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莱斯协商任务的第二个株洲 中南无线电厂塔怎么爬

第一节 师到达战场
一、史密斯支队到达
二、师主力到达
三、迪安将军的阻止计划
第二节 乌山――平泽――天安的战斗
一、乌山的战斗
反坦克战斗
反步兵战斗
后退的决心
后退时的溃败
北朝鲜军队
二、平泽―安城一线的防御
平泽的战斗
游击队切断通信网
从平泽、安城向天安后退
三、7月初南朝鲜军队的迟滞行动
汉城―清州公路方面的迟滞
中央公路方面的迟滞
四、天安的战斗
第三节 总司令部情况判断的变化和联合国军的创建
一、情况判断的变化和增援要求
二、联合国军的创建
第四节 车岭山脉中的迟滞行动
一、美第24师的企图
二、美第21团的迟滞行动
全义的战斗
航空火力拦阻
赞森营的毁灭
放弃乌致院
三、美第34团的迟滞行动
四、南朝鲜军队的迟滞行动
镇川――清州的迟滞行动
北朝鲜第2军军长易人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孙子 第一节 师到达战场
一、史密斯支队到达
  7月2日上午8时30分许,史密斯中校在大田向查奇将军报到。查奇将军指着地图上的一点说:“现在最重要的是阻止敌军突进。要把见了坦克不逃跑的士兵都放到这里。你到这里支援韩国军队,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吧”。史密斯说:
“那么我去看看地形”,便带领参谋向水原北上了。沿途的道路上,南朝鲜士兵和难民在络绎不绝地南下。
  史密斯中校判断,大田以北约100公里的乌山北侧高地为“最适当的阵地”,进行必要的标示后返回设在大田飞机场的营露营地。这个高地是瞰制京釜公路和铁路的要点。
  可是当晚,史密斯中校受领了查奇将军下达的“占领平泽―安城一线”的命令。不知道这天早晨查奇将军指的一点同乌山和平泽的关系是什么。史密斯支队再次乘火车北上,各以1个连占领了安城和平泽,营部设在平泽。
二、师主力到达
  迪安将军于3日上午10时30分,煞费苦心地在大田着陆,肯定了查奇将军把史密斯支队配置在平泽和安城的处置。但是认为,1个连怎么也难以守住平泽、安城,为了督促当时在釜山乘火车的第34团北上,当夜即飞往釜山。
  3日傍晚,第24师主力已由海路被送到朝鲜。第21团的直接支援炮兵第52野战炮营A连,7月2日在博多乘船,当天黄昏到达釜山,正通过铁路运输北上。7月1日第34团在佐世保乘船,2日夜在釜山登陆,正在搭乘列车。而且,熊本的第21团3日在门司和佐世保乘船,预定于4日早晨到达釜山。在y堂海岸进行登陆演习的第19团,就那样向釜山急航,预定4日早晨抵达釜山。另外还决定第25师的第27团战斗群于下周航渡。
  7月4日早晨,第34团第1营乘列车开始北上,主力有可能于傍晚从釜山出发。第34团之所以推迟从釜山出发,是因为该团带来的驻地用的器材过多,为挑选一些留下费了时间。
  迪安将军从4日凌晨0时1分起指挥在朝鲜的美军,查奇准将留作副指挥官。这一天,北朝鲜军队开始以破竹之势向水原进击。
三、迪安将军的阻止计划
  迪安将军得知以上情况后,为考虑在哪一线阻止北朝鲜军队而绞尽了脑汁。师受领的任务是:“尽量在北方阻止敌人,建立用以发动攻势的基地”。因此,必须首先阻止住敌军,而问题是在何处及如何阻止。北朝鲜军队在半岛的全正面向南推进,其主攻方向为京釜公路,以坦克为先导的2.5万名敌军在南进中,(该将军回忆录)中央公路、东海岸公路方面敌军的进展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今明两天师可以使用的兵力却只有2.5个营。
  从地形上看。由北向南以下各线适于防御:(1)平泽―安城―忠州―三陟一线;(2)车岭山脉;(3)锦江;(4)小白山脉;(5)洛东江一线。现在汉江一线已被突破,除在上述各线的某一线阻止敌军以外别无他法。
  迪安将军决定首先在最北一线的平泽―安城一线阻止敌军。然后,于4日下午返回大田,与南朝鲜陆军部协商
注: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关系,在14日李承晚总统向麦克阿瑟将军提出请求:“希望也一起指挥韩国军队”之前,是合作关系。当时,南朝鲜军队的兵力,把四处逃散的兵员集中在一起共有6.8万人。
] 之后,决定在龙仁―镇川―清州公路以东地区由南朝鲜军队担任。
  迪安将军选择平泽―安城一线为最初阻止线的理由是,这一线由于牙山湾深深凹进去,在南朝鲜是最窄的地方。而且,安城河
注:中日甲午战争的初战就是发生在这个安城河畔的成欢里,是产生“安城河容易过”这首军歌的古战场。另外,1951年正月,被中国军队打得往后退的联合国军,也是在这一线站住脚的。
形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另外,由于牙山湾的南岸向西突出较大,所以如果北朝鲜军队夺取平泽,就可以利用经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向釜山的接近路。因此认为,为了控制这条路线也需要固守平泽。
  但是,虽说狭窄,平泽―三陟一线也有约200公里,而且在安城―平泽一线,既没有战术上易于防御的地形也没有地形障碍。安城河正如军歌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容易涉渡的河流。
  迪安将军的计划是,把北上中的第34团配置在平泽―安城一线,令其坚守。但是,该团5日早晨才能到达,所以没有时间展开和构筑阵地。于是就决定把占领平泽和安城的史密斯支队推进到乌山以北一线,令其迟滞敌人。史密斯支队,可以说是掩护部队,受领了全般警戒的任务。
  另外,根据《迪安将军回忆录》,该将军“认为乌山以北的地形有利,所以用史密斯支队在战线上坚守要点,可能有助于制止不停地退却下来的韩国军队”。
  曾任第25师炮兵司令官的乔治?巴斯准将,作为师炮兵司令官前来赴任,所以迪安将军便把这位将军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派往平泽,向史密斯支队传达占领乌山的命令。然后,迪安将军任命刚从日本飞来的哈劳德?阿伊莱斯中校担任5日拂晓前到达大田的第34团第1营营长,同时,直接命令其占领平泽。
  不久,第34团团长吉亚?罗维莱斯上校到达大田火车站。迪安将军把任命阿伊莱斯中校担任第1营营长并令其占领平泽的事,告诉了罗维莱斯上校,并且命令达维德?史密斯中校指挥的第3营占领安城,团部设在成欢里。罗维莱斯上校于5日上午依照命令配置了部队。但是,该上校却尚未见到阿伊莱斯中校。
  根据《迪安将军回忆录》中的记述,该将军曾向南朝鲜军队提出过阻止敌军南进的“建议”,但是,南朝鲜军队摆出了没有炮兵、没有反坦克手段、因为被包围了等等理由,表现出缺乏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建立战线的气概,而且也不进行努力。其“方法”是什么虽然没有写,但从前后的关系看,可能是类似南朝鲜军队的情报科长李中校提出的建议,即:“坦克,可以允许它随意突破,但要用环形防御阵地阻止后续的步兵和补给车辆。当坦克通过后,要立即在其后方的道路上挖掘壕沟,使坦克无法返回补充油料特别是弹药,等待其自行毁灭”。但是,这种方法似乎一次也没有试用过。迪安将军追述道:“当时,北朝鲜军队的坦克是单独地以纵队队形突击过来的,因此或许能建立奇功”。 第二节 乌山――平泽――天安的战斗
一、乌山的战斗
  史密斯中校根据内部指示,于7月4日下午把部队集合到平泽,并把前来支援的第52炮兵营掌握到手以后,便和炮兵营长佩里中校一起再次侦察乌山北方的高地,标示了阵地位置。该中校刚回到平泽,巴斯准将即前来下达了命令:“在乌山北方高地占领阵地。就是你在这之前向查奇将军说的那个高地”。
  史密斯支队于凌晨0时过后,即乘征用的卡车从平泽出发了。支队为了防止敌人突然袭击,而闭灯前进。途中的桥梁上都有南朝鲜军队的工兵安放的炸药,道路上充满了难民和败逃的南朝鲜兵,由于司机逃跑等原因,所以直到凌晨3时许,才抵达平泽北方18公里的阵地。
  步兵开始按标志构筑阵地,炮兵在前一天侦察的山阴占领了阵地。而且,把一门带有6发反坦克炮弹的专门反坦克炮,配置在步兵后方约1000米处。
  炮兵由第52野战炮营营长米拉?佩里中校指挥,由营部管理连的半数和A连组成,计有105毫米榴弹炮6门(一说5门)、车辆73辆、人员134名、榴弹1200发。但是,宝贵的反坦克榴弹却只有6发。原因是营里负责弹药的军官跑遍北九州收集反坦克榴弹,而只收集到了18发。于是,他就把18发的1/3即6发交付给最初渡海的A连。
  7月5日早晨,乌云低垂要下小雨的样子,看来又无法得到空军的支援了。上午5时一出太阳,步兵便进行试射,炮兵进行测地。阵地只构筑了单人掩体,没有设置反坦克障碍。
  史密斯中校警惕地监视着通往12公里以北水原的公路。
反坦克战斗
  5日上午7时许,出现了从水原方向来的纵队。起初较远看不清是什么纵队,到7时30分,发现是以8辆坦克为先头的坦克纵队南下而来,不久接近到阵地前约2000米处。上午8时16分,炮兵在3600米的距离上开始发射。据说,这时在步兵阵地上的巴斯将军认为“这个时刻是历史性的瞬间”,作了准确的记录。
  由于步兵阵地上的炮兵前进观察军官的引导,炮弹开始命中了目标。但是,北朝鲜军队的坦克毫无停车的样子,依然在道路上前进。因为没有效果,炮兵便停止了射击。当敌人的坦克接近到630米左右时,史密斯中校又命令75毫米无坐力炮射击(据认为,当时75毫米无坐力炮的反坦克有效射程为700码即630米)。?门无坐力炮的首弹相继命中了先头的坦克。然后又有几发炮弹直接命中。但是,T―34坦克若无其事,一边用85毫米加农炮和7.62毫米机枪射击,一边毫不犹豫地沿着坡度很陡的道路爬上来。75毫米无坐力炮的弹药对T―34完全不起作用。
  当坦克来到步兵阵地的前沿时,澳里?科纳中尉自己操作60毫米火箭筒从射程14~15米处,对坦克的背面接连打了22发火箭弹。但是仍然没有显著的效果。史密斯中校说:“因为炸药陈旧,所以性能下降了”。
  T―34坦克越过山口开始下坡时,待机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105毫米榴弹炮开始射击,击毁了先头的两辆坦克。1辆履带被打断,1辆起了火。(打断履带的,也可能是火箭筒)。第3辆坦克把这两辆推到一边从山口往下开。
  在先头纵队的后面,每4辆坦克为1群保持着较小的间隔继续跟进,毫不犹豫地突破了步兵阵地。坦克纵队总共有坦克33辆,先头的坦克于上午8时30分突破步兵阵地,最后尾的坦克在9时许通过。在这次战斗中,步兵伤亡约20人。但是在这短短30分钟的战斗中伤亡20人和我军装备不能破坏敌军坦克的事实,却给了步兵以相当大的冲击。后面的坦克上搭载着步兵,而史密斯支队似乎并没有射击。坦克通过之后,步兵开始用力挖起了壕沟。
  佩里中校的炮兵队,根据前进观察军官的报告,完成了反坦克战斗的准备。他们把5个火箭筒配置在道路旁,其中1个组由佩里中校直接指挥。炮兵队对从山口下来的坦克纵队以普遍榴弹进行齐射,打断了第3辆坦克的履带。坦克队紧闭炮塔盖用85毫米加农炮和机关枪一边进行射击,一边同时沿着道路往下开,可能是因为展望镜被涂抹上了东西,其射击完全是盲目的。火箭筒组首发命中了先头坦克,但弹丸被反弹回来。这时,射手埃巴索尔中士看着坦克有战舰那样大。炮兵对通过的5辆坦克的背后,在射程140~270米的距离上进行了射击,但仍然没有效果。
  佩里中校这时右脚负了伤,仍继续指挥,以准备对付后续的坦克。约10分钟后,分成数群的坦克纵队由山口下来。这时,炮兵阵地上发生了混乱。大多数炮手和弹药手都逃跑了。在战斗开始之前,炮手们认为:“敌军的坦克一旦知道进行战斗的是美军,马上就会向后转返回”,可是相反,北朝鲜军队封锁了炮兵唯一的退路,所以突然害怕了。军官亲自装填弹药,军士们瞄准。佩里中校和斯克特中尉身先士卒,亲自当炮手进行射击,使1辆坦克抛锚。但是,坦克纵队几乎未进行射击,就通过去了。坦克破坏了放在道路旁边农民庭院里的弹药库,向乌山直进。后续的坦克上搭载着1~2名步兵,炮兵虽将他们打掉,但结果仍有共计29辆坦克突破。这个坦克群是第105装甲师的第107坦克团。最后的坦克于上午11时15分许通过了炮兵阵地。
反步兵战斗
  雨在继续下,不能进行航空火力支援。上午10时许,水原方向出现了在3辆坦克引导下、长达10公里的汽车和步兵纵队。据尔后判明,这个纵队是北朝鲜第4师第16、第18团。
  第4师师长李权武将军等是否知道前面的敌人是美军,尚不清楚。后来,被俘的北朝鲜第2军的主任作战参谋李学九上校陈述,如前所述,“没有预想到美国会介入这场战争。因此,美陆军介入对北朝鲜政府来说,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所以据认为,第4师师长也还不知道。美国公开史料推测:“好象是认为,又碰到了南朝鲜军队的小小的迟滞阵地”。北朝鲜军队的纵队接近到阵前900米时,史密斯中校于上午11时45分发出了“猛烈射击那个纵队”的号令。107毫米迫击炮的效力射围绕着先头的卡车群,12.6毫米机枪的扫射打得纵队横倒竖歪。卡车起火,人员炸飞,遭到突然打击的北朝鲜兵跑进了侧沟。不久,3辆坦克接近到步兵阵地前方270米处,开始用机枪扫射和85毫米炮速射,约1000名步兵在道路两侧散开发起了攻击,但其后边长长的大纵队却停止了前进。
  这时,假如佩里中校的炮兵进行射击,可能会给北朝鲜军队以相当大的打击,可是炮兵连1发炮弹也没有打。一问前进观察军官才知道,有线电被前面的坦克压断了电线、便携式无线电台被雨淋湿而不能使用,车载电台也在上午11时左右不通了。通信中断,炮弹就打不出去。这是美军的射击方式,是在射击指挥所运用火力。炮兵队3次派出线路维护组进行修理,但在敌火下均未成功,结果失去了有利的战机。
  北朝鲜军队的正面进攻并不猛烈,而从其后面上来的部队却包围了史密斯支队的两翼。史密斯支队认为这是紧要关头而拼命射击,但无法阻止敌人的包围。到下午0时30分左右,在有B连的1个排占领阵地的95高地的两侧高地上,出现了北朝鲜军队的大部队,开始居高临下地射击B连。史密斯中校把这个排撤回到连的主力中,同时把营集中到紧缩了的环形阵地上。这个当初正面宽达1200米的阵地,现已变成了直径700米的巴掌大的地盘。
  北朝鲜军队的炮兵、迫击炮的射击越来越猛烈,进到东侧高地的北朝鲜军队的机枪也开始自上而下射击C连。到下午1时许,便迂回到了C连的右侧后。
后退的决心
  下午0时30分左右,北朝鲜军队开始压缩包围圈。从史密斯支队的两翼渗透过去的北朝鲜军队,向阵地背后移动,其后续部队一直延续到水原。到这时,第一线经过约3小时的战斗,轻武器的弹药有的已用尽,炮兵不能射击,得到增援的可能性也没有了。假如空军的飞机飞来,不仅可以给在路上摆成长蛇阵待机的北朝鲜军队以打击,而且可以攻击突破到后方的坦克部队。但由于乌云低垂,其希望也成为泡影。根据这种情况,史密斯中校定下了后退的决心。他认为:“磨磨蹭蹭,就会遭到被全歼的命运。现在正是后退的时机”。
后退时的溃败
  史密斯中校计划要梯次后退,后退的顺序是C连、卫生队、营部、B连,并决定以B、C连交互掩护其后退。各分队想赶紧离开阵地,沿铁路后退到乌山,只是因为是在白天退却,又加上既无炮兵支援,又无空军掩护。所以,从东侧进至步兵背后的北朝鲜军队,用马克沁重机枪横扫了成一路纵队后退的C连,并对陆续后退的美国兵进行了狙击。这样,史密斯支队便在此遭受重大损失,发生混乱,溃不成军了。
  最初留下作为掩护部队的B连完成后退的准备时,史密斯中校已走出阵地,为贯彻自己的企图和了解步兵的状况找佩里中校去了。据说,史密斯中校认为,炮兵没有射击,可能是因为被敌人的坦克撞坏了。他一看炮兵阵地,所有炮车全都完好无损,反而感到吃惊了。而且,敌人的步兵还没有来到炮兵阵地附近。
  炮兵得到史密斯中校的后退命令后,立即从火炮上卸下瞄准具和炮闩以使其不能使用,并决定用隐蔽在房屋背面的车辆撤退。估计“公路已被敌人的坦克切断”,便计划从乌山南端向安城后退,史密斯中校和佩里中校一起乘上了先头的车。
  两位中校从乌山街里通过,来到岔路附近,忽然往前面一看,见有3辆北朝鲜军队的坦克停放在那里,两人很吃惊,慌忙调转车头,从乌山街北端进入通往安城的泥土路。
  这样一来,费了若干时间,但是北朝鲜军队的坦克却未发射1发炮弹。原因是坦克乘员到车外抽起烟来了。因此,两位营长以下大部分炮兵总算幸运地捡了一条命。不过,在战场上时常发生这种可以说是幽默的场面。
  这个车辆纵队在乌山东北侧收容了三五成群败逃的步兵。
  步兵是在约2公里的距离上,在敌火下翻山越岭、淌过水田而来的,所以有的跑掉了鞋子和钢盔,有的连衬衣也没有穿。史密斯中校等了一会收容了约100名步兵,日没后,到达了安城第34团第3营的阵地。
  溃败的史密斯支队,在两三天以后点验了人员,结果查明在这场战斗中共战死和失踪约150人。未接到后退命令而留下来的B连第2排,剩下卡尔?巴纳德中尉以下13人,于7日黄昏回到天安。据说,该排途中曾6次同敌人的穿插部队遭遇。也有极少数的人步行到黄海或日本海海岸,乘小船回到了釜山。
  步兵遗弃的部队装备有:2门107毫米迫击炮、2门75毫米无坐力炮、数挺机枪。另外,在敌人的交叉炮火之中无可奈何地留下了25~30名战死者和担架伤员。有个卫生中士主动地和伤员一起留下,以后便渺无音信了。
  炮兵丢弃了所有火炮,31人失踪。
北朝鲜军队
  在这次进攻战斗中,北朝鲜第4师和配属部队共战死42人,负伤85人。7月11日,北朝鲜军队让在乌山被俘的安布劳斯?纽根特炮兵上尉在汉城广播电台向美军进行广播。在当时的广播中说,在乌山被北朝鲜军队俘虏的共有72人。
  史密斯支队退却以后,北朝鲜军队没有积极地进行追击。据望见乌山高地的人说:“北朝鲜兵忙于收集战利品,驱逐了美军,他们似乎就感到满足了。在后来缴获的北朝鲜兵的日志中写道:“7月5日,看到美军的车和俘虏。还看到几具美国兵的尸体。我军的4辆坦克受到破坏。在乌山有大战斗”。
  北朝鲜公开史料把这场同美军的初战,作了如下叙述:
   “美国侵略者在李伪军的掩护下,在平泽、安城北方地区把地面部队展开,企图以此在车岭山脉一线阻止我军的进击。因此,要求人民军进一步加快进攻速度,毫不留情地全歼抵抗之敌。”
   “主攻方向追击敌人的部队,以坦克为先导击败顽强防御之敌,于7月4日解放了敌人的第2根据地水原;7月5日,尖兵在乌山以北同美第24师的先遣队遭遇。”
   “尖兵不待主力到达,立即转入突击战;坦克部队在行进间即以纵队突入敌阵,一举摧毁敌人的防御阵地,压制并消灭了敌人的炮兵阵地。”
   “继坦克突进之后,转入突击的步兵在正面进攻的同时,迅速迂回到侧面打击了敌人。”
   “这样,我军在不到2小时的战斗中,几乎全歼美军步兵和炮兵各1个营,使其陷入了瘫痪状态。”
   “在尖兵坦克部队工作的文化副师长安东洙同志,直到停止呼吸的最后一瞬间还对坦克兵进行鼓动,保障了战斗的胜利。赵炯九同志勇敢地向敌人的堑壕突击,只身用刺刀消灭敌军官兵17人,用手榴弹消灭40余人。”
   “这样一来,美帝国主义者认为美军一出动就会使战局发生根本的有利变化的企图,被人民军的英勇战斗给彻底粉碎了。”
二、平泽―安城一线的防御 第34团
  这个团长期驻扎在佐世保。由于附近缺乏演习场,以及前任团长不称职等等,团的士气不振。因此,罗维莱斯上校受领了“重建该团”的命令,于4月上任,但是在短短2个月内,部队是不可能马上有起色的。罗维莱斯上校本身似乎也不是擅长于战场指挥的人。于是迪安师长决定,把在欧洲战场上一起工作过的勇敢的罗伯特?马丁召到日本,接替罗维莱斯上校的工作。该团现有人员1981人。
平泽的战斗
  7月5日早晨,指挥史密斯支队的巴斯准将回到平泽,指示阿伊莱斯中校说:“坦克可能突破过来,要派出火箭筒组予以阻止”。为此,查尔斯?佩恩中尉作为侦察军官北进,在西井里发现了坦克转弯的痕迹。这时,乘马的南朝鲜兵大声喊着:“坦克!坦克!撤退!撤退!”后退而去。该中尉发现北面1500米处有坦克,便用火箭筒进行了远距离射击。可是运气不好,一等兵夏德里克被坦克的机枪打死了,因而立即归队报告:“没有战果”。敌人也没有前进,所以,以后就与敌人脱离了接触。
  关于乌山的战斗,第34团向师长报告说:“史密斯支队正在乌山进行战斗,但是由于和支队断绝了联系,所以后来的情况不明”。迪安将军对此很担心,遂于5日夜驱车来到了平泽。可是,平泽的阿伊莱斯营也未能和史密斯支队取得联系。
  迪安将军听说敌人的坦克已进至西井里附近,便考虑到:“那么,占领了乌山高地的史密斯支队怎么样了呢?”直到半夜以后,尚未取得任何联系,迪安将军认为这是不祥之兆,遂于6日凌晨1时许从平泽出发,返回大田的司令部。该将军总认为,这是由于史密斯支队过于前出而遭到全歼的(回忆录)。迪安将军回去不久,在乌山幸存下来的4人到达了阿伊莱斯营营部,报告史密斯支队已被全歼了。这时,佩里中校顺便报告了事情的原委。
  巴斯准将和阿伊莱斯中校受到强烈的震动。阿伊莱斯中校下决心:“决不能一直顽强战斗下去,以致象史密斯那样被围歼”。阿伊莱斯中校当时虽是31岁的青年,但人们都说他是“沉着的人”。巴斯将军指示阿伊莱斯中校:“要尽量长时间地保持现有阵地。但是,当出现营被包围,或被切断退路的情况时,也可以后退”,然后于6日上午1时30分由平泽出发往成欢里的团部去了。
  将军到达团部,把平泽的第1营的情况告诉罗维莱斯团长后,命令其把团部集结到天安附近。罗维莱斯上校虽然没有听师长说过任何关于巴斯准将的指示权问题,也不明白集结的理由,但是,巴斯将军就在眼前下达指示,所以又不能不服从。罗维莱斯团长做了如下处置:命令两个营经过轻微的战斗后撤退;命令团预备队L连占领平泽南侧高地,收容第1营之后,一边迟滞敌人一边向天安后退。
  阿伊莱斯营于凌晨0时30分爆破了阵地前的小桥,迎来了雨雾弥漫的7月6日早晨。阿伊莱斯中校来到A连指挥所的61高地时,忽然听到坦克的隆隆声,隐隐约约地看到坦克纵队在雾中开过来,不一会就停到破坏了的桥头上。共有13辆坦克。这时,出现了跟随坦克而来的步兵,开始在桥的两侧渡过这条小河。
  见此情形,阿伊莱斯中校便命令107迫击炮射击,但因射弹散布较大没有效果。这时,前进观察员已被坦克炮炮弹震昏过去,重迫击炮也不能射击了。北朝鲜军队的步兵逐次展开发起进攻,开始向两翼移动。于是,阿伊莱斯中校立即下后退的决心,命令在旁边的A连连长奥斯伯恩上尉退却,他自己返回了平泽的营部。
游击队切断通信网
  当时,团的第3(作训)参谋组长约翰?敦少校来营部,传达了团的命令:“在营不陷入危险的范围内,要尽量长时间地保持现有阵地,以后往天安后退”。敦少校来联络,是因为团部和营的联络一直没有构通,平泽和成欢里仅仅相距8公里,可是无线电和有线电都不通。特别是有线电,无论怎么护线都白费。因为,游击队混杂在络绎不绝地南下的难民和南朝鲜军队中,到处切断电话线。而且,电线又正好用来供难民捆扎行李。游击队这样破坏有线电网,不仅发生在这时,而是在朝鲜战争全过程中,到处发生的现象。在朝鲜,有线电大都只用于局部地区的电话网。
从平泽、安城向天安后退
  阿伊莱斯受领了敦少校传达的命令后,立即命令B连后退,上午9时许,开始向天安退却。在夕阳尚高的时候即到达了20公里以南的天安,然后又根据马斯将军的指示,在天安南侧的高地占领了阵地。这个营的后退行动纪律不太好,士兵们七零八落地后退,途中遗弃了许多装备、弹药、衣服之类等。
  L连连长阿奇?斯蒂斯中尉虽然受领了收容阿伊莱斯营的命令,但是一看到营开始后退,便擅自急忙后退到天安。不过,当时并没有受到处罚。安城的第3营奉命撤退,从下午到夜间到达了天安。营尚未与敌人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师长企图阻止敌人的南朝鲜最窄的一线,没有进行象样的抵抗就放弃了。于是,北朝鲜军队在轻而易举地实现了第二次战役目的的同时,可以从西面迂回直插釜山。
  6日傍晚,在天安以南,巴斯将军指示:史密斯支队留下的第21团第1营的1部在公路东侧占领阵地,阿伊莱斯营在其西侧占领阵地,团部和第3营位于天安。不知道巴斯准将采取这种配置的意图是什么。
  这天下午,迪安将军认为已被全歼的史密斯支队的兵员,逐渐集结到天安,报告:“支队的损失比想象的轻,而且给敌人造成了相当的损失”,以及听说:“敌人来了40辆坦克,步兵破坏了4辆,炮兵也摧毁了4辆”等,这才稍微放了点心。迪安将军对40辆坦克的数目感到吃惊,但有关坦克的真实情况尚未得到任何报告,所以只知道北朝鲜军队的坦克是T―
34。直到天安战斗之日即7月8日,将军才正确地认识到北朝鲜军队坦克的威力,提出了补给反坦克榴弹的要求。
  将军的情绪刚好一点,下午4时许就接到了罗维莱斯的报告,说:“放弃了平泽”。迪安将军很吃惊,为查明事实真相他跳上吉普,再次向63公里之遥的天安飞奔而去。将军在车中考虑:“该团为什么没有扼守安城河一线呢?是不是弄错了?”一到天安,他马上把大家召集到团部查明事实,平泽一线确实是放弃了。将军非常气愤,他拍案责问:“谁说可以从平泽后退的?”然而谁也不发言,过了一会,阿伊莱斯中校只说了一句“我负责任”。
  迪安将军想马上叫该团返回去,可是又一想,这是在夜间,一旦遭到敌人“伏击”就更糟了。再说,无论怎么生气也没有办法,所以该将军命令罗维莱斯上校:“明(7)日,在日出之后,要派1个连北进,恢复与敌人的接触,团今后在接到别的命令之前要坚守现在地区”,说完即返回了大田的司令部。巴斯准将回到原属的第25师去了。
   “北朝鲜公开史料”对这些战斗作了如下叙述:
  人民军联合部队歼灭了乌山的美军先头部队后,不给敌人以喘息时间继续猛追,到7月6日解放了平泽。与此同时,主攻部队左翼联合部队歼灭了在丰德川里(水原东北方)和金良场(水原东南方)地区抵抗的敌军,一直挺进到平泽和安城地区。中线部队解放了长湖院里、堤川等地区后,7月6日挺进到阴城、忠州北侧和堤川东南侧;沿着东海岸挺进的部队已进攻到宁越和三陡南方地区。”
   “我军海军第2鱼雷艇队4艘鱼雷艇7月2日,在注文津海上攻击美舰,击沉了敌重型巡洋舰1艘,击伤了轻型巡洋舰1艘(美方史料中,无此史实)。截至7月6日为止,我人民军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战役任务。”
三、7月初南朝鲜军队的迟滞行动
  7月初,在京(汉城)釜(山)公路东边,南朝鲜第1军由西往东并列第17团、第2师、首都师,迟滞汉城―龙仁、汉城―利川公路上的敌人;在中央公路正面,第6师防御忠州北侧,第8师防御丹阳北侧;在东海岸,第3师的第23团在平海里附近担任阻止任务。
汉城―清州公路方面的迟滞
  7月5日,当史密斯支队在乌山战斗的时候,南朝鲜第17团在龙仁“伏击”了北朝鲜第1师,给它的前卫造成了重大损失;从两水里后退的南朝鲜第2师进攻了进至利川的北朝鲜第2师的1个团,破坏及缴获了大量的迫击炮和火炮。对不伴随坦克的北朝鲜军队,南朝鲜军队的迟滞作战是积极主动的。
中央公路方面的迟滞
  主动地从春川后退的南朝鲜第6师,对尾追而来的北朝鲜第7师,利用横向地形逐次进行抵抗,或反击或“伏击”,进行了有效的迟滞。而且报道,在洪川北侧的山里,通过反击毙伤敌人400名,击毁大量T―34坦克。但是,南朝鲜第6师由于后方受到北朝鲜游击队的威胁,补给中断,弹药缺乏,7月2日终于丧失了朝鲜中部最大的要冲原州,后退到忠州。
  然而另一方面,北朝鲜军队也很困难,7月3日,以第7师的前进比计划推迟了为理由,罢免了师长崔仁少将,由八路军出身的崔春国少将接替他,而且把部队番号也改称第12师,以图扭转一下气氛。
  7月5日,新第12师以一部向堤川,主力向忠州前进,协同沿汉城―利川―阴城公路南下而来的第1师,于7月7日攻占了忠州。
  南朝鲜第8师从东海岸向原州、堤川移动,7月初在丹阳与北朝鲜第12师的一部进行了激战。
  6月末,2000~3000人的北朝鲜游击队在蔚珍登陆,渗透到太白、小白山脉。据认为,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在南下的正规军之先,夺取小白山中的战术要点,或切断敌人的后方交通线,或阻止联合国军的增援,为北朝鲜军队的前进提供方便条件。不过,其行动是极其消极的,没有多大效果。这支游击队的消极行动使北朝鲜军队首脑非常失望。在东海岸,南朝鲜第3师的第23团,从7月初开始在平海里阻止游击队的前进。北朝鲜第5师和第766游击团占领了江陵以后,主力沿海岸公路南进;为了保障师后方的安全,命令第11团沿江陵―平昌―宁越―春阳―蔚珍公路前进,以扫荡山里的南朝鲜部队。这次行军很艰苦,8天走了280公里的山路;北朝鲜第5师由于这次行军与美海军的炮击等,据说共损失兵员1800人。而且,由于海岸公路遭到美海军舰炮破坏,所以部队迟迟不得前进。不过,对重视浦项、延日的美军却形成了重大威胁。
  麦克阿瑟将军对北朝鲜第5师的动向非常关心。并且于7月7日,提请驻朝美军司令官迪安少将注意:阻止敌人的沿东海岸南下,对延日机场严加警备。
  因此,迪安少将遂命令当时正向大邱集结的第19团第2营担任飞机场和浦项洞的警备。但是这样一来,迪安将军的预备队却少了一半。当时,迪安将军曾希望作为京釜公路正面担任阻止任务的师长把兵力集中到该前线,但当他作为驻朝美军司令官视察整个战线后,认为即使如此也无济于事。该将军总有这样一种危惧感:不知南朝鲜军队的战线何时崩溃,北朝鲜军队何时拥入师的后方。关于7月5~6日南朝鲜陆军部的情况,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战争爆发不久,韩国的司令部事实上由第3部部长金白一少将掌握。但是由于他们内部互相猜疑‘他是共产党员’,互相谩骂,因而很不团结。所以,韩国军队的高级官员希望由我决定他们的行动”。迪安将军对南朝鲜军队的战斗力特别是战斗意志抱有不信任感,经常感到师的右翼有危险,感到危惧。
四、天安的战斗
  7月7日早晨,罗维莱斯上校根据师关于恢复与敌人接触的命令,给L连配属1个情报侦察排,令其北进。该连从天安出发时,是上午8时10分,太阳已高高升起了。就是这个连昨天没有执行上级赋予的收容阿伊莱斯营的任务而擅自后退下来。
  L连出发后不久,师长发来了电报:
   “7月7日上午10时25分发,致第34团团长。派1个营配属少量的运输工具北进,与敌接触,实施迟滞行动直至现阵地为止。据航空侦察,在安城河以南未发现敌人的装甲部队。第24师师长。”
  罗维莱斯上校遂令达维德?史密斯中校指挥的第3营北上。
  这时,迪安将军考虑让他接替罗维莱斯上校职务的罗伯特?马丁上校来了。他脚穿短靴,身着制服,头戴制帽,既没有带手枪也没有带别的什么武器。他的情绪显得很轻松。
  第3营北进,下午3时许,遭到带迫击炮的敌人的伏击。营尽管有团作战主任约翰?敦少校等督战,仍然丢下伤亡的约翰?敦少校和营的作战参谋希格少校等官兵,遗弃了重火器,后退到天安。约翰?敦少校负伤当了俘虏。据说,北朝鲜军队到来时,第3营已后退2小时了。
  在发生这些情况时,联络机向团部投下了通信筒。上面写道:
   “致第34团团长。7月7日下午4时。要以最大的注意进行作战。在你的东侧和西侧都有敌军大部队;有一支装甲部队其中包括40~50辆坦克和许多汽车已推进到安州附近。另外,在温阳(天安西南11公里)附近,敌部队正在集结。集结在成欢里的敌人,好象企图迂回你团。迪安署名。”
  罗维莱斯上校和马丁上校为了把天安以北第3营的情况及其发生的急剧变化通知阿伊莱斯中校而来到营部时,副师长梅诺哈准将和查奇少将正在那里,梅诺哈准将把团长的交接命令交给了他们。
  这时,第3营已陷入混乱状态败退下来,所以新任团长马丁上校在以团部连回收第3营遗弃在天安以北的装备的同时,命令史密斯营长防御天安市区。天安是通往群山的道路的交叉点,所以马丁上校很重视扼守这个地方。第3营返回来,于下午5时以前在天安市区周围占领了阵地。这时,由日本空运来的800个地雷的一部,第一次在朝鲜战争中使用,埋设在天安以北的公路上。
  接近黄昏时,北朝鲜军队缓缓迫近了天安,而这时,许多难民也在徒步或乘马不断地向南撤退。而且发现有许多部队在沿四周的山棱南下。据翻译说,那是南朝鲜兵。
  当夜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天安和阿伊莱斯营的联络被游击队切断,曾一度听说只剩下团部而出现严重混乱,但是,不久沟通联络后,愁眉又展开了。
  7月8日日出时,5~6辆坦克沿公路前进,并且通过昨天埋设的地雷场突入市区,随意进行射击、扰乱。当时,为什么地雷没有爆炸?是因为地雷陈旧引信失效,还是北朝鲜军队利用夜暗排除了?迄今不得而知。
  据说,第3营用60毫米火箭筒和手榴弹摧毁了两辆坦克。但是到上午6时许,敌人的步兵也突入市区,因而营的指挥被分割,陷入了混乱。这时,马丁团长亲自操作60毫米火箭筒在8米的距离上单枪匹马地与坦克对射,被85毫米坦克炮击中身亡,天安的防御部队因而陷入了难以收拾的境地。即使想退却,在四面被包围的情况下也后退不得。这时,炮兵施放了烟幕,从上午8时至10时,有部分人员好容易才突围出去,但是生还的只不过营长以下17个人,同马丁上校一起在天安团部的军官却1个人也没有回来。该营来朝鲜时有兵员近700名,这一下子就损失了70%。营长由于精神过度疲劳,9日即被后送了。因马丁上校战死,副团长罗伯特?瓦德灵顿中校被任命为代理团长;第3营资深的军官牛顿?兰特隆被任命为该营代理营这时,迪安将军和沃克将军在阿伊莱斯营的阵地上,亲眼看到了第3营溃败下来的情形。迪安将军前一夜(7日夜晚)几乎彻夜未眠。因为,他收到的第34团的报告都是团长没有从天安回来以及缺乏弹药等令人担心的问题。正在这个时候,8日早晨,沃克将军首次来到朝鲜,告诉他:“不久就来增援部队。第8集团军主力准备来朝鲜。不久,可能决定由我指挥驻朝美军”,以激励斗志,他们两人就一起来视察了天安的情况。
  这时,美军的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是M―24轻型坦克。排长爬上沃克将军所在的小山包。将军问排长:“你打算怎么干呢?”排长马上回答:“我打算强袭”。在场的迪安将军似乎已清楚地明白了中尉决以死战的样子。将军告诉他:
“现在,我们不考虑进攻的问题。现在还不是突击丘陵、强袭等的时候。要在有利的地点,以火力迟滞敌人”,并且引用欧洲战场的战例,详细说明了坦克战斗的方法。从这段插话中可以看出沃克将军关于迟滞行动的想法。
  交通要冲天安就这样丢失了。迪安将军昨天即7日到达大田,命令正在车岭山脉占领阵地的第21团,在天安―全义
―乌致院公路沿线地区阻止敌人前进;命令第34团在公州公路沿线地区进行迟滞行动。这时,另1步兵团第19团把主力配置在大邱,把第2营配置在延日飞机场,作为南朝鲜军队的后方部队在负责机场警备任务的同时,担任总预备队。8日下午,第34团沿公州公路退却,第21团第1营的一部,占领全义东侧棱线,掩护主力占领阵地。此时,发现北朝鲜军队也在沿着与道路平行的棱线南进。
  攻占天安的北朝鲜军队是得到第107坦克团支援的第4师的第16、第18团。北朝鲜第3、第6师在其后面跟进。迪安将军这一天,在请求远东司令部紧急运送105毫米榴弹炮的反坦克榴弹和89毫米火箭筒的同时,坦率地告诉记者团,美军犯了过低地估计北朝鲜军队的错误。 第三节 总司令部情况判断的变化和联合国军的创建
一、情况判断的变化和增援要求
  7月初,麦克阿瑟将军随着对战斗情况的详细了解,改变了对北朝鲜军队战斗力的认识。判明:“北朝鲜军队并不是装备简陋、训练无素的部队,而是具有现代化装备,由训练有素的官兵编成的”(美公开史料)。而且,了解到北朝鲜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是,以现在的美军装备难以对付的苏制新式坦克,所以7月3日,麦克阿瑟将军请求华盛顿紧急装备新式火箭炮和89毫米火箭筒
注:89毫米火箭筒的研制,实际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开始了,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弹头成型困难,很不容易完成。奇怪的是,它现在却赶上了朝鲜战争的需要。
] 。幸运的是89毫米火箭筒已于6月10日完成,正转入批量生产。
  但是,朝鲜战争既不象最初想象的规模那样小,也不是火箭筒之类的武器所能解决的。
  远东战区司令部再次研究了所需兵力,于7月5日(乌山战斗之日)第一次向华盛顿申请增援。要求增援的兵力包括第2步兵师、1个空降团、1个海军陆战群、专门进行登陆作战的工兵旅,以及飞机700架、中型坦克3个营和12个连等11种部队。而且,所要求的大部分是登陆作战用的部队,只有最后的坦克是为第8集团军替换现装备的M―24轻型坦克队用的。
  就是说,麦克阿瑟将军眼看布尔哈特计划无法实行,所以就考虑:(1)第25师主力和预定仁川登陆的骑兵师,都投入南朝鲜阻止敌人前进;(2)以从美国本土调来的增援部队实施仁川登陆;(3)第7师作为日本北部的守备部队不能动用。
  6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来问麦克阿瑟将军,为从南朝鲜击退北朝鲜军队所需要的兵力。既然前一天,麦克阿瑟已提出了所需兵力的要求,为什么又重新来问这个问题呢?原因是,麦克阿瑟将军要求提供的兵力,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型的登陆作战部队。可是,布莱德雷上将刚刚在议会上作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那种登陆作战已不复发生。未来的战争将由战略核武器决定胜负”,刚刚通过了削减陆、海军的预算,增强战略空军的预算,所以华盛顿的气氛是对进行登陆作战本身就有疑问。况且,又由于注重增强欧洲,因而从世界战略的立场出发,要急忙算定所需的兵力。
  7日,麦克阿瑟将军就情报估计和一般作战方针说道:“敌军装备、士气都很优势,战术能力也很强,正在使用所有的路线和手段南下。现在,最要紧的是阻止敌人前进。只有阻止住敌人,才能利用制海、制空权,在短后登陆,一举将其击破”。于是回电说:“要实现上述方针所需要的兵力为:编成4~5个满员步兵师,1个空降团,3个中型坦克营以及补充缺编的坦克、炮兵等等”,连同补充第8集团军的缺额所需兵力共要求增加3万人。
  在《麦克阿瑟回忆录》中关于“建立联合国军”的问题,除这一时期的消息外,还记载了企图在“现在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麦克阿瑟将军和主张欧洲第一的华盛顿之间争执的一部分问题。
二、联合国军的创建
  7月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美国关于设立联合司令部以统一指挥各国军队的提案,并委托美国提供人选。8日,杜鲁门总统任命麦克阿瑟将军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官,此时,有史以来第一支联合国军就诞生了。
  另外,在7月7日这一天,麦克阿瑟将军为了维持日本的治安,向日本政府发出了创建警察预备队的信件。 第四节 车岭山脉中的迟滞行动
一、美第24师的企图
  7月8日上午丢失天安后,迪安将军说:“必须定下新的决心”。8日夜晚,他综合以往下达的口头命令和用无线电发出的指示,下达了如下书面命令。
  师在公路干线和公州公路沿线实施迟滞行动,向锦江南岸的主要战斗阵地后退。
  锦江一线,无论付出多大牺牲也要加以保持。越是反复抵抗越能最大限度地迟滞敌人。
  第34团迟滞沿公州公路前进的敌人。
  第21团配属第78坦克营的A连和第3工兵营的B连,在第11野战炮兵营(155毫米榴弹炮)A连的直接支援下,在乌致院正面阻止敌人的前进。为了掩护在清州北侧作战的南朝鲜军队的左翼,为了保障补给用的列车开到清州,乌致院无论如何也必须确保。在以后的4天之内无增援。
  第3工兵营主力,准备断绝公州公路和破坏锦江的全部桥梁。
  (这时,南朝鲜第1军在天安东北24公里的镇川,完成了迎击敌人的态势)
  迪安将军鉴于平泽的失败,明确了自己的企图。即:依托车岭山脉,尽可能多争取一些时间,在此期间把第19团调来,在锦江一线阻止敌人。因为9日前后,第27团战斗群即到达釜山,所以11日~12日可以把第19团调到这方面来。
二、美第21团的迟滞行动
  7月9日早晨,第21团在专心致志地构筑阵地。
  史密斯支队剩下的第1营的一部(A?D连等的约500人)在连长查理斯?阿尔卡亚上尉的指挥下,在全义东侧200米的棱线上占领了前进阵地。卡尔?赞森中校指挥的第3营正在车岑山脉的主棱线部构筑阵地。而且史密斯支队正在大田进行重新编成,预定10日前后结束。
  史蒂芬斯团长把指挥所设在乌致院,而他自己却在最前线的第1营的阵地上,照料这个缺少营长的营。这位上校是个不文雅的粗鲁人,但在战场上是靠得住的人物。
全义的战斗
  9日下午,雨终于停了,开始见到蓝天,由11辆坦克和200~300名步兵组成的北朝鲜军队的纵队进入第1营眼下的全义镇,在其后方还有大纵队跟进。美军的步兵和炮兵一起向全义进行射击,召唤来的空军飞机也对此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第1次参加战斗的155毫米榴弹炮摧毁了进入全义的11辆坦克中的5辆;空军飞机炸毁及烧坏了停在平泽至全义之间道路上的200辆车辆中的100辆。俘虏说:“9日,在全义以北有20辆坦克遭到了飞机和炮火的破坏”。9日下午,北朝鲜军队受到炮兵和飞机的攻击而前进受阻。
  这天夜里,全义镇燃烧起的火光,映出了第1营的阵地和活跃在附近的北朝鲜军队的侦察分队。战场上很寂静,寂静得使人可怕。
  10日的早晨来到了。浓雾由山间的水田升起,使得公路两侧小山上散兵坑中的美国兵无法观察到公路。
  上午7时许,北朝鲜军队在朝雾笼罩下发起了进攻。主攻指向了公路南侧孤立的A连之比克斯拉排。北朝鲜兵利用朝雾的掩护,悄悄地接近,突然一起投出了手榴弹。但是,比克斯拉排以107毫米重迫击炮的弹幕射出为主体的最后拦阻射击,击退了这次突击。然而不久,北朝鲜军队从营的右翼迂回到公路上后,与同时沿公路突破营阵地的坦克协同,攻击并破坏了重迫击炮阵地。据说,山上的美国兵听到了坦克通过公路时的隆隆声,却因浓雾弥漫看不见坦克。公路上既没有设置障碍物、地雷,也没有部署火力,甚至连观察哨也没有配置。
  上午8时,云消雾散,9时起,北朝鲜军队开始了全面的进攻。从正面进攻的北朝鲜军队被美军的步、炮火力击退了,但是由于担任左翼弹幕射击的重迫击炮排溃败,因而使比克斯拉排陷入了北朝鲜军队的重围。?1时25分,比克斯拉中尉向团长请求说:“伤亡很大。假如没有增援,希望允许我们退却”。可是,比克斯拉排一旦后退,营的左翼就会暴露,公路就会被切断,所以史蒂文斯上校回答:“我打算坚守此地。马上派遣增援”。增援是5分钟后飞来的两架喷气式战斗机。喷气式战斗机攻击坦克,扫射并压制了包围比克斯拉排的北朝鲜军队,可是5分钟后,弹药用尽刚一返航,北朝鲜军队马上就开始了进攻。?1时35分,比克斯拉中尉再度告急,但从此以后就断绝了联系,11时40分许,连枪声也没有了。比克斯拉排的大部分士兵,在此一直战斗到最后,全部战死在散兵坑里。
  营的左翼据点崩溃,因而北朝鲜军队大举迫近了它的左侧后。另外,在此之前,由于炮兵阵地与前进观察所之间的电线被坦克切断,无线电也不通了,所以,炮兵错误地认为步兵阵地已被敌人占领,便从11时32分起开始猛烈地射击友军的阵地,尽管团长制止也迟迟不愿停下来。
  最右翼的排,11时25分开始受到来自正面、右侧和后方三方面的射击,因而士兵们开始逐次撤离了阵地。见此情形,史蒂文斯上校积极加以制止,并想要里查德?奥卡达下士制止这种“恐慌”,可是,撤离的士兵返回来的很少。
  12时5分,史蒂文斯上校定下退却的决心。士兵们根据后退的信号,开始顺着阵地后方的水田田梗象走钢丝般地后退。突然发生了不祥事件:有两架喷气机对这些散兵进行扫射。这场战斗的时间,是《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比加特与史蒂文斯上校同在一个散兵坑里,看着手表记录下来的。
  在这次战斗中,A连181人中损失57人(失踪30人,负伤27人);D连伤亡6人;重迫击炮排伤亡14人;装备几乎丧失殆尽。
  史蒂文斯团长后退到第3营的指挥所,向赞森营长下达了反冲击的命令。反冲击的目的是,救出尚未后退的第1营的兵员,收容伤亡人员及回收装备品。反冲击的目标是原第1营阵地。
  第3营急忙转入反冲击,恢复公路北侧的阵地,救出了蹲在堑壕中的10名士兵,但是却未能夺回南边比克斯拉排守过的阵地。
  在反冲击的途中,发现了重迫击炮连6名士兵的尸体。他们被反绑着双手,脑后挨了枪击。他们是在早晨为补给弹药而从乌致院返回阵地的途中,遭到游击队袭击的。
  当时,M―24轻型坦克参加了反冲击。先头的坦克首发命中T―34坦克,使其不能行动了。但是马上遭到报复,被击毁了两辆,因而后面的坦克便后退了。在此期间,史密斯中校的第1营完成了重新编组集结到乌致院,全营一起于11日早晨占领了乌致院北侧的阵地。
航空火力拦阻
  第3营在进行反冲击的时候,F―80喷气机编队从平泽上空的云隙间俯冲下来一看,发现在被破坏的桥的北侧,有紧靠在一起停在那里的长长的坦克和汽车纵队。这座桥是6日早晨由阿伊莱斯中校组织破坏的。大概是曾一度修恢,而又被破坏了。第5航空队得到情况报告后,遂命令全部出动予以彻底攻击,据公布,取得了如下战果:“击毁坦克38辆,半履带车7辆,汽车117辆,杀伤了许多兵员”。据说,这是朝鲜战争中一度攻击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
赞森营的毁灭
  11日上午1时许,赞森营刚返回原来的阵地,北朝鲜军队和一部分游击队便拥进了营的阵地。K连费了1个小时才把他们赶出去。
  北朝鲜军队的进攻,是在11日早晨浓雾的掩护下发起的。其进攻是按以下顺序在步、坦、炮兵的密切协同下实施的。
  (1)预先切断了步兵阵地与指挥所及炮兵阵地之间的电话线。
  (2)派出穿插部队断敌退路。
  (3)命令坦克在浓雾的掩护下突入(当时防坦克地雷没有爆炸。原因不详)。
  (4)同时,以迫击炮压制营部和炮兵指挥所,炸毁了通信车和弹药车辆。
  (5)约1000名步兵攻击了赞森营的两侧和背后。
  美军炮兵和重迫击炮的前进观察军官发现了有利目标想进行射击,而有线电被切断,无线电也不通了。步兵要单独地坚守自己的阵地,但却既不能进行弹药补给,也无法实施伤病员后送。
  到接近中午的时候,营的阵地已被北朝鲜兵全面摧毁。营的生存者四处溃逃,但其退路在前一天的夜间即已被切断,所以这一天,逃到乌致院的只不过约150人,而且都丢掉了武器、弹药、水壶、钢盔和鞋子。营长赞森中校和情报参谋组长战死,人事参谋组长和作战参谋组长及L连长失踪。在此次战斗中,还有两辆M―24型坦克被破坏。
  有的军官用手榴弹破坏了敌人正在扫射退路的机枪以后,督促趴在道路侧沟里不想动的士兵们说:“喂,走吧”,一名军士说:“请你走吧。我已经累跨了。就是当俘虏也可以”,说完怎么也不想动了。
  营在半天的战斗中,损失了总人数667名中的517名。不过,7月15日前后,逃散到山里的士兵返回,因而生存者共计有322名,占50%。9月下旬,第1骑兵师又夺回了此地,当时,还有许多尸体照旧丢弃在那里。
  实施这次进攻的是,一直作为第二线兵团在第4师后面跟进的北朝鲜第3师。该师在这里与第4师换班,巧妙地操纵当地的游击队,并运用师建制内的游击侦察队,查明美军的阵地,进行标定之后,实施了步、坦、炮、工等各兵种协调一致的进攻。
  北朝鲜军队为什么要把第一线师换下来,现在还不得而知。第4师由全义返回,转向了公州公路。在这换班的关键时刻,它为第34团后退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21团在7月10日和11日两天的战斗中,损失了两个营份的武器和物资器材,实物战斗力只相当于半个营了。
  迪安师长于11日傍晚,详细了解了赞森营的毁灭情况后,督促工兵队赶紧设置障碍物和做好破坏作业准备。而且,把担任大邱和延日警备任务的第19团战斗群,调到了锦江河畔。
放弃乌致院
  第1营营长史密斯中校指挥全营占领了乌致院北侧的阵地。这个阵地,是防御乌致院的最后阵地。据说,12日拂晓,营的官兵感到北朝鲜军队的大部队包围了阵地的两翼,因而定下了放弃乌致院的决心。
  上午9时30分,约1个营的北朝鲜军队紧跟炮火炸点,开始对营的左翼发起进攻;接着约2000人的大部队又象要包围史密斯营似地进攻过来。
  史密斯营虽然依托阵地进行了英勇战斗,但是,该营重新编成不久,其战斗力是不言而喻的。到了中午,战线开始出现破绽。然而,团又没有预备队。史蒂文斯团长于中午时分,打电报报告如下:
   “团就要被包围了。第1营的左翼开始崩溃,右翼方面情况也很危险。乌致院和锦江之间,缺乏可以作为迟滞阵地利用的地形。我已命令团一举后退到锦江一线。”
  团在炮兵支援下有秩序地进行后退,要冲乌致院终于被放弃了。但是,北朝鲜军队并未紧追过来。下午3时30分许,史密斯营占领了锦江南岸,而其兵力却只剩下了216人。
三、美第34团的迟滞行动
  在公州公路方面,阿伊莱斯中校的第1营在迟滞北朝鲜第4师的前进。北朝鲜第4师自6月25日以来,已有两个星期以上担任先头部队,因而连遭损失并疲惫不堪。特别是在遭受空袭时损失很大,其冲力受到了相当的削弱。
  阿伊莱斯营得到4辆M―24轻型坦克和工兵D连的支援,利用车岭山口和公州北侧的地形多次伏击了敌人的尖兵,当就要被包围的时候,巧妙地摆脱敌人而后退了。但是,11日上午,在公州北侧水村里附近的战斗中,3辆坦克遭到了破坏。两辆坦克是被北朝鲜的炮兵破坏的,1辆坦克是在从被潜入之敌伏击的吉普车上收容伤员时,遭到北朝鲜步兵的近战攻击破坏的。
  参加车岭山脉中的迟滞行动的M―24型坦克一共8辆,只把1辆T―34型坦克打得不能行动,而自己却损失了7辆。坦克兵的士气一下子低沉了。
  第34团于12日下午转移到锦江南岸,与在大田重新编成的第3营一起,担负守备锦江一线的任务。
四、南朝鲜军队的迟滞行动
  当美第24师受到北朝鲜军队的主攻而进行艰苦奋战的时候,在其以东地区进行迟滞行动的南朝鲜军队,于7月12日前后,在清州――闻庆山口――丹阳山口――平海里一线阻止了优势的敌人。
镇川――清州的迟滞行动
  在离美第24师不远的东侧,担任汉城――龙仁――镇川清州公路的迟滞任务的是南朝鲜的首都师、第1、第2师、警官队等部队。这些部队,由在永登浦的防御中出名的前步兵学校校长金弘一少将统一指挥,称为第1军。金少将是从重庆回来的一位年长的勇士。
  7月9日,首都师和警官队在镇川伏击北朝鲜第2师,缴获了4门火炮、27台车辆。以此为开端,展开了镇川攻防战,直到11日尚未结束战斗。但是,由于京釜公路上的美军接连不断地后退,到11日,北朝鲜军队的一部开始威胁到首都师的左侧后。首都师终于放弃镇川,于11日傍晚撤退到清州。进入镇川的北朝鲜第2师已极度疲劳,在政治军官的督促鼓励下,又继续向清州前进。当第2师企图进入清州时,突然遭到南朝鲜第1军的全部11门火炮的袭击,瞬间伤亡800人,丧失了进攻意志。但是,由于12日美军放弃了乌致院,所以左翼受到北朝鲜第3师一部兵力攻击的南朝鲜第1军,不得不在这一天放弃了清州。
  北朝鲜第12师和装甲团,如前所述,7月5日开始从原州向西南推进,压迫南朝鲜第6师,8日与北朝鲜第1师协同攻占了忠州。其进攻很有锐势,以至使联合国军司令部判断:“这种情况表明,北朝鲜军队企图在大田以北地区包围联合国军主力”。
  到7月12日前后,战线移到了小白山脉的两大山口――闻庆山口和丹阳山口。北朝鲜第1师和新投入的第15、第13师等3个师及第109坦克团,对南朝鲜第6师防御的闻庆山口正面实施进攻;北朝鲜第12师和在开战后不久新编成的第8师,对南朝鲜第8师防御的丹阳山口正面发起了进攻。
  7月1日,肩负着在东海岸地区建立人民政府的任务的工作队在蔚珍刚一登陆,北朝鲜第5师就派第766游击队渗透到了太白山脉。这个部队的行动被南朝鲜军队侦察到以后,推测它要进攻浦项洞。但是,后来根据抓到的俘虏陈述,判明这个游击团的任务就是:“潜入南部地区,切断釜山――大邱间的后方交通线”,所以立即加强了清道隧道(长1500米)和无线电中继站的警备。清道隧道由美军军官指挥的两个南朝鲜警察排担任警卫。
  担任东海岸公路阻止任务的南朝鲜第3师第23团,得到压制智异山游击队的两个警察营的增援,在埃马里奇中校的指挥下,阻止北朝鲜军队南下。特别是这个方面的战况,麦克阿瑟将军也表现出深切的关心,所以海、空支援也很密切。顾问扎尔德?弗特纳姆中尉亲自乘侦察机,指示空中攻击和修正舰炮射击。
  北朝鲜第5师于7月13日占领了平海里,为保障后方的安全,又重新把第10团分派到真宝――盈德公路上。盈德是东海岸公路上的要冲,丢失了盈德,浦项洞就有危险。南朝鲜第23团团长金上校于11日下午,把指挥所撤到盈德以南,加强了盈德的防御。
北朝鲜第2军军长易人
  7月10日,北朝鲜第2军军长金光侠中将降级为军参谋长,金武亭中将被任命为军长。金武亭将军,据说是参加过中共军长征的30名朝鲜人中唯一幸存的人,历任过中共第八路军的旅长、师长,是抗日战争的勇士。这次换班的理由,看来同第7师师长易人一样,是因为“军的前进,比计划晚了好几天”。
  北朝鲜军队企图“以中央公路正面的部队,切断美军和南朝鲜军队主力的退路”的宏伟计划,已彻底破产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株洲 中南无线电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