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山镇贝坡村后是不是有地下水泉沟民俗村

阳城县测绘管理办公室2013年7月份测绘项目登记公开目录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阳城县测绘管理办公室2013年7月份测绘项目登记公开目录
作者:&&&&政务公开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
申请单位名称
测绘资质证书
测绘项目登记证编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芹池镇芦阳花园小区住宅楼
8079.04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阳城县天泉建材厂
2000.00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阳城县烟草专卖局卷烟经营性用房
8336.55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皓博煤层气开发有限公司民用配气站
1195.21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凤城镇限价商品房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蟒河镇限价商品房
24452.98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演礼乡限价商品房
20000.57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町店镇限价商品房
16636.90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芹池镇限价商品房
39641.74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八甲口镇限价商品房
17424.53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润城镇限价商品房
33358.43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白桑乡白桑村村民住宅楼
2729.34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蟒河镇台头村村民安置住宅楼
1053.76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访问者中心
1164.25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西河乡郭河村村民住宅楼
6666.71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润城镇水泉沟村村民住宅楼
2356.20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润城镇贝坡村村民住宅楼
3155.98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润城镇西冯街村村民住宅楼
10117.49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芹池镇美芦花园3、4、5号住宅楼
8200.50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衡吉矿山技术服务中心
史山煤业有限公司皮带走廊施工放样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衡吉矿山技术服务中心
西沟煤业有限公司村庄等位置测量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白桑乡涝泉村村民住宅楼
3806.05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凤城镇下李村村民住宅楼
10828.34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阳城县国土资源测绘中心
西河乡峪则村村民住宅楼
4981.69平方米
阳测登字号
【】【】【】【】【】
上一篇政务公开:
下一篇政务公开: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Copyright &
阳城国土资源局.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阳城县凤凰东街85号 邮编:048100 电话:4
技术支持:网站维护:阳城县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以人物卒年先后为序)&&&&锁子(1851~?)&&&&白马滩镇神峪行政村彭口塔人。生于1851年,系清末白马滩一带农民起义军首领。&&&&清光绪年间,白马滩设有官仓,广储粮食,时值连年大旱无收,饿死者十之六七,直至人相食!但官府终不开仓赈济。冀锁子带领饥民打富济贫,开仓放粮,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农民首领。光绪三年(1877),韩城县立有《荒岁歌》碑(现存于陕西省博物官),载了荒年饥民起义求生存的实况,其中有“……十而百,百而千,锁子屯兵五角山(今白马滩镇五角山村),起首先从白马滩……”等词语,可见饥民跟随冀锁子在五角山屯兵的巨大声势。冀锁子领导的这支农民武装力量约在光绪六年(1880)被官兵镇压。&&&&樊钟秀()&&&&字峰,号醒民,因排行老二,亦称樊老二。河南省宝丰县大营村人。幼入私塾,略有文化,十一二岁帮父、兄务农,因连年荒旱薄收,官府苛捐杂税相逼,无法度日,遂于 1909年春,全家逃荒来黄龙山垦荒。初住草地胡同(今洛川县辖),山中匪首“黄大爷”屡来寻衅骚扰,欲霸占其妹,被逼搬迁贝坡村,樊妹虽摆脱黄匪,却陷入了洛川县民团的虎穴。血气方刚的樊钟秀咬牙切齿,立誓雪耻。时值澄城县冯原镇民团以请麦客为名,诱骗山中难民300余人至冯原全被铡首。这一惨案更加激怒了樊钟秀,他即回河南联络幼时好友郭金榜、徐老毛、马水旺等人,密谋举事。
清(朝)末民(国)初,黄龙山区属宜川、洛川、鄜县、甘泉、白水、澄城、韩城、郃阳8县边上,各县民团经常入山,以“剿匪”为名,行抢劫杀戮难民之实,山中难民莫不恨之。樊欲起事,深得众意,一呼百应,都愿随樊造反,死里求生。起初,截杀了民团两名骑兵,得其武器,随即奇袭了匪首“黄大爷”的老巢——黄家塔(今三岔乡境内),又获全胜。众推樊为首领,称之“山大王”。洛川县民团闻讯,威逼樊交出武器,遭樊拒绝。日樊亲率数百人袭击冯原镇,杀民团团长刘昭乙等60余人,为当年受害的300名难民讨还了血债。&&&&1915年,樊部拥有500余人,不时与洛、白、澄、郃等县官兵对阵,分庭抗礼,打富济贫,深得民心。为严明军纪,樊约法三章:一不准奸淫妇女;二不准抢劫贫民财物;三对新老户居民一律平等。樊部所到之处,为民剪除贪官污吏和土豪恶霸,博得了贫民百姓的欢迎,称樊为“公道大王”。&&&&1916年,樊与延安变兵马四连等联合攻打宜川,未及半日城破,樊军声势大振。陕西督军陆建章遣密使欲收编樊,因陆系窃国大盗袁世凯部,樊严辞拒绝,并断绝延安与关中要道,配合陈树蕃部逐陆出陕。此时,樊部已达千余人,枪支、战马数百,力量日益增大,雄踞黄龙山区。&&&&1917年冬,樊移师西安,挥军蓝田,进驻商洛整训。1918年,樊为陈树蕃军之团长,守卫泾阳。同年2月,陕西靖国军围攻西安,樊被调回西安增援,樊倒戈树起“靖国军”旗号,突袭潼关,击溃陈树蕃之新兵旅,再回兵商洛,邀请原国民革命军第20路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主席张钫(又名张伯英),协助领导靖国军。不久又会晤了于右任,确定于、张分别为靖国军正、副总指挥,樊被任命为“靖国军第二路军司令”。1919年春,樊军被编入许兰师,开拔河南,改编为宏鲁威军的一个团,1920年,编入吴佩孚部常得胜的一个旅,樊任旅长,兼豫东镇守使。1922年,调往江西吉安。彼时,樊向孙中山致意;“北伐时愿效前躯”。次年,军阀陈炯明攻穗,孙中山命樊御敌,樊下动员令:“此乃保卫广东之战,生死都极光荣,只准进,不准退,只准胜,不准败!谁当孬种,我先毙了他!”军心振奋,一举击溃了陈军,穷追至石龙、石滩一带,樊获胜谒见孙中山。孙早闻樊勇猛豪放,以为是位彪形壮汉,不料竟是个温良文雅的白面书生,态度谦和,彬彬有礼,孙颇惊喜,对樊奖勉备至,任命樊为“建国豫军总司令”。1924年1日,樊出席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委委员”、“中国国民党纪律监察委员会第一届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当时广东滇、桂、湘等军阀明争暗斗激烈,樊极其厌恶,遂率孤军愤然北撤,逾期两月,征程数千里,于1925年1月抵鲁山、宝丰、郏县一带,旧部老友纷纷来归,兵员大加扩充,后进驻洛阳。&&&&1926年1月,樊军远征山西失利,依然退踞鲁山,仿黄龙山时旧法,垦田种禾,养兵蓄锐,以谋持久之计。此际张钫致书曰:“桃园虽好,非英雄久居之地;大地混浊,正志士有为之时。莫如遨游津沪,寻机再举!”樊如所教,赴上海与国民党组织联系。后至武汉,国民政府委苡重任,令其秘密回豫,策应北伐。&&&&1927年春,樊召集旧部,重整旗鼓,复打出“建国豫军”旗帜,蒋介石即派要员收编樊,樊指责蒋背叛革命,拒绝收编。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蒋致电樊求助,樊发“告官兵书”,历数蒋违背总理(孙中山)遗教的背叛行为,拒绝助蒋。同年5月,樊任反蒋的第8方面军总司令,樊部在平汉路上正面一线,力抵蒋派徐源泉军之主力,屡挫其攻势,使战局形成了以临颍以北、小商桥一带的对峙状态。当月23日下午,樊司令亲临前线战地视察,在归途中行至许昌南门外,遇蒋机投弹,中弹身亡,时年45岁,葬骨于北京西山。&&&&朱庆澜()&&&&字子桥。祖籍浙江绍兴人,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5岁丧父,14岁丧母,家贫。19岁去东北,投总督赵尔巽部下新军,任统领及33混成旅协统。后任成都陆军混成旅协统。辛亥革命时,响应孙中山号召,率领第十七镇官兵起义,通电宣布四川省独立,民众拥戴他为四川省大汉军政府副督都。1913年,北洋军政府派任他为黑龙江省督军兼民政长,并授予镇安右将军称号,从此被尊称为“朱将军”。后因反袁称帝而去职。1916年,任广东省省长。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推荐,赴哈尔滨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1926年以后,一直从事社会福利事业。&&&&1929年,陕西大旱,秋田颗粒无收者十之八九,省内无县不灾,逃荒、饿死、卖儿女者不计其数。将军赴陕调查后提出“三元钱救一命”的口号。溥仪在天津对将军说:“陕甘灾情古来少有,你提的口号鲜明有力,我救一千条命就是了。”立即捐大洋(银元)3000元。将军又赴东北购粮160000石运陕,救济灾民计百万人。又在天津募土蓝布200件(每件51匹),运往西安,发给各地无衣者,还在西安、扶风成立“灾童教养院”各一所。以后又在扶风聚粮寺购地2000亩,办教育及农场。1929年,于右任返陕视察时面谢将军:“我们陕西的子子孙孙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日本侵华,黄河、潼关以东及江苏等省沦陷,加之国民党炸开黄河大堤,难民、灾民纷纷入陕,各方民主人士呼吁救济,陕西孙蔚如省长接受杜斌丞、李象九等人的建议,于1938年1月,成立黄龙山垦区办事处,朱将军从国内外募款,在经济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建立潼关救济总站,护送难民、灾民到垦区落户。1939年,国营陕西黄龙山垦区管理局成立,将军任局长。是年3月,亲临黄龙视察,垦民夹道欢迎,将军下轿拱手:“谢谢!谢谢!都是为了我!”本年,创办保育院1所,收难童96名。附设小型纺织厂,实行半工半读,难民无不感激,春节门联有:“同心铁胆去抗战,将军救济黄龙山。”管理局命名三岔乡为“子桥乡”,保育院为“子桥保育院”。这年,又将一部分黄泛区难民送往眉县,成立了眉扶垦区集体农庄。&&&&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将军发起募修号召,得到了各地佛教会的赞助,先后整修了长安杜曲大兴教寺、唐玄奘师徒三人的塔院、大慈恩寺、西安市的大雁塔、青龙寺、大兴善寺、扶风法门寺及斜塔、华县的少林寺……1939年清明,整修了黄龙山麓的仓颉庙,给仓颉墓修了六棱围墙,开两偏门,亲自书联:“雨粟当年感天地,同文永世配桥陵;画挂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另外,还重修了黄龙无量山上的祖师庙。&&&&日,辛亥革命老人、爱国将领、社会救济家朱庆澜在西安病故,葬于陕西长安县杜曲乡东韦村。黄龙山垦区管理局在曹店村建立了“朱庆澜纪念堂”,当政知名人士题词悼念,冯玉祥挽词《哭朱将军》中有“朱子桥,老将军,我民国,大伟人。一生最清廉,行兼智仁勇。宽厚为怀,勤劳诚恳。四川广东东三省,所到之处留美名”,“我昔在察抗日寇,他送军费十万金。大仁大义,一片慈心。人格伟大永不朽,舍身救人好精神。完全好榜样,万世留芳名”的词语,还敬撰并书碑文立于墓前。&&&&安汉()&&&&字杰三,1896年6月出生于陕西南郑县梁山村。青年时毕业于陕西省立农业学校。1918年9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在巴黎榜来威工学院、里昂大学农学院就读,获森林学硕士学位。在法国期间,同中国共产党人李富春、王若飞等相处较深。1927年冬回国,历任西北大学生物教授、兼西北农业大学校长、陕西省建设厅第四科科长、北京中法大学教授、中央农业部农林署技正等职。曾组织20多人赴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陕西进行农垦、林业、果树和水利等方面的调查工作。1934年,受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委托,深入甘、宁、青三省勘察农业实验场场址,写成《西北农业考察》和《西北垦殖论》两书,为开发西北提出了可靠的科学论证,见解精辟、价值颇高,汪精卫、冯玉祥分别为书题名、题词,于右任、蔡元培为书作序(此书现藏于陕西省档案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安汉随黄龙山垦区调查团深入黄龙山区进行全面考察,印发了《黄龙山垦区考察报告》,对开发黄龙山区农林、园艺、畜牧提出建设性建议。1939年5月~1940年3月,安汉任黄龙山垦区管理局代局长,代朱庆澜将军主事。安汉在任期间,组织灾民、难民数万人,开垦农田7万余亩,并倡导保护森林,广设苗圃,确定造林树种,进行植树种树,设立实验林场,卓有成效。此时,他多次会见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赞成并支持共产党的抗日政策。&&&&1940年4月,安汉调任陕西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他在黎坪建立农林场多处,为汉中地区发展国营林场奠定了基础。1943年,国民党以通共的罪名逮捕了安汉,同年10月27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汉中西门泸城河边。&&&&赵万成()&&&&原名徐志宪,又名雷玉秀,陕西商县人。幼时家极贫,难以度日,逃荒到澄城县刘家洼乡鲁家河村居住,后移居黄龙山区将军庙乡李家坬村(今红石岩乡辖)落户。&&&&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任中共将军庙区区委书记,兼李家爪村支部书记。1941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次年5月结业,被分配到鄜县茶坊武工队工作。1944年春,调洛特教导队任队长。1946年任武工队指导员,与吉文超率武工队摧毁白马滩保公所,缴获长枪20余枝。当回撤行至大岭时,遭敌军伏击,在突围中壮烈牺牲。&&&&任世鸿()&&&&湖北省房县人,雇农出身。1931年参加红二方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警卫员、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在华北、西北各战场屡建战功,受到上级嘉奖。1948年3月,在著名的瓦子街战役中,率部击垮了敌军30余次反扑,连夺敌90师主要阵地,正当追歼溃敌之时,不幸阵亡。&&&&匡唐伟()&&&&江西省吉安县芳洲村人。曾任苏区村民委员、乡政府委员、赤卫队中队长等职。参加过农民暴动,跟随红军9次攻打吉安县城。1929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工农红军独立第5师13团3连宣传队长、连指导员、红1军团1师政治宣传队长。在参加2、4、5次反围剿的激战后,随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期间,东渡黄河,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作战。1938年2月,任第一支队第三团政委。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后任抗大第七分校某大队政委。1948年3月在瓦子街战役中为国捐躯。&&&&武治安()&&&&甘肃省靖远县永新乡伦吉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358旅见习参谋、侦察科长,西北野战军714团参谋长等职。在解放战争中,随军转战晋、绥、察及西北各战场,屡建功勋,迭受表彰。1948年3月,在著名的瓦子街战役中亲临前线,与敌搏斗中阵亡。&&&&陈占彪()&&&&陕西富平县曹村镇南堡人。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副营长、指导员等职。随军转战于华北、西北等战场,在山西大同关战斗中因战功显著荣受嘉奖,在陕北将台、沙家店、清平川等战役中,无不身临最前线指挥作战。1948年3日,在瓦子街战役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顽强勇猛,不幸阵亡。&&&&张凤歧()&&&&字国祥,又名善家,河南省新乡县小宋府村人。曾任国民党县政府记帐员、敌军上士、特务长。1942年,加入国民党,任黄龙设治局司法录事,并先后任信义、仁爱两乡乡长,兼仁爱乡自卫大队大队长。在其任职期间,向乡民摊派粮款,拉夫抓差,修碉堡,以封锁陕甘宁边区。1947年,在任设治局稽征员、“特种联合汇报”秘书期间,策划建立洪福梁、小寺庄、陈家台、圪台街、三岔、界头庙、范家卓子等15处情报据点,培植特务20余人。在崾崄马蹄掌杀害了中共游击队员任德标、王玉增、马守照、蔡罗锅,还将当地3名居民以“共产党嫌疑分子”的罪名押送西安集中营而“失踪”。同年10月,黄龙第一次解放时,张率仁爱乡自卫大队驻守崾崄西寨子负隅顽抗;11月,张派仁爱乡自卫大队队副姚志龙,前往马蹄掌村,暗杀了中共地下党员孙志英;张在崾崄绑架了解放军侦察员傅□□,严刑拷打后,枪杀于崾崄街水泉沟窝。国民党军队第二次占领黄龙后,张因反共有功,被任命为“黄龙设治局自卫总队副总队长”。12月,张又在崾崄西寨子暗杀了两名中共游击队员。&&&&1948年3月,第二次黄龙解放时,张率设治局自卫队总队200余人和设治局机关南逃。5月30日,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任命张为黄龙设治局局长。8月9日,张在溃逃期间,私吞保安团兵饷粮3万斤,同时张派遣特务刘庆海、马志胜等人潜伏黄龙山区,网罗旧部溃兵,扩充保安团(原黄龙设治局自卫总队),自任团长,并任命郭玉山为保安团团副,随后活动于蒲城县兴镇至澄城王庄一带,图谋东山再起。该团被解放军歼灭后,张潜逃河南灵宝县,混入当地纺织厂做工。1952年缉捕归案,经黄龙县人民法院审理,依法判处该张死刑,于同年9月12日枪决。&&&&李象九()&&&&原名瑞鼎,陕西省白水县尧禾镇人。同州师范肄业。日,与中共领导人谢子长、唐东元发动“清涧起义”而闻名陕北。1931年,李象九任澄白区保卫团指挥官时向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呈报开垦黄龙山荒地(详见附录),得到杨虎城主席的赞许,只因省民、建两厅拖延未办。1934年,在李象九再三倡导下,白水县绅士冉寅谷等趁宋子文先生来陕之机,具文呈请开垦黄龙山区,虽蒙批准,但仍被借故搁置。&&&&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李象九再次向省府呈文,力陈“开垦黄龙山乃当前之急务”。经省政府主席孙蔚如批准,于当年11月6日,成立黄龙山垦区筹备处,任命李象九为主任,筹备处地址设于白水县纵目镇,李即派员于11月12日入山,作实地调查。12月28日,向省政府呈报调查情况和“开垦黄龙山荒区实施方案”。日,陕西省黄龙山垦区办事处正式成立,李象九任主任。受国民党中央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朱庆澜大力协助,使开垦黄龙垦区计划遂得实施。1月6日,收编盘踞黄龙山多年的一支武装力量李俊杰(又名李志英)部,改编为黄龙山垦区保安警备队。办事处移驻黄龙山石堡镇。当年收容黄泛区灾民和战区难民25132人,编为5区69保656甲。并发放赈款,组织互助社,试办集体农庄,创建临时诊所,成立“难童保育会”。架设石堡至纵目电话线,设石堡邮政代办所,修筑石堡经黄龙山镇直达纵目的40公里大道……全力兴办黄龙山垦区的各项事业,自此始黄龙山垦区初具县制雏形。李象九为开垦黄龙山垦区,10多年四处奔走呼吁,百折不挠,终实现其志。后因国民党特务密告其有“共产党嫌疑”而被调离黄龙。&&&&1940年,李任汧山垦区办事主任,年底辞职。1946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会”,1948年,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联络部指示,在西安做策反工作,以迎接解放军进城。19薹9年,西安解放后,李象九代表西北各界人士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并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常委等职。1954年7月,当选为西安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月在西安病故。&&&&许维汉()&&&&原名孔钤,湖南省永兴县仁勇乡下唐村人。1934年在湖南省立第5中学高中部就读时,借用同学许维汉的毕业证,考入了湖南大学政治经济系,从此改名“许维汉”。次年转入国立武汉大学,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39年毕业。先后任国民党军委会西安办公厅第四处少校视察专员、国民党第七分校政治部中校教官等职,写过《抗战与文化》、《动荡的荷属东印度》、《烽火中的南太平洋》等小册子。&&&&1943年8月,许任国民党80军上校秘书,兼任黄龙设治局秘书,国民党中宣部《黄龙山简报》报社社长,黄龙设治局民众组训处副处长及秘书长。1945年7月,许任黄龙设治局局长。次年末,他主持编纂《陕西省黄龙设治局三十五年工作概况》,较全面地记叙了当时黄龙的现状。许主撰并作序,此系黄龙的第一部史料。&&&&许任设治局局长期间,以反共为目的,撤换了全部地方民选乡长,加强对乡的控制;扩大警备区,在石堡召开了韩、澄、白、郃、宜、洛等县的联防警备会议,设立联防会哨所,“清剿”各县的中共武装力量。培植反共势力,他对将军庙乡乡长张泉若率自卫队杀害3名中共游击队员,给予嘉奖并呈报记“功”。1947年,命令“特种汇报会”秘书张凤岐组建情报网,设立情报据点,培植情报员,收集情报。次年8月,许被调任富平县县长,1948年12月去职。1949年春,许在西安发起“国事座谈会”,讨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西安解放后,许逃亡成都。1950年1月,许在成都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在西南军大分校学习,钛识到贪污人民的财物应交还人民,遂将价值7两黄金的财物全部上交政府。同年4月,西南军区判许5年徒刑。1952年押送黄龙。日,被黄龙县人民法院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而枪决。1984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按照党对投诚人员历史问题“本着既往不咎”的政策,恢复其投诚人员的名誉,黄龙县人民法院于1985年撤销原判。&&&&孙立()&&&&原名孙或,曾用名孙仲文,韩城市西庄镇前岭村人。1948年8月,毕业于陕西师专,次年9月参加革命,在延安中学任教,被该校评为积极分子。1956年8月,调任黄龙中学任教导主任,治校以严著称,在校内外颇有影响。1959年,被评为黄龙县教育战线上的模范,受“甲等”物质奖。1960年8月,调任宜川县云岩中学教导主任,依然是尽职尽责,师生无不钦佩,1961年,被评为宜川县教育战线上的红旗手。1962年,调黄龙县白马滩中学任副校长期间,他积极靠拢组织,迫切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处处身体力行,给师生作表率,多次被评为黄龙县教育先进工作者。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以“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白专道路”、“推行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等罪名,在教师会上遭批判,孙受辱含冤,于10月3日自缢身亡。&&&&吉文超()&&&&陕西韩城市南间村人。1932年8月,在韩城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赴北平私立中学读书,参加过学生运动。年末,回韩城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8月,受中共陕西省委委派,任中(部)、宜(川)、洛(川)八路军办事处店头镇党委书记。1939年4月,受洛特委派,来黄龙山区发展党的组织。&&&&吉以“货郎”身份,落脚于石堡镇曹店村。当年发展了赵志敬、师振扬、周盛田、周庆财,李景华为中共党员,创建了黄龙山区第一个党支部——曹店党支部,随后又创建了吉家河党支部和老庙川党支部,发展中共党员50多人。把党的活动扩展到靠近黄龙山区的澄、郃、韩等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黄龙山区革命根据地,被称为“暗边区”。1940年春,在庙河村创建了黄龙山区第一区委——将军庙区委和第一个工委——黄龙工委,打通了陕甘边—洛川特委—渭北地区的交通线。&&&&1946年,吉文超率武工队摧毁白马滩保公所,缴获长枪20余支。1948年,吉率游击队攻打韩城,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越墙而过,打开了国民党韩城县党部大门,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解放后,吉文超先任中共韩城县委书记、韩城县县长等职,后在西安、长春、哈尔滨等地任职。1963年升任中央四机部干部教育司司长,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备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迫害,于日含冤逝世。&&&&郭宝珊()&&&&原名郭宝,祖籍河北省南乐县原村镇操守村(今河南省辖)。1909年逃荒入陕,在黄龙山区谢家峁村租种地土。宝珊7岁始给人当牧童,其父辈在澄城煤矿挖煤,仍遭民团勒索而负债累累,不得已宝珊始学工匠,广泛结识豪杰侠士,伺机造反。&&&&1928年,在黄龙山区造反较早的陈老十的支持下,宝珊率众攻打了地方部队韩疯子。次年,曾先后任国民党洛川某部张金贵部下排长、杨虎城部连长等职。不久去职,重返黄龙,招募壮士近500余人,他仿效刘志丹、谢子长的陕北红军,在黄龙山区打出了“打富济贫”的旗帜,责令部下不得伤害百姓,锋芒直指土豪劣绅,经常活动于韩城、宜川、鄜县、甘泉等地。1932年5月,刘志丹率部赴韩城开辟根据地,途经黄龙,郭宝珊给红军让道,并收留红军伤员,疗养好后赠给武器,护送归队。&&&&1933年,郭部自称“义勇军”。次年10月投奔共产党,被编为“西北抗日义勇军”,郭任司令员。1935年初,郭队参加了龙坊镇、柳村塬、南沟岔、阎王砭、贺家湾等战斗之后,乘胜攻克延长、延川、安定、安塞、保安、定边6座县城,开辟了甘泉、鄜县、宜君、安定、靖边、环县革命根据地,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红军的第一次围剿。同年8月,定仙念大捷全歼晋军一个团,两千余人,粉碎了蒋军的第二次围剿。9月,该部整编为红15军78师242团,郭宝珊任团长。同年10月3日,郭宝珊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因受王明极左路线的迫害蒙冤入狱。11月17日,党中央到达陕北,营救郭出狱。1936年1月,郭出任28军1团团长。1937年2月,入抗大进修,7月结业,受命率保安大队肃匪,保卫地方治安。1939年2月,驱逐国民党甘泉县政府县长出境。1940年,先任鄜(县)、甘(泉)独立营营长,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8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郭宝珊曾任三边分区副司令员,延属分区司令员、警4旅旅长、政委、4军12师师长等职,跟随彭总转战西北,消灭了马鸿奎的一个旅和蒙古反共武装祁恩成集团。参加了渭北、西府、兰州等大战役,身经百战,受到了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嘉奖。&&&&新中国建立后,郭宝珊历任西北军区公安部队铁道部队20师师长、西北公安部队副司令员,青海、陕西军区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期间,他亲赴朝鲜慰问志愿军。1955年,贺龙元帅代表中央军委授予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军衔。年,郭宝珊先后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和政协全国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郭受到冲击,历经磨难,精神上受到极大创伤,日逝世。&&&&汪世春()&&&&陕西丹凤县人。父早逝,家贫,1924年,随母离乡逃荒,1935年,在黄龙山区石堡川的吉家河村落居。&&&&汪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吉家河党支部组织委员兼党的地下交通员。为了掩护党的地下组织,了解国民党的内部情况,经黄龙工委书记孟树林批准,加入国民党,以三民乡(今将军庙)第九保(今窑门河)副保长和乡民代表的职务为公开身份,秘密了解敌情,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又把党的指示、信件送到洛川的枣林村,再逐站传递到延安。他还曾长途跋涉,把一些急件、要件直接送到延安。&&&&年,汪担任本县第四区(石堡区)第七乡(窑门河乡)副乡长,兼窑门河信用社主任等职。年,他连任1~5届黄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各项工作的“火车头”而名扬全县,在农业、供销、金融、林业、卫生等方面均做出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县级多次物质奖励和表彰。年,出席了陕西省供销先进代表会议和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会议;1956年,出席了全国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会议,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为了尽快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汪前赴犬烟稀少、条件艰苦的吉家湾办起了农场,汪任场长。经过7年的艰苦奋斗,农场建起了4个自然村,农、林、牧、副均有较大发展。与此相反,同位于一条川的洩湖大队经营不善,生产停滞,汪请求组织将农场与洩湖队合并,经批准,他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从1958年办农场起,汪带领群众埋头苦干了14个春秋,在吉家湾、洩湖一带上下30多公里的荒山沟里垦荒种地,饲养家禽家畜,开办砖瓦厂,成立基建队,还砍把、割条、编笆、采药……开展多种经营,使吉家湾、洩湖连年实现钱、粮双丰收。在1960年的“低标准、瓜菜代”的困难时期,这个大队储备粮充足,公共积累资金雄厚,群众吃粮不限量,同时还周济外队度过灾荒。&&&&汪还十分重视建设新农村。十多年来,箍砖窑135孔,建瓦房60余间,还扩建了学校、兴办了医疗站和代销店,使吉家湾、洩湖面貌为之一新。&&&&1966年,汪第二次出席了陕西省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69年,被评为延安地区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出席了地区积代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汪被视作“唯生产力论”的黑样板遭到批判。造反派对汪横加指责,曾在公社院子里的一次围斗批判中质问汪:“你是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以生产压革·命?以生产破坏革命?”汪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建设山区有啥不对?你们想夺权,支部章子我拿着呢,给!我看你们谁敢拿?”结果造反派没人敢接。汪正气凛然抵制了各种压力,在十年浩劫中依然坚持抓好农、林、牧、副业生产,粮食料料丰收,产值年年上升,人均收入居全县之首。&&&&本县历届县委书记杨峰、张文辉、李森桂、李仲发、陈合功,县长景志仁等,先后多次回黄龙探望汪,赞扬汪艰苦创业、献身山区的革命精神。汪世春几十年如一日的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不辞辛苦,终使他积劳成疾,1977年7月,因瘫痪住院。不幸于日与世长辞。&&&&李福忠()&&&&陕西洛南县人,随父母逃荒来到黄龙,在范家卓子乡狼窝村定居。幼时好学,酷爱园艺。初中毕业后考入陕西省武功农校。1961年因家贫辍学。1962年,本县农科所推荐他赴洛川县学习苹果栽培技术。结业回县时无车,福忠背数百棵良种苹果树苗,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二百余里返乡,其精神感动四邻,亦受到县上领导的表扬。&&&&1963年,李育苗3亩,5万余株,栽果树15亩,600余株,此系范家卓子乡建苹果园之始。果园初建,尚无收益,群众不懂技术,对果园缺乏信心,缺乏发展商品生产意识。为此,李福忠在家境十分贫困的情况下,自费购买了油印工具和纸张,亲自编写、刻印资料《果树栽培与修剪》1500份,购科技书籍50余册,全力宣传、推广和传授果树栽培技术。1966年,果树普遍挂果,喜获丰收,经济效益显著,为该乡发展苹果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李福忠在范家卓子乡首次建果园获得了成功的喜讯不胫而走,他的培育果树技术一时名闻遐尔,邻县合阳南蔡村派员不远百里前来特邀福忠帮建果园,李则有求必应,于1968年前往该地献技,历经5年,办起百亩果园,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李福忠成功思归,要求回乡。对方则是百般挽留,许以高薪长期聘用,福忠怀念家乡心切,决然于1974年返回故里,并全力倾注于发展范家卓子乡的苹果生产上。年的6年间,该乡的苹果园发展到千余亩,成为本县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然而李福忠积劳成疾,于1980年病逝。&&&&黄占魁()&&&&日出生于丹凤县峦庄区桃坪乡会池村。因家贫未上学,1933年随父母逃荒到陕北。1938年辗转到黄龙山区垦荒,在崾崄乡太地塬村落户。&&&&黄龙解放后,黄占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劳动生产有突出表现。1951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创办了黄龙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起名“源泉社”,黄占魁担任主任和党支部书记,直至高级社、公社化的十多年任职期间,他领导群众办了不少有益于后人的事业。为解决本村人畜用水困难,修了一个大涝池,还修建场房5间,饲养室10间;为发展本村的教育事业,选校址、折庙瓦,集体投资投劳,建立了今太地塬中学的前身——太地塬小学;为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他领导社员栽植苹果50亩,是本乡苹果园的创始人。&&&&1957年,黄占魁被选为劳动模范,他以陕北老根据地参观团成员的身份赴京参观,受到毛泽东、邓小平、彭德怀、陈云、张澜、李济深等国家党政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63年面上社教时,因受极左路线影响被撤职,日病故。&&&&于秀英()&&&&原名王玉琴,女,河南许昌人。家极贫,幼时入洛阳一个戏班学戏。抗日战争中洛阳沦陷,她随戏班辗转陕西铜川。由于她做戏逼真,音韵感人,在铜川舞台崭露头角。解放后正式笏加了剧团,其时,她的舞台表演艺术已小有名气。&&&&1952年,黄龙县界头庙区政府委托李万鹏组建剧团时,于秀英被招为主演,因她演技精湛,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在黄、澄、合、宜等县颇具盛名。1961年,于秀英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更加严格律己,对豫剧表演艺术精益求精,她专工青衣、花旦,主演《桃花庵》、《洛阳桥》、《香囊记》、《凌云志》、《抱琵琶》等传统戏。她在《桃花庵》中扮演“窦氏”曾轰动省城西安,为豫剧爱好者所倾倒。年,她曾两次荣获延安地区优秀演员奖。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于被打成“牛鬼蛇神”而赶下舞台,下放劳动改造。粉碎“四人帮”后,她重返舞台,作为顾问,为培养青年演员呕心沥血。日病逝。&&&&尚文银()&&&&本县三岔乡曹家塬村人,无妻室儿女,稍有积蓄,就捐给农业社购买农业机械,发展集体企业和公益事业。1975年,村里要引水上塬,资金不足,他解囊资助。乡民深感其恩,无不敬仰,当时他还健在,村民就给他立了座墓碑,上刻:“社员尚文银为发展村里的集体经济,捐款二千元”以示敬重。陕西日报在日第三版上刊登这一新闻,其标题是“一块活人的墓碑”,称赞尚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1986年尚病故。&&&&薛彦平()&&&&祖籍韩城,父辈迁居本县白马滩镇神峪窑儿村,后住大石头村。幼时家贫,不识字;其父授予祖传治病秘方,主治蛇咬、恶疮、无名肿毒等病。半农半医,巡行乡里。自17岁行医,60多年来接诊26000人次,十治九验,方圆百里。有“神医”、“一把抓”之盛誉。陕西人民广播电台亦曾专题报道过他行医济世、贫者免费、富者收本的事迹。日病逝,享年85岁,送葬者千余人。乡民送有“救人万千,留芳百世”、“救世良医,音容犹在”等挽联,以表怀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宁清水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