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教育局民主村最后一次分地是哪年

记冕宁县石龙镇民主村村委会主任邓邦平__凉山新闻网
||||||||||
||||||||||
 服务器时间:
凉山日报系列报刊
凉山日报通讯
凉山日报工业周刊
凉山日报金土地周刊
凉山日报交通周刊
凉山日报教育周刊
凉山日报健康周刊
凉山日报新通信周刊
凉山日报周末
记冕宁县石龙镇民主村村委会主任邓邦平
来源:本站& 作者: 时间: 14:44:00 评论:
  十年前,当选冕宁县石龙镇民主村村委会主任时,这是邓邦平镌刻心头,要一个个实现的惠民心愿。
  十年间,修沟铺路平整田,种梨种桃种菌子。邓邦平带头做了这些事。
  十年来,邓邦平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个个心愿写满民主村的山间地角、村头巷尾,写进了村民们的心坎。&干群众工作,说一千遍,不如做好一件事。&履任村委会主任十年,邓邦平一直信奉这一条,尊崇这一条。
  邓邦平认为:真正把群众装心里的人,重在带头干,而不只是开口说。
  □本报记者&杨发超
  4月1日,随着邓邦平的脚步,记者一行从贯通水泥路的村中穿行而出,踏上田间机耕道。
  春风中,但见平整宽阔的土地上,麦浪翻滚;回首山梁,满山梨树、油桃树郁郁葱葱,摇曳生姿&&
  &只要路子对,一样能在土地上致富&
  石龙镇民主村是冕宁县安宁河畔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自古以来,村民都习惯在全村4800余亩土地上&讨生活&,不富足,但也图温饱。
  长年来,偶有村民搞经济作物种植,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当选村委会主任后,有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邓邦平感觉到,不突破村民小农思想,培育市场化意识,一心只在传统农业上&精耕细作&,村民依旧富不起来。
  于是,邓邦平走村串户,了解村民发展意愿,反复与村民交流:只要路子对,一样能在土地上致富。
  思想活络的村民开始向邓邦平讨教食用菌种植。如今,民主村在邓邦平的带领下,已发展起80余户食用菌专业种植户,成为凉山州食用菌产量最大的种植基地,。
  &销售量大时,在泸沽批发市场,我们村的食用菌每天销售上万斤。比如周有清、高良平、高良清这些种植户,一年光种植食用菌,收入也是好几万。&尽管如今自己已不再种植,但对村中发展起来食用菌产业,邓邦平依然很在心。
  食用菌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多渠道的市场化探索,让民主村村民在思想上也拓宽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思路。
  除了发展食用菌,部份村民又在邓邦平的带动下,开始在山地上种植丰水梨、油桃近300亩。
  &种植水果时,都是我引来果树苗,让村民种植,等到挂果才给我树苗钱。&邓邦平的&道理&是:见实惠,村民自然支持。
  2013年,邓邦平又垫资3万多元购买核桃苗5万多株,在村中部分缺水的旱地上种核桃,以力争林业扶持项目为村民增添致富路。
  &不能让父老乡亲一辈子肩挑背磨&
  2004年,邓邦平当选村委会主任,暗下决心:不能让父老乡亲一辈子受肩挑背磨的&苦命&。
  针对民主村路难行、水难挑和农田灌溉水渠老化等症结,邓邦平与村&两委&一班人多头汇报,多方筹资,力争改变这一系列民生困难。
  这些困难的解决,最急的就是资金。于是,涉及村中建设,&心急&的邓邦平总爱垫资先干起来。
  &我们镇上正研究如何筹资改善村道,邓邦平就已经组织施工队先干起来了。凡是村中的事,他总是想领导所想,急群众所急。&石龙镇人武部长、民主村包村干部徐孝辉说起邓邦平,对他的雷厉风行赞不绝口。
  而这样的一次次&雷厉风行&,向来就是邓邦平&空口说千遍、不如实在干一件&的佐证。
  2004年,公推直选为民主村村委会主任后,村中没有村级活动室,邓邦平即个人先垫资6万元,修建村委会活动室。
  2012年7月,邓邦平与村&两委&干部争取到&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民主村成为&小农水&项目的核心村之一。
  经过一年努力,民主村田型改造1857亩,新修水渠36386米,水池6口。道路硬化3355米,管网950亩,提灌站1座,新建机耕道23条。
  2013年,民主村又争取到了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邓邦平天天督在农田中,及时公平处理占地、分地等问题,从不推脱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时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小农水项目进行配套实施,完成对武家沟进行了彻底治理,对灌溉困难地张家大坝堰进行改造,全村受益面积3819亩,带动下游村庄农田受益面积2000余亩。彻底解决了民主村与和平村村民之间的用水矛盾。
  民主村人畜饮水困难,村民历来打井取地表水饮用,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2012年7月,邓邦平找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多处选点打井。一年间连续打井七口,却都不出水。打井队丧失信心,担心一直打不出水,村中会抵赖打井费用。
  此时,邓邦平把打井队请到家里,以家产为打井费用保证,才让打井队留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8月份,在第八次钻探时,终于为民主村打出了优质水源。
  如今,甘甜的自来水已接入村中各家各户,彻底改变了全村几百年来靠几口老井挑水喝的艰难处境。
  &现在粪不用背,草不用驮,水不用挑。以前种田要十天,现在一天就干完,出门利索了。&民主村三组村民陈洪眼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变的不只是&肩挑背磨&,更是不受农活牵绊,能省下时间&出门找钱&。&&
  &不能让一个村民无人管&
  民主村二组蒋忠祥夫妇,无儿无女,年老无依,家庭贫困。近年来,年久失修的老屋更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邓邦平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2014年,邓邦平组织村委会一班人,积极筹集资金,在顺路的土地上为蒋忠祥重建起三间新房。
  为保障蒋忠祥夫妇的基本生活,邓邦平又想办法为其解决用水、用电费用,并提议由村委会每月为其提供大米50斤。
  &除了残疾人或有智力障碍的村民,我们村基本没有生活困难的人。但有些特殊困难的人,也是我们的村民啊。我们还是要尽其所能关心,不能让一个村民无人管&。4月1日,计划给困难户蒋忠祥夫妇搬家时,邓邦平又在想怎样给老两口解决床的问题。
  2012年,村中特困户蒋忠辉去世,留下智障妻子和两名智障儿子无人照管。邓邦平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争取扶贫资金,同时自己出资一部分,帮助这三位智障村民推倒危房,重新修起新家园。
  除了帮扶特殊困难户,邓邦平更是以自己承包工程的便利,吸纳村民进入工程队,增加村民挣钱门路。仅2013年,邓邦平就兑付本村村民劳务工资100余万元。
  由于市场交往多,近年来,邓邦平积极与企业联系,组织村中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五年来,介绍务工人员400余人次,增加收入800余万元。
  穷则思变,要变就要靠教育。当选村委会主任后,邓邦平积极参与民主村奖学基金会,试图从根子上树立&不让一个村民掉队&的发展理念。
  日基金会成立以来,邓邦平发动全村在外工作和离退休的干部职工捐资,8年来对200多名优秀学生和10多名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切实在民主村实现了&不让任何一名适龄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掉队&的目标。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页(共1页)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凉山新闻]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相关新闻]
凉山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化市教育信息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