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个值多少,唐代金书网,重1.5斤,2345个经文

神话是真实的历史 - 直播贴,发现你身边的故事
楼主共有 397 次发言
09:49:11 说
  蒋祖棣对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日,在芝加哥就断代工程进行了一次学术会议,斯坦福大学宗教文化中心的兼职研究员蒋祖棣向会议提交了一篇题为《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论的批评》的文章,讨论“工程”对“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蒋祖棣注意到“工程”使用的是OxCal系列样品程序,他介绍说,OxCal程序系列样品计算法,只有68.2%的置信度,“工程”以这样低的置信度作为衡量西周具体王年的标尺很不科学。   工程争议  自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来自中国国内和国际的批评就不绝于耳。国际上有人评论夏商周断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中国政府在搞民族主义;有一些学者还对该工程的学术道德产生怀疑;学术上的批评也不断提出。“工程”的《简本》公布后,海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辩论,其中持怀疑和批评立场的多于“工程”的拥护者。   互联网——第一次辩论  开始于2000年11月,通过互联网进行,其议论主题有政治性与学术性两类。学术性的则围绕夏朝的存在与否。工程不仅相信夏代的存在,还列出了夏代各王的世系表。对此,不少西方学者持怀疑态度。在西方有关中国古代史的教科书中夏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朝代而非信史;而商朝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因为甲骨文证明了商的存在。因此,有些西方学者批评“工程”想当然地视夏为商的前朝并定二里头(在河南省)为夏都,在目前情况下证据尚未充足。综合看来,支持“工程”的学者的依据主要有四:其一,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周代文献认为的夏人的中心地区,而这个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的代表;其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基址,表明已经有了国家的存在。其三,碳-14测年结果表明,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在商代之前。其四,既然司马迁所论的商朝被证明是信史,那么,他所说的夏也应当是信史。一些西方学者则认为,周代文献中论述的夏人的活动很可能是周人出于政治目的而编造的,不能尽信。再则,二里头文化的水平还不足以证明“文明”(一般指有文字、城市、政府、贫富不均的社会)的发生,“除非能够在二里头发现文字、青铜器和车等,或者任何文明的标志,否则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基本分界线还将是商。”至于司马迁《史记》的可信性,一海外学者反驳说,《史记》也提及商的第一个王是他的母亲踩到一只大鸟的脚印而受孕以及有关黄帝、尧、舜、禹等超自然行为,难道这样的记载也能视为信史吗?
09:49:11 说
  蒋祖棣对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日,在芝加哥就断代工程进行了一次学术会议,斯坦福大学宗教文化中心的兼职研究员蒋祖棣向会议提交了一篇题为《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论的批评》的文章,讨论“工程”对“武王克商”年代的研究。蒋祖棣注意到“工程”使用的是OxCal系列样品程序,他介绍说,OxCal程序系列样品计算法,只有68.2%的置信度,“工程”以这样低的置信度作为衡量西周具体王年的标尺很不科学。   工程争议  自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来自中国国内和国际的批评就不绝于耳。国际上有人评论夏商周断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中国政府在搞民族主义;有一些学者还对该工程的学术道德产生怀疑;学术上的批评也不断提出。“工程”的《简本》公布后,海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辩论,其中持怀疑和批评立场的多于“工程”的拥护者。   互联网——第一次辩论  开始于2000年11月,通过互联网进行,其议论主题有政治性与学术性两类。学术性的则围绕夏朝的存在与否。工程不仅相信夏代的存在,还列出了夏代各王的世系表。对此,不少西方学者持怀疑态度。在西方有关中国古代史的教科书中夏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朝代而非信史;而商朝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这是因为甲骨文证明了商的存在。因此,有些西方学者批评“工程”想当然地视夏为商的前朝并定二里头(在河南省)为夏都,在目前情况下证据尚未充足。综合看来,支持“工程”的学者的依据主要有四:其一,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周代文献认为的夏人的中心地区,而这个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是夏文化的代表;其二,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宫殿基址,表明已经有了国家的存在。其三,碳-14测年结果表明,二里头文化的时间在商代之前。其四,既然司马迁所论的商朝被证明是信史,那么,他所说的夏也应当是信史。一些西方学者则认为,周代文献中论述的夏人的活动很可能是周人出于政治目的而编造的,不能尽信。再则,二里头文化的水平还不足以证明“文明”(一般指有文字、城市、政府、贫富不均的社会)的发生,“除非能够在二里头发现文字、青铜器和车等,或者任何文明的标志,否则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基本分界线还将是商。”至于司马迁《史记》的可信性,一海外学者反驳说,《史记》也提及商的第一个王是他的母亲踩到一只大鸟的脚印而受孕以及有关黄帝、尧、舜、禹等超自然行为,难道这样的记载也能视为信史吗?
09:47:33 说
  结论与意义  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如果该工程顺利的话,那么将有可能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但目前看来,由于该工程的最终繁本报告迟迟未能通过,这个意义能否达到存在较大疑点。   批评与质疑  自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OOO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以后,其中结论已被不少主流的词典和教材采用,开始产生影响。   在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后,国外学者开始加以批评。而夏商周断代工程才刚刚开始,中国的考古技术和理论水平还有待更大的提高。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来自中国国内和国际的批评不绝于耳。某些国外人士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中国政府在搞民族主义,有一些学者还对该工程的“学术道德”产生怀疑。在年进行了三次辩论。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撰文,便断言“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但亦有人认为所谓的“国际学术界”一贯漠视中国本土研究成果,对中国历史没有发言权。   中国政府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封锁,网络上随处可以见到关于此问题的介绍与讨论,中国政府也为此展开大规模论争,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各种理据,支持工程学者深入研究。有些国外学者不承认中国政府的努力,认为只要是中国政府支持的此类研究一定就有政治目的。有人就说,这些学者连最近发表的文字都说不清楚,他怎么可能对三代的年代行判别。而大陆不同意工程报告的学者也被这些国外学者加上“正义凛然”的标签,说成是“无力对抗政府”。   工程的成果是否失败,现在还没有强有力的论据证明。工程中有些成果也被国际学术界认可,例如张培瑜的研究,但工程内部却是存在争论。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此类工程的成果没有必要非得通过世界上各种具有“复杂背景”的学者的检验,只要在中国学术界取得共识就行,中国学者对历史的研究无需外人指三道四,也不能被有各种目的的势力阻挠。   工程的价值  首先,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了夏商周的一个大致年表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阶段性成果本来就不是最终结论,通过讨论有益于学术进步。其次,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使得中国考古学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有利于考古学这个交叉学科的发展。第三,人文社会学科学者作为国家级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在中国是第一次,其本身就有重要的意义。最后,高规格的工程以及广泛的学术讨论,特别是大幅的宣传力度,对于普及历史、考古等知识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关于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质疑  在“东亚历史”[1]期刊(East Asian History)上,Douglas J. Keenan发表文章质疑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是西元前899年[2]。文章中对于工程研究方法中的错误提出了具体质疑。文中提到:   ……一些最近的研究计划,包括被中国国务院接受的研究计划(指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的是一个在西元前一千纪早期的“天再旦”的记载。这些研究把这个奇特的记载解读成日出时的日偏食。这样的解读看起来似乎合理(黎明要开始之际,天色因为日食而暗下来,然后再日出),但却是不确定的。日出时把太阳表面遮住的部份大到可以让天色大幅变暗的日食是很少的。在西元前899年4月21日的确是有一次日出时日食,而这些研究计划把这个日食对应到该奇特的记载(指周懿王元年天再旦)。   计算显示,西元前899年的那次日食把主观亮度(人类观察者所感受到的亮度)减低的程度小于25%。为了证明这样的亮度减少可以给观察者有“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一些研究者对观察了1997年日出时日偏食的观察者进行了调查。然而,所有的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不到10%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观察者没有“天再旦”的感觉),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超过80%的地方(这些地方有(指天再旦的感觉))。从这些数据,研究者作出结论,“主观亮度减少超过10%会造成“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这个结论根本毫无根据。实际上,飘过的云常常可以造成主观亮度减少25%……   另外,该文也质疑了对于该次日食的计算的正确性。   另外,有人依据《日食路线图》作了调查,发现在前899年4月21日早晨的日食,日食带西端在山东省,陕西省是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天再旦的。而在前871年10月6日早晨,在郑地可看到天再旦的天文景像。
09:47:33 说
  结论与意义  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如果该工程顺利的话,那么将有可能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但目前看来,由于该工程的最终繁本报告迟迟未能通过,这个意义能否达到存在较大疑点。   批评与质疑  自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断代工程一九九六—二OOO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以后,其中结论已被不少主流的词典和教材采用,开始产生影响。   在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后,国外学者开始加以批评。而夏商周断代工程才刚刚开始,中国的考古技术和理论水平还有待更大的提高。从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夏商周年表》以后,来自中国国内和国际的批评不绝于耳。某些国外人士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有“政治背景”,是中国政府在搞民族主义,有一些学者还对该工程的“学术道德”产生怀疑。在年进行了三次辩论。斯坦福大学退休教授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撰文,便断言“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报告撕成碎片”。但亦有人认为所谓的“国际学术界”一贯漠视中国本土研究成果,对中国历史没有发言权。   中国政府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封锁,网络上随处可以见到关于此问题的介绍与讨论,中国政府也为此展开大规模论争,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各种理据,支持工程学者深入研究。有些国外学者不承认中国政府的努力,认为只要是中国政府支持的此类研究一定就有政治目的。有人就说,这些学者连最近发表的文字都说不清楚,他怎么可能对三代的年代行判别。而大陆不同意工程报告的学者也被这些国外学者加上“正义凛然”的标签,说成是“无力对抗政府”。   工程的成果是否失败,现在还没有强有力的论据证明。工程中有些成果也被国际学术界认可,例如张培瑜的研究,但工程内部却是存在争论。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此类工程的成果没有必要非得通过世界上各种具有“复杂背景”的学者的检验,只要在中国学术界取得共识就行,中国学者对历史的研究无需外人指三道四,也不能被有各种目的的势力阻挠。   工程的价值  首先,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了夏商周的一个大致年表对于今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作为阶段性成果本来就不是最终结论,通过讨论有益于学术进步。其次,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使得中国考古学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多学科的共同研究有利于考古学这个交叉学科的发展。第三,人文社会学科学者作为国家级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在中国是第一次,其本身就有重要的意义。最后,高规格的工程以及广泛的学术讨论,特别是大幅的宣传力度,对于普及历史、考古等知识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关于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质疑  在“东亚历史”[1]期刊(East Asian History)上,Douglas J. Keenan发表文章质疑周懿王元年天再旦是西元前899年[2]。文章中对于工程研究方法中的错误提出了具体质疑。文中提到:   ……一些最近的研究计划,包括被中国国务院接受的研究计划(指夏商周断代工程),依据的是一个在西元前一千纪早期的“天再旦”的记载。这些研究把这个奇特的记载解读成日出时的日偏食。这样的解读看起来似乎合理(黎明要开始之际,天色因为日食而暗下来,然后再日出),但却是不确定的。日出时把太阳表面遮住的部份大到可以让天色大幅变暗的日食是很少的。在西元前899年4月21日的确是有一次日出时日食,而这些研究计划把这个日食对应到该奇特的记载(指周懿王元年天再旦)。   计算显示,西元前899年的那次日食把主观亮度(人类观察者所感受到的亮度)减低的程度小于25%。为了证明这样的亮度减少可以给观察者有“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一些研究者对观察了1997年日出时日偏食的观察者进行了调查。然而,所有的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不到10%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观察者没有“天再旦”的感觉),要不就是位于亮度减低超过80%的地方(这些地方有(指天再旦的感觉))。从这些数据,研究者作出结论,“主观亮度减少超过10%会造成“确定的天再旦”的感觉”。这个结论根本毫无根据。实际上,飘过的云常常可以造成主观亮度减少25%……   另外,该文也质疑了对于该次日食的计算的正确性。   另外,有人依据《日食路线图》作了调查,发现在前899年4月21日早晨的日食,日食带西端在山东省,陕西省是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天再旦的。而在前871年10月6日早晨,在郑地可看到天再旦的天文景像。
09:46:58 说
  立项过程  1995年秋,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   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5年底国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共七个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聘请了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996年春,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了一个由不同学科的21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6年5月得到了通过。   日国务院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   工程目标  1.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2.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3.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研究课题  1.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  2.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   3.夏代年代学研究;   4.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   5.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   6.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   7.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   8.碳14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   9.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   研究方法  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同时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
09:46:58 说
  立项过程  1995年秋,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   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5年底国务院召开会议,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共七个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聘请了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996年春,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了一个由不同学科的21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6年5月得到了通过。   日国务院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   工程目标  1.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2.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3.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研究课题  1.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  2.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   3.夏代年代学研究;   4.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   5.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   6.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   7.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   8.碳14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   9.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   研究方法  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同时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
09:46:20 说
  展开   简介  巫山县出土的商尊  1996年启动,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工程正式启动于日,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验收。   背景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他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虽然其中也有年代记载,但这些年代比较模糊且又不一致,所以他便弃而不用,在《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因此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年表。   第一个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学作系统研究工作的学者是西汉晚期的刘歆。刘歆的推算和研究结果体现在他撰写的《世经》中,《世经》的主要内容后被收录于《汉书?律历志》。从刘歆以后一直到清代中叶,又有许多学者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进行了推算和研究。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推算所用的文献基本上不超过司马迁所见到的文献,所以很难有所突破。晚清以后情况有些变化,学者开始根据青铜器的铭文作年代学研究,这就扩大了资料的来源。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又为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进入20世纪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又为研究夏商周年代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
09:46:20 说
  展开   简介  巫山县出土的商尊  1996年启动,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工程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相结合,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旨在研究和排定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确切年代,——为研究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创造条件。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工程正式启动于日,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验收。   背景  夏商周断代工程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他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虽然其中也有年代记载,但这些年代比较模糊且又不一致,所以他便弃而不用,在《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因此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年表。   第一个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学作系统研究工作的学者是西汉晚期的刘歆。刘歆的推算和研究结果体现在他撰写的《世经》中,《世经》的主要内容后被收录于《汉书?律历志》。从刘歆以后一直到清代中叶,又有许多学者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进行了推算和研究。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推算所用的文献基本上不超过司马迁所见到的文献,所以很难有所突破。晚清以后情况有些变化,学者开始根据青铜器的铭文作年代学研究,这就扩大了资料的来源。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又为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进入20世纪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又为研究夏商周年代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
09:45:51 说
  转载  夏商周断代工程  百科名片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日正式启动,到日通过国家验收。  目录  简介   背景   立项过程   工程目标   研究课题   研究方法   结论与意义   批评与质疑   工程的价值   关于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质疑   蒋祖棣对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工程争议   1. 互联网——第一次辩论   2. 面对面的交锋——第二次辩论   3. 芝加哥大学——第三次辩论   夏商周断代工程与洛阳   展开   简介   背景   立项过程   工程目标   研究课题   研究方法   结论与意义   批评与质疑   工程的价值   关于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质疑   蒋祖棣对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工程争议   1. 互联网——第一次辩论   2. 面对面的交锋——第二次辩论   3. 芝加哥大学——第三次辩论   夏商周断代工程与洛阳
09:45:51 说
  转载  夏商周断代工程  百科名片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中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日正式启动,到日通过国家验收。  目录  简介   背景   立项过程   工程目标   研究课题   研究方法   结论与意义   批评与质疑   工程的价值   关于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质疑   蒋祖棣对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工程争议   1. 互联网——第一次辩论   2. 面对面的交锋——第二次辩论   3. 芝加哥大学——第三次辩论   夏商周断代工程与洛阳   展开   简介   背景   立项过程   工程目标   研究课题   研究方法   结论与意义   批评与质疑   工程的价值   关于周懿王元年天再旦的质疑   蒋祖棣对工程方法论的批评   工程争议   1. 互联网——第一次辩论   2. 面对面的交锋——第二次辩论   3. 芝加哥大学——第三次辩论   夏商周断代工程与洛阳
11:35:00 说
  我已在亚马逊网订购了由马红光先生著的《山海经之南山经》考证一书,下周就能拜读此书。
11:35:00 说
  我已在亚马逊网订购了由马红光先生著的《山海经之南山经》考证一书,下周就能拜读此书。
10:13:33 说
  论科研  科学研究需异才,奇思怪想痴主张。派系森严眼界窄,学者思想不开放。  按部就班是传统,循规蹈矩立锢网。中华英才怎不出?可叹无缘诺贝奖!
10:13:33 说
  论科研  科学研究需异才,奇思怪想痴主张。派系森严眼界窄,学者思想不开放。  按部就班是传统,循规蹈矩立锢网。中华英才怎不出?可叹无缘诺贝奖!
10:03:02 说
  阅读了‘吾爱兑乾’的评论,感觉吾兄是一位很有学识之士。其评论十分精辟并且一针见血。我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支撑写这本书的,就像评论中的所写的“LZ你需要自己去研读你提到的那些著作(虽然这可能意味着你二十年内都未必有资格写你这本大作)”。  之所以编写这本书,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我觉得我对于神话理论的整体推论是正确的,这套理论的提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文化视角下的神话新解》一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引起读者思考,共同探讨宇宙及人类的奥秘。这本书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二,这事遵循我的人生态度。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很想去做一件事,那他就应尽快着手去做,否则,抱憾终身的事就会有许许多多。  十分感谢吾兄的指点,另附上我几年前的一点感悟。  人生的意义  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  当一个年轻人从学校走入社会,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雄心勃勃的志向去投入到一份职业当中,准备大展手脚,干出一番事业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年轻人变得随波逐流,为了过日子而过日子了,自己的思想变得模糊起来,生活在迷惑和苦恼当中一天天的渡过。  当一位垂暮的老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做过什么,平平淡淡的过了一辈子,很遗憾甚至是后悔没有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使得一些自身很有特长和优势的技能没有发挥出来。甚至那些很有名望并取得很大成功的人士,当他们谈论起所从事过的事业时,他们会说,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所做的事并不是我最想做的,所有的成就并不能使我感到快乐。  马思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种理论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所以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如何实现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发现生命意义的钥匙,但怎样实现这就是成为大家探询的话题。这里而要提出两个概念——本我、自我。  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本能。  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超我,并且为了整个人格的礼仪,与外部世界进行“调解”,以满足人格的长远需要。  本我是一种潜意识的东西,她往往被忽视,但本我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象现在有一句很时尚的话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时,他可以做到不知疲倦、不怕任何困难和挫折。甚至在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被别人看成是疯子、神经病时也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这时他的行为就是遵循着本我的呼唤,并且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往往能取得惊人的成绩;而当一个人从事不愿干的事情时,即使报酬高、待遇好、别人羡慕,他也不会觉得快乐,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会衰减,他的能量不会有很大的发挥。  只有当本我被挖掘、认识、遵从的时候人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本我的许多意愿可能是不道德甚至是邪恶的,这就需要用理性去战胜它、控制它。人不能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做事,人是要能自制、自律的。  怎样去发现本我,如何去发挥本我中好的方面,如何去控制和改变本我中不好的方面成为一个人能否达到最高层次需求的根本。  聆听内心的呼唤,体验做每件事后的感受,能用理性去分析自己的情感、愿望,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是发现本我的有效途径。这里有一个好的办法:去分析白日梦。每一个人都会有白日梦,尤其是年轻人。当学习之余、闲暇的时候,坐在桌子旁发呆,幻想着自己做着什么事情,有时会产生十分愉悦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白日梦。如果经常产生相似的梦幻,那梦幻中的事情就很可能是本我的意愿。如果从事这方面的事情,那一个人的能量就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从事真正喜爱的事业,让短暂的一生绽放出最大的光彩。
10:03:02 说
  阅读了‘吾爱兑乾’的评论,感觉吾兄是一位很有学识之士。其评论十分精辟并且一针见血。我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支撑写这本书的,就像评论中的所写的“LZ你需要自己去研读你提到的那些著作(虽然这可能意味着你二十年内都未必有资格写你这本大作)”。  之所以编写这本书,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我觉得我对于神话理论的整体推论是正确的,这套理论的提出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文化视角下的神话新解》一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引起读者思考,共同探讨宇宙及人类的奥秘。这本书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二,这事遵循我的人生态度。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很想去做一件事,那他就应尽快着手去做,否则,抱憾终身的事就会有许许多多。  十分感谢吾兄的指点,另附上我几年前的一点感悟。  人生的意义  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那些有文化、有思想的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活着。  当一个年轻人从学校走入社会,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雄心勃勃的志向去投入到一份职业当中,准备大展手脚,干出一番事业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年轻人变得随波逐流,为了过日子而过日子了,自己的思想变得模糊起来,生活在迷惑和苦恼当中一天天的渡过。  当一位垂暮的老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时,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做过什么,平平淡淡的过了一辈子,很遗憾甚至是后悔没有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使得一些自身很有特长和优势的技能没有发挥出来。甚至那些很有名望并取得很大成功的人士,当他们谈论起所从事过的事业时,他们会说,虽然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所做的事并不是我最想做的,所有的成就并不能使我感到快乐。  马思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种理论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所以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如何实现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发现生命意义的钥匙,但怎样实现这就是成为大家探询的话题。这里而要提出两个概念——本我、自我。  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本能。  自我属于意识范畴,出生时婴儿的精神知识由本我构成。自我正是一个人出生之后,幼儿时代通过父母的训练和与外界打交道而形成的人格的一方面,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它的作用是既坚持本我的目的,以利其冲动之实现,不让本我和这些外界规范发生冲突,于是便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因此,控制和统辖着本我与超我,并且为了整个人格的礼仪,与外部世界进行“调解”,以满足人格的长远需要。  本我是一种潜意识的东西,她往往被忽视,但本我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象现在有一句很时尚的话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时,他可以做到不知疲倦、不怕任何困难和挫折。甚至在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理解,被别人看成是疯子、神经病时也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这时他的行为就是遵循着本我的呼唤,并且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往往能取得惊人的成绩;而当一个人从事不愿干的事情时,即使报酬高、待遇好、别人羡慕,他也不会觉得快乐,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会衰减,他的能量不会有很大的发挥。  只有当本我被挖掘、认识、遵从的时候人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本我的许多意愿可能是不道德甚至是邪恶的,这就需要用理性去战胜它、控制它。人不能随心所欲,不计后果的做事,人是要能自制、自律的。  怎样去发现本我,如何去发挥本我中好的方面,如何去控制和改变本我中不好的方面成为一个人能否达到最高层次需求的根本。  聆听内心的呼唤,体验做每件事后的感受,能用理性去分析自己的情感、愿望,做到真正的了解自己是发现本我的有效途径。这里有一个好的办法:去分析白日梦。每一个人都会有白日梦,尤其是年轻人。当学习之余、闲暇的时候,坐在桌子旁发呆,幻想着自己做着什么事情,有时会产生十分愉悦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白日梦。如果经常产生相似的梦幻,那梦幻中的事情就很可能是本我的意愿。如果从事这方面的事情,那一个人的能量就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从事真正喜爱的事业,让短暂的一生绽放出最大的光彩。
17:32:49 说
  《文化视角下的神话新解》是本人的闭门造车所作。书出版后,我把书送给了许多朋友,他们大都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我准备对此书进行修改后再版。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点,望大家能不吝赐教。
17:32:49 说
  《文化视角下的神话新解》是本人的闭门造车所作。书出版后,我把书送给了许多朋友,他们大都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我准备对此书进行修改后再版。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点,望大家能不吝赐教。
17:11:44 说
  全文完
17:11:44 说
  全文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书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