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天堂有引号,萨拉 海蓝德信封上的没有,你能分析有与没有的原因吗?

引子:凤阳花鼓   
说西方,道西方,西方本是些穷城邦。自从航海又殖民,外面(的)世界遭了殃。动了隆冬强,动了隆冬强,动了隆冬强东墙东强强强。东方古国被倾覆,封建王朝革命忙。最是可怜部落民,卖作奴隶死海上。动了隆冬强,动了隆冬强,动了隆冬强东墙东强强强...     注1.贩奴船死亡率高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航海技术决定了即使自由人要跨洋到达美洲也有很高的“基础死亡率”   2.其实最倒霉的还是那些“做奴隶而不可得”,绝大部分或全部人口都被消灭的、尚处于食物采集阶段的民族     第一节 说西方,谁是西方?     
在日常生活和大众媒体的常用词里,再没有比“西方”这个词的使用更为混乱的了。为说清这个问题,我先指出“西方”不是什么。     1.西方不是基督教世界   
基督教原是饱受迫害的地下教派,它的得势正好伴随着古典西方的没落;而它的失势 - 至少是被迫改革 - 倒正伴随着近代西方的兴起     2.西方不是欧美   
这也很明显。古希腊的先贤们多出生于亚洲。     3.西方不是资本主义世界 - 至少不是狭义的(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   
看看古典西方的奴隶制市场经济和近代奴隶贸易重新繁荣的四百年就知道了     4.西方不是白人世界   
走出非洲的人类祖先在西亚分道扬镳。迁徙到海岸线曲折破碎的地中海北岸与欧洲西岸的恰是白人,这个偶然造成了早期西方基本上是白人为主社会的一个子集(同属白人的波斯就不属西方);但随着西方的扩张,这种关系也被打破。日、韩、台湾等一堆国家/地区都不是白人为主的社会     那么西方到底是什么呢?且听下节分解。
楼主发言:1次 发图:1张
  占个沙发先 坐等LZ分析
  正文第二节  “西方社会”的实质:在古老的“东方社会”老肿瘤边上,长出一种了名叫“城邦”的新型肿瘤...    
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自太阳系混沌初开以来,绕着我们伟大的父亲太阳转了46亿圈以上。虽然身上携带的微生物死了一茬又一茬,倒也安然无恙。但,到了距今一万一千年左右,事情变得不太妙了 - 她老人家身上诞生于第四纪冰川的寒风之中、名为“人类”的新型微生物,神经系统畸形发展,开始具备预测自己行为后果、提前作规划的能力 - 智能,并利用这种能力学会了驯化和焚烧其他微生物,从而掌握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其种群数量开始猛增。  
由于最初适合这些不安分的小生物施展其智能的地方不多,仅限于大河中下游的河谷平原,它们很快就拥挤到一起。其中一部分又学会了驯化同类的绝技。后人把这种技能起了个名字就叫做“文明”。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文明这东西有好,也有不好。好处在于,驯化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分工,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在叫做“城市”的地方,个体智能的频繁碰撞能擦出火花;又因为分工劳动、交换产品的需要而发明了“文字”,使火花的积累成为可能。要是天下太平,文明社会里的多数微生物都能过得比较舒坦。  
可惜“文明”这技能也有个缺点,就是掌握它的那一小部分人可以驱使很多人为他干活,日子过得太舒服,几代下来就成了颓废堕落的公子哥儿;不掌握它的那大多数人,对这社会就没啥认同感,觉得换批主子来继续驯化他们也没啥大不了。这个情况很快就传到“文明”之外的野蛮人耳朵里,所以他们老爱杀过来替文明社会“更换新鲜血液”。这过程中的血腥与混乱又消灭掉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大部分火花。    
  因此,在整个漫长的上古时代(公元前8世纪以前),“文明”在地球上为数不多,扩散也不快。大致就5块地方长出了文明。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大流域,后来又新增了东亚的黄河中下游(后扩散到长江中下游),以及两河流域以西、与尼罗河隔海相望的爱琴海地区。但都不大稳定。  
最糟的是两河流域,主人走马灯似的更换。这里唯一的例外就是天赐的礼物尼罗河流域,两边都是沙漠,南面是瀑布,北面的海岸遍布沼泽,野蛮人进犯颇为不易。所以这里最早建立起高度稳定的文明社会的典范 - 东方文明。世俗政权首领唤作法老,宗教领袖们承认其为神的化身,共同领导着底下被高度驯化的百姓,后者里面有智能优异的,也能通过读书识字跻身驯化员行列。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  
但是,埃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并不能根治“文明病”,只能让病情拖得更久、变得更复杂:现在驯化者内部也分出很多等级,除了最高级的那一个或几个被尊为神级的人物,其他驯化者在他们的上级看来也不过是被驯化者。既然他们只是直接或间接地代理神王在人世间权力的打工仔,又何必介意老板是谁呢?  
“只要时间足够久,概率再小的事件也必定要发生。”于是,当外敌终于突破天险降临时,他们发现自己真正的敌人,无非就是居于金字塔顶端的那几个早已柔弱不堪的家庭;当几百年不遇的天灾终于降临时,在漫长岁月中久已习惯贪污腐化、敷衍塞责的官僚体系也无力应对。其结果就是早王国的崩溃和中间期的来临。接着是中王国-第二中间期和新王国-第三中间期。这出大戏一演就是两千年多年,直到古典时代中期才落幕 - 但紧接着,它还会略微改头换面,以同样的时间跨度在东亚大陆重演一遍。  
  此外,“文明病”也不仅仅体现为“越文明越脆弱”。试想,如果埃及社会的长期稳定,能带来技术的持续积累、最终突飞猛进而跑步进入工业社会,还怕对付不了要多少年才来光顾一次的外敌和天灾吗?  
这才是东方社会最悲剧的地方:“越文明越停滞”。由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埃及人每年都要丈量土地,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几何知识 - 但仅仅是经验知识而已。两千多年过去了,他们中没人想到要去创立一套系统的、理论的几何学。这是为什么呢?  
试想你是一个古埃及人。显然,你有很大的几率只是个平民;那么如果你“智能”不行,一辈子也就能干干体力活,读书识字都没指望,更谈不上去著书立说啦。倘若你有幸上学成为书吏,得以初步进入“基层驯化者”的行列,你接下去要做什么?自然是兢兢业业往上爬(即使你投胎投得好,一步到位降生在好家庭,道理也是一样的)。你有什么闲情逸致去研究乍看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术呢?再说了,这世界是怎么来的,祭司们早就说得很“清楚”了(其实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但没人“犯傻”去较真) - 包括法老为什么是法老;你居然胡思乱想要提出另一套解释,岂不是公然挑衅官方信仰和秩序的根基?你不想混啦?  
所以,“东方社会”这文明病虽然出现得早,但它传染性不强,扩散得并不厉害,因为倘若没有天险的庇护它很不结实。最初(公元前21世纪前)传到爱琴海地区的克里特岛。但这岛远不如埃及安全。前17世纪后期,一次猛烈的火山喷发摧毁了它最繁荣的港口(是的,港口。这个东方社会的海上仿制品正走上歧途,下详)。接踵而至的海啸与“核冬天效应”导致的农作物连年歉收更是把这里的病灶折腾得彻底没脾气了。不久旋即被前20世纪开始定居于希腊的希腊人消灭一空。但希腊人自己在接触和消灭克里特文明的同时也染上了同一种病,只是改名叫迈锡尼了。但无论克里特还是迈锡尼,病情都没有埃及厉害 - 当然受到的庇护也没埃及多,所以过了前12世纪,又被南下的另一股希腊人所灭。  
但沉浸在东方社会一枝独秀的美好感觉中的埃及人或许没想到,爱琴海地区不是一个可以去传播文明的地方(虽然他们也不是故意的)。即便在仍然奉东方社会秩序为正统的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爱琴文明就已经开始悄悄变质(下详)了;而迈锡尼的覆灭带来的三百多年的黑暗时代,则干脆来了个质变,公元前8世纪,一种全新的肿瘤 - “西方社会” - 横空出世;而究其原因,是爱琴海地区的地理环境太变态了。和封闭而安全、年年泛滥带来沃土、挂帆南下落帆北上的尼罗河流域的变态程度不相上下,虽然症状截然不同。所以,爱琴海孕育了最典型的古西方社会,正如尼罗河孕育了最典型的古东方社会,两者恰好形成美妙的对称。    怎么个变态法,且听下回分解。
  文明的本质就是不文明.凡事二分说.    真正文明的应该是不文明的野蛮人
  西方分拉丁和日尔慢,还有斯拉夫滴,这三种西方差别太大鸟
  文明的本质就是不文明.凡事二分说.真正文明的应该是不文明的野蛮人  。。。。  此文明非彼文明也。。。多义词啊多义词    西方分拉丁和日尔慢,还有斯拉夫滴,这三种西方差别太大鸟  。。。。。  我这里所说的“西方”不是以民族计。拉丁民族的西方化比希腊人晚几百人,日耳曼民族的西方化已是近代初期的事了。斯拉夫民族更晚
  第三话 变态的爱琴海地形与中国的浙、闽、台、粤四省 - 猜中了开头,但猜不中这结局    引子 公元前43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二年,第一次瘟疫和伯罗奔尼撒人二次陆上侵入亚狄迦之后)伯里克利为自己的政策辩护的演说    “。。。现在你们心中所想的,以为你们的帝国只是你们的同盟国所组成的,但是我还有其他一些事情要告诉你们。我们目前的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部分:陆地和海洋;每个部分都是对人有价值和有用的。这两部分中,整个一个部分是在你们控制之下 - 不仅是现在在你们手中的地区,而且其他的地区也在内,如果你们有意进一步扩展的话。因为你们有了目前的海军,世界上没有那一个强国能够阻挠你们在任何你们愿意去的地方航行 - 波斯国王不能够,世界上任何人民也不能够。你们的这种势力是和你们从房屋或耕地得到的一切利益性质上完全不同的一种利益。你们也许认为你们丧失房屋和耕地的时候,你们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事实上,你们不要对于这些东西过于重视了;你们应当把这些东西和你们力量的真正源泉衡量一下,在比较中,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不过和那些与财富俱来的花园和其他奢侈品一样的。你们也要知道,如果我们自己努力,保全自由的话,自由会使我们很容易地恢复我们旧日的地位;。。。”  
  这段话反映了古希腊人熟知的一个概念:海上霸权。它的词源是这样:εάλαττα(海洋)+κράτος(力量,强权)=εάλαττοκρατια(海上霸权,海权)。希腊语中充斥了这类合成词,其中最有名的可能是“民主”:δημοκρατία,即δήμος(人民)+κράτος(力量,强权)。说来也怪,丰富的、能够“望文生义”的合成词,也是德语的一个特征。德语和希腊语的共同点尚不止于此。它们都有规范而复杂的语法(当然,古希腊语更复杂),以及规范的、拼读一致的发音。  
如果再把视野放宽些,还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巧合”,譬如,德国在封建社会趋向解体而普鲁士后患无穷的武力统一完成之前,经历了可堪比古希腊的、文化高度发达而天才辈出的城邦林立时代,同样地诞生了许多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难怪从尼采到马克思(虽然他们的哲学是如此针锋相对),都对古希腊抱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情;乃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带有些“改良版雅典社会”的味道。  
  哈,步兵兄又发新文了,要顶,要顶!
  嗯,果然好文!希望能多来点。
  1、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  嗯,看了老兄是主张黄河文明后来或西来说的了?希望能再看到详细一点的论述。    2、这出大戏一演就是两千年多年,直到古典时代中期才落幕 - 但紧接着,它还会略微改头换面,以同样的时间跨度在东亚大陆重演一遍。  -----------------  精辟!    3、前17世纪后期,一次猛烈的火山喷发摧毁了它最繁荣的港口  ------------------  商朝的建立?    4、德国在封建社会趋向解体而普鲁士后患无穷的武力统一完成之前,经历了可堪比古希腊的、文化高度发达而天才辈出的城邦林立时代,  -------------------  是啊!我以前多注意日耳曼蛮族的军事贵族平等主义精神的影响,对这显而易见的一大段倒是忽略了。    5、乃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带有些“改良版雅典社会”的味道。  ---------------------  顾准。
  承蒙歌舞兄厚爱。    嗯,看了老兄是主张黄河文明后来或西来说的了?希望能再看到详细一点的论述。  ---------------------  严格说来五大古文明区的先后顺序是:两河、埃及、印度河、爱琴海和黄河。我把前三名一起说,后两名分开说还颠倒了顺序,有点春秋笔法的意思。    商朝的建立?  -----------------------  ⊙﹏⊙b汗。。是真的火山喷发啊。据说亚特兰蒂斯的传说可能就来自这次空前绝后的火山喷发。火山口的遗址就是今天著名的度假胜地圣托里尼,照片如下:    这次火山喷发及其影响的详细情况可参阅下面的词条(但克里特文明并没有因此立即被迈锡尼取代):  
The Minoan eruption on the island of Thera (present-day Santorini about 100 km distant from Crete) occurred during the LM IA period. This eruption was among the largest volcanic explosions in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ejecting approximately 60 km3 of material and rating a 6 on the 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67][68][69] The eruption devastated the nearby Minoan settlement at Akrotiri on Santorini, which was entombed in a layer of pumice.[70] Also,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e erup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Minoan civilization was the origin of the Atlantis myth, via Egyptian historical accounts.    
It is further believed that the eruption severely affected the Minoan culture on Crete, although the extent of the impact has been debated. Early theories proposed that ashfall from Thera on the eastern half of Crete choked off plant life, causing starvation of the local population.[71] However, after more thorough field examinations, this theory has lost credibility, as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at no more than 5 millimeters (0.2 in) of ash fell anywhere on Crete.[72]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based on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ound on Crete, that a massive tsunami, generated by the Theran eruption, devastated the coastal areas of Crete and destroyed many Minoan coastal settlements.[73][74][75].[76][77] The LM IIIA (Late Minoan) period is marked by its affluence (i.e., wealthy tombs, burials and art) and the ubiquity of Knossian ceramic styles.[78] However, by LM IIIB the importance of Knossos as a regional centre, and its material 'wealth', seem to have declined.  
  嗯,春秋笔法昨晚看出来了,用心良苦啊确实。    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灰尘几周之内就能遍布全球,且长久影响光照,影响是全球性的。过去一年中某期《环球科学》中有一篇关于“核冬(秋)天”的专文中曾经分析过此种模型。你说的这次,看时间与夏商之交差不多,故我有此问。
  的确,夏-商之间的关系与克里特-迈锡尼之间的关系颇为相似。两者都曾并存过相当时期,霸权交替时间也很接近,两者是否同受此次火山喷发的影响,是很有趣的假说。所不同者,有关夏的考古发掘迄今未得出有决定意义的结果,其早期历史信息不如克里特(米诺亚)文明丰富,是否已进入文明亦无定论。且周代商后自称夏的后人,米诺亚覆灭后再没翻盘O(∩_∩)O~
  关于夏的是否存在与存在形态,不知步兵兄是个什么态度?  我的感觉,确实没有决定性意义的证据,但是考虑到黄河文明的“陶土特质”(我生造的词啊,表拍O(∩_∩)O~),商以前有一个像样的文明,还是很合逻辑的。
  除了散见的文章,也就是翻过周一良、吴于廛的那部工农兵教材,不知老兄有什么常见又通俗的著作可以推荐?    上个月搞到一本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薄薄的小册子,请教这书是个什么路数?
  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是文明的标志?农耕导致文明和游牧变成野蛮?  文明是否与纬度有关系?适合人类生存发展和没有灭绝种族的屠杀?  人类是在气候适宜的地方练就生存能力,然后才能迁徙到寒冷地区?  气候炎热太阳暴晒导致头发卷曲鼻子粗短?寒冷蜗居吃肉缺乏维生素导致皮肤惨败眼发变浅?  考古似乎已经证明长江文明要比黄河文明来得早?黄河辉煌的早一点与埃及更早辉煌相类似?    猜想人类源头在长江口,然后走遍世界。。。。。
  气候炎热暴晒导致肤黑头发卷曲鼻子粗短?寒冷蜗居吃肉缺乏维生素导致皮肤惨白眼发变浅?    考古似乎已经证明长江文明要比黄河文明来得早?黄河辉煌的早一点与埃及更早辉煌相类似?    希特勒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寻根?西蛮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愿意公布不具有茂密意义的相关资料?    没想到的是:希特勒竟然不是欧洲中心主义患者!    雅利安人为什么有高贵的感觉?    就因为他们来自华夏大地,到了更原始野蛮的欧洲,所以觉得自己的出生很高贵。    人类起源于华夏,北方寒冷雪白,所以是高鼻蓝眼多毛的白种人,南方百越就是棕色皮肤的塌鼻黑眼黑发人。    随着地球温度逐渐升高,欧洲逐渐能适合人类的生存,北方白人陆续迁徙而去,最早迁徙的最野蛮,基本被灭绝,而后到的就以为自己来自高贵的地方,如雅利安人。    而华夏地区的白人和越人经过长期融和,形成今天的华夏一族。    只有农耕才能生存是华夏人的共识,不愿意农耕的游牧野蛮人就被驱逐到塞外成了蛮夷。    蛮夷迁徙后也有从事农耕,如苏美尔玛雅埃及等等,但很多都被华夏不断驱逐的诸如匈奴族等给毁灭过。    所以呢,雅利安人的高贵来自华夏,没理由要到华夏来表示高贵——而是将华夏的节日以及文明恩赐给蛮夷。。。。。。。。    可惜,中国人太谦卑了?    
  欧洲人在十八世纪末还有不少学者叫嚷要加盟大清帝国。    可惜呵,鸦片战争让中国人彻底丧失了由来已久的尊严!    
  支持楼顶继续写。    很精彩。。。。。    
  歌舞兄:那本书的史学水平一般,但史料价值很高,因其大量引用了失传的托勒密回忆录的内容。至于夏,我认为其发展程度应高于一般的部落联盟,可能有初步的城市 - 毕竟城市并不一定要有青铜技术和文字的,中东也有一万多年前的石器时代古城。中国上古史考古水太深,又很封闭,我不敢趟O(∩_∩)O~
  言归正传。我们先一起来观摩要将要讨论和对比的两个地方:爱琴海沿岸与中国东南海岸,获取一些感性认识    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我弄来三幅图以加深印象:   
  福建地形
  爱琴海地形
  这样就清楚多了。  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浙闽两省与爱琴海地区的三大显著的相似处:     1.近海岛屿众多。而且有巨大的群岛:浙江的舟山群岛,希腊的基克拉泽斯群岛(克里特岛与雅典之间)     2.海岸线支离破碎。存在大量深入陆地的港湾和深入海中的地峡-小半岛。     3.除沿海的狭长地区外,内陆多崎岖山地,几无大平原。     但是,浙闽毕竟不是希腊。三大相似之外,更有三大迥异处:     1.浙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春有寒潮夏秋有台风。爱琴海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干冬雨,仅冬季到初春时有风暴。     2.爱琴海是地中海这一陆间海的一部分。从这里往南是古老的埃及,往东是两河文明的外围小亚细亚。东海往东却是浩瀚的太平洋。台湾海峡往东则是中古后期才得到开发的台湾。     3.从浙北的宁绍平原往北直到太湖都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福建沿海就没那么容易到达)。而无论从哪里出发,要深入到希腊南部都没什么好走的陆路。     
难道这三大似和三大不似,便决定了1.希腊是希腊,中国是中国;2.西方会在古典时代超越古代文明,而在中古没落、近代复兴;中国则在中古时代领跑世界,而在近代没落、现代复兴?     
而且,气候带的分布归根到底仍是取决于海陆的分布,因此,是不是可以说:本文的主题 - 古今“西方世界”发家史及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全部根源,就在于海陆分布和海岸线形状的不同呢?    
基本上就是如此。且听下回细细分解。
  补:一张更清晰的希腊地形图     
从这张更清晰的希腊地图看来,希腊及爱琴海沿岸的地形就好比是把浙江、福建两省的海岸线弯折成一个“几”字型,然后把台湾岛弄到几字型下边垫底,并假定1.福建内陆比邻古老的大河文明区2.台湾以南不远处就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文明。3.气候更为温和而适宜航海。
  英式恶搞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中有一部里,说到地球实际上是被制造出来的,其中挪威的海岸还获得了设计表彰奖。    呵呵,爱琴海这种,应该也属于获奖的那一类吧?
  正是。上图中,爱琴海西北的三叉戟第一叉,地峡最窄处的Potidea曾被雅典围困过。怎么围法呢?登陆后在城的南北两面筑墙,东西两面用舰队封锁...变态的地形产生变态的战争形式。下详。
  银大师的见解真是高,看了大长见识,  
  正文  第四话 古代西方世界发家致富的秘诀(一)    
让我们把中国东南沿海与爱琴海的“三大迥异处”先记在心里。将来讲到中国为什么不能像西方那样“发家”时,会经常被用到它们。现在暂且把视角拉回古代,继续揭露古代西方的发家秘诀。    
前面我们花了不少篇幅讲述埃及等上古东方社会的“文明病”如何妨碍文明的进一步展开,也约略提到这种发源自相对封闭的大河流域的病毒,一旦传播到“地形变态模式”与尼罗河所哺育的埃及截然不同的爱琴海时,就发生了可怕的变异。这种变异,像甲型H1N1病毒的肆虐一样,分为好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海权与工商业的抬头。    
公元前三千年以后,来自亚洲的殖民者侵入位于爱琴海之南,占据了东部地中海中心位置的克里特岛,在这里建立了最早的爱琴文明,并于公元前21世纪-前17世纪达到鼎盛(恰好对应于中国的夏代)。后来由于“两万年一遇”的火山爆发和随后希腊人的入侵,他们拱手让出了爱琴文明的主导权,该文明的中心也随即向北移动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但在这之前的一千年间,该岛却被称为“伟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岛”,简直被夸成一朵花、海上的人间天堂了。这是为什么呢?  
  最新的3月号的《读书》杂志上有一篇文章——“国史分期的困境与世界史”,今天早晨读到的时候直接就想着一定要介绍给步兵兄看看了。
  作者叫 毕会成 ,能上读书的应该也是高人一枚,据小弟看,与老兄的史观似乎有暗合之处。
  多谢歌舞兄推荐O(∩_∩)O~我也有好一阵子没看《读书》了。
  因为这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上古的技术条件下实在得天独厚,仿佛上天的恩赐(由于本“中西对比发家史”的理论基础是严格的地理决定论和历史唯物论,读者们在看的时候最好手边备有一本世界地图册以随时参考。。。上传地图真的很累O(∩_∩)O~古今地貌和海岸线有不同处,我会指出):它雄踞东地中海的正中央,无论要北上爱琴海中星罗棋布的岛屿和希腊半岛、色雷斯地方乃至黑海沿岸,还是东至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两河文明的外围)、南下埃及,亦或是西达西西里,都可以在“始终见到陆地或岛屿”的条件下航行。    
这点很重要!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但古人,哪怕是晚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人,都非常憎恨在看不到陆地的“公海”上航行(除非航行于近海时被优势的敌方海军追得没办法,才遁入公海逃生 - 谅你们也不敢追来),因为在那个指南针还没发明出来、经纬度也未被测定、几乎没有海图可参考,只有小型桨帆船的上古时代,“公海”几乎是迷航和死亡的代名词。    
因此,克里特岛具有发展海洋贸易的天然优势。仿佛这还不够看,上天又赐予克里特岛茂密的森林供他们滥砍滥伐。其他民族毁林开荒是为了增加耕地,克里特人虽然也种地,但毁林的首要目的却是 - 造船!这是地球母亲皮肤上的汗毛第一次被挪作他用。 于是,“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叙利亚的马和木材,爱琴海群岛的银、陶器和大理石,塞浦路斯的铜,克里特本岛自产的橄榄油和陶器”,被克里特水手们驾驶着小船在周边文明区之间倒买倒卖,牟取暴利。克里特被古代作家誉为“伟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岛”,这是第一个条件。  
  呵呵,始终看得见大海的航行,想起了萨拉米斯时期倒霉的波斯舰队...
  第二个条件也源自其地理位置。克里特岛离东面和南面的古老文明国度并不远,足以吸收其文明成果,并利用它们生产的劳动产品、在它们之间经商牟利(注:要知道,直到18世纪,欧洲殖民者的那些“东印度公司”们在东亚干的仍然是这四千年前的老本行!);但既然要做海上贸易,为防范一门更古老的营生 - 海盗的威胁(虽然他们自己也习惯于亦商亦盗,只要条件许可。奥德修斯的儿子即被某国王很客气地问及:你是强盗还是商人?这是上古时代爱琴海两大受人尊敬的职业),自然而然地要组建海军 - 而后者并非东方社会特别关注的事;这就使得爱琴文明能以较小的代价、一个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副作用的兵种 - 海军来维持国防(三千年后,欧陆西北边陲的某岛国将进一步展示这一“低成本国防”对方便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克里特岛上的城市都敢不筑墙,显示出他们对于自己所掌握的制海权高度自信,与三千年后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的取天下政策及其继承者的海禁政策,构成鲜明的对比。  
在这两个条件的作用下,源自克里特岛的爱琴文明,成为五个上古文明(依年代顺序:两河、尼罗河、印度河、爱琴海和黄河)中与传统东方社会“偏差”最大的一个,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东方社会的“文明病”这种病毒传播到克里特之后发生了最大的变异。变异体现在如下方面:  
1.没有发育成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状的社会。与大陆上的东方社会相比,岛民之间地位较为平等;甚至妇女也抛头露面,挤在露天看台和男人们一起看斗牛。  
2.实用主义的建筑特色。和他们的邻居们不同,他们不愿建造宏大的神庙或宗教纪念碑,而更愿生活得舒适和惬意。他们率先发明和铺设了造福后人的下水道系统,远早于罗马人。即便宏伟的、迷宫般的克诺索斯王宫(希腊神话传说中米诺斯迷宫的原型),也有一半是仓库和手工作坊这类适合贸易民族的实用建筑。而非三宫六院。
东南沿海从地理上来说防御价值不大,所以历朝历代发育出来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往往毁于战乱。  
  回残刀同志: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最早萌芽可能还要更早些。。。当然,夭折也很快。。。再过一千年就会讲到了O(∩_∩)O~
  喜欢读书、喜欢文史、喜欢时政、喜欢音乐/交流的朋友,欢迎加群讨论,谢谢!  群号:  
  但是,克里特时期的爱琴文明大体仍算得上埃及老妖精的“嫡传”。起码看上去仍是一身埃及的行头,只是被海水冲刷得有点退色;或者说,东方式的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由于外来财富的滋养,没有生长到令人畏惧的高度。这是变异的第一阶段:被略微矮化、带点海水咸味的东方社会。   
到前17世纪后,他们的霸权被更北边一点的希腊人取代时,变异便进入了第二阶段:逐渐城邦化的半东方社会。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话完)
  正文     第五话 古代西方世界发家致富的秘诀之二:城邦雏形   
西方世界要真正成形,当然不能老窝在克里特这个面积只有0.83万平方公里的岛上。虽然它在古人眼里是很大的,足以构成一个有着“70座繁荣兴旺的城市的、有福人的王国”。请大家记住这个数字,因为以后还会提到许多岛屿的面积,它们的单位都是“万平方公里”。     为什么岛屿的面积这么重要?因为在开篇的凤阳花鼓里,只提到了“西方世界”实质的一半,即它的“城邦性”。   
就这一半来看,西方史可看作将城邦制(及其变体)推广到大国的历史进程,西方社会即公民社会。这是西方的内部特性。那城邦制又是什么呢?有两方面,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后面会详细分解。......定义 1(方便后面引用)     而西方的外部特性则是“海洋性”。就这一半来看,西方史也可看作“西方式的社会结构”在岛屿和“半岛”之间“跳来跳去”,寻找理想栖息地的历史进程,西方社会也就是岛民社会。这里的“半岛”可不是地理学上的半岛,所以打了引号。它指的是“通过海路,能很方便地与外界至少同等发达的文明社会交流和贸易,但很难从陆路入侵的地理单位”。所以,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在特定历史时期都可以算作这种广义的“半岛”。而真正的半岛 - 巴尔干半岛、意大利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能不能算半岛,却要看具体时代的交通技术甚至政治格局而定。如果完全不能走陆路入侵,那就是成一个“岛”了。......定义 2   
所以岛屿(或“半岛”)面积很重要。它和外部环境一起,决定了特定时代的“西方社会”能膨胀到多大。克里特岛可算西方社会的摇篮。现在轮到希腊人把它从摇篮里揪出来,把这种子撒播到更大的“半岛”上去啦。
  希腊人是印欧人的一支,从四千多年前起就分作好几批从巴尔干半岛北部南下,一路冲向海边。他们和克里特岛上那伙老家伙不是一个民族。如果说吗,克里特文明是埃及文明有些走样的副本,那继起的迈锡尼文明(它们合称为爱琴文明)就是“副本的副本”,走样更厉害了。  
首先,为了适应巴尔干半岛“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式地形,国家的规模变小了。这个不大的半岛并没有归于一元政权统治之下,而由许多小王国组成(诚然,阿伽门农有“万王之王”的称号,但那既有艺术夸张的成分,在不怎么夸张时也能看出阿伽门农对于联军并无绝对权威)。   
在城市的中心高地上,卫城也出现了。城市据险而设,集军事要塞与贸易中心于一身。虽然农业仍很重要,但迄今为止发现迈锡尼时代文献约五千篇,几乎全是宫廷的账目记录。工商业的地位提高了,社会金字塔变瘦变矮了,它几乎就成了被周围一圈薄薄的农村“花边”所环绕的工商业军事要塞。
  迈锡尼时代的希腊社会金字塔的变瘦我们解释过了;变矮又是怎么回事呢?一方面,金字塔的形状就那样了,要保持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变瘦的同时势必要被矮化;另一方面,希腊人又是游牧民的直接后代,部落军事民主制的残余尚在,距离正统的埃及东方文明又更远些,这也导致金字塔进一步矮化:贵族是平民的首领,王则是贵族的首领,“万王之王”又是王的首领 - 这层级相比埃及或将来的后秦中国,那是相当简单了,也不像法老那么爱装神弄鬼;乃至后世被用来表示希腊化王国高度神化的国君,和“后后世”被捧到“宇宙至尊、第十三位使徒”的吓人高度的东罗马皇帝的那个词Basileus (Βασιλεύς),在那个时代却只有“首领”的含义 - 听着很谦卑,不是吗?正因为如此,如果提到阿伽门农这样“伟大的王”,就要用另一个词anax, 它同时也用来称呼众神之父宙斯(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词虽然是希腊语,但却不是用希腊字母书写的。希腊字母尚未发明呢。而是用“线形文字B”,一种模仿自克里特文明的线形文字A的文字;更有意思的是,这种与甲骨文一样古老的文字,像极了今天的日文 - 由表示音节的符号和少量表意的字符混合书写而成)。但阿伽门农不常有,迈锡尼社会的层级也就那样了。   
这种“矮化”的歪风邪气不仅肆虐人间,甚至神界也未能幸免。大家熟悉的希腊神话里大部分的神,除了阿波罗之类的后来从东方引进的新神,皆已粉墨登场;但那算哪门子神啊!分明就是永生而更强大美丽的人嘛!而且还带有人世间花花公子风流不羁的坏习气,到处留情撒种。既不像埃及神那么半人半兽吓人,又不像中国神那么道德楷模能感化人。可以说,除了不死和伤口愈合快这一点,人所具有的性格弱点,神无一不有。老实说,这样的神让我敬畏,我是敬畏不起来的;虽然可能感到亲切。
再把我们挑剔的目光,从剖析迈锡尼社会的内部结构转向审视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我们惊讶地发现,与几乎同时期侵入古老文明(文化)地区、通过摧毁并吸收旧文明(文化)而在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雅利安印度、商代中国社会相比,迈锡尼希腊社会不仅层级更简单,与外界的互动也更有特色。什么特色呢?且听下回分解。(因为电视剧时间到了,见谅O(∩_∩)O~)
  很好奇能打动步兵兄的是什么电视剧...
  目前正在看走向共和。。。刚看完大明王朝1566、罗马。还在追斯巴达克斯和迷失。不能总看太严肃的东西,呵呵
  有点过于幻想。
  第六话 古代西方世界发家致富的秘诀之二:城邦雏形 (续二)    
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是民族大迁徙的一千年。已掌握青铜技术的游牧部落挥舞着戈矛,一波又一波地赶着车(大篷车?战车?)闯入古老的文明(文化)繁盛地区,征服当地土著,排挤乃至倾覆旧文明的势力,而厚着脸皮成为了新的主人。    
可是,被征服者的叹息和征服者的骄傲,都不能阻止地理决定论继续躲藏在幕后操纵着所有人的命运;一旦这些征服者定居下来,他们就只能放下架子,入乡随俗,建立起适合当地环境的社会形态了。  
但是,地理决定论的幕后操纵,不能做过于机械和简单化的理解。譬如说吧,为什么迈锡尼希腊王国们会变矮变瘦、更重视工商和海外贸易、使用更多的生产奴隶,甚至比他们的前辈、前竞争对手克里特人走得更远,销路远及天涯海角的大不列颠(著名的蕞尔岛夷,今英国;直到13世纪,称呼这个岛国为蕞尔岛夷都是恰如其分的)岛,还发明了类似商标的结节?    
这至少是三方面的“地理决定因素”合力的结果!    
一、55万平方公里的巴尔干半岛,和0.83万平方公里的克里特岛相比,在当时简陋的陆路交通条件下,是西方社会更大的孵化场。参见定义 2。不过要指出,克里特文明并不局限于克里特岛,迈锡尼文明也并没有扩展到整个巴尔干半岛 - 山地是半岛的主要地形,从西北承接阿尔卑斯山的余脉,一路绵延到西南角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整整占据了7/10的面积!换句话说,巴尔干半岛这座温室,建筑面积55万平方公里,但使用面积仅有16.5万平方公里...好吧,还是比克里特大了不少,并与浙江省“七山二水一分地”的比例遥相呼应;它们的同与不同,我们在第三话里详细分析过了,不再重复。  
  二、克里特半农半商文明的直接影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隔海相望甚至近在眼前的榜样。希腊人到来之前就已高度繁荣的克里特文明一定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包括他们的航海技术和文字可能都学自克里特前辈。    
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古训对于泰西也是管用的(虽然当时这句古训好像还没没有发明出来...):与转手贸易为主的“东地中海二道贩子”克里特人不同,迈锡尼用今天的话来说发展了“更为外向型”的经济。它的经济作物(如油料)和手工业品 - 尤其是纺织品的产量相对于本地需要严重过剩,显然很大部分是供出口的(这点很有趣。以后我们会看到,罗马人乃至英国人在他们的经济快速商业化之际也都有一个纺织业繁荣的时期。英国人的这一时期我们就叫做工业革命了。可见纺织业自古就是一个社会经济商业化水平的风向标。这也难怪,因为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衣食住行。粮食问题过于敏感,不便全盘商业化。住和行的商业化虽然必要,但难以出口。既便于出口、又不太敏感的大众产业,便只有纺织业。所以从迈锡尼到罗马、英国都不约而同地大搞纺织业,乃至近代上海也有一个纺织女工的时代,这不是偶然的)。他们还发明了现代条形码的祖先 - 结节来记录商品信息,方便跟踪,也省去了会计们盘点时的辛劳,从而能制作精确的账目。想到今天上海的便利店尚且经常要停业一天来盘点货品,这个古代发明的确是比较犀利的。
  三、古老的埃及东方文明的间接影响。这个影响虽然隔着海又隔着岛,是间接的,但却很大。还得默念一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想想我们的甲午海战、庚子之变吧!北洋大臣李鸿章大人不知道大清国的弊病何在、是什么东西在拖着北洋水师的后腿吗?不,他清楚。甚至比政治理想主义者(这点尚有争议)如孙文更清楚。但他不可能先去凭空另造一个适合于他的洋务运动的新社会。    
同样的规律也适用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而且更适用。在三千五百年前,那真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因此,我们不能被表象迷惑而过分夸大迈锡尼时代的希腊社会的“西方性”。它“骨子里”仍然...基本上...是一个东方社会。从经济上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是社会的基础。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前者由王室和各级官僚占有并租给自由民耕种,或由王室奴隶耕种;后者则直接由小农耕种。这颇为接近于西汉的土地占有和劳动力使用情况 - 西汉恰好是中国东方社会草创,并产生第一次西方社会萌芽(过去时髦的叫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这当然不是巧合。     
从政治上看,迈锡尼时代的希腊社会也是不折不扣的东方专制主义的官僚王国。为王室建造的豪华宫殿和墓葬在前13世纪达到顶峰。宫廷不仅占有大量土地,而且和克里特时期一样,是工商业活动的中心;当然,神王不可能事必躬亲,具体事务只能由官僚代理。所以,不无讽刺意味的说,官僚资本主义的萌芽至少与资本主义萌芽一样古老 - 它们都可追溯到相当于我国夏代的爱琴文明时期。
  以后我们会看到,罗马人乃至英国人在他们的经济快速商业化之际也都有一个纺织业繁荣的时期。英国人的这一时期我们就叫做工业革命了。可见纺织业自古就是一个社会经济商业化水平的风向标。  -----------------------  明治奇迹和神武景气也是一样。
  这个不能不顶
  啊对,我漏了晚明纺织业和日本近现代的例子。。。多谢指出O(∩_∩)O~
  第七话 诸后起文明趣味横截面扫描,及车轮为何打不过桨帆船 - 新时代来临的征兆    
到此为止,五大古文明区皆已粉墨登场,有的还换过了好几茬主人。其中,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可称为“稳固的文明老区”。因为它们实在太老了,影响力和辐射力太强。埃及的固若金汤不说,即便异族频频侵入、轮流坐庄的两河流域,新主人也只能照搬和改进楔形文字。这就好比宋代,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无不取材于汉字,甚至孤悬海外的日本文字也无非把楷书或草书的汉字拆开来用罢了。     
但是,在这两片“文明老区”之外,较晚传染文明病的三块新区:印度河-恒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黄河-长江流域,这种新病毒的地位就不那么稳固了。而且有趣的是,存在以下“巧合”(什么,你认为不是巧合?好吧,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见;但我可不想再卷入东亚、南亚文明同源扩散说和独立起源说的论战中):    印度河-恒河流域、爱琴海地区和黄河-长江流域这三位“后起之秀”,距离两河流域越远,那里的文明出现得也越晚;同时,在前2000-前1000年的游牧民入侵浪潮中,该地区的“最早疑似古文字之可靠性”也越差。试分析如下:
  记号。 顶一下
  1.距离的测量  使用谷歌地图的距离测量工具,三次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下皆为大圆距离(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a.印度河文明中心与两河文明中心:2162公里、2094公里、2225公里。平均值2160公里  b.爱琴文明中心与两河文明中心:2140公里、2156公里、2184公里。平均值2160公里  c.黄河文明中心与两河文明中心:6144公里、6157公里、6155公里。平均值6152公里    惊讶的发现,印度河文明中心与爱琴文明中心居然和两河文明中心恰好等距!    2.文明起源年代相对两河文明滞后程度之测量:  a.两河文明,约公元前4000年  b.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500年,晚1500年  c.爱琴文明,约公元前2500年,晚1500年  d.黄河文明,约公元前1600年,晚2400年    惊讶的发现,印度河文明与爱琴文明居然和两河文明相比,恰好晚得一样多!    这就强烈地暗示我们,印度河文明、爱琴文明可能都不是独立起源的,而多少受了到两河文明扩散的影响。    
有细心的读者可能会问,前面我不是说爱琴文明很有埃及风么?的确,从地图看,埃及距离克里特岛更近;但要注意一点:上古时代的海民和岛民在航海时总是贴着海岸线、岛链航行而不敢深入公海的 - 他们当时还不掌握任何导航技术,迷航意味着死亡。
所以,埃及与克里特的“实际距离”未必有那么近。我来量量看:1927公里,1935公里,2017公里(越大的数字越细致地紧贴海岸线测量),并没有比到达两河流域中心近多少!  (我最后一次尽可能放大地图,按古人的航海习惯贴合海岸线测量后,得到的值是2021公里)  
  3.“最早疑似古文字之可靠性”,与距离两河文明中心远近的相关性    距离较近、海路相连的爱琴文明:首先出现尚未破译的线形文字A,其继承者线形文字B已破译为希腊文的最初形式,然后是四百年的无文字时代    距离较近,陆路相连的印度河文明:首先出现尚未破译的印章文字(因出土数量仅四百-六百个,是否为文字尚有争议),在其文明覆灭后,进入一个长达千年的无文字时期    距离较远、陆路相连的黄河文明:首先出现疑似文字的陶文(但数量很少,如半坡陶文仅27种,故一般认为尚不是文字),然后是一个近两千年的空白期,随后,较成熟的甲骨文“突然出现”    
小结:距离越远,古文字的可靠性和连续性就越差;而距离相同时,海路胜于陆路 - 海洋的保护作用更有利于古文明的“平稳继承”。    
这是为什么呢?试想一下,倘若迈锡尼希腊人无需跨越海洋就能到达克里特岛,他们可能就“来不及”吸收克里特文明和文字就完成了征服,于是便成为像他们的下任继承者或印度雅利安入侵者那样的“野蛮新主人”。中国有句俗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步兵兄必须多多更新啊!
  ⊙﹏⊙b汗。。我会努力的
  考古告一段落,现在把镜头拉回到上古时代中后期的地中海。我们已经知道,迈锡尼时代的希腊人通过掠夺、抄袭和创新,把源自克里特的“海洋化埃及文明”扩散到了巴尔干半岛 - 以后还会撒播得更远;但在这场文明播种的盛大活动中,他们既不是唯一的积极分子也不是最独特或最专注的。他们的竞争者很快就出场了,而他们之间不太友好的竞赛还将持续千年。  
  第八话 诸后起文明趣味横截面扫描,及车轮为何打不过桨帆船 - 新时代来临的征兆(之二)    
就在希腊人取代克里特人在爱琴海的霸主地位后不到一个世纪(公元前14-前13世纪),两座赫赫有名的大城西顿和推罗(Tyre, 又译提尔)在地中海东岸今天唤作黎巴嫩的地方拔地而起。这个表述,严格说来并不妥当,因为这两座城市位于两河流域著名的新月沃地之边缘,依山傍海的(故而造船极为方便),一看就是形胜之地,故而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筑城聚居,已初具城市雏形(不要惊讶,没有青铜器、没有文字,照样可能有城市;两河流域外围最古老的城市甚至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但它们正式成为两座独具特色的腓尼基城市甚至是众多腓尼基城市中的老大哥,而与别的老妖精古城迥然区分开来,那的确还是略晚于希腊人。
  晚虽稍晚,后生可畏。这些“紫红色”(据说腓尼基一词源自古希腊语“紫红色”,因其出口商品之大宗 - 紫红色染料而得名)的腓尼基人虽然占据了黎巴嫩这块形胜之地,但这形胜只是对造船和经商而言的 - 看看它的位置吧!几乎正好是当时地中海-两河文明区的地理中心,四通八达,山上又有郁郁葱葱的木材(大家不会忘记文明四里面,森林=生产力和健康,砍树就能爆兵爆船的经历吧?),想不致富都难。很快古书上就有了“街上堆银如土,堆金如沙”的记载。    
但在政治上,这些城市毕竟和两河流域的此起彼伏的强权们位于同一块大陆,并无天险如浩瀚的海洋阻隔。所以他们在政治上只不过是大国的附庸而已,靠着左右逢源,时而投靠这个,时而联合那个,维持着半独立的地位。当然他们也会存个心眼,譬如推罗就把城市往岛屿上挪动以提高安全系数;但这毕竟治标不治本(千年后会有一个叫亚历山大的男人证明这一点),顶多能增加一点谈判桌上的筹码而已。
  数百年后,将有一个据目击者称生下来即须发皆白的智者曰老子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政治军事上缺乏发展空间的腓尼基人,自然不可能像征服者希腊人那样建立一个个王国,攀比什么“万王之王”的荣耀,营造豪华宫殿和墓葬,过足埃及法老的瘾 - 那是奢望。而只能专注于经商。专注到什么程度呢?万般皆下品,惟有赚钱高。为了赚钱,他们和他们的后辈们英勇地表现出丝毫不亚于近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家的贪婪与霸道,发明出不少崭新的剥削手法,乃至希腊人和后来的罗马人都为之侧目。这个后面有空再说,大家记住腓尼基人自古声名狼藉便是 - 谁让他们首创了“商业国家”这种古圣先贤闻所未闻的东西呢?到目前为止,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古老而神圣的文字系统的摧残。  
  经商就要跟文字打交道(除非腓尼基人满足于摆地摊 -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海船胃口很大),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嘛。为了一门心思经商,而不用去报个培训班、花几个月或几年(而且还要花钱!)学习只有埃及祭司书吏才掌握的神秘的象形文字或两河流域文士才会用的楔形文字、损失可观的利润,腓尼基人做出了迄今为止最为丧心病狂的举动:阉割肢解文字,抽出22块古文字的碎片当做记录辅音的符号来拼写他们自己的语言。这就是最早的拼音文字了。但是这种新生代文字,当时还只在腓尼基人内部使用,几乎是纯粹的“商用文字” - 骄傲的埃及人、两河人和希腊人纷纷表示不屑一顾,依旧使用他们古老的意音文字和音节文字。拼音文字的爆发还得等到下个千年。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列位看官中大多数人每天要用的键盘上的字母,正是这帮奸商发明,而由希腊人、罗马人改进后沿用至今的。  
  回到本话的标题。为什么车轮打不过桨帆船?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大家多半有骑车的经验吧?骑车并不比跑步快。但骑车四十六公里很平常。跑步四十六公里却会死人(设立马拉松这项赛事,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公元前5世纪初的这个死人)。记得小时候看到一本科普读物上说,从能量利用效率来看,自行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好的自行车其能耗效率是飞爬的蟑螂的数千倍。  
古代无论军事还是商业,都为陆运耗费之大头疼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大部分粮草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已经消耗在了运粮路上。究其原因,无论你路修得多平整坚固,有多么精巧的马车、牛车或人力独轮车,它们的动力首先都来自人或牛马的双腿/四腿 - 而它们要先吃东西才有动力 - 这个环节已经消耗掉了大部分能量!因此,轮子这一伟大的发明,在人力畜力的时代,与桨帆船相比并没有效率优势 - 它的发扬光大还有待于矿物燃料驱动、能绕过动物腿的车辆的发明。
  后来的铁路系统的出现,才打破了海船的对于效率优势的垄断,使得德国这样的后起的陆地爬虫可以挑战英国等海上强权了。
  嗯,但挑战了两次,终究还是没挑战成O(∩_∩)O~
  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明白为啥到上古时代中后期,开始出现腓尼基城市这样的怪胎 -它们和同时代的希腊小王国们一样,都是真正西方社会的源头- 城邦的雏形,只不过更偏重经济模式而非政治结构。因为一种更有效的运输方式 - 海运,开始抬头,并将保持其上升势头一千多年。  
海运相比陆运,依靠水的浮力承重(相当于天然有“轮子”),靠自然风力和桨手臂力推动,除了海员们相对船只载重量而言微乎其微的那点食物和淡水需求,就没什么损耗了。  
因此,即便到了今天,大宗物资的运输依然主要依靠海运进行。这是在商业方面。就军事方面而言,海洋的潜力还深藏在海底,有待下一个千年 - 公元前8世纪-2世纪的古典时代 - 才会充分暴露出来。    (第八话完)  
  第九话 从特洛伊战争到黑暗时代 - 谁说中世纪只有一次    
伴随特洛伊木马在网络时代的滋生繁衍和那部好莱坞大片,特洛伊在中国大陆也是名声鹊起。在西方,它更是欧洲文学始祖 - 荷马史诗的题材,三千年来传诵绝,多少英雄豪杰自比阿基琉斯被射中脚踵。  
但对此我很不理解,照理说,这场战争很不吉利:特洛伊固然被攻陷而灰飞烟灭,胜利者希腊人也没吃到啥好果子 - “凯旋”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迈锡尼文明之大部,也在内外交困中被成分尚未充分鉴定出来的新蛮族攻陷,而沉入三个半世纪的慢慢长夜之中...
  当然这是后话。在大军出征时还是挺威风的。据说有战舰千艘、兵士十万,旌旗招展,船帆遮天蔽日(好吧,最后一句是我的想象)。以至于后世诗人叹曰:“是谁的面庞/足以聚集千艘战舰”(我并不是暗示海伦定有其人,或战争果真因她而起)。远征军出发的时间当在公元前日 - 其可靠性取决于1.那帮无聊科学家推算出来的日食发生日期之准确性,以及2.特洛伊战争和奥德修斯回家是否果真、分别、正好耗时十年(中国古人爱用“三”表示多的意思,希腊古人却爱用“十”,这是为何?大家读后可以思考一下)。愿其中的误差正好相互抵消,阿门。    
此战第二个疑点是兵力。公元前13世纪末-12世纪初,对应于东亚,正好是商的武丁时代。如果对这个国王不熟,我提示一下:正是在这个时代的地层出土了我国最早、最多的甲骨文。据有的同志考证说,那时虽是商代全盛期(号曰“武丁中兴”...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拿秦以后真正东方社会的朝代兴衰规律去比附的结果,不能反映历史本来面目),但还是挺寒酸的,出兵二万五就算大战了,这千艘战舰、十万兵士有点夸张吧?  
  这个怀疑由来已久。公元前5世纪杰出的古希腊历史学家休昔底德就认为,参战的舰只不可能有传统的“舰船目录”(古典时代的希腊人尚以此为领土争端中的依据)中所说的1186艘之多(可能因为当时鼎盛的雅典帝国也没有那么多战舰) - 但我以为他老人家忽略了一点:早于他七百年的船舰,也并非他生活时代那些庞大的三列桨战舰。     
我认为不能这么简单地对比。首先是对手不同。武丁王的扩张之战,敌人多半是相比于殷商较为落后的小国乃至部落;而希腊人要对付的却是古老而(至少同样)文明的一座扼守战略要冲的坚城、一个古国;其次是作战环境不同。商的扩张全在内陆,如前话所述,古代陆路交通耗费极大,太多兵力而粮运不继只会加速饿死自己,兵贵精而不贵多;而希腊人能从海路运粮、增兵 - 虽然史诗中似乎没有提到这个“不值一提”的细节。但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一点: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武丁王的首任王后经常出现在甲骨文中,名曰“妇好”(后来和武丁老大离婚了,老大还经常思念她、关心她改嫁了没),她亲自指挥了其中不少战役;而特洛伊战争中的焦点女性 - 海伦却是双方争夺的对象....哪一种情况更能激发男性参战的热情和夸大实力的倾向呢?谈过恋爱的读者们可以自行斟酌。
  雁过也留痕。。。
  通过以上讨论,一个战争史的“潜规则”慢慢浮出水面:女性在战争中扮演越消极的角色,战争规模就越大。仅仅一个半世纪后(前1130年—前1018年),周武王趁商朝大军讨伐东夷的空当发动偷袭,纣王仓促点兵至牧野迎战;这场战役(其发生时间和特洛伊战争一样扑朔迷离,有44种不同说法)由于据说有同样绝色、被女娲娘娘派来断送商朝江山(因为纣王对其不敬...特洛伊的毁灭不也因为两位女神的愤怒么?只不过纣王因垂涎美色提淫诗而触犯神灵;帕里斯却因未能认识到赫拉和雅典娜之美色甲于爱神阿芙洛狄特、给错了金苹果而触犯神灵...做男人,难啊!)的美女妲己掺和,商军猛增至七十万人(据《史记》记载)!可见,美女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直接转化为兵力。     
以上看过就算了,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特洛伊战争与武王伐纣,除了传说中都因女人而起,就再无共同之处了。甚至这两个传说中的女人结局也不同:海伦千古流芳,成为常见女子名;妲己么,后世还有敢叫这个么?这里面反映了古代中西文化的什么差异?留给读者思考。
  言归正传。特洛伊战争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是有史以来欧洲民族第一次征伐亚洲 - 但绝非最后一次。七百年后,波斯帝国“万王之王”薛西斯发兵号称百万(“历史学与小道消息传播学”之父希罗多德对此数字照例不予核实)回敬欧洲(注意到没有?号称的兵力是当初希腊联军的十倍 - 既不是中国古人偏爱的三,也不是犹太上帝钟爱的七 - 它们相加倒正好是十...);九百年后,亚历山大大帝再度回敬亚洲,并就此结束了古典时代的欧亚拳击赛。    
跑题了。特洛伊战争的后果对双方都很不幸。特洛伊自不用说 - 据说罗马城的创立者就是从屠城的混乱中逃出来的(这能否算好事也难说得很,下详);长年战争同样削弱了希腊人, 无论他们当初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是单纯掠夺还是打通黑海贸易航路,显然都没享受到多少胜利果实 - 因为紧接着就发生了“海上民族”或多利安人(另一支未开化的希腊人)入侵,与冷眼旁观记下这壮观一幕的埃及人不同,迈锡尼希腊王国们和赫梯帝国 - 特洛伊可能的前宗主 - 一块儿倒下了。线形文字就此成为绝响。欲知黑暗时代详情及这个极富西方特色的名词与中国古代所谓“乱世”之不同,且听下回分解。  
  重要更正:妇好再嫁可能指的是冥婚
  步兵兄以为要是薛西斯搞定了希腊人,后面还会有真实历史中的西方吗?又或者只是换个地方继续燃烧小火苗?
  “是谁的面庞/足以聚集千艘战舰”    -----------------    而且前三千年后三千年还只有她一个...
  欢迎历史爱好者加入“历史江湖”群!     抛却尘世浮华,觅得一时清净。重温峥嵘岁月,待看历史江湖!群号:5777626 我们诚挚邀请您的光临,愿与您一起青梅煮酒,共话古今!
  冒个头,继续潜水~~~
  步兵兄对于东方文明的脆弱性与停滞性似乎分析的太过简单。
     由于最初适合这些不安分的小生物施展其智能的地方不多,仅限于大河中下游的河谷平原,它们很快就拥挤到一起。其中一部分又学会了驯化同类的绝技。后人把这种技能起了个名字就叫做“文明”。最初的文明出现在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文明这东西有好,也有不好。好处在于,驯化过程中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分工,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在叫做“城市”的地方,个体智能的频繁碰撞能擦出火花;又因为分工劳动、交换产品的需要而发明了“文字”,使火花的积累成为可能。要是天下太平,文明社会里的多数微生物都能过得比较舒坦。     可惜“文明”这技能也有个缺点,就是掌握它的那一小部分人可以驱使很多人为他干活,日子过得太舒服,几代下来就成了颓废堕落的公子哥儿;不掌握它的那大多数人,对这社会就没啥认同感,觉得换批主子来继续驯化他们也没啥大不了。这个情况很快就传到“文明”之外的野蛮人耳朵里,所以他们老爱杀过来替文明社会“更换新鲜血液”。这过程中的血腥与混乱又消灭掉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大部分火花  -------------------------------------------------------  开篇这一段写得太精彩了,如果当年尼采懂得这个那他的‘查拉斯图拉’一定不会写得那么粗糙。  银翼这一段拿去给达尔文或者斯宾塞威尔士做开篇也不错,不过可能有一点跑题,呵呵  
  ...其结果就是早王国的崩溃和中间期的来临。接着是中王国-第二中间期和新王国-第三中间期。这出大戏一演就是两千年多年,直到古典时代中期才落幕...  ---------------------------------------------------------  这里说的有一点模糊啊,早王国、中王国以及新王国之间有本质区别吗? 如无,你自有的依据是什么啊? 我想这一点对你的理论体系之后的展开还是很重要的
  一下子从古埃及跳跃到伯利克里的海上霸权演讲,楼主你这时空穿越跨度也忒大了一点点,还指望你多说一点克里特文明承上启下的作用呢
      作者:银翼要塞重装步兵 回复日期: 21:23:03 
    文明的本质就是不文明.凡事二分说.真正文明的应该是不文明的野蛮人    。。。。    此文明非彼文明也。。。多义词啊多义词        西方分拉丁和日尔慢,还有斯拉夫滴,这三种西方差别太大鸟    。。。。。    我这里所说的“西方”不是以民族计。拉丁民族的西方化比希腊人晚几百人,日耳曼民族的西方化已是近代初期的事了。斯拉夫民族更晚  ===================================================    个人认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西方,讲的西方,其实对象不是很准确,我们可能误认为了西欧就是西方。    其实西方文明,是很多种文明相互交流竞争之后的产物。改变世界近代史最大的那些国家英德法西等等,在15世纪前就相当于我们古时的少数民族。西方的文明融入了太多的文明因素在里面,希腊的拉丁的,中东的,还有各种宗教的。    西方,不是简单的孤体,而是一个开放的整体。    西方最终强大的原因就在于开放和竞争。    而东方文明最终的落后是因为封闭。
  关于Thera岛火山大爆发与亚特兰提斯传说的关系,我刚发现英国最近的一种解释颇为合理,摘抄如下:  The island of Thera (also known as Santorini) is part of a group of islands known as the Cyclades in the Mediterranean. Thera remains today an active volcano, though how it appears to us now is much different than it would have looked before the massive eruption about 1628 BC. When Thera erupted it utterly destroyed the island including the city of Akrotiri, burying it under tons of ash and debris. The entire center of the island was blown away and where there was once a mountain peak it was now flat ocean. Geologists consider the eruption of Thera to be the most massive and singularly destructive event in recorded history.   Almost 1700 years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 there was a town known as Akrotiri on Thera. It was a valuable port city and part of the Minoan civilization. We know this because the art and pottery found on Thera match that found on Crete. Akrotiri thrived as a port city and the money that the sea trade brought them allowed them to afford to build beautiful buildings. Scientists have rediscovered Akrotiri and archaeologists are working to fully excavate it. It is this very town that is believed to be the source of the Atlantis legend.   Why do we place the origin of the legend of Atlantis on Thera? Most importantly it was the eruption of the island itself that is the biggest clue. No other event could have been massive enough to destroy an entire island. Plato talks of the destruction of Atlantis happening 9000 years before his day. One theory suggests that the original legend that the Egyptians read may have been written in a language that the Minoans used called Linear A. In Linear A, the symbol used for 100 and the one used for 1000 differ only slightly (see diagram below). A simple mistake would have introduced an error factor of 10, putting the destruction of Atlantis not 9000 years before Plato, but 900 years before,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eruption of Thera.
  因为无法贴图,特别说明一下米诺亚线形文字A关于100和1000的区别如下:   100的写法是一个大圆:O,而1000的写法是一个大圆上下左右外侧有四个短须,鸟天涯无法显示,总之在线性文字A是非常相似的。 具体大家可以看这个网址:  http://atschool.eduweb.co.uk/sirrobhitch.suffolk/Portland%20State%20University%20Greek%20Civilization%20Home%20Page%20v2/docs/12/thera.htm  反正我倾向于相信这个亚特兰提斯的存在,估计是依靠做埃及和两河流域两大最富庶地区的中间贸易,应该是富得冒油的,所以米诺斯人才会如此的羡慕而不惜笔墨
  歌舞兄:我以为不必换地方。薛西斯就算打赢了,又能控制那个地方多久?当然西方史可能因此延后一个世纪;但连这也不一定,就像波斯征服小亚细亚导致那里的希腊人“再殖民”一样,希腊本土的陷落也很可能导致发生“三次殖民”而加速文明的扩散,历史反而因此提速(譬如雅典帝国建立在更牢靠的西西里),亦未可知。  
  小妖同志:批评接受。毕竟这本质上是一部西方史,东方史是用来对照的。但鉴于标题后半部分,在讲到中国东方社会的形成会略加详述。  xma001同志:在权力结构方面有细微差别。当然最大的差别是年代。你可以把早王国看成秦汉。中王国看成隋唐。新王国看成明清。这个将来谈到时再用对比来补充吧。  
  步兵兄客气,最近飞舟的更新,似乎给出了线索呢。
  步兵兄跑到飞舟帖子里打嘴仗,自己的地盘倒是不管了?
  那边丢了沙发,看看这边能不能补偿一下。顺便给步兵兄分页。
  自己做沙发。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萨拉 帕克斯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