永浩放个屁知乎也要如何评价……&br&&br&&strong&事件的根本就是锤子跑分不高(其实大家根本没在意过锤子的跑分…),罗永浩借这事大作文章,给自己立牌坊之余随便炒作。&br&&/strong&&br&可以了,你们不用看下去了,负责点赞就可以了…………&br&&br&&br&&br&&br&&strong&——————————————————&/strong&&br&&strong&罗永浩,不装逼会死?&/strong&&br&一边张嘴就喷人家对跑分作弊,一边搞什么“劣化跑分”,&strong&这种用技术手段恶意阻碍跑分软件检测的行为不是作弊?&/strong&&br&antutu做到5800,这是什么概念?三年前的双核跑出来都不是这个水平。我不肯定他是怎么做到的,但多半就是检测到跑分软件就自动锁频率锁核心。这有意义?有这么多时间去优化耗电、发热不行?&strong&何必标新立异,为了作而做?&/strong&&br&罗永浩不是第一个“劣化”跑分的人。据我所知魅族机在遇到跑分软件的时候,会自动降频,并且采取更保守的调度方案,只是为了减少跑分过程中的发热问题,也并非什么“劣化”,这才叫作以人为本。&br&&br&罗永浩此举无非就是给各位锤粉一个优越感 的理由而已——“看我们家锤子,根本不屑于跟你们比跑分”&br&&br&最失败的是,在这件事还没有成事的时候,罗永浩就迫不及待出来宣传了,&u&就像在马路边扶了个老奶奶过马路嘴上说着“关爱老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边又硬是给人塞名片……&br&&/u&&br&&br&他自己文中也说到了,看到媒体报道锤子跑分不行,心里发毛,才做出此举。潜台词就是“&strong&我跑分不行,就硬是给你做个极低的,那你就看不出来了!我真是太聪明了!”&/strong&&br&&br&&strong&锤子跑分不高就不高,也没人黑这一点,你罗永浩激动个啥,还迫不及待出来惺惺作态邀功自喜,确实够恶心的。&/strong&&br&&br&————————————————————&br&其实说到底,这篇微博,这个举动,就不是给我们这些不认同锤子的人(姑且不叫“黑”吧…)看的,就是做给他的粉丝看的。我们看了嗤之以鼻,不过没关系,他的粉丝必定都在欢呼雀跃——“跟对大哥啦!”、“果然有情怀!”、“你们这群傻x,根本不配用锤子!”&br&&img src=&/37e1ee0f6c9903bcedbc5b99e9027e33_b.jpg& data-rawwidth=&646&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37e1ee0f6c9903bcedbc5b99e9027e33_r.jpg&&&br&&br&&strong&要是真的对罗永浩及其产品嗤之以鼻的,不管你是痛恨这胖子,还是看着这生殖器手机不爽,都请你在看见“如何评价罗永浩xxxx”的时候,就当做没看见算了,咱们真的,真的没必要个这胖子做免费广告。&/strong&&br&&br&&br&总之&br&跑分无用+作弊可耻,无论是改高还是改低。&br&————————————————————&br&&strong&我(TM)再评价这种如何评价罗永浩xxxx我就剁手……&/strong&
先吐槽一下为什么罗永浩放个屁知乎也要如何评价……事件的根本就是锤子跑分不高(其实大家根本没在意过锤子的跑分…),罗永浩借这事大作文章,给自己立牌坊之余随便炒作。可以了,你们不用看下去了,负责点赞就可以了…………——————————————…
来自子话题:
对于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已经无法吐槽了。&br&&blockquote&总结起来大致就是,在那个全行业都在要么我是码农要么我是文青的极力提升自己逼格使劲的装高贵冷艳的年代,微软是当时唯一一个没有装逼的,就把做好一个普通青年当作自己的目标的企业。任何一片市场刚刚开拓的时候都是非理性因素主导的,虽然你装高贵可以在开始活的很好,但是当泡沫过去,最后留下的,一定是那些踏踏实实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的企业。&br&&/blockquote&或许所有被微软录取的计算机从业者都是这么想的吧。&br&&ul&&li&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windows大规模占有民用桌面系统是从windows 98开始的。所以请不要和我说nt。09-95年你家在用nt?&/li&&li&说到ms很稳定可靠,所以“一个像样的对手也没有”,最后占有了市场:我想帮助微软抢夺桌面市场的win 95 和win 98(win me)所特有的,被全世界人民嘲笑到要吐血的蓝屏难道是90年之前,2000年之后才出现的?&/li&&li&就连ms的ie都能被比喻成“高铁”,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了。微软引以为豪的“高铁”配合她“先进”的操作系统的确让人触目惊心。某些人能lotus都鄙视不用,却能对到21世纪都漏洞百出的ie饱含爱心。这种选择性论据选择性失明选择性价值观是一种什么样子的精神?&br&&/li&&/ul&&img src=&/f14dad8d6bc0ac81764c83c_b.jpg& data-rawwidth=&944&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4& data-original=&/f14dad8d6bc0ac81764c83c_r.jpg&&&ul&&li&说到ms上有各种生产力软件,所以“一个像样的对手也没有”,最后占有了市场:我记得有一个笑话,安装了最新的windows之后,你需要打开一个rar,你必须花19.99usd购买winrar 完成此项任务;而在mac和linux中你懂的。很多时候ms上基本的生产力软件都缺乏(例如pdf生成,例如rar和其他格式的解压缩,这些在unix里面是唾手可得系统自带)某些人那种除了office就不算生产力软件的说法我不敢苟同。此外大部分科学计算软件也是首先在unix上兴起的,我就不必说什么spice之类了。科学家首先用的都是unix,没听过科学家和实验室用windows的。科学家科学计算用什么?&/li&&li&这是计算机诞生之初就有的事实,我不知道赵董事长&a data-hash=&a38ac6b1ee685ea2d586c355e0e11902& href=&/people/a38ac6b1ee685ea2d586c355e0e1190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冬毓& data-tip=&p$b$a38ac6b1ee685ea2d586c355e0e11902&&@赵冬毓&/a&如何说unix类操作系统因为没有生产力软件所以就败给了ms,实在是“这话从何而来”啊。&/li&&li&就拿mac而言,实际上mac最初就很看重企业和教育市场,怎么可能没有生产力软件。制表软件 lotus 123, 排版软件 pagemaker,制图软件photoshop。其中很多软件还成为出版界和设计界的标准。更别说ms都主动选择为mac开发的,当时还略显幼稚的Office和IE。可见mac市场的成熟和popularity,绝对不可小觑。apple把office踢开并不是mac没有生产力软件的充分论据&b&,因为office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生产力软件&/b&。&/li&&li&即便是科学计算、工程模拟、工程分析、工业CAD、工控这些“大众领域”,也不可能是windows 98进入千万家的原因。且不说这些软件那个没有linux下的替代品的,很多还是最开始就从linux上写的。&b&说“windows是唯一具有生产力环境的操作系统”我想问微软给了你多少钱?&/b&因为国外大型科研机构的计算机都是linux环境。比如说某fdtd,某mathematica,某octave,某r,某spice,某某。真不知道赵董你是微软环境代言人么。看来国企最开始的确是用ms的多,培养了红果果的下一代(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大陆的计算机入门教材教ms-dos而不是linux了。的确是世界奇葩)&br&&/li&&li&后来,wintel产生了更便宜的兼容机。便宜。没错。他们比mac的powerpc便宜4-10倍&/li&&li&微软是如何使用各种技巧,通过绑定等手段打败网景,纵容盗版让office横行的,我想我就不必多言了。&/li&&li&于是windows+office+intel就占领了大部分市场。&/li&&li&打算把ms windows塑造成一个性能一流,软件特多,开发者特别友好的生态环境和软件神迹,颠覆我们众所周知的事实,实在让人震惊。多年之后如果windows phone一统江湖(可能性足够低),恐怕也有能耐继续把ios 黑一遍,然后把windows phone说成一个生产力软件特别多的平台。&/li&&li&现在android是怎么回事?价格,这么简单的问题。搞得那么复杂干嘛?&/li&&/ul&
对于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已经无法吐槽了。总结起来大致就是,在那个全行业都在要么我是码农要么我是文青的极力提升自己逼格使劲的装高贵冷艳的年代,微软是当时唯一一个没有装逼的,就把做好一个普通青年当作自己的目标的企业。任何一片市场刚刚开拓的时候都是…
来自子话题:
1.以前买手机的时候总是说第一次要先充满才行,那是为了激活粒子特性,这种说法,明显是从镍电池(如镍镉和镍氢)延续下来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误传。对于现在的锂电池而言已经不再需要了。实际情况是,非满充满放的使用会减少电池的老化。所以别电量用完才想起来充电哟~&br&2.现在手机电池的管理软件一般都会对手机进行一次满充满放的实验,那是为了计算电池的容量。&br&3.一般手机冲电时,是利用USB对手机进行供电,与电池无关,因为此时USB口的电压较高。&br&所以一般充电的时候玩游戏对电池影响不大,&br&4.对于手机等高档的电子设备充电,现在都有充电的保护电路了。所以一般用电池管理软件的时候,开始都是恒流充电(充电速度较快),然后是恒压充电(充电速度下来了,因为电池本身的电压上去了),最后是涓流充电(手机电池管理软件显示的,基本可以理解这时候就没充电)。&br&5.因为手机直冲电都有保护电路,所以一般冲个一天也会发现电池没啥事情,手机模起来也不烫手,这就是因为早就已经断开充电了。所以如果用万能充一类的东西,就经常会出现过充的情况,对电池造成损伤……&br&6.友情提示:电池完全放电会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我们强烈建议您选购第2块电池更换使用!当出现手机电量过低提示时,应该尽量及时开始充电吧&br&其实吧,当你的手机用到电池都不能用的时候,基本上你就该换IPHONE7S了...
1.以前买手机的时候总是说第一次要先充满才行,那是为了激活粒子特性,这种说法,明显是从镍电池(如镍镉和镍氢)延续下来的说法。所以这种说法,可以说一开始就是误传。对于现在的锂电池而言已经不再需要了。实际情况是,非满充满放的使用会减少电池的老化…
来自子话题:
Mac 上装 Windows 到底好不好呢?你们要是直接这样问我,我可以回答你一句无可奉告。但是你们又不高兴,我怎么办?我讲的意思,不是我看不起你们装 Windows。你们问我是不是 OS X 比 Windows 更先进,我说是,我就明确告诉你这一点。然而我看到你们中好多人买了 Mac 并装了 Windows 以后,就不肯再去用 OS X 了。有的小白觉悟高些,愿意用 OS X,但是使用时的思维方式还是 Windows 的那套坏习惯。我看你们小白还要学习一个,你们非常熟悉 Windows 那一套理论,你们毕竟还 too young,明白这意思吗?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Windows 哪个版本(从 3.1 到 10 Technical Preview)我没用过?你们要知道,很多 Mac 高手同时也是 Windows 大神,比如鬼桑,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跟他们谈笑风生。所以新入 Mac 的小白,当务之急还是要提高自己的 OS X 知识水平,你们明不明白?我为你们着急,真的。你们有一个好,一会儿 Boot Camp 助理进不了安装界面了,一会儿蓝屏了,你们来网上发贴求助,比用 PC 的人还快,但是问来问去的问题,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懂了没有?我很抱歉,我今天是作为一个老小白跟你们说,我不是在零售店工作的 Genius,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我有这个必要告诉你们一点做个 Mac 新用户的经验。百度 MacBook 吧有句话叫“闷声作大死”,你们装了双系统又分区搞得开不了机,这是最好的。但是我想,我见到你们这样热情啊,一句话不说也不好。如果你们对我的观点的理解有偏差,你们要自食苦果。我没有说装 Windows 都得被鄙视,没有任何这个意思。但是你一定要问我是不是 OS X 比 Windows 更先进,我能说不是吗?“Mac 之所以是 Mac,OS X 功不可没”,怎么能说 OS X 不如 Windows?那那些只有 PC 版的软件怎么办呢?装 Windows 也要入乡随俗啊,对不对?当然照顾到我的感受也是很重要的。Mac 上的一把手系统无论如何都只能是 OS X,啊?明白这个意思吧?你们啊不要喜欢弄个大新闻,说现在歧视 Mac 上装 Windows 了,就把我批判一番。你们啊,naive!&br&以上是我借用某名人的一段话来告诉你们,Mac 新用户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熟悉 OS X,而不是拿 Windows 这个零食当饭吃。没见过“Boot Camp”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就是“美海军新兵训练营”?能把 Windows 当成 Mac 上的主流吗?若是不得不用到 Windows,也要按照规矩来,Windows 出了问题就应该去讨论 Windows 的网站求助,不要到 Mac 社区去,更不要当可耻的伸手党。
Mac 上装 Windows 到底好不好呢?你们要是直接这样问我,我可以回答你一句无可奉告。但是你们又不高兴,我怎么办?我讲的意思,不是我看不起你们装 Windows。你们问我是不是 OS X 比 Windows 更先进,我说是,我就明确告诉你这一点。然而我看到你们中好多人…
来自子话题:
不是所有学数学的人都有足够的智商以数学谋生,教你个计算机是给你留条后路。
不是所有学数学的人都有足够的智商以数学谋生,教你个计算机是给你留条后路。
来自子话题:
大陆早就实现人手两三部手机、一台电脑,外加无数自由翻墙的机会,颠覆了没有?&br&&br&意识形态指的是政权意识形态,而非民间意识形态。民间意识形态屁用不顶。&br&&br&自古以来,所有非外力颠覆均来自于政权内部的效忠体系崩塌,屁民啥用都没有。只要政权内部既得利益集团还在抱团效忠,就高枕无忧。&br&&br&太高估一个破手机的功能了。
大陆早就实现人手两三部手机、一台电脑,外加无数自由翻墙的机会,颠覆了没有?意识形态指的是政权意识形态,而非民间意识形态。民间意识形态屁用不顶。自古以来,所有非外力颠覆均来自于政权内部的效忠体系崩塌,屁民啥用都没有。只要政权内部既得利益集团…
来自子话题:
谢谢美琪姐邀请。《大众软件》现在依然活得相当不错。&br&&br&在《大众软件》的日子,正如&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飞鸟冰河& data-hash=&b8d44bacdccb& href=&/people/b8d44bacdccb& data-tip=&p$b$b8d44bacdccb&&@飞鸟冰河&/a&
老师所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都在那里,那是我的青春”。 &br&&br&我对北漂的日子记得相当清楚。当时来到《大众软件》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公开招人。我毕业也没多久,于是毅然决然当做一个改变一生的机会。事实上,《大众软件》的同事和领导,以及5年多的工作经历,的确改变了我的人生。&br&&br&当时招我的是编辑部主任Walker,在单位也只有上面提到的那个“执砖刑者”敢和他对着吵了一下午,我私以为这厮其实当时是不想写稿,于是借着和领导辩论的机会把第一块砖就这样飞到了别人的脑门上。&br&&br&当时的我是一名文字编辑,不过编辑部向来有乱派活的传统,比如这个游戏没人写攻略,那么好,你来;那个硬件评测人手不足了,那么好,你来……各种抓壮丁,这样的日子挺充实,你如果当时在编辑部,就会看到下班以后有这样那样的人留下来干活。这里我对三任编辑部主任Walker、King和野花心存感恩。不仅给了我在北京工作的机会,还一直给予很多机会,培养我往采访记者方向发展。其中King还将当时自有的微软第一版IE3.0鼠标白送给了我,这对于一名痴迷于CS的玩家来说,是非常宽厚的恩赐。&br&&br&一到晚上9点,这些人就开始不安分了——当然,这些不安分的编辑记者全是男人,因为肾上腺素以及荷尔蒙交替分泌、又无处宣泄的缘故,晚9点以后,经常是各种借口,什么文思滞窒啦、什么肚子饿啦、什么烟抽完啦……于是先吃饭,吃晚饭回来就大喊着“来来来,连一把魔兽/CS”等等——之前如果其中有人感冒,那么就有了打牙祭的借口。于是三五个人就会晃荡着走在西四环最为著名的“发廊一条街”上,施施然来到恩济山庄衙门口的一家腌臜小馆子“三姐家乡菜”吃过桥米线。&br&&br&其时这群晃荡的人当中,各怀鬼胎的居多。比如我多数会叫上网管“胖尊者”或美工“瘦头陀”,除了蹭几根白沙烟,就是希望在连接广东的服务器玩CS的时候,别人的下载被他cut掉。冰河老师就会叫上司马平安,后者颇斯文白净,在饭馆会引得服务员在结账时少写个5元10元什么的,其实冰河老师烟瘾颇大,但经常在外出的时候忘记带烟,叫上司马平安可以多抽几根别人的点八中 南 海。很多时候小翅膀、龙猫等同事也会同去,不过生铁老爷就比较矜持……&br&&br&我们就这样看着“三姐家乡菜”从腌臜小馆子变成了一家四进四开的大店面,并且和隔壁的云尊府唱起对台戏,后来调侃,还感慨我们给“三姐”贡献了多少砖瓦、多少新锅新铲新桌椅。这帮人普遍饭量大,在三姐家乡菜吃了米线还嫌不够,点的都是下饭的菜,什么红三剁、黑三剁、什锦豆皮之类。几年以来吃遍了单位旁边的新疆馆子、老家肉饼、郭林、顺峰、香岛、大鸭梨、华宴,不过基本没给过云尊府和湘鄂情面子。&br&&br&我因为身边朋友多钟情CS的缘故,在其他同事纷纷追新的时候,我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CS上面。以至于《魔兽争霸》系列一直玩得很烂,后来小翅膀不时指点两把,而冰河老师在联网对战之后经常会过来喷我“你为什么不出女猎手呢?”“你为什么不出奇美拉呢?”之类之类。编辑部的RTS爱好者从《红色警戒》的光荣传统之后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晶合实验室为首的星际流,一派是以冰河、平安、小翅膀等为首的魔兽流。但魔兽争霸联网最大的敌人不是浩方上的“作弊猪”或者Sky等超一流选手,而是“令人发指的电脑”!&br&&br&经常在大半夜,编辑部会传出“又被华丽地X爆了”的感叹,这经常是编辑们、记者们被“令人发指的电脑”推掉之后的怨言。编辑部尽管发明了“嗜血牛头流”、“女猎海流”、“三先知流”、“人兽混合速三本流”等等猥琐战术,却依然被带AI的电脑虐得惨不堪言,然后怀着一肚子积怨,嘴里彼此骂着对方是“烂人”,各自去干活,结果后半夜工作效率奇高……&br&&br&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离开。《大众软件》素来保留有各种光荣传统,cross的模拟器收集癖、蓝星的三国癖、8神经的PS癖、冰河老师的嗜睡癖、狂人的编程癖、阿飞的武侠癖,等等。而编辑部的工作效率一直得到保证,至今依然是整本杂志可读性和趣味性最大的优势。&br&&br&到我离开之前整个单位最光辉的事迹,就是被《魔兽世界》集体招安。所有成员都获得了一个成就“引领潮流:在有生之年玩过《魔兽世界》”。当时从20岁的毛头小伙子到快65的老爷子,都玩过,这一点都不夸张。另外还有一些无法企及的个人荣誉,例如&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710fa3e09634e7eebfa9c76c& href=&/people/710fa3e09634e7eebfa9c76c& data-tip=&p$b$710fa3e09634e7eebfa9c76c&&@罗四维&/a&
老师被暴雪叫去喝茶,据说是因为花了7天从1级到40级(罗四维老师在评论中亲自“献身”辟谣,说那人不是他,那是谁就不得而知了……待考证)。而&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5bd13deecbef6c798c45cf& href=&/people/5bd13deecbef6c798c45cf& data-tip=&p$b$5bd13deecbef6c798c45cf&&@cOMMANDO&/a&
老师的小说《勇往直前之千亿星辰》则不用再多说了。
&br&&br&魔兽世界席卷中国时,很自豪的是单位里拥有一个全国最牛逼的公会“永烁星光之地”,这个公会的牛逼之处在于不仅玩WOW,还出WOW攻略书,两不耽误。公会会长正是我的同事“键盘”。此君曾经创造了一个晚上从8点半到1点半一直被“奥妮克希亚”灭团的“纪录”。只要“奥妮克希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作为旁观者的我就会遗憾地叹气,然后我们两个就会抽烟看其他39个人跑尸体的壮景。&br&&br&&br&题外话:&br&在《大众软件》的日子,我的“三观”和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工作的日子里,我一直有一种沉重的危机感,以为主观上把这份工作当做最后一份工作,如果没有了这份工作,我第二天就会失业饿死,因此对工作任务都怀有严重的饥渴。当时的同事和上级,也在极力支持我、推动我、肯定我,就算有过责备和批评,也都是善意的。对此,我一直抱有深深的感激。《大众软件》的编辑一直保持着低调、谦和、努力、协作的特质,从不张扬或恃才自傲,可以说是这家中国首屈一指的IT平媒最大的财富。
谢谢美琪姐邀请。《大众软件》现在依然活得相当不错。在《大众软件》的日子,正如 老师所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都在那里,那是我的青春”。 我对北漂的日子记得相当清楚。当时来到《大众软件》是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公开招人。我毕业也没多久…
来自子话题:
数据很多自己翻一下吧,我以前演讲也讲过,苹果的产能已经非常惊人了,单个厂商目前达到苹果产能的没有几个。原因一是达到了这个产能卖出去的,没几家;原因二是达到这个产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br&&br&我不给你具体数据,我说个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去年开始一直说android销量开始超过iPhone,这个数据大家都听说了吧。这跟我国的GDP超过日本全球第二有一拼,因为你算人均就知道没啥可骄傲的了。简单说也就是大家知道有多少家在生产android么?那么多家一起才超过了苹果的手机销量。&br&&br&苹果的产能吓人吧,但是这还没算苹果的iPod touch,它销量跟iPhone一直是相当的。这还没算苹果的iPad,平板的实际霸主,比电子墨水出来的晚,但是电子墨水从出生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厂商的销量,不管是kindle还是汉王都加起来也没有iPad卖的多。&br&&br&在这么一个全球可以说是最夸张的产能和销量下,还有人没事儿干就说什么饥渴营销,你们知道什么叫饥渴营销么?你要是能跑到jobs面前告诉他,说你可以让苹果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产能提高20%,我相信他可以给你1000万美元,因为值。
数据很多自己翻一下吧,我以前演讲也讲过,苹果的产能已经非常惊人了,单个厂商目前达到苹果产能的没有几个。原因一是达到了这个产能卖出去的,没几家;原因二是达到这个产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我不给你具体数据,我说个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去年开始一直说an…
来自子话题:
-&br&&b&没有。&/b&&br&&br&我最一开始是用Android,各式各样的Android机都有用过或都把玩过。一直很不爽苹果的死硬封闭,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br&硬件上,曾经HTC ONE给我可能,但是奇葩的Home键在右边和奇葩的四下巴&br&软件上,曾经MIUI和Flyme曾给我可能,都试了发现还是不行。&br&&br&所有具备应用抽屉的Android ROM全是不可取,二维的系统层级简直太差劲,最奇葩的HTC ONE,桌面是左右滑动滚屏,抽屉是上下滑动,我简直一辈子都习惯不了。&br&&br&Android Design我用着觉得挺舒服,但我知道这是个差劲的设计标准,所有需要额外的解释说明的设计均是不够好的设计,Android Design是个典型。&br&&br&&b&我喜欢谷歌,但我不算谷歌脑残粉,谷歌基本在用工程师思维做用户体验设计,看似逻辑合理自洽,但未深入到人性角度考虑。&/b&比如常用APP放桌面,不常用放抽屉,比如Google+的圈子式做法在一出时就被allenzhang认为不好,如果你也是两类手机、多种设计思路一起在用,你就懂为什么,不用说先后,我也是先接触Android比iPhone早2年多,不用跟我说没深入用...从Android 1.5到4.4一直在用各个时代的最好的几款Android机,从来没有综合满意的感觉(小米2S算了略微沾边)。&br&&br&试试让你从未用过智能设备的奶奶尝试用一下iPhone和Android Phone。这种Android Design的差劲标准,也是为什么超过1000万用户的APP几乎不可能使用Android Design,或者使用过,然后被数据打脸换回。当然Android Design还在进化,但它目前导致次要功能得不到曝光的思路只会调整不会重构,我可以说,Android Design几乎注定永远不会被主流大APP商采用,这不是谁站出来带头用Android Desgin就可以的。&b&设计是为了好,不是为了标准。&/b&&br&&br&&b&我买手机还是想买Android,因为开放,便有无限可能性。但是当我不再年轻,我会买iPhone。&/b&虽然开放的原罪就导致必然软硬件配合很难到顶级,但开放会带来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Tasker、各种Android嵌入式设备和配件。还因为...Android便宜。&br&&br&以上&br&-
-没有。我最一开始是用Android,各式各样的Android机都有用过或都把玩过。一直很不爽苹果的死硬封闭,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没有。硬件上,曾经HTC ONE给我可能,但是奇葩的Home键在右边和奇葩的四下巴软件上,曾经MIUI和Flyme曾给我可能,都试了发现还是不…
来自子话题:
Bill Cheng的答案主观性实在太强了。。。而且对所谓「山寨机」的认识还停在五年前的水准&br&&br&市场营销和多样性这点没什么争议,但是说三星价格低就有问题了,三星售价合理?Galaxy Ace/S5830笑了,前几年淘宝卖的最火同时也堪称史上最坑爹机器之一,ARM11的核心三星也有脸出去卖。。。指令集都是ARMv6,一票app兼容不了,价格还老高&br&&br&就算是高端,三星的机器在Android阵营里也算坚挺的,当年一代神机i9100不说了,后续的note系列也堪称保值(当然数码世界里保值都是相对的)&br&&blockquote&至于说品牌啥的,我只能说大家看的都是谷歌这个牌子,三星啥的只是个附加品……&br&&/blockquote&这种话说的太没道理,整个Android阵营不都是Google的牌子么==,唯有三星占据统治地位,和Google牌子有毛关系&br&&br&====================&br&现在说文章,「三星利润将遭 Android 山寨大军蚕食」这个说法我还是认同的&br&&br&当我知道MTK方案可以在300多的价位上做到双核a9+四寸wvga电容屏+还算不错体验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我被震惊了。。。这台机器是&a href=&.cn/cell_phone/pro347909.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807&i class=&icon-external&&&/i&&/a&,虽然有td补贴在里面,但是这个价格真的是极具竞争力,要知道两年前,300块连一个电阻屏的Android rk28方案破板子都买不到,这个价位足够逼死功能机市场。&br&&br&事实上在玩机论坛里面「山寨机」这个名字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少的使用,一般称为「MTK方案」,因为真正能唤起尊敬的只有实力,尤其是连sony这种老牌厂商都开始使用MTK方案时。&br&&br&首先要涉及到山寨机产业链的历史问题,这段可能会比较长,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有些按照记忆写的,写错了请不吝指教~&br&-------------------&br&众所周知台湾联发科公司(MTK)是山寨方案的缔造者,在功能机世代中,Turn-Key和Whole-Set两个方案把做手机的门槛拉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于是开启了大山寨帝国的步伐。&br&&br&(这里插一句,山寨多用MTK方案,但是MTK可不是山寨,首先人家这模式是独创的而且很有技术含量,其次人家是全球第四大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仅落在Qualcomm、Broadcom、与AMD后方,超过了Marvell与NVIDIA。)&br&&br&当时代的指针来到智能机世代,mtk没及时跟上Android系统的浪潮,而是沉迷于2G时代功能机Nucleus OS的成功并且留恋于windows mobile的合作(第一个MTK智能方案是MT6516,最早设定为支持Microsoft Windows Mobile6.5),始终和Nokia互相视为第一竞争对手,双双浪费了入水的黄金时间(而且mtk貌似在3G的技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MT6516仅支持到EDGE的2.75G)&br&&br&2010年,MTK連續四個季度的財報營收同比下滑,2011年一季度淨利潤更是同比下降七成。HTC取代MTK为台湾第一股王。&br&&br&日,MTK加入开放手持设备联盟(OHA),MTK与开源Android,这是宿命的结合。&br&&br&MTK真正开始入水Android的方案是MT6575,虽然单核a9设计堪称奇葩(行业里a9一般都是双核),但是相对足够的性能辅以Ice Cream Sandwich系统达到了十分可观的流畅性,&a href=&.cn/cell_phone/index33759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795&i class=&icon-external&&&/i&&/a&算是这个方案的一个代表作,我玩过真机,虽然做工很一般,但是流畅性真的还不错。&br&&br&这个时候虽然影响力还不大,但是MTK机器的设计倾向已经开始显露:够用的性能+省电,并且提供公版rom,继承Turn-Key/Whole-Set的风格,可以造就极致的成本控制。最重要的是mtk的3g基带(即mt6162)终于出来了。&br&&br&真正开始造成影响并打出风格的是上文提到过的MT6577(MT6575T),从传出消息到发布折腾了很长时间,一度传出GPU要使用PowerVR SGX6系,让大家好一阵兴奋,结果出来之后是PowerVR SGX531超频版。。。&br&&br&尽管如此,MT6577出来之后还是立刻就卖断货了,&a href=&/html/MTKshoujizixun/106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T6577供不应求 联发科向台积电追加订单&i class=&icon-external&&&/i&&/a&,捎带着MT6575也跟着火了一把&a href=&/a/053.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TK芯片缺货 价格飙涨150%&i class=&icon-external&&&/i&&/a&,因为两款SoC针脚完全兼容,所以换用成本极低&br&&br&完整的各网络解决方案+双核a9主流的性能,一个还算不错的gpu,完美击中市场g点,重要的是6577的能耗控制十分出色,尽管是40nm制程,但电源管理上肯定下了不小功夫,玩家普遍表示使用时间优于市场同类产品,软解能耗甚至低于某些平台硬解(6577硬解能力非常一般)&br&&br&6577之后,MTK很快推出了巅峰之作MT6589。&br&&br&MT6589源于ARM公司为了「功耗打死也降不下来」的Cortex-a15量身订做的big.Liittle设计:双a15+双a7交替工作,前者用于高性能需求时段,后者用于低功耗需求时段。a7虽然名字排老七,但是实际是a15的修改版,同频性能介于a8和a9之间,而功耗比极高。&br&&br&三星把这个设计修改为4+4来确保旗舰机的性能,而联发科大胆去掉了a15核心,直接使用四核a7,取其能耗比高的特点,用多核心弥补单线程弱势,28nm的制程下,经典之作就此诞生。&br&&br&MT6589的创新技术创下许多业界第一:世界第一个四核高整合AP+BB系统单芯片;世界第一个支持 HSPA+双卡双待功能;世界第一个量产超低功耗Cortex-A7核心处理器;世界第一个整合W+G/TD+G/W+TD双通功能。。。&br&&br&贴一下前一段时间流传很广的MTK续航三部曲,a7之外,MTK仍做了很多的功耗优化:&br&联发科技低功耗三部曲_CPU篇&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player.php/sid/XNTA5NDYwMjc2/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10A6E6C2BCFF7C886C6-FEC0-D857-EE72-BA6BC437D025&&&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联发科技低功耗三部曲_CPU篇&/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NTA5NDYwMjc2.html&/div&
&/div&&/div&联发科技低功耗三部曲_屏幕篇&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player.php/sid/XNTA5NDYyMjQ4/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10A6EB69F1B6F9D4-CF62-2CA8-10FE-4B44815FFF49&&&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联发科技低功耗三部曲_屏幕篇&/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NTA5NDYyMjQ4.html&/div&
&/div&&/div&联发科技低功耗三部曲_多媒体篇&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player.php/sid/XNTA5NDYxMTQ0/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10A6DEFF9EAD0FE3-FA8F-FFE4-020D-904A5B3A3ACC&&&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联发科技低功耗三部曲_多媒体篇&/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NTA5NDYxMTQ0.html&/div&
&/div&&/div&&br&这是什么东西?很简单,&b&软硬结合,Android上最彻底的软硬结合&/b&,苹果与MTK,高端与低端,完美的统一对应&br&&br&在这个时间点上,MT6589在非高性能需求者眼里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和谐统一:强大的视频硬解,最新的公版rom Android4.2系统,够用的性能,出色的能耗管理,很多人瞧不起但是非常实用的双卡双待。还有最最重要的:&b&低廉的价格&/b&&br&&br&不可一世的高通都在眼馋mtk的成就,也推出了四核a7和QRD参考设计平台(&a href=&/zh-hans/welcom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Qualcomm Reference Design&i class=&icon-external&&&/i&&/a&),但是先发优势很难追赶,千元上下,MTK已无敌手。&br&------------------------------------&br&&br&好了上面稍微有点跑题,好吧不要在意太多==&br&&br&回到问题,mtk方案将给三星带来什么?&br&&br&不可否认,过去的几年里明星手机占据了IT界的大部分视线,但行业总是向前发展的,产业成熟之后,消费者对待自己的机器也越来越理性,这之后够用党就会开始占据主流。&br&&br&手机不同于pc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手机注定难以成为生产力工具,也无法成为专业游戏平台,轻娱乐和内容消费还是主流,再加上电池的束缚,人们对手机的性能需求并没那么大。&br&&br&所以我认为,尽管旗舰手机还会辉煌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真正便宜实用的手机必将快速崛起,而mtk方案则会从中占去很大的份额。&br&&br&廉价,够用,续航,足够多的选择,这是mtk能提供的,也是相当数目消费者真正需要的,mtk独特模式的保证下,这块市场别人是难以染指的。&br&&br&至于旗舰手机强调的做工、质量、屏幕、摄像头,其实很多人,真的没什么太多的需要,他们仅仅需要一部便宜的手机,然后闲得没事看个视频切切水果打打鸟罢了。&br&&br&以上&br&&br&ps:码完一堆字之后机器过热显卡驱动崩溃导致chrome也玩蛋了,这才知道原来知乎对于修改已有答案是不会存草稿的,坑爹啊。。。差点删答案就不想写了&br&知乎攻城狮程序猿在哪里,要说法啊要说法。。。&br&还有天气真的是好热 =~=&br&&br&有些人看到我的答案大概想去买u807了,其实还是有三个问题:&br&1.只支持移动3g(td)&br&2.没GPS定位芯片&br&3.像素只有300w,基本算鸡肋&br&不过去除这些,真的算是性价比碉堡了。。。
Bill Cheng的答案主观性实在太强了。。。而且对所谓「山寨机」的认识还停在五年前的水准市场营销和多样性这点没什么争议,但是说三星价格低就有问题了,三星售价合理?Galaxy Ace/S5830笑了,前几年淘宝卖的最火同时也堪称史上最坑爹机器之一,ARM11的核心…
来自子话题:
&img src=&/0d410a390bdaad7b1664f_b.jpg& data-rawwidth=&380& data-rawheight=&3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0&&
来自子话题:
诺基亚lumia&br&强大的运行能力,512M的运行内存玩狂野飙车这种大型手机游戏毫无压力。&br&牛掰的诺基亚地图。下载离线地图,就算没有手机卡都能继续使用。&br&OFFICE.微软爹给的正版自带!&br&节电模式。是真的节电。剩余电量23之后开启,能继续待机至少12小时。&br&诺基亚城市万花筒。用手机拍照,即可获取最近的商家信息。&br&相机。诺基亚拍照优秀众所周知。而且有快捷键。还有个良心应用,诺基亚专业拍摄,让你过把拍照的瘾。&br&基本无运行垃圾。手机连续使用不会卡顿。对于我这种急性子最合适。&br&桌面。有人不喜欢它的大方块桌面。但是简洁,容易管理,也很好找应用。&br&文件夹简洁。无论手机还是内存卡,文件夹都很简洁。找东西特别方便。&br&图片整理的非常好。只有几个文件夹。诺基亚&br&后台占用内存特小。可以打开很多APP,并迅速切换。&br&qq很好用。。。。可以迅速切换不同联系人。&br&微软小娜也是很好的语音助手。识别率很高,也很好玩。&br&还有很多其他的。&br&缺点,应用圈不完善。
诺基亚lumia强大的运行能力,512M的运行内存玩狂野飙车这种大型手机游戏毫无压力。牛掰的诺基亚地图。下载离线地图,就算没有手机卡都能继续使用。OFFICE.微软爹给的正版自带!节电模式。是真的节电。剩余电量23之后开启,能继续待机至少12小时。诺基亚城市…
来自子话题:
&p&&b&必须不是。&/b&&/p&&br&&p&&b&恰恰相反,确切的说,OI是高中最值得参加的竞赛,如果你真心的喜欢OI,将来想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话。&/b&&/p&&br&&p&&b&(卧槽我是说将来搞计算机的人啊,搞生物化学电机环境什么的人来评论区里骂是几个意思?求理解力!你们当然不在我的讨论范围里,也不需要搞信息学竞赛啊。)&br&&/b&&/p&&br&&p&正常来说,虽然不排除确实有对于生化竞赛很感兴趣的同学,但是首先生化的坑比较大,到处都有吐糟我就不再加以赘述,其次这两个竞赛主要记忆成分为主推理为辅。所以这两科竞赛除了有保送这个技能点之外对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正常高中学习相似。&/p&&br&&p&数学物理竞赛比较general,主要是“锻炼智商”+“秀智商”的。数学竞赛本身对于大学学习意义不大,全部都是初等数学,但是能很好的培养思维能力。物理竞赛的现状(虽然不是初衷)是提前在中学学习微积分+大物+几大力学,具体程度视能力而定,对于大学有帮助,但是again我本人是强烈的反功利主义者,我认为物理竞赛的主要挑战+意义就是需要比别人早几年学习这些高等的课程,首先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其次对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也是很有利的。但是话说回来,毕竟世界上不需要多少数学家物理学家,参加这些竞赛也就是感受过程、提高智商罢了。&/p&&br&&p&最后说回信息学竞赛。&b&这是唯一一门既能锻炼智商又切实有用的竞赛。当然前提是你将来是&/b&&b&IT&/b&&b&从业者&/b&,但是从现在(美国)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二十年IT业都将是人类进步的主要输出力量之一和最大的劳动力需求市场,所以如果你真的喜欢的话,IT业是一定不会亏欠你的。&/p&&br&&p&(顺带提一句保送。其他学校我不太清楚,清华是不在生化竞赛现场签人的,至少我们当年是,因此要报送就要和其他人一起考保送生考试,基本是数学物理。同样的道理信息学竞赛的人参加保送生考试也是比较不利的,因此信息学其实是现场签人最容易的竞赛。我记得好像11年的时候全国前100就可以全签了,而且一年还会有好多比赛,但凡有一个考的比较好就能签。&b&当然保送只是途径,不是目的。竞赛重点是参加竞赛的过程。&/b&)&br&&/p&&br&&p&我在&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智商会不会像跑步锻炼身体一样能提高呢? - Yan Gu 的回答&/a&
举过信息学竞赛的例子,介绍了OIer在大学中明显更加如鱼得水的现象,原文如下:“比如学计算机,如果在顶级名校,大家应该都会觉得高中搞过OI竞赛的人去了大学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反应和感觉都相对比较好,而正常高考的同学则会稍微吃力一点。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正常高中生在高中数学主要都是在学习&b&连续数&/b&学,而OI中则侧重&b&离散数学&/b&。而计算机科学自身就是建立在布尔代数的离散数学体系上的,在更早的年纪就接触到离散数学肯定会提升对于计算机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自然就提高了综合理解和解决在计算机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p&&br&&p&数据也支持这个观点,比如CMU最近三年招的博士里面的中国本科(只是招的,最后不一定会来,每年有不到10人吧)除了每年各有一个数学国家集训队的之外其他人都有高中信息学竞赛经历。虽然也有人在弱校比如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595f4230bdabb15f4dae4& data-hash=&595f4230bdabb15f4dae4& data-tip=&p$b$595f4230bdabb15f4dae4&&@Yihan Sun&/a& 或者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661caec93ce39338cd42& data-hash=&661caec93ce39338cd42& data-tip=&p$b$661caec93ce39338cd42&&@Yong He&/a& ,无法直接通过信息学竞赛保送,但是所有人都承认高中的算法和编程学习经历非常重要。(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来念博士,但是这至少是一个很高的bar,能来的人基本都还是领域中的佼佼者。这个后验概率加上OI的人口比例就很说明问题了。)&br&&/p&&br&&p&&b&个人感觉OI&/b&&b&对于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锻炼要超过任何其他科目竞赛的锻炼,因为这是一套你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体系。对于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打基础,对于本科计算机专业而言几乎超过你高考所有的科目之和。&/b&只听说过没搞过OI的人到了大学基础知识不足的,很少听说有人搞过OI导致基础不足的,唯一的另外可能是英语,这是唯一一个大学乃至未来学习中很需要但是OI又不锻炼的地方。&/p&&br&&p&另外我老婆在&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考上清华北大的大神们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的? - Yihan Sun 的回答&/a&
中提到过,作为高中生,尤其是优秀高中生,一定要认识到高中老师视野的狭隘性和局限性,尽量不要被他们所迷惑。(有评论说其实中学老师里面也有牛逼的,这个我也承认,我们高中就有北大毕业因为64被搞的。但是还是感觉在中学呆的时间长了之后见识也和其它老师趋同了。)竞赛是尽量要搞的,哪怕在弱校也要做出个姿态,&b&学习竞赛的过程对于你的锻炼远比你学到的知识重要&/b&。&/p&&br&&br&&p&==============题外话===============&/p&&br&&p&题主提到了ACM竞赛的事情,我就多说两句。其实我一早就写过这段话,不过知乎的后台实现实在是太傻逼,莫名其妙的就给我删掉了。所以看得出优秀的IT工作者是多么重要!&/p&&br&&p&清华不赞成竞赛是有原因的,因为大多数在清华搞OI的人高中都已经基本可以虐爆全世界,所以他们才去了清华。既然起点这么高,到了大学阶段理应进入更高的层次,而不是花很多的时间反复将烂熟于心的基本算法写的更快;同时再搞竞赛对于到了这个层次的人来说锻炼价值已经不大了,理应在有限的大学时间投入或者大型工程或者高端科研(比如理论啊系统之类的非applied领域(&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计算机热门研究方向&/a&))的锻炼中,就像你高中已经把文化课成绩刷到全校前几了,就应该去搞竞赛了一样的道理。因此清华对于竞赛的不鼓励态度是很开明的,因为只要清华愿意,世界冠军不说跑不了,但是每隔几年拿一次还是肯定没问题的。CLJ他们毕竟还小么,等他们大一点的时候自然就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毕竟一时的荣誉很容易就能迷惑一个人,如果想不让这些天才花别人几分之一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成绩所用的时间用在更应该干的事情上(这句话真绕),学校就只能做黑脸了。&/p&&br&&p&对于其它学校的同学,如果高中没搞过OI,那最好还是搞一下竞赛,因为国内的课太水,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如果搞过OI,一方面要考量是否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没有,竞赛也比在宿舍虚度时光要好;如果像清华不管去公司还是研究院实习intern,或者在国内或者国外的学校的research岗位都很好找,那确实就没必要再在竞赛上花太多的时间了。&/p&
必须不是。恰恰相反,确切的说,OI是高中最值得参加的竞赛,如果你真心的喜欢OI,将来想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话。(卧槽我是说将来搞计算机的人啊,搞生物化学电机环境什么的人来评论区里骂是几个意思?求理解力!你们当然不在我的讨论范围里,也不需要搞信…
来自子话题:
&b&大量的干货内容+严谨的语言逻辑+风趣却中肯的语言风格,特别是最后推荐购买的那一段,涵盖了价格、代购、锁网、国别、运营商、售后等等因素,分析得条例清晰,既实在又实用,这才是我熟悉的Zealer风格。&/b&&br&我想,这应该是Zealer团队摆脱了罗事件的阴影、重新出发的第二起点。&br&——————————————————————————————&br&我是分割线&br&——————————————————————————————&br&&br&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51分40秒处,翔的表情~&br&&b&“握持真的非♂常♀舒♂服♀~~”&/b&&br&&img src=&/b1b3fed4eeceacb_b.jpg& data-rawwidth=&734& data-rawheight=&4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b1b3fed4eeceacb_r.jpg&&&br&&img src=&/d0d464e1f2_b.jpg& data-rawwidth=&99& data-rawheight=&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99&&嘿嘿...
大量的干货内容+严谨的语言逻辑+风趣却中肯的语言风格,特别是最后推荐购买的那一段,涵盖了价格、代购、锁网、国别、运营商、售后等等因素,分析得条例清晰,既实在又实用,这才是我熟悉的Zealer风格。我想,这应该是Zealer团队摆脱了罗事件的阴影、重新出…
来自子话题:
如果你玩过4.7英寸和5.5英寸屏幕的手机,你就应该感受到,5.5英寸的手机几乎已经超出了单手操作的极限,如果是手小的用户,你可能都未必能牢固的握住它,而且很多地方你是触及不到的。&br&但4.7英寸的手机,可能并不如4.0英寸的更适合单手,但4.7英寸确实在大屏幕趋势中最为适合单手的尺寸上限。&br&&br&也就是说,对于单手持机者而言,4.7英寸是相对大屏手机而言的极限尺寸。&br&&br&同样,今年很多安卓手机厂商都发布了5.0英寸的旗舰手机,5.0英寸的手机我已经用了快一年了,起初我根本把持不住,大拇指很难覆盖更多的屏幕区域。但经过磨合,我现在玩5.0英寸的手机已经很适应了,可是即便如此,5.0英寸的手机依然会因为尺寸太大,导致长久握持会很累,单手操作非常不便。&br&&br&反过来再看4.7英寸的手机,4.7英寸的手机比5.0英寸的手机小了那么一圈,可是这握持感立马就上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这就好比4.0英寸和4.3英寸的感觉,可能比这种感觉还要明显一些。&br&&br&&b&良好的握持感意味着什么&/b&?&br&1、拇指可覆盖的屏幕区域更广,增加拇指的可触控范围;&br&2、某种程度上减小了因为单手握持而产生的手机掉落概率;&br&3、可以进行单手的输入操作,完全不需要双手。&br&&br&其中「输入」是最为明显的改变,你试试单手用5.5英寸的手机进行单手操作,我从你身边路过不小心碰你一下,呀...
手机掉地上了,捡起来一看,肾碎了...&br&&br&假如iPhone同时发布 4.7 英寸和 5.5 英寸两个产品,那么工作日常必然是选4.7英寸的了。&br&但凡你考虑了5.5英寸,你一定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大的屏幕?&br&是为了阅读?还是为了看视频跟美剧?还是为了满足一下好奇心?还是想说“劳资也大屏了”?&br&&br&如果你像我一样,日常工作经常打电话、发短信、支付宝、云笔记、刷知乎什么的,其实4.0英寸(iPhone)~5.0英寸(Android)的都足够。但是如果想看个视频或新闻什么的,但又不想举个平板,那么5.5英寸的手机就足以应付你当下的需求。&br&&br&在不同的场景你是有不一样的需求的,比如你静坐时,可能需要一个更大屏幕的手机。但你在地铁公车站着的时候,可能需要一个小屏幕的手机,因为这样更稳。&br&&br&同时,也相信有很多iPhone的老用户都被狭小的屏幕憋屈了很久,想一鼓作气换个大屏的。但也恳请想换大屏的你一定要去试试手感,不要盲目购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选择。毕竟,真正想用大屏幕看电影阅读的人,完全可以用iPad和Kindle。&br&&br&&b&为了解答一些可能没用过5.5英寸手机的用户疑惑,我说明以下几点&/b&:&br&1、5.5英寸手机可以被装进你的口袋,可能遇到比较小的口袋会很困难;&br&2、5.5英寸手机虽然单手握持操作比较困难,但是看1080p的视频会很爽;&br&3、5.5英寸手机玩游戏很嗨,但是有的游戏反而用大屏幕就不那么好操作了,因为手机屏幕太大,导致你双手的大拇指能覆盖的区域有限,反而不如小屏幕手机来的灵巧。&br&&br&&b&综上所述&/b&:如果你是打算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打电话发短信什么的比较频繁,那么请选择4.7英寸的。如果你很闲,喜欢拿手机钻被窝看美剧什么的,那么5.5英寸的是必选。&br&&br&&b&题外话&/b&:&br&小米4说它5英寸屏幕,整机仅重149克对吧?&br&我告诉各位,我年初拿到的一部5.5英寸手机已经做到了149克的水准。我不是黑小米啊,我是想说,目前5.5英寸的手机都已经可以做到这样极致的重量,拿在手里非常轻薄,在你单手握举看视频的时候跟你拿其他5英寸的啊、4.7英寸的,完全没有太大区别。&br&所以是不是5英寸应该还可以做的再极致一些呢?iPhone会不会更轻薄呢?这很值得期待~&br&&br&哦对了,男生们就别纠结买多大屏了,难道不是用女生淘汰下来的iPhone5s吗....
如果你玩过4.7英寸和5.5英寸屏幕的手机,你就应该感受到,5.5英寸的手机几乎已经超出了单手操作的极限,如果是手小的用户,你可能都未必能牢固的握住它,而且很多地方你是触及不到的。但4.7英寸的手机,可能并不如4.0英寸的更适合单手,但4.7英寸确实在大屏…
来自子话题:
不是,目前为止,5s是巅峰,其次是5,然后是4s,然后是4,然后是5c,然后3gs,然后3g,然后初代iphone。先占个位置,下课回宿舍写。&br&=================分割线===================&br&&p&7代之间加了个5c,好吧,傲娇了&/p&&br&&p&7代之间iphone,先看制造工艺。&/p&&br&&p&苹果从2008年开始在macbook pro上使用unibody技术开始,一直到2012年,才把这项技术用在自家手机iphone5上,unibody最丧心病狂的就是根本不需要什么模具,只需要编程数控机床。并且以unibody的精度推断,它的精度相当高级,完全可以制造更复杂的形状,所以就是,你有了这个技术,想做成什么样的机身都可以,谁还管你是圆的是放的,拉长还是变薄,都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做模具了。&/p&&br&&p&在集成度相当高的今天,能够把这么薄的机身,再压缩,塞进一个指纹识别传感器,感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c43e5d712d62332dd8eacb& href=&/people/c43e5d712d62332dd8eacb& data-tip=&p$b$c43e5d712d62332dd8eacb&&@陈尘&/a&提醒,还加大了电池容量,真的是在5的基础上只有进步,不能后退,目前5s真的已经是苹果工业设计的巅峰了。&/p&&br&&p&然后是iphone4/4s,这一代,苹果没有用上unibody,而是很传统的三明治模式,前面板+机身+后盖,两代唯一不同的就是天线分段不一样,iphone4的天线做成了三段,iphone4s的天线被分成了4段,其他理论上一样。不用unibody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升高良品率,并且零件利用率高,比如前面板,后盖(换个iphone5/5s要是后盖磕碰了那就得换整个机身了)。其实iphone4/4s的后盖看起来是一整块玻璃,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你们被蒙了,我会告诉你其实那是一个大塑料壳子贴了一层薄薄的玻璃么,其实,4和4s后盖本质还是塑料的!哈。&/p&&br&&p&iphone3g/3gs同样的三明治,只不过后盖变成了有弧度的塑料(其实看起来比现在iphone 5c廉价多了)。比4厚了不少,模具制作很容易。&/p&&br&&p&iphone初代,就如同所有初代一样,神一样的手机。初代超级赛亚人,EVA初号机灵魂附体,一出生就打上了个“牛逼”的标签。当年所有工业设计里的巅峰,当年在N95大塑料壳子的围攻下毅然决然的使用了铝制背壳,后面70%的铝+下面30%黑色塑料(为了信号),并且为了使用寿命还镀了铬,现在想想真是良心企业。但是过于厚的机身,还有史无前例的把背壳分成了两块,但是依然不能阻止他成为一代神机,在当年独领风骚,但是无奈科技进步太快,在制造工艺上远远比不上后来的小弟们,不过其扎实耐用,就在去年(2012年),我同班同学还从中关村淘到一部美版的iphone1在用,一样打电话发短信,看来乔帮主说领先业界五年不是吹的。&/p&&br&&p&iphone5c,发布会的时候我也和大家一样,说这什么玩意,玩蛋呢,苹果怎么越来越没节操了,然后jony ive在视频里介绍,我们用了什么什么新科技,在塑料壳子里加了几个金属架什么的,一发售我就冲进店里上手体验,哇靠真不是盖的,同样的塑料,做的就是比3GS有质感,同样是塑料,就是比三*品牌做的不像塑料,拿到手里的扎实的感觉,还有厚重的感觉,不亚于当年刚摸到4的时候的感觉。同样,是模具成型,并且几乎100%零件和iphone5通用,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所以,我认为,它的制造难度还是比4/4s略低的。&/p&&br&&p&综上所述,除了iphone5/5s之外,其他历代iphone都是塑料+铝(或者不锈钢)。5s的指纹识别还需要很惊喜的设计,所以5s&5&4s&4&5c&3gs&3g&1&/p&&br&&p&至于工业设计,见仁见智了,有人喜欢4s沉甸甸的手感(比如本人),有人喜欢5和5s的一体化成型和那1mm斜切面(比如本人),还有喜欢iphone初代那种一览众山小的人(比如本人),工业设计,真的不能说哪个最好哪个不好,你喜欢的,可能正是别人讨厌的。&/p&&br&&p&利益相关:本人是狂热果粉。&/p&
不是,目前为止,5s是巅峰,其次是5,然后是4s,然后是4,然后是5c,然后3gs,然后3g,然后初代iphone。先占个位置,下课回宿舍写。=================分割线===================7代之间加了个5c,好吧,傲娇了7代之间iphone,先看制造工艺。苹果从2008年开始…
来自子话题:
对 @朱继玉 的回答有非常不同的看法。拿微软研究院做的事情来说明微软内部的文化是技术主导,或者说是技术牛人自娱自乐,离事实很远。事实上,微软内部研究院和Engineering team分得非常开, 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你所看到的产品,没有一样是直接从研究院出来的,有很多技术是得益于研究院的研究成果,但是决定产品走向,技术选择,架构,用户体验,和研究院实在没有太大关系。 既然如此,用研究院的风格来代表微软总体的文化,从而解释产品是否做的不够好,实在不能赞同。事实上,Google 内部的文化更像
@朱继玉 所描述的,工程师,技术牛人的意见起决定性作用,公司可以去玩一堆完全和现在做的业务没关系,但是技术上很酷的东西,无人驾驶,Gbps网络, Google 眼镜..... 微软基因上就是一个非常商业的软件公司,赚钱永远是第一位的,虽然Bill Gates本身是个技术天才,但他的技术天才还是偏Engineering 而不是那种Academic 的技术气。&br&&br&然后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技术层面上 @王柱昊 说得很好,要向前兼容,又要满足标准,在原先一个臃肿的代码库上做是非常难的,如果重新写一个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浏览器,相信一定会好很多。&br&&br&团队层面,在IE6之后,IE团队事实上就解散了,因为那时候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非常高了,商业上来说,不值得投入了,当时又没有看到竞争对手,所以领导层自然觉得,这个领域已经没什么好投资了。(这正说明微软的商业化基因,做一个东西,一定要给我ROI,不值得的东西就不做)。 然后几年以后Firefox出来了,但是对于这个,微软的反应一如既往地慢,因为微软一向习惯了这种思路,你先去做,做得好了我们要赶上你,超过你很容易。这是以往那么多次经验所带来的自信 (想想Netscape, Borland...),在Firefox真正成气候之后,微软是重新组建了IE团队来做的,可想而知一批原来对这个产品代码库一无所知的人来接手是有多大的困难。看懂原来那堆东西,重构,改Bug,测试,发布,这个节奏比起Firefox, Chrome这些没有历史包袱的竞争对手来实在太慢了。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微软发现自己后发制人的套路不太管用了 (后面就是一次次地失败)。&br&&br&另外多说两句公司层面的问题,Windows 和Office 是微软的命脉,也是现在创新力度不够的原因之一。所有新的产品必须要和Windows Office 匹配,整合,如果挡了Windows/Office的道,对不起,再好的产品也会被Cut。想想Courier... 公司内部来看,新生产品极容易成为Windows/Office的牺牲品。这些问题微软当然意识得到,但是说说容易,解决起来却极难,没有人敢赌放弃这两颗摇钱树,哪怕所有人都觉得这两棵树不能永远这么赚钱下去。&br&&br&----------------------补充-----------------&br&&br&又想到一些原因:&br&&br&微软要做一个产品的额外工作是很大的。比如,你要推出一个产品,必须要支持各种语言吧,安全性必须要非常高吧,微软内部有一个叫 Common Engineer Criteria 的东西,所有产品发布的时候必须符合这里面定义的所有标准,包括政治正确(见过一个产品发布后被召回是因为在使用Bing Map的时候没有为每个国家使用其自己的Bing Map, 可能导致政治争议),Accessibility (残疾人也能用), Security, Performance, 各种技术标准的兼容等等等等,加起来几百页的文档。&br&这些东西,普通用户看不到但是Engineering 团队为这些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br&而一个创业公司的新产品可以完全不管这些,V1 只发布英文? 没问题,其他语言以后再加。安全有漏洞?拜托,看看Windows 有多少安全漏洞,我们这个算什么......&br&&br&所以在消费者市场,微软这方面的反应速度一定是拼不过小公司的。这也解释了微软现在企业市场很成功但消费者市场被别人甩在后面。因为企业客户相对保守,且前面提到的那些特性都是企业级产品必须的,所以你看微软最近的财报,企业服务器工具部门的利润和Revenue 每年递增得相当快。
对 @朱继玉 的回答有非常不同的看法。拿微软研究院做的事情来说明微软内部的文化是技术主导,或者说是技术牛人自娱自乐,离事实很远。事实上,微软内部研究院和Engineering team分得非常开, 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你所看到的产品,没有一样是直接从研究院出…
来自子话题:
如果问Windows内核有多大,其实真不大,不到10M。&br&&br&Windows内核文件是:NTOSKRNL.EXE,位于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单核CPU和多核CPU的大小不同,自Windows2000以来一直都在这个地方。我用的Win7版本的内核文件大概只有5M多。&br&&br&但是,题主,你对操作系统的理解有问题,你如果只有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那么基本上相当于你什么都做不了。Windows是一个微内核(准确的说是混合内核)结构,有相当一部分系统服务在内核文件之外。&br&&br&内核之外的东西包括:&br&&br&1、驱动:这是一个大头,几百M到上G不等。你说它算不算核心?不算吗?好,没了驱动你几百块钱的显卡就是废品。大型游戏也没得玩了。你想只要显卡驱动?那声卡的?网卡呢?内存呢?……当然,如果题主你很精于修改操作系统,你可以把Windows的驱动精简到只适合你当前的PC,多余的全扔掉。但问题是,你不能换硬件,你换了新硬件,又不能正常工作了。&br&&br&为什么Windows安装文件越来越大,因为要支持更多的硬件,因为新硬件越来越多,Windows安装DVD里大部分都是驱动。&br&&br&2、系统服务库、子系统等等:你以为你点的按钮都是内核提供的支持吗?不是,这是图形库和子系统的贡献。虽然也有内核参与,但像小到按钮、菜单、图标,大到各种标签、窗口,都是图形库的支持。比如有些游戏会要求你安装.Net frameworks x.x之类的,就是增强图形库用的。&br&&br&你说你不想要这些东西,对不起,不行。你不需要,但是软件需要。缺了这些,office运行不起来,网页不能正常浏览,游戏也没得玩,这样的电脑你买回来干啥用?&br&&br&因为做软件的人没那么多心思自己写一套图形库,都是系统提供什么,它才用什么。&br&&br&-----------------------------------&br&&br&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做出一个题主要求的纯净的Windows,理论上没问题,但没人给你做。&br&&br&题主要求的纯净的Windows,理论上微软是能裁剪出来的。但裁剪掉的功能必须加到应用软件里,并且要专门适配题主你的硬件,你觉得你会有钱让微软以及你所用的所有软件商都给你做这样的事情?先拿钱来吧。&br&&br&你去掉了图标库和图形库,那么所有应用软件就必须自带图形库,我不相信题主你能说服软件商干这事情。&br&&br&实际上精简的Windows不是没有,比如WinPE系统,这种系统就是Windows的精简版,问题是这个系统很多软件装不上,很多游戏用不了,只能用来做系统维护,题主你确定这是你要的?&br&&br&Windows启动慢是因为加载的驱动越来越多,说到底是你装的东西太多,又因为有些软件设计上的不好的习惯,删除的时候卸载不干净,导致开机加载的驱动和服务越来越多(自己查,在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这里,基本上都是几百项),所以开机才慢。你如果一方面希望你的机器能干各种各样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希望它能快点,你觉得你这个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点?换SSD吧。
如果问Windows内核有多大,其实真不大,不到10M。Windows内核文件是:NTOSKRNL.EXE,位于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单核CPU和多核CPU的大小不同,自Windows2000以来一直都在这个地方。我用的Win7版本的内核文件大概只有5M多。但是,题主,你对操作系统的…
来自子话题:
我也很喜欢 &b&Momentum &/b&的这些壁纸, 于是出于和题主一样的目的, 自行摸索了出来&b&( 多图慎入 )&/b&&br&&br&这是&b&分析过程&/b&, 不是非得要向我这样找, 结果在第六步.&br&&br&1. 我在 &b&Momentum &/b&起始页&b&「右键」&「审查元素」&/b&( 不要问我为什么, 喜欢偷图的人都知道233 )&br&&img src=&/fe7a1fe31a60f9b7a1bc88_b.jpg& data-rawwidth=&1186& data-rawheight=&5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6& data-original=&/fe7a1fe31a60f9b7a1bc88_r.jpg&&&br&2. 一开始第四行「background」展开就看到了图片所在地址&br&&img src=&/abe5e35f39_b.jpg& data-rawwidth=&971& data-rawheight=&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1& data-original=&/abe5e35f39_r.jpg&&&br&3. 复制到了地址栏打开&br&&img src=&/d9b4fbe8e77fd819a3db33_b.jpg& data-rawwidth=&1117& data-rawheight=&7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7& data-original=&/d9b4fbe8e77fd819a3db33_r.jpg&&没错就是&b&这张图&/b&, 题主只要一张的话这里就可以右键另存为了, 但是答主我注意到 这个地址的结尾是「....../backgrounds/06.jpg」猜测&b&Momentum &/b&的壁纸都是存放在 「....../backgrounds/」这个&b&文件夹&/b&里, 于是我把 06 随意换了几数字, 看到这些&br&&img src=&/60ccff0f374ad_b.jpg& data-rawwidth=&1265& data-rawheight=&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5& data-original=&/60ccff0f374ad_r.jpg&&有几张是我前几天看到的背景, 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有木有!&br&&br&4. 我将「06.jpg」删去,
访问「chrome-extension://laookkfknpbbblfpciffpaejjkokdgca/backgrounds/」&br&&img src=&/df54c287eed8c3a93b94b4b_b.jpg& data-rawwidth=&988&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8& data-original=&/df54c287eed8c3a93b94b4b_r.jpg&&&br&&b&失败&/b&, 通过浏览器无法访问这个文件夹. 于是我开始考虑在本地文件中寻找这文件夹&br&&br&根据以往的经验, 我猜想有以下两种情况&br&
1) 本地文件中的确存在一个 「...\XXXX\XXX\&b&backgrounds&/b&」的文件夹, 壁纸存放在这个文件里&br&
2) 壁纸是放在一个插件包文件中 例如 Momentum.crx 中, 我要将他改成 .zip 解压, 壁纸就在解压出来的文件中 ( 为什么这么想? Android 就是采用这张方式, 例如 Line 的默认表情是存放在 line.apk 中的 )&br&&br&5. 我查找了可能存在这些文件的地方:&br&&ul&&li&Chrome安装目录
&b&没有&/b&&/li&&li&我的文档
&/b& ( 很多游戏的存档存放在「我的文档」&「My Games」 中 )&/li&&li&&b&AppData&/b& ( 应用程序设置, 一般在「X:\User\[用户名]\AppData」(隐藏文件夹) ) 可以在地址栏输入「%Appdata%」 访问&/li&&/ul&&img src=&/ba1ce6caf4eded7af76724a_b.jpg& data-rawwidth=&295& data-rawheight=&1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5&&&br&然后我在「AppData\Local\Google\Chrome\User Data\Default\Extensions\」找到了如下&br&&img src=&/7c5d6bdcae0fbec73c41e_b.jp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7c5d6bdcae0fbec73c41e_r.jpg&&Extensions(扩展)文件夹下全是乱七八糟的英文组合, 等等别慌, 这个好像在哪里见过, 对了 刚刚的&b&图片地址&/b&里! ( 至于这个是什么, 我放到了答案的最后说明 )&br&&br&好,我想应该就在「laookk.....」这个文件里, 我们打开它&br&&br&==============&br&&b&另一个方法&/b&, 感谢 &a data-hash=&f4adea19efe7a& href=&/people/f4adea19efe7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4adea19efe7a&&@EricHu&/a& 提供&br&使用&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verything Search Engine&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f94e228bfcbb68d65961effbc2b9fc86_b.jpg& data-rawwidth=&791& data-rawheight=&1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1& data-original=&/f94e228bfcbb68d65961effbc2b9fc86_r.jpg&&轻松愉快找到文件夹&br&&br&6. 最终我在「&u&&b&X&/b&&/u&:\Users\ &u&&b&[用户名] &/b&&/u&\AppData\Local\Google\Chrome\User Data\Default\Extensions\laookkfknpbbblfpciffpaejjkokdgca\ &b&&u&[版本号] &/u&&/b&\backgrounds」找到了这些壁纸&br&感谢 &a data-hash=&4a39a4d6e1fb336f724096& href=&/people/4a39a4d6e1fb336f72409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曹崇晗& data-tip=&p$b$4a39a4d6e1fb336f724096&&@曹崇晗&/a& 提供的XP系统下的地址是 「&b&&u&X&/u&&/b&:\Documents and Settings\ &b&&u&[用户名]&/u&&/b& \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Google\Chrome\User Data\Default\Extensions\laookkfknpbbblfpciffpaejjkokdgca\ &b&&u&[版本号] &/u&&/b&\backgrounds」&br&&img src=&/68a858e20fbd2_b.jpg& data-rawwidth=&1278&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8& data-original=&/68a858e20fbd2_r.jpg&&&br&&b&感动有木有!!!!!&/b&&br&&br&&br&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br&&br&==============================&br&&br&答完又看了一下题主的题目, 在实在无法得到原图的情况下, 题主使用&b&Google搜图&/b&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是题主的图中间多了白色的数字和英文, 与深色的背景构成了较大的反差, 于是我尝试了一下:&br&&img src=&/13edf722ef116cfe13eed8_b.jpg& data-rawwidth=&561& data-rawheight=&1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1& data-original=&/13edf722ef116cfe13eed8_r.jpg&&我用PS简单的将题主原图&b&白色内容涂黑&/b& ( 非常粗暴, 仔细看可以看到痕迹 )&br&&br&题主原图Google:&br&&img src=&/808e0657bcc6554a8eef93a1ad6fd745_b.jpg& data-rawwidth=&878&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8& data-original=&/808e0657bcc6554a8eef93a1ad6fd745_r.jpg&&&b&失败&/b&, 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 因为这幅图看来, 数字和英文的细节比较多, 在与白色的反差下, 背景的星空几乎可以视为黑色 )&br&&br&改后Google:&br&&img src=&/d897e302eeb2ce492b76d876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6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d897e302eeb2ce492b76d876_r.jpg&&这样&b&识别率就大大提高了&/b&, 出来了很多类似星空的图片, 下方第一张就是题主所要的.&br&&br&相对的如果浅色的背景Google, 就有可能识别成功, like this&br&&img src=&/adeba85c2ed_b.jp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6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adeba85c2ed_r.jpg&&&br&&br&以上这些方法在很多其他地方也都是通用的, 所谓要有探索精神嘛哈哈哈! 希望能帮助到你&br&&br&==============================&br&&br&&b&补充:&/b&&br&关于「乱七八糟」的插件名:&br&&br&我去查了Chrome插件开发的文档&br&&blockquote&&p&您使用 Google Chrome 浏览器的调试器时可能会发现,扩展程序中的每一个文件也可以通过绝对 URL 访问,就像这样:&/p&&p&&b&
chrome-extension://&/b&&em&&扩展程序唯一标识符&&/em&&b&/&/b&&em&&文件路径&&/em&&/p&&p&在这一 URL 中, &em&&扩展程序唯一标识符&&/em& 是扩展程序系统为每一个扩展程序生成的唯一标识符,您可以进入 &b&chrome://extensions&/b& 查看您载入的所有扩展的唯一标识符。 &em&&文件路径&&/em& 是扩展程序的主目录下的文件位置,与相对 URL 相同。&/p&&br&当您打包扩展程序时(典型情况下,通过信息中心上传),该扩展程序将会获得一个永久的唯一标识符,即使您更新了这一扩展程序仍然保持不变。&/blockquote&&a href=&/getstarte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verview.html&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devtools/index&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de&/span&&span class=&invisible&&vtools/index&/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所以这是&b&&扩展程序唯一标识符&&/b&, 应用的身份证
我也很喜欢 Momentum 的这些壁纸, 于是出于和题主一样的目的, 自行摸索了出来( 多图慎入 )这是分析过程, 不是非得要向我这样找, 结果在第六步.1. 我在 Momentum 起始页「右键」&「审查元素」( 不要问我为什么, 喜欢偷图的人都知道233 )2. 一开始第四行「ba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box360e版三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