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原州区隆德县向永宁县教体局第四批劳务移民吗

隆德县今年首批县内劳务移民喜迁新居
隆德县今年首批县内劳务移民喜迁新居
编辑:信息员
  信息来源:固原日报 
 日期:日     【字体:
】【】【】
  7月7日是周末,隆德县公安局民警牟建国却早早站在位于县城新区的城关清凉劳务移民安置区门口,等待迎接安排给他的结对帮扶移民户。当天,隆德县今年首批县内劳务移民群众喜迁新居,与以往不同,这次搬迁没有举行隆重的仪式,取而代之的是移民办、民政局等部门的干部职工等待迎接对口帮扶移民户的身影。
  城关清凉劳务移民安置区位于城关镇红崖村,北依隆德四中和建设中的清凉路,南临滨河路,西依高速公路引线,东为县城规划建设发展区。共建设9栋708套移民周转房,同步配套建设了占地2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这次移民搬迁范围包括城关镇、好水乡和陈靳乡的14个村708户3540人,搬迁户均为居住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农民,并具备一定的务工能力。
  牟建国的帮扶对象是魏成仓,今年61岁。魏成仓说,县里安排地非常细致周到,安排老弱病残的移民户住在一、二层楼,其余的人抽签摇号安排住所。相关部门还免费为移民办理子女入学、计生、新农合、党团关系、低保户、五保户等手续。当天,牟建国和其他同事一起,从早忙到晚,帮着移民认领钥匙、装窗帘、领铺盖,他们还开车带着移民买水壶、拖把等生活用品,几十块钱的小件物品,牟建国和同事都自掏腰包购买送给移民。好水乡移民赵玉英感激地说:&结对帮扶的干部特别热情,家里缺的东西,都帮着置办齐了。&
  据隆德县移民办负责人介绍,这是隆德县今年首批县内劳务移民,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从处级干部到一般职工,每人帮扶一户移民,各部门共抽调708人,一对一进行帮扶。帮扶干部的电话号码等信息,都制成卡片挂在移民的家门前,方便移民尽快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困难。此外,距离安置区不到10公里的六盘山工业园区正在抓紧建设当中,电动车厂、中小企业孵化园等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县就业局还开设了培训班,重点对愿意在六盘山工业园区内就业的移民进行集中培训,结束后将发放证书,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打下基础。 (记者 崔一波)
网站累计访问量&&人次&&& &&&&&&
&&&&|&&&&&&&&|&&&&&&&&|&&&&&&&&|&&&&&&&&|&&&&&&&&|&&&&
您当前的位置:&>&&>&
  近期,第六批154户551名生态移民已顺利迁入永宁,永宁县全方位、保障性的服务,保证了移民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
  保证移民群众搬得来。永宁县闽宁镇和县移民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按照全县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方案要求,与原州区、隆德县政府加强对接,认真做好移民资格审核、管理交接和搬迁安置工作,保证移民群众搬得来。目前,已完成生态移民总体搬迁安置任务户数的21%,人数的24%。
  保证移民群众稳得住。一是成立了移民村临时党支部,配齐了村两委班子,选派下基层干部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以解决移民村脱贫致富问题作为&下基层&活动的重点,由8名干部组成第一批生态移民驻村工作组,开展移民搬迁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投资近200万元新建了710平方米的闽宁镇原隆村村部。村部一竣工就成了村民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立刻发挥作用。原隆村党支部书记谢斌说:&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是村干部与村民的连心所。&村干部充分利用新建场所积极组织广大党员上党课、听专题报告、开展大讨论,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目前正积极与原州区委组织部、隆德县委组织部联系,将统一接转移民地区党员组织关系,确保每名党员能正常开展组织生活。三是新建了闽宁镇原隆村移民安置区水利骨干工程及移民水厂绿化工程,既保证了生态移民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又保证了蓄水池水源不被污染,保护水源安全。为新搬迁入住的原隆村1.74万生态移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四是建立了以进驻移民区设立&生态移民诉讼服务中心&、贴近移民群众在闽宁镇设立&生态移民诉讼服务工作站(生态移民案件巡回法庭)&、走进移民村在村委会设立&法官联系点&的三级服务网络,支撑起生态移民合法权益防护&屏障&。五是涉及住房、人畜饮水、供电、道路、绿化、农田水利、教育设施、卫生设施、农村能源、特色产业、设施农业、土地利用12个方面内容的新建设项目工程方案已获批。涉及工程已相继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约9106万元,其中劳务移民总投资2795万元,生态移民总投资6310万元。
  保证移民群众能致富。一是突出政策宣传,增强移民搬迁致富信心。利用&走千家、进万户、送温暖、解民忧、办实事&活动、&三送三帮三带&主题活动、专题调研等时机,对新搬迁来的移民讲解永宁县鼓励就业、支持创业、社会保障政策及本地周边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让移民了解我县的优惠政策,坚定搬迁致富信心和艰苦奋斗的决心。二是突出技能培训,提高移民就业能力。先后7次组织培训机构深入移民搬出地隆德县和固原市原州区,对搬迁的移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重点结合输入地周边的用工需求,开展了葡萄种植、电工、电焊工、装载机、挖掘机、家政服务等专业培训10期382人,为移民搬迁来就能及时就业奠定基础。 三是突出用工信息发布,拓宽移民就业渠道。及时搜集移民安置区周边企业的用工需求信息,印刷成招工简章,在移民安置区进行广泛发放,让移民及时掌握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及时就业。上半年,共印发用工信息14期4500余份。四是突出引导,实现移民转移就业。在全县各劳务经纪人、劳务派遣公司中发布移民富余劳动力信息,引导经纪人和派遣公司深入移民安置点,招收移民转移就业。目前,每天有4家以上用工单位,租用大巴车到安置点接送移民转移就业,每天接送人员近300人,每人月收入元,使移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稳得下、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五是成立互助资金社。杨显生态移民安置点2011年12月成立了互助资金社,选举产生了互助社成员,制定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章程等,宣传互助资金政策,积极鼓励移民群众参与。政府投入扶贫资金20万元,群众交纳互助资金4.6万元,每户贫困户可借款6000元,共为41户贫困户借款,缓解了移民发展生产等方面资金不足的问题。
  信息来源:永宁县委组织部 李岳峰 马思蒙
无相关信息
设为首页&&&|&&&加入如收藏&&&|&&&关于我们&&&|&&&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主办:中共永宁县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 中共永宁县委组织部&&&All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宁ICP备0800094
地点: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杨和南街20号&&&邮编:750100&&&电话:&&&Email:
建议:使用分辨率、IE6.0浏览本站会得到最佳视觉效果,视频点播请使用Realplayer播放,邮件发送建议使用Foxmail。本报讯(记者吴昊)5月8日,记者从宁夏移民局获悉,今年我区22个县(市、区)及农垦农场生态移民工程续建、新建项目相继开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搬迁定居移民12.6万人,其中今年3月份搬迁定居移民人。 我区今年计划新建的39个生态移民安置区建设方案编报、评审工作已完成,固原、石嘴山、银川三市2013年规划新建的生态移民住房建设等招标工作也已完成,各项建设全面开工。其中,原州区内生态移民工程已完成110栋住房的砖基础和底圈梁浇筑,力争7月底完工,10月底2474户1万余名县内移民全部搬迁入住。 同时,搬迁安置工作也陆续启动。其中,灵武市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泾灵新村率先启动了2013年全区县外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安置泾源县六盘山、泾河源等六个乡镇十余个村的235户1050人。灵武市龙凤佳苑迎来泾源县75户293人劳务移民,正在对移民进行务工就业技能培训。永宁县来自隆德县91户37人劳务移民到移民新村广夏葡萄基地定居。大武口区搬迁的隆德县118名劳务移民,到万寿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宁夏安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东港火锅城、宁夏新日恒力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上岗就业。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新家园新身份新目标永宁生态移民争 第一食品网 没有国界的贸易平台
“卫生室、小学、商场、广场等一应俱全,外出乘车能直通镇上、县里甚至银川市区。”国庆前夕,从固原市原州区搬迁至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移民冯秀清,笑容满面地说起了他的新家园。在这个永宁县最大的移民安置区看到,一座座风貌统一、特色鲜明的移民新居鳞次栉比,来自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的3600多名移民已入住安家。冯秀清说:“搬迁前,总担心搬到移民新村后能否过上好日子。”今年4月中旬,受众人之托,他来到原隆村,实地勘察了解到,移民每户54平方米的新居按照抗震房的标准建造,喝的是自来水;洗澡用太阳能热水器,做饭用电磁炉、电饭锅;娃娃们就近上学,人均0.7亩葡萄地。5月底,他一家人兴高彩烈地搬进了原隆村。6月初,他将土地流转给一家葡萄酒企业后,与媳妇、大儿子一同外出打工,两个月的时间,3个人挣了1万多元。“全村70%的村民外出务工、跑运输、搞商贸,身份由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货车司机、小老板。”村干部海国宝一旁补充道。由于有了钱,眼下原隆村已有200多户农民扩建了房屋。在闽宁镇另一个移民村――福宁村,记者了解到,村里有个体工商户300多户。村民朱耀洲开了个商店,月收入过万元。“十二五”期间,永宁县移民安置任务为人。去年至今,全县移民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开发整理出1万多亩移民生产、生活用地,建成移民安置房2500多套,安置移民913户。在为移民送上新房钥匙的同时,永宁县引导4200多名移民种植菌菇、葡萄,参与劳务输出,投身二三产业,实现“搬得进、稳得住、快致富”的目标。&&来源:宁夏日报&&作者: - &&编辑:文卫&分享到:相关信息
进入中晚籼稻收获季节,我国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湖北省襄阳市天气晴好。该市不仅获得了中晚籼稻“九连丰”的好收成,而且新产中晚籼稻颗粒饱满,质量好,收购价格缓慢上升。10月9日,襄阳市中晚籼稻收购平均价格每市斤1.30元,比9月中旬高0.05元。储备粮轮入拉升中晚籼稻价格。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襄阳市及周边地市每年秋季都有大量的储备稻谷轮入任务。最近,不仅襄阳市本地储备粮承储企业积极轮入稻谷,就连其周边的荆门市、宜昌市等储备企业也批量采购襄阳市的稻谷,从而拉动了中晚籼稻价格。大米加工企业稳妥收购。襄阳市有规模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121家,年产能420万吨,是湖北省最大的大米加工大市。为
“多年来,康有贵义务为村上修渠铺路护林带,‘爱国爱家星他当之无愧。”“马英山时常帮助村里人,特别是近两年来,农忙时不分昼夜帮李占忠家修渠淌水,他才是最合适人选。”9月28日,一场由村民自己推选身边“十星级民风建设模范户”的评选活动,在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村部举行。当天,经过村民推选,在县相关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的见证下,十位村民当选为百姓身边最喜爱的“民星”。在同心,民风建设被视为一项永不竣工的重点工程。为进一步推动民风建设深入开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该县按照家庭自认、村民小组互评、村委会审定等“三榜定星”的标准开展了选星活动。当天,在喜庆的锣鼓声中,吴忠市委常委、同心县委书记张兴
10月9日,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博士带领中心专家组一行6人对该县超级杂交晚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进行了现场督查。督查组深入“江东D贯塘”超级杂交晚稻示范区察看,一致认为该县超级稻示范品种搭配合理、管理措施到位、推广面积大、产量高、示范效果好。今年,该县按照“稳步示范,逐年扩大”的原则,全县推广超级杂交稻面积突破25.2万亩,其中超级杂交早稻面积11.2万亩,超级杂交晚稻面积14万亩。
数据显示,“十一五”至今,湖南省茶园面积由112万亩发展到156万亩,增长超40%;产量由年产7.2万吨上升到13万吨,增长超70%;茶叶综合产值从100亿元上升到近400亿元,增长了200%以上。湖南省茶业协会秘书长伍崇岳介绍,目前,全省茶叶产值正以近30%的年增长率递增,已经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在各项增长数据中,出口是最为突出的。2011年,全省出口茶叶4.2万吨,增长18%;创汇达1亿美元,增长30%,增幅全国第一,出口总值全国第二。2012年前5个月,全省出口茶叶2万吨,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7.03%、24.79%。据湖南省茶业协会会长曹文成介绍,全省15家茶叶出口
近几年,经全社职工的共同努力,界首市绿野种植保持了稳定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步入良性循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本地的经济建改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加快界首市绿野果蔬技术、品种更新,促进界首绿野果蔬健康发展,优化合作社经营模式。该合作社目前已流转土地520亩,种植模式全部采用日光温室,种植品种主要是瓜果蔬菜,有草莓、西瓜、番茄、辣椒、香瓜、迷你型南瓜、毛豆、中药材等2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上海、郑州、徐州、阜阳、临泉等大中城市和周边县市,产销两旺,纯利润在50万左右,能解决100多名留守人员到种植园务工,务工每年平均收入5000左右。界首市绿野果蔬以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理念,&
All rights reserved.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隆德县教育体育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