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斗村吴水福是中3500万韩元吗?

中国亿万富豪调查报告201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国亿万富豪调查报告2011
中​国​亿​万​富​豪​调​查​报​告01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支大厦于将倾 碧血黑旗话永福
&& 12:35:43
黑旗刘永福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说:“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
 
  广州数以百计的道路中,用名字命名的为数极少,过去曾有汉民路、中正路,但随着时代变迁而消逝了。今天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建议命名世昌路,仍未落定。目前,只有中山路、仲恺路、执信路和永福路。永福路座落在天河区先烈路与恒福路之间,这里还有以刘永福而名的永福村。往东广州大道北有刘永福当年亲自督建的“刘氏家庙”、“忠义祠”。当年刘常自豪地说:(广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
  &120年前(1884)及110年前(1894),先后爆发了列强侵华企图瓜分中国的痛史。
 
  法王路易十六梦想建立一个“伟大的法兰西东方帝国”;日本军国主义早在16世纪末以丰臣秀吉为首的统治者便宣扬:日、朝、中“三国为一”。明治天皇睦仁更叫嚣:“先征服中国,再征服全世界。”清光绪十年(1884),法海军突袭我福建马尾军港,击沉我七艘军舰。8月26日,清廷被迫对法宣战;事隔十年后的1894年,日本吞并琉球群岛、朝鲜。8月1日,清廷忍无可忍对日宣战,导致“中日甲午战争”……在列强入侵的痛史中,中法战争和保台抗日的刘永福统领下的黑旗军,在军事上多次战胜了敌人,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国威。大清著名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洋务派首领,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称誉刘永福是:“为数千年中华吐气的义勇奇男子!”“果然算得大英雄挺生宇宙。”日(清光绪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光绪帝赠给刘永福已故父亲刘以来的封诰写道:(选录)“兹以尔子在宣光、临洮等处,大获全胜出力,赏给一品封典,赠尔为建威将军,锡之诰命。……世泽长垂。”公元日一代奇才将帅刘永福高寿八十,“薨逝正寝”。时任民国政府大总统黎元洪唁电:“钦州渊亭,国之宿将,遽闻溘逝,骇悼殊深。”国务会议决定将其生平事迹付入国史馆立传,芳名载入《辞海》。
&
  台湾著名诗人黄国珍咏民族英雄刘永福诗云:从来草莽出英雄,一纛黑旗八面风。纵使将军能杀敌,无如卿相主和戎。沙场陷阵惊寰宇,廊庙无谋误事功。君令疆臣长饮恨,故将史笔写孤忠。孤贫苦学奋举黑旗清道光十七年(1837)农历丁酉九月十一日,刘永福诞生于(原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丰乡(后属广西防城那勤乡)小丰村一个贫苦家庭。其先祖刘千一是明代一名贡生,籍贯福建汀州府上杭人。后迁至今属广西博白县东平镇富新村的秧地坡屯(明弘治年间称白州衙前村)。
 
  永福祖父刘应豪属十世祖;父亲叫刘以来,早务农耕,旱灾之后,土地歉收,只好弃农转向山里人收购香菇等山货;母亲陈氏,村里接生员;其叔以定,好赌而败落;家兄李保哥,乃同母异父的兄长。永福原名建业,又名义,也叫毅,由于这些名字笔划很多不好写,也因其排行第二,故又叫刘二,别号渊亭,属第十二世刘氏裔孙。少时在其父刘以来手把手教习下爱习拳棒,及在邻村的王者佑、者佐兄弟的帮助指点下练就一身好武功。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1850年年仅十三岁的刘二,便去当滩艇佣工。终日在江河大海波涛里的水上生涯,使少小的刘二练就良好的水性。清咸丰四年(1854),五口之家一连三丧。八月丧母,村人凑薄棺下葬;十一月父以来病故,用床板作棺安葬;十二月叔父以定贫病交加而去世,家里木板也没有了,只有用草席裹葬!
 
  1857年,二十岁的刘二与李保哥、哥利等三人离家投奔隆州迁隆寨的天地会。他们选投重义气的郑三部下,常常是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不久,李保哥不幸因病身亡。他先后也投奔过郑三、吴三、王士林及黄思宏等部,特别在吴亚终部下时,吴对刘十分赏识,被封为“左翼先锋”,统率三百余众,并当众封为旗头。
 
  同治五年(1866),正当而立之年的刘永福,一日与众外出巡查,偶到安德北帝庙(北方玄武水神,亦称真武帝,简称北帝),只见庙里神像威风凛凛,手执七星黑旗,旗有狗牙白边,即心有所动。随后选定良辰吉日,率二百余众,备猪羊牲礼,到庙前祭旗,与众将士盟誓:“官贵毋相忘,忧患无相弃”,宣告建立一支独立的战斗队伍,正式命名曰:“黑旗军”。以七星黑底白狗牙边三角旗为军旗,众拥戴刘永福为头领。
逾境血战威振中外
 
  清同治六年(1867),清军大举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全国各地特别是广西各路造反农军,都遭清军围剿,刘永福的黑旗军突围到安德休整,并与先入越南的邓志雄部结拜为兄弟,合攻六安。白苗匪首盘文义被部属覃禾元所杀,取其首级向刘投诚。刘永福也向越南王表示归顺,全力保卫地方群众,越南王授永福八品百户衔、光宣团勇头目。
 
  从年十年间,刘永福辗转在各路农军中,经受了初步的战争考验,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入越后军民如同子弟,官兵洽如手足,时刻不忘爱护越南百姓,力求让他们安居乐业,不与官兵磨擦,从不浪费粮饷,积极进行扩军练勇。
 
  1872年10月,法国军火商堵布益等从欧洲、亚洲各地招纳一些亡命之徒,组成“远征队”,配备炮舰,入侵东京湾。1873年冬,法军侵略头目安邺领兵首次攻占河内。法军威迫越南王交出河内城,河内巡抚阮知方父子战死,很快安邺攻陷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四省,接着向北圻进军。越南王请求刘永福黑旗军支援,北圻越督统黄佐炎,急往保胜,请求永福共同抗法。刘永福立即统率两千多人马,日夜兼程越山西、过丹凤、入怀德,翻宣光大岭,抄小路,走捷径,直达河内城外,行程数百里。黑旗军如神兵,出其不意从天而降,法侵略军如梦初醒已是兵临城下!刘永福与越北圻督统黄佐炎商讨,制订了协同作战、“先围后攻”收复河内的计划。
 
  首捷罗池斩安邺1873年,12月21日,法王附马安邺亲率“远征军”出城向黑旗军挑战。刘永福耐心观察,再作调整形成阵势,先令黑旗军佯装撤退,进入袋口“瓮阵”。阵前的安邺狂妄之极,士气松散。刘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挥刀直冲敌阵,枪炮声杀声震天。安邺见势不利,慌忙弃队策马逃窜,至罗池地段,永福立即传令:“停止放枪。长矛大刀齐上!”安邺在罗城堤坝上逃命掉进坑里,他打完了手枪里的子弹,走投无路。刘的爱将吴凤典眼明手快,扬鞭策马刀起头落。这一仗,黑旗军大获全胜,歼灭法军和伪军各数百人,缴获了大量军械。越南朝廷为表彰刘永福和黑旗军的军功,提升刘为三宣副提督。越南人民赞颂黑旗军是“北圻长城,”史称此役为罗池大捷。
 
  再捷纸桥毙威利罗池大捷后,刘永福奉令退出河内,返回保胜。1882年法国增拨550万元法郎,增兵1800人,于同年3月攻陷西贡(今胡志明市)、河内,又命交趾支那海军舰队司令李威利(又名维世)率领法军二千多人攻占南定。再率400多“海上陆战队”大举北犯,扬言要为安邺报仇,悬赏万元捉拿刘永福,10万元攻取黑旗军根据地保胜。适逢刘告假回国返乡探亲扫墓,得越南王密旨,立即谢绝父老乡亲送行,火速赶回保胜。
 
  日凌晨,黄佐炎亲兵送来密报:河内城里法军准备黎明倾城出战。刘永福大喜,即命先锋营杨着恩部署在河内城外东北二里纸桥小镇据守。该镇房屋、街巷繁密,容易隐蔽、防守。果然,法军倾巢而来。杨着恩的指挥所设在关帝庙,一队守庙中、一队守庙后、一队在大路上诱敌,边打边撤退到预定的伏击点。并将苏木水和猪血,在伪装败退时浑身涂满,横七竖八倒下或伏或卧。待法军将近,突然指挥所发出响炮三声,黑旗军的勇士一跃而起,勇猛冲杀,法军死伤惨重。交趾支那海军舰队司令李威利、副司令韦医慌作一团,李威利被一枪击中肩膀,应声倒下。再中两枪仍想挣扎逃跑,又被再补一刀,跪地嚎叫而死。
 
  韦医和几个骑兵正想转向而逃,在刀光闪闪中应声落马,魂断纸桥。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激战了三个小时,全歼法军,其中军官30多人,一举创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再次沉重打击了法国殖民主义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中越两国人民的斗志。越阮氏王朝为表彰刘永福的赫赫战功,晋升他为三宣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的爵号。
 
  三捷怀丹波滑遁纸桥之战,法军惨败。李威利之死,很快传遍巴黎和欧洲各国。恼羞成怒的侵略者怎肯罢休,又任命孤拔为司令,统率4艘军舰增援进攻越南国都顺化;另一路由法军司令波滑指挥的1800多名精锐,配备14尊大炮,向黑旗军据守的怀德府进犯。还有左路贝杰上校,右路比硕上校,合起来三、四千人,军舰11艘和大小战船9艘,于日,如狼似虎,疯狂乱闯。刘永福接到密报:波滑心狠手辣,对怀德府采用“水淹兵追”之计。河内距怀德仅百余里地,八月的越南正是雨季,怀德城临靠红河,平原地势低洼。刘永福已识破敌军的阴谋,即令黑旗军转上高地埋伏。果然,法军挖开河堤,全淹洼地。刘率庞振云武烈营、黄守忠为前营、韩再勋为右营、吴凤典为左营、张镇泰为亲兵营;叶成林坚守炮台,血战了14个小时。怀德已成泽国,刘决定“全军撒出洼地,诱敌深入,围而歼之”。
 
  法军扑至丹凤,这是怀德与山西之间的县城小镇,刘自率亲兵营刘成良、刘文谦等埋伏丹凤堤边,黄守忠、黄宝珠埋伏于正路,黑旗军与法军仅隔一道不到五尺的堤岸,双方血战三天三夜,黑旗军趁滂沱大雨撒出,正当敌人拟作撤退之时,刘又立即传令反攻,多次冲杀,法军死伤数百,终于抵挡不住,波滑吓得屁滚尿流,怆惶败走。
&
  四捷左育地雷阵法军司令波滑受重创后惨败而逃,而另一路由孤拔司令统率,毫不费劲地很快攻下了顺化,强迫越南当局签署了《顺化条约》:割保胜,开放红河;并责令刘永福退兵。
 
  1884年8月法海军突袭中国福建马尾军港,清廷被迫对法宣战,任命张之洞为两广总督,命令岑毓英“照常接济刘水福”,……并封刘永福为记名提督,赏戴花翎。
 
  同年12月上旬,刘即率黑旗军从保胜出发,昼夜兼程,直到宣光城,配合援越清军,包围了法侵略军的驻地,按原云贵总督岑毓英的计划“全线防守,不作出击,对宣光围而不打”。宣光城确是易守难攻,它建在一座陡峭的山丘上,山脚便是明江。前有小河,对岸有塔,法军设置为监控哨所,江上又有炮艇,江岸和城堡都有战壕沟通相连。据龙永行《宣光、临洮战役初探》文中多次提到:“宣光(敌)守军(约)有一万名”。……宣光城既是易守难攻,“(短期内)围而敌不困,敌困而不死”。所以,刘提出了“围点打援”引蛇出洞的主张。宣光与河内之间有一片开阔地,正处城外纵横交汇点,坡地可作伏击点,是极好的天然战场。是年农历正月,黑旗军配合清廷大军冯子材、岑春煊等截断宣光城敌军的粮饷、武器、弹药补给,法军急向河内求援。又探得法军将从河内增兵五千人,就在这片必经地带大茅山左育沿途和路口,直至山地谷口,刘都作了周密的布阵,埋下了两万多斤炸药,分兵把守,掌线点雷。
 
  正当上元节后,正月十六日,明月也为黑旗军监视法军的动静提供了“天灯”。敌人出动了!先锋营诈作败退,按预定计划分路引敌。浩浩荡荡的五千敌军,很快分成小块,主路进入谷口洼地,刘即传令点火。顿时,声声巨响,敌军血肉横飞,负隅顽抗的,也被圈成小块聚歼。战斗持续到十七日,黑旗军凭着月色夜战,予敌军极大打击,共歼法军三千多人,取 得了左育之捷。
 
  五捷宣临夹攻战日,法军又进攻竹春。刘永福的黑旗军与临洮越南义勇团并肩战斗,紧守道口,断绝敌军外援。义勇都扮成黑旗军战士,一时漫山遍野都是黑旗军,声威大壮,士气高涨,敌军胆寒。从上午九点至次日,群众擂鼓助威,尤在午夜发起全面进攻,火光映照之处,四周都飘动着黑旗军的军旗,喊杀之声,震天动地。越方义勇团的“黑旗军”,在刘的统一部署下,军民合力夹攻法军,又获大捷。此时,冯子材部又收复了镇南关,歼法军千余-人,并挥师向文渊、谅山挺进;中路的唐景崧也攻克了太原。捷报频传,刘永福乘胜穷追法军,一举收复了十多个县城。不久接报:刽子手法军司令孤拔率军在进攻中国浙江镇海海口时,身受重伤,不治身亡。法内阁茹费理也因战败而垮台。
 
  刘永福正满怀信心,继续进攻山西,为越收复失地,忽闻清廷已与法议和,立即停战。可谓晴天霹雳,刘痛心疾首!随后,刘接九道谕旨:退出保胜带兵入关。
&
  ●巾帼内助共挽狂澜
&
  刘永福是传奇式的民族英雄,而英雄背后的贤内助———黄八姑,虽从不少文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中获知不少,其实不详。--
 
  将军夫人黄八姑,生于何年待考,清宣统二年去世,葬于钦州市郊龙口麓西侧关塘大岭上。原名叫美兰,亦名其珍,由于排行第八,称八姑娘,婚后尊称八姑。其曾祖父在云南南溪经营盐业发家,并置有田地数百亩,是当地富豪之一。父黄宗桂,又名大鸿,因与当地梁家发生田地纠纷,刘永福仗义评理解决了纷争,刘、黄成为交好。
 
  八姑娘美兰的童年在新桥老家度过。花俏年华时,她和弟弟昭龙一起往南溪随父生活。恰巧此期间,永福与美兰父亲黄宗桂常有来往,乃奉父命与刘结为夫妻。及后,黄龙昭也到了刘永福的黑旗军任后营管带(相当于今营长)。聪明伶俐的美兰,在军中随夫习武,辅助军事、文书,在漫漫的战火生涯中,也常常为永福将军出谋献策,排忧解难,时有见效。
 
  1883年法军入侵河内,越南阮氏王朝恳请刘永福出兵抗法。法军有十多艘炮艇,陆战队有三千多人,企图炸堤用“水淹兵追”之计。大敌当前,刘一时拿不定主意,犹豫之际,美兰建议先发制人。即找来大小水缸百多个,大缸装上草人及火引鞭炮。午夜,薄雾把河面铺上一层蒙蒙的轻纱,缸从上游顺流而下,两岸布阵射击,啪啪响声四起,火光闪闪。停在河中的炮艇向火光乱放枪炮,以为黑旗“小艇队”来了!慌乱中往上游连续发炮,急忙起锚逃跑。到了下游湾位处,看到一些水缸浮靠船舷,舰上官兵都挤出来观看,两岸伏兵齐齐射击,法军损失惨重。
 
  又一次,法军自称的“无敌马队”横行霸道,不可一世。美兰举儿时常见的蜘蛛网丝缚蜻蜓的事例,提出“蛛网缚蜓”战术,用“猪笼阵”堵截马队。经略作试验,果然有效,立即传令军民齐齐动手,编织了不少猪笼,按计而行。吴营先锋小分队,偷袭了“无敌马队”,敌人自以为天下无敌,紧追小分队,至山谷埋伏圈里,“无敌马队”才知中计,欲退时,从峡谷口沿途已抛下不少猪笼,马蹄踩进了猪笼竹洞里被套住,既不能跃,更不能跑,连人带马摔倒。狂妄的“无敌马队”被黑旗军的“猪笼阵”摧垮了。黑旗军内传开了,人人都说:“八姑的猪笼阵立奇功!”
 
  当永福出任广东南澳总兵时,曾在越统领二十多万军民武装,法寇处处威迫越南王调离刘永福,赶走黑旗军,脱离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时清廷一些高官,示意刘取代越南王朝,自封为王,永福认为此乃不义之举,认为宗藩关系已有几百年历史,加之近邻友好,这是兄弟情谊。美兰极为支持丈夫刘永福的义举。在任碣石总兵和渡台抗日期间,她留在宾州,为兴建三宣堂选购材料,直至三宣堂落成,总算有个安定的“家”。
&
  刘永福一生只娶美兰一人,从未纳妾。刚正的永福将军,早年仗义收刘成良为养子,后与美兰成亲,生下三男三女。1891年(光绪十七年)永福已55岁了,藉请假回钦州扫墓,将二女英娇许配冯子材长子。三女刘秀蓉随父在台抗日,壮烈牺牲时芳龄十七岁。
&
  ●渡台抗日拒任“总统”
 
  1894年(光绪二十年)“8o1”,中日双方正式开战。是年春,朝鲜农民起义,朝请求清廷派兵,但日本内阁却决议出兵“决计寻衅”,两天后随即进犯汉城,并攻占王宫,掠劫我方驻朝总理公署。“7o25”突袭中国运兵船;9月17日袭击我北洋舰队。1895年“2o12”,日军侵占山东刘公岛;3月日本海军又攻陷了澎湖。此时,法兰西帝国入侵越南的战火硝烟未熄。7月,刘永福奉旨“酌带兵勇渡台”,八月初三日奉谕刊刻“帮办台湾防务闽粤南澳总兵关防”大印。永福随台湾巡抚邵友廉,携子成良,率九营福字军于8月5日抵台,驻守台南。
&
  历史上琉球本是中国属地,1872年日本天皇却“册封”琉球王,宣布琉球为其属国。1873年日本依样画葫芦派出桦山资纪等人潜入台湾,测绘地图,刺探情报。1874年悍然派出了一支3500多人的“征讨军”,由西乡从道中将统率,大举入侵台湾,并建立所谓“都督府”,强令当地各处悬挂日本国旗。
&
  &58岁的刘永福,于日(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大清国邦办台湾防务、记名提督军门、署福建台湾总镇府名义,致日本国“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函,郑重申明:“台民自入版图年久”。又在《抗倭盟约》中声明:“为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一时千载,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是年(1895)“2o23”张之洞仍电勉刘永福留台抗日。“3o22”清政府在日寇的威迫下,草签了《马关条约》,刘即“慷慨自任”“台南抗日盟主”,肩负抗日保台重任,誓“与台存亡”。日寇在台北狮头岭登陆,大敌压境时,清廷台湾巡抚、钦差唐景崧“被立为民主国大总统”,用银百两铸造大总统印,制蓝地黄虎国旗,以示抗议割让。并向刘表示:“大总统一职,崧暂时权篆,事平当让公”。刘永福态度鲜明地表明:“(以)保护万民,保守疆圉为念。”“在台一日,当尽一日之心”。“其于帝王、总统思想全无一些”,“其他非分之荣,不敢望也”。他认为台湾不必自立民主国而抗日,“我们全台民众起来,奋力抗日,日寇无法占台,这样就割让不了,台湾可保了。”
 
  是年(6月4日)唐景崧登上德国“鸭打”号到厦门,当了11天“总统”。唐奉命内渡后,台南民众数千人集议公推刘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银印送来,刘永福坚决不受,并郑重地说:“不必多此一举!请将印带回销之可也。”
 
  越一日,代表们登门恳求;二日,各界又再次把大印送来,刘肃然地说:“前次送来,吾已不受,今又何劳诸君耶?”“保家固土,不甘为蛮夷牛马,诚宜决意抵敌。打赢,方可完全领土。印吾不受,诸君赍回为是”。越三日,众又再将大印送来,刘更果断地拒绝说:“你们再送印交我,更不能做事矣!”刘永福三番四次,坚决拒绝就任台湾“民主国总统”。表示“先皇帝缔造之初,不知若何经营、若何教养,始得化蛮夷之俗为礼仪之乡。余奉命驻防台湾,一旦委而弃之,将何以对先皇于地下?”一再表白他的爱国之心,爱民之情。
&
  &日本侵略军大将子爵桦山资纪川(日本任命为台湾第一任“总督”)接刘永福拒降、拒不议和的复信后,急忙调集大量军队,成立“南进军司令部”。以新任“台湾副总督”高岛之助中将为司令官,分三路攻台南。第一路由能久亲王率领近卫师团为主力军,约一万五千人,从彰化外围出击,进攻嘉义。至此,&抗日保台大战揭开序幕———
 
  新竹伏击杀大佐
  5月29日,日军炮轰基隆港西岸,陆军从澳底岸登陆,6月初陷基隆,唐景崧不战而放弃台北。台中守将内渡,日寇长驱直进,义军奋起抵抗。6月12日,日本近卫师团统帅能久亲王分兵两路进攻新竹。刘永福即领军民藏于竹林伏击日军,日酋大佐樱井氏当即丧命。6月23日有台中门户之称的新竹陷落。新竹旧名“竹堑”,系由台北向南铁路终点,面海背山,是进入中、南部的孔道。7月10日继在城东的十八尖山与日寇激战,台军民展开冲锋肉搏战。刘速令黑旗军北上增援,爱将吴彭年亲自督师:“誓不辱黑旗军声威!”
 
  黑旗军的先锋营及七星队共七百余人汇合义军,但日寇能久亲王又增援了二万多人,连日苦战,侵略军头子能久亦哀叹:“我军能攻,敌亦能守!”黑旗军与义勇创下以寡敌众,以弱战强的奇迹。
 
  大莆林狠歼山根大莆林,即嘉义县北的大林镇,是彰化和台南交通的咽喉要地。10月7日,敌军两路夹攻,猛扑大莆林,刘设阵引日寇,黑旗军从外大包围,日军与义军展开巷战。义军熟识地形,街巷四通八达,日本近卫军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狂妄自大,轻敌追杀,入阵乱闯。在义勇军民夹击下,他被乱枪打死。
 
  嘉义诛亲王能久
  10月8日,日军大举进攻嘉义。嘉义在台南以北约120里,旧称诸罗,也叫罗山,四周平原,属兵家所谓“难守易攻”之地。夜间,黑旗军和义勇经常突放冷枪,使日军无法入睡。刘永福授意其部将王德标在沿途隘路埋下地雷,火炮两侧设下伏兵,以散兵游勇到敌阵前诱敌,引日军入阵,响雷声声,敌军伤亡惨重。近卫师团长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最后也被击毙。
 
  竹签阵
  能久死,天皇大怒,桦山大叫要为能久报仇。10月中旬日本侵略军调集四万兵力,分陆海两路包围台南。第二路兵马在伏见亲王率领下,由几十艘兵舰运送而来,昼夜以过山炮、开花炮、舰炮攻打,然后由各处上岸。可是,每批登陆的日兵没多少个活着,皆被“刘黑旗”的兵将打死了,这样更气坏了桦山资纪。
 
  在安平海口布阵时,刘传令:“敌人必来复仇,这里滩险可用,竹助我也。”即令军民连夜削竹签布下竹签阵。日军抢滩,坠落坑里,被竹签刺伤刺死。陷入坑里泥潭之中的,挣扎着又被另一批冲滩的队伍挤压而死。
 
  布袋咀血战桦山
  桦山亲自挑选精壮士卒八千人,从侧路夜袭布袋咀。
 
  布袋咀,乃台湾著名盐场,黑旗军勇将柏正材部在此防守,日寇调集强大炮火轰击,刘永福速调其爱子(养子)刘成良营、吴光宇五营增援,又自领义勇队三千人和爬山营前往援助。附近乡民纷纷参与自卫反击。林昆冈是台南义士,号碧玉,台南沤庄人(今称将军乡),武秀才出身,是年64岁,父子带领义民大队,有农民、盐工和船民,一起助战。10月18日,林昆冈父子齐齐上阵与敌开展肉搏战,白刃相接,鲜血飞溅,林胸部中弹壮烈牺牲,犹握刀坐着不倒。此役歼敌二千七百多人,仅剩二百余人带伤翻山逃回舰上。而桦山又强令第二队三千多人乘夜再扑布袋咀。正好刘成良与吴光宇所率的黑旗军,十门大炮都布防好了。山边偷上岸的几百名日兵,都给刘永福亲率的福字军和义勇,一个不留一下子斩杀乾净。英雄的抗日卫台军民,热血写史册,光辉映千秋!桦山面对惨败又气又怒,一面上书天皇请辞,一面请求援兵。
 
  贯日岩桦山败遁
  贯日岩离海岸不远,壁立千仞,直插云霄,居高临下,地形险要。永福命令爬山营选派三百壮丁,备足几天乾粮,每人携带五颗大炮弹及枪支弹药。大炮也吊上山,刘永福和炮兵同登岩顶,一望日寇大小军舰几十艘,其中一艘瞭望台特别高大,救生艇比较多。刘判定此乃旗舰,必定是桦山的坐驾,乃命令四门主炮齐齐瞄准发炮。瞬间舰上机舱爆炸,蚁转鼠窜,急放救生划子。第二排大炮、小炮连续放,敌舰沉的沉、溜的溜,满海人、满海尸。不久,愤怒的海潮把一切吞没,日寇损失过万兵员,桦山也险些葬身鱼腹。
 
  贯日岩之役,日军被击伤、击沉兵舰十五艘,死伤官兵共一万零八十三人。连同攻打安平海口之战死伤的六千人及各海口死伤的四千六百三十七人,总计二万九千多人,大小军舰二十三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日寇于十月十五日又调来六艘较大型的军舰,另运输舰19艘,其他舰艇百余艘,直迫台南。海军中将有品地之允任司令长官,统吉野(旗舰)、秋津洲、八重山、大和、西京丸(代用)等舰;又一队由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任司令长官,统浪速(旗舰)、济远和海门等舰。可恶的是其中济远舰本是我北洋水师的战舰,在甲午海战中被击伤。日本将其修复,转用来进攻中国,海门舰也是如此。
 
  清廷两次下旨严禁沿海督抚接济台湾饷械,“免与日本再起争端。”刘永福叹道:“我军坚守数月,屡挫敌锋。前方将士斗志昂扬,而饷械奇绌,坐失时机,真令英雄气短,如之奈何?”
&
  吴桐林有诗痛之曰:话到君山涕泪多,素廷愧我几番过。三千士卒埋荒冢,百万生灵葬海波。漫说兴亡归气数,休凭强弱论中倭。兵穷食尽孤城在,空使将军唤奈何!&日,刘永福在众将士的极力苦劝下,连夜乘英国船“德士利”号到厦门,12月初转回广州。而他所率的黑旗军、义勇民团奋战了五个月,歼灭日军三万二千多人,比甲午海战、陆战中日军伤亡&总数还多一倍,侵台主力近卫师团半数被歼。、
爱民如子晚节锵锵
 
  1885年农历十二月底,刘永福仅带了一千四百名黑旗军在编的将士亲兵,经广西南宁到达广州。张之洞示意刘把黑旗军安顿在市郊燕塘(沙河)驻扎。正当刘改从水路入粤到了梧州,清廷只给1200套军装,刘已预感不妥。至于原驻保胜所积谷十多万石,大铜炮十多尊,火药枪拔钻弹及战船等,共值十多万两的物资交给岑毓英,岑答应:“将值保价汇回粤督给领”。但张之洞谓:“并未接到岑之公事,无从办理也。”……接连多封文书给岑,如泥牛入海。清光绪廿四年(1898)两广总督谭钟麟任刘永福为广州镇 抚,统营勇二千人,编四营,驻小北门外旧营盘。
 
  农历八月十四日奉谭命统率十营弁勇,往广东南海县罗格围清剿罗姓族人“叛乱”,刘经调解,即拔队返省城(广州)。时逢中秋佳节,罗格围紫垌圩的群众,深感刘永福之恩,大宰猪牛鸡鸭,厚备饼食水酒果品,摆设河边大榕树下,以酬谢黑旗军。刘永福最后登船时,罗格围群众齐齐叩跪在河边,声泪俱下,感恩不已。
 
  这样,推翻了所谓“罗姓……蓄意造反,对抗朝廷”,“明抗官兵,一定要大加剿杀”,“一概剿洗净尽,绝其根株,免贻后患”等不实之词。刘永福不发炮轰,不纵火烧村,罗、关两姓族首接受刘“永世修好”的意见,当即具结:“今后决不械斗”,“永世和睦共处”。事后谭总督斥责刘:“军令,为何不从?”刘即直言:“如照大帅令执行,使数以万计百姓无辜毙命,刘某的头固然不保,大帅的官也保不住!……”
 
  光绪二十五年石井村小布黄姓与三元里李姓发生大规模械斗,绅耆出钱,穷人卖命。刘永福提出约法三章,训戒之后,黄、李两姓写下具结状,各自以身世家财担保。时李鸿章兼任湖广总督,赞誉刘永福“名不虚传,可谓先声夺人”,爱民如子,深入办案,是公正廉明的镇抚。
 
  刘永福从台湾转回广州时,两广总督谭钟麟曾拟任永福为广州军械局长,刘不就,三次告假回钦州探亲扫墓。光绪廿三年(1897)法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沙俄舰队入侵旅顺占据大连。谭感到广东海陆边防兵力空虚,即电永福:“家事周妥否?如妥,即来穗相商。”回电:“蒙帅召,亦当应命。”谭即派安澜号轮船到钦州接刘,刘永福携同夫人八姑和亲兵爱将,奉召回到广州。暂在豪贤街建造公寓,并在沙河燕塘建起营房。1898年刘和铁禅大师一日漫步时,看中“白云山麓沙河之南”(今广州大道北,土名大洲地)“石人窿”,认为这里“风水”甚佳,决定在此建造“刘氏家庙”和“忠义祠”。
 
  1900年“家庙”落成,刘永福自撰一联:“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编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1903年2月遣散黑旗军后,三次以风湿病发作报请辞职,未获批准。李鸿章批示:“……声望素孚,威扬中外,纵有微恙,卧治亦可。”永福只好在“家庙”里“养病”会友理事。
&
  1905年9月,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和阮述(王族)一起来到广州刘氏家庙拜会刘永福,策划共举反法义师。1906年,刘全力支持潘、阮志士在家庙里集会活动,成立驱除法寇光复越南的维新会(1912年改为越南光复会)。刘永福有力地支持了越南的民主革命斗争事业。“刘氏家庙”已成为民主革命的小摇篮。清宣统三年(1911),74岁的刘永福于9月9日赴港加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11月9日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清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是年12月辞去总长之职回钦州。1912年仍支持越南“振华兴亚会”,并上书请缨抗俄。1915年刘永福78岁,仍上书通电反对“二十一条”。当年《申报》载:“粤人刘永福前在越南战功卓著,满清之季,知机退隐,及到广东反正,再肩负重任,为民团总长。现闻库俄协约,奋勇请缨,爱国热诚,英风尚在……”可见永福的为人和晚年的高风亮节。
&
  1917年刘永福八十高寿时临终遗言:“予起迹田间,出治军旅,……一生惟以爱国为本,皆本此赤心。”“故临阵不畏死,居官不要钱。幸战绩颇着,中越均授以提督之职,居武臣极地,亦可谓荣矣。然予心惕惕,终不以官爵为荣,只知捍卫社稷,不使外洋欺我中国为责任。此身虽老,热血常存。”“现今国事日危,外强虎视,政府早定大计,任贤选将,振起纲维,竭力为国,以救危亡。因循坐误,内乱交作,蛮夷野性,必乘机入寇,割据瓜分,亡国奴隶,知所不免。”……“吾今已矣,行将就木,恨不能起而再统师干,削平丑类,以强祖国。”“倘为国用,自宜竭力驰驱,不惜以铁血铸山河,……以期臻于五大洲最优美之国。”
  顶天立地的刘永福病逝于广西钦州。他是一位伟大的和平战士,是英勇不屈的民族英雄。
  作者: 冯子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斗村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