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对农民英雄无敌之超级农民李国喜说些什么?

形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形象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形象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形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形象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邮箱:xingxiangzg_
新闻本月点击排行李国喜:“英雄大叔”的平凡大爱 -中国家家网-新闻-媒体-热点-资讯
中国家家网 您身边的资迅推荐站
&&&&&&&&&&&&驻马店 ---- 新闻中心
“农民英雄”筑起时代丰碑
“假如你是他,你会这样做吗?”一位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催人泪下。昨日,虽然是周末,但遂平县褚堂乡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全乡党员干部围绕一位英雄的事迹展开大讨论。
1月26日,遂平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向这位英雄学习的决定。
把生的希望给予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就是这位英雄――遂平县褚堂乡屈庄村李庄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58岁的李国喜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我们为有这样的英雄感到骄傲和自豪!”2月10日,遂平县委书记付自成表示,下一步,将在全县召开学习李国喜英雄事迹的大会,号召全县广大干部学习李国喜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
大爱创造奇迹&& 冰河勇救三人
“去县城,我再也不敢走这座桥了。”20多天前发生的落水被救一幕,成了萦绕在张景凤心头今生无法抹去的印痕。每每谈起,她都心有余悸。
张景凤家住遂平县褚堂乡沟南刘村。她言中的这座桥坐落于一条不知名的河道上――孙沟桥,距遂平县城西3公里。桥下水面20多米宽,四五米深。
这座桥成为附近乡镇群众去遂平县城的“捷径”。每天去县城白云纸业有限公司上班,家住褚堂乡屈庄村李庄组的李国喜也走这座桥。
因过往的车多、人多,孙沟桥两端的生产路常被轧出大大小小的坑。为方便大家通行,今年元旦前后,附近群众将坑填平并铺了一些石子。
1月17日,天空中飘着雪。张景凤19岁的女儿邓荣荣从深圳打工回到遂平县城。“听说在外打工一年的姐姐回来了,她8岁的弟弟彦科也要去接。”张景凤说,返回的路上,儿子站在电动车踏板上,左边车把上挂着荣荣十几斤重的行李,荣荣坐在车后座上。
下午5时40分,途经孙沟桥时,由于路面湿滑,加之在桥面上轧着一个石子,电动车方向一偏,冲出桥面连人带车坠入桥下冰冷的河水中。&&
桥下河水很深。“落到水里没沉到底儿就向上浮了。”采访中,张景凤说,俺儿子、闺女惊叫着,并不停地喊“妈,救我”。随即,张景凤大喊救命。
呼救声回荡在桥头。正在这时,正要到白云纸业上班的李国喜恰巧骑电动车行至桥头。见有人落水,李国喜扔下电动车,来不及掏出衣袋里的手机和存折,来不及脱下身上厚厚的棉衣,来不及摘下头上的帽子和耳暖,便跳下桥头斜坡,一头扎入水中。
“河水冰冷,厚厚的棉衣裹在身上,被水浸透后又加大了重量,想伸直胳膊都很难。”张景凤说,李国喜从河中间将其母子俩推到河边后,又返回河里救她的女儿。
此时,李国喜在冰冷的河水里已有20分钟。体力的过度消耗,让李国喜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李国喜坚持着,用头一点点将邓荣荣往岸边顶。在随后赶来乡亲的帮助下,邓荣荣被拉上了岸。但李国喜沉入河中。
随后,人们把李国喜打捞上来进行施救,但他心跳已经停止了。
“在冰冷的河水中坚持了20多分钟直至把母子3人全部救上来,李国喜创造了奇迹。”褚堂乡党委书记杨新华说,这种奇迹来自于李国喜对他人的大爱。
助人为乐&& 乐善好施
“没想到这竟是永别!” 2月10日,面对记者,屈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景成沉痛地说,由于工作关系,他和李国喜接触最多。李国喜常说要多关心贫困户。在1月17日下午17时,李国喜还给他打电话,嘱托他给一个困难户提供帮助。
李国喜生前担任了16年的村民小组长,直到2006年9月因年龄大而辞职,在群众中威信很高。
“村民们人人心中有杆秤。”张景成说,李国喜为人忠厚、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在村里可谓是家喻户晓,很多群众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李庄五保老人张李氏守寡多年,女儿远嫁他乡无法时时照顾。“当时,村里还没有敬老院。”追忆往事,李国喜的爱人依然历历在目。她说,平时,李国喜总是把老人的水缸添满;缺柴了,他就主动去拾;没面了,他就扛起麦子去打。临终前两年,老人瘫痪在床,李国喜照料老人吃喝拉撒。
“他有事外出时,总是嘱咐我去照看老人。”李国喜的爱人说,1989年,张李氏活到80多岁去逝时,他又为老人送了终。
村里有座生产桥垮塌,李国喜拆去塌桥,运来大石头修桥。“当时,他宁肯放着家里的活儿不干,也要去修桥。”李国喜的爱人说,他总是这样开导我:咱们多干点,别人就能少干点。
李国喜的爱人说,1986年,当时村里不富裕,看到村里因缺少水井无水吃时,他就把家里仅有的几百元钱拿出,又借了一部分钱,打了口水井,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
“75?8发大水时,李庄正好处在洪水峰头之下。”张景成说,当时,村里的积水有三四米深,20多岁的李国喜却全然不顾,忙着救人和抢救集体财产。
“国喜是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张景成说,汶川地震时,他以个人名义捐款500元。有人与他开玩笑说,你不是党员,咋也交恁多,你有钱?李国喜却认真地说,不是有钱没钱,咱“75?8”遇难时人家伸出援手,现在人家有难了,咱也该尽一点儿力。
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几十年来,李国喜到底帮助过多少人,做了多少好事,没人数得清。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却根植群众心中。
平凡岗位&& 踏实能干
“以我对李国喜的了解,只要是为了救人,别说是冰冷的河水,就是火坑他也会跳的。”面对记者,李国喜生前所在企业班组老班长张海良说。
每每回忆起与英雄相处的点点滴滴,李国喜生前所在的班组――白云纸业有限公司制浆车间蒸球工段的工友们,就忍不住流泪。他踏实能干、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的形象在工友们的脑海中闪现……
“对同事亲如兄弟,干完分内工作还去帮助别人,国喜在班组中有着良好的口碑。”制浆车间蒸球工段长赵志铁说,2006年9月,李国喜进入公司,在蒸球工段切木片、切草。切木片和切草又脏又累,但他踏实能干,从不挑肥拣瘦。
李国喜的工作就是木片或麦草进入操作平台后,把木片或麦草分均匀,连续往切片机或切草机里输送。这个过程产生大量噪音、震动、粉尘,又脏又累。但他一干就是5年多,从没要求调换工种。
“说实话,李国喜刚分到我们班组时,我还有点不大乐意,毕竟他是50多岁的人了,我怕他干不了。”张海良说,但很快李国喜让我刮目相看。李国喜是班组中年龄最大的,也非常老实。特别是冬季后夜班,天寒地冻,工作间隙,李国喜主动让年轻工友去蒸球房里暖和,而他却在那里守着。
工友王伟提起李国喜,更是感动得直掉眼泪。他说:“事发前几天,我在街上被人撞了,在家养伤,李大哥当天晚上得知后,第二天早上一下班就骑车十五六里,赶往我家中进行探望。
“国喜大哥就是这样一个热心人,班组的工友不管谁有事,他都热心地去帮忙。”王伟说,这是班组同事的共识。
  责任编辑:
中共驻马店市委宣传部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大河网主办 驻马店市网络新闻编辑室承办
新闻热线:( 传真:( 邮箱: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31号给英雄李国喜家 送台“东方红”
您所在的位置:
给英雄李国喜家 送台“东方红”
 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 [] []&
&&&&《救了3条命 他却被冻死在冰冷河水中》 后续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7日讯 大河网报道:  (首席记者 李钊)&&&&昨日下午,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给本报记者打电话,说“一位老外与‘东方红’爱心接力,将于7日上午给英雄李国喜家送台‘东方红’拖拉机。”
&&&&本报1月30日A08版以《救了3条命 他却被冻死在冰冷河水中》为题,独家率先报道了这一感人事迹。国内外众多媒体转载了本报这篇报道,《中国日报》也进行了英文报道。在北京一家跨国公司驻京办事处工作的澳籍高级工程师――57岁的大卫?詹姆斯?鲍威尔斯看了报道后很受感动。“李国喜是一位农民,他‘走’了,但他家的土地需要用拖拉机进行耕种,我想给他家买一台中国最好的拖拉机。”
&&&&大卫给《中国日报》打电话说:“温家宝总理曾驾驶的在田间播种希望的‘东方红’,应该是中国最好的拖拉机;我想出6000元,给英雄李国喜家买一台送去,不耽误今年麦收和秋种使用。”
&&&&大卫的心愿,《中国日报》及时向洛阳的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反馈。该公司派人来到李国喜家,在详细了解耕地情况和作业需求后,决定进行“爱心接力”:即接过爱心“接力棒”,和大卫一起,将一台价值3万元的东方红SG250拖拉机送给李国喜家。
地市新闻联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神英雄榜有哪些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