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友三为什么火烧少林寺传奇藏经阁全集

…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页&&1&&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value)楼&&
回复:108 &查看:3789 &
100个地图伴你游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位于贵阳西郊的清镇和安顺市郊平坝县境内,距贵阳市33千米。水域总面积为57.2平方千米,蓄水量可达6亿立方米,为贵州高原人造湖之最,是以岩溶地貌、湖光山色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红枫湖由中、南、北、后四湖组成。其中北湖以岛著称,较有名气的如鸟岛、蛇岛、龟岛等。南湖以洞闻名,这是红枫湖有别于其它人工湖的特色所在;中湖处于南北二湖之间,以奇石异峰著称,后湖湖湾颇幽奇秀丽,岸上点点村舍更添几分静谧。红枫湖除去自然,还可领略侗寨苗寨、布依族平寨等民族风情。侗寨的鼓楼可攀登,很有意思,不妨一试。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00qls6k6.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内蒙古的岩画分布又多广。在额济纳的马鬃山、阿拉善三大沙漠深处都有这种“游牧者的图腾”,但那些地方偏远而又难于寻找。而南北绵延百里的桌子山就紧紧偎依在乌海市东缘,这里已经先后发现了多处岩画:召烧沟岩画、苦菜沟岩画、后摩尔沟岩画、苏白沟岩画等。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是世界上最早考察并记录岩画的人,《水经注》中乌海一带的岩画有所记述,“……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遍布桌子山地区的岩画可谓是“无声的史诗”,充满着着震撼心灵的力量。
有关专家测定,桌子山岩画的制作年代是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左右。从岩画的内容看,多为人面像、动物、狩猎类图形,其中已经被建成博物馆加以保护的召烧沟岩画还是一处神奇的祭祀岩画组。而桌子山古老海相地质化石遗存,也将成就旅行者可遇而不可求的奇遇。
除召烧沟岩画外,目前其它皆为自然状态,不收门票,文物局偶尔予以勘查保护。从乌海前往各处岩画点皆不远,可以打车前往,但旅行者很难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找到这些岩画。文化局的副局长梁振华是岩画专家,并有专著论述桌子山岩画,对各处位置也非常了解,以下资料皆为梁先生提供。旅行者如想请文物部门协同前往需要有充足的理由。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0n2p7l5e.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25千米处。敦煌城沿公路向东,左边为农田,右边为戈壁和沙漠,路的两侧有敦煌特色的扫把苗杨。东行10千米左右路南有带有明显标示的直插戈壁的柏油路,戈壁公路尽头就是鸣沙山东麓和三危山的交汇处,干枯的宕泉河从此流过。沿公路而入就到了中国最伟大的艺术画廊――南北长1600米、上下5层排列、洞窟492个、彩塑2415尊、壁画4.5万余平方米的敦煌莫高窟。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54yy1741.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去福建旅行,如果你只有一个选择,那一定是去看土楼。土楼群如繁星般密布于闽西南的群山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永定县有2000多座土楼,南靖县更多达15000多座,平和、华安、漳浦、诏安和云霄等地也有分布。
几百年前,从中原迁徙来此的客家人的祖先建造了这些美轮美奂的东方的堡垒,他们形状各异,有方形、圆形、五凤形、椭圆形、八卦形、半月形等,可谓千姿百态,然而又有着明显的共同特点。客家人建造这些土楼,聚族而居,每个土楼就是一个大的家族,每个土楼都有一个名字,大多取自族谱里的祖训。穿过门楼,中间大多是宽阔的天井,天井中有水井,门楼对面设祖堂,是家族举行祭祀、婚姻、议事的地方,具有着浓厚的家族血缘色彩。几乎所有的土楼,一楼都是灶间、二楼则是粮仓、三楼以上才是住人的地方。所有房间形状大小均相同,有通畅的走廊连接组成一个大的圆环或者“口”字。
关于客家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高大、厚实的家族式住宅,流传着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历史上闽西经济较差,交通不甚便利,匪患械斗多发,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迁徙到这里后,为了便于群居以及抵御匪患而修建土楼,也有一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认为,建造这样庞大的工程往往费时数年,谈何防御。客家人建造土楼主要是缘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正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缩影。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b8qm0ieu.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从稻城到泸沽湖的穿越路线事实上是通过亚丁景区,沿地狱谷到达稻城的卡斯村,然后沿东义河谷,经各卡村,东义村,吉呷村,俄牙同村,色空进入泸沽湖地区。稻城县位于四川西南边缘,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南北长174公里,东西宽63公里。境内最高海拔6032米,最低海拔2000米,垂直高差达4032米。县城海拔3750米。稻城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界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甘孜州理塘县,距康定432公里,距成都800公里,距云南省中甸县330公里。  稻城高原由横断山系的贡嘎雪山和海子山组成。北部高原区是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海子山海拔3600---5020米,高差1420米。丘状、冰蚀岩盆和断陷盆地遍布于高原上,是中国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即“稻城古冰帽”。海子山草原辽阔,冰蚀地形十分发育,冰蚀岩盆随处可见,共有海子1145个,规模和数量都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的重要基地。海子山怪石林立,大小海子星罗棋布,自然景色绚丽磅礴。  中部山原区----波瓦山、赤土河。波瓦 山山势雄秀,四季景色分明。  南部高山狭谷区----俄初山、东义河。俄初山海拔5140米,藏语意为“闪光的山”。它高峻而巍峨,挺拔却不失俊俏,像一位美貌仙子端坐云霓。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v3oy187v.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的衡山县境内,距长沙200千米;距衡阳市近50千米,自古天下闻名,尤以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佛、道二教形成的人文景观著称。衡山72峰,南起衡阳市城南的回雁峰,北止长沙市区的岳麓山,峰峰秀丽,峰峰神奇,在湖湘大地上逶迤八百里,气势磅薄。七十二峰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南岳景区占地面积达85平方千米,主峰祝融峰海拔高度达1290米,高耸云天之外。&&
& && &&&南岳古建筑遍布,以寺、观、庙为主体,是我国南方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之一。现存的有南岳大庙、祝圣寺、南太寺、福严寺、方广寺、上封寺、藏经殿、黄天观、南天门忠烈祠等等。自两晋以来,寺观庙宇林立,佛道集一山共荣,为禅宗七祖道场和曹洞宗祖庭、道教朱陵洞天二十二福地。南宋时更增书院文化,李泌、朱熹、王船山先后在此著述讲学,湖湘学派源于南岳,历代名人学者留下了大批题咏、碑记和石刻。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l015204p.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3千米的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号称“天下第一名刹”,不特为天下武学之渊源,而且是“禅宗祖庭”。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达摩祖师从印度出发历经3年来到中土,传说与梁武帝所谈不契,便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创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东土初祖。数百年后,六祖慧能天资悟道,传与门下“一花五叶”,终令禅宗发扬光大,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不过人们历来津津乐道的,尚是它在武林中的宗主地位。7世纪初,太宗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少林和尚护驾有功。得到皇上的大加赞持,寺僧中13人皆受封爵,可谓空前绝后。百代之下,兴盛非常。成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
& && &&&少林寺僧练习武艺形成的拳术派别,世称少林派,声震海内外。无奈清末以降,屡被战火。尤以1928年之祸为剧,军阀石友三火烧少林寺,致使主要建筑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钟鼓二楼等和诸多珍贵文物如少林寺志、少林拳谱木刻版、北京铜版藏经、达摩面壁石等俱为灰烬。横空大祸,想来也是劫数所致。不过解放后数次修缮,又使寺院得大改观。看来佛运与世运,也是密不可分的。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qu46a8f2.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由嫩江上游的墨尔根北上,穿越大兴安岭的北端,直达洛古河的古驿站,也叫三十二站,是一条由三十多个驿站组成的古驿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黄金之路,清代,从黑龙江产出的黄金,就是从这里运到北京,成为清朝宫廷的财源,即使在今天,大兴安岭除了供给了新中国绝大部分的木材来源外,这里的黄金一直还是国库的重要来源。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62e3mshq.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西岳华山名头之响,在陕西数一数二。“奇拔峻秀”实在是最贴切的形容。
& &玉泉院为上山起点,华山的大门在它后面,然后是5华里的平缓山路,不过只是个开头而已,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山路左侧是山沟,没有护栏,夜上华山要小心,尽量往右边走,免得刚上山就丢兵弃甲。这段路的尽头是五里关。
& &然后过石门、莎萝坪、毛女洞、云门至青柯坪。这一路还算悠闲,风光如画,山路也不难走,路边不时出现接待站,都有清凉泉水免费供你洗手、洗脸,一定要善加利用,再上去就没有泉水了。在青柯坪休息完毕,开始登山。走到回心石,可以看到接下来的艰难旅程,在这里不免要做一些思想斗争。
&&随后的千尺幢为华山第一险道,凿有台阶370多级,紧紧抓着铁链,以大致80度的角度上行,最好不要抬头或低头,免得吓着,你就只管爬吧。这种考验接下来还会屡屡出现。百尺峡、老君犁沟这两个地方也是让你手脚并用的险处,出来就到了北峰。北峰是五峰中最矮的,上山的缆车就在这里下客,接下来的路可没有代步的工具了,没有取巧之处。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a04dba1s.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财产: 93616 爱卡币
来自: 贵州省|贵阳市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桂林市只是一个点,往下沿着漓江随处走走,莫不是山水画廊,会明白徐悲鸿为什么会在此画出他最重要作品――那只在抗战烽火中昂首的公鸡。
从桂林市往北走,到了猫儿山,就是当初的老山界,是漓江、资江、洵江的三江源头,华南第一高峰。这里的自然真正称得上自然纯净,敢说是中国最美的大江源在资江,可以玩玩有惊无险的漂流,也可以在去灵渠――和都江堰齐名的朝水利看看。
还有龙胜,原汁原味的壮寨风情、壮观的龙脊梯田,是不能错过的景致。
桂林市内景点
桂林毕竟是桂林,不光有天成的山水,市区也带着小巧别致、古朴时尚的气质,这里的夜景很漂亮,到处有市区地图的灯箱。桂林的中心广场很是繁华,有很多酒吧营业,档次都还可以,但不如阳朔的洋味十足。各个景点的民族歌舞虽有雕琢的痕迹,也不失意味。
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mouseover="if(this.width>760) {this.resized= this.width=760;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images/pic6irs7a60.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每日热点]:
回复成功,收到1个大米!
…100&&parseInt(document.getElementById('custompage_down').value)页楼
打开微信,用“扫一扫”扫描二维码,打开页面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少林心意把》始自乾隆年间,为马学礼所传&&&&&颜紫元
&《少林心意把》始自乾隆年间,为马学礼所传
&&&&&&&&&&&&&&
颜紫元2012、07、11
人物年代上的佐证
&笔者的洛阳心意六合拳业师马公宏宪(1934——
)曾言:据洛阳心意门历代祖师口传,洛阳心意六合拳第一代祖师马学礼与其师(一位“隐士”)分别时,该“隐士”要求他再苦练十年,然后去少林寺试艺,该“隐士”也是当时少林寺主持的好友。(按:笔者曾有专文《马学礼师承之谜》论证该“隐士”就是在“清雍正十一年三月”作“六合十大要论”之《序》的作者、姬龙峰祖师之徒孙、“南山郑氏”之弟子:“河南府李”。姬祖显然还传有其他弟子,如其侄的姬运亨,姬运亨曾中清顺治乙酉科第二十七名武举;及与古怀庆府相邻的古泽州府的陵川县武光等。中国女皇帝武则天去世后,武帝的娘家人担心李氏的报复而隐匿到太行山中陵川县,武光便是该支武氏的明末清初之后裔。姬运亨、武光与“南山郑氏”同为姬祖所传弟子。得姬家拳艺的还有后来去四川的原籍蒙古与山西交接一带蒙古境内的金一望道人。而“河南府李”不仅传有回民马学礼,还传有汉民明初“长枪李”的嫡系子孙李存湖等,详见笔者《心意六合拳史》)
& 马学礼平生传了三位弟子,俱是回族。一是其亲外甥洛阳的马兴,笔者业师马公便是此支公认的正宗传人、第六代掌门,一代宗师(马学礼--马兴--马梅虎--马梦乐--金黑彦--马宏宪。外界误传刘万义是马梦乐的老师,事实上刘万义是马梦乐大师兄,马梦乐早年也得过大师兄的指点,马梦乐是马梅虎最杰出的弟子。详见笔者《洛阳心意拳史》一章);二是在洛阳学念经的南阳人张志诚;三是族侄洛阳马三元。
<img BORDER="0" NAME="image_operate_13876" ALT="[IMG_0321.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3./_qOivrx425So/Sp3wsKqHbDI/AAAAAAAAAA0/3I-JyqX8xGo/s1600/IMG_0321.jpg"
TITLE="[转载]《少林心意把》始自乾隆年间,为马学礼所传&&&&&颜紫元" />
2005年马宏宪老师在新西兰传授颜紫元洛阳心意单把低架束式,即董氏六合枪中“秀如伏猫,长如纵虎”之“秀”(按:转眼七年过去,这些年中,紫元又多次赴恩师处受教。今天再看七年前的动作,就觉得远非昔日可比了。另外,见练此单把或四把者,多双腿着地,或单腿时蹲不下,呈半蹲状)
马三元后迁临颍县繁城镇,壮年时因练功走火入魔,夜间忽见一影子蹿上大树,疑为偷袭者,遂纵身向大树来一个“六合大撞”,意欲将人振下树来,结果天明被路人发现他身体挂在树上,一根残枝穿入其侧肋,早已断气。笔者在与此支传人如繁城马栓林老先生等的交流中,没有听到他们提起马学礼传艺少林寺之说,这可能与马三元这支基本失传有关。
& 那么,张志诚这支有否相似说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 笔者在商丘王长生(是张志诚这支传人)先生的文章“马学礼夜闯少林寺”一文找到相似的说法。
& 王先生在文中说道:马学礼艺成后夜闯少林寺,打败层层高手,直达方丈室(笔者按:当时的少林寺只有主持,无方丈,主持便住在方丈室),印证了所学,正要脱身,被少林寺武僧里三层,外三层地团团围住。马学礼见此,只得作罢,并向主持道明来意,主持也早知道马学礼为试艺而来,在恭贺其成功同时,要求马学礼将拳艺留下。
& 可见,“马学礼传艺少林寺”之说,在马学礼主要的两支传人中均存在。
& 上述说法是否在少林寺心意把传人中能得到佐证呢?回答也是肯定的。
&当代,少林寺心意把都是传自一个人,他就是吴山林老先生(1875——1970,“”的遺命,山林大師晚年應少林寺方丈邀請回少林寺傳授拳法,武僧釋德根就是大師的其中最著名的傳承人)。
& 吴山林老先生下传的主要有二支,一支是:吴山林传释德根(1914&——1970,俗姓“韩”,)——杨桂吾(1931——2010,)——胡正生等多人。
另一支是吴山林——张庆贺(1931——2004,又名“释行性”,1951年将法师荐其门下。张庆贺)——释德健(俗名:)、吴南方(吴山林曾孙)。
& 而1985年拍摄少林寺武术时,代表少林寺心意把的是杨贵吾先生,他第一次在少林寺千佛殿向世人展示了少林寺最秘密的绝技:心意把。上世纪九十年代,杨先生又录制了完整的心意把,及少林拳系中的双钩、双拐。本世纪初,杨先生在接受日本武术杂志彩云中又演练了少林寺的心意把,并称“少林心意把,只有一把,有二种不同组合。并无外界称的有十二把。”
& 《鄭州日報》及素喜、德建在《少林與太極》上谈到《少林心意把》时也说:心意把僅一大式和幾個側式,心意把雖僅一式,但變化莫測,可應萬變,是少林功夫中的最上乘內功。。。
& 因此,所谓“少林心意有十二把”之说,均属臆测,并不真实存在。
& 那么吴山林老先生的“心意把”又学自何人?
& 原来吴山林是由父传,是他父亲吴古轮(1820——1917,释名“寂勤”,)所传。吴古轮自幼出家少林寺,清同治年间四十余岁时还俗生子,吴山林是吴古轮的次子。
& 吴古轮的少林心意把及少林拳之业师是少林僧湛漠。
& 现存有清代同治时举人史兆祥于光绪二十年(1895年)赠送给湛谟大师的“慧心妙术”匾额,说明1895年湛漠还健在,而从历史上僧人罕见活过九十岁的记载来推测(凡从小出家,成人时没有阴阳调和过的,鲜有活过八十岁的),故湛漠最早不能生于1805年。
& 湛漠的心意把老师是少林僧海法,据胡正生先生列出的“少林心意把传承表”上所载,海法约生于1740年,即乾隆五年。
& 不过,海法的这个生年应该是被提早了不少,就同胡正生先生将湛漠的出生年写成“1780年”一样(若湛漠生于1780年的话,史兆祥1895年送他匾时,他会是115岁,显然不实际),因为心意六合拳在传统上一般最好是在12、13岁开始发育时开始习练,长进最快,早了骨质太柔赖,怕练坏身体,晚了,怕功夫太大,做不到家。如果湛漠13岁开始得传,那么也是1818年后的事,按胡正生之说,海法出生在1840年前后的话,1818年已近八十岁。从胡正生先生文中“海法与徒湛漠及徒孙等数人隐匿少林寺下院石沟寺,秘密习武,暗下功夫,静心苦练,十二年睡一条板凳,夜间与徒弟寂勤苦练心意把、、、、、”可知,胡先生文中的海法之“徒孙”就是释名“寂勤”的吴古轮。而吴古轮出生于1820年,若13岁学心意把,当为1833年,海法尚与他一起去石沟寺传习心意把,如果按吴正生先生所说的约1740年出生的话,海法与徒湛漠及徒孙寂勤去石沟寺时当时不下九十三岁,那是不现实的。
& 因此,海法去石沟寺时最多七十余岁,而湛漠近三十岁,吴古轮则十三岁,可见海法应出生于1760年前后。
& 吴正生文中说海法的老师是少林僧“如祥”。
吴正生这个传承表再往上则是民间人士“王易、王恺”,“王易、王恺”再往上一代是他们的父亲“王志诚”,“王志诚”再往上二代分别是“郑武奎”及心意六合创始人“姬龙”了(笔者按:为姬龙峰之误。吴先生原文为“姬龍,明末山西龍鳳縣人,是影響中國武術史且具有裏程碑的傳奇人物。姬龍先祖是公認的心意把開山祖師,也是六合拳法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創始人。”此段有不少错误,除“姬龍”为“姬龙峰”之误外,其籍贯也非“龍鳳縣”,而是蒲州尊村人,笔者曾数次前往考证。同时,“姬龙峰”原创拳法名称为“六合拳”,是由太行山脚下太极宫董秉乾老道改创“长枪李”五世嫡孙李景隆的“六合枪”而形成的“董氏六合枪”而来,故名“六合拳”,以应“六合枪”,是纯从一门兵器化拳的开端。与李景隆同时代的还有“长枪李”的“外传枪法”的传承者河南李克复,然而无论是“长枪李”六合枪的嫡裔“内传枪法”,还是旁支“外传枪法”,均不能直接“丢枪为捶”而成姬祖的“六合捶”,姬祖的“六合捶”有明显特征,笔者曾学过的周口心意六合门的六合枪、襄县原张聚之子张老根传的六合十三枪,学过南阳心意六合门唐万义的六合枪、学过阴把的戴氏心意枪及见过邓州县马雷石拳友的心意六合枪,并见过源自刘仕俊的“金枪徐六”传刘德宽的六合枪、泊头外家六合拳门的六合枪、源自道光皇帝武术老师永年贾殿臣之师弟刘留传平遥王正宜而传下的六合枪、八极门的六合枪、洪洞通背门的六合枪、汉中一带“神枪赵五”所传下的六合枪,也在书上、光盘上、网上视频中见过各种各样的六合枪或其他枪术,他们没有一个能化为姬祖的六合拳的,只有“董氏六合枪”能直接丢枪而化成姬祖的六合拳!元代朝廷严禁习练兵器,民间兵器绝大多数被收缴,而方外人士,尤其是隐居或云游道士仍然有携剑、刀的,近年发现的武当山脚下的孤山镇境内的原《太极观》后的山坡一石窟中,就有元代雕刻的“一位身上背剑,手捧太极图的张道士”。由于元廷的禁令,所以“反元复宋”之志士,便将民间“手搏”、“角抵”之散技,及兵器即主要是“兵中之王”的长枪,融化为“三十二势长拳”并托名宋太祖所创,以志“反元复宋”,虽不能操练兵刃、进行“角抵”,但也可习练长拳而不废武功。元末张三丰道士也吸取“三十二势长拳”之精华,结合道功等而创“十三势软手”即“十三势太极拳”。明嘉靖年间怀庆府道士董成也在“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与明初“白玉峰五拳”的基础上,在猕猴成群出没的怀庆府、泽州府交界的太行山里,久练开悟而创通背拳。。。而这些拳法与姬氏六合拳的区别,是他们不是纯从一样兵器而化来。姬氏六合拳纯从董氏六合枪中“化枪为捶”而来,稍后诞生的董氏阴阳八盘掌也是纯从董氏首创的“双头枪”中而来。姬氏六合拳后与“心意谱”合一,遂又名“心意六合拳”。另外,姬祖也非“形意拳创始人”,姬祖的第六世传人、张志诚的亲外甥及弟子李祯在南阳社旗镇传“山陕会馆”中做生意的山西祁县小韩村人戴隆邦父子,戴隆邦传亲戚郭维瀚,而郭维瀚改心意为形意传李洛能。其余如“王易、王恺、王志诚、郑武奎”之名均有误,笔者后文会具体指出)。
& 也就是说“如祥”往上都不是少林寺僧,皆为民间人物,而吴正生将民间的山西人“姬龙”列为少林寺心意把的鼻祖,说明,少林寺心意把在“姬龙”以前并不存在。同时吴正生在传承表中也没有列出“如祥”往上的任何少林心意把僧人名,即“如祥”的心意把老师不知是何人,只是列出了四代民间人士,而且所列出“如祥”上一代的心意把传人“王益、王恺”,却并没有说他们就是“如祥”的心意把老师。可见,少林寺心意把习练者,是从“如祥”、“海法”开始的。既然如祥的心意把老师不是某个少林僧,又不是所谓的“王益、王恺”,那他究竟是谁呢?
& 事实上,他就是心意六合门几支传人历代传言中的马学礼。
& 马学礼,洛阳人,生于1731年,卒于1785年,据载,马学礼13岁时得隐士(笔者按即“河南府李”)传心意六合拳,前后十年,姬祖徒孙,南山郑氏之徒隐士授业完毕时曾嘱马学礼再下十年苦功,然后去少林寺试艺。因此马学礼去少林寺时当时在1746年,即马学礼33岁时。此事马学礼被其师好友少林寺主持要求留下拳艺,从学者当为13岁左右的小和尚,因此如祥应出生在1733年前后。这个少林和尚如祥就是少林寺心意把的第一代宗师,约在乾隆11年前后得洛阳心意六合拳祖师马学礼传授“心意把”,此“心意把”经如祥传海法传湛漠传寂勤(吴古轮)传吴山林而传至民间。又经吴山林传德根、行性、杨桂吾、吴正生、德健、吴南云等在民间传播并传回少林寺。
& 二、动作技术上的佐证&
1985阳马兴一支居多。
笔者也曾看过杨桂吾先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二种组合的完整心意把录像。
其中,吴正生文中所说的“虎扑”,确实就是洛阳心意门四把中的“按绝”、“轰地炮”就是洛阳心意门四把中的“望眉斩”,白鹤亮翅“双抱肋”就是洛阳心意门“百花将”中的“白鹤亮翅”,只是少林心意把传人改变了动作名称的称呼,这可能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些动作的原始名称,后来索性擅自凭想象取名有关。如将少林心意把又称呼为“揳镢把”或“镢头把”,这是对洛阳心意六合拳中之“扎步如揳橛”的误解(笔者恩师马公宏宪曾在结冰滑溜的冻地上练“单把”,以示此意),而且少林心意把的“揳镢把”或“镢头把”的“镢”字也搞错,把“橛”写成“镢”,词意全变,“揳橛”是将木栓捶入之意,用来比喻出步时之踩意,心意六合拳杨祥麟宗师曾言:长身落步时前足掌之踩意欲入地三分,后足跟蹬地,绷足后腿弯,才能“借地之力”,戴氏心意岳贵宁宗师也说:“钉顶毒狠弓摧翻”,其中“钉”即前足掌的“揳橛”,与“入地三分”同一个意思,而“顶”即是后足跟“蹬”足之意,即后足跟到头顶的“牮柱”势的“顶”,亦即谱中“前腿弓,腿弯绷,武艺全凭后腿蹬”之说。而“镢”则变成了“刨土”的工具了,“揳镢”变成了“以捶击入刨土的铁农具”,词意完全不通!难怪少林寺德建会说:“心意把又名鋤鐝頭,是少林寺和尚从长期的农耕劳动中总结而来。。。”真是贻笑大方!(附:吴正生先生对同门德建“镢头把”之说的批驳:“練習心意把講究配合多種內家功法,如龍身、雞腿‘寸步或者稱抬腳步’、猿猴不定腳、雞腿、猴洗面、二郎擔山趕太陽、抬轎步等身法和步法,及混元氣、氣包身、點氣、開氣、化氣等氣法,以及七擰八圪扭、措骨、磨骨、擰骨、束骨、騰骨等骨法,等等。心意把也可以和秘傳的少林二十四路彈腿、十八路羅漢拳、炮錘、小紅錘等套功配合練習,即俗稱:套把。由此可見,心意把絕非是由種地鋤掘頭等的勞動方式演變而來的,而且跟種地鋤掘頭毫無關聯之處。)
而吴正生文中没有说到的,还有1985年杨桂吾该视频中尚有洛阳心意门“一把一捶”中的一捶。杨桂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二种组合的心意把,除1985年的这个组合外,另外就是没有“白鹤亮翅”,却多出“冲天炮”、“卷地风”、“一把”、“滚身”及“六合步”的动作。也即杨桂吾在九十年代的演练中,先蹲站了一个“六合式”,然后走了二步“六合步”(笔者按:心意六合拳史研究先驱黄新铭曾攒文描述过少林寺这种“六合步”。少林寺的“六合步”与襄县心意中的“熊出洞之步”相似,也与买壮图心意中的“踩鸡步”相似,均源自董氏六合枪中“小套步”的“六合式”及“鸡子钻林步”的“小碎步”,与李存湖心意门中的“六合步”不同。同时,少林心意把并不将此步列出专门练习,而专门练习六合步,是心意六合拳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其“一把”是左手一把,右手一捶,练左势与练右式时分开练,与洛阳“一把一捶”中左右势都有一把一捶不同,其转身“滚身”也与洛阳四把的“滚身”几乎相同。
由此可知,少林心意把的二个组合的主框架相同,即“按绝”、“望眉斩”、“一捶”及起势六合式、六合步回身滚身都相同,只是第一组合多了一个白鹤亮翅,是单面练,而第二组合是左右练,无白鹤亮翅,多一个“一把”(即左一把)、小动作撩阴捶、左右换势时的小动作卷地风、冲天炮,但是无论少林心意把的第一组合还是第二组合,均来自马学礼所传的心意六合拳,尤其是洛阳心意门的动作。
三、《少林寺心意把》是马学礼临时自我组编的动作小套路
前文已述马学礼传少林寺的心意把不是单纯一个动作,是二个小组合,而这二个组合的主框架是相同的,即“按绝”、“望眉斩”、“一捶”,这个“主框架”就是为什么《少林心意把》被称为“只有一把,即一大势”的原因。
少林心意把是二个小组合的这个特征,也与洛阳心意门中不少小套路如““四把”
、“搂门起纵”、“回马点将”、“五福捧寿”,及“百花将”中可分开几个小套路如“四门踅”、“夜马盘槽”、“劈四门”、“十字挑领”、“裹边炮”、“白蛇吐信”等,进行练习的特征相似(按:有人撰文说,洛阳心意六合拳有“定身拳32套、玄妙拳32套”,笔者老师马公说:那是讹传、胡说)。
只是马学礼得艺不易,传授谨慎而保守,从少林寺“心意把”的动作中可看去,马学礼传少林寺时将心意六合拳的核心功法一一隐去了。比如“心意把”中第一个组合的步法基本上是来自“百花将”中的一组动功步法。在百花将中,这些步法紧密连贯,迅猛异常的,而在心意把中,这些步法则几乎是断开不连贯的。再比如,心意把中的主框架“按绝”(被误称为“虎扑”)、“望眉斩”(被误称为“轰地炮”)、“一把一捶”,在洛阳心意门中都是长身虎步(弓步)时发力的,而且动作紧凑,没有空隙。但在《少林心意把》中,“一把一捶”变成单腿独立时发力,而“虎扑”、“轰地炮”变成束身小套步及恨腿震足时发力,与心意拳谱中“武艺全凭后腿蹬”及“束长二字一命亡”之要求,相距甚远,而且动作显得散漫,没有体现出“摩径磨胫,意响连声”及“出洞入洞紧随身”的团结紧凑感。其余如“六合步”,未被提出专门练,“滚身”松散,及最关键的身法未能一身备五弓,五弓为一弓,丹田显得干瘪不饱满等,使得《少林寺心意把》失去了心意六合拳应有的威力,这可能就是为何《少林心意把》几代传人中没有以技击著名者之原因。换而言之,少林寺僧只知马学礼的拳术厉害,心意六合拳的拳理也极高深,故把马公所传当成少林寺武术最秘密的至宝,却不知所得传的是马公临时组编的“心意把”。
只是《少林寺心意把》练习对环境的要求,倒是与心意六合拳一致,也与阴阳八步捶、董氏六合枪、阴阳八盘掌一致。这后三门武艺中“阴阳八步捶”已失传,它们均与《心意六合拳》有密切关系,故练功环境要求相同,即夜深无人之处,最好充满灵气的寺庙背后、山林之中,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练。
少林寺千佛殿中的地砖上的脚坑,与练心意把无关
查遍少林寺文献,碑载,清代以前根本没有《心意把》记载,这是因为《少林心意把》是在乾隆年间才开始在少林寺传授的。
千佛殿一名毗卢阁,初建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年),重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55年),现存的千佛殿即1755年重建之物,其地砖上的脚坑是乾隆四十年后所形成的。由于心意把练习环境特殊的要求,而且得传人极少,每代只传一人(------不可能在千佛殿如此震脚发生练习(不然会引来众多俗家弟子及僧人观望或偷学,其秘密传承性显然不会那么做),而且千佛殿中的地砖上有好几排脚坑,显然非一、两人练功的脚坑(笔者前些年去少林寺考察,也在此殿中练了几把心意捶)。又据李新民先生“心意秘籍”一书(1995年版,P9)中载:“据笔者10年前考察,除前佛殿外,白衣殿及寺内各院凡有青砖铺的地坪,都有脚坑,大小与千佛殿内同。近来整修庙宇,仅存留了千佛殿内的脚坑。”因此,地坑是多人集体练大、小红拳、炮捶所致,与练心意把无关。
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无关
1984年8月,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河南省武术协会编著的《少林武术》一书,其中有少林“心意拳”的“动作名称”及图解。该书第30页上介绍此拳来源时写道:“这套拳术是根据我省老拳师贾召宣同志珍藏的手抄本整理的。乃其七世先祖贾淑望于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少林寺学艺时所抄,并世代相传。文革时埋藏于地下十余年,因纸张霉变,又精心复制,今日能够问世,实为难得。心意拳是少林寺早期演练的拳术之一,内容丰富,技法多样,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可见少林寺的“心意拳”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少林寺就有传授,比少林寺“心意把”出现早。
少林寺“心意拳”分“六段”或“六路”,包含收势,共八十个动作名称。笔者细读其名称及图解,可以立马判断少林寺的“心意拳”是董成老道(1522——1615)所创的通背拳的一个分支,它与近身短打的心意六合拳非常不同。
董成晚年曾与张三丰十三势传人“山西汾州府汾河小王庄的七世祖王宗岳”交流,也与明初“长枪李”的五世孙李景隆交流,并传艺给拳友张松溪及各弟子。与王宗岳交流的结果是董成在耋耄之年将自己第三次改创的“六路”或“六段”通背长拳108势及新创的通背“柔拳四十九势”等,传给了离千载寺太极宫正北方向30余里(属泽州县,与古河内县紧相邻)太行山中的村民许守禄(董成在山中被毒蛇咬伤,得许守禄相救,为报救命之恩而传之)。
许守禄的后世子孙世代相习,当今的掌门人许伟战君是笔者的拳友,笔者观许君通背长拳及柔拳谱,其动作名称与董成第一、第二次创通背拳的动作名称已有不少变化,主要是引进了不少“太极十三势”的动作名称(笔者按:“太极十三势”或称“十三势软手”,也分“六路”或“六段”,粗分也八十余个动作名称,细分则108个动作名称,也称“长拳”,不过该“长拳”意指“八门五步十三势”,与“通背108势长拳”之“长拳”含义不同)
而少林寺“心意拳”动作名称中就是与“许氏通背拳”之动作名称绝大多数相同,即混有通背拳、十三势的动作名称如:单鞭、金刚捣碓、劈山、斜形、猿猴献果、靠山、摇山、打虎式、连环捶、高探马、左右飞脚、野马分鬃、十字手、跨虎、金鸡独立、二起脚、七星势、通背捶、双摆莲、下势、白鹤晾翅、弯弓射虎。。。其中“劈山、靠山、摇山”等通背专用名词多次重复出现。而其“图解”上的动作与许氏通背十分相似,与心意六合拳差异很大。
而少林寺古拳谱“二十四字诀解”(又名“心意通背合解”)上有“通背名移闪,心意号腾挪”,可见“心意”与“通背”的密切关系。
《峨嵋通背心猿家拳谱》载:“玄空道人,后称曰:白猿老人。明朝万历十三年间,玄空道人将通背拳传给河南嵩山少林寺慧可法师,自此少林寺有通背之艺。”此“玄空道人,后称曰:白猿老人”就是拳谱上比喻为“白猿仙”的董成老道。可见,少林寺通背拳始自万历十三年间即1585年,董成时年约63岁时所传。
笔者曾访还俗结婚生子的原少林僧释永文于开封,见其所藏少林古谱中有“姬老师枪谱”数页,而古谱的前几项及后几项,均是董氏通背拳的内容,姬老师枪谱在古谱中间。这说明姬祖明末去少林寺时,少林寺已有通背拳谱了,与董成1585年始传少林寺通背拳符合。
笔者武友、北京牛街白猿通背传人张信斌先生(笔者也曾向张君之师张贵增先生学过通背杆子鞭)的“三支一脉演白猿”一文中写道:“然而,尽管当年马晓合的传人事实上所学各不相同,传授者却又唯恐弟子们真的以为自己所学就是白猿通背的全部内容,从而使此拳原貌失真,故在拳谱中特别提醒:‘心猿、心意、与心极,二十四式藏妙意。拆拳、连拳同一理,并非分门别有奇’可见当年老前辈们这样做,是很费了一番苦心的。”
据另一通背拳谱,通背拳传承中还有“心猿、心意、心极、心劲等四支传拳”的说法。
尽管通背拳谱里的“心猿、心意、心极、心劲”与少林寺“心意拳”没有直接关系,但说明“通背、心意”是紧相连的,而且“六合”也如此。明末清初山东顾殿一道长传河南的通背拳称“六合通背”,而“河南府李”在其《序》中又称是姬氏的心意六合拳为“六合拳”,可见当时“通背、心意、六合”三者的密切关系!
而“通背为阴阳“及“内外各三合共六合”的理论(包括“心与意合”)均首创自董成老祖,显然,少林寺“心意拳”是董成通背拳的一个分支。
该“心意拳”创始人应该是熟悉董成通背拳及张三丰十三势软手的,故久练后也融合两者,取名“心意拳”,并在董成老祖的理论、千载寺太极宫中《武经玄机秘录》、《十三势软手》的相关理论、枪法的理论等,而形成“心意拳、勇战心意枪之理论”。这个“心意拳、勇战心意枪之理论”在笔者收藏的道教第一洞府济源王屋山脚下(又称“牛角川”)四个不同抄本的“神拳拳谱”上有详细抄录(笔者按:部分内容也传到了温县赵堡镇及陈家沟太极门中,以致有人将“太极拳”也称为“心意拳”。(笔者按:由“牛角川”济源、古河内、泽州县、修武县、陵川县、温县所连成的这一片山川与平原,是通背、董氏六合枪、太极、心意六合、阴阳八盘掌乃至八极拳等的发源地,堪称武术圣地,其意义远甚于少林寺、武当山、峨嵋山)
但是该“心意拳”仍然未脱离通背拳、十三势软手的旧臼,就像“六合通背拳”、古怀庆府其他三、四套“十三势”(参照原传“十三势软手”而改变的通背拳)、苌氏拳等,与后来别具风格的《姬氏内家六合拳》、《董氏阴阳八盘掌》不同。
因此,明末清初发源于怀庆府的“心意拳、勇战心意枪”,其中的“心意拳”及“心意通背合解二十四字诀”至少在康熙末、乾隆初已传到少林寺,而由“勇战心意枪诀”而改变来的《六合十大要论》则是“河南府李”或“马学礼”传入少林寺。盖姬祖赴少林寺时,尚未创“六合拳”,故只留了自己撰写的“枪谱”(按:被少林寺尊称为“姬老师枪谱”。姬氏作枪谱,如同董秉乾老道另一弟子王仲锦也自己作谱一样,后被称为“王堡枪谱”)
笔者按:从“王堡枪谱”与“姬氏枪谱”相通,“王堡枪谱”,盖因姬氏、王氏均为董秉乾老道六合枪弟子。因此,“心意拳、勇战心意枪”创始人既非董秉乾,也非姬龙峰、王仲锦,当另有其人。数年前,古怀庆府河内(今博爱县)千载寺太极宫旁的唐村李氏声称发现其八世祖李自奇的墓碑,上面刻有其在堂兄李春茂的帮助下“研创心意拳”等,而笔者赴唐村考察时也确见古谱中底页上有“心意堂”三字,据说当年“心意堂”是专门练“心意拳”的。然而在唐村却不见任何心意拳谱、心意拳、心意拳、“心意拳、勇战心意枪”及谱,流传到了济源双峰村,其中大部分其理论也传给了姬氏。一小部分理论如“二十四字诀”及“心意拳”后来流传到了少林寺。姬祖在遇到给心意拳谱的异人前,已得董成、董秉乾先师的不少理论了。
附:济源神拳《勇战心意枪总法》
上封下避随圈拦,青龙出海似箭穿。怀中抱月如伏虎,饿虎扑食猛向前。
低来下转拦路虎,高来上搅黄龙缠。金鸡独立往外挑,斧劈君堂如开山。
大蟒摇头连挪步,青龙转角紧跟连。中心如对往前扎,分劈捉拿不可偏。
前绞后护避敌进,乌龙展背转身还。玉女穿梭忽然进,急扎三枪如连环。
青龙摆头中心晃,骑马中平把门关。里晃外扎来势定,外晃里扎势难拦。
鲤鱼叠脊猛一绞,白蛇吐信扎心肝。扭项回头抽身步,左架右拦展翅穿。
敌人如若变势扎,里崩外合用单鞭。西牛望月抽身走,即用鸡子把身翻。
六、少林寺“ 少林心意把”传承说法上存在的一些谬误
少林寺相关人员对“
少林心意把”传承说法上存在的一些谬误
(一),“ 少林心意把”传承表上存在的一些谬误:
胡先生在其网页上的“心意把傳承”写道:(网页更新时间显示是)
将第一代祖师姬龙峰误写成“姬龙”,将祖师家乡山西蒲州尊村(今永济市张营乡尊村)写成“山西龙凤县人”,他受了胡刚(崔虎刚)先生的伪文影响,也将祖师“明末人”也写成生于“1620年”即主要是清初人了。
——拳之類不一,其端也不知創自何人,惟六合拳出于山西龙峰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
生于“1620年”,即应写成“大清康熙年间人也”,而非
1645生于“1620年”,1645生于“1620年”之说,显然是错误的。
心意六合拳史研究先驱黄新铭先生1982年11月曾赴姬祖家乡考察后,写过姬祖“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康熙初,享年八十余岁。。。”
再看姬祖的嫡系后人姬氏第二十世姬祖嫡系后裔姬祥和老先生(永济县,张营公社尊村人)则在八十年代初(1982年,姬祥和58岁时)写过一份珍贵的资料,其原文如下:
“先祖姬际可传略
山西省永济县张营公社尊村 姬祥和
(一)我今年五十八岁,世居尊村,姬际可是我的先祖。我们尊村姬氏从《族谱》来看,系明朝初年由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蒲州。始祖姬从礼,字恒信,带妻李氏子文增来蒲。际可是第九世。《族谱》旁注云:“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训次子,字龙峰,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
从姬从礼到姬训这八代中没有精于武术的,显然艺非家传。十世以后,虽也有武举,武进士,但也未象际可那样,受到族人的如此尊重。姬际可是我们姬氏门中最杰出的人物。
(二)《族谱》未记载先祖生卒年代,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说,际可先祖87岁时还健在。村中“奉先堂”有他的画像,像后面书写他的生卒年月,但经数百年,字迹不清,只记得卒于康熙十六年。据此推算:他的生卒年代约在年。
(三)十世里有个姬仕,字运亨,顺治年间武举,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运亨是际可叔伯兄弟道灿的第三个儿子,由此也可以推想际可的生卒年代。
(四)有的拳书上说,际可传艺于子姬寿。经查《族谱》,际可有六子,无单字名“寿”的。在十一世里,有个姬全寿,际可的侄孙。全寿得际可之技,也是有可能的。
(五)现在的尊村是新村,老村在新村西七里,老村距黄河二里。际可年少时,家中有土地二百余亩,羊二百余只,在陕西还有经营的商业,经济情况尚好。际可小时在家塾里学文习武,他聪明过人,家长、老师都很喜爱。一次月夜,在村西河滩练拳,来一老者看了际可的拳,然后说,练得还不错,只是眼睛还不够亮,你到池子里洗洗就好了。际可洗眼回来,老人不见了,他疑是“异人”,从此练拳,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
(六)老村房屋高大,村内巷道整齐,路两旁房屋都有长檐。屋檐外露着椽木,每间屋十棵,际可练枪时骑着马奔驰在村中巷道上,用枪端点刺屋檐上外露的椽木,无一漏过。
(七)他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清兵入关后,他极为不满,有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甲申以后,他出走解县,往东南过中条经平陆去河南。
(八)际可到河南直奔少林寺,他在少林寺很受欢迎。际可精研少林拳法,创新拳种,老和尚请他在寺里教拳。他在少林寺一住十年,授拳多人(也有和尚),老年返里。1927年,我一个族兄姬廉让(当年六十一岁),路过少林寺,看寺里还有际可先祖的画像,便对和尚说,“这是我的先祖”。老和尚高兴地说,“原来是老夫子的后人,欢迎欢迎。”于是招待了斋饭。
(九)某一年黄河西来一伙暴徒,到尊村烧杀抢掠,际可亲率村民奋力抵抗,亲手杀了首领,保卫了家乡,因此得到民众的尊敬。人们尊称他为“夫子“。际可卒后,村民在村中建“奉先堂”,画像供奉。
(十)“奉先堂”在老村中间,独院,三大间,中悬姬公像,有香案,每年旧历十月初一和旧历年,举行家祭,子孙前来焚香朝拜。从画像上看,先祖穿浅蓝色圆领长衫,这是明代服装,他瘦长脸,须发皆白,看样子八十多岁。像旁有对联写道:创业本艰难要留好样于子孙;守成非容易不可负惭于祖宗。
1959年拆掉“奉先堂”,画像由三哥祥肇保存,“文革”中被逼烧毁。
(十一)我祖父是清末武秀才,功夫很好。父名桂林、号杰三,习医,从此武艺中断了。蒲州一带练的拳称“际可拳”我见人练过,走一条直线,像五禽戏,但我未学过。
(十二)先祖一生活动仅限山西、河南二省。至于有传言说我们老辈的拳是岳飞创的,我们从未听说过。”(见《体育文史》1983年第4期)
&笔者按:据光绪十二年永济县志载:姬运亨中清乙酉科武举第27名。清雍正6年始设永济县。
交谈。他们所述,与姬祥和先生所述,是一致的。
画像上,老年的姬祖仍然穿着“明代服装”,与姬祖徒孙“河南府李”所述“先生明末人也”完全一致,画像一直保留到“文革”,村里见过的人很多,都一致这么说。
由于此姬祖生卒与“曹继武”的生卒,发生了矛盾(山西太谷县形意拳中,流行的“戴龙邦六合拳序”上,被述为姬龙峰弟子的“曹继武”,据史料记载是康熙九年出生,康熙四十五年春亡,年仅三十六岁。因此,姬祖亡时即“康熙十六年”,曹继武才七岁,不可能是姬的弟子)。于是,有太谷形意名师宋铁麟的弟子山东济南人孙福元,与尊村姬祥和等协商,将姬龙峰祖师生卒从改为,以便让姬祖的卒年与“曹继武”的生年拉拢。然而,即便做了这种努力,即使姬祖卒于1683,姬祖亡时,曹继武也才十三岁,也不可能是姬氏学有所成的弟子。&
(笔者按:1,姬氏家谱藏于姬氏十九世姬蓝亭先生家中,家谱是由姬氏十四世姬光璧所撰,姬光璧为清代乾隆年间文举人,曾在海南岛做官。
&2,姬祖所在的尊村旧址及老宅,包括“奉先堂”,十分近黄河,不到二里地。1958年三门峡水库人祸所致的洪水,淹没了黄河两岸八十万顷良田,冲毁民屋无数,淹死百姓更难以计数。整个古蒲州城池也遭淹没,黄河边的尊村,自然首当其冲,“奉先堂”严重受损,故于1959年不得不拆除,好在在洪山来到之前,全村人安全撤离,姬祖的画像也被安全转移,躲过了一次人祸,当更大的人祸“文革”来到时,如同中华民族绝大部分文化一样,就在数难逃了。可见专制制度不仅是人类及环境的天敌,也是人类文化的天敌!最近一次三门峡水库人祸所致的洪水是在2003年,因同样的原因,淹没了陕西华县等地。不少水利专家许多年来一直在呼吁拆除祸国殃民的三门峡水库,但因三门峡水库是已故国家主席毛氏所倡导建设的,拆不得。为了所谓的“圣人出,黄河清”而进行的愚不可及的三门峡造坝,非但破坏了千古以来的生态环境,而且对百姓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及中华文化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附:《心意六合拳十大要序》原序文
聞之子不語力者,固(蓋)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然夾谷(之會)必用司馬,且曰:‘吾门有由,恶不入於耳’是武备亦不可少(别谱作:“武門由惡言不入于耳,則力亦詹豢缮僭”)于是乎,顧(其)身家,保(其)性命,(內)有拳尚焉。
拳之類不一,其端也不知創自何人,惟六合(拳)出于山西龙凤(峰)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槍法,人呼為神,(而先生猶有虞焉,)先生謂:“吾處亂世,執槍衛身則可,若处平世(太平之日),兵刃消灭(刀槍入鞘),倘遇不測,何以御之?”于是變槍(法)為拳(法),理会一本(會其理于一本),形散万殊(能其形于万殊),拳名六合。前后各有(備)六。,一本者何?心之靈也,万殊者何,形之變也。(惟我)六合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谓六合。前后各六势,一勢變為十二勢,十二勢仍為一勢,有剛柔之分,有精粗之妙。(前六勢勁硬,后六勢勁軟,由湺肷睿娠@而入微之意也,且剛者在先,固征其异;柔者在后,尤寄其妙。)但习艺者以能闪为妙(乃世之演武藝者,多感于异端之說而以善走而為奇,以能閃為妙),不知此拳有捷法。以走为妙,(不知此拳)有追法。(唐豪补充:以XX为妙,不知此拳)有封闭法。动不见形,形一动不及封闭(以左右封閉為法。亦知此拳,動之不見形,一動即靈,而實不及見封閉也)。(且)即(六勢)能走、能闪、(能開)、能封(能)閉,能御於昼,不能御於夜,(亦必自見而能然也。故白晝間猶取胜,若黑夜之間,遇与盜伲浞瓿鹑耍冶緛砦匆娦蝸恚瑢⒑我员芏又椅匆娖湫纹渌詣樱瑢⒑我苑舛]之,豈不反誤自身?)惟(我)六合(者)有开(唐豪补充:X),有捷法,虽猝不及防,不见不闻,亦应之有余。(練上法与一貫,雖然黑夜間風吹草動,有聲即應,亦不知其何所以然也,惟精于是法者能然耳)。习六合者亦不同,传之唯尚不同,学者各得其偏,是以愈传愈谬耳。余从学郑氏,(然得姬氏老師之真傳也,有其徒南山鄭氏焉,鄭氏于拳、刀、槍無一不精,會其意,究其理,因述為論。可知武藝者,俱出于拳內,彼世之習六合者亦各不同藝之,不類与欠諒之,以未得其真也。故差之毫厘,謬于千里。)得姬氏傳,雖未臻佳境,而稍得其詳,分為十則,以誨子弟,不敢云能接姬氏薪傳也。
“总打”之后有题记如下:
&雍正十一年(公元<span STYLE="FonT-FAMiLY: CoLor: #33年)三月河南
雍正十三年正月新安王自诚
乾隆十九年七月汝州王琛琳
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汝州马定振
(按:上述《序》中,来自<span STYLE="FonT-FAMiLY: CoLor: #32年唐豪先生赴陈家沟时所抄,除注明唐豪先生补充的括弧内容外,其余括弧内容是笔者抄自所收藏的一本心意六合拳谱。唐豪先生所抄共二十二目,其中第八目为“六合拳十大要序”,第九目为为“总打”。唐豪先生说《序》为“姬氏再传弟子‘河南府李‘所著。详见笔者《“三三拳谱”与“三三六拳谱”》一文)
附&:少林寺《心意把》所谓的“秘籍”
即:“闻之子不语力,固尚德不尚力,然夹谷之会必用司马。且曰吾门有由,恶言不入于耳。是诚武力不可少矣,于是乎顾其身家,保其性命,有拳尚焉。拳之种类不同他端,亦不知造自何人?唯此长拳,六合拳则出于山西龙凤县姬龙先生。先生于明末。精于枪法,见者皆以为神拳。先生犹有思,以吾处乱世,出可操兵执枪,卫身则可,若当太平之日,兵刃消伏,倘遇不测,何以御之?于是即拳法以为枪法,而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为六合,约其要为前后各有六势。夫一本者,心意之灵也;万殊者,形式之变也;六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谓六合;前后各六势,一势变为十二势,十二势仍归一势。余从学于郑武奎先生,以接姬龙先生之传,自见其法甚真。而余得之颇详,因就其论而释之定为拳法摘要,非敢妄行于世也,以诲弟子云尔。”
。”抄错成:“先生于明末。”、将谱的收藏传抄者“雍正十三年正月新安王自诚”改抄成“新安王志诚手著,子恺、益同校”,其余文字也有改抄或缺失或添加。此清末民国初的传抄本竟然被少林寺心意把传人称为是“姬龙、郑武奎、王志诚”的“真迹”,全然不顾自相矛盾的按语:“&上文出自于清代乾隆年间河南洛阳新安王志诚之著作,是目前武术界公认的最早关于心意把和六合拳法的珍贵历史资料,更是追究心意把渊源的最真实的历史证物。。。”更甚者,一面说“乾隆年间河南洛阳新安王志诚之著作”,一面在“十要”上写了个“明”字,即明代之意,可见其不学无术何其甚也!编造历史何其随意也!
2、妄给第二代祖师取名、选出生地及出生年
余從學于鄭武奎先生,以接姬龍先生之傳。。。”
即“鄭武奎(約1660&—?)河南登封人,姬龍的徒弟,即武術史記載的南山鄭氏,曾在乾隆年間收徒傳藝。
从上节所附的原始“河南府李”的序文可知,“河南府李”的老师姓“郑”,与言明“姬龙峰”的全名不同,“河南府李”并未言明其师的“大名”,包括他自己的“大名”,与“题记”上的“雍正十三年正月新安王自诚、乾隆十九年七月汝州王琛琳、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汝州马定振”不同,“河南府李”隐去其师及自己大名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直接相关。“雍正五年冬十一月上喻”(北平图书馆藏)有雍正帝禁止民间习拳练棒的“禁武令”,而“禁武令”颁布后,清廷便派有特务机构的人员“血滴子”到处侦查“禁武令”执行的情况。笔者洛阳心意六合拳恩师马公曾言:马学礼13岁时(1744年)得隐士传心意六合拳十年,隐士本欲再传伤骨科,但三次受到打扰(疑为朝廷奸细),故不得不中断,隐士远走以避祸。后来隐士将伤骨科传给了平乐的少年郭祥泰,即当今著名的“郭氏正骨”。。。
因此,雍正十一年(公元<span STYLE="FonT-FAMiLY: CoLor: #33年,此时马学礼刚2岁)三月‘河南’“禁武令”,说明当时其师“郑氏”尚健在,而姬祖因早已去世,故写上大名。
可见最原始的序文上只有“郑氏”,并没有“郑武奎”,而且“南山郑氏”是陕西兰田县秦岭的余脉南山人,非“河南登封人”。近年更有人把隐士南山郑氏说成是“潼关总兵郑万远”(按:山西祁县有位练戴氏心意拳的曹继植先生曾攒文说:“南山郑氏是明末潼关总兵郑万远,落于清兵手中,被用千层纸闷死。。。。。。。”笔者查潼关县志:潼关在明末清初仅为一关口,未设县,有兵把守,无“总兵”之职,有“兵备道”,而查“兵备道”中,没有叫郑万远或曹继武的。笔者又联系上曹继植先生问郑万远及其潼关总兵的说法的来源,曹先生说:那是他为了写小说而自编的,并无根据。唉,曹先生在文章中又不说明清楚,于是百年后就成为真的了,假历史就是这么来的!
附笔者《心意六合拳二祖“南山郑氏考”》:
《心意六合拳二祖“南山郑氏”考
心意六合拳三祖“河南府李”有一篇《心意六合拳十大要論》,内容有“序文”及“十大要論”(笔者按:是“河南府李”改自《勇战心意枪诀》之“序文”、
“十大要論”)
其《序》中说道:“聞子之不語力者,蓋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然夾谷之會必用司馬,且曰:武門由惡言不入于耳,則力亦詹豢缮僭眨谑呛酰櫰渖砑遥F湫悦瑑扔腥醒伞H惒灰唬涠艘膊恢獎撟院稳耍┝先鲇谏轿髁寮壬先生明末人也,精槍法,人呼為神,。。。。然得姬老師之真傳也,有其徒南山鄭氏焉,鄭氏于拳、刀、槍無一不精,會其意,究其理,因述為論。可知武藝者,俱出于拳內,彼世之習六合者亦各不同藝之,不類与欠諒之,以未得其真也。故差之毫厘,謬于千里。余以學鄭氏,得姬氏傳,雖未臻佳境,而稍得其詳,分為十則,以誨子弟,不敢云能接姬氏傳也。雍正十一年三月河南府李”
从“河南府李”《序》文中可知,六合拳(指内家六合拳,亦即“心意六合拳”之简称,或简称为“心意拳”)之鼻祖是明末人姬龙峰先师。据载,姬先师是山西蒲州尊村即今之永济西营乡尊村人,是明初姬氏洪洞移民九世祖,笔者曾数次赴尊村考察。又据姬氏家谱载,先师姓姬名可,字龙峰。尊村姬氏后人说,姬先师约生于1602年,寿八十余岁,故姬祖师之籍贯生卒十分明了。
二祖、三祖都有姓无名,或为隐士,或因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性而不宜道明身份。三祖“河南府李”之籍贯自然可明,因明末清初的“河南府”所在地就是洛阳,可知三祖李先师为洛阳人。然二祖“南山郑氏”之“南山”却有些复杂,因当今中国称“南山”的有多处。
笔者偶然读明末清初人“丁启睿”时,见其词条中有如下一段语言:
“崇祯九年(1636)正月,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率部东围庐州,取含山、和州。初六日,连营数十里攻滁州。初八日,总理卢象升率总兵祖宽、游击罗岱等诸道兵驰援滁州,与农民军大战于城东五里桥。农民军战不利,连营俱溃,北退五十里,被斩一千二百余级,从朱龙关至关山,积尸埴沟委堑,滁水为不流。农民军失利后,北渡逼泗州、徐州,复转入河南。月末,部分起义军自南山还商、雒。二月十一日,卢象升奏捷,斩六百七十六级,夺马骡四百余匹。”
《汉书·传》中载:“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壤肥饶。”这里指的是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可见上文中从河南到南山,又“自南山还商、雒。”中指的南山,就是西安市南的终南山。
然笔者进一步查阅高迎祥的那段作战经历,即:“高迎祥在江淮地区作战不利,于崇祯九年二月率部西返河南,驻扎在登封、鲁山、南召山中。不久,会合闯塌天、蝎子块部转入陕西兴安、汉中地区,七月十五日,高迎祥部从今周至县黑水峪出屯仙游寺。孙传庭和洪承畴所部官军也跟踪而来,分别在十六日和十七日进抵周至,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农民起义军初战告捷,但乾公鸡张二、一斗谷黄龙等私下向官军贺人龙接洽投降。在马召原的战斗中,他们利用雨后大雾,高迎祥下马张弓射敌之机,偷着把高迎祥的坐骑和部卒向南拉走。等到高迎祥发现时已经来不及躲避,遂脱下甲胄隐蔽在草丛里,终被官军俘虏,余部败走商雒。”
由此发现“自南山还商、雒。”中的“南山”更具体的是指是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蓝田县境内的“南山”,属于终南山的一个支脉,最高峰2320米,自古称“南山”。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东南部,县城距西安35公里,而终南山则在周至县西南方八十公里处。
汉代李广赋闲期间,曾和颍阴侯的孙子灌强到蓝田南山(蓝田南山是显官屏居游乐的地方。魏其侯谢病,亦蓝田南山下数月。)中隐居游玩。
由此可知,心意六合拳二祖“南山郑氏”,就是关中蓝田南山(属于终南山)人。
笔者在姬祖家乡时,听姬祖后人说起家谱上记载的姬先师老年时有流寇侵犯尊村,姬祖持枪手歼寇首,保卫了村庄之事迹时说:据历代尊村前辈传言,该股流寇是陕西老回回马守应的清初残余人马。而心意六合门中记载有二祖先去尊村学艺,可能因外地口音被怀疑是流寇之奸细而被拒之门外。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二祖装扮成讨饭的哑巴又去尊村,后被姬祖收留为马房的马夫,偷艺三年,被发现偷艺后,又得姬祖传艺三年,方艺成别师而去。(详见笔者《马学礼师承之谜》一文)
看来二祖原先是那股流寇中人,且可能是回回,因亲自目睹其魁首被老年的姬祖手歼,故知姬祖武艺高强,后来投师,但因陕西关中口音被怀疑拒绝。但二祖求艺之决心如磐石之坚,终于后来扮讨饭的哑巴,求得心意六合拳艺,可谓得之极其不易!
又由于,二祖是来自陕西终南山一脉的蓝田南山,故不少心意六合拳谱将二祖“南山郑氏”赴山西蒲州尊村学艺,误传成姬祖赴终南山“岳王庙”得传拳谱,虽然史载终南山从未有过“岳王庙”,姬祖后人也说姬祖从未去过陕西。
“南山郑氏”隐其大名,当与其曾为清廷追剿的马守应残部人员有关,故入清后二祖虽早已从流寇中脱身,然为了避嫌,故不说大名,或学成姬祖之绝技后,已然成为隐士高逸,故隐名。》
至于“南山郑氏”的出生年,胡正生先生说“約1660&年”,笔者认为这个年龄至少被延后了二十年,换而言之,“南山郑氏”约生于1640年前后(按:胡正生的“南山郑氏”的出生年比史载1671年出生的伪《六合拳序》中的曹继武,年长11岁)
清初,于1648年被清军消灭后,其残部作为流寇也,约于1657年前后被彻底消灭。此时老年的姬祖约五、六十岁,率村民对侵犯尊村的流寇进行抵御,并亲手刺死其首领,击溃来犯者。如果此时在流寇中作为一员的“郑氏”,也起码十七、八岁以上了,目睹姬祖以高超的枪术刺杀其首领,便知姬祖武艺高强,故后来赴尊村偷艺、学艺。“府李”作《序》时,“南山郑氏”九十余岁,尚健在。通背鼻祖董成、董氏六合枪创始人董秉乾等俱寿近百岁,笔者心意六合拳十二大势一支的一位祖师清同治年间已九十余岁还给徒孙表演徒手捉鸟的功夫。笔者洛阳心意六合拳门的祖师马兴也活了九十余岁,其表侄刘万义,也九十多岁,其子马梅虎更是活了119岁。。。所以在“南山郑氏”九十余岁尚健在,则完全有可能。所以“河南府李”作《序》时隐去其大名。
至于“雍正十三年正月新安王自诚、乾隆十九年七月汝州王琛琳、乾隆四十四年十月汝州马定振”及乾隆四十四年后传到陈家沟被陈沟人所得,并传到乾隆道光年间人陈长兴(按:陈长兴改写“六合十大要序”)、及清道光年间出生的陈鑫手里,说明王自诚、王琛琳、马定振、陈长兴、陈鑫、及民国初陈春元手里,说明这些人都是拳谱的收藏者,而收藏拳谱,并不违反清廷“禁武令”,故前几位便直接把大名放在题记中。
3、将拳谱抄袭者或是后人编造的人名“王自诚及王益、王恺”错列为第三、第四代祖师。
1680&—&1710&—
首先,新安王自诚(非“王志铡保只是于雍正十三年正月收藏过《六合十大要序》,王自诚既不是该文及《序》的作者,也没有任何文献说明他是六合拳弟子或“郑氏”弟子。这就同陈家沟陈鑫也收藏过该谱一样,但不能因是而说陈鑫是心意六合拳弟子。同时,《青龍出海》与心意六合拳也无任何关系,是一套外家拳的长拳。
其次,清末民国初伪“六合拳序”自太谷县形意门李洛能的弟子李广亨编著的《心意精义》中传出后,于是不少拳谱中将“河南府李”《六合十大要序》中作的《序》进行篡改:(1),将“郑氏”改成伪“六合拳序”
中始出现的“曹继武”。(<span STYLE="FonT-FAMiLY: CoLor: #),去除“河南府李”,取而代之以“新安王自诚”(以致产生众多如胡正生先生那样误以为《序》是王自诚所作。(<span STYLE="FonT-FAMiLY: CoLor: #),将“新安王自诚”数字改成“新安掌礼沟进士王自诚”。(4),《序》的题记上加上王自盏膬鹤印王益及王愷”之姓名。
我们从唐豪先生抄的原序文中可知,原“题记”中并无“曹继武”、新安县“掌礼沟进士”及子“王益、王恺”的字样,笔者曾赴新安县县志办及掌礼沟王家考察,无“进士王自诚“,掌礼沟王氏是汉族,祖先也无名为“王自诚”的,更无胡刚文中所说的他在掌礼沟的“王学儒”(不知胡“崔”先生何时去的掌礼沟?),掌礼沟王氏祖辈并无习武记录。
4、海法、湛漠、寂勤赴少林寺下院石沟寺的原因说成是因道光八年三月(1828年)满清大员麟庆路过少林寺,顺便慕名观看“少林校拳”,因朝廷严禁演武,所以出走。
这显然不正确,清廷仅在雍正年间发过禁武令。道光皇帝还请了不少民间武林高手赴皇宫教之,如怀庆府河内董氏六合枪的王霖苍、王景苍宗师,河北永年的贾殿魁拳师(红拳拳师)等,可见他们出走下院是为了习《心意把》的保密及寻找相应的练拳环境。
(二)吴山林老先生的另一传人德建和尚在《心意把》上的一些谬误
少林《心意把》有《十二大势》的谬论是对“河南府李”《序》的望文生义所致。
德建说:“心意把又名鋤鐝頭。僅一大式又可演變成十二大式變化,重在心意,並非流於鋤鐝頭的的架子。它勢法單調,講求實用而不尚花架,是練心、意、力、氣的無上妙法。”(摘自《少林與太極》)
又说:“心意把僅一大式和幾個側式,心意把雖僅一式,但變化莫測,可應萬變是少林功夫中的最上乘內功。。。”
德建又将“僅一大式又可演變成十二大式變化”出书连成一个套路,即:预备式、鐝头把(種地鋤鐝頭之意),鐝头把分成十二大式或十二種變化:亮翅把、反身劈把捶、进步劈把捶、移身把、斜势把、顺势把、反身推苍把、撩阴把、騰挪把、展翅把、推苍把、虎扑把、反势结束。
(按:同为吴山林老先生“心意把”传人吴正生则撰文列名目为:“起式把、左右把、翻身把、地盤把、起縱把、騰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變化。”
起式把、左右把、鐝头把、虎扑把、亮翅把、偎身把”而其师说的“心意把为十二大势、十二種變化,共计二十四把,起式把为母拳。。。”中的其他“把”名,
首先“心意把雖僅一式,但變化莫測,可應萬變”与“僅一大式又可演變成十二大式變化”自相矛盾,因为既然是“万变”,怎么又能局限于“十二种变化”呢?而同样传自吴山林,可无论“十二把”、或“二十四把”之名称都不尽相同,相同的则是称“起式把”即德建所称的“鐝头把”为母把。因此,“心意把僅一大式(母把)和幾個側式”之说才是符合《心意把》真实情况的,其余的“十二把”、或“二十四把”都是各个人的猜测与自编,故名称就不尽同了。这种猜测与自编源自对“河南府李”《序》中“前后各六势,一勢變為十二勢,十二勢仍為一勢,有剛柔之分,有精粗之妙。”的望文生义所致。
因为“心意把僅一大式和幾個側式”(关于这“一大式之母把和幾個側式”笔者前文已分析过他们主要来自洛阳心意六合门的个别动作),但吴山林后的传人又见到《序》文中有“十二勢”之说,于是各自发挥,编造“十二勢”,并将马学礼临时将“按绝”、“望眉斩”等编的一个组合,说成是“一勢變為十二勢,十二勢仍為一勢”中的那“一势”,即成为《少林心意把》的“母把”了,并且硬往“十二勢”上凑。
前文已述,少林心意把是马学礼临时组合的两个小套子,与“河南府李”《序》中所述的“前后各六势,一勢變為十二勢,十二勢仍為一勢”“十二大势”毫不相干!而马学礼师兄弟李存湖传的心意六合“十二大势”一支的真实存在,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李存湖传的心意六合“十二大势”与《少林心意把》非常不同,其基本功之一的“六合步”是弓箭步,与《少林心意把》的小套步形式的“六合步”也不同。
《少林心意把》中十二把是当代少林僧德建自编的,故没有“前后各六势”及“有剛柔之分”。而李存湖传的心意六合“十二大势”则不然,有明确的“十二大势”,同时又分前后各六势”及“有剛柔之分”!“十二大势”所归的“一势”,不是一个或一组动作,而是整体的身法要求,即:“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每把拳必须以此作为身法,否则,就不是心意六合拳真传,“十二大势”自然也不能逾矩,由此“一势”而统领。
“十二大势”是姬祖早期创的心意六合拳,是李存湖传的心意六合拳的主要拳法框架,另有二十余手领(灵)手及“易筋经贯气诀”、“大练气架”(起三起、落三落、跑三跑等)、“六步功”、“八段锦”、“虎爪功”,各种步法、六合枪、六合刀、六合齐眉阴手棍,及破枪的“里把双拐”、完整拳谱、练功环境要求:“最好是夜晚去寺院、道观大殿的背后、郊外比較孤僻的墳地、山崖、窯洞、密林等幽靜恐怖且無人無光之地練習,在這樣的環境下能更好地鍛煉練者的心意膽識和自然反應及精、靈、顫勁等,鍛煉效果神奇且神速”、及“抓功”等秘传练功要求。
李存湖传的心意六合“十二大势”不仅证明了《少林心意把》没有“十二大势”,也再次佐证了马学礼传少林寺心意把之事实。
德建所述的《心意把》源流上的谬误:
德建说:“心意把大約形成於宋代,堪稱技擊術之高峰,少林七十二絕藝之首,一齣現就成為少林武僧看山門絕技。。。”
他又说“心意把又名鋤鐝頭,是少林寺僧人千百年來自耕自種,自食其力,在田間勞動時受鋤地、掘土、搖轆轤等動作的啟發悟出的功法。練此功法重在心意,講求實用,不尚花架,是足練心意、氣力的無上法門。。。心意把僅一大式和幾個側式,但確是少林無上之內功,天下英雄只要練好心意把一個側式而領悟其中奧妙,就可以變化無窮,或開宗立派,或技驚天下。。。”
接着,他还着实地意淫了一番:“民間流傳,北宋末年武學大家周侗曾在少林寺學藝,得到絕技心意把的順把一大勢,後將所學先後傳給玉麒麟盧俊義、精忠大帥岳飛等,被奉為形意門祖師。張三丰也在少林寺學過心意把斜把的一大勢,從而創立了武當內家拳。明末的陳王庭曾隨登封農民起義領袖李際遇在少林寺永化堂學藝,得到了心意把「虛樁」等功法,後來創立了太極拳。關於周侗、張三丰、陳王庭在少林寺學藝的史料,據說少林高僧德禪曾在少林寺藏經閣親眼看到,可惜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將藏經閣及閣中的經書和少林寺的史料全部化為灰燼,有關傳說是否屬實,從此成為千古之謎”
--”《白玉峰是明代人》及、《少林棍术神圣起源的谎言》、《少林武术史上的一些谬误》三文)。而其说中的“周侗、岳飛、張三丰、陳王庭、李際遇学心意把”等,是十足的意淫,不值一驳。
3,德建关于白衣殿北墻壁上的《麟慶觀武圖》说法的谬误:
“握心意把的武術大師們至今恪守練習時不準讓別人觀看,表演時把有關心意把的內容刪下不練的古訓,一般人很難一見心意把的神秘面目。但遊客仍可於少林寺白衣殿壁畫上一窺這一秘技尊容。白衣殿北墻壁上的《麟慶觀武圖》融會了心意把和少林六合拳的招式,少林古拳譜中有論:「白衣殿不非凡,墻上壁畫喜真賢。站屋內向南看,僧人大練心意拳;扭回頭向北看,僧人大練六合拳。六合拳在下邊,少林全景在上邊。」”
这段文字是少林寺僧人造假时时常自相矛盾的典型的一段!既然心意把练时不让人看,表演时又删除不练,那么何来的清大员麟慶与众僧同观心意把之情形?!而“少林古拳譜中”有論的,分明是“心意拳”,德建却偷换概念成“。。。心意把和少林六合拳的招式。。。”前文已述,少林寺的“心意拳”与“心意把”是完全不同的。最滑稽的还有一个名为“德虔”的少林僧所编著的《少林武术大全》(1990年北京体育出版社出版)中对已然在少林寺失传的《心意拳》进行滥竽充数,竟然罗列了《少林心意拳》(P202)、《少林心意长拳》(P349)、《少林长护心意门拳》(p630)共三套贯以“心意”的拳路,并分别说是稠禅师、达摩、紧那罗王所创。这三路心意拳不仅胡编历史,其拳路也与前文提到的贾淑望在康乾年间学的《心意拳》不可同日而语,看来“德虔”是个极缺乏严谨态度的僧人。
笔者在研究少林拳史过程中,每每感叹少林寺武术真传丢失之多,少林僧造假之多!到底是少林僧迷失在虚假的谎言中?还是明知是假,却依然造假,热衷于造假所带来的自我满足中?
达摩易筋经失传了,白氏五拳、真正的18罗汉手、姬氏枪法、玄机和尚短打、醉八仙、心意拳等等都失传殆尽,包括所谓的少林六合拳,来自民间“侠士张”所创的外家六合拳,也无不失真。
(三),释永文在其《也论少林心意拳与心意把》及《对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源流的再思考》二文中的信口雌黄
“撒谎”,就是河南话“胡喷”的意思,对还俗娶妻生子、需要时就披上僧衣的释永文而言,几乎是信手拈来,不假思索的事情。
笔者素来鄙视造假、说谎之徒,记得2000年尾因鄙视曾见一部纪录片上,武当的一个名叫“游玄德道长”的人,用一指轻触一弟子,该弟子即腾空飞出丈外的作假,故赴武当山欲当面揭穿之,想不到游玄德道长已回家省亲度假,不在武当山他办的武校里,而紫霄宫的道士会的李会长告诉笔者,游玄德道长并不是真正武当山道人,只是租了一块地办武校而已。那里的人只要穿上道服,皆自称“道长”,也就是“道士”等于“道长”。笔者看到不少“道长”白天穿道服摆卦滩算命赚钱,晚上则脱下道服开摩托车带上女朋友去闹市,便感慨不已。九十年代,笔者就写过,毛统治的后遗症刚开始,会越来越发作,毛所遗留的毒素,不仅贻害大陆人,同时被毒害的大陆人中的很多人也必将贻害全世界,现在看来果如此。
笔者也曾因见少林心意把传人德建的视频中的心意把及与老外的比手,认为少林寺狂吹的心意把并未得心意拳的精髓,而且对心意六合拳的进意制人之法,茫然无知,为了印证笔者得出的对少林寺心意把的印象,笔者2006年底专程赴少林寺欲会少林心意把传人德建,惜其回东北度假。笔者因闻千佛殿为少林僧习心意把处(现在看来是少林僧信编的故事),便决定到殿内练几把心意拳,体验一下,未料,少林寺不仅山门要收费,里边各处也要钱,千佛殿不仅要收费,而且只准在一边参观,不准到殿内,笔者鄙视这种借佛生财的行为,于是与看殿的僧人开了个玩笑,将欲拦住笔者的僧人,从殿内扔到殿外,在殿内练了一趟洛阳四把捶,及一把中门头,并留影纪念。
后来与拳友马雷石及其学生李昌又赴开封考察陈先生的一份“六合枪谱”,并顺便去会在电话中声称会少林心意把的释永文,陈先生得知我们要去释永文处,立即说道:“此人善于欺骗,常胡编故事,开封武术界皆知,你们得小心,别上他当。”笔者在开封听到对释永文的最初评价,竟然如此,有些将信将疑,因为笔者总以为释永文在少林寺当过和尚,“出家人不打诳语”,现在虽然还俗,总应该有所潜移默化吧(事实上,当代少林寺僧中绝大部分是假和尚,根本不按佛经来行事,远甚于武当的假道士)
笔者等与永文见面时,那个已经还俗并娶妻生子的释永文穿着僧衣,永文让笔者等先练心意六合拳,他在旁用摄像机拍摄,轮到他及他儿子练“少林心意把”时,都说不会,并说“一直想学,但一直没有机会”并且说“某地某村有人会练,正好可以搭我们的车一起去。。。”。笔者当时非常生气,因为在去开封前给永文电话时,他清楚地表明他会心意把,于是笔者质问他为何撒谎?!释永文狡辩说,他虽然不会,但愿意带我们去拜访会的人,顺便他也学一学。笔者十分鄙视永文这种欺骗行为,即骗我们去演练心意六合拳,并不经同意就拍摄下来,目的达到了,才告诉他自己不会。。。他明明已还俗,但仍然穿僧人衣服,不也是在骗吗?难怪开封武术界那么评论他。后来我问杨贵吾先生释永文会不会心意把,杨先生说当时释永文想学,但无人愿意教他,所以他确实不会。杨先生补充道:心意把是择人而授的。可见,释永文在文章中所声称得吴山林父子等传授心意把之说,纯属谎话。
因此,一个不会《少林寺心意把》以及《少林寺心意拳》、并且以不诚实名闻开封武术界的释永文,当他写《也论少林心意拳与心意把》及《对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源流的再思考》二文时,其中谬误之多,就不难想象了。
永文曾在《少林与太极》上发表了《也论少林心意拳与心意把》
杨贵吾先生说,永文没有得传“少林寺心意把”,而吴山林先生也不会“少林寺心意拳”(前文已述:康乾年间的少林寺心意拳,被贾淑望学得后,在少林寺已失传)
可永文却不假思索并煞有其事地说:“永文脑子里临时臆测出“少林心意拳”自然与“心意六合拳”贾淑望的“少林心意拳”
永文的“少林心意拳” 永文则说 “信口雌黄,没有任何经得起考证的依据。
永文写道:“,这不是永文活见鬼,又是什么?!
由于永文对心意六合拳史及拳谱不熟悉,也不知道少林寺的通背拳、心意拳、心意把及相关理论是从外面传人少林寺的,于是永文又说起胡话来:“。。。永文活见鬼了)永文在其文最后有个“综上所述”,其中一条他写道:“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源自达摩祖师,于明代已大成,有少林寺后大殿锤窝为证,姬际可为清代人,故早于姬数代,不可能由姬际可创立后才传入少林。”而其前文刚述过:“姬际可为清代人”,可见还俗有了女人的永文,在出家的那段时间也不是诚心的僧人,佛家的清规戒律对他没有起过任何作用,留下一丝痕迹,否则,永文说胡话怎么这么不感到“罪过”呢?!
少林寺还俗僧释永文在《也论少林寺心意拳与心意把》与《对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源流的再思考》一面立小标题“心意把心意拳之区别”,一面又将少林寺的“心意拳”与“心意把”故意混为一谈,以混淆视听,自以为那么一混,彼之信口雌黄便难以被识破。笔者稍作分析,此沽名钓誉之徒的丑陋嘴脸,便原形毕露:
永文在《对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源流的再思考》一文中写道:永文“从师德根及吴山林师爷,。。。并得到杨桂五、张清河、李银章、杨聚才、刁行书、王超凡、释永祥、郝释斋等师兄的指导,。。”&
笔者前文已述,杨桂吾(非杨桂五)是德根的大弟子,是俗家,非少林寺僧,杨先生曾告诉笔者永文没有跟吴山林学过,(笔者按:吴山林老先生也未学过“心意拳”,吴山林的父亲吳古輪会一趟“少林长护心意门拳”,后传给俗家弟子刘芳,刘芳传子刘法太,法太传子刘经文,经文传子刘宝山而传至今,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回传给少林寺。这趟拳怎么回传到少林寺的及其拳谱、动作图画在德虔编著的《少林武术大全》630页上有详细记载。很显然,“少林长护心意门拳”与前文提到的康乾年间贾淑望在少林寺学到的“心意拳”,完全不同。德根、杨桂吾自然也不会“心意拳”或“少林长护心意门拳”
),德根、杨桂吾也没有教过永文“心意把”。所以,知根知底的杨桂吾说永文不会“心意把”及贾淑望的“心意拳”。而俗家王超凡是编有贾淑望的“心意拳”一书即《少林武术》的编著者之一,他也说永文根本不会贾淑望的“心意拳”。
于是永文便胡说道:心意拳有好几套。。。并说“少林寺武术中有不轻易外传的内功秘技心意把和心意拳。心意拳被称为拳中之王,心意把被称为看山门绝技。。。就本人练习少林心意把心意拳30余年之体会,。。。”一个根本不会真正心意拳与心意把的永文竟然撒谎说自己已练了“30余年”!
永文在《对少林寺心意把、心意拳源流的再思考》一文中道:“笔者1968年文革中经恩师释德根介绍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林见到了当代少林寺著名老拳师吴山林老师爷,当时他已95高龄,。。。从此,二三年间他教授我心意拳和少林寺炮拳、齐眉棍,。。。关于心意把的源流,吴山林老师爷说是达摩佛传的。。。。嘱咐山林老师爷今后把少林绝技还回少林。后山林大师应少林寺之请到少林寺教授诸武僧,较著名的有贞绪、德根、德宗等。。。。。据山林老师爷说,练心意把主要的是练。。。少林寺德根大师的弟子杨桂五和本文作者永文及吴山林大师的孙子吴南方、外孙乔延县都是山林老师爷这一流派的传人。”
笔者按:短短的这一段,永文就撒了数次谎:吴山林是寂勤次子,生于1875,卒于1970,永文居然称1968年93岁的吴氏为95岁,而且吴氏2年后即1970年已去世,但永文活见鬼地说2、3年即吴氏死了一年后,吴氏还在教他连吴氏本人也不会的心意拳!而且杨先生说了吴氏根本就未教过永文。
杨先生是吴氏心意把的最正宗的嫡传,他的弟子胡正生在心意把传承表中把姬龙峰列为心意把创始人,而没有学过心意把的永文却说“关于心意把的源流,吴山林老师爷说是达摩佛传的”,把自己的谎言栽赃在早已去世的吴氏身上,性质恶劣。并厚颜无耻地把自己与杨桂吾等同列为吴氏心意把传人。这一段中永文说自己跟吴氏学“心意拳”,最后又列自己为吴氏“心意把”传人,其前文标题中又有“心意把心意拳之区别”,可见撒谎者的逻辑何等混乱!
文中,永文又胡扯道:“少林寺心意把另一枝是恒林大师妙兴大师。少林寺近代另一著名武僧是恒林大和尚。他的弟子妙兴技艺高超,外号人称金罗汉,妙兴之徒孙常秀和尚能打心意拳,是妙兴一系传人。笔者曾于1975年在行正方丈带领下赴登封大金店镇太湖庙村找常秀探讨心意拳,见常秀练过一路心意拳,可作为少林心意拳传源之佐证。”
(笔者按:这里永文又故意将心意把与心意拳不加区别了,而且这套“心意拳”在德虔的书中202页上,有图有谱,与贾淑望学到的正宗的“心意拳”,根本不是一回事,永文用假货来作“可作为少林心意拳传源之佐证”,并把恒林、妙兴也混淆成是“少林寺心意把另一枝”,而众所周知,吴古轮、吴山林是心意把的唯一传人,恒林、妙兴根本不会心意把,可见永文信口雌黄之随意程度!)
待续。。。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少林寺传奇之藏经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