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团长的校斗群家族职位表名称

卓氏家族 - 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 逸名吧 -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个性签名|英文名|字典|粤语|图章|诗词|名人
 进入贴吧&&按标题检索&&按内容检索&&按作者检索
& & & 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人气指数:[ 32767 ]
如果您想有更多的贴吧功能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font color=#cc 篇,&&&
回复116楼:
&&&&卓秉议,江西玉山县下塘人乡卓家村人,现住玉山县冰溪镇。我老家卓家村全部姓卓,近千人。我姑卓氏,现90多岁了,解放前随夫(国民党部队团长)可能去了台湾。一直无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qq,根据父亲讲述我属福建祖,父辈都会将闽南语。
作者:220.176.199.*&&
回复45楼:
&&&&卓秉议,江西玉山县下塘人乡卓家村人,现住玉山县冰溪镇。我老家卓家村全部姓卓,近千人。我姑卓氏,现90多岁了,解放前随夫(国民党部队团长)可能去了台湾。一直无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qq,根据父亲讲述我属福建祖,父辈都会将闽南语。
作者:220.176.199.*&&
回复37楼:
&&&&卓秉议,江西玉山县下塘人乡卓家村人,现住玉山县冰溪镇。我老家卓家村全部姓卓,近千人。我姑卓氏,现90多岁了,解放前随夫(国民党部队团长)可能去了台湾。一直无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qq,根据父亲讲述我属福建祖,父辈都会讲闽南语。
作者:220.176.199.*&&
回复25楼:
&&&&卓秉议,江西玉山县下塘人乡卓家村人,现住玉山县冰溪镇。我老家卓家村全部姓卓,近千人。我姑卓氏,现90多岁了,解放前随夫(国民党部队团长)可能去了台湾。一直无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QQ
作者:220.176.199.*&&
&&&&卓秉议,江西玉山县下塘人乡卓家村人,现住玉山县冰溪镇。我老家卓家村全部姓卓,近千人。我姑卓氏,现90多岁了,解放前随夫(国民党部队团长)可能去了台湾。一直无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
作者:220.176.199.*&&
回复142楼:
&&&&卓秉议,江西玉山县下塘人乡卓家村人,现住玉山县冰溪镇。我老家卓家村全部姓卓,近千人。我姑卓氏,现90多岁了,解放前随夫(国民党部队团长)可能去了台湾。一直无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
作者:220.176.199.*&&
回复122楼:
&&&&我卓秉议,曾在诸暨工作过,江西玉山县下塘人乡卓家村人,现住玉山县冰溪镇。我老家卓家村全部姓卓,近千人。我姑卓氏,现90多岁了,解放前随夫(国民党部队团长)可能去了台湾。一直无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
作者:220.176.199.*&&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卓秉议,江西玉山县下塘人乡卓家村人,现住玉山县冰溪镇。我老家卓家村全部姓卓,近千人。我姑卓氏,现90多岁了,解放前随夫(国民党部队团长)可能去了台湾。一直无联系。有知情者,请告知!
作者:220.176.199.*&&
&&&&我也姓卓
我是江苏睢宁县桃元镇散卓村的
我们村有卓姓8000多人
我是之字辈的
我们有个群叫《卓家》希望大家来到群里玩
《卓家》群号是
作者:114.84.190.*&&
回复83楼:
&&&&我也姓卓
我是江苏睢宁县桃元镇散卓村的
我们村有卓姓8000多人
我是之字辈的
我们有个群叫《卓家》希望大家来到群里玩
《卓家》群号是
作者:114.84.190.*&&
回复25楼:
&&&&原来全国有这么地方的人姓卓的,我还以为就是我们浙江温州才有姓卓的。
作者:115.221.133.*&&
&&&&你是徐州哪里的
我是邳州的
作者:114.217.39.*&&
&&&&我是徐州的卓氏一份子,我是之子辈的希望卓氏永远是一家,我QQ
作者:180.124.26.*&&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本人是广东花都人卓伟智,好高兴在这能看到关于卓姓的一些历史,卓姓以后就要靠我们去创造历史,希望在电视上或网络也好能多点出现我们卓家名人!让我们的后人有追寻的足迹。
作者:119.130.204.*&&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我也姓卓名仁财我住福建尤溪县不知从哪来的QQ
作者:59.60.196.*&&
回复10楼:
&&&&没有那么巧合吧‘’我也叫卓明贵、我是广西人
作者:219.130.149.*&&
&&&&我也是姓卓的,我今天就去葫芦山扫墓了啊,加我Q
作者:183.55.39.*&&
&&&&你是卓平不
作者:14.112.42.*&&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我也姓卓是湖北利川的,QQ群QQ希望广大卓姓家族的人加入。
作者:14.112.42.*&&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为什么找不到电白人姓卓的今年葫芦公扫墓的资料啊?????????谁来告诉我
作者:120.82.205.*&&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卓氏宗族群,欢迎各位同姓人加入畅聊
作者:118.113.68.*&&
回复58楼:
&&&&我也是泽字辈的卓泽融请卓泽强兄加我QQ
作者:222.82.59.*&&
回复57楼:
&&&&我也是泽字辈的人请泽强兄加我QQ1
作者:222.82.59.*&&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我是四川三台县人现居新疆乌鲁木齐市叫卓泽融QQ很想知道祖祠在哪里?
父辈绍字辈;我们把父亲叫阿爸,把母亲叫阿妈请知道的族人加我QQ谢了
作者:222.82.59.*&&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四川犍为
作者:118.119.227.*&&
回复111楼:
&&&&我有个爷爷就去了那里,90年回来过的,到现在都失去联络,
他叫卓发刚
作者:14.112.28.*&&
回复28楼:
&&&&你 那里是怎么排辈的,
作者:14.112.28.*&&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我叫卓元松,是湖北利川的,我们那里卓姓的没多少,就一两千人吧,我想知道我们是从哪里迁过去的.我爷爷是发字辈我爸爸是达字辈我是元我儿子是亨,我们是西鹤堂,以前听老人说是从广东迁过去的,现在没有家谱了,特来网上查一下.我电话,QQ希望广大卓姓的人加我.
作者:14.112.28.*&&
&&&&我是翔云镇的,云山村。
作者:118.251.129.*&&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我也是姓卓的,据我所知,广东姓卓的都是蒲田迁过来的。
作者:183.55.49.*&&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我也是卓家的一份子。我是安徽太湖人。我祖宗是浙江瑞安的。我是卓敬的后裔。我的QQ是
作者:183.161.75.*&&
メ〖ルエッチからテレホンセックス
&&&&3aC99WzR, , メ〖ルエッチからテレホンセックス, /telsex/49.html
作者:121.101.219.*&&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我也是“卓”家一份子,,珠海金鼎官塘有超过1000姓卓人!!!
作者:113.76.78.*&&
回复96楼:
&&&&你是不是荔枝村的,你叫什么名呀?
作者:219.135.29.*&&
&&&&我是江苏省徐州市丰县赵庄镇卓庄村的, 我们村子现有三四百口人,我们现有家谱较为完善,。
作者:49.81.48.*&&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我是福建省南安市翔云镇的,1966年响应号召到三明建宁县定居,我们姓卓的又多了一席之地啦!!!
作者:120.35.244.*&&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卓锦辉祝:
卓姓家族的人,新年快乐!身体安康!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长布镇人,人虽少,但绝对不会丢人,很团结哦,我们找到了几处卓姓家族的地方了,我们还在努力找!!!!!!
希望大家能把各自己的地址和电话留下来,真希望能看到卓氏家族来一个大团结,大团聚!!!
作者:113.116.82.*&&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QQ:山东济宁
作者:112.235.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留言人:卓永茂 Email:
时间: 7:55:51
主题:特兴奋,
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卓性朋友,,老实说我认识的性卓不超过50个人阿呵呵,,本人是浙江青田的一个小村庄里,就我们几家性卓的,我的qq。好希望认识大家,,希望谁弄一个qq群把大家集合一起把
留言人:卓佐龙 Email:
时间: 11:49:11
主题:我爱大家!!!
我们的卓氏家族越来越大了,这是好现象,我想认识更多的族亲,联系我;QQ
留言人:美国卓姓子孙 Email:
时间: 6:46:58
主题:寻找卓氏族谱
如果能有一本较为完整的卓氏族谱会令海内外的卓氏宗亲更有凝聚力.正因为卓姓是比较罕见的姓氏,才使得在网上看到这么多本家感到非常亲切.
留言人:卓圣颖 Email:
时间: 23:04:11
主题:卓氏.圣字辈
来自潮州的我,是潮汕地区卓氏圣字辈,请问其它各地卓氏家族还有什么辈序吗!~!我的祖先来自福建莆田.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卓姓贴吧:/f?kw=%D7%BF
■ 姓氏源流
卓(Zhuó)姓
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的后裔。楚威王有个儿子名叫公子卓,其后代以祖字为姓,称为卓氏。根据考证,卓氏是发源于2800多年前的楚国。又据《战国策》中有卓氏是楚大夫卓滑之后这一说法。另外《姓氏考略》上提到,卓姓望出西河。古代的西河,即今山西省阳城,全国卓姓人家的老家便在这里。望族居西河郡(今山西省离石县)。
■ 迁徙分布
卓姓在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六十五位。卓姓起源于春秋时候。当时楚国有个公子名叫卓,称为公子卓。公子卓的后代中有的以卓作为姓氏,称为卓氏,是今天卓姓最早的起源。卓氏的繁衍速度是比较迅速的。卓氏大规模地向各地播迁,大约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崇正同人族谱》介绍说:“ 晋武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卓姓移居广东,是为极为好的证据。
■ 历史名人
卓 茂:字子康,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月多几天啊。”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临行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本性不喜欢争执就像这样。后来卓茂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供职于宫门之内,随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化地方,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因而不忍心欺骗他。
卓 敬:明代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人有云“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卓 田:宋代文士。工小词。有《三衢买舟词》。
卓 琮:宋代学者,字廷瑞,永春人。从陈淳游,嗜学坚苦,以积累成功。凡所讲论,能畅所授之旨。
卓文君:汉代才女,是富翁王孙的女儿。丈夫去世不久后与才子司马相如相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富贵。后来司马相如想娶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一篇《白头吟》自绝,相如读后十分感动,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卓明卿:塘栖人,明万历年间任光禄署丞,40多岁回到家乡时,家族人员众多,需要扩充宅居。和卓明卿同朝为官的大学问家王世贞当时是刑部尚书,他为卓明卿作传,在《卓徵甫传》中,有这么一段:“赞曰:语云人貌荣名,其有既乎,太史公之所以致叹于郭翁伯哉。”这说的是人们赞颂卓明卿有貌有名,称他为太史公。但民间把太史误为太师。
卓尔康:字去病,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后终于两淮盐运通判。据《明史&#8226;艺文志》载尔康《易学》五十卷,此本仅存图一卷,《图说》六卷及《说卦传》二卷,《序卦传》二卷,《杂卦传》一卷。每卷首但有“卷之”二字,而空其数,盖刻刊未竟之本也。
卓人月:明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诗人、戏剧家,著《古今词统》十六卷,被誉为词苑功臣,可惜只活了31岁。
卓晚春:莆田明代嘉靖年间一大奇人。他出生在醴泉里柳营村一个穷人家。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从此成了一个苦命的孤儿。好心肠的姑母将他带到北高南渚林,扶养成人。晚春生来聪明伶俐,智力超常。虽然没上过一天私塾,却能吟诗作对;没学过一点算学,即使是千千万万之数,他竟能掐掐指头,推算如神。人称“卓小仙”。
卓秉恬:清代有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字静远(),一字海帆。成都市双流人。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内阁大学士,兵部、户部、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职。任职长达50余年,在整顿吏治、水利建设、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树。1840年任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时值鸦片战争开始,上疏要求严禁鸦片。1855年卒于任内,清廷赠太子太保衔。
■ 郡望堂号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郡。治所在宛县,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西河郡:战国时魏国初置。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阳县。相当今山西、陕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
褒德堂:后汉卓茂,是当时学识最渊博的人。为人宽厚、仁爱、恭敬,最初在丞相府当吏(小官),负责宫里的给事,后升密令,关心百姓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举善而教(遇到好人好事就立即举出来做大家的榜样)。没用几年,把社会风气治理得很好。汉武帝升他做太傅,封褒德侯。
此外,卓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忠孝堂”等。
【卓姓宗祠通用对联】
〖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王裔;
望出西河。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临邛巨富;
褒德晋封。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临邛人卓王孙,卓文君的父亲,家中极为富裕。下联典指东汉宛人卓茂,字子康,元帝时在长安跟从博士江生学习礼法、历算,被称为通儒。历官丞相府史、侍郎、给事黄门、密县令,以教化著称。光武帝时为太傅,封褒德侯。
名高东汉;
绩著西溪。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卓茂,元帝时学于长安,称为通儒,后迁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光武即位,访求茂,以为太傅,封褒德侯。下联典指黄宋朝人卓立,中特科,著有《西溪文集》八十卷。
褒德世第;
东汉名高。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卓氏宗祠“褒德堂”堂联。
〖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作管夷吾,有所不屑;
惟方正学,可与为邻。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温州市鸥江孤心屿卓公祠联。祠祀明代卓敬。卓敬,瑞安人,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有人言:“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文君当垆,终为富贵;
廷瑞苦学,积累成功。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才女卓文君,临邛人。与才子司马相如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宝贵。下联典指宋代学者卓琮,字廷瑞,永春人。从陈淳游,嗜学坚苦,以积累成功。凡所讲论,能畅所授之旨。
良夜歌声,传来钓叟;
远山眉黛,解逗琴心。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卓处恭,曾过洞庭湖,月下遇见一位老翁,敲着船舷唱歌:“世间多少乘除事(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良夜月明收钓筒。”下联典指西汉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善鼓琴,丧夫后住在娘家。司马相如路过讨水喝,用琴心挑逗她,便与司马相如相爱,一同逃往成都,不久又返临邛,自己当垆卖酒。
诗词雅工,文士高宋代;
车衣宠锡,武将列云台。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绍兴间文士卓田,字稼翁,号西山,工小词,有《三衢买舟词》。下联典指东汉太傅卓茂的事典。卓茂,字子康,宛人。元帝时学于长安,称通儒,后迁密令,视人如子,举善而教,数年,教化大行。光武时封褒德侯。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孝友睦娴,任蜨之谓和。
——清&#8226;卓恬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撰书联。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卓 姓 艺 术 名 人
卓昌勇、男,1944年8月生,重庆市人。正庆师范学院影像工程系教授。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南师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从事高校美术和摄影教学,任教授。1995年由西南师范大学调重庆师范学院影像工程系。先后发表论著50余万字,参展或出版美术作品百余件。其中部分参加全国及国外展出,获得好评。工笔画《明天路更长》1996年9月在中央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获奖。论著主要代表作有:《教学美术》(专著),在国内首先将教学有关美术划为一门独立学科,被四川美术出版社收入《美术技法大全》。专著《模糊摄影》,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开拓了摄影艺术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获四川省第七届社科联奖,及获重庆第五届社科奖。专著《摄影艺术学概论》在国内率先确定了摄影艺术的独立学科地位,填补了摄影理论研究的一个空白,99年获重庆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此外,还出版了《现代居室装饰画技法》收入西南师大出版出版的大学本、专科教材丛书;论文《对比与视觉感知》,重新典定了"对比"的定义,提出对比的差异规律,论文《电教美术与视觉感知》在全国及四川省获奖。
卓俊香、男,1939年生,广东陆丰市人。又名卓香。原职于陆丰市邮电局干部,现退休后继续从事盆景根艺研究创作。兼任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根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艺术家根雕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盆景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园林学会会员;广东雅石盆景专业委员会理事;陆丰市盆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艺术顾问。在七十年代初开始学习钻研根艺、盆景艺术创作,曾自费参加过盆景,根艺,花卉和园林设计等专业培训,现通过本人的不懈努力追求,先后创作了盆景,根艺作品大中小达千多件(盆)。不少作品除在《花鸟世界报》、《花卉》等有关报刊发表和参加本市县举办的盆景,根艺展览获奖外,其中有根艺"多管闲事"等七件获首届广东省雅石根艺珍品展览佳作奖证书,"道别"等二件获"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在赛"精品奖"证书,"毛菇花"等三件获第三届中国根雕优秀作品展"佳作奖"证书,和"三角梅"盆景等荣获第二届省港澳台盆景艺术(98中山)博览会最高佳作金奖。有的作品和他的艺术传略先后被选编入《科学中国人&#8226;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大型画册。并积极参加历届岭南盆景艺术研讨会,其每次发言论文,先后被选编入《广东园林》和《花卉》等报刊发表。
卓庆平、1950年出生,揭阳人。作品参加海内外书画大展赛,曾获金。银、铜奖等30多次,其中,荣获"庆祝中国工会成立70周年"全国书画摄影艺术展二等奖,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荣营金奖,"清风杯"海内外书画大展赛荣誉银奖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远播日本。泰国、新加坡、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品及传略被编入《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92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华当代艺术家》、《当代世界中国书画金石人名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美术集》、《世界书画家大辞典》等50多部辞书。广东电视台、电台都对其作了专题报道。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国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中堂集锦大辞典》顾问、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讯址:揭阳市区店马路3号
卓 曙 、1954年出生于广东澄海。原名杜卓曙。生活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版画艺术,国家文化部授予)之中,在其父杜应机(老画家)、叔父杜应强(汕头画院院长)等老师的指导下,长期从事书画、工艺美术的研究和创作,以及美术书法教育。'88、'89、'90三年恢复书法研究.重点学习篆书,'91、'92、'93年专攻国画鸡。'97书画水仙。'98、'99书画莲花。擅书画,专画鸡,有"广东鸡王"、"艺坛鸡王"之称,喜藏鸡文化,书画、收藏室名"鸡鸣轩"。现为中国剪纸研究会会员,中国薛城书画院名誉院长,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澄海市美协副主席,广东澄海市版画会副主席。作品有传统,有新意,有生活,重意境,以书入画,大气磅礴,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版画《动物版画百图》、《林木葱葱、硕果累累》、《生命之歌》等;工艺美术《狐假虎威》(香包玩具)、《天女散花》(通花玩具)等;现代书法《古榕》、《江山如画》等;国画《八雄图》、《金鸡报晓》。《雄风》、《一唱雄鸡天下白》等;画集《人物动物图案集》(合作)。作品曾参加《东方红》大型书画展、"北京&#年&#8226;奥林匹克第一届国际绘画书法艺术大展",并获优秀奖,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金、银、铜奖。'87、'88、'97年先后举办"杜应机家庭书画展"、"卓曙家庭书画展"。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报》、《美术报》、《美术大观》、《现代书画家报》、《收藏》(月刊)等刊物。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郑板桥纪念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碑林、众著名收藏家所收藏,流传海内外。作品、艺术传记载人《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国硬笔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广东省志》等一大批辞典、专集。
卓孝强、1949年生,广东省汕尾市人。现为广东省汕尾市公安局助理调研员、政治处副主任。从小酷爱书法艺术,长期以来孜孜不倦,矻矻以求,先学柳、颜、欧诸家楷书,进而学习行、草、隶、篆,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取得可喜成就,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组织举办的各类型书画展并获奖。在书法各体中较为全面,而尤精于行楷,其书端庄稳健,飘逸清丽。作品入编《跨世纪翰墨艺术家作品润格》、《20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等20多部大型书画册,是《世界华人书画年鉴》、《东方艺术家画刊》编委、顾问,被聘金陵书画院艺术部委员,中国甘肃会州书画艺术院特邀荣誉学术委员,《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作品荟萃》系列丛书编委,中国江都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九州书画院院士、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农民日报大地书画院院士、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东方书画家协会会员,东方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被授予"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称号。"东方艺术终身成就奖"并获"世纪功勋艺术家"光荣称号。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卓 姓 历 史 名 人
茂:字子康,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月多几天啊。”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着车离去,临行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卓茂本性不喜欢争执就像这样。后来卓茂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供职于宫门之内,随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化地方,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因而不忍心欺骗他。
敬:明代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人有云:“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田:宋代文士。工小词。有《三衢买舟词》。
琮:宋代学者,字廷瑞,永春人。从陈淳游,嗜学坚苦,以积累成功。凡所讲论,能畅所授之旨。
敬:明代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人有云:“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卓文君:汉代才女,是富翁王孙的女儿。丈夫去世不久后与才子司马相如相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富贵。后来司马相如想娶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一篇《白头吟》自绝,相如读后十分感动,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卓明卿:塘栖人,明万历年间任光禄署丞,40多岁回到家乡时,家族人员众多,需要扩充宅居。和卓明卿同朝为官的大学问家王世贞当时是刑部尚书,他为卓明卿作传,在《卓徵甫传》中,有这么一段:“赞曰:语云人貌荣名,其有既乎,太史公之所以致叹于郭翁伯哉。”这说的是人们赞颂卓明卿有貌有名,称他为太史公。但民间把太史误为太师。
卓尔康:字去病,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后终于两淮盐运通判。据《明史&#8226;艺文志》载尔康《易学》五十卷,此本仅存图一卷,《图说》六卷及《说卦传》二卷,《序卦传》二卷,《杂卦传》一卷。每卷首但有“卷之”二字,而空其数,盖刻刊未竟之本也。
卓人月:明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诗人、戏剧家,著《古今词统》十六卷,被誉为词苑功臣,可惜只活了31岁。
卓晚春:莆田明代嘉靖年间一大奇人。他出生在醴泉里柳营村一个穷人家。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从此成了一个苦命的孤儿。好心肠的姑母将他带到北高南渚林,扶养成人。晚春生来聪明伶俐,智力超常。虽然没上过一天私塾,却能吟诗作对;没学过一点算学,即使是千千万万之数,他竟能掐掐指头,推算如神。人称“卓小仙”。
卓秉恬:清代有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字静远(),一字海帆。成都市双流人。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内阁大学士,兵部、户部、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职。任职长达50余年,在整顿吏治、水利建设、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树。1840年任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时值鸦片战争开始,上疏要求严禁鸦片。1855年卒于任内,清廷赠太子太保衔。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中国共产党卓姓高级领导人、革命英烈生平
卓兰芳烈士
卓兰芳(.24),浙江省奉化县人。早年入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读书,因对当时的教育不满,被校方开除。先后在奉化、鄞县、镇海、宁波等地小学任教。1919年在“五&#8226;四”运动影响下,学习新文化、新思想。1923年参加宁波青年进步团体“雪花社”,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革命时期,1924年在当地举办工人夜校,深入群众,宣传革命。1925年3月,共青团宁波地委创办《火曜》周刊,撰写了《“五一”节与中国被压迫民众》、《我们要亲世界以平等待我的民族》等文章,还列表介绍了学习马列主义的“一个最低限度的书目”,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共的政治主张。“五&#8226;卅”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斗争,带领青年党团员到工厂发动工人罢工。10月组织成立了宁波和丰纱厂工会。1926年1月任中共宁波地委工运委员,继续深入宁波各工厂单位,开展工人运动。同年春奉派到奉化县,以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发动农民运动,帮助筹建农会,在小学教员、农民和手工业工人中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组织。11月任中共鄞奉部委书记。领导当地农民开展反抗劣绅强占公有苔涂、攻占盐局和税关、赶走奉化县知事等斗争。1927年1月,赴上海参加上海区委开办的秘密党校学习。2月当选为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并任宁绍台农民协会指导员,发动各县相继成立农民协会。3月组织余姚庵东盐场1000余盐民示威游行,开仓分粮,成立了余姚盐民协会。“四&#8226;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返回奉化,布置隐蔽。4月赴武汉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中共浙江省委成立,当选为省委委员、常委兼农民部主任,赴诸暨、富阳等地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制定了北起钱塘江、南到温州湾的《浙东暴动计划》,被指派为奉化忠义区暴动点负责人。回奉化动员党员变卖家产,筹措暴动经费。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决定继续发动浙东暴动,并将重点移至奉化,作为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发动和指挥了奉化暴动。5月出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其间接连发出省委通告,部署全省反帝斗争、宣传教育、职工运动、秋收抗租等项工作。主持了在兰溪召开的浙西党的代表会议,兼任中共浙西特委书记。深入浙西各县,整顿和建立县委组织,加强党的建设,以兰溪、永康、建德为重点,发展浙西地区的革命形势。还以省委名义发出指示信,纠正基层的盲动情绪。192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撤消后,担任中共中央巡视员,赴浙东、浙北、浙西等地巡视。1930年按上级指示,奔走各地,先后发动了诸暨暴动、建德暴动和富阳暴动。6月改任中共浙北行动委员会书记。同年10月28日在杭州被捕,关押在柴木巷拘留所,后被叛徒指认,暴露了身份。几天后转押到浙江陆军监狱。
日被绑赴刑场。一路上昂首挺胸,高呼“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时年30岁。
卓金和烈士
卓金和(),安徽省太湖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在大石岭一带进行活动,建立组织,发展党员,并任中共大石岭小组长,后成立中共太湖特支,任特支委员。1928年9月任中共大石岭特支书记,后任区委书记。1929年10月,太湖县建立地方赤卫队,开展游击活动,任分队长,并在大石岭秘密成立了抗租抗债委员会,为委员,对不合理的粮价和其它生活必需品进行合理评价,控制投机倒把和**贷剥削。1930年春,太湖大旱,地主乘机囤积居奇,抬高物价,残酷剥削农民。与孙敬纯等人组织了工农暴动队,在3月下旬,封闭土豪的粮食,没收土豪的枪支,把粮食、衣物全部分给穷人,惩办了罪大恶极的豪绅。同年春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决定将太湖特区改为中共太湖县临委,任临委常委。1931年任中共太湖县委书记,具体负责县委工作,继续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团结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同年2月国民党太湖县自卫团包围村庄,不少革命者被捕。潜入安庆,不久返回。在卓家埠召开会议,讨论第二次革命武装暴动,计划打倒地主陈化固,再夺取伪望江长岭自卫团和伪徐家桥镇自卫队的枪支,开展游击战争。由于叛徒告密,暴动未能成功。1935年在杨柳湖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同年8月不幸被捕。1936年4月被杀害于太湖县城外,牺牲时34岁。
卓恺泽烈士
卓恺泽(-),浙江省奉化县松岙村人。出生于较富裕家庭。1918年8月,以优异成绩考入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23年8月进入北京华北大学,参加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同年12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11月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候补委员。1925年“五&#8226;卅”惨案后,受中共党组织委派到北京学联工作,组织“沪案雪耻会”,发动学生罢课和示威。同年6月,被选为共青团北京地方委员会青年部负责人。10月任共青团北方区委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并协助赵世炎编辑《政治生活》刊物,引导青年投入反帝反军阀的斗争。1926年1月兼任共青团北京地方委员会书记,在“三&#8226;一八”惨案中受伤。伤愈后回乡探亲,发动群众参加农民协会,宣传革命真理。同年7月调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区委书记。10月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编辑《中国青年》,发表了20多篇文章,抨击帝国主义、国家主义、军阀及国民党右派。1927年2月任共青团江浙区委委员,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宣传工作。“四&#8226;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坚持斗争。同年5月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被选为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同年11月任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1928年3月,被委任为共青团中央特派员兼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赴武汉工作。4月19日,在武昌出席秘密会议时被捕。在狱中,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遭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服。
日,英勇就义,牺牲时23岁。
卓崇德烈士
卓崇德(.27),浙江省奉化县人。1911年在本县松溪学堂毕业,即辍学回家务农。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卓兰芳来奉化开展农民运动,积极参加揭露地主、豪绅提高租价剥削农民的斗争。1926年任本村农民协会会长。11月带领农民协会会员参加攻打翔鹤潭盐局和税关,将缴获的枪支分发给各村农民协会。1927年“四&#8226;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根据党的安排,暂时离开家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1月,作为中共湖头渡支部的负责人,参加了卓兰芳主持召开的各村农民武装负责人会议,决定在奉化松岙实行暴动。后因故又临时决定停止举行暴动。因未接到通知,如期率领农民军向松岙进发,遇敌人包围袭击,被迫出走上海。192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改组,任委员。4月受省委指派,回奉化建立农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7月被指派为省委驻沪交通。1930年2月从上海回奉化,被国民党当局侦悉。不久在鄞县被捕。
日,被枪杀于宁波大校场,牺牲时31岁。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卓姓宗祠通用对联】
中华卓氏网
〖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王裔;
望出西河。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临邛巨富;
褒德晋封。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临邛人卓王孙,卓文君的父亲,家中极为富裕。下联典指东汉宛人卓茂,字子康,元帝时在长安跟从博士江生学习礼法、历算,被称为通儒。历官丞相府史、侍郎、给事黄门、密县令,以教化著称。光武帝时为太傅,封褒德侯。
名高东汉;
绩著西溪。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卓茂,元帝时学于长安,称为通儒,后迁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光武即位,访求茂,以为太傅,封褒德侯。下联典指黄宋朝人卓立,中特科,著有《西溪文集》八十卷。
褒德世第;
东汉名高。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卓氏宗祠“褒德堂”堂联。
〖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作管夷吾,有所不屑;
惟方正学,可与为邻。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温州市鸥江孤心屿卓公祠联。祠祀明代卓敬。卓敬,瑞安人,洪武进士,遇事敢言。时有人言:“国家养士三十年,唯得一卓敬。”
文君当垆,终为富贵;
廷瑞苦学,积累成功。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才女卓文君,临邛人。与才子司马相如爱私奔,相如家徒四壁,文君当垆卖酒,后终为宝贵。下联典指宋代学者卓琮,字廷瑞,永春人。从陈淳游,嗜学坚苦,以积累成功。凡所讲论,能畅所授之旨。
良夜歌声,传来钓叟;
远山眉黛,解逗琴心。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人卓处恭,曾过洞庭湖,月下遇见一位老翁,敲着船舷唱歌:“世间多少乘除事(比喻人事的消长盛衰),良夜月明收钓筒。”下联典指西汉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眉如远山,面如芙蓉,善鼓琴,丧夫后住在娘家。司马相如路过讨水喝,用琴心挑逗她,便与司马相如相爱,一同逃往成都,不久又返临邛,自己当垆卖酒。
诗词雅工,文士高宋代;
车衣宠锡,武将列云台。
——佚名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绍兴间文士卓田,字稼翁,号西山,工小词,有《三衢买舟词》。下联典指东汉太傅卓茂的事典。卓茂,字子康,宛人。元帝时学于长安,称通儒,后迁密令,视人如子,举善而教,数年,教化大行。光武时封褒德侯。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孝友睦娴,任蜨之谓和。
——清&#8226;卓恬撰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武英殿大学士卓秉恬撰书联。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卓渊源于楚国 在山西省繁衍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余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史记货殖列传》的这段文字,十分明晰说明了卓氏家族的古老源流。尤其自古以来即称盛于四川的卓氏,更显而易见,就是2000多年前那位冶铁致富,拟于人君的大富豪的后裔。
  具有古老历史的卓氏,根据考证,是发源于两三千年以前的楚国。后来,主要繁衍于西河,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阳城一带。《战国策》所记载的:“楚大夫卓滑之后”、以及《姓氏考略》所说的:“望出西河,后汉卓茂,南阳苑人。”等文献,即为明证。
司马相如卓文君 传千古佳话
  临邛,这个老早以前卓氏的发迹之地,就是现在的四川省邛崃县。这个地方,长久以来大家都对之印象深刻。因为,汉朝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那段千古佳话,便是发生于此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有力地证明了卓氏家族在四川的源远流长。当然,过去有许多学者相信,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便是名登《史记货殖列传》的那位大富豪的后代子孙。
  秦、汉以来便称盛于四川临邛和河南南阳的卓氏,大致是于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开始向南方各地播迁的。《崇正同人族谱》的卓氏条有一段文字说:“晋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正是最好的说明。
关于卓、韦二姓联宗之由来,亦起源于韩姓,分支于广东,其祖先为漠初三杰韩信公之后裔,韩信公为吕后所斩,当时汉丞相萧何,为保全当年患难之交的血脉,曾密剻撒,把韩信公的两个儿子藏匿粤中,为了安全,改名换姓,将原来姓氏之「韩」字分拆为二,一为卓姓,一为韦姓,子孙因此沿用下来,此与源于卓滑之后,即会留下千古爱情佳话卓文君的祖先,以发明冶铁致富的四川大族卓姓,及源出的江苏彭城大族的韦姓均有别。蓝姓也一样;如果是由江西临川迁入广东的,和自福建迁入广东的又不同,前者与何姓无直系的血缘关系,但有联宗关系,中国人的习惯,是注重同姓聚族,对血缘宗派不甚重视。依上所述,韩何二姓原属一家,卓韦二姓在粤支系亦出于韩姓,蓝姓因有何姓入嗣的血缘关系。由此可知韩、何、卓、韦、蓝五姓联宗,首先起自韩姓……。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福建省南安县翔云镇.卓姓一世祖均禄公.世系
黄帝之三十六世孙 楚威王熊商次子公子卓(即楚槐王熊槐之弟)之孙
《战国策》“楚大夫卓滑之后”
卓俨,任扶风太守,
元功(授 淮丞刺史)一春玲(任刺史)--积(任侍郎)
三兄弟。?
(官光禄大夫)
卓玑之子卓茂,字太康,河南南阳宛人(西河郡)。生于公元前53年,即西汉宣帝甘露元年 戊辰,卒于公元28年,即东汉光武四年戊子。《姓氏考略》“望出西河,后汉卓茂,南阳宛人”
长子卓嵩(戎),官大中大夫, 次子卓崇,官汛乡侯,
两支卓姓望出西河,
卓禄美、祖籍河南光州,亦系卓茂后裔、闽郡发脉。
卓禄美等廿 五人,于唐末五代十国时随王审知入闽,
居福州乃卓姓入闽的另一支分始祖
入闽始祖卓宏?
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5年)
任晋安刺史(福州)
其蕃衍后裔中有卓隐之
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 任莆田 第二任县令。
卓晚春、皆是卓隐之衍传裔孙
卓晚春 (号上阳子)
莆田秀屿营边‘卓午祠’
卓佑之---- 礼公、讳佑之
(北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 1034年进士,封户部侍郎,明追封镇闽王)
┋《晋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率南奔。粤有卓炜者,为建安刺史,后因家焉》
卓 炜、-----见《崇正同人族譜》
“南宋理宗时代,宋末元初、即公元年的人”?先居安溪,辗转至南安,传生素朴
“素朴生四子”
长子卓侃,
次子卓长清
三子卓长静
四子卓观土,
同安大嶝谢家直、
同安新民蔡宅、
南靖山城三卞深浪、
卓长清(灯塔公)、转往石井佬港再娶————┋长清亡故于佬港,
长子卓敬阳
次子卓茂修
三子卓茂为
(大舍公)无后
(教谕公)衍传
现佬港村二千多人口
均禄现为翔云卓姓一世祖,
均寿 家谱未载有后
传生现翔云翔山、云山、圳林,
只记往兴化,不知所终
福庭及金安卓姓八千多人口。
外迁-迁徙?:
翔云云头均禄六世孙复宽于明穆宗,隆庆年间,公元年,迁往浙江平阳,易名邦道,传生良翼、良羿兄弟,繁衍子孙,良翼、良羿分别为当地卓姓始祖,并修有家谱。
均禄十世孙纯斋于明末清初由翔云经石井氵老港往福建平潭定居,繁衍子孙,现为平潭平原桃花寨、钟门下卓姓始祖.
均禄十二世孙培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1781年入居安溪依仁里开药店并定居;
卓发、卓兴徙居安溪长秦里玉田。
至2000年统计, 卓姓总人口277人。现分布于安溪龙门观山,龙美,大溪乾;官桥仁峰;剑斗剑斗;城厢玉田、古山、墩坂。
南安卓姓历代尚有诸多族人往海外谋生发展,蕃衍子孙,已知有新加坡、马 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尼,以及香港、台湾、粗略估计有卓姓数万人丁,他们在当地均有 注册成立社团宗亲组织,定期活动。尤以新加坡人数最多,超过三万人,"新加坡卓氏总会 "组织较为庞大,活动频繁,有色有声。与国内宗亲一往情深,藕断丝连,血缘亲情,绵绵 不断,族情、乡情、祖国情源远流长。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南安姓氏人物
(新华网南安在线
第二十五章
一、溯源:
卓姓亦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古老姓氏之一。系三皇五帝,炎黄之黄帝后裔。黄帝姬姓名轩辕 ,约生于公元前2674年,至今近五千年。
据有关资料考证,黄帝之三十六世孙 楚威王熊商次子公子卓(即楚槐王熊槐之弟)之孙卓滑, 时任楚考烈王熊元朝之大夫,以祖之名为姓,是为卓姓之起源。?
少典氏〖FY(〗第三子〖FY)〗黄帝--颛顼--称--老童(卷章)--吴回--陆终〖FY (〗第六子〖FY)〗季连--时叙(附沮)--鬻熊(穴熊)--熊师--熊狂--熊绎-- 熊艾 --熊〖HT5,7〗黑〖KG-*3〗旦〖HT〗(熊〖HT5,7〗黑〖KG-*3〗甚〖HT 〗)--熊扬(炀)--熊渠--熊延--熊严--熊徇(季徇)--熊鄂--熊仪(若傲)-- 熊 坎(霄傲)--熊通(武王)--熊赀(文王)--熊恽(成王)--商臣(穆王)--熊侣(庄王)- -熊审(共王)--熊居(平王)--熊珍(昭王)--熊章(惠王)--熊中(简王)--熊当-- 熊疑(悼王)--熊良(宣王)--熊商(威王)--〖JB(〗〖HT5〗熊槐(槐王)---(熊槐之弟)公子卓--熊 横( 顷襄王)--熊元(考烈王)---(公子卓之孙)卓滑大夫〖JB)〗?
〖HT 〗自卓滑以祖之名为姓,但后裔世系失详,衍传至西汉始有卓俨,任扶风太守,衍传元功(授 淮丞刺史)一春玲(任刺史)--积(任侍郎)--球、玑、瑗三兄弟。?卓玑(官光禄大夫)之子茂,字太康,河南南阳宛人,生于公元前53年,即西汉宣帝甘露元年 戊辰,卒于公元28年,即东汉光武四年戊子。?
卓茂,性宽仁恭爱,稚实忠厚,人称循儒史,为官历经西汉元、成、哀、平四帝,至王莽当 权 篡位,以病去职。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登基复请出,丁末公元37年,任太傅,封褒德侯,诏 书今尚有资料记载可查,汉明帝刘庄在云台建功臣阁,将三十二名功臣画像列入其中,就有 卓茂之名。因其位高爵显,子孙兴旺发达,瓜瓞绵绵,生两子:长子嵩(戎),官大中大夫, 次子崇,官汛乡侯,两支卓姓望出西河,两千年来,并驾齐驱,共同兴旺,成为神州大地两 支最旺盛巨族,蕃衍华夏九州乃至海外,有较详实的史料、资料记载。现已知福建、江西、 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海南、台湾、香港以及 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尼等地均有其衍传后裔。?后人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详尽追根溯源,包括近代诸多文字资料,均称卓茂为卓姓始祖, 且用其光武帝褒封的褒德作为堂号:褒德堂、褒德传芳。南安、同安、晋江卓姓1996年 重修泉州百源卓氏宗祠,就以"泉州百源褒德福利协会"之名,办理社团注册登记。又因卓茂祖籍河南南阳属西河郡,亦有诸多卓姓以西河堂、西河传芳、西河衍派为堂号。?
西河考:?
卓氏,具有古老历史,发源于二千多年前的楚国,后来主要繁衍于西河。?
西河,经稽考,因历史朝代更迭、变迁,据记载有几种说法:?
一、春秋时卫地黄河沿岸,今河南浚县,滑县以及其迤南北一段。
二、西河郡,战国时魏初置,治所设在今山西汾阳县,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之间,黄河沿岸 一带,金废,后由山西古槐树南迁至河南。
三、陕西古同州府地,在黄河西,禹居雍州之西河、春秋时子夏居西河,战国时奂起为西河 郡守。?
四、战国时魏地,今河南安阳一带,系出芊姓,楚威王子,公子卓之后裔蕃衍于此地。?
五、南阳郡,战国时秦置,治所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六、内蒙古鄂尔多斯察哈尔左翼前旗,及陕西旧榆林府,在黄河西,汉置西河郡,治富昌。 ?
入闽:卓宏、卓禄美、闽郡发脉。?
入闽始祖卓宏,入闽时间有二说。?
一说晋惠帝永兴二年,即公元305年任晋安刺史(福州)。?
二说唐僖宗乾符元年,即公元874年,或广明元年,即公元880年,随王审知入闽,后升晋安 刺史。?
两说相差五百多年。应该说,公元305年入闽较为符合史实。诸多卓姓家谱提到其蕃衍后裔 中有卓隐之,生于唐代宗大历元年,即公元766年,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即公元797年任莆田 第二任县令。在闽郡发脉,蕃衍子孙在莆田、长乐、南安渐成巨族,且其衍传后辈兴旺发达 遍布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入闽另一分始祖卓禄美、祖籍河南光州,亦系卓茂后裔,据有关卓姓家谱记载:卓禄美等廿 五人,于唐末五代十国时随王审知入闽,居福州乃卓姓入闽的另一支分始祖。?
二、肇基南安?
鉴于特定历史条件限制,现存翔云云头云峰卓姓家谱,系由谱中尊称为始祖均禄的八世孙芳焕(才焕),于明崇祯十六年癸未,即公元1643年修撰,追溯均禄之高祖父一辈卓炜。谱载一世均禄孩提已是"圣主高皇帝十四年",亦即朱明洪武1381年,上溯四代高祖父卓炜应 是南宋理宗时代,即公元年的人了,至于更早的先辈,据从衍传到各地支脉后裔 修撰的家谱记载,有记是卓武(唐懿宗咸通 公元860-873年中郎将,唐哀帝天佑元年,公元 904年督守同安),有载是卓佑之(北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 1034年进士,封户部侍郎,明追封镇闽王),甚至将卓武、卓佑之等同一人,其衍传世系均 未记载。众说云云,莫衷一是,不甚了了。?据综合分析推断:肇基南安卓姓始祖应该是卓炜。卓炜之先祖应是卓佑之,虽然两人相差20 0来年,约6-7代人,但一是卓姓石井〖HT5,7〗氵〖KG-*3〗老〖HT〗港家谱中载 :"始有宗,卓礼公讳佑之……";二是卓姓先祖在泉州百源购置的卓姓宗祠奉祀列祖列宗牌位,首尊就是卓佑之,并无卓武牌位;三是卓姓脉裔南安翔云及海外新加坡、马来西亚、 缅甸等地均建有殿、馆、院,供奉"祖叔公"等三位真人,这与莆田秀屿营边"卓午祠"中 卓晚春(号上阳子)系同一人,卓佑之、卓晚春皆是卓隐之衍传裔孙。?而卓武,据现存安徽太湖卓氏总系图载,卓武系卓姓十三世孙,卓茂七世孙,处唐咸通,天佑年间。但卓氏自楚卓滑大夫立姓衍传以来,已有1100多年,即使从卓茂衍传也有八百多年,十三世、七世都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而且据长乐卓林兄弟渊源考载:武公迁本县十七都卓岭,无其他任何资料载入家谱。?
三、蕃衍?
宋末元初,战火连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百姓颠派流离。卓炜生于斯时, 艰难困苦,先居安溪,辗转至南安,传生素朴,素朴生四子:
长子名侃,入赘现同安大嶝谢家直;
次子长清 传生长子敬阳,家谱载其坟墓在现安溪官桥上坂驷马山,敬阳传生二子名曰均禄、均寿。
三子长静迁居现同安新民蔡宅,为一世祖,已衍传一千多人口,并修有家谱,宗祠;
四子观土, 迁居现南靖山城三卞深浪,为一世祖,已衍传一千多人口,家谱于文革期间梵毁;
均 禄现为翔云卓姓一世祖,传生现翔云翔山、云山、圳林,福庭及金安卓姓八千多人口。
均寿 家谱未载有后,只记往兴化,不知所终。
家谱最早于1643年,最后一次于1930年修撰。宗祠 于1993年重修。?长清传生敬阳后,转往石井氵老港再娶,传生次子茂修,现氵老港家谱载为大舍公,无后;三子茂为,现氵老港家谱因其曾为教谕、尊为教谕公,为一世祖,衍传现氵老港村二千多人口,并修撰家谱。长清亡故于氵老港, 尊为灯塔公。宗祠,宗谱于1990年重修。?
翔云云头均禄衍传之八世孙才浩传生士铢;才灿传生长子士作、次子士元迁往东田。士元( 钦元)现为东田美洋山坂洋一世祖,现已衍传四百多人口。?
据南安市**办03年29号文中列按户籍统计,卓姓达11000多人,位列南安姓氏排列第25 位。? 〖HTH〗
四、外迁-迁徙?
历代以来,因战乱、避祸、谋生等原因,卓氏祖先纷纷向外发展。?
翔云云头均禄六世孙复宽于明穆宗,隆庆年间,公元年,迁往浙江平阳,易名邦道,传生良翼、良羿兄弟,繁衍子孙,良翼、良羿分别为当地卓姓始祖,并修有家谱。?均禄十世孙纯斋于明末清初由翔云经石井氵老港往平潭定居,繁衍子孙,现为平潭平原桃花寨、钟门下卓姓始祖(平潭卓姓家谱载其一世祖纯斋于明正德 年间转徙此地而居有误,因据翔云卓姓家谱载,纯斋之祖父才燧生于1592年9月已是明神宗 万历年间,若按三十年为一世,纯斋应是清顺治时代的人)。均禄十二世孙培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1781年入居安溪依仁里开药店并定居;卓发、卓兴徙居安溪长秦里玉田。至2000年统计, 卓姓总人口277人。现分布于安溪龙门观山,龙美,大溪乾;官桥仁峰;剑斗剑斗;城厢玉 田、古山、墩坂。?
值得一提的是,南安卓姓历代尚有诸多族人往海外谋生发展,蕃衍子孙,已知有新加坡、马 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尼,以及香港、台湾、粗略估计有卓姓数万人丁,他们在当地均有 注册成立社团宗亲组织,定期活动。尤以新加坡人数最多,超过三万人,"新加坡卓氏总会 "组织较为庞大,活动频繁,有色有声。与国内宗亲一往情深,藕断丝连,血缘亲情,绵绵 不断,族情、乡情、祖国情源远流长。?
五、昭穆炜公→素朴公衍传各支脉?
云眜(昭穆、行第、字匀、名字)?
南安翔云云头云峰七世起讳辨云眜(均禄公为一世祖)
冠廷才士文 培铢维懋本 克绪开鸿猷?
缵承应名君 修身荣前哲 辅国显达尊?
五世起辨云眜
宗伯邦甫卿尔子 元男仲淑振云孙?
孝悌友恭恢祖德 诗书奕世绍经纶
南安翔云福庭十四世起讳辨云眜(均禄公为一世祖) ?
维迪慈并孝 恒修德与功?
箕裘传奕世 诗礼衍千秋?
南安东田美容山坂洋钦元公(云峰十世)为一世祖起
钦成玉龙怀荣德飞应开世泰维?
宜昭穆和为贵克谢宗功乃启昌
平潭平原桃花寨纯斋公(云峰十一世)为一世祖起?
讳:翥凤蟠龙惟蔚起人文定徽祖武?表:金兰玉桂斯长培俊彦大树宗枋?
同安新民蔡宅长静公(时玄公麟趾公)为一世祖起
时文伯添兴 思希大敦明 万元光祖德?
丕基克敬承 尚其振而远 乃惟汝之荣?
昌盛开奕祀 颖芳辉国祯 朝重忠正辅?
廷祥龙凤腾?
南安石井氵老港茂为公(教谕公) 为一世祖起
茂仕联绵 永垂勋施 兴铭丕震 朝廷大彰?国望文德 显播掌握 经纶克索 祖训奕世辉煌?
南靖山城三卞深浪观土公为一世祖起
家谱于文革梵毁昭穆无从查考。
翔云卓姓在明崇祯癸未年(1643年)曾由芳焕据所见闻资半纂修族谱,清乾隆癸酉(1753)续修 ,清嘉庆年间翻录。清道光辛巳年(1821)再续修。民国年间再次依谱誉录。石井氵老港卓氏1990年续修族谱。2003年四修族谱 ,并汇集和《华夏卓姓源流》一书,于2001年出版,受到海内外好评。?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华夏卓姓源流》
黄帝 姓:姬 名:轩辕 = 嫘祖(西陵氏)
(华夏始祖)
约5000年前 又号
有熊氏 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 “黄帝有子25人,其中之14人共得12姓”--国语晋语
= 昌濮(蜀山氏)
颛顼 (高阳氏) = 女禄(滕奔氏)
= 高絹(弱水氏)
= 女璝(鬼方氏)
季连 芈 芋
(陆终的第六个儿子)
周文王的老师 公元前1046-前771年(西周)
熊师 (子)
《荆楚文史》“鬻熊子熊丽”
熊狂 (孙)
熊绎 (玄孙)
大约在公元前 1063年,周成王(文王之孙、武王之子)、分封文王时的功臣后裔,把鬻熊的玄孙--熊绎封子爵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部),建立楚国。楚君及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熊)。
《荆楚文史》“熊艾继为楚君”
熊黑旦 (黑甚)
熊艾子熊黑旦继位
黑旦卒,子熊胜立,
“熊胜卒,弟熊炀继位“
熊渠 周夷王 公元前869年
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更加强大,封长子康为句亶王,次子挚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熊渠卒, 因长子康早亡,中子红立。挚红卒,其弟执疵弑而代立,名熊延。
熊延 周厉王 公元前848年
熊延卒,子熊勇立
共和四年 公元前838年
熊勇卒,弟熊严继立
公元前828年
熊严长子伯霜立,是为熊霜
熊霜 周宣王
六年 公元前822年
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奔濮百蛮,季徇立
熊徇 (季徇)
公元前800年 周宣王
28年 熊徇卒,子熊咢立
熊咢 周宣王
37年 公元前791年 周平王
七年 熊咢卒,子熊仪立
(若傲) 公元前764年
熊仪卒,长子熊坎立
公元前770-前256年
(东周列国) 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代) 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时代)
熊坎 (宵傲) 公元前758年 周平王
13年 宵傲卒,子熊眴立,是为蚡冒
(蚡冒) 公元前741年 周平王
30年 蚡冒卒,弟熊通杀蚡冒之子而代立
(武王) 公元前740年 楚武王
元年 春秋初年,熊通正式称王,统帅蛮族,不再承认周天子(平王)的地位。自号‘武王’。
(文王) 公元前690年 楚武王
51年, 武王病卒于征途。子熊赀继位,是为文王。文王迁都郢(湖北江陵)有地千里,
楚在春秋时先后吞并45个诸侯小国,疆土最大,自称蛮夷,专力攻伐华夏诸侯。
(艰) 堵敖 公元前675年 楚文王
15年 文王病卒,子熊艰立,是为
熊郓 (成王) 公元前672年 楚堵敖
3年 熊艰欲杀其弟熊覠。覠奔随,借随人之助杀艰代立为成王
熊商臣 (穆王) 公元前626年 楚成王
46年 成王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商臣以宫甲围成王,逼成王自缢,商臣继位。
(旅) (莊王) 公元前614年 楚穆王
12年 穆王卒,子旅立,是为莊王
熊审 (共王) 公元前591年 楚莊王
23年 楚莊王卒,子审继位,
时年10岁,是为共王
熊昭 (康王) 公元前560年 楚共王
31年 共王卒,嫡配无子,宠子5人,长子昭立,是为康王。
熊麋 (郏敖) 公元前545年 楚康王
15年 康王卒。次年,子熊麋即位。
熊围 (灵王) 公元前541年 楚郏敖
4年 楚王麋及其二子被杀,葬于郏,谓之郏敖。王子围即位。
熊居 (平王) 公元前529年 楚灵王
12年 灵王缢。弃疾即位。是为平王。名曰熊居。
(壬) (昭王) 公元前516年 楚平王
13年 楚平王卒。令尹子常乃立秦女所生太子壬,是为昭王。
熊章 (惠王) 公元前489年 楚昭王
27年 昭王救陈,病卒城父。迎昭王之子章,
熊仲 (简王) 公元前432年 楚惠王
57年 惠王卒,子仲立,是为简王。
熊当 (声王) 公元前408年 楚简王
24年 简王卒,子熊当立。
熊疑 (悼王) 公元前402年 楚声王
6年 “盗”杀声王,其子熊疑嗣位为王。
熊臧 (肃王) 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
21年 楚悼王卒,太子臧继立,是为楚肃王。
熊良夫 (宣王) 公元前370年 楚肃王
11年 楚肃王卒,肃王无子,弟良夫立,是为宣王。
熊商 (威王)
↓ 公元前340年 楚宣王
30年 宣王卒,子商立,是为威王
↓ 公元前329年 楚威王
11年 威王卒,长子槐立,是为怀王
楚威王次子(公子卓)熊卓↓
楚威王的孙子(公孙)↓
楚威王的玄孙卓滑、(官拜楚国 “大夫”)
熊横 顷襄王
↓ 公元前299年 楚怀王
30年 怀王不听屈原等劝阻,西入秦。被扣。
太子横由齐归郢,立为王。
其弟子兰为令尹。前296年,楚怀王卒于秦。
(完) 考烈王
↓ 公元前263年 楚顷襄王36年 秋、顷襄王卒,子完立,为考烈王
(悍) (幽王)
↓ 公元前238年 楚考烈王25年 ↓考烈王卒,与李园之妹所生之子悍立,
是为楚幽王
公元前228年 楚幽王
10年 幽王卒,国人立幽王弟犹(哀王)及太后被杀,尽灭李园之家,负刍被拥立为王。
223年 楚负芻
5年 秦军虏楚王负刍,楚人伪托项燕之名,立楚公子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南。昌平君败,楚亡!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
周代诸侯国、国君的儿子称为“公子”,孙子称为“公孙”而“公孙的儿子(玄孙)不能再称为“公孙”,只能以他祖父(熊卓)的名(或字)‘卓’为氏。这在周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最为普遍。这就是卓姓的起源。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姓启王裔”
----《通志。氏族略》郑樵总结周代以祖父的名为氏的有311个;以祖父的字为氏的有157个;总数达到468个姓氏。
《华夏卓姓源流》
黄帝 姓:姬 名:轩辕 = 嫘祖(西陵氏)
(华夏始祖)
约5000年前 又号
有熊氏 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 “黄帝有子25人,其中之14人共得12姓”--国语晋语
= 昌濮(蜀山氏)
颛顼 (高阳氏) = 女禄(滕奔氏)
= 高絹(弱水氏)
= 女璝(鬼方氏)
季连 芈 芋
(陆终的第六个儿子)
周文王的老师 公元前1046-前771年(西周)
熊师 (子)
《荆楚文史》“鬻熊子熊丽”
熊狂 (孙)
熊绎 (玄孙)
大约在公元前 1063年,周成王(文王之孙、武王之子)、分封文王时的功臣后裔,把鬻熊的玄孙--熊绎封子爵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部),建立楚国。楚君及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熊)。
《荆楚文史》“熊艾继为楚君”
熊黑旦 (黑甚)
熊艾子熊黑旦继位
黑旦卒,子熊胜立,
“熊胜卒,弟熊炀继位“
熊渠 周夷王 公元前869年
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更加强大,封长子康为句亶王,次子挚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熊渠卒, 因长子康早亡,中子红立。挚红卒,其弟执疵弑而代立,名熊延。
熊延 周厉王 公元前848年
熊延卒,子熊勇立
共和四年 公元前838年
熊勇卒,弟熊严继立
公元前828年
熊严长子伯霜立,是为熊霜
熊霜 周宣王
六年 公元前822年
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奔濮百蛮,季徇立
熊徇 (季徇)
公元前800年 周宣王
28年 熊徇卒,子熊咢立
熊咢 周宣王
37年 公元前791年 周平王
七年 熊咢卒,子熊仪立
(若傲) 公元前764年
熊仪卒,长子熊坎立
公元前770-前256年
(东周列国) 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代) 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时代)
熊坎 (宵傲) 公元前758年 周平王
13年 宵傲卒,子熊眴立,是为蚡冒
(蚡冒) 公元前741年 周平王
30年 蚡冒卒,弟熊通杀蚡冒之子而代立
(武王) 公元前740年 楚武王
元年 春秋初年,熊通正式称王,统帅蛮族,不再承认周天子(平王)的地位。自号‘武王’。
(文王) 公元前690年 楚武王
51年, 武王病卒于征途。子熊赀继位,是为文王。文王迁都郢(湖北江陵)有地千里,
楚在春秋时先后吞并45个诸侯小国,疆土最大,自称蛮夷,专力攻伐华夏诸侯。
(艰) 堵敖 公元前675年 楚文王
15年 文王病卒,子熊艰立,是为
熊郓 (成王) 公元前672年 楚堵敖
3年 熊艰欲杀其弟熊覠。覠奔随,借随人之助杀艰代立为成王
熊商臣 (穆王) 公元前626年 楚成王
46年 成王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商臣以宫甲围成王,逼成王自缢,商臣继位。
(旅) (莊王) 公元前614年 楚穆王
12年 穆王卒,子旅立,是为莊王
熊审 (共王) 公元前591年 楚莊王
23年 楚莊王卒,子审继位,
时年10岁,是为共王
熊昭 (康王) 公元前560年 楚共王
31年 共王卒,嫡配无子,宠子5人,长子昭立,是为康王。
熊麋 (郏敖) 公元前545年 楚康王
15年 康王卒。次年,子熊麋即位。
熊围 (灵王) 公元前541年 楚郏敖
4年 楚王麋及其二子被杀,葬于郏,谓之郏敖。王子围即位。
熊居 (平王) 公元前529年 楚灵王
12年 灵王缢。弃疾即位。是为平王。名曰熊居。
(壬) (昭王) 公元前516年 楚平王
13年 楚平王卒。令尹子常乃立秦女所生太子壬,是为昭王。
熊章 (惠王) 公元前489年 楚昭王
27年 昭王救陈,病卒城父。迎昭王之子章,
熊仲 (简王) 公元前432年 楚惠王
57年 惠王卒,子仲立,是为简王。
熊当 (声王) 公元前408年 楚简王
24年 简王卒,子熊当立。
熊疑 (悼王) 公元前402年 楚声王
6年 “盗”杀声王,其子熊疑嗣位为王。
熊臧 (肃王) 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
21年 楚悼王卒,太子臧继立,是为楚肃王。
熊良夫 (宣王) 公元前370年 楚肃王
11年 楚肃王卒,肃王无子,弟良夫立,是为宣王。
熊商 (威王)
↓ 公元前340年 楚宣王
30年 宣王卒,子商立,是为威王
↓ 公元前329年 楚威王
11年 威王卒,长子槐立,是为怀王
楚威王次子(公子卓)熊卓↓
楚威王的孙子(公孙)↓
楚威王的玄孙卓滑、(官拜楚国 “大夫”)
熊横 顷襄王
↓ 公元前299年 楚怀王
30年 怀王不听屈原等劝阻,西入秦。被扣。
太子横由齐归郢,立为王。
其弟子兰为令尹。前296年,楚怀王卒于秦。
(完) 考烈王
↓ 公元前263年 楚顷襄王36年 秋、顷襄王卒,子完立,为考烈王
(悍) (幽王)
↓ 公元前238年 楚考烈王25年 ↓考烈王卒,与李园之妹所生之子悍立,
是为楚幽王
公元前228年 楚幽王
10年 幽王卒,国人立幽王弟犹(哀王)及太后被杀,尽灭李园之家,负刍被拥立为王。
223年 楚负芻
5年 秦军虏楚王负刍,楚人伪托项燕之名,立楚公子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南。昌平君败,楚亡!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
周代诸侯国、国君的儿子称为“公子”,孙子称为“公孙”而“公孙的儿子(玄孙)不能再称为“公孙”,只能以他祖父(熊卓)的名(或字)‘卓’为氏。这在周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最为普遍。这就是卓姓的起源。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姓启王裔”
----《通志。氏族略》郑樵总结周代以祖父的名为氏的有311个;以祖父的字为氏的有157个;总数达到468个姓氏。
《华夏卓姓源流》
黄帝 姓:姬 名:轩辕 = 嫘祖(西陵氏)
(华夏始祖)
约5000年前 又号
有熊氏 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 “黄帝有子25人,其中之14人共得12姓”--国语晋语
= 昌濮(蜀山氏)
颛顼 (高阳氏) = 女禄(滕奔氏)
= 高絹(弱水氏)
= 女璝(鬼方氏)
季连 芈 芋
(陆终的第六个儿子)
周文王的老师 公元前1046-前771年(西周)
熊师 (子)
《荆楚文史》“鬻熊子熊丽”
熊狂 (孙)
熊绎 (玄孙)
大约在公元前 1063年,周成王(文王之孙、武王之子)、分封文王时的功臣后裔,把鬻熊的玄孙--熊绎封子爵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部),建立楚国。楚君及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熊)。
《荆楚文史》“熊艾继为楚君”
熊黑旦 (黑甚)
熊艾子熊黑旦继位
黑旦卒,子熊胜立,
“熊胜卒,弟熊炀继位“
熊渠 周夷王 公元前869年
周夷王时,楚君熊渠更加强大,封长子康为句亶王,次子挚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熊渠卒, 因长子康早亡,中子红立。挚红卒,其弟执疵弑而代立,名熊延。
熊延 周厉王 公元前848年
熊延卒,子熊勇立
共和四年 公元前838年
熊勇卒,弟熊严继立
公元前828年
熊严长子伯霜立,是为熊霜
熊霜 周宣王
六年 公元前822年
熊霜卒,弟仲雪、叔堪、季徇争立,仲雪死,叔堪奔濮百蛮,季徇立
熊徇 (季徇)
公元前800年 周宣王
28年 熊徇卒,子熊咢立
熊咢 周宣王
37年 公元前791年 周平王
七年 熊咢卒,子熊仪立
(若傲) 公元前764年
熊仪卒,长子熊坎立
公元前770-前256年
(东周列国) 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时代) 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时代)
熊坎 (宵傲) 公元前758年 周平王
13年 宵傲卒,子熊眴立,是为蚡冒
(蚡冒) 公元前741年 周平王
30年 蚡冒卒,弟熊通杀蚡冒之子而代立
(武王) 公元前740年 楚武王
元年 春秋初年,熊通正式称王,统帅蛮族,不再承认周天子(平王)的地位。自号‘武王’。
(文王) 公元前690年 楚武王
51年, 武王病卒于征途。子熊赀继位,是为文王。文王迁都郢(湖北江陵)有地千里,
楚在春秋时先后吞并45个诸侯小国,疆土最大,自称蛮夷,专力攻伐华夏诸侯。
(艰) 堵敖 公元前675年 楚文王
15年 文王病卒,子熊艰立,是为
熊郓 (成王) 公元前672年 楚堵敖
3年 熊艰欲杀其弟熊覠。覠奔随,借随人之助杀艰代立为成王
熊商臣 (穆王) 公元前626年 楚成王
46年 成王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商臣以宫甲围成王,逼成王自缢,商臣继位。
(旅) (莊王) 公元前614年 楚穆王
12年 穆王卒,子旅立,是为莊王
熊审 (共王) 公元前591年 楚莊王
23年 楚莊王卒,子审继位,
时年10岁,是为共王
熊昭 (康王) 公元前560年 楚共王
31年 共王卒,嫡配无子,宠子5人,长子昭立,是为康王。
熊麋 (郏敖) 公元前545年 楚康王
15年 康王卒。次年,子熊麋即位。
熊围 (灵王) 公元前541年 楚郏敖
4年 楚王麋及其二子被杀,葬于郏,谓之郏敖。王子围即位。
熊居 (平王) 公元前529年 楚灵王
12年 灵王缢。弃疾即位。是为平王。名曰熊居。
(壬) (昭王) 公元前516年 楚平王
13年 楚平王卒。令尹子常乃立秦女所生太子壬,是为昭王。
熊章 (惠王) 公元前489年 楚昭王
27年 昭王救陈,病卒城父。迎昭王之子章,
熊仲 (简王) 公元前432年 楚惠王
57年 惠王卒,子仲立,是为简王。
熊当 (声王) 公元前408年 楚简王
24年 简王卒,子熊当立。
熊疑 (悼王) 公元前402年 楚声王
6年 “盗”杀声王,其子熊疑嗣位为王。
熊臧 (肃王) 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
21年 楚悼王卒,太子臧继立,是为楚肃王。
熊良夫 (宣王) 公元前370年 楚肃王
11年 楚肃王卒,肃王无子,弟良夫立,是为宣王。
熊商 (威王)
↓ 公元前340年 楚宣王
30年 宣王卒,子商立,是为威王
↓ 公元前329年 楚威王
11年 威王卒,长子槐立,是为怀王
楚威王次子(公子卓)熊卓↓
楚威王的孙子(公孙)↓
楚威王的玄孙卓滑、(官拜楚国 “大夫”)
熊横 顷襄王
↓ 公元前299年 楚怀王
30年 怀王不听屈原等劝阻,西入秦。被扣。
太子横由齐归郢,立为王。
其弟子兰为令尹。前296年,楚怀王卒于秦。
(完) 考烈王
↓ 公元前263年 楚顷襄王36年 秋、顷襄王卒,子完立,为考烈王
(悍) (幽王)
↓ 公元前238年 楚考烈王25年 ↓考烈王卒,与李园之妹所生之子悍立,
是为楚幽王
公元前228年 楚幽王
10年 幽王卒,国人立幽王弟犹(哀王)及太后被杀,尽灭李园之家,负刍被拥立为王。
223年 楚负芻
5年 秦军虏楚王负刍,楚人伪托项燕之名,立楚公子昌平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南。昌平君败,楚亡!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
周代诸侯国、国君的儿子称为“公子”,孙子称为“公孙”而“公孙的儿子(玄孙)不能再称为“公孙”,只能以他祖父(熊卓)的名(或字)‘卓’为氏。这在周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最为普遍。这就是卓姓的起源。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姓启王裔”
----《通志。氏族略》郑樵总结周代以祖父的名为氏的有311个;以祖父的字为氏的有157个;总数达到468个姓氏。
福建.厦门.卓开固 整理
作者:120.42.30.*&&
回复:收集卓姓起源、迁徙、散居情况,以及吴姓名人和有关历史、文化资料
&&&&&#8226;
华夏卓姓源流: 不分卷:[福建南安]
&#8226; 馆藏家谱
&#8226; 姓氏:华夏卓姓源流: 不分卷:[福建南安]
&#8226; 册数:
&#8226; 省份:福建
&#8226; 出版地:南安
&#8226; 出版时间:2001年
&#8226; 版本:2001年电脑排印本
&#8226; 出版者:
&#8226; 纂修者:卓安邦等编
卓氏重修族谱: 五卷首一卷末一卷:[全国]
&#8226; 馆藏家谱
&#8226; 姓氏:卓
&#8226; 册数:
&#8226; 省份:全国
&#8226; 出版地:
&#8226; 出版时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8226; 版本:木活字本
&#8226; 出版者:
&#8226; 纂修者:卓徽荔纂修
&#8226; 馆藏家谱
&#8226; 姓氏:卓氏
&#8226; 册数:2册
&#8226; 省份:中国
&#8226; 出版地:卓氏
&#8226; 出版时间:民国
&#8226; 版本:石印本
&#8226; 出版者:西河堂
&#8226; 纂修者:[作者不详]
西河卓氏族谱: 二卷:[福建浦城]
&#8226; 馆藏家谱
&#8226; 姓氏:卓
&#8226; 册数:
&#8226; 省份:福建
&#8226; 出版地:浦城
&#8226; 出版时间:民国8年(1919)
&#8226; 版本:木活字本
&#8226; 出版者:
&#8226; 纂修者:卓颖杰主修
南州市卓氏族谱
&#8226; 馆藏家谱
&#8226; 姓氏:卓氏
&#8226; 册数:
&#8226; 省份:
&#8226; 出版地:
&#8226; 出版时间:2004
&#8226; 版本:
&#8226; 出版者:
&#8226; 纂修者:卓正举 编
卓氏續修族譜 : 二十四卷卷首一卷
&#8226; 馆藏家谱
&#8226; 姓氏:卓氏
&#8226; 册数:
&#8226; 省份:
&#8226; 出版地:
&#8226; 出版时间:1929
&#8226; 版本:石印本
&#8226; 出版者:
&#8226; 纂修者:卓成壬 修
&#8226; 馆藏家谱
&#8226; 姓氏:卓
&#8226; 册数:
&#8226; 省份:
&#8226; 出版地:
&#8226; 出版时间:民国
&#8226; 版本:石印本
&#8226; 出版者:
&#8226; 纂修者:[作者不详]
上一页 1 下一页
&#8226; 家谱数:63,017
&#8226; 总用户:14,108,784
福建.厦门.卓开固发送.(还有资料欢迎联系)
作者:120.42.30.*&&
&&&&我qq我qq
作者:58.252.208.*&&
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font color=#cc 篇,&&&
楷体_GB2312
Andale Mono
Arial Black
Book Antiqua
Century Gothic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Script MT Bold
Lucida Console
请在左边输入
220.177.198.131&& |
页面执行时间:84,108,780.000毫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炫舞舞团职位名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