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业务中民爆物品价格交什么样的税

民爆行业:找寻未来中国的“澳瑞凯”(上)
民爆行业:找寻未来中国的“澳瑞凯”(上)
本报告出自中银国际研究,分析师苏文杰、倪晓曼,发表于日。
一、民爆行业及公司的投资机会
二、民爆行业简介
三、民爆需求未来几年有望保持 8%左右增速
四、民爆需求向中西部转移
五、民爆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六、硝酸铵:下行周期将一直延续到 2013 年
七、明天还是好日子,找寻明天的“澳瑞凯”
:江南化工、久联发展、宏大爆破
一、民爆行业及公司的投资机会
乳化、铵油**虽是主流,现场混装**逐渐崛起。2011
年我国乳化**(胶状、粉状)、铵油**(膨化硝铵、改性铵油)、现场混装**占比分别为53.74%、26.27%、16.97%。虽然乳化、铵油**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但现场混装**崛起更快。欧美发达国家消耗的工业**中绝大部分是通过现场混装方式生产,这是国际最为广泛和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也是我国现阶段政策鼓励的民爆器材供应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矿山民爆一体化服务模式中民爆器材产品供应环节的重要方式。近几年我国现场混装**发展迅速,混装量从
2008 年的 32.61 万吨增长到 2011 年的 69 万吨,近几年平均增速为 28.38%。
民爆产品价格国家管控。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民爆器材在生产能力与销售价格两方面都要受国家管控。一方面,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对民爆器材生产企业核定许可产能,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在行业主管部门核定的许可产能范围内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对民爆器材的出厂价格实行指导价,确定其出厂基准价格和浮动范围。2008
年 8 月 20 日发改委提高原有的各类民用爆破器材产品出厂价格,并将民用爆破器材出厂指导价格允许浮动幅度扩大为上下各
预计“十二五”期间**产量增速
8%左右。民用爆破器材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行业,其产品广泛用于采矿、冶金、交通、水利、电力、建筑和石油等多个领域,尤其在基础工业、重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素来被称作“基础工业的基础,能源工业的能源”。就工业**来说,目前仍然主要用于各类矿山开采,从
2011 年下游情况来看,煤矿、非金属矿、金属矿**需求量占比为 77.1%,其中煤矿开采的量最大,占**需求量的
26.6%,其次是非金属矿和金属矿山,占比分别为 26.0%、24.5%。用于铁路道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占比分别为
8.4%、2.6%。根据预测,我们预计 2012 年我国工业**产量增速为 7.13%,产量为 435.58
万吨。年产量增速预计分别为 8.04%、8.20%、8.31%,“十二五”期间产量增速低于过去 7 年
9.45%的产量增速,主要是因为“十一五”期间受 4
万亿的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而“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主要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将有所放缓。但分区域来说,西部地区将有望跑赢行业增速。
民爆产品需求继续向中西部转移。从各个省份“十二五”规划来说,西部、中部地区除了西藏之外都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而东部
个省份里,仅有山东、海南、辽宁、福建在“十二五”规划里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其他省份在淡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目标,转向了调整经济结构为主,这也表明东部的大规模基建、采矿等产业逐渐淡化,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西部12
省份“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增速为
28.53%,按照“十二五”规划,西部省份除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之外,其余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
20%。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能够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未来几年,东部沿海、东北以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对民爆产品的需求将呈下降趋势,中部的需求维持在现有的水平上,西部的需求量则会有明显的增加,保持较高增速。民爆需求向中西部转移的格局已经显现。
民爆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爆行业进行了大规模整合, 2005 年我国民爆器材生产、销售企业分别为 421 家和
1,720 家,到了2010 年,民爆生产企业进一步压缩到 146 家,销售企业压缩到 520
余家。《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深入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组,做强做大优势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着力培育
3~5 家在民爆产品全寿命周期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 20
家左右跨地区、跨领域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的骨干企业,引领民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硝酸铵产能逐渐过剩,下行周期有望延续到 2013 年。2009 年至 2011 年连续
3年的大牛市行情,使绝大多数硝酸铵企业利润丰厚,也吸引了更多资金投入原本并不起眼的硝酸铵行业,产能迅速扩张。2009 年我国硝酸铵产能
520 万吨,产量 352 万吨,到了 2011 年产能达到 649 万吨,产量为 475 万吨。2009 年硝铵开工率为
68%,而需求快速增长使得 2011 年开工率上升到 73%。但随着大量新增产能投产,2012 年底我国硝酸铵产能将达到 746
万吨,再加上 2013 年投产的 171 万吨,我国硝酸铵合计产能将达到 917 万吨,我国硝酸铵产能从
2012年开始面临产能过剩局面。从年初以来硝酸铵价格的持续下跌可以明显的看出硝酸铵已经步入景气下行周期,由于后续产能投放压力较大,我们认为下行周期将一直延续到
澳瑞凯是典型的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的案例。分析澳瑞凯过去十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从 2005 到 2007 年,澳瑞凯通过收购 Dyno
Nobel、Minova 和
Excel,不仅使得业务拓展到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和拉美,完成了公司的全球化布局,还延伸了产业链,使得采矿服务业务一体化更加完善,为采矿业务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通过收购使得公司采矿业务的息税前利润从
2005 年 3.40亿澳元提高到 2007 年的 5.75 亿澳元,利润增速达 69%,2007
年公司采矿业务巩固了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 30%左右。在公司采矿业务做大做强的支撑下,2001
年以来澳瑞凯净利润增长了 10 倍,其中采矿业务对于净利润的贡献从 2001 年的 4 成提高到 2011 年的 8
成。在公司业务做大做强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10 年来公司市值增长了 7 倍多,而基准
S&P/ASX 200 指数 10 年来上涨了 18.5%,澳瑞凯远远跑赢指数。
重点关注久联发展、江南化工、宏大爆破。
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民爆行业仍然会继续盈利良好,对于民爆行业给予增持的投资评级。从投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中国能有更多的跨区域企业,但更希望中国走出几家“澳瑞凯”这样的全球性民爆服务公司。建议重点关注:上市公司**规模最大、与中金黄金开展合作、进军新疆的江南化工;受益于囯二号文件、爆破服务国内最好的久联发展;国内爆破工程做的最好的宏大爆破。
二、民爆行业简介
民爆行业是指从事民用爆破器材的科研、生产、销售、储运、爆破工程设计、施工服务、质量检测、进出口等经济活动的行业。民用爆破器材系各种工业**及其制品、起爆器材和工业火工品的总称,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品名表》的分类,包括工业**、工业雷管、工业索类火工品、其他民用爆炸物品和原材料等
5 大类、59 个品种。
工业**:乳化、铵油**虽是主流,现场混装**逐渐崛起
**分为工业**、军用**两种,工业**又称民用**,是以氧化剂和可燃剂为主体,按照氧平衡原理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工业**具有成本低廉、制造简单、应用可靠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煤矿冶金、石油地质、交通水电、农林建筑、金属加工和控制爆破等各方面。随着各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工业**品种和产量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工业**品种繁多,按组成特点可分为铵梯**(又称硝铵**)、硝甘**(硝化甘油类**)、铵油**、含水**(乳化**、水胶**和浆状**)和特种**(含铝**、液体**等)。通常也按照使用场合分为岩石**、煤矿许用**和露天**等。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我国工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铵梯**由于对人和环境造成污染,目前被禁止使用,铵梯**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
2004 年的 41.84%下降到目前的基本为零。
乳化**是借助乳化剂的作用,使氧化剂盐类水溶液的微滴,均匀分散在含有分散气泡或空心玻璃微珠等多孔物质的油相连续介质中,形成一种油包水型的乳胶状**,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乳化**由于抗水性能更好、含水量更高、环境友好性好,近几年乳化**产量占比大幅增加,从
2004 年的 32.27%增加到 2011 年的 53.74%(包含胶状和乳化)。
铵油**指由硝酸铵和燃料组成的一种粉状或粒状爆炸性混合物,主要适用于露天及无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爆破工程。铵油**最显著的特点包括:成本低廉、制作简便和比较钝感。这就决定了它只能采取强力起爆方式,在大孔径、大药量的露天大爆破场合使用。铵油**目前发展为改性铵油**、膨化硝铵**,产量占比从
2004 年 24.34%小幅增长到 26.27%。
现场混装**是指由装载非爆炸性质基质和添加剂的混装**车在爆破现场实现**组分的现场混合,**基质的制备、运输和使用高度安全,尤其适合露天深孔爆破作业。现场混装**方式实现了工业**在爆破现场供应,省去了传统工业**存在的运输、储存等诸多流通环节,具有安全、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众多优势。
欧美发达国家消耗的工业**中绝大部分是通过现场混装方式生产,该种生产方式是国际最为广泛和先进的工业**生产方式,也是我国现阶段政策鼓励的民爆器材供应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矿山民爆一体化服务模式中民爆器材产品供应环节的重要方式。近几年我国现场混装**发展迅速,从
2008 年32.61 万吨增长到 2011 年的 69 万吨,近几年平均增速为 28.38%。
工业雷管:电雷管、导爆管雷管占据主流,电子雷管前景广阔
起爆器材是能够受外界很小能量激发,即能按设定要求发火或爆炸的元件、装置或制品。它的作用是产生热冲能或爆炸冲能,同时伴有高温高速气体、灼热颗粒、金属飞片等,并能够传给火药或**,将其点燃或引爆,特殊场合也可作为独立能源对外做功。
起爆器材又可细分为工业雷管和工业索类两大类。工业雷管主要分为火雷管、电雷管、导爆管雷管、电子雷管,工业索类分为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雷管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我国工业雷管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火雷管是最早且最简单的一个品种,主要以导火索来引爆。火雷管在使用中操作风险较大,易埋下安全隐患,且不能在水下或有水工作面使用。此外,由于导火索燃烧时会喷出火焰,所以禁止在有瓦斯或矿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使用。目前,火雷管已经被我国明令禁止使用。火雷管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
2005 年的 38.1%下降到目前的基本为零。
电雷管的基本构造与火雷管大致相同,采用了一个电引火元件。按照通电后发生爆炸时间的不同,电雷管还可分为瞬发电雷管和延期电雷管。电雷管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矿山开采、道路建设、建筑物拆除以及一些有水或水下工作面均可使用,许用型电雷管还可用在有瓦斯或矿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但电雷管对杂散电流的抵抗能力较弱,在杂散电流较严重的环境下应尽量避免使用电雷管。近几年我国工业电雷管一直占据半壁以上江山,并且有所增长,产量占比从
2004 年的 53%提高到 2011 年的 61.7%。
导爆管雷管则在基础雷管的架构上安装了与导爆管相连接的塑料连接套,使用时,通过激发导爆管、产生爆轰波的方式来引爆雷管,而非火引爆或电引爆。与电雷管相比,导爆管雷管的优点在于具备较强的抗杂散电流能力,安全性强,操作方便,且抗潮能力更强,更加适应水下和有水的工作面,其缺点在于不能在有瓦斯或矿尘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使用。近几年导爆管雷管发展迅速,产量占比从
2004 年的 8.9%大幅提高到 2011 年的 36.1%。
电子雷管则是近年来国内起爆器材领域里最为引人瞩目的进展。相比传统雷管,电子雷管有以下优点:一是延期精度和延期时间上远比传统雷管精确,因而特别适用于要求高精度的工作面;二是能够方便地组成简单、先进的起爆网络,可在现场设定起爆顺序和延期间隔;三是应用范围广,安全性强,能抗杂散电流、电磁辐射,可在水下、有瓦斯或矿尘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使用,且采用专用电子起爆装置起爆,还可以设置密码,从而能够有效防止雷管被非法使用。尽管电子雷管具备上述优点,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且价格昂贵,目前我国仅有少数几家公司有能力生产,如久联发展、山西壶关、辽宁华丰等。民爆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工业雷管向高可靠性、智能型方向发展,电子雷管所占比例达到
民爆行业:价格管控,上下浮动 15%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民爆器材在生产能力与销售价格两方面都要受国家管控。一方面,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对民爆器材生产企业核定的许可产能,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在行业主管部门核定的许可产能范围内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对民爆器材的出厂价格实行指导价,确定其出厂基准价格和浮动范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民用爆破器材出厂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 号),自 2008 年 8 月 20
日起提高原有的各类民用爆破器材产品出厂价格,并将民用爆破器材出厂指导价格允许浮动幅度由原上浮 10%、下浮5%扩大为上下各
15%。一般民爆产品价格几年调整一次。目前执行价格就是2008
年调整后的价格。需要说明的是:一、价格目录中产品执行出厂价格的交货地点为生产企业仓库(实际使用地**价格=出厂价+运费+中间环节利润);二、价格目录中产品出厂基准价格为不含增值税价格。
三、民爆需求未来几年有望保持 8%左右增速
民用爆破器材是各种工业火工品、工业**及制品的总称,是具有易燃易爆危险属性的特殊商品。民用爆破器材行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行业,其产品广泛用于采矿、冶金、交通、水利、电力、建筑和石油等多个领域,尤其在基础工业、重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素来被称作“基础工业的基础,能源工业的能源”。
煤矿、非金属矿、金属矿占**需求近八成
就工业**来说,目前仍然主要用于各类矿山开采,从 2011 年下游情况来看,煤矿、非金属矿、金属矿**需求量占比为
77.1%,其中煤矿开采的量最大,占**需求量的 26.6%,其次是非金属矿和金属矿山,占比分别为
26.0%、24.5%。用于铁路道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占比分别为 8.4%、2.6%。
就工业雷管来说,也是主要用于各类矿山开采,从 2011 年下游情况来看,煤矿、非金属矿、金属矿**需求量占比为
73.5%,其中煤矿开采的量最大,占**需求量的 40.2%,其次是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占比分别为
20.1%、13.2%。用于铁路道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占比分别为 11.1%、2.7%。
我国工业**主要用于各类矿山开采,从 2011 年下游情况来看,煤矿、非金属矿、金属矿**需求量占比为
77.1%,我们通过分析下游来测算工业**未来的产量需求,其中煤矿以原煤产量来计算,金属矿用铁矿石和十种有色金属来测算,非金属矿主要是石灰石,我国石灰石年开采量并无权威统计数据,石灰石是水泥生产最为主要的原材料,每吨水泥大约耗用
1.3 吨石灰石,因此,可根据水泥产量推算我国石灰石年消耗量。
原煤产量过去 10 年复合增速 9.1%,与工业**产量相关性极好
2011 年我国原煤产量为 35.2 亿吨,过去 10 年我国原煤产量复合增速为 9.11%。过去 7 年我国原煤产量增速为
7.49%,略低于工业**产量增速。我们就工业**产量与原煤产量进行拟合,发现二者相关系数达到
0.9669,这表明工业**产量与原煤产量相关性极好。
铁矿石产量过去 10 年复合增速 16.7%,与**产量相关性良好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7.7%至 19.5亿吨。根据近期出台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计划今年关闭 625 个煤矿,总产能 2,350
万吨/年。中银国际煤炭组预计,今年全国煤炭产量将同比增长 7.4%至 37.8 亿吨。假设新矿建设没有延迟,那么 2013 和
2014 年全国煤炭产量将分别同比增长 9.7%和 6.9%。
十种有色产量过去 10 年复合增速 14.9%,与**相关性良好
2012 年上半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增速为 6.0 亿吨,产量增速为 16.70%。2011 年我国铁矿石产量为 13.3 亿吨,过去
10 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复合增速为 19.85%。过去 7 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增速为
23.08%,远高于工业**产量增速。我们就工业**产量与铁矿石产量进行拟合,发现二者相关系数达到
0.8814,工业**产量与铁矿石产量相关性良好。
水泥产量过去 10 年复合增速 12.1%,与**相关性极好
2012 年上半年我国水泥产量为 9.94 亿吨,产量增速为 5.48%。2011 年我国水泥产量为 20.63 亿吨,过去 10
年我国水泥产量复合增速为 12.05%。过去 7 年我国水泥产量增速为
11.44%,略高于工业**产量增速。我们就工业**产量与水泥产量进行拟合,发现二者相关系数达到
0.9513,工业**产量与水泥产量相关性极好。
预计未来几年工业**产量增速维持在 8%左右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工业**与原煤、铁矿石、十种有色金属、水泥产量相关性非常良好,我们结合中银国际相关研究组的分析及我们自己的判断,对于未来几年工业**主要下游的需求增速做出预测。
根据预测,我们预计 2012 年我国工业**产量增速为 7.13%,产量为 435.58万吨。 年产量增速分别为
8.04%、8.20%、8.31%,“十二五”期间产量增速低于过去 7 年 9.45%的产量增速,主要是因为“十一五”期间受 4
万亿的驱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而“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主要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将有所放缓。但分区域来说,西部地区将有望跑赢行业增速。
四、民爆需求向中西部转移
过去七年,在城市化进程和西部大开发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工业**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增速接近 10%,2011 年我国工业**产量为
406.6 万吨。2012 年上半年累计生产工业** 203.06 万吨,同比增长 4.82%,增速比 2011 年上半年回落约 14
个百分点;上半年累计销售工业** 200.85 万吨,同比增长 4.35%,增速同比回落约 15 个百分点。截至 2012 年 6
月底,生产企业工业**库存量为 8.08 万吨,同比增加 7.12%。
从地区分布看,2012 年上半年有 16
个地区**产量同比呈正增长,其中:内蒙、山西、山东、贵州、新疆、宁夏和甘肃 7 个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幅均超过
15%;另外有 13 个地区**产量同比呈下降趋势,其中四川、大连、广东、湖南、湖北和浙江降幅超过 10%。增速较快的 7
个省份中,除了山东之外其他均为西部各省,这表明西部需求依然强劲。
固定资产投资与**产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2012 年前 7 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度为 18.4 万亿元,同比增速 20.4%。201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为 30.2
万亿元,过去 10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增速为26.92%。过去 7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增速为
26.4%,远高于工业**产量增速。我们就工业**产量与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拟合,二者相关系数为
0.75,工业**产量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十二五”期间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仍将快速发展,民爆需求继续向中西部转移
2011 年我国东部 11 省、中部 8 省、西部 12 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 14.8 亿元、8.6 亿元、7.2
亿元,分别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 48.4%、28.1%、23.5%,而 2005年东部 11 省、中部 8 省、西部 12
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分别为 57.2%、22.5%、20.3%。2011 年与 2005
年相比,东部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放缓,而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逐渐增加。
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可以看出在“十五”初期东部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要高于中西部,但随着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中西部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渐超过东部。
就全国来看,“九五”到“十一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 10.75%、25.37%、26.31%。东部 11
省“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21.49%,比之“十五”期间增速有所放缓,而全国增速是提高的。中部 8
省“十一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31.64%,同比“十五”期间的投资增速大幅增加 8.86个百分点。西部 12
省“十一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28.53%,同比“十五”的投资增速增加 4.90%。
分省来看,2011
年工业**产量前三名分别是山西、内蒙和四川,这三个省份都是位于中西部,工业雷管产量前三名省份也位于中西部。工业**产量前十名的省份中,仅有辽宁、山东位于东部,其余都是中西部省份的,工业雷管也是如此。从分地区来看,东部
11 省、中部 8 省、西部 12 省工业**产量占比分别为 31.1%、31.9%、37%,工业雷管产量占比分别为
21.5%、30.8%、47.7%,可以看出,中西部是工业**、雷管的主要产销区。
从各个省份“十二五”规划来说,西部、中部地区除了西藏都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而东部 11
个省份里,仅有山东、海南、辽宁、福建在“十二五”规划里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其他省份在淡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目标,转向了调整经济结构为主,这也表明东部的大规模基建、采矿等产业逐渐淡化,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
就西部 12 省份来说,“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增速为
28.53%,按照“十二五”规划,西部省份除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之外,其余省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了
20%。四万亿投资时代已经过去,各个省份制定目标相对谨慎,“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般比“十一五”期间要低。但贵州、新疆等发展潜力巨大省份是例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高于“十一五”期间。贵州主要是因为
2012 年囯二号文件的影响——2012
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贵州支持。新疆战略资源丰富,尤其是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生产基地和进口能源资源的重要战略通道地位将进一步凸显,“十二五”期间新疆有望建设成为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和储备基地、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几大基地建设有望带动民爆产品需求增加。
就中部省份来说,“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复合增速为 31.64%。按照“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般在
20%左右,要低于“十一五”期间的投资增速。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淮南市、河南、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中部崛起的持续推进有望带动民爆产品需求增长。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能够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未来几年,东部沿海、东北以及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对民爆产品的需求将呈下降趋势,中部的需求维持在现有的水平上,西部的需求量则会有明显的增加,保持较高增速。民爆需求向中西部转移的格局已经显现。
五、民爆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我国民爆行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小、散、低”状况长期存在且比较严重,市场化程度不高。“十一五”规划就提出:在民爆企业重组整合的基础上,通过鼓励骨干企业打破地区分割、实行跨省市区的兼并重组,培育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促进有序竞争、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
民爆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05 年到 2007 年,我国民爆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2005 年我国民爆器材生产、销售企业分别为 421 家和 1,720
家。到了 2007 年,民爆生产企业压缩到154 家,销售企业压缩到约 550 家,使得民爆行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
年底,使现有的 405 家民爆生产企业减少到 200 家以内,使现有的 1,728家民爆流通企业减少到 800 至 1,000
家”目标得以提前实现。到了 2010 年,我国民爆生产企业进一步压缩到 146 家,销售企业压缩到 520
余家。从每家企业平均产量来说,从 2005 年的 0.57
万吨/家提高到 2010 年的 2.41 万吨/家,这表明在减少民爆企业的同时,民爆企业的产能集中度也得以大幅提高。
2011 年我国民爆行业生产、销售总值分别为 322.7 亿元、322.1 亿元,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 16.0%、15.8%;过去 7
年我国民爆行业生产、销售总值复合增速分别为 15.24%、15.27%,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企业数量的大幅压缩和规模的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经营模式由单一生产逐步开始向科研、生产、销售、爆破服务一体化方式转变,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同时,地区封锁、地方保护被进一步打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大型民爆企业已迈出了进军全国市场的步伐。2006
年我国排名前 20 家生产企业的生产总值占全行业总产值比例为25.10%,而到了 2011 年,这个比例提高到
43.26%。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以各地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区域布局正在逐步形成。
行业前 20 家企业年均生产总值突破 4 亿元
2011 年我国民爆行业生产总值前 20 家企业中,年生产总值均突破 4 亿元,前20 家企业合计完成生产总值 139.6
亿元,占行业生产总值的 43.26%。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我国西南部,其中四川、重庆、湖南、山东省等省份各有 2 家企业入围。云南民爆以
26.2 亿元的年产值,继续排名第一,四川雅化、葛洲坝易普力分居二、三位。
2011 年我国民用**产量前 20 家企业中,年产量均超过 5 万吨,其中 5 家企业超过 10 万吨;前 20
家企业合计生产民用** 183.5 万吨,行业总产量的45.13%,其中云南民爆集团以 29.7
万吨的产量排名第一,葛洲坝易普力、山西平朔位居第二、三位。
澳瑞凯是全球民爆企业并购扩大市场的楷模
国外矿山开采领域的民爆一体化服务市场兴起于上世纪中后期,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整体市场规模较大,而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矿山开采整体外包的服务模式,此种服务模式占行业整体的比重非常大。在多年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纵向、横向兼并,出现了多个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的民爆一体化服务企业,个别大型民爆一体化服务企业拥有价值几十亿美元的采矿设备,在世界范围内运营,具有巨大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
美国和澳大利亚是除中国之外全球最大的民爆器材产品消费国,全球第一大民爆一体化服务企业澳大利亚澳瑞凯公司(Orica)在美国民爆市场份额达
45%,在澳大利亚民爆市场份额达 65%-70%,全球第二大民爆一体化服务企业 IPL 公司在美国民爆市场份额达
40%-45%,在澳大利亚民爆市场份额达 25%。
2010 年美国**产量为 268 万吨,生产企业 18 家,平均每家公司产量为 14.9万吨。我国 2010 年**产量为
351.5 万吨,生产企业为 146 家,平均每家公司产量仅为 2.4 万吨,仅为美国企业平均产量的
16%,这表明我国民爆行业的整合依旧任重而道远。
澳瑞凯是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其业务遍布全球,是世界上极具影响的民用爆破器材及相关服务供应商,以其先进的生产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严格的安全管理而闻名于世。2011
年公司营业收入 61.82 亿澳元,2001 年以来澳瑞凯收入的复合增速为 4.3%;公司的采矿服务增速更快,2001
年以来采矿服务复合增速为 9.1%,采矿收入从 2001 年的 16.56 亿澳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39.38
亿澳元,采矿业务占比从 2001 年的 41.0%提高到 2011 年的 63.7%。从
EBIT(息税前利润)来说,采矿服务占公司比重从 2001 年的 38.7%提高到 2011 年的 79.5%,这表明目前约 8
成的利润靠采矿服务贡献。
从净利润和市值来看,2001 年澳瑞凯净利润为 0.62 亿澳元,2011 年净利润增长到 6.42 亿澳元,10 年净利润增长了
10 倍;2001 年澳瑞凯股票市值为 12.03亿澳元,2011 年市值增长到 85.46 亿澳元,10 年市值增长了 7
倍多。基准 S&P/ASX200 指数 10 年来上涨了
18.5%,澳瑞凯远远跑赢指数。澳瑞凯净利润的增长为市值增长奠定基础,而采矿业务对于净利润的贡献从 2001 年的 4 成提搞到
2011年的 8 成,这表明采矿业务利润的增长推动了澳瑞凯股票市值的增长。
分析澳瑞凯过去十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公司 2005 年 9 月 19 日以 6.85 亿美元收购了 Dyno
Nobel,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通过收购,公司的业务拓展到欧洲、中东、非洲、亚洲和拉美,完成了公司的全球化布局。2007年
1 月公司花费 8.7 亿美元收购完成了 Minova,Minova 是全球地下采矿工程、市政工程的领军企业。通过收购
Minova,一方面澳瑞凯在东欧的业务得以加强,更重要是通过收购加强了澳瑞凯对于采矿业务提高与补充。
2007 年 8 月公司花费 7.75 亿美元收购了 Excel,Excel 是美国最大的地下采矿配件设备制造商。通过收购
Excel,公司的采矿服务业务一体化更加完善,为公司采矿业务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这几次收购使得公司采矿业务的息税前利润从 2005 年 3.40 亿澳元提高到 2007年的 5.75 澳元,利润增速达到
69%。通过收购,2007 年公司采矿业务巩固了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
30%左右,市场占有率领先第二名一倍以上。
国内最大爆破服务企业收入规模仅为澳瑞凯的
1/25,“十二五”期间我国民爆行业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从国内企业来看,我们选择了 2011
年民爆产值前四名的云南民爆、雅化集团、葛洲坝易普力、久联发展,另外还选择了爆破服务较好的宏大爆破和江南化工。通过分析这几家企业来说明目前国内的爆破服务水平。
从爆破服务收入占比来看,宏大爆破、易普力、久联发展爆破服务占各自总收入的比例为 64%、49%、42%,其他几家占比均小于总收入的
10%。咋一看觉得国内企业爆破服务占比还不错,但细细来看,易普力隶属于葛洲坝集团,葛洲坝是以建筑工程承包施工和水泥生产销售为主业,集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的上市公司。2011
年公司工程承包收入为 355 亿元,所以带动
8亿元的易普力爆破服务收入是比较容易的,易普力爆破服务的贡献来自葛洲坝内部。易普力的爆破服务业务想要做大,以后不能仅仅满足于服务葛洲坝内部,还需要向外部进军。
久联发展的爆破服务几乎都是市政工程,公司采取 BT
模式进行承包,在矿山开采上的利用很小,这样来看久联发展做大矿山服务的路还很漫长。只有宏大爆破起家就是做矿山剥离的,后来通过收购才进军民爆器材生产,宏大爆破存在做大做强矿山服务的潜力。
虽然 2011 年宏大爆破、易普力、久联发展爆破服务收入分别达到 10.29、7.97、10.21 亿元,但相对于国内 3,000
亿的爆破服务市场来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34%、0.27%、0.34%,三家企业加起来尚不足市场容量的
1%。而全球矿山开采龙头澳瑞凯 2011 年爆破服务收入达到 39.38 亿澳元,折合人民币约 260
亿元,澳瑞凯的爆破服务收入是国内矿山开采龙头企业宏大爆破的 25 倍,就市场占有率来说,澳瑞凯在澳大利亚、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67.5%、45%,远超过中国民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这表明国内爆破服务企业集中度还是太低,也表明国内民爆服务企业发展的空间巨大。
从国家政策来看,也扶持民爆行业做大做强。《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深入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重组,做强做大优势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着力培育
3~5 家在民爆产品全寿命周期上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 20
家左右跨地区、跨领域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的骨干企业,引领民爆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信部安全生产司司长吴凤来在 2011 年民爆行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到“十二五”末,民爆器材生产企业还具备重组整合到 50
家以内,销售企业 200 家以内的调整潜力,同时要着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形成 20
家左右跨区域的优势骨干企业集团,着力培育一到两家能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的大型企业集团”,说明国家在继续鼓励民爆行业企业横向、纵向兼并之外,还明确提出重点培育一到两家澳瑞凯式的中国民爆一体化服务企业。
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兼并重组、撤点减线仍是结构调整工作的主题,随着行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我国民爆行业将实现进一步的优胜劣汰,一批优势企业将借机迅速做大做强,而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生产企业将不得不面临关闭或被收购、兼并的局面。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将促使民爆行业现有的格局发生变化,大型民爆集团将成为民爆行业今后发展的主导力量,同时,市场竞争将体现在大型民爆集团公司之间在生产规模、成本控制、技术、质量、服务、管理、安全水平等方面的综合性竞争。
六、硝酸铵:下行周期将一直延续到 2013 年
工业**原材料主要是硝酸铵、乳化剂、油剂等,其硝酸铵是工业**的主要原材料,1 吨工业**大约需耗用 0.9
吨的硝酸铵。硝酸铵按用途可分为工业硝酸铵和农用硝酸铵。农用硝酸铵主要用于农用肥料(硝基复合肥),除此之外,硝酸铵还可用于医药和其他硝酸盐的加工。
从同德化工、红旗民爆、湖北凯龙三个公司成本构成来看,硝酸铵一般占**成本的
50%左右,硝酸铵价格的走势对民爆器材生产行业的利润率有明显影响。
目前我国硝酸铵下游主要是工业**,占比为 64.3%,其次是硝基复合肥,占比 29.8%,另外还有出口,占比为 6.0%。
合成氨:煤头装置决定行业成本,气头装置面临供气不足压力
生产硝铵的主要原材料是合成氨、硝酸,其中硝酸的原材料也是合成氨,所以,要分析硝酸铵,首先要分析合成氨。
2011 年我国合成氨产能达 6,780 万吨,产能利用率为 74.8%。2012 年我国合成氨新增产能为 472
万吨,投产后我国合成氨产能将达到 7,252 万吨,产能增速为 7%,超过合成氨过去 10
年产量平均增速,将使得合成氨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材料是煤和天然气,2011 年我国合成氨生产原料中,煤炭占比为 76.2%(其中无烟煤约占 61%、非无烟煤约占
12%)、天然气约占21.3%,油约占 1.5%,焦炉气约占 0.9%。
从能耗来说,目前天然气依然占据成本优势,但由于我国天然气较少,很多气头合成氨面临气量不足的局面。根据我国《天然气利用政策》,今后仅在不宜外运或城市民用燃气、工业燃料和天然气发电无法消纳的气源地,天然气才可以用于氮肥生产。
根据测算,2009 年以来,气头合成氨成本一般比煤头(指的是用无烟块煤的企业,这样企业占合成氨产能 60%多)合成氨成本低 600
元/吨左右,目前合成氨市场价格约 3,200 元/吨,煤头合成氨成本约 2,600 元/吨,气头合成氨成本约 2,000
目前硝铵企业已经基本没有毛利空间
根据测算,2009 年以来,气头硝酸铵成本一般比传统煤头硝酸铵成本低 300元/吨左右,目前硝铵市场价格约 1,850
元/吨,传统煤头硝铵成本约 1,850 元/吨,已经没有毛利;气头硝铵成本约 1,550 元/吨,尚有 300
元/吨的毛利。这样来看,目前 60%的硝铵企业目前没有毛利,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
硝铵产能逐渐过剩,下行周期将持续到 2013 年
我们先回顾一下 2008 年以来我国硝酸铵价格走势情况。2008 年我国硝酸铵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行情,价格从年初的 2,100
元/吨上涨到 8 月份的 3,000 元/吨,到 12 月份又跌回 2,200 元/吨。
年奥运会的拉动,我国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增多,加上国家要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相继带动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复苏,基础设施拉动**需求。另外,按国家规定由原来的铵锑**改产为膨化**,每吨药比原来多消耗硝酸铵
0.1 吨左右。这种供需失衡和成本拉动的情况造成硝酸铵市场的再度紧张,行情也呈现强势上扬的局面。另外,由于北京奥运会从 5 月 20
日到 8 月 22 日举行,北京周边及上海等地在奥运期间对包括硝酸铵在内的 257
种化学品实施管制,这也使得硝酸铵需求时间上呈现压缩局面。
年的上涨周期,我们认为主要是受 2009 年出台的 4
万亿投资拉动,矿山、煤炭、有色、公路、铁路、桥梁、码头等行业和领域发展异常迅猛,助推民用爆破器材需求量年均增长
11%以上。另外,零关税与国际需求增长带动硝酸铵出口量激增,以及国内硝基复合肥用量的增长,综合使得硝酸铵消费量连年大幅攀升。
2009 年至 2011 年连续 3
年的大牛市行情,使绝大多数硝酸铵企业利润丰厚,也吸引了更多资金投入原本并不起眼的硝酸铵行业,产能迅速扩张。2009 年我国硝酸铵产能
520 万吨,产量 352 万吨,到了 2011 年产能达到 649 万吨,产量为 475 万吨。2009 年硝铵开工率为
68%,而需求快速增长使得 2011 年开工率上升到 73%。
但随着大量新增产能投产,2012 年底我国硝酸铵产能达到 746 万吨,再加上2013 年投产的 171
万吨,我国硝酸铵合计产能将达到 917 万吨。我们预计 2013年硝酸铵需求量为 563 万吨,2013
年行业开工率仅为 61%,为近几年最低,我国硝酸铵产能从 2012 年开始面临产能过剩局面。
从年初以来硝酸铵价格持续下跌可以明显的看出硝酸铵已经步入景气下行周期,由于后续产能投放压力较大,我们认为下行周期将一直延续到
2013 年。但由于目前煤头硝铵成本已经接近硝铵价格,而硝铵
60%多产能都是传统煤头装置,继续下跌的空间极为有限,我们预计近期硝铵价格盘整为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爆物品管理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