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抢红包神器红包游戏是不是可以开挂

春节将近,微信、支付宝、新浪微博和陌陌都将参战,春节红包成为必争之地隐藏了哪些深层缘由?在这场红包大战中,微信红包不再一家独美,今天早上还看到他们封杀了支付宝红包,新浪微博乃至陌陌都纷纷杀入其中。如何看待这场战争?
有钱人的游戏关我们这些俗人什么事呢?红包抢也抢不到几个钱,何必呢?
先说大背景:去年两会期间,“互联网金融”的内容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然后在今年年初写入多地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A股的互联网金融板块被炒翻了一倍多。“互联网金融”这块大蛋糕正式上桌,大家都想分一口。但凡有一点实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不管主营业务和金融财经沾边不沾边,布局互联网金融的都非常普遍,不过具体做什么业务,是做支付接口还是和电商合作给用户提供消费贷款的网络信用卡模式,是高收益的P2P还是用稳定收益的各种“宝”来吸储的货币基金模式,其实还是和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很大关系。而“红包”其实有它的特殊性——它具有社交和支付的双重属性。去年微信推出“红包”产品,大多数分析都认为腾讯要在移动支付领域公开挑战支付宝,在看清腾讯的一系列布局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觉得凭借一个“新年红包”无法撼动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端的江湖地位——用户开通微信支付并不代表他会用,很可能过年抢红包的时候用一下,平常又用回支付宝了。后来我5月份我在复旦听了一节“微信公开课”,忽然就理解了腾讯用红包推微信支付的用意——那堂公开课有一多半的内容都是在讲各种利用微信打通线上线下的O2O案例,最后连某交警大队都被请上台现身说法。而“支付”,正是布局O2O的关键环节——如此一来,腾讯收购大众点评、嘀嘀打车的逻辑,一下子就都清楚了。今年的微博红包,模式和去年的微信红包非常像,先跑马圈地,让人们知道:“我们也有支付产品。”其推广模式当然与微信的“熟人社交”模式不同,而是微博擅长的“大V模式”。后续布局,暂时还看不清,不过有意思的是,我在“微博钱包”里发现了一个“名医诊室”的选项,可以付费向认证的医生网上诊病——我猜大概今后很多专家付费咨询项目都会被搬上微博。支付宝红包更在意的显然是“红包”的社交属性。阿里无疑是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布局最完整的一家:支付宝——支付;花呗——信用卡;余额宝——储蓄;招财宝——理财/P2P小微贷;网商贷——贷款,囊括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四大支柱业务:储蓄、贷款、信用卡、理财产品,外加一个自家的支付接口。如果未来中国出现一家互联网银行,那必非“阿里银行”莫属。但与此同时,阿里并未放弃在社交方面的耕耘和探索。虽然“来往”一直都不死不活,阿里在社交领域的企图看起来像是失败了。但真相是,阿里从“来往”上吸取了教训,改变了发力点,“十年账单”、“芝麻信用”都是阿里在目前强势业务的基础上对“支付社交”做出的有意义的探索。写到这里,我说个故事,从贴吧上看来的。某个男生向喜欢的女生表白被拒,女生把他的手机、QQ、微信、微博……统统都拉黑了,于是他通过支付宝转账备注功能,每次转一毛钱的方式继续向对方发起攻势——最后他追到女神没有我不清楚,不过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支付宝转账还可以这么用。现在用支付宝转账聊天好像还满流行的,尤其是情侣、夫妻之间,网友总结:支付宝已经是最佳道歉工具、最佳表白工具、最佳复合工具以及最贵聊天工具。(大家去搜“支付宝聊天”,很多非常逗的截图)支付宝红包,是阿里扩大自身在社交方面影响力的又一步棋。陌陌红包就比较微妙了,它可能是对“互联网金融”企图最淡的一家——它直接使用了支付宝的接口。与其最近上线的“礼物商城”结合起来看,陌陌大概是想在“人情社交”这一垂直领域下深耕。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除了在追求和被追求者之间、情侣之间,“红包”、“礼物”在许多需要沟通和维系情感的场合也都是必要的“社交润滑剂”——乔迁新居、婚礼、生孩子、工作上的晋升、学业有成……背靠支付宝的“来往”原本在这一领域有先天优势,从名称来看,“来往”也有“人情社交”的意思在,但现在“来往”不行了,陌陌新一轮在“红包”和“线下实体礼物”方面的布局则多少有点接棒的意味——顺便搭上了电商和互联网金融的顺风车。
先吐槽下,这两天被各种红包刷屏真是够了…好不容易抢进去也抢不到1块钱,你国当代社交怎么了!要看红包打架,先看看没打之前的状态吧:1. 阿里巴巴做社交始终没有起色,但是卖货倒有一套。以前大家淘宝的时候还用旺旺聊天(谁能给我讲讲一个号称天猫的网站为啥聊天要叫汪汪...),但是旺旺各种不给力,有时候在淘宝自家页面上都打不开,于是乎大家就开始跟店主聊微信...当然有些店主干脆就微信卖货了。2. 这对阿里巴巴的零售生意可是个大威胁:以前淘宝里各家的小伙伴还得搞个竞价排名什么的,又防同行盗图又防中评差评,现在只要天天给粉丝洗洗脑,刷刷朋友圈就把生意做了。除了抢店铺,还另有一表:微信也有支付系统,店家顾客在微信上看好货,说不定就干脆从微信支付转了帐。3. 动我淘宝行,动我支付宝可不行!于是淘宝就屏蔽了向微信分享的渠道…即使是复制了链接去微信,从微信里也打不开淘宝链接。这样一来,淘宝店主就丧失了微信渠道的流量,往微信发链接也就没意义了。(此处多谢
大辉老师指教)说到底,当年淘宝和微信这两家打架,明面上是在争夺流量:我不给你倒流,我也不要你流量。但实际上,是在争“支付渠道”的用户粘性:你支付宝用的越多,你的卡就捆的越多(捆信用卡买东西,捆借记卡给信用卡还钱…);而你卡捆得越多,你也就越多地使用支付宝。同理,微信支付-财付通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让用户更多、更频繁地使用支付平台,培养线上支付的习惯,才是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的目标。所以你觉得滴滴和快的打车为什么不心疼烧钱补贴?因为烧的是背后腾讯和阿里的钱,为了教育市场培养消费习惯而烧的学费:1. 让乘客习惯用手机支付,而不是付现金2. 让乘客多用支付宝或者财付通,对某一产品产生使用偏好但凭心而论,这种教育其实只达到了第一层次:改变支付习惯。因为无论是用支付宝还是财付通付账,入口都在“这两家的出租车哪个好叫”,支付的交互设计只是次要因素,无法对用户进行深度培养。但是到了年根底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长辈给小辈派点儿零用钱,领导给团队犒劳犒劳,老板给小弟们打个赏,朋友们互相调戏下,发红包恐怕是最贴切的一种方式了。没有了出租车等等前置的干扰,就是到了正面拼支付渠道的时候,可想而知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都在千方百计地留住现有用户,同时期待获得对方的用户。但说来有趣,大多数人都是两种支付渠道在混用,比如我:发红包和打车用微信支付,交电话费还款网购用支付宝——使用场景的不同,导致了用户打开的平台不同。而这就导致阿里和腾讯要抢的不是用户,而是用户的使用场景的植入:你在发红包时,最先想到打开的app到底是哪个?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左开一个支付宝,右开一个微信支付。一笔了事,干净利落。那我们来复盘一下发红包的几个节点:借记卡支付到红包
- 分享红包 - 抢红包。阿里和腾讯的支付都基本无障碍,但是分享和抢红包怎么办?找社交平台解决。问题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阿里的短板是社交。自己支付做得再风生水起,到了用户不去淘宝买东西,而是互相送钱的情景,也是一筹莫展吧。所以你要是阿里巴巴,你怎么办?当然是求着各大社交平台跟他合作呀!2014年移动社交平台领先者:微信,手机QQ,陌陌,新浪微博。前两位是腾讯的自家人,所以选择合作伙伴,当然就是后两位啦。所以这场“红包战争”,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六国伐秦”:盟主阿里苦于路程太远,打不到腾讯,于是拉上了陌陌和新浪微博两个社交平台,我出钱,你出力,咱们都来抢流量。新浪微博主攻大号营销,通过大V来传播红包;而陌陌从用户量和活跃度来看,是仅次于微信和手Q的移动社交平台,送个红包认识下,既是对用户的回馈,增加用户活跃度,又给支付宝红包做了宣传,也算是两全其美的合作。有一点令人欣慰的是,与此前打车平台发代金券的形式不同,陌陌和微博至少给的是现金。顺便说一句,在陌陌上发红包上限是8000元,而微信的红包上限是5000元。通过提高上限来吸引有更高发红包需求的用户,不能不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尝试。但我觉得阿里还是不懂中国人,上限好歹应该是8888元。
人生苦短,及时性感。啷啷哩个啷~热门排序 |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在手机上被几十个人同时讨要红包……&br&事情是这样的:著名女企业家 &a data-hash=&dfbb0a5d99cdd8f2b343& href=&/people/dfbb0a5d99cdd8f2b34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丫米& data-tip=&p$b$dfbb0a5d99cdd8f2b343&&@王丫米&/a& 老师请我做了一个演讲,谈钱太俗,事后用支付宝包了一个「嘉宾红包」赏给我。我美滋滋地拆开这个红包以后,立刻光荣地以四位数的成绩,跃居各位支付宝好友可以查看的红包排行榜第一(居然可以查看这样的排行榜!)……现在我快破产了。&br&这件事充分说明了「红包」和「给钱」是不一样的。你看,连支付宝都学会告密了。&br&&br&收发红包从来都不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一种社交行为。&br&所以这篇回答,主要针对微信和陌陌等社交工具上的抢红包,不讨论支付宝和微博。前者是财务工具,后者是媒体,想不通它们干嘛要趟这浑水(当然,那里有红包我还是会去抢的)。&br&&br&&p&发红包是因为快过年了。其实不止过年,婚丧嫁娶,都会用到红包(丧事叫奠仪,但跟红包的实质是一样的),这些情境的共同特点在于:人们会聚到一起。&/p&&p&人是喜欢聚合的生物,这是千万年演化形成的特性,永远改不掉。我小时候,家里住平房,晚上老停电。一停电,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推开门走出去。邻居也纷纷现身,彼此确认:「又停电了?」「麻烦!」我虽然年幼,置身在人群之中,也会感到浑身舒坦的一阵安心。——想想看,要是某天邻居全不在家,一个人都没有,该是何等的恐慌?人性天然如此:大事小事,喜怒哀乐,聚到一起总会有更好的感觉。在古代是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现在是上饭店订个几十桌。形式在变,本质不会变。&/p&&p&就是在人们聚集到一起的这些仪式中,产生了收发红包的环节。&/p&&p&这个环节非常的严肃,说它是画龙点睛也不为过。&/p&前面说了,收发红包是一种社交行为。为什么要发「嘉宾红包」而不发「劳务费」?本质上是在用「红包」这个形式传递一句潜台词:「咱们是朋友咯」(这个钱就不按市场价走啦)。而且红包里毕竟放了钱,相比于口头上的甜言蜜语,掏钱当然有份量得多。作为一种极具形式感的,「有份量」的社交行为,&b&它对于人际联结的质量给予了严肃的认证&/b&:看!这可是真金白银!就算我们平时关系不密,我可是拿你当回事的!——其庄严程度仅次于歃血为盟。收红包的人开心就不用说了,发红包的人其实也很开心。这一行为让双方同时确认:「我们之间是有联结的,我并不孤独」。&br&&br&&p&现在,微信和陌陌把这种行为搬到了网上,这意味着什么呢?&/p&&p&这表明,人们在网上的关系,也需要一点真金白银的认证。&/p&&br&&p&关于互联网是如何一点点侵蚀并异化人际关系的,写起来会是一篇大文章。这里就直接放结论了:网上的关系,根本上还是一种虚拟关系。看似亲密,实则疏离。使用者容易陷入自恋(不仅仅指自大)的精神气质,玩世不恭,不倾向于认真表达情感(认真你就输了)。也许可以把网络比喻为一个超A卖家,它推销给我们仿真的商品:「跟真的没有两样,你看看,你听听,你摸摸,有什么区别呢?——跟实体一样!」但说到底,「跟实体一样」毕竟不是实体。人类的肉身没有呼吸相闻地聚到一起(就算聚到一起了,也是各自埋头玩手机),光是数据在交换,这中间就有本质的差别。&br&&/p&&p&网上有群,这是一种特有的集会形式。但它和现实中的集会不一样,缺少那种呼吸相闻,能让人感到「安心」的实体感。前面说了,网络关系轻飘飘的,无质量可言。热闹倒是热闹的,但是很难有人情:几百人的群,随时都有人在说话,有时烦得我不得不屏蔽提示音。——这就可以看出来,我的心并不能寄托于此。时常也会打字,但并不会因为有千百个不知道在哪里的人,可能收到(也可能屏蔽掉)我的消息,就有安心的「置身人群之中」的踏实。但是一到线下聚会,立刻就会觉得温暖起来。网上的热闹,有时真是浮光掠影的一层表皮,热闹完了什么也没有。该空虚的还是空虚。还是多管齐下才好。不然,新年夜大家在群里乐乐就好了,何至于有那么多人非去外滩凑热闹。&/p&&p&如此说来,微信引以为豪的「熟人社交」反倒是一种倒退。陌陌好歹是从零关系进入网络关系,微信则是把「现实中的关系」变成网络关系,虽然方便了,未必是好事。这些产品不是没意识到这一点,它们一定也在考虑进一步的突破。不然,只会像当年的BBS一样,从热闹的极点慢慢流失人气。微信还好,退潮之后毕竟还有现实的联系。像陌陌的群组,大多因为兴趣或地理位置聚到一起,尤其需要具有现实感的媒介对彼此的关系进行确认。根据经验,这种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户打字打得厌了,就会开始有所反省:「玩到现在也挺无聊的……」除非搞几次线下聚会,否则,仅仅只靠网络上的信息交换,就像喝海水止渴。无论看多少分享,点多少赞,跟多少人在群里插科打诨,心里还是会缺一块。这一块,就是人情。&/p&&p&现在快过年了,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年工作,开始聚集团圆的时间。这时候,尤其凸显出网络人际的虚无。按早些年的传统,只能是群发短信,或在群里复制粘贴送祝福。大年三十,刷屏;初一,刷屏;十五,刷屏……可是有谁真把这些当回事呢?到了日子,不还是现实中的走亲访友才是正经吗?&/p&&p&网络的便利,也正是网络的限制。它太轻易了,没法当回事。前两年有一句流行语:「群发的短信我不回」。你反正也没有多认真,我凭什么要真心相待?&/p&&br&抢红包的火爆,就是因为迎合了用户的这种需求。在任何时候,人类都渴望与他人产生更深层的联结。可是在网上的关系中,我们不能传递体温,传递眼神,传递关心(非口头的),我们能传递的只有冷冰冰的数据。那么好吧,我们让这个数据更有诚意一点。最终,我们找到了一种最可能带有温度的数据,就是钱。&br&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发出的祝福再也不会虚弱无力了;&br&&p&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潜水的用户被炸起来了;&/p&&p&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找到了冒泡的理由;&/p&&p&因为是货真价实的钱,我待在群里不发言也不用担心被踢出;&/p&&p&……&/p&&p&一毛钱或是一块钱又怎么样?重要之处在于,它是真的,我与他人的互动也是真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新春游园会,奖品不值钱,却总能收获比钱更多的快乐。新时代的人类想出这种新的联结方式,也算是一桩好事。网络是越来越好了。素昧平生的人,可以藉由网络相识、相交,甚至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情况下,通过一点点金钱的交流,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但我对于这种网络的人情,仍旧有一点担心:会不会因为它的功能越来越强,有一天人们真会忘掉面对面的重要?过年时各自埋头对着手机,就能沉浸于网上的交情,而无视现实中的彼此隔断?我们拭目以待吧。&/p&&p&
如果你在群里点开一个红包,忽然感受到久违的节日的喜庆感,这不是因为你的贪婪(总共才多少钱呢?),而是它因为激起了潜藏于我们心底的,对联结的渴望。我们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为网络关系增加一丝现实的份量。无论如何,这比点赞和群发有诚意多了。&/p&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正在手机上被几十个人同时讨要红包……事情是这样的:著名女企业家
老师请我做了一个演讲,谈钱太俗,事后用支付宝包了一个「嘉宾红包」赏给我。我美滋滋地拆开这个红包以后,立刻光荣地以四位数的成绩,跃居各位支付宝…
很多专业人士都解答了,业外人士也来一篇,请轻点拍砖,谢谢。&br&&br&&b&抢红包大战,人均1.92元:我们都是腾讯阿里们的产品&/b&&br&&br&&p&&strong&文|邓璟&/strong&&/p&&p&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p&&img src=&/951e63ed57a6ded8e47c6_b.jpg&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951e63ed57a6ded8e47c6_r.jpg&&&img src=&/3d6d1cee00a0_b.jpg& data-rawwidth=&654&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4& data-original=&/3d6d1cee00a0_r.jpg&&&img src=&/3a817cf609aab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7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3a817cf609aab_r.jpg&&&br&&p&1元、2元还是5元现金?15元的玛莎拉蒂购车抵用红包,还是500万元的波音客机购机抵用红包(&em&注:网友恶搞图&/em&)?又或者戳了半天手机频幕,一无所获?&br&&/p&&br&&p&今天阿里巴巴支付宝发数千万红包(&em&现金和代金券&/em&),你抢到了多少?&/p&&br&&p&腾讯阿里们的红包大战今起进入白热化,一直延续到春节期间,根据部署:2月12日晚9点,腾讯微信首轮春节“摇红包”开启,派送出2500个现金红包,整个春节期间将送出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以及超过30亿元的各类卡券红包;2月11日-2月19日(正月初一)期间,阿里巴巴支付宝将与品牌商家一起向用户约6亿元红包,其中现金超过1.56亿元,购物消费红包约4.3亿元;还有手机QQ、百度等也宣布加入春节红包大战阵营,手机QQ发放的现金和代金券红包价值超过30亿元,百度钱包也会发放超过30亿元的现金红包和代金券……&/p&&br&&p&腾讯阿里们在宣传中用了“亿万红包”一类字眼,看起来相当刺激相当诱人,是不是?&/p&&br&&p&如果我们对比一下我国移动互联网使用者的数据,也许会冷静和失落一些:中国目前已有8.75亿人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访问移动互联网,即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互联网;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较前一年增加了7000万,手机网民占网民总数超80%,手机和移动设备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p&&br&&blockquote&&p&&strong&如果把上文所述各方“号称”的数据全部看成是现金红包,总额大概是101亿元,平均到每个移动互联网网民手中,每人能拿11.14元——你没有看错,是不到12元,而且是人民币。其实,我们还没考虑腾讯阿里们发放的绝大部分都不是现金红包,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各类代金券。如果按照现金红包占总红包额的1/6计算,平均每人抢现金红包的数字约是1.92元。&/strong&&/p&&/blockquote&&br&&p&至于现金红包有没有“号称”的那么多,由于缺乏第三方监督,解释权归腾讯阿里们所有。我个人是相信腾讯阿里们不会坐庄耍诈的,因为没多大必要(这笔账后面我再算)。&/p&&br&&p&一哥们昨天在微信圈转发了一个段子,非常有趣:&/p&&br&&blockquote&&p&&strong&凡是春节前给我卡里存500元的人,满40个我随机抽取一个人奖励10000元!比福彩更诚信,比体彩更透明! 500变1万超划算! 博一博,单车变摩托! 拼一拼,拥有土豪金! 赌一赌,吉利变陆虎! 诚信第一!绝不作弊!!联系我,向我索取卡号!!! 玩的就是诚信,赌的就是透明。&/strong&&/p&&/blockquote&&br&&p&请各位自行对照下今天抢支付宝红包的各种戳戳戳,以及明晚开始的微信红包摇摇摇,还有等待“抢红包中大奖”时的肾上腺激素飙升、得知抢红包结果后不甘与落寞……要说明下,&strong&哥们这段子说的是民间非法赌博的一种,把这种方式发挥到极致并且合法化的是彩票。&/strong&&/p&&br&&p&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按照传统的分析,腾讯阿里们之所以“砸巨资”给用户发红包,是为了争抢下一个O2O入口。O2O是英文Online To Offline(在线到离线/线上到线下)的缩写,是把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p&&br&&p&此前,两大打车软件巨头腾讯阵营滴滴打车、阿里阵营快的打车已进行旷日持久的红包大战。有一次打车,的哥问我:它们又给乘客红包,还给司机补贴,烧那么多钱怎么盈利呢?&/p&&br&&p&当时我也只能“争夺O2O入口”这么敷衍式、理论化跟的哥解释。不久后,看到一篇文章,讲述发展一个捆绑银行卡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成本收益分析,顿时感觉清晰明朗多了:&/p&&br&&blockquote&&p&&strong&互联网企业(商家)发展一个移动支付用户的成本,如果按照最传统模式,如一对一劝说、安装、服务、送小礼品等,大约需要100-150元人民币。&/strong&&/p&&/blockquote&&br&&p&问题来了,我们现已越来越习惯用打车软件,有多少人从打车软件所给的红包里,得到超过150元的红利?这是第一点。&/p&&br&&p&第二点,由于捆绑了银行卡成为移动支付用户后,我们在阿里巴巴支付宝、腾讯财付通等支付平台上,花销比过去多了多少(腾讯阿里们从中赚取了佣金)?闲钱留在腾讯阿里们后台上的又有多少(它们赚取了利息)?&/p&&br&&p&这样算可能还远远不够。去年一个午夜,我看书时看到一句话:&/p&&br&&blockquote&&p&&strong&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把用户变为你的产品。&/strong&&/p&&/blockquote&&br&&p&当时模模糊糊对这句话有感觉,但还是有不少困惑,看到今天开启的腾讯阿里们红包大战后,似乎多了一些理解。&/p&&br&&p&微信去年春节期间推出红包,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发红包抢红包之所以让人乐此不彼,跟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有关,更跟人性的弱点有关。&/p&&br&&p&什么是人性的本质?结合知乎网友“刘玉泉”的一个精妙解答,把它归结为:&/p&&br&&blockquote&&p&&strong&人性最核心的本质:&/strong&&strong&追求快乐,逃避痛苦。&/strong&&/p&&p&&strong&说白了,就是追求金钱(物质)、权力、情色和名声,逃避生理疾病和心理缺陷。其中,逃避痛苦的欲望远大于追求快乐的欲望。&/strong&&/p&&/blockquote&&br&&p&可以说,人类目前所有交往、交易,都逃不脱上面这句话的范畴。&/p&&br&&p&具体到春节期间发红包抢红包,只要不是受制于环境等因素(比如没回家过年),我相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微信红包都难于取代用利是袋(实物红包)给自己的父母、子女和其他亲戚朋友发红包,因为电子红包缺乏那种传统的仪式感和交流感,也不符合一些传统习俗(比如孩子们拿的红包大多要上交父母)。&/p&&br&&p&抛开这种接近于“一对一”发红包抢红包的模式来说,腾讯阿里们依然精准地抓住人性的弱点,这一点在微信群的发红包抢红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p&&br&&blockquote&&p&&strong&微信群的发红包抢红包,利用的人性弱点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熟人交际圈的“信任”和“大方”心理;基于抢红包金额不确定性的“悬念”和“赌徒”心理;基于春节期间有闲情逸致的“简单操作”模式和“娱乐”心理;基于“失去带来的痛苦远比得到带来的快乐多”的“欲望”和“不满足”心理(比如一个晚上发出去100元红包,抢了105元红包回来依然会怅然有失,不信您试试看~);基于发红包和抢红包之后的炫耀或落寞心理,从而主动成为商家的免费广告者……&/strong&&/p&&/blockquote&&br&&p&从这个角度看,阿里巴巴支付宝这种基于购物为基础的发红包抢红包模式,就算投入真金白银再多,再延长战火的时间和强度,也未必能撼动微信这种基于熟人社交关系的发红包抢红包模式——&strong&人性弱点不包括向完全陌生的人随意发红包。&/strong&&/p&&br&&p&说腾讯阿里们把我们都变成了产品,需要回归到“产品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p&&br&&p&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p&&br&&blockquote&&p&&strong&In marketing, a product is anything that can be offered to a market that might satisfy a want or need.&/strong&&/p&&p&&strong&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strong&&/p&&/blockquote&&br&&p&当产品是有形的物体、无形的服务时,比如商店里出售的各类商品、家政工人的服务、保险公司的保单,我们已经非常熟悉。&/p&&br&&p&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是多层次的,满足方式也多种多样。人性弱点里的“追求快乐”,一种表现方式是懒惰、贪小便宜。&/p&&br&&blockquote&&p&&strong&在“我们”成为腾讯阿里们的用户(产品)时,“我们”的消费习惯和路径依赖、品牌认知和个人信息(包括一直在抵制的各种实名制),都由于上文所述的各种人性弱点,免费且主动送给了腾讯阿里们,而这些带有隐私和秘密性质的信息,往往是除了自己连家人都未必清楚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尽管我们未支付分文,却付出了高昂代价。&/strong&&/p&&/blockquote&&br&&p&也因此,我们在浏览网页时,一些广告因我们此前的浏览记录、消费记录等被“精准且智能”投放到眼前,只不过现在这种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时有错误投放出现。&/p&&br&&p&上一段只是最简单且已成为现实的例子。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家公司,它知道“我们”的个人隐私(姓名、地址、出生年月、工作和居住地点等)、健康状况(体检报告、药物使用等)、用车情况(频率和距离)、消费习惯(所购品牌、消费额、信用卡额度、信用状况等)、旅行情况(地点、天数和消费等)、婚丧嫁娶……&/p&&br&&p&就算不考虑安全因素,它的强大也让人有些毛骨悚然。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假以时日,它就成了让我们工作生活都更便利的、想甩都甩不掉(或许也不必甩掉)的工具。而“我们”本身,也就成了它最有价值的一种产品——就算阿里支付宝、腾讯微信这些载体有一天都消失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横空出世,“我们”都将被高价转卖到那些全新商业模式。&/p&&br&&blockquote&&p&&strong&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是腾讯阿里们纯粹意义上的用户,而是它们努力用最低廉成本、满足人性弱点打造出来的产品。&/strong&&/p&&/blockquote&&br&&p&这个春节假期,就算你运气好到足够亿万人里挑一,能拿到腾讯阿里们的千元现金红包,考虑到所花时间和精力等成本,我想也不太划算,还不如多陪陪家人。&/p&&br&&blockquote&&p&&strong&当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像海啸一般袭来,当免费的红包从天而降,最有价值的应该始终是“我们”。&/strong&&/p&&/blockquote&&br&&p&&strong&----The End----&/strong&&/p&&p&&strong&专业主义&/strong&&/p&&p&微信公众号zhuanyezhuyi1982 邮件&/p&&p&努力用专业主义视角为您解读新闻&/p&&p&主编|似水流年|微信 aimforthesky&/p&&p&你还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专业主义”,看不一样的新闻和新闻解读。&br&&/p&&img src=&/b52d97d9e62ffef20e6ffb_b.jpg&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5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5& data-original=&/b52d97d9e62ffef20e6ffb_r.jpg&&
很多专业人士都解答了,业外人士也来一篇,请轻点拍砖,谢谢。抢红包大战,人均1.92元:我们都是腾讯阿里们的产品文|邓璟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1元、2元还是5元现金?15元的玛莎拉蒂购车抵用红包,还是500万元的波音客机购机抵用红包(注:网友恶搞图)?又或者…
通讯技术的发展在拓展人们关系网络的同时,稀释了关系浓度。形象地说就是你看着满屏成百上千的微信好友,却没有欲望去和他们的任何一个人对话。当欲望缺失的时候该怎么办?创造欲望!&br&&br&现在微信上面,你和什么样的人来往最密切?我的猜想是两类人:和你有利益关系的,以及和你有情欲关系的。前者包括客户同事潜在合作伙伴有权有势对你有价值近期能帮到你的人,后者包括女朋友老婆小三相亲对象仰慕者暧昧者和任何与你打情骂俏之人。这两类人和我们对物质和情欲的需求直接挂钩,因此我们在浓度日渐下降的社交关系里面,还会保持很高的积极性。&br&&br&看清了这样的心理,作为想要吸引客户的商家,你当然就会选择发红包或者用美女/美男的方式了。最近的红包大战是物欲的充分利用,而利用各种袒胸露乳美女做营销的网游手游视频网站等等则是利用情欲的例证。
通讯技术的发展在拓展人们关系网络的同时,稀释了关系浓度。形象地说就是你看着满屏成百上千的微信好友,却没有欲望去和他们的任何一个人对话。当欲望缺失的时候该怎么办?创造欲望!现在微信上面,你和什么样的人来往最密切?我的猜想是两类人:和你有利益…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陌陌红包提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