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拿直角小铜棍测哪里地下有水那个铜果汁棍是什么么

当前位置:
>>>有一个金属块,从外观上很难认出是哪种金属,现测得它的体积和质..
有一个金属块,从外观上很难认出是哪种金属,现测得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为5.40cm3、48g,请你通过下表可以鉴别是什么金属.
A、铝&&&&&&B、铜&&&&C、铅&&&&&&D、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宁夏自治区月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有一个金属块,从外观上很难认出是哪种金属,现测得它的体积和质..”主要考查你对&&密度与物质鉴别&&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密度与物质鉴别
原理:利用公式ρ=m/V先求出物质的密度,然后再对照密度表判断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鉴别物质:例:小玲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是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a.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甲所示。 b.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 c.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乙。 d.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简,如图丙。问: (1)工艺品的质量m_____g。 (2)实心铜块的体积V=____cm3。图丙中铜块所受浮力F=____N。(水密度ρ=l× 103k/m3,g=10N/kg) (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____、密度比铜的密度____。(选填“大”、 “小”)。 (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解析:(1)m=(50+20+10+5+4)g=89g。 (2)V=40mL-30mL=10mL=10cm3。 F=ρ水V排g=1.0×103k/m3×10×10-6m3× 10N/k=0.1N。&(3)工艺品的体积V’=44mL一30mL=14mL= 14cm3&10cm3。所以下艺品体积比铜块体积大。因为工艺品质量与铜块质量相同,所以工艺品密度小于铜的密度。答案:(1)89 (2)10& 0.1 (3)大 小 (4)这个结论不完全对,因为它可能是铜做的,只是内部空心了,如果是实心的,肯定不是铜做的。
发现相似题
与“有一个金属块,从外观上很难认出是哪种金属,现测得它的体积和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65912852552034220217281974198375求问需要用多少尺寸的铜棒作坯料,才能制成如下图所示红冲铜阀体?_百度知道
求问需要用多少尺寸的铜棒作坯料,才能制成如下图所示红冲铜阀体?
提问者采纳
纸看不清,铜棒的直径要看模具设计上模芯孔的尺寸,在体积或重量的基础上加废边余量就可,但可以把流程讲一下,一般产品基本一次试模就行,先计算铜阀体的体积或重量(用三维制图或称重的方法均可)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学习质量与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想用天平、量筒、烧杯、细线和..
学习质量与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想用天平、量筒、烧杯、细线和水,完成下列实验课题: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看上去像是纯金的戒指;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别小铜球是空心还是实心;⑤用天平测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你认为他结合物理书实验能够完成的是(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①、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出其质量为m1,将适量牛奶倒入量筒,读出体积为v,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质量m2,牛奶密度表达式:ρ=m1-m2v.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②、戒指的体积可以用量筒、细线、水测出,戒指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根据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戒指的密度,与金的密度比较,若相等就是纯金的,若不相等就不是纯金的.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③、不知铜导线粗细,无法用所给器材测出它的长度.该实验课题不能完成.④、用天平测出小铜球的质量,用烧杯、量筒、水可以测出小铜球的体积,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密度,与铜的密度比较可知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⑤、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很小,其质量会小于托盘天平的分度值,所以用托盘天平无法称出一根大头针的质量,但可称出几十根大头针的质量,由此可算出一根大头针的质量.几百根大头针的质量可用天平称出,知道了一根大头针和一零大头针的质量,就能算出大头针的数目.该实验课题能够完成.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学习质量与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想用天平、量筒、烧杯、细线和..”主要考查你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密度与物质鉴别&&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测量密度与物质鉴别
密度公式的应用:(1)利用m=ρV求质量;利用V=m/ρ求体积(2)对于密度公式,还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①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其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②具有同种物质的物体,在同一状态下,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体积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③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④具有不同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密度公式的应用:1. 有关密度的图像问题此问题一般是给出质量一体积图像,判断或比较物质密度。解答时可在横坐标(或纵坐标)任选一数值,然后在纵坐标(或横坐标)上找到对应的数值,进行分析比较。&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一V图像,由图像可知(&&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D.无法确定甲、乙密度的大小解析:要从图像直接看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目前还做不到,我们要先借助图像,根据公式ρ =总结规律后方可。如图所示,在横轴上任取一点V0,由V0作横轴的垂线V0B,分别交甲、乙两图线于A、B两点,再分别从A、B两点作纵轴垂线,分别交纵轴于m甲、m乙两点。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ρ乙= ,因为m甲&m乙,所以ρ甲&ρ乙,故C正确。2. 密度公式ρ =及变形、m=ρV的应用:密度的公式是ρ =,可得出质量计算式m=ρV 和体积计算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物理量,就可以代入相应的计算式进行计算。审题时注意什么量是不变的,什么量是变化的。例2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 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_____,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______。&解析:氧气用去一半,剩余部分仍然充满整个氧气瓶,即质量减半体积不变,所以氧气的密度变为 2.5kg/m3。煤油倒去一半后,体积质量同时减半,密度不变。答案:2.5kg/m3;8kg;0.8×10kg/m3。3. 比例法求解物质的密度&& 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比例法”。能用比例法解答的物理问题具备的条件是: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由初始状态到终结状态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量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量是由初始状态变成终结状态的桥梁,我们称之为“中介量”。例3甲、乙丽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l: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B.2:1C.2:9D.9:2 解析:(1)写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2)写出该物理量比的表达式:(3)化简:代入已知比值的求解:密度、质量、体积计算中的“隐含条件” 问题:& 很多物理问题中的有些条件需要仔细审题才能确定,这类条件称为隐含条件。因此寻找隐含条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以密度知识为例,密度计算题形式多样,变化灵活,但其中有一些题具有这样的特点:即质量、体积、密度中的某个量在其他量发生变化时保持不变,抓住这一特点,就掌握了求解这类题的规律。 1.隐含体积不变例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0.5kg的水,它最多能装_____kg的水银,最多能装_____m3的酒精。 ρ水银=13.6×103kg/m3,ρ水=1.0×103kg/m3,ρ酒精= 0.8×103kg/m3)解析:最多能装即装满瓶子,由最多装水量可求得瓶子的容积为V=5×10-4m3,则装水银为m水银=13.6×103kg/m3×5×10-4m3=6.8kg。装酒精的体积为瓶子的容积。答案6.8;5×10-42. 隐含密度不变例2一块石碑的体积为V样=30m3,为测石碑的质量,先取了一块刻制石碑时剔下来的小石块作为样品,其质量是m样=140g,将它放入V1=100cm3的水中后水面升高,总体积增大到V2=150cm3,求这块石碑的质量m碑。解析:此题中隐含的条件是石碑和样品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而不同的是它们的体积和质量。依题意可知,样品体积为: V样=V2-V1=150cm3一100cm3=50cm3 =5.0×10-5m3得=84t答案:84t3. 隐含质量不变例3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 ____m3。(ρ水=0.9×103kg/m3) 解析: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450g水的体积为,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因此冰的体积为=500cm3=5.0×10-4m3,=5.0× 10-4m3一4.5×10-4m3=5×10-5m3。合金物体密度的相关计算:&&&& 首先要抓住合金体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例两种不同的金属,密度分别为ρ1、ρ2: (1)若墩质量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 (2)若取体积相等的金属混合后制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_。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总”不变,即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在(1)中,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设为m1=m2=m,合金的质量m总=2m,则密度为ρ1的金属的体积V1=,密度为ρ2的金属的体积V2=,合金的体积,则合金的密度在(2)中两种金属的体积相等,设为,合金的体积,密度为ρ1的金属的质量m1=,密度为ρ2的金属的质量为,合金的质量m总,合金的密度为。答案:注意:上述规律也适用于两种液体的混合,只要混合液的总质量和总体积不变即可。测量密度的原理:原理:由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的体积。测量方法:1. 形状规则的固体:质量可用天平测量,体积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长、宽、高等,并利用体积公式算出,如正方体的体积V=a3,圆柱体的体积V=πr2h,长方体的体积V=abc,根据求得密度。2.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1)体积可用“排水法”间接测出(2)质量可用天平测量①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1(水的多少以刚好淹没固体为宜。水过多,放入固体后液面会超过量程;水过少,不能淹没固体)②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慢慢放人量筒内水中,并使其全部淹没,此时读出水与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由V=V2-V1,得出固体体积。最后根据求得密度。Ⅰ方法一:天平量筒法例: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大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排水法测体积。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排水法)测出总体积V2;&实验结论:ρ==。Ⅱ方法二:助沉法例: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助沉法测体积。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铁块。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将蜡块和铁块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体积V1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助沉法)测出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V2; 实验结论:注意:物质的密度比水小,放在量筒的水中漂浮,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体积。例题中采用的方法是助沉法中的沉锤法,还可以用针压法,即用一根很细的针,将物体压入量筒的水中,忽略细针在水中占据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了。Ⅲ方法三:等浮力法例:小明家买的某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g/cm3,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枝“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骤并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有足量的水和牛奶)。实验原理: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刻度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段金属丝、烧杯、水、牛奶。实验步骤: (1)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2)将“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h水;(3)将“密度计”放入盛有牛奶的烧杯中,使其漂浮在牛奶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牛奶液面的高度h牛。 实验结论:因为“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因此“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浮力相等。即F牛=F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牛gV牛排=ρ水gV水排ρ牛gSh牛排=ρ水gSh水排∵h牛排=L-h牛h水排=L-h水∴ρ牛(L-h牛)=ρ水(L-h水)牛奶的密度:注意:从给定的器材看,即无量筒,也无天平,此时解题的着眼点就不能局限于利用质量、体积测密度。应该展开丰富的联想,而给出“密度计”,是和浮力有关的,就要联想到利用浮力测液体的密度。这种利用两次浮力相等来测密度,我们简称为“等浮力法”。Ⅳ弹簧测力计法(也可称双提法)例:张小清同学捡到一块不知名的金属块,将它放到水中可以沉没,现在,小清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想一想,替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步骤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的试题。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应用就是已知浮力求体积。它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利用水的密度已知,求得物体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值。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金属块、线。实验步骤:(1)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G;(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实验结论:注意:利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金属块测一次重力;再提着金属块测一次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因此简称为双提法。这一实验使用的仪器少,操作简单,是常用的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测量密度的原理:原理:由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的体积。测量方法:液体的体积可用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其质量就要通过“质量差法”来测定,即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再称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倒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求得密度。液体密度测量方法:一、常规法:器材:烧杯、量筒、天平、待测液体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4.计算表达:ρ=(M2-M1)/V 二、等容法器材:烧杯、水、待液体、天平。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的质量M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3; 4.计算表达:ρ=ρ水(M3-M1)/(M2-M1)三、浮力法器材:弹簧秤、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子步骤: 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1;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2; 4.计算表达:ρ=ρ水(G-G2)/(G-G1)&四、压强法用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有橡皮膜)、烧杯、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计一种测量奶密度的方法。实验步骤: 1.在玻璃管内倒入一定深度的牛奶;2.将管竖直放入水中,带橡皮膜水平时,用刻度尺量出管底到牛奶面和水面的深度,分别为h1、h2; 3.根据p1=p2得表达式:ρ牛奶=h2ρ水/h1&五、U形管法:器材: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步骤: 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 4.计算表达:ρ=ρ水h1/h2&(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六、密度计法: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原理:利用公式ρ=m/V先求出物质的密度,然后再对照密度表判断物质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鉴别物质:例:小玲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是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a.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甲所示。 b.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 c.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乙。 d.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简,如图丙。问: (1)工艺品的质量m_____g。 (2)实心铜块的体积V=____cm3。图丙中铜块所受浮力F=____N。(水密度ρ=l× 103k/m3,g=10N/kg) (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____、密度比铜的密度____。(选填“大”、 “小”)。 (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解析:(1)m=(50+20+10+5+4)g=89g。 (2)V=40mL-30mL=10mL=10cm3。 F=ρ水V排g=1.0×103k/m3×10×10-6m3× 10N/k=0.1N。&(3)工艺品的体积V’=44mL一30mL=14mL= 14cm3&10cm3。所以下艺品体积比铜块体积大。因为工艺品质量与铜块质量相同,所以工艺品密度小于铜的密度。答案:(1)89 (2)10& 0.1 (3)大 小 (4)这个结论不完全对,因为它可能是铜做的,只是内部空心了,如果是实心的,肯定不是铜做的。
发现相似题
与“学习质量与密度的知识后,小强同学想用天平、量筒、烧杯、细线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42542773895738654887271865271158某黑色物质可能是CuO、C中的一种或两种,小宇同学为研究该黑色物质,设计如下方案(若有C存在,含量较少):研究成分:小宇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如下:甲:黑色粉末$\stackrel{\stackrel{加稀盐酸}{→}}{微热}$观察溶液颜色观察现象;乙:黑色粉末$\stackrel{\stackrel{通氢气}{→}}{并加热}$产物与白色硫酸铜接触$\stackrel{\stackrel{通入到足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试回答:(1)甲方案中证明有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呈现蓝色,证明有炭粉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底部有黑色物质.(2)乙方案中仅有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白色硫酸铜变蓝且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3)以上两个方案中,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理由是什么?甲方案好,简便节能(4)问题讨论:经过查阅资料: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若黑色物质中有Cu,使用甲方案,并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并加热较长时间,是否可行?不可行(填行或不行).理由是加热较长时间后的稀硫酸变成浓硫酸,铜也能与之反应产生蓝色现象,会干扰CuO的鉴定.研究组成:若小宇经实验证明该黑色固体是CuO和C的混合物,则根据上述两个方案,补充相应步骤,以确定其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请帮助他完成下表.(该混合物质量已经测定)
方案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各缺一件玻璃仪器,填完整)
实验需要测定的物理量
CuO+2HCl=CuCl2+H2O
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酒精灯、玻璃棒、漏斗.
过滤洗涤干燥后的碳的质量
启普发生器、托盘天平、硬质试管、U型管、玻璃导管、广口瓶、酒精灯.
反应前U型管及其中硫酸铜总质量及反应后U型管的总质量
(1)黑色粉末加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碳和稀盐酸不反应;(2)乙方案中仅有氧化铜的实验现象,考虑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性质;(3)评价实验方案摇考虑安全、可操作、节约原则,相比而言,小宇的实验方案不需加热,安全节能;(4)若黑色物质中有Cu,使用甲方案,并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并加热较长时间,不可行(填行或不行).因为加热较长时间后的稀硫酸变成浓硫酸,铜也能与之反应产生蓝色现象,会干扰CuO的鉴定.(1)小宇方案中,若有氧化铜,则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证明有炭粉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底部有黑色物质;(2)乙方案中仅有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白色硫酸铜变蓝且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3)以上两个方案中,甲方案更好,理由是简便节能;(4)问题讨论:经过查阅资料: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若黑色物质中有Cu,使用甲方案,并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并加热较长时间,不可行(填行或不行).理由是 加热较长时间后的稀硫酸变成浓硫酸,铜也能与之反应产生蓝色现象,会干扰CuO的鉴定.研究组成:若小宇经实验证明该黑色固体是CuO和C的混合物,则根据上述两个方案,补充相应步骤,以确定其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请帮助他完成下表.(该混合物质量已经测定)
方案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所用仪器(各缺一件玻璃仪器,填完整)
实验需要测定的物理量
CuO+2HCl=CuCl2+H2O
托盘天平、烧杯、试管、酒精灯、玻璃棒、漏斗.
过滤洗涤干燥后的碳的质量
启普发生器、托盘天平、硬质试管、U型管、玻璃导管、广口瓶、酒精灯.
反应前U型管及其中硫酸铜总质量及反应后U型管的总质量故答为:【研究成分】(1)溶液呈现蓝色;溶液底部有黑色物质.(2)白色硫酸铜变蓝且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3)甲方案好,简便节能.(4)不可行;加热较长时间后的稀硫酸变成浓硫酸,铜也能与之反应产生蓝色现象,会干扰CuO的鉴定.【研究组成】CuO+2HCl=CuCl2+H2O;漏斗;过滤洗涤干燥后的碳的质量.酒精灯,反应后U型管的总质量.用铜线在小棒上绕线圈,绕50圈时,测得铜线余下15.28cm。如果再绕10圈,铜线又差22.4cm,铜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用铜线在小棒上绕线圈,绕50圈时,测得铜线余下15.28cm。如果再绕10圈,铜线又差22.4cm,铜线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如题。帮我弄写过程、、、
设线圈长度为X,铜线长度为Y。
得出方程Y=50X+15.28
Y=60X-22.4
把X=3.768带回原式
Y=50X+15.28
=50x3.768+15.28
设小棒一圈长x
50x+15.28=60x-22.4
铜线长:3.768*50+15.28=203.68
其他回答 (1)
题目那里,再绕10圈,铜线又差…什么意思?说清楚一点,我可以帮你
少22.4cm的意思。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烧火棍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