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乱六世级三国乱世术士工坊升级能存多少幻影

  79、禽兽行为  
只是残暴,我们一般称其为野兽,野兽跟暴力有关,而禽兽大抵跟情色关联。  
每个人脑子里都会冒出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们不是圣人,只能以圣人制定的规则来约束自己,有一句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  
所以,人有各种欲望是正常的,只要我们能约束自己,我们仍不失为一个好人。  年轻时当演员,人性被压抑的太久,当了皇帝又忙着政治和战争,现在闲下来了,各种欲望都迸发出来了。  
高洋只是把心里想的罪恶念头付诸现实了。  
高洋现在越来越荒唐,越来越离经叛道,作为至高无上的最高权力者,酒色不分家,他开始了放纵情欲。  
高家的女人们,那些处于社会金字塔最顶尖的上流社会的贵妇们,首当其冲成了高洋放纵的牺牲品。  
先是高澄的老婆,被高洋封为静德后的冯翊公主元氏。当初为了自保装孙子,高洋不惜忍受高澄送给他的一顶绿帽子,现在高澄没了,自己也说了算了,该报仇了。他先把元氏移居到高阳之地,把高澄家的库房占有了,然后亲自跑到元氏的屋里,宣称:过去哥哥强奸我的老婆,我得报仇。(“吾兄昔奸我妇,我今须报。”)于是霸王强上弓,强奸了元氏,算起来元氏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姿色上本来就不如高洋的老婆李祖娥,高洋只是把他当作了报复的工具。  
这是男人的征服欲在作怪。  
接着是尔朱荣的女儿,两代帝后,高欢见了就称“下官”的大尔朱氏。不管是考虑政治因素还是出于真心,高欢对大尔朱是很尊敬的,当初因为她娄昭君还差点被废,高欢后来迫于家庭压力让她出家做了尼姑,并且亲自为她建了一所佛寺。  
高洋有一天酒后忽然想起了那段往事,母亲险些被废,都是这个小妈在作怪,可恼!高洋借着酒劲来到了大尔朱修行的地方,开口骂道:你当初是怎么逼我的母亲和兄长的。大尔朱氏早已心如止水,面对眼前这个凶神,低眉垂目,一言不发,唯有垂泪而已。高洋看着梨花带雨风韵犹存的大尔朱,心头忽然有了异样的感觉,上前搂住就要霸王强上弓,大尔朱也是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如何肯让高洋得手,恼羞成怒的高洋挥刀把她砍为两段。  
更令人乍舌的是,高洋把邺城的淫娃荡妇们征集起来,脱光光,命从官们上去跳双人贴面舞,他在一旁乐呵呵地看黄色表演。  
看久了,不过瘾了,他又想出了新花样,用荆棘扎成马,让这些裸体美妇骑上去,然后用草绳拴着,牵来牵去,美妇们被扎的下体流血,高洋却兴奋不已。  
自己快乐不是快乐,大家高兴才好。高洋尝到了放纵声色的乐趣,于是在宫里开了性爱舞会,把高家的媳妇、姐妹们统统接到宫里,和宫廷侍卫们开起了无遮大会,还用葛布拧成绳索,让原魏朝的安德公主(孝武帝元修的从妹)骑在上面,让人推着玩。高洋让左右胡人武士们与大家相交,看得兴起,他亲自上前给大家做示范表演。  皇帝闹成这个样子,一直住在晋阳的娄昭君听说了,老太太知道继续下去高家的江山恐怕就要断送在这个荒唐孩子手里。  
当高洋前来请安的时候,老太太开始数落儿子,越说越生气,情急之下举起拐杖打了下去,口中念叨:如此你们生如此儿。养不教父之过,连带高欢也捎上了。高洋过来的时候,刚喝过酒,此时已经醉意朦胧,被太后打几下也没什么,但他听到太后这样说,这火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了,开口道:再喊我就把你个老东西嫁给胡人。胡人在当时指的是北部边疆那些不服王化不知礼义的野蛮民族。娄昭君万万没想到儿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一下就呆在那了,眼含泪水,一声不吭。  
高洋说完了也觉着自己的话有点过分,现在看老娘真的生气了,就想把她逗笑。他爬到老太太坐的胡床底下,用身子把胡床驮了起来,意外发生了,老太太毕竟上岁数了,身子一晃一下摔在地上,弄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幸好,只是些皮外伤,要是伤筋动骨,这事就大了。  
眼见玩笑开大了,高洋的酒吓醒了,看着很受伤的老母亲,感到非常后悔,他跪在母亲面前请求老太太原谅自己的不孝和混账。  
但是,此时已经气得说不出话的老太后哪里肯理这个混蛋儿子,高洋来软的不行,就让人架起劈柴,要对自己用火刑。这个疯狂举动把老太后吓得够呛,儿子虽然很可气,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要真有个好歹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只好强忍怒火上前劝解。  
看起来这次高洋是真心悔过,虽然老太太口口声声说已经原谅了,他却仍然不肯放过自己,不受点惩罚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高洋让左右在地上铺了一领草席,然后脱了衣服,露出后背,趴在席子上,命令亲信平秦王高归彦操杖行刑,并且传下敕旨:打不出血,就杀了你。老太后哪里经历过这个,上前抱住高洋让他起来,高洋流着眼泪,苦苦请求受责:儿子不对,如果不受罚,儿心难安!太后知道高洋的牛脾气,点了点头,但让他把杖背改为抽脚,于是高归彦动手笞脚五十。打完了,高洋再次跪倒在地,一再磕头,发誓要戒酒,再不做荒唐之事。  
高洋果然说到做到,还真戒酒了,不过,总共持续了十天便破戒了。  
折腾了老娘一顿,高洋觉着气不过,这天喝过酒后,他提出要去看看丈母娘。女婿想着丈母娘,本来是好事,但是高洋的见面礼却让人无法接受。到了李祖娥家,李家全家老小列队迎接,人家是皇帝,长辈不如君臣礼大,没办法。  
高洋远远的看见李祖娥的母亲崔氏,忽然飞快的举起弓,弯弓搭箭向崔氏射去,这支箭带着哨音正中崔氏面颊,崔氏当即血流满面。  
幸亏是鸣镝,属于一种没有箭头的响箭,否则崔氏哪里还有命在。  
高洋翻脸了,射完还不算,又提起马鞭照着崔氏胡乱抽打了百余下,边打边骂:我醉酒的时候连太后都不认,你算什么东西。  
平白无故遭了一顿打,你说崔氏冤不冤。最合理的推测就是,崔氏在娄太后面前告了高洋的黒状,换了别人谁这个胆量和机会啊,而一对儿女亲家见见面啦啦家常是合情合理的。  
收拾完两边的娘,高洋开始向自己的兄弟们下手了。  
  LZ写得不错,不是更新慢了点.
  拜读好贴,顶上一顶。
  拜读好贴,顶上一顶。
      非著名禽兽王朝兴亡史(曾用名:后三国之北齐札记)    迅读网 整理版:  /xunlook.php?id=15bd533e--a834-ab    
  马克一下!  lz加油!
  哈哈,大将军继续啊!
  匪夷所思,令人发指。。。
  80、大刀向弟弟们的头砍去  
高欢有十五个儿子,其中娄昭君生了六个,即高家的老大、老二、老六、老八、老九和十二。  
对大户人家来说,一个妈的弟兄才算真弟兄,异母兄弟感情还不如外人。  
高洋一直对高家老三高浚心存不满,这个老三在高洋当演员的时候瞎了眼,以为高洋真的是傻子,在朝会这样严肃的公开场合居然拿自己的两行鼻涕开玩笑,那时候,高洋虽然很生气,但他很能忍,却把仇恨埋在了心底,一直没有忘记。  
永安王高浚是高欢的第三子,王氏所生,高欢娶王氏的当月有孕,高欢怀疑自己一箭中的的能力,所以从此有了心结,一直怀疑高浚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从这里看大约王氏也是寡妇。然而,高浚靠自己的聪明伶俐逐渐获得了高欢的欢心,成为高欢心爱的儿子之一。  
高浚读书很用功,看问题角度独特,八岁的时候把大学者卢裕给难住了。  
师生问答如下:  
问:俗话说祭神如神在,为有神邪?无神邪?  
答:有。  
问:如果有神,应当说祭神神在,为什么要加个如字。  
答:……  
擅长问为什么的孩子不好教,但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出息。成年后的高浚文武兼备,有一身好气力,善骑射,为人豪爽,成为高家弟兄中的翘楚人物,历任中书监、兼侍中、青州刺史。  
高浚对高洋的认识颇为曲折,一开始以为他是个真傻子,后来见识了高洋的能力,现在见高洋因酒败德,就打算亲自进京劝说,某些对二哥不满的话说的随便了些,也没注意保密,所以这些话被报到了高洋那里,高洋更加气愤。  
高浚进京后,跟在高洋左右,高洋在宫内开裸体舞会,高浚劝阻,认为这些不是做皇帝的应该做的,弄得高洋很扫兴。  
高浚又秘密约见杨愔,讽刺他不敢劝说皇帝。按照北齐律法,诸王和大臣秘密见面是死罪,杨愔受了高浚一顿埋怨,又怕两人见面的事传到高洋的耳朵里,为了保护自己,就把这件事向高洋做了汇报。高洋更加恼恨:小人真难忍受!  
回到青州后的高浚没有拿自己当外人,觉着为了老高家的事业,自己有责任帮助哥哥纠正错误做个好皇帝,于是又给高洋写了个奏折,恳请高洋知错就改。这下彻底把高洋惹翻了,一道旨意下到青州让高浚立即进京,高浚知道不好,就推脱自己病了不肯前来。高洋就让人把他抓过来,关在了铁笼里。  
高浚的铁笼生活并不寂寞,因为很快高洋就给他送来了个伙伴。  
高家老七高涣也进了铁笼。  
在东魏时代,有术士预言:“亡高者黑衣”,高欢很忌讳这个,那时候和尚们穿黑衣,所以高欢终生不主动跟和尚见面。宇文泰也知道这个预言,他高兴的说:我名黑獭,应该应验。于是西魏军皆黑衣,专门用来恶心高欢。  
高欢死了,然而这个预言却一直压在高家子孙的身上。  
有一天高洋忽然问左右:世界上什么最黑?  
左右随口道:漆最黑。古代的漆是从漆树上收集的汁液,深褐色,纯天然环保型,我们把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形容为漆黑的夜,这个漆果然够黑。  
左右说了个实话,高洋却由此联系上了七弟高涣。漆和七同音,难道老高家的事业要毁在他的手里?看来老七这个人不能留。  
高涣天姿雄杰,俶傥不群,也是高家兄弟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历任冀州刺史、中书令、尚书左仆射,曾经率众送梁王萧渊明还江南,东关一战斩杀梁将裴之横,威名甚盛。  
高洋对这个异母弟弟是颇为忌讳的,至此,为了破解那个恼人的预言,他要拿弟弟开刀了。库真都督破六韩伯升奉命到邺城捉拿高涣,事倒也顺利,高涣很听话地跟破六韩伯升回晋阳,然而,走到紫陌桥的时候,高涣突然发难,杀伯升而逃。  高涣没逃出多远就再次被抓,你不是强悍吗,你也入铁笼吧。  
就这样高家的两只猛虎就被关在铁笼子里,铁笼子放在地牢里。  
两人在地牢里的日子已经不是人过的日子了,吃饭拉屎,都在斗室之内,但两人的生命力超强,谁都没有被折磨死 。  
关了一年多,高洋一次喝醉了想起了这两个弟弟,就来到地牢口上,高歌一曲,令两个弟弟唱和。一年的非人折磨,已经把两位王爷弄的志气全消,两人哆哆嗦嗦跟着高洋唱歌,声音里充满了颤抖和恐惧,高洋被这种情绪感染,竟然恻隐心起,放生大哭,“到底是我的弟弟,还是放了吧。”  
眼看着两人的命运出现了一丝转机,可惜还没等两人高兴完,就听旁边有人冷冷地说:怎么能放猛兽出笼呢。  
说话的也是高家兄弟,娄昭君亲生的老九长广王高湛,他一向跟高浚不和,现在乘机落井下石。  
高浚等大喊:部落稽,黄天在看着你呢!部落稽是高湛的字。  
喊已经没有用了。  
高洋默然,实际上,什么应预言、什么小时候的恨,都是托词罢了,高洋真正忌讳的是,在自己十五个兄弟中,除了已死的高澄,高浚和高涣两人都有雄才大略,在高氏诸王中颇有威望和号召力,两人出镇地方政声又好,这不能不引起高洋的警觉。  
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高洋的兽性又上来了。  
高洋亲自挺起大槊隔着铁笼刺向高涣,卫士刘桃枝也横枪向铁笼乱刺,高浚和高涣两位够猛,虽然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但一股豪气仍在,身手仍然利落,大槊刺进来,就被他们伸手捉住,然后用力将枪尖折断,如是折了四五根大槊,两人愈发声音凌厉,地牢里哭声震天。  
据考证,矛超过一仗八就称为槊。实际上,跟枪、矛一个类型。  
高洋命大家向笼子里投火,终于将两个猛士烧死了,一时两人皮发皆尽,尸色如炭,高洋让人直接把地牢用石土填上,算是做了两王的坟墓。  
还不算完,高洋又把高浚的老婆李氏赐给了冯文洛,高涣的老婆陆氏赐给了刘郁捷,两人都是随从高洋杀二王的家奴。  
在利益和权力面前,兄弟反而不如外人。  
  在mark
  真禽兽行为。。。
  这两天广告好多啊 楼主好贴还是得顶
  好贴要顶啊
  81、令人发指的暴行  
高洋看起来越来越不正常了,据某现代医学专家考证,高洋患的是酒精中毒型精神病。  
只要一喝酒,就不能用常人的思维考虑问题了。但是,透过表面,我们却看到高洋更多的时候是在借酒发威,俗称耍酒疯。  
比如,崔暹妻子的死,历史记载是这样的:  
在高洋日渐昏聩的时候,天下人除了高演一直不怕死地进谏,还有一个崔暹可以不要命地劝说。高演感谢道:现在太后都不敢说话了,我的兄弟们更不用说,只有仆射你敢犯颜进谏,深感惭愧啊。  
高洋对崔暹是敬重的,所以无论崔暹怎么说,高洋都知道他是为自己好,所以一直没有对他怎么样。  
崔暹死了,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高洋伏棺痛哭,为失去了一个好臣子而悲痛不已。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崔暹死后的某日,高洋又到到了崔家,按理说老部下走了,当领导的去看看遗属,安慰一下,帮助解决一下实际困难,这些都是应该做的。然而,谁想到这次高洋是来找茬的。  高洋见到崔夫人的时侯,忽然问了一个非常人之常情的问题:你还想念崔暹吗?  
老夫老妻多少年了,如果说不想那不说明你无情无义吗,所以崔暹妻子李氏非常自然地回答道:结发情深,当然想念。  
既然想念,你去看看他吧,  
这句很平淡的话内容其实非常恐怖,因为这就好比说你到地府里去看看你的丈夫吧。  
当时的情形是,还没等李氏品出这层意思,高洋已经手起刀落,然后李氏的脑袋就被扔墙外去了。  
这一刻,大家都认为高洋精神病犯了,毫无道理啊,如此残忍地对待一个老臣的遗属。然而,对高洋来说,却并非没有缘由。  原来,当初由高洋做主将高澄的女儿乐安公主嫁给了崔暹的儿子崔达拏,过了一段时间,高洋就把侄女叫过来问:在崔家过的怎样,崔达拏对你好吗?  
公主回答道:夫君对我很好,不过婆婆看不惯我,经常欺负我。  
高洋对高澄的子女们都很疼爱,拿他们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听到侄女受气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  
但碍于崔暹的脸面和博陵崔家的声望,高洋将不满压在了心里。  
最终,这颗仇恨的种子发芽生根了。  
原来高洋杀李氏是为了给侄女出气,不过方式太过激烈,太不近人情,这样让侄女今后如何在崔家混?事实也是如此,北齐亡后,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崔达拏亲自杀死了过气的公主,算是报了杀母之仇。  
与崔暹夫人相比,高洋最宠爱的妃子薛嫔的死则显得更加阴森恐怖。   
高岳死后,有一个疙瘩一直压在高洋的心里。薛嫔是高洋的最爱,但一想起高岳这个糟老头子曾经跟她有一腿就浑身不自在。  终于有一天,高洋一刀砍下了薛嫔的脑袋,揣在怀里,然后让手下把美人尸体肢解,用髀骨做了一把琵琶。  
在君臣同乐的宴会上,正当大家酒酣耳热之时,高洋突然把美人脑袋从怀里掏出来,放在了酒桌上,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失色。高洋不慌不忙弹着人骨琵琶,口内吟唱: “佳人难再得!”竟然失声痛哭。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这是李延年的一首名曲,曾经唱得汉武帝心旷神怡,忍不住问李延年这样的佳人哪里有?李延年告诉武帝自己的妹妹就是,于是武帝就认了李延年为大舅子,史上著名的李夫人就此入宫。  
佳人已逝,往事已成追忆,只是吓坏了满朝文武。  而后,高洋为薛嫔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他跟着装棺材的大车,披散着头发,号哭不止。不知道此刻他的心中是否真有一丝悔意?  
高洋对薛嫔是有感情的,但妒忌和仇恨蒙蔽了他的心灵。而高洋跟李祖漪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道德底线是如何的脆弱,为了爱或者欲,高洋亲自策划了一起杀夫夺妻案。  
李祖漪出身赵郡李氏,皇后李祖娥的亲姐姐,嫁给了原魏乐安王元昂。因为妹妹的原因,李祖漪也经常到宫中走动,不巧被妹夫看上了,并且上了高洋的床。  
高洋这次居然动了真情,不顾一切地要把李祖漪弄到宫里长相厮守,封号也想好了,让她先做个昭仪,高洋也要成就一段娥皇女英的佳话。  
问题是,李祖漪是有夫之妇,这事有点麻烦。当然麻烦是对普通人而言,对高洋这种蔑视一切人类规范的荒唐皇帝来说,有什么难办的?高洋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他把元昂叫到宫里,命令他趴在地上。  
皇帝有旨意,做臣子的哪里敢不照做。  
高洋取出弓箭,搭上响箭,拿元昂做靶子,开始了射击练习。  
虽然响箭没安箭头,但响箭那刺耳的声音和钝箭杆的冲击力加上高洋的力道也能要人的命,一百多箭射出去,元昂已经是遍体鳞伤,流血一石,元昂的血肉之躯哪里经受的起,就此一命呜呼。  
元昂的丧礼上,高洋亲自带文武大臣们前往吊唁。一身孝衣的李祖漪,白衣如雪,更显得冷艳动人,高洋一股邪火上来竟至克制不住,抱起李祖漪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始了云山雾海。  
参加丧礼的群臣们目瞪口呆,还没等他们闭上张开的惊讶的嘴巴,心满意足的高洋下令大家立即脱掉袍服助兴,并奉上钱物做信物,让大家见证自己昏天昏地的爱情,一日之内,便收取了礼金上万。  
高洋如此胡闹,皇后李祖娥终于忍不住了,这个不幸的女人本性是懦弱的,面对丈夫的胡闹一直默默地忍受,自己的丈夫是皇帝,是君主,自然跟一般人不一样,既然选择做皇后,就要比一般女人做出更多的牺牲。  
高洋似乎跟天下的女人都有仇,唯独对李皇后不曾失礼,这是跟自己一起吃过苦帮助自己度过黑暗岁月的女人。  
但现在,李祖娥终于忍无可忍了。  
李祖娥绝食了,除了哭一口饭不吃,告诉高洋自己这个皇后不干了,让李祖漪当皇后好了。  
这事又惊动了太后,于是太后也发话了,不准高洋再这样胡闹下去。  
高洋这才打消了迎李祖漪进宫的念头。  
正在此时,洛阳方面传来消息,司马消难叛逃了。  
  …莫非李大姐穿的是裙子…不然还真是不好脱…
  再留一记号
  看帖欣赏
  不错,坐等下文
  好文 MARK之
     看望大树兄,树兄写的很细致,故事情节很流畅,这一点要向树兄学习。北齐是个非常另类的王朝,帝王几乎全是疯子,特别是高洋,简直就不可理喻。
  楼主好文,今天怎么没更新呢,  
  to 姜狼:向狼兄学习,与狼兄共勉。  to william xs兄:这些天事比较多,所以更新慢了,原谅哈。尽快补上,谢谢了。
  82、司马消难叛逃  
高涣被杀,引起了远在成皋的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的不安。  
司马消难是高涣的姐夫,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一向走的很近。所以当高涣杀死解差开始逃亡的时候,京城内纷纷传言高涣一定是到成皋去了,因为司马消难在那做北豫州刺史。  
高洋很头疼,因为司马消难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司马家族,这两人要是连起手来,无疑将引发北齐政坛的一场地震。  
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走到一起,但高洋心中嫌隙的种子已经播下。  
本来就性格多变的司马消难内心充满了疑惧,以高洋现在的精神状态,杀人还需要多少理由吗?只要是有一丁点怀疑,自己就危在旦夕了。  
其实,司马消难当年出镇北豫州时确实没安好心,一是受了他父亲司马子如的影响,一个佐命元老,在高洋的手下就像一个蚂蚁一样微不足道,人家想折腾就怎么折腾,司马子如的故事告诉司马消难,伴君如伴虎,功劳是靠不住的。二是司马消难虽然贵为驸马,但跟媳妇关系不好,这很正常,高欢的闺女自然有些大小姐脾气,脾气太大自然就无趣的很,碰巧司马消难又是个好色之徒,当年父亲的小妾他都敢上,所以沾花惹草的事是避免不了的,夫妻间为这个吵架是必须的。  
司马消难赴任的时候只带走了自己心爱的小妾,把老婆高氏和几个孩子留在了京城。  
作为皇帝,高洋很欣赏这种作派,这相当于把家人留京城当了人质,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一下老婆孩子的安危,不怕你不忠心啊。然而,高氏却跟哥哥看法不同:司马消难是个无情无义的人,现在他把妻子抛下,带着小妾跑了,谁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您可一定要防备点。  
政治婚姻里感情分量由此可见一斑,又是一出悲剧。  
就在司马消难在北豫州惶惶不安的时候,朝廷又派来了采风大使,采风大使负责调查各地州郡的施政情况,官职小责任重,抓住刺史郡守们这些地方大员一个风传的罪名,就可以把他双规。  
让司马子如跟家害怕的是,采风大使张子阶是御史中丞毕义云派来的,属于毕义云的心腹,而毕义云跟司马家族有仇。  
毕义云出身豪族,少年时即是家乡兖州一带的强人,打家劫舍的事也没少干。后来改邪归正走上了仕途,以干练严酷著称,为高澄高洋兄弟所赏识,做到了御史中丞,史书上把他列入酷吏行列。  
司马消难的堂弟司马子瑞为尚书左丞,看不惯毕义云的作派,跟毕义云较上了劲,三番五次弹劾他,“窦皇姨去世的时候,百官都去吊唁,唯独毕义云派手下应付。”“毕义云家里豪富,对外却总是哭穷。”“毕义云娶后妻的时候用衙门里的工作人员充当仪仗队。”如此等等,前后列了十余项,但由于毕义云的后台是高洋,司马子瑞劳而无功,毕义云虽然被下到了廷尉府大牢,最终只是罚款了事,但就此两家结了仇。  
张子阶一到北豫州,就把北豫州典签官和司马消难的一个门客抓了。  
这个信号很不好,明摆着是来找茬的。  
这是明目张胆的公报私仇,这是把咱往绝路上赶啊。  
司马消难更加紧张了,更重要的是,他判断不出一切是否是高洋指使,倘若是皇帝的意思要查办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希望?  
满怀恐惧的司马消难立即做出了反应,让自己的心腹裴藻以休探亲假的名义赶往河东,然后转道去了长安,向宇文泰请求举州归降。  
这件事跟当初高仲密叛逃如出一辙,当年身为高欢佐命功臣的高乾家族的老二因为跟高澄闹别扭从这里叛逃西魏,并且引发了东西邙山大战,那一仗,宇文泰败的很惨。  
成皋县城和虎牢关城在战乱年代是合二为一的,当初高欢为了防备高慎曾经搞了军政分治。  
虎牢关的地位很重要,只要虎牢不丢,河南地就不算丢。所以,当初听到虎牢投诚的消息宇文泰很兴奋,仿佛河南已经收入囊中,但后来的事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不但进军河南的计划没有成功,还使得刚刚组建的六军损失殆尽。  
宇文泰虽然已经走了,但宇文家的人已经长了记性,所以不像当初那么激动了,因而这一次没有举国出动,只是派达奚武、杨忠率五千轻骑兵前往接应,人过来就行了,地盘就不跟大齐争了。  
达奚武、杨忠都是北周十二大将军之一,皆是骁勇善战的主,达奚武在东西第二次大战中曾因深入敌营侦察情报而获得了史上最牛侦察兵的荣誉称号,当然这个荣誉是笔者送的,但达奚武胆子大是很著名的。  
所以,这次北周方面派他为主将深入北齐控制区迎接司马消难归周。  
达奚武、杨忠从小道直入齐境五百里,路上先后派出了三拨联络人到虎牢送信,然而,蹊跷的是,派出去的人一个也没回来,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消息也得继续前进,周军硬着头皮继续走。  
很快,周军已经到了距离虎牢关三十里的地方,还是没有消息,牛人达奚武终于顶不住了,司马消难不会是假投降吧,这整件事会不会是个陷阱?  
达奚武停下不愿意走了。  
副将杨忠说话了:有前进死的,没有后退生的。  
达奚武不为所动,杨忠无奈只好自己单独行动了,五千人中杨忠能指挥的有一千多人,杨忠于是带着这一千来人继续前进。  
当夜,杨忠到了城下,虎牢城关依山而建,四周都是险要,杨忠也不敢贸然行动,在城下就地静静等候。毕竟自己就这么点家底,经不起折腾。  
达奚武担心杨忠有失,毕竟自己是主将,真出了事自己是要负领导责任的,所以达奚武亲自前来再三劝说杨忠撤退,杨忠不为所动,达奚武一怒之下又招呼杨忠带过来的五百骑西走,杨忠这下只剩下了五百骑兵,这五百人可都是忠于自己的亲兵,五百就五百,杨忠依然按兵不动。  
其实,司马消难早就等候多时了。  
探听确认是北周接应自己的人到了后,司马消难悄悄打开城门,迎接杨忠入城。  
杨忠赶忙派人通知达奚武,平安无事了,达奚武这才率领大军进城。五千人搞这么大的动静,已经谈不上秘密行动了,得到司马消难叛变西魏军入城的消息,齐虎牢镇城大将伏敬远反应很快,他立刻做了两件事。  
其一,亲率重甲兵士二千人占据了东城,关闭城门,布置防守。  
其二,立即举烽火向周围各州示警和求援。  
虎牢关一分为二,  
司马消难和周人勾结虎牢危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周围各城,各城在加强防守的同时,开始预备增援虎牢。  
达奚武再次恐惧了,他担心一旦周围的齐军集结,自己可就成了人家案板上的肉了,达奚武久经战阵,他不想自己这一趟赔了夫人又折兵,司马消难没接着,反而赔上身家性命,这趟买卖可就赔大了,关键是周主早有交代,此次出兵更多考虑的是政治影响,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次要的,所以达奚武命令将城中财物洗劫一空,然后带着司马消难出城向关中转移。  
这次达奚武很慷慨,配给杨忠三千人殿后。  
周军到了洛水南岸,杨忠命下马解鞍就地休息吃饭,周军慌了,杨大将军这是犯的哪门子糊涂:齐军已经追至到洛水北岸可,形势万分危急,还有心情吃饭?杨忠让大家把心放到肚子里,大家尽管安心吃饱饭,齐兵一定不敢渡河。  
果然被杨忠说中,齐军果然不敢贸然渡河,只是在对岸虚张声势,周军从容撤退。  
这下,达奚武彻底服气了:我达奚武自认为是天下勇士,今天我算见到真正的勇士了。  
达奚武已经成了老将了,稳重多了,胆气小了。  
经过这次相遇,司马消难和杨忠成了好朋友,杨忠的儿子杨坚也认了司马叔叔。后来,杨坚辅政,司马消难联合柱国尉迟迥发难,失利后又投奔了陈朝,陈朝灭亡入隋,正是靠了这层关系杨坚也没有为难他,司马消难得以善终。  
司马消难叛逃,因为妻子高氏早就揭发在先,至此高洋虽然很生气,却放过了司马一门,也算是奇迹一件。  
放过司马家族还是有缘由的,毕竟司马家族为高家江山出过力流过汗,而旧皇族元氏家族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看帖支持
  “满怀恐惧的司马消难立即做出了反应,让自己的心腹裴藻以休探亲假的名义赶往河东,然后转道去了长安,向宇文泰请求举州归降。”  此时的周主应是“宇文觉”或“宇文毓”,时间上看似乎更应该是“宇文觉”,这时实际上掌握北周政权的是晋公宇文护。
     与树兄共勉,写到司马消难了。北周与北齐(不包括之前的东、西魏)的战争同样精彩绝伦,而且内部花边笑料不断,非常有意思。
  TO枫飞满天兄:你说的对,司马消难叛逃发生在天保九年,北周皇帝是宇文毓,说了算的是宇文护。    
另 “让司马子如跟家害怕的是,采风大使张子阶是御史中丞毕义云派来的,属于毕义云的心腹,而毕义云跟司马家族有仇。”  应为“让司马消难更加害怕的是,”呵呵,说儿子蹦老子那了。  
达奚武已经成了老将了,稳重多了,胆气小了。  
不太通:达奚武已经成长为老将了,在稳重有余的同时,胆气变小了,再也不是那个三个人三条马鞭子就敢到敌营里溜达的牛人了。  
这样改一下好不好?  
  TO 狼兄:司马消难反复多变的性格注定了他还会有更多的故事,但在北齐这块就到此为止了,期待看狼兄东西争霸里的司马消难。
  看到你们兄来兄去的…所谓的文官集团就是这样来的…
  83、旧皇族很本分  
由于虎牢防城大都督(类似城防司令)伏敬远反应迅速,处理果断,司马消难事件除了带给北齐负面的政治影响外,基本没造成大的损失。  
但这件事却在高洋的心中留下了阴影,正如当初高仲密的叛逃影响了高欢对河北大族的信任一样,高洋对自己身边的代北勋臣们更加不放心了,当初刚刚接班的时候,高洋对代北勋臣主要是笼络,等到政权稳固后,打击成为主旋律,高岳、高隆之等的死无疑都跟这个有关联,甚至斛律金都险些成为他的槊下冤魂。  
高洋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不搞株连,所以基本没有出现一个家族或者一个团体联合反抗的情况,出问题也是个人问题。  
米国人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在古代中国被高度浓缩为一个成语:恩威并用。  
放过了司马家族,高洋的一股火没发出来,直到次月,他连本带利算在了西门豹的身上。  
西门豹可谓妇孺皆知,因为小学课本有一篇《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把假借河神坑害百姓的巫婆扔到漳水河喂了鱼,邺城百姓感激西门豹,就在临漳一代修建了西门豹祠,西门豹不信神,结果自己身后成了神。  
这一年的六月,邺城一带的天空赤日炎炎,土地干裂,老天吝啬到一滴雨也不下,眼看庄稼都要干死了,高洋亲自到西门豹祠祈雨,巴望西门豹能够显灵再次拯救邺城的百姓们。  
然而,天道自有其自然规律,哪里会因为皇帝的请求就改变,所以折腾了半天,一滴雨也没见着,高洋生气了,一腔怒火撒在西门豹身上,把西门豹祠拆了,连西门豹的坟冢也毁掉了。  
此刻的高洋,恰如混入人间的魔王,谁惹他就灭谁,管他是什么人。  
按说面对这样一个嗜杀的君主,大臣们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向杨遵彦学习,想法设法减少高洋杀人对国家的损伤。  
人和人不一样,也有助纣为虐的,仆射高德政多次提醒高洋元家人不能留了,原来高洋在五月已经对元家人下达了格杀令,现在监狱里还关着十九家元家人。  
作为曾经的东魏政府的名誉领导,旧皇族元家的人一直是高洋的心病,虽然大齐建国已经快十年了,虽然元氏族人的势力此时已相当衰弱,但人家是正宗鲜卑贵族,从血统上来说比高家要古老高贵的多,即使他们没有复辟之心,可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人打着恢复元魏的旗号作乱呢?  
高洋虽然残暴,但这件事却一直很慎重,毕竟这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不说别的,就高家跟元家都有扯不清的联系,自己的重要助手加亲弟弟常山王高演的王妃也姓元。  
谁能想得到,最后让高洋下决心的竟然是元家的人。  
东魏的彭城王,大齐的彭城公元韶,饱读诗书却生性懦弱,自从娶了元修的弃妇后,作为高家的女婿,享受到了别的元氏族人没有的待遇,彻底投入高氏集团的怀抱里,慢慢的都忘了自己也曾经是龙子龙孙。  
然而,皇帝小舅子却一点也看不上他,对他极尽侮辱,高洋胡闹的时候让人把元韶的胡须剃光了,然后为他涂脂抹粉,元韶本来就是带点脂粉气的美男子,让高洋这么一弄,俨然成了个仪态万千的美妇人,高洋让他跟在自己的身边,跟人家一本正经地说这是自己新纳的妃子,闻者无不嬉笑。  
虽然是开玩笑,但玩笑中埋藏了高洋对旧皇族的侮辱,难怪同为元家人的元晖业也看不下去了。  
如果说元家人还有草原遗风的,美阳公元晖业算是一个,这是个硬骨头。此君出道很早,青年时代曾经在考城跟陈庆之掐过架,也算是元家地位名望隆重的人物。有一次高澄跟他开玩笑说:听说你喜欢读书,都读什么书?元晖业回答说:数寻伊、霍之传,不读曹、马之书。以此讽刺高澄为曹操、司马昭。  
后来,元晖业看穿了世情,知道大魏朝气数已尽,从此开始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敞开肚皮大吃大喝,一天吃一只肥羊,三天吃一只牛犊子。  
当初,元善见禅位高洋的时候,是元韶亲自捧着印绶交到高洋手里,事后元韶遭到元晖业一顿痛骂:你还不及一个老太太,为什么不把玉玺打碎了。  
典故中的老太太是西汉末年的老太后王政君,侄子王莽篡位她无可奈何,当王莽跟他索要传国玺的时候,老太太抱着玉玺不肯放手,最后玉玺掉在地上甩掉了一个角,新朝用黄金补上了,金镶玉包含了对旧朝的最后一丝留恋。  
可国家已经改了姓了,一块玉玺算什么,老太太守的是一份忠心。  
元晖业知道自己逞一时口舌之快虽然够解气,但高洋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大魏都灭亡了,我一个旧朝遗老怕什么,原来元晖业早已怀了必死之心,要为大魏朝殉葬了。  
过去,高洋一直隐忍不发是因为元晖业的威望太高,既然他不识抬举,非要跟新朝作对,那留着就是祸患了。不久,高洋就找个了借口把他杀了,元晖业死的很坦然。  
元家的其他人都很本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从来没给高洋惹过麻烦。  
作为高家的女婿,元韶以为自己已经融入了高家,但高家真的拿他当自己人了吗?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北齐还没有形成文官集团,大家基本单兵作战。  科举制度形成后,认老师和认同年让大家团结起来了。  然后,开始向皇帝叫板了。  然后......
  然后…明朝啊明朝…
  深深的留个脚印
  看帖支持
     高洋不简单,虽然残暴荒谬,但他对权力的掌控力非常强,而且确实有军事能力,宇文泰都叹为可人。
  看来这高家真都是极品,绝大部分都是负面极品的典范,只有这NB闪闪的兰陵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肃啊,俺爱你……
     写的漂亮!
  84、诛杀元家人  
公元559年(北齐天保十年),太史启奏:“今年当除旧布新。”天象异变,显示天下将有变化,这是任何一个帝王都必须重视的大事,古时候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地上要发生什么事前天上的星星月亮总要弄出点不寻常的景象来,据《后汉书》记载,刘秀当皇帝后见到老同学严子陵,聊天聊的痛快,当夜俩人大被同眠,严子陵的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了,吓得太史官一大早跑来报告:昨天晚上客星犯御座甚急。刘秀笑道:我跟故人严子陵一起睡觉呢。  
天象有了,那么地上一定会发生什么,这是必然的,为了把坏事转化为好事或者把坏事的破坏力减弱,皇帝们往往人为制造点事来感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破解,比如孝武帝出走关中的时候,天象显示“荧惑星进入南斗星”,太史解释这暗示着天子下殿走,梁武帝萧衍就光着脚丫子满院子跑。前秦时天象显示国有大丧,皇帝苻生就把自己的皇后和辅政大臣杀了,应在老婆身上比应在自己身上好,这就是皇帝逻辑。  
至于除旧布新这样的天象得有够身份的人才能破解,高洋瞄准了旧皇族。  
于是某天一件看似自然的事情发生了,高洋跟元韶闲聊,忽然问了一个很严肃的历史问题,“为什么刘秀能够中兴汉室?”  
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元韶是个单纯的人,他没有想到高洋的真正目的。  
元韶从小是个乖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以知识面很丰富,但博学不一定有脑子,也难怪元晖业看不起他,学愚了。现在听高洋这么一问,又勾起了他卖弄学问的兴致。  
“因为姓刘的没有杀光。”(为诛诸刘不尽。)  
元韶忘了自己姓元,元姓就是王莽篡权时的刘姓,历史何其相似。  
元韶的话让高洋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高洋对元氏皇族下了诛杀令,五月份杀了元世哲、元景武等二十五家,幽禁了元韶等十九家。  
高洋开始玩猫捉耗子的游戏。  
他把不分要犯们押上近一百米高的金凤台上,每人发一领席子,再次开始了他的飞行试验。有些人吓死了,有些人掉在台下摔死了,唯独一个叫元黄头的,试飞非常成功,从金凤台开始滑翔,一直飞到了邺城郊区,居然毫发无损,然而,这件新鲜事除了让高洋啧啧称奇外并没有给元黄头带来多少好运,他一样没有逃过被杀的命运。  
七月份高洋再次大开杀戒,元氏宗亲中那些父祖曾经做王的,或者身处显贵的,或者兄弟强壮的,一股脑全杀了,就连婴儿也不放过,凶残的士兵们把元家的婴儿高高抛到空中,然后用大槊接着,大人的嚎啕,孩子的哭叫,现场惨不忍睹。  
高洋疯了,越血腥和残忍,他就越兴奋。前后杀死七百二十一人(有记载说是两千人),一股脑全部投到漳水中,尸体成了漳水鱼鳖的美食,从此之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漳水河边的渔民都不敢捕鱼了,因为抓上来的鱼往往肚子里有些人指甲之类的。  元韶也未能幸免,被关进大牢后,心情很糟糕,最终绝食而亡,至于是自己不吃饭还是人家不给吃,我更倾向于自杀,高欢长女两度做了寡妇。  
元韶一定很后悔自己卖弄学问的那关键一句话,其实,即使没有那句话,元氏族人的命运也是可见的。新朝成立,诛杀旧朝皇族的事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所以,对于留下了一个“乐不思蜀”笑话的后主刘禅,能够作为过气帝王而善终的特例,很少很少,其实刘禅并不傻,他是真聪明。  
鲜卑元氏皇族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没有灭族和绝种,否则一个著名大诗人就被扼杀在爷爷辈上了。  
当然元家没有亡族,西边还有一大家子改回拓跋的,东边也有幸运的。比如曾经被元晖业赞为“王佐才,千里驹”的元文遥,元文遥没有受到牵连源于一场莫名其妙的牢狱之灾。  
元文遥是大魏昭成皇帝六世孙,高澄时代征为大将军府功曹,齐受禅时,他以中书舍人的身份登坛宣传文武号令,但过了没多久,突然无缘无故被抓进了大牢,不明不白地过了好几年囚犯生活。  
高洋有一次视察监狱工作,无意间看到了他,自己也奇怪,也不知道为什么抓他进来,便亲自脱下自己的金带和黄袍给他穿上,即日起用。元文遥后来做了中书侍郎,参与军国机密大事。不知道是不是平白做牢高洋觉着有愧的缘故,虽然他符合诛杀元氏的条件,但高洋居然没有动他。  
元文遥后来赐姓为高,算是高氏皇族正式接纳了他,他一直在北齐做到了宰相位子,算是旧皇族漂白漂的比较彻底的,元文遥对高家王朝忠心耿耿,在创新管理上颇有成绩,他的一项革新改变了北齐政坛结构,为史家所津津乐道。  
另外元蛮一家因为高演的关系躲过一劫,元蛮的女儿是高演的王妃。个别从一开始脱离皇族跟跟着高家创业的人也幸免于难。  
高洋下令原来赐姓为元的人家不管多少年都可以恢复旧性,原来姓元是一种荣耀,现在却避之不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嗜杀成性杀人如麻的高洋居然自认为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禁止道教,强令道士改宗浮屠,原因是在一场公平辩论中道士输了,所以他认为和尚比道士好。  
根据正史记载,高洋崇尚素食,从天保七年开始就不吃肉了,(帝以肉为断慈,遂不复食)第二年又下诏禁止捕食虾蟹蚬蛤之类,鉴于渔民以打渔为生,捕鱼不在禁止范围内。他还下令禁止随便烧荒,原因是防止昆虫等被烧死。  
史书说高洋信佛是受了高元海的蛊惑,实际上南北朝正是佛法在中土攻城略地的时候,当佛门承认皇帝拜天子就是拜佛的时候,皇帝们纷纷跟佛结缘了,北齐继承了原北魏的大部分领土,同时也继承了北魏崇尚佛法的风气,天子信佛,百官百姓纷纷效仿,北齐境内又出现了佛法昌盛的局面。北魏末年有佛寺三万所,僧众二百万,到了北齐,佛寺扩大到四万所,僧众多达二百万。  
塑佛像,开石窟,造寺院这些统统算作佛法的衍生品。  
问题是,佛法这个东东是纯消费品,念佛不产粮食,佛法神通也不能创造一所寺院,所以和尚们吃穿用,寺庙的一砖一瓦,不管是泥塑的还是石雕的佛像都是普通民众一滴滴汗水凝结而成的。据说汉朝时代国家有用不完的黄金,皇帝赏赐大臣动辄万金,但后来这些金子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有人考证,正式魏晋南北朝时代广塑金佛消耗了数不清的黄金。  
而和尚们还有占有大量田产土地,和尚们的主要工作是念经,土地自然要用那些称为编户的百姓耕种,和尚么跟老地主一样收租子。  
按照北齐两千万人口计算,相当于十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僧侣。  
事实上,十个人不单单要供养一个和尚尼姑啥的,还有官员需要供养,还有只负责打仗的军人需要供养,这样人民的负担很重。  
因此,关于“亡高者黑衣”那个预言,我认为硬靠在出生于寺院并且在寺院里生活了几年的普六茹那罗延(另一个名字叫杨坚)身上有点牵强,纯粹是事后诸葛亮或者马后炮,我的理解是,二百万和尚尼姑和佛法带来的巨大耗费促成了北齐国力的衰弱,这个不是北齐灭亡的直接原因,却一定是重要原因。  
不管怎么说,高洋算是个皇帝中不多的对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人,在高洋的眼里,众生不包括人类,牲畜、鱼虾需要怜悯和保护,唯有人该杀。  
高洋的身体越来越差了,那个强壮的野人皇帝如今已不见了踪影,也难怪,就他这么贪图酒色,在好的身子骨也被淘空了。  
高洋要考虑身后的事情了,虽然他才刚刚过了而立之年,为了儿子的将来能顺利接班,他还要为儿子挑刺,有一个人坚决不能留。  
  看帖支持
  马克一个
  再mark
  我靠!是不打算更新了吧?招呼一声儿啊!
     高洋与众不同,他的思维非常具有逆向性。
  85、高德正也该死  
高洋对高德政越来越不满。  
在北齐的文臣武将中,高德政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骨子里和杜弼一样看不起那些打字不识几个的代北勋贵,对于治国之道,高德政的建议是去鲜卑用汉官,杜弼干脆说鲜卑人就是赶车牧马之辈。  
但高德政在表面上又总是站在勋臣权贵一边,比如当初高洋立李祖娥为皇后的时候,他站在汉官们的对立面,支持高隆之为首的勋臣故旧们立段氏,把自己看作了高家人,鲜卑化的高家人。  
高德政想做一个两面都吃得开的人,但高德政的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其为人器量小,睚眦必报,名士裴让之早年跟高德政有矛盾,高德政就在高洋面前说让之留恋旧朝,虽然杨愔竭力营救,但裴让之还是赐死,对这样的人,杨愔从骨子里是反感的。  
在用人的问题上高德政和杜弼看法一致,高洋虽然实际上按照这个原则做了,但这样的话仍然觉得很刺耳,因为高洋自己经常把自己看作了鲜卑人。  
高德政和杜弼虽然都是文化人,有共同点却做不到求同存异,两人关系不怎么好。  
杜弼的脾气犟,说话不留情面,跟谁都敢顶嘴,当年曾经顶得高欢要杀他,但高欢爱惜他的才华所以一再容忍他。现在,杜弼算起来也是三朝元老了,还写过一本道德经注解流行于世,就有点卖老资格,脾气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更大了,所以有时候弄得高德政下不来台,让高德政觉得很难堪,心里恨死了杜弼。  
所以高德政一有机会就在高洋面前说杜弼的坏话,说起来杜弼大意了,根本没把高德政放在眼里,所以也懒得去辩解,杜弼一直认为自己跟高德政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工作矛盾,他哪里想到高德政可没他这么大度,早就把他看作了阶级敌人,两人间的已经是你死我活的敌我斗争了。  
杜弼终于被高洋赶出了朝廷,出任外州刺史,从此离开了高德政的视线,但高德政却仍然不打算放过他。  
终于让高德政抓到了机会,那天高洋醉了,高德政赶紧给杜弼上眼药,终于惹得高洋火起,觉得杜弼非杀不可了,于是派出了诛杀杜弼的特使,等高洋酒醒了,也意识到杜弼不能杀,赶紧派出第二个特使去追,可惜晚了,等第二特使赶到的时候,杜弼已经身首异处,高洋后悔不迭,这件事也让高洋对高德政很不满。  
作为劝进功臣,高德政一直受到高洋的信任,身居要职,位列宰辅,从骨子里高德政是希望高洋做个明君自己做个良相的,所以对于高洋的胡闹他很紧张也很痛心,想到自己当初跟高洋亲密无间的过去,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过去的好朋友改正错误。  
高德政已经不是当年的小黄门,高洋也不是那个拖着鼻涕装傻的京畿大都督了。  芋老人说过,芋头还是那样的芋头,人也还是那个人,不同的是人的身份地位变了。  
高德政以为自己还能跟高洋说上话,所以他成了极力劝阻高洋节制饮酒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  
有时候让高德政说烦了,高洋就答应下不为例。过了些时日,高洋又找高德政宴饮,高德政真恼了,也顾不得君臣大义,抗声道:陛下告诉我很快就戒酒了,现在又开始饮酒,江山社稷怎么办?太后怎么办?  
高洋不高兴了,对左右说:高德政恒以精神凌逼人。  
这话传到高德政的耳内,把他吓了个半死,他感觉自己跟高洋的关系一下从云端掉到了地上,真得罪了高洋有好结果吗?怎么办?高德政于是称病不上班了,并且住到了佛寺里,每日修炼坐禅。  
高洋几天看不到高德政还挺挂念,问杨愔:我很担心德政,他的病情怎么样了?  
高德政跟杨愔的关系很微妙,当初禅代之时,高德政抢了头筹,高洋跟他又是旧相识,而高德政盛气凌人的脾气和有仇必报的性格,让杨愔一直很忌讳他。现在抓到机会了,杨愔也做了一次小人(笔者注:高德政纵然有万般不是,但有一条,在胡汉之间,他支持用汉人治理天下,就此一条,足以成为杨愔的同盟,然而,杨愔心急了。)  
“陛下不用担心,我开个方子保证高公的病立马就好。”  
“什么方子?”  
“陛下一道诏令,放高公到冀州做刺史。”  
高洋不知道杨愔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一向信任杨愔,人家肚子大学问高,开出什么奇怪方子都不奇怪,所以高洋听从了杨愔的建议,下令任命高德政为冀州刺史,克日上任。  
高德政哪里想到这是有人下套,接到圣旨,他很高兴,他现在的想法是离皇帝越远越安全,所以也不装病了,立即打点行李准备赴任。  
使者将高德政的情况报告了高洋,高洋震怒:原来高公得的是心病啊!  
高洋最难容忍的就是被人欺骗,名士王昕就因为装病不参加他的宴会被他杀了头,更何况他现在刚刚喝过小酒,正准备撒酒疯呢。  
高洋把高德政叫到宫里,亲切的说:听说你病了,我给你下针吧。  
高德政吓了一跳,没听说皇帝还会下针啊,刚想说:不劳……。  
这时候高洋的一张笑脸突然变得面目狰狞,拔出刀子在高德政的身上胡乱戳了下去,高德政惊呆了,也不敢躲,一会就浑身是伤,血流满地。高洋针灸练够了,让亲信刘桃枝砍下高德政的脚趾头,刘桃枝一向跟高德政关系不错,所以迟疑着不敢下手。高洋吼道:你也不想要脑袋了吗?随手夺过左右所执大刀,就要上去砍刘桃枝。刘桃枝见不动手就是自取灭亡,也顾不了许多,拽过高德政,咔嚓切下了他三个脚趾头。  
高洋还不解气,不顾高德政的一身伤,把他锁在宫中不准回家。一直到了半夜,高德政已经奄奄一息了,高洋才让人用毛毡裹着送回家去。  
第二天,高洋酒醒了,想起了高德政过去的点点滴滴,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常想一二”。高洋这“一二”一想,心里就有点后悔,于是摆驾到高府探望。  
高德政一家哪想到这个混世魔王会突然造访,一点准备也没有。  
让高洋大开眼界的是,高府乱七八糟的,到处都摆满了金银珠宝。  
  最先拜读,感谢大树!
  绝妙好文,及早拜读。
      非著名禽兽王朝兴亡史(曾用名:后三国之北齐札记)    迅读网 整理版:  /xunlook.php?id=15bd533e--a834-ab    
  总算看到这里
     学习好文章!
  86、高洋的心病  
原来高德政半夜被抬回家后,高府上下顿时陷入惊恐不安中,高德政的老婆见势不妙,担心皇帝会有进一步行动,于是连夜收拾家中财物准备转移,没想到被高洋碰个正着。    
“哼,我皇宫里的宝贝也没有你家多!好!”高洋气不打一处来,当即把高府变作了公堂,开起了现场审判会,高德政气息微弱,高家人本已成惊弓之鸟,让高洋一吓唬,很快就招认了,原来这些宝贝大多是元氏皇族的贿赂之物,普通人家根本就看不到。    
受贿加上跟旧皇族的联系,高洋不想生气也不行了。    
暴怒之下的北齐皇帝,手起刀落砍死了高德政,然后将高德政的妻子和大儿子东阁祭酒高伯坚一并杀害。    
高洋对左右说:高德政常让我用汉人除鲜卑,这就该死。他又教我杀诸元,我这是为元氏诸人报仇啊。    
高德政的次子高仲武和孙子高王臣躲过一劫,后来,清醒后的高洋又后悔了,感觉有点对不住高德政,对高德政进行了封赠,起用了高仲武,并让高王臣承袭了高德政的爵位。    
然而,高德政并不是高洋必须要除掉的那个人。    
就在高洋杀尽旧皇族消除后患的时候,南方的陈霸先早一步走了。    
五十七岁的陈霸先在皇帝位子上干了两年,生命便走到了尽头,虽然不算长寿,但在那个时代也算大大高于平均寿命了,尤其是皇帝的平均寿命。(笔者注:乱世皇帝能平安善终的没有几个)    
老陈家香火不旺,陈家的后人只剩下硕果仅存的一个儿子和两个侄子,但除了侄子陈茜在身边,儿子陈昌和陈茜的弟弟陈顼都在江陵陷落后流落长安下落不明,作为陈家 在江南唯一的后人,陈茜在大将侯安都等支持下,算是顺利接了班。    
但随即,陈茜便遇到了挑战,北周开始凑热闹了,把陈霸先的儿子陈昌礼送回国,这不是给陈茜添堵吗?    
陈昌也不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觉得天下是自己老爹挣下的,陈茜只不过暂时替自己管管而已,只要自己回了建业,陈茜一定会乖乖的把皇位还给自己。(笔者注:遇到这种情况,躲还躲不及,陈昌太天真了,不,太愚蠢了,愚蠢害死人)    
事实上,陈茜的确是这么跟大家说的,只要陈昌一到,自己一定会让位。但陈昌能否平安到达却是一个问题。  
侯安都请求亲自跑一趟去迎接陈昌。    
然而,就在陈朝臣民翘首以待要看看故事的结局时,侯安都却送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陈帝国的法定继承人陈昌在路上不慎失足落水淹死了,嘿,真不幸,陈昌真是个苦命的孩子,皇帝没当上,命却送掉了。没办法,陈茜只好继续把皇帝干下去了。    
事实上,陈茜是个好皇帝,他接手的政府危机四伏,但南陈帝国在他的掌控下,逐渐稳定下来,很快他就同陈霸先的死对头王琳干上了,陈霸先没有做到的事他做到了,王琳和他的梁帝萧庄被迫投奔北齐,萧庄在邺城被北齐恩养起来,并且得到了北齐帮助复国的承诺,王琳被任命为扬州刺史继续同南陈作对。    
南边的皇帝死了没几个月,北边的皇帝也到日子了,穷凶极恶的高洋生命之火逐渐熄灭,说起来高洋在皇帝职位上已经工作了近十年,荒唐事也做了三四年,不管是宗亲勋贵还是普通百姓,盼着他赶快完蛋的大有人在。    
其实,民间一些谣言一直在流传,有拆字的高手说,大齐初建改年号为天保,把天保拆开了,就是一大人只十,那意思是皇帝在位不会超过十年,所以天保十年该是高洋的末日了。不管传闻有没有依据,高洋赶紧见阎王的确是众望所归了。    
民间又流传了一个童谣:“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高洋是马年出生,邺城是后赵石季龙的国都,讲解一下是说:高洋这个皇帝,也就是三千六百天也就是十年的皇帝命。    
咒也要把皇帝咒死,高洋的皇帝生涯快到头了。    
事实上,高洋还有一项特异功能,就是第六感特别强,有超强的预见能力。    
他曾经问著名的能掐会算的泰山道士:我能当几年皇帝?  
道士回答道:三十。  
三十年,高洋二十岁登基,三十年就五十岁了,虽然不算长寿,对古人来说也大大高过平均数了。    
但高洋却听出了玄机,三十年?天机不可测,一定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所以,高洋对李皇后说:十年十月十日,不也是三十吗?看来我要走了。    
高洋对待死亡倒是很坦然,他的手中沾染了太多的鲜血,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孽债,该杀的杀了,不该杀的也杀了,传说中昏君干的事情他干了,他们没有做到的他也做到了。    
在预测学方面,高洋的造诣要比明太祖厉害得多,传说中朱元璋让著名预测专家刘伯温推算一下大明朝的未来,刘神仙回道“万子万孙”,朱元璋大悦,还以为自己的天下要千秋万代了。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预言那是相当地准确,大明朝在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的手里结束。    
太子高殷一直是高洋的心病,这个孩子汉化太深,让孔圣人的书给毒害的没有一点草原英雄的遗风了,不但没有高洋的戾气,整个一个懦弱书生。    
高殷字正道,打小聪明好学,为人温文尔雅,擅长儒家经义,天保七年高洋亲自召集朝臣中的饱学之士和礼官在宫内对太子进行会考,高殷对答如流,在座者莫不叹美。    
高洋在晋阳,高殷在邺城监国,没事就召集众儒生讲《孝经》,平时处事,也以儒家礼法约束自己,曾经在北宫宴请众人,唯独不让河间王高孝琬入内,原因是此处是高澄遇害的地方,高孝琬不宜在此。    
高洋看着儿子懦弱,非常着急,在北齐这个虎狼环伺的地方,书生哪里能镇得住国家。于是,他开始着意培养高殷的霸气,让胡人武士康虎儿入居东宫,与高殷朝夕相处,目的就是不让高殷整天跟汉人大臣在一起,让他也沾一沾胡人的作风。    
高洋又学习突厥制度,加皇后李祖娥为可贺敦皇后,可贺敦相当于古代匈奴王庭的阏氏。为了儿子,高洋可谓用心良苦,刻意为儿子打造一个胡化的环境。    
高洋带高殷登上金凤台,然后押上来一个死囚,他要让高殷当一回刽子手,该项训练称为“练胆”。可怜高殷平时连杀只鸡都害怕,现在面对一个大活人,心中惊惧不已,犹豫再三下不了手,在高洋的怒声呵斥之下,勉勉强强举起了屠刀,一咬牙一闭眼砍向了死囚的脖子,手起刀落,蹭破了点皮,再砍,颈动脉断血如泉涌,一连砍了三刀也没有把死囚的脑袋卸下来。死囚惨叫连连,高洋怒极举起马鞭抽了高殷一顿。    
父亲的怒斥,囚犯的惨叫,又惊又怕的高殷精神一下垮了,从此落下个气悸语吃的病根,时不时精神恍惚。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就是拔苗助长的一个范例。    
高洋从此有了换继承人的念头,有时候喝醉了就对大家说自己将来要传位给常山王。    
高德政不是一定要拔的刺,真正对太子有威胁的还是皇室中人,常山王高演才是高洋一直打算除掉的人。  
     沙发!
     树兄说的非常有道理,高洋变态,不代表他没有能力和权术。高洋看事情非常透彻,别人想糊弄他是非常难的。高洋不喜欢高殷,主要还是考虑到在乱世中混,过于文雅是要被吃掉的,比如姚泓。乱世中生存,比的不是文,而是武,一定要具备虎狼一样的性格,没有手段,拿什么混乱世呢。高洋最担心的还是几个如狼似虎的弟弟,那几位爷没一个省油的灯!
  这里只有沙发,哈哈。    是的,高洋虽然胡闹,但的确够聪明,他采取打击鲜卑权贵支持汉官的做法保证了政令的畅通,而他自己的武功又确保了军队对他的支持。    再者,高洋的淫乱主要在家族内部,搞的都是高家的女人。    高洋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淮南地收复后,一口就免了十年的赋税,所以终高洋一朝淮南地基本安定。
     高洋绝对是一个牛人,只不过他的花边太多了,历史反而只记住了他的花边,而对他的功业则有所忽略。高欢死了,但高洋还在,宇文泰想伐东魏,听说高洋用兵严整,叹道:高欢有此儿,不死矣。能得到宇文泰这样的评价,高洋当得起。
  87、常山王是高家的好人    
常山王高演是高家兄弟中的异数。    
高演,字延安,高欢正妻娄昭君所生,排行第六,在高家弟兄中,高演算是比较正常和有情有义的,为人又有孝道,也没有哥哥们那些花花事,所以深受娄太后的宠爱。小时候,参军刁柔被高澄请来做霸府小学的老师,但刁柔性子急而严厉,少爷学生们都不喜欢他,所以学习成绩也不好,高澄就给大家换老师了,刁柔离开的时候,高演亲自把他送出学校,眼泪哗哗地,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长大后高演以亲王身份参与朝政,比起其他兄弟们,高演具有很高的政治天赋,处理政事得心应手,深得高洋的信任,毕竟是一个娘的孩子,在政治家族里,同母同父要比同父异母亲近的多。高洋自天保七年开始偷懒,让高演和宰相们先把群臣的奏章理一理,然后捡重点上奏,高演的活干的非常漂亮,高洋很满意。    
后来,高洋沉溺于游宴玩乐,做事越来越荒唐不经,高演无法劝阻哥哥的胡闹,脸上常有忧愤之情。高洋看出来了,就对他说:有你这么个好弟弟在,我为什么不能纵乐呢。高演哭拜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到底是血浓于水,高演的悲声让混世魔王动了心,于是高洋把酒杯扔在地上,泣声道:“既然你为了这个嫌弃我,从今往后,有敢进酒的,杀!”说到做到,高洋命令把宫内所有酒杯全部扔掉,那一刻,高洋是真心打算戒酒的。    
然而,高洋饮酒级别太高了,所以酒鬼级的高洋痛苦地忍受了几天没有酒的日子,终于忍不住了,酒杯扔了,可以再找回来,摔坏了可以再制造,从此变本加厉,酒喝得更凶更猛了。    
高洋胡闹的时候,不分贵贱,不分尊卑,同乐乐,大家乐,和左右宠臣卫士们一起玩角力,做游戏,只要高演到了,大家就不敢乱来了,北齐宫内便重新恢复了秩序。高演娶开府元蛮女为妃,家里也没有什么美女乐工等好玩的东西,所以高洋喜欢巡幸勋贵亲王之家,乐此不疲,唯独不喜欢到常山王府,因为在高演家大家都觉得索然无味。    
看到高演夫妇的恩爱,高洋居然有点妒忌,加上他那时计划对元家动手,为了消除障碍,高洋要拆散了他们。在高洋看来,男人不花心只是因为诱惑不到,于是挑了些美女送给高演。皇帝赏赐的,不要不行,高演接受了美女,但对妻子的爱意却一点也没减。    
高演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    
高演无数次的劝告,高洋渐渐当作了耳旁风,越来越对高演不满。想想也可以理解,大家玩的正高兴,高演一脸怒容闯过来,扫兴啊。    
高演把需要劝告皇帝的事情写了奏折,准备再次进谏,他的好朋友王晞极力劝阻,但高演铁了心了,坚决不从,果然,这次惹得高洋大怒,不过,高洋没有象往常那样直接动手,而是突发奇想要走正常程序让高演心服口服地认罪。    
原来平时高演为人严厉,又继承了高欢教育孩子的手段,手下做事失误后常常非打即骂,这一点高洋这里早就有一份名单。    
所以,高洋叫来那些被高演罚过的人,告诉大家有我皇帝撑腰,大家要是对高演有意见尽管提,高洋有诱供的嫌疑。    
出乎高洋预料的是,居然没有人理睬,大家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高洋火了,拿刀架在大家脖子上,不告发高演就取尔等的人头。    
还是没有人肯从,这些人虽然受了高演的惩罚却心服口服,虽说打人过分,但打人的理由是站得住脚的,高演并不是一个不问青红皂白的人,见大家没有人肯随便诬陷高演,高洋只好放过了高演。    
这件事对高洋的内心冲击很大,看起来老六威望不低啊。    
随着高洋身体越来越坏,高洋对高演越来越不放心了,皇室身份加上卓越的个人素质,孱弱的太子能够驾驭的了这个人吗?    
更让高洋担心的是,高演背后还有个高人,北海王晞。    
北海王家自六代祖王猛在关中起家,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望族,王晞的母亲出自清河崔氏,兄弟九人皆是人中龙凤,时人称为“王氏八龙”,八龙中又以王昕、王晞兄弟更为著名,王昕恃才傲物,出仕很早,魏收曾经做过他的副手出使梁朝。高洋因为其行为放诞对他非常不满,好几次要借故杀了他,都是杨愔设法相救。    
王晞跟他哥哥截然不同,虽然谋略过人,但为人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但由于他名声在外,很早就被高澄选中辅佐高演。从此,两人深相结交,成了要好的朋友。  高洋怀疑高演的奏折都是王晞代笔,于是就想先把王晞除掉。高演在高洋身边安排的眼线起作用了,还没等高洋动手,高演就获得了情报。他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好朋友挨刀,高演有办法。    
当夜,高演把王晞叫来,告诉王晞对不住了,为了保命王晞必须要忍受皮肉之苦,俩人要合演一场苦肉计。第二天,高演无来由发火了,并且迁怒于王晞,当众狠狠地打了王晞二十杖。    
高演的苦肉计能骗过高洋吗?  
  抢个沙发!哈哈!
  等养肥太难了
     北齐皇帝太短命了,没一个活过四十的,北周也是,一帮短命皇帝。不过人生更看重的是活的精彩,这些帝王能够上精彩标准的也不多,多数是在胡乱折腾。
  不过人生更看重的是活的精彩  **********************************  狼的这句话讲的比较精彩
  88、杀不杀高演?    
高洋听说了这件事,以为两个人并不是铁板一块,原来的情报有误,看起来王晞还不该死。    
但是,高洋尽管饶了王晞的性命,仍然找了个理由把他发配在勋贵之家做家奴。对一个儒生来说,做奴也是一种凌辱,你们不是整天吆喝士可杀不可辱,我就这样侮辱你了!    
回想起大哥王昕从前关于朝士为奴的言论,王晞不禁苦笑。当时,高洋迁怒于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把两人都发配给勋臣为奴,郑子默私下对王昕说自古没有朝士做奴隶的。王昕回道“箕子也曾为奴,怎么能说没有呢”。 郑子默恼恨王昕毫无怜悯之心,借机把这句话向高洋作了汇报,并且加上一句注解“这是把陛下比作了殷纣”。幸亏杨愔在旁边一再为王昕解释,人家只是卖弄学问,并没有这样的比喻。高洋这才放过了王昕。    
(笔者注:后来,高洋召王昕喝酒,王昕借口生病请假,高洋派人去落实,却见王昕正在家里摇头晃脑吟诗作赋,高洋二话没说就把他杀了。)    
不管怎么样,王晞总算保住了一条小命,吃点苦没什么。何况,新主人知道王晞跟高演的关系,自然不会为难他。好好的活下去,只要活着,一定有出头的那一天。  
高演演戏能骗过著名演员高洋,说明高演的演技、心机当不在高洋之下。    
天保十年,高洋已经以酒为饭,一刻也离不开杯中物了。高演依然力争劝谏,不小心又碰上高洋发火,于是再次被高洋痛扁一顿。    (笔者注:高家教育家人的手段就是动手,高欢痛打高澄,高洋痛打弟弟,高家人信奉打是亲骂是爱,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论)    
高演这下绝望了,开始了绝食抗争,谁劝也不行,铁了心不活了。娄太后最疼高演,可是到了这个时候母亲的话高演也不听了,老太后唯有以泪洗面,日夜痛哭,最后哭得还算有孝心的高洋心烦意乱,不知所措,他知道一旦高演命绝,那么自己同母亲的关系也就算完了,高演的性命是小事,惹老母亲伤心却是天大的事。    
无奈之下,高洋放下身段三番五次亲自前去探望高演,最后许诺如果高演吃饭了,就把高演的好朋友王晞给放了。    
高洋算是做出了巨大的让步,要知道这时候的高洋已经是杀人魔王了。  
现在已经不是自己吃不吃饭的问题,已经跟好友的生死扯上了关系,高演不得不考虑了。    
高洋把王晞放出来让他去劝高演。    
王晞见到高演,两人抱头大哭,高演道:我现在还剩一口气了,恐怕以后不能再跟你相见了。    
王晞哭道:老天也不愿意让你命丧这里。皇帝虽是你的兄长,然而更是天子,你用这种方式劝谏哪里会管用。你不吃饭,太后也不吃饭,你纵然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难道也不体念太后吗?    
王晞的话管用,高演还真听进去了,于是勉强坐起来开始进食。高洋大喜,当即宣布解放了奴隶王晞。    
过了段时间,高演看高洋实在闹得不像话了,忍不住又要劝谏,王晞高低不让他去。    
然而,对家族的责任让高演忍了没多久,他再一次劝说高洋。高洋令左右将高演按倒在地,拔刀压在他的脖子上,怒声骂道:是谁教你小子来劝我的?高演也豁出去了:天下人都闭嘴了,除了我谁还敢说话!高洋拿起廷杖,开始捶打高演,他要就此结果了高演,打了数十下,高洋酒精发作醉卧地上,高演才侥幸活了下来。    
高殷这个儿子实在让人放心不下,拿他跟高演比那就是鸡蛋碰石头,留不留高演成了高洋心中最大的矛盾。    
所以有时候高洋生气了,喝醉了,就想撒手不管了,管他谁继承大统,高殷要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就让太原王高绍德做太子,或者干脆就让高演接位算了。     
皇帝金口玉言,这样的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从小里说是高家内部的事,从大里说事关朝局的稳定。魏收私下劝说杨愔不能不管这件事,皇帝怎么闹腾都行,传位大事关系国本,却不能当作儿戏。杨愔找机会把厉害关系跟高洋一说,高洋从此不再提这件事了。    
事实上,高洋这个混世魔王也有仁慈的一面,上高澄的老婆带着复仇心里,对高澄的六个儿子却很照顾,尤其是高澄的小儿子高延宗(笔者注:第五子),一个肉滚滚的胖娃娃,从小高洋就特别疼爱他,把他养在自己的身边,比自己的亲生孩子还亲,高延宗十二岁了还骑在高洋的身上撒娇,照着高洋的肚脐眼撒尿,此刻的高洋是多么的慈父!    
高延宗长大了,高洋照例要封高延宗为王,竟然征求孩子的意见,高延宗一脸天真:我要做冲天王。乖乖,换了别人就“冲天”这两个字,脑袋早就没有了。高洋却不恼不怒,居然还郑重其事地找杨愔商量,看看天下有没有那个郡县叫冲天的,如果有,大概就遂了高延宗所愿吧。杨愔摇头,天下没有这么个郡县,看到高洋如此溺爱高延宗,杨愔觉着这样下去会害了他,娇生惯养的孩子能有出息?于是杨愔建议高洋封他为安德王,取安于德之意。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高洋仁慈的一面,高洋对母亲娄昭君很孝顺,所以虽然他知道高演对高殷的威胁,但他不能以对待高涣、高浚那样的方式对高演,高演是老太后的心肝宝贝,他要有个三长两短,老母亲会伤心死的。    
也正是这一念之慈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枝大干弱注定了高洋身后的悲剧。  
  知人知面不知心。高演在高洋死前比周公还周公。高洋一死没多久就纂夺了皇位,然后居然杀死高殷。这叫什么事儿啊?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乱世术士工坊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