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逃出学校》锋刃最后结局是什么么

《学校》评测:猎奇恐怖的日式逃出解谜游戏-新游速递-魔方安卓游戏网
用户名/邮箱
快速登录:
当前位置:
《学校》评测:猎奇恐怖的日式逃出解谜游戏
发布时间:
作者:萌萌
来源:魔方网
  【原创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校》是一款由HappyHoppyHappy开发制作的恐怖脱出游戏。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时兴起参加了试胆大会的主人公,在被阴郁的氛围包裹的废校中进行探险,了解废校中凄惨的猎奇事件,并想法设法从这被诅咒的学校中逃出。游戏中一直在学校中徘徊的影子以及各种致命陷阱之谜,全部都在等着你探索解开。游戏内容非常有趣,并且带有提示机能,如果在被幽灵袭击的时候不对画面进行连击的话就会死亡,中了陷阱也有可能死亡。游戏中有各种各样的死亡结局在等待着你,完全不会觉得无聊哦。
废弃的学校和日式恐怖
  废弃的学校一直都是试胆大会的常用场所。美术室,厕所,音乐室...在打开的瞬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这正是融合了青春和恐怖的舞台。尽管作者以制作了《不要做勇者了》系列而出名,但是本作中完全看不到半点滑稽搞笑的风格,给人的感觉是无比的恐惧和压抑,小编这里真的想说,作者你肿么了!
  游戏操作非常简单,点击画面就能移动调查,点击道具则能调查道具以及使用道具。一部分道具可以点击2回进行扩大观察,扩大后观察能有新的发现哦!另外遭受幽灵袭击的时候需呀连击画面进行逃跑,但是死因也是游戏的一个收集要素所以没有必要太惧怕死亡。在学校内四处都散落着日记残片,收集他们就能理解到本作的世界观。对了,还有提示机能,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在一开始的教室中调查TV显示器,就能得到提示了。最后希望更进一步提升恐怖临场感的小伙伴,推荐使用耳机来进行游戏哦,给人的恐惧效果简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更多相关
扫一扫关注,或搜索mofanggames
关注"魔方陪你玩"微信
游戏资讯任你看
游戏礼包任你拿
你还在犹豫什么
跨服交友 实时语音边玩边聊
定制工具 PK辅助解放双手  抛开人性善论和性恶论哲学层面的是是非非不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任何个人、任何组织都不能逃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定律。换句话说就是个人和组织是逐利的。现在按照西方的说法是人性假设和经济人假设。
  如果怀疑人是自私的、逐利的这一前提,无法解释从94年税制出台后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现象。
  当然我也不想谈中国的税制历史,仅仅想说一下的是在这一税制下中国国民,企业,地方政f和中央政f千姿百态的演义。
  一、94税制的内在逻辑。
  先看看2012年税收收入结构。 来自财政部网站,不是造谣哦 http://szs./zhengwuxinxi/gongzuodongtai/605.html
  2012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亿元。
楼主发言:187次 发图:
最高打赏:
最新打赏:
  从上图可以看出,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占税收总收入的67.1%.扣除出口退税,约占57%。  流转税的特点一是可以转嫁,二是普遍征收。这样一来,在中国生活的国民,无论你是贫富贵贱,无论你是初生婴儿,还是耄耋老人,只要你生活或者或者,你就得交税。因为你生活在中国,你要吃饭,你要喝水,你要用电,用气等等,这些都含有流转税。虽然你不直接缴纳,但是在电费单,水费单,气费单中都含有这些税。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性,人人都有份,即使你不是人也得纳税,呵呵,狗粮也要纳增值税税哦。  下面再来说说,国家收的这些税,怎么分吧。  中央全拿的税:国内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约占全部收入的27.8%  地方全拿的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约占全部收入的6.8%  中央和地方分享税:  国内增值税,按照中央75%,地方25%分。那么中央占全部(全国)收入的19.65%,地方占全部(全国)收入的6.55%.  营业税:铁道不,各银行,个保险公司营业税全部归中央,其他归地方。具体数额没查到。  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归中央。其他所得税地方40%,中央60%  个人所得税:中央60%,地方40%  从上看出:保守估算,中央政府从全国收入中约占70%
  下一个需要明白的是,这些税是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呢?  按照增值税、消费税税条例规定,在生产、销售环节都要缴纳。  从计算增值的角度来说,无疑生产环节产值是最高的,那么搞生产的企业交税就最多。  虽然地方只占税收收入的30%多,可是这30%多可是地方zf的养命钱,为了使这个收入最大化,他们只有去招商引资办工业企业,扩大增值税的规模,只有想办法去搞工程建设,扩大房地产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提高营业税的盘子。  在表面看来,地方官员是为了政绩搞GDP,潜在的原因可能是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盘子。  关键是招商引资和搞房地产见效快,成果明显,对有限任期的官员来说,只有这么做了。  至于想环境保护,市民福利,农民利益,科学教育等等,这些方面不仅花钱,而且还没有什么成果,谁都不会去做。
  其实 当初进行税制改革,完全是为了中央财政收入。  那时候中央穷,听说部分部门连工资都难以落实到位,而地方日子也好过多了,因为财政包干嘛,大家做事很积极,把本地方的经济搞的红火,税收收入增加,地方政府日子好过。  地方日子好过是不错,可是中央的日子就很难过了,经常找地方借钱,吃了不少闭门羹。后来朱总理去中央后,力主税收改革,94税制出来后,中央财政明显好转,说话的底气足多了。  蛋糕就那么大,中央切了大头,小头归地方。地方政府的日子就难过了,这样地方政府就想办法去增加收入了。首先做的是利用增值税漏洞,搞虚假抵扣,增值税收入大幅减少,后来出了法律,搞杀头,就这样也没能刹住虚开发票之风。后来想出一招,就是金税工程,这样虚开发票漏子就被堵住了。  活人当然不能被尿憋死,自94税制以后,各个地方财政困难,没有办法,只有把手伸向老百姓了。从94以后,地方农业税征收力度空前加强,农民被收的很惨。其次是抓计划生育,搞超生罚款。再一个,实在是没啥办法,卖地方国企,因为这时候地方国企已经是不下蛋的母鸡了,不杀真的没办法养活。还有一个是搞房改,为了地方财政,不得不把公有住房卖了,不卖日子过不下去了。国企卖完了,公房卖完了,最后只有一条路,就是卖土地。一直卖到现在。现在土地卖不下去了,下一步怎么办,放心会有办法的,不是在炒房产税的问题吗?如果房产税的问题解决了,地方政府将会有全新的施政措施,可能会更加注重城市品位建设,环境保护什么的。
  梳理一下自94年税制改革后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社会政策。  94年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变穷了,中央富有了。央地博弈就开始了。  1、地方:搞虚开增值税发票-----------中央:虚开就算犯罪,枪毙  2、地方:继续搞虚开增值税发票------- 中央:金税工程。堵死虚开之路。  3、地方:强化农业税征收,搞得百姓怨声载道------中央:废除农业税  4、地方:强化计划生育罚款-----------中央:出台社会抚养费条例  5、地方:卖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企改革,抓大放小,搞中央大国企垄断,赚钱的归中央,亏本的你地方看着办。
  6、地方:卖公有房产----------中央:房地产改革,住房私有化,老百姓没房子住地方负责。  7、地方:卖土地-----------中央:房地产调控(在进行中)  8、地方:修路收费搞钱--------中央:废除二级以下公路收费,其他公路有收费年限30年  9、地方:没办法了,我发债-------中央:发债吧。一看不对劲,赶紧要停了  10、地方:跑步前进,多拿转移支付-----中央:转移支付逐渐制度化  11、地方:搞大项目-------中央:要发改委审批,环评否决  12、地方:税制改革吧-----中央:正在研究.....  13、地方:征收房产税-----中央:要试点,要研究  14、地方:我打黑-------中央:我反腐败
  二、各论在94税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  一直有流行说法是地方官员被考核GDP,a所以,各个官员拼命去发展地方经济,做高GDP。考核GDP是不错,可是这玩意太玄乎,造假很容易,而且没办法去核实,上级官员也不是傻子,或许他自己也是这么干的,能相信你报的所谓GDP?其是,现实情况是,可以说绝大部分官员所关注的并不是这样,一个市长,就像一个家长,主要关注的是怎么赚钱养家糊口。  一个县,那么多公务员,教师,医生都是国家的人,他们要发工资,要养老,要福利,这个必须得满足,不然这些人不满意,书记县长也就没办法混。想想就明白了,要是你是一个员工,老板不给你工资或者给很少,你会听他的不?肯定不会。  除了养人之外,还得做点别的事情,学校要建立,公路桥梁要修善。等等。这些事情也要做的,不做,老百姓不答应,被人指指戳戳,滋味肯定不好受。  而这些事情,必须得花钱。没钱,啥玩意都没有。  所以说大部分地方官员真的没那么多精力去管什么GDP考核,主要精力是能拿到真金白银,有钱了,可以搞些政绩工程,可以孝敬上级长官,才能更上一层楼。
  顶楼主!现在抛出这个议题的人一定是个聪明人!分税制改革在当时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但也造成了中国当前的现状,地方债、高房价。此轮改革,势必会对中央地方的财权事权进行改革,营改增就是起点,房产税将会是重头戏。现在的房价就像500层高楼一般,摇摇欲坠。
  @cn_alpha
16:05:00  二、各论在94税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   一直有流行说法是地方官员被考核GDP,a所以,各个官员拼命去发展地方经济,做高GDP。考核GDP是不错,可是这玩意太玄乎,造假很容易,而且没办法去核实,上级官员也不是傻子,或许他自己也是这么干的,能相信你报的所谓GDP?其是,现实情况是,可以说绝大部分官员所关注的并不是这样,一个市长,就像一个家长,主要关注的是怎么赚钱养家糊口。   一个县,那么多公务员,教师,医生都是国家的人,他们要发工资,要养老,要福利,这个必须得满足,不然这些人不满意,书记县长也就没办法混。想想就明白了,要是你是一个员工,老板不给你工资或者给很少,你会听他的不?肯定不会。   除了养人之外,还得做点别的事情,学校要建立,公路桥梁要修善。等等。这些事情也要做的,不做,老百姓不答应,被人指指戳戳,滋味肯定不好受。   而这些事情,必须得花钱。没钱,啥玩意都没有。   马克一下,养肥再看  -------------------------  
  1、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已经搞了很多年了,前10年搞的很热烈,当然现在也是主打项目。  为什么要搞招商引资呢?  场面上说是发展地方经济(当然客观上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其实核心是为了地方财政收入考虑。 因为税制决定了,一家企业,只在某地生产,才能对该地有最大的财政贡献。生产企业增值额在整个产品周期中所占比重约70-80%。其税收贡献自然也是最高的。  所以,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希望企业到他那里去办厂开公司,好做大当地的财政收入。  对于缴纳营业税的,那招商引资的效果就更加明显了。因此,就上演了近20年的招商大戏。  招商引资本来是很好的一个办法。可是这个竞争是太激烈了,全中国这么多县市区,几千个,都去招商引资,结果是地方政府跌价很厉害。  为了能招到商,引到资,各种想法层出不穷。地方政府是能送的都送了,送土地,送户口,送房产,送车牌,送工人,送水电等等不一二足。  企业老板也水涨船高,真老板假老板漫天飞舞,他们挑三拣四,坑蒙拐骗,骗吃骗喝,骗财骗色,各显神通。当然也有真想做企业发财的。  在过招中,有腐败,有欺诈,地方政府开门招商关门打狗,企业老板排污放毒,污染死你祖宗三代,各有悲歌,各有苦衷,各有解恨的办法。闹剧天天在上演。
  @cn_alpha 马克
  2、征收农业税的悲歌  在94税制正式施行之后,地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钱了,钱大部分归中央的,那时候服务业不发达,营业税收入是很少的,为了弥补出现的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首先把手伸向了最弱、最老实、最无话语权的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活力被极大释放,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把农民解放了出来。农民在分田到户的制度下,发挥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劳动积极性极大提高,农民呵护农田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似的。  笔者那时候在农村,各家农田被修得平平整整,沟渠被挖的方方正正,田埂被修的整整齐齐,几岁的孩子都下田除草护苗。在精耕细作下,农业收入节节升高。  二是事实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业税率的稳定下,农业收入不断提升,事实上降低了农业的税率,农民负担减轻明显。  自94年后,因为税制的改革,地方政府从工业上取得的财政收入急剧下降,为了填补这个窟窿,农村成了一块肥肉。  从那一年开始后,农业税的税率和附加税年年增加,我印象中,我家那时候96年的农业税是1200多元,而我家只有四亩多田地,占我家全年收入的一半还多。人口比较多的家庭开始吃不饱饭,94年后,我家乡富余劳动力不得不南下广东谋生,在那里过着奴隶般的生活,其中有不少人埋骨他乡,再也没有回来。  征收农业税的手段触目惊心。抓人,牵牛,卖猪,捉鸡,搬粮食,连坐等等手段无不用其极。有农民被逼死的,有干部被杀的。农村社会在崩溃的边缘。  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出走,农村经济一落千丈,许多家庭全家远走他乡,农业生产的遭到破坏,农业生产因为没有劳动力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繁荣。农田水利基本荒废,荒地到处都是,杂草丛生,许多野生动物开始出没。即使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加上农业补贴后,农业农村的衰败再也没有恢复生机的可能。  每次回老家走到杂草占满的道路上,看着大片荒芜的土地,心里说不出的难过滋味。感觉也许,只是也许,取消农业税太迟了!
  牛逼!  
  3、黑色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被科斯称为奇葩的政策,如今像幽灵一般依然在我们头上笼罩着。  计划生育政策做为一个基本国策变成地方基本财政政策发生在94税制改革之后。  计划生育政策在出台之后,作为一个社会政策。基本上对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育意愿下降很快,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号召,不是强制措施。即使多生了孩子,并不罚款,在我老家,唯一的惩罚措施是在分田地的时候黑孩子只分一半土地。  但是,变化出现在94税制改革之后。  地方收入在提高农业税率和强化农业税征收的情况下,依然无法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缺口。那时候还没有招商引资的说法,也没有其他可以增加收入的手段。计划生育这一奇葩政策与只要钱的政府结合起来后就成了黑色的计划生育。  我记得,在1995年的样子,当地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了上级精神,精神的内容是凡是黑孩子(超生的,俗称黑孩子)一律实行罚款,不管是什么时候生的,出嫁的、丢失的,夭折的都要罚,每个240元,印象很深刻,那时候240元可不是小数目,约城里人3个月工资。  从那个时候开始,黑色的计划生育开始在祖国大地上疯狂地实施。许多人为此自杀和他杀,坐监牢,被拆房子,被逼卖猪牛羊。联防队员横行霸道,简直是人类历史上的人伦悲剧。  计划生育罚款收入占了各地乡镇财政收入的大头,计生委地位空前高涨,计生队伍迅速扩大,建立各级计生服务站,打计生之名,抢医生的饭碗。  在2002年,国家出台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把这一罪恶的东西变成了法律。随着国民生育意愿下降,超生罚款已经收不到什么钱了,许多农村地区开始实行放水养鱼的政策,鼓励村民超生,挂牌出卖准生证(听家人说5000一个),就这样,要的人也不多。  如果计划生育的财政职能丧失的话,计划生育政策离废除也不会太遥远。从国家撤销计生委来看,计生支出已经大于计生收入。  废除计划生育政策,指日可待。不下蛋的母鸡结局是被吃肉喝汤!
  MARK  
  @cn_alpha 2楼
10:31:54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性,人人都有份,即使你不是人也得纳税,呵呵,狗粮也要纳增值税税哦。  下面再来说说,国家收的这些税,怎么分吧。  中央全拿的税:国内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约占全部收入的27.8%  地方全拿的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约占全部收入的6.8%  中央和地方分享税:  国内增值税,按照中央75%,地方25%分。那么中央占全部(全国)收入......  -----------------------------  “从上看出:保守估算,中央政府从全国收入中约占70%”:错了,中央一直只有50%左右。你读一下统计年鉴的数字会好吗?这样一来,你的分析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
  @cn_alpha 1楼
10:08:27  从上图可以看出,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占税收总收入的67.1%.扣除出口退税,约占57%。  流转税的特点一是可以转嫁,二是普遍征收。这样一来,在中国生活的国民,无论你是贫富贵贱,无论你是初生婴儿,还是耄耋老人,只要你生活或者或者,你就得交税。因为你生活在中国,你要吃饭,你要喝水,你要用电,用气等等,这些都含有流转税。虽然你不直接缴纳,但是在电费单,水费单,气费单中都含有这些税。  -----------------------------  “你生活在中国”……什么意思?生活在哪个国家的的初生婴儿和耄耋老人上述消费不支付税收?举个例子看看?只不过他么支付的时候账单上经常明确列了一项税收而已。收都收了,列不列关系不大,理论上说没有效率影响,但对于你明确自己的纳税人身份的认知有一点影响。问题是大多数人都知道了自己是纳税人了吧?
  @cn_alpha 12楼
16:54:52  2、征收农业税的悲歌  在94税制正式施行之后,地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钱了,钱大部分归中央的,那时候服务业不发达,营业税收入是很少的,为了弥补出现的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首先把手伸向了最弱、最老实、最无话语权的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活力被极大释放,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把农民解放了出来。农民在分田到户的制度下,发挥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劳动积极性极大提高,......  -----------------------------  农业税一共多少钱?说的这么悲惨?你去看看数据算一算行吗?农村凋敝,是城市化的副作用,跟农业税有半毛钱的关系?  结论:知识普及和分析是好的,不能胡说。
  @cn_alpha 14楼
17:25:55  3、黑色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被科斯称为奇葩的政策,如今像幽灵一般依然在我们头上笼罩着。  计划生育政策做为一个基本国策变成地方基本财政政策发生在94税制改革之后。  计划生育政策在出台之后,作为一个社会政策。基本上对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育意愿下降很快,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号召,不是强制措施。即使多生了孩子,并不罚款,在我老家,唯一的惩罚措施是......  -----------------------------  看你屡屡说到年亲历事件,似乎年纪不小了,不是小孩一知半解,似乎是在抒情,准备全面骂倒所有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政策了。是不是啊?计划生育本来跟税收直接关系很小,在你的说法中,似乎也成为巨大的敛财工具了。你想干什么嘛?
  有道理  
  记号  
  @cn_alpha
17:25:55  3、黑色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被科斯称为奇葩的政策,如今像幽灵一般依然在我们头上笼罩着。  计划生育政策做为一个基本国策变成地方基本财政政策发生在94税制改革之后。  计划生育政策在出台之后,作为一个社会政策。基本上对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育意愿下降很快,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号召,不是强制措施。即使多生了孩子,并不罚款,在我老家,唯一的惩罚措施是......  -----------------------------  @manchern 19楼
18:37:50  看你屡屡说到年亲历事件,似乎年纪不小了,不是小孩一知半解,似乎是在抒情,准备全面骂倒所有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政策了。是不是啊?计划生育本来跟税收直接关系很小,在你的说法中,似乎也成为巨大的敛财工具了。你想干什么嘛?  -----------------------------  草泥马一听你说话就是个,小公务员,大的一般比较客气也没时间来,就你这几把水平干到正科顶天,还是虚职。
  前面讲的是农村,下面讲城市  4、史无前例的国企改革  在对中国农村进行两项政策的掠夺后,农村的经济基础遭到了破坏,基于农村的财政创收基本上走到了尽头。地方财力增长出现下降的局面,这时候,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向城市。  1998年,在94税制实施4年后,中国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国企改革。许多人,许多家庭的命运也从此改写。  国企改革的背景比较复杂,多种因素交织。  一是国企效率低下,冗员众多,许多国企不仅不赚钱,而且还依赖于政府补贴。给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  二是地方财政紧张,急需找到财政增收的途径。在94税制的影响下,这些国企,即使是盈利的国企,其大部分税收都被中央收走了,地方得到的很少,一旦亏损,还要地方财政补贴。  一句话总结是:有的母鸡不下蛋,有的母鸡下蛋在别人家,结局是只有杀之。杀了还可以吃点肉喝点汤,养着只是负担。  在农村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改革国企,为地方财政,国企改革进行就理所当然了。  具体措施开始是减员增效,对效益不好的,实施国企职工下岗政策,把工人们推向市场,让其自谋生路。  后来是管理层收购和出售给其他私营企业。  这两项措施无疑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很大的收益,而且甩掉了许多包袱,所以地方政府推行的积极性相当高。
  @cn_alpha
10:31:54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性,人人都有份,即使你不是人也得纳税,呵呵,狗粮也要纳增值税税哦。  下面再来说说,国家收的这些税,怎么分吧。  中央全拿的税:国内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约占全部收入的27.8%  地方全拿的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约占全部收入的6.8%  中央和地方分享税:  国内增值税,按照中央75%,地方25%分。那么中央占全部(全国)收入......  -----------------------------  @manchern 16楼
18:06:17  “从上看出:保守估算,中央政府从全国收入中约占70%”:错了,中央一直只有50%左右。你读一下统计年鉴的数字会好吗?这样一来,你的分析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  -----------------------------  税收收入占70%是不会错的。你说的那是财政收入,中央占50%左右。许多罚款,基金是不算税收的,但是所财政收入哦。比如交通违章罚款,污水处理基金等等。地方政府在税收很少的情况下,只有且主要通过罚款来补充。
  @cn_alpha
17:25:55  3、黑色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被科斯称为奇葩的政策,如今像幽灵一般依然在我们头上笼罩着。  计划生育政策做为一个基本国策变成地方基本财政政策发生在94税制改革之后。  计划生育政策在出台之后,作为一个社会政策。基本上对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育意愿下降很快,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号召,不是强制措施。即使多生了孩子,并不罚款,在我老家,唯一的惩罚措施是......  -----------------------------  @manchern 19楼
18:37:50  看你屡屡说到年亲历事件,似乎年纪不小了,不是小孩一知半解,似乎是在抒情,准备全面骂倒所有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政策了。是不是啊?计划生育本来跟税收直接关系很小,在你的说法中,似乎也成为巨大的敛财工具了。你想干什么嘛?  -----------------------------  呵呵,那时上高中吧。  不知道阁下是从事财政还是税收工作的,如果你是,那得鄙视你!  如果你是一个学术工作着,那你得走出教室,多调查,多分析,多求证,不要在那里想当然,做鸵鸟。
  @cn_alpha
10:31:54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性,人人都有份,即使你不是人也得纳税,呵呵,狗粮也要纳增值税税哦。  下面再来说说,国家收的这些税,怎么分吧。  中央全拿的税:国内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约占全部收入的27.8%  地方全拿的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约占全部收入的6.8%  中央和地方分享税:  国内增值税,按照中央75%,地方25%分。那么中央占全部(全国)收入......  -----------------------------  @manchern
18:06:17  “从上看出:保守估算,中央政府从全国收入中约占70%”:错了,中央一直只有50%左右。你读一下统计年鉴的数字会好吗?这样一来,你的分析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  -----------------------------  @cn_alpha 25楼
20:07:17  税收收入占70%是不会错的。你说的那是财政收入,中央占50%左右。许多罚款,基金是不算税收的,但是所财政收入哦。比如交通违章罚款,污水处理基金等等。地方政府在税收很少的情况下,只有且主要通过罚款来补充。  -----------------------------  地方靠非税收入增加收入是不假,但是,数量没有那么多,往多里估计增加30%好吧?那中央的比例不就更低了吗?中央可没有养那么多特派员在收那点罚款吧?
  马克,速更
  @cn_alpha
17:25:55  3、黑色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被科斯称为奇葩的政策,如今像幽灵一般依然在我们头上笼罩着。  计划生育政策做为一个基本国策变成地方基本财政政策发生在94税制改革之后。  计划生育政策在出台之后,作为一个社会政策。基本上对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育意愿下降很快,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号召,不是强制措施。即使多生了孩子,并不罚款,在我老家,唯一的惩罚措施是......  -----------------------------  @manchern
18:37:50  看你屡屡说到年亲历事件,似乎年纪不小了,不是小孩一知半解,似乎是在抒情,准备全面骂倒所有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政策了。是不是啊?计划生育本来跟税收直接关系很小,在你的说法中,似乎也成为巨大的敛财工具了。你想干什么嘛?  -----------------------------  @cn_alpha 26楼
20:10:36  呵呵,那时上高中吧。  不知道阁下是从事财政还是税收工作的,如果你是,那得鄙视你!  如果你是一个学术工作着,那你得走出教室,多调查,多分析,多求证,不要在那里想当然,做鸵鸟。  -----------------------------  可怜你连数据都不知道就在这儿装盘菜,还误导读者,才批评你一下。你继续装下去吧。再见。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公布的2011年税收、财政总收入的中央:地方的数字。  财政收入:中央5.133万亿元,地方5.255万亿元;  税收:中央4.863万亿元,地方4.111万亿元。  只要不是鸵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的比例关系。
  回复第27楼(作者:@manchern 于
20:13)   @cn_alpha 2楼
10:31:54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 ==========  收罚款的是特派员吗?不。  
  回复第27楼(作者:@manchern 于
20:13)   @cn_alpha 2楼
10:31:54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 ==========  收罚款的是特派员吗?不。  
  收藏  
  中央的税收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返还给地方的,转移支付,而且是从富裕的地方转到穷地方,现在政府应该转变思维,内地不宜发展工业,为什么不把内地人迁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财富留在大城市,良性发展。  
  顶楼主
  写的不错,展开写写,弄丰满点。
  生动  
  回复第18楼,@manchern  @cn_alpha 12楼
16:54:52   2、征收农业税的悲歌   在94税制正式施行之后,地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钱了,钱大部分归中央的,那时候服务业不发达,营业税收入是很少的,为了弥补出现的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首先把手伸向了最弱、最老实、最无话语权的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活力被极大释放,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把农民解放了出来。农民在分田到户的制度下,发挥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劳动积极性极大提高,......   -----------------------------   农业税一共多少钱?说的这么悲惨?你去看看数据算一算行吗?农村凋敝,是城市化的副作用,跟农业税有半毛钱的关系?   结论:知识普及和分析是好的,不能胡说。  --------------------------  你在那时的农村待过么?你见过么就妄加否定?!没有这些会出现荆州的那个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我看了楼主的帖子,现在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为什么那时候收提留款啊交公粮要交那么多,才明白为什么我们家种地一年比一年欠国家的钱多,才知道为什么要收得那么狠,把我老爸拉去关黑屋子,我考上大学了,我家欠的村里的提留款不补齐了不给我开证明转户口。那时候,种地是亏钱的,按照那个收法,一直坚持种地只会饿死,所以,不管在外打工多辛苦,只要能出去的都出去了,因为至少一年到头收入是正值,而不是负值!  
  回复第27楼,@manchern  @cn_alpha 2楼
10:31:54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性,人人都有份,即使你不是人也得纳税,呵呵,狗粮也要纳增值税税哦。   下面再来说说,国家收的这些税,怎么分吧。   中央全拿的税:国内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约占全部收入的27.8%   地方全拿的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约占全部收入的6.8%   中央和地方分享税:   国内增值税,按照中央75%,地方25%分。那么中央占全部(全国)收入......   -----------------------------   @manchern 16楼
18:06:17   “从上看出:保守估算,中央政府从全国收入中约占70%”:错了,中央一直只有50%左右。你读一下统计年鉴的数字会好吗?这样一来,你的分析都是没...  --------------------------  毛的特派员,我记得有一年来我家晚上8点左右收钱的就是镇上财管所的人,正式工,非要逼着我老爸交钱,说今天不交就把人带走,我当时气愤不已,拿出他们的催款通知单指着他说:上面写得清清楚楚逾期不交按照千分之三收取滞纳金,我逾期了把这滞纳金交上就行了,你们凭什么抓人?!那帮混账还拍桌子说要起诉我!楼上的,你其心可诛!  
  @yellrx 34楼
23:00:45  中央的税收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返还给地方的,转移支付,而且是从富裕的地方转到穷地方,现在政府应该转变思维,内地不宜发展工业,为什么不把内地人迁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财富留在大城市,良性发展。  -----------------------------  这样大规模地做会花更多钱,现在还花不起的。你看水库移民、连根拔起的转移出来花了多少钱。连地震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也不可能都迁走。不过现在补贴一点还行,长远总归是要搬走一些人的,那那些地方的低级农田就都抛荒了,到时候更有人要喷。
  楼主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很好,制度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如今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房子经济等等,都是在过去的制度框架下搏奕的结果。所以要结合当下反思过去,怎样去改革完善制度,楼主不必在意一些没有深思的回贴,继续分析,提出设想和建议,只有更多的人明白,理性,才能更有利于社会向好。  
  回复第27楼,
@manchern  @cn_alpha
10:31:54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性,人人都有份,即使你不是人也得纳税,呵呵,狗粮也要纳增值税税哦。  下面再来说说,国家收的这些税,怎么分吧。  中央全拿的税:国内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约占全部收入的27.8%  地方全拿的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约占全部收入的6.8%  中央和地方分享税:  国内增值税,按照中央75%,地方25%分。那么中央占全部(全国)收入......  -----------------------------  @manchern
18:06:17  “从上看出:保守估算,中央政府从全国收入中约占70%”:错了,中央一直只有50%左右。你读一下统计年鉴的数字会好吗?这样一来,你的分析都是没...  --------------------------  @appearlliu 39楼
00:09:29  毛的特派员,我记得有一年来我家晚上8点左右收钱的就是镇上财管所的人,正式工,非要逼着我老爸交钱,说今天不交就把人带走,我当时气愤不已,拿出他们的催款通知单指着他说:上面写得清清楚楚逾期不交按照千分之三收取滞纳金,我逾期了把这滞纳金交上就行了,你们凭什么抓人?!那帮混账还拍桌子说要起诉我!楼上的,你其心可诛!  -----------------------------  读好书,理解催款通知条款的含义之后,再诛不迟。祝福你哦。
  顶楼主, 做了一个很好的税务科普. 大家很清楚的可以看到, 是国家养活了人民, 还是人民养活了政府. 顶
  MARK 分析得很实在,  小时候在老家看见过计划生育折腾,  经历过父母下岗。
  楼主谈的是实情,但有的言辞过激了。公正、客观的分析能搞清问题的本质,使今后的事办得更好。可惜,被扎口了。  
  地方政府太能花钱,即使所有税收都归地方,也不见得够花,这些敛财的手段迟早的事  
  我觉得不能把责任全推到朱身上,毕竟继任者没有做好衔接是最重要的原因。  
  楼主支持你!  
  继续谈国企改革  前面讲国企改革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甩掉大量的财政包袱,特别是那些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基本上搞光了。  但是在一些经济比较好的地方,因为财力比较充足,对国企改革是比较渐进的,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后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这些地方也是中央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缩影。  下面谈谈中央企业的改革。  中央企业改革是在中央有足够大的财力的情况下开始的。也早就了大量共和国长子。  主要的以中央财政兜底兼顾制度改革进行的。  一类是很重要不能倒下的企业。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些重要军工企业。对他们的改革方式是,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把这些企业的呆账、坏账剥离给他们,让这些企业保留核心优质资产。其实这些呆账坏账很多,都是成百上千亿的,一般来说,剥离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央政府有银子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类是很基础的行业。如邮政、铁路。他们经营业绩尚可,就是处于要死不活的状态。对这些企业实施特殊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垄断经营等政策。如对邮政实施8531(印象中是这个,请邮政的兄弟们补充一下)财政补贴,给邮政营业税优惠,以及给邮政储蓄息差补贴制度等。  三是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如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石化等企业。对他们的改革也是剥离不良资产,且给予他们行政垄断的权力。  四是竞争性的行业的企业。一部分实施破产,一部分给予专营注册(如进出口公司,供销社,土特产公司等等)。这些公司没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可以获得进出口经营权,某种意义上具有行政垄断的意味。  当然,具体的改革措施有多种多样,但是不外乎上面提到的。当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表述上有些出入,请各位朋友补充。
  回复第16楼(作者:@manchern 于
18:06)  @cn_alpha 2楼
10:31:54  从上看出:保守估算,中央政府从全国收入中约占70%”:错了,中央一直只有50%左右。你读一下统计年鉴的数字会好吗?这样一来,你的分析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  ==========  楼主说得一点没错,几年前听一国税局的干部亲口跟我说的现在国家(指中央)有的是钱,因为一地方税收的7成被国家拿走,地方只得3成,而且前提是要首先满足国税的任务,假如计划今年国家拿7块钱,地方拿3块钱,可实际税收总额只有9块钱,那么国家还是要拿走7块钱,地方只有2块钱了。  我宁愿相信具体工作岗位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的话,才不会傻傻的去信那些所谓的官方公布数据,再说中国一向是嘴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都是生意,尽信书耶不如无书!  
  @manchern 30楼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公布的2011年税收、财政总收入的中央:地方的数字。  财政收入:中央5.133万亿元,地方5.255万亿元;  税收:中央4.863万亿元,地方4.111万亿元。  只要不是鸵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的比例关系。  -----------------------------  你把出口退税数字弄丢了。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95729亿(http://www./n33/.html)  税收收入=中央实际收入+|出口退税|+地方税收实际收入  为啥出口退税要算中央收入呢?因为出口退税形式上是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实质上是对国外消费者的财政补贴。类似于外交通商事务开支,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顶  
  楼主说的蛮细
  楼主谈的比较客观
  5、住房制度改革  1998年实施了住房货币化分配改革,俗称住房制度改革。  这一制度改革就像一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房子成为中国人民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人活着主要是衣食住行。衣服可以穿破点,食可以吃差点,行可以两腿走,而住的方面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首先要解决有无的问题。有与无之间是一个飞跃性的过程,中间没有梯度。即使说你想住差点,那种花销也会令家庭伤筋动骨,因为房子是大投入。  1998年为什么要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呢?  在94税制的影响下,地方财政吃紧,国企改革主要是甩包袱,同样住房制度改革也是甩包袱。  在以前,房子都是公家的,参加工作后,单位会给分一间单身宿舍,等你结婚了,你就有资格排队等待分房子。如果单位效益好,估计不用等多久就可以分到一套小房子。如果效益差,那么你就慢慢等吧,有的人四十、五十了还在住筒子楼。  盖公有住房,分配给职工,这些都需要钱,钱由谁出,有条件的国企自己出,其它单位,如机关、学校等没有收入的单位,只有财政出钱来盖房子。在那个时候,国企效益普遍不好,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全部由政府出钱解决了。  可在94税制之后,地方收入是大幅度减少,地方政府再也没有资金去盖房子了,干部职工住房成了地方政府背上的大包袱。  住房制度改革在这种背景之下就呼之欲出。  货币化分房奥秘在于:一是地方政府原本需一次性支出的大额资金,现在可以慢慢给了。地方政府从中甩掉了资金价值包袱,原来要贷款盖房子,要付贷款利息,呵呵,现在只要支付一点利息,不用出本金了。二政府公房供应大幅度减少。原来城里那么多人住房都要等政府解决,现在好了,归各个单位解决,各单位是有钱就发点住房补贴,没钱那就啥也没了。随着国企改革、兼并破产,下岗分流,货币分房最后只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实施了。  政府通过住房制度改革,实现了华丽转身。  住房制度改革另一个是公有住房出售。  在甩掉解决新增人口住房的包袱后,对存量住房改革开始实行了。  政府为什么要甩掉那些公房呢?  一是公有住房虽然每月收点租金,算政府的一项收入。但是这个租金太少了,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当然要搁现在,打死也不会卖掉了。  二是公有住房也要维修。许多房子都几十年了,这些房子要维修,维修费每年是一笔大开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租金是一招,可是那会遭到抵制。令一种就是抛掉维修责任。最好的方式是,房子自己修,谁家娃谁抱。于是卖公有住房就开始了,几年之内,各个地方积攒几十年的公房就这样卖光了。那些先知先觉们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成了有钱人。而这些人往往大部分不是国家干部和职工,而是那些无路可走,闯荡世界的人。
  楼主高人,强帖留名。
  @yellrx 34楼
23:00:45  中央的税收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返还给地方的,转移支付,而且是从富裕的地方转到穷地方,现在政府应该转变思维,内地不宜发展工业,为什么不把内地人迁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财富留在大城市,良性发展。  -----------------------------  转移支付分为一般转移支付(无条件)和专项转移支付,目前专项转移支付占主要,换句话说是附条件转移支付,跑步钱进就是这个玩意。  其次,有的地方不太适合发展经济是不错,但是他有别的存在价值。如文化,国防,环境等内在价值。西藏人口不到300万,全部迁移出来估计问题不大,甚至比修青藏铁路划算,但是,你想到没有,这些人都迁移出来了,西藏就彻底没有了,甚至领土都会丢掉,更不说西藏文化,旅游,资源了。
  @manchern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公布的2011年税收、财政总收入的中央:地方的数字。  财政收入:中央5.133万亿元,地方5.255万亿元;  税收:中央4.863万亿元,地方4.111万亿元。  只要不是鸵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的比例关系。  -----------------------------  @cn_alpha 52楼
08:42:12  你把出口退税数字弄丢了。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95729亿(http://www./n33/.html)  税收收入=中央实际收入+|出口退税|+地方税收实际收入  为啥出口退税要算中央收入呢?因为出口退税形式上是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实质上是对国外消费者的财政补贴。类似于外交通商事务开支,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  不要一见到不和合意愿的数字,就自己解释一番。有意见找财政部和统计局商量。
  @yellrx
23:00:45  中央的税收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返还给地方的,转移支付,而且是从富裕的地方转到穷地方,现在政府应该转变思维,内地不宜发展工业,为什么不把内地人迁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财富留在大城市,良性发展。  -----------------------------  @cn_alpha 59楼
10:38:30  转移支付分为一般转移支付(无条件)和专项转移支付,目前专项转移支付占主要,换句话说是附条件转移支付,跑步钱进就是这个玩意。  其次,有的地方不太适合发展经济是不错,但是他有别的存在价值。如文化,国防,环境等内在价值。西藏人口不到300万,全部迁移出来估计问题不大,甚至比修青藏铁路划算,但是,你想到没有,这些人都迁移出来了,西藏就彻底没有了,甚至领土都会丢掉,更不说西藏文化,旅游,资源了。  -----------------------------  考你一下,在转移支付上,有税收返还,“基数”,是什么东西?这对你分析转移支付是很钟瑶瑶的。
  @yellrx
23:00:45  中央的税收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返还给地方的,转移支付,而且是从富裕的地方转到穷地方,现在政府应该转变思维,内地不宜发展工业,为什么不把内地人迁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财富留在大城市,良性发展。  -----------------------------  @cn_alpha
10:38:30  转移支付分为一般转移支付(无条件)和专项转移支付,目前专项转移支付占主要,换句话说是附条件转移支付,跑步钱进就是这个玩意。  其次,有的地方不太适合发展经济是不错,但是他有别的存在价值。如文化,国防,环境等内在价值。西藏人口不到300万,全部迁移出来估计问题不大,甚至比修青藏铁路划算,但是,你想到没有,这些人都迁移出来了,西藏就彻底没有了,甚至领土都会丢掉,更不说西藏文化,旅游,资源了。  -----------------------------  @manchern 61楼
10:53:17  考你一下,在转移支付上,有税收返还,“基数”,是什么东西?这对你分析转移支付是很钟瑶瑶的。  -----------------------------  印象中是以93年的地方税收收入为基础,增值税和消费税每增长1%,中央对地方返还基数就增加0.3%。经过增值税和消费税超速增长,无疑中央收入比地方收入增长快多了。  税收返还就比较复杂一点吧。一个是先征后退、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的返还。二是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的税收返还。三是所得税基数及税收返还。  回答不一定准确,差不多就上面的意思。
  @manchern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公布的2011年税收、财政总收入的中央:地方的数字。  财政收入:中央5.133万亿元,地方5.255万亿元;  税收:中央4.863万亿元,地方4.111万亿元。  只要不是鸵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的比例关系。  -----------------------------  @cn_alpha
08:42:12  你把出口退税数字弄丢了。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95729亿(http://www./n33/.html)  税收收入=中央实际收入+|出口退税|+地方税收实际收入  为啥出口退税要算中央收入呢?因为出口退税形式上是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实质上是对国外消费者的财政补贴。类似于外交通商事务开支,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  @manchern 60楼
10:45:41  不要一见到不和合意愿的数字,就自己解释一番。有意见找财政部和统计局商量。  -----------------------------  呵呵,不瞒你说,财政部的数字稍微靠谱一点。统计局的数字嘛是真不靠谱,以前写文章,我是见识过的,一家统计局同样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的统计报告和报表中差距居然很大,打电话问之,回答先是不可能,然后是搞不清,最好说你老问这个干嘛。  呵呵,不晓得你见识过没!
  农村是要改地,可能会像台湾吧,肯定要做试点,人心不齐 支持不够 上级腐败  
  回复第18楼(作者:@manchern 于
18:23)   @cn_alpha 12楼
16:54:52   2、征收农业税的悲歌  …… ==========  我们那时叫公粮加社会负担,两者相加占当年粮产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回复第27楼,
@manchern  @cn_alpha
10:31:54  上面解释了纳税的普遍性,人人都有份,即使你不是人也得纳税,呵呵,狗粮也要纳增值税税哦。  下面再来说说,国家收的这些税,怎么分吧。  中央全拿的税:国内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约占全部收入的27.8%  地方全拿的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约占全部收入的6.8%  中央和地方分享税:  国内增值税,按照中央75%,地方25%分。那么中央占全部(全国)收入......  -----------------------------  @manchern
18:06:17  “从上看出:保守估算,中央政府从全国收入中约占70%”:错了,中央一直只有50%左右。你读一下统计年鉴的数字会好吗?这样一来,你的分析都是没...  --------------------------  @appearlliu 39楼
00:09:29  毛的特派员,我记得有一年来我家晚上8点左右收钱的就是镇上财管所的人,正式工,非要逼着我老爸交钱,说今天不交就把人带走,我当时气愤不已,拿出他们的催款通知单指着他说:上面写得清清楚楚逾期不交按照千分之三收取滞纳金,我逾期了把这滞纳金交上就行了,你们凭什么抓人?!那帮混账还拍桌子说要起诉我!楼上的,你其心可诛!  ----------------------------  -很正常.狗在为主人汪汪两声而已.这种人见多了.吃人饭不说人话.别理他.....
  6、可耻的教育产业化  如果你是70年代末的人,最悲剧的是上完小学小学免费,上完初中初中免费,等上完高中准备免费上大学的时候,大学收费了,而且是收得奇高无比!  96年,国家部分高校实施收费试点,97年全面并轨收费,高等教育收费的大门从此打开。  那时候大学学费每年大约3000左右,约农村家庭2年的纯收入吧,城市家庭一年的收入,可见离谱到什么程度?  为什么实施教育产业化,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叫汤敏的人忽悠中央叫收费的。另一中说法是朱总为了内需,把巨额存款赶出笼子而制定的一个政策。  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原因,其实真正原因是地方政府没钱了,没钱去投资高等教育了。  首先看看大学的构成。中国大学数目大约2000多所.这些大学除了一些直属中央的大学外,绝大部分是直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的。  直属的意思就是归谁谁拿钱去养。  在94税制影响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是很紧张了,再拿一大笔钱去养那么多高等学校,纷纷觉得吃不消。  大学不像工厂,说关门就关门,是不能随便关门的,只有让他们活,但是不出钱养怎么活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想出来了,收学费,而且是高学费。取名教育产业化  为啥要收高学费呢?首先一个是要养活学校及教师。其次要钱要搞学校建设。最后还可以从中搞点创收。  在2000年左右,如果你注意,许多大学的新校区,新大楼,新院系都在那时候建立起来的。大学改名面目前非,后来那些找工作的学生被招聘人员怀疑的目光搞的吐血。  大学扩招更是一日千里。  搞这些东西的钱从哪里来,从学生手上收回来的。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大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住在安装空调、卫生间的寝室里,可知道这些是你们学长、学长的父母用血和汗建起来的?  高等教育收费导致的后果是,许多家庭花光了所有积蓄,另一些家庭(主要农村)债台高筑。  教育产业化后出现了很多悲剧。几年后,中央政府才开始醒悟过来,对教育政策进行纠偏。一个是禁止学费的疯涨。二是建立贷款制度。三是设立系列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  总之,教育产业化的真正背景是94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无钱去支持高等教育。与汤敏无关,与扩大内需无关。
  回复第19楼(作者:@manchern 于
18:37)   @cn_alpha 14楼
17:25:55   3、黑色的计划生育   …… ==========  呵呵,计划生育在九十年代的农村真是罪大恶极!我姐姐的第一个孩子就被计生掉了,就因为孩子的预产期早了两个月而已(当时要结婚后半年才能生孩子),为这事我老爸和当时的我大姨父打了一架(大姨父是村支书),到现在我家还不和我大姨家往来!  
  回复第67楼(作者:@cn_alpha 于
15:40)   6、可耻的教育产业化   如果你是70年代末的人,最悲剧的是上完小学小学免费,上完初中初中免费,…… ==========  教育产业化更无耻,九六年读个破中专学费两千多,一个农村家庭四年的收入,最可恨的是毕业后没工作,只能去打工了!  
  牛人  
  楼主分析的精辟,
  @cn_alpha
17:25:55  3、黑色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被科斯称为奇葩的政策,如今像幽灵一般依然在我们头上笼罩着。  计划生育政策做为一个基本国策变成地方基本财政政策发生在94税制改革之后。  计划生育政策在出台之后,作为一个社会政策。基本上对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育意愿下降很快,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号召,不是强制措施。即使多生了孩子,并不罚款,在我老家,唯一的惩罚措施是......  -----------------------------  @manchern 19楼
18:37:50  看你屡屡说到年亲历事件,似乎年纪不小了,不是小孩一知半解,似乎是在抒情,准备全面骂倒所有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政策了。是不是啊?计划生育本来跟税收直接关系很小,在你的说法中,似乎也成为巨大的敛财工具了。你想干什么嘛?  -----------------------------  草拟麻痹的大傻逼,我回复你一条送你涨工资!
  坐等下文  
  @cn_alpha 12楼
16:54:52  2、征收农业税的悲歌  在94税制正式施行之后,地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钱了,钱大部分归中央的,那时候服务业不发达,营业税收入是很少的,为了弥补出现的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首先把手伸向了最弱、最老实、最无话语权的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活力被极大释放,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把农民解放了出来。农民在分田到户的制度下,发挥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劳动积极性极大提高,......  -----------------------------  农民把这个D抬上台
  @manchern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公布的2011年税收、财政总收入的中央:地方的数字。  财政收入:中央5.133万亿元,地方5.255万亿元;  税收:中央4.863万亿元,地方4.111万亿元。  只要不是鸵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的比例关系。  -----------------------------  @cn_alpha
08:42:12  你把出口退税数字弄丢了。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95729亿(http://www./n33/.html)  税收收入=中央实际收入+|出口退税|+地方税收实际收入  为啥出口退税要算中央收入呢?因为出口退税形式上是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实质上是对国外消费者的财政补贴。类似于外交通商事务开支,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  @manchern
10:45:41  不要一见到不和合意愿的数字,就自己解释一番。有意见找财政部和统计局商量。  -----------------------------  @cn_alpha 63楼
14:56:23  呵呵,不瞒你说,财政部的数字稍微靠谱一点。统计局的数字嘛是真不靠谱,以前写文章,我是见识过的,一家统计局同样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的统计报告和报表中差距居然很大,打电话问之,回答先是不可能,然后是搞不清,最好说你老问这个干嘛。  呵呵,不晓得你见识过没!  -----------------------------  在财政和税收数据上,财政部的数据不如统计局的某个口径更准确,财政部数据少了15%左右。你也就是写点皮毛文章而已。
  7、疯狂增长的高速公路  先看一张图    从以上图中看出,中国高速公路自94年后进入了疯狂增长的阶段。  众所周知,中国高速公路基本上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民营企业很少,中央政府也投资建设了一些,不过占比不高。  地方政府为什么花那么多钱去修高速公路呢?  一般来说,政府的收入主要依赖与税收和罚款收费什么的。但是在中国,政府不仅可以收税罚款,而且还有一个优势是投资赚钱。  投资赚钱什么行业最好?当然是垄断行业是最好的。可以许多垄断行业中央占去了,地方政府没法干,如铁路,电信,石化等,但是有一个没被中央占,那就是高速公路。因为地域的关系,地方政府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上海不敢到北京去修高速,同样北京也不敢到上海修高速抢人家的饭碗。那么就达成一个默契,大家都在自己地盘里玩,不跨界。  投资高速公路的另一大好处是相关税收全部归口地方,收益也归地方。并且投资的钱可以从银行贷款,即使到时候还不了,拖死了银行,也与地方政府没啥关系。  我们知道,在94税制后,地方税收增长空间被抑制。地方政府在甩掉亏损国企,公有住房,高等教育后,已经是轻装上阵了。财政状况得到好转,为了取得更多的收益,投资赚钱就被提上日程了。  修建高速公路不仅能赚很多钱,而且间接提升地方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招商引资,也是一个备有面子的形象工程。  94以后,全国各省市区,不管穷富,甚至不管亏损与盈利,全部扑向了高速公路建设,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也就在疯狂的增长。
  @manchern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公布的2011年税收、财政总收入的中央:地方的数字。  财政收入:中央5.133万亿元,地方5.255万亿元;  税收:中央4.863万亿元,地方4.111万亿元。  只要不是鸵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的比例关系。  -----------------------------  @cn_alpha
08:42:12  你把出口退税数字弄丢了。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95729亿(http://www./n33/.html)  税收收入=中央实际收入+|出口退税|+地方税收实际收入  为啥出口退税要算中央收入呢?因为出口退税形式上是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实质上是对国外消费者的财政补贴。类似于外交通商事务开支,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  @manchern
10:45:41  不要一见到不和合意愿的数字,就自己解释一番。有意见找财政部和统计局商量。  -----------------------------  @cn_alpha
14:56:23  呵呵,不瞒你说,财政部的数字稍微靠谱一点。统计局的数字嘛是真不靠谱,以前写文章,我是见识过的,一家统计局同样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的统计报告和报表中差距居然很大,打电话问之,回答先是不可能,然后是搞不清,最好说你老问这个干嘛。  呵呵,不晓得你见识过没!  -----------------------------  @manchern 77楼
17:14:31  在财政和税收数据上,财政部的数据不如统计局的某个口径更准确,财政部数据少了15%左右。你也就是写点皮毛文章而已。  -----------------------------  财政部的人那不是发大财了,15%是什么概念,1万多亿呀。  看财政收支肯定要看财政部的数据了,不可本末倒置。写文章,肯定要选准确的数据啦,那些不准确的数据能用?
  @manchern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公布的2011年税收、财政总收入的中央:地方的数字。  财政收入:中央5.133万亿元,地方5.255万亿元;  税收:中央4.863万亿元,地方4.111万亿元。  只要不是鸵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的比例关系。  -----------------------------  @cn_alpha
08:42:12  你把出口退税数字弄丢了。2011年全国税收收入95729亿(http://www./n33/.html)  税收收入=中央实际收入+|出口退税|+地方税收实际收入  为啥出口退税要算中央收入呢?因为出口退税形式上是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实质上是对国外消费者的财政补贴。类似于外交通商事务开支,是中央政府的职责。  -----------------------------  @manchern
10:45:41  不要一见到不和合意愿的数字,就自己解释一番。有意见找财政部和统计局商量。  -----------------------------  @cn_alpha
14:56:23  呵呵,不瞒你说,财政部的数字稍微靠谱一点。统计局的数字嘛是真不靠谱,以前写文章,我是见识过的,一家统计局同样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的统计报告和报表中差距居然很大,打电话问之,回答先是不可能,然后是搞不清,最好说你老问这个干嘛。  呵呵,不晓得你见识过没!  -----------------------------  @manchern
17:14:31  在财政和税收数据上,财政部的数据不如统计局的某个口径更准确,财政部数据少了15%左右。你也就是写点皮毛文章而已。  -----------------------------  @cn_alpha 79楼
17:28:33  财政部的人那不是发大财了,15%是什么概念,1万多亿呀。  看财政收支肯定要看财政部的数据了,不可本末倒置。写文章,肯定要选准确的数据啦,那些不准确的数据能用?  -----------------------------  财政部的这个少,少在你不断提起的94“分税制”前后,低估的时间长达10年左右,低估的数量逐步减少,因为有“费改税”等改革措施逐步纠正数据口径。好好做研究,不要满足于在这种论坛上呼风唤雨。我是有需要关注新媒体才到这儿来看看。看到你这种说法,不纠正就不对了。
  回复第79楼(作者:@cn_alpha 于
17:28)  @manchern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  ==========  关注楼主  
  疯狗那都有啊  
  @cn_alpha 78楼
17:16:49  7、疯狂增长的高速公路  先看一张图............  -----------------------------  楼主做的非常好, 支持, 在你把大纲都基本讲完后, 咱们再做交流. 请继续
  @cn_alpha 24楼
20:02:08  前面讲的是农村,下面讲城市  4、史无前例的国企改革  在对中国农村进行两项政策的掠夺后,农村的经济基础遭到了破坏,基于农村的财政创收基本上走到了尽头。地方财力增长出现下降的局面,这时候,政府开始把目光转向城市。  1998年,在94税制实施4年后,中国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国企改革。许多人,许多家庭的命运也从此改写。  国企改革的背景比较复杂,多种因素交织。  一是国企效率......  -----------------------------  少了一条:1998年夏天金融大战,为了向香港输血而付出的代价。
  @cn_alpha 5楼
15:46:48  梳理一下自94年税制改革后出现的一系列重大社会政策。  94年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变穷了,中央富有了。央地博弈就开始了。  1、地方:搞虚开增值税发票-----------中央:虚开就算犯罪,枪毙  2、地方:继续搞虚开增值税发票------- 中央:金税工程。堵死虚开之路。  3、地方:强化农业税征收,搞得百姓怨声载道------中央:废除农业税  4、地方:强化计划生育罚款-----------中央:出台社会抚养费条例  5、......  -----------------------------  感谢楼主扫盲
  @blindland 87楼
18:35:26  露珠说下去,local政府为什么听起来暗含贬义,central政府英明神武,一句话,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啊  -----------------------------  呵呵,也不是吧,地方搞的太过了,都快动摇国基,才采取措施。  这些措施也无语,基本上是堵地方财路,却不给地方钱。  以后会慢慢分析的。
  @cn_alpha
16:54:52  2、征收农业税的悲歌  在94税制正式施行之后,地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钱了,钱大部分归中央的,那时候服务业不发达,营业税收入是很少的,为了弥补出现的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首先把手伸向了最弱、最老实、最无话语权的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活力被极大释放,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把农民解放了出来。农民在分田到户的制度下,发挥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劳动积极性极大提高,......  -----------------------------  @manchern 18楼
18:23:31  农业税一共多少钱?说的这么悲惨?你去看看数据算一算行吗?农村凋敝,是城市化的副作用,跟农业税有半毛钱的关系?  结论:知识普及和分析是好的,不能胡说。  -----------------------------  是的,农村的凋敝是因为农业产出太低,不如打工做生意来的更好,在加上城市生活更方便,城市比以前更加包容造成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很少在村里生活务农了,最差的也是到附近的集镇上买房生活,和农业税完全没关系,楼主在这个方面是瞎扯
  回复第79楼(作者:@manchern 于
17:35)  @manchern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  ==========  别装了  就半瓶水的容量,又这样紧贴着楼主晃荡,,再这样下去会爆的!  
  @cn_alpha
10:08:27  从上图可以看出,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占税收总收入的67.1%.扣除出口退税,约占57%。  流转税的特点一是可以转嫁,二是普遍征收。这样一来,在中国生活的国民,无论你是贫富贵贱,无论你是初生婴儿,还是耄耋老人,只要你生活或者或者,你就得交税。因为你生活在中国,你要吃饭,你要喝水,你要用电,用气等等,这些都含有流转税。虽然你不直接缴纳,但是在电费单,水费单,气费单中都含有这些税。  -----------------------------  @manchern 17楼
18:17:46  “你生活在中国”……什么意思?生活在哪个国家的的初生婴儿和耄耋老人上述消费不支付税收?举个例子看看?只不过他么支付的时候账单上经常明确列了一项税收而已。收都收了,列不列关系不大,理论上说没有效率影响,但对于你明确自己的纳税人身份的认知有一点影响。问题是大多数人都知道了自己是纳税人了吧?  -----------------------------  滚你MD,五毛。
  @cn_alpha
16:54:52  2、征收农业税的悲歌  在94税制正式施行之后,地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钱了,钱大部分归中央的,那时候服务业不发达,营业税收入是很少的,为了弥补出现的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首先把手伸向了最弱、最老实、最无话语权的农民。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活力被极大释放,农村经济和农村面貌得到极大改观,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把农民解放了出来。农民在分田到户的制度下,发挥着无限的聪明才智,劳动积极性极大提高,......  -----------------------------  @manchern
18:23:31  农业税一共多少钱?说的这么悲惨?你去看看数据算一算行吗?农村凋敝,是城市化的副作用,跟农业税有半毛钱的关系?  结论:知识普及和分析是好的,不能胡说。  -----------------------------  @巴彦克拉 89楼
20:28:59  是的,农村的凋敝是因为农业产出太低,不如打工做生意来的更好,在加上城市生活更方便,城市比以前更加包容造成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很少在村里生活务农了,最差的也是到附近的集镇上买房生活,和农业税完全没关系,楼主在这个方面是瞎扯  -----------------------------  没证据,瞎扯。
  @cn_alpha
17:25:55  3、黑色的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这一被科斯称为奇葩的政策,如今像幽灵一般依然在我们头上笼罩着。  计划生育政策做为一个基本国策变成地方基本财政政策发生在94税制改革之后。  计划生育政策在出台之后,作为一个社会政策。基本上对百姓的生活没什么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育意愿下降很快,那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号召,不是强制措施。即使多生了孩子,并不罚款,在我老家,唯一的惩罚措施是......  -----------------------------  @manchern 19楼
18:37:50  看你屡屡说到年亲历事件,似乎年纪不小了,不是小孩一知半解,似乎是在抒情,准备全面骂倒所有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政策了。是不是啊?计划生育本来跟税收直接关系很小,在你的说法中,似乎也成为巨大的敛财工具了。你想干什么嘛?  -----------------------------  Sb在这里犬吠
  @manchern 29楼
20:40:27  为正视听,列举正式公布的2011年税收、财政总收入的中央:地方的数字。  财政收入:中央5.133万亿元,地方5.255万亿元;  税收:中央4.863万亿元,地方4.111万亿元。  只要不是鸵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的比例关系。  -----------------------------  哪里来的无毛dog?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回答1994结局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