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剑灵活力系统一类的系统的网络游戏,

重新解构游戏行业:像拍电影那样做游戏可以么?(下) | 36氪
编者按:本篇投稿来自Lyra(她老公微博@)。 在她看来,游戏(尤其是国产游戏)在市场环境、产品质量、团队生存状态等方面都暴露出各种问题。在游戏行业里,一个强力工作室的衰退,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人不够努力,而要归咎于“大公司”的问题,即“机构冗肿、流程复杂、效率低下”,追求规模效应的公司基因绑架了个体开发者再升华创造的活力。
:游戏(尤其是国产游戏)在市场环境、产品质量、团队生存状态等方面都暴露出各种问题,追求规模效应的公司基因会绑架个体开发者再升华创造的活力。
具体来说就是,纵然在一个相当理智的决策者的带领下,游戏公司还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了这样三方面的“公司困境”:
(1) 因为各岗位间工作量不匀称,造成“人月”空置、浪费;
(2) 公司为了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不直接针对市场的决策,间接导致“人月”浪费;
(3) 创作人员不能直接根据作品的表现获得合理回报。
游戏开发属于“短期行为”,那么,我们能从“短期”的影视制作项目模式中借鉴到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影视行业的做法。我在上篇文章中引用,其实已经描绘得很清晰了,用一个词概括,就是Freelance。从业人员都是自由人,他们不再以“团队”,而是以“项目”聚散。这个模式有几个亮闪闪的优点:
(1) 奖励idea
(2) “档期模式”避免产能闲置
(3) 立项决策对市场的反应直接
看起来好像一一对应了上述困境呢!。那么我们不妨逐一来考察吧。
第一条,奖励idea。
我恰好有一位亲戚是资深美剧编剧。他说,在好莱坞,就编剧而言一般有这么几种工作和回报机制:
A) 电影:电影一般比较简单,编剧或者小说作者写完卖给制片公司就完事了,制片人和导演可以有改编权。编剧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有信心可以参与分账,懒得管这些事则可以拿一笔钱就走人。
B) 电视剧:电视剧编剧分三类。第一类,往往是与制片公司合作多次的资深编剧(亲戚他比了比自己),他们会先写出剧本大纲和第一集拿给制片公司看,得到认可后,制片公司便跟他一起确定主创人员、向这些主创人员发出邀请、与这些主创人员签约,然后制片公司拿着这份主创人员名单和剧本大纲去筹资,接下来的拍摄工作和后续剧本的编撰都交给这名编剧(噢,这时他还被赋予了一个头衔叫:执行制片人Executive Producer或者Show runner)。这类编剧往往拿的是每集的片酬(如果还是他写的;他也可以邀请别人来写其中几集或全部,自己仅担当“首席编剧”,对剧本质量把关)以及收入分成。
第二类,通常要么是默默无闻的小编剧要么是不理俗务的大牛,他独自写完所有剧集的剧本,或者也有可能是构思被看中,然后被制片公司买断交给别的制片人和编剧去捣腾。他有署名权,有收益分账权,但交出了其它权利。
第三类,就是第一类中被聘来写其中一集或几集的Co-writer,而第一类的编剧往往是从第三类中成长起来的,不过,第三类中也有不少兼职玩票的,只为了一圆自己的编剧梦。
编剧们的权利义务都由编剧合同约定,其中对于版权的署名权、改编权、收益权都约定得非常详细。一般他们会在“编剧协会”登记他们的作品,在得到不多的、赖以为生的收入之外,也可以拿着协会的合同模版去跟剧组、制片公司签约。07年好莱坞编剧闹罢工,主要是为了争取原合同模版中约定不甚明确的“DVD销售”和“在线播放收益”的分成。
在向我介绍了这么多之后,那位亲戚反过来问我:“在游戏里,idea是谁的?这些idea会得到分账么?”我想了想,貌似普通公司的做法是老板或项目经理(往往是主策划)定命题,策划把命题具体为类似剧本的开发文档。老板自然是能分享作品收益的,其他人……初创人员或许能得到股权,其他主创人员或许能拿到项目奖金,但恕笔者孤陋寡闻,几乎没有听说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收益给主创人员分成的。道理也简单:除非这家2B公司打算散伙了,否则梁山还要养着别的好汉啊。
第二条,档期。
和影视行业类似,游戏产业也是密集型创作。一个项目暴风骤雨般结束后,许多人都会需要自由地喘一口气。自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消受得起的好处,你需要用你的时间和智力去换。而公司模式下,你须要像机器一样均衡、高效、确定地产出,但确定性不正是创意的大敌么?
跟公司体制相比,档期的自由有利于创作人员进行更为自由的团队组合,碰撞思想,迸发创意。于是我们馋涎欲滴地看着影视领域从业者们享受着自由的美好,比如我的男神基努里维斯童鞋就可以小部分时间假装自己是个偶像,大部分时间胡子拉碴。还有大表哥(出演《唐顿庄园》的丹o斯蒂文斯),一句去百老汇发展就自绝于唐家屯了!而我那位编剧亲戚,想写罪案就写罪案,想写嬉皮士就写嬉皮士,想在米国写、中国写、法国写、泰国写,都可以。你说那都是成功人士,但成功人士是尚未成功者的坐标,我们游戏行业有没有大量的这样潇洒而又成功的人士呢?
影视行业的从业者被当做艺术家对待了,游戏产业的从业者却依然是流水线工人。
如果你不认为游戏产业是个创意产业,那么对于市面上无数大同小异的产品没什么可抱怨的,产品同质化是规模效应的前提。但如果你承认游戏产业是不同于传统产品经济的体验经济,游戏作品的优质与否,无论玩法机制、还是内容设定、或是艺术表现,都来自于个性化的创造力,那么就要考虑:人是在自由状态下和不同的人不同思路碰撞下,还是在被领导催促的焦虑下、跟同一拨人日复一日的熟稔合作下,更能够爆发灵感?发自内心的自在创作是不是要强过“私人订制”?
自由组合另一个好处在于行业的门槛更加开放了。业外的人士可以凭某个作品某个项目进入这个行业过把瘾(看四娘!),业内人士也可以自行选择在某个项目后暂别这个行业恢复一下蓝条和血条(去特拉法加广场喂喂鸽子什么的)。
第三条,决策由市场驱动。
好像跟第二条矛盾哦……其实不然,第二条说的其实是“创作发自内心”,这条说的则是“投资回应市场”。
就是说,资本也是自由的,不再被公司绑架,不再为一个公司里成功和不成功的项目打包买单。对于特定作品、特定项目的投入基于投资人对于这个作品、这个项目的直接看法。现实中许多游戏行业的投资者却只能追着成功了一次的团队(或仿照这个团队的团队)。可人家邢山虎老师也说了,“《我叫MT》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你要觉得更牛的大神会不一样或者传统主机游戏会不一样,请看《DOOM启世录》。
事实上,创意产品的成功难以预测、难以复制,几乎是一条公理。更何况投资人同时要赌“项目”和“公司经营”两方面。于是常常摆在他们跟前的局面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游戏行业如今的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犹如追着自己尾巴的贪吃蛇。我看见了→我相信了→我投了→我造势→市场相信了→我赚钱了→别人看见了→别人投了→别人接着造势→市场更相信了……
至于产品本身,已经淹没在无数的宣传里。
但毕竟影视是影视,游戏是游戏。游戏行业之所以没有从一开始就进入影视的生态,必定有其缘由。虽然有人担心,游戏行业如果Freelance的话,团队在稳定性和配合默契度问题方面都会出问题,但我觉其不然,因为Freelance并不排除好基友一辈子,影视行业里也多的是“御用编剧”、“御用摄影师”、“X女郎”什么的,游戏行业里自然可以“御用策划”、“御用美术”、“御用程序”……在自由组合下才能提高磨合出“黄金搭档”的概率不是么?
下面,我来谈谈我所能想到的几个问题。
疑问一:为什么现在?
我们需要看到,现在的游戏开发已经大大不同于传统的游戏开发。曾经,一款游戏开发周期长达3-5年,生命周期虽长短不等,但至少是用年来计算的。但到了移动游戏的世界里,非但游戏的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都缩短到以月计,连开发所依赖的设备和系统都日新月异。
另一方面,行业分工更加细化了,开发工具也更加丰富。有的项目为追求音画效果,可以外包美术和音效团队,他们可以为你提供电影级别的品质。有的项目你更在意玩法设定,或许巧妙利用工具都不必动用太多代码。
疑问二:程序猿去哪儿?
我在前面强调了Freelance机制对优秀策划人员的奖励,同时,策划的工作在作品中也容易被识别。据说国外已经有一哥们儿专门搞策划创意、做原型,只不过在目前业界生态下,他只是放在自己的网站上for free,可这已经无限接近我们上面提到的编剧卖剧本第一集的模式了啊!可见影视制作生态一引入,策划领域是行得通的。
美术领域,已经存在大量外包公司。只不过现在的美术外包公司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培训学校兼了这个角色,尽管有血汗工厂之嫌,你却不得不承认,游戏美术差不多是国内游戏领域里最有资格称世界领先的板块了。然而国内不注重游戏美术的版权,采取的是外包而不是分账模式,所以收入甚微。
如果美术团队创作者有署名权,市场必定也会因为不同的美术品质偏好而有所区分,谁说不会产生像叶锦添那样的“游戏美术大师”呢。反观现在的画面品质市场上,引擎公司在唱主角,而为了推销他们的产品,在技术上的追求有时已脱离了玩家的实际需求,同时给开发者带来不断升级的负担。在以项目聚散的生态环境中,拥有创造力的人,而不是工具或者机械操作工具的人,才会成为主角,享有更多权益。
程序猿却是这个行业里极为重要又极为低调的存在。他们在项目中的工作量相对均匀;他们的工作中有机械化的部分,有体现创造力的部分,也有反映经验的部分。他们的价值玩家很少能直接感知,但对于一个项目的成败而言,可能程序是决定“人月”也就是成本的关键,更是策划的idea能不能兑现的根本所在。
如果Freelance了,好的程序员能被市场识别出来么?另外,Freelance了,一个程序员干到一半跑了,留下天书般的代码怎么办?笔者想啊,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经纪人制度就特别重要。经纪人要推销旗下的程序员就得挖掘他们的亮点,比如……注释写得特别优雅清晰啦、一天能写100行代码啦、或者以往解决过哪些牛X的问题、或者身体特别强壮啦等等(我一点也不了解程序员的工作,只能乱比如)。
制作公司在不同的程序员之间有过比较,反而更能评判程序员的“性价比”,也可以形成相对固定的“御用大神”。另一方面,培训和认证机构或许也可以发挥作用,特别对于一些基础的、初级的工作。
疑问三:后续维护和更新。
有人提到,不同于影视作品,游戏上线发行后还有后续的维护和更新。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鉴于目前游戏的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或许事先做好合同安排也未尝不可。对于维护和修订,可以规定在项目内测阶段、公测阶段以及项目发行后,不同签约人员分别需要承担哪些责任,需保证每天多少小时贡献;对于后续版本的更新,则如同电视剧的新播出季或者电影的续集,既可以在合同的最初就明确约定,也可以只约定一个框架(毕竟制作公司也要考察市场反馈)。
如果能有网络协同平台,就更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远程协同的问题。有这样一个平台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团队而言,他们可以选择招募小伙伴一起干,也可以选择把手中的原型、半成品出售,交给更擅长优化、跨平台开发或运营的其他人。
疑问四: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在某些阶段,某些主创人员可能为超过一个项目服务,这大大增加了泄密的可能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说实话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想法,毕竟在现有的公司模式下你都挡不住扒代码、山寨、换皮。
或许……如果管理成本不那么高的话,可以建立一个项目创作人员备案制,而且可以公开查询。这样,如果制作公司发现市场上有作品存在侵犯自己项目创意之嫌,通过该备案系统又可以追查到两个项目重叠的人员,那么追究相关侵权责任会更容易些。
最后总结一下,我理想中的游戏产业生态是:
(1) 制作公司居于产业中心
(2) 从业者采取Freelance模式根据项目聚散
(3) 协同平台、经纪公司、培训机构、认证机构起到创意(原型、半成品)沽售、筹资、组队、人员培训、人员中介的作用
(4) 行业协会等组织起登记备案、行业监管和权益规范的作用
在这样的生态里,1)沉没的“人月”成本被捞起,资源更多地集中到有效的创作中;2)同时,商业化的决策与市场关系更为直接,但这并不会影响游戏创作的独立性,因为新生态里没了公司框架的限制,能为个人追求梦想、进行独立创作提供更好的环境;3)对于从业者来说,他的职业发展更多来自自己的选择,他更能够在不同的项目上开阔视野,在擅长或喜爱的领域得到积累,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分工程度可能会更高。
“将来文化执法大队门口也像北影门口一样,猬集一群找项目组的程序、美术、策划,副制作人从院子里走出来,大声吆喝:缺2个数值,3个骨骼,上地2个月,包吃住!”——这样很难堪么?想想王宝强。
[本文来自读者的投稿,不代表36氪立场]
/ breaking
/ us-startups
无需注册,直接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没有帐号?
已有帐号?
右键另存为下载到本地
分享到微博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欢迎访问起点女生网,请&&或&
加入书架书签 |
投女生推荐票 |
阅读底色..
字体大小..
默认设置..
打赏作品&|&
给本书投粉红票&|&
给本书评价
重生之游戏系统
作者:&& 更新时间: 20:42&& 阅读最新章节
系统摸索 分卷阅读本卷共0字
第一章 重生2002&第二章 随身游戏系统&第三章 游戏指南&第四章 应对中考&第五章 暑假计划&第六章 小强速来受死&第七章 升到1级&第八章 一条疯狗引发的事故&第九章 武警少校&第十章 兑换K币&第十一章 中考放榜&第十二章 鱼腥中赚钱&第十三章 奇怪的录取邀请&第十四章 同学聚会&第十五章 四堂姐到来&第十六章 首站——香港&第十七章 关于方池学府的书&第十八章 又见陆卓林&第十九章 酒后的糗事&第二十章 师兄?&第二十一章 特殊任务&第二十二章 变异老鼠&第二十三章 升级了!&第二十四章 有木有报酬&第二十五章 尸体啊尸体&第二十六章 她说要血拼铜锣湾&第二十七章 运气不错&第二十八章 啊,组织&第二十九章 黑鹰任务交接大厅&第三十章 变异蜘蛛任务&第三十一章 爆发药水的效果&第三十二章 处女Boss&第三十三章 任务系统开启&第三十四章 蜘蛛任务完成&第三十五章 大收获&第三十六章 人渣出现&第三十七章 拯救四姐计划&第三十八章 揭你老底&第三十九章 回家&第四十章 书的原主人&第四十一章 外语幼儿班&第四十二章 做个作业也能赚经验&第四十三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四十四章 地下通道第49号站&第四十五章 比比街&第四十六章 买魔杖&第四十七章 小狮虎兽哈达&第四十八章 出发——学府专用列车&第四十九章 通往方池之路&
起点女生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向朋友推荐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想了解有趣的IT新闻吗?想拥有好玩的好用的酷炫软件吗?看到别人美观的桌面,想要像他一样吗?&&“为电脑添加活力”为您打造,IT新闻、酷软推荐、美化教程、精美壁纸每天更新,一定要来哦!&&同样欢迎大家来投稿哦,亲!
实验来揭秘:旧SIM卡耗电量真的大10倍吗?
():实验来揭秘:旧SIM卡耗电量真的大10倍吗?近日,一则&手机电池不耐用或SIM卡作怪&的报道在论坛和微博上疯传,称使用两年以上的旧SIM的耗电量是新卡的10倍,10倍的意思是指原本一天一充的手机只能待机2小时了,如此荒谬的说法却鲜有人辟谣,反而不少网友表示要去花钱换卡。报道称某人使用手机电量监控软件测得了旧SIM卡的待机功率高达0.2~0.3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GSM手机峰值功率最高可达2瓦,约以1/8的时间间隔发射,最大平均功率不过0.25瓦,而且这种最大平均功率会在开机与基站沟通后迅速降低,待机功率更低得多,约为0.02瓦左右。手机电量监控软件监控的是电压值,它对功率的解算是非常不准确的,而且随着电池的老化会越来越不准确。为破解这个流言,今天我指导学生对新旧SIM的待机功率进行了测试,测试原理图如下:
必须把电池与手机分离开,以便于串联电流表测量供电电流,并联示波器测量供电电压,测电压用万用表就可以,使用示波器是为了可同时观察下供电电流的波形。根据电压和电流值,就可算出实际耗损的功率。把电池从手机中取出来,在正负极的触点上焊上接线柱,以便于连接,电池电压4.18V,可供手机正常工作。
找到新旧两个SIM卡,旧卡我是使用了10年的全球通,新卡是学生的神洲行,测试用手机使用的是我现用的HTC G7。
按上面的测试原理图连接起来,分别置入新旧SIM进行对比测试,发现开机时电流会有1-2秒的峰值,然后迅速下降,供电电压保持不变,两种卡的待机电流均为几毫安到10几毫安,打电话时约几十到100多毫安,没有明显区别。
原文称新老SIM卡的电压不同,姑且不说电压与功率并不是一回事,稍懂一点电子学的都知道,这种用于识别的芯片是微功率的,对于整个手机的耗电量来说,其权重好比是烧饼上的芝麻那样微不足道。其实,智能手机最耗电的部分就是屏幕了。
像我这样动不动就打开屏幕刷微博的微博控,手机电池是一天一换的,甚至一天两换。锂电池用久了性能就会下降,这是手机待机时间越来越短的主要原因,没办法,只能多买几块电池了,我就有五块电池、两个座充和一个充电宝。
原文中的什么SIM上塑料影响磁化等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SIM卡老化导致接触电阻加大而大量耗电,甚至导致频繁向基站注册的说法更无道理,如果你执意担心这个问题,那也不必去花钱换卡,找块橡皮把SIM卡擦一擦就好了。
华为这张海报太内涵,三星Note2就这样被秒杀...
():华为这张海报太内涵,三星Note2就这样被秒杀...还记得华为副总余承东近日在微博上透露出的消息嘛:&准备入手三星Note2的朋友可以再等待一下。因为华为大屏新机明年将正式亮相,而且这款产品的特点就是更大更强更薄更震撼。在2013年美国国际消费性电子展览会CES上,除了有华为首款WP8智能机Ascend&W1之外,这款巨屏新机也将亮相。&而随后曝光的6.1英寸华为Ascend&Mate真机图看着确实霸气。那先前被提及的三星5.5英寸大屏智能手机Note2和华为Ascend Mate相比较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今日在华为发出的海报上就可看到这个鲜明的对比了。5.5英寸的三星Note2,你还好吗?
中兴nubia Z5正式发布:3456元!钛版本7890元
中兴nubia Z5正式发布:3456元!钛版本7890元12月26日消息,中兴nubia&Z5在京正式发布,售价3456元,另有钛版本的特别定制版售7890元。nubia&Z5搭载SnapdragonAPQ8064平台,采用领先的28nm技术,四核Krait架构,Adreno320图形处理器,双通道533MHz2GB&RAM。5寸夏普CGS技术、1080P、443PPI,以及杜比5.1解码、环绕立体声多种音效模式。3000mAh的不可拆卸电池。Z5全网通,对中国联通、电信、移动全面支持。另外,nubia还特别联合360开发了专属nubia安全中心。nubia&Z5、四核、1080P、5寸屏超窄边、1300万像素摄像头、2G&RAM、32G&ROM,售价3456RMB!钛版本售价7890RMB!相关文章:《》
Andorid不只是手机 它还能用在哪些方面?
近几年,Android系统异常流行。目前,全球有超过5亿个安卓手机正被使用,且每天有130万台新安卓设备被激活。也就是说,大约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都归谷歌以及它的操作系统所有。但是你知道吗?安卓系统不只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运行,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装置都是基于谷歌安卓平台。在这里,我们搜集了十个运行安卓系统的装置,你认为哪款最酷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 VIA制造的微型安卓PC
VIA Technologies制造的安卓PC是一个小型计算机电脑,运行安卓2.3系统,需附加键盘和鼠标,售价为50美金(约合人民币312元)。该PC的硬件规格非常一般,配备800MHz基于ARM11开发平台以及512MB内存,但是在这个价钱里,你也不好意思要求更多了。除此之外,还带有4个USB 2.0端口、一个10/100Mbps以太网端口、2GB存储空间(可以通过micro SD卡进行扩容)以及HDTV支持功能。
2. ODROID-X2微型安卓PC
虽然大部分这种类型的PC都不太方便用户使用,但是如果你需要更加强大一些的设备,那就试试ORDOID-X2吧,售价为135美金(约合人民币841元),它配备1.7GHz三星Exynos 4412处理器。还有,这个芯片和驱动三星Galaxy S III和Galaxy Note II的芯片是一样的。当然,这个微型计算机配备6个USB端口、100Mbps以太网端口、HDMI输出端口以及一个SD卡插槽。这款设备可以装载安卓4.0系统,还有Ubuntu Linux系统。
3. Favi智能棒
Favi智能棒是一款可以插在HDTV上的智能棒,可以让电视更加智能化。这个小东西可以连接网络传输视频流媒体和TV电视流媒体,甚至可以运行应用和玩游戏,而你的电视只需要一直作为它的显示屏就可以了。Favi智能棒售价为50美金(约合人民币312元)。
4. 联想K91安卓电视
这款联想K91电视不需要任何智能棒或者软件狗的插入,因为它已经内置安卓4.0系统。它是一款55英寸的智能电视,由双核处理器驱动,且为视频会议配备500万像素摄像头。
5. Parrot Asteroid Smart车内影音娱乐系统
Parrot Asteroid Smart是一款安卓2.3可定制版本的车内影音娱乐系统。它的界面经过了很严格的调整使得开车时操作简单方便。它配备6.2英寸电容触屏、4个USB端口还有RCA视频输入/输出端口。
6. 索尼智能手表
只要你不介意总是定期需要给它充电,索尼智能手表是一个值得购买的便携设备。它是一款安卓手表,可以连接你的智能手机,读出其文本信息、邮件以及其他通知等。当然,作为手表,它也会告诉你时间。
7. Instacube
想不想让Instacube成为下一代的数码相框呢?它是一款基于安卓系统的数码相框,且与instagram app共同运作,可给你的相片加上复古滤镜然后将其显示在一个6.5英寸的屏幕上。这款设备预计在不久后就可以开始预订了。
8. OUYA视频游戏操纵台
你们应该都听说过OUYA,自从它在Kickstarter上募集大量的资金后,这款安卓系统驱动的视频游戏操作台现在开始接受预订了,预订价格为99美金(约合人民币617元)。它承诺其游戏免费、可进入安卓应用以及带有安卓系统所能提供的所有好处。顺便说一句,这个操纵台尺寸大约和一个魔方差不多。
9. 三星Galaxy播放器
三星Galaxy播放器外观很像一个安卓智能手机,但是它并不是个手机。和手机一样,它可以进入谷歌播放器,也就是说你可以下载音乐、玩游戏甚至通过Wi-Fi上网。三星这款便携式播放器有各种不同的尺寸提供,它们中最大的是5英寸,带有一个WVGA LCD屏幕板,但是如果人们想购买更适合携带的款式的话,一个4英寸的型号足以应付。
10. 尼康Coolpix数码相机
三星Galaxy相机最近已经赚足眼球,但是尼康推出的安卓系统驱动的数码相机也一样毫不示弱。尼康Coolpix S800c可能在技术层面上的配置并不高级,但是却需要350美金(约合人民币2181元)的高价。在两款机器中,它明显价格偏高一些。此外,尼康的这款智能相机配备一千六百万像素传感器、10x光学变焦、3.5英寸屏幕,还可以在谷歌Play里运行各种正流行的app。文章来源:
10亿亿次!中国又要做全球超算第一
两年前,,但因为后续未再升级,很快就被挤了下来。现在,中国又要争第一了。这次的目标是100PFlops以上,也就是每秒超过10亿亿次浮点运算(但不知道是最大性能还是峰值性能),而所用平台是Intel提供的大约10万颗Ivy Bridge-EP Xeon E5、10万颗Xeon Phi组成的混合加速体系(另有一说总共最多10万颗)。如果成真,&&后者最大性能1.76PFlops、峰值性能2.7PFlops。这项工程受到了中国政府部门,尤其是科技部的鼎力支持,将用来辅助中国的空间探索、健康研究,特别是在未来十年内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规划、高速交通系统建设等问题,以及用来解决交通拥堵的智能车牌、实时交通计算技术。项目初期投资大约1亿美元,用来购买计算设备,看起来很多但还远远不够。据说Intel将会提供的都是顶级产品,包括要在2013年下半年才会发布的高端十二核心服务器处理器Ivy Bridge-EP Xeon E5-2567W v2(大约2500美元)、最高端协处理器Xeon Phi 5110P 8GB GDDR5(估计美元),仅这20万颗处理器就需要5亿美元左右。再加上主板、内存、硬盘、散热、网络、机架等各种硬件,以及系统、软件和安装、维护费用,总成本恐怕将是个天文数字。【外媒的情报似乎有误,E5-2567W v2这个型号与当前产品线并不相符,因为Sandy Bridge-EP家族里只有E5-2600、E5-2400系列,并没有E5-2500系列。根据此前消息,(应该还会有E5-2400 v2)。】这台超级计算机预计会在未来18个月内快速完工,并安置在中国西南某个地方。评论指出,中国将籍此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称霸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将得到极大的促进,尤其是2020年载人登陆月球、2025年载人探索火星,不过其他国家也不甘落后,比如澳大利亚就在规划1000PFlops的更恐怖超算,也就是每秒100亿亿次的浮点性能,但要过几年才会实现。
萌爆了,Android的快乐圣诞
Win8下哪个杀软好?12月VB100认证结果出炉
():Win8下哪个杀软好?12月VB100认证结果出炉12月21日消息,12月份的VB100认证结果已经出炉,本次测试平台为专业版(最后一栏)。VB100测试规则:查杀率 100 %+误杀率 0 % =&VB100&认证通过。VB每年在2,4,6,8,10,12偶数月举行1次,全年共颁发6次的VB100奖项。其中&叉号&代表&未通过&,&方框&代表&未参测&,大家看下结果吧,基本没有意外发生。下图是近五个月的结果,分别对应四月(XP)、六月(Server 2008 R2)、八月(Win7专业版)、十月(Server 2003 R2)、12月(Win8专业版)。
Win8盒装版开箱:原来Windows8长这样?
()不知道各位同学们都用上&&了没? 用过了的同学, 也许觉得很不错, 入了正版&&毕竟比起&&那贵得离谱的售价,&&的定价算是很厚道了, 99 软妹币的升级包大概是很多人第一次购入正版的 Microsoft 产品。据说微软为了防止盗版, 所以不会在大陆推出实体版本的&, 在大陆似乎只能通过网上购买的方式升级 Windows 8。&作为一个 Windows 8 的老用户, 我对 Windows 8 很是熟悉, 也一直想要升级到 Windows 8 正式版, 但是奈何一直没有机会(网上只能下载到升级包而非完整安装盘)。 今天我和朋友家人去 Target 购买圣诞节需要的东西, 经过软件专柜的时候, Windows 8 漂亮的包装瞬间吸引了我和朋友家人的目光。 我想到正好我的 Windows 8 Enterprise 的开发者试用期限快到期了, 于是便下定觉下定决心入手了。废话少说, 上图!&
▲撕下最外层的塑料膜就可以摸到 Windows 8 的包装了。 这次的 Windows 8 正面是正方形的, 外面附加了一层黑色的包装, 上面镂空出新的 Windows 徽标形状。 四周的皱褶是 Target 的防盗措施留下的痕迹。&
▲比起 Windows 7, Windows 8 的包装更现代, 更年轻。 黑色(普通版是白色)沉稳的&窗框&下, 流动着的是跳脱的色彩。 Windows 8 包装上使用了 Segoe 字体, 很好的抹消了艳丽的色彩带来的的浮躁感。&
咦, 这是啥? (▲由于大多数人可能从来没见过正版&&的包装, 所以在此给出。)
▲不知为何, 翻遍了整个包装盒都没有发现 Microsoft 新 Logo 的影子。&背面的文字大意如下:
&重新想象 Windows
美观, 迅捷, 流畅飞速启动用动态磁贴装饰你的开始界面Internet Explorer 带你更快的上网冲浪Windows Defender 保护你的信息安全在 Windows Store 中发现棒酷赞的应用还有邮件, 照片, SkyDrive 等超酷的内置应用
为你的业务时刻待命使用 BitLocker 加密你的数据利用远程桌面随时介入你的电脑利用局域连接加入公司网络&外盒的底部写有最低配置需求, 顶部则是用于粘贴条形码和标明 Microsoft 总部的地址。
▲分开外盒和内核的样子。 如同我之前描述的, 内盒的颜色非常鲜艳, 如果不是外盒的 Windows 徽标和 Windows 字样, 我完全有理由认为内核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产品的包装。
▲内盒的正面和背面。 颜色非常浓艳, 几何抽象的背景上画着抽象的荷花(或许吧?)图案。 说实话, 我真心不喜欢这样的设&&或者说, 这是设计吗? 我宁愿微软把内盒直接用 Windows 蓝色做纯色(普通版的内盒似乎就是那样的)。 总之在我看来, 内盒做成这样子真是长残了的感觉&&
▲内盒打开后的样子。 内盒由于是空心的, 所以显得松松垮垮的, 打开之后大有要散架的趋势。 和花里胡哨的内盒不同, Product Key Card 和 Welcome Card 都是简约的设计, 非常养眼。&
▲盒子的内容。 这才是精髓所在。 两个写着 32 和 64 的盒子如你所猜分别装着 x86 和 x64 的系统盘。&
▲Welcome Card。 上面的内容就是大家升级完 Windows 8 等待最后一次重启之前的指导。&
(插句话, 你可以从这里看出一张卡片放在桌面上, 光源从斜上方来的时候的光影效果, 再看看。 然后你就能体会到我所说的&&了。 )
▲Product Key Card。 边缘切割得非常粗糙(= =|||)的感觉。 不过质量还好。 没了这货, 你这盒 Windows 8 可就算是白买了。 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对于真&软饭而言)。
▲x64 安装光盘的&玉照&。 看起来很靠谱。&Ps:如果你感觉不过瘾的话,可以点击查看:
史上最强电脑桌大PK
()不管是单位的工作桌还是家里的电脑桌相信是你天天待得最久的地方了吧。你的电脑桌上摆放的是台式机???一台还是几台?有下面的这些电脑桌面厉害吗?看看这些艺术家,音乐家,工程师,疯狂的游戏玩家的办公桌上吧,你的是不是弱爆了?
你敢秀出你的电脑桌吗?
5寸1080P国产智能机OPPO Find5详尽评测报告
():当智能手机一再刷新硬件配置,从四核狙战演变到价格争先,看似已黔驴技穷,但实则不然。各大厂商依旧在硬件上摩拳擦掌,不放过任何一项可升级的硬件。而对智能手机屏幕的追求显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更大的屏幕还是更清晰的显示效果,都成为了必争之地,而这种强烈的欲望追求也从未落后于任何一项其它硬件配置。当1080P走进智能手机屏幕分辨率时,一场无声的屏幕战争也拉开序幕。其实国产不乏精品,更不缺创新和尝试。而OPPO首先发售搭载1080P屏幕的Find 5时,智能手机的高清时代也再一次被刷新。OPPO做为国产手机中为数不多走精品路线的厂商,无论是从产品品质还是设计理念上都几乎做到了国产前沿,此次OPPO Find 5的率先出击,能否创造出国产手机的新时代跨越?
OPPO Find 5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搭载了5寸的IPS显示屏,使用了OGS全贴合技术,分辨率达到惊人的,而很显然这样的屏幕效果是非常出众的。441ppi下的屏幕效果可以说是当前智能手机中最为惊艳和出众的表现。而带有弧形的机身设计也让OPPO Find 5来的很具有美感,一体成型的机身更是加分不少,总体来说OPPO的工业设计已然属上乘水平,在国产中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理念。
除了外观上的优雅造型外,OPPO Find 5在硬件上则使用了高通APQ8064四核处理器,主频为1.5Ghz,机身内存为16G,运行内存则为2G,相机上初次使用了1300万像素CMOS镜头,并且机身还额外定制了杜比音效、NFC无线传输等等功能,可以说Find 5的硬件配置完全是在主流之中。硬件的强大,自然还少不了系统软件的相互配合,做为国产厂商,OPPO能否在软件优化上带来更好的体验?&
OPPO的Find系列从最早开始就定位了一条全新的路线,主打智能手机市场,基于Android系统修改的界面也有不少自家的特色。深度定制下的界面也往往来的很有时尚特色,颇为精致。而在OPPO Find 5上,OPPO一改之前的深度定制系统界面特色,基于Android 4.1但却没有做太多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也是OPPO Find 5在系统上的一的亮点。而4.1系统在流畅性好系统细节上的提升都让Find 5比之前的Find系列手机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更加简单易用。OPPO Find 5将在2013年1月全面发售,最低售价为2998元,OPPO做为国产手机的先行者,能否打造全新的智能手机并且给国产智能手机带来全新的印象?我们也将在文中陆续更新,逐一为您剖析最真实的&第五元素&OPPO Find 5。外观部分:全新的Find 5设计,一体机身做工优异。&首先来看看OPPO Find 5的机身外观。
OPPO Find5正面采用了5寸1080P屏幕,这块屏幕几乎完全覆盖了机身正面,屏幕玻璃一直延伸覆盖到了机身的侧面,使得屏幕看起来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在屏幕熄灭的时候我们甚至根本看不到屏幕有边框的存在。但实际上,这块屏幕还是有着3.25毫米的窄边框设计的,同时也隐藏着一颗19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
▲OPPO Finder和OPPO Find 5的屏幕对比表现这块屏幕采用了IPS面板,OSG全贴和技术,在100%放大后依然能看的非常清晰,具体我们在后面针对屏幕的评测当中会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解读。
屏幕触控键
Find5预装Android4.1系统,在功能按键的设置上并没有照搬谷歌原生的设计。屏幕下方是手机的三颗触摸按键,独立于手机屏幕的单独放置,不会占用屏幕的显示面积。菜单,主页,返回,三个按钮排列,延续了Android经典的按键布局,让用户可以不用适应新的操作,直接拿到机器就可以上手。另外这三个按键采用了荧光的阵点设计,夜里看起来美感不错。&
机身四周按钮
OPPO Find5将最常用的屏幕开关键设置在机身的左侧,开关键上方是MicroSIM卡的插槽。机身右侧则放置了手机音量调节键,顶部只有一个耳机孔。另外Find 5也是少有的将电源按键设计在机身左侧的售价,不过对于这样的设计个人感觉并不是很方便快捷和人性化。常见的电源键都位于机身顶部和机身右侧,而Find 5这样的设计能否取悦消费者,就看个人喜好了。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则是,Find 5的按键过于内陷,以至于按起来并没有那种舒适的按压感,同时按键面积偏度,需要用一点力度去使用。
接口方面,MicroUSB接口与通话降噪的两颗麦克风分别设置与机身下方,暂未测试是否能够支持OTG技术。&Find 5采用了银白色的抛光处理机身,在背部上方是Find5的1300万像素CMOS主摄像头。摄像头模组将直线和圆角通过仔细推敲的比例完美的结合于一起,更是在摄像头和闪光灯的镶边处使用了斜面抛光切削技术,让整个摄像头模组看起来非常精致,成为机身背面优秀工艺的点睛之笔。
整体来说,OPPO Find 5的机身设计还是很具有美感的,一体的机身设计加分不少。但个人也觉得,Find 5正面有很明显的类似索尼Xperia系列风格,此前的Find系列都在机身厚度上大做文章,而Find 5的机身厚度则回归到常规的8.8mm,虽然不是极致超薄,但实际手感也还不错。OPPO Find 5的机身背面也来的相对比较简单和整洁。而哑光处理的机身背面设计也让它的背部具有不少的美感,塑料感也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重。
背面上可以看到Find 5的弧度设计,而官方也为之命名为&2.5维曲面微弧设计&。当然弧形设计是首次应用在Find系列手机上。不过由于Find 5的机身较重达到了165g,这样的弧形说实话并没有给Find 5带来任何增强手感的作用,似乎更像是为美观而进行的弧度设计。
背面上较为显眼的则是这颗1300万像素的CMOS摄像头,双闪光灯、F/2.2光圈、1/3.06英寸感光元件、蓝玻璃镜片等等。相机功能上来的非常主流,而且大有领先拔头的意思。另外OPPO并没有使用目前火热的背照式摄像头,而堆栈式的CMOS能否力拼背照式摄像头?我们一会将在相机部分解析。
总体来说,OPPO Find 5的设计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总体保持了一种中庸的设计水平,虽然5寸大屏带来了不少视觉上的惊艳,且一体设计的弧形机身也颇为美观,但总体上OPPO Find 5的辨别度并不是很高,并未给人带来惊艳的感觉。不过OPPO Find 5在做工方面确实还是不错,可以说是目前国产手机里面少有的高工艺水准。如果实话实说,OPPO此前的Find系列界面并不见得能讨好每个人。虽然OPPO力求打造一个全新的系统,带来和Android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但这样的修改并不是迎合了所有大众口味。大幅度的修改导致不少用户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和习惯这样的操作风格。
很高兴的是,OPPO Find 5终于将系统的定制进步到了接近原始Android的系统风格,并在这个风格上小幅度修改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这也是OPPO Find 5在系统上最令人满意的尝试和改变。个人也觉得这是Find 5的一大进步,让系统来的更加简单易用。
OPPO Find 5采用了全新的UI界面,深度定制下的Find 5不管是在桌面程序上还是小插件的设计风格上都看起来别出心裁,而全新的系统图标相比Find此前系列的UI看起来还是有不少的进步,无论是在立体感还是在元素多元化上。但需要指出的是,Find 5在设计界面上也能够明显看到似乎是在赶工,一些UI细节矢量图还并不是完全的高清设计,考虑到目前还是工程机,相信后期会有更多的优化和改善。
总体来说,Find 5的系统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并且很好的将OPPO特色融入了新的Find 5中。而根据我们实际体验来说,Find 5的操作还是很流畅的,无论是桌面滑动速度还是程序响应效果,都几乎是即开即用。相信除了四核处理器的强劲支持外,系统自身也给到了足够的优化。
但Find 5上依旧看到了不少的缺陷,例如在当前桌面操作上还有诸多不足。桌面增加新页过于复杂、图标拖动存在轻微迟缓等等。其实目前国产厂商或多或少都遇见了这样类似的问题,硬件足够强大但软件上却始终有所不足。这也是我们希望国产厂商除了在硬件上有所突破外,更希望能在软件上下足功夫,而不是盲目的做硬件堆砌。拍照表现:堪称最高的1300万像素摄像头,但实际效果有待提升。1300万像素CMOS镜头成为Find 5在相机上的一大卖点。目前主流的手机像素都保持在800万像素左右,而Find 5此次使用的1300万像素能否在当前智能手机脱颖而出?实际像素效果又是否真的达到了1300万像素?我们接下来看看。我们先来看看堆叠式CMOS的成像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Exmor RS&CMOS影像传感器是来自于索尼的原件,它是世界第一个集成了一个独特的、新开发的&堆叠式结构&(stacked structure)的影像传感器。可以在紧凑尺寸条件下提供优秀画质及先进功能。另外该结构将承载背照式像素结构的像素部分叠放于附着信号处理电路的芯片上方,取代了用于背照式CMOS影像传感器的传统的支撑衬底。(左图为传统式背照式CMOS传感器示意图,右图为 &Exmor RS&堆叠式CMOS影像传感器)另外堆叠式CMOS影像传感器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在低光照条件下,如黑暗房间或夜晚捕捉锐利、清晰的图像;同时,通过应用索尼具有专利的部件技术与信号处理技术在不降低高解析度的情况下提高灵敏度。首先我们来看下OPPO Find 5的拍照样张。(点击均可放大至原图)
如果光从拍照样张上看,OPPO Find 5的工程机并没有给大家带来1300万像素的惊艳,整体水平和800万像素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差别,但在细节和现场较黑的情况下能有如此的成像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另外在拍照过程中,白平衡的表现不错,但颜色还原还有待加强。
另外从细节上看,Find 5在ISO100下,画面暗部依然噪点严重,有明显可见的色斑,细节表现不清,花朵边缘模糊。虽然1300万像素听起来有跨进了一个新领域,但高像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高画质,对于手机摄像头的像素,个人建议厂商还是在500-800之间找一个更高画质的平衡点,不要过于追求千万级像素水平。另外针对这个1300万像素的&相机&,个人也觉得,但就算再宣传解像力数值,光圈,和传感器尺寸,这只是在想通过数据来靠近相机,终究无法比拟相机,甚至是最普通的微单。但这次的摄像头传感器采用了堆栈式CMOS传感器,是今年索尼刚发布的针对手机和平板的技术。所以OPPO Find 5的1300万像素镜头实际上是来自于索尼。现场灯光限制,这个相机拍摄问题我们后期将给出一个完整的拍照专向评测继续探讨。
另外在和iPhone5的800万像素对比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虽然Find 5的前置达到190万像素,但前置相机的成像效果相比iPhone5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整体泛红的比较厉害。另外在主相机表现上,Find 5的1300万像素对比iPhone5实际差距不大。而在细节和颜色上,Find 5表现令人满意,但总体还有待继续优化,例如出现颜色过度优化的情况。当然,目前还是工程机,后续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我们也将继续关注OPPO Find 5的1300万像素表现。
硬件跑分:高通四核1.5Ghz常规表现,但并没有出现所谓实质性的优化和改进提升。OPPO Find 5在硬件上使用了高通四核AQP8064处理器,主频达到1.5Ghz。那实际性能如何?硬件性能是否得到最大发挥?软件优化又是否足够到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跑分情况。
不管你如何不承认跑分,不在乎硬件,但它始终是智能手机的根基部分。我们不可否认,跑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款手机的硬件性能,即便在你软件没有任何优化的情况下,跑分也具有一定的&硬件客观性&。而在OPPO Find 5上,跑分情况基本也属于中庸水平,可以说几乎就是高通APQ8064的工程表现,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大幅度增长或者是降低。(图为安兔兔V3版跑分)
虽然跑分结果没有太大悬念,但OPPO Find 5在工程机上的安兔兔跑分成绩却也有点让人琢磨不透,17394的得分在APQ8064上的表现甚至有些偏低,(常规表现大体在20000左右)虽然悬殊不是很大,但也在意料之外。不过考虑到目前的工程机还存在诸多优化和不稳定因素,相信后期这个得分值应该会趋于稳定。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OPPO Find 5和其它高通四核APQ8064手机一样,遭遇了典型的发热问题。在体验和拍照工程中,Find 5机身背面的温度较高,最高时维持在40度左右。而电池使用时间自然随着发热问题而出现大幅度降低,在半个小时后内达到了25%的降幅。而这也出现在此前的小米2工程机上。不得不说,虽然高通四核提供了足够强劲的性能,但目前几乎清一色使用APQ8064处理器的手机都遇见到了性能过于强大下的温度控制问题。我们不排斥硬件的不断升级,但在升级同时对整体兼容和优化的情况也不容小觑。四核手机在今年大放异彩,却始终被发热问题和电池续航所困扰。这也不仅仅是存在OPPO Find 5上,更是存在于目前大多数的四核手机上,如何取舍科技浪潮下的硬件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稳定使用,相信也会是以后将长期存在于智能手机上的问题。国产手机在这几年里,逐步走向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品路线,无论是此前的魅族还是今天的OPPO,可以说都代表了国产手机的新一个高度。OPPO从Find系列开始,开启了其自身系列的新一代智能手机路线。随着四核之战的不断加剧,屏幕之争的愈演愈烈,OPPO可以说在这条路上率先发力开启了国产手机的新进步。并且在不断尝试创新,这也是我们感到欣喜和值得肯定的地方。
手机的发展速度已然超乎了消费者和厂商的想象,当我们无法控制硬件的快速堆叠时,或许能够坚持的就是产品的品质与内在的内涵了。而这也是OPPO和众多国产厂商需要不断坚持和完善的地方。如何在过快的硬件下走出自己独特而又专注的产品文化,坚持Find系列的特殊,我们也在不断期待。
文到尾处,OPPO Find 5给笔者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机身的优秀做工和屏幕的艳丽表现,但工程机软件上的有待优化和相机上的表现不足也确实是存在的客观问题。除此之外,高通四核下发热的有待优化也是值得OPPO去不断修复。但瑕不掩瑜,OPPO Find 5依旧是一款很不错的国产智能手机。
OPPO Find 5将于2013年1月开始全面铺货开卖,售价2998,这样的价格在当前并不是典型的低价路线,但OPPO线上和线下完善的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都不能将它和互联网手机相比,何况Find 5定位是一款综合实力非常强的手机,代表了国产手机精湛的制造工艺,跟很多国外品牌的手机相比,也毫不逊色,或许我们唯一期待的,就是OPPO Find 5的后续降价了。
1558人关注
1558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电话自动追呼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