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提问】孤岛惊魂4卡玛等级 撕碎者无法购买 业力等级已够

【01.27 提问】偶然发现,跪求别删帖_孤岛惊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1,595贴子:
【01.27 提问】偶然发现,跪求别删帖收藏
1楼 12:18&|来自
相关的贴子29813583762
火星,汉化组弄的
2楼 12:21&|
欢迎来到地球
收起回复3楼 12:56&|来自
火星了,那些是香港雇佣兵,没事蹦哒一句“我叼你啊”
收起回复4楼 12:58&|来自
5楼 12:59&|来自
我还听到过 我跟你拼了
6楼 15:56&|来自
现在才知道?
7楼 17:43&|来自
楼主火星了,我刚开始玩打死的第一个就是这样的~~~
8楼 09:31&|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孤岛惊魂“的信息,请&或最近一段时间,在印度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发生多起中国公民因非法携带未加工的紫檀木出境,被印机场海关查处事件。根据印1972年颁布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定,珍稀动物和未加工的稀有木材属严禁出境物品,凡违规携带或托运出境者,将面临罚款或被起诉。
中国驻印度使馆提醒在印中国公民严格遵守当地有关法律法规,切勿携带或托运违禁品出境。
还没有人去过这里
德里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mazzy 于
23:28 编辑 印度,最吸引我的莫过于灿烂辉煌的古文明,所以最初的印度旅游,多集中于那些赫赫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2010年北印之旅,拜访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阿格拉泰姬陵(1983年)、克久拉霍建筑群(1986年)、阿格拉法塔赫布尔西格里(1986年)、德里胡马雍陵(1993年),旁经阿格拉古堡(1983年)、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古建筑(1993年)、德里红堡(2007年)、斋普尔简塔曼塔尔天文台(2010年)。
这一次安排在旱季、雨季之交前往德干高原深度探访佛教遗址,走马观花雨季大清洗的最前沿孟买,浮光掠影以海滩文明于世的果阿邦,行程设计也是冲着世界文化遗产而来,印度最早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阿旃陀石窟群(1983年)和埃洛拉石窟群(1983年)就是我的重点目标,还有记载印度佛教最早历史的桑奇大塔(1989年)以及果阿教堂和修道院(1986年)和孟买的维多利亚火车站(2004年),都在这十天的旅行中一网打尽。Taj Mahal
因为季节原因,旅行比想象中疲劳,但心灵的欢喜冲净了身体的不适,一切都值得。多姿多彩的印度再次用深厚的文化、丰富的物产、廉价的商品、刺激的食物洗礼了我,然而对于这个存在于多民族多文化古代与现代交织中的庞大帝国“印度”,我依然痴心不改,终不悔!这一次10天的旅行,让我对印度有了更深的体会,有一种越相见越理解,越行走越深爱的感觉。这个伟大的国家,还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访!Ajanta 26号窟
德里&阿格拉&博帕尔&桑奇&ajanta&奥兰加巴德&ellora&孟买&果阿&孟买&德里
本帖最后由 pitay 于
16:07 编辑
从印度归来已有一个多月,此时想就自己23天北印度的游历写点什么,与朋友们分享。
我的北印度之行策划了小半年时间,很久以来就对印度有一种好奇,首先是印度人口众多,其国土面积并不太大,怎么可以养活12亿人口?古老的印度诞生了佛教,佛教在当今的中国还是影响巨大的,那在印度现在又是什么个状况?印度电影产量极大,对影片中的俊男美女印象深刻,那么现实中又是如何?古老印度文明产生的年代与中国相差不多,都称得上是5000年文明史,为什么还是很落后?其发展状态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在印度可以吃到美食吗?印度恒河很脏吗?印度与中国均在1600年前后被外族入侵在,而后被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殖民统治或被奴役。这一系列的疑问促使我下决心做了此次长时间旅行。之前因有了去泰国和菲律宾自由行的经验,也就没有在旅伴们相继退出后有太大的思想上的压力。一年前就买了印度全国地图和地图册,《走遍世界(印度)》,及《LP拉贾斯坦》。在《穷游网》上读了数篇印度游记,帮助甚大,从签证办理到机票预定等等。由于对印度非常缺乏了解,也就没有把自己的行程路线固定死,没有提前购买印度火车票和住处,实践证实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旅途中遇到的旅友就有人部份火车票因行程的变化而退票或作废。许多去印度自由行的旅友在穷游网游记中有许多非常详尽的关于办理签证、购火车票和飞机票的方法,目前仍是可行的,在此就不再赘述。大年初一登上东方航空的飞机4个多小时到达昆明机场,办出关手续转机两个半小时后,印度时间零点抵达了印度东北部最大的城市加尔各达。印度时间比北京时间整晚了两个半小时。出示护照和《入境表》,顺利出关。机场虽不算大,但很整洁,线路清楚,不会走错。入境表内容与秦国和菲律宾均不大相同,与签证时申请表内容相仿,按照复印件填写,不懂的就请教相临座位的西方客人。终于踏上这古老且神秘国度的土地了,下面就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文化古迹及旅游景点印度有5000多年以上的文明史,近代少有大规模毁灭性战争,古代大型建筑又多以石头为建材,所以保留完好的古迹很多,是印度旅游业的宝贵财富,也让游客一饱眼福。城市名子后边凡是带有“普尔”的即城堡之意的,大都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城堡,且各具特色,如著名是拉贾斯坦邦的四色之城:斋普尔、乌代普尔、焦特普尔和杰伊瑟尔梅尔。这4个地方都有非常宏伟壮观且各具特色的城堡,当然印度北方其它许多地方也有规模很大的城堡,如阿格拉的阿格拉堡和新德里的红堡规模都不小。还有的古堡和景点在中国的旅游书刊中并没有介绍,确也是非常不错,如占西附近的堡群和耆那教寺庙,集中在距欧恰小站南5公里左右的一个小村庄的附近,如果不是中国的旅友相互交流情况,根本就不知道;还有的景区由于存在政治上的问题,我国地图和旅游书籍就不做介绍,日韩的《LP》上就有详细的介绍,如达兰萨拉,风景很美,只因是达赖喇嘛流亡政府所在地,大陆的旅游书上就没有谈及;克什米尔地区有美丽的高原湖泊,但与巴基斯坦有领土争议,也没有书籍介绍等等。阿格拉的泰姬陵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规模宏大,做工精细,极为壮观,很少有人不为之倾倒。当年也许是老国王倾注全国之财力建造,其子政变造反也是有道理的,否则让他再建造一个规模相当的黑色皇陵,那恐怕国家就完蛋了,儿子迁都德里也是有其道理德里的红堡虽然面积很大,但内部建筑的规模和建筑精致程度与阿格拉堡和泰姬陵根本没法比,显得粗糙了许多。北印度有许多名胜古迹,要转到,3个月时间也许够用。在欧恰的古堡宾馆就遇到了一对老夫妇,老先生已经过了80岁,从深圳来的,已经在印度呆了2个多月,还要再有1个月才回国,他们俩人已经是第三次去印度旅游了。2月的印度北方正值春天,在农村和城市郊区到处可见黄黄的油菜花,漂亮极了,农村的环境也干净美丽,天是蓝蓝的,河水也是清清的,村庄里农民的房屋也基本上是平房或者两层小楼,屋顶是印度人晚上乘凉和家人休闲聚会的场所。印度教、佛教等寺院是不需要购买门票的,但有的寺院需要购买相机票,最多的要10至15元人民币。释迦牟尼寺院和瓦拉那西的猴庙手机都不能带入。寺庙大都要光脚进入,鞋子可以自己装包或者寄存起来,有的需要交纳点存鞋费。印度景点门票分国人与外国人,外国人比印度本国人的门票要贵出许多,即便这样比中国景点门票还是便宜不少。泰姬陵门票75元人民币,其它一般5至25元人民币之间,外国人购票可以不用排长队。特别需要提醒印度许多景点或者博物馆周未和公共假期是不开放的,也有周一不开放的,需要提前打听好,否则影响行程安排。沟通及语言交流印度多数人说印度语,很少说英语,打听事情要找看着像受过一些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或者穿着比较西化的中年人会英语的比率大一些,男人向年轻女子咨询事情,往往会被拒绝,而且快步离开,这在泰国和菲律宾是很少发生的。但如果向青年男女情侣问路,一般都会热情地告诉。在新德里印度门大道旁的警察居然也不会英语,很是诧异。公交车上印度人普遍很友善,自我介绍从中国北京来的游客,他们都很愿意交流。在街上经常会被印度人问及从哪来?哪国人?你叫什么名子?在印度看电影比较中国还是便宜,看一场合人民币10元。
印度的城市建筑及概况
印度大城市的管理水平应该说不高,好象也没有什么城市规划,新德里信息作为首都要稍好一些,加尔各达国为长期受英国统治的原因,有几条象样子的街道;在加尔各达、新德里除了零星的高层现代建筑外,没有见到成片和现代高层建筑群。总体上地、县一级的城市总体没有什么规划,印度式建筑通常4、5层小楼为多,感觉像是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小县城的建筑格局。加尔各达因为受荷兰和英国统治的影响,有一些18世纪西洋建筑, 很有特色,与上海上世纪20年代建筑相仿。 基本上很少能见到中国城市里普通的住宅楼小区,城市里印度人住宅不是很大,非常密集,许多街巷都很窄,轿车都很难通过。摩托车、自行车和三轮摩的可以通过。在小巷子里遇到牛,那肯定是你要让路了,听说印度城市里的牛,许多是没有主的,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吃着垃圾和好心人给的新鲜草料,过着悠然的生活。印度城市中有私家轿车的不是很多,豪华车更是很难见到,多数是印度自产的TATA牌轿车,偶尔会见到一辆日本三凌或是韩国现代轿车,车体也是如夏利两箱车大小。在新德里也没有见到几辆宝马、奔驰什么的,路虎更是没有见到。秦国曼谷和菲律宾的马尼拉街头偶尔还能见到。印度人喜欢白色,轿车大多为白色。印度大城市里也有一些公共厕所,大多比较简陋,加尔各达还是有条件好些的公共厕所,印度男人小便就是“随便”,背对着人就可以小便,极端的有时甚至也不背人。
北印度的商业服务业和货币对换 印度大城市和小城市很少有超市,大多还是传统的小商铺,门面不很大,卖布料、服装、五金、粮食食物等。我走过的10个城市,只在大吉岭见到过超市,其它城市没有见到。新德里和加尔各达均没有见到秦国和菲律宾两国遍布街道的小超市,大型超市更是没有。城市中分布着各种商业街,店铺分布其中。卖粮食也卖食物香料和面包、饼干类食品,,面包、饼干的价格都印在包装上面,一目了然,很方便;卖面料和服装的店铺也不少,是妇女们集中的地方;电器和五金商店也有,没有见到太大规模的;大城市才会有很少的如中国上世纪7、80年代的百货商场,但也就是服装类商品为多,加尔各达新市场附近一家商场周未的晚上还是顾客盈门,打折的服装和箱包、服饰等。印度商业服务业对高消费要征税,好象吃饭超过1000卢比就要征收5%以上的税,购物在2000卢比以上,住宿在1500卢比以上,都需要征收消费税,且消费额越高,征税比例越高,会达到10%几以上。北印度城市里的理发店与中国70年代的相仿,设备陈旧,理发的技术不错,男生理发5、6元人民币即可。没有见到像中国美容美发店豪华的装修,可能是很少会有女性顾客的原因吧。在斋普尔见到了中国联想的LOGO,很是感觉新鲜。此外,斋普尔的手饰加工业和石雕石刻业很发达,有好多条专门的手工艺品店铺街。各个城市既有与中国城市相似的集中的农贸市场,更多的是路边摊,出售水果、蔬菜、鸡蛋、鱼、鸡肉等,大多出售的是淡水鱼,大一点的鱼都切块卖;白条鸡也是切成块卖,叫不出名子的蔬菜并不很多;有5、6种不知道名子的水果。饭馆见到过豆腐,农贸市场里没有看到出售。在印度中国银联卡基本上不能使用,无法在绝大多数印度银行的ATM机下提款,国人只能带美元、欧元等硬币,大城市里对换还算方便,对换率也还算公道,有单独的对换点,大点的宾馆柜也可能对换,在飞机场的对换点大都对换率低,还被扣手续费,至少要少10%左右,就不是很合算了。北印度的餐饮卫生和果蔬情况印度饭食与中国饭食相比要简单的多。北印度人大多为素食主义者,主食主要是烙饼和米饭,菜则是以各种香料粉未调制的汁炖蔬菜或豆子,还有的用腰果。北印度人应该是不吃牛肉的,农贸市场里有鸡和鱼切成块出售,小鱼也就只能整条卖,也见到有整扇的羊肉挂着卖。只在加尔各达的城郊见到过卖猪肉的摊子。饭馆一般面积不大,印度人大多要1份叫撒巴提的套餐,有两张小烙饼加上2、3份浓汤菜,用右手将饼撕碎蘸着汤菜送入口中,他们吃饭花不了多少时间,菜的花样也不是很多,即使是肉菜,也是将肉块或肉丝与香料酱汁一起炖。饼也有放入炉子里烤熟的,叫馕,但比新疆人的馕要薄一些,是死面的,口感也不一样。印度饭馆里基本都有酸奶饮料,不便宜,合1杯要6、7元人民币,有香蕉和其它水果的,还有放红花的,酸奶的发音是“拉稀”,叫起来有点怪怪的。印度北方街上经常会见到专门做油炸面三角的小店铺,看不出陷料是什么食材,吃起来有一股浓浓的印度香料味道,我是不习惯吃。街上和小巷子里会有小奶茶店和热奶酪店。花5角钱人民币喝上1杯浓浓的姜糖奶茶,对补充体力很有益,刚刚煮出来的奶茶特别好喝,大多外国人,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喝,而且都是2、3杯地喝。也许是相对来说不是很便宜,也许是习惯,印度人都是喝1杯。许多地方菜摊盛装热奶茶的器物是很小的红色土陶碗,使用前好象也不清洗,用后即丢弃悼,其实可以重复使用的,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卫生,其次使用的是塑料小杯和纸杯。印度大些的城市都有中餐馆,中餐馆做的中国菜也是半印度化的,饺子类包陷的面食,大多叫糢糢;只有西藏式中餐馆的菜与中式餐相似。即使这样吃中餐也并非普通百姓能够消费得起,基本上是只有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才能出入吧。印度人用手吃饭,讲究的饭前和饭后均用水清洗手,一般人会用裁成小方块状的报纸擦手擦嘴,极不卫生。小吃摊也是多用废报纸当作包装纸,只有高档点的食品糕点店使用塑料袋或者包装纸。印度饭馆里桌子上大都会摆入免费的凉白开水,我不知道是否是水的问题还是吃了不洁的食物,得了急性肠痰,发烧两天,自带的香莲中成药片很管用。2月份的北印度,摊贩们出售的水果主要有香蕉、葡萄、橙子、苹果、椰子、甘蔗,还有几种叫不上名子的水果;中国大陆有的蔬菜北印度基本都有卖的,叫不上名子的菜不是很多。印度人也很能吃辣椒,吃炒花生还要就着小辣椒一起吃。
北京至昆明------加尔各达&加尔各达&加莉庙、唐人街&加尔各达&市内&加尔各达&大吉岭&去新吉尔拜古里&菩提伽耶&瓦拉那西&克久拉霍&就是一个大村镇&欧恰&阿格拉&盖奥拉得奥国家公园&阿格拉&斋普尔&焦特布尔&阿姆利则&达兰萨拉&新德里
本帖最后由 桑托斯莱特 于
20:46 编辑 写在最前面
先做个自我介绍,楼主SCU工科大二学生一枚,一个高校里的普通的男生,戴黑框眼镜,穿格子衬衣,时不时在绿茵场上2一下,偶然间与印度结缘。
印度有两句灵性密语我很喜欢——“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那么,拉上陈基友,认识鱼子酱小姐都是遇上了对的人。三个从来没迈出国门的19岁年轻人硬是天不怕地不怕地跑去了印度,居然出奇顺利地书写了一部惊喜不断的“西游记”。不经唏嘘,这个寒假发生的都是命中注定。------------------------------------------------------------------------------------------------- 为什么是印度
宝莱坞、泰姬陵、沙鲁克汗、恒河、歌舞、美女、宗教、咖喱菜、殖民地、瑜伽、纱丽、智者,每一样都可以是印度吸引我们的迷药。当神秘与神奇逐渐成为一种神性,这个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便成为一个强大的磁场,具有了一种大大大无穷大的超自然磁力,让想去的人不能自已,去过的人欲罢不能。它的现代与传统、宁静与喧嚣、美丽与丑恶、富裕与贫穷、开放与保守、善良与欺骗,种种看似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却不可思议地和谐共存,这都无时无刻提示你:哇~~~~去年买了个表~~~~我真的来到了如此神奇的外挂国!像穿越了一样。-------------------------------------------------------------------------------------------------从印度回来收获了什么
亚航FDXXXX班机在中午12点升上了加尔各答湛蓝的天空,带我进入13天旅程的最高潮,也进入我19年生命的最高潮。即使我的灰机在此刻爆炸,我也了无遗憾。至少过去的13天,每一刻的生命我都不曾缺席,我真真切切地体会着欢乐悲伤。我用自己的双脚站在印度斯坦的大地上,用机智和心灵指引生命的方向,说出的每一句话都真实如一,发自内心。我终于体会到了实现自我的狂喜。这次旅行比我预想的还要精彩,谁又怎能猜到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发生,会有这么多的人出现在生命中呢?
原谅楼主真的无法谈自己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或是收获了什么,一场旅行根本不会让你找到什么人生的答案,我只能说“放眼观世界,才有世界观”。-------------------------------------------------------------------------------------------------本文大纲我将文章将分成2个部分希望这样子安排能让读者更方便。
1是攻略部分:
用了多少毛爷爷 学生旅游签证 必备物品 舌尖上的印度 货币兑换你不得不知道的印度习俗 旅游时使用的语言 怎样避免和Tutu车司机的纠纷印度火车宝典 印度电话卡我该怎么给小费
------------------------------------------------------------------------------------------------- 2是游记部分:
加尔各答——初来乍到多多关照瓦拉纳西——连接古今的永恒之都阿格拉乌代布尔焦特布尔新德里
加尔各答&瓦拉纳西&阿格拉&乌代布尔&焦特布尔&德里&加尔各答
本帖最后由 wza1008 于
11:09 编辑 写在最前:
“为什么是印度?”当得知我买了往返德里机票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会这么问。起初的决定只觉得应该出去走走,土鳖没去过几个国家去哪都成就看哪个机票性价比高。当被人问过无数次之后,也不由自主的问自己,为什么去印度?突然发现去印度的理由实在太多:四大闻名古国,不同的文化,神秘、中国人不去的国家(印象中),背包客的必修课也是终极考验。每一项对于自己来说都具有强大吸引力。
“印度多危险,小心被QJ”纵然有太多理由,好像所有美好地方一旦和危险挂钩,都不值得一游。临行前朋友通过微信专程发来的印度QJ新闻,父亲来电话叮嘱务必注意新闻上所提到的针对中国人的抢劫事件。对于这些当然会铭记在心也真心感谢他们的好意。但就如某人所言,这年头爬珠峰都排队,去几个城市能怎样。通常是因为不了解而放大自己的恐惧感,去菲律宾之前亦是如此,但只要到了目的地,一切顾虑都会烟消云散。对于印度更是如此,来到印度你会发现,这里最美的不是泰姬陵、不是阿格拉堡、不是胜利之城。而是人们的眼神,永远都是那么清澈纯净。
要相信,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一定是善良的民族。
在印度的13天,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是平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几乎无时无刻都会发出这样那样的感慨。有太多东西是国内所无法遇见,有太多事物是在国内无法体验。每天脑海中都在对印度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但最后发现对印度了解越多,对这个国家的评价就越难,所有总结都显得片面、极端。你会发现,众多宗教和谐共处的印度是极其复杂的,你无法用一句话两句话去评价印度,甚至无法用写1、2本书来形容这个国家。只有incredibleIndia…这个形容词贴切到完美的程度。好的坏的、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这个国家的最大魅力。
来印度8次的Helen总是说everything's good inIndia…我把这句苍白的话语奉为至理名言。印度骗子多,但骗术幼稚可笑,比起国内就是幼儿园水准。印度脏乱差,但就是这样的地方使人和动物完美和谐的生活在一起,随处可见躺在街边休息的狗、羊、牛等等动物。印度Qj犯大国,但每天在这个国家旅行的单身女性、或者结伴女性不计其数,概率虽高,但也纯属个案。当走出来会发现原来没有想像中的可怕,那些狗血遭遇最终都沦为笑谈。
不要旅游,要旅行。同航班遇到很多旅行团,和他们交流甚多。有些旅行团浏览线路设计的幼稚可笑,有些团天天累的狗一样且饭菜难吃的要死导致这帮人天天处于虚脱状态还骂印度饭菜不好吃。更可笑的是,有些人游玩一趟居然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试问花了小两万的人民币自己得到了什么?我们跟欧美以及日韩的差距在这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我被搭讪问的最多的是korean?japanese?没有人会直接问Areyouchinese?但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去印度的人数不亚于日韩,北京的印度的签证中心天天人满为患,但大部分是旅行团,在印度看到的团队游多数为中国人和……本土的学生。
天天跟导游混,吃团餐,看哪都觉得脏乱差,有人过来搭讪就觉得人家是QJ犯,试问这还有什么意思?最美的东西感受不到。
欧美、日韩来印度绝大数是自由行,很多单身一人,姑娘多的是。在德里火车站相识的成都姑娘Carol绝对是国人表率,这姐们在瓦拉纳西客栈洗澡没有热水批个浴巾就跑出来找热水;一人在Jaipur半夜丢了酒店卡且不记得酒店的名字坐TUTU车硬是回去了。虽然时常也觉得她挺危险,但最后发现担心都是多余的。况且一个来印度不代表一个人游印度。
瓦拉纳西小分队成立与当地火车站,因为大家都是一人而拼游,即节省开销又不觉得寂寞。来自英国伦敦,8次来印度,2次来瓦拉纳西的Helen顺理成章成为领队。来自广东在德里被骗子惊吓到的Beni、一人来印度的成都姑娘Carol,以及烫了个二了吧唧头来印度的Will(我)。组成一个小团队,大家一起在恒河边溜达、看烧尸、看夜祭、坐船游恒河,吃饭的时候认识了来自荷兰皈依佛门酷爱瑜伽的大帅哥mark(姑娘看到又该感慨,这年头帅哥不是GAY就是和尚)。大家在餐桌上总有聊不完的话题,还时常伴随着Helen标志性的笑声。虽然都有各自的安排,但之后的Agra、Jaipur都不再是单独行动。在Jaipur相识了香港同胞KK…回到德里,又通过Helen认识了沙特“富二代”和带我们去夜店的圈内人BOBY。更神奇的是在无联系的情况下,在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胡同里又遇到了Mark,只能说这些都是缘分。
认识世界各地的朋友,听他们分享自己旅行上的故事,听他们讲述自己国家狗血的事情,伴随着画面在脑海中浮现,总是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说,我们时刻都在旅行。
依依不舍临别前,对他们每人的最后一句话都是…keep in touch
团队游虽有问题,但自由行近来也有批评声音。来德里之前看过太多印度自由行游记,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吃了什么,酒店是什么。通常就一篇远不如LP详细的景点及酒店指南。还有最近被诟病的3000元xx日游马代、5000元xx日北京游印度等等式的穷游。恨不得一分钱不花把世界绕一个遍。有些国家人民已经够穷了,放过他们的善良吧。
很多人抱怨印度无美食,但却不知道世界50佳餐厅,亚洲最佳餐厅BUKHARA在印度。抱怨德里穷且脏乱差,你天天穷游在火车站对面的Paharganj混且十多天游10个城市怎么能知道德里郊区古尔冈的富足?抱怨印度的交通差,谁叫你既便宜又便捷的TUTU车不做而为了省点钱费时间去挤公交?不是你去的地方不好,而是好的地方你不去。
餐厅BUKHARA、夜店PEPPERS、酒吧MYBar是此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就是通过这些地方有种让自己旅行意义得到升华的感觉。本以为对印度的评价跟网友无异,但就是因为这些不同的经历,让自己有了更加全新的感受。KK说的极对,旅行景点是次要的,景点只是旅行中的一个环节,并非全部。跟天南地北的人聊天,去品尝当地美食,去感受当地的文化,在酒店的露台晒晒太阳都是极有意义的事情。别太贪心把自己搞的太累,每天赶火车赶飞机时间都在路上,而错过很多不一样的风景。游览再多意义不一定大,效率不一定高。为什么那么多精美图片的冗长游记不火,而一篇睡祭祀纯文字的流水账让瓦拉纳西声名远洋?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旅行。
感谢一路相识陪伴的Helen、Carol、Beni、Mark、KK、沙特“富二代”。
感谢一起聊天身穿莎莉游印度的广东三美女、爱跟Carol讲SEX话题的Babu、会说广东话且没来过中国的泰国三口之家。
感谢在机场相识让我有很多感慨的众多国内团队游游客。
是你们让我的旅行变的意义非常。
Keep in touch&Welcome toBJ.
Everthing's Good InIndia.
飞机晚点10个小时(Everthing's Good InIndia)闲来无事随便发发感慨, 快要登机了,就这样吧。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Will,
写于英地拉-甘地国际机场
初到印度的“欢迎仪式”—德里骗子
来印度之前就已经对印度的骗子的“勤劳程度”十分敬佩。LP、以及各种印度游记都或多或少提到了印度骗术。原本以为做足功课肯定万无一失。但却没有想到去往酒店的路上就得体验一下这印度特色,跟这帮人斗智斗勇。
按照计划出机场打一辆预付费出租车,而德里机场门口写着TAXI字样的小摊实在太多,完全不知道哪个才是正规营运公司。抱着侥幸心理。随便打了一辆。是后付费出租车,谈好价格500卢比。
除了司机,车上还有另外一名”随行人员“。他自己介绍自己他是出租车公司的,司机是新手,不太认识路。他给司机指路顺便回公司。后来发现这司机开车技术是目前见过的所有司机中最强大的,在小巷里基本是贴着着别的车行驶,完全就不是个新手。一路上司机没怎么说话,基本都是这哥们一句句的。大家聊的也还不错。但看过LP上的骗术提醒对于这个不速之客,已经有所警觉。
由于德里机场的手机卡中心机器坏了没办法办手机卡,所以GPS无法使用,只知道自己的酒店在新德里火车站附近。而由于自己的警觉,以及对大致方向的了解,对于整个路程都比较警惕。当看到新德里火车站的路牌时,长舒一口气,认为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但却没有想到,骗子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
预定的酒店在ARKASHAN Road.跟车那人先是告诉我ARKASHANRoad非常长,我酒店的地址并不清晰。当我示意他可以给酒店打电话,他又推诿说他的电话无法使用。在一条像集市且人流密集的路上,这哥们不停的问路,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不知道。
前戏演完,“无奈之下”司机把车停到了一个小巷里,手指着旁边的&国外旅客信息中心并告诉我&可以让他们来查看地址,是专门为外国人服务的非盈利性机构,是完全免费的。这个跟LP上形容的骗术完全一样。当时已经感觉这帮人是骗子,但也存着些许的侥幸心理,就随他一去。
信息中心不大,“服务人员”很快通过google地图查到了我酒店的位置。当我给司机上的这哥们示意时,他又说看不懂地图。“服务人员”很热情的给酒店打电话。这时最可笑的一幕发生了,他在播出最后一个键的同时就开始说话。这接电话的速度绝对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服务人员”跟我的“酒店前台”聊了几句把电话就交给了我。对方还真有人说话。在询问我的订单号以及一些基本信息之后。前台告诉我,我定的酒店没有房。
这时已经毫无疑问他们是一群合伙共谋的骗子。我的酒店是在AGODA上预定并且已经付款。这样的酒店即使房间空着也不敢给别人入住。怎么可能没有房。洋装淡定的我告诉电话那头“好的,我知道了&。挂上电话我就奔出”服务中心“用非常严厉的口气告诉那车上那人:”Don'tcheat me.“我反复说这句话并快速离开他们,而那哥们还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对于他们这种行为,当时也是极度气氛,车钱都没有给。快步走在乱糟糟像集市一样的地方,周遭全都是印度人,看那人没有跟来也长舒一口气。周边的Tutu车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一辆但司机不会英文。无奈只能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溜达。说那时不害怕是假的,但也洋装淡定。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懂英文且识路的Tutu司机,150卢比成交。
路上的曲折,让自己看到所定酒店的时刻激动万分。没有想到刚下飞机就有如此遭遇。但一切都过去,这种经历只是提醒在印度的日子不能太放松警惕。
现在回头想想印度人民也挺不容易,费尽周折还弄出一个”信息中心“就是为了带你去他们熟悉的酒店从中赚取回扣。而这个骗术,在09年版本的LP上就已经形容的非常详细,这么多年过去,他们的骗术一直没有更新进步,实在有点落伍。跟国内的骗术比起来也着实有点滑稽可笑。
很多人觉得印度危险,但经历这样的骗术却感觉印度未必有想象中的可怕。这些人即使骗不成功,也不会采取一些其他手段,你揭露他们的骗术之后,他们还是会笑脸相迎。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很难想象在一个素食主义国家会有什么生命危险。
所以,对于这些骗子,就尽情的看他们演戏吧。
德里&德里红堡&贾玛清真寺&印度门&国家博物馆&胡马雍陵&康诺特广场&布哈拉&顾特卜塔&莲花寺&阿克萨达姆神庙&古尔德瓦拉·锡克教庙&火车站&瓦拉纳西&阿格拉&斋普尔&德里
本帖最后由 tt-mor 于
21:27 编辑 800美元、25天、12座城、3个人。这组数据记录着一年前我和同伴慢行印度的日子。无论我又回到怎样的生活中,身边的物是人非,可北印那一个月的记忆根植在心里。直到现在离开它一年余,却常常不经意间从某个小细节又回忆起,从此提起印度都觉亲切。
我们以印度首都新德里为起点,走过印巴边境的城市阿姆利则,色彩艳丽的拉贾斯坦邦,又来到享有“世界七大奇迹”美誉的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之后朝着圣城瓦拉纳西的方向一路往东……虽然印度的旅程远谈不上完美,但绝对让人记忆犹新。从没有哪一次旅行像印度一样有那么多故事发生,即便我们走着按部就班的路线,但每天醒来都是重新的体验。心情彷佛坐上过山车,“前一秒地狱,下一秒天堂”的观感成了家常便饭。理智和常识在这个神奇国度也有些站不住脚,事态不经意间就朝向不可知的方向发展。
“incredible india”,到了之后才知它果真名不虚传。然而印度旅行的精彩之处,也莫过于此。这种体验对朝九晚五、中规中矩生活的我们来说简直欲罢不能。在印度旅行,总是轻易就能击破人们冷漠的防线,让人变得爱怒爱笑,而每种情绪又都那么真实分明。一路走,一路卸下都市生活的心理防备,一边感受,一边感动。
终于下定决心更新印度的旅行,攻略和游记都慢慢上,让印度的回忆小火慢炖,馨香四溢。
德里,给你一张印度大合照
布什格尔,沐浴潭边
乌代布尔,水上之城
Ranakpur,千柱之庙
焦特布尔,Bishnoi村庄的牧民
阿格拉,晨曦中的泰姬陵
瓜里尔,幽兰古堡
欧洽,河岸
卡修拉霍,性庙
瓦纳拉西,恒河日出
吉隆坡&德里&阿姆利则&斋普尔&阿杰梅尔&布什格尔&阿杰梅尔&乌代布尔&热那克普&焦特布尔&德里&阿格拉&瓜里尔&占西&欧洽&占西&卡修拉霍&瓦纳拉西&戈勒克布尔&苏瑙里&蓝毗尼
本帖最后由 5000w 于
14:37 编辑 本来胖子每年7月的假期,所以印度之行,一直也只停留在臆想阶段,毕竟姐是木有勇气去50°的地方晒太阳啊,胖子也只能干着急。
不过也许是胖子心里的念想感动了湿婆吧,今年居然很莫名的在三月也有了2个星期的假,再也拦不住他的蠢蠢欲动,在我恍惚间,丫居然已经把机票和所有的火车票都订好了,要知道,他可是每次问了HOW MUCH之后,就丧失还价能力的胖纸啊,去的决心是有多坚决啊~
姐本来对印度没什么特别的喜好,但是在经意不经意间,向熟悉不熟悉的路人甲乙丙丁透露了行程后,那一片质疑和莫名的冷嘲热讽啊~让平时宅在家烧饭扫地的姐,小小的怒了!
作为在TC,呼吸毒空气,在上海喝排骨汤,吃着不知道什么做成的牛羊肉,没事啃啃皮鞋塑料袋的我们,有什么立场去看不起别人,那谁家的孽子是不是真的未成年,判的让我们心服口服了么!人家好歹出事了是秉公执法的吧。为什么不能敞开心扉,看清自己的渺小,去这个世界走一走,看看不同的风景,不一样的颜色,虚心接受和包容呢。
于是,姐突然有了种使命感,整理行装,上路!
拥有怎样的胸怀,就能看到怎样的世界,我一直,这样相信着!
上海,昆明&加尔各答&瓦拉纳西&克久拉霍&奥尔恰&阿格拉&焦特布尔&乌代布尔&德里&上海
本帖最后由 ACROSS穿越 于
23:30 编辑 在艺术的显微镜下,看见巴黎
--------------------------------------------------------------
巴黎是艺术之都,这是个非常“Cliché”的说法。巴黎和艺术之间的关系这个题目太老套,今天之巴黎不再是艺术的生产中心,但如果要对巴黎进行一次心理分析,“艺术”仍然是个重要的关键词
撰文/张宇凌
专栏作家,曾获法国政府奖学金,放弃北大硕士学位赴法,在巴黎一大艺术与考古学系取得博士学位,主攻中世纪艺术史。巴黎浓厚的艺术气息始终是她的养分来源,每次回到巴黎,就仿佛回到了另一个精神故乡
编辑/蒯乐昊
要穷尽巴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这座城市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审视,艺术是一个不错的切片样本。你可以不去看那些热门的景点,但你应该去看看以下8个跟艺术相关的作品,这里面有巴黎性格形成的历史渊源,亦可以分析出巴黎最典型的性格。
艺术之都,是顶荆棘皇冠。戴上它,就仿佛要跟一位智慧、神秘、不羁、任性的爱人保持婚姻关系。不论是作为哥特样式的发源地,还是作为印象派的大本营,对艺术的爱,要求着、也塑造了巴黎这座城市的宽容、理性、势利、自由、复杂、颓废、世故、狡猾和温柔,养成了这座都市用创造力和欲望努力抵抗时间的习惯,使它成为保持着最欢迎前卫艺术姿态的“老巴黎”。
王权升起:贝里公爵豪华祈祷书
巴黎性格中的一种典型:生命中每一刻都要是节日,要有美和惊喜
让·贝里公爵是14到15世纪法国最大的艺术赞助人。作为国王查理五世的弟弟,他不仅仅是勃艮第公爵,且担任巴黎军队总指挥,常住在巴黎左岸的内勒宫。他是巴黎性格中的一种典型:生命中每一刻都要是节日,要有美和惊喜。
他的图书馆中收藏了三百多本制作精美的“精本书”(Beau livre),其中有15本祈祷书。祈祷书包括赞美诗和祈祷词,用在每日特殊的时刻诵读。它的装饰风格由订购者决定,由于这种私人性,其中的绘画插图比当时的其他作品有更大的自由。
贝里公爵豪华祈祷书是14世纪书籍插画的典范,其中有4个月由林堡兄弟完成,后来又由两名艺术家分别完成了其他部分。我们这里选取的是6月的插图。
这幅图的前景是割草的农民,这片草坪在如今法兰西学院的马扎里尼图书馆右侧,正是当年内勒公馆所在,是贝里公爵最喜欢的住所。
远景中,非常清晰地呈现了当年西岱岛上的皇宫。西岱宫在10到14世纪都是法国皇宫,虽然查理五世在1358年搬到对岸的卢浮宫,但西岱岛仍是枢机大臣和国会运行的地方,所以查理五世选择了一个“门房”(Concierge)留下来,于国王不在的时候管理西岱宫。这个词也被用来称呼1391年改造出来的监狱。国王既在这里审判并关押犯人,又接待贵宾,召开对内或对外的宴会。对来到这里的宾客,颇有恩威并施之意。
在图上从左到右,我们首先能看到一只小船划向朝塞纳-马恩省河的“临水厅”——路易九世建造来作礼仪宴会之用,它于1865年毁损;它的右上方有一蓝二红的3个尖顶,是从中世纪存留至今的三塔:蓝色的是朋贝克(Bonbec)塔, 也建造于路易九世时期,法文原意就是:好嘴殻,对应它下面用来审问罪犯的刑讯室。两个红色的分别是银塔和西泽塔,前者是皇家珠宝库。再往右是贝里公爵的父亲,“好人让”二世修建的方形钟楼。最中心的蓝色尖顶属于蒙莫朗西(Montmorency)塔,它代表着传统的国王寝宫。最后,有高高十字架的是圣礼拜堂(La saintechapelle)。从正对我们的建筑正面,可以观察到内部有一条临窗的通道从宫殿通向圣礼拜堂的上层,这就是路易九世修建的梅西耶走廊。
这个建筑群大多在19世纪经历了修复,大部分成为法国司法宫包括司法部和最高法院。监狱部分到1914年才停止使用而成为博物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圣礼拜堂,它是哥特式建筑中最优雅的例子,它上层的皇家礼拜堂围绕着极度纤细的挑高彩色花窗,被艺术史专家评为“像一个精美的首饰盒”。
西岱宫代表了中世纪盛期,也就是以巴黎为代表的哥特式建筑盛期的风貌,这种风貌有幸被保存至今,我们能看到的跟贝里公爵祈祷书上的并无太大差别。巴黎作为一座城市,正是在这个时期得以极度扩展,成为法兰西的首要之都。这些皇宫、法庭、监狱、礼拜堂……之间发生的故事,是巴黎作为都城身份的起源。
本帖最后由 镜说新语 于
23:37 编辑 序
“对印度的任何评价都是正确的,但是相反的观点可能也是正确的,这个国家太复杂了。” - 马克. 吐温
经历了近半个月的旅程,终于于日回到了上海。同事们得知我去了印度,纷纷问我:“印度如何?好玩吗?听说很脏很乱?你对印度的感觉怎么样?你还想去二次吗?”我突然有种完全无法作答的感觉,也去过20多个国家了,但唯一是印度,我真不知道如何评价。他太复杂,他太悠久,他太不一样,他太混杂了美丽和丑恶,他和世界上其他的地方太明显的区别了开来。我不得不佩服印度旅游局的智慧,他用了Incredible 来形容印度,也许这是最合适的词汇。
这次去印度是我和夫人十周年结婚的纪念,无论旅途中好的,坏的感受,但我相信,这次印度之旅绝对是不可能忘记的记忆。我并不想完全以一天再一天的游记形式来讲述我们在印度的经历,我努力以故事和思考,以不同角度来品味印度。可以说这是模仿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的方式,以时间为线,并辅以插话的形式来描述吧。本人尽力以不美化,不贬低,努力遵循中庸的路线来描述我眼中,我心中的印度,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上海-德里&德里 - 瓦拉纳西&瓦拉纳西-卡久拉霍&卡久拉霍&阿格拉&阿格拉-斋普尔&斋普尔&斋普尔-焦特普尔&焦特普尔&焦特普尔-乌代浦尔&乌代浦尔&乌代浦尔-德里&德里-阿姆利则&阿姆利则&德里&到达上海
曾经有一个痴情的女孩,
她深情地爱着一个男孩 ,
她双眸低垂,泪眼婆娑 ,
她徘徊在小路上,
她会在信中写下心底的秘密, 也许她有话不得不说。
我又该怎么对你说,朋友,
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
无论你的双眼是睁开还是阖上, 它们都会凝注着你的爱人。
广州--德里&德里&德里--瓦拉纳西&瓦拉纳西&瓦拉纳西----克久拉霍&克久拉霍------阿格拉&阿格拉&阿格拉--斋普尔&斋普尔&斋普尔--阿姆利则&阿姆利则&阿姆利则--德里&德里&德里--广州
本帖最后由 初大小暗 于
12:28 编辑 关于雨季去印度:之前听去过印度的朋友说北印的雨季没有夏季广东的雨量那么夸张,但今年印度的雨季雨量貌似要多于常年,特别是在德里遭遇了一天内的3场还是4场大雨,其他地方每天也平均会下两场大雨。找不到避雨的地方就是赤裸裸的悲剧!而且当地的排水不好,小巷往往会在雨后变成小河,水能没到脚踝之上。雨季来印度,一双防滑的拖鞋或者crocs洞洞鞋必备!
雨季的夜间和清晨比较凉爽,如果房间内有窗(通向室外的窗,别被三哥骗了)的话风扇房没有问题。没窗的风扇房会有些潮湿,因个人体质而异,一般也能接受。
当地sim卡:德里的Connaught place block D有一家vodafone的门店可以办卡,需要一张2寸照片,还需填写申请表,个人资料的地址可以写酒店地址(记得带好酒店名片)。可以自行提供护照复印件和签证复印件,也可以让客服帮忙复印。有250RS和1000RS的套餐,我选了250的,貌似只附赠本地通话时间,要待激活后自行充值才能拨打其他邦市电话。被告知4小时后才能收到信号,但实际上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店员会提示在收到信号后拨打激活电话并告知客服个人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开通3G/2G网络套餐也需要联系客服。另外,3G网络不是全印度都有效,像旁遮普邦就无此项业务。开通sim卡的过程需费尽一番周折,必要时请求当地人帮忙。此处可以帮忙剪卡,无需手续费。
换汇:带足美元,人民币只有私人兑换点和机场的THOMAS COOK才接受。机场和市区的THOMAS COOK汇率都很不好,市区的THOMAS COOK汇率会好一点,但也没必要在那里换,那里的手续费贵于其他银行。本人换汇基本上都在银行完成,BANK OF INDIA 和 STATE BANK OF INDIA的汇率都差不多是59.6卢比=1美元。银行工作人员效率低,收取护照复印的时间可能就要20分钟,还需填写各种表格。
切记:不要一激动换太多卢比!!!除了市区和机场的THOMAS COOK和机场的银行,外国人不能在本地的银行将卢比换回其他货币。在机场卢比换回美元的汇率66.2,市区的汇率65,可想而知这汇率有多低。在机场不一定能换回人民币或者港元。也询问了connaught place附近的汇丰银行换汇的问题,客服告知没有该行账户会非常麻烦。深圳的朋友如带了卢比回来可尝试在香港的找换点换成港币,之前查到中环有一家百年找换可以换卢比。香港机场的换汇点没留意能否将卢比换成港元。
德里&阿姆利则&斋浦尔&斋普尔&乌代布尔&焦特布尔&阿格拉&德里
/link?url=e_gtOnA2IkjhgC8q36bPb0zQTewsWU1otL6sj6rKGQt8z586Rv_gDeLBRCgwskzsXSqzE2xdJ3ump0Rhu7Oi2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孤岛惊魂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