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的洛克教育漫话的缺点

读洛克《教育漫话》有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1.00
&&¥3.00
&&¥3.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读洛克《教育漫话》有感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洛​克​关​于​儿​童​教​育​的​看​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来源: 作者:丁永为;
17世纪英国绅士的素养与教育——洛克《教育漫话》导读
约翰·洛克(John Locke,)是17世纪后期英国最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和教育思想家之一,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教育漫话》是教育史上的经典论著。洛克出生于小康家庭,自幼接受古典人文主义教育,1646年进入威斯敏斯特公学深造,1652年入牛津大学,1658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洛克留校任教,直到1665年在英国政府担任公职。1663年,受当时社会氛围的影响,洛克开始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遂自学医学,1675年他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1668年,洛克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即使出任政府公职,洛克仍然保持了一个学问家的自律和严谨,在参与英国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洛克对民主制度、宗教宽容、教育和认识论等问题进行过深刻思考,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各种著作,如1690年出版的《政府论》和《人类理解论》,1693年发表的《教育漫话》,1696年制定的《贫穷儿童劳动学校计划》。这些著作虽然讨论的问题不同,但其基本立场和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为新兴的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提供合法性论证。1698年,洛克被任命为英国驻法国大使。两年后,洛克退休。1704年,72岁的洛克因病辞世,......(本文共计3页)
       
         &
相关文章推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教育科学研究
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出版: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在线客服:服务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京东商城向您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品行货,京东自营商品开具机打发票或电子发票。
凭质保证书及京东商城发票,可享受全国联保服务(奢侈品、钟表除外;奢侈品、钟表由京东联系保修,享受法定三包售后服务),与您亲临商场选购的商品享受相同的质量保证。京东商城还为您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和,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jd李瑞寒(浙江)
ymxdzm(广东)
wanglei88cool(四川)
jd_48a17d8e6f5ea(四川)
jd_5bdd(上海)
jd183285gcl(四川)
jd_670ce55db0176()
jd_45f136f155b8e(吉林)
愛書人2011(山东)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解读《教育漫话》——浅谈洛克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今教育的启示
教育科学学院&&&
10教本2班&&&
解读《教育漫话》
&——浅谈洛克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今教育的启示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英国教育家 洛克&
17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使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的英国涌现出一批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型贵族阶级。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约翰·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提出了“绅士教育”的主张。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理想绅士”,洛克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其中《教育漫话》是他的教育代表作。下面我将结合中国当前相关的教育状况浅谈自己对本书内容的一些见解。
&《教育漫话》全书共217节,主要从体育、德育、智育三大方面讲述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在书前献言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部作品是由作者致奇布勒地方的爱德华·葛拉克先生的私人信函改编而成的,“这些漫画,与其说是一篇公诸公众的论文,不如说是一段朋友间的私人谈话”。其中的内容给我的的感觉就像是在论家庭教育的家常式细节问题,读起来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加粗的黑体语句更是凸显了本书的人文关怀,让人对其中重要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这本书第一部分的内容介绍如何保健养生的内容,让人学习如何更好地健康生活,而后部分则侧重在德智教育方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整本书的内容贯穿了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多方面的教育。个人认为,作为老师和即将为人母亲的人读本书是最适合不过了,其中大部分的做法都是可以借鉴,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悉心教育他,指导他每个阶段的成长。当然,这本书的内容是适合大众阅读借鉴的。
《教育漫话》思想对我国现今教育的启示
一、体育。
洛克将体育摆在了全书的第一部分,开篇首句“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生幸福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体现了他对人的身体健康即体育的重视。
联想到我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可谓是 “智育至上”,
现在我们常说要搞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的素质,但实际上却为不然。例如,“知识改变命运,高考决定未来”这句话在中国几乎已家喻户晓了,应试教育仅仅是注重学生考试的分数,紧逼着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忽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导致不少学生的身体素质体低下。一篇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讲述了中日儿童在友好夏令营中的案例,与日本儿童强健的体魄相比,中国儿童羸弱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同为亚洲人种,身体素质相差却如此之大,只能说是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在教育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素质教育推行的结果并不理想,从争议到迷茫,以至于20年后的今天,素质教育退化成了空口号。与此同时,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牢固地占领着教育的舞台。这些都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反思,也需要我们这些未来的教育者去思考如何改善我们的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走上正轨。
学生有知识却缺乏一个健康的身体来盛载,这似乎也是徒然的,我很赞成书中的一句话“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要先有强健的体格”。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我们部分父母和教育者也能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国家的教育要真正把体育重视起来,切实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关于怎样做好儿童身体的健康保健工作,洛克对有关的事项总结了几条极易遵守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儿童之所以能健康成长正是由这一点一滴的良好行为习惯伴随而来的,这也就表明了“勿以事小而不为”的做法,其实在平时生活中把一些小事做好了,比花尽心思去纠正一种长期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效果更佳。
另外,根据洛克的规则,我们有理由提出要及早形成儿童的精神,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德育、智育是相通的,是可以影响他们日后一辈子的生活的。而良好的精神世界要靠儿童自身的习惯来维持。书中各部分都多处出现“习惯”的小节,可见,要培养出一名理想的绅士,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依从规矩,不如根据榜样”,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身边亲近的人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孩子从小在良好榜样的行为影响下,学习正确的行为,自觉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德育。
洛克用最大的篇幅论述了他的德育观,在近代教育史上,把德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孩子的成长中,他强调“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行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下面我着重讲体会比较深刻的内容。
伴侣是影响孩子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洛克特别强调导师的引导作用,儿童从能说话起就该有一位谨慎、清醒甚至聪明的导师在身边指导他成长;在儿童的伴侣中,仆人的榜样最危险,儿童不可接近仆人,不可被她们低俗的行为影响了儿童的品行。我们今天的德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德育,尤其要注重榜样对儿童的巨大力量。当儿童的道德发展尚处在某个初级阶段,便有很大的可引导性,如果有良好的榜样熏陶,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我们就是儿童那位“谨慎、清醒甚至聪明的导师”,我们要细心、正确引导孩子品德的形成,注意不要让他们过分接触社会上“不良的仆人”甚至陷入社会的“污泥”中。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近几年来,社会“冷漠化”让我们对教育界的德育教育不得不加以关注,人性本善,竟如何“变”成了冷漠?社会风气影响是广泛的,怎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和导向是根本,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管齐下,共同教育孩子。家长的“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鞭挞如果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它自然便会产生重大的害处”,显然,中国“棍棒下出孝子、才子”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相反,还有可能会打出一个逆子或痞子,最重要的还会对他们的德育形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道德教育上,洛克更加关注的是人实际的道德行为,而不是学习中获得的道德知识或规则。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德育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事实:有效性不高。有人认为是方法的问题,有人认为是不符合儿童道德成长发展规律的问题,有人提出是道德规范需要重建的问题。但有一点我们可能无法回避,那就是道德脱离实践。我们给儿童灌输的是僵硬、冰冷,甚至是超出儿童理解能力的道德规范,不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道德问题和困难,不是他们活生生的生活经历。其实德育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良好的实际道德行为,而不是背诵一堆规则。
三、智育。
《教育漫话》的后半部着重论述了对儿童进行智育的问题。“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显然,洛克始终把德育放在第一位,而智育居次。
在教育上,洛克强调家庭教育优于学校教育,同时要重视家庭导师的选择,他主张“把青年绅士留在家庭里面,放在父亲跟前,有良好的导师去教导,掌握达到教育上的主要大目标的最好最安全的方法”。我对这部分中的一个观点特别有感触。书中的一个案例提到,一位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孩子的法文,一点不要文法规则等,只需要和他闲谈,一两年后他的法文就说得很好了。
在学习外文的方法上,洛克提倡通过多读多讲来学习,而这对我们今天学习英语来说是有很大启示的。现在我们常可以看到校内不少学生总是拿着英语单词本、语法书在那里记记背背,却极少开口说,即使是过了四六级或是外语院的学生,也不见得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其实,学习一门外语,在实际操作中口语是最重要的,不要总是纠缠在单词、语法里面,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只是在学问上,与其死记硬背,不如像洛克主张的,通过实践来学习。另外,除了要学习传统学科以外,洛克重视学习实用学科以适应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需要。就如我们现在读大学,不仅要学习专业学科,还应注重学习选修科目的内容,多学点实用知识,扩大知识面,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洛克在《教育漫话》的结束语中重申了儿童的差异性问题:“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特色,使之与他人区别开来;我们很难找到两个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育的儿童。”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儿童之间各有不同之处;针对不同的儿童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
教育走到今天,尊重个体差异已成为一个更加凸显的问题。它是教育得以顺利且有效进行的保障,因此,教育者更要重视儿童个体差异的研究、深入研究作为主体的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我国日益深入的基础教育改革就很强调儿童个体的差异性,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求同,而是可以存异,充分体现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只有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教育者才能在特定情境中采取最优教育策略,才能在下一步的教育实践中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不可否认,《教育漫话》对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乃至世界众多国家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欧美乃至世界文化、教育的瑰宝。但另一方面,洛克是英国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他的一些观点也带有形而上学的色彩。“我敢说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就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从这句经典的话可看出他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忽视个人及社会等对人成长的影响。教育是很重要,但并不是万能的,他的观点忽视或否定了其他因素(如遗传、环境等)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把教育看作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极片面的。此外,洛克在教育的途径问题上重复了几次,绅士教育只能通过家庭教育来进行,而断然否定学校教育。洛克的这一思想虽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它的确反映了自中世纪以来,英国贵族重视家庭教育而忽视学校教育的阶级偏见。当然,其中也包含有洛克重视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正确思想。
总的来说,《教育漫话》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许多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所以对于这本影响世界的教育名著中的观点,我们还是要有选择性地选取,辩证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工地安全教育漫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