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牌德国坦克王牌里的装备可以给同一个号不一个区的自己吗

泥泞中的老虎:吐槽王牌卡里乌斯
虎式坦克王牌卡里乌斯,闻名久矣。
《虎!tiger》和卡里乌斯
这里不得不提到我接触到的第一本专业类军事刊物是《虎!tiger》,此书让看惯了浅尝辄止的军事期刊以及漏洞百出的军事书籍的军迷觉得,还能有文章写得如此“过瘾”,在跟人吹吹武器编号外,原来还有这样的军文写法。所以当年此书的编者陈朴(还有他那套《战场》、《巡航者》),在80后军迷心中的地位相当之高。
《虎!tiger》在为人耳熟能详的波卡基村虎式英雄魏特曼外,详细地介绍了当时还不甚有名的奥托,卡里乌斯,该书认为卡里乌斯是虎式坦克头号王牌,击毁178辆坦克,100多各类火炮(顺便说一句,卡里乌斯本人倒是否认了这个为他脸上贴金的战绩,他认为自己大约击毁了150辆左右,即使如此,也已经十分惊人了)。
并图文并茂地分析了卡里乌斯最辉煌的战斗马利诺夫卡之战——顺便说一句,这一战是如此有名,以至于目前很火的网络游戏《坦克世界》里就有一张被戏称为“蹲坑诺夫卡”的地图,其原型不言而喻。
在《虎!tiger》中,最让我震惊的是,卡里乌斯居然还在世,开了一家叫做“老虎”的药店,书上还附上了一张卡里乌斯在其药店门口和著名模型厂商田宫出品的虎1中期型的合影。写到这里,我特地去淘宝搜了下,结果苦逼地发现,这款编号为35202的模型要卖到至少300元的高价,而有卡里乌斯本人签名的白盒签名虎,则要400-500大元。
穷逼表示,只能先做魏特曼大神的S04号虎1初期型了。
这里当然还有个经典争论,即魏特曼和卡里乌斯谁才是虎式第一王牌。从我的看法来说,战争无非是打击敌人和保护自己,卡里乌斯活到了战后,而魏特曼挂了,后者孰强孰弱不用说;卡里乌斯和魏特曼的战绩都有一些争议,但从东西线的坦克战强度来说,卡里乌斯面对的大多是不弱于虎1的坦克,甚至有JS-2这样虎王一级的重坦。仅就波卡基村战斗和马利诺夫卡战斗而言,卡里乌斯面对的是JS-2和T-34,其中JS-2占多数,而魏特曼的对手包括了卡特罗伊德这样的装甲车,对手强度也稍低。
话说回头,有个和我一样读了这本给军迷打开一个新世界的人,这哥们是个实践党,后来去了德国留学,专门上门去拜访了卡里乌斯和他的老虎药店——谁说军武宅没有行动力来着——并且还帮助《闪电战》杂志社拿下了卡里乌斯自传《泥泞中的老虎》的中文版权。(这位哥们认为魏特曼可能比卡里乌斯强一些,论据是魏特曼在换装虎1前,在突击炮上就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在这一点上,卡里乌斯确实比不上,卡里乌斯开着薄皮大馅的38(t)时基本上只能算是个打酱油的)
写文章不咋地的王牌
所以手头这本《泥泞中的老虎》,就是那次会面后的结果了。
本来对本书充满期待,但很显然,这里会有个但是,卡里乌斯老爷子也许打坦克是一把好手,但明显写文章水准一般。抛开那些文字、逻辑、条理方面的东西不说,最要命的是卡里乌斯老爷子明显是准备把他的战斗经历带到棺材里去了,全书25万字里关于其战斗经历的可能少于一半,让人十分失望。
听说本书有德文和英文两个版本,但英文版据称是删减了3分之1的文字。不知道是否因为本书是从英文翻译而来这个原因,使得全书有严重的逻辑问题,在时间线上都理不顺,常常上一章在国内,下一章已经瞬移到前线了,中间严重缺乏连贯性,不知道究竟是卡里乌斯老爷子人老糊涂了,还是删节了的缘故。
另一个问题是该详细的地方反而非常简略,例如传说中的马利诺夫卡之战,本应大笔墨浓墨重彩描写,结果这位大神对于突入村中并击毁17辆JS-2重型坦克的辉煌战绩,只用了一段二十来个字就写完了,让人觉得十分坑爹——卡里乌斯大神对此是如此解释的,当时已经紧张得不知道干了些什么,仿佛一瞬间时间就过去了。
尽管如此,可以看出卡里乌斯对于坦克战的熟稔已经是深入骨髓,如同条件反射一般,以至于到现在都很难回忆起细节了。1944年,希特勒曾称,一个虎式重型坦克营相当于一个装甲师——如果都是当时的502营这种水准的话,那确实是个实在的评价。
虎式王牌对虎式坦克的评价
作为虎式王牌,他对于虎式坦克的评价也十分“简陋”。总体而言,老爷子认为虎式坦克是一种很好的武器,装甲厚火力强,而且机动性也不错,但从全书看,他的看法显然是主观多过客观。
他和战友们在第一次见到虎1,就觉得其太高太重,这也是德国人直线型思维的“杰作”,换句中国话说就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当然这见仁见智,但从他后面的战斗经历看,每次出击前,突击和撤退路线上的桥梁是否能够承受这种坦克的重量一直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坦克的缺点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他对坦克的可靠性并无太多吐槽,这和大众传统印象中虎1坦克必然是种不可靠的坦克是大相径庭的。但卡里乌斯和他的队友常常遇到水箱、油箱等被打穿的问题,有时不得不为此而弃车,虎1坦克在这方面十分脆弱。
他对希姆莱说,正确地部属这种坦克会让其取得惊人的效果——这话从某个角度看是正确的废话,因为任何坦克只要正确的部属都能取得好的效果,但以卡里乌斯的战斗经历看,固执而自以为是的上级似乎是所有苦逼士兵的大敌。
对于虎1的神话,他反复提到,苏军坦克车长兼职过多,使得4人坦克缺少人来统筹协调,不如德军5人坦克,这是被他打得灰头土脸的重要原因。他特别强调一点是,苏军车长缺乏主动性和牺牲精神,经常开打就舱盖一关,以至于什么都看不到——常常有T-34在他本人或队友附近几十米都对敌人视若不见的。
对于猎虎坦克,他和战友们的总体评价是:怎么都打到这份上了还搞出这种车来。开惯了有炮塔坦克,他对突击炮式的车很不适应。在他的描述中,猎虎的机械故障极多。
吐槽王牌卡里乌斯
但很明显,要是大家都和卡里乌斯一个水准,那用前前首辅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说法是:希特勒早就统治世界啦。所以说,卡里乌斯老爷子在本书剩下二分之一的篇幅里,进行了大幅的吐槽。
老爷子的吐槽点有三个:
第一当然是绕也绕不开去的怎么看战败、国防军、党卫军和纳粹,尤其是作为卡里乌斯这种“双手沾满鲜血”的王牌。以往的德军回忆录,无论是党卫军士兵、外国志愿者还是普通国防军士兵,大多是归结于四层意思:首先这是法律和使命感赋予的责任和衣服;其次我们是为民族和祖国在战斗;第三纳粹有一些人确实是混蛋,但我们和他们毫无关系;第四很多人待我们这些人的态度不公平。
老爷子当然也“重申了上述原则”。卡里乌斯很愤慨地认为,一些人在战时躲在后方,而在战后一旦有人批评,这些人就跳出来迫不及待地附和并猛踩——是不是觉得很眼熟?看来德国的公知和中国公知基本一样。
当然作为老年人,自然还有比较符合其年龄的吐槽,例如你们这些年轻人吃不了苦啊什么的。如果说现在的德国国防军的话,确实值得前辈们吐槽,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式士兵能让超级王牌看得上眼才奇怪了。
第二点吐槽则很显然是他的上下级战友们,通用方式是我认为应该如何如何,后来没听我的果然如何如何惨败了,小到某位战友没有听他的关舱盖以至于负伤甚至挂了,大到团长没有听他的以至于进攻失败。虽然有点事后诸葛亮,但考虑到他是活到了现在的坦克王牌,对危险的嗅觉无人能及,他这么吐槽显然是有充分的战绩打底的。
无论如何,从他的经历看,一名不负责任、固执己见的指挥官能够迅速葬送手下,卡里乌斯本人作为基层指挥官,每战必身先士卒开着桶车前出侦查出击地域,在没有得到充分情报前宁可抗命不出击,这大概就是他能够老死于病床上的最大诀窍吧,也十分符合德军装甲兵手册反复强调侦查这一要点。
当然,因为开着挎斗摩托车去侦查,卡里乌斯也遇到过多次危险,其中一次身中八枪差点被俘,最终居然得以生还并且一个零件不少,这大概就是福将吧——要不是因为这次负伤让他44年回到后方,伤愈后转去西线带领新组建的猎虎坦克歼击车,那么他也许就进了苏联战俘营,也许就活不到战后了。
第三点吐槽则指向了我的同行们。显然老爷子对新闻记者们十分不待见,德军《战地周报》记者曾经在头版发了一篇关于马利诺夫卡之战的通讯。从现在新闻理论的角度看,这篇文章不但5W不全、人称变换混乱、指代不清,而且用大量的抒情和排比来代替对新闻事实及战斗细节的描写,可以说有用的信息大约只有一段。作者在极力营造一种自己就在现场,以及目睹了战斗的感觉,看来不论中外,办公室的电话记者们都有这种编造新闻的“天赋”。
卡里乌斯本人对此文评价道:如果不是提到了我的名字,我都不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我们连。顺便说一句,作为本文绝对主角,卡里乌斯直到行文过半才出现,要让老爷子对我的同行们有好感才叫奇怪了。
本书中卡里乌斯至少吐槽了4位同行,而且让捧着书的本人最为“躺枪”的是,卡里乌斯写道:遗憾的是,及时在当今社会,新闻造假依旧可以和当时比肩。显然,一名懂得如何客观描述形势,并以冷静的态度进行报道的记者已经很难找到了。
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1.卡里乌斯个子很矮,到新单位时常被小看——看来德军坦克是很宽敞高大,不像苏军坦克那么狭窄。
2.田宫35202虎1中期型,217号虎式坦克卡里乌斯车组,这款应该是其第一辆座车损失后换的了。他是最早一批受训改装虎1的,与其驾驶的初期型相比,一个很大的改变是车长指挥塔,由窄缝改成观察窗并多了3个,且舱盖由上下竖开变成平推开。卡里乌斯作为车长,对早期型指挥塔颇有微词,认为要关舱盖需要探出大半个身子,实在太危险。
3.对于步兵,在东线的坦克兵更加苦逼,没人羡慕似乎有个避风地的坦克兵,据卡里乌斯说,舱内更冷更潮湿,常有人睡着后头发被冻在舱壁上。坦克兵们在舱内违规使用汽油灯取暖,出来时就像洗烟囱的工人一样——这样的幽默感随处可见,老爷子自己说,曾常常在战斗打响前在频道里讲笑话,让大家放松神经。
4.和一些德军战后回忆录写成革命回忆录不同,卡里乌斯似乎很少吐槽苏军军纪,唯一一次吐槽是在纳尔瓦附近的战斗中。
5.对于党卫军,卡里乌斯评价甚高,尤其对于他们的精神面貌,例如曾经和他在纳尔瓦并肩战斗过的武装党卫军SS11“北方”山地师的官兵。但他在领取骑士十字勋章时向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吐槽说,党卫军的辉煌战绩很重要的因素是其最精良的装备和补给。
6.但对于戈林系统的空军野战师,卡里乌斯就充满了鄙视,例如装备精良的第4空军野战师在其师长的瞎指挥下瞬间溃败,让他们都没装备的MG42在没开封的情况下被苏军缴获。卡里乌斯幸灾乐祸地评论道,后来国防军又缴获了一些MG42,他们对这种“苏制武器”评价很高……
7.从他的角度,他对党卫军全国领袖希姆莱的评价很高,因为他在希姆莱面前猛力吐槽党卫军都没让其发火,政治人物果然都是很能装的。
8,他弟弟、父亲都在军中服役,最后居然一家人全须全尾,也算是运气极好了。
9.他对美军的评价远低于苏军,认为美军战术素养不行,但对美军战略轰炸的威力印象十分深刻,认为战略轰炸不被遏制,肯定失败。
遗憾的是,上述细节实在是太少了,老爷子显然把本书作为其吐槽的阵地。作为一名忠实读者,只能说,老爷子您车轱辘话太多啦,大家想看的不是这个……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请白毛解释:同是八级火炮,为何E炮修理费比261贵一大截? - 游戏讨论 - 坦克世界论坛[官网]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请白毛解释:同是八级火炮,为何E炮修理费比261贵一大截?
计算火力,261火力输出效率要高过E,机动能力也高过E,精准也高过E....
& & 结果就修理费用远远低于E。
我是守门员
好像苏联所有车维修费都不高啊。。。。不只是火炮吧。。ISU152烂一把才7000多,坏几个配件也不过8000多,让我很惊喜,哈哈。
血多自然修理贵
好像苏联所有车维修费都不高啊。。。。不只是火炮吧。。ISU152烂一把才7000多,坏几个配件也不过8000多,让 ...
我是守门员 发表于
09:22 /images/common/back.gif
& & 岂止这样,苏联坦克亲爹光环数据,隐藏的更厉害! 炮弹系数第一,装甲吸能系数第一,隐身系数第一! 速度第一! ....就修理费便宜!解释就是,苏联坦克都是烂货所以贵!但是烂货怎么那么多第一啊!靠
{:3_55:}楼上好犀利啊。
不看看人家体重-。-修车的铁不要钱啊?
我还没升到八级火炮这么强....
想问问楼主...261和E分别多少修理费....我现在想转树还可以....
呵呵,你去了解一下苏联的东西和德国的东西哪个是精制哪个是滥造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贵,德国的车装了好多精密仪器,要不怎么能保证远距离的精密射击精度
261平均2万的修车费俺都有点吃木消了。看到E炮。。。。。哥们,挺你。。。
拿212打钱养261?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恩。
李刚老爸坐坦克
我觉得俄国人开发这个游戏,有点泄露国家机密的嫌疑,建议向俄国国安局爆料,要求俄国封了这个游戏。
我本对2战不了解的,玩了这个游戏我才发现,俄国从KV开始就有在坦克上移植大口径火炮的恶习了。价格便宜,量又足,不管什么坦克,一炮下去非死即残。而德国还在加厚装甲,多备汽油。坦克炮再猛毕竟也只是坦克炮,能比自行火炮还奔放?
难怪2战中,德国打进了俄国眼看要赢,也照样会输。指导思想跟不上了,瓶颈死机。
难怪俄国不做游戏的,搞这个游戏还一再说是根据真实数据来的,我还以为是俄国自己编的2战历史。
S系一向都是低成本,所以大规模
李刚老爸坐坦克
好奇KV的152炮是怎么诞生的,找了些童话故事,求砖家科普
战绩   在德国发动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第2天,KV坦克即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坦克发生激战。当时驻守的苏联西北方面军司令F.I.库兹涅佐夫上将手里有两个兵力不足的机械化军:库尔金少将的第3机械化军拥有KV1、KV2坦克共52辆,而谢斯特巴洛夫少将的第12机械化军没有重型坦克。因此第3机械化军被分为若干个战斗集群,有KV重型坦克的第2坦克师(为了不和德军混淆,文中苏军称坦克师,而德军称装甲师,类推)跟随第12机械化军前往多比萨河方向(Dubissa river)阻击正沿干道奇尔基特-夏维利亚大街前进的德军,而第5坦克师则急行军赶赴亚里多斯市郊。
  E.N.索利亚良钦少将的第2坦克师在夏维利亚大街和正在猛冲的德国第4装甲集群属下第6装甲师正面撞击,苏军的80辆BT快速坦克在20辆KV坦克(各型)和T34坦克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德军主力为35(t)轻型坦克和4号坦克(早期)。当时第6装甲师上司第41装甲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事后回忆道:“这此迎击战中,我军的坦克中有1/3是4号坦克,我们的坦克向步步开上街道的怪物(KV坦克)进行三方向射击,根本没有用,我们的坦克象骨牌一样被打倒!”
  德军开始调用炮兵轰击,但是KV坦克仍步步紧逼,一门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在100米距离击中一辆KV(没有型号说明)坦克,它马上停下了,但是正当德军庆祝胜利时,KV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国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继续前进。德军35(t)坦克的37毫米炮等同于儿戏,而德军一直信赖的4号坦克的24倍口径75毫米火炮也对KV坦克不起作用,从这仗之后,37毫米炮在德军中得到了“敲门砖”的谐称,而4号坦克的短身管火炮被骂成“舒岑梅尔”(木头桩子).次街道战斗中,苏联第2坦克师共摧毁40辆德军坦克,压毁、击毁德军37毫米和105毫米以上火炮共40门,还有一个情况令人惊讶:第2坦克师的一些KV坦克事实上没有炮弹,开出来就是专门压火炮的!
  为了和在拉斯叶尼亚北部的第12机械化军会合,第2坦克师在正午之前脱离战场,当时该师已经用完了几乎所有弹药、燃料,很多旧坦克开始故障,为了分配备用燃料弹药和进行维修,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为了防止德第6装甲师的追赶,他们开始向多比萨河上***军。第6装甲师遂占领拉斯叶尼亚,并且在多比萨河构筑了2个以上的桥头堡。为了打破这些桥头堡,第2坦克师准备进行反击,为了切断拉斯叶尼亚市内德军和河边德军的联系,师长索利亚良钦少将调拨1辆带足弹药的KV2坦克和一些步兵前往阻截。德军的一个装甲营位于留得维莱北部的桥头堡,而另一个则在遥远的多比萨河下游,都装备35(t)轻型坦克。在6月23日下午,北部桥头堡的装甲营自作主张地认为苏军会发起背后袭击,因此调拨了第41坦克歼击营的一部分反坦克炮和第76炮兵营的105毫米榴弹炮防守自己的南侧。这时KV2插了进来,将这个营孤立在桥头堡一侧。
  6月24日清晨,德军的救援纵队从拉斯叶尼亚市出发企图和桥头堡联系,KV2坦克首先击毁了12辆德军卡车,它挡住了通往两个桥头堡的道路,同时第2坦克师主力正在和北部桥头堡的德军发生血战,在得到KV2坦克第一次阻击胜利的报告后,第2坦克师士气大涨,攻势进一步加强。德国第6装甲师立即呼叫友邻王牌部队-第1装甲师对阻挡道路的KV2坦克进行侧面袭击。24日下午,第1装甲师派出6门崭新的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和精选炮手班组向KV2隐蔽前进,在550米距离架设阵地开炮猛轰,德军共射击7发,命中率100%,损害为零。KV2随后将这6门火炮全部摧毁。
  德军决定使用更大的火炮,位于拉斯叶尼亚近郊的第298高射炮营的一门88毫米炮经过精心伪装后,由牵引车托曳接近KV2,为了隐藏自己,德国人躲在卡车残骸后面慢慢前进,但是KV2的乘员凭借直觉将炮塔一直跟随他们活动。在接近到900米时,德军炮兵开始布设阵地,此时KV2连续两炮接连摧毁了德军火炮和牵引车。一些德军冲上来试图拖回伤兵,KV2的机枪顺便将他们也一并包销。
  24日夜间,德军出动工兵:第57装甲工兵营的一个特遣队趁着夜幕匍匐前进,用双倍于通常用量的炸药对KV2车体进行爆破。KV2没有被摧毁,反而机枪猛烈扫射,德军无法抬头只得爬了回去,只有一个工兵前往确认爆炸效果,发现炸药虽然炸断了履带,但是对装甲丝毫没起作用,他在离开前用小型炸药包对KV2的152毫米火炮进行爆破,但同样收效甚微。
  有必要提一下苏军主力最后的奋战:在德第6装甲师被一辆KV2弄得团团转的同时,扭回头赶来从东侧增援的德第1装甲师和苏第12机械化军、第2坦克师发生了大规模坦克会战。第1装甲师作为德国陆军的精英,装备的全都是较好的3号、4号坦克,但是同样无法撼动KV坦克的装甲。该师第1装甲团的一名士兵如此描述道:“6月24日,在通往***格勒的大路上遭遇了可怕的KV1和KV2坦克,我们连从800米距离开始射击,什么反应都没有。直到50米距离,我们的炮弹还是被弹飞,KV坦克根本不看我们,从我们身边开了过去攻击步兵。结果我们必须掉头在后面追赶!直到30米距离上,我们才能用Pzgr40钨芯穿甲弹从后面打破其中一些!”但由于苏军大多为老旧的BT坦克和T26坦克,加上第6装甲师也在高地配置火炮和35(t)坦克进行夹击,苏军最终在6月24日傍晚战败。德军调查后记录当地共有29辆KV1和KV2坦克被摧毁,但大多是陷进软湿地区等技术原因,其中一辆被击中70炮以上,无一贯穿!而德军第113装甲掷弹团第37坦克歼击营的37毫米反坦克炮全部被压毁。
  由于北侧的苏军已经失败,德第6装甲师派出一个35(t)坦克排在6月25日从桥头堡出击,开到了那辆孤独的KV2驻守的十字路口,并隐藏在灌木丛中。此时在十字路口另一侧,德军从拉斯叶尼亚市再次运来一门88毫米高炮,为了分散苏联坦克兵的注意力,35(t)坦克排在后面不断地向它射击,正面的88毫米炮趁机进入位置并连续6炮命中KV2坦克。坦克并没有燃烧,而35(t)上的德国坦克兵纷纷跳下来确认战果,令他们大惊失色的是:6枚88毫米炮弹只有2枚击穿了KV2的装甲,另外确认到7个很浅的凹坑,这是50毫米炮弹留下的,而37毫米炮弹连一个坑都没有留下。正当德军检查完毕登上KV2时,坦克炮塔开始旋转!结果德国兵不得不跟着炮塔一起跑,以免被机枪射中。最后,德军工兵撬开了KV2炮塔舱盖,投入几个手榴弹杀死了乘员。
李刚老爸坐坦克
如此看来所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未免太儿戏了。用今天的眼光来,当时的武器都十分的破烂不堪,参差不齐。说是幼儿园大打出手,不足为过。
~~~~~~~~~~
KV-1属于重型坦克。
开战之初,德军中根本就没有对应的坦克,全都是中轻型坦克。最重的坦克4号坦克也不过25吨。到了虎豹坦克加入德军时,苏联的KV系列重型坦克已经被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
如果硬要说KV-1坦克的德国对手是哪个型号只有4号坦克了。
豹式中型坦克研制于德军的“T-34”危机,其坦克样车几乎和T-34一模一样。所以二者是对手。
虎式、虎王式重型坦克,是对应苏联的IS-1/2重型坦克。二战苏联终极坦克IS-3重型坦克是为了对付德国虎王式重型坦克而出现的。
李刚老爸坐坦克
专门压火炮的坦克--苏联KV2重型坦克
二战前夕,苏联西北方面军指挥部要求为4辆试验用的KV-1安装上152mm的榴弹炮。KTZ设计局最优秀的设计师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两个星期后,一种新的试验车型设计完成了。一开始设计者决定安装152mm的mod型榴弹炮,最终更现代的152mm M-10 Model 型榴弹炮取代了它。新的更大的炮塔也被设计出来以适应这种重型炮,该炮塔被命名为MT-1。
  1941年初期,这种坦克被命名为KV-2。在这之前,KV-1被称为“装备小炮塔的坦克”,而KV-2被称为“装备大炮塔的坦克”。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当时苏联的设计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如此重型坦克的经验。他们在榴弹炮的炮身上安装一个小盖子,这个小盖子的作用是防尘以及弹片和子弹。在第一次射击的时候这个盖子被撕裂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1940年,2辆KV-2坦克就被送至前线。不过据说在苏联卫国战争前KV-2并没有参加过战斗。这2辆KV-2坦克向已经被攻占的雕堡射击,射击效果很好。1940年后期,KV-2重型坦克正式装备部队。苏军坦克兵喜欢称呼KV-2坦克为“大胆的人”。
  生产过程中,坦克的炮塔被做过细微的改进并加装了DT机枪。缩短的M-10榴弹炮可以发射52kg的高爆弹。海军的1915/28型半-穿甲弹KV-2也可以发射,不过这种炮弹一般只有苏军海军使用,而且库存很少。KV-2的操作手册上还写着如何使用穿甲弹和反混凝土炮弹。KV-2坦克携带36发炮弹以及3087发机枪弹。6名乘员:坦克指挥员,火炮指挥员,第二火炮指挥员(装填手),炮手,驾驶员,无线电手。除了152mm榴弹炮,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火炮曾被设计安装在KV-2上。其中一种是长身管的106.7mm Gun ZIS-6型炮。从1941年5月至6月,安装ZIS-6型炮的KV-2进行了工厂测试,之后又被送去进行ANIOP测试,不过失败了。主要问题是火炮的弹药,该炮所使用的炮弹很重不便于一个装填手操作。41年3月的时候,另外一种85mm Gun F-39型炮也试图安装在KV-2上并进行了测试,不过似乎之后这方面的记录便很难找了。
  KV-2和KV-1一样在转动和底盘上有严重的缺陷。此外,大多数的KV-2坦克所携带的炮弹数量都不正常。尽管如此,KV-2坦克的出现还是给德军坦克手造成了可怕的心理恐惧。当时除了88mm高射炮,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成功摧毁这种巨兽。
  大多数的KV-2坦克都是因为故障而损失的。例如第41坦克师损失了33辆坦克中的22辆KV-2坦克,只有5辆是被敌人击毁的,其他17辆都是因为故障或者燃料耗尽而被抛弃。1941年10月,KV-2坦克的生产被取消,苏联一共制造了334辆KV-2坦克。
KV2的***战绩这辆苏军坦克拦截德军第6装甲师整整48个小时,创造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奇迹。德军后来才发现这种坦克为KV-2重型坦克。事后德军也发现,KV-2重型坦克上只有两个眩洞,其余上百发德军炮弹虽然击中坦克,但只是留下一些蓝色的凹坑,根本就没有真正穿透装甲。
这辆KV-2单车阻挡了德国第六装甲师两天
  1941年末,德***队开始大规模地向苏联境内进攻。有一天,德军和苏联一辆新型坦克在立陶宛境内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公里。
  德军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6门炮向这辆苏联坦克炮击。猛烈的炮火在坦克周围爆炸,突然有两发炮弹直接落在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了,坦克一点没有破损。相反,苏军用坦克炮向德军炮阵地上迎击,几发炮弹过去,把德军4门炮打得飞上了天。德国指挥官又调来两辆坦克,但还是被苏联坦克打得翻了个。德军—个步兵师被阻在河的对面,眼巴巴望着这座桥,就是过不去。
  这时夜幕降临,德军知道强攻不能解决问题,就利用夜色掩护,开始偷袭苏联坦克。他们派出12名士兵,悄悄地泅渡过河,绕到苏联坦克的背后匍匐前进,悄悄靠近这辆坦克。两个德国士兵抱着炸药包,跃上了苏联坦克,将炸药包塞入坦克悬挂装置内,然后拉动引信,又跳下坦克,滚到树林里。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炸药包爆炸了,德军高兴不已,以为这下子苏联坦克就完蛋了。可是,苏联坦克隆隆响起发动机声,接着开动起来,转了一个圈又回到桥头,履带和其它装备都没有损坏。这可让12个德军士兵惊呆了,他们带来的炸药包用完了,别的武器根本对付不了坦克,只好扫兴而归。
  当夜,德军从别处调来一门高射炮,第二天架在离坦克800米的一个高坡上,那里相当隐蔽。在德军正准备向苏联坦克开炮时,一发炮弹在高炮附近炸开,把这门高炮掀翻在一道沟里。原来苏军早已发现这个阵地,时候一到就先发制人。
坚守阵地48小时最后被德军击毁的KV-2坦克
  德国步兵师在这里已被滞留两天两夜了,他们也连续收到上级急电,要他们赶快过桥。第三天,德军又调来6辆坦克,从上游用船渡到对岸,然后占领一片树林,形成对苏军坦克的包围之势。这些坦克来回运动,并从不同方向同时向这辆苏军坦克射击。炮弹并没有使苏军坦克损伤,苏军坦克不断地还击,但最终它还是中了德国人的诡计。
  德军的另一门88毫米高炮躲在树林里,悄悄瞄准苏军坦克,而苏军坦克把精力都集中在对付那6辆坦克上,根本没有看到那门高炮。突然,德军高炮连续发射15发炮弹,全部击中目标,有3发穿透装甲命中了坦克最薄弱的部位,苏联坦克受到损坏,再不能开动了(战争初期只有88毫米高炮和斯图卡攻击机能够摧毁这种坦克)。德军6辆坦克立即冲了过去,一个小组爬上了正在冒烟的苏军坦克,从舱口内塞进了手榴弹,这才把苏军坦克手炸死。
  这辆苏军坦克拦截德军第6装甲师整整48个小时,创造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奇迹。经过这次失利后,德军才发现这种坦克为KV-2重型坦克。事后德军也发现,KV-2重型坦克上只有两个眩洞,其余上百发德军炮弹虽然击中坦克,但只是留下一些蓝色的凹坑,根本就没有真正穿透装甲。
吳港の雪風
GW E的精髓就是,只要这局你被打击毁了,基本上不管输赢都要赔.....
基本修理费2w8,上3w也是常事....
所以,早卖了.....
龙教主重出江湖,恭迎教主大架!
教主***万世,一桶浆糊!
呵呵,你去了解一下苏联的东西和德国的东西哪个是精制哪个是滥造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贵,德国的车装了好多精密 ...
中国龙舟 发表于
09:44 /images/common/back.gif
& & E炮和261那个准? 哈哈还精密
canliufeng
岂止这样,苏联坦克亲爹光环数据,隐藏的更厉害! 炮弹系数第一,装甲吸能系数第一,隐身系数第一 ...
中国龙号 发表于
09:25 /images/common/back.gif
& & 请问你有几个S系车?&&发个图出来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牌坦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