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虚拟现实游戏设备玩

索尼头戴显示器试玩 虚拟现实游戏的未来_数码_爱生活_YOKA男士网“虚拟现实”玩真的 今年有望实现“大爆发”
“虚拟现实”玩真的 今年有望实现“大爆发”---
“虚拟现实”玩真的
插图:宗怡婷
  脸书、谷歌、三星、索尼、微软早已潜伏于此,随着福特、丰田、万豪酒店等实体产业巨头也开始聚焦这一领域……曾经的“极客”最爱正“华丽转身”,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虚拟现实”的市场“引爆点”呼之欲出。
  没听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先看看有多少IT巨头想“掺和”在里面吧——
  最先用一个大头盔吸引住游戏玩家视线的是先锋公司Oculus,曾经还只是Kickstarter上的一个创业项目,去年7月被扎克伯格看中,Facebook(脸书)最终花了20亿美元把它拿下。
  蠢蠢欲动的自然少不了谷歌,轻便小巧的移动虚拟现实头盔Cardboard标志着谷歌对于虚拟现实的策略:利用已经在你口袋中的手机来实现。
  三星、索尼也都已相继入局。三星的GearVR与谷歌同样走的是智能手机路线,但它不是独立研发,而是与Oculus合作打造软件。而在被苹果和三星包围十多年后,索尼试图把PS4构建成一个娱乐中心,因此专为游戏市场开发了一个虚拟现实项目——Project Morpheus。而HTC和Valve合作的Vive也在从不同角度探索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未来。
  “虚拟现实”领域正呈现出一片群雄争霸的局面,今年有望实现一次“大爆发”。更激动人心的是,这项技术不再局限于游戏乃至电影的虚拟世界,它神奇的触角伸向了旅游、教育、新闻、健身、体育等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
  从专业领域走向商业化
  “虚拟现实”技术并不是新奇的东西。记者查阅的资料显示,最早的虚拟现实模型Sensorama诞生在上世纪60年代,使用者要把头深埋进类似铜板机一样的大型设备中。20年后,虚拟现实设备需要体验者站在一个硕大的跑步机上,头部戴着一个包裹数据线的头盔,头盔还要继续连接着复杂的电路和计算设备。
  现代虚拟现实概念鼻祖当属计算机科学家杨生·莱纳成立的VPLResearch。1989年,其在Texpo电讯大会上展示了虚拟现实设备EyePhone。这个笨重的头盔跟今天的虚拟头盔Oculus Rif在外型上非常相似,只是前者还需要搭配电子手套甚至全套服装来完成操控。
  莱纳的发明登上了当年《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的封面,使“虚拟现实”一词火爆起来。不过,由于这条设备造价高昂,用户抱怨其导致眩晕,虚拟现实技术始终没有取得商业上的成功。
  如今,这些用来承载人们虚拟现实梦想的设备变得更轻薄、更便宜,才逐步走入大众市场。没有人喜欢像怪物一样戴着厚重的头盔去体验虚拟世界,或许再过10年,人们回头看到Oculus Rift同样会觉得不可思议。当然,许多技术从专业领域转为商业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成本在降低,互联网同样遵循这套规律。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Oculus目前所取得的成功,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非常合适价格——2000元人民币以下,足以让大批普通消费者有经济实力购买。Oculus让虚拟现实设备普及,重新唤起大众、创业者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趣,已经十分有意义。
  从游戏场景延伸至生活
  回顾一下虚拟现实的早期玩家,有趣的是基本上都和游戏相关。比如Oculus创始人帕尔默·洛基正是因为在市面上找不到自己满意的游戏外设,而倒腾起了Oculus Rift;公司CTO约翰·卡拉玛也曾是视频游戏用户界面解决方案上Scaleform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而早在2012年8月,游戏Dota2的游戏开发商Valve就在开发自己的游戏头盔原型;索尼也在2012年2月,对外界发布了虚拟现实3D现实设备索尼HMZ-T1,主要是用来看电影。
  如果仅仅依附于游戏,虚拟现实恐怕过于小众。值得庆幸的是,这项技术正在从起初单一的游戏场景,逐渐向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领域延伸,包括旅游、传媒、体育、教育、餐饮等等。眼下,学术界的人士还在思考虚拟现实的潜能所在。斯坦福大学虚拟人类交互实验室主管巴雷森对此做了一些实验。他发现,在虚拟现实中体验英雄行为,可能使人在现实中乐于助人,而体会残疾人的感受,也能激发人们现实中的同情心。当然,虚拟现实的影响力会有潜在的负面影响。问题是,我们如何利用它。
  帕尔默·洛基曾在一次采访时表示,在科幻小说中,虚拟现实经常是负面的东西,会把世界带向一个黑暗、反乌托邦的未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它的优点远远超过缺点,“例如,教育能够得到极大改善,长距离合作会获得变革,消防员、警察和军方的训练,都可以更加安全,更加节约成本。”
(责任编辑:712.cc)
------分隔线----------------------------虚拟现实头盔Virglass:让CF有了新玩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你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游戏的世界。你只需要一台手机,然后通过3D播播下载虚拟现实影片,再将手机放进Virglass,戴上耳机,你就可以享受一个人的影院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设备将会广泛用于游戏领域。
CF的魅力相信大家都了解!真人枪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虚拟现实你有尝试过吗?
国内一家游戏公司最近就开发出了这样一款产品:它是一付眼镜,一个可以带你进入一个崭新世界的媒介。Virglass虚拟现实游戏头盔,拥有57&-68&的视场角,可以让你浸入虚拟现实的世界中去。简单来说,就是让你产生&就在游戏中&的错觉。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你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游戏的世界。以前需要通过鼠标、键盘完成的动作,现在你只需要转动你的脖子就可以轻松完成。而且你还可以随意地去看游戏内的设施,在虚拟的世界里,一切都由你决定。
配上游戏手柄,你还可以感受在虚拟现实游戏中真枪实战的快感!如何体现呢?就好像你刚拿着AK牛掰哄哄地射击了对面的敌人,一转身看见有个猥琐男在你背后准备用刀子。然后你华丽丽地结束了他&&(PS:这里需要玩家配合真的转过身去哦,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就是要让你有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觉)
当然,如此牛逼的性能,它怎么可能不仅仅是一款游戏设备呢?它还是一个移动的影院。你只需要一台手机,然后通过3D播播下载虚拟现实影片,再将手机放进Virglass,戴上耳机,你就可以享受一个人的影院了。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已有几百款支持虚拟现实的游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设备将会广泛用于游戏领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赵建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游戏官方微信
播放数:77394
播放数:37150
播放数:86312
播放数:197473
48小时点击排行当前位置&&&&&&&&&
虚拟现实游戏玩的想吐?加个虚拟鼻子吧
【文章摘要】在虚拟现实玩第一人称游戏的时候,视觉让你的大脑相信你在移动但是你的身体并没有在移动,这样的反常会让很多人觉得就像晕车一样头晕恶心,这个症状都有了一个专有的名词--虚拟幻境头晕。最近普渡大学有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称,如果在虚拟现实的影像中加一个虚拟的鼻子作为固定的参考可能会减轻恶心的感觉。
  在虚拟现实玩第一人称游戏的时候,视觉让你的大脑相信你在移动但是你的身体并没有在移动,这样的反常会让很多人觉得就像晕车一样头晕恶心,这个症状都有了一个专有的名词--虚拟幻境头晕。最近普渡大学有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称,如果在虚拟现实的影像中加一个虚拟的鼻子作为固定的参考可能会减轻恶心的感觉。科技的发展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疾病,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十分重要。
责任编辑:马园妍
关于&虚拟现实 游戏&相关报道
loading...
资讯中心最新文章
资讯中心最新专题
网站合作、内容监督、商务咨询、投诉建议:010-
Copyright © 2000--
硅谷动力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88号> 大家都在玩虚拟现实 硬件好了内容从哪里来
大家都在玩虚拟现实 硬件好了内容从哪里来
暴风科技登陆A股创业板当天即收获44%的涨幅,以10.28元报收,市值为12.3亿元。这个昔日的PC端播放软件提供商,因为对播放格式的广泛支持而成为装机必备,但是当各大视频网站为贯彻移动端的内容战略争得头破血流时,其因为避开了这股浪潮而归于沉寂。
借助上市和进军虚拟现实产业,暴风又重返大众视野,但是在挟版权自重的时代,暴风面临的问题依旧不变,那就是内容从哪里来?尤其是暴风缺阵了移动端之后,支撑其上市故事的VR业务。
这同样是当前炙手可热的虚拟现实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新的技术突破引领行业走向,内容生态决定商业模式的林立相争,而优质资源甚至是杀手级应用才是企业长久存续的主要力量。
眼镜架手机组合先打头阵
Facebook用20亿美元将Oculus收入麾下,虚拟现实概念因此被推向风口浪尖,这项技术中对人类感官界限的延伸,撑起了巨大的商业化空间,扎克伯格说过,虚拟现实设备将很可能是下一个互联网平台,游戏和视频之外,其还可以用&幻境&体验支撑起连接健康、医疗、教育等等社会服务。
暴风影音CEO冯鑫也有相似论调,互联网的下一步未来,这甚至不亚于当年无线市场对PC的革命。&
技术的想象力可以无限延伸,但是如何让设备成本降至市场的普遍可接受范围,快速对市场进行教育却是个问题。售价千元级,至今还未推出消费市场版本的Oculus Rift显然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并且最大化触达用户的需求,而Google在I/O大会上发布cardboard是一个及时的解决之道。&
三星的GearVR、暴风魔镜以及蚁视科技的手机版VR眼镜都是将cardboard在佩戴体验上做了改进,同时为这款眼镜架在手机上开发内容平台,而且因为直接利用手机集成的传感器,开发工作更加方便,这对于VR技术的普及功不可没。
暴风影音在这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视频和游戏两个方面,视频是暴风的传统强项,将优质资源分屏后通过VR眼镜输出为3D效果不成问题,沉浸感和家庭影院的体验也都可以兼顾,但是这种体验显然不足以强烈到用户可以忘记头上悬挂的重物。
暴风在2015年的进一步动作是扶持100个全景拍摄团队和100个游戏开发团队,并设立VR基金,收购优质的内容团队,在平台模式上,接入用户和第三方,并通过对实境直播等优质内容进行订阅收费和添加广告获利。
蚁视科技在眼镜架机饕的内容投入上与此类似,但有一个插曲是蚁视还给出了一个&自给自足&的方案,即推出蚁视VR相机。
这款使用了背照式传感器1600万像素的摄像机可以和VR眼镜一样戴在头上,拍摄具有3D效果的全景视频资源,用一种极客方式将内容部分交给用户去DIY,当然前提是需要花费至少1600元购买硬件。
相比国内团队在内容方面的抢跑动作,三星的表现则像是玩票。与Oculus的联手让三星GearVR能够提供家庭影院、电影院、黑暗空间和月球等四种观影模式,在沉浸感上比起大部分眼镜架要高出不少。
但是VR资源都需要通过漫长的下载实现更新,尚未形成一个开放的内容衍生模式,而且新版GearVR约200美元,只支持Galaxy S6以及Galaxy S6Edge 。一部眼镜架加上三星新款旗舰机的售价,对于VR体验的普及,三星一如既往的傲慢。
丰富硬件功能走精品路线
今年1月底,Oculus请到了皮克斯工作室的元老组建了&Story Studio&,创建并发行虚拟现实电影。该工作室的首部影片长度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用了五个月左右的时间制作。
如此耗时耗力的内容制作方式不仅是因为背后有Facebook这个大金主的资金支持,与Oculus在硬件上的不断完善也是一脉相承的。比起只放了两块直径2.5cm凸透镜片的眼镜架,Oculus Rift将头盔打造成了集屏幕、追踪技术、陀螺仪等各种传感装置为一体的PC游戏专业外设,在低余晖、屏幕分辨率以及解决眩晕感等方面无不力求完美,这也是其将消费者版本的问世推迟至2016年的原因之一。
Oculus在技术上的追求与内容上的投入一直同步,2012年Oculus Rift在Kickstarter上众筹时,已经开放SDK给游戏开发者,目前已经培养了大概14万名开发者。后续还有3D游戏之父卡马克入职CTO,以及传奇图形程序员迈克尔的加入,这些技术大牛的加盟,一时间让Oculus在硬件和内容两个方面都独领风骚。&
目前除了各种格斗射击和冒险类游戏之外,像《火线要塞》《战争雷霆》等重度游戏也已针对DK2进行了开发,而像Xbox上的大作《光环5》也收到了DK2,关于在虚拟现实世界里玩《光环》,微软认为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针对Rift构建的内容生态圈也在形成,众筹模式在这类创新技术的推动上总是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个人36美元,开发大型RPG游戏《乌鸦陨落》已经在Kickstarter发起,届时玩家们可以在虚拟空间体验到与《MineCraft》里一样的,摧毁与重构时时对峙的世界规则。
同时各种针对Rift开发的心理治疗资源、球员模拟训练系统,甚至在过去不久的西南偏南音乐节上引起一片争论的,可以提供虚拟互动的成人影视等等都在我们列举的范畴之内。
背靠大树的微软和索尼
Oculus的完美主义并非百利无一害,微软、索尼、Valve等传统内容大户已经各自推出了产品,而国内的蚁视科技也得到了红杉资本的青睐。
蚁视旗下的虚拟现实头盔Antvar Kit做到了对PC、Xbox、android等几乎所有智能平台的全兼容,这些终端上的游戏内容可以在Antvar Kit上实现画面无畸变的输出效果,这是蚁视的内容基础。
同时站在Oculus周围的还有微软的Hololens、索尼去年游戏展上亮相明年发布的Project Morpheus,《半条命》母公司Valve也与HTC联手挺近VR市场。
从之前的消息来看,Hololens作为一款继承了Google Glass遗风的增强现实眼镜,其帮助用户与现实之间产生的交互体验,更倾向于使其成长为一个全能的媒介中心,但是最近微软宣布,Hololens毅然挺进游戏界,提供对Xbox主机游戏的全面支持。
Project Morpheus与Hololens的内容模式一样,都是依托各自身后的主机游戏资源,做整体移植,不过也同样都会受限于现有的生态圈,可能成为游戏主机的主力外设。
虚拟现实作为一项具有爆发性体验的创新技术,目前在内容上的主要切入点还是游戏和影视,但是随着技术突破,落地方式也会不断涌现,例如西南偏南音乐节上颇具争论的话题,VR技术可能成为成人内容的温床,虽然受限于不同市场环境下的伦理开放程度,但是遵循了内容驱动发展的逻辑,恐怕少有力量可以阻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拟现实游戏开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