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教友可以领口袋妖怪圣灰攻略吗

当前福安天主教教友的社会生活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社会
文章标题关键词文章作者&
当前福安天主教教友的社会生活
作者:魏丹
&宗教&社会&&
&&&&&&&&&&&&&&&&&&&&&&&&&&&&&&&&&&&&&&&&& 魏丹
&&& 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带给社会的各种反映与冲突,促使社会文化的调节标准发生了变化,历史以来形成独特机制的扩展,国家对乡村控制的失控,致此行政部门是控制还是引导则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从转型期框架下看教友的生活实态,探讨文化包容性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目前学术界对宗教文化的研究,更多地是注重对“史”的论述,从底层民众、信徒的角度对天主教等外来宗教的传播与发展的研究仍然是十分的有限,对信徒现存状态或生活实态的研究依然缺乏。位于闽东的福安,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多明我会传教点,对天主教在福建乃至全国的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1990年统计,福安市天主教信教人口45386人,占全地区天主教信教总人数的80%,占全省天主教信教人数的20%,占全市总人口的8.56%;(福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本文试图以当前福安天主教徒为研究对象,开展切合实际的调查研究,真实表述其生活实态,正确理解社会转型期宗教文化,以此来了解当前福安天主教生存状况,以便找到一种合理管理宗教的方法。
&&& 一、仪式与日常生活
&&& 作为将近四百年天主教活动历史的闽东地区,其历史经历促使外来宗教文化与传统文化在不断冲击的同时实现其本土化的进程。现下,该区的天主教友除了过正常的宗教生活外,日常习俗,包括衣食住行、甚至在对待传统节日上,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具体表现如下:
&&& 其一,居住习俗。现多为砖砌平房,即使是早年居住的土房其外观与外教人也没有区别,但是门上贴物及家中摆设上存在较大差异。笔者走访的几个有天主徒的村庄发现:佛徒门口贴有万字佛符或门上方挂有一圆匾,内嵌有道灯、镜子、鲁班尺、剪刀、佛书、八卦等物;天主徒门口则贴有十字架或圣像,据信徒们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辟邪,保平安,其作用与传统中的门神并无差异。教友家中的大堂里,通常摆有一张祭桌,祭桌前放有一张八仙桌,祭桌上摆设的不是祖先牌,而是圣母玛利亚像,通常家中的年老者会在像前念经或跪拜,以示虔诚。
&&& 其二,饮食习俗。固定时日里需守斋。平日里天主教友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构成也与佛徒并无二致,同为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过年过节时添鱼添肉,但是教友在固定的时日里需守斋。凡年满14周岁的公教信徒在圣灰礼仪及每周五,都应守小斋,即一天内不准吃肉。这里的“肉”指的是飞禽及走兽的肉(热血动物),水族的肉是可以吃的,年满18周岁至60周岁的教友,每年在圣灰礼仪及圣周星期五耶稣受难日则需守大斋,即一天内只吃一顿饱饭,一般在午餐时,其余两餐只吃少量食物,其食量的总和一般不超过一次的午餐量(参见威廉?考刚著,155/156)。这种关于日常宗教饮食观念在年轻教友中已日渐淡薄,但年老的教友却严格遵守,特别在重大节庆的时候,甚至督促家中的年幼者与其共同遵守。
&&& 其三,传统仪式差异。譬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与佛徒并无二异,一般是准备丰盛的一餐作为节日的庆贺。在端午之日与佛徒不同的是家中没有准备雄黄酒与艾蒿作为辟邪之物,但用圣水取代之,点洒于屋内以辟邪。一年四季,教友除了过宗教节日外,最看重传统节日的依然是春节,每逢除夕之日,往往被视为全家团圆之时,即便是外出打工者依然要回家过年。如福安郊外的程家垅新村,该村以郭姓为主,全村100多户约400多人,均信仰天主教,据村民介绍,村中人从事种田、做生意、办工厂,但更多的是出外打工,每每临近春年之时,外出打工者陆续回村与家人团圆。年三十晚,全家人吃完团圆饭后在家中念经、拜圣母像或到教堂听取弥撒,以此感谢天主赐予上一年平安并祈求来年的顺利。大年初一和初三,一般的家庭都会到教堂里做弥撒,为家人祈求来年的平安,但是在大年初二之日的弥撒是为纪念上年的亡者,这与佛徒在家中祭祀上年的亡者是处于同一时间段。对于农历七月即鬼月,通常作为传统祭祖的时节,天主教徒则没有任何的祭祀活动,但是在新历十一月即天主年历炼灵月,是教会的专门纪念亡灵的月份,全月都可以为亡灵祈祷献祭,也可进行祭祀活动,每年11月2日为追思先亡日,教堂里做追思亡日弥撒,以城关天主堂为例,其弥撒程序如下:
&&& 追思已亡晚上弥撒礼仪程序
&&& 1. 进堂咏(166)
&&& 2. 垂怜曲(6)
&&& 3. 答唱咏(167)
&&& 4. 福音前欢呼(195)
&&& 5. 奉献咏(168)
&&& 6. 圣圣圣(4)
&&& 7. 信德的奥迹(221)
&&& 8. 天主经(228)
&&& 9. 天下万国(224)
&&&&10. 祝你平安(237)
&&&&11. 羔羊颂(10)
&&&&12. 领主咏(169)
&&& 追思仪式
&&& 1. 全体鞠躬
&&& 2. 神父导言
&&&&3. 祈祷词
&&&&4. 祷文:诸圣祷文(135)天主经(228)
&&&&5. 洒圣水礼(171)(173)
&&&&6. 献香(342)
&&&&7. 结束祷文
&&&&8. 礼成曲(416)
&&&&&&&&&&
&&&&&&&&&&&&&&&&&&&&&&&&&&&&&&&&&&& 福安城关天主堂
&&&&&&&&&&&&&&&&&&&&&&&&&&&&&&&&& 日
&&& 天主徒参加该日的弥撒,进行追思仪式,并在教堂里献香给亡者,象征着在世人的祈祷蒙受天主的悦纳,象烟一样冉冉上升到天庭,以此慰藉亡者在天之灵,而家中并不举行任何祭祀活动。可见平日里生活样态上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是在仪式上存在着差异,然而在一些人生大事诸如结婚、生子、丧葬等地方性仪式上与当地民间传统文化习俗及观念意识上存有较大的区别。结婚成家被认为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亦被认为是耶稣订立的七件圣事之一,由于信奉天主教一般要求教徒宗教信仰要世代相传,所以就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婚姻规定,即通常只在教徒之间成婚,即使是本教徒与异教徒成婚,也要将异教徒皈依为天主教徒,但也有例外的,有的天主教徒结婚后因受异教徒的影响,逐渐淡化了其宗教意识。结婚的程序一般也是依照当地的风俗:订婚、发贴、择日举行婚礼。举行婚礼的当天,双方参加由神父主持的婚配弥撒,双方的亲友与广大教徒参加,新娘身穿婚纱与新郎携手到祭台前,面对神父,对天主进行盟誓后,互赠结婚戒指并接受神父的祝福。礼毕后,双双回到家中,跪拜圣母像、父母、夫妻对拜,而后请众亲朋好友喝喜酒。
&&& 生子是继结婚之后的第二件喜事。天主教世代相传,父母是教徒,子女生下来也须领洗成为教徒。按教会传统,婴儿出生后第八天受洗,为纪念耶稣诞生后第八天行割损礼,以寓示婴儿重生洗去原罪皈依天主,成为一个天主教徒,以获得天主的庇佑。在当地,一般家庭的婴儿在满月后,由父母带领到教堂施行婴儿洗礼仪式,成为天主教徒。
&&& 若有教友生病,家人都会到教堂里做平安弥撒,若病情严重者,则可请神父到家中给病人傅油。人死后,还要请神父做报堂弥撒,随后要请神父到家里做圣尸、洒圣水、念经、上香。天主教家庭对墓地的选择不如佛徒讲究,没有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只是家人选择一块墓地,自我感觉良好即可。教友下葬的时候,神父会去墓地为他们施行埋葬仪式,下葬的过程有的是遵循当地风俗,人葬下去以后,在坟墓内点燃一盏油灯,但也有的遵循神父的说法认为是迷信行为而不采用此种做法。亡者入葬后随即送葬人把随身的孝衣脱下,换上红衣服,戴上一朵红花,随同点燃的油灯回去,据说这种做法是将好风水带回家,能给后代带来好运。逢清明节或教会炼灵月时,亡者家属可以进行扫墓,或者请神父到墓地或家里做安所、祈祷。
&&& 由上可见,教友在当地的生存中,并非简单地受到宗教的制约,而是受制于传统与外来宗教双系统的约束,至此必然使得外来宗教文化侵入地方生存空间时,在小传统―― 一般社会大众所代表的生活文化――的影响与包容下,于相互冲突与调适中不断交融,替代或转换原有的存在形式,逐步形成一系列本土化的地方性制度,以此来满足双方面的需求。这是社会需求的结果,亦是外来宗教异化的表态。这种变化的样态促使其在原本松散的传统空间中更易于有效扩散,巩固其合法地位,增强了延续性。
&&& 二、仪式与宗教生活
&&& 天主教教会规诫,信友有义务每星期日参与弥撒圣祭,认为参加圣事生活的效果一方面能使得每位教友为天主生活在基督内,另一方面也使教会在爱德上和作证使命上日渐发展。教友们参与弥撒圣祭的宗教观念并非天生就有的,与其后天环境熏陶有较大的关联。一般教友从小受到家人的影响,学龄阶段参加教堂要理班学习宗教知识。教堂成立学习班是教会的传统,如城关教堂每年暑假都要举办要理班,对象是放假的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一般是在弥撒结束之后由主持人召集,通知学生家长报名,学习时间为两周,由神父或修女或修士给予授课,因学生程度不同,因人而异的施教,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是对圣经的解读以及一些要理知识的传授,作息时间与中学正常上课时间相同,有时会根据情况不同只上半天,下午休息或自由安排活动。但并非所有的天主家庭都会将孩子送进教堂学习,有的教友会向教堂借阅教会书籍,让孩子在家中自学。可见,倘若宗教观念较为强烈的家庭,对下一代的宗教知识教育便较重视。
&&& 按宗徒们的传授,教会每第八天庆祝逾越奥迹,即庆祝基督复活的日子,称这一天为主的日子或主日。主日是礼仪会众的杰出日子,在这一天教友们集合在一起,参与弥撒圣祭,称为主日弥撒。主日弥撒分为甲年、乙年和丙年,三年一循环,每年的主日弥撒侧重点略有不同,甲年主日弥撒福音圣经的内容是玛窦福音,乙年是玛尔谷福音,丙年是路加福音,所以甲年也称为玛窦年,乙年为玛尔谷年,丙年为路加年。平日弥撒一天一台,而主日弥撒一天两台,夏季与冬季开始的时间不同,夏季早间6:50-7:50,晚间7:30-8:30;冬季早间7:15-8:15,晚间7:00-8:00;不同的天主堂有时候会略有所不同,大部分年老且极为虔诚的天主教友能坚持每周甚至每天参加弥撒活动,故平日里,天主堂里举行的日常弥撒活动,时常可以看见年老的教友参加,对于那些年轻且正在学习工作的一族来说,更多的是象征性地参加较大型庆典活动。如城关天主堂在平日弥撒一般有40―50人参加,相应的弥撒活动显得比较简单(具体见附文),但在天主教的四大瞻礼节如耶稣圣诞节(十二月廿五日)、耶稣复活节、圣神降临日(五月十五日)、圣母升天日(八月十五日)以及圣灰礼仪节时,参加弥撒的人数明显增多,大概有1000人左右,有的甚至一家人都来参加,此时的教堂显得格外的热闹,平日里较少参加弥撒活动的教友每逢此时也会抽空参加瞻礼弥撒。这时候,教友们会结队慕名到历史长久或者是到有主教主持的天主堂里瞻礼弥撒。
&&& 弥撒是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仪式,它的核心部分为祝圣和领受圣体。按教会的规定,教友每天能领圣体一次。一般情况下领圣体时,教友要办告解进行忏悔才可,但并非每次领圣体都要办告解,如果教友感觉没有领圣体的障碍也可领取。复活节的时候可以领取圣水。教友将领取的圣水在平日念经结束的时候点洒于屋内,以辟邪用,但是领取的圣水是不能随便倒掉的,如果上年的圣水没有点洒完,可以与来年的圣水一起继续使用。
&&& 弥撒是依据教会的礼仪年进行的。自十一月末之降临期开始,历经耶稣圣诞期、耶稣复活期及常年期,至十一月下旬之耶稣君王节止,称为教会的礼仪年,它是教会每年在一全年里循环庆祝基督救赎的奥迹。教会的礼仪年共分为五期:一是将临期,二是圣诞期,三是四旬期,四是复活期,五是常年期。不同的礼仪期神父着装不同,涵义亦不同。降临期是圣诞节前的预备期,在弥撒中神父身穿紫色祭披,象征作补赎;圣诞期是自圣诞节起至耶稣受洗节主日止,约四星期之久,弥撒中神父穿白色祭披,象征喜乐;四旬期是自圣灰礼仪日起,至复活节前夕止,是复活节前的准备期,弥撒中神父穿紫色祭披,象征悔改补赎;复活期是自耶稣复活节起八个星期,是大喜乐期,弥撒中神父穿白色祭披象征喜乐;常年期是其它四期以外之时期,共三十四周,弥撒中神父穿绿色祭披,象征希望和信托;除此外,圣人殉道纪念日、圣神降临瞻礼以及耶稣受难日的弥撒中,神父穿红色祭披象征鲜血和火。
&&& 尽管年轻教友较少参加日常弥撒,但是却有不少的教友参加了网络弥撒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出现的计算机网络,其技术现已进入千家万户,新媒体的出现新建了不少天主教网站,如是教友们经常浏览的官方网站,教友们一般以网名的形式进入该网站的彩虹聊天室,是语音聊天室。教友们在聊天室里模拟现实,每天开展两台弥撒活动,“每日早祷”与 “每日晚祷”两个栏目,每日活动所提供的经文是变动的。该聊天室有主持人,嘉宾和来客,一般为20人左右,但是有时多达30多人。早晚的祷告都是由主持人主持教友们进行领经、读经、祷告、念经、分享福音和结束祷文。主持人并不固定,可以随机交换,只要来客愿意主持聊天室的活动,都可以申请当主持人,很巧的是,一般的来客中都会有修士或修女参加,有时甚至有神父的加入,所以整个聊天室的活动与现实中的弥撒较为相似,按照弥撒的步骤进行,教友们都把这个聊天室作为网络上进行圣经交流的一个平台,尽管彼此并不认识,但是却能坦诚相待,诚心交流,颇为感人。
&&& 综上,对教友的宗教生活描述表明:一方面宗教与教友们的现实生存结合在一起,融于日常生活方式之中;另一方面,宗教在现代化生活的冲击下,日常的社会领域与传统的宗教逐渐相分离,制度宗教的领域正逐渐缩小,宗教观念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地位正逐步下降,特别是在年轻教友中,更多是愿做俗人,而不是圣徒,不愿为教会的清规戒律所约束。可见,现代化冲击促使信仰形式多样化,也使得宗教更全面、广泛地渗入生活,宗教正在向世俗化转变,网络弥撒活动的出现是宗教与时俱进的见证。
&&& 三、仪式与社区活动
&&& 教友们除了上述的日常生活与宗教生活外,部分教友还时常参与教堂组织的活动,甚至成为其活动的组织者。教堂的社区活动主要是缘于现实需要而进行的捐助慈善活动,某种角度上已经演变成为当地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成为其地域特色。下文以城关教堂为例,从教务活动、组织运作和社会意义三方面阐述该教堂的社会活动。
&&& 其一,立足现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务活动。教会以开展多样化教务活动的形式,加强教会与教友之间的互动,不断调节其自身,逐步实现世俗化进程。这一趋势带有明显地积极意义,表明一种新形式的宗教正努力发挥其在世的重要作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城关教堂建于1634年,距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该堂自日建立民主办教以来,以立足现实为宗旨,先后成立了爱心会、玫瑰之约,并不定期地开展外出朝圣活动。爱心会是牧灵工作小组的成员在走访教友时发现困难并于2004年3月成立的,其工作的宗旨是资助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贫困失学者。日常中,爱心会的主要工作是家访、看望、慰问老弱病残教友和墓道者,并尽力为社会上因受灾而陷入困苦的人,以及贫困而失学的学生渡过难关,此外,爱心会还为已亡的(特别无人纪念)的炼灵祈祷,献弥撒,并为临终者遣神父傅油等。玫瑰之约是教会免费为丧偶或大龄教友,通过组织每月一次首主日晚7:30众聚会,每周末或黄金周不定期的组织外出朝圣、参观圣堂等活动提供彼此交流的机会,以便解决其个人问题,促进基督化家庭的建设。每年三月或五月,教会就会组织教友们参加朝圣活动,即朝拜天主、敬礼圣母的活动。教友们把这种活动看作是教会增强教友信德、同教会的感情而不定期组织的活动。这些参观活动是由该堂神父主持,教友们自筹经费,其活动的范围并不居于省内,曾参观福州长乐的玫瑰山庄、宁德岚口教堂甚至到山东朝圣,参加活动的人数并不多,一般在20―50人之间,但在教友中却备受关注。活动形式上的多样化,加强教友间的互动的同时,亦扩大宗教活动在社区中的影响力。
&&& 其二,施行规范、有序的组织运作。城关教堂实行民主办教,集体管理,其组织运作亦日渐成熟,逐渐地展现出其运作的规范性、有序性。该堂成立了天主教堂管理小组,简称堂管组,其成员由教友代表会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三年,可连选连任。堂管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下设有四个小组各司其职,分管财务工作、牧灵工作、社交工作、后勤工作,各小组长由堂管组成员兼任,其职能如图(附后)所示。堂管组的成员是由地区主教、神父、修女、修士、退休干部、社会义务人员及市政府宗教股工作人员组成。堂管组人员及工作小组实行本人及部门工作责任制,堂管组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主要议程是:1、学习政策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2、讨论研究今后工作;3、决定工作小组人员任免事项。堂管组工作实行集体领导民主监督,凡有关工作计划、人事任免及重大财务往来等都应经堂管组会议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以记录为凭。堂管组对财务工作亦特定了相应制度,要求所有收入实行统一单据,正常财务每半年公布,专项公布,以便做到财、款、物相符,并实行财务民主监督。例如该堂在组织爱心会活动时,经费收支可分为月助与特助之分,由会员每月一次的爱心奉献(现金),可称之为月助,一般可收集800――900元,但每每逢年过节之时,捐助数额有所提升,有教友一次性捐助若干,达1000元,此时一般可收集万元人民币。收集到的捐助先由财务组保管,然后众教友提供探访对象,经会长或神父审批后,方可购买食品水果前往探望。爱心会会费是专款专用、专人保管,并设有会计、出纳进行管理。可见,城关教堂已采用近代公司经营方式加以管理,实行民主办教,并努力建立把教会推向社会、向社会公开化的管理理念,促使更多不同阶层的社会民众参与教堂的管理工作,使得教会活动更加明朗化。这种管理模式将更能维持其地方公信力和进行持续有效的活动,并确保教堂运作的规范化和社会化。
&&&& & 其三,具有促进社区稳定功能的现实意义。宗教生活化,并非意味着教友们单一地参加宗教活动,而是宗教正以某种方式介入人们的生活中,并在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堂借助开展慈善活动的形式,性质等同于民间慈善活动,在逐步得到所在社区认同的同时,并能扩大其在该社区中的影响力。如上文所述,爱心会以资助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贫困失学者为宗旨,自成立以来为需求者送温暖达170次之多,共资助出近两万元人民币,其活动范围不仅仅处于福安境内,还有跨省至山东济南,甚至是海外灾区民众,如日,爱心帮助山东济南樊神父的弟媳手术费700多元人民币;日,爱心捐助因海啸地震受灾的国家3000元人民币。接收资助的对象并非仅限于教内人士,有向社会扩散的趋势,又如日,爱心资助锦桌头小学32条凳子、2架洗衣机以及一些衣物等近3000多元;2004年10月,爱心资助穆云乡畲族村――溪塔修建桥梁费用1000元人民币。由此,教堂活动已直接与社区教友的基本生活联系在一起,对于解决教友生活困难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社区具有特殊的稳定功能。
&&& 三、小结
&&& 上文以田野调查收集的资料为依据,真实反映了福安当前教友的生活实态。教友对传统的观念与做法,渗透出地方传统与外来宗教文化相结合的影子。由此可见,外来宗教文化侵入地方生存空间时,受到一般社会所代表的生活文化的包容,以形成一系列本土化的地方性制度得以延续。尽管当前宗教生活正受到现代化的冲击,日常的社会领域与传统的宗教逐渐相分离,制度宗教的领域正逐渐缩小,宗教观念在人们意识形态中的地位正逐步下降,年轻教友的宗教观念日渐淡薄,但是这一趋势并没有使得宗教走向削弱,相反,现代化冲击促使信仰形式多样化,网络弥撒活动的开展表明宗教正以更全面、广泛地渗入生活,宗教正在向世俗化转变。对于教堂的组织者,则立足现实,开展多样化的教务活动来增强教会与教友之间的互动关系,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慈善的形式介入教友的基本生活当中,表明一种新形式的宗教正努力发挥其在世的重要作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逐步得到所在社区的认同,具有明显地积极意义。至此,建立一种政府正确、积极引导,民间力量主动配合的方法依然是当下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主要任务之一。
&&&&&&&&&&&&&&&&&&&&&&&&&&&&&&&&& 福安城关教堂管理小组机构设置及职能一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该弥撒程序及下文中有关福安城关天主堂的活动记录等,均由该堂的刘神父提供,在此表示感谢。括号内的数值代表所唱歌曲的曲目号。
天主教中规定七件圣事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病傅、圣轶和婚配。
割损礼是天主选民的标记,圣洗圣事的预像。
病人傅油是主耶稣亲定的圣事,为赋圣宠于病人,以减轻他心灵和肉身两方面的痛苦,使他感到心灵平安,肉身的病况好转,恢复健康,克尽原有的职务,为七件圣事之一。
圣体是耶稣把麦面饼和葡萄酒变成他的体和血,作为祭献天主的大礼,养育人灵魂的食粮和永远同人结合在一起的标记。
参考文献:
1. 福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1999,《福安市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2. 威廉?考刚著,《成人要理问答》,李兆谦译,河北天主教信德编辑室。
&&&& (本文转载自:)
【把文章分享到
1980年代在美国发生了一件特殊的基督教诉讼案,此诉讼案与一个中国山东的传道人李常受…
“我们的时代o是一个理性化、理智化o总之是‘解除世界魔咒’的时代r这个时代的命运…
一、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诠释
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谓的人们…
我很高兴受到普世所的邀请,参加这一次宗教教育与法治的研讨会。我本人对宗教教育与的…
日,一条消息轰动了全球: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
普世二维码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欢迎投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号&&&&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信德网_四旬期并不是“封斋期”_中国天主教新闻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礼仪生活 >
四旬期并不是“封斋期”
| 作者:香港 罗国辉神父
| 来源:《信德报》日,第8期(总第479期)
&&& 梵二圣教年历第27节清楚说明:&四旬期&是为准备逾越节。为慕道者,他们在四旬期内,透过甄选礼、考核傅油礼,准备入教圣事(圣洗、坚振、圣体),而信友则在这时期重温他们的洗礼,并以悔改、补赎、修和来重新经历主的逾越奥迹。全体信友也切实奉行祈祷和仁爱的工作,洗心革面,与主和人修好,重获天主钟爱子女的恩宠。
&&& 当然,四旬期的精神亦包括归向上主、悔改和更新而做的积极补赎,即是履行仁爱的工作,和祈祷克苦;而克己的方法也包括以斋戒祈祷来清除私欲,律己培德。
&&& 所谓&封斋期&,是因为第九世纪之后没有了慕道期,德、法民间盛行克己补赎,修德升天堂的热心神工。1091年,教宗乌尔班二世把昔日只为&公开赎罪者&而施行的撒灰礼,推广到其他信友举行,消极地强调个人严厉守斋,克己做补赎为免除罪罚,躲避地狱,得升天堂。
&&& 时至今日,梵二之后已清楚更正&四旬期&不再是&封斋期&,而四旬期也恢复了本来的&慕道、修好&为迎接逾越节的积极意义。事实上,四旬期主日所有选经和祷文也是为慕道、更新、修好而设。所以分放圣灰的经文,以前常用的是&你原来是土,仍要归于尘土&,应该以&你要悔改、信从福音&作为首选。
&&& 故此,在四旬期,我们要强调的是:
&&& 积极慕道,与慕道者一起反省上主的圣言而更新,与主与人修好。
&&& 积极履行仁爱,彼此修好,守斋祈祷,律己补赎。
&&& 圣灰礼仪不是&主日&的礼仪,主日是庆祝主复活的日子,是不守斋的。为习惯了领圣灰者,可以保持于平日或圣灰礼仪星期三举行&圣灰礼仪&,即&祝圣圣灰&和&分撒圣灰&;而为那些习惯了领圣灰而又不能在平日到圣堂的教友,也可在主日圣祭之外,最好是圣祭礼成之后,单单举行&撒灰礼&(不必重行祝圣圣灰仪式);即谁喜欢领圣灰,可自由在离去前,适当地用&你要悔改、信从福音&的话,简单地撒上圣灰。
&&& 记着,没有慕道者和我们已领洗者的慕道皈依,便没有&四旬期&;没有候洗者洗礼和我们已领洗者的更新和与主与人的修好,便没有逾越节庆典。
&&& 为慕道皈依、律己培德,我们都要读经默想,履行仁爱,与主与人修好,守斋祈祷,举行修好圣事,这些都是积极的方法。
&&& &四旬期内该效法者有三:一是梅瑟在西乃山上四十日夜不吃不喝,为取得天主的圣训;二是厄里亚先知徒步四十天往天主圣山,为取得拯救以色列的纶音;三是我们的主在旷野四十天严斋,以上主的话粉碎魔诱。我们该以此为鉴,不单以言,更该以行为生活,在这四旬期内,革除我们内在的邪恶酵母,好能自献作为纯洁真诚的无酵饼(逾越节的祭饼)。&(公元600年西班牙礼书四旬首主日释义)
延伸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联系出版
地址:河北石家庄市学府路三号 邮编:050061
Add:3 Xuefu Road,Shijiazhuang,H
Tel.:+86 311 ;Fax:+86 311
E-mail:1991@chinafaith.org(投稿)
(书报订购,查询款项等)[转载]圣灰礼仪——悔罪和净化自己的标记
圣灰礼仪——悔罪和净化自己的标记
主内弟兄姊妹,3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圣灰礼仪】瞻礼就要到来了,每个纪念日都不免夹杂着喜悦或是伤感。
每年都重温一次的圣灰礼仪,在我们心目中很特别,是一个忧喜交集值得纪念的日子,复杂的情感如同早春冷暖交替的气候。
古教时,人们犯了罪,特别是重罪,在公开忏悔时,头顶撒灰表示认罪。在圣教初期,对有重大罪过的教友,在四旬期开始,也继续袭用了古时这个忏悔方式,在头上撒圣灰,身上穿苦衣,做四十天的公开补赎,在做礼仪弥撒时,站在或是跪在圣堂门口,求进堂的教友们为他代祷,以便求得天主宽赦。这样公开认罪-直到圣瞻礼五,他们才得能进堂办妥当告解,领主圣体,恢复教友身份。现在这种严格的忏悔仪式早己废止了,但是圣教会为了激发教友悔过自新,补赎立功,在四旬期开始仍举行额上擦灰的礼仪。神父在给教友头上洒灰时,口诵:【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土,后来仍要归于土】。此礼仪举动是根据圣经及教会的训导,提示忏悔者作补赎,也象征人生命的脆弱与短暂。自第十世纪始,此撒在身上的灰要经过祝圣,因而称之为圣灰,成为教会的一种圣事礼仪,是遵照古教礼仪举行额上擦圣灰的礼仪。
圣灰礼仪是在四旬期的开始,时间是在复活节前四十天的星期三。当日弥撒圣道礼仪后(在不举行弥撒的堂区或在弥撒外也可单独举行),主礼祝福圣灰——圣灰取自前一年圣枝主日所用的一些树枝枯叶烧成——念祝圣经文,在灰上洒圣水;接着,给前来领圣灰的神职人员和教友们头上分别擦圣灰,即用拇指蘸圣灰在领受者额上划一个十字,同时念:“人哪,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使人忆及被逐出乐园的情景。新礼又编入了另一任选经句:“你们要悔改、信从福音”,指出耶稣在四旬期中对我们罪人的召唤。在身上或头上撒灰,象征人生命的卑微、忏悔者的悲伤及为罪而做补赎。教友则唱道:“我们当换衣服、带灰尘、穿苦衣、守斋涕泣,在上主前哀号;因为我们的天主多赐恩宠,宽赦我们的诸罪。”。教友们出堂后,可将额上的圣灰拭去,以免旁人怪异。
圣灰礼仪明白的告诉我们要死亡,死亡以后就归于尘土。所以神父在教友额前撒圣灰,便是在警告我们,不要骄傲,世间的一切不是长久。所以我们领圣灰时,应当自谦自卑,承认自己是个罪人,恳求仁慈的天主宽赦我们。我们要承认天主自无中,以灰土创造了我们,在祂的面前,我们人只是虚无微小,是天主的无限仁慈和大爱,才把我们人的地位提高,以祂的肖像赋予我们灵魂。可惜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追求肉体的享乐上,想-想到头来肉体不过是灰土一堆,因为每个人都要死亡的呀!
我们都是罪人,原罪加上本罪,导致我们的肉身死亡,灵魂下地狱,哎呀多么危险啊。若要消灭罪过,就应当依靠吾主耶稣救世之恩宠,真切痛悔定改,并加补赎。当我们犯罪的时候,心里面不愿意服从天主的命令,而外表又缺少了在天主台前的本份。所以内外两方面,都有亏缺。我们只有内心要回心归向天主,悔改己罪,并定志再不敢犯;外表要守斋克苦,赔补天主所受凌辱。
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而赔上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或者,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玛16:26)。因为我们都是罪人。圣灰礼仪提醒我们反省忏悔,定改补赎,善用四十天祈祷念经,克苦肉身,割断私欲,多行善工,洁净灵魂,以虔诚热切的心愿预备耶稣复活瞻礼。
主内弟兄姊妹们,不要在沉睡了,赶快惊醒吧,让我们藉着神圣的斋戒,开始四十天悔罪和补赎的生活,伴随我们的主耶稣进入四旬严斋期。通过守斋祈祷,恳求主帮助我们,克制私欲偏情,启发热心,克服冷淡和软弱,赏赐我们神力神勇,克己修身增加力量,与邪魔奋勇作战。
(内容来自网络,博主编辑过原文)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袋妖怪圣灰金手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