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乔丹体育用品商店开展游戏活动

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网 课题研究管理网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发布人:恽春燕
浏览次数(293)
附件下载次数(0)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1、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期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生命在于运动”,开展适合幼儿发展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机体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幼儿体能,增强幼儿机体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和性格。
2、进一步深化、落实《规程》和《纲要》的需要
《规程》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体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纲要》又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可见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幼儿园体育活动,使之园本化、科学化、游戏化、乡土化、趣味化,是贯彻实施《规程》、《纲要》的需要。
3、利用乡土资源实现我园体育活动园本化的需要
我园地处乡村,园所占地面积较大,户外活动面积、室内走廊宽阔,有宽敞的专用活动室,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周围生活中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和体育教育资源较多,尤其是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制作体育活动器械,这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上一区级课题《主题活动园本化实施中乡土资源利用的研究》,我园教师利用乡土资源探索了一系列园本化的体育活动方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我园教师基本上都是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一线教师,教学功底较扎实,科研意识较强,有课题研究的基础,这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师资保证。基于以上原因,我园以体育活动为切入口,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旨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其良好品质,同时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二、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体育活动: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和个性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
园本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根据本园特点、幼儿需要、教师特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幼儿园中实施的体育活动。它立足于幼儿园和当地社区的实际条件,既充分考虑与国家、地方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同时又开发利用了本园的课程资源、凸现了本园特色。
乡土资源:根据文献可知,“乡土资源”中的“乡土”是一个地域概念,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朱慕菊在《走进新课程》(2002)中也指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村镇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里的乡土资源指利用我园周围坏境中可利用的一切资源,(有两层意思:一是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如家乡的山、小土堆等;民间体育游戏如踢毽、滚铁环、跳方格等。二是利用乡土材料自制体育器材,)结合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要求和内容等,创造性地开发,变“废”为宝,形式多样地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
三、理论基础和理论假设:
1、理论基础:
(1)幼儿学习和发展理论。幼儿具有自身的发展需要和特点,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幼儿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是在有趣和求知欲的驱使下,在主动活动和多种感官参与下进行的,他们的发展是在活动中主动、整体发展的。因而本课题是顺应幼儿学习的需要,使体育活动成为幼儿培养兴趣、发展动作、表达情感、开拓创新的过程。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的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这使我们强烈的意识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幼儿的体质,更大的价值在于通过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幼儿园应适合中国国情,家园为中心,充分运用大自然教育儿童,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解放时间与空间,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开展体育活动。我园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正是落实陈鹤琴、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4)南师大许卓娅在她的《学前儿童体育》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有关原理、结构及实践操作等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融入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及最新信息,也为我园开展本课题提供了指导及借鉴。
(5)《游戏教育理论》。“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 “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是发展幼儿道德的利器。”因此,在课题实施中,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理论假设:
通过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开发适合我园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活动和乡土器材,探索适合我园开展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指导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四、指导原则: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幼儿园体育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身体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幼儿的体质,着眼点是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
2、整体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要着眼于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决不能以偏概全,把握好诸育之间的关系,互相促进,在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上收到整体效应。
3、循序渐进原则: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教学内容出现的时间、排列顺序、难易程度,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符合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和认识规律
4、一致性原则:教师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家园之间对幼儿的教育要一致,发挥教育的向心作用。
5、趣味性原则:使体育活动充满情趣,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在感兴趣的方式中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五、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实施,旨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进一步体验活动的乐趣,发展幼儿身体素质,提高幼儿免疫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通过课题的研究,旨在挖掘晨间活动、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游戏活动等中可利用的乡土资源,探索出一套适合幼儿发展的本园可以开展的小、中、大各年龄阶段的体育活动,形成一系列园本化体育活动方案。
3、通过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在利用乡土资源改编、创编趣味性体育活动方面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师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五、研究内容:
1、对我园原有体育活动基础的研究,分析现状、调查现有资源,对原有的体育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对场地、体育器材的取舍、组合等的研究。
2、对乡土器材开发的研究。
3、对体育活动方案的研究:
(1)情境创设的研究
(2)组织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包括家园合作的研究。
(3)活动模式的研究
4、对体育活动评价的研究:包括对活动过程、效果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包括案例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幼儿园乡土体育资源、体育活动内容、策略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动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正确把握有关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的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观察法: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自然发生的现象、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等。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的视角和《纲要》倡导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探索优化幼儿园体育活动,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修正,然后再实践,为总结经验积累素材和案例,不断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和方案。
4、教育实验法:按照小、中、大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开展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化、科学化、游戏化、乡土化、趣味化的体育活动的实验研究。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七、课题研究过程:
《刚要》中明确指出:“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教师们可以自然资源和利用乡土资源自制的活动器材,进行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攀登等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积累运动经验。2011年3月—2012年6月我园开展了以“竹”、“稻草”为主的园本化体育活动,教师巧用“竹”、“稻草”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主要对乡土器材开发、体育活动方案(包括情境创设、组织与实施策略、活动模式等)、以及对体育活动评价(包括对活动过程、效果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价等)进行了研究,寓教于乐,真正实现了体育活动的价值。
(一)利用乡土资源创设体育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而创设适宜的、使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是幼儿园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首先从环境入手,利用乡土资源自制体育器械来创设一个充满乡土化、特色化的,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需要的体育活动环境,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获得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创设了乡土乐园(各种运动区域),如钻爬区、攀爬区、平衡区、技巧区、跑跳区。钻爬区有练习钻爬动作的草筒、竹山洞(竹圈);攀爬区有发展手臂力量及灵活性的云梯和人字梯;平衡区有锻炼平衡能力的竹梅花桩、竹梯、草盖;跑跳区有草盖、竹圈、草圈;技巧区有竹狮子、竹龙、竹轿子等。在这些不同的区域中,满足了幼儿走、跑、跳、爬、平衡等运动需要,诱发了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兴趣。适宜而又充满挑战的环境推动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体现了运动环境的自然化、生活化和趣味化。
(二)利用乡土资源使户外活动别具一格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它能给幼儿带来快乐的情绪,提高幼儿运动能力,有效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可是原来我们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器械种类比较少,因此经常出现每天早晨小朋友赤手空拳、乱跑追逐的现象,自从我们开展《主题活动园本化实施中乡土资源的利用》和《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的实践》课题研究后,老师们积极动手动脑,利用身边的乡土资源制作了许多乡土自制器材。如把竹片做成竹圈,让幼儿玩滚圈、跳圈、钻圈、转圈等游戏;在一个竹簸箕画上眼睛、嘴巴等,用红色扎丝在簸箕周围围上一圈,就像狮子长长的毛,再加一些布连接改制的“竹狮子”,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儿们的兴趣,都在抢着舞狮子呢!几根长的竹棍绑在一起做成“竹轿子”;用竹丝、竹筛子组合制作成 “竹龙”,让幼儿在舞龙的同时,了解并感受自己是“龙的传人”的自豪感。用竹子做成竹梯,让幼儿练习平衡、攀登;用竹桶做成的高跷,可以锻炼幼儿手脚协调、身体平衡的能力;竹竿和布做成了一幅担架,可以锻炼幼儿的臂力;还有竹席、竹小车、竹棒等其他运动器械,从而满足了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运动的需要。稻草做的玩具可多了,如可以做成“草绳”、“草盖”、“草圈”、 “草筒”、“草垫”。草绳幼儿们可以跳绳、拔河、练习跨跳和跳长绳,发展各种技能;草盖小班幼儿在平地上顶着玩,中大班幼儿顶着草盖在梯子上走,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草圈可以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草筒滚着玩,可以发展幼儿的翻滚的技能。这些游戏在让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快乐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更增强了幼儿的体质。
(三)活用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1、利用自制乡土体育器械开展体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参与。”体育课是实现体育活动总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幼儿园整体教育活动的流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充分开发自制乡土资源体育器械在体育活动中的功能和价值,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设计和观摩研讨活动。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利用自制体育器械为幼儿设计出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开展公开课展示和课后的互动式交流研讨活动。如我们利用竹梯在大班开展了“玩竹梯”体育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主动在高10—20厘米的斜坡上练习间隔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本次活动竹梯成了高低不同的斜坡,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开心。活动中幼儿们勇敢沉着、胆大心细和意志坚强的品质一览无疑,尤其是几个女幼儿的自信、勇敢让我觉得体育不再是男幼儿的天下,女孩同样能够做得到。整个活动的难易程度、活动密度和运动量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难度的递增,活动密度和运动量逐步增大,更使本活动富有了挑战性,非常符合大班幼儿好奇、好冒险的年龄特点。体现了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能力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我们还利用“竹”资源开展了《走高跷》、《修路、铺桥》、《玩竹竿》、《我们去采摘》、《跳圈》、《赶小猪》等园本化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更发展了幼儿的运动技能。
我们还利用草圈开展了中班体育活动“麻雀搬家”,小麻雀们滚着自己的家(草圈)走过平地,然后爬过高山(先是一个轮胎垫着的竹梯,再是两个轮胎垫着的竹梯),最后把家搬到自己喜欢的地方。整个活动充满了情境性,是幼儿们喜欢的,活动的难度、运动量也是由易到难,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还利用草盖开展了大班体育“顶草盖”活动,幼儿们用草盖做草盖操进行热身运动,接着练习头顶着草盖在平地上练习平衡能力,然后头顶草盖在高约20厘米的平衡木上练习平衡能力,最后头顶草盖在高约40厘米的平衡木上练习平衡能力,整个活动富有挑战性,充满了刺激,但不足的就是没有创设情境。小班利用草盖开展了“玩草盖活动”,体现了草盖的一物多玩。我们还利用草资源开展了大班体育活动《炸碉堡》、《探险》、《运桃》、《小青蛙过河》、《划草船》;中班开展了《小袋鼠采蘑菇》、《蚂蚁爬》、;小班开展了《小司机》、《玩草垫》、《赶小猪》等活动。
通过这些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在有趣的情景中、快乐的活动中,身体技能、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得到发展,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优化教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究乡土资源在体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2、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园外体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而孟河幼儿园的东面有东山,西面有西山,山上不仅有树林也有竹林,因此我们建立了“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充分挖掘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因势利导,使大自然成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每年的春天和秋天我们都会带领幼儿到东山和西山进行爬山运动,让幼儿不仅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更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增强了体质。每年春天我们还会带领幼儿进行“远足踏春”活动,幼儿们带着小剪刀走过一条条的田埂,找到了长满“野菜”的田埂上,挖起野菜来可认真了,不仅挖到了美味可口的“荠菜”、“马兰”等野菜,更锻炼了幼儿不怕吃苦的意志。秋天水稻成熟了,水稻收割后,这时水稻田里到处都是小青蛙,我们又会带领幼儿来到水稻田里进行“小青蛙跳田埂”的体育活动,让幼儿们一边看小青蛙跳,一边自己学小青蛙跳,这样比老师自己示范强多了,发展了幼儿的跳跃能力。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体能,收到了在园内难以达到的效果,又开拓了幼儿视野,陶冶了幼儿情操。
(四)实施乡土资源共享形式搭建积极参与平台
幼儿总是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的,新的玩具总能激发他们更大的活动兴趣,因此我们采用了资源共享式的体育活动形式,为更多的家长和幼儿搭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平台。为了使活动顺利的开展,首先要求年级组利用乡土资源制作5—10样体育器械,设计六个以上有创意的体育活动项目;其次,利用交换、合作的方式进行跨班活动。每次活动幼儿们兴致很高,他们会不由自主喊“我们又有新玩具喽!”跨班式活动不但能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发展。
制作器械假如这些活都让老师来做那么老师整天忙也忙不过来,因此必须借助家长的力量。家长是不可缺的人力资源,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积极合作者,他们愿意与幼儿园合作,为班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各种信息和操作材料,家长们为了丰富幼儿们的晨间活动器械,用竹子、稻草制作了很多玩具,有竹小车、竹狮子、竹龙、竹筒高跷、竹轿子、将竹棒的一头做成马头,码头朝前,竹棒放在胯下可以骑竹马;将一根长竹棍两边用长度相同的许多小竹筒围上几圈就是竹杠铃,几个竹筒排放成三角形可以打保龄球、把几个竹筒绑在一起可以踩梅花桩、过障碍物等等。幼儿特别喜欢爸爸妈妈做的玩具,玩得特别开心。同时,我们还邀请当体育老师的家长为幼儿们上体育课;让家长参加我们举办的幼儿亲子运动会……这些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既加强了家园联系,又提高了幼儿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同时也使我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五、优化组织园本体育活动的策略
(一)以游戏化情境化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及提供的外界刺激中引起内心的冲突,通过感受、体验,分享,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内容。小班:以情景式的活动形式吸引幼儿的参与运动,满足情绪情感的体验。中班:以任务式活动形式使幼儿运动情绪情感的满足,养成运动的习惯。大班:以竞赛式活动内容使幼儿在团队的合作中,调动运动的热情,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例如:我们在中班开展了《麻雀搬家》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情景式的运动环境, “小麻雀”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由的活动着,他们身临其境的锻炼,兴致高涨,乐趣无穷运动,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能力相对较强的“小麻雀”的动作启发下,能力稍弱的“小麻雀”试着模仿,能从玩伴身上得到对材料操作与运用的启发,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与行为,探索出快速滚的方法,当同伴遇到困难时,他们会想办法挺身相助。平时不喜爱体育运动的幼儿也不甘示弱,在小组竞赛的时候,自由结伴形成一组,表现出极强的协作精神,从不喜欢运动到敢于大胆尝试以之于到最后对运动充满渴望,他们变得乐观自信,喜欢与人合作,更加敢于面对困难,正视成功、失败,更加勇于挑战自我,更容易形成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总之,把枯燥单调的动作练习转化为富有情趣的游戏情节,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活动情绪,使他们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学习。
(二)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运动材料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如中班体育活动“玩竹梯”,为了让材料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了高、中、低三种不同高度的竹梯。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教师不加干涉,这使幼儿有了安全感和控制感。幼儿可以从最容易的开始,允许他们在尝试后更具自己的能力调整运动材料。在这样的轻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幼儿没有过大的精神压力,不再害怕失败或不能胜任老师的安排,也没有勉强和为难,他们都积极主动,按自己的进程活动。他们更加放松,畏难情绪明显降低,目标的达成度显著提高。
(三)关注幼儿现有水平,适时指导,解决难点
在活动前,应对幼儿的运动水平和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多种应对策略。教师在幼儿的动作练习阶段可以巧妙的运用分解难度的方法,分解和降低动作难度,可以先让幼儿自由探索动作的要领,在幼儿中间树立榜样,采用幼儿教幼儿的策略;也可以在幼儿难点无法突破的情况下,通过选用与动作相称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小班幼儿可以通过形象的动作模仿,帮助有人理解。一味的追求动作的规范和目标的达成就会使一部分幼儿感到压力较大,而丧失运动热情。但是如果运动的难度太低,没有挑战又会使幼儿失去挑战的乐趣,比如:我园利用自制草绳让幼儿练习“助跑跨跳”。在“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练习阶段,幼儿的发展要求是幼儿能助跑跨跳30厘米的距离,动作规范。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对于幼儿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在掌握要领的同时,还要求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首先就要思考本班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尝试让幼儿先探索助跑跨跳动作要领,当幼儿熟练的掌握动作后,再提出高度上的要求,这样幼儿不会因为难度太大,失去信心。所以,一定要让难度的“度”把握好,这样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否则,将会对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
(四)动静交替,合理调节运动负荷
体育活动中幼儿运动负荷的适度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活动质量即幼儿身体的健康。因此,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因合理搭配不同负荷的活动项目。如:运动量大的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并根据幼儿实际、器械、气候等情况确定运动负荷曲线,一般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即:高低结合、动静交替。
(五)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创新。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地去探索和思考,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如果只是机械地模仿,那么幼儿即使学会了什么,也不懂为什么这样做,长期下去,幼儿会形成依赖性,影响主体精神的发展。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我总是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独立的时间,鼓励幼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例“一物多玩”: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多种玩法,发展幼儿创造不同玩法的能力。如“玩竹梯”活动中,一个简单的竹梯,幼儿可以做双脚、单脚跳、走平衡、抬花轿、攀高峰等游戏,一个小小的竹梯,能帮助幼儿练习走、跑、跳、平衡、攀爬等各种活动技能。再如,轮胎可以滚、可以钻,竹梯可以跳、可以爬,那么,两种物体搭配在一起可以怎样玩呢?通过此类问题的反复探讨,幼儿们学会了多向思维,知道了最简单、最常用的东西,只要肯动脑筋,它就是我们手中最好的活动器械。
我们老师利用“竹”和“稻草”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个“冒险的世界”,满足了他们自主探索的需求。幼儿通过探索、尝试、寻求各种运动方法,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了机智勇敢、互相合作、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八、研究成果:
从2011年3月至今,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相互协作,不断探索和研究,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幼儿的变化
1、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体育活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由原来的被动参与变为积极主动,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能自主地进行场地设置、收拾整理器材、充分利用器材创造性地进行一物多玩,创造性、探索性得到发挥。
2、增强了幼儿的体质。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体育活动,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与锻炼,不仅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也有利于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包含着走、跑、钻、爬、跳跃等动作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促进对于肌肉运动的控制与协调。
3、较好地改善了其情绪情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质。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开展体育活动,我们发现;他们的情绪经常是快乐的,有探索的兴趣,活泼开朗,积极愉悦,勇于克服困难,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获得了诸如轮流、等待、分享和合作等社会性交往能力。
(二)教师方面的变化
1、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工作方法得到了改进,工作心态得到了调整,慢慢地找到了乐趣。教师对幼儿的体育活动组织不再是只停留在“上一节体育课”,教师们在指导方法上,逐渐改变了单一和死板的方法,随机指导、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幼儿体育教育的评价也更趋向客观,对幼儿的评价也不再是整齐划一,横向比较,更多的关注于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运用的快乐,鼓励他们挑战自己。特别是活动中的场地设置、器材整理等,适时适宜地邀请幼儿一同参与,幼儿的主体性从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的收拾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得到发挥,真正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人。
2、教师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每一件乡土体育器材的开发与制作,每一个乡土体育活动开发设计,都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激发了教师们的创新灵感。这些灵感恰恰来源于我们的幼儿,每一次有器材,我们会先投放给幼儿,然后在观察其对材料的兴趣、使用方式等方面来挖掘,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3、科研成果
自本课题实施以来,在区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教科研成果。
成 果 内 容
师陶杯论文二等奖
乡土资源在我园幼儿
体育活动中的运用之我见
师陶杯论文二等奖
乡土资源在农村幼儿园
教育活动中的发展和利用
师陶杯论文三等奖
如何让农村幼儿园
户外活动的农味别出心裁
师陶杯论文三等奖
农味趣味乐味
早期教育新视野二等奖
在竹中玩其乐无穷
早期教育新视野二等奖
让农村自然环境成为孩子的新校园
蓝天论文二等奖
挖掘乡土资源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蓝天杯论文二等奖
兴趣乐趣情趣
蓝天杯论文二等奖
浅谈幼儿体育活动中安全预防策略
蓝天杯论文三等奖
试述乡土资源在幼儿园
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新北区教学论文一等奖
浅谈乡土资源在我园
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几点运用
新北区教学论文一等奖
巧用竹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
新北区教学论文二等奖
体育活动因游戏而充满魅力
新北区教学论文三等奖
让农村幼儿体育活动彰显特色
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一)实践缺乏理论的支撑。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积极性虽高,但理论支撑不够,今后教师要特别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师如何挖掘其他乡土资源开展园本化体育活动?如何对乡土资源进行筛选?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如何注重把乡土体育系列活动按年龄段、月、周分段,组织安排课程,不是停留于教学层面,而将其作为一个园本课程来进行细化、规范化,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将研究的问题。
(三)对园本化体育活动的模式和体育活动评价的深入研究也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常州市新北区教育网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号
建议 或以上  使用IE6版本以上浏览器
主办:常州市新北区教育文体局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衡山路8号 制作、技术支持:常州梦幻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土教育资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