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且珍贵的,可是徐小任去沉迷于各种游戏中,你真想对他说 ed2k什么

&&&&傅瑛()&&&&字廷玉,祖籍遵化(今河北遵化),祖父在明初从军有功,任遵化卫指挥使,父荫祖职,初在羽林军供使役,正统三年(1438)九月调绥德,后定居本境巡检司村。&&&&瑛初袭父职,先后为三兔鹘、土门、麻叶河三寨把总,每战身先士卒,曾擒敌酋歪剌歹、阿力台、孙孙帖木儿等,成化八年(1472)守备定边营,主动出击塞外红盐池,俘获甚众。因战功卓著升为陕西都司都指挥使进阶骠骑将军,位极朝外至品。瑛其貌不扬,性好读书,才兼文武,豁达大度,深得士卒拥戴。&&&&长子傅钊,于成化九年(1473)荫父职,任榆林、威武、清水三堡把总,在解除山西大同围困中立功,升为都指挥同知。弘治十三年(1500)为宁夏镇(治所在今银川)副总兵。三子傅铎,嘉靖元年(1522)升为宁夏镇副总兵,后升宣府镇总兵,进阶镇朔将军。幼子傅钟,初为绥德卫指挥,嘉靖十八年(1539)任宁夏游击将军,进阶都指挥佥事,统兵三千,驻守盐池一带。&&&&拓文恩(?~?)&&&&号衡章,本境裴家湾乡人。清初武秀才,投效军门,补任兴汉镇千总。康熙十九年(1680)随军征伐四川,攻克昭化、剑门关,文恩率先登上关口,收复保宁。因文恩功大,代理游击职务。后平定川东,功绩卓著,升任四川永宁协中军守备,调任河南府城守营守备,仍代理游击职务,死于任上。文恩勇猛刚毅,勇于冲锋陷阵,死后士兵百姓十分怀念,给他立了祠庙。&&&&高维岳(?~1908)&&&&字燮堂,祖籍本境苗家坪乡董家湾村,生于绥德城,清光绪二年(1876)进士,授受四川大宁县(今巫溪县)知县。维岳在大宁任职17年,修水渠,通道路,建仓储,使不少0田变为水田,百姓生活较前丰裕。并编修《大宁县志》,积极倡导在城乡修建书院、义学,请名师,制学规,奏请增加学额,使大宁文风为之一振。&&&&光绪十九年(1893)夏,维岳升任山西辽州(今左权县)直隶州知州,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持反对态度,并严禁在辽州活动。年逾七旬告老还乡,布衣疏食,精神矍铄。在绥德城内为本族建宗祠,在董家湾开办族学。并为绥德雕山书院、米脂圁川书院各捐银500两,主修《绥德州志》,潜心笔耕,历时两个寒暑方告竣。&&&&李生荣()&&&&本境砖庙乡李家河村人。生荣素性刚勇,平生爱抱打不平。清末米脂知县潘松借办里民局之名向全县人民派收“烟筒捐”,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里民局的几个人来到西川周家镇促收“烟筒捐”。李生荣和景堂奎(本境苗家坪乡牛兴圪塔村人)在街上挡住里民局的人询问收税情况,里民局的几个人蛮横无理,立逼要税。生荣严辞痛斥,满街的农民也怒气忿忿,都想惩治这几个坏堂奎率领直捣米脂县衙。潘松无奈答应让农民选出代表清算里民局的账务,解劝其他人暂先回家。潘松见群众一走,当即击鼓升堂,将留下算账的景堂奎、高鹏飞、马夏官、苗庆元四人押上公堂私刑拷打,后关进监牢。李生荣知道此事后,立即传知西川各村,要求每户必出一人,背上铺盖和口粮,手持铁锨、长缨和棍棒等,到米脂城南的窦家圪聚齐。12月27日(农历腊月初五)拂晓,生荣率600多名农民,过了无定河,捣开米脂城门直冲监狱救出了景堂奎、马夏官、高鹏飞(苗庆元因伤势太重未救出)。潘松跑到榆林,榆林道将此事批交绥德州处理,州官张铭坤来米脂用欺骗手段将数百农民哄回去,留下李生荣、景堂奎、马良臣、陈兆正4人带回绥德商谈。经过几天商谈李生荣等人据理力争,坚持要清算米脂县里民局的账务,但张铭绅无理拒绝,并以“好乱成性”、“劫走祸首”等罪名对4人进行严刑拷打,然后投入监狱。西川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加气愤,景兆桂(景堂奎之子)、马国凤等马上再次召集了千数名农民,浩浩荡荡涌到绥德,捣开监狱,砸断镣铐,救出李生荣等4人。又派100多名精壮的汉子北上米脂将苗庆元救出。李生荣继续呈文上告潘松,巡抚恩寿派刚刚上任的榆林知府贾振镛(曾任过米脂知县)查明了真情,恩寿随即将潘松革职,并给绥德知州张铭坤降级处分,命令不再追究西川人民抗捐之事。&&&&徐守业()&&&&本境马蹄沟镇四旗里村人,清咸丰九年(1859)为避瘟疫逃往山西等地。同治元年(1862)回乡,以揽工为生,此间他白日劳动,夜晚借柴火光亮苦读史书,学业可佳,一时传为美谈。被三皇峁艾拔贡收为徒,一年后中秀才。后弃文习医,因其勤奋好学,医术超人,加之医德高尚,一生中救了不少乡人性命,深受人们称颂。晚年,将其一生从医所得的医案和验方编成一册,由家人保存,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马廷选()&&&&字子升,本境双湖峪村人。廷选先后于双湖峪、绥德就读,毕业后无意仕途,归里执教,潜心平民启蒙事业。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他培养过安子文、安茀堂等数百名学生。老年弃教从医,深获群众好评。&&&&廷选文才出众,尤善书法,逢年过节,乡里请他编写对联者络绎不绝。为本镇大桥沟贞节牌楼所书楹联:“地老天荒心不改,海枯石烂节难移”,后街马台戏楼所书“海市蜃楼”,受到人们的钦慕和赞颂。他曾为本镇马光荣的字号“蔚荣泰”编联:“蔚蔚炳炳生意兴隆,荣荣耀耀事业永昌”,横额“泰来吉祥”,巧将“蔚荣泰”嵌入联中。本镇王鲁山之子王祖训在榆林中学读书时暴病而亡,鲁山请马廷选代写了“哭坏两眼只欲追黄泉路上,痛折一足不顾生红尘世界”的挽联送到榆中,校长杜斌丞看后赞叹地说,真想不到小镇双湖峪有这样奇才。&&&&马先生终生家贫如洗,唯留医书和本人书法墨迹于后世。可惜医书在胡宗南进攻时被烧,墨迹于“文化大革命”时大部分被毁,唯少量墨迹散存民间。学生曾送过他“教泽宏道”、“德高望重”两方木匾。&&&&钟毓秀()&&&&本境马蹄沟镇姜家沟村人,人称钟老三。钟素性直爽,好事爱斗,拦羊务农为生。因其祖上都是勤俭人家,日子过的还富裕,遇灾荒年,经常接济穷苦人家,很受乡里尊重和爱戴。&&&&清宣统三年(1911)九月间,他和栾茂升(马蹄沟镇栾渠人)被西川数百名哥老会成员推选为首领,于十一月十三日从三皇峁出发。义军人人身穿白衣,手执长矛大刀,直奔绥德州。绥德知州得知怆惶逃跑,义军一举占领了州城。后因麻痹不备,知州反扑回来,起义旋告失败。栾茂升带部分人逃回西川,钟毓秀被害,头颅悬挂于绥德城门,数日后由知交偷回葬于家乡。&&&&周文郁()&&&&本境周家镇张家砭村人,清末秀才。&&&&文郁幼小家贫,然聪颖好学,博闻强记,又工书法。十四岁入科场因卖文泄露落榜。十七岁再考,中秀才,以教书为业。曾自筹资金倡导办学,与本镇周文治等家境丰殷者一起创办了周家镇义学,并亲任教员和校董,乡人为其立“德教碑”一通以示纪念,后又在周家镇开办“福泰昌”药铺,多为贫苦农民免费看病,深受乡里称颂。&&&&高树林()&&&&本县何家集乡峁底里村人,因其身矮而肥胖,乡人送他绰号“老麻”。先后任子洲县参议会第一届、第二届参议员,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三届侯补参议员。&&&&树林刚毅方正,重义轻财,聪颖机智,能唱善讲。民国初年清涧县收羊圈税,对此群众强烈反对。民国八年(1919)有个叫王明的人来到老君殿收羊圈税,白拿走一位农民的几斤猪肉。树林带领群众和王明讲理要钱,但王明出言不逊,满嘴胡言,树林用计将他哄到后街让群众团团围住,农民崔志才拿牛鞭将王明右眼珠挖落在地。为此树林被押到清涧县衙,受尽各种毒刑拷打。但他若无其事,刑停即唱。一次他在狱中唱《审录》,让县官太太听得入了迷,于是就将其偷偷接出监狱请到家中,听其演唱。树林乘机将同案崔书匠也叫来给太太说书算命,更使她开心欢悦,后经县官太太说情将他二人放回。&&&&树林个小胆大,工于心计,遇事每可巧设机关,责官护民。一次,他为一桩民事打官司,但霸道的县官执柄持权,胡乱地审问了几句就马虎结案。树林稳站公堂不退,用指甲在公案上不停地抠挖,县官问:“你不下堂在公案上乱抠什么?”树林答:“我看见这案里有一条虫,非把这条糊涂虫抠出来不可!”县官哭笑不得,只好重新审理。&&&&民国二十年(1931)秋,在地下共产党员马华援的支持下,高树林和贺清平等人组织苏帖一里、苏帖二里的群众到清涧县抗捐拒税。近千名农民,每人背小米三升,在清涧县乐堂堡大佛寺聚齐,浩浩荡荡开赴清涧城下。县官不敢出城,派了爪牙在城墙上问:“谁是头?为何这样搞?”高树林答道:“都是头,没有尾,只因粮税逼的危。”县长传令让群众选代表谈判。高树林挺身而出与县长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县长讥笑地问:“人们为什么叫你老麻?”树林笑着答:“因我辈大个低,所以我那些小孙们叫我老麻。”当即回敬了县长对他的人格侮辱,在商谈中他据理力争,县长被说得哑口无言,不得不当着群众答应每斗粮减收白银一元,群众得胜而归。&&&&1954年春,高树林因病逝世,周围群众闻知,自动杀猪宰羊,提酒拿米参加葬礼,子洲县人民政府送了“农民领袖高树林同志青史永垂”的挽词。&&&&高步梯()&&&&本县电市乡庙坪村人,光绪十二年(1890)中秀才,一生潜心于民众启蒙教育。&&&&清末,步梯腾出家中的3孔窑洞创办学校,教化民众。因他教诲得法,训导有方,校风校纪整肃,学生学业长进。步梯执教60余年,学生遍及子洲。老君殿、马蹄沟、周家、砖庙等地的学生给他立了“德教碑”。步梯终生清心寡欲,温和开朗,勤于劳体活动,工书法善诗文,直到90高龄还经常吟诗练字,早起练步,享年98岁。&&&&张允中()&&&&字精一,马岔村人。允中思维敏捷,博闻强记,17岁中秀才,在家乡私塾教授学徒,工于书法,并喜好吟诗作对,教育有方,很受乡人尊敬。&&&&允中恬淡为乐,不趋荣利。他说:“人人爱显地,显地即险地。”以茅屋淡饭,痴子丑妻为满足。一年米脂县官请他作官,他以“不爱高官显宦,不爱千粮万石,不爱金银满贯,不爱牛羊满山,不爱绫罗绸缎”作答,并书贴于村头表其心志。&&&&允中仗义执言,邪恶势力多畏之,民国初年境内土匪甚多。马岔村派人到镇靖偷炮,不巧人被官方扣留拷打,村人仰请张先生到镇靖向官说情。先生一去,官方不由分说地将其捆绑起来准备斩首。此时先生口占一诗曰:“白发老母哭灵前,红粉佳人挂纸钱,待到明年清明节,一声儿呀一声天。”官方一听此人出口成章,不可轻杀,当即松绑请坐相谈,最后达成协议,由马岔村出钱,赎回扣留之人。1927年马文瑞领导冯渠小学学生闹学潮,遭到当地团总无理阻挠和责难,先生为学生伸张正义,严斥地方团总的无理行径。1940年3月何绍南保安2中队、8中队盘踞马岔寨子,先生受八路军派遣,冒枪林弹雨到寨中劝降,获得成功。&&&&张先生对新政权向来赞颂,他常用古训向村人讲,共产党的起势和成功,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并多次作诗赞颂新政权。&&&&先生潜心教育终生,诸生为表彰先生的教育之德,在马岔村口立了石碑一通。&&&&薛润泽()&&&&字雨生,本县淮宁湾乡薛家人。润泽聪明笃学、博文强记,12岁中秀才,称为“神童”。17岁同惠有光、薛勤玉3人赴日本横滨留学,在日本参加了同盟会。三年学满回国,当他和薛勤玉两人回家路过宜君时,被一伙土匪误当富商尾随劫行,薛勤玉被害,润泽只身逃脱。回家后因惊累过度致精神略有失常,从此居于家乡。&&&&润泽先后执教于淮宁湾、裴家湾等学堂,授徒整肃、教风谨严,多为诸生敬重。&&&&润泽素性公廉,倡导富以济贫,民国时期他任清涧县参议会参议多年,秉公调解了很多民事纠纷,接济了不少穷苦民众。&&&&润泽思想进步,同情革命,对于地下共产党员尽力相助。有一次国民党扣押了在淮宁河一带活动的地下共产党员马仪等人,并扬言杀害。润泽得知亲赴清涧县城,以参议员的身份据理力争将马仪等人保释回来,在他家住了一个多月。分别时他把自己从日本带回的一支最心爱的护身手枪送给了马仪。&&&&刘万和()&&&&本县三川口乡阳湾村人。幼年丧父,家境寒苦,曾读过冬学,粗通文字,早年以农为主,农闲贩炭。民国初年,刘在贩炭中意外得财,他以此为资本,在三川口开办“兴盛和”杂货铺,数年变为巨富。继而广置田产,土地多达3千多亩,成为百里方圆有名的地主,被委任民团老总,后又任三川口联保主任。刘万和虽成巨富,但对当地群众并不苛刻。与人言谈不分贫富均能笑脸相待,遇有穷困人家前来接借,毫不吝啬,故在乡民中享有很高威望。他能秉公断决民事纠纷,被当地群众称为“刘青天”。其时三川口一带处于红、白两家交叉活动之地,刘万和倾向红军但两面应付裕如,曾同席招待过红白两方人员,也曾多次掩护红军和地方群众。子洲建县后当选为第一届参议员,1946年当选为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参议员,建国后当选为子洲县人民代表和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拓开科()&&&&本县裴家湾乡拓家峁村人,农民,稍识字,民间说唱艺人。&&&&开科才思敏捷,感情丰富,即兴说唱,押韵合拍,流利顺畅。他自编自唱了不少快板、秧歌,被誉为“练子嘴英雄”。&&&&1931年南川农民到清涧县抗粮,开科亲自参加,并将斗争的经过和胜利后的喜悦心情编成《闹官》练子嘴,在南川民间广泛传播。在民主革命时期,自编自说了“宣传抗战”、“解放妇女”、“禁洋烟”等宣传革命、歌颂共产党的快板和秧歌。1944年出席了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大会,会上他演唱了《闹官》,深受欢迎。&&&&开科性情开朗,不知忧虑,他常说:“穷乐活,富忧愁,笑生津,愁白头。”1962年村上闹秧歌,79岁的开科老人和少男少女一起扭秧歌、踢场子、搬水船、说快板,一天晚上搬水船时即兴唱道:&&&&我老汉今年七十九,一辈子乐活没忧愁。&&&&秧歌唱了几道川,快板说了几山头。&&&&只要阎王不请我,我的说唱就没尽头。&&&&同年十一月因病含笑谢世。&&&&王丕林()&&&&本县苗家坪乡董家湾村人。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多年,是本县第一个响应毛主席号召搞互助合作的人。他组织的变工队和互助组受到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表扬。1947年胡宗南进犯时,周恩来在绥德专区副专员杨和亭的陪同下来到董家湾村,了解战备情况,听了汇报后表扬王丕林的党支部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1951年王丕林出席了陕西省劳模大会,1952年组织了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阼社,1953年出席了陕西省烈军属代表会议。&&&&张道源()&&&&名浚川,字道源,本县马岔村人,其父张辅清,清末廪生。&&&&道源为人豁达大度,重义疏财,是本县较有影响向的开明士绅。曾在国民党何绍南部下任保安队长,后又在韩子佩部下任团副。他与韩是把兄弟,关系甚密,但看不惯韩之飞扬跋扈,毅然辞职归家,任子洲县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1949年春,道源在西安闲居。夏天,华阴县大部分地区已获解放,唯有华山被国民党旅长韩子佩以险据守。张道源自告奋勇向西安军管处要求上华山劝降韩子佩。当道源只身来到华山脚下时,韩子佩正好接到胡宗南给他来的电报,要他据险坚守,并给韩许愿升官。并邀集部下传达电令,吃喝欢庆,山下电话报告:“张道源要求面见韩旅长有要事商谈。”韩接电话后,知道张道源上山来一定是劝他投降。韩害怕军心动摇,遂传话山下不予接见,并暗示将道源处死。驻守山口的关营长假意将道源带上北峰,杀害后丢入华山峡谷。(一说关原来和道源有私仇,见道源上门求见,就没有通知韩子佩,便将张道源引上北峰推入峡谷。)。&&&&道源有三子,次子孝慈,聪慧多智,好刚使气,酷似其父大度。少年时即参加革命,在西南空军司令部任职,1951年因公乘飞机在九顶山失事殉难。&&&&郭富才()&&&&本县马蹄沟镇水浇湾村人,原籍本县三川口乡,23岁时逃荒到水浇湾,先后给姜姓、栾姓几个掌柜做河滩(熬盐),尤其给盐地主姜白业家做的时间最久,夫妇二人起早贪黑,饱尝人生艰辛。1935年本境南川闹红,他和红军有了联系,并让红军负责人住在他家开展革命活动。&&&&1940年春,十里盐湾成立盐工工会,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时,他虽年过50,且身体有病,仍带头开展大生产运动,每年产盐40多石,比一般盐工多产1/3。1943年11月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李树林()&&&&艺名海卜志,本县驼耳巷乡李家渠人。&&&&树林兄弟二人,他为老二,幼时因生活贫困,随母到山西汾阳外祖父家寄居,弟兄俩以揽工放羊维持生计。山西的晋剧戏班十分活跃,树林弟兄都是戏迷,每到农闲就到处追随戏班并给做些杂活,既混了肚皮,又满足了看戏。由于他俩聪明灵巧,且身材魁梧,五官端正,被一家戏班看中选用,只管吃不拿工资。从此哥俩在跑龙套中勤学苦练,不几年树林便显出了表演才华,他以脸盘宽大,身材魁梧,嗓门宏亮,扮净角为得手。之后又向晋剧著名艺人“麻二狗子”、“太谷山子”学艺,加之自己苦心演练,终成较有影响的名艺人。他一生中擅演剧目甚多,尤以《斩单童》、《明公断》中饰演单童和包拯最享盛名。回陕北家乡后,先后在刘文奎、雷里风、钟景林等人的戏班演出,后应聘到米脂剧团,40年代初被田二子相邀到绥德群众剧团。&&&&树林演戏半生,但生活节俭、严谨,从不染恶习。50年代,他曾同九岁红(任凤仙)等演员参加了陕西省优秀剧目调演大会,获得优秀晋剧艺人的称号。&&&&李景铭()&&&&字星恒,本县双湖峪村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文化教育的熏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在其祖父的悉心指导下,刻苦自学《内经》、《本草纲目》等古典医著,医术精进。景铭擅长脉学、精治伤寒,经多年临床,医术更为精湛。1926年在双湖峪镇开办“万和兴”药店。景铭一生救死扶伤,医德高尚,深受乡人爱戴。&&&&鲍亮声()&&&&本县马蹄沟镇满堂沟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娴熟农耕,以种田高产闻名乡里,边区政府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他更加积极努力,早起贪黑,辛勤耕耘,连年增产,且踊跃交送公粮。1943年,绥西办事处奖给他枣红马一匹,同年11月,被选为劳动英雄,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亮声为人正直和蔼,乐于助人,常为村民排忧解难,声望很高。他为别人评理说事,耐心公道,从不收受馈赠,一次有位盐工感谢他的帮助,送一点自产的小盐,他也婉言谢绝。&&&&亮声一直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任劳任怨,多次受上级表彰。&&&&艾捷三()&&&&名克明,字捷三,本县双湖峪村人。&&&&他自幼好动,早在上小学时就被称为“打架王”,但因天资聪悟,一听就懂,加之个子高力气大,且在劳动中舍身吃苦,虽管教费手然颇讨教师喜欢。1920年考入榆中就读,此间他参加了军事训练,学会了吹军号、投弹、射击等军事技术。毕业时由教师刘敬亭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回乡后在本镇小学任教,自行脱党。一年后,经人介绍考进了北京军官学校,之后参加了国民党,连年擢升,升任营长,不久任84师高桂滋部502团团长。&&&&1934年艾捷三率团回驻家乡双湖峪“围剿”陕北红军,他率领部下常在乡间骚扰,“围剿”红军不遗余力,1935年7月在高家塌被红军打得大败。&&&&抗日战争初期,艾捷三团参加了井儿沟、喜峰寨、平型关等战,他身先士卒,柰率部队积极抗日,并多次负伤,立有战功。但不久因国民党消积抗日,捷三也转向反动,经上司高建白引荐参加了军统。1943年他提任84师师长,一年后调任新二师副师长。1947年胡宗南进攻陕北时,他组织还乡团回陕北耀武扬威又任绥德城防司令,为恶乡里。一年后调任宝鸡专员,宝鸡解放后逃往兰州,后到青海组织匪军与人民为敌,全国解放后被抓获,1954年在绥德被镇压。&&&&高彦喜()&&&&本县何家集乡蛇沟村人。&&&&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春秀延县成立赤卫队他担任队长,在老君殿一带,拉豪绅斗地主,打富济贫。1934年11月驻老君殿镇的国民党李营长派人在蛇沟将彦喜逮捕,严刑拷打要他供出中共党员和领导人名单与联络地址,但铁骨铮铮的彦喜,强忍巨痛,大骂出口:“党员只有老子一个,领导只有老子一人,要杀要剐由你们!”李营长老羞成怒,将他杀害,头颅悬挂蛇沟多日。&&&&安尔禄()&&&&字茆堂,本县双湖峪村人,书法家。他出身书香门第,早年肄业于中州大学,曾任延安四中教员,双湖峪小学校长。后弃教从戎,先后在国民党陕西警备旅旅部、86师政训处、228师师部任书记、科员、教官等职。1949年在内蒙古沙县随部队起义。1951年6月开始担任子洲县政府文书,1962年退休。&&&&尔禄澹泊一生,廉正不阿,唯酷爱书法,坚持苦练不辍,终达较高造诣。他主张学好书法要做到四点:其一,习字要勤,要做到眼勤、手勤、脑勤。所谓眼勤,即是要多看别人写字,多看帖,特别多看名家之帖;所谓手勤,就是多临池,坚持每天必练;所谓脑勤,就是多想,尤其是对名帖要仔细分析研究,体会其用笔章法等特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二能“进”能“出”。他常说:“学习书法必须进得来出得去”。所谓进得来,就是首先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爱好选准一名家法帖,然后认真去临,细细体会,经刻苦临摹,达到乱真的程度。而出得去就是在熟临一家法帖的程度上,再临诸家法帖,以吸收诸家营养,得以消化,独成一家。其三,能“放”能“收”。他常说:“写字用笔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好”。所谓“放”,就是用笔无拘谨,顺其自然,但并非野马行空,没有尺度。所谓“收”,就是在放的基础上要有所收敛,但并非约束自己,不敢行笔。这犹如一个表演艺术家那样,既要进入角色,放开表演,忘了有我,又要在表演中掌握火候,恰到好处,有我存在。其四,胸有成竹。“用笔前胸有成竹,方能一挥而就”,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他写字之前,总要端详片刻方肯下笔。并给他人题书:“写字有三诀:一勤二恒三多写,以其手熟为妙。”&&&&1992年10月尔禄遗墨《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法家王崇人在《颂序》中云:“安先生一生,致力书法,坚持练写不辍,故行笔纯熟,挥洒如意,浩然成幅。其气质与力度,显示于笔墨神妙婉转之中。字里行间,笔下生智,若飞若遂,虚实相生,放逸生辉。”“其书风清奇瘦劲,生气勃勃,激感豪荡,为其特色。”&&&&李临铭()&&&&曾名瑞廷,本县双湖峪村人,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创始人之一,第一任特支书记。&&&&临铭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山西汾阳铭义中学,该校为教会学校,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点,不少教师是共产党员。1924年春,临铭由一姓刘的教师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党组织安排他转回绥德师范,以念书为掩护,搞党的地下工作。&&&&1926年秋冯玉祥让刘郁芳在兰州创办国民军政治干部学校,派钱清泉到绥德师范招收学生,钱到绥德师范和李子洲取得联系,一共招收了30多个青年,临铭也被招去。途经银川时,党组织安排李临铭、贺维新、陶振亚、王兆卿等6人留在银川开展工作。1926年9月临铭等人在银川市鼓楼建立了中共宁夏特别支部,李临铭任特支书记。同时他们又协助国民党建立了宁夏县党部,临铭任常务主任。不久成立了工会、农会、商会和学生联合会等群众组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下令驱逐共产党人,并通缉追捕李临铭,临铭得知,星夜骑马逃出银川,但仍被追上。敌人将他一顿毒打后,以为临铭已死,便将他推下山沟。直到第二天临铭才苏醒,逃回定边。&&&&到定边后经人介绍在定边小学担任教务主任,是时积极和绥德地委、县委联系恢复定边牿别支部,并任中共定边特支书记。后因局势变化几经周折和党组织失去联系。1931年离开定边投奔在国民党石子俊部下当了副参谋长,不到三个月因病回家乡休养。&&&&1948年临铭的精神病益重,整天哭笑无常,语言失控,经常和村镇干部发生口角。1958年元月子洲县法院以“地主翻案、辱骂干部、干扰公务罪”叛处有期徒刑五年,送靖边杨桥畔劳改场服刑,于1959年8月死于刑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杜良荣(?~1935)&&&&本境西庄乡楼坪村人,米西红军负责人。&&&&1934年正月参加陕北红军23支队,先后在楼坪、毕家、尚石磕、草湾、寨山、朱家阳湾、大沟石畔等32个村子搞地下工作,不久担任米西区农会主席。他的活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于1935年派来一营队伍驻扎楼坪,并首先抓捕了保长进行审讯,保长供出良荣,致使良荣被捕。在审讯中良荣坚贞不屈,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敌人一无所获,将良荣在毕家杀害。&&&&刘占保(?~1936)&&&&本境周家镇双庙湾村人,红军兵运员。1935年,占保通过本村教师朱正红、寨头刘长军与国民党左协忠团的一个姓陈的班长相识,之后经常用大烟土换取子弹,然后把子弹送到庙坪驻扎的牛刚游击队。时长日久,陈的行动被左协忠察觉,几经审问,陈供出刘占保,左协忠遂派人于民国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七日(日)将刘占保抓捕,押往周家,当晚杀害。&&&&冯文俊()&&&&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自幼好学,才智超人,在榆林中学上学时是全校出名的高材生。1924年榆中毕业后考入寄岛大学进修,期满后于1925年开始从教,先后在米脂、绥德、子洲任中小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等,从教40余年。&&&&文俊为人耿廉,治学严谨。在米脂中学执教十五年间,以振兴米中为己任,潜心治校,任劳任怨,使米中校风整肃,学风甚浓,学业精进,每年有不少学生考入大学,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奖励,深为米脂群众钦佩。&&&&周伯勋()&&&&原名养初,本县周家人。其父周文治字赞卿,同周文郁一块办周家小学,并潜心经营22年,训诲严明,1923年受省长传喻嘉奖。伯勋受其父影响,自幼刻苦学习成绩优秀。1922年春入榆林中学,与刘景桂(志丹)同窗关系甚密,一块学习,一块参加进步组织,一块宣传革命。1925年榆中闹学潮,刘志丹等人遭到井岳秀的搜捕,伯勋同几个好友深夜用绳子床单等将志丹等人吊下城墙,此事深为杜斌丞校长嘉许。&&&&榆中毕业后于1926年受聘在绥德职业传习所任教员,同年4月由杨明轩、常汉三介绍加入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清党时,他脱离了国民党,在绥德、榆林等地从事教育事业。1930年冬投奔杜斌丞,并在杜斌丞身边工作。1932年随杜到兰州,经杜斌丞三次介绍在甘肃镇远任教育科长、庆阳新十一旅任上尉参谋、汉中财政专员署任视察员。1934年因病归里,后又在周家、横山等地任教。1953年12月到县人民委员会当文书,1956年又到新成立的周家中学当教师。1957年冬县上开教师集训会,对其的“右派言论”揭发批判,胆小谨慎的周伯勋在惊悸中深夜坠桥自尽。死后仍定为“右派分子”,1979年始平反。伯勋擅长书法,可惜遗墨不多。&&&&李映旭()&&&&字明亭,本县双湖峪镇人,名中医。&&&&1920年受父命入姜家崖“自成公”药铺当学徒,1923年转入双湖峪镇李景铭“万和兴”药铺做事。在李景铭先生的培育下,明亭自修读了不少医学著作。后来到米脂、绥德等地求学问医,特别是米脂“宏济”药房的刘老先生对他指导甚确,受益非浅。1944年他正式行医,1956年到子洲县医院当医生。&&&&明亭从医几十年如一日,苦心学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待人和蔼,不贪钱财,医德高尚,深受乡人敬重。1963年出席了陕西省卫生工作者表彰大会,1979年晋升为主治中医师。留有子洲县卫生局刊印的《李明亭医案》。&&&&刘正平()&&&&原名刘嘉善,字鹏举,本县三川口乡阳湾村人。&&&&他幼年在米脂龙崖高等小学上学,1923年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由于校长教务主任以及多数教员属于守旧人物,教学方法落后,质量低劣,学校死水一潭,学生对此深为不满。刘正平和白明善曾代表学生向校方提出意见,但遭到无理斥责。次年开学时学生又公推刘正平、白明善、杜少勋、李明轩为代表,呈书省教育厅,揭发了校方的守旧行为和贪污教育经费等问题,取得了胜利。省教育厅任命李子洲为四师校长,李子洲到职后选贤任能,提倡新学,宣传革命,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刘正平、李策铭、徐博、安志翰(安子文)号称西川“四大名生”,他们不仅学业成绩常列前茅,而且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筹备创建了陕北青年社。1924年冬,刘正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李子洲介绍刘正平、安子文等人去北京中法大学学习,上学期间,正平又和安子文一起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初,他回家乡和曹鸿碧在三川口、西庄一带宣传革命,组织农民协会,积极开展革命斗争。1928年秋,刘正平被党组织派到宣化高桂滋部从事地下工作。其公开身份是109师少尉参谋。&&&&1930年刘正平结识了中共山西特委书记刘天章,并送刘天章一笔经费,向天章表示:“我跟你走,党叫我怎么干就怎么干。”遂按刘天章的指示到互济会同高克亭一块开展工作。1931年7月,互济会宣传委员李来宾被敌人逮捕,供出了刘天章、刘正平等人,破坏了特委机关。正平和天章先后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正平坚贞不屈。敌人在得不到任何情报的情况下,恼羞成怒,于十二月在太原小东门外将其杀害。就义时正平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家人收尸时,发现他生前曾身受重刑,十个手指仍留有竹签子酷刑的伤痕。&&&&拓元国()&&&&本县裴家湾乡张家山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工作。1942年起先后任乡长、区长,但他和普通农民一样坚持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时,他为边区政府贡献粮食150余石。40年代曾出席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后因脑病经组织批准回乡务农。回乡后从合作化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二十多年,他率领乡人治山治水,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成绩显著,多次出席省、地、县先进代表大会。&&&&陈治明()&&&&本县裴家湾乡陈家崖村人,陕西省农业劳动模范。&&&&治明自幼爱树成癖,和树结下不解之缘。他从刚会劳动之始,每年春秋在自己的畔、山坡陡坬上栽树,被人唤为“树娃子”。合作化初期,他就有营造大面积树林之夙愿。1962年大队成立林业专业队,划地千亩,治明担任队长,率众几十,绿化山沟陡坬。他一年中除了寒冬腊月在家食宿外,其余时间都守在林区看护山林。1963年被评为陕西省林业劳动模范,并出席省群英会。经过十几年的辛勤栽种和精心管护,终于使陈家崖的三山五沟披上绿装,育成了1724亩大块树林地。&&&&治明为人耿直,护林时发现损毁林木之事,他不徇私情,公事公办,有位亲属偷伐槐树两株,价值30多元,治明决定罚款40元,当即交清。&&&&在几十年的植树中,治明总结出“深、细、直、稳”四字栽树要诀:挖坑要深,上收下扩;填土要细,先阳后阴(先填干土后填湿土);提苗要直,轻扶向上;浇水要稳,慢慢渗汪。&&&&1975年秋护林归来溘然谢世,临终时向儿子嘱咐:“死后埋在林地,让我永远和树在一起。”子遵其言,葬父于树木最茂密的山坡上。&&&&周发源()&&&&本县周家镇李银家沟村人,出身地主家庭。青年时到榆林中学上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支部宣传委员。榆中毕业后,到定边教书。1926年2月汤中甫、周梦熊、周发源、龙惠民等人遵照中共绥德特支的指示,以定边高小为活动中心,建立中共定边支部,周发源任支部委员。同年6月,任中共定边特支书记。1928年10月任中共绥德县委书记。1931年白明善被捕,国民党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形势恶化,周发源逃奔到山西汾阳,从此脱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发源又返回绥德,从事商业。周家是富户,在周家办有三个商号(同泰恒、同裕恒、同和恒),在绥德办有两个商号(同裕成、同庆成)。周发源与其侄周志岐在绥德经营有方,资本猛增,1938年其资本即为10多万银元。国民党绥德专员何绍南以禁用银元为名,在1938年9月罚没同裕成银元4万余元,1939年4月,罚没同庆成银元4.9万余元。周发源和周志岐在共产党的支持下,和何绍南进行了斗争。1941年周发源和其侄周自岐到西安经商,惨淡经营,资本渐多,但因战争频繁,每有损失。全国解放前夕,周志岐到天津经商,周发源在西安开大成玻璃店,资本可观,后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中以资本家之名义遣送回家乡,1976年劳动途中,失足而亡。&&&&周发源弟兄4人,三哥财源()受其弟影响,在土地革命中,自动将家中部分土地、房屋、粮食、衣物用品等捐献给农民,并协助红军和游击队制造土枪、土炮、土手榴弹。财源喜爱整地植树,早在民国十年(1921)春,就在一架山梁上造林150多亩,村周围的低山上栽培花果树50多亩,并在几道小沟里打坝淤地,在峁梁地上修造平台(即梯田)地4亩。陕甘宁边区时,政府专门派人整理了他的经验,并请他在周围各县介绍经验。&&&&冯启民()&&&&原名祖佑,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1925年榆林中学毕业,1926年在横山县高小任教,经马云程、曹亚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推选为陪审员,曾与县长、农会主席一起多次清算土豪劣绅的劣迹。顽固分子仇视他,将他告到国民党陕西省民政厅,要求查办,但因组织暗中掩护转移,未遭抓捕。&&&&1928年任中共绥德区委委员、书记等职,1929年底任绥德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31年自行脱党。1940年绥德、米脂等地解放,启民重新参加工作,先后在子洲苗家坪小学、双湖峪小学任教,后入绥德师范进修两年,期满后在延安行知中学、财经学校等校任教,1949年5月西安解放,任西安军管会房屋股长。1951年再度从事教育工作,在西安终南小学、西安市银行学校、西安市商业学校任教员、副校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时,被诬为“叛徒”,致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76年7月含冤去世,1979年平反。&&&&杜修方()&&&&本县砖庙乡砖庙村人。1927年榆中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回家,白天下煤窑掏炭,晚上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和马文瑞、郭步岳等人在刘家坪、毛圪台、花牛峁、白家湾等地宣传、组织、武装群众,组建和扩展革命地盘。1933年任秀延县十二区主席。日为配合牛刚游击队在驼耳巷老山峁和国民党艾捷三部队战斗,修方亲临前线英勇参战,一举击败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当敌军组织多于我方几倍兵力反扑时,修方临危不惧,奋勇作战,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拓克宽()&&&&又名拓荒,字和卿,本县周家圪乡佟家坬村人。其父拓廷佐,苦心务农,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克宽在省立四师上学时,全家搬迁绥德城北门湾居住。克宽七岁在本村入私塾,1920年考入苗家坪高小,1924年春考入榆林中学。7月克宽从榆中转入绥师上学。冬季,他由柳长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4月,克宽受党组织派遣,离别母校,经其姑夫文经章介绍,到河南高桂滋部队当了司务长,后来升任连长,开始了历时五年的兵运工作。这五年中,克宽在高桂滋的国民革命军第47军109师担任过我党地下军委领导的二团党总支委员、三团党总支书记等职务,并积极参加了北伐战争,接待了大批我党派往47军军事干部学校学习的共产党人,与刘玉璞、李生茂、马汉章、吴岱峰、胡廷俊在士兵中秘密宣传革命理论,发展党团骨干,扩大革命影响。&&&&1930年秋,高桂滋部驻防山西平定县,听候整编。根据北方局指示,从47军中抽调部分党员到各地搞农运,这批人员改由中共山西省委领导。此眩中共山西省委派杨重远、拓克宽、胡廷俊、吴岱峰等人筹建一支红军游击队,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奔波,筹集长短枪20余支,组织起30多位武装人员,后与阎红彦、白锡林组建的武装小组会合于吕梁山区,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游击大队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克宽任大队长,副大队长阎红彦、吴岱峰,政委黄子文,党总支书记杨重远。&&&&克宽枪法很准,举起手枪打房檐椽头,弹无虚发。他机智多谋,英勇果断,备受称赞。晋西游击大队成立后,活动于汾阳、中阳、孝义一带,袭敌哨,拔据点,打土豪,斗地主,深得贫苦农民拥护。1931年7月间,国民党调集万余人的军队,向游击队进行“围剿”,由于寡不敌众,他们按照中共山西省委的指示,西渡黄河,在陕北特委的领导下,补充大批人员武器,在安定、安塞、靖边、清涧、延川一带开展游击斗争。&&&&1931年农历八月初,游击队行军至安条岭,深夜遭到敌人重兵包围。克宽在侧翼出击时,未追上大部队,遭张廷芝部一个骑兵排的围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冯文江()&&&&本县马岔乡冯家渠村人。1924年榆中毕业,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5年加入“共进社”,同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同年转党。讲习所结业后,调回陕西渭南省东农民办事处任职。1927年调西安中山学院担任农民运动班班主任。大革命失败后,陕西省委通知他离开中山学院回陕北任绥德县委书记。1928年春,他出席了在本境苗家坪南丰寨召开的陕北特委会议,不久任特委宣传部长。1931年秋,因父病重回家探望,失掉了与组织的联系。绥德县委书记周发源临时安排,让他担任了西川区委书记。次年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被释放回家。&&&&1940年,绥德解放后,冯文江重新参加了工作,任绥德专署教育科督学。1943年调任米脂县一科副科长,1944年调任子洲县教育科长,1945年任边区政府政务秘书,经过组织严格审查,由胡明、常黎夫二人介绍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重新入党后,他勤奋地为党工作,终因积劳成疾,身染重病,不得已于1946年底回乡休养。1947年春胡宗南进攻延安,在文江的请求和建议下,将陕甘宁边区政务处大量机要文件和有关书籍转移到子洲县冯家渠村,由文江负责保存。同年秋,冯文江提任为河东留守处党支部书记,随边区政府家属队东渡黄河到了山西。1950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不久任参事室参事。1954年西北大区撤销后,他留在西安从事档案工作,1956年调任陕西省委参事室参事,日因病逝世。&&&&李策铭()&&&&字临轩,本县双湖峪镇人。策铭自幼天资聪颖,喜爱读书。1925年春,以优异成绩考入绥德师范,与安子文、徐博、刘正平被称为“西川四大名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受李子洲校长的器重。1928年春,因闹学潮,绥师被井岳秀查封。李策铭同周梦熊、冯启民一起到横山高等小学任教,并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后又在米脂、绥德、榆林等地小学、师范、中学执教,两次被绥德教育局聘为督学。此间,自行脱党。&&&&1948年受聘到宁夏中宁县中学任教,1950年任校长。1953年调宁夏惠农县中学任职,1954年12月因煤气中毒身亡。策铭一生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热心造就学生,酷爱书法,笔力工整。虽性格内向,仍受学生钦敬和爱戴。&&&&高齐旺()&&&&本县何家集乡枣林坬村人,1930年6月参加革命。齐旺在中共秀延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发动穷苦农民起来革命,组建了秀延县自卫军,他担任自卫军队长。自卫军纪律严明,力战多捷,威震四方。1934年冬,齐旺率领自卫军在子长县东沟河和国民党政府军交战,不幸壮烈牺牲。&&&&田庆丰()&&&&本县苗家坪乡本街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苗庆丰与苗仰实、贺维新一起在苗家坪高小创建了本县第一食党支部,田庆丰任支部书记。1927年7月,苗家坪高小党支部转为区委,田庆丰担任区党委书记。区党委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抗租、抗税和抵抗国民党拉差等革命斗争,并发展了一批党团员。田庆丰任职期间,联系群众,宣传革命理论,为党作了大量工作。1937年,国民党绥德专署逼他当联保主任,田庆丰因未得到组织批准,拒绝担任。国民党绥德专署的人强行把田庆丰带到绥德,进行了拷打,将田庆丰逼死于绥德,后由家人安葬在苗家坪。&&&&高步仁()&&&&本县槐树岔乡好地坬村人,出身贫寒农家,少小在家务农。1933年参加红军,与共产党员拓嘉祯等人在靖边、横山、安定(今子长)等县交界处从事武装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创建陕北工农红军第十游击支队,步仁任支队长,拓嘉祯为政委。1935年初在陕北苏区反“围剿”斗争中,十支队、一支队合并为一总队,步仁任总队长,刘明山任政委,活动在米西区一带。在肃反中因受极左路线影响被当作“AB团”成员监禁。中央红军到陕北后始得获释,任28军团长。1936年随刘志丹东征,进入山西,不久因刘志丹牺牲,部队撤回陕北,步仁进瓦窑堡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关中军分区独立第一营营长。1941年后历任陇东军分区独立第五营营长、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四大队六队队长、绥德警备区第十一团副团长等职。1946年5月,步仁调任晋绥军分区第五军分区第四团团长,参加了解放大同、左云、右玉等战役。次年在清河战役中负伤,伤愈后调绥蒙军区参加剿匪。1949年任伊克昭盟军分区参谋。1950年初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了解放两广的战役,不久担任广西钦廉军分区参谋长,后为副司令员。1953年入武汉四野高干文化学习班学习。1955年10月毕业调兰州军区,授衔上校。次年任甘肃定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后参加引洮工程建设,兼任工程局副局长。1962年任甘肃平凉军分区副司令员,1965年离休,同年因手枪失火身亡。夫人区建冰,广东人。&&&&封营书()&&&&本县何家集乡封家坪村人。1927年革命处于低潮,营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统战工作。1937年至1939年任子长县统战部部长。1943年调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室政务秘书科长。1947年任宜川县县长、县委书记。1950年调西北行政委员会工作。1953年因病于中央人民医院逝世,西北行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在其家乡立石碑一通,以示纪念。&&&&栾醒民()&&&&又名迎春,本县马蹄沟镇栾家渠村人。1930年绥德师范毕业后考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就读,1932年肄业回乡。1934年开始执教,1940年调绥德师范,先后任教员、主任、副校长、校长和中共党总支书记等职。醒民潜心教育,专心致志,注重实绩,不求虚荣,使绥德师范风纪大整,为陕北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由于教绩卓著,醒民多次受表彰,1960年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曹鸿碧()&&&&原名崇学,本县双湖峪镇曹家坪村人,九岁入双湖峪小学读书,十五岁以优异成绩考入米脂三民二中,毕业后又到绥德师范就读,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绥师被查封停办后,曹鸿碧等十多人考入北平新办的政治大学。在那里,他除了刻苦学习外,还结识了许多知名人士,并受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开展地下工作。西安事变后,曹鸿碧随西北抗日联军开赴东北抗日前线,日本投降后,转入地方工作。全国解放后,调到江西省从事工业建设。1959年调任陕西省机电设备成套局局长,为陕西和大西北的机电工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批斗,并遣送杨梧“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受尽折磨和摧残,积郁成疾,于1974年去世,后平反昭雪。&&&&刘景向()&&&&本县周家镇铁房寺人,谨言慎行,敏学好读。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1925年经焦维炽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接焦的职务担任了榆林地下党支部书记,并受命筹备中共榆林地委。&&&&1927年赴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在史可轩、邓希贤(邓小平)部下当职员,深受史、邓两首长的器重。“四·一二”政变后,中山军事学校被迫解散,景向按组织意图返回故乡,到周家高级小学任教员,期间同马文瑞一起发展共青团员多人,1928年到横山第一高等小学任教。是年秋考入北京政治学院,后留学日本。&&&&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血气方刚的刘景向为抗议日本侵华,毅然弃学返回,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奔波于西北各省。40年代,经杜斌丞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后执教北京铁道学院,为三级教授。景向训导有方,治学严谨,备受师生爱戴。1957年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备受折磨,1968年含冤离世。1979年始平反恢复名誉。著有《会计学》、《统计学》两本书稿,均未出版。&&&&马宏恩(?~1935)&&&&本县周家镇双庙湾村人。是早期红军粮食委员,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寅传员。1935年前,他在本村搞秘密活动,给红军筹办粮食。1935年初他已是安定到小理河川红区粮食供应负责人。11月他身带密件,由安定去小理河川的赵家寨子与红军联系,突然被国民党军包围。他埋藏了密件,下山侦察,不幸被敌人抓获,带到周家镇,严刑拷打。他守口如瓶,宁死不屈。敌人恼羞成怒,用菜刀将他的头颅割下,挂在街上示众。&&&&贺树祥()&&&&本县砖庙乡阳泉山村人,敏而好学,性烈爱斗。周家高等小学毕业,1922年,他14岁,参加了南川农民到清涧县政府的抗税斗争,县官认为他是小孩不屑对话,但被树祥义正辞严的责问,无以应对。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担任秀延县八区薛家渠乡主席兼书记,不久升任区委书记。1935年4月调回县委搞组织、宣传工作,不久转入地下,他活动在子长涧峪岔、南沟岔一带。日晚,贺树祥等12人在涧峪岔脑普则圪召开党员会议,被叛徒告密,全部被捕,押在南沟岔逼供。树祥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坚贞不屈,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苏杰儒()&&&&原名自强,本县西庄乡驼耳巷村人。1927年在榆林中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到1930年初,杰儒从山西买回一批枪枝,藏在家里,被敌人发现后,搜走枪枝,抢走财产,并抓走其父苏向堂(后放回),杰儒逃走。1930年6月,杰儒在吴旗参加了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革命队伍,先后担任陕甘工农游击队中队长,红二十六军班长、排长、连党代表等职。1931年他去甘肃平凉、庆阳等地活动并组织领导了西华池起义。1935年攻打保安县城时负伤,此后由党组织安排在绥德、米脂的苗家坪、龙镇、卧羊寺等小学任教员,开展地下工作。1945年党组织派他去定边营盘号盐店当掌柜,期间杰儒受分区司令员贺晋年委派,积极为促成三边十一旅起义创造条件。&&&&抗战胜利后,苏杰儒担任安边县公安局长、三边军分区保安处干事等职。1947年春在定边战役撤退时被马鸿逵部下抓走,先后被关押在银川、兰州两年,期间杰儒一面与狱中党组织联系并加入高波为书记的党支部,组织狱中难友与敌人斗争,一面只承认自己是盐商老板,始终未暴露身份。&&&&建国以后,苏杰儒先后担任宁夏企业公司副科长,人民监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政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人民检察署处长等职,后担任甘肃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委,并受组织委派参加了民革甘肃省委员会,担任甘肃省民革副秘书长、委员、副主任委员等职。为党的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杰儒遭受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平反。1985年7月去世,遵其遗嘱,骨灰撒入黄河。&&&&高恩昌()&&&&本县周家圪乡艾家圪村人,著名工匠。他多才多艺,为人耿直,教徒极严,在民间享有盛名。他擅长雕庙碑、坟碑及檐廊斗角、花卉禽兽,信手雕来,尽成妙趣,千姿百态,活灵活现。&&&&恩昌还会木活、砖活、泥水、油漆等手艺,且都是行家里手,领工修建全县闻名。他领修了子洲中学的大礼堂,老君殿中学的教室,马蹄沟、周家的粮站等,曾在建设延安永坪油矿时被评为“技术精湛,质量第一”的先进匠头,获锦旗一面。&&&&恩昌对手艺从不保守,乐于传授,他先后培养了五六十个徒弟。他教徒严谨,一视同仁,从不对徒弟发火,也不在经济上苛剥。恩昌行艺不分贫富,等同相待,德行高尚,很受乡民称颂。&&&&安子文()&&&&原名志翰,字浩然,本县双湖峪镇人,中国共产党的杰出的组织活动家。&&&&安子文的父亲安庆云,字武甫,是清末廪生,民国初年曾任陕西省议员。他为人正派,常常被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邀去排难解纷。安子文小时是由一个姓王的贫农大妈奶养的,七岁进入私塾,1922年春和二弟安志铭一起到米脂城,借住外祖母家中,在县立高等小学读书。一年后考入新成立的绥德师范就读。&&&&安子文1924年从绥德四师毕业后,离开家乡到北京、保定一面读书,一面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日,参加李大钊等人领导的示威游行。震动全国的“三·一八”惨案后,党组织派他到共青团北京地委工作。1927年12月,安子文到开封向中共河南省委汇报工作后,河南省委决定安乎文由团转党,并分配他担任省委交通科长。1928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后由党组织营救出狱。1928年秋,党组织派他到上海担任党中央的交通,往返于上海、武汉、沙市之间,为党传递文件,护送党的重要干部。1931年3月在天津被特务逮捕关进监狱。在狱中坚持斗争,建立了狱中党支部并担任党支部委员。1933年冬,他在狱中同薄一波、刘澜涛等一大批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进行绝食斗争,粉碎了敌人对政治犯施加的种种压力。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1943年春,安子文到延安,担任中央党校二部副主任,1945年,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安子文是正式代表。&&&&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毛主席提名,安子文担任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上任一个月后,中央组织部长彭真被派往东北工作,于是安子文主持中央组织部的日常工作。从那时起安子文一直在中央组织部工作了21年,为党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安子文受到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予以彻底平反。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安子文被补选为中央委员,并被党中央任命为中央党校副校长。日,安子文病逝于北京。&&&&安子文夫人刘竞雄,为山西著名民主人士刘少白之次女。有子女三人,为安黎、安民、安国。&&&&1985年由陈野苹、韩劲草主编的《安子文传略》出版,薄一波为传略写了序言。&&&&马逢瑞()&&&&字应芝,本县高家坪乡马家坪村人。&&&&逢瑞于1925年在周家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绥德师范学校,受革命薰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4月井岳秀因害怕学生进行革命活动,将绥师解散,逢瑞回家务农,自动脱党。后又在吴家塔、周家等地任教师,期间加入复兴社和国民党。1940年子洲解放后,他从事商业活动。1943年整风时,他如实交代了自己参加复兴社和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受到宽大处理,被分配到绥德专员公署工作。1946年因病复员回家,1950年秋到米脂中学任教,后又到葭县、延川等地任教,1958年开始任延川中学校长,教绩卓著,出席了陕西省文教群英会。1962年精减回家,躬耕田间,辛苦备尝。&&&&马逢瑞小心谨慎,办事认真,善于教诲,阅历丰富。虽无名著佳作传世,但存有日记20多本,较翔实地记录了1944年到1972年29年间国家、民间及其家庭要事,有较高的资料价值。&&&&牛刚
()&&&&原名光远,本县马岔乡牛家沟村人。&&&&他九岁时在十垧坪念书,后入冯家渠小学就读,十四岁时母亲病故,回家挑起了家务重担,做饭担水,推磨压碾,甚至还要穿针引线为弟妹们缝补。1927年春,牛刚同另一人到神府寻找革命队伍,不久即被家人寻回,经人说情又入冯家渠小学就读。5月,他和徐登启二人被选为代表参加了米脂三民二中纪念红五月大会。回校后就发动了学生罢课,校方甚为惊恐,动用民团出面抓人,牛刚和徐登启只好连夜跑到周家躲藏,不久校方开除了牛、徐二人。牛刚只好回家劳动。1932年春牛刚在合水县终于找到了刘志丹的红军部队,在骑兵连当了战士,不久又结识了谢子长。1933年春夏之间,由于陕西省委书记杜衡执行王明路线,打击刘志丹,致使陕北革命蒙受巨大损失,牛刚也遭到株连,无奈回到家中,不久失去了联系。对此他十分烦恼,下决心要再次寻找共产党闹革命,经多方打听终于在安定县的杨道峁找到了谢子长。子长当时重病在身,听了牛刚的诉述后颇为赏识,当即布置任务。牛刚接受任务回到大理河川的大堡岔,找到了原在国民党中干过事的张五老汉,和他一起开展了革命活动。&&&&1935年春,牛刚任省特务队队长。8月,省特务队改编为23支队任支队长,同年10月,牛刚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23支队统编为陕北游击师,牛刚调任新成立的军分区司令,并兼任米西苏维埃军事部长。不久因游击师师长柴俊福调离,政委魏国良叛变,牛刚又任师长兼政委。1936年春,中央派张秀山等一批干部到神府开展工作,牛刚进行周密的安排,负责护送到目的地。&&&&陕甘宁边区时期,牛刚一直在军队中任职。1943年后,牛刚分别在关中保安纵队、东北骑兵团、东北双城纵队等军事部门担任职务,每到一处都能按照中央的指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模范地完成任务。后来随大军进关,追歼国民党残部到南方,先后在独立七团、47军160师478团、湖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中南文化速成中学校务处、第一公安学校物资保证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院务部等单位任职,1964年离休。&&&&离休后,牛刚先后到绥德、米脂、子洲、横山、延安、靖边和东北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重游,讲革命传统,教育下一代,并协助党史办、县志办的人员整理史志资料。&&&&郭秀春()&&&&本县马岔乡大堡岔村人。40年代,她丈夫参加解放军后,她一边生产,一边操劳家务,饱尝艰辛。1949年丈夫在解放大西北时牺牲,她含悲忍痛,一边精心侍奉老人,一边含辛茹苦地抚养子女,同时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她有多次参加工作的机会,都没有去,一心一意留在农村建设山区。1958年和1959年曾两次出席全国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复转军人代表大会。&&&&裴仰山()&&&&本县驼耳巷乡新庄村人,曾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仰山出身贫寒,十二岁便给地主牧羊,饱尝人间之苦。1927年正当全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刻,仰山跟堂兄裴仰斗开始了秘密革命活动。1928年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起初只有四五人开展革命活动,后串联群众、宣传革命,配合赤卫队到白区拉豪绅斗地主,杀坏人,出布告,为穷人伸张正义。当时在驼耳巷沟一带群众中流传这么一句话:“穷苦人要出头,投奔仰山和仰斗。”1935年1月他们和郭步岳找到了红军一总队负责人刘明山,得到了刘明山的正确指导和有力支持,并于同年2月创建了以驼耳巷为中心的十二区,将革命斗争公开化,不几个月,扩展到250个村庄。为了便于开展革命斗争,秀延县委决定把十二区划为三个新区。裴仰山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十二区区委书记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裴仰山满怀激情投入到抗日战争,先后在秀延县任工委书记,在米脂、绥德、吴堡、清涧等县任县委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仰山被调到冀东地区领导广大群众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建国后在唐山市和河北省委工作。&&&&仰山胸怀坦荡,坚持真理,敢说敢干。1962年,一次省委会议上仰山尖锐地指出:“河北省1959年整风反右倾完全搞错了,应该给受害的人平反,给冤死的人昭雪,我们党这些年来接连不断地出问题,主要是吃了极左思想的亏……”。&&&&“文化大革命”期间,仰山遭到了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以后,仰山始平反,重新工作,直到病危期间,他还关心河北省的工作情况。&&&&刘万祥()&&&&本县何家集乡枣林坬村人。1927年全国革命处于极其困苦时,刘万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陕北红军二团团长,在一次攻坚战中失踪。&&&&高腾霞()&&&&本县何家集乡枣林坬村人。早在1931年前,腾霞就秘密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老君殿一带开展宣传活动,他任宣传干事。后参加了筹建秀延县委的工作。秀延县委成立后,腾霞和县委一班人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使全县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1936年夏,国民党队伍攻占秀延县,共产党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腾霞调回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任巡视员。1939年,腾霞在安塞一带开展工作,在一次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5岁。&&&&刘直卿()&&&&原名学正,本县三眼泉乡刘家坪村人。&&&&直卿性温持重,谨言慎行。早在绥德师范上学时,就被同学们称为“遇事忍让为先,办事不遗余力”的兄长,经常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帮办事宜,且多从不声张。1937年绥师毕业后,在绥德城内一所小学任教,不久提任米脂中学训育主任。1946年调任子洲县教育科长。后调绥德专署任秘书,三年后提任子洲县代理县长,后调任吴堡县县长。直卿酷爱教育事业,从政以来常怀重返教育战线之心,1955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招收学员,他毅然放弃县长职务赴京进修,期满后担任绥德高中校长多年,后调任子洲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直卿以务勤求实,不趋荣利著称。1958年他在绥德高中任校长,有些学校受当时浮夸风的影响,大办工厂、农场,而放松了教学工作,而他主持的绥德高中却没有办厂,为此遭到领导的批评,说他“右倾保守”“因循守旧”等等,但他仍泰然处之。领导要他写检讨,他写了:“办学绝非演相声,断然不可胡编乱吹,唯应务勤求实不趋荣利训导诸生,方能培养出时代有用人才,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之错误,自难知错,故难以认错。”在他的抵制下,绥德高中在1958年大跃进浪潮中,仍有比较正常的教学秩序。直卿训导有方。1962年他在子洲中学任校长,因国家经济困难学生饥饿难忍,所以学生中有偷吃干粮现象,一些班主任强烈建议校方对偷吃者从严惩处,以便打一做众。刘校长听了汇报说:“古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此多的学生偷食,绝非都是品质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偷食者进行教育是应该的,但不能因偷严惩,只有想方设法办好学生灶,让全体学生吃饱,这才是治本之法。”于是他和县上领导请求给学生增加了供应指标,又深入灶房加强伙食管理,使学生解脱了饥饿,偷食的现象没有了。直卿教子甚严,从不让子女有半点特殊,他的子女和普通学生一样,住大铺,上大灶,并很少到他的办公室走串。“文化大革命”中,刘校长备受折磨,成立革命委员会时,起先结合他为子洲中学革委会主任,不久又无中生有说他是复兴社骨干将他清除出革委会,致使身心蒙受了很大刺激,一病不起,于1970年饮恨离世。直到1978年后才平反昭雪。&&&&李国良()&&&&本县电市乡李家河村人。国良于1947年参加工作,后在水利部门任技术员。1951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58年又被评为水利系统省劳动模范。&&&&李国良酷爱本职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坚守岗位,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不畏艰险,经常出入于涵洞、桥梁、石崖等地段查看现场,每遇大雨山洪,总是冒雨查看工程地段。由于工作勤恳认真,他承担的施工任务总能保质保量并能节约用工用料而按期完成。&&&&1967年春,在杜家沟施工时,李国良去查看,陷入塌方土下冰块融化后形成的暗洞中,不幸以身殉职。&&&&杜修杰()&&&&字维垣,又名苗逢春,本县周家圪村人。修杰性温和拙言辞,聪敏爱学,业著前茅。早期就读绥师。1933年7月由薛子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绥师毕业后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就读,1937年7月抗大毕业后随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军中谨言慎行,多谋善虑,颇受敬重。1938年在绥远省兴县(今山西省兴县)任组织部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次下乡途中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马廷让()&&&&本县驼耳巷乡柳树峁村人,少年时在本地参加了革命活动。1935年被选为王岔乡贫农团主席,积极组织广大贫苦农民闹翻身、求解放。1940年9月马廷让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驼耳巷、瓜园则湾乡、区工作,任乡长、乡指导员、区长等职。多能应民之急,精于断事,备受群众敬重和爱戴。&&&&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机智多谋、英勇善战,多次立功受奖。1950年随解放军进青海,先后在同德县一区任区长、区委书记。1953年5月提任同德县县委书记,勤于政事,政绩可观。当时,同德境内仍有少数土匪不时行恶作乱,干扰建设破坏新政权,为了平定地方,廷让于1958年7月率部亲自征剿土匪,经过几天的战斗,基本剿平了匪乱,在返回途中不幸被一暗弹击中,壮烈牺牲。&&&&曹鸿都()&&&&本县何家集乡曹家沟村人。1935年2月鸿都参加了秀延县保卫队,后调到中央保卫局特务队任战士,曾给博古、林彪任警卫员。&&&&日,周恩来副主席、张云逸副总参谋长等乘车南下同蒋介西谈判,由鸿都等十几名警卫战士护送。当行进到甘泉湫沿山时,遭到土匪的突然袭击。土匪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从三面疯狂向汽车射来,司机的腿部受伤,汽车无法开动。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跳下汽车,警卫战士利用轮胎作掩护和敌人展开了战斗,但因寡不敌众,我方伤亡很大,车上十几名警卫员和新闻记者多数牺牲。情况万分危急,随从副官陈友才将火力引到自己身上,鸿都临危不惧,一边持枪向敌人猛烈扫射,一边指着西面的一条小沟让周恩来和张云逸等人迅速撤离,等到周恩来等人转进拐沟后,他才离开汽车。敌人见汽车无人守护,知道我方人员已转移,于是一窝蜂似地向拐沟追来。鸿都走到一个拐峁时沉着地将仅存的一枚炸弹投向尾追的敌人,只听“轰”地一声巨响,尾追的敌人炸死不少,余下的调头鼠窜,这是一条长满了狼牙刺的小沟,只有羊肠小道,张云逸在前开路,鸿都扶着周恩来紧跟,手脸被荆棘划得血迹斑斑,衣裤被撕开一个个口子,也无暇顾及,只顾拼命向前,尽快脱险。突然周恩来昏倒在地,鸿都马上背起就走。就这样,背一阵,走一阵,历尽艰险,到了延安南二十里铺。通过兵站和党中央取得联系,然后由中央保卫营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回延安。&&&&1937年底,鸿都请假回家探亲,因故再没有归队,而参加了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乡委员、乡锄奸主任、乡指导员、区游击队队长等职。1947年地方游击队改编为正规军投入解放战争,鸿都在军队中先后担任副指导员、副连长,转战陕北各地。后又参加了太原攻坚战,负伤后转入后方医院,治愈后归里务农。&&&&鸿都回乡后从不向任何人夸耀自己的光荣历史,直到1980年子洲县民政部门在民政普查时才了解到他的历史,随即给他以老红军待遇。&&&&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工作人员从总理的贴身衣袋里发现一张照片,背上写着:“劳山遇险,仅存四人”。曹鸿都保护周恩来的功劳不可泯没。&&&&李树槐()&&&&本县砖庙乡阎家山村人,出身贫农家庭,1934年10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北游击支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到1947年先后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八路军总部、西柏坡中央后委搞警卫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科长、警卫局处长、副局长、机要交通局局长。1979年8月任公安部八局局长,是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抗日战争时,他任朱总司令卫士长,守口如瓶,从不泄密,且认真负责,机智灵敏。一次随营学校开会,成千人热烈鼓掌欢迎朱总司令讲话,一个勤务兵毕恭毕敬递上一杯茶请朱总司令解渴,树槐早就预备好净水,让朱总司令喝,这个勤务兵送的茶水朱总司令一口未沾。散会后有4个打篮球的人喝了这杯茶,都中了毒,一查,原来那个勤务兵是个日本特务。还有一次朱总司令到洛阳和国民党的卫立煌见面。卫立煌给朱总司令派了警卫,安排李树槐看戏、洗澡,李树槐都婉言谢绝了。他还是生产能手,他领导的朱总司令的小南泥湾农场,收获甚多。他不贪小便宜,不收别人给的礼物,不抽烟,也不喝酒,不玩纸牌,经常带两件东西:日记和字典。一有空就学习,终于脱了盲。1943年到1945年曾连获三次奖励,被授予“警卫模范”、“特等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全国解放后,他仍从事警卫工作,为做好中央领导的安全、服务工作,为公安警卫工作日夜操劳,1959年被评为全国公检法先进工作者。60年代,多次担负周恩来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的安全警卫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李树槐诚实待人,克己奉公,机智勇敢,作风正派,被誉为公安警卫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刘德温()&&&&本县苗家坪乡本街人。刘德温自幼聪颖好学,苦心攻读,上小学时就追求进步寻求真理。1936年春到延安求学,先在职工学校,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就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德温参加了学生军赴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受组织委派到山东亢兰一带建立新玟权,不久任亢兰县(现并入济宁市,在济宁市南)县长。他勤于政事,善于领导,很快使新政权得以巩固,成了坚强的抗日前沿阵地。1939年冬因叛徒出卖被日本兵杀害,年仅18岁。&&&&徐登台()&&&&本县马蹄沟镇四旗里村人。登台家境贫寒,曾给地主拦羊多年。他十九岁那年冬天,不慎将一只羊的后腿打折,遭到了地主的毒打和侮辱,倔犟的登台星夜出走。于1941到延安参加了革命,先后在延安职业学校、边区财政厅、贸易总公司工作。1944年出席了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登台调到青海省,先后在乐都县贸易公司、青海省贸易公司、青海省食品公司任副经理、经理等职,又调任西宁市商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粮食局局长和市委常委、副市长等职务。&&&&“文化大革命”时,登台横遭迫害,两个孩子相继遇难身亡,使他身心蒙受了巨大的摧残,但他仍能忍辱负重,坚持工作。粉碎“四人帮”后,登台精神益振,拼命工作。终因积劳成疾于1980年4月不幸病世。&&&&高清桂()&&&&本县槐树岔乡茵园村人,稍识字,但聪颖善悟,勤学好问。1952年在米脂关庄绥榆水利工程处学习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三个月,为他后来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奠定了基础。&&&&1955年子洲县交通科创立,清桂一边运筹全县交通事宜,一边奔波在各个施工场地领修具体工程,先后设计了子洲县城中街的两座桥,周家当街的大桥和各种公路桥涵上百座。清桂虽未经正规学校培训,但由于他善于观察,勤取人长,所以他的设计以简朴大方,实用牢固,计料精当,造价低廉而著称,被本县交通系统誉为“土专家”。&&&&苗秀山()&&&&本县老君殿镇湫滩沟村人。&&&&他1947年在绥德师范毕业,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乡长、区文书、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等职。秀山谨言内向,对工作一丝不苟,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他从事纪律检查工作多年,总能刚正不阿,坚决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同违犯纪律的行为作斗争。他不谀权贵,不庇亲朋,秉公论处,从不迁就。&&&&1971年他任米脂县委书记,一上任就为当时全县群众没粮吃、没钱花、没窑住等问题而痛心疾首。于是率领一班人首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动全县人民献计献策,共同寻找脱贫致富门路,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一致认定,种洋芋是使全县尽快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于是县委作出全县广种洋芋的决定。从1972年起全县种植洋芋14万亩,人均1亩。到1980年,全县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洋芋1.8亿斤,米脂县的农民生活得到改善。秀山担任榆林地委副书记后,分管全区农业工作,为落实党的政策忘我地开展工作。大力推广了米脂孟家坪村包产到户责任制经验,使榆林地区较早地开始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秀山十分好学,早在绥德师范上学时就被誉为“读书大王”,参加工作后,因白天忙于工作,读书时间都在夜间,几十年如一日,直到病重住院,他枕边还放着书本。&&&&秀山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病危住院的前一天,他仍在各县检查工作。终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1981年3月溘然离世。&&&&庞国兴()&&&&本县裴家湾乡庞家沟村人。1960年国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苦练杀敌本领,先后被评为神枪手、投弹能手和生产标兵,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0月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庞国兴所在的九连奉命夜袭西山口,清除印军据点。西山口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印军选派了王牌部队在此固守。正当九连趁夜幕向西山口的无名高地冲击时,庞国兴等三人进入印军腹地与大部队失掉联系。国兴当机立断,组成三人战斗小组,自任组长主动向印军袭击。他们看见西山口的印军爬在三门榴弹炮上疯狂地向我反击部队射击,就从侧面包抄而上,选择有利地势向印军突然袭击。迫使印军丢下大炮,抱头逃窜,缴获大炮三门,汽车两辆,和其它军火器材,拔掉印军一个火力点。接着国兴又率领两位勇士向印军猛追,缴获电台四部,望远镜、瞄准器、军用地图等大量战利品。然后又沿着公路爬上一个高地,发现这里是印军的一个榴弹炮阵地,他们急中生智,虚张声势,两人猛烈攻击,印军以为重兵压境,丢弃阵地仓慌逃窜。夺下这个阵地后,山顶上还留着一股印军向我军疯狂扫射。庞国兴举枪射击,击毙印军指挥和两名射击手,随即三人冲上去占领制高点,掩护我军主力向前追击,很快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为了表彰庞国兴的大智大勇,兰州军区给他记了一等功,国防部授于他“全国战斗英雄”称号,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9月在某地军训中不幸以身殉职。&&&&封克贵()&&&&本县何家集乡过洞村人。克贵素性诚厚,喜爱读书,但因家境寒苦,1961年初中毕业后未升学而任民办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勇挑重担,任劳任怨,训导有方,爱护学生,教学成绩常为人赞,颇得何家篥一带群众的敬重和爱戴。&&&&日,全县小学一年级统考,恰遇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他带的学生有3人不慎落入洪水,克贵立即下水抢救,当救出2名学生后,他不幸被洪水卷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9月,子洲县教育局做出《向封克贵同志学习的决定》。后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封克贵为革命烈士。&&&&杜承德()&&&&本县苗家坪乡乔家沟村人,出身寒苦,自幼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牺牲的高尚品德,曾在生产队参加农田基建时就抢救过几个被土压伤的社员,受到公社党委的表扬并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8年3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班长、助理员、副营职参谋。1983年7月当特大洪水袭击安康城时,承德不顾自己爱人和孩子的安危,飞速赶到人民武装部抢运武器、弹药,临危不惧,坚持战斗,不幸被恶浪冲进急流,光荣牺牲。兰州军区给他追记一等功。&&&&乔建华()&&&&本县苗家坪乡钟家村人。少年时代祖父经常以新旧社会的亲身经历教育他,以英雄人物的故事熏陶他。上中学时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模范团员”。&&&&建华197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到陕西彬县武警中队任战士。在紧张的训练中他不怕苦不怕累,苦练硬功,步枪射击全中队第一,机枪射击成绩优异,受到地区公安局嘉奖表扬。&&&&日凌晨,彬县副食加工厂发生火灾,中队奉命前往救火。建华毫不犹豫地冲入车间大火中,由于车间油锅爆炸,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中共彬县县委追认建华为中共正式党员,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公安部六局给他追记一等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想对他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