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完整版在线阅读》

我看《废都》
您的位置:
欢迎访问新华网 新华网 全球新闻网
我看《废都》
稿件来源:
文/邵子华
  1993年6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贾平凹的《废都》,在社会上引起激烈的争论,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坏书。对这同一本书,毁誉竟截然相反。其原因一是《废都》本身的复杂性,二是论者眼界的巨大差异。全面深入地审视它,指出其瑕疵,发掘其内蕴,应当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一部杰出的作品,就象一座庞大的建筑群落,尽管有总体风格的一致,但它的每个房间的构造、摆设、功用、居住的人物等等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即使同一个房间,从不同的窗口望去,也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获得不同的感受。论一部作品,首先是要从整体上去把握,看它的总的脉络。张竹坡在谈《金瓶梅》的读法时指出:“《金瓶梅》不可零星看。如零星,便止看其淫处也。故必尽数日之间,一气看完,方知作者起伏层次,贯通气脉,为一线穿下来也。”他甚至尖刻地说:“凡人谓《金瓶梅》是淫书者,想必伊止看其淫处也。”他认为《金瓶梅》“纯是一部史公文字。”作品部分之间的联络气脉,局部中孕育着的整体精神,才是我们要尽力捕捉的。再从阅读的心态上说,我们必须打破那种习惯了的单极、定向的思维模式。就如每个数在数轴上都有个对应点一样,总想找出作品的人物、事件,甚至每个细节和现实生活的对应处来,这种机械的照镜式的阅读是思维上的一种懒惰和弱智。我们必须以一种健全的开放的心态来阅读,扩大阅读的空间,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养成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文化性格。走进作品的每个房间仔细地观察一下,亲身体验感受一下,然后再作出我们的结论。
  小说中写进了由一个“疯子”唱出的十首歌谣,这些歌谣流传颇广,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是多方面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外在的世界,象一幕幕的布景,象一个大舞台,小说中的人物就在这个拉好布景的大舞台上演戏。戏剧的情节和舞台的设置有一定的关系,或烘托,或并列,或推进。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活动着特定的人物。
  《废都》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中心巧妙地组织人物关系。首先是西京的“四大名人”,除作家庄之蝶之外,还有画家汪希眠,书法家龚靖元,戏剧家阮知非,他们和庄之蝶都有较深的感情和交往。这以外还有一位和庄之蝶最要好的搞历史研究的孟云房,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文化界。围绕着庄之蝶的四位女性――牛月清、唐宛,柳月、阿灿――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她们分别是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女性。她们每个人的际遇、心理都展示着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在庄之蝶的一场官司中,作者还用“趁窝和泥”的手法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和错综复杂的关系,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及其背后。有官、商、民,有司法、佛事、职评,有气功、鬼市,有欺主、迷信和卖淫,还有离婚、相媒、偷情、抱养孩子等等。巴尔扎克曾说:“法国社会将要作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德行的清单,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划性格,选择社会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可以写出许多历史学家忘记写的那部历史,就是社会风俗史。”(《〈人间喜剧〉前言》)贾平凹写出的就是这样的一部社会风俗史。汪希眠大量炮制赝品,龚靖元沉溺赌海,独生子吸毒自戕,庄之蝶偷情滥淫,孟云房神经兮兮,慧明以佛事己,黄厂长兜售假药害人,王主任倚权强奸,……这些人都利欲熏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作者以幽微之笔,曲尽人情人性,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得逶迤细致。“譬之范工抟泥,妍蚩老少,人鬼万殊,不徒肖其貌,且并其神传之。信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也。”⑴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去阅读它,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作品中所找到的,会是各种人的心理,甚至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社会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⑵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们所进行的生产关系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文革”之后的中国,处于一个将死方生的时代,特别是八九十年代之交,那种走到极端的悖离了人的本性的“理性”思潮全面溃败,商品意识大举侵入观念领域。腐败、堕落、脱变、新生,浊流滚滚,甚嚣尘上。“利”和“欲”,如同一柄寒光闪闪的双刃剑,在斩断捆绑人们绳锁的同时,也对人性实行无情的宰割。处在这个时期中的人们,道德观念在分裂,心理意识在剧变。作家迅速、敏锐地感受到捕捉住了这种气氛,对它进行多维透视,并为之绘制了一幅漂亮的画像。
  以上所说的各类人物的种种行为,都直接、间接地和庄之蝶发生着联系,轻重不同地撞击着他的脆弱的神经,在他心灵崩溃的路途中起着推动和催化的作用。四位女性先不必说,我们先看钟唯贤、龚靖元的死,打官司受辱、洪江的背叛等一连串的事件对庄之蝶的沉重打击。人死本来不可避免的,但钟、龚之死却要复杂得多,它使庄之蝶本来就颓丧的心陷入绝望的无边黑暗之中。“那人没有说话,就把钟唯贤的尸体推到炉前,用一个长长的铁勾扒着装进一个炉箱里。庄之蝶咬牙切齿地看着,突然把那手中的小红本本扔进了炉膛里,转身就往外走……跟谁也未打招呼,疯一般骑上去驶走了。……半个月里,庄之蝶任何人也懒得去见”,唐宛儿几次约他过去,他也不去,每日就“去那些低洼改造区闲逛。他也不知道自己要来干什么,整晌整晌在推土机推倒残墙断壁的轰鸣声中,看那一群上了年纪蹲在土堆上唠叨的人。”“钟唯贤一死,使他把什么都灰了心了,”他的心中是没有边际的空白。龚靖元死后,庄之蝶“不觉心里一阵翻滚,眼睛一闭,几颗泪珠下来”,“已泪流不止,又去灵前跪了,端了一杯水酒去奠,身子一歪就晕了过去。”这时,他心中的“空白”也消逝了。“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红楼梦》)庄之蝶心中的苦悲,绝不仅仅是对死者的悼念和痛惜,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死触动了庄之蝶心中的隐痛,在他心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庄之蝶陷入颓败的泥沼难以脱身,洪江等人又恰在此时对他猛推一把,他的精神之火已如风烛残灯,他这只破裂的小船再也难以囚渡人欲横流的尘世沧海。百鬼狰狞,无言的“上帝”只有默默地死去。
  小说中意味深长地写了一头老牛。这头牛象个哲学家,具有人的思维。它从终南山来到西京,它走在这座现代城市的街道上,观察着这个叫做城市的一堆水泥建筑,思考着城市中奇奇怪怪的人生。它对城市提出质疑和否定,对人类的现存状态进行反思和批评。在观察和思考中,它发现了人的背信弃义,发现了人种的退化。它希望人类能明白这个世界上的野性是多么与天地同一的道理,从而去进行另一种方式的生存。最后它在对城市生活的恐惧和对终南山生活的怀念中病死。这头牛和庄之蝶,是一双对应物,牛的思考――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对传统文明的向往――其实正是庄之蝶潜在的内心世界。小说描写了两个寓言式的具有象征意味的情节,一是庄之蝶每天早晨伏在牛腹之下,捧住硕大的牛奶亲口吮吸。另一个是他把这头牛的牛皮挂在客厅的墙上。后来阮知非要取下这张硕大的牛皮,“庄之蝶去帮忙,牛皮哗啦掉下来,竟把庄之蝶裹在了牛皮里,半天爬不出来。”这张牛皮蒙作了一面大鼓,放在北城门楼上,终日在风里呜呜自鸣。这些都暗示出庄之蝶和牛在本质上的相通:对现代城市的厌倦和生的疲惫。
  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的落后,和因此而遭受的屈辱,追求现代化便成了人们百年的梦想和社会的主流。但从整个世界的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隐患和威胁。生态的严重破坏,环境大面积的恶化等带来的灾难已迫在眉睫。小说中揭示的是对人自身的伤害,即人种的退化和异化,人成了水泥地上的植物,日渐失去葱茏的绿色和勃勃的生机。世风的浇离,道德的裂变,使人们的内心失去了宁静和谐,人性中的病毒泛滥猖獗。人类生存的
质量一方面大幅度跃进,另一方面却急遽下滑。人类在主宰自然界的同时,却把自己逼进了恶劣无奈的困境,人类成了自己的奴隶。尼采早就表达了他对危机的预感:“我们道路上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和危险的,而且还在支撑着我们的那片冰块已是那样的薄脆;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融解冰雪的温暖气息――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很快对任何人都将不能通行了!”⑶老牛所作的哲学思考,是关乎人类自身前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其价值既具有现实性也具有某种超越性。庄之蝶精神的毁灭便是一个不祥之兆。
  其实,庄之蝶精神崩溃的主要原因还在他自身。
  马克思说:“人应当了解自己本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估价这些关系,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根据自己的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不应当到虚幻的彼岸……而应当到近在咫尺的人的胸膛里去找真理。”⑷庄之蝶恰恰违背了人的本性,希望在虚幻中找到寄托,结果自然是希望破灭而彻底绝望。
  在小说的开始,庄之蝶就已陷入失落和烦躁之中,他的内心大雾弥漫,浓烟四起。他和妻子牛月清缺少心的交流,性生活带来的仅仅是难堪和悲哀。他怀疑自己的成就,认为成名并没有成功,他背离了奋斗了十几年的人生方向。他的恨自己的名声,他的想超越自己,潜意识中不过是在社会思潮的冲荡下主体的自失。我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他怨天尤人,火火气气,整天想的就是这类问题。庄之蝶曾得意地谈起他倾听城头埙声时的感受:“闭上眼睛慢慢体会这意境,就会觉得犹如置身于洪荒之中,有一群怨鬼呜咽,有一点磷火在闪;你步入了黑黝黝的古松林中,听见了一颗露珠沿着枝条慢慢滑动,后来欲掉不掉,突然就坠下去碎了,你感到了一种恐惧,一种神秘,又抑不住地涌动出要探究的热情;你越走越远,越走越深,你看到了一疙瘩一疙瘩涌起的瘴气,又看到了阳光透过树枝和瘴气乍长乍短的芒刺,但是,你却怎么也寻不着返回的路线……”这是庄之蝶此时精神状态的真实生动的写照,也是后来他走向崩溃毁灭的不爽的预言。就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庄之蝶认识了唐宛儿、柳月和阿灿,并与她们频繁地发生性关系。“两人对视了一下,就那么一个轻笑,皆明白了只有完成肉体的交融,才能把一切苦楚在一时里忘却”。庄之蝶陷入性的狂欢中,他要以原始的方式――近乎动物本能的冲动――来安慰自己。他们性的交往中虽然也有感情的交流,有时相思还很深刻和绵长,而且都是发自心底的真情。但是,他们缺少的是平等的基础,没有精神上的契合。唐宛儿是想借庄之蝶的名声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最终取代牛月清。柳月和阿灿虽不想――她们不敢奢望和庄之蝶结婚,但内心深处和唐宛儿都无本质的不同,她们都是要借和名人性交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的价值,挽回自己失落的人的尊严。这些女性们可爱又可怜!庄之蝶对待她们的态度――如果能作一比较的话――是介于西门庆和贾宝玉之间的。西门庆是想通过滥淫来实现他的男人的英雄梦。贾宝玉则对女性怀着宗教般的敬和爱,把女子作为自己的信仰。而庄之蝶追求的是“女人味”和“刺激”,他只不过是想在性交中寻求安慰和寄托。他和与他性交的女子的动机存在着极大错位。虎欲食人肉,人想谋虎皮。这个比喻也许太残酷了,然而却也一针见血。所以他的悲剧结局是无可避免的,燃烧起的爱欲之火本来是要烧掉痛苦的,最后却连自己也烧掉了。对此,柳月和庄之蝶本人都是清醒地认识到了的。柳月说:“是你把我、把唐宛儿都创造了一个新人,使我们产生了新生活的勇气和自信,但你最后却又把我们毁灭了!而你在毁灭我们的过程中,你也毁灭了你,毁灭了你的形象和声誉,毁灭了大姐和这个家!”“庄之蝶又想,正是认识了唐宛儿,和唐宛儿有了这些灵与肉的纠葛,使他一步步越发陷入了泥淖之中啊!……他在心里一次次企图忘却她,一次次却在怀念。明明认定了面前的是一杯鸩酒,但那美艳的色泽,浓烈的香味,又诱得他不得不去渴饮了。”抱薪救火,饮鸩止渴,庄之蝶已经是难以自拔了。
  W?赖希从性――文化的角度来分析现代人的困境,认为“社会的性压抑由于在人的性需求和外部的压抑之间造成了一种分裂,从而隐含了导致自身瓦解的因素。”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们认为庄之蝶自身瓦解的因素是他人格结构的残缺和自救方式的错误。他完全被世俗的意识形态所控制,被性的本能所压抑和支配,被日常生活所腐蚀,既对外在人们的行为秩序无能为力,心生悲凉,又对自身的处境任其恶化,坐以待毙,他已经完全放弃了对自己命运的主宰。他的憩园是那样的原始,他囚渡的方舟只靠性的冲动来划行。他的覆灭正是他人格力量消亡的必然结果。人,应当真正弄清文明灾难的源头就在自身,认识自身及其历史,并自觉地去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他的外部现实。茫茫的“利”“欲”之海,只有人性的灯塔燃烧不熄,人才有希望、才有出路。《废都》把人性的拯救和现代人格的建立的重大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任何一个现代人都无法回避对这个问题的选择和回答。
  无可否认,作品中散发着一种阴郁之气,缺少生活的亮色和诗意的光辉。作者似乎在无奈又满足地欣赏他的主人公堕落时的快意和痛苦。这与作者创作时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他在《后记》中历数近年来接踵而至的灾难:先是患乙肝不愈,再是母亲染病动手术,再是父亲得癌症亡故,再是妹夫死去,再是一场官司没完没了地纠缠,再是为了他人而卷入单位的是非中受尽屈辱,直至又陷入另一种更可怕的困境里,流言蜚语铺天盖地而来……他就是在肉体上精神上都有着毒病的苦难中开始写这部小说的。他说:“这本书的写作,实在是上帝给我太大的安慰和太大的惩罚,明明是一朵光亮美艳的火焰,给了我这只黑暗中的飞蛾兴奋和追求,但诱我近去了却把我烧毁了。”又说这本书是“在生命的苦难中又唯一能安妥我破碎
了的灵魂的”。他的心情悲苦又矛盾。这部小说是他的生命的汁液浇铸而成的,他把自己真实的生命投入到了小说的艺术创造之中。这使得小说具有了一种生命喷射,歌哭如崩的巨大震撼力。但另一方面,因为内心的过分激动,使得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缺少一种应有的距离感,从而造成局部的真实和整体的偏颇,主观的愿望和阅读效应的悖离。最可惜的是,悲苦无告的创作心态使得作品减弱了应有的批判力量。作者对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既同情又惋惜,特别是对主人公庄之蝶,没有充分展开他内心的悲剧冲突,他几乎是没有任何挣扎连呼叫一声也没有地就沉溺了。这样,人物性格的内涵及其价值就失色不少。以作者已有的艺术功力和他选取的这么个人物,作品的份量是应该重一些的。他充分地感受到了现实生活这块沼泽地的痛苦和绝望,可他精神的翅膀缺乏足够的力量使他飞翔起来。
  说《废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其中的性描写。小说中的性描写是大量的,而且每次的地点、方式和情调都不雷同。小说也因此被人诟病。应该说《废都》中的性描写是复杂的,有的是猥亵,有的是渲泄,有的也闪耀出生命的火花,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庄之蝶精神坍塌的进程。但是,从整体上说,小说中的性的交往是不同质的生命个体的接触冲撞,如前所言,呈现出巨大的动机的错位,因此,对性中的情不能评价过高,有的就根本不存在,再加上大量直观的描写,其动物性的成份就比较显豁。“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的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行为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了自然的本质,他的人的本性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了自然界。”⑸文学作品中写性是难以避免的,也是不应该执意回避的。但是,既然是写人,就应该写性中的人性,那就是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关系的结晶――情。人好不容易成了人,如果剥离了人的本质属性而只表现其动物性,
那是一种让人失望的返祖现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无论审美还是审丑,那种自然主义的录像式的“浓盐赤酱”,都不可能作为公众欣赏的对象,人类一时还“文明”不到这种程度。性,绝不是解脱精神苦闷医治心病的良药,一时的麻醉无异于缘木求鱼,剜肉补疮。有情的支撑才能得到一方晴空,有爱的浇灌才能出现绿洲。无论何时,人返回动物性都是不会有什么出路的。
  整个《废都》清晰地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作家的庄之蝶,从内心的苦闷到寻求解脱,到最终毁灭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剧变时期的“清明上河图”,完成了一卷社会的风俗史和心态史。同时也实现了作者对世俗文化的批判和人类文明的哲学思考。一部《废都》警示给人们的,是在“废都”之上的重建。―――――――――注释:⑴《小草斋文集?金瓶梅跋》。⑵《共产党宣言》。⑶N.C.科恩主编《19世纪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5页。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19页。⑹其它未注明的摘引均出自《废都》。
  相关新闻关于《废都》_百度知道
关于《废都》
求该书的内容梗概及中心思想!
提问者采纳
穷情尽欲。当然:贾平凹 出版,半是夸张半是无奈地乞求于性事《废都》 作者、柳月,四大文化名人的颓废故事,他还与唐宛儿:这里讲述的是在一个叫西京的地方,他的命运和结局都是悲剧性的,只好醉入肉欲。主人公庄之蝶因为在政治和商业两方面都无所作为、阿灿这三位女性沉酣“爱河”。除了与老婆牛月清为了“怀上小孩”而进行“持久战”之外:1993年 北京出版社 梗概
提问者评价
谢谢caiming!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作“颓废”解当不会有大错,也就是小说中所说的“西京”,一本是中篇小说集,通读全书;“都”即都城,他原本也想对此有所批判和超越,在这颓废故事的背后蕴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精神之“废”和深刻的文化失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本书呢。犹如一声感伤而悠长的叹喟,似乎没有太特别之处。从题材上看,这种批判和超越往往蜕变为一种掩饰。然而。作者讲的是麇聚在西京、贾平凹 有两个《废都》 、以作家庄之蝶为首的四大文化名人的颓废故事。为什么中篇小说集也叫《废都》呢,因为这本书里面有收入一篇名字叫做《废都》的中篇小说,但是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甚而给予欣赏认同,我们便会发现。21、《废都》的“废”是形容词,贾平凹之写“废都”中的颓废故事,一本是长篇小说
1993年,贾平凹的《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首印50万册。这本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以及出位的性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时间洛阳纸贵。业内人士告诉《了望东方》:“当时出版社甚至用了卖版型的方法,以近百万的价格将《废都》版型卖给六七家出版社。这是相当惊人的。” 据不完全统计,正式和半正式出版的《废都》有100多万册。而盗版大约超过了1200万册!在《废都》中,作者贾平凹写出了一部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采用了中国古典的草灰蛇线手法,而融入了西方的意识流和精神气质,中西合璧。《废都》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这在文学史上是不可多得的。 作者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中心巧妙地组织人物关系。围绕着庄之蝶的四位女性——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她们分别是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女性,每个人的际遇、心理都展示着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但是这本书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坏书。
现在有一本小说集名字也叫废都, 上次我去买...... 一看 是贾老先生的,喜得不得了.翻开来看 一没有序言 二没有目录
第一页 直接一篇小说 取名废都......
得意得我想都没有想就买了下来......
后来才发现此废都非彼废都
有些被欺骗的感觉......
建议楼主 买的时候 注意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废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名作欣赏》2012年18期
《废都》中的“废都意识”解读与诠释
【摘要】:《废都》从面世之日起,就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评论界对《废都》的评价褒贬不一。文化界和评论界的争论主要体现在了《废都》中所体现的"废都意识"。本文从三个角度对"废都意识"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解读与诠释,既有对小说中人物、内容、情节的"废"体现,也从小说创作背景出发,探讨了当时中国社会之"废"。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对"废都意识"的解读看到废都的新生。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42【正文快照】:
《废都》是作者贾平凹于1993年发表的以当时历史古城西安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为原型的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古老的王朝故都——西京,在社会发展历史的大潮下,荒废成了中国西部一座普通的小城市,以此为小说命名。但伴随西京这个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万平;;[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权雅宁;;[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潘雁飞;;[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郑敏芝;;[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阿默;;[J];男生女生(金版);2002年05期
马鸿杰;;[J];现代营销;1996年04期
杨年保;;[J];云梦学刊;2011年04期
谭云华;赵锦华;;[J];山花;2011年16期
胡弦;;[J];诗选刊;2011年08期
秋来秋去;;[J];人生十六七;2005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於曼;;[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松浦友久;尚永亮;;[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王莺;;[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李安纲;;[A];第二届全国《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谢有顺;;[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朱寿桐;;[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龙扬志;;[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路文彬;;[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阮堂明;;[A];中国李白研究(年集)[C];1995年
赵锡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韩浩月;[N];中国财经报;2009年
本报实习生
李昕燃 本报记者
王晓阳;[N];陕西日报;2009年
茆琛;[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陈晓明;[N];中华读书报;2011年
李红东;[N];社会科学报;2005年
姜文兆;[N];中国文化报;2003年
茆琛 孙勇 ;[N];中国文化报;2005年
谢中卿;[N];文学报;2011年
刘莎莎;[N];深圳特区报;2007年
张英;[N];南方周末;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美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王艳荣;[D];吉林大学;2012年
赵晓涛;[D];复旦大学;2003年
李一;[D];复旦大学;2012年
张维娟;[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刘一秀;[D];吉林大学;2012年
王颖;[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李丹;[D];武汉大学;2005年
曹禧修;[D];河南大学;2002年
张军府;[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蔚;[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王俊佳;[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曾锋;[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多杰卓玛;[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刘刚;[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黄腊喜;[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吉素芬;[D];河南大学;2004年
尚明洲;[D];武汉大学;2004年
毛明勇;[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严红梅;[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 93“”“”.
despairation housewife,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都完整版在线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