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ppt街头丝丝能换成一丝吗~为什么

刘玉青(yqliu_126t)
&&&&&& 创意写作诗歌:要求以“快乐童年”为主题写一首诗歌。题目自拟。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 & 1、对句子的理解。①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这是《我想》诗中的最后一节,从诗意上看,与第四节诗是紧密相关的。乍看起来,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把孩子的想象一下子拉到了现实,与前面的诗句有些不和谐,甚至格格不入。实际上,正是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我”是怎样地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了现实,一想到要飞向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了,爸爸妈妈是不是放心呢?所以得和他们商量商量。这更增加了诗的情趣。&& ②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前一句描写了读书的神态,孩子是坐在街头读书,书就放在膝盖上,他(她)似乎很懂得爱护书,翻页时动作是轻轻的。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她)情不自禁地微笑着。后一句点明了他看的是《水浒传》,但主要说他看书看得入迷了,只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二、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
1、,根据网络情境引入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
2,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
4、配乐诵读
& 课堂上配乐诵读,孩子们表现可真积极。当我站在孩子们的中间,看着讲台上孩子们专注动情地诵读,听着孩子们发出的朗朗书声,我的心情非常地愉悦,高兴。做老师的只有看着课堂上孩子们走进学习知识的氛围,走进诗意的课堂境界,老师就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期待每一节课都有这样的幸福收获。
三、创意写作诗歌:要求以“快乐童年”为主题写一首诗歌。题目自拟。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分类――]

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一会变成这样,
一会又变成那样,
一会又不知道藏在哪儿了。
她一生气就哇哇大哭,
到处都有她的眼泪。
她很喜欢玩,
白天在这儿玩,
晚上又不知道去哪儿玩了。
怎样,我编的不错吧!回复此评论
&游客&& 18:08:51&&
182.129.47.11
回忆起小的时候那快乐的童年,
使我想起了妈妈那温暖的双手。
长大以后,童年是一副幻想,
让我们在幻想中飞啊飞。回复此评论
回复1:答得真好![&& 18:24:58]</td
&学生何佳荧&& 13:21:21&&
183.38.135.188
童年
童年你离开了吗?
童年要是你离开了回想我吗?
我想回到童年!
童年是多么开心!
没有烦恼!
可惜我不能会到童年。但是我可以想象以前。
回复此评论
回复1:你写的真好!给你一个赞[黄玲洁 && 17:42:56]</td
&&& 09:19:38&&
219.223.30.254
&&&&&我不想长大&,
&&&&&我的童年,&
&&&&&我的世界,&
&&&&&一点一点的离我远去,&
&&nbs...回复此评论
&&& 09:18:28&&
219.223.30.254
&&童年乐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界,
&&&&&&&nb...回复此评论
&&& 09:18:23&&
219.223.30.254
想&
我想把手&
放在月亮上,&
把天上所有的星星摘下来,&
送给我最好的朋友,&
让他笑不拢嘴。&
我想把眼睛&
挂在云上,&
看遍天涯海角,&
把所有快乐和&
开心带下来。&
我...回复此评论
&&& 09:18:18&&
219.223.30.254
首 页 上一页 1
如果你不是罗湖网的用户,请使用这个窗口提交评论
访客身份快速设置:
输入验证码:<div onclick='this.innerHTML=""'>
一次提交,计算机将保留身份
如果你是罗湖教育网用户,请先登录,然后下面的提交按钮可用:
用户名:&&&&&&&&&
用鼠标点此按钮
&&标题&&&&&&&&&&&&&
请输入标题
&&姓名&&&&&&&&&&&&&
&&我的博客&&&&&&&
输入验证码:<div onclick='this.innerHTML=""'>
附件上传:
使用罗湖网账号发表有效评论3次,评论者可加一分,此博客的评论每增加5条评论可增加1分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 版权所有
地址:深圳市文锦中路螺岭小学综合楼7楼查看: 12035|回复: 2
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课文分析与研究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冉崇斌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街头》──《溪边》──《江上》。
  《我想》,写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闹中取静,专注执着;《溪边》──钓鱼的孩子,动静结合,鱼跃人欢;《江上》──戏水的孩子,深谙水性,顽皮可爱。
  首先,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形象,抒发感情。《我想》一诗共五节,前四节运用排比手法描绘“我”的四个愿望: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由近处的桃树生发开去到柳树的深根再到高远天空中的风筝和深厚的土地,形象由浅显直白到意蕴深厚,层层递进,次第呈现。作者在这四节里大胆想象,巧用比拟,物我一体:把自己的手安在桃树上,带着一串花苞;把脚丫接在柳树上汲取营养;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瞧太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幻出春天的花草。既生动形象,又顽皮可爱,充满童趣。《童年的水墨画》运用对比手法描摹生动的儿童生活画面:《街头》中“马路上车辆喧闹”“街头广播声高”的喧嚣热闹的街头场景和小读者“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静心潜读的画面闹中取静、动静结合,互相对比,互为映衬。《溪边》一诗中“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其实就是一幅静止的风景画,静得一丝风都没有,蜻蜓在静立的钓竿上安闲惬意,怎一个静字了得;“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鱼儿上钩,静止的画面瞬间变得生动活泼,热闹而满怀喜悦。由反差和对比营造出奇异的效果。《江上》中“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水葫芦”:本意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借它代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相对。后文的“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印证了“水葫芦”水性很好。
  其次,两首诗的写作视角不同,导致表达和选择语言方式的不同。《我想》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以自述的方式,把儿童内心的想法形象化和物化。其语言表述直观形象,非常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性。同时,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或者说童心本身就是充满诗意和奇趣的,所以《我想》中那—连串孩子特有的美妙幻想和语言,能深入孩子们的心并出入他们的口。同时,还能激发孩子们尝试学习和模仿本诗的写法创编相应的儿童诗,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童年的水墨画》一诗,则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把孩子们充满童趣的那—串串或动或静互为对比的场景画面化。而它那优美的语言和多手法的刻画,又让所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这一组诗带给孩子们的是对诗本身的欣赏,是对诗作者的佩服,当然,如果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仿写,他们会感到难度较大。
  高洪波,笔名向川。内蒙古开鲁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鹅鹅鹅》、《吃石头的鳄鱼》、《喊泉的秘密》、《我喜欢你,狐狸》、《种葡萄的狐狸》、《少女和泡泡糖》、《飞龙与神鸽》,散文集《波斯猫》、《文坛走笔》、《高洪波军旅散文选》、《司马台的砖》、《人生趣谈》、《为二十一世纪祈祷》、《柳桃花》、《避斋走笔》、《高洪波散文选》,评论集《鹅背驮着的童话──中外儿童文学管窥》、《说给缪斯的情话》等。诗歌《我想》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散文集《悄悄话》获全国第三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童心是上帝的恩赐
日10:29 羊城晚报 谭旭东
  文学界值得尊敬的老师非常多,但对我而言,高洪波是最令我钦佩和欣赏的老师,不仅因为他爱护和提携过许多像我这样的青年作家和批评家,还因为他有着正直高尚的人格、大度宽广的胸怀和优秀的文品。
  我非常幸运,这几年经常应邀参与各种文学活动,常常和洪波老师一起开会或做讲座,有时他也想办法安排我们几个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批评的作家出去采风,和其他作家进行交流。我的深刻感受是,洪波老师这位身材魁伟的北方大汉,性格既粗犷豪迈,同时情感也非常细腻温和,而且为人处事谦逊低调,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成就从不故意张扬。比如,我和新诗界的朋友交往时,一谈到高洪波,大家都说他是一位诗人,别的就不知道了;当我和儿童文学界的朋友一起聊起高洪波时,大家都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儿童文学作家;而和散文界的朋友聊起他时,大家都会说他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如此等等,这一来反映洪波老师很少在文学圈里宣扬自己,以至于新诗界也好,散文界也好,儿童文学界也好,大家似乎只知道他文学成就的一面;二来也反映出文学界各个门类之间有些固守自留地,除了关心自己这一片地里的事,其他的就很隔膜。我阅读过洪波老师的散文自选集,他的散文可以说真正表现了他的达观,他的大气,他的宽厚和幽默,无论是记述游踪,凭悼古人和先亡的师友,还是闲话读书与收藏的乐趣心得,他的散文都蕴涵着一股难得的清隽与平淡,都传达出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
  但洪波老师的平静的为文之后,还有激情和尖锐的一面,读他的新诗,在细腻生动的意象背后,就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他对苦难的生命有着悲悯情怀,对正义的事业总是热烈向往,对丑恶的人性总是毫不留情地谴责……洪波老师本质上是一位诗人。这诗人的气质决定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一切工作总是满怀信心,我和儿童文学界几位年轻朋友都爱称洪波老师为“任性的大男孩”。他的确天真纯朴,而且内心清澈阳光。洪波曾经在给我赠书时,就写过这么一句话:“童心是上帝对一个人最大的恩赐!”也正因葆有纯洁的童心,他的儿童诗创作是独具一格的,他写了很多幽默儿童诗、童话诗和寓言诗,这些作品一经发表或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浙江少儿出版社前几年就出版了他的一本幽默儿童诗集《懒的辩护》,这部书已经再版了七八次,可以说这是打破了诗歌界纪录的。洪波老师的童话写得也非常棒,这几年他和金波、白冰、葛冰、刘丙钧等几位儿童文学界的老师一起开专栏为《幼儿画报》撰写幼儿故事、童话和儿歌,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幼儿的喜爱,其中洪波老师创作的“板凳狗系列童话”,可以说成了《幼儿画报》的一大品牌,该期刊发行量已超118万份,不能说不与洪波老师他们这批“大腕”的创作有关系。
  由于洪波老师和金波老师等的积极参与,现在幼儿文学创作界出现了“大男婴创作群”现象。洪波老师还创作了一些优秀的儿童散文和儿童小说,也受到小读者的好评。在文学评论方面,他不但涉及成人文学评论,而且在儿童文学理论批评方面,他还出版了《鹅背驮着的童话》一书,这部书可以说充分展示了他的评论才华,也传达了他的现代的儿童文学观。此外,洪波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被多种大学、中师儿童文学教材选用,而且他的童诗还进入多种小学语文教材,在台湾、香港等地区也进入国语课堂。
  尽管洪波老师取得了那么多的文学成就,出版了几十部作品集,但他从来都是怀着平常心,总是那么谦逊,他不太愿意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也不注意宣传自己的著作,以至于在作协有不少人不太了解他的文学成就。但读者没有忘记他,他的诗歌和童话作品已经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心灵。
  我本人之所以转行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也是因为受到了洪波等诸位老师的精神召唤。当然,我的个人成长也得到了洪波老师的关心。中国作家协会决定2005年在鲁迅文学院开设中青年文学理论评论家高级研讨班,洪波老师就在作协全委会期间点名推荐我到鲁院学习。
  洪波老师也是一位有生活情趣的人,他有两大爱好:一是打乒乓球,二是收藏。常常听熟悉的文朋诗友说起洪波老师是乒乓球高手。记得2005年到鲁院学习时,就听鲁院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他是乒乓球高手,曾经在鲁院打败了很多文坛高人,在中直机关也是一夫当关。后来和高洪波老师近距离交流,发现他果然名不虚传,据他自己讲,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他得同窗蔡振华这位“乒坛坛主”的亲手指点,因此现在他球技更不一般了。洪波老师喜爱收藏古玩和石头的雅趣,可以从他的散文中读出。收藏丰富了他的生活,也激发出了他的创作灵感。洪波老师的书法,风格儒雅从容而富有力度,章法别致精妙!
  当然,令人敬佩的是,洪波老师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组织工作者,他在作协长期负责创联部工作,是许多青年作家的朋友和导师。尤其在儿童文学界,可以说他继承了张天翼、严文井、束沛德等老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优良文学传统和充满人文关怀而又坚定务实的工作作风,自从他进入中国作家协会负责儿童文学委员会的工作以来,总是想尽办法提携年轻作家,尽量给青年作家提供成长的机会,为此他的足迹走遍了大江南北。更令人钦佩的是,自他担任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就从来没有申报过全国儿童文学奖。这期间正是他佳作迭出的高峰期,但他总觉得自己做这方面的工作,要避嫌,觉得要把机会让给别的作家。
  洪波老师为人坦荡大气,真诚待人,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张继楼
  笔  名:宁子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26/07
  民  族:汉族
  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1948年肄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历任溧阳县示范小学教师,解放军重庆军管会民艺科、重庆戏曲曲艺改进会戏改干部,《说古唱今》、《红岩》、《奔腾》杂志编辑,《红岩》编辑部主任,重庆市文联创联部主任,重庆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曾授予其编辑荣誉证书,国务院曾授予对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及奖金。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张继楼-主要著述
  著有《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张继楼儿歌》、《金佛山下的传说》(合出)、《会唱歌的洒水车》(合出)、《张继楼儿童文学选》等作品27种。其作品曾获国家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市)奖10余项及台湾小白屋幼儿诗奖荣誉奖1项。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一诗。
  1.自读感知。
  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读诗情况──指名读,正音评议,小组读。
  3.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①“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学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4.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男女生比赛哪一组朗诵得好。
  (5)全体齐诵。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一诗。
  1.自读提示。
  (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像: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根据学生讲的画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水战‘浪里白条’”。“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4.练习感情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议,自由练读,齐读。
  四、两首诗写法探究。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读诗思考,发现规律。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童年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童年世界的大门,请大家在课外继续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2.选择背诵诗歌。
  3.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224;ng p&#233;ng  shī ruǎn  xuān n&#224;o  shū zhuāng  huā bāo  xī g&#224;i
  (  )    (  )  (  )   (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红得(  ) 绿得(  ) 黑得(  )
  笑得(  ) 苦得(  ) 甜得(  )
  一(  )花苞 一(  )篷帐 一(  )小手
  一(  )阳光 一(  )蜻蜓 一(  )小花
  三、词语手拉手(用线条把下列词语搭配起来)。
  汲取    浪花    湿软的    白云
  获取    翅膀    柔软的    太阳
  拨动    知识    皎洁的    月光
  扇动    营养    明亮的    土地
  四、品读佳句,然后仿写一句。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填空)。
  1.《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__________,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在诗中__________次间隔出现,前后呼应;作者用它做题目,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的水墨画》写道: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这“黑旋风”是指__________,“浪里白条”是指__________,他们都是__________中的英雄好汉,我还知道几个:__________。
  春鸟是金嗓子的好伙伴
  每天一大早
  就把我从梦中唤醒
  妈妈说春鸟是在召唤我
  她要我和她一道到大森林里去
  倾听大自然动人的合唱
  悄悄地
  拱出大地
  想来打听
  春天里
  树绿的秘密
  花开的消息
  石榴花开了
  是夏姑姑扎上了
  鲜艳的蝴蝶结
  石榴果熟了
  是秋妈妈在摇着
  收获的红铃
  草帽上的小洞洞
  是我给阳光
  开的一扇扇门
  你看阳光钻下来了
  他们调皮地踩着我的影子
  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春天到了
  天气暖和了
  快点出来吧
  小芽苞
  别只露出个小头
  树皮外面多美
  快点出来吧
  太阳会给你
  穿上绿衣
  春风会送给你
  甜甜的露滴
  夜静悄悄的
  是一个乖孩子
  听月亮妈妈的话
  睡觉了
  渔夫点亮了渔火
  就像睁开了眼睛
  在说着梦话
  天和海
  天在头上顶,
  海在脚下踩,
  我把它两个,
  拉着连起来。
  不信远处看,
  你能分出:
  哪是天,
  哪是海?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蓝?
  海水笑着来回答:
  我的怀里抱着天。
  海水海水我问你:
  你为什么这么咸?
  海水笑着来回答:
  因为渔人流了汗。
  浪花家在哪儿?
  家在大海中。
  浪花几时开?
  请你去问风。
  浪花什么色?
  朵朵白如云。
  浪花开多少?
  千千万万朵。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睡熟的鼾声。
  海上的风是花神,
  她一来,
  就绽开万朵浪花……
  海上的风是琴师,
  她一来,
  就奏出万种歌声……
  海上的风是大力士,
  他一来,
  就送走万片渔帆……
  海上的风是狮子,
  它一吼,
  就掀起波浪滔天……
  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
  阅读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童组诗。单人或者合作朗诵诗歌。
  2.阅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诗我想仿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