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个箱子做的组装机器人小游戏穿在身上的具体组装

上海·汽车电子与零组件技术论坛
第二届 无线通信技术论坛
第三届可穿戴产品设计技术研讨会
成都·智能医疗创新应用论坛
2015物联网技术与创新应用大会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十大最受欢迎机器人DIY设计精华集锦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作者:电子大兵日 15:10
电子发烧友网按:电子工程师在平时的电子设计中,往往从事的研发设计案只涉及到电子知识中的一小部分环节,要是能从自身职业中的桎梏脱离出来,在业余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
&&&&&&& 电子发烧友网按:电子工程师在平时的电子设计中,往往从事的研发设计案只涉及到电子知识中的一小部分环节,要是能从自身职业中的桎梏脱离出来,在业余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电子杰作,自然乐在其中。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更是极大的考验着种种知识的扎实程度和实际动手能力,对各种知识死角进行梳理,从而将各种知识有条理地串起来为以后工作所用。无疑,这次的主题《十大最受欢迎机器人DIY设计精华集锦》&&机器人的DIY设计将会是一个起点,请记住,这里只有动手创新,这里没有模仿山寨!
一、外国牛人教你一步步快速打造首台机器人(超详细)
  电子发烧友网讯:这是一个方法最简单,入门最快速的机器人制造教程。
  这里面说到的东西都非常简单,看过这些教程以后,你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制造出一个机器人。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有很多细小的东西需要你们去了解,以下就给你介绍这些东西,而没有其他。如果你对所要求的掌握的东西有两年的应用经验的话,你可以快速跳过这些介绍,然后个小时完成一个机器人的制作。尽管都很容易,但学习还是要花费时间的,为了有一个美好的周末,让我们花一些时间,去了解这全部的资料。
  此处还有一起关于怎样建造机器人的另外一些资料。这主要是集中在如何使你更快速的建造机器人。你不需要了解任何的知识?你将会将所有基础性的东西做的很好。
  材料需求
  以前购买这些材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没有一个专门的网店能提供所有的东西,你需要从不同的店里购买。
  但幸运的是有一些网店已经根据说明提供了他们的整套装备,如:
  Jaxx&s shop(美国网店)
  Solarbotics shop(加拿大网店)
  Hobby2go (印度网店)
  如果你从哪些网店购买东西,你还可以成为的会员,因为要成为上面名单的一员,他们要和我们联系,我们之间就会达成了一种交易。
  如果你不想买LMR套装,你可以通过google从网店购到你所需要的任何配件。只要在网店上有得卖,无论你在任何国家,你都想得到你想要的产品。
  无论你通过什么途径得到配件,以下这些是必须的:
  一个PICAXE-28开发板
  这个28针的开发板就像马里奥兄弟一样有趣,充满着各种附带的和隐蔽的功能,这会使你有兴趣在上面多次玩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板子,会令你迫不及待的去做机器人,
  很多时候你买的板子上面会有很多洞,这使你很能将那些东西插到上面。你可以通过把锡丝焊到这些洞上去克服它,另一种方法是加上这些针脚,借此你可以插入那些线。就好像下面展示的那些伺服电机和插槽一样。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在出厂前把插针插在洞里。其实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建议。它可以安装插槽到这个板上面,或者这就是原因。
  你可以得到一长条,可以用手指轻易把它们掰成几段。
  3个跳线帽
  将这些插在相连的两个阵脚间,可以连接这两根针。
  五个以上杜邦线
  没错,这些东西非常棒,我几年前开始这项业务爱好的时候,这些配件是很难得到的。现在这些东西遍地都是,而且质量都非常好。在这些新机器人业余配件上都有针脚,你可以利用这些跳线轻易的连接所有东西,而不需要焊接,这一切都非常棒。
  一个USB PICAXE可编程下载线
  你在电脑上编写程序,把这个插进你的机器人里面,转移程序,拔下,机器人就会自动运行程序。
  一个PICAXE-28X1 芯片
  这个芯片是一个微控制器,通常会被解析为&在芯片上的计算机&。这可以被放置在上面介绍的开发板上面,之后它可以透过可编程线从你的电脑烧录程序。
  程序会提醒操作者&聆听输入&、&考虑&,有时还会做一些计算或者查询数据,之后就做出如下面所说的的马达驱动等输出。
  我们选择它,因为它很结实,同时易编程,从下面的图片你可以看出来
  一个L293D 马达驱动芯片
  我会在下面安装的时候介绍它
  一个330&8双列直插式排阻
  这个黄色的芯片,不怎么好看,只是一个排阻,你将会用它来配置你的板以适合你的伺服。
  一个标准的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是大部分自动应用的基础,为了使它更节省空间,其被封装在一个小箱子里面,然后用一根线去连接,同时有一个可以左右摇摆两百度的传动轴。【详情请参阅: 】
二、工程师电子制作故事:无线网络控制激光坦克机器人
  电子发烧友网讯:你还记得一个叫&坦克大战的&的游戏么?本文的内容就是尝试将这个经典游戏做成真人版本。作为游戏玩家的你,驾着Arduino 动力坦克用激光射中你的目标。
  这个项目是透过网页利用Arduino 去控制坦克,这借助Wifly来通信的,具体是通过网页上的控制面板去操纵实现。坦克运用Parallax Ping去躲避障碍物,这是一种瞄准炮台和坦克模型平台定位的伺服系统。
  你问我为什么干这个?因为我和大家一样都想去做一个能发射激光的坦克。
  Step1:制造这个坦克你需要准备以下东西:
  -双转子变速电动机
  -坦克履带板
  -坦克底板(在此放双转子电动机)
  -电动机保护罩
  -工具集合板(包括PCB,LED,排插,电阻,螺丝钉等)
  -激光笔
  -超声波距离探测传感摄像头模块
  -迷你伺服器
  -螺母,螺钉,树脂玻璃等
  -直流充电器
  -7.2v电池
  -无线天线模块
  -过孔PCB印制电路板
  做那个被攻击的目标,你要一下配件:
  -单板控制器(估计单片机亦可代替)
  -可编程光频率IC
  -三色LED灯
  Step2:组装坦克
  你需要装配以下产品:
  -齿轮箱
  -坦克履带板
  -工具集合板
  我用螺母和螺栓去为ARDUINO、伺服和PING造了一个平台
  我照着一般金属板的装置尺寸弄了另一个有机玻璃的平台。
  这激光笔可以装在伺服器的角上
  我最得意之处就是弄Arduino Motor Shield时虽然用了很多的插针,但你不能看到它,骤眼望过去就像是在内部用铁线连接的。我觉得这非常有用,因此我赶快把它记录了下来。
  Step3:电源
  这坦克马达需要很耗电,我不想AA电池或9V电池损耗得那么快,RC汽车团体已经花时间搞出了一个功耗稍微小点的产品,因此我选用了非常好的7.2V 1750ma电池和一个相当不错的Sport II充电器。
  然后用一个接插头把电池接到马达外壳的接线柱上面。【详情请参阅:】
DIY设计相关文章
DIY设计相关下载
电子制作相关文章
电子制作相关下载
机器人相关文章
机器人相关下载
技术交流、积极发言! 发表评请遵守相关规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电子产品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所应用的电路保护元件亦是由原先简单的玻璃管保险丝,发展到今天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一大基...
满足各不同应用领域严苛的能效要求非常复杂,这让各个细分市场的设计工程师常常为上市时间而头疼,而模块化、高可靠性的产品则可以简化设计过程,...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您(@)目前可用积分:127388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帖] 用机器人取代人的革命
18396 次点击
21:42:36 发布在
荷兰德拉赫腾――在中国沿海地区飞利浦电子公司(Philips Electronics)的工厂里,成百上千的工人用他们的双手和特制工具来组装电动剃须刀。那是老办法。在荷兰乡间的一家姊妹厂里,128个机器臂以瑜伽式的灵活度做着同样的工作。视频摄像头引导它们进行的操作远远超过最灵巧的人工能力。按图放大&&Adept Technology荷兰飞利浦工厂里,机器人取代了数百个工人在工作。按图放大&&Lianne Mil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美国加州,机器人在一条太阳能电池组件流水线上工作。按图放大&&Ym Yik/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位于中国深圳的富士康生产线。相关文章iOS 6地图:苹果上的缺口苹果是否已经江郎才尽?日产能在美国制造,苹果为什么不能?苹果店员不赚钱?苹果是如何合法规避巨额税收的一只机器臂不停地在两条连接线上做出三道完美的弯,然后将它们穿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小孔中。这些机器臂飞快地运行,为了不伤及管理它们的人,需把它们放在玻璃柜子中。它们每天三班、一年365天不停地工作,不需要茶歇。总共算下来,这家工厂每班有几十名工人,是中国珠海那家工厂的约十分之一。这才是未来。新一代机器人比汽车制造商和其他重工业生产商目前普遍采用的机器人要娴熟得多。它们正在世界各地取代制造业和配送行业的工人。荷兰这样的工厂与苹果公司和其他一些家用电子电器巨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些公司雇佣成千上万的低技能工人。负责飞利浦德拉赫腾生产线的电气工程师宾内?菲瑟(Binne Visser)说,“有了这些机器,我们可以制造世界上任何的消费者用设备”。许多行业高管和技术专家称,飞利浦的做法将会超过苹果的而处于领先地位。即便是苹果iPhone的制造商富士康,在继续兴建新工厂、雇佣上千名新工人来生产智能手机的同时,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安装100多万个机器人以增补其在中国的劳动力。富士康没有披露有多少工人将被取代,也没有说何时取代。但董事长郭台铭已经公开表示支持使用更多的机器人。根据官方的新华社报道,今年1月,谈到自己全世界100多万名员工的时候,他说,“人类也是动物,如何管理这100万动物让我很是头疼。”机器人日益下降的成本和不断增加的精密度,在经济学家和技术专家中引发了新一轮的辩论:人类工作岗位消失的速度将会有多快。今年,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经济学家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 和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为转变会迅速发生提出论据。在他们合著的《与机器赛跑》(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一书中写道,“这种对人类技能蚕食的速度和规模是比较近期的,将带来深远的经济影响。”在他们看来,低成本自动化的到来所预示的变革,与上个世纪农业技术革命带来的变化规模类似。那次变革使美国从事农业的人数从劳动力人口的40%降低到如今的约2%。麦卡菲说,新的变化不仅类似于农业的工业化,而且类似于上个世纪制造业的电气化。伟创力公司(Flextronics)高管迈克?丹尼森(Mike Dennison)问,“在什么情况下电锯会取代保罗?班扬(Paul Bunyan,传说中的伐木巨人,译注)?”伟创力是一家总部在硅谷的消费者电子产品制造商,正在其组装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操作。“总有一个价格点。我们现在非常接近这一点了。”但资深机器人专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格伦代尔的应用思维公司(Applied Minds)工业产品设计师布兰?费伦(Bran Ferren)争辩道,通用组装机器人仍很遥远,这个梦想的实现仍面临巨大的障碍。他说,“我早年曾对能干任何事的通用机器人有天真的幻想。但你还是需要有人在旁边。人很擅长想出办法,怎样把散热器回旋地插进去、如何把软管套上。这些事对机器人来说还很难做。”除了技术障碍,还有来自工会成员和社区的阻力,他们担心失去工作。尽管由于亚洲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升,加上对知识产权被剽窃的担忧,使一些工作机会正返回西方国家,但是机器人的增加意味着美国创造的就业岗位也许比预想的少。以伟创力在旧金山南部米尔皮塔斯的巨型太阳能组件厂为例。硕大的标语牌上宣称“将就业岗位和制造业带回加利福尼亚!”(目前美国使用的大部分太阳能组件由中国制造,而中国也正在进行工业自动化。)但在这家最先进的厂房里,组装线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运行着,机器人随处可见,工人却寥寥无几。所有的笨重工作以及绝大部分的精细活都由机器人完成。机器人将太阳能电池排列起来,然后用玻璃封装。工人只有少量的事做,比如裁剪掉多余材料、穿引导线、以及用几个螺丝钉把每块太阳能组件的简单框架固定住。制造业的这种进步也开始在改变世界各地其他雇佣大量劳动力的行业。其中一个是配送行业,机器人能以世界短跑冠军的数度将货物存放、取出、或包装起来已备运输,大大高于人的工作效率。美国最大的食品杂货分销商C & S Wholesale Grocers已经开始用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取代这类公司的工人。视觉与触觉技术的快速改进,正在使大量的手工作业变为机器人可以胜任的工作。比如,波音公司的宽体商用喷气式飞机,现在可以用在飞机外壳之上快速而准确移动的巨型机器自动铆接。虽然用了这些机器,波音称制造其全新的787飞机的人手仍然不够。更确切地说,机器的作用是大幅提高精密度,并使工作环境更安全。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乡土农场公司(Earthbound Farms),新安装的四只机器臂,用特制吸盘将装有有机生菜的塑料盒快速地放入装运箱。机器臂比被它们替代的人的操作速度快得多。该农场用的机器臂是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普莱森顿的熟练技术(Adept Technology)公司研制的。据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工程师约翰?杜尔奇诺斯(John Dulchinos)说,每个机器臂取代了2至5名农场工人。美国的机器人生产商称,在很多应用中,机器人已经比人的成本要低。 去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一个自动化贸易博览会上,罗恩?波特(Ron Potter)给参会人员发了电子数据表格,用来计算机器人的投资回报期。波特是位于亚特兰大的一个名为工厂自动化系统(Factory Automation Systems)咨询公司的机器人技术主管。表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机器人制造系统的初始成本是25万美元,替代了两名机器操作工人,他们每人年薪5万美元。在系统15年的生命周期里,机器人通过取代人工和提高生产率能节省350万美元的开销。奥巴马政府说,这种技术革新对保持美国竞争力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White Hous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副主任汤姆?卡利尔(Tom Kalil)说,“提高生产率是将制造业留在美国的必由之路”。政府官员和工业高管指出,即使工厂实现了自动化,它们仍将是提供就业机会的宝贵资源。如果美国不在消费电子产品等行业中力争高端制造,就有可能同时丧失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此外,机器人行业的高管说,尽管高效的制造业会导致蓝领工作岗位的减少,但能创造包括设计、操作、和维护生产线的熟练工种,还能为这些工厂所在社区创造其他的工作机会。机器人制造商指出,它们行业本身也创造就业机会。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去年委托他人做的一份调研指出,全球范围内已有15万人受雇于机器人制造业,从事设计和组装工作。但美国和欧洲是否能在下一代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还远没有确定。飞利浦首席执行官万豪敦(Frans van Houten)说,“我看到的是中国人也将使用机器人。让制造业重返西方的机会窗口,是在中国人用机器人之前。”更快的装配线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1939年开始生产第一批电动剃须刀,1950年在德拉赫腾建厂。但管理装配线的工程师菲瑟对最新剃须刀的高精尖程度深感自豪。他说这些售价高达350美元的剃须刀的制造比智能手机还复杂得多。这里的装配线由十几个玻璃柜子组成,里面装着熟练技术公司制造的机器臂,玻璃柜组成一条在工厂地面上婉转延伸近百米的长龙。柜子顶端的视频摄像头几乎不偏不倚地引导这些机器臂拿起需要组装零件。机器臂弯曲导线的精度达到毫米级,把牙签大小的转轴插入微孔中,拿起微型塑料齿轮将其放入齿轮箱,并且将小的塑料部件置入适当的位置。下一代的制造业机器人不仅将更灵活,还将更易调整。以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的工厂为例。该工厂最近开始在位于硅谷边缘的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生产Tesla S型豪华轿车。厂房的一大半大门紧锁,被戏称为“黑暗帝国”。里面依然放置着一条已经废弃的丰田卡罗拉(Toyota Corolla) 的旧装配线,一大群工人曾在这条装配线上工作,每年生产50万辆汽车。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Tesla的生产线,这里灯火辉煌,快速移动的机器人刷成明快的特斯拉招牌红色,每个机器人有一条多关节的单臂。大多数机器人2米多至3米高,有点像吓人的“终结者”。当这些机器臂伸到一个平台上、换个“手”来完成一项不同任务时,虽然看上去怪怪的,但却很象一个人。许多汽车制造厂的机器人只能从事单一工种,但在特斯拉的新工厂,一个机器人能最多完成四项任务:焊接、铆接、粘接,以及安装零部件。每辆车在装配线的各个工位停留只有五分钟,多达八个机器人围绕着它像跳芭蕾舞似地施展才华。最终,这家工厂每天可生产多达83辆汽车,其第一年的计划产量大约是20万辆。公司明年将增加一款运动型多用途车,只要将机器人重新编程,就可以在同一条装配线上生产。虽然特斯拉工厂的规模很小,但它所代表的,是对灵活机器人生产投下的一大赌注,它可能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模式。其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了更宏大的设想。美国中经合集团(WI Harper)的风险投资人周微曦(Paul Chau)说,现代(Hyundai)和北京汽车(Beijing Motors)最近在北京郊外合建了一座年产量达100万辆的庞大工厂。与竞争者的大工厂相比,它采用了更多的机器人和更少的人力,具备特斯拉工厂同样的灵活度。周微曦于6月参观了这家工厂。新型仓库在纽约市北部的一个配送中心,传统的和极其现代的系统并排工作,显示出机器人在如何改变产品配送方式的同时,威胁到人类的就业。从这家位于纽堡的仓库,美国最大的食品杂货批发商C & S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供货。老系统占地近5万平方米。几百人驾驶着托盘搬运车和叉车从货架上昼夜不停地上货下货。晚间高峰时期,仓库里充满刺耳的蜂鸣声,到处是飞奔的电动车,它们在头戴耳机的工人们操作下,被能说四种语言的电脑引向装满食物的箱子。位于仓库远端的新系统则小得多,占地仅3千平方米,由区区十几名技术员操控。他们看管的是一个四层楼高的多层笼子,每层有 168个微型赛车大小的“漫游者”机器人。每个机器人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几乎与奥运会的短跑运动员一样快。每个漫游者都与中央计算机无线连接,接受指令后沿货架通道赛跑般到达目的地,将一箱食物取出,或者送入指定地点存放。机器人从其侧面伸出约半米长的金属手指,插入食品箱下方,抬起后拉入怀中,这样就将其拿住。然后机器人加速跑至铁架前端的宽敞通道中,在这个通道中,它必须能应付拥挤的交通,因为笼子的每层有8个活跃的机器人,整个笼子宽20排货架、高为21层。从货架通道中出来,机器人依次等待轮到它们开入一个特制的开放通道的机会,进入通道后它们把食品箱装到一个升降机上,升降机把食品箱川流不息地送到传送带上,最终送入一个大型机器臂。这个机器臂高约3米,拥有熟练超市装袋工的从容和灵巧,扭转翻动着每个食品箱,最终把它们堆成一个2.4米见方的立方体。操纵这个系统的软件相当复杂,能确定哪个机器人应该先装运哪个箱子,所以货物按订单运到超市时,工人们能按照货物上架的准确顺序取出食品箱。机器臂的工作完成后,货箱形成的立方体被运送至包装机用透明塑料膜包起来。然后在计算机的召唤下,一名叉车司机来将立方体运送到卡车上,以便发货。这个机器人操纵的仓库是由波士顿地区的创业公司Symbotic建造的,其计算机设计人员的灵感来自于他们曾创造的软件算法,该算法能高效地组织储存在计算机硬盘中数据。Symbotic的首席执行官吉姆?鲍姆(Jim Baum) 将这个新系统比作一个大型并行计算机。该设计之所以效率高是因为它没有瓶颈。食品箱在自动化仓库中的运行就像数字比特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人类角色的变化乔希?格雷夫斯(Josh Graves)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市郊的托尔森已经当了十年仓库工。他见证了自动化系统让工作变得轻松的同时,也带来了新压力和不安全感。他工作的这家巨型仓库为克罗格超市(Kroger)配送干货。格雷夫斯现年29岁,中学刚毕业就进入这家父亲工作了30年的仓库。这份工作要求严苛,需要搬运沉重的货箱,工作时间也很长。“他们招来的15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干下去,”他说。如今,格雷夫斯操控着一辆类似叉车的小型机器,能够存放和取出各种尺寸的货箱。美国货车司机工会(Teamsters)北加州地区的副主席罗梅?阿洛伊斯(Rome Aloise)说,由于这种工人的体力劳动减少,工伤也变少了。但由于计算机决定了工作速度,现在的压力更多是心理上的。格雷夫斯带着耳机,在计算机模拟声音的指挥下,到仓库的各个位置取出或存放货物。一个被工人们称之为“大脑”的中央计算机决定着他们工作的速度。经理们确切地知道工人们在做什么,精确到分钟。几年前,格雷夫斯工作的仓库安装了一套德国系统来自动存放和取出食物箱。这导致了106个工人失业,约占所有劳动力的20%。开始时,新系统由高年资的工会工人来维护。后来维护工作落到那家德国公司手里,而他们雇用的是非工会成员。克罗格现在计划在托尔森建造一个高度自动化的仓库。去年,六名工会工人去市议会表达了对计划的反对。市里还没有对计划进行裁决。格雷夫斯对市里的官员说,“我们对引进机器没有意见。但请告诉克罗格,我们不想让这些就业岗位从我们的城市流失。”有些工作仍是自动化力所不及的:一些建筑工作要求工人们能应对不可预料的情况,并完成各种非重复性操作;一些组装工作要求有触觉反馈,比如安装飞机、轮船和汽车内的玻璃纤维板;还有一些组装工作,所制造的产品数量有限,或者每种产品有许多不同的版本,这就需要对机器人进行成本昂贵的重新编程。但这类工作的清单正变得越来越短。改进配送业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一个工业区中,有一个简陋的车库,一个装备了几个电子“眼”、一个小铲子和几个吸盘的机器人正反复捡起箱子,并将它们放上传送带。它干的正是世界各地低薪工人每天在做的工作。老一代的机器人不能干这种活,因为计算机视觉系统造价昂贵,而且仅限于在严格受控的环境中工作,需要有恰到好处的照明。但由于有了能像人类一样轻松地看出形状的廉价立体相机和软件系统,机器人也能迅速地识别随意放置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了。这个机器人采用了微软公司(Microsoft)开发的技术,也就是用于Xbox视频游戏机的Kinect运动感知系统。这种机器人将使自动化进入联邦快递(Federal Express)和UPS(United Parcel Service)一类公司成为可能,他们目前雇用了成千上万的工人来做类似的工作。该机器人技术背后,是一家名为工业知觉公司(Industrial Perception Inc.)的创业公司,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的、雄心勃勃的机器人研究机构柳树车库(Willow Garage)派生出来的首家公司。他们的第一家潜在客户可能会是如今雇用成千上万工人装卸卡车的公司。工人们可以平均每六秒搬一个货箱,但由于每个货箱重达60公斤,工人很容易疲劳,有时还会导致他们的腰受伤。 工业知觉的机器人如果能可靠地每4秒钟搬运一个货箱,它就能赢得合同。工程师们自信地认为机器人的表现很快就能大幅提升,只需一秒就能抬起并放下一个货箱。工业知觉的创始人、机器视觉科学家加里?布拉德斯基(Gary Bradski)说,“我们正处在全盘改变制造业和配送业的转折点上。我认为,这一转变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最终会产生与互联网同样巨大的影响。”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乔姆斯基]
[华盛顿总统]
[fengyun1975]
[唾弃猫屎]
[上海的战斗机]
[北极风雪]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9:03 &&
美国又在开创未来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5:0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22:42 &&
中国农民工就是最高端的机器人,老美至少要十年才能造出这种水平的机器人,中国还有十年时间,好好珍惜吧。十年以后,若还是这个样子,制造业会重回美国,中华永无翻身之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57:11 &&
用机器人取代楼主这种思想僵化的人是个不错的选择。当官的说什么,楼主就重复什么,养楼主不如养机器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41:52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44:06 &&
荷兰飞利浦工厂里,机器人取代了数百个工人在工作。<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5:45:16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58:06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认为,这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直接的生产领域中几乎看不到人影了,它将基本上实行数字化自动生产,以加工和制造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有可能成为历史的遗迹。”在这一大转型的历史时刻,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如果赶不上,其经济崛起进程很可能被中断。占领了高技术和高端产业的“高工资国家”,仍会打败技术落后的“低工资国家”,就像当年英国人用纺织机打败中国、印度的手工织品一样。历史上,凡是依靠出口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国家,最后都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贾根良认为,中国必须下定决心自主研发核心和关键性技术,不能寄希望于依靠别人,要利用好庞大的国内市场,让它成为中国自主技术和产业得以孵化的土壤。“19世纪末的美国为什么能超越英国?不是靠传统产业,也不是靠国外市场,而是靠当时的战略性新兴技术,靠严格保护国内市场和对国内市场的独占发展起来的。”他表示,“基于此,我们必须要摆脱目前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控制,通过建立独立自主的产业链高端环节,打造国家产业价值链。”任何形式的生产力进步都需要相应的消费力增加来支撑。当年美国的老亨利?福特创造了T型汽车的流水线生产,但如果他不付给工人双倍工资,就没有人能买得起他的汽车。这正是消费升级和本土市场的战略意义。“金融危机前的全球化分工是畸形的,落实到中国就是,农村生产补贴城市,城市生产补贴老外”,李才元说,这使得中国市场看似很大,实际上老百姓收入过低,市场的真实需求严重不足,再加上市场开放过度,技术对外依赖,本土的产业价值链一直没办法形成。如今,美欧的“再工业化”战略,本身就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扶植和培育自己的新兴产业”,各种类型的市场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发生是必然的,美欧的高科技很难换得来,中国对此应有清醒认识。李才元认为,中国必须坚定地走“内生性循环”之路,做大本土市场,做强本土企业,向当年的美国一样,依靠中国国民收入倍增、消费升级,来培育和养活中国自己的高端制造产业链,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循环向上、生生不息。他承认,中国目前转型难度很大,“我们人口多、技术差、货币弱、泡沫大,不利因素很多,但动力也最足”,因为中国没人再愿意继续“拿8亿条裤子换飞机”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1:26 &&
在创新方面,我们有太多的路要走!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6:20 &&
有些人还在嘲笑程序员,呵呵。未来只有三种人:程序员,部署和应用程序的人员,失业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45:26 &&
18:16:20&&的原帖:有些人还在嘲笑程序员,呵呵。未来只有三种人:程序员,部署和应用程序的人员,失业者。不止三种人 。但未来失业,而非劳动力不足恐怕是最大的社会问题。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9:49:28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1:44 &&
&&&&中国大学在培养“失业大军”?&&[25278]人参与&&&&<img SRC="/view/pics/hv1/49/197/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导语&&&&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699万,但就业堪忧,不少人甚至将之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40求职者共居一室,只为离北京更近”这样的极端案例也屡有曝出。…[详细]&&&&其实自03年首批扩招大学生毕业起,大学生就业难几乎年年有,已经成为了一个持续十年的话题。有人认为正是失败的大学教育培养出了这支“失业大军”,果真如此吗?&&&&<img SRC="/view/todayTopic/2012/zhangcx913lan.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收听 已收听 &&&&01&& 大学并不附带工作,失业率与经济情况关系更大&&&&一旦大学成为普及型教育,就不再是“十年寒窗苦读”的奖励,更不会附带工作&&&&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大学像是一种奖励:意味着从高考的独木桥上拼搏数年,终于迈入理想的学府,意味着可以在大都市立足;成为“社会精英”;让付出的时间、财力和父母的期望得到回报。&&&&但从大学扩招开始和包办分配结束起,这种观念就该扫进垃圾堆了。大学绝非对寒窗苦读的奖励,让人可以在其中虚度,进入大学不意味着考试结束了,相反却代表真正的竞争开始了。而认为上大学就意味着有工作的观念更是错的离谱,在全球都是如此,由于没有经验和缺少技能,大学生和青年人在各国都是失业的“主力”。据美联社2012年的一篇报道,2011年,美国25岁以下大学毕业生中,有占全部毕业生53.6%,即150万人未就业或未充分就业。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根据对联合国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世界失业青年人数约2.9亿,这个数字占全球青年总数的25%,几乎和美国人口相当。&&&&<img SRC="/view/pics/hv1/93/198/3.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42:23 &&
重复性活的都会被逃汰,这是人类发展的大势。理科生好变现,容易挣到中产生活,但压力也是越来越大,这在程序员身上比较暴露。网站刚出来的时候,都是要人工自己写代码的,不论是前端还是后台,在CMS大行其道之时,后台程序员的就业空间其实被大大压缩了,比较有竞争力的,全去写CMS了。职业规划很重要。程序员应当多跟真正的文科生多沟通,因为文科生有理科生最缺乏的发散思维,有了发散思维才会利用现有技术实现创新。说到底,为了吃饭糊口,一直向上发展,如果还是一味的专研技术,那么大量的理科生到中年会相当痛苦的,因为会被新技术、新的年青人所取代。人文,跟政治历史关系太密切,所以人文一直被统治者打压,美国其实学的是中国的文官制度,美国的社会管理层,基本全是文科生。这也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因为人文就是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外界之间的关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8:47 &&
&&&&些工作仍是自动化力所不及的:一些建筑工作要求工人们能应对不可预料的情况,并完成各种非重复性操作;一些组装工作要求有触觉反馈,比如安装飞机、轮船和汽车内的玻璃纤维板;还有一些组装工作,所制造的产品数量有限,或者每种产品有许多不同的版本,这就需要对机器人进行成本昂贵的重新编程。&&&&但这类工作的清单正变得越来越短。+++++++++++++++++++++++++++++++++++++++++++++是。机械展览会最显眼的地方,一定是机器人展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10:32 &&
个人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只能用机器人取代人。
共 18396 次点击,40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21992 / 帖子总数:1947037
今日论坛共发帖:31789 / 昨日发帖:3757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 用机器人取代人的革命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人组装套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