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救灾任务华尔街的战士们们要走了一大早乡亲们纷纷赶到车站送他们为开头

版权所有:凤阳县人民政府 承建单位:凤阳县电子政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 邮箱:document.write('邮编:233100  本网站已被访问:武警云南总队参加昭通彝良“9.07”抗震救灾纪实
当前位置: >
武警云南总队参加昭通彝良“9.07”抗震救灾纪实
  ■金涛、邹清明、李善明
  滇南的昭通市彝良县,地处乌蒙山革命老区。因抗日名将罗炳辉出生在此,又有“将军故乡”之美誉。
  “轰隆隆——哗啦啦”,公元日,历史永远铭记这一令人痛心的时刻。
  伴随着一阵阵剧烈地动山摇,霎时,哭喊声,救命声,撕心裂肺地在整个彝良县城上空彻响。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彝良县再次发生5.6级地震。
  频发的“双震”导致彝良县电力中断,通讯中断,道路中断。81条鲜活的生命瞬间罹难,2万多户房屋倒损,70万余人受灾。
  地震发生后,武警云南总队官兵闻令而动,紧急出动1100余名官兵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投入抢险救灾,成为第一批成建制到达灾区的抢险救灾部队。18天里,官兵们先后担负搜救群众、转移伤员、医疗救治、搭建帐篷、抢运救灾物资、拆除危房、心理疏导和帮助灾区恢复生产生活等抢险救灾任务,官兵们用血肉之躯和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在乌蒙山区的彝良县城谱写了一曲曲惊天恸地的抗震壮歌。
  出击,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武警官兵
  灾区人民群众遭受了苦难,作为人民的子弟兵——武警官兵,人民群众所依赖的人,岂能临危而惧!
  面对灾区人民群众的危难,武警云南总队党委闻令而动,立即启动《处置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抗震救灾预案》,组成总队长王诚、政委王海亮率副总队长胡学霖的总队前指,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一线指导部队开展救灾工作;副总队长李志刚坐镇总队指挥中心指挥救灾行动。
  与此同时,总队指派昭通、第三、昆明、曲靖支队和总队医院医疗救护官兵等1100余名官兵第一时间火速奔赴灾区,担负抢险救灾任务。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的半个小时,位于震中的武警彝良县中队20余名官兵就迅即出动,携带地震救援装备和器材在到达震中的洛泽河镇毛坪村猫猫山矿区现场,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12时50分,昭通支队300名官兵携带专业地震救援装备赶赴洛泽河镇,投入到抢险救援战斗中。
  因灾区山体滑坡、落石不断,交通、电力、通讯中断,部队开进受阻,救援行动异常艰难。
  昭通支队支队长黄国祥带领60人先遣部队徒步急行军并护送医护人员一起挺进震中洛泽河镇毛坪水泥厂进行搜救和转移受灾群众;其余240名官兵分别在不同的重灾点开展抗震救援行动。
  13时30分,总队前指50名官兵在副总队长胡学霖的带领下,立即驱车赶赴灾区。
  14时30分,作为云南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主要组成力量,第三支队工化救援中队30名官兵作为第一梯队,携带两个作业面共计11大类60余种1000多件器材率先从昆明出发,于22时30分到达地震灾区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15时整,曲靖支队300名官兵在支队长方红霄、政委李祥彬的带领下,翻山越岭,一路驰骋,紧急驰援。
  16时许,增援的第三支队300名官兵在支队长董家军的带领下,携带专业救援装备,赶赴灾区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16时30分,总队医院50余名在副院长李建朗的带领下,驰援灾区。
  受地震影响,彝良县洛泽河镇毛坪村和彝河村的许多房屋出现了严重倒塌和破裂,官兵们冲进摇摇欲坠的房屋中抢救群众和财产,并积极疏散群众,为灾民搬运救灾物资,做好转移安置工作。
  同时为了让受灾群众尽快住进帐篷,防止次生灾害,官兵们分成战斗小组,分别投入到搭建帐篷和疏挖排洪沟渠及维护社会治安等行动中,广大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和长期作战、连续作战、艰苦作战的优良作风,不怕流血牺牲,连续作战,冒着余震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充分展示了武警官兵的优良素质和战斗作风,受到了国务院、中央军委、武警总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搜救,一切为了灾区群众生命
  连续地动山摇的地震波,使彝良县洛泽河镇毛坪村猫猫山矿区的许多砖混结构的房屋,被滚落的山石砸毁。
  “救命!救命!”地震发生后,武警昭通支队彝良县中队官兵视灾情为命令,立即启动处置突发事件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队,指导员李涛、中队长杨建平带领20名官兵第一时间驱车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彝良县洛泽河镇毛坪村猫猫山矿区,担负先期搜救群众、转移受伤群众、转移物资、搭建帐篷等任务。
  30分钟后,官兵们到达目的地。眼前的一片废墟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原本40多户两层高的砖混结构楼房,已经被从山上滚落的巨石压毁。整栋的楼房滚落的巨石从房子中间劈成两半,现场斜立的楼面摇摇欲坠,随时会倒塌。现场的数十名男女老少群众乱成一团,哭嚎声连成一片,争先踩上废墟,用手挖掘寻找被埋在废墟下的亲人。
  据现场群众介绍,受灾房屋中还有3名被困的老人和孩子被掩埋在废墟里。
  时间就是生命。官兵们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但由于受地形限制和楼势险峻等影响,官兵们随身携带的简易救援设备却使用不上,无法使用专业的机械作业。官兵只好舍弃装备,徒手使用钢钎、锄头、铲子和呼救的方式展开作业。
  中队长杨建平带领20名官兵用锄挖、用手刨。
  “一米、两米、三米……”一堆堆砖石被挖了出来,一个个石块被搬运了出来,官兵全然不顾磨掉了皮血的双手,更顾不了余震不断楼房随时坍塌的危险,不停地往废墟里挖掘。
  指导员李涛和中士班长李建平顺着开挖的缝隙钻进了废墟里,边挖掘边呼喊:“老乡,我们是武警,我们来救你来了!马上就可以出来了!”
  “救命!我们在这,我们被水泥块砸到脚了……”被埋压群众声音颤抖地呼救。
  “老乡不怕,我们马上掀开水泥块就可以救你了!”指导员李涛安抚道。
  听到被埋压群众安然无恙的好消息,官兵们悬在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指导员李涛一边不停地与被埋压群众说话,一边不停地加快速度,小心翼翼地展开挖掘营救工作。
  15分钟过去,中士班长李建平看到了被埋压群众的脚。然而,被压埋在废墟里的群众却被层层泥砖压住了下身,为了不让埋压群众再次受到次生伤害。中队长杨建平、指导员李涛用钢钎和铁锹,将埋压在群众身上的砖块一点点敲落。
  为鼓励被埋压群众与死神搏斗,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中队长杨建平、指导员李涛与埋压群众不停地交谈:“快了,不要怕,你放松些,一会就好了……”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让受困群众紧张的心得到充分的宽慰。
  5分钟后,经过武警官兵小心翼翼地挖掘,被埋压群众的双脚随即露了出来。
  “快,拿消毒纱巾过来,给老乡包扎腿!”指导员李涛对着在外边等待紧急施救的中队卫生员杨盛清喊道。毛巾快速的传到了指导员李涛手上,不一会儿,一名受困群众从废墟里被官兵托举了出来……
  “里面好像还有人!”中队长杨建平大声呼喊。他一边喊,一边又加快速度继续顺着摇摇欲坠的房子往前扒挖开废墟。
  中队长挖累了,又换成一名战士沈朝安继续挖掘。
  就这样,官兵们一个一个地马不停蹄地进行着接力,不停地挖掘废墟。
  10分钟,20分钟……被埋群众一个一个被营救了出来。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废墟里被武警官兵延续着。
  不抛弃,不放弃。官兵坚持着,努力着,挖掘着,营救着。经过2个多小时艰险努力,剩下的3名被埋压群众和小孩随即被安全营救了出来。
  望着一个个被自己抢救出来的受困群众和小孩被救护车送去,官兵们脸上淌着汗水,双手血肉模糊,转身又冲往废墟……
  接力,40天新生儿“得救了!”
  “快、快、快救救我的孩子吧!”9月9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彝良县灾区洛泽河镇彝河村救援现场,正在救援的武警昭通支队官兵们听到一个年轻母亲的呼救。
  小女孩名叫陈祖树,刚刚出生40天就遇到了这次地震,家在灾难中被摧毁,由于地处震中,道路塌方,交通中断,根本没有办法外出。
  这几天,小祖树总是不停地哭,而且一直拉肚子、脱水,一天多都没吃奶了。面对小祖树越来越严重的病情,她的父母急坏了。
  “一定要救出孩子!”得知情况,武警救援官兵下定决心。
  官兵用指挥车先将小祖树送到最近的救护车上。30分钟后,小祖树终于被送到了武警云南总队医院的医疗救护车上。随队军医王新平紧急对小祖树的身体状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小祖树已经心率加快,严重脱水。
  为了节省时间,王新平立即联系了彝良县妇幼保健院,一面继续紧急外送,一面请求他们派儿科方面的医疗人员到位于彝良县城郊区的武警野战医疗救护所接应,以便尽快送到医院诊治,节省抢救时间。
  然而,当救护车行进到毛坪村时,前方道路再次出现塌方,车辆排起长龙,军医就在救护车上对小祖树进行了检查和会诊,及时为严重脱水的小祖树补液和抽血化验。使孩子得到初步救治,直到道路打通……
  经过武警官兵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小祖树终于被安全护送到了位于彝良县城郊区的武警野战医疗救护所。当武警官兵把怀中已经进入睡梦的小祖树,送到彝良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的手中,现场的群众中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小祖树终于被安全送到了彝良县妇幼保健院,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救助,教室里搭手术台急救
  “医生!快救救我媳妇!”9月13日,四名抬着自制担架的角奎镇小河村松林组村民,找到正在咪咡村小学为灾民义诊的武警云南总队医院野外医疗点,向医疗队求救。
  医疗队员看到,躺在自制担架上的受伤群众此时处于昏迷状态、口中鲜血直流、反应意识差、身体极度虚弱。“赶紧检查!”武警医疗队李永光、王晓东两名医生按照职责分工,边询问受伤经过、安抚病人,边给病人处理伤口。
  受伤群众是洛泽河镇角奎镇小河村松林组村民童天荣,上午因为余震频发,正在干家务的她还没来得及撤出房间,就被山上滚落下来的100余公斤重的木头砸伤了右脸,造成脸右颊内侧肌肉撕裂伤和颅脑损伤。
  “马上进行清创和缝合止血手术。”李永光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
  “学校里没有手术台,怎么办?”
  “赶紧自己搭!”李永光副主任果断决定随行的医护人员在学生教室内搭建临时手术台。
  三分钟后,手术台搭建完毕,手术器械也准备完毕。在这个临时搭建的手术台上,灯光是用几个手电筒捆绑后应急的无影灯,急救药品和配套器材都是现成准备好的。
  一切准备就绪后,手术立及开始,医务人员进行测压、清创、消毒、输液、处理、缝合、包扎等一系列急救行动。
  经过医疗队半个多小时紧急地处理伤口,简易手术后,受伤群众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为确保重伤员能得到进一步医护治疗,医疗人员冒着频频余震,驱车在泥泞的山路疾驰了两个多小时,将重伤员童天荣送到彝良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头部、胸部CT检查,在确定童天荣各项病情体征趋向平稳后,医务人员这才将病人移交给彝良县人民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搜救,逐门逐户攻克救援盲区
  “人民群众有危难时,我们一分钟也不能耽误。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必须全力以赴确保抗震救灾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出发!” 9月12日清晨,晨曦初露,随着武警云南总队三支队支队长董家军一声令下,该支队二大队80名官兵迅速徒步向彝良地震重灾区洛泽河镇不通公路的救灾盲点村——雄块村挺进。
  彝良“9o7”地震发生后,武警云南总队三支队330名兵力迅即出动。支队官兵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采取徒步开进、边走边搜、分组实施、纵深推进的方式,携带生命探测仪、液压剪钳、圆盘切割机、手动冲击器等器材,重点对地震重灾区和边远乡村,采取拉网式和重点搜索相结合的方法,逐村逐户逐一排查,确保作业面没有压埋的死角。
  地震发生后,通往洛泽河镇雄块村的公路被阻断。9日中午,武警云南总队三支队支队长董家军带领5名救援队员组成先遣队,冒着余震不断、山石滚落的危险,翻山越岭徒步行军两个多小时抵达雄块村,第一时间展开搜救。
  之后四天,三支队几次欲组织部队挺进雄块村,均因通往村子的公路多处中断,沿途山体落石不断而未能如愿。11日凌晨,彝良地震灾区普降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叠加灾害使通往雄块村的公路更是险象环生,救援队伍无法进入。
  “雄块村3000多村民被困,帐篷紧缺、粮食被掩埋,急需救援!”这一切,让奔忙在灾区一线的三支队官兵心急如焚。
  12日,天空放晴。一大早,三支队二大队80名官兵在副大队长安洪宇的带领下,徒步向雄块村急行军。一路上,背着沉重救援器材的官兵们一刻也没有停步,快速冲过滑坡地带、穿越荆棘丛林,历经重重险阻,10时左右,部队到达雄块村海子村民小组。
  这个从三支队官兵临时驻地岭东村小学到雄块村只有8公里里程,平时乘车只需半个小时,而今天,徒步则用了两个多小时。
  雄块村辖24个村民小组985户3578人。由于地处二半山区,沟壑纵横,山高地险,农户居住分散。此次地震,全村95%以上的房屋倒塌、受损,路边、玉米地里满是村民们用竹竿挑起塑料布做成的简易帐篷。
  一些村民趁着晴好天气,把从废墟里抢出来的衣物、棉被晾晒在院坝里。灾情,让官兵们触目惊心。
  顾不上休息,官兵们立即投入到拆除危房、排除险情、帮助村民抢运被埋物资的战斗中。随行的卫生队医护人员进村入户为受伤群众看病。
  “快出来,里面危险!”海子村民小组村民刘富发走进垮塌的屋里,打算把电视机搬出来。安洪宇见状,一大步走进屋里把他拉出来。两人刚迈出大门,里屋的一堵墙轰然倒塌。刘富发惊魂未定的妻子拉着安洪宇的手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一、二、三,放!”随着安洪宇的口令,一堵又一堵的危墙被推倒。一个下午,武警官兵就帮助受灾群众拆除了12间危房。
  “我们部队就在雄块村安营扎寨,不拆除危房不收兵。”安洪宇说道,抢险救援队就是要去这样的地方,因为那里是抗震救灾中的死角。
  排险,震区生命通道的忠诚守护者
  9月10日23时开始,彝良地震灾区遭受单点性暴雨,截至11日7时,县城降雨量已达152毫米,县城部分地段多个地点被淹。
  11日清晨,大雨导致彝良县城区一侧的包谷山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了彝良县出城还有300多米的凯丰路,路面积水、淤泥达50多厘米深,进出县城的车辆一时堵成了长龙。
  武警昭通支队50名救灾官兵闻险而动,和当地群众一起打通了这条救灾“生命线”。
  过往群众正从武警官兵用木板、编织袋搭建的简易木桥上通行。包谷山上的山洪飞流而下。
  身着迷彩服的武警昭通支队支队长黄国祥、政委郑文春带领官兵冒雨奋战在泥石流中。抢险官兵有的在清除淤泥、搬运路面上的砖石;有的奋战在靠近山体的洪流中除危排障、导渠引流。
  泥石流山体的正下方,两台工程挖掘机正在紧张的忙碌,旁边一名青年男子不时上前指挥作业,不时拿起铁锹清淤泥。
  小伙子叫王毅,这些大型救灾机械都是他带来的。王毅是1993年从武警彝良县中队退伍的一名老兵。退伍后,他自己创业,如今已发展成300多人的工程队。
  地震发生后,王毅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听说凯丰路发生泥石流后,他早上7点钟就和工人们将2台挖掘机开到这里,推挖挡在路上的泥土砖石。
  “彝良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的创业起点,参加抗震救灾我义不容辞!”王毅说。
  人保财险云南省公司理赔部总经理和雷也奋战在泥石流中,他说:“我们一行35人本来是到灾区调查受灾情况,做理赔工作的,昨夜的泥石流将我们的9辆理赔车掩埋,是武警官兵清泥排险,帮我们将车辆救出来,我过来尽点力也是应该的!”
  军警民团结奋战,道路疏通工作进展顺利,到中午12时,凯丰路恢复通行。
  “3——2——1,起爆”,9月16日上午,随着武警云南总队三支队支队长董家军的一声令下,一块裸露在彝良县城通往震中洛泽河镇洛泽河村公路上的5吨重巨石瞬间被爆破,一粒粒碎石块顺着山坡倾泄而下,巨大的灰尘弥漫了整座大山。
  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一块5吨重的巨石,时刻威胁着过往的车辆和群众。“如遇较大余震,巨石掉落山坡,轻者堵塞交通,重者砸伤路人和车辆,如不及时排除,后果十分严重。”在猫猫山爆破现场,支队长董家军介绍道。
  上午8时许,三支队330名救援官兵在支队长董家军的带领下,携带5公斤硝铵、爆破设备从洛泽河镇岭东村向猫猫山进发。
  “二大队大队长安洪宇带领150名官兵负责道路交通管制、疏散人员,副参谋长曾胜华带领100名官兵负责现场警戒,三大队大队长向修东带领工化救援中队80名官兵负责爆破,各组工作务必在上午10时前完成,开始行动。”随着支队长董家军的命令下达,官兵们各司其职,迅速展开工作。
  “最艰难的工作就是如何固定巨石,防止爆破时掉落山底。”这位从事多年爆破工作的大队长向修东看了现场后介绍说,“工化救援中队指导员陈新友、副中队长张远贵各带30名战士利用钢丝绳负责巨石加固,剩下的人员由我负责装填炸药。”向修东在下达命令后,随即带领官兵仔细寻找巨石的受力点,装填炸药、布线等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上午10时许,支队长董家军的对讲机传来“第一组工作完成、第二组工作完成、第三组工作完成”。
  “现在进入倒计时,30分钟后爆破,所有人员迅速撤离安全地带。”支队长董家军率各组负责人最后进行巡查,确保没有爆破区域没有任何人。“警戒小组加强警戒,任何人和车辆不得进入。”
  “全体注意,起爆!”上午10时30分,随着董家军一声令下,猫猫山山腰一声巨响,5公斤硝铵瞬间把巨石炸得四分五裂,山坡顿时山崩地裂,浓烟弥漫,5吨重的碎石块顺着山坡倾泄而下。10分钟后,支队长董家军率各组负责人对爆破情况进行检查。
  “爆破很成功,巨石被彻底爆破,威胁过往人员和车辆的隐患被彻底清除。”董家军激动地说道。
  助学,武警搭板房学校与贫困学生“结对子”
  板房教室错落有致,琅琅的读书声不时入耳。9月13日,彝良地震灾区第一所板房学校在洛泽河镇大寨村火车站前广场搭建完成。整洁一新的课堂里又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480名学生全部恢复了上课。
  大寨村有22个村民小组,1594户人家,受灾人数达到6000人,位于火车站旁边的大寨完小有480名学生,从9月7日地震后停课,到9月13日已经五六天了。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的官兵们知道这个消息后,主动请缨,与地方政府、学校等一道,选好了板房新校址,平整场地,为灾区的学生搭建板房课堂,让孩子们尽早进入课堂恢复上课。
  “我们在洛泽河镇设立了8个点,主要任务就是为受灾群众搭建活动板房和帐篷,让他们住得好、吃得好。目前,大寨村大寨完小受损经鉴定为危房,我们从12日晚上开始搭建板房,到13日晚上基本搭建完毕,14日全体学生可以到板房学校上课了。整个板房学校面积为500多平方米,设立了25个教室,基本够全校师生上课生活用。”武警曲靖支队政委李祥彬介绍道。
  13日下午,第一间板房教室搭建完毕后,学校和武警曲靖支队联合举行了开课仪式,50多名学生排队整齐走进板房学校。
  在大寨小学板房校舍里,支队官兵采取理论辅导、观看示意图、动作练习、模拟演练等方式,对学生们展开了一场紧急避险演练培训,成为震后第一课。他们挑选了10名具有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官兵担任义务教员,为受灾学校学生讲授抗震知识、心理疏导等特色课程。
  支队战士先给孩子们讲了地震后应该怎么做的方法,让孩子们演练一遍,当战士喊出“地震来了”话语时,学生们纷纷双头抱头躲在了桌子下面,动作很规范。
  “让世界充满爱,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据了解,为了让灾区学生早日重返校园,支队组织突击力量,对刚运到灾区的板房加班加点搭建,利用两天时间就完成学校25间共3000余平方米活动板房的搭建任务。
  “谢谢叔叔阿姨,虽然灾难给我们带来了不幸,可我们感受到了你们这么多好心人伸出的援助之手,谢谢你们!”这是一位苗族孩子的家长给武警云南总队总队长王诚发的短信。
  9月15日,带着对灾区人民群众的牵挂和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总队彝良“9.7”抗震救灾新闻宣传中心组织7名官兵冒着余震的危险,爬山涉水来到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镇毛坪村铜厂沟社,开展“1+1”捐资助学活动,与朱林艳、陶承龙等7名贫困家庭学生结成帮学对子。
  据了解,铜厂沟社位于彝良县洛泽河镇毛坪村10公里的深山里,受“9.07”地震影响,80多户群众受灾,大多数家庭房屋震塌,孩子们停课在家。官兵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经过大家合计,决定开展“1+1”捐资助学活动,帮助特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在捐资助学活动现场,捐赠助学的官兵在苗族群众深情的歌声中把饱含深情的5600元助学金交给了7名学生,当看到孩子们一双双干裂粗糙的双手和对知识向往渴盼的眼神,大家心情非常沉重,纷纷围着孩子问寒问暖,了解学习情况。为确保捐资助学活动持续长久开展下去,他们将以一帮一的形式与该社签订了志愿助学协议,并留下了社干部和孩子家长的联系方式,承诺将帮助7名特困户学生完成学业。
  大爱无私的关爱,发自肺腑的感动,把捐助活动现场变成了爱的海洋,灾民们感动的泪流满面,纷纷自发走出帐篷,体会着血浓于水的情谊,他们以苗族的最高礼仪端出了牛角酒,伴随着优美的苗族民歌表达对亲人的谢意,对武警部队的敬意。时值傍晚,在绵绵秋雨中,苗族群众依依不舍告别助学的同志,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在雨中挥舞着双手直到亲人们消失在山路的尽头。
  深情,警民震区共结鱼水情谊新篇章
  “吃点土豆吧,吃一点吧,你们一天都在给我们搬东西,真的很累了,吃点东西填饱一下肚子吧!”彝良县洛泽河镇岭东村委会费家湾社村民费忠文一手提着烤好的洋芋、一手端着调好的蘸水,劝说着在这里救援的武警官兵。9月14日,武警云南总队三支队210名救援官兵在支队长董家军的带领下,对洛泽河镇岭东村各社组展开救援工作。
  “救援工作一定要细之又细,要挨家挨户的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我们要对受灾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要尽全力解决,确保受灾群众满意。”救援前,支队长董家军在组织官兵召开前指会议时斩钉截铁地说道。他对参战的210名官兵明确提出要科学编组,明确责任,确保救援工作的圆满完成。
  费家湾社距离岭东村委会有两公里的半山腰上,平时的交通运输仅仅依靠一条陡峭弯曲的几十公分的山路,村民修建房屋所需的材料全靠马匹来运输。当天清晨,救援官兵人均负重近30公斤的破拆装备和食物,一步步从岭东小学往费家湾艰难的行走,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官兵到达村里,并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我这两天肠胃不好,都没吃什么东西,晚上也睡不着觉,心慌,胸闷。”71岁的刘婷秀面带疲劳地告诉巡诊的卫生队队长王春峰。
  “老人家,你这是地震引起的惊吓过度影响胃口,加之饮食上没注意引起肠胃炎,没什么大碍,我这里给你开了些消炎药,记得按时吃,过两天就好了,这几盒是感冒药,你们住山上容易着凉,给你备用。”做完检查和量完血压的王王春峰队长告诉刘婷秀,并叮嘱刘奶奶的儿子费忠文这几天要多关心关心老人,让老人吃点好的,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态、健康生活。
  受此次地震影响,费忠文家的房子倒塌了两间,腌肉、大米等物品埋在废墟里。费忠文告诉前来救援的武警官兵,他们社村每家每年都养两头猪,一头拿来卖了后作家用补贴,一头宰了腌制腊肉,今年过冬的腊肉和玉米全在倒塌的废墟里,前两天一直下雨,再不拿出来,肯定就吃不成了。
  了解这一情况后,救援官兵迅速利用救援装备对倒塌的房屋展开救援,官兵们利用携带的救援支撑柱稳固好摇摇欲坠的房梁,在现场观察员的指挥下,中士张腾协同其他战士快速进入屋内,仔细地将屋内的腊肉、大米抢运出来。
  “余震来了,赶紧撤”,观察员张小飞的一声叫喊,12名队员迅速撤出屋内,费忠文房屋的砖瓦“轰”的一声掉在刚才张小飞的地方。
  5分钟过后,队员们对原来摇摇欲坠的房梁进行再次加固,确定安全后,张腾率队员又进行救援。
  难忘,小女孩走了武警官兵哭了
  都说“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彝良县洛泽河镇震中的彝河村,武警昭通支队300名官兵在搜救人员行动中,全体官兵为一个只有两岁左右的小女孩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集体致敬默哀,官兵们一个个沉痛无比,泣不成声,久久地排成长长的队伍为遇难的小女孩送行。
  “9.07”彝良地震发生后,武警昭通支队300名官兵在支队长黄国祥的带领下,冒着一路落石危险,徒步强行军17公里,翻越两座山,历时140余分钟,快步挺进此次地震震中的彝河村,成为第一支进入震中的部队。
  突然,上等兵杨帆远远发现在一处断墙下,趴着一个半身赤裸的小女孩。
  黄支队长迅速组织人员施救,杨帆快速跑过去,边跑边喊:“我个子小,我来。”他多么希望像抱自己的亲妹妹一样把小女孩救出来,内心的本能促使他瞬间作出置危险于不顾的决定。
  杨帆平时在警营里可是一个十分活泼和机灵的帅小伙子,虽然个子小但很灵活,像这样的简单事情一般只需十几秒的时间。但是,当他抱起小女孩的那一刻,时间突然随他的表情和动作一起瞬息凝固。
  “不好,出什么事了。”黄支队长全身像被针刺了一下,他扔下手上的对讲机,箭一般冲过去。“危险,快点出来……”
  余震!从来都是一个不招呼就瞬间摧毁一切的不速之客。杨帆身子一晃,一下子明白处境危险,正要转身,一支大手抓住他的后背衣服一扯,本就单薄的身子便像风筝一样飞了起来,他下意识抱紧了手中的女孩,随即听见身后一声轰响,所有战友都惊出一身冷汗。此刻,断墙变成了一片废墟,一股泥灰扑腾地随地而起。
  此时杨帆的脸煞白,大家都想看看小女孩的伤情,便都凑了过来,卫生员邹耀辉一摸小女孩的手,愣了一下,又赶紧伸手去摸她的心跳。
  “没有呼吸了!来不及了!”他立马脱下自己的衣服铺在地上,开始实施抢救,改气道、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但是,小女孩一直很安静,静悄悄地似乎并不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事。
  与时同时,黄国祥支队长一边组织人员继续抢救,一边派人努力寻找她的家人。
  十分钟后,搜寻小组大汗淋漓地跑步回来报告,小女孩的父亲在外务工,无法联系,母亲重伤,已被乡亲们抬出震区,现正在彝良县人民医院抢救,凶多吉少。据救援官兵现场勘测,小女孩在第一次地震可能紧紧受到惊吓,也许是因为没大人看管,跑回家玩耍,被第二次余震震塌房梁后砸伤致死的;当卫生员邹耀辉经过一番急救措施后,满头大汗地瘫坐在地上,救援官兵似乎都明白了,女孩已经走了,官兵已经尽力了。
  当小女孩胸口上的最后一丝余温褪去的时候,冰凉的遗体和干涸伤疤直刺现场救援官兵的心,这是大家进入震中发现的第一个小女孩,也是第一个遇难者,本来为抢救生命的希望而来,结果却直面如此揪心的死亡。
  “要是我们能再走快点,要是我们的没有被余震堵在路上,要是我们还能……”泪水,在这个特定的节点,它却是救援官兵们心声,它是官兵们对逝者尊重,它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300名年轻的武警官兵自发列队在废墟的两旁,默默地流下的泪水,官兵们很心痛、也很揪心,经历了一次对生与死的人性考验。
  “全体都有,立正,脱帽,默哀――”黄国祥支队长一阵短促的口令,让现场所有救援官兵和受灾群众为之动容,大家静静地流着泪水,用军人特有的方式向小女孩致敬,默哀。而现场一片狼藉的废墟正是见证救援官兵经历心灵洗礼的见证人。
  “默哀――毕”,“向右转”。
  黄国祥支队长命令救灾官兵把小女孩轻轻地放上担架向震中20多公里的县城转移。黄国祥支队长逐一拍着列队行进的救援官兵,示意他们就此停住,继续转入搜救行动。而后,黄国祥从随身携带的挎包里拿出一件雨衣,给小女孩紧紧地裹上,让战士迅速抬出震区,移交当地民政相关部门。
  惜别,“灾区人民感谢你们!”
  “鸡呀、猪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亲人子弟兵……”经过军民18天的昼夜奋战,9月25日上午,革命老区、罗炳辉将军故里彝良县举行欢送部分撤离的部队官兵。
  天才刚亮,彝良县城通往新场送别现场的公路两边,成群结队的群众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在匆匆前行。听说来帮助抗震救灾的亲人子弟兵、武警官兵要走,此次地震受灾最重的角奎镇群众来了、洛泽河镇群众来了、荞山乡群众来了,所有受灾乡的群众都自发地早早赶来,为的就是要亲自送一送亲人子弟兵。
  唢呐吹起来,锣鼓敲起来,红绸舞起来、秧歌扭起来。
  自9月7日地震发生以来,武警云南总队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指示,迅速组织1100多名武警官兵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搜救伤员、排险除危、清运被埋物资。18天来,累计搜救受伤群众12人,救治伤员3000余人,转移安置群众1万多人,搭建帐篷8000多顶、抢运物资500余吨,发放药品10万余元。救灾中,官兵们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灾区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真诚感谢你们为彝良灾区付出的艰辛努力和辛勤汗水。作为彝良人,我们深表谢意,有了你们的援助,我们更加有信心和勇气重建美好家园。”大山包黑颈鹤风景区工作人员行程百里送上几十箱昭通苹果;大关黄连河风景区工作人员专程送上中秋月饼;71岁的老大娘从废墟里刨出腊肉舍不得吃,却硬要全部洗净炒给帮助排危的武警官兵吃……
  “云南人民、灾区人民感谢你们。”25日上午8时30分,副省长刘慧晏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对子弟兵们致以了真诚的感谢。他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灾区的大街小巷、交通干线、战地医院等处处有五角星闪耀着党的光辉,处处有迷彩服保卫人民的安宁,英雄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
  “抗震救灾结深情,依依不舍子弟兵”、“红红的苹果送亲人”、“有了亲人解放军,天塌地陷何所惧”在新场到吴家桥1公里多的路上,群众有的手举一幅幅标语、有的挎篮背筐、有的吹起芦笙……
  71岁的苗族大妈刘廷秀和64岁的费成林得知子弟兵今天要走,她们天没亮就从10多公里外的费湾村赶到了这里。两位大妈身着民族服装,合举着“热泪盈眶送亲人”的横幅撑杆,眼中饱含着依依不舍的热泪。她们说,地震后子弟兵们还没到达他们村之前,全村人都惊慌害怕,子弟兵一到就冒险救人、看病、搬东西、搭帐篷,做的事情说不完,给群众带来了重建家园的信心。
  在欢送现场,上万群众纷纷涌向子弟兵们,送上煮熟的鸡蛋、花生、洋芋,表达了彝良老区人民依依不舍之情。
  依依的话儿说不尽,浓浓的情谊道不完。在将军故里,在洛泽河畔,处处洋溢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浓浓深情。
  通联:昆明市教场中路61号
武警云南总队宣传处
李善明
 
  
【相关报道】
网站管理:云南省民政厅
技术支持:民政部信息中心
地址:昆明市白云路538号云南省民政厅
邮编:650224
& &&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尔街的战士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