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三弯腿图片杌凳一堂几个?

简约与奢华-明清家具专场_汉华瑰宝红木家具_深圳红木家具市场_深圳红木家私价格_广东红木家具十大品牌_深圳红木家具厂_汉华瑰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如果有您需要了解的产品请打电话咨询
您当前所在位置: >
> 行业新闻
简约与奢华-明清家具专场
信息来源:汉华瑰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 
1清初期黄花梨嵌石面圆杌(一堂四作)
D 40.5 cmH 35.5 cm
估价RMB:1,800,000-2,800,000
著录:2011年《首都博物馆“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图录》68-69页。
《收藏家》2011年《首都博物馆“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专辑》91页。
此器不为鼓墩,而称杌子或杌凳。缘墩常饰有鼓钉,无束腰,有开光,无腿足;杌则无鼓钉,有束腰,无开光,有腿足。又,杌较墩尊贵且宽大,《宋史·丁谓传》中载:“(帝)遂赐坐,左右欲设墩,(丁)谓顾曰:‘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进。”
这堂黄花梨杌凳攒框镶石面,高束腰,彭牙鼓腿,下承镂雕宝相花须弥座。与腿对应之须弥座下出龟足,牙板则有镂雕之如意云纹,并两面精工打磨。造型端庄,做工精细。所嵌石面为松花石,或曰松花玉,产自长白山脉浑江两岸,有清一代称龙脉,禁止民间渔猎耕作,清初所采松花石进贡清廷,造办处常用作砚材。故此杌凳规制极高当可以想见。
2清初期黄花梨卍字棂方角柜
L 77 cmW 40 cmH 149 cm
RMB: 800,000-1,800,000
此类家具,依旧俗不封闭者曰架阁,全封闭式习称柜。此柜在上半部三分处改为透空式,以直棂相互榫接成“卍字不到头”图式。这种用“料头儿”拼做出各种纹饰的手法,为苏作之特徵。并可以藉其碎而不穷,凸显柜子下半部用料极奢之独板落堂踩鼓。
该柜框架皆为两柱三抹式,全部打洼,落堂整板,原配老铜叶子。壸门式牙板,边缘起线。
3明黄花梨镂雕螭龙纹月洞门罩式架子床
L 225 cmW 159 cmH 225 cm
RMB: 估价待询
古典黄花梨家具中,月洞门罩式架子床最为罕见,故宫博物院所藏四簇云纹月洞门罩式架子床为明代苏作,由山西藏家捐献,具有孤品意义。同属四簇云纹围栏之六柱架子床曾见拍於2010年嘉德秋拍,并创下4312万元的成交记录。此床包浆自然熟老,行里专业人士均认为确系海黄无疑,实为除故宫所藏之外仅见之黄花梨月洞门罩式架子床。
这件大床有一个正方形的正视图,即便现代主义的大师如包豪斯者,也会为之赞叹。而其床体与常见苏作明代存世黄花梨架子床大同小异,皆三弯腿,马蹄内翻。四腿及壸门式牙板主纹饰为螭龙纹,内侧打洼起灯草线与牙板下沿贯通,并连通浮雕之卷草纹。束腰以竹节纹矮佬分隔,浮雕凤求凰及花鸟纹。雕工精致古朴,属明式大床典型浮雕风格。床屉系攒框藤编(边缘局部残损崩开),亦为苏作大床常见形式。
此床月洞门罩及三面围栏镂雕螭龙纹,全部镂雕线条处理皆为晚明常见之“泥鳅背”状,且整体构图严谨流畅,几近完美。尤其圆光内篆体“福禄寿”诸字,手法纯熟,而类似镂雕螭龙纹圆光内福寿字的做法,亦见有石志广所藏晚明黄花梨大罗汉床、孔宪信所藏清初黄花梨十二扇屏等,但用在架子床上罕见,可谓美轮美奂矣。
4清初期紫檀插肩榫剑腿画案
L 130 cmW 61.5 cmH 81 cm
RMB: 3,800,000-5,800,000
案之原始形态为磊石之上安置木板,即安木为案。後依特徵主要分为架几案、翘头案、平头案等;依功能分,文案、公案之外,居家则有供案、香案、琴案、画案、炕案等。
此案为上品紫檀一木做,攒框镶板,冰盘檐下带束腰,洼膛肚牙板,宝剑腿;前後腿之间以两组瓜棱枨相连。既传承了明式家具之简约、概括的风范,又出现了清人独特的审美取向和工艺,做工精细,打磨光润,包浆肥厚熟老。
5清乾隆紫檀五围屏式宝座
L 110 cmW 66 cm通H 102 cm
RMB: 3,800,000-5,800,000
坐具中以宝座等级最高,通常为神、佛、帝王专设。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清代的等级制度发展到高峰,因此,宝座在民间不得擅用,宫中亦只供帝、后、皇太后专用。
此宝座做工精细,打磨光润,为清宫造办处工。上半部为五围屏,取走马榫、勾挂榫和插榫相互衔接并与椅盘相连、固定。围屏正中呈书卷式後卷,围屏栏板全部采用浮雕夔纹手法,主题图案系来自佛教题材之摩羯鱼。其正中栏板及两侧栏板为上部、中部成对相向,正面两侧栏板则各雕一个,位置偏下。摩羯鱼图式及雕法相同,变形度较高至不易辨识,但基本特徵保留了初唐风格——象首及上举高卷之长象鼻,短鳄吻,羚羊角,鱼身、鱼尾。此举或曰乾隆好佛与其时仿古器之特徵。
椅盘为攒框五拼板,高束腰,牙板为清中期典型的洼膛肚做法,硬折式三弯腿,马蹄外翻,托泥下出龟足。此宝座用料考究,属一木连做、满工满彻之乾隆朝风范。虽不致满雕不漏地,但连束腰中亦浮雕夔纹,牙板更有福寿双全图式及佛手等纹样。根据所雕图示,应为清中期皇家後宫佛堂中陈设之宝座。
版权所有():汉华瑰宝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粤ICP备号您的位置: &
*3385 明末 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长方凳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中国嘉德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业务合作: 010 -
责任编辑: 董倩倩 刘元1您的位置: &
*3385 明末 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长方凳
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图片中的放大镜,支持鼠标滚轮缩放区域大小
中国嘉德 其余拍卖专场
艺术家推荐
业务合作: 010 -
责任编辑: 董倩倩 刘元1杌凳:灵巧百变
■“马蹄足”方凳
■“马蹄足”方凳
  ■新快报记者 林恒华
  杌凳,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凳子”,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个经典类别。
  这种生活化的家具虽然不像官帽椅、圈椅等家具声名在外,但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画作中,杌凳也是“出镜率”很高的一种小型家具。在闺房小姐的花园中、在僧侣打坐的户外、大户人家的厅堂、焚香阅读的书斋里,常常可以看到杌凳的身影。这种精致小巧的家具样式灵活多变,演绎出不同的款式和创意独特外形。
  灵活多变,外出便携
  “杌”释义为“树没有枝”,在古代与“凳”同义。如今北方的语言中,仍然有“杌凳”的叫法,指的就是日常可见的凳子。从古至今,杌凳都并非是中式传统最具代表性的家具款式。但作为日常生活中十分实用的家具产品,自宋朝以来大量出现在绘画、小说插图中。在宋代的《春游晚归图》中,杌凳作为一种小巧灵活的家具,就成为出游必不可少的实用坐具。在仇英的《桃李园图》中,四位文人在桃李芬芳的庭院中饮酒赋诗,树枝形底座的圆凳既是坐具,也可以用来盛放聚会的物品,功能多样。
  自汉代“舶来”了胡床之后,中国人也逐渐从由席地而坐转向使用坐具。据悉,当时的胡床也就是类似马扎的凳子,北魏的佛像就出现坐着马蹄足的杌凳,在唐朝也有不少圆凳坐具。到了宋朝,杌凳发展出越来越多的款式,例如大量出现的方凳,还慢慢出现梅花凳、海棠凳、扇形凳等颇具创意的凳子款式。在清人描绘的《皕美图》中,杌凳已经发展出许多不同的款式,除了有方形、圆形的椅面,还有花朵、扇形的椅面,显示出古人的趣味和创意。
  马蹄足、三弯腿,细节之美
  虽然杌凳并未出现像官帽椅、圈椅这样的经典款式。不过,从流传下来的杌凳古董家具看来,即使是这种日常可见、主打功能性的小家具,古人也花了不少心思讲究家具的外观设计。目前保留下来的杌凳多为方凳。在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中,考察的杌凳也以方凳居多。据说在唐朝时候,圆凳十分流行,从现存的字画、版画中可以看出。然而圆凳的木材更易开裂、相对更易坏,保存下来的款式相对少。方凳通常为四足款式,也有六方凳、五方凳等,凳面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椅面下方分有束腰和没束腰两种。一些方凳的坐面还嵌入藤席面,不仅坐感更加舒适,也更加通风透气。不少保留下来的圆凳则嵌有大理石、青花瓷等饰面,让杌凳看起来更具美感。另外,梅花凳以椅面似梅花形得名,海棠凳则椅面有如海棠花瓣般的婀娜曲线。
  古人不仅在椅面设计上下功夫,杌凳的椅腿也是一大看点。除了有直足(直椅腿)的款式,还有四足内勾,形似马蹄的“马蹄足”,腿部如象鼻般弯曲的“三弯腿”(又称“象鼻腿”)等款式。椅面、椅腿的设计,再加上牙板、束腰部分的雕花的不同,让每一款杌凳都独具特色,韵味十足。
责任编辑:AP016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热线:020-
频道信箱: news#(#改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堂设置哪几个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