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里放红井天,碰碰香叶子发黄好吗

摩托迷 - 最大 最火爆的摩托车论坛& (四十四):昆明民族村 &
昆明 晴 & 以为昆明民族园也是最多一、二个小时,进去转一圈就走的,没想到竟然在里面耗了一整天,还有点意犹未尽。从早上九点钟入园,到下午五点钟出来,走了整整一天。昆明的民族村,可能是全国同类民族村里面最好的一个,设施和建筑我无法比较,规模也不是我关心的,昆明的民族园之所以可看,是因为这里面的各个民族村寨的人,还没怎么被“异化”,对本民族都还有着比较强烈的热爱,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还有着自豪感,因此他们都还很乐意且很主动地向你展示他们民族的特色,不是那么商业化。 & & 民族村门口新建了一个昆明故城,是个商业街,还没完工,不算太糙。 & & 阿昌族小妹。 & & 僾伲人家。 &
僾伲美女。 &
哈尼族木雕。 &
傈僳族小帅哥,教了我很多傈僳文字的读法。这种文字以前不了解,有点像是后来创的拼音文字,不象是原始文字。 &
很“臭美”的普米族姐姐,她酿的酒很好喝,甜甜的,度数很低。要是彝族的就可就不敢喝了,他们的烈,那些人还奇能喝。 & & 无比漂亮的苗绣。 &
& 基诺族的火塘。 & &
拉祜族寨子。 &
专心绣鞋垫的白族妹妹。 &
教我吹葫芦丝的壮族小伙子。 &
东巴文也有简体字,这个就是,哥巴文。 & &
摩梭母子。 &
很有思想的彝族小哥,给我讲了好多彝族的历史和云南少数民族的情况。 &
很有型的佤族大哥,可惜他的木鼓我敲了半天也没学出节奏来。我总怀疑台湾的山地人跟佤族有关,长得太象了。 &
布依族的五色米。 &
水族姐姐,还好她提醒我去看演出,不然就错过了。 &
纹面的普米族大妈。 &
基诺族竹竿舞。 &
佤族甩发舞。 &
摩梭少女的长裙舞。 &
彝族酒舞。
& (四十五):昆明西山 & 昨天晚上向宾馆服务员打听去西山的路线,小姑娘认认真真地给我描绘了要怎么坐车,还再三提醒要到前山,不要跑到后山去了,早上在等车的时候,碰到几个也是在等车去爬山的叔叔阿姨,让我总算明白了前山后山的差别。前山近一点,但台阶多,坡陡,不好爬。后山是条可以通车的路,适合轻松锻炼,要不想爬,可以直接坐车到龙门。哈,俺灵机一动,选了偷懒的这条路,一路坐车到了聂耳墓。 &
& & 从聂耳墓到龙门门口,有电瓶车,想想这点路就不要再偷懒了吧,总共才十分钟多点的路,沿着山边走,脚下就是滇池,昆明城净收眼底。散散步,顺便居高临下欣赏一下昆明全景,还是很不错的一项消遣。 &
& & 龙门石窟在西山顶上的石壁上,沿着在悬崖上开凿的窄得甚至仅能容一个人通过的一条隧道式台阶一直往前走,脚下是滇池、耳边是山风。龙门石窟其实规模很小,有雕像的窟也就二、三个,但最失望的不是这个,最失望的是所有的雕像都被新上了彩,上得不伦不类,不三不四,不知道该怎么说。
& &&&&& 被披上新装的石像。 &
& &&&&& 登到顶下来的时候经过小石林景区,很久以前西山应该是在水底下的,这些石头,都有水蚀现象。 & &
& & (四十六):云南省博物馆 &
& 从西山回到城里,不想再跑得太累,便遛进了云南省博物馆。
& & 云南省博物馆正好在搞一个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哈哈,意外收获,现在去敦煌,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了,所有的洞窟光学都搞得很暗,或者干脆就只能在洞窟门口往黑咕隆咚的窟里望一望,想看清壁画是不太可能的。张大师的临摹,那可是形神兼备,关键是差不多是按原画大小临摹的,比那些小画册看起来过瘾、真实多了。 &
&& 昆仑奴,明明就是黑人。说明唐朝以前就有黑奴了。 &
&&&& 太喜欢晚唐的艺术了,圆润饱满。 &
&&&&& 舍身饲虎经变图 & & 云南博物馆馆藏最精美的应属铜制品,尤其是江川李家山和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东西,滇文化的特征特别明显。对牛的崇拜使得他们的各种物品上经常出现牛的图像,长长的角夸张地突出,非常生动。
&&&&& 镇馆之宝:牛虎铜案 &
& & & 另一类重要的藏品是云南26个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品、非物质文化等。 &
& &&&&&&& 甲马印版,类似年画
&&&&&&&&& 腾冲皮影
&&&&&&& 新华村的手艺。 &
(四十七):昆明金殿
金殿应该说比西山更适合市民休闲锻炼,一是它紧挨着世博园,交通非常方便。二是它比西山低得多,爬上去更不费劲,对偶尔活动活动身子骨的人来说,不至于不胜体力。三是它的文化气息和园林景观搞得比较好,上面有一个古滇国铜艺术园,还有茶花园、荫生植物园等等。今天是周末,山上鼓楼旁边,百多号中老年叔叔阿姨正在树丛中练合唱,非常壮观,更壮观的是,他们唱的是《两只蝴蝶》。
金殿最著名的建筑是那个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同志建的太和宫那座金殿。当然,说是金殿,其实是铜殿,这可是全国最大的一座纯铜建筑。云南是产铜大省,要不然,就算他吴三桂一方番镇再富也不可能建这么壮观的一座铜建筑。金殿建得很有水平,工艺非常高超。它不象五台山金殿那样贴金,没有那么金碧辉煌,依旧是黑黝黝的,只有门、窗上的一些“寿”字,被游人摸得锃亮发光,这个金殿显得古朴、大气。
& (四十八):昆明筇竹寺 &
&& 筇竹寺那边正在修路,交通不是很方便,从金殿下来,本来不打算再去了,结果之间换错了车,才将错就错,换了乡间客车上了筇竹寺。 &
& & 玉案山上的筇竹寺名气好像很大,只是建筑基本上都是翻修的。修的功夫还不错,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清代四川民间泥塑大师黎广修塑的五百罗汉。有点奇怪的是,这些罗汉不是摆放在大殿里,而是上下三层挤在二个不大的边房中。庆幸的是,塑像保存得很好。来寺里的香客多数往往都直奔主殿大佛烧香叩拜,罗汉房里常常冷冷清清,这对于塑像的保护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
&&&&&& 筇竹寺好像是僧尼都有,有点奇怪。 &
&&&&&&&&& 真是春天,山寺桃花始盛开。 &
& (五十):昆明金马碧鸡坊和东西寺塔 & 东、西寺塔和金马、碧鸡坊对于昆明来说,多少只是一个象征。东寺塔算是唯一的“遗物”,清代重修的,其它都是近年重建。年代不是问题,问题是做工。要说建筑工艺和建筑技术,现在不知道要比以前提高了多少,可建出来的东西,就是没法看,原因嘛,我也说不清,钱应该没少花,在一个“心”字上吧。 & &
&&& 东寺塔 &
& & & 金马碧鸡坊南边是特色街,几条巷子里有很多形形色色的铺子,在里面瞎转,撞到一家店觉得很有意思,遛进去瞄了一下,老板在专心上网,上面挂了个牌子,昆明网民最喜欢的店铺。不知道谁给评的,不过是有特色,看看不妨。 &
& (五十一):新平戛洒镇 & 自打决定了要走这一趟红河之行起,先往东走还是先往西走这个问题就一直让我困惑,今天却只用了一分钟就把它给解决了。 & & 弥勒的红万村农历二月初三有一个阿细祭火活动,本来想去赶这个节,但当地一个人的“纯粹商业性胡闹”的话让我一直耿耿于怀。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过二月的第一个牛日新平的花腰傣过花街街,隐隐约约有个印象,很想赶这个节,可是在网上查了好几次,都只查到“傣雅”的花街节一年赶两次,农历正月十三称“小花街”,农历五月初六称“大花街”,昨天本来已经下了决心,就往弥勒走了,弥勒城里没什么好玩的,今天就在昆明休整一天,好好睡一觉,再找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养精蓄锐明天开始正式下乡。早上睡饱了起来,七摸八摸到快十点,忽然有点于心不甘,想起手头有一个的酒店的电话,便试着打了个电话过去,一问,竟然真的是二月的第一个牛日,也就是明天。立马三下五除二收拾行李,以最快的速度退了房,上路,往戛洒。 & & 昆明市政府不知道做的什么规划,东西南北四个汽车站,分发四个方向的客车。往新平的车在新南客站,额的神啊,这车站比机场还远一大半,搞不好,再往南开一会,都开到玉溪了。新南客站那个乱,不是一般的乱,那是相当的乱,说乱七八糟那都是形容它好的,打仗似地七转八转,总算坐上了往新平的车。 & & 以前没有体验过云南的长途客车,今天是一见吓一跳。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是火车没有汽车快,看来应该再加上一怪,汽车没有牛车快,昆明到新平,173公里,高速公里走了三个多小时。新平到戛洒的路在修,得走老山路,72公里的路,从下午四点走到晚上八点,才总算颠到,一整天就这样在路上磨掉了。 &
& &&&&&&&& 在一个叫上啊咱哩的地方,烂路一终于没法走了,前面在挖山石,我们就被仍在灰尘漫天漫地的路边。 & &
(五十二):戛洒镇大槟榔园
&&&&& 昨天晚上问了好几个镇上的人,说法都不一样。今年天旱,加上修路,交通不方便,政府没有公布今年花街街的活动公告,有人说会在镇上,有人说可能在大槟榔园寨子里,时间也各有关的说法。
&&& 起了个大早,直接杀到大槟榔园寨子,寨子里安安静静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只有几个早起的傣民在吃早饭或在地里忙活,连寨子里以前搞的旅游“景点”,也基本已经荒废。给寨子里的人聊了一下,说是今年实在太旱了,寨子里不再搞节日活动。在寨子转了一圈,有杀回镇上,肚子早已经饿得贴背了。
&&&&&&& 大槟榔园寨子
&&&&&& 芒果树王
&&&&&& 木棉王
&&&&&& 安静的傣寨
&&&&&&&&天真的小傣妹,他爸爸说晚上她也要穿上漂亮的节日服装去赶花街。
&&&&&&& 去赶早集的傣民。&
& (五十三):戛洒早市 &
想找点早点吃,误打误撞走进了菜市场。哈,太热闹了,稀奇古怪的摊子和傣民眼花缭乱的衣服,这回我实实在在地成了“刘姥姥”。早市上主要是农副产品,肉啊、菜啊的,还有就是小吃,早饭没吃也架不住这摊吃吃,那摊吃吃,只一会儿,就吃得有点走不动了。 &
&&&& 这东西是红糖,第一次看到红糖做成这个样子的。 &
&&& 甜酸角。酸角比较小,比较扁,酸得掉牙,比甜酸角要便宜很多。 &
&&&& 花腰傣的花腰带和秧箩。
(五十四):戛洒街子天今天是戛洒镇的街子天,酒店后面就是戛洒商品批发市场,市场周边的几条街也就是他们赶街的地方,等我稍作休息重新下去,街上早已经人满为患,热闹非凡。我已经很久没有赶过这样的街子天了,有点小小地激动,在每一个摊子前都恨不得坐下来跟摊主聊一会。
&&&& 今年最新款。
&&&& 香料。
&&&& 药摊。
&&& 彝族服装也同样漂亮。
&&& 今年天旱,西瓜特别甜。
&&& 做水烟筒的大姐。
&&&&& 非要凑到我镜头前来的小朋友。
(五十五):戛洒花街节&
原来,这戛洒的花街节,政府不组织活动,就只剩下晚上逛逛街了。想来也合理,如今的年轻人,谈恋爱的方式多了去了,根本就用不着等到这一天来吃“秧箩饭”。我们的春节,不也只剩下吃吃饭,看看春晚了吗?除了这个,还有什么?至少,人家这里还保留着他们的民族服装,保留着他们固有的一些淳朴。
&&&& 有手机、互联网这些现代化的联络工具,花街节谈情说爱的功能已经没用了。
&& 尽管服装店的生意依旧很好。
&& 正在试新衣的大姐。
对于年轻人来说,或许,他们更喜欢街头这样的游戏。
&&& 生活总是要变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就算在这样偏远的少数民族小镇,夜店也照样成行成市,这该怪谁?
傣族人居住的地方多是比较低的平原坝子,比起居住在山地的彝族、佤族等少数民族来,生活相对富裕。热带平原地区气候炎热,尤其是中午,所以傣族人的生活比较悠闲,节奏慢。戛洒的街上,到处都是冷饮摊子,桌子就直接摆在街上,一天到晚,生意都很不错。这些冷饮摊子,有果汁,更多的是咖啡。我也装模作样地学着当地人,要一杯冰咖啡,就那么在街头坐上半个下午,发现这样的日子真好。
&&&&&&&&&一杯咖啡的下午。
(五十六):石屏&石屏&晴
我决意不再走回新平的回头路,改道元江去石屏。戛洒到元江比到新平稍微远一点,但路况是可以保证的,不象回新平,那种路,什么时候死在半道,天都不晓得。
从戛洒经腰街到漠沙,沿路有很多高大的凤凰树,到了凤凰花开的时候,一定非常艳丽。漠沙也是花腰傣的重镇,但明显发展不如戛洒,规模要小得多。漠沙的苦瓜种植面积很大,沿途的地里,放眼望去,不是甘蔗,就是苦瓜。图片上常常看到头上顶着卫星接收器一样的竹笠的花腰傣,就是漠沙的花腰傣,戛洒的花腰傣是不戴这样的竹笠的。
从元江到石屏,好像一直在红河边上翻山越岭,红河大桥号称世界上最高的桥,不知道是怎么算的,应该不是海拔高度,可能是桥墩高度。
&&&&&& 红河大桥
石屏古城有点福建长汀的味道,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六、七十年代。古建筑保存得不是很好,老生活方式却保存得很好,跟外面的新成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那些供销社、小百货、杂货摊,卖的也都是有些历史的东西,这些我们小时候的常用品,在别的地方,真还不容易找得到。
&&&&&& 石屏古城
&&&&& 石屏老街
&&&&&& 状元故居
&& 石屏文庙
&&&&& 古县衙
&&&&&& 石屏烤豆腐
&&&&&& 石屏火车站
(五十七):石屏郑营
&石屏郑营&晴
郑营是个奇迹。
这么一个偏远的小乡村,竟然有如此的财富。这么偏远的小山村,竟然有如此的建筑。
不可思议。
从资料上看到,明朝初年,有位随入滇明军驻扎蒙自的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郑太武在蒙自落籍。几十年后,郑太武的儿子郑从顺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见赤瑞湖南岸的普胜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会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举家定居普胜村。不久人丁兴旺的郑从顺将普胜村改名为“郑营”。洪武中后期,朱元璋“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于是又有数百万江南、中原的汉人迁移到云南。这一时期,郑氏一族定居的郑营又有武姓、陈姓、李姓、张姓等江浙皖籍汉人迁入,郑营也就变成了一个多姓汉人聚居的大村落了。
&&& 郑营小学,从镶嵌在墙上的替着“永垂不朽”捐款榜上可以看到,陈鹤亭捐款100元(银元),说明那时候中国的钱还没有贬值,还非常值钱。
郑营最著名的建筑是陈氏宗祠,郑营最著名的人物也是建这座宗祠的陈鹤亭。陈鹤亭于1901年乡试中为举人,1903年科举三甲第10进士,后远渡东洋到日本考察政治,1904年回国后到湖北任天门县令、黄坡县令、宜都县令。陈鹤亭的才华被蔡锷看中,聘他为参事,后来又升任内务司长,随后不久又任个(旧)碧(碧色寨)石(石屏)铁路总经理,他以积商办股的方式修建了个碧石寸轨铁路。郑营的富,不是陈鹤亭一个人的富,满村的高墙大院的老宅可见一斑。陈鹤亭不过也就是铁路总经理,郑营人到底靠什么发财致富,现在已经没有必要考证了,郑营人留下的这些精妙的建筑,无论如何,也对得起当年那些郑营人的“辛苦”。
在郑营所有的建筑中,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陈氏宗祠,特别是它的那些门、窗,没有一个重样的,变化繁多,构思奇妙。
&&&&&& 郑营民居
&&&& 郑营老井
(五十八):建水石屏到建水的路总算象路了,全程高速,慢虽然还是慢,在云南来说,已经谢天谢地了。
到了建水,才发现石屏人曾经的富根本算不得什么,建水才叫真正的富。有“滇南大观园”之誉的朱家花园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有大小天井42个。终于觉得,有钱的话,房子还是建得大一点的好,象朱家花园一样,没事玩捉迷藏也行。
朱家花园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唯一的缺陷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旅游部门重新彩饰过,几乎用《唐诗三百首》和街头地摊风格的文人画饰满了所有的门窗墙壁,这显然不是原来房子主人的风格和品位。在那年代,还没有开发商或煤老板,能够发这么大财的人,即便没有读过书,也绝对不会没有文化,更何况,建水是个有着全国第二大文庙的地方。
&&&&&& 朱家牌位
真想不到,建水会有这么规模的文庙。也许是因为远离中原大地,远离汉儒文化,思源和归宗的意愿更加强烈,有了钱以后的古临安人,才会在这多民族的遥远边疆,建起这么一座仅次于孔子故里的文庙。这也就难怪明清两代建水共出文武进士110人,文武举人1273人,有“临半榜”的美称。
&&&&&&&&& 建水文庙的门饰,异常精美。
&&&&&& 孔老夫子的大凸头,已经被祈求保佑的信徒们摸成了凹头。
其实每一楼内容放少一点,到100楼翻页,打开就不会那么慢啦
回复西瓜太猫:你早说啊。谢谢。
回复小城小民:不过100楼也实在太多了点,好难凑,哈哈,应该给管理员提提意见,早点翻页
是呀,这个网站速度好象有点慢。
回复西瓜太猫:而且如果每一楼内容少点,又会把行程割裂。
(五十四):建水团山团山要去得赶紧去,因为这里还没有被“装修”,因为这里马上就要被“装修”。在这个村庄里的时候,村子里正在开会,内容是要将住在那些景点里的原村民置换出来,下一步很大的可能就是对这些建筑进行全面“装修”。也许一年、也许二年以后,再来团山,就已经焕然一新了,想想都可怕。
&&& 去团山的路上,经过双龙桥,这桥很漂亮,只是有点残了,有一段快塌了,正在修理、加固。
&&&&团山村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快到张氏宗祠的时候,看到一座从头新到脚的“古建”,问导游这家人是不是比较有钱,把自己家给“毁容”了。导游说是村里装的,而且已经经过了“验收”。他们这些导游也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跟游客说。张氏宗祠的大门和庭院也已经被“毁”,还好,其他地方都还保留着。
&&&&&& 团山的两等学校。
&&&&&&& 皇恩府
&&&&& 秀才府
&&&&&&&& 村里人用稻草编的“文笔塔”
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总是要这么毁掉我们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它们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风雨雨包括战火、自然灾害、文化灭绝、种族仇杀等等等等都没有消失,今天我们富了,有钱了,它们却死在了钱面前。这难道是钱的罪过?我想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文化在哪里?信仰在哪里?畏惧又在哪里?这才是问题。
&&&& 张家花园的门雕
&&&& 张家花园的窗
团山的古民居,目前来说,保存得还很好。解放后这些原来大户人家的豪宅大院都被没收,分给了很多户贫下中农,所以现在那些房子里都还住了很多家人。风吹雨打,有些地方塌了,坏了。人口增加,有些地方加建了,改变了原来的功能了。但总体还行,基本保存了原来的风貌,保存了主人的思想。
在团山的众多古民居中,我最喜欢的是皇恩府。张家花园虽然大气,但多少也有点霸气,只有作为客房的那个院落透着精巧玲珑。皇恩府就不一样,处处都体现这一种亲切,一种内秀,一种包容。
& & & & 皇恩府的窗
&&&&&&& 皇恩府的窗雕
&&&&&&&&虽然坏了一些,神韵犹在。
回复小城小民:唉。。。我这网速还行,打开你的贴子也不慢
回复西瓜太猫:我....慢。
(五十九):建水古街建水老城里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古街,临安路两侧包括翰林街、书院街、北正街等有模有样,不过都是经过拆迁重建的,只保留了少数老民居的门面。建水古街上有很多古井,我在小巷子里串了一个下午,走得我两腿发软,也只找到大板井,实在没有兴趣和体力再去找其他的。
&&& 北正街牌坊
&&&& 红井街上的朱德故居
&&&& 指林寺已经成了党校,牌坊上的雕像依然漂亮。
&&& 翰林街
&&&&& 新老街上保留的少数古居。
&&&& 建水街头随处看见的烤豆腐摊。
&&&& 朝阳门下跳烟盒舞的人们。
&&&& 大姐在择的花有点象是白色紫荆花,她们说用来炒韭菜或洋芋,很好吃。
&&&& 大板井,里面还养着锦鲤,水非常清,也很甜。
(六十):元阳本来想跟放弃罗平一样放弃元阳的,在最后一刻,还是决定来了。都已经走到它的门口,不过来一下,实在有点对不起它。
元阳没水,没水到了不只是梯田没水,连生活用水也没有。元阳老城新街镇在山顶上,水更缺得出奇,所有的酒店都停了自来水。
元阳县城是对的,这个山顶上的新街镇确实不适合作为县城。重庆说是山城,到新街镇看看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山城。不知道当初怎么会选择这么一个地方作为县城的,这个新街镇,能够找得出来的地实在不多,作个山寨还可以,再往大了发展,就真的没有插针之地了。
&&&& 山顶上的新街镇
&&&&&&& 新街镇的市场,很热闹。
&&&&&& 广场上玩冲浪板的孩子。
在一个摊子上,你就可以看到好几个民族的人。
都说到元阳看哈尼梯田,到了元阳新街镇,才发现哈尼人并没有那么占多数。哈尼人的服装偏暗色,多是蓝色或深蓝色,在人群中不突出。
蓝衣服是哈尼族
&&&& 哈尼族也有颜色各异的服装,但相对都较简单,裤腿上的花边是她们的特色。
反倒是彝族、傣族等的艳丽服装无处不在。坐在一个摊子上跟一个老大爷聊了一下,他说这里有彝族、哈尼族、傣族、瑶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还教会了我这么区别他们的服饰。最佩服的是哈尼族女人,背着巨大无比的重物,爬坡上梯健步如飞。
&&&&&& 背后两片鸟尾是彝族的特色。
(六十一):老勐赶街今天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又是云南的公路惹的祸,新街镇到老勐也就那么一点路,要走2个多小时。关键是司机兄弟太可爱,从新街镇出发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等走了10多公里到阿档寨的时候,这位兄弟大概发现路上不太可能再有客人上来了,在我下车去拍梯田的时候,司机在路口捡了一车去牛角寨的人就把我甩在路边换了个方向去牛角寨了,还很客气地对我说在路边等着,等他回来再拉我去老勐。车开车十多米,大概觉得我不至于傻到会在路边等他回来,又探出头来招呼,让我不如一起上牛角寨,今天牛角寨也是街天。我偏不,就认准老勐了。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被扔路边了,只不过昨天从建水到元阳是被丢,今天是被甩。昨天从建水到元阳半道停车方便,我还没出来司机就开着车跑了,害我追出了200多米。
坐几个小时的车去“逛街”,想想是比较“奢侈”的,“奢侈”的结果是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
车子一出新街镇,穿行在山间树丛间,空气出奇的清新透凉。在新街镇广场上的时候,还是雾蒙蒙的,转一个弯,就已经豁然开朗,太阳刚刚露出红红的脸,感觉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发现一些梯田里还是有水,没有让人失望。
老勐这个名字看着有点象是傣族寨子的名字,不过这里住着傣族、瑶族、苗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所以这里的街天特别五彩缤纷。这里的少数民族,男人好像已经都不穿本民族服装了,可女人就不同了,生活、劳动、赶街都穿着特征明显的民族传统服装。开始,我以为已经搞懂了这些民族服装的区别,这些天转下来,我又糊涂了。原来她们每个民族都有很多不同特色的衣服,要搞明白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老勐是做水烟筒之乡,街天上最少不了的就是水烟筒。
&&&&&& 蓝靛瑶小妹妹。
&&&& 这金的糕好像是用地瓜粉做的。
&&&&&& 小鸡三元一个。
&&& 二师兄的后代们,是这样被牵着卖的。
真有特色。
我喜欢。。。哟西。还占到个沙发。
回复给爷哭一天:行,不收门票。
(六十一):元阳老虎嘴
&&& 早上赶集路上顺手拍的梯田日出。
从老勐回来经过老虎嘴,既然梯田有水,就去看看吧。老虎嘴是拍梯田落日的最佳地方之一,时间还早,只能在里面瞎转。几个彝族小孩围上来卖明信片,这些孩子实在太可爱了,跟她们一玩就玩了二个多小时,听她们唱歌、讲故事、吵架、嬉戏。
&&& 老虎嘴梯田的线条很美,可惜能见度不少很好,有点灰蒙蒙的。
&&&&&&&& 这几个小家伙,跟我闹了半个下午。
我不属于爱好者,没有那种追着光线走的豪情和壮志,看两眼,还可以,也就行了。
&&&&夕阳中的老虎嘴。
&&&&&& 勐品村子里的人,她们是来等在景区门口带路的。
(六十二):元阳 多依树到底不是旅游旺季,来元阳的人不多,特意起了个大早,六点钟出门到新街镇的广场上,车倒是有几辆,会喘气的一个也没有,都是停在那里过夜的。四周还一片漆黑,这里的天亮得晚,看来我是看日出的心太急了。
又回到酒店躺了快一个小时,天渐渐有点泛白,再一次出去,终于有车了,赶紧上车出发。
出来的时候没人,等到了多依树一看,人还不少,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可能这些都是团队,没几个象我这样单打独斗的。
&&&& 这几天,这里的太阳总是这样有气无力的害羞。
&&&& 哈尼村子。
&&& 在那里卖鸡蛋的哈尼女人每一个都带一个小孩,这些小孩子比梯田还能吸引人。
&&& 时间是赶得正好,元阳现在的天,长期不下雨,能见度不是太好,太阳刚出来光线透不下来,必须得等它升高一点才有足够的光。这样你就不能下到太靠近梯田的地方,角度不够,只能站在高出拍点远景。
&&&& 薄雾中的梯田,多了点朦胧美。
&&&& 总算看到久闻的多依树日出了。
(六十三):胜村的街天胜村的街天没有老勐的热闹,规模要小得多。这里多数是哈尼族,其次才是彝族,看着也比较单调一点。不过这里是元阳梯田景区的一个景点,又正好在去多依树的路上,游人比较多,当地人对好奇的游客已经见怪不怪了,任你长枪短炮对着,照样视而不见,该干嘛干嘛。
&&&&& 多诱人的菜。
&& 来一碗?
&&&&& 拍吧,笑一个给你。
&&&&&& 胜村会堂,不知道是要拆还是要修?
&&&& 别急,马上就好。
(六十四):元阳龙树坝龙树坝是元阳那些比较著名的景点中最不好走的一个。一是路况不好,窄窄的石子路大多数路段两车交会都很成问题。一是没有交通车。虽然离新街镇只有六、七公里,除非你腿力特别好,否则就只能包车过去。不过就是到了龙树坝寨子,要爬到那个半山上的“观景台”,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里只有牛走的路,没有人走的路。
&&&&& 半山上的村子。
路不好,加上今天天气也不是很好,来这里的人就不是少了,确切地说,除了我一个,就没见着别的游客。山上的风出奇地大,坐在那里等日落,被吹地直晃悠。司机说这地方风一直就很大,比其他村子好像都大。
&&&& 梯田中的龙树坝。
这里现在有水的梯田不多,景色逊色了不少,红萍基本上都旱死了。等了大半天,夕阳总算给点面子,怯怯地露出了半拉子脸,光线还是不行,随便拍了几张,草草收兵。
&&&& 放学的孩子们。
&&& 山里的孩子,放学了就只能在山上玩。
&&&& 红萍已经不多了。
除了老虎嘴和多依树等,元阳的大多数梯田还是没有水,我问司机是不是因为那几个地方是收费景点,特意灌了水,司机的回答居然是否定的。她说那片山上的泉水本来就多,比别的地方好一点。
(六十五):个旧鸡街四天赶了四个街,自己都觉得有点过分。
& &鸡街的街天是鸡日、龙日,它的商场叫鸡龙商场,很特别。
从新街镇到鸡街,一路上干旱的情况越发严重,不仅山上的梯田没水,新种的玉米可怜巴巴稀稀落落地趴着,路边的行道树也有不少眼看着就枯死了。从新闻总看到,要到四月中旬以后,才会有降水,不知道那些苗和树还挺不挺得到那时候。
鸡街比我想象的要“小气”一点。虽然也还是地处交通要道,与当年一个火车站就能够让一个小村寨成为大城市相比,毕竟不可同日而语。鸡街火车站还在,只是那些老铁路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老站房还挤在一堆建筑物之间。问了一下车站的人员,说是都拆光了。车站后面有好几排房子,应该是是铁路员工和家属的住处,有些年头了。看得出来,当年这车站的规模还是很大的。
&&&&&& 鸡街火车站,已经早就没有往日的热闹。
鸡街的街算是最没有“特色”,除了这里有很大很传统的回民。
走在鸡街的街上,时时都可以看到三三二二的回族女孩,一袭黑袍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二个眼睛在外面。这里的回族女孩都喜欢穿线条简单的紧身衣裤,再配是高跟鞋,显得亭亭玉立的,姿态特别的美。
&&& 鸡街的市场上分得很清楚,一边是卖牛肉的,都是回族,一边是卖猪肉的,不见一个回族人,井水不犯河水。
&&&&& 头一次知道石榴花也能吃。
&&&&&& 苗族大姐,在这里可不容易见到。
(六十六):蒙自& & & 蒙自是红河州的首府,首府梅什么可说的,只是作为红河州的首府,蒙自的建设有点太过了。红河州的很多县都还穷得叮当响,蒙自的市政建设,可一点也看不出穷来,相反,是豪华得可以,豪华得出乎意料,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头。那个州政府和县政府,简直有点吓人,派头大得,总统府怕也没几个能比得上。
& & & 蒙自的南湖很有意境,是个偷懒、发呆地好地方。那几座殖民时期的“古迹”就比较平淡,本身建筑就不是很突出,加上保护又不太好,到此一游便没有什么印象了。哥胪士洋行算是最有派头的,里面已经摆上了麻将桌。
&&&& 瀛洲亭
&&& 烈士纪念碑
&&&&& 在蒙自,一定少不了石榴花。
&&&&& 对话。
&&&&&&& 蒙自海关旧址(西南联大旧址),可惜门锁着,进不去,只能看看它的屋顶了。
&&&& 哥胪士洋行
&&&&& 忘了这雕像叫过桥情还是米线情了,总之是说过桥米线的,蒙自是过桥米线的老家。
&&&&& 斗大的碗。
&&&&&& 朱先生啥时干这活了?这一路,感觉中国的社会简直有点象是恐怖片,到处可以看见这样的“广告”,办证是最温柔的,什么枪支、迷 药、炸弹、毒品,都堂而皇之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任何它想出现的地方。我们的那些警察部门都干什么去了?
(六十七):通海秀山今天从蒙自到通海的路是这些天来在云南走的最好的路,地图上看着很远,估摸着怎么的也得耗掉半天,不成想只二个小时就到了,意外。
通海以前是个非常有文化的地方,从秀山可以看得出来。
&& 通海的文庙唯一特别,是建在高高的台阶上。基本上都是新修的,可看性不高。
秀山又是一个意外,而且是个大意外。以往的经验,所谓名胜,不过也就是风景之外有个把庙,秀山却完全不同。这里的庙不象庙,整个秀山,好像就是一座座私家园林的集合体,走完一座又是一座,没完没了,穿过这个门,转过那条廊,你不知道下面将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在等着你。秀山现存田勾町王庙、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白龙寺七大古建筑群体,还有已作为文化馆的万寿台,楼台亭阁、花园庭院,布满了整个秀山。
&&& 做了文化馆的万寿台。
&&& 玉皇阁
秀山有“匾山联海”之誉,不亲自到秀山上转一转,还真没法想象这“匾山联海”多到什么程度。秀山的匾联多,而且好,绝不是那种滥竽充数或者鱼目混珠、鲁班门前弄大斧的采石矶之作,无论内容还是书法,都可圈可点。
秀山值得欣赏的,还有它的园艺。秀山本身自不用说,苍松劲柏、枯藤翠竹、奇岩怪石、清泉细流。每一个庭院里,古木山花,假山流水,盆景雕刻,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六十八):通海河西镇通海县城到河西镇有直达的公交专线,很方便。
河西古镇曾经应该很古朴文雅,现在剩下的印迹已经不多了,从显得略有点矮小的北门进去,古街上只有几座老房子还有一点过去的影子。有意思的是那座做了农资公司的房子,下面已经被改造成了店面,贴了瓷砖,和街上的现代房子毫无二样,上面却依然保留着它高翘的古老木构瓦顶,象个时髦青年戴了顶花翎官帽,怪模怪样。
&&& 河西镇北门
做了老年活动中心的大兴福寺是这条街上最精彩的建筑,里面的石雕狮子神态活泼可爱。从它的后门出去,有一座很高大的老房,挂的是居委会的牌子,问了里面的人,说以前是祠堂,那个励精图治的牌坊很大气。
&&& 大兴福寺
河西镇的文庙没有通海文庙大,但比通海的文庙精致,特别是门口的牌坊和大殿上的石雕,有意思的是那棵唐代古柏上竟然长了棵仙人掌。
&&&& 文庙牌坊
&&&&&&& 长着仙人掌的文庙唐柏
&&&& 园明寺
&&& 修庙的老木工
&&& 园林式的寺庙
&&& 从河西镇到园明寺很近,也很好走,河西镇小学门口有条很平的路上去,几分钟就到了。偏偏我走错了,翻到它的后山下来。这一错不要紧,费了半天的时间,还摔了个屁股墩,回报是意外碰到了永济桥、节孝坊、财神庙,还有一个干得快见底的水库和一大排野地里的墓。看过了园明寺才猛然明白,感情通海人是把寺庙当作园林庭院来建的,秀山是这样,园明寺也是这样。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这里被运用得淋漓尽致。通海的寺庙,没有了普通寺庙的庄严肃穆,却多了几分秀丽、活泼、精巧和人文气息,这里可以入静、打坐、读书、修身养性,也可以喝茶、下棋、打牌、娱情逸志。
&&&& 已经不成桥的永济桥
&&&&& 节孝坊
&&&& 已经干枯的水库,这是通海自来水厂的取水处。
&&&&& 清代古墓
&&&&& 财神宫
(六十九):通海兴蒙乡兴蒙乡是云南唯一的聚居乡,在整个中国的南方地区,恐怕也没有第二个了。这里的蒙古族是1253年随率大军平云南后,镇守曲陀关而落籍通海的蒙古族后裔。那些当年马背上驰骋的草原英雄,历经750年的风雨洗礼沧海桑田的巨变,渐渐融合在云南整个民族的海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兴蒙乡与河西镇隔着一条公路,从房屋建筑上,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走在兴蒙乡七弯八绕的窄巷小街中,如果不是不时出现的扎着花头巾身穿绣满花花绿绿花纹的蒙古族妇女,一准会以为这就是河西镇。兴蒙乡的蒙古族服装,有草原民族的影子,更多的却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看着象彝族,又象苗族、傣族,没有了豪情万丈的马靴长袍,多了的是灵巧活泼的小褂头巾。
河西镇和兴蒙乡这一片以种植蔬菜为主,这个时候正是花椰菜、蒜苔收获季节,忙忙碌碌的都是收菜、择菜、卖菜的人。
&&&&&& 忙着择蒜苔的人们
&&&&& 不要以为都是土房子,乡里的新房可都是豪宅级的。
(七十):回家通海的滇国古乐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文化古老音乐,它具有江南韵味、北方音律和地方民族特色音乐风格。通海有一个由成立于1947年的全由修贞女子组成的“妙善学”滇国古乐班,昨天傍晚散步过去秀山脚下的古乐馆想碰碰运气,看有没有古乐演出,结果没有出现意外,没有。问里面通海历史研究会的人,说只有重大的节日才会有。悻悻地往回走,走在通海改造后的步行老街上,忽然觉得有点累,该休息了,回家吧。
这一路走来,因为天旱,少了很多风景,也多了很多见识。云南是个好地方,这次就先走到这里,回去休息休息,养养精神,四月份再去走大理、腾冲那条线。
这一路,我最喜欢的地方反而是这最后的一站通海,以前对它压根没有一点了解,甚至连名字都很陌生,这个地方,对得起“秀甲滇南”、“礼乐名邦”的说法。
通海的豆末糖很好吃,我挑了最老最传统的秀山牌,包装很古老,味道很美妙。
云南今天终于下雨了,虽然只是小雨,但预报说是云南全境都有雨。苍天啊,总算还有点仁慈。从通海到昆明的路上看得长长的一队抗旱救灾的军车驶过,心里猛然有一股温暖和感动,也有了些底气。
云南人们,祝你们好运!
(七十一):那些记忆中的脸孔& & 一路走,一路看,那些红土地上的人们,灿烂、质朴、温柔、善良,已经记不清分不出他们是那个民族了,只记得那一张张鲜活的脸孔。&&&&&&&&&&&&&&&&&&&&&&&&& & &这个系列到这里只能说是暂完,因为云南我每年都还会去,云南还有很多地方我没有涉足,希望有机会能够一直走下去,走遍云南的每一个角落,我喜欢云南,我爱云南。
回复小城小民的图片:醉了醉了~
回复鬼打墙小c:在这里,酒能醒醉。
真的是好多图片哦!!
回复李泓影:要不怎么那么慢呢。
看完了再顶一下,O(∩_∩)O哈哈~楼主很强,向你学习一下……(*^__^*) 嘻嘻……这个假期也想游一下云南……
回复lee sho:云南可以多去。
精美游记、精美拍摄、围观支持!
回复小城小民的图片:服装美人更美
回复京京的引文:应该是服装美,美人更美。
明天出发去云南,但是行程只有7天,没办法像你走得那么细,连昆明都逛得很细致,真的很羡慕
回复小翁嗡嗡嗡:好好玩,就算是一天也要玩出乐趣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碰碰香有毒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