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麼我之前放在包里的 剑三腐朽的武库神兵兵 在下一次登入後就突然不见了?

在线人数7146人
头&&衔:初来乍到
问:首先,请问什么是禅?
答:从禅的历史传承看,最原始是印度婆罗门时代的禅,那时就有禅定。婆罗门时代的禅,是指思维修、静虑,也就是三昧,由此可见禅是一种内在修行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大梵天的境界,也就是达到“梵我合一”。
到了释迦牟尼时代,释迦牟尼采用了原始禅的精义,扬弃了其中的糟粕,把禅定变成佛教六度的方法之一,也就是开悟成佛的方法之一,融进了他的佛教智慧体系。
及至印度佛教中国化之后,到了五代时期,产生了禅宗。到了宋代,禅宗更是成为中国佛教的主体,中国佛教大系此时全归禅海,自是佛即禅,禅即佛,中国佛教及禅宗合为不分轩轾的中国禅文化。
严格来说,有两种佛教,即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印度佛教最初是由释迦牟尼以其智慧,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转化婆罗门之神教而成为印度佛教。但释迦逝后,一直到8世纪,释迦牟尼的佛教受到婆罗门教影响,逐渐成为婆罗门化的印度佛教,不再具有释迦牟尼当时原始佛教的精神。这种婆罗门化的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后,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在唐朝时期,成为中国化的佛教,产生了禅宗。
问:中国禅宗具体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答: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与印度佛教的体系和方法全然不同。中国化佛教是由诸子百家加上印度佛教,以中国禅宗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到了南宋时期,禅宗完全以新的独立面貌出现,融合了诸子百家以及儒释道,成为禅文化,奠造了中国历史上社会文化最兴盛的宋代的文明之基,进而从灵魂深处影响到了日本文化。禅宗早期是中国佛教体系的一个派别,从禅宗发展到禅文化的意义是,禅文化使中国禅宗更加发扬光大,使禅宗摒除门户之别,都以开发智慧之学、以真参实悟为实践的旨归。
所以,就其核心精神来讲,中国禅是上承印度释迦牟尼在雪山六年参禅悟道、以智慧为归依的传承,融合中国儒释道的内蕴而形成的。
问:中国禅宗之所以区别印度佛教,并能在中国佛教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中国佛教的代表,其关键在哪里?
答:中国禅宗与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都不同。首先,禅宗强调以真修实证、顿悟本性为主,完全不同于印度以经律论为主的佛教。此外,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而演变成的中国佛教,依然有着经师、论师的仪轨和施设,有着净土、藏密等宗教的传承,但是到最后,原有的佛教体系已经成为僵化腐朽的宗教形式,是禅宗应时而兴,不立佛殿,唯树法堂,区别于其他佛教宗派,体现了超越言象之外的实证精神,确立了“教外别传”的标旨,以雷霆万钧之势,掀开了中国佛法智慧再生的序幕。
及至唐朝百丈禅师创立丛林制度,力倡农禅并重,使中国佛教与现实社会生产打成一片,实践着“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的圆融精神。禅宗丛林里,耕作生产井然有序,人文礼仪淳化优美,以至于二程当年见到丛林风貌之后感叹:“三代礼仪,尽在于斯!”禅宗自此在中国佛教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但是到了南宋末期,百丈丛林精神逐渐没落,丛林开始以念佛为主,营造佛殿,不以真修实证的农禅精神为主,佛教也就开始堕落。自此禅的真修实证的精神也逐渐消失,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问:您说,释迦牟尼当年优化了婆罗门教的禅,使原始禅成为其佛教智慧体系的一部分。请问原始印度的禅,不究竟的地方在哪里?
答:原始的婆罗门教的禅,核心是神秘主义,还只是宗教,只有僵化和教条,不能活用,不能入世。
问:释迦牟尼去世后,到8世纪,他创立的佛教体系又重新婆罗门教化了。而这个时候中国禅宗开始兴盛。就是说,释迦牟尼当时的智慧时代,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随着他的去世,真正的智慧也在印度没落。是后来印度佛教到了中国后,中国禅再生了释迦的智慧传承。
答:可以这样说。是中国人继承了释迦的智慧。
问:随着禅宗丛林精神的没落,佛教也开始堕落。那么中国当前的佛教,是婆罗门式的佛教吗?
答:中国目前的佛教,已经不是释迦牟尼原始的佛教的精神,是婆罗门式的佛教。
问:何以见得中国目前佛教是婆罗门式的佛教?
答:诸如烧香拜佛,诸如转世、轮回、天堂、地狱这些概念,都是婆罗门式佛教的表现。
问:您说禅融合了诸子百家及儒释道。诸子百家这些学问,与禅文化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答:是禅融合了诸子百家,融归到以禅为实践修行的方法。通过这种融合提炼,禅更透彻融通了这些学问,活用了这些学问,使其发挥出功用。诸子百家到后来都成了僵化的学术,成了死学问,是禅活化了这些学问,使其重新发生光彩。唐宋禅师们都是儒释道精通的人物。
问:有人会说,如果没有后来的禅文化,老子庄子他们的学问也很伟大。
答:到后来老庄这些都成了死的学问。是后来有了禅的方法,后人才能真懂老子庄子,才能还原老子庄子的精神。现代人对老庄的推崇,是延续了宋代以来在禅文化体系下对其的认识。只有以禅文化的内蕴,才能真正看清中国文化。
问:禅文化兴盛的宋代,相比之前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更显成熟淳美。可以说是因为禅,中国文化到了一个新高度?
答:是的。禅文化是根根。
问:禅是用什么来融汇各家的?
答:自然而然的融汇。禅师是精通儒释道的。
问:禅宗曾经分为五家七宗,既然都是禅宗,为什么要分那么多家?
答:这是后来无聊文人分的,当时并没有分,是后人附会的。都是以实证智慧为旨归。就像湖南人、湖北人,都是中国人,不应分得那么明白一样,这样分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法真的分得清楚。
问:您在中国大力提倡禅文化。请问,为什么我们应该学禅?
答:禅是善待大脑,善用大脑。透过禅的的实践,能够引爆激情,顿开智慧。唯有通过禅的智慧觉悟,方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变大地为黄金,搅黄河为酥酪。
中国历史上众多的仁人志士们,在完善内在修养的同时,为天下的福祉鞠躬尽瘁,他们都是禅文化的实践者。尤其是宋朝的众多士大夫,如王安石、张商英、范仲淹等人,深入禅的心法,并以禅的智慧实践兼济天下的事业。一直到后来的姚广孝、张居正、耶律楚材、刘秉忠以及雍正等人,都毕生践行禅的智慧,对社会人生尽其心力。
同时,禅文化的特质也是在日用平常中、起心动念时,都能自己作主,了了常知,任运自在,平实不华,于平凡中具其伟大,寓伟大于平凡中。
问:请问如何学禅?
答: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方法。心就是脑,见性成佛,就是大脑智慧打开。《法华经》说:“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说的就是开佛知见、具佛知见,就是见性成佛,这是中国禅文化的终极诉求。禅是打破宗教的束缚,还原智慧的人性。佛是智慧的成就者。
一切佛理都是方法论,唯独中国禅是整合这些方法论的方法,是引爆激情、顿开智慧,达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方法。犹如教人游泳,在岸上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一脚踢到水里,就学会游泳了,这就是禅。
问:如何引爆激情、顿开智慧?
答:禅林有一个偈子:“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说的也就是佛教中所谓的“转识成智”。而这正是禅的独特的方法。
参话头,正是转化一切方法论到实证智慧的方法,参话头就是要“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也就是活用大脑,引爆激情,顿开智慧。
参话头源于千百年来中国禅宗薪火相传的智慧,同时也与历代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方法相通,是人类克隆智慧的金钥匙。
问:请展开介绍一下如何参话头。
答:首先,放下,清空,让大脑归零,放下忧虑,放下荣誉,放下身架,放下……以一颗灵明清澈之心,自在上路。休息是为了更远的长征,放下是为了更大的承担。
有了必要的准备,便进入参话头的实证过程。话头是指头,智慧是月,参话头就是以指见月。
所谓话头,是一个不容许有答案的问题。当事者集中心念,真实地用心去集中、凝神于对这个问题的疑问,当问题消失只剩下那个疑问,便进入起参的状态,也就是疑情的产生。疑情不是思想,不是思考,也不是分析与推理。这时,就进入了非线性思维,外界的一切不再反映了,忘记了自我与妄念,只有一个急切的焦虑的疑问,一种急切想弄清真相的激情涌动。
所有伟大的科学家,象阿基米德、牛顿、爱因斯坦、霍金,都是参话头的真实实践者。阿基米德于澡盆间顿悟浮力原理,牛顿于苹果园顿悟万有引力原理,爱因斯坦于追寻光之源头时顿悟相对论原理,霍金由奇点而顿悟黑洞之理,科学家们的顿悟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此之前,他们的思维进入了疑情状态,产生了迫切想探究明白的激情,而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恍然大悟。
而对中国禅宗而言,在参话头的实践中,有经验的禅师能发现一个人是否进入了疑情状态,而施以应机的机锋棒喝,当事人当即会参破疑情,当下突破时空的局限,顿悟一切智慧本自具足。如此,你才真正开始用心去看去听,去关怀这个世界,这个宇宙。这时你仍要时时归零,以轻装上阵的心态,多快好省、心甘情愿地开拓日日新的人生和事业,精进不止。
问:您提到科学家的顿悟的产生。也就是说,科学家也许并不知道禅宗的参话头,但是他们寻找科学疑难答案的过程,与禅的顿悟,似乎暗合道妙。
答:是的。正如爱因斯坦自己所说:“在黑暗中焦急地探索着的年代里,怀着热烈的向往,时而充满自信,时而精疲力竭,而最后终于看到了光明,所有这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这说的就是他参话头到顿悟的心路历程。
问:如您刚才所说,必须要彻底放下,才参得起话头,引得起疑情吧?
答:这里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做的种种准备酝酿,是充分条件;放下,是必要条件。放下一切以我为主的思维惯性,放下我执,乃至放下法执。人我、法我的比较分别全放下。这样才能引爆激情,顿开智慧。
问:释迦牟尼当年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是怎么悟的?
答:他就是在参话头。
问:释迦牟尼是参禅悟道,但是为什么他后来在印度没有提倡参禅,而是提倡六度及其他方法,来弘扬佛教?
答:六度是适合当时印度人的方法。印度人是瑜伽,是如来禅。所以是中国禅宗真正继承了释迦牟尼的智慧,中国人继承了释迦牟尼的智慧。
问:您曾说过,爱因斯坦、阿基米德等科学家也是参话头的实践者,但跟释迦牟尼相比,仍是小疑小悟。大疑与小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答:悟的大小,与疑情的投入成正比。释迦牟尼的疑情大,他是大疑大悟。调动大脑的力量大,心力大,所以疑情大。现代科学也只是小疑,大脑的能量并没有充分发挥。
问:参话头需要过来人指导吧?
答:是的。
&&问:看到很多这样直指人心的禅宗公案,禅师在与学人言语酬答中,学人言下就顿悟了。这里的言下顿悟,是怎么产生的呢?
答:禅是直指人心,直指人心不是文字的推理。就是学人在言下进入了非线性思维,这样才有顿悟。
问:就如当时二祖神光问达摩关于“如何安心”的公案。二祖问,我心未安,求师为我安心……答:神光问“我心未安,求师为我安心”时,还是用的线性思维,最后他听到达摩答“已为你安好心了”,这时他进入了非线性思维。
问:学禅有门槛吗?有说法认为,要有大根器才能学禅。
答:真正谦虚的人,包容、智慧的人,心量大的人,真正能抛开个人成见、偏见和傲慢,就能进入禅的真谛。一有偏见和傲慢,就不行。
问:有些情况,学禅学了很久不能上正路,应也是因为有傲慢、偏见这些东西吧?因为有这些,所以即使认为自己在学禅,那也肯定不是真正的禅吧。
答:是的。
几多误解误了禅
问:现代人对禅宗有很多偏见。比如说禅是虚无,是与现实脱节的东西。或者很多人把禅当做风花雪月的情调来看。您怎么评价这样的说法?
答:所谓禅宗,“宗”是方法,是实践的方法。顾名思义,禅宗是以禅做实践的方法的宗派,异于其他佛教的宗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是在禅定的基础上,以开发大脑为主,引爆激情,顿开智慧。
禅是一个方法,与其他佛教里的教派不同。其他的佛教教派是方法论,而禅宗是方法。所以禅宗把其他宗派叫做“教下”。一个是方法,一个是方法论,这是二者的根本分别。
通过禅的实践,能成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事业。真正禅的旨归,是要落实在人间福祉上。
问:所以禅不是说说就行,不是坐而论道,当然也不应是所谓的虚无主义了。
答:古代多少士大夫多少仁人志士接受禅的教化,以智慧开拓他们经世济民的事业。此外象武则天、唐太宗等历史上的皇帝,都延请禅师作为他们治国安邦的顾问。象惠能、马祖这些禅师,都因其为国家所做的巨大贡献,被当时皇帝纷纷封赐谥号。
禅是制造丰功伟业的动力和内蕴,远不只是风花雪月,不是文学诗词,那些只是禅的附加效应而已。禅是引发智慧的方法,文学诗词等是从禅来的,而不是根本的东西。
问:是否可以说,对禅的误解,是因为人们对当前整个佛教体系的误解,禅也一并被误解了。因为目前佛教给人的印象是很消极的东西。
答:是的。清朝中叶后,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丧失了话语权。雍正乾隆时期,还懂什么是禅,之后就没有了。
问:感觉这是中国文化一个最大的冤案:禅是最大的智慧,可是现在的中国人把它当成非常落后的东西。
答:把禅等于跳大神,是禅最大的不幸。智慧变成了被误解曲解的东西。
问:我想,禅是智慧,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制度,用智慧引领人生和社会,都是应该的。
答:禅是纳米。是一种精神动力。它让凯撒的还给凯撒,上帝的还给上帝。它可以让基督教更象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加成为伊斯兰教。
问:当然也可以让共产党更加恢复其原本伟大光荣正确的本来。
答:是的。当把佛教当成西方意义上的宗教时,当定性了佛教时,就曲解了佛教。清朝中叶时候,佛教还不是宗教。当后来的主流社会把佛教当做宗教的时候,就是一种无知。
“不懂禅文化,就没法谈中国文化”
问:请您谈谈中国文化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主要问题是,内部受到“五四”的负面影响,外面又受到“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两相夹攻,造成现在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和误解,乃至造成现在中国文化的一个空白。再远一点,要上溯到清朝中叶,因为清朝的腐败、衰落和骄傲自大,那时的文化其实是中国文化的渣滓,但是现在大家本末倒置,把它当成真正的中国文化来批判,认为中国文化是造成中国腐败、衰落的原因,抬错了棺材哭错了祖宗,这种偏见一直延续到现在。
现在很少有人肯回顾和总结:为什么一直到清朝中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以西方式的观念来比较中国文化,用西方历史观、方法论,用西方思维方式来评判中国历史。以这种思维方式得出结论,认为西方那么先进,中国那么落后,这就整个不比配了。还有,我们在观察自身历史文化的时候,又很少结合每个朝代的精神和精华,只是片面地去看,人云亦云,没有精神,没有自己的理念,没有自尊自信,对历史文化的根本,欠缺深入的探究,欠缺实证,只是在肤浅的层面做文章。
这里可以证明,为什么日本可以走到欧洲。日本为什么能走进欧洲?日本是百分之百的中国文化,我们为什么不审视:日本人到底拿了中国什么东西?日本为什么那么强,拿的中国什么东西?学者们几乎都没有看到这一点。
谈到跟西方学,西方长处我们没有学到。西方基督教文明为什么影响西方一两千年?我们把基督教只当做是宗教,其实基督教何止是宗教?那是西方的主流意识,西方的教会带动影响了西方的文明。为什么基督教有那么大的力量?我们都不知道。西方近代发展的主动因,是基督教文明,从罗马一直到现在,几千年都没有断。中国有没有这种力量呢?中国文化有自己的超越西方宗教文明的东西,是什么?日本人拿的是什么?找到这个,就找到了中国文化的根本。
问:那么,中国文化的这个根本是什么?日本人拿的究竟是中国的什么?
答:从隋唐开始,中国文化就是儒释道的杂交,从而形成了禅文化。所谓的儒释道,自此都主要以禅文化为内蕴。中国文化上承诸子百家,下至宋元明清的文化主流,都汇归到了禅文化。不懂禅文化,就不懂理学、心学,不懂整个中国文化,乃至诸子百家都不懂。
日本可以作为旁证。大家认为日本受儒家影响,其实日本是受禅文化影响。正是唐宋以来的禅文化,影响到了日本。日本拿的不是儒家。他们拿的,恰恰是禅文化。日本的强盛,因为他们拿到了禅文化这把刀子。
问:那么什么是禅文化?
答:禅宗思想是融合了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产物。禅文化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在中国,禅宗作为生命之学,虽和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之学别帜互异,但却后来居上,兼收并蓄地包涵了各家的精旨。中国历史上,禅对儒、佛、道各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唐宋以来,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就是禅文化。
广义来说,禅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心要,狭义而言,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就的实证方法。通过禅的方法,可以使大脑引爆激情,顿开智慧。禅就是善用大脑,开发大脑,开发智慧,是回归智慧和德行的最多快好省的方法。透过禅的实悟,可以更好地修证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人之觉”,诚为真修实证的不二法门。
只有掌握了禅这把“黄金之匙”和智慧的方法,在浩瀚无涯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海之中,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不精通禅文化,不亲证禅宗的心地法门,就无法真正理解唐代以来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实旨和内容。
问:中国文化隋唐开始汇归到禅文化,是怎么体现的呢?
答:从诸子百家开始的中国文化,被隋唐以来的禅师们吃透了,禅师们承上启下,传承了中国文化,深远影响了后世。尤其宋代时候,禅师们带动广大的士大夫,实证禅文化的博大深远,带他们深入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中。宋代是士大夫参禅风气全面展开的时期,历久不衰。宋代几乎三分之二的士大夫参禅。宋明理学家们提倡的“内圣外王”,实际是儒家的治世事功和禅宗内养精神的结合。禅文化从实质上支撑了所谓“儒家”的门面和道统,影响了中国文化近千年。
《宗门武库》上有一段记载:“王荆公(王安石)一日问张文定公(张方平)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后绝无人,何也?文定公曰:岂无人?亦有过孔孟者。公曰:谁?文定公曰:江西马大师、坦然禅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荆公闻举,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文定曰: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焉。公欣然叹服。后举似张无尽(张商英),无尽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也。”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文化最兴盛和成熟的宋代,乃是禅文化汇归了各家的精蕴,让中国文化呈现出新的高度。
宋元以后所谓的道家,也是禅化的道家。宋元以后内丹“性命双修”全以禅宗明心见性之学为圭皋,几至清代的正一、全真教的中兴,皆莫不以“明心见性”之学为先导。更遑论唐宋以后的老庄精旨,全为禅宗所蕴。禅佛影响后世道家、道教之深广,由此可知。
问:我们到现在,一直认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思想。近当代还有一些人认为要“原儒”。另外,谈到中国文化,人们就想到孔子为代表。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答:没有所谓的儒家,只有禅化的儒家,禅化的道家,只有禅化的中国文化。也没有什么原儒。他们为什么要谈原儒呢?因为儒已经被禅化了,所以他们要“原”。也不必原儒,因为儒已经圆融了,再去“原”它干什么?
现在所谈的孔子,都不是真正的孔子。孔子成了“变形金刚”,后人以自己的东西神话孔子,强加自己的意思,孔子被庸俗化了。我们对孔子根本不了解。请问大家:孔子到底有什么伟大?孔子到底有什么东西?谈起早期儒家,周公才伟大。早期儒家,要从周公开始,荀子谈到的大儒,是周公。
问:很多人以西方宗教观点来看中国文化。请您谈谈中国的“宗教”的问题。
答:当代所谓的“宗教”,其实是由近代日语引译过来的“外来语”,完全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信仰”唯一的真神。而“信仰”是对所谓“真理”最大的背叛和远离。
中国自古就没有这种西方性质概念的“宗教”;中国自古所谓的“道教”、“佛教”、(“儒教”是对儒家的无知曲解和诬蔑),实质上也都和西方所谓的“宗教”截然不同。
中国的佛教又决然不同于印度传来的婆罗门式的佛教。何况中国是西方所谓“无神论”的祖国和家园,就是中国有所谓的“宗教”也绝非如西方所谓的“宗教”,由毛主席先生曾跟南美友好访问团说过这么一句发人深省又具幽默的话:“如果说中国也有宗教的话,我们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教。”可以见知中国宗教的性质是超越优化于西方所谓的“宗教”。
中国自古所谓的“宗”是专指门派方法,“教”是专指教化的理论或典籍。宗与教相连的意义即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绝不同于西方所谓的宗教。例如中国禅宗所标榜的:“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有如独眼龙。”很明显地表明了,什么是“宗”,什么是“教”,也印证了“宗”是方法,“教”是理论的依据。
问:您前面提到的,为什么用西方思维方式不能评判中国文化?
答:诚如法国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德里达所说:“中国没有哲学,只有中国思想。”由中西方人文精神的内蕴而言,西方哲学只是知识的累积,中国可是智慧的展现;西方的思维是由一数到十的精微,而中国思维则是在由一数到十的精微之处升华到两五一十的会通;可以这么说,西方思维表现的方式是“哲学”,中国思维表现的方式是“思想”,哲学是知识,思想是智慧,这是中西方内蕴的不同。
中国从先秦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就贯通于经、史、子、集、医等的著作中,汇聚了中国先民的智慧。“天人合一”——天者,自然、宇宙;人者,人文、精神。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的精蕴,其代表作即是“大易思想”——《周易》,可资印证中国思想的开放性,远非西方哲学的闭合性所能比拟。究其因,其一,西方哲学自亚里斯多德以后就沦为“神学的婢女”,毫无独立思考,学术尊严和地位可言,直到理性时代的来临。其二,即使是理性时代乃至后来诸家哲学,也全都没有逃脱唯心、唯物的“死角”、“怪圈”,虽前有斯宾诺沙后有尼采以及当代后现代主义的反思,仍然无法拯救西方哲学的“原罪”——唯心、唯物的困境,来自上帝的梦魇。这就是开放的中国思想,优胜于闭合的西方哲学之处。
问:您说过,毛泽东是大禅师。请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答:这里略举几个例子。1964年,《毛主席语录》首次出版。“语录”这个词,就出自禅宗,首先是唐朝的禅宗,为便于禅法的传播,用本土的语言记录禅师的教诲而采用的一种体裁。解放初期,毛泽东把人民军队称之为“人民解放军”,他把原本来自佛学中含有“解脱自在”原义的“解放”两个字,用之于人民战争和国家军队的命名,这是何等绝妙的构思!没有伟大深远的激情和智慧,绝不可能创造出这么伟大深远的名称。
另据毛泽东秘书林克对毛泽东关注禅宗的情节的回忆,可资说明:“我感觉毛泽东对禅宗更为关注,对六世慧能尤其欣赏,《六祖坛经》一书,他经常带在身边。我对慧能及禅宗的微薄知识,都是得自毛泽东的‘灌输’。他说慧能主张人人皆有佛性,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在他的影响下,印度佛教在中国至高无上的地位动摇了,甚至可以呵佛骂祖。慧能不屈尊于至高无上的偶像,敢于否定传统的规范教条,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把外来的宗教中国化,使之符合中国国情,为大众所接受的特征,在这方面与毛泽东一生追求变革,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性格、思想、行为,颇多相通之处,所以为毛泽东称道。毛泽东谈吐幽默诙谐,有些话含蕴颇深,很值得回味,不能说与禅宗无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相信阉人能带来吉祥,重大喜事往往会邀请阉人们表演歌舞助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网3腐朽的武库神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