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的广告怎么这么脑残体?不停的UT我够够的了!!!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闽ICP备号&&&
Powered by网生代电影观众是“明白”不是“脑残”:他们的偶像崇拜不是权威迷信
最近几大党媒都在批判中国电影的90后观众,认为是他们审美导向出了问题,导致中国电影品质的下降,并要求网生代要有社会责任感。而长期以来也有很多电影艺术家批判90后观众是脑残、素质低,是垮掉的一代。并担忧长此以往,中国电影的未来会堕落到不可想象的程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90后网生代观众呢?真的是令人堪忧吗?其实90后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反而是件好事,尽管他们有很多缺点,但他们的反传统反权威、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些特点,甚至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每一个时代都属于年轻人,尤其是娱乐行业社会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不管怎样,我们都会老去,年轻人终究会接掌天下。尤其是娱乐行业更是如此!娱乐行业不管在什么时代,最核心的消费者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而人一旦到了而立之年,就逐渐淡出了娱乐消费,正式转为中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并退出为偶像买单的行列:你不再买唱片,不再看演唱会,甚至不再进电影院。很多人对90后的认识还停留在杀马特、烟熏妆和火星文上。但其实90后现在有些已经为人父母,并且已经接替80后成为电影票房的主力。90后至少有一点是其他50后、60后、70后都没有的优点,就是没有被灌狼奶,用官方语言来说就是没有遭受意识形态的毒害。这一点就连80后都比不上,至少80后小时候还潜移默化接受过很多落后的意识形态,例如学雷锋这样教唆孩子撒谎的伪善;例如学赖宁、学王二小、学刘胡兰这样有违儿童保护法的“英雄壮举”;还有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淡漠个人权利;崇拜权威,并容易被煽动,被利用。等等,以至于我们的电影价值观也不知不觉残留一些糟粕,例如我们相信用13个妓女换13个女学生这样“伟大”的壮举是值得歌颂的,幻想这样的题材可以获得奥斯卡奖。殊不知它违背了人生而平等、不分高低贵贱的普世价值观。有一个笑话段子可以说明中国这几代人的差异,也彰显了90后的特征。小学语文题关联词填空:____牺牲生命,____出卖组织。60后填“宁可 也不”,70后填“害怕所以”,80后填“与其 不如”,90后填“即使 也要”!90后是堕落的一代人吗?我们应该庆幸90后的这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它让90后逃离了传统教育体制的毒害,避免了像前几代人一样思想被格式化。所以人类要想对一种强大的病毒产生免疫力,可能得先得另一种病才能产生抗体。正所谓两害取其轻。传统的社会教育体系把我们90%的人都培养成为庸才和奴才,我们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有一个吐狼奶的过程,但能吐得干净的可能只有10%,其中9%成了对立的官僚利益集团,只有1%是具备完整人格的公民。而网生代的90后干脆逃离这个思想体系,他们是自由的,所以在对之前的旧思想产生免疫力之后,这让90后这一代人最起码有一半的概率能成长为“明白人”,当然也有一半概率依旧成为那些精英眼里所谓的脑残。但最起码“出成品”的概率比以往的时代都高出了数倍。90后网生代看电影:娱乐方式而已现在的年轻人看待电影,只是一种娱乐方式,而不是被接受教育的工具。如果他们觉得你的电影好,他们会自发膜拜,例如诺兰的《星际穿越》。如果觉得不好,他们会吐槽,例如《太平轮》和《一步之遥》。但是有一点,这都是他们自发的选择,而不是你教育他们这个是最好的,你应该统一思想。如果你的电影票房失败,你不能说是观众素质不高,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包括好莱坞都没人抱怨自己的消费者素质不高。中国电影落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一代人教育体制的僵化和意识形态的落后,使得中国电影的价值观也天生存在缺陷,很难跟普世价值观接轨。而要想让中国电影强大起来并向世界输出价值观,也只有当观众都成为了明白人了以后,才会使全民欣赏水平提高,以促进中国电影的根本提升。90后的偶像崇拜和过去的权威迷信是两码事90后网生代反传统和反权威的天性,使得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不迷信名导和大师。例如吴宇森这样的国际名导的作品分为上下部圈钱,他们照样不买账。又例如姜文跟他们预期差距太大,他们也很快用脚投票。他们的选择很现实,也很残酷。这也让那些名导大师们不能随便,更不能把观众当傻子。以前中国电影被“作品思维”主导,导演都希望是我拍出牛逼的作品,然后让观众都跪着膜拜;而现在90后网生代需要的是跟导演平等对话。而如果你真的牛逼,就像苹果乔布斯一样,它们会自发膜拜。但是对不起,你不能一开始就摆出观众不看你的作品就是傻逼的态度。这就是90后!有人说,那他们脑残般地崇拜偶像又怎么讲?其实90后崇拜偶像和成年人崇拜权威是两码事!崇拜偶像是因为粉丝和偶像有共同的价值观,例如她们觉得鹿晗很帅。但是这跟领袖很伟大所以我要臣服是两码事。偶像崇拜是完全自由的选择,可能等到年轻人成熟了或碰到更帅更鲜的偶像,就把之前的偶像忘掉了,这种价值观是多元的!不像崇拜权威,往往是一种一元化价值观,往往还带着压迫。这就是偶像崇拜和权威崇拜的根本区别!由于我们一直受到的教育就是需要权威崇拜,凡事都要有领路人为我们指引方向,需要依附强大的组织,所以会觉得90后竟然不需要我们天生所依赖的这些,是众叛亲离、是大逆不道。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这样难道不是缺乏独立人格吗?难道没有掺杂一些奴才思想吗?中国电影堕落了吗?互联网是场革命,它大大降低了知识的传播和学习门槛,削弱了垄断知识生产者的地位。专业知识分子每一轮地位下降,当然会认为这种变革会带来堕落。中国电影今天的乱象,也正是因为电影产业也到了这个变革的风口浪尖上。以前电影的主要观众都是社会精英,而拍电影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现在电影拍摄和传播的门槛降低,电影向三四五线城市大众普及,以及像更年轻的观众普及,让电影已经从一个精英文化变为大众消费品。正如很多人都抱怨说微信和微博让阅读碎片化了,让人变得肤浅,没人看书了,所以人们不再有深入阅读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了。这种说法乍一听有道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其实那些不看书的人在以前也根本不看书,即便有碎片空闲时间也无非是打麻将晒太阳的虚度过去。辉格说:“新媒体的确产生了大量肤浅和碎片化的信息,但不是因为他们挤掉了长篇深度内容,而是因为它成倍扩大了受众面。要满足这么多低端受众,必须肤浅。从来没有人因为信息来源更多而变得更愚蠢,更不自由。而自由的丧失,从来都是从信息源被剥夺开始的。动物园的建设者们,无不视新媒体为大敌。”所以,你更应该庆幸的是中国电影正是成倍扩大了消费群体!这些90后网生代和三四线城市小镇青年,对于一些精英来说都是低端用户。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拉低了整体电影市场的欣赏水平,导致了烂片横行。而是要满足这么多低端观众,必须从启蒙做起,从肤浅做起。并且他们在成长,在提高,最后他们终将接班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群体。而中国电影的未来,不会是现在的这些第五代或第六代导演们。下一个大师扎堆出现的时代,应该会是90后网生代导演!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点此全站设置为大字体
本设置保留在浏览器内
分享到朋友圈
蔻蔻的分享,有13次浏览
微信影响力
的分享,有13次浏览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
没有帐号?点击
关于《13妓女大电影》等看法,作者您如果是认真的,那么将是片面的是可能会激怒人的。我认为原著乃至电影表达的从来不是歌颂,甚至也不是对传统的批判,反而一定程度上只是要挖掘人性,进而支持您的观点。话说,作为90后,我是原著作者的粉。另外,90后的想法如果可能还是让90后自己说吧。最后,评论只针对观点,一吐为快。无恶意。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不说这篇文的观点,单看妄加揣测导演意图这段也是够够的了,倡导思想大解放,与此同时又带有极大主观色彩地明哂暗讽电影作品,您和老谋子多大仇...如果是为了引证支持您的观点,貌似这段反而得不偿失了...// @张志远 :首先感谢批评。原著和电影是两码事。电影导演的野心是想用这种妓女换女学生的讨巧命题来挖掘所谓的人性,然后靠这个去获奥斯卡奖。但“普世价值观”却宣扬的是人人平等,妓女和女学生是不分贵贱的。所以奥斯卡那帮老头会认为这个命题跟普世价值观相违背。不值得挖掘,更不值得纠结。所以也是该片未获奥斯卡的原因。
这就好比是有导演想拍一个“用黑人的命去换白人的命来挖掘这个黑人的人性光辉面”的电影一样。在西方没有导演敢拍这样的电影,会被认定是种族歧视。同样这个“妓女换女学生”的电影也有歧视妓女之嫌。如果是你,你觉得妓女该不该去替换女学生去让日军糟蹋?//
:首先感谢批评。原著和电影是两码事。电影导演的野心是想用这种妓女换女学生的讨巧命题来挖掘所谓的人性,然后靠这个去获奥斯卡奖。但“普世价值观”却宣扬的是人人平等,妓女和女学生是不分贵贱的。所以奥斯卡那帮老头会认为这个命题跟普世价值观相违背。不值得挖掘,更不值得纠结。所以也是该片未获奥斯卡的原因。
首先感谢批评。原著和电影是两码事。电影导演的野心是想用这种妓女换女学生的讨巧命题来挖掘所谓的人性,然后靠这个去获奥斯卡奖。但“普世价值观”却宣扬的是人人平等,妓女和女学生是不分贵贱的。所以奥斯卡那帮老头会认为这个命题跟普世价值观相违背。不值得挖掘,更不值得纠结。所以也是该片未获奥斯卡的原因。
好多个问题请教:1. 90后接受的教育和80后又很大的不同吗?2. 90后反权威吗?有哪些90后喜欢的文化作品或崇拜人物中反映了这点?3. 商业电影的首要功能不是娱乐吗?4. 为什么中国看电影的原来都是精英群体?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这点?毕竟人人都看得起电影(电视台也会放电影),也没有任何限制(内部电影早就不存在了,大量国外电影也能通过互联网观看且绝大多数人对此不感兴趣(参见各大视频网站的统计数据))5. 作者是95后妈?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1. 现有的网络给青少年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吗?没有任何明显的直接证据,反而有相当多的材料和案例表明完全相反的趋势。2.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文化的特征,东西方都一样,和教育没什么关系。3. 哪些东西反映了大陆90后反权威呢?4. 首先,小众不等于精英。其次,从年影院分布和票房分布来看,一二线城市占了大部分,所以年龄变化而非观众群变化更有说服力。// @张志远 :1.教育都一样,但网生代因为有了网络可以接受自由的信息和思想,所以让洗脑部分失效,00后会对洗脑更加免疫。2.既然反权威,就不会再去崇拜什么人物了。既然是自由,就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所以你这个问题还是权威教育体制下的惯性思维。3.是。4.谁付费,谁才有发言权。以前只有一二线城市才有电影院,最火的一部电影也只有几百万人买票进电影院。电影观众才几千万,相对几亿的免费电视观众和网民来说是小众、是精英。免费看电视和网络视频的先不算本文的付费电影观众范畴。就好比如果你喜欢听音乐但没有为音乐付过费一样,严格来说就不算音乐消费者。5.作者是80后。
1.教育都一样,但网生代因为有了网络可以接受自由的信息和思想,所以让洗脑部分失效,00后会对洗脑更加免疫。2.既然反权威,就不会再去崇拜什么人物了。既然是自由,就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所以你这个问题还是权威教育体制下的惯性思维。3.是。4.谁付费,谁才有发言权。以前只有一二线城市才有电影院,最火的一部电影也只有几百万人买票进电影院。电影观众才几千万,相对几亿的免费电视观众和网民来说是小众、是精英。免费看电视和网络视频的先不算本文的付费电影观众范畴。就好比如果你喜欢听音乐但没有为音乐付过费一样,严格来说就不算音乐消费者。5.作者是80后。
这篇文章好垃圾。。。观点很乱,感觉作者你是从封建社会走出来的。。。。不要说80后,就是70后的人也不见的是你说的那样的想法。。。。你写之前有认真调查过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后请你肾炎
作者夹带私货太多,可恶。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作者夹带私货太多,可恶。
宁可牺牲生命也要出卖组织,我就呵呵了。这恐怕是您自己的心声,而不是90后的,起码我认识的90后都不是这样的人。他们虽然自我,但责任感却不低于上几代人
这明显只是作者用来说明三代人观念有很大区别的比喻,你硬是要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这明显只是作者用来说明三代人观念有很大区别的比喻,你硬是要上升到道德的高度,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权威批判90后,作者强给90后贴标签;有人眼中是13个成人换13个孩子,作者眼中是13个妓女换13个学生。作者还是“不明白”。一90后留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迷信权威的反义词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怀疑权威,而不是反对权威。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行为是幼稚的。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知识结构的差异导致了老一辈艺术家心目中的大师并不被新生代认可,而新生代眼中的大师、大神、偶像等等也不被老一辈看在眼里,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冲突,撇开谁更好或者谁更有深度这个议题,前浪总是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不管前浪曾经有多辉煌。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文化本来就是新陈代谢,左右摇摆前后动荡,古今皆是,中外皆是。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个例,也有共性。共性太大了,我们真的有必要去这样过分追逐么?顺便说句,我也“90”后。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大体理解作者的观点,在我的眼里,真正的好作品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不会因为是哪一代人、哪种审美来区分,与其说现在90后不去支持所谓的艺术,不如说一味想着圈钱是留不住观众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用点心才是真的。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楼主很乐观么,你觉得做狼奶的能坐视整整一代人不去喝他们的奶么?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最差文章,最差观点。服从领导和崇拜偶像不过是个人价值观的体现罢了。你要说那些哈韩的人更好我就笑了。意思是从盲目遵从中国党内文化变成了媚韩,只看外貌的文化还是一种进步咯?祝你有这种进步。-90后留。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张志远,影视制片人,微信公共账号:一起拍电影
yiqipaidianying
?本周活跃排名
电商老兵...
本文还没有被收录到任何文集,赶紧来收录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残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