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骑士团为什么被称为条顿战神啊?我看历史上十字军之王2骑士团东征条顿骑士团没怎么出力啊

关于十字军东征_条顿骑士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08贴子:
关于十字军东征收藏
侵略非洲为什么叫“东征”?东征的目的是什么?吧里的人基本都认识,应该不会喷我吧=v=
1楼 20:57&|来自
不是侵略非洲是侵略中东(东岸)。。准确的说最开始是向东征服那个地区,至于嘛,那时候北非受控制,甚至现在的南部也是
收起回复2楼 21:00&|
名义上是夺回圣城耶路撒冷,实际上不是各个阶级都有各自的谋划的
3楼 21:32&|
教皇为了教廷的声望,国王则是为了转移国内的内部矛盾,瓦解领主的势力,于是两者一拍即合,然后就发生了楼主说的东征
4楼 21:42&|来自
还有,掠夺东方的财富
5楼 22:13&|来自
东征是为了光复耶路撒冷,让人们能够安全地朝圣,将圣地从异教徒手中夺回,让信仰与自由沐浴红海之滨,为了基督!(都是骗人的)
6楼 11:35&|
抢钱,抢人,抢地盘!=命运的命运,便是被改变命运=
7楼 15:39&|来自
好吧,都是一个意思
8楼 16:42&|来自
9楼 19:22&|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条顿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Deutscher Orden;:Teutonic Order),又译德意志騎士團,正式名称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Ierosolimitanorum;: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ankt Mariens in Jerusalem;:Order of Brothers of the German House of Saint Mary in Jerusalem),与、一起并称为三大。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守卫、救治(Helfen, Wehren, Heilen)”
條頓騎士團於1300年極盛時的勢力範圍
(1189年-1192年)期间,来自地区的多次获赠土地和城堡。
1195年4月,香槟区的亨利伯爵赠(Tyre,今境内)作为据点,1196年3月再赠其在(今附近)的封邑;另有皇帝在1197年赠送和的教堂、修道院和医院,逐渐在地区形成势力。
日,条顿骑士团成立于(Acre),今境内,其后以阿卡作为总部至1291年。
日,颁布训令,规定条顿骑士披一样披风(白色披风,刺繡的紋章由聖殿騎士團的紅十字改為條頓騎士團的象徵黑十字)並执行一样的团规。
13世纪初,随着和对立加剧,医院骑士团拉拢条顿骑士团以对抗控制着耶路撒冷地区主要军事据点的圣殿骑士团,其间条顿骑士团从手中获贈。
1210年,(Hermann von Salza, )担任条顿骑士团团长,条顿骑士团在其指挥下在耶路撒冷地区获得一定的胜利,并参与,进入埃及,但最后在(Battle of al-Mansura, 日)中惨败,赫尔曼·冯·舒尔茨与圣殿骑士团团长一同被俘。在赫尔曼·冯·舒尔茨担任团长期间,条顿骑士团获得教廷颁发的(日),以及教皇授予的113项特权(日)。
1226年,条顿骑士团与皇帝达成协议,获得境内的所有贵族特权。1234年,条顿骑士团赢得的胜利,教廷控制全境,将之租借给条顿骑士团,但直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才最终征服普鲁士,迫使普鲁士人改宗。其间,1237年4月合并的,并于1241年初开始进军。
日,条顿骑士团作为主力的与联军在中被統率的军队击溃,全军覆没;日,1万2千名条顿骑士团部队(包括和沿岸各地的骑士和民兵)与指挥的1万5千至1万7千人的軍队展开,条顿骑士团以重骑兵作为前锋和作战主力,其后是步兵,两翼和后方有重裝騎兵,俄军则以和装备弓箭、標槍的轻步兵配置在中央,诺夫哥罗德公國的精锐重裝步兵在两翼,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亲卫队和贵族骑兵队作为预备队埋伏在左翼后侧。最终条顿骑士团的重裝骑兵由于行动不便以及冰层开裂等原因遭到惨败,损失超过1万人,再无能力向俄国腹地进军。楚德湖战役也被称作。 日,骑兵攻陷,条顿骑士团总部迁往。 1320年,条顿骑士团团长在南部被当地人杀死。1391年,条顿骑士团在中失败,被逐出摩里亚半岛。
1500年,条顿骑士被彻底逐出希腊。 1346年,条顿骑士团从丹麦人手中夺取,控制了波罗的海东岸的全部出海口。 日,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进行(又称),条顿骑士团再次败北,包括总团长在内的全部指挥官阵亡,从此一蹶不振。 1466年結束戰爭的《》(Thorn)規定,騎士團除赔款600万外,還要將普魯士一分為二,併入,仍由騎士團統治,要對波蘭國王稱臣,成为波兰的。 1512年,来自的被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他是的近親。在的影響下,1525年他宣布改信,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的联系,随后宣布解散騎士團,改为(Ducal Prussia),阿尔布雷希特自任,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1809年,解散了作为军事组织的條頓騎士團。
1929年,教宗訓令,條頓騎士團成為,以协助與公益性质現存至今。
条顿之音按英语“Teutonic”,本为拉丁语“德意志”之英语音译
條頓騎士團總團長紋章
條頓騎士團盾徽
條頓鐵十字,後來演變成著名的
洛林的阿歷山大之徽章
十四世紀的條頓騎士團印章
總團長之印章
通用貨幣之一
通用貨幣之二
蘇其康. . 2005-05 .
(日文) Jacques Ancel著、山本俊朗訳 『スラブとゲルマン?東欧民族抗争史』 弘文堂、1965年
(日文) 『ドイツ中世後期の世界?ドイツ騎士修道会史の研究』 筑摩書房、2000年、
(日文) 『死体は血を流さない:聖堂騎士団vs救院騎士団 サンタクロースの錬金術とスペードの女王に関する科学研究費B海外学術調査報告書』、、2009年
(德文) : Chronicon Terrae Prussiae (um 1326).
(德文) : Di Kronike von Pruzinlant(?bertragung des Chronicon Terrae Prussae ins Niederdeutsche mit Erg?nzungen, um 1340).
(德文) : Chronicon Livoniae(um 1378)
(德文) : Von Herzog Albrechts R um 1377, umbenannt 1395 nach dem Tod des Herzogs zu: Vom Zuge Herzog Albrechts -selig-
(德文) : Chronica nova Prutenica(in Fragmenten überliefert, um 1400)
von Posilge, Johann. Chronik des Landes Preussen. 1420 (德文).
Christiansen, Erik. The Northern Crusades. London: Penguin Books. .   (英文).
Seward, Desmond. The Monks of War: The Military Religious Orders. London: Penguin Books. .   (英文).
Urban, William. The Teutonic Knights: A Military History. London: Greenhill Books. .   (德文).
Christiansen, ?rik. Les Croisades Nordiques.L'occident médiévale à la conquête des peuples de l'Est. . Alérion: Lorient. 1996.   (法文)..
Demurger, Alain. Chevaliers du Christ, les ordres religieux-militaires au Moyen ?ge. Seuil. 2002.   (法文).
Toomaspoeg, Kristjan. Histoire des chevaliers teutoniques. Flammarion. .   (法文).
Gougenheim, Sylvain. Les Chevaliers teutoniques. Tallandier. .   (法文).
:隐藏分类:您的位置:
德意志军魂之祖:条顿骑士
发贴人:221.15.167.*发贴时间:【】[]
&& ()&& ()条顿骑士团的德文全称是“Orden&der&Brüder&vom&Deutschen&Haus&St.&Mariens&in&Jerusalem”(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圣玛丽医院骑士团),它的拉丁文名称是“Ordo&Teutonicus”(缩写为OT),因此通常被称为条顿骑士团,早期成员全来自德意志民族,骑士团屈服波兰后被迫接受波兰人。&& ()&& ()&& ()&& ()&& ()&& ()&& ()&& ()&& ()&& () ”条顿骑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最后成立的一个1187年哈丁战役之后,圣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萨拉丁的军队攻克教廷号召发动新的东征,夺回圣城,这便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率领德意志军队率先开赴小亚细亚,可惜红胡子出征未半便中道崩殂,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继承遗志继续东征条顿骑士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1190年,十字军经过苦战,终于攻下了重镇阿科,一些德意志骑士在阿科建立了一个行善的医护组织,这就是后来的条顿骑士团,不过建立之初它并没有军事任务,只是照顾伤患1198年,条顿骑士团以圣殿骑士团为样板,改造为军事修会,执行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教规因此有些资料上把条顿骑士团成立的时间记为1198年,这也不无道理在小亚细亚期间,条顿骑士团发展缓慢,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相比实在不能同日而语从某种程度上讲,条顿骑士团成立的不是时候,圣城时代已经过去,前往小亚细亚的不是络绎不绝的朝圣者,而是欧洲君主率领的大军,在这些位高权重的君主手下,骑士团作为独立的组织要想发展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在前面还有声名远扬的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在小亚细亚的经历对于条顿骑士团来说实在是乏善可呈不过时代总是在迅速变化,历史很快为提供了新的机遇121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Andreas&II)邀请骑士团前去帮助Z压库曼雷人(Kumanen),代价是将Siebenbürgen地区(位于今罗马尼亚境内)南部的Burzenland给骑士团作为封地(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安德列二世干了件蠢事,引狼入室,把骑士团带到东欧深以为然!)1225年,由于条顿骑士团企图在的封地上建立独立的国家,安德列二世将驱逐出境骑士团再次陷入困境不过事情很快又有了转机,当时波兰的康拉德公爵(Konrad&von&Masowien)企图向北边的Kulmerland地区扩张,结果被当地的原住民人打败,他不但没能扩张领地,他原先的领地反被人攻占了一部分康拉德很郁闷,于是以宗教为名,号召讨伐Kulmerland的异教徒,可是波兰的其它诸侯都不理他,似乎在等着看笑话,那边的人十分凶悍,他的军队节节败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拉德向条顿骑士团求援,希望骑士团帮助他征服人如果说安德列二世请骑士团帮他Z压库曼雷人是因为无知犯的错,那康拉德请骑士团帮他征服人就只能用愚蠢来形容了当然其它的波兰诸侯也都脱不开干系,要是早点帮康拉德一把,康拉德也就不用引狼入室了,最后全都成了受害者得到这个邀请后,条顿骑士团当然是满口答应,不过可不想重复在匈牙利的故事骑士团大团长Hermann&von&Salza先跑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特列二世那儿,从皇帝那儿讨到了一份黄金诏书:条顿骑士团有权占有康拉德赠予的土地和征服人后获得的土地,对骑士团领地的进攻将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严厉惩罚有了菲特列二世的书面保证,条顿骑士团将名正言顺地占有征服的土地康拉德此时开始后悔了,为了避免条顿骑士团在他旁边扎根,康拉德组织了一个骑士团――的基督骑士团,自己讨伐人这次他又失败了,他甚至连自己领地的核心部分都无法守住,此时康拉德只好低头认输1230年,在他和条顿骑士团签订的条约中承诺:如果条顿骑士团征服Kulmerland,他将把这块土地永久赠予骑士团这也就是说条顿骑士团对Kulmerland拥有所有权,而非封地――封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君主1234年,教皇格利高里九世(Gregor&IX)又颁布了黄金诏书,承认骑士团对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权,同时要求将当地原住民基督教化这样,条顿骑士团获得了三重的书面承诺,剩下要做的就是征服这块土地了,这显然是最拿手的从1226年开始,条顿骑士团开始了征服的工作经过五十多年的流血屠杀,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终于完成了征服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骑士团国,是骑士团国的中心在1237年,通过与立窝尼亚的宝剑骑士团合并,立窝尼亚成为骑士团国的另一翼,与一样,骑士团在立窝尼亚也建设了一系列的城堡作为防御工事虽然条顿骑士团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东方殖民上,它在小亚细亚的活动依然没有停止,它的总部一直在阿科1291年阿科陷落后,条顿骑士团没有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一起前往塞浦路斯,而是去了威尼斯1309年,骑士团设在威尼斯的总部迁到的马林堡,这时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条顿骑士团在东方的拓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242年在冰湖战役中败给俄罗斯这次战役又被称为楚德湖(Peipussee)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一般的估计是骑士团一方有一***左右,以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为核心俄罗斯一方有1.5万到1.7万,以步兵为主,指挥官是诺夫格罗德公爵亚历山大DangerC雅罗斯拉维斯俄罗斯排成墙阵(我估计就是一种方阵),据守冰湖东岸骑士团军队以楔形阵开始进攻,具体来说就是以重装骑兵为先锋进行突击,后面步兵跟进,两翼和后方则由轻装骑兵保护这种楔形阵是骑士团常用的战术,它的优点是突击能力强,能够迅速撕开对方防线,如果守军的军事素养不高的话,很容易造成撕开一点就全线溃败的效果不过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它两翼的防御力量有限,如果不能迅速撕开防线,两翼会慢慢被侵蚀亚历山大很了解这种战术的特点,因此它把中主要的轻步兵安排在中间,列成加厚的方阵,消磨骑士团重装骑兵的突击能力,而把他自己的诺夫格罗德精锐步兵放在两翼骑士团的攻击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俄罗斯厚重的方阵使很难彻底撕开防线地理上的劣势也许是骑士团遇上的最***烦,由于湖岸倾斜而且结了冰,骑士团的重骑兵很难有效发挥的冲击能力,因此进攻逐渐陷入僵持这时楔形阵薄弱的两翼开始暴露出它的缺点,在诺夫格罗德精锐步兵的压力下,慢慢从两边向中心压缩骑士团开始陷入的包围之中作为最后一击,亚历山大派出了他最精锐的亲卫骑兵,从右翼后方包抄攻击骑士团的包围圈越来越小,骑士团重骑兵虽然有着很强的个人作战能力,但由于施展空间越来越小,的战斗力无法发挥,只能苦苦支撑的步兵用长矛将骑士从马上刺下来由于冰面承受不住重量,不少穿着重甲的骑兵掉进冰窟窿里,再也爬不上来冰湖战役中只有少数骑士从俄罗斯的包围圈中杀出来逃往西方,绝大多数人战死,包括大约500名骑士,另有50多名贵族被俘,其中包括骑士团大团长在内俄罗斯方面据说有3500人战死,大约同样数量的人受伤冰湖战役中的毁灭性失利使条顿骑士团元气大伤,向东方的继续扩张就此停止骑士团国南面的波兰原本四分五裂,根本不是骑士团的对手但到14世纪上半叶,波兰在国王Wladislaw&I的领导下再次团结起来,跟骑士团的关系也变得紧张1308年骑士团占领但泽和Pommerellen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即便在1343年的卡里施和约中波兰承认了骑士团国对Pommerellen的占领,双方的敌意仍未打消波兰对骑士团国的仇恨是骑士团国重要的潜在威胁不过尽管如此,骑士团国在14世纪下半叶在大团长克尼普罗德(Winrich&von&Kniprode,)的领导下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在1370年击败了立陶宛――骑士团在东方主要的敌人面对着骑士团国的强大压力,立陶宛和波兰逐渐走到了一起1386年,38岁的立陶宛大侯爵Jagiello与年仅13岁的波兰女王Hedwig结婚(这个小姑娘挺可怜的,据记载她很漂亮,而且很有天赋,会说5国语言――可惜不包括她丈夫会说的语言她的丈夫不但老,而且粗野26岁时这个可怜的女子就去世了)婚后,立陶宛大侯爵加冕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和波兰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对付骑士团国1410年,骑士团国和波兰-立陶宛联盟在塔能堡附近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士战争关于双方参战的兵力在不同的文件中有不同的记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骑士团的兵力要少于骑士团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1***到2.7***,指挥官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Ulrich&von&Jungingen)波兰-立陶宛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6万到3.2万,以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为主,另外还包括俄罗斯人、鞑靼人,指挥这支的是波兰国王Jagiello和立陶宛大侯爵Witold,后者是Jagiello的堂弟Jagiello将全军分为三条阵线部署,第一线的军队绵延3公里Witold指挥的立陶宛人、俄罗斯人和鞑靼人的在右翼骑士团军队一开始也是分成三条阵线部署,不过当大团长荣金根看到长长的阵线后,意识到可能会被包围,于是改为分两条阵线(从这儿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出,骑士团与的兵力比大概是2:3的样子)交战双方都把骑兵分成一个个旗队(中世纪时军队的一个作战单位,约有四百至六百人)置于一线,步兵则留在营垒里骑士团一方在第一线还配置了发射石弹的臼炮日中午时分,塔能堡战役开始开战之前,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给波兰国王Jagiello送去两把剑,表示要进行一场骑士之间的较量骑士团的炮兵首先对射击,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因为下雨,火药被雨水淋湿了右翼的立陶宛人和鞑靼人在Witold的指挥下对骑士团发动进攻,但骑士团迅速击退了的攻势并反攻中的鞑靼人首先开始溃逃,右翼很快就无法守住防线此时面临着很不利的局面:骑士团的德意志旗队突破右翼,向中央的波兰主力进攻,骑士团其它旗队也从正面开始冲锋双方都把配属在第二线、第三线的部队投入战斗,因为大家都知道,成败在此一举胜负的天平最终倒向一方,原因不过是战场上的一次可以称得上是意外的事件: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在战斗中阵亡失去最高指挥官后,骑士团开始陷入混乱,许多骑士匆忙逃离战场抓住这一良机发动冲锋,将骑士团军队击溃塔能堡一战使骑士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意义类似于哈丁战役对于耶路撒冷王国的意义骑士团国就此走上了衰亡的道路外战遭受惨败后,骑士团国从上到下又陷入了内乱农民不满骑士团的横征暴敛,起来反抗;骑士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各城市和地方贵族因为缴纳高额赋税,要求参与决策1440年,53位贵族和19个城市在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骑士团专横统治的联盟1453年,联盟与波兰结成同盟,由此引发了连续13年的战争,直到1466年签订第二次托恩和约方才结束这次和约使得骑士团国又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其中包括马林堡在政治上,骑士团国要承认臣服于波兰,这一条在骑士团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德意志分团希望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那儿获得支持,1494年,德意志分团长承认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s&I.)外患内忧之下,此时的骑士团国已经走到山穷水尽之处路德的宗教改革使骑士团再一次走上历史的分水岭1511年,来自霍亨佐伦家族的年仅21岁的Albrecht被选为条顿骑士团第37任大团长,他也是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条顿骑士团最后一任大团长1520年,由于Albrecht拒绝臣服于波兰,骑士团国与波兰之间爆发战争,骑士团国被击败郁闷之下,Albrecht回到德意志当时的德意志境内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Albrecht很快被路德新教所吸引,并结识了宗教改革的发起者马丁.路德在路德的建议下,Albrecht辞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一职,将骑士团国世俗化,改为公国,在公国内进行宗教改革,对外则拒绝对波兰的臣属关系骑士团内部的保守势力以及德意志的天主教贵族对于Albrecht的改宗十分不满,不过Albrecht在1527年娶了北方强国丹麦国王菲特列一世的女儿,反对派对他无可奈何Albrecht的改宗使条顿骑士团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历史走到了终点原来属于骑士团国的已经被Albrecht新教化,立窝尼亚被波兰占据,爱沙尼亚被瑞典吞并,骑士团国已经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在这种形势下,条顿骑士团基本放弃了军事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管理自己的产业上,此后它仅作为一个宗教组织而存在1809年,拿破仑侵入德意志后,宣布禁止条顿骑士团,骑士团仅在奥地利有容身之处直到1834年,奥地利皇帝重建骑士团,并使之成为宗教慈善机构1929年,条顿骑士团改组为一个纯宗教的骑士团,其名称也由OT(条顿骑士团,Ordo&Teutonicus)变为DO(德意志骑士团,Deutscher&Orden)现在德意志骑士团一共有大约1000名成员,主要从事慈善事业,包括照料病人和老人目前骑士团分为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亚五个省区进行管理,其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骑士团成立之初,教皇批准穿和圣殿骑士团一样的白色长袍,不过上面绣着的是黑十字,作为两者的区别此后,白底黑十字就成为条顿骑士团的标志条顿骑士团旗帜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样,它偏向左边,而不是左右对称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北欧国家的旗帜的话会发现,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等国的国旗上都有这种偏向左边的十字,这种十字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十字条顿骑士团国虽然灭亡,但骑士团的黑十字标志仍被继承并延续下来,在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以及第三帝国的军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标记,它代表了从条顿骑士团开始的一脉相承的军事传统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救治、守卫(Helfen,Heilen,Wehren)”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德意志军魂之祖:条顿骑士》&&&& 地址: .cn/Article/201001/showp1.html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条顿骑士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条顿骑士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条顿骑士(Teutonic Knights)的德文全称是“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耶路撒冷的圣玛丽医院骑士团),它的拉丁文名称是“Ordo Teutonicus”(缩写为OT),因此通常被称为,其成员全部是德意志贵族。
条顿骑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最后成立的一个。1187年之后,圣城耶路撒冷很快被的军队攻克。教廷号召发动新的东征,夺回圣城,这便是。当时皇帝巴巴罗萨率领军队率先开赴,可惜红胡子出征未半便中道崩殂,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继承遗志继续东征。条顿骑士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1190年,十字军经过苦战,终于攻下了重镇阿科,一些德意志骑士在阿科建立了一个行善的医护组织,这就是后来的条顿骑士团,不过建立之初它并没有军事任务,只是照顾伤患。1198年,条顿骑士团以圣殿骑士团为样板,改造为军事修会,执行和医院骑士团一样的教规。因此有些资料上把条顿骑士团成立的时间记为1198年,这也不无道理。
在小亚细亚期间,条顿骑士团发展缓慢,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相比实在不能同日而语。从某种程度上讲,条顿骑士团成立的不是时候,时代已经过去,前往小亚细亚的不是络绎不绝的朝圣者,而是欧洲君主率领的大军,在这些位高权重的君主手下,骑士团作为独立的组织要想发展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在他们前面还有声名远扬的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在小亚细亚的经历对于条顿骑士团来说实在是乏善可呈。不过时代总是在迅速变化,历史很快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121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Andreas II)邀请骑士团前去帮助镇压库曼雷人(Kumanen),代价是将Siebenbürgen地区(位于今境内)南部的Burzenland给骑士团作为封地。(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安德列二世干了件蠢事,引狼入室,把骑士团带到东欧。深以为然!)1225年,由于条顿骑士团企图在他们的封地上建立独立的国家,安德列二世将他们驱逐出境。骑士团再次陷入困境。不过事情很快又有了转机,当时波兰的康拉德公爵(Konrad von Masowien)企图向北边的Kulmerland地区扩张,结果被当地的原住民打败,他不但没能扩张领地,他原先的领地反被普鲁士人攻占了一部分。康拉德很郁闷,于是以宗教为名,号召讨伐Kulmerland的异教徒,可是波兰的其它诸侯都不理他,似乎在等着看笑话,那边的普鲁士人十分凶悍,他的军队节节败退。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拉德向条顿骑士团求援,希望骑士团帮助他征服普鲁士人。如果说安德列二世请骑士团帮他Z压库曼雷人是因为无知犯的错,那康拉德请骑士团帮他征服普鲁士人就只能用愚蠢来形容了。当然其它的波兰诸侯也都脱不开干系,要是他们早点帮康拉德一把,康拉德也就不用引狼入室了,最后全都成了受害者。得到这个邀请后,条顿骑士团当然是满口答应,不过他们可不想重复在匈牙利的故事。骑士团大团长Hermann von Salza先跑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特列二世那儿,从皇帝那儿讨到了一份:条顿骑士团有权占有康拉德赠予的土地和他们征服普鲁士人后获得的土地,对骑士团领地的进攻将遭到神圣罗马帝国的严厉惩罚。有了菲特列二世的书面保证,条顿骑士团将名正言顺地占有他们征服的土地。康拉德此时开始后悔了,为了避免条顿骑士团在他旁边扎根,康拉德组织了一个骑士团——普鲁士的骑士团,自己讨伐普鲁士人。这次他又失败了,他甚至连自己领地的核心部分都无法守住,此时康拉德只好低头认输。1230年,在他和条顿骑士团签订的条约中承诺:如果条顿骑士团征服Kulmerland,他将把这块土地永久赠予骑士团。这也就是说条顿骑士团对Kulmerland拥有所有权,而非封地——封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君主。1234年,教皇九世(Gregor IX)又颁布了黄金诏书,承认骑士团对他们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权,同时要求他们将当地原住民基督教化。这样,条顿骑士团获得了三重的书面承诺,他们剩下要做的就是征服这块土地了,这显然是他们最拿手的。
从1226年开始,条顿骑士团开始了征服普鲁士的工作。经过五十多年的流血屠杀,到1285年,条顿骑士团终于完成了征服工作。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骑士团国,普鲁士是骑士团国的中心。在1237年,通过与的宝剑骑士团合并,立窝尼亚成为骑士团国的另一翼,与普鲁士一样,骑士团在立窝尼亚也建设了一系列的城堡作为防御工事。虽然条顿骑士团把工作的重心放到东方殖民上,它在小亚细亚的活动依然没有停止,它的总部一直在阿科。1291年阿科陷落后,条顿骑士团没有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一起前往,而是去了。1309年,骑士团设在威尼斯的总部迁到普鲁士的马林堡,这时他们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条顿骑士团在东方的拓展也并非一帆风顺,1242年他们在战役中败给联军。这次战役又被称为(Peipussee)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一般的估计是骑士团一方有一万人左右,以条顿骑士团的为核心。俄罗斯联军一方有1.5万到1.7万,以步兵为主,指挥官是诺夫格公爵亚历山大DangerC雅罗斯拉。俄罗斯联军排成墙阵(我估计就是一种方阵),据守冰湖东岸。骑士团军队以楔形阵开始进攻,具体来说就是以为先锋进行突击,后面步兵跟进,两翼和后方则由轻装骑兵保护。这种楔形阵是骑士团常用的战术,它的优点是突击能力强,能够迅速撕开对方防线,如果守军的军事素养不高的话,很容易造成撕开一点就全线溃败的效果。不过它也有自身的缺点,它两翼的防御力量有限,如果不能迅速撕开防线,两翼会慢慢被侵蚀。亚历山大很了解这种战术的特点,因此它把联军中主要的轻步兵安排在中间,列成加厚的方阵,消磨骑士团重装骑兵的突击能力,而把他自己的诺夫格罗德精锐步兵放在两翼。骑士团的攻击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俄罗斯联军厚重的方阵使他们很难彻底撕开防线。地理上的劣势也许是骑士团遇上的最大麻烦,由于湖岸倾斜而且结了冰,骑士团的重骑兵很难有效发挥他们的冲击能力,因此进攻逐渐陷入僵持。这时楔形阵薄弱的两翼开始暴露出它的缺点,在诺夫格罗德精锐步兵的压力下,慢慢从两边向中心压缩。骑士团开始陷入联军的包围之中。作为最后一击,亚历山大派出了他最精锐的亲卫骑兵,从右翼后方包抄攻击骑士团。联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骑士团重骑兵虽然有着很强的个人作战能力,但由于施展空间越来越小,他们的战斗力无法发挥,只能苦苦支撑。联军的步兵用长矛将骑士从马上刺下来。由于冰面承受不住重量,不少穿着重甲的骑兵掉进冰窟窿里,再也爬不上来。冰湖战役中只有少数骑士从俄罗斯联军的包围圈中杀出来逃往西方,绝大多数人战死,包括大约500名骑士,另有50多名贵族被俘,其中包括骑士团大团长在内。俄罗斯联军方面据说有3500人战死,大约同样数量的人受伤。冰湖战役中的毁灭性失利使条顿骑士团元气大伤,向东方的继续扩张就此停止。
骑士团国南面的波兰原本四分五裂,根本不是骑士团的对手。但到14世纪上半叶,波兰在国王Wladislaw I的领导下再次团结起来,跟骑士团的关系也变得紧张。1308年骑士团占领但泽和Pommerellen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即便在1343年的施和约中波兰承认了骑士团国对Pommerellen的占领,双方的敌意仍未打消。波兰对骑士团国的仇恨是骑士团国重要的潜在威胁。不过尽管如此,骑士团国在14世纪下半叶在大团长克尼普罗德(Winrich von Kniprode,)的领导下达到了最强盛的时期,在1370年他们击败了——骑士团在东方主要的敌人。
面对着骑士团国的强大压力,立陶宛和波兰逐渐走到了一起。1386年,38岁的立陶宛大侯爵Jagiello与年仅13岁的波兰女王Hedwig结婚(这个小姑娘挺可怜的,据记载她很漂亮,而且很有天赋,会说5国语言——可惜不包括她丈夫会说的语言。她的丈夫不但老,而且粗野。26岁时这个可怜的女子就去世了。)婚后,立陶宛大侯爵加冕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和波兰结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对付骑士团国。
1410年,骑士团国和波兰-立陶宛联盟在塔能堡附近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是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士战争。关于双方参战的兵力在不同的文件中有不同的记载,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骑士团的兵力要少于联军。骑士团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1万人到2.7万人,指挥官是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波兰-立陶宛一方的兵力可能是1.6万到3.2万,以波兰人和为主,另外还包括俄罗斯人、,指挥这支联军的是波兰国王Jagiello和立陶宛大侯爵Witold,后者是Jagiello的堂弟。Jagiello将全军分为三条阵线部署,第一线的军队绵延3公里。Witold指挥的立陶宛人、俄罗斯人和鞑靼人的联军在右翼。骑士团军队一开始也是分成三条阵线部署,不过当大团长荣金根看到联军长长的阵线后,意识到可能会被包围,于是改为分两条阵线(从这儿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出,骑士团与联军的兵力比大概是2:3的样子)。交战双方都把骑兵分成一个个旗队(中世纪时军队的一个作战单位,约有四百至六百人)置于一线,步兵则留在营垒里。骑士团一方在第一线还配置了发射石弹的臼炮。日中午时分,塔能堡战役开始。开战之前,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给波兰国王Jagiello送去两把剑,表示要进行一场骑士之间的较量。
骑士团的炮兵首先对联军射击,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因为下雨,火药被雨水淋湿了。联军右翼的立陶宛人和鞑靼人在Witold的指挥下对骑士团发动进攻,但骑士团迅速击退了他们的攻势并反攻。联军中的鞑靼人首先开始溃逃,联军右翼很快就无法守住防线。此时联军面临着很不利的局面:骑士团的德意志旗队突破联军右翼,向中央的联军波兰主力进攻,骑士团其它旗队也从正面开始冲锋。双方都把配属在第二线、第三线的部队投入战斗,因为大家都知道,。胜负的天平最终倒向联军一方,原因不过是战场上的一次可以称得上是意外的事件:骑士团大团长荣金根在战斗中阵亡。失去最高指挥官后,骑士团开始陷入混乱,许多骑士匆忙逃离战场。联军抓住这一良机发动冲锋,将骑士团军队击溃。1211进入东欧,1285征服,定都,建国。但是条顿的精锐骑士团在中东欧遇到了麻烦,这里遍布浓密的大森林和湖泊沼泽,骑兵的机动优势发挥不出来。先后遭遇2次重大失利,1242年(Peipussee)战役中被诺夫格公爵亚历山大·雅罗斯拉指挥的俄罗斯联军击败。1410年坦能(Tannenberg)战役,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被波兰--斯摩棱斯克联军击败,大团长容金根(Ulrich von Jungingen)阵亡,整个日耳曼仆倒在了这场战役上。两次都是敌人的步兵集群,轻松的用长枪将骑士挑下马。
此后条顿骑士改变战术,重装骑士下马作战。由于徒步,可以配备像哥德(Goth)盾(也叫塔盾、方型盾)那样的大型盾,比骑士在马上装配的鸳形盾(俗称鸟盾)防护面积大得多,而必要时候可以双手挥舞大剑。所以骑士下马,牺牲了机动力,却换来了更高的防御力和攻击力。这样的逐渐恢复了古代的方阵模式,如果说经典的马其顿(希腊)枪方阵是防御最好,那么条顿骑士团不但在防御上做到这一高度,攻击力更强了。这也是可以坚持到1809年,直到入侵。
而在实际战斗中,由于马匹的耐力只能做1到2次高速冲刺,骑兵先攻击完后会回到国王,大主教身旁听候下一次命令,不是特别高贵的骑士都会加入徒步方阵。当的时候,有一个200~500的接触距离,最大的威胁是敌人的硬弓(但是发射频率低1分钟1~2发,步兵可利用间隙渐进)。发现敌人射出一波箭后,箭会按照几乎垂直的扎入地面,于是就像大片里演的那样,百夫长喊一句“standing by“(受阻,停滞)。于是士兵会单膝跪倒,身体蜷缩,尽量压低水平角度,将盾牌上举过头顶覆盖在身体上方。这样,虽然每个单个方向的防御会略微降低(毕竟盾和地面在水平方向还有空隙),但是却能做到基本完美的防护要害,而且攻击城堡时面对上方的石块和沸腾沥青也是这样防备。[1]塔能堡一战使骑士团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意义类似于哈丁战役对于的意义。骑士团国就此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外战遭受惨败后,骑士团国从上到下又陷入了内乱。农民不满骑士团的横征暴敛,起来反抗;骑士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各城市和地方贵族因为缴纳高额赋税,要求参与决策。1440年,53位贵族和19个城市在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骑士团专横统治的普鲁士联盟。1453年,普鲁士联盟与波兰结成同盟,由此引发了连续13年的战争,直到1466年签订第二次和约方才结束。这次和约使得骑士团国又损失了大量的领土,其中包括马林堡。在政治上,骑士团国要承认臣服于波兰,这一条在骑士团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德意志分团希望从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那儿获得支持,1494年,德意志分团长承认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Maximilians I.)。外患内忧之下,此时的骑士团国已经走到山穷水尽之处。
的宗教改革使骑士团再一次走上历史的分水岭。1511年,来自霍亨佐伦家族的年仅21岁的Albrecht被选为条顿骑士团第37任大团长,他也是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条顿骑士团最后一任大团长。1520年,由于Albrecht拒绝臣服于波兰,骑士团国与波兰之间爆发战争,骑士团国被击败。郁闷之下,Albrecht回到德意志。当时的德意志境内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Albrecht很快被路德新教所吸引,并结识了宗教改革的发起者。在路德的建议下,Albrecht辞去条顿骑士团大团长一职,将骑士团国世俗化,改为公国,在公国内进行宗教改革,对外则拒绝对波兰的臣属关系。骑士团内部的保守势力以及德意志的天主教贵族对于Albrecht的改宗十分不满,不过Albrecht在1527年娶了北方强国国王菲特列一世的女儿,反对派对他无可奈何。
Albrecht的改宗使条顿骑士团作为一个军事修会的历史走到了终点。原来属于骑士团国的普鲁士已经被Albrecht新教化,立窝尼亚被波兰占据,爱沙尼亚被瑞典吞并,骑士团国已经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在这种形势下,条顿骑士团基本放弃了军事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到管理自己的产业上,此后它仅作为一个宗教组织而存在。
1809年,侵入德意志后,宣布禁止条顿骑士团,骑士团仅在奥地利有容身之处。直到1834年,条顿骑士团才得以再次公开活动,此时他们的产业大部已经世俗化。1929年,条顿骑士团改组为一个纯宗教的骑士团,其名称也由OT(条顿骑士团,Ordo Teutonicus)变为DO(,Deutscher Orden)。
现在德意志骑士团一共有大约1000名成员,他们主要从事慈善事业,包括照料病人和老人。目前骑士团分为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亚五个省区进行管理,其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
骑士团成立之初,教皇批准他们穿和圣殿骑士团一样的白色长袍,不过上面绣着的是黑十字,作为两者的区别。此后,白底黑十字就成为条顿骑士团的标志。条顿骑士团旗帜上的十字跟一般的十字不一样,它偏向左边,而不是左右对称。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北欧国家的旗帜的话会发现,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的国旗上都有这种偏向左边的十字,这种十字被称为十字。虽然灭亡,但骑士团的黑十字标志仍被继承并延续下来,在、魏玛共和国以及第三帝国的军旗上,黑十字都是重要的标记,它代表了从条顿骑士团开始的一脉相承的军事传统。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救治、守卫(Helfen,Heilen,Wehren)”。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陆风云4条顿骑士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