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达晨光在哪燕在哪个戒毒所

上海张公馆秘闻
上海张公馆秘闻
日期:&作者:秦维宪&来源:新民晚报
1930年任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时的张学良
&&&&今年二月十九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率六十人的访问团抵台湾新竹县五峰乡,参观张学良将军故居,并代表辽宁乡亲捐助新台币两千万,用以扩建五峰乡清泉张学良故居。其实,张学良故居除了辽宁少帅馆、陕西西安事变馆、台湾新竹五峰乡清泉以外,尚有上海皋兰路一号张公馆。张学良在民族危亡之际,曾在这儿断断续续度过两个春秋。斯时,这一清幽、神秘的宅院,不仅孕育了少帅拯救民族的壮烈气概,而且演绎了他的浪漫情愫。&&&&壹&&少帅对东方巴黎情有独钟&&&&&&&&张学良同上海有不解之缘。自1928年“皇姑屯事件”使老帅张作霖一命归西后,少帅张学良执掌东北大权,当他羽毛渐丰,便向往起白山黑水外面的精彩世界。上海作为国民政府的经济、文化中心,盖源于其深受欧风美雨的熏陶,因而这一东方巴黎对崇尚享受的少帅而言,自有其非凡的吸引力。&&&&&&&&不过,张学良初到上海的几次行程,是没有固定住所的。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下野,翌日飞抵上海。张学良少时体弱,曾染过肺病和伤寒,所以一旦军政大事缠身,常产生疲惫之感,这次正好趁下野之机,放松心情,在上海休养、娱乐。张学良交游广泛,宋子文是与他最谈得来的挚友,特别是两人对日本的态度一致,故而宋子文出于舒适和安全考虑,将少帅安排在福熙路(今延安中路)181号张群寓所。这段日子,张学良在宋子文、张群等高官陪同下游览十里洋场,略扫“九一八事变”带来的忧郁之气。&&&&&&&&张学良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亦曾有过荒唐之举。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军阀混战期间,他在河南军中染上鸦片后,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遂决定于1933年仲春去上海戒毒。张学良到达上海,入住由杜月笙提供的法租界巨簌达路(今巨鹿路)128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学良以钢铁般的意志戒毒。每当犯毒瘾时,他全身的肉就像被开水烫后没了皮肤一样,涕泪交加,大口喘气,浑身发抖。然而,他咬紧牙关,叫卫士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最后由美国医生米勒给他注射戒毒针,这种针是以毒攻毒,一针下去,张学良就会昏睡3天。在这幢奇妙的西式楼房里,张学良终于戒掉了毒瘾。张学良戒毒毕,人极度虚弱,杜月笙即请海上名中医陈存仁前去调理,开出的名贵药方为吉林老山人参、关东鹿茸,慢慢地使他康复。&&&&&&&&1933年岁末,张学良尚在欧洲考察军事,他决定结束考察回国先到上海居住,于是派下属租借了莫里哀路(今香山路)2号。日,张学良携赵四小姐归国,当他面对这幢法式小洋楼时,见其紧临法国梧桐林立的马斯南路(今思南路),环境极为幽静,更兼楼前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不禁怦然心动。他在上海最好的地段内的洋楼里,感受着具有西欧古典风韵的高贵氛围,就考虑以此为蓝本,寻找相似的庭院,作为自己来上海久居的住宅。&&&&贰&&依傍法国公园的西班牙庭院&&&&&&&&张学良在欧洲考察游览过程中,很欣赏欧洲各国人士敬畏自然、崇仰自然、喜欢住宅与绿化连成一体的习性。因此,他在挑住宅时,首先要求楼前有草坪,他对自己的侍卫副官长谭海说:“一位意大利友人告诉我,凡属文化先进的国家,一般都讲究居住环境和房前有无绿地。因为绿色植物可给人带来清新的氧气,有绿地的房舍也可以让人身体健康,少染疾病。”于是,谭海依着这一指示,向一家银行租借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1号,作为张学良、赵四小姐等来上海的别墅。&&&&&&&&这是一幢西班牙式庭院,距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一箭之遥,旁边是树木森然、鲜花竞放、群鸟争鸣的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空气十分清新。该楼建于1932年,共有三层,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座北朝南,冬暖夏凉,红瓦白墙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风姿。西式小楼的门口竖立着一对呈铰链棒式的柱体,柱上筑有重叠的屋檐,显得壮丽辉煌,颇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美。一楼的会客厅里摆放着沙发、茶几、盆景;三楼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卧室,原来的西班牙家俱早已不知去向,如今安放的是依原样复制的;卧室旁是张学良的小书房,书架上置有《圣经》《明史》等,这显然是后人添加的,因为张学良最爱读这两部书。&&&&&&&&张学良之所以一眼相中这幢洋楼,其因并不仅仅是那散发着西方文化的螺旋形楼梯和乳白色廊柱,以及房屋设计的精美,而是小楼处于浓阴覆盖的绿色之中。从这幢洋楼的大门右拐,迎面呈现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大花园,园中大树参天,芳草如茵。更难得的是楼后有一泓蔚蓝色的湖波,微风拂过,泛起阵阵涟漪。他们入住后,赵四小姐在草坪中广植花木,其中有广玉兰、金银两桂、鸡冠和紫罗兰等,端的是群芳争艳,一派世外桃源。赵四小姐还特意在园中置一荡秋千的摇椅,今人在椅上摇荡,不禁浮想联翩,从而称之为荻园(取赵一荻名之意)。翌年,他们干脆买下了这幢西班牙式洋楼。&&&&叁&&酝酿“西安事变”&&&&&&&&关于张学良为何发动“西安事变”,历来有许多说法,最新的观点认为张学良同蒋介石都是火爆性子,双方语言不和,“火药”相向,终于酿成兵谏。然而,这只是当事人促成事变的一个心理因素,按张学良的逻辑发展,兵谏一定会发生。“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正好在上海,也许在高档社交圈子跳舞,不仅不发出抵抗之声,事变后也一再忍让,终失东三省大片国土,遂招致时贤作诗骂他,并被国人诟病。历史事实是,张学良的不抵抗是基于希望全国一致抗日,而不能让东北一地抗日的想法。张学良晚年坦承,他从未接到过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但他与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相悖的,特别是后来蒋调东北军去围剿陕北红军,才逼得他铤而走险的。&&&&&&&&而张学良走这步险棋的酝酿过程,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他在上海寓居的日子。张学良从欧洲回上海后,这幢洋楼立马门庭若市,他作为拥有重兵的国民革命军二号人物,自然成为各方军阀、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拉拢对象。然而,他此时痛定思痛,深感“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必将毁掉整个民族,旋转向中共在《八一宣言》中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靠拢共产党人。日至12月,张学良去南京参加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及会后,多次回到上海寓所。&&&&&&&&当时,张学良遇到了一位促使他坚定抗日意志的关键性人物,那就是他的东北老乡、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1935年岁末,张学良获悉杜重远因主编《新生》周刊,宣传抗日,被政府判处一年又两个月徒刑,正在上海的监狱服刑。他毅然前去探望,彼此倾心交流抗日情怀,杜重远诚挚地劝张学良接受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并说:“不联共抗日,就是空谈抗日”,以致深深地打动了张学良的心。&&&&&&&&1936年春,国共双方高层已在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等地谈判,共商抗日国是。在这股和谈风气的影响下,张学良在上海寓所会晤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将领李杜,他不仅了解了东北抗日义勇军艰苦卓绝的战斗情况,而且被李杜“联共抗日”的主张所感染,便委托李杜搭桥,积极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不久,李杜将中共代表刘鼎介绍给张学良,对外号称是他的英文秘书,从而通过这条线与陕北共产党高层取得了联系。这些,无疑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肆&&与中外红颜知己交往&&&&&&&&张学良年轻时气宇轩昂、风流倜傥,在工作之余喜交女友,据他晚年接受著名史学家唐德刚教授采访时承认,自己一生与11名女性有感情纠结。当然,11名女性中除了于凤至、赵四小姐,其余绝大部分均属于红颜知己,也即处于柏拉图的精神恋爱层面。其中,张学良在上海寓居期间,曾与两位中外美女交往,留下一段早春二月花蕾含苞待放般的佳话。&&&&&&&&且说张学良携赵四小姐在高乃依路1号享受着甜蜜的爱情,颇有乐不思蜀的味道。然张学良毕竟是风云人物,政务、军务十分繁忙,因而赵四小姐来上海住的时间相对长一些。赵四小姐来沪,一般都带着1930年出生的独子张闾琳,几乎天天看着宝贝儿子在花园的摇椅上荡秋千。赵四小姐在认识张学良前非常活泼,喜爱社交;而一旦与张学良同居后,却变得深居简出,不愿抛头露面,所以她在上海居住时,除了同其六嫂吴靖、几位名门之女交往外,鲜有人知,这也就不会被上海小报占什么桃色新闻的便宜了。&&&&&&&&然而,张学良在上海居住期间却经常外出与红颜知己交往,其中有一位居然是差一点嫁给张学良的蒋四小姐(蒋士云)。蒋士云祖籍江苏吴县,1910年出生于婉约的姑苏城,后全家定居上海;蒋氏乃耕读世家,家中名媛辈出,士云在女孩中排行第四,故称四小姐。1924年隆冬,还梳着小辫子的蒋四小姐与张学良在北平的顾维钧公馆一见如故。当时,蒋四小姐正客串演唱梅派的《贵妃醉酒》,张学良听得津津有味,蒋四小姐唱完由顾维钧介绍他们相识。从此,不管蒋四小姐逗留北平,还是留学法兰西,他们均鸿雁传情,互诉衷肠。1932年早春,蒋四小姐已结束在巴黎的学业,决定返沪与家人团聚后即北上向张学良表心迹,准备不顾名份嫁给他。但是,此前赵四小姐已在北戴河与张学良坠入爱河,并陪伴于侧,当蒋四小姐得悉这一情况,便将深情埋于心中,将张学良作为挚友相待。&&&&&&&&1034年至“西安事变”之间,张学良频繁来上海,他经常外出会见蒋四小姐,既表示自己内疚的心情,又可以减少痛失家园的烦恼。他们每次约会不是去舞场跳舞,就是去朋友处赴宴,抑或去郊游,彼此还以英语对话,显得浪漫而洒脱。后来,蒋四小姐嫁给大银行家贝祖贻,1991年张学良去美国纽约探亲,在贝夫人家住了3个月……&&&&&&&&另一位与张学良深情交往的是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之女艾达。艾达是意大利驻华公使齐亚诺伯爵的夫人,1930年张学良主政北平时,在一次外交场合与其结识。艾达面对鹤立鸡群,能用英语与她对话的少帅,不禁大加倾慕;张学良亦为艾达的美貌、知识丰富而吸引,双方竟产生相见恨晚之感。但张学良是有理智的军人,深知陷入情海,将声名狼藉,便与艾达保持距离。吊诡的是,艾达对张学良展开猛烈的进攻,竟能调动张学良驾驶飞机,带她在北平上空盘旋。不久,齐亚诺被调往上海,艾达随夫前往,张学良亲自驾车送行,双方依依惜别。张学良晚年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她的秘书告诉我,说我送走艾达后,艾达在火车上大哭一场。我问她哭什么?他说,艾达喜欢上你了,你却不理她,她难过,所以才大哭呀!”&&&&&&&&张学良之所以与艾达交往还有两点因素,一是艾达希望张学良戒毒,二是支持他抗日。果然,张学良去上海戒毒期间,艾达每天早晨准时打电话到巨簌达路128号,向米勒医生询问他的身体情况,并为他最终戒掉毒瘾而发出由衷的欢呼;祝愿他以强健的体魄去抗战。张学良寓居高乃依路1号后,艾达常来电约张学良外出聊天、跳舞。艾达此举遭到于凤至、赵四小姐的反对,更因出任意大利外长的齐亚诺突然承认伪满州国,被激怒的张学良出于民族大义,毅然寄回艾达给他的所有情书,与艾达夫妇断绝了联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高钢 中国新闻工作者面对的环境挑战社会环境 ? 受众环境 ? 市场环境 ? 技术环境? 社会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社会生活的变 化频率加快,各个领域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作用 日益深刻。?
一个新的科学技术,一个新的建设成就,一起空难, 一场瘟疫的影响力都会超出行业与地域的局限,对社 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影响,从而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 关注 受众环境? ?受众群体的年龄跨度加大,社会构成日益复杂, 思想状况日益活跃,价值标准日益多元化。快速获取最新信息、精确接近深度信息、主动 选择有用信息已经成为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普遍需求。 市场环境?媒体走向市场已成趋势,各类媒体已经 覆盖广大的受众群体,占据了传媒市场 的各个领域。中国新闻传播业最新统计数据? 2002年中国新闻传播业统计数据? ? ? ? ? ? ? ?? ?图书 2002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68家, 其中中央级出版社219家,地方出版 社349家。 2002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70962种。 期刊 2002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029种,平均期印数20406万册,总印数29.51 亿册 报纸 2002年全国共出版报纸2137种,平均期印数18721.12万份,总印数 367.83亿份。 音像电子出版 2002年全国共有音像出版单位292家,其中音像出版社208家,全国共出 版录音制品12296种,出版数量2.26亿盒(张),录像制品13576种,出 版数量2.18亿盒(张),电子出版物4713种;9681.35万张。 广播电视 全国共有广播电台306家,电视台360家,广播电视台1300家。广播节目 套数1933套,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3.21%;电视节目套数2058套,电视 人口覆盖率达到94.54%。 技术环境?信息数字化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经 使得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现 代化水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局面,数字 报刊、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改变着大 众传播业的格局,互联网为其代表的新型媒体的 出现,加速推进着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进程,加剧 着媒体行业的世界范围的竞争。 数字化书报刊《南方周末》创刊15周年电子版合 订本:776期报纸,6800多块版面,500多万 字,10000多幅照片。 ? 1999年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版:74卷, 7.8万个条目,1.26亿字,5万多幅图表 ? 日,美国ProQuest公司宣布已经 将1851年创刊的《纽约时报》全部以数字形式 存储起来:300多万个版面,2500万篇文章数 据总量达到4TB。? 图书的网络出版?2000年3月,美国恐怖小说家Stephen King推出 《Riding the Bullet》与Simon & Schuster 出版社合作 进行网上出版。读者支付2.5美元就可以下载。 第一天为促销免费,第二天40万订单!紧接着 他推出连载新作《植物》,自由付费,声称会 费率不到75%将不再继续写,结果超出,到2000 年底写了六章,净收入46万美元。?人民时空出版平台 数字化书报刊接收终端电子书:2001年4月,台湾学者朱邦复推 出首部中文电子书阅读器?文昌一号?。 ? 2002年10月,北大方正和南开津科开发 出?翰林电子书?。32开本书大小,400 克,最大可支持2G容量的存储卡,相当 于4万册藏书。 ? 1999年IBM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一份?电子 报纸?? 时代的询问?在急剧变化的全新环境中,新闻媒体的运营及 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媒体怎样才能 ? 在激荡的变革中履行责任? ? 在剧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 ? 在媒体的角逐中赢得受众? 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贴近实际?三贴近原则?是中国最高领导层的执政理想在推进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体现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闻工作领域的遵循与应用 是对新闻工作基本客观规律的深入浅出的概括与说明 是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新闻工作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方法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用如此鲜明、简洁、通俗的语言对新闻工作的根本性 指导原则进行的深刻说明。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要求。——李长春 深度报道:国际新闻界的主流操作方式??全面引入深度报道理念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间与空间维度进行深度扩展的报道, 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展 示与剖析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与非深度报道相比,深度报道不仅是反映新闻的静态截面,而是要披露新闻的变 化进程;不仅是观察一个新闻的内部关系,而是要揭示一个新闻的内部与外部的 复杂关系。?强化“新闻背景说明意识” 强化“新闻影响展示意识” 强化“新闻发展预测意识” 案例:北京音乐厅建成的报道??北京晚报?美联社导语:中国第一座适合于演奏欧洲古典音乐的音乐厅建 成 票房:前十场古典音乐演出 的门票已经预售一空 上海:古典音乐的磁带销量 首次超过流行音乐 判断: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数 千年文明的国度不会抛弃人 类的古典文明北京音乐厅建成的时间地点 ? 首场演出的情况 ? 出席的人员????从一幅新闻图片说明看深度报道意识 另一幅新闻图片的说明? ? 案例:珠海机场通航? ? ?新华社 珠海市第一个机场竣工通航 李鹏总理出席通航仪式 机场建设时间、耗资、跑道 长度 机场拥有世界最先进导航和 地面设备?美联社? ? ? ? ????中国最富的一个南方省区开通 了一个大型国际机场 机场距澳门33公里是繁荣的珠 江三角洲四大新机场之一 其他三大机场 随着香港澳门主权的回归,中 国将最终掌管这四大机场 珠海机场年吞吐量:1000万旅 客和40万顿货物。拥有中国最 大的候机楼 中国为世界第三大国,国内航线客运年增长近20%, 达4000万人次是同期世界客运 量年增长的3.5倍 深度报道的结构示意背景主体趋势4.15空难(2002年)武汉空难(2000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提出的 三个层面的报道概念一、对主体新闻事实的直接报道 ? 二、发掘涉及主体新闻背后原因及实质 的调查性报道 ? 三、在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作出的解释 性和分析性报道? 深度报道的组合要素1、主体新闻 2、形成原因 3、影响范围 4、发展趋向 5、本质意义 普利策的办报理念?《圣路易斯邮讯报》将不为政党而为人民服务,不 是党的而是真理的喉舌,不支持行政当局而对它进行 批评,反对所有人的欺诈和骗局,不管它发生在何处, 属于何种性质;提倡原则和理想,而不提倡偏见与党 派性。这些理想和原则就是我们的建国的理想和原则, 它们是真正的民主政体的好的理想。——《圣路易斯邮讯报:创刊号》日 美国新闻学者:这一办报方针是对美国新闻事业的理想的前所未有 的最好的表述。 普利策领导的报纸把无赖的政界、有钱的偷税者、受警察保护的赌博 集团和营私舞弊的公用事业作为主要的批评对象。 普利策做了什么??在我们这个日益繁荣的大城市里需要这样一种日报: 它不仅售价低廉而且明白易懂,不仅明白易懂而且内 容丰富,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真正的民主精神—— 忠于人民的事业,不做有钱人的奴仆……它要揭露一 切丑恶和欺骗,抨击一切社会罪恶与弊端,它要以真 挚诚恳的态度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斗。——《世界报创刊号:告读者书》日 普利策在报纸上提出的“十点纲领”:1、征收奢侈品税;2征收遗产 税;3、征收巨额收入税;4、征收垄断企业税;5、向享有特权的公 司征税;6、为国家制定税则;7、改革文官制度;8、惩办贪官污吏; 9、惩办倒卖选票者;10、惩办在选举中左右雇员选票的雇主。?? 调查性报道的历史沿革?20世纪初,美国杂志新闻界发起了一场揭 露社会转型期大量出现的社会弊端的运动。这 就是“黑幕揭发运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称从事黑幕揭发的记者 为?扒粪者?。() ? 年间,黑幕揭发者大约发表了2000篇文章??在黑幕揭发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市、州和国家社会立法 汹涌而至,几乎席卷公众所感兴趣的一切生活方式和一切活动 方式。”催生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法案。 美国的黑幕揭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资本主义经验丰富近百年的积累,达到 了空前繁荣的时代。据统计:1860年美国的百万富翁只有3个, 而到了1900年美国的百万富翁已经有了3800个。十分之一的人口 占有全国十分之九的财富。财团老板们控制着经济与政治的命脉, 贪污腐败之风席卷美国各地。?1902年前后,以作家、记者林肯.斯蒂芬斯、雷.斯坦纳 德.贝克、艾达.塔贝尔、芬利.彼德.邓恩为代表的一群中产 阶级知识分子,利用《麦克卢尔》、《角斗场》、《世界主义者》 等杂志为阵地,向政界、商界及社会各个领域腐败与弊端展开了 无情的揭露与批判。推荐书目:林肯.斯蒂芬斯等著 展江、万胜译:《新闻与揭丑》海南出版 第一卷:美国黑幕揭发报道经典作品集 第二卷:美国黑幕揭发报道先驱林肯.斯蒂芬斯自述?? ?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调查性报道越南战争的幕后动机 ? 水门事件 《总统的全班人马》 ? 亚利桑那计划 ? 美国调查性记者与编辑协会? 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调查性报道的兴起?改革开放,社会变迁催生了中国的调查性报道。20世纪八 十年代调查性报道的兴起与繁荣。 20世纪九十年代调查性报道在各级、各类媒体中的重要地位 确定。 调查性报道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担负着社会舆论监督的重任。???让我们记住那些为维护正义、真理和良知,突破重重艰难险 阻将种种邪恶与黑幕披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从而推动着中国文明 进程的优秀的中国记者! 深度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意义? ? ? ?1、客观、深刻、全面地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状况 2、形成特殊传播效应,在媒体市场上拥有特 殊竞争力 3、深刻地作用官方决策 4、训练出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 把深度报道的选题聚焦在四大领域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 ? 各级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 ? 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弊端 ? 重大突发事件? 真实报道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往往造成受众生存环境的深刻改变,让人民 知道自己生存环境的发展进程,会帮助他们准确认识自己生存环 境的改善与自身命运改变之间的关系,这个领域报道的意义不仅 在于鼓舞受众生活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为满足自身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出相应的决策判断,激发他们为改变 自己的生活现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 步进行他们的选择与创造。耕海牧渔:中国加紧开发水中食物资源 中国抢建跨世纪交通动脉? ? 案例:中国抢建跨世纪交通动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人们很难注意到隐缩在西藏高原东南 端一个叫墨脱的地方。然而在中国的公路发展史上,墨脱却成了终结一个时代的句号。 1994年,一条蜿蜒的公路穿越泥石流频繁发生的新生地质带通到这个人口不足1 万的小县,至此,中国将大陆所有的县城全部连接在总长度达114万公里的公路网 上,结束了县城不通公路的历史。? ? ? ? ??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蒸汽机车开始隐退:中国铁路运输酝酿巨变 中国不想放弃西部 中国大陆已建成六个运输大通道 新的困境:中国作何选择中国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已经对1991-1995年中国完成的客运和货 运总量作出计算: 到1995年底,全社会客货运输总量可达到114.1亿人次和125.32 亿吨,分别比1990年增长47.7%和29.1%;全社会客货运输周转量可达 9025亿人公里和35554亿吨公里,分别比1990年增长60.4%和3 5.7%;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可突破8亿吨,比1990年增长65.6%。 这些数据展现着一个现实:交通运输的发展正在加速着整个中国人与物时空位臵 的移动,这番移动的直接结果,就是占世界人口22%的这个东方大国市场经济的活 跃和社会闭锁状态的消失。 深刻解释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政府的重大决策往往直接作用着一个地区、 一个领域、一条战线的发展进程,决定着一个事业的 成败兴衰,从而直接影响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得失与命 运沉浮。因此各级政府的重要决策应该成为主流新闻 传媒的关注重点。在这个领域的新闻选题特别要关注 的是真实、深刻、清晰地解释各级政府作出的重大决 策与普通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些决 策对整个国家或对某条战线、某个地区发展进程的影 响。战略西移:中国命运的再度抉择 十六届三中全会? ? 案例:战略西移:中国命运的再度抉择?1995年9月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一位叫胡鞍钢的研究员和他的两位朋友(王绍光、 康晓光)向社会公布了他们历经两年对中国地区间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成果。这是基于大量统计数据和实 地考察所进行的一次规模浩翰的研究。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界人士出自不同角度对中国大陆沿海与内 地、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发展差距所表示的种种忧虑,似乎被这三位学者所从事的研究提高到科学定 量分析的高度。在他们撰著的那本长达44万字的题为《中国地区差距报告》的专著中,发出了一个近乎 危言耸听的警告:中国在寻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高度重视并着手解决日益扩大的地区间差距,可 能会导致前南斯拉夫民族冲突、国家分裂的悲剧。 同样是在1995年9月,中共第14届5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 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之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的方针,认为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解决好社会分配不公,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 条件,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李鹏对此的反应是:把重视和解决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作为一条 重要的方针提出来,是适时和必要的。江泽民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 持的重要方针,这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显然,中共最高决策层已经决定从?九五?期间起, 着手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的地区发展失衡问题。 中国政界高层和中国学界高层在同一个时间维度里对同一个问题表现出的惊人的共识,只是一种巧合 吗?不平衡发展的代价 国民生活差距拉大 西部何以落伍? 面对南斯拉夫前车之鉴 战略西移的决策背后 西部经济从哪里启动? 谁来做中国西部的?牛仔?? 中国西部开放大潮将至 西部将再次影响中国???? ?? ? ? ? ? ? ? 结尾?中国西部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似乎始终带有一种 神秘的色彩。它总是在这个国家处于非常变动的关键时刻,引起 人们的关注。 ? 60年前,年青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只身考察中国西北 地区,凭借新闻记者敏锐的观察力,确信中日战争一旦全面爆发, 中国西部将成为中华民族最后的退守与再生之地。 ? 随着国民党迁都西南,共产党扎根西北,在这片神秘的土地 上最终酝酿出中国历史新的发展方向…… ? 一个甲子过去了,在中国处于新世纪发展的关键时刻,发祥 于陕北窑洞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回首西望,这种历史的交叠 耐人寻味。 ? 中国西部一旦崛起,整个中国及世界将感受到什么? 用建设者的态度 披露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弊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察觉并披露社会运行 的矛盾,为推动这些矛盾的解决提出呼吁与建 议 。孙志刚事件 ? 广西南丹事件 ? 中国农药灾难 ? 2003年度中国记者风云榜 1 2 3 4 5 6?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 求,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新闻宣 传的重要职责,也是党和政府推动工作 的重要手段。 ——李长春2003年9月23日在同省以上报纸总编、电台电视台台长学习“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培训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 从事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要出于公心,从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帮助党和政 府改进工作; 要服务大局,抓住群众关注、领导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促进改革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要事实准确,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材料,注意核实情况,用事实说话, 防止以偏赅全,炒作渲染、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要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为准绳,善于听取不同 意见,以理服人,防止主观武断、感情用事;要注重效果,揭露问题要跟踪报道处理结果,向积极的方面引导,有利于改 进工作; 要遵守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拿不准的问题要请示,涉及重要、敏感问 题的稿件要送审,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参反映;?? 掌握对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主动权?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对社会生活产生突发性的巨大的震 荡力,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 种种难以预测的冲击力甚至是破坏力。 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是新闻媒体扩大自身影响、提升 自身地位、参与舆论形成、左右传播方向的重要机遇!?? ? ? ?快速反应 连续报道 全面观察 智慧引导 改进和加强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原则?有利于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有利于组织社 会力量共同行动,有利于人民群众自我保护, 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要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 注重效果?的要求,加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 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建立和完善突发事 件新闻发布制度,形成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工作 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对待各类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一定要头 脑清醒、正确分析、准确把握、妥善引导。 美联社深度报道案例分析? ? ? ?一位进入美联社仅仅两个月的记者采写的报道 怎样选题 怎样采访 怎样写作漂亮的马 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是致力于查明并披露与公众利 益密切相关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而被掩盖起来 的深层事实真相的报道。调查性报道是暴露报道。它暴露政府和公共机构 中的腐败行为和丑事。(杰克.海敦)? 从事调查性报道的方法建议?调查性报道是致力于查明并披露与公众利益密 切相关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而被掩盖起来的深 层事实真相的报道。不断地臵疑,不断地求证 不要忽视任何线索和细节 借鉴侦探和律师的工作方法 ? 在法律范围内行事 ? 勇气、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 高度的警惕和防范 ? 让感觉推动自己,让事实说服自己 ? 用冷静客观的文笔披露最不被人们所知的内幕? ? ? 解释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是对新闻的生成原因和深 层意义进行解释和分析的报道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催生了解释性报道。 ?各种新闻事件接踵发生,而这些事件本身似乎是 毫无意义的。于是,一个‘为什么’变得与‘是什么’ 同样重要的时代开始了。?——李普曼 ?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1933年确立?解释性报道?名称。 ? 20世界50年代初的麦卡锡主义推动了新闻界对社会责任 的反思。 ? 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解释性报道奖?。? 从事解释性报道的工作原则?解释性报道是对新闻的生成原因和深层意义进行 解释和分析的报道。解释性报道的要求: 运用事实;交待新闻背景并作出解释;讲明新闻事实在某些背景 下的意义——杰克.海敦 坚持用事实说话(五类构成解释的事实:历史性、环境性、简历性、 数据性、反应性) 在事实中发现并建造解释的逻辑关系 掌握报道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的知识 不断地追究深层因果关系 最高的艺术:协调事实与主观判断之间的关系 最大的危险:直接发表议论 最大的矛盾:时间、资金与报道成果? ?? ??? ? ??
怎样判断新闻?在任何时代大众传媒的新闻遵循着两个基本的原则:*新闻是从正常的事件流程中脱轨而出的信息,是某种 预期的中断。 *新闻是一种信息――人们需要这种信息来对自己的生 活做出明智的决定。――Melvin. Mencher 新闻价值标准? ? ?时效性: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俄罗斯人质事件 9.11事件;中国入世朝核问题北京会谈现场,亚辛被杀。 影响力:事件影响的人越多,就越具有新闻价值!2003年全球关注非典;2004年 全球关注禽流感。 显赫度:事件中的人物与机构越是著名,就越具有新闻价值!朱镕基说:?我爱 美国人民!?胡锦涛取消礼宾仪式!当天全世界多少人心脏病突发甚至死亡都不 是新闻,但是美国总统在观看橄榄球比赛时突然昏倒就是新闻!安然事件;刘晓 庆偷税漏税案;克林顿性丑闻; 接近:事件与受众在地理上和感情上越是接近,就越具有新闻价值!地理上的接 近:德克萨斯的一场火灾。感情的接近:莫斯科大学的火灾;孙志刚之死。???冲突:事件所包含的冲突越是激烈、越是深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西班牙列车 爆炸;亚辛被杀。新闻是展示冲突的银幕!?新闻是讨论冲突的论坛?。异常:事件越是超出常态、越是反常,就越具有新闻价值!元宵节北京密云导致 37人死亡的踩踏事故;导致40人死亡的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马加爵杀人案。? ?新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随着地理、人口和 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个新闻往往会集合多种新闻价值因素,这种因素在 一条新闻中聚集得越多,新闻就越重要!案例: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前夕的一次报道?? 真实性: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 ?真实性: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真实是新闻得以存在的全部价值、理由和意义!是新闻工作者的终 极职业目标!? ?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准则 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终极要求真实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章程》 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要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 一切消息绝对准确,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能故意删除任何重要 事实。 --《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在两个层面的体现: 一、新闻报道的涉及所有事实要素必须真实 二、新闻报道必须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状况的本质的真实 坚决杜绝假新闻! 教训:比尔盖茨被刺身亡的假新闻2001年十大假新闻 2002年十大假新闻纽约时报 1 2全力避免片面性 注意: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统一案例:《新闻写作教程》P 19 1984年中国出现的?卖粮难?。新闻的真实性要依靠客观现实的发展进程而逐步实现。 本质是深层次的现象,现象是浅层次的本质--列宁:《哲学笔记》 怎样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以事实说话 ? 注意观察的全面性 ? 严禁主观想象 ? 坚守核实原则--与新闻事件无关的独立的两个 以上的新闻来源证实?案例:一个小保姆和她编造的谎言?标注新闻来源 准确?被称为美国新闻业巨人的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给他 的采编人员立下的最重要的规则:准确!准确!准确!? ? ? ?为了准确:直接观察 使用权威的灵通的可靠的消息提供者和相关的可靠的物的来源 核实、再核实 语言的精确:使用具体的描述??案例:12一个新闻通讯社的两次错误 溯源? ?一般说来,除非来自直接观察,否则就要交待信息的来源。只有当记者指明了消息来源,读者才能根据消息来源的可信程度和记者与信 息的利益关系来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避免因为不使用消息来源而承担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美联社规定:除非属于常识,否则必须交待你没有亲眼看到的东西的出处! 《纽约时报》:不让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通过我们为不明身份的指控者对身 份确定的人或机构进行指责! 美联社: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接受匿名的要求。 要求证据:请注意要求消息来源提供证据!否则,你很可能会被误导!记录、 文件、报告往往比消息来源更为可靠! 案例:克林顿夫人的诚实? ? ? ? ? ???警告:引述消息来源的说法。并不能免除记者在诽谤性语言中承担的责任。 交待消息来源只是为了分清责任。它不能证明其消息本身的真实性! 验证? ?? ?验证把新闻与娱乐、宣传、小说和艺术区分开来! 现在的新闻中断言泛滥!!!验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不可验证的消息:各方对事件所持的看法验证的技巧:用事实与你所引用的消息来源的说法做比较!用一个消息 来源的说法去反对另一个消息来源的说法不是验证!那是平衡!至多只 是公正。 ? 案例:参议院共和党领袖Trent Lott对克林顿轰炸伊拉克的指责:?当 乔治布什总统1991年要求得到授权对伊拉克动武时,我认为没有一位民 主党人会投票赞成此举。?这句话被新闻界引用了。然而一位记者在报 道中写道:?事实上,众议院的86位民主党人和参议院的10位民主党人, 当时都投票赞成此举。??案例:1976年《纽约时报》记者Sydney H.Schanberg的故事。验证军方 消息,证实军方撒谎! 客观? ? ? ? ? ?客观公正--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立场。 客观性法则作为一种至美至新的道德观念,发展于美国,奉献于世界。?(美联社社长 肯特.库珀1880-1965) 新闻报道不应该受到记者本人观点的左右,必须依据事实! 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美国新闻界对客观报道的反思。麦卡锡时代的教训! 我们必须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理解客观性的原则:忠实于事件的本质的真实! 纯粹的?客观新闻?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环境的变动状态!往往不能向公众提供能够 让他们为自身利益作出明智抉择的可靠信息! 美国新闻出版自由委员会20世纪40年代后期提出:?在环境中赋予每日事件以意义,对其 进行真实、全面、睿智的报道。仅仅真实地报道事实是不够的。现在需要报道关于事实的 真相!? 为此,就需要: 为问题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 找出事实背后的原因 全面解释新闻?? ? ? ? 保证客观性:公正与平衡?? ? ???公正的要求: 不能忽略具有关键意义和重要价值的事实 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和偏见进入报道 不能有意或者无意地误导和欺骗读者 不要让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客观性要求的具体操作规范: 1、提供争论双方的观点,以便识别冲突之下对手之间的真实主张; 2、提供代表这些真实主张的确切陈述; 3、直接用引号指明这是信息来源而非记者陈述; 4、首先依照提供最多事实材料的方式组织报道。 案例:日的《纽约时报》版面说明了什么? 新闻背景的重要性?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 面的。忽视这个忠告的记者,决不可能为读者 和听众提供充分的情况。事件并不是没有原由 地突然间从天而降的。记者的任务就是发现它 的起因,说明它的发展,而且最好是在一个最 短的篇幅里做到这一点。 ――Melvin Mencher
采访的重要性?如果记者不是个调查能手,那么他的记 忆力、关系、生花妙笔都等于零! 假定所有的作者对于一个精雕细琢的句 子都有鉴赏力,那他们的成败就取决于 调查了――挖掘事实!我们看一下采访的案例?? 采访对记者永远是艰难的课题?采访绝对不会因为你干过多次而变得简 单和容易!因为你永远要面对下面的挑战:??接近完全陌生的人 ? 面对你可能全然无知的领域 ? 问你没有自然权利要求对方回答的问题 ? 要求别人不想让你看到的东西 记者在采访中的心理状况调试?在直接经验的范围内,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确定的! 新闻记者应该带着一种接纳多种可能性的感觉去接 近每种新的情况、问题或人!进入采访时,请记住这两个原则: ? 一、这个世界上,没有两样东西是完全一样的; ? 二、记者必须带着一种开放心态去接近新闻事件。? 成功采访的前提? ?记者必须努力创造出与采访对象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 气氛,否则就有交流中断的危险! 记者扮演的角色让采访对象感到自在。采访能否成功,取决于与采访对象的融洽关系!? ?引出与报道主题相关的信息的提问 仔细倾听、机智观察?? ? ??采访的目的在于使被采访者轻松自如,让他真正地说,而 不仅仅是回答。?――约翰.根舍 采访中,你的任务是倾听、观察、思考,而不是议论! 在采访对象面前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礼貌、友好、诚实、富有同情心对报道是非常有帮助的! 采访的准备?尽可能充分地了解你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掌握尽可能丰 富的相关背景材料! ?采访一分钟,需要准备十分钟!?――经验丰富的记者 们的共识 在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会赢得 采访对象的尊敬、重视和兴趣。这个过程当然不是记者炫 耀自身的过程,而是记者展现专业能力的过程!案例:威廉.曼彻斯特对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采访 美联社记者尤金.莱昂斯对斯大林和伊朗国王的采访??? ? 采访准备的内容?1.对访问的题目和采访的人进行研究,这样在采访时你就不仅可以提出 恰如其分的问题,并且可以理解对方对这些问题的答话,而且你还可以明确 而又不冒昧地对采访对象表明你决不是他轻易就可愚弄得了的; 2.为你要写的消息报道设想一个假定的主题,而访间的主要目的,就是 取得各种情节、故事、引语和其他事实证据以支持或者修正这个主题; 3.事先写一个问题提纲——尽你所想,写得越多越好,即使你不可能把 这些问题全都问完,甚至你几乎肯定还要提出一些没有列入的问题,也要这 样做; 4.如果采访的是敏感问题,做准备工作时,要事先估计一下被采访者很 可能对你和你将向他提出的那些问题采取什么态度。他在事件中起什么作用? 他的立场站在哪一边?你可以从逻辑上推断他对于你提出的关键性问题将给 予什么样的回答,然后你根据这一推断,拟定出你认为可以打破他可能采取 的各种防范措施,改变其态度的一个进攻性计划。 《华尔街日报》记者 弗莱德· 齐默尔曼??? 采访中的提问(一)? ? ? ? ?采访是一种取得信任并获得消息的专业技术。 提问是记者寻找消息的第一条战线。 采访的成败取决于提问! 不要过分富于同情,不要给采访对象谄媚逢迎 的印象 记者的提问越是充满活力,充满思考,对方的 回答就可能越是具有价值!中央电视台记者对?法国巡逻兵?的采访? 采访中的提问(二)?开放式问题:采访对象健谈、长于思考就用这种问题开始。 ? 闭合式问题:采访对象拘束,就用这种问题让他轻松地走上接受 采访的轨道。 ? 不要满足于采访对象浮于表面的概述,要抓取故事,细节,引语! ? 引出故事、轶闻有一个关键的词――“何时?。它往往可以让记 者进入一个场景,进而得知一个故事。新闻中的其他四个W要素 有同样的作用。 ? 不要问诸如?你感觉怎样?之类的空洞的甚至让采访对象不知道 怎样回答或者是可以给出任意一个答案的无聊的问题! ? 不要问太长的问题!问题越长往往回答越短! ? 不要问?你懂了吗??而要问?我说明白了吗?? ? 不要把两个问题混在一起问!对关键性问题一定准备好措词! 采访中的观察? ? ? ????? ?眼睛比耳朵更容易发现问题! 观察的前提: 观察的质量取决于记者对新闻主题思考的深入程度。 观察的方式: 不干预式观察:?墙壁上的苍蝇?。记者的出现不干扰正在被观察 的事件。可以获得更为客观的观察效果!但是也往往难以深入了解 新闻事件的深度因素! 参与式观察:能够亲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感受。这对于深刻了解新闻 事件的意义往往具有重要作用! 问题:可能会影响事件的自身运行状态;与消息来源建立过深的关 系,出现感情与责任之间的矛盾。 观察的内容: 神态、举止、言谈、行为、环境、总之,一切与事件相关的细节!???对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保持警觉!? ?凶手哪只手拿枪??――《巴尔的摩太阳报》 采访中的倾听?打掉自我意识:听采访对象的述说,而不是在采访对象面前表现自己!?? ? ?接纳一切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包括你不喜欢的想法!给采访对象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自己的观点。注意力首先集中于采访对象说了什么,其次才是他的人格、行为和外表。在倾听中思考;让问题围绕主题;捕捉住采访中出现的新想法 测试一下你采访的专业水平??向自己提问:采访前你是否用专门时间研究采访选题?是否尽可能充分地查阅 相关的事件与人物的资料? ? 你是否认真设计你的采访问题提纲?你是否注意设计你对采访对 象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 你怎样保证采访时不忘记重要的提问?是把它写在采访本上还是 背记在心里? ? 你是否有预想自己采访进程的习惯?并对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变数 事先做出某些应变预案? ? 你是否注意你的采访记录方式? ? 你怎样保证把采访对象的重要原话尽可能完整地记录下来? ? 你是否有自己的速记方法? ? 你有追记的习惯吗?你是否测试过自己追记的能力? 美国新闻机构中的一句谚语成功的采访依赖于两个“P”Preparation & Persistence 充分准备 持之以恒 优秀的新闻报道所具有的特征准确:语言与情势相吻合。 ? 清晰:正确处理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避免模棱 两可和含混不清的报道。 ? 可信:报道令人信服,听起来它是真实的。 ? 恰当:风格质朴自然,而不矫揉造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的十项规则? ? ? ? ? ? ? ? ? ??1、真正理解了新闻事件然后再写 2、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的时候再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不要概述) 4、把精彩的引语和具有人情味的内容放置在显要处 5、把精彩的实例和有趣的故事放置在显要处 6、使用生动的动词和具体的名词 7、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前面加用副词 8、避免在报道中陈述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不要在消息提出你自己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准确、生动、迅速案例:你会对这样的新闻有兴趣吗???同样一条新闻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媒体上常见的新闻美国新闻同行的作品案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迈出完善体制第一步
建立高质量的信息采集渠道??信息渠道的质量标准权威性 及时性 全面性 连续性??信息渠道的种类官方信息系统 ? 专家信息系统 ? 互联网信息系统美国国会图书馆 英国图书馆 大英百科 美国海军 知识丰富?面对日新月异变动着的社会环境,新闻工作者要想及 时识别新闻、准确判断新闻、真实描述新闻、深刻分 析新闻,就必须努力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 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 专业工作能力。“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像哲学家培根一样,把 一切知识都当作自己的领域。” ? “知识面越广,就越能写好各种各样的题材!” ? “新闻记者应该是具有各方面知识的通才。” ――杰克.海敦? 勤于思考? ?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件深入分析和研究的结果 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是在对社会环境全面观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恩格斯:新闻工作有一个优点,也有一个缺点。面对日新月异变动着的社会环境,新闻工作者要想及时识别 新闻、准确判断新闻、真实描述新闻、深刻分析新闻,就必须努 力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活跃自 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专业工作能力。新闻工作者要想洞察新闻背后的复杂关系、新闻波及的社会影响、 新闻发展的趋势走向,就必须具有研究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需要具有面 对突然呈现于眼前的一切具有新闻性的陌生事物进行深入研究的能力。??案例:农业大学的报道 同情心和正义感? ?真正的记者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关注和同情不幸者,无辜者,需要救助的者, 弱势群体、儿童、妇女、老人。赵世龙 :对广州市长洲戒毒所强卖戒毒女为娼案进行暗访披露,协助警?方揭出?戒毒所?真相 ? Ellen Whitford(The Norfolk Virginian-Pilot)进入一家黑诊所,主 让自己接受检查,并准备堕胎!为证实一个线索:这里对未怀孕的女性 也实话堕胎手术!? ?中国风云记者王克勤眼球:中国七百万盲人的呼救信号 不断臵疑不断求证做怀疑主义者 ? 提出一切你怀有的疑问 ? 用可信的事实解答你的疑问! ? 强调:用事实而不是用推理解答疑问!??案例:中央电视台记者曲长缨 对临汾矿难的采访 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为履行职业使命,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合众国际社驻白宫记者Merriman Smith,1948年在杜鲁门与杜威竞选总 统期间的表现。――合众社获得了四条独家新闻!《洛杉矶时报》记者David Willman得知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在英国已经被禁 止使用可是依然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经过一年的调查,他写出了这种药品导致死 亡的报道,但是联邦药品管理局臵之不理。他在随后14个月的时间里又写出了 25篇报道。联邦药品管理局最终对这种药品发出禁令!David Willman为此赢 得2001年度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 对美国华裔州长骆家辉的采访 对美国宗教代表团的采访?? ?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 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 约瑟夫.普利策 《报人守则》:“新闻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公正客观的态度 求真求实的观念 超然独立的地位 廉洁不贪的作风 —— 沃尔特.威廉(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建人、首任院长)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的命运负有特殊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生命的终极动力中国风云记者王克勤 曲长缨 赵世龙 陈峰 美国NBC记者阿内特 《华尔街日报》南亚分社记者Daniel Pearl为了解伊斯兰极端分子仇恨美国的原因而蒙难! 被绑架中 新闻记者的最大荣幸就在于他们能 够目睹历史怎样形成。——恩格斯我们这一代中国新闻的工作者的荣 幸不只于此,我们不仅在中国正在发生 的伟大的历史变迁中创造着全新的职业 业绩,改变着自己和家人的命运,而且 在为我们中华民族复兴与强盛的伟大的 文明进程注入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让我们做职业新闻工作者!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gaogang@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邮编: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参考书目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 麦尔文.曼彻尔《新闻报道与写作》新华出版 社 ? W.A.斯旺伯格:《普利策传》新华出版社 ? 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新华出版社? ?? ?林肯. 斯蒂芬斯著 展江/万胜主译《新闻与揭丑— 美国黑幕揭发报道经典作品集》海南出版社 沃尔特.李普曼/詹姆斯.赖斯顿著 展江主译评: 《新闻与正义—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集》海南出版 社
深度报道的理念与操作方式(采访与写作)——提供以文本文档的格式的各类文档免费下载和在线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女艾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