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游戏头盔用的指南针n是什么方向原理来控制视角方向的?

您现在的位置:
& &&SKY 助阵蚁视头盔电竞首秀
SKY 助阵蚁视头盔电竞首秀 在魔兽世界称霸天极网游戏频道 14:07
  戴上一个头盔显示设备,手拿一支仿真“枪”进行瞄准、射击等动作,游戏画面里的人物就任由你操作了。“虚拟现实”正在越来越多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文化、建筑、医疗、机械制造、培训演练、游戏、娱乐……我们正在从一个现实的观看者成为一个虚拟世界的参与者。12月9日,在蚁视的”再见现实“2014产品发布会上,我们就见到了这惊人的一幕。
虚拟现实与电子竞技的初次碰撞
  发布会开始不久后,现场大屏突然出现一个人戴着头盔打魔兽争霸3的游戏画面。可以看出,操作相当熟练,返送出来的画面真实性非常好。随即, 蚁视CEO覃政也走下台来。
  覃政的一句:“魔兽全球玩得最好的是谁?”引得全场高呼:“SKY…”把发布会又推向一个高潮。”
  SKY在了一把用蚁视头盔打魔兽争霸后表示:“这个产品确实给我很震撼的感觉,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魔兽争霸3真的达到后面这个3的数字,真正的3D游戏。”
  随后,覃政又邀请了SKY用蚁视虚拟现实头盔搭配蚁视觉体感枪玩了一把射击游戏,SKY在体验完后认为这套设备非常适合玩射击类的游戏、第一人称视角游戏。当覃政问SKY觉得用这样的游戏设备对于电竞来说,未来是怎么样的?
  SKY表示,“其实在我之前打这十几年的职业生涯的游戏当中,一直想过这个问题,未来的游戏是怎么样的,包括我们看到《》很火,但是我觉得下一款能够击败他的游戏,一定是虚拟3D的,给人感觉很不一样的游戏,而且必须要借助外来的游戏设备,如果没有这种设备,我觉得这个游戏也不会火起来。”
  相信对于很多游戏玩家而言,大都曾有过这样的意愿:希望自己能够置身于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去切身感受游戏世界里美轮美奂的场景、亲身展开惊险刺激的冒险旅程、亦或是绕过虚拟的网游人物设定与真实的玩家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相遇,如果这种理想被实现,那么整个游戏行业就会进入一个新纪元。
  从蚁视CEO覃政在发布会上的现场讲解可以了知悉,SKY使用的产品是蚁视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全兼容虚拟现实设备。作为全球首款全兼容虚拟现实头盔,它采用了九轴传感器获取的用户的运动信息,必须通过一个硬件系统,转化为游戏系统可以读懂的控制信息。在PC上,电脑游戏可以获取用户的精确的头部姿态。而在ps和xbox上,蚁视头盔则可以把用户的运动姿态转化为游戏手柄中摇杆的方向,从而使得用户可以在游戏机上用头部转动来控制视角方向。
  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虚拟现实效果,还配备了一把蚁视体感枪,枪身及枪柄上均有自定义键,覆盖所有操作情景,适配电脑、Xbox、PlayStation等多平台,还可变形为控制棒或手柄,玩射击游戏、游戏妥妥的,真是的非常贴心的设计。
  虚拟现实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构建出了未来游戏的全新图景。从当天的发布会蚁视请来SKY足以看出蚁视在未来游戏乃至电子竞技方面的野心。正如SKY在体验完用蚁视头盔和蚁视体感枪打魔兽说的“这是一个真实的魔兽视觉”一样,虚拟现实赋予游戏玩家更身临其境的带入感,蚁视已正式敲开虚拟现实进入电竞赛场的大门,未来的电竞世界很精彩。
(作者:官方责任编辑:陈子璇)
欢迎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扫一扫!奖品周周抽
* 网友发言均非本站立场,本站不在评论栏推荐任何网店、经销商,谨防上当受骗!
数码整机手机软件还请实际拿到并用上了的知友分享。
电子产品原则一,打死不买第一代。
昨天刚到手,所以先说一下第一时间的感受吧。1、从订购到收货其实关注 Oculus Rift 已经很久了,我今年 Pre-Order 了不少新设备,比如说还在等待中的 OUYA 和一大堆 Leap Motion,但是 Oculus Rift 是我下单最晚的一个,原因是官网上一直放着预计八月份出货的字样,所以根本没着急。不过由于心痒难骚,尤其是看了那个神一般配音的视频以后,还是忍不住下单了。(没看过的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我是在 6 月 21 日下的单,然后就没当回事了。结果第二天就收到来信说:“Your Oculus Order is About to Ship”,让我确定收货地址,紧接着就从 READY 状态进入了 PROCESSING 状态。这下我开始紧张起来,因为感觉好像就要发货了,于是开始在论坛上溜达。在官方论坛上发现好多人都在等,有的甚至卡在 PROCESSING 状态数月之久,然后还发现了这个网址: ,全球的好多爱好者都把自己当前的处理状态发布到这里,我在这里也提交了,并且发现了不少来自中国的记录。接下来就是继续等待,收集现有的一些 Tech Demo 和 Indie Game。所以当昨天那一大盒子放在我桌子上的时候,我吃了一惊,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前后也就十来天,看来论坛上面说得对,亚洲用户果然是最容易拿到货的。哈哈,人品不错!2、检视开发者套件从包装上可以看出,Oculus 对开发者的礼遇,这个手提箱看起来就很酷是不是,我首先想到:会不会每次拎着它出入大厦都会被要求出示出门条?哈~颤抖着双手打开包装,发现内容物很齐全,电源是国际通用 110-240V 的(使用之前我特地确认了这个),提供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插头,USB 以及 HDMI 都随包装提供,只要找到一台有 HDMI 输出的电脑,就可以马上使用了。3、实测几乎所有人都在用 Mac,而手头又没有 Mini Displayport 2 HDMI,所以只能先找一台 PC 笔记本来测试,我们首先测试的是官方的 Unity Demo Scene。进入虚拟世界的第一感觉是:我去~~~扑面而来的无边框 3D 场景轻易的就能欺骗你的感觉,你真的会感觉自己置身于虚拟世界当中,刚开始可能会不太敢移动,因为会有眩晕感。稍微适应一下之后,自由在虚拟世界中移动的感觉,是无法言传的。不过如果有体感装置(比如 Razer Hydra)来移动应该会更好,因为我们几乎都是一个人在看,另一个人在操作,因为观看的人刚开始还不太适应。由于大家都是技术控、高清控,很快大家就对目前的分辨率感到略有不满,画面颗粒感明显,这也直接表现在你可以看到眼前密布的小小晶格,就好像你在用 1080p 的显示在玩 SVGA 的游戏。不过明年的消费者版本应该是 1080p 的,这个应该不是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这是瑕疵,但是由于整体体验是那么的强烈,所以你会基本上忽略这略显粗糙的画质。我们在演示场景里面走来走去,从客厅走到院子,又从院子走回客厅,爬上楼梯,上阳台眺望远处,有人反应说头晕,有人表示毫无压力。:p接着我们又测试了 UDK 开发的一个过山车演示 Rift Coaster。测试这个家伙的时候费了一番周折,设备一直识别不到,重新插拔了下,才终于可以用了。(网上讨论说要设置一些参数,其实不用的)先找了一个不敢坐过山车的同事试了试,他也乐于尝试(毕竟不是真的!)。一圈下来,他手心都出汗了,摘下头盔后表示好紧张。:p 这一次的体验,大家的感觉更强烈了,因为这个演示的冲击力相对强一些,而且是自主运动,目不暇给的场景很容易触动用户。戴上头盔体验过山车,由于是基于 UDK,所以这个开发者应该是用了不少 EPIC Citadel 的现成场景,于是环境显得很“高端”华丽,在慢慢爬坡的时候,可以向左右扭头看,场景非常自然的环绕着你,抬头看去,高高的塔尖显得很真实。接下来,最恐怖的,向下看去:真的好高!脚下悬空很可怕!不过,可怕的还在后面,向下俯冲开始了,速度一下子起来了??(自己想像吧,各位)说实话,Rift Coaster 的体验不错,缺点吧:还是太慢~Rift Coaster 的链接:(此图片来自网络,我们没有截图,来源:)4、开发刚拿到一天,还只能提一下啦,感觉上,通过 Unity 来开发支持 Oculus Rift 的应用应该是最容易的。我想大多数人跑的第一个 Demo 可能都是 Unity Demo Scene,而且订购了 Oculus Rift 之后也会建议你去请求四个月试用期的 Unity 4。在官网上可以下到 Unity Demo Scene 以及开发需要的 Unity Package,简单的 import 进入应该就可以使用了。抱歉我还没有进入开发,只是简单的看了下,扔进场景里面的摄像头貌似本身就是具有双眼立体功能的。如果要基于 UDK 则需要专业一些的开发人员来开发了。不过呢,Oculus Rift 显示的是主响应屏幕的画面,所以我也见到有人在用 Web GL 做基于浏览器的演示,所以理论上应该可以用多种语言或平台来开发啦。5、结论VR 说了都有一万年了,Oculus Rift 才真正出现。就算未来有各种头戴设备,各种体感+VR,这货也将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游戏的未来逐渐清晰起来??无论如何描述,还是要亲身体验才能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相信我,这是一款让所有人看了都会发出“WOW”的一个产品。说到最后,要感谢 kickstarter。我去研究我的 Rift 了,同时等待我的 OUYA 中??有啥心得再补充吧!
Update:0326———DK2已经预购4套今天OR被Facebook收购的消息正式公布,大家讨论的热情更高,购买页面卡如京东,付款付了4次才通过。OR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头戴式的,利用通常的双眼分别隔离看到不同画面而产生3D视觉效果的显示设备。它也以前的各种类似的,看起来差不多的,显示设备有什么不同——它是全景的,浸入式的。可以参照一下另一个我的回答:我尽量对“浸入式”这个概念作了简单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你通过带上这个设备,就确实进入了3D环境当中,而不是一个观察者。其余相关信息,请大家自行查阅。我们回来说问题核心:上手体验分成如下环节:初步-整体效果感受游戏/Demo效果展示整体结论以上会逐步补充和完善初步:首先在OcuRift运行时,屏幕实际上是这样:我通过PS计算出了黑色部分的面积是42%,也就是说,是的,3D的变形画面实际只用到了60%左右的画面也就是像素数。当然,还有这样的例子:基本上,根据画面的不同至少有10-40%的显示面积是浪费的,这主要区别于模拟横屏视野,还是纵屏视野,上面两张图很容易说明。但戴上OcuRift之后,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会太明显,后续会继续说明。首先视野并非理想中的完全视野,相当于戴上了潜水镜的水平,转动眼球还是可以注意到视野四周被遮挡的部分。开发套中,共有三套镜片,标明了A B C,高度依次为23.5mm 21.5mm
17.0mm,镜片直径基本相同,为35.2-35.4mm(由数字百分尺测得)。三套镜片的作用应该是为了配合用户的视力差异,按照官方说法,B镜为视力正常用户使用,A C分别对应近视和远视用户。在选择了适当的镜片之后,通过侧面的调节旋钮,选择适合的视觉焦距,从而达到最清晰的视觉效果,不过我个人建议是尽量让眼球贴近镜片以实现视野扩大化,也就是让你的睫毛眨眼时直接能刷到镜片的那个距离更好。使用过程中,由于焦点视野基本被覆盖,而且头部追踪的效果完善,所以用户很快会习惯于通过移动头部来获得完全视野,而不太会刻意注意余光部分或者努力转动眼球去看画面边缘,所以这方面的表现是达到覆盖(主要)视野的预期的。另外由于个人脸部差异的区别,面罩部分不太可能绝对严丝合缝,周围可能会有漏光现象。最显著的是下方人中到鼻梁处——我鼻梁不低,这个开孔高度大概是给超鹰钩鼻的日耳曼人设计的?再补充一点:灰尘和镜片:在更换镜片时,显示屏是完全暴露在外的,因此屏幕内部可能会进一些灰尘,由于镜片的放大效果,微小的灰尘也会显得十分讨厌。此外如果镜片一旦磨损,那么将会带来不可逆的视觉效果下降。----------------------------------------------------------------------------------------------------------------------临场效果:在不同的示范场景,Demo和游戏中会有很大的差异,影响要素如下:1,拟真度和流畅度,这取决于应用本身的质量,包括但不限于:静态物体和背景的空间感,运动时的速度感,物体质感,光照效果,同步程度等,下面会有几个Demo作为例子2,自我形象:当你向下看到自己的双腿,哪怕是有些怪异的,也比看到一个影子或者光圈或者空气要来的好,同样能够观察到自己身躯手臂临场感会增加不少 3,环境代入:极端静谧的静态环境和超火爆的动态环境都很好,虚空中的悬浮也不错,但是置身于一个看起来就无比虚假的环境,难以产生临场感是很正常的4,头部追踪:绝大多数情况下完美无瑕,这是临场感的重点来源,但是在少数大型应用程序中(如Unreal引擎的)还是有细微可察的延迟5,声音和画面:我差点忘了这点,在使用各类Demo和游戏的时候还是推荐立体声耳机或者立体声音箱的合适听觉位置,良好的音效和画面的配合也会大幅增色临场感6,坐着还是站着:老实说我不推荐任何人站着使用这套设备,一来线可能不够长;二来可能会不自觉移动身体而造成意外;三来就是你没有Omni和Hydra的话这事情就显得特傻。坐着的话,公司的转椅反而是最好的选择了,比我在家里的沙发上使用要方便很多——特别是你想看背后的时候-----------------------------------------------------------------------------游戏Demo效果:我几乎下载了
所有的demo,(这里感谢Oculus China提供的打包Demo全集)并且体验过绝大多数了,必须指出,大量完成度极低,效果很差的Demo都没有体现出设备的能力和效果。我想着重说几个优秀的,高品质,能够提供享受的优秀例子:(截图似乎没意义,放几个视频好了)1,:这是一个乍看略显粗糙,给小学生用的展示9大行星的空间体验程序,第一人称是坐在一个悬浮在宇宙座舱中的视角,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毫无疑问是最佳的身体感受体验——完全投射到自己身体的感觉非常奇妙,你希望看到肩膀就看到肩膀,希望看到膝盖就看到膝盖),效果绝佳。在展示完太阳系8大行星之后的后半段,视角的运用颇为精妙而且在粗糙的画面中营造出了宏大的体验感,而结尾更令人意想不到——我确实不想透露我最后亲眼目睹了太阳变成橙巨星,红超巨星,白矮星到黑洞的过程。这个也是RiftEnabled上评分最高和评价最好的作品。2,
(Unreal引擎的过山车体验demo:Rift Coaster)上面有截图了,比同类的其他几个UnityDemo效果强很多,临场感一流,质感出色,几个测试过的朋友几乎都在过山车下冲的过程中产生了失重的错觉。循环播放,作为演示或者轮流体验的话十分合理,唯一缺点就是没有第一人称身体吧。3,
,虚拟影院,效果绝佳,在这个Demo中,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所有Demo中最佳的,无论坐下观影和在剧场中走动的效果都是非常真实的,而且在细节方面,荧幕高亮时的反照效果,素材质感和融洽感都异常出色,还可以自己选择影院内播放的影片(甚至支持3D片源),缺点也是没有身体。
VR Cinema 3D for Oculus rift
/u69/v_OTIxOTc5MjI.html
4,,如其说明,是在
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面镜子,这个Demo一大亮点就是你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歪头转头的动作,此外调整了中移动速度过快的问题,应该会减免不适感。室外部分飞扬的柳絮和光照效果十分出色,我在这个场景中曾经发呆到产生异常的临场感而昏昏欲睡。补充:这个Demo的重点真是搞错了——通过Hydra和场景内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可以进行互动才是重点,例如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扔进壁炉点燃再拿出来,然后放到外面的水池里之类的。小到桌上的棒球,大到沙发,围墙下的木桶,全都可以拿起来扔出去什么的。5,,故名思议,是个海洋效果的体验,相对大量的外空间Demo,这个海洋Demo效果未必见得出色,但是体验还不错。游动的速度恰如其分,光线透过水面照射下来的效果也不错,缺点名字里写了,只有鲨鱼游来游去6, 这个是视频播放,利用全景摄影了F1赛车,小型飞机和滑翔伞的效果,水平方向的360度视野表现还算不错,但实际上由于设备限制,视野正上方是锥形的投影,所以不能算完美360度视野。7, 对应OcuRift的3D街景,因为解析度的问题,临场感不理想,但仍然是一种新鲜而且有乐趣的体验,不局限于一个具体场景,瞬间置身于世界各地这事情本身就很有趣。8, 这个应用应该是目前最棒的Demo了,不过很遗憾,没有Razer Hydra就没法操作,但是大家可以通过视频体会一下我为什么这么说,关键字:Hydra完美支持手部和身体动作空间转换,临场感质感一流,操作方式有趣。补充:Hydra入手了,实际上这个游戏虽然确实有趣(对于旁观者更是如此),但是实际上游戏开始前的校准过程十分麻烦,校准不佳的话效果大打折扣。
99单机 虚拟现实眼镜 玩 掩体射击游戏
/u91/v_OTQ1Mzc3NzY.html#fromoutpvid=OTQ1Mzc3NzY
9, ,一个恐怖游戏,在Hydra的支持下才能完整体验,用手电在黑暗的环境中照亮寻找路径,后半段着实有些吓人,气氛营造很好。游戏支持:1,我在Steam上下了一晚上的,这个目前来讲可能是原生支持最为完善的作品了,实际上在进入游戏的过程中,就因为解析度的极大降低造成几乎完全无法看清菜单,如果不是之前玩过一两盘,我相信可能有些玩家连进入游戏server开始游戏都做不到。在游戏中的视角支持和体验方面几乎无懈可击,因为卡通渲染的风格,所以解析度问题显得不太重要,而且游戏过程流畅,临场感高于1080p显示器下的效果很多。但是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FPS游戏玩家的习惯是“追随准心中心的视野作为视角方向”,所以实际上在进入紧张状态以后,我的整个颈部肩部呈现锁死状态以试图保证视角的稳定和射击精确度,完全不会有可能脱离射击视野的东张西望的动作,也就是说在这个情况下,Head Tracking Vision 反而是一个多余的功能了。2,,经典但古老的产品,因为Quake时代的解析度大概到头也就是640*480,所以粗糙的颗粒感反而显得异常合理,由于头部追踪红点式准星的设定,你完全可以使用目光盯住敌人的方式来瞄准——但是这可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需要急转身射击的时候会扭到脖子。3,Half Life(待测试)4,MineCraft(待测试)5,利用第三方驱动进行支持的3D游戏(待测试),目前用 可以勉强实现几个游戏的3d支持,但是需要逐个调试,目前还没有达到良好效果的。--------------------------------------------------------------------------------------这些具体的Demo和游戏支持我们会后续补充,我现在说几个提炼出来的感受问题:1,晕3d:很遗憾,在我邀请的超过10名同事的体验当中,即使最平常的,在固定场景中移动第一人称视角的和固定第一人称视角的Demo中,都有人有明显的眩晕反应,程度不一,从长时间使用后的轻微不适和短时间体验后的严重不适,当然,这和测试用的是一台配置较低的笔记本,帧数方面可能不够理想有一定关系,但是前庭器和视觉信息不对称型的眩晕这种问题的个别化程度高也是确实现象,所以我个人认为显然有一部分人因为先天原因就不适合这类设备。我的朋友,热心的试用者 指出,这种保护机制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很难抗拒!(大概是类似膝跳反射,不完全受大脑控制)所以我不认为需要依靠服用药物或者其他手段来克服这问题再使用OcuRift设备是件合理的事情。2,佩戴舒适度:头带的高度和周长可以调节,除了一位女孩子带着总往下滑之外,多数测试人在测试环节中并没有对于设备自重带来的问题表示不满。但因为天气较热,无法通风造成的局部不适感确实存在,而且有理由相信随佩戴时间上升,不适感会显著加重。另外在特别亮的环境中,漏光问题会带来小小困扰。3,操作方式问题:因为没有Razer Hydra,更没有Omni,所以只用了键盘鼠标,XBOX游戏手柄进行了游戏操作的测试,实际上都会有一些问题,移动:首先正常的左右平移在Ocurift中会有奇怪的感觉(当然这个主观因素较多),前行时当速度过快时,会引发部分用户的轻微不适。视角转换:鼠标的灵活程度和精准和灵活度无疑更高,但速度过快也易引发不适。手柄小摇杆控制视野的方式旋转起来平滑,但不太自然。跳跃和其他:有几款飞车和模拟环境中有飞行,跳跃之类的动作,表现方面倒没什么,但是会强烈引发试用者的不适感。整体:还是上面说的问题,实际上我在旁边观察测试同事的表现,一种几乎完全无法自如在3D环境中移动,而另一部分能够利用小摇杆或鼠标键盘流畅移动的,他们都是呈现了肩颈锁死的状态,也就是完全以固定视角操作,和用显示器并没有什么差别。我认为同时利用头部追踪和传统移动操作方式几乎是不可并行的,这不仅是习惯问题,你不可能通过向左观察队友的时候准确地向右方的敌人射击,对吧。4,晶格问题:是的,OcuRift的开发版让人更加期望正式版,但是就目前的信息来看,1080p的表现力,比800p有所提高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消除晶格,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理由非常简单,提升幅度太小,目前的画面质量过低,改善也会相当有限。刚才已经计算过,按平均70%的画面利用率计算,1080p的实际单眼有效像素大约为960*1080*70%也就是大约72.6K像素。我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大概的效果:大约画面放大大约5倍(实际还会更高)的颗粒感,或者你刚好有一个区区80万像素的手机,拍照,放大5倍(下图为80万像素摄像头放大5倍):另附一张画面对比图,官方的开发板和HD版的对比图坦率地说,进步有限,对吧,老实说我几乎看不出什么显著进步。有人也许说视网膜啊,看不到像素啊什么的。我想说——你要了解OcuRift的工作原理,是一个距离屏幕约3-4cm的中倍率透镜和距离透镜不到1cm的眼球这个观察环境——这个环境您可以清晰地看到果蝇眼睛的颜色了。那么我们以手机屏幕为简单对比:所谓的视网膜Retina屏幕,不过320ppi,目前1080p屏幕中最小的大约是5寸整,大约440ppi,根据目前的信息来看,HD版OcuRift将会用大约这个标准的屏。(平板电脑和笔记本还有显示器PPI实际就低到惨不忍睹的程度了,我们不用考虑)我用OcuRift的透镜,找了几位同事的各种高端手机,来看这些液晶屏,是的,Iphone5也好,三星SIII也好,晶格在近距离加上放大镜的作用下,仍然清晰可见(如果有必要我争取补几个图)。因此我希望那些以为零售版就能一步到位或者被HD两个字唬住的人能够了解:很遗憾,我不认为这个程度的硬件提升幅度就能达到理想画质要求了。那么什么程度才能理想实现呢……我个人的答案是得用达到或者接近Sony HMZ T1/T2的那块屏幕的技术并增大面积,(Sony黑科技,2098ppi),至少不低于1000ppi,恐怕才能完全消除晶格问题,然后解析度要达到至少1440p甚至1600p,才能在显示面积除2再折损的情况下接近实际的720P像素效果,至于2160p以上,可能不现实,或者说太不现实了。然而毫无疑问,即使这些条件能达到,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单眼1080p,成本也会有巨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你的输出设备也需要跟着上一个台阶——同一块显卡,我玩D3的时候用24寸1080P就流畅自如,用27寸1440P显示器就非常吃力了,我不太敢想我这块前年的中高端显卡输出1600p还能有几帧。不要误会,正式版出来我还会入手,最大的理由是我不晕,只是我对那些抱有过高期望的人提一个醒:你拿到的设备将会比开发版有近一倍的提升,但是,只怕画面质量还是会令人失望;而且只要您有以前晕3D的经验,那么这种设备,很可能带给您的体验还不如带来的不适。还请实际拿到并用上了的知友分享。
昨天刚到手,所以先说一下第一时间的感受吧。1、从订购到收货其实关注 Oculus Rift 已经很久了,我今年 Pre-Order 了不少新设备,比如说还在等待中的 OUYA 和一大堆 Leap Motion,但是 Oculus Rift 是我下单最晚的一个,原因是官网上一直放着预计八月份出货的字样,所以根本没着急。不过由于心痒难骚,尤其是看了那个神一般配音的视频以后,还是忍不住下单了。(没看过的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我是在 6 月 21 日下的单,然后就没当回事了。结果第二天就收到来信说:“Your Oculus Order is About to Ship”,让我确定收货地址,紧接着就从 READY 状态进入了 PROCESSING 状态。这下我开始紧张起来,因为感觉好像就要发货了,于是开始在论坛上溜达。在官方论坛上发现好多人都在等,有的甚至卡在 PROCESSING 状态数月之久,然后还发现了这个网址: ,全球的好多爱好者都把自己当前的处理状态发布到这里,我在这里也提交了,并且发现了不少来自中国的记录。接下来就是继续等待,收集现有的一些 Tech Demo 和 Indie Game。所以当昨天那一大盒子放在我桌子上的时候,我吃了一惊,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前后也就十来天,看来论坛上面说得对,亚洲用户果然是最容易拿到货的。哈哈,人品不错!2、检视开发者套件从包装上可以看出,Oculus 对开发者的礼遇,这个手提箱看起来就很酷是不是,我首先想到:会不会每次拎着它出入大厦都会被要求出示出门条?哈~颤抖着双手打开包装,发现内容物很齐全,电源是国际通用 110-240V 的(使用之前我特地确认了这个),提供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插头,USB 以及 HDMI 都随包装提供,只要找到一台有 HDMI 输出的电脑,就可以马上使用了。3、实测几乎所有人都在用 Mac,而手头又没有 Mini Displayport 2 HDMI,所以只能先找一台 PC 笔记本来测试,我们首先测试的是官方的 Unity Demo Scene。进入虚拟世界的第一感觉是:我去~~~扑面而来的无边框 3D 场景轻易的就能欺骗你的感觉,你真的会感觉自己置身于虚拟世界当中,刚开始可能会不太敢移动,因为会有眩晕感。稍微适应一下之后,自由在虚拟世界中移动的感觉,是无法言传的。不过如果有体感装置(比如 Razer Hydra)来移动应该会更好,因为我们几乎都是一个人在看,另一个人在操作,因为观看的人刚开始还不太适应。由于大家都是技术控、高清控,很快大家就对目前的分辨率感到略有不满,画面颗粒感明显,这也直接表现在你可以看到眼前密布的小小晶格,就好像你在用 1080p 的显示在玩 SVGA 的游戏。不过明年的消费者版本应该是 1080p 的,这个应该不是问题。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这是瑕疵,但是由于整体体验是那么的强烈,所以你会基本上忽略这略显粗糙的画质。我们在演示场景里面走来走去,从客厅走到院子,又从院子走回客厅,爬上楼梯,上阳台眺望远处,有人反应说头晕,有人表示毫无压力。:p接着我们又测试了 UDK 开发的一个过山车演示 Rift Coaster。测试这个家伙的时候费了一番周折,设备一直识别不到,重新插拔了下,才终于可以用了。(网上讨论说要设置一些参数,其实不用的)先找了一个不敢坐过山车的同事试了试,他也乐于尝试(毕竟不是真的!)。一圈下来,他手心都出汗了,摘下头盔后表示好紧张。:p 这一次的体验,大家的感觉更强烈了,因为这个演示的冲击力相对强一些,而且是自主运动,目不暇给的场景很容易触动用户。戴上头盔体验过山车,由于是基于 UDK,所以这个开发者应该是用了不少 EPIC Citadel 的现成场景,于是环境显得很“高端”华丽,在慢慢爬坡的时候,可以向左右扭头看,场景非常自然的环绕着你,抬头看去,高高的塔尖显得很真实。接下来,最恐怖的,向下看去:真的好高!脚下悬空很可怕!不过,可怕的还在后面,向下俯冲开始了,速度一下子起来了??(自己想像吧,各位)说实话,Rift Coaster 的体验不错,缺点吧:还是太慢~Rift Coaster 的链接:(此图片来自网络,我们没有截图,来源:)4、开发刚拿到一天,还只能提一下啦,感觉上,通过 Unity 来开发支持 Oculus Rift 的应用应该是最容易的。我想大多数人跑的第一个 Demo 可能都是 Unity Demo Scene,而且订购了 Oculus Rift 之后也会建议你去请求四个月试用期的 Unity 4。在官网上可以下到 Unity Demo Scene 以及开发需要的 Unity Package,简单的 import 进入应该就可以使用了。抱歉我还没有进入开发,只是简单的看了下,扔进场景里面的摄像头貌似本身就是具有双眼立体功能的。如果要基于 UDK 则需要专业一些的开发人员来开发了。不过呢,Oculus Rift 显示的是主响应屏幕的画面,所以我也见到有人在用 Web GL 做基于浏览器的演示,所以理论上应该可以用多种语言或平台来开发啦。5、结论VR 说了都有一万年了,Oculus Rift 才真正出现。就算未来有各种头戴设备,各种体感+VR,这货也将是开天辟地的第一人。游戏的未来逐渐清晰起来??无论如何描述,还是要亲身体验才能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相信我,这是一款让所有人看了都会发出“WOW”的一个产品。说到最后,要感谢 kickstarter。我去研究我的 Rift 了,同时等待我的 OUYA 中??有啥心得再补充吧!
Update:0326———DK2已经预购4套今天OR被Facebook收购的消息正式公布,大家讨论的热情更高,购买页面卡如京东,付款付了4次才通过。OR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头戴式的,利用通常的双眼分别隔离看到不同画面而产生3D视觉效果的显示设备。它也以前的各种类似的,看起来差不多的,显示设备有什么不同——它是全景的,浸入式的。可以参照一下另一个我的回答:我尽量对“浸入式”这个概念作了简单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你通过带上这个设备,就确实进入了3D环境当中,而不是一个观察者。其余相关信息,请大家自行查阅。我们回来说问题核心:上手体验分成如下环节:初步-整体效果感受游戏/Demo效果展示整体结论以上会逐步补充和完善初步:首先在OcuRift运行时,屏幕实际上是这样:我通过PS计算出了黑色部分的面积是42%,也就是说,是的,3D的变形画面实际只用到了60%左右的画面也就是像素数。当然,还有这样的例子:基本上,根据画面的不同至少有10-40%的显示面积是浪费的,这主要区别于模拟横屏视野,还是纵屏视野,上面两张图很容易说明。但戴上OcuRift之后,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会太明显,后续会继续说明。首先视野并非理想中的完全视野,相当于戴上了潜水镜的水平,转动眼球还是可以注意到视野四周被遮挡的部分。开发套中,共有三套镜片,标明了A B C,高度依次为23.5mm 21.5mm
17.0mm,镜片直径基本相同,为35.2-35.4mm(由数字百分尺测得)。三套镜片的作用应该是为了配合用户的视力差异,按照官方说法,B镜为视力正常用户使用,A C分别对应近视和远视用户。在选择了适当的镜片之后,通过侧面的调节旋钮,选择适合的视觉焦距,从而达到最清晰的视觉效果,不过我个人建议是尽量让眼球贴近镜片以实现视野扩大化,也就是让你的睫毛眨眼时直接能刷到镜片的那个距离更好。使用过程中,由于焦点视野基本被覆盖,而且头部追踪的效果完善,所以用户很快会习惯于通过移动头部来获得完全视野,而不太会刻意注意余光部分或者努力转动眼球去看画面边缘,所以这方面的表现是达到覆盖(主要)视野的预期的。另外由于个人脸部差异的区别,面罩部分不太可能绝对严丝合缝,周围可能会有漏光现象。最显著的是下方人中到鼻梁处——我鼻梁不低,这个开孔高度大概是给超鹰钩鼻的日耳曼人设计的?再补充一点:灰尘和镜片:在更换镜片时,显示屏是完全暴露在外的,因此屏幕内部可能会进一些灰尘,由于镜片的放大效果,微小的灰尘也会显得十分讨厌。此外如果镜片一旦磨损,那么将会带来不可逆的视觉效果下降。----------------------------------------------------------------------------------------------------------------------临场效果:在不同的示范场景,Demo和游戏中会有很大的差异,影响要素如下:1,拟真度和流畅度,这取决于应用本身的质量,包括但不限于:静态物体和背景的空间感,运动时的速度感,物体质感,光照效果,同步程度等,下面会有几个Demo作为例子2,自我形象:当你向下看到自己的双腿,哪怕是有些怪异的,也比看到一个影子或者光圈或者空气要来的好,同样能够观察到自己身躯手臂临场感会增加不少 3,环境代入:极端静谧的静态环境和超火爆的动态环境都很好,虚空中的悬浮也不错,但是置身于一个看起来就无比虚假的环境,难以产生临场感是很正常的4,头部追踪:绝大多数情况下完美无瑕,这是临场感的重点来源,但是在少数大型应用程序中(如Unreal引擎的)还是有细微可察的延迟5,声音和画面:我差点忘了这点,在使用各类Demo和游戏的时候还是推荐立体声耳机或者立体声音箱的合适听觉位置,良好的音效和画面的配合也会大幅增色临场感6,坐着还是站着:老实说我不推荐任何人站着使用这套设备,一来线可能不够长;二来可能会不自觉移动身体而造成意外;三来就是你没有Omni和Hydra的话这事情就显得特傻。坐着的话,公司的转椅反而是最好的选择了,比我在家里的沙发上使用要方便很多——特别是你想看背后的时候-----------------------------------------------------------------------------游戏Demo效果:我几乎下载了
所有的demo,(这里感谢Oculus China提供的打包Demo全集)并且体验过绝大多数了,必须指出,大量完成度极低,效果很差的Demo都没有体现出设备的能力和效果。我想着重说几个优秀的,高品质,能够提供享受的优秀例子:(截图似乎没意义,放几个视频好了)1,:这是一个乍看略显粗糙,给小学生用的展示9大行星的空间体验程序,第一人称是坐在一个悬浮在宇宙座舱中的视角,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毫无疑问是最佳的身体感受体验——完全投射到自己身体的感觉非常奇妙,你希望看到肩膀就看到肩膀,希望看到膝盖就看到膝盖),效果绝佳。在展示完太阳系8大行星之后的后半段,视角的运用颇为精妙而且在粗糙的画面中营造出了宏大的体验感,而结尾更令人意想不到——我确实不想透露我最后亲眼目睹了太阳变成橙巨星,红超巨星,白矮星到黑洞的过程。这个也是RiftEnabled上评分最高和评价最好的作品。2,
(Unreal引擎的过山车体验demo:Rift Coaster)上面有截图了,比同类的其他几个UnityDemo效果强很多,临场感一流,质感出色,几个测试过的朋友几乎都在过山车下冲的过程中产生了失重的错觉。循环播放,作为演示或者轮流体验的话十分合理,唯一缺点就是没有第一人称身体吧。3,
,虚拟影院,效果绝佳,在这个Demo中,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所有Demo中最佳的,无论坐下观影和在剧场中走动的效果都是非常真实的,而且在细节方面,荧幕高亮时的反照效果,素材质感和融洽感都异常出色,还可以自己选择影院内播放的影片(甚至支持3D片源),缺点也是没有身体。
VR Cinema 3D for Oculus rift
/u69/v_OTIxOTc5MjI.html
4,,如其说明,是在
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面镜子,这个Demo一大亮点就是你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歪头转头的动作,此外调整了中移动速度过快的问题,应该会减免不适感。室外部分飞扬的柳絮和光照效果十分出色,我在这个场景中曾经发呆到产生异常的临场感而昏昏欲睡。补充:这个Demo的重点真是搞错了——通过Hydra和场景内的几乎所有物体都可以进行互动才是重点,例如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扔进壁炉点燃再拿出来,然后放到外面的水池里之类的。小到桌上的棒球,大到沙发,围墙下的木桶,全都可以拿起来扔出去什么的。5,,故名思议,是个海洋效果的体验,相对大量的外空间Demo,这个海洋Demo效果未必见得出色,但是体验还不错。游动的速度恰如其分,光线透过水面照射下来的效果也不错,缺点名字里写了,只有鲨鱼游来游去6, 这个是视频播放,利用全景摄影了F1赛车,小型飞机和滑翔伞的效果,水平方向的360度视野表现还算不错,但实际上由于设备限制,视野正上方是锥形的投影,所以不能算完美360度视野。7, 对应OcuRift的3D街景,因为解析度的问题,临场感不理想,但仍然是一种新鲜而且有乐趣的体验,不局限于一个具体场景,瞬间置身于世界各地这事情本身就很有趣。8, 这个应用应该是目前最棒的Demo了,不过很遗憾,没有Razer Hydra就没法操作,但是大家可以通过视频体会一下我为什么这么说,关键字:Hydra完美支持手部和身体动作空间转换,临场感质感一流,操作方式有趣。补充:Hydra入手了,实际上这个游戏虽然确实有趣(对于旁观者更是如此),但是实际上游戏开始前的校准过程十分麻烦,校准不佳的话效果大打折扣。
99单机 虚拟现实眼镜 玩 掩体射击游戏
/u91/v_OTQ1Mzc3NzY.html#fromoutpvid=OTQ1Mzc3NzY
9, ,一个恐怖游戏,在Hydra的支持下才能完整体验,用手电在黑暗的环境中照亮寻找路径,后半段着实有些吓人,气氛营造很好。游戏支持:1,我在Steam上下了一晚上的,这个目前来讲可能是原生支持最为完善的作品了,实际上在进入游戏的过程中,就因为解析度的极大降低造成几乎完全无法看清菜单,如果不是之前玩过一两盘,我相信可能有些玩家连进入游戏server开始游戏都做不到。在游戏中的视角支持和体验方面几乎无懈可击,因为卡通渲染的风格,所以解析度问题显得不太重要,而且游戏过程流畅,临场感高于1080p显示器下的效果很多。但是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FPS游戏玩家的习惯是“追随准心中心的视野作为视角方向”,所以实际上在进入紧张状态以后,我的整个颈部肩部呈现锁死状态以试图保证视角的稳定和射击精确度,完全不会有可能脱离射击视野的东张西望的动作,也就是说在这个情况下,Head Tracking Vision 反而是一个多余的功能了。2,,经典但古老的产品,因为Quake时代的解析度大概到头也就是640*480,所以粗糙的颗粒感反而显得异常合理,由于头部追踪红点式准星的设定,你完全可以使用目光盯住敌人的方式来瞄准——但是这可能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需要急转身射击的时候会扭到脖子。3,Half Life(待测试)4,MineCraft(待测试)5,利用第三方驱动进行支持的3D游戏(待测试),目前用 可以勉强实现几个游戏的3d支持,但是需要逐个调试,目前还没有达到良好效果的。--------------------------------------------------------------------------------------这些具体的Demo和游戏支持我们会后续补充,我现在说几个提炼出来的感受问题:1,晕3d:很遗憾,在我邀请的超过10名同事的体验当中,即使最平常的,在固定场景中移动第一人称视角的和固定第一人称视角的Demo中,都有人有明显的眩晕反应,程度不一,从长时间使用后的轻微不适和短时间体验后的严重不适,当然,这和测试用的是一台配置较低的笔记本,帧数方面可能不够理想有一定关系,但是前庭器和视觉信息不对称型的眩晕这种问题的个别化程度高也是确实现象,所以我个人认为显然有一部分人因为先天原因就不适合这类设备。我的朋友,热心的试用者 指出,这种保护机制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很难抗拒!(大概是类似膝跳反射,不完全受大脑控制)所以我不认为需要依靠服用药物或者其他手段来克服这问题再使用OcuRift设备是件合理的事情。2,佩戴舒适度:头带的高度和周长可以调节,除了一位女孩子带着总往下滑之外,多数测试人在测试环节中并没有对于设备自重带来的问题表示不满。但因为天气较热,无法通风造成的局部不适感确实存在,而且有理由相信随佩戴时间上升,不适感会显著加重。另外在特别亮的环境中,漏光问题会带来小小困扰。3,操作方式问题:因为没有Razer Hydra,更没有Omni,所以只用了键盘鼠标,XBOX游戏手柄进行了游戏操作的测试,实际上都会有一些问题,移动:首先正常的左右平移在Ocurift中会有奇怪的感觉(当然这个主观因素较多),前行时当速度过快时,会引发部分用户的轻微不适。视角转换:鼠标的灵活程度和精准和灵活度无疑更高,但速度过快也易引发不适。手柄小摇杆控制视野的方式旋转起来平滑,但不太自然。跳跃和其他:有几款飞车和模拟环境中有飞行,跳跃之类的动作,表现方面倒没什么,但是会强烈引发试用者的不适感。整体:还是上面说的问题,实际上我在旁边观察测试同事的表现,一种几乎完全无法自如在3D环境中移动,而另一部分能够利用小摇杆或鼠标键盘流畅移动的,他们都是呈现了肩颈锁死的状态,也就是完全以固定视角操作,和用显示器并没有什么差别。我认为同时利用头部追踪和传统移动操作方式几乎是不可并行的,这不仅是习惯问题,你不可能通过向左观察队友的时候准确地向右方的敌人射击,对吧。4,晶格问题:是的,OcuRift的开发版让人更加期望正式版,但是就目前的信息来看,1080p的表现力,比800p有所提高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消除晶格,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理由非常简单,提升幅度太小,目前的画面质量过低,改善也会相当有限。刚才已经计算过,按平均70%的画面利用率计算,1080p的实际单眼有效像素大约为960*1080*70%也就是大约72.6K像素。我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大概的效果:大约画面放大大约5倍(实际还会更高)的颗粒感,或者你刚好有一个区区80万像素的手机,拍照,放大5倍(下图为80万像素摄像头放大5倍):另附一张画面对比图,官方的开发板和HD版的对比图坦率地说,进步有限,对吧,老实说我几乎看不出什么显著进步。有人也许说视网膜啊,看不到像素啊什么的。我想说——你要了解OcuRift的工作原理,是一个距离屏幕约3-4cm的中倍率透镜和距离透镜不到1cm的眼球这个观察环境——这个环境您可以清晰地看到果蝇眼睛的颜色了。那么我们以手机屏幕为简单对比:所谓的视网膜Retina屏幕,不过320ppi,目前1080p屏幕中最小的大约是5寸整,大约440ppi,根据目前的信息来看,HD版OcuRift将会用大约这个标准的屏。(平板电脑和笔记本还有显示器PPI实际就低到惨不忍睹的程度了,我们不用考虑)我用OcuRift的透镜,找了几位同事的各种高端手机,来看这些液晶屏,是的,Iphone5也好,三星SIII也好,晶格在近距离加上放大镜的作用下,仍然清晰可见(如果有必要我争取补几个图)。因此我希望那些以为零售版就能一步到位或者被HD两个字唬住的人能够了解:很遗憾,我不认为这个程度的硬件提升幅度就能达到理想画质要求了。那么什么程度才能理想实现呢……我个人的答案是得用达到或者接近Sony HMZ T1/T2的那块屏幕的技术并增大面积,(Sony黑科技,2098ppi),至少不低于1000ppi,恐怕才能完全消除晶格问题,然后解析度要达到至少1440p甚至1600p,才能在显示面积除2再折损的情况下接近实际的720P像素效果,至于2160p以上,可能不现实,或者说太不现实了。然而毫无疑问,即使这些条件能达到,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单眼1080p,成本也会有巨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你的输出设备也需要跟着上一个台阶——同一块显卡,我玩D3的时候用24寸1080P就流畅自如,用27寸1440P显示器就非常吃力了,我不太敢想我这块前年的中高端显卡输出1600p还能有几帧。不要误会,正式版出来我还会入手,最大的理由是我不晕,只是我对那些抱有过高期望的人提一个醒:你拿到的设备将会比开发版有近一倍的提升,但是,只怕画面质量还是会令人失望;而且只要您有以前晕3D的经验,那么这种设备,很可能带给您的体验还不如带来的不适。
立志于做一个博物学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磁铁的原理是什么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