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索尼,任天堂电视游戏哪款主哪款手机性价比最高高 我刚接触什么都不了解 想买一款

Apple TV能颠覆属于索尼与微软的游戏王朝吗?
传统的游戏机离普通消费者越来越远,当索尼和微软为争夺核心玩家的市场头破血流,可谁也没能扩大市场份额。这恰恰是Apple TV的突破口。尽管Apple TV如今还未见成形,但必然会让游戏界两大巨头坐立不安。
编者注:微软和索尼,一直是游戏主机行业的翘楚,也曾经占据了无数消费者的客厅。而随着时间推移,游戏主机的市场开始缩水,逐渐沦落为“小众”市场;而自从Apple TV诞生以后(目前还未正式登陆大陆市场),能够同时满足游戏玩家和普通娱乐用户的产品让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示了其对于游戏主机产品的竞争力,苹果会颠覆微软和索尼时代吗?曾为苹果、微软和WordPress母公司Automattic效力过的科技Blogger和行业观察家Ben Thompson(文中简称“汤普森”)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背后有怎样的市场竞争规律和商业逻辑?以下是汤普森的分析全文:
上世纪80年代,游戏机为什么能一炮走红?除了那时候大部分人还没什么新式的娱乐活动以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台游戏机的性价比蛮高的。1985年,凭借游戏机一举成名的日本制造商任天堂向北美市场推出名为“任天堂娱乐系统”的家庭游戏机,每部售价仅为199美元——这和当时约2400美元的个人电脑的平均市价相比,游戏机实在物美价廉。虽然PC价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回落,但第三代家用电视游戏机任天堂64的售价相比起来还是便宜了将近1500美元。
然而,和PC普及后价格下跌的趋势不同,过去两代游戏机的价格实际上已经涨了。今天,一部索尼的PS 4或者微软的Xbox One几乎和个人电脑的均价不相上下。
1985年—2014年以来个人电脑旁、各类游戏主机的价格走势;黑色线代表PC价格走势;红色线代表不同种类游戏主机的综合走势。
*客户端读者请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大图
所以我们就看到上图所示的市场行情,个人电脑的价格一路直线下跌,游戏机的价格却一直在慢慢回涨。
乍一看,这样的价格走势简直毫无常理可言:按照摩尔定律的说法,每隔18个月,集成电路的晶体管数量和性能都会增加一倍,同等性能的产品价格会相应下降,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个人电脑受到的影响不能同样体现在游戏机领域?何况,现在早已不是80年代了,游戏主机的竞品已经更新换代了,和游戏主机抢夺用户时间的早已成为新生代军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SNS应用、移动互联网,当然还有电视机(提供的内容远比三十年前丰富多样)。
竞争对手层出不穷,实力强大,游戏机居然还自抬身价,这真是咄咄怪事。为什么?
汤普森认为答案在于,这个趋势正验证了部分“颠覆性创新理论”。具体说来也是个怪圈:能带来最大利润的客户口味高了,微软和索尼的产品自然会赋予游戏机越来越多的特色功能,产品成本和售价自然水涨船高,游戏机也越来越脱离普通消费者的视野。
而实际上,一般消费者对游戏机的需求也因为价格适中的娱乐选择增加而减少。一言蔽之,游戏机渐渐成为“小众”产品。
高端/High-end、低端/Low-end用户的需求趋势,以及游戏主机的表现随时间如何变化。
*客户端读者请点击图片查看完整大图
微软:走在追逐高端玩家的路上
上图可见,高端和低端客户的需求走势已经明显分道扬镳,微软和索尼的产品都走上了追逐高端客户的路,结果可想而知。不过很难想像的是,在游戏机行业,高端客户竟然比主机生产商更有发言权。汤普森认为,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微软的Xbox One。
去年E3游戏展举行以前,微软正式发布Xbox One。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主打的是内置的3D体感技术摄像机Kinect和一些娱乐功能,虽然微软为了几款即将发布的游戏还出过广告宣传片,但微软最终的目的显然还是要制造一款主要适合居家的游戏机——可惜,玩家们并不买帐。
事实上,玩家们根本没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游戏上。首先,他们不喜欢Xbox One那种默认随时启动的功能(本来微软如此设置是希望完善Kinect的语音指令效果);另外,这款游戏机的数字版权管理(DRM)系统总是会联网自检盗版,这一点做法也饱受诟病。当然,Xbox One高高在上的价格也是玩家吐槽的对象。总之,Xbox One在性能上不但没有进步,还多了一些槽点,收到的批评比赞许多得多。
对手的失误就是自己的机会,微软的Xbox One反响不佳让索尼看到了机会,趁势推出PS 4,并且在E3游戏展上将自己的产品标榜为支持玩家抵制微软产品的替代选择。索尼的“落井下石”获得成功,PS4赢在了起跑线,到现在都把Xbox One甩在身后。
微软则一直在心急火燎地追赶索尼,彻底重设了DRM,并将Kinect手柄调整为可选购买,还调低了售价。今年最新的E3游戏展上,微软表示只看重“游戏”。科技网站CNet对微软的报道是这样的:
Xbox的负责人菲尔·斯潘塞是发布首款样机以前第一位在台上现身的微软高管。这场发布会展示的主角是游戏“使命召唤:高级战争”(Call of Duty: Advanced Warfare)。斯潘塞说:“是你们一直在描绘Xbox的未来,而我们在这方面会做的更好。我们这一次所有的发布内容都是为游戏服务。”
微软的新闻发布会就这样开场了,实在够简约的,甚至没有花点时间介绍,Xbox One上个月就和Kinect的摄像头和运动传感器“分家”了,也压根没提微软原创的电视节目和娱乐特色功能。
事实上,这是微软很理性的反应,但从战略角度看也是一场灾难。因为,Xbox最初的功劳是让微软在用户的客厅中有了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于游戏主机的娱乐功能预期在与日俱增,也就是说,游戏主机不仅能满足专业玩家需求,同时也能捕获普通消费者的倾心——而恰恰相反,微软的产品依然只是吸引游戏玩家,而微软最初的战略和初衷起到了坏作用:让他们的游戏机在玩家眼中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为了配合以Kinect为核心的娱乐性侧重方向,Xbox的价格越来越“高大上”,处理选择也越来越“非主流”。任何一位理智的消费者——只要不是纯粹的玩家——看到市面上有的是苹果的Apple TV电视盒、Kindle Fire电视这样还不到100美元的替代品,都不会买一款499美元的Xbox One。
那么,这就是说微软的战略一定错了吗?也许不能这么讲;但可以这么说:电视盒子的趋势一定是对的。
Apple TV为什么对了?
首先对消费类科技产品的厂商来说,最稀缺的资源是用户关注度(user atttention),对依靠广告获利的这类企业尤其如此。用户一天的时间就那么多,消费时间是一个零和效应:只要把时间投入到A活动中而不是B活动,那么B可以争取到的有效时间就不存在了,即消费者无法给B企业带来任何效益。
何种产品的用户关注度最高呢?无疑是电视。在智能手机强势发展的推动下,电视已经把过去曾经占用消费者的大量时间拱手让给了数字产品,然而就美国范围来看,电视占用每一个美国成年人的日常时间依然维持在4.5小时左右。
汤普森认为,让如今的微软毫无章法的根本原因就是两个字:时机。而微软至今还没弄明白!
回想2001年Xbox问世之年,游戏机硬件在大部分玩家看来还“不够好”。Xbox还是个笨重的大块头,它显示的那些老土图像任何智能手机都不屑用。在那样的情况下,微软遵循了标准的游戏机发展模式:生产尽可能先进的硬件,以亏损价格出售,通过游戏授权弥补亏损,相应地抵消新增成本。这种做法确实合理。可一旦微软百分百投身于这样的模式,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十三年过去,微软只推出了三款游戏机。
和苹果、三星或是诺基亚这类手机生产商相比,微软、索尼和任天堂真是太“不思进取”。看看苹果:过去七年出了8款新iPhone,过去四年就有7款不同的iPad面世。开发这些iPhone和iPad耗费的时间合计都超过了一款游戏机。即使苹果的平台还有些一致性的问题没能解决,苹果让开发者编写平台的效率也实在太高了。
不过开发者的环境也变了。如今时兴高清图形,开发的成本大幅增加,所以大多数开发者都专注于跨平台的游戏引擎,这样他们就能轻易开发在Xbox、PS和个人电脑上都能玩的游戏。高成本也开始挤压小开发者的生存空间,迫使他们注重一些自认为绝对能回本的热门游戏,而且通常都是系列游戏,有固定的套路,没什么新意可言。游戏的售价也在涨,最新一代的标准单价是60美元。于是,付费游戏就让普通消费者越来越高不可攀。
后果是,传统的游戏机离普通消费者越来越远,当索尼和微软为争夺核心玩家的市场头破血流,可谁也没能扩大市场份额。这恰恰是Apple TV的突破口。
假如有两款如下TV产品上市,你选哪个?
一种零售价99美元,有全套的娱乐功能可供选择——但不含游戏功能;
一种售价179美元,既有全套的娱乐功能,又能玩游戏。
这就是苹果的想法。TV盒子这种产品,每年将发布一款新品,普通消费者只会每隔几年更新一次,核心的操作系统和大多数游戏可以在连续三代产品上使用(当然,更正统的玩家会每年保持更新)这样循环,就能为电视制造商提供可观的回报。
以今天的技术发展,这种设想变得更有可行性了。开发者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让游戏成为跨越多种平台的“万金油”,视频游戏今后也不再是打包的商品,而会通过应用商店出售;这种TV主机的价格可能比传统游戏机低得多——那么,高端玩家怎么办?他们就去追求最高level品质的游戏呗,或者购买更高的配置呗(也不用死守着Xbox这种东西了)。
这种以电视面目出现的游戏机,也会和多种设备完美结合,比如能轻松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视频和图片,甚至能分享截屏或者用来视频对话,所以它有潜力吸引众多消费者。
注意,TV盒子和游戏主机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上述电视机顶盒不会亏本出售,厂商可以获利。
苹果电视有多少成本?全球电子制造业市场研究公司iSuppli的数据显示,一部16GB的iPad Air材料成本是269美元。总之,Apple TV根本无需包含这些零部件:AAA titles的显示屏;AAA titles的触屏;AAA titles的摄像头;10美元的用户界面和传感器;19美元的电池;42美元的机械或机电部件......
扣除这些在Xbox上必须付出的成本,苹果电视和iPad Air的成本差只有49美元!
要想当一台游戏机,再添一个控制器就够了,所以,再加上15美元的控制器成本;假设机电系统和供电部件成本分别为25美元和10美元,那么,Apple TV和游戏机的成本差距扩大到99美元;再算上IP需要付出20美元流量——就是这些了,如果Apple TV的售价和游戏机相当,苹果可以从TV上总共获利33%。
对苹果来说,这样的产品绝对是新的增长点,更何况,它还能提升iPhone和iPad的价值。
从战略上来说,其实苹果电视也大有优势。毕竟,把它当作游戏机来用也不妨碍它履行电视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苹果电视生逢其时,需求的时机到位,现在有这样的市场。
索尼和微软呢,会越来越执着地生产老式游戏机,价格过高的游戏主机,迟早在功能上也拼不过升级版的苹果电视。到那时,两大巨头也会失去高端玩家,苹果电视将完成足以写入教科书的经典颠覆业界战役。(本文来自钛媒体 微信号:taimeiti)
平均分 3.95 分&& 2009年TGS之猛男日记
2009年TGS之猛男日记
  索尼一身黑登场,索尼的展台全部是黑色,非常浓厚有味,索尼展台里面的大屏幕再放最终幻想14的宣传片其内部人流量之大让人实在挤不进去,而且倒霉的是照相机再下午没电了,所以展台都没有拍到,不过索尼展台的大小也让我看到其在本次TGS中占有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很好看PSPGO
  微软一身白,和索尼唱对台戏,人流量明显比其少了许多,不过不能小看软饭的力量,因为欧美外国人的数量也是相当多的,所以微软并不冷清,而且微软的试玩机量远远大于索尼的数量。可能是因为电视小机器多……
谁说不能拍的……我就偷拍
  两者总结:不看别的就看两者提供的电视机就已经很有差距了,索尼26寸、微软20寸。
  由于任天堂并没有参展,所以任天堂系的游戏都是在各大游戏厂商的展台里展出并提供试玩额。Wii的最终幻想水晶编年史还是非常有看头的,当然试玩也是玩不到的,人流量相当恐怖。不过老任的DS游戏展区的人流量……已经不是恐怖的问题了,那里已经是通行禁止了。
DQ和二之国什么的已经成为禁止入内的情况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最新电视游戏文章
搜索关键词索尼恶斗任天堂 回首游戏主机史上的8大对决
2013 E3游戏大展刚刚落幕,微软和索尼的新一代主机的更多细节也正式公开,相信随着PS4的正式亮相,全新一轮的主机大战也即将拉开战幕。回望这30年的游戏主机发展史,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儿时的回忆和快乐的记忆,下面就随笔者的文字,一起来回顾那些年的主机大战吧。
一、FC VS 国产学习机 难得的一家独大时代
1983年,一部传奇的游戏主机诞生,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小霸王&、&红白机&,准确的说主机全称为Famicom,简称FC。从此生于80年代的孩子从传统的和泥跳绳扇画片娱乐方式一步跨越到电子娱乐的&小康社会&。马里奥、魂斗罗、松鼠大作战等等那些耳熟能详的游戏也开始成为那一带人眼中的经典。
相信没有人不知道这款主机的名字吧
那是一个单纯的年代,就在红白机引领潮流以来,在中国这个身神奇的市场,一大批各种打着&学习机&旗号的山寨游戏机出现在街头巷尾,这个无非是增加了键盘甚至是鼠标的游戏机,也只是一大批80后向父母索要游戏机的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现在孩子们跟父母要电脑也是同理),但不管怎样,这个黄色卡带成为了当时学生中的神物确实不争的事实。
小霸王学习机
二、GB GBC GBA VS NGP WSC 任天堂统领掌机时代
提到掌机,我们不得不说经典的俄罗斯方块。这个不管在游戏机外型上如何花样翻新,但是这个小小的游戏机还是第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的掌上娱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捷。但是,当一台名叫GAMEBOY(简称:GB)的主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彻底被这拥有丰富游戏的&电池杀手&所折服。相信接触过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掌机的玩家,一定对其拥有砖头版壮硕身材和之前传统使用纽扣电池记录卡带存档的家伙又爱又恨了。随后,任天堂又逐渐推出了GBC、GBA、GBASP等一系列划时代的意义的全新掌机,相信现在的80后一定还会深深记得第一次跟朋友联机玩《口袋妖怪》的高互动性所吸引,又或是第一次玩到GBA上《黄金太阳》、《逆转裁判》等大作所带来的震撼而记忆犹新吧。
任天堂gameboy
在同一年代,还有一些厂商推出了各式掌机来对抗任天堂在掌机市场的垄断地位。BANDAI的WONDER SWAN(WS 神奇天鹅)发售。主机的设想源于已故的设计人横井军平,最大的特点是横竖都可以进行游戏,;同时知名的游戏厂商世嘉也推出GAME GERA(简称GG),游戏机采用彩色的夜晶屏 但由于其耗电量太大,所以不是很成功;另外NGP、PC-E等掌机也因为软件阵容不够强大、用户认知度不高等等问题成为了当时掌机战场中的匆匆过客而已。
三、SFC vs MD 16位主机之争带来游戏质量升级
也许这两款主机没有接下来要谈的PS、SS等主机知名度那么高,但是这两款主机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要是说FC是马赛克版的游戏展现的话,SFC和MD主机的16bit的机能将电子游戏等同于电子艺术画上了等号。SFC是任天堂推出的FC后续机种超级任天堂(SUPER Famicom),游戏从画面到内容量都有的极大提升,而一批诸如《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火焰纹章》《机器人大战》等大作也深深的被铭记于心玩家心中。
而在当时还作为主机大厂的世嘉也推出了MD,这款主机的推出也让任天堂在家用机市场上收到了第一次正式的挑战。MD在游戏名单上除了本厂的《索尼克》《大战略》系列外,《太阁立志传》《大航海时代》《三国志列传》等游戏一直到现在还深受模拟器玩家的追捧,同时在当时那个年代,MD平台上还有大量中文RPG游戏,这让中国玩家能够深入了解游戏精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PS vs SS 次世代大战的前奏
1994年,这是游戏主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世嘉的次世代主机SS(土星)发售,同年,全新的对手索尼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游戏主机PLAY STATION(简称PS)发售,后者凭借游戏机出众的机能,把许多从来不玩游戏的人也吸引其中,时间不久便积累了超高人气。想必在国内,很过8090后的玩家都首先在游戏室看到的这两部主机,《实况足球》《最终幻想》以及《仙剑奇侠传》《VR战士》等大作也让我们毫不犹豫的献上了省吃俭用的零花钱。
渐渐的,SS随着第三方游戏软件的推出,仅靠自家产品以及为数不多作品为支撑的世嘉主机力不从心,从此被PS所击败。也许是从那时,家中能够拥有一台PS那边是玩家绝对值得炫耀的资本。
五、DC VS N64 一场没有胜者的惊艳对决
跟SFC和MD相比,这两部主机的知名度可能更低,也许只有80后骨灰玩家对这两款主机有印象,但是在笔者看来,DC是足够给人带来最大惊喜的主机,对,没有之一。
Dreamcast(简称DC)发售,以&网络&作为卖点的主机,由世嘉研发,性能在当时绝对强劲。其中《莎木》《刀魂》《斑鸠》等作品就在现在看来也都一点不落伍;相比DC,早两年发售的N64是当时最早的64Bit主机,拥有相当多的周边产品。想必大家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奇葩的主机外形设计。另外,拥有日本权威游戏杂志《Fami通》史上第一款获评满分的游戏《塞尔达传说:时之笛》就是N64平台的游戏。
世嘉DREAM CAST
随着DC主机的普及度不高,世嘉曾因此一蹶不振,世嘉也因此退出的家用机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天堂将独霸主机市场,因为两个更加犀利的对手已经跃跃欲试。
六、PS2/PSP VS XBOX VS NGC/NDS 三强鼎力时代来临
进入到2000年以来,家用机游戏市场争夺战争硝烟滚滚,先是在掌机方面,索尼PSP的推出来对抗任天堂的NDS,双方甚至不惜疯狂降价来占领市场,而对于在中国玩家,这两款掌机也凭借不同风格得到了大量玩家的欢迎,于是我们经常能够在出行过程中看到玩家打机的身影,可以说,这两款主机是在中国普及最快的系列掌机,除了大量游戏支援和相对家用机来说价位上的优势外,还有很多符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变化对主机的销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具体是什么,相信中国玩家都懂的~呵呵
另一方面,在家用机市场竞争加剧,索尼任天堂的争斗又加入了来自大洋彼岸微软,这让家用机市场的竞争无比的激烈。另外,一大批高素质的游戏开始喷涌而出,作为玩家可以择其所好进行选择。厂商的竞争是为了争夺利益,而玩家的选择却是为了娱乐。自此,三强鼎力的局面开始形成,也一直持续至今。
七、PS3 VS X360 VS WII/WIIU 鱼死网破的主机战争
现如今,三家的争斗更加白热化,拥有品牌游戏系列的第三方厂商成了香饽饽,除各自独占的游戏阵容之外,又出现了所谓限时独占的新举措,看来第三方厂商也是有了赚钱新门路。现今的市场,任天堂凭借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技术上是软肋,个人感觉WIIU在创新方面略显疲态,而玩家的兴趣将随年龄的增长而淡化;另外两家厂商尽管在硬件体系方面在不断增强,游戏体验和画面表现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始终无法带来PS时代至PS2时代的兴奋点;新主机大战,胜负自然是玩家说了算。
微软XBOX360
八、PS4 VS XBOX ONE 未来争夺战
2013年,E3游戏展被冠以了&主机年&的名号,此前公开的微软新主机XBOX ONE(简称XBO)受到了广泛关注,随后在E3展前的索尼发布会上,一直神秘的新主机PS4也初露真容,相信关注本次展会的玩家会感受到,国外媒体几乎是一边倒的赞PS4而贬XBO,除了PS4售价低于XBO,以及前者支持二手游戏之外,PS4独占游戏的翻身、支持与掌机PSV联动(微软无掌机可用)等等一些小细节也都是PS4被看好的理由。但是笔者确认为做出此判断还为时过早,作为一直老谋深算的微软来说,主机大战才刚刚开始,谁也不会只因为初期公布的细节而没有亲身体验过就断言如何,毕竟作为主机战争的后期参与者,XBOX及其后续机种除了占据欧美市场主导之外,就连日本市场,也并不像起初日本媒体所猜测的那样输的惨不忍睹,因为谁都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索尼、微软再加上任天堂,一处新的好戏才刚刚上演。
微软XBOX ONE
回首近30年,除了上述提到的主流游戏机,还有很多诸如雅达利、VB、3DO、NG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游戏机,但是都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并没有掀起太大的热潮。但是不管如何,随着游戏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硬件环境的不断提高,最幸福的始终是玩家。我们可以不用关心各主机厂商在占领市场是如何斗智斗勇的,但是高质量大作一定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我们要说,让大作再来得猛烈些吧。
相关报道:
新闻热线:010-
责任编辑:吴才刚
名企动态: |
标志着Windows迈出个性化计算的第一步……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厢车哪款性价比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