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琉璃神社下载罐子在日头下能聚光

十三月的喜欢 | LOFTER(乐乎)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十三月 的喜欢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a1d3a2',userId:2019114,blogListLength:28};对富阳电视台《富阳新闻》8月26日头条稿子的点评
(2014年9月)&&&&
对富阳电视台《富阳新闻》8月26日头条稿子的点评
&&&&&&&&&&&&&&&&&&&&&
(市财政局  刘学文)
党的十八后,特别是“八项规定”出台后,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介宣传上均出现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普通家庭、普通群体(如北方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前后变化),居然上了央视头条新闻,打破了头条新闻一直以报道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惯例;二是新闻媒体不惜黄金时光或黄金版面,播发或刊登公益广告,如近期“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的生产过程和文明出游等公益广告。
诚然,作为富阳电视台也紧跟形势,其变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如8月26日(星期二)晚上,该台的头条新闻是《新登九旬老党员周宏炫交纳特殊党费十万元》,第二条却是《纪委“三严”措施防车轮下腐败》,在当下形势,其政治性较强的纪委新闻让出头条位置。但是,一码归一码,这一头条新闻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新闻时效性的问题。“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
8月18日,《富阳日报》以《10万元积蓄缴特殊党费》为标题,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8月19日,富阳日报报道了《新登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周宏炫先进事迹》。8月22日,富阳日报报道了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关于《向老党员周宏炫学习》通知的报道。在《富阳日报》推出3篇报道的背景之下,8月26日,富阳电视台对此新闻作了报道。9月1日晚上18:29,富阳电视台综合频道《富阳党建》栏目播出《我把忠诚献给党&#8213;&#8213;九旬党员捐十万元特殊党费》,尽管有了这个专题片,但电视的首播比报纸整整迟到了8天。
笔者认为,作为同城的同级媒体,面对这样一条鲜活的新闻,没有在第一时间媒体联动起来,势必会影响轰轰烈烈的报道效果。今后,如果遇到这种难得的新闻事件,作为宣传部也要牵头新闻媒体,要马上策划,分工行动、采访写作。因为这种策划是集体的工作,需要发挥团队精神,按照既定计划来实施,需要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框架。如果各搞各的,就不能形成合力。
二、突出政治性的问题。富阳电视台对此新闻报道中,对富阳市委活动办关于《向老党员周宏炫学习》通知精神只字不提。本人认为,可以在这个头条结束后,播个“本台短评”,将通知的精神放进“本台短评”中,如此,对我市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能起到推动作用。
短评的标题可以用《向老党员周宏炫学习》或《为十万元党费点赞》,内容可涉及:学习他对党忠诚、紧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老有所为、不懈追求的昂扬精神;学习他心系群众、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操。
三、抓住细节性的问题。报道先介绍与播放主人公吃穿住的画面,再介绍主人公的背景及离休后的诗词创作。接着,由新登镇离退休老干部支部书记潘金祥介绍他平时参加活动与捐款的情况。最后其老伴讲出他的捐款心声,接受款子的干部介绍这笔特殊党费的去向。期间,主人公三次出现在镜头中。
应该说,这个报道比较完整。但美中不足的是,好不容易平民百姓上头条稿,却缺少别人关注的新闻细节,不能满足读者知详情的需要。
诚然,记者掌握的材料多不多、广不广、深不深、细不细,直接关系到我们报道的内容丰富不丰富,有没有独特性,能不能吸引人。单是报道一件事、一个现象,给人肤浅、表面的感觉,没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我作为一个观众,比较关心这笔巨款的捐出,其儿女及媳妇们是否同意?他们的儿女是否是老板,或本来就很有钱等。报道中缺少对其子女的介绍,如有几个儿女?大体是做什么的?并最好有儿子或儿媳出镜表个态度,也就是可以采访其子女,进一步解惑人们的疑问。当然,这些介绍也可以由其老伴最后来说,但记者要引导被采访者:“你们由几个儿女,捐出这笔特殊党费他们同意吗?”等话题。
下面的材料,是笔者从市委活动办《向老党员周宏炫学习》的附件中找到的,而这些内容,电视中也只字不提。我觉得,可有选择地放之片内,使报道更加厚实、鲜活,有可看性。
附件:周宏炫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中有关内容
&#9650;周宏炫的大儿子周勤勤说,他爸爸生活非常简朴,剩菜剩饭有时放上三四天,甚至稍微有点味道,还要留着吃。子女都劝他,周宏炫却说:“不好浪费粮食的,我这么吃不也活了这么大岁数?”周宏炫的二儿媳妇蒋女士说,她公公吃和穿都不讲究。有时她帮公婆买新衣服,他们还会责怪她浪费。婆婆自己做过裁缝,宁愿穿几十元一件的衣服,有些内衣裤还是反复补着穿的。
&#9650;周宏炫说,他的儿孙中有6人入了党,工作都非常出色。他说,改革开放后,他见证了国家的快速发展,日子也越过越好。现在,孙女和外孙女都参加了工作,自己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多余的钱就想捐给国家。
四、新闻标题精练性问题。富阳电视台报道的标题:《新登九旬老党员周宏炫交纳特殊党费十万元》,共19字;富阳日报报道标题《10万元积蓄缴特殊党费》,共10字。本人认为,电视台报道标题太长,富阳日报报道标题太短,且“缴”字是别字。消息的标题最好控制在12字左右,能否更改为《九旬老人周宏炫交纳10万元特殊党费》,共16字;或《九旬老人交纳10万元特殊党费》,共13字。
&&&五、出现低级性差错问题。屏幕上出现“机关老干部党支部书记潘金详”一行文字,其实,全称应该为“新登镇离退休老干部支部书记潘金祥”。其中,将“祥”字,错写成“详”。
附:富群组办〔〕 号
关于开展向老党员周宏炫同志
学习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市级机关各单位党组织:
日前,老党员、离休干部周宏炫同志将省吃俭用节约的10万元积蓄,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上交新登镇党委,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为深入学习周宏炫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宣传他的崇高精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经市委活动办研究,决定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向周宏炫同志学习活动。
周宏炫,男,1925年出生,富阳市新登镇官塘村人,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离休。缴纳特殊党费的背后,体现了周宏炫同志永葆本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的高风亮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他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全市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身边的典型”。
学习他对党忠诚、紧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周宏炫同志出身贫寒,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在近40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对党忠诚、听党召唤、紧跟党走,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向周宏炫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共产党人忠诚为党、忠诚为民的纯洁党性,在平凡岗位上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周宏炫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优良传统,住的是80年代的房改房,睡的是40多年用木板拼成的1.5米宽硬板床,生活中更是力戒豪奢安逸、力求简单朴素。向周宏炫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的政治本色,坚决反对、摈弃和扫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学习他老有所为、不懈追求的昂扬精神。周宏炫同志离休后,并没有停止对人生、对事业的追求,他积极撰写诗词,先后在《春江红叶》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00余篇,讴歌改革开放后家乡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新变化。向周宏炫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共产党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推进事业发展、谋求百姓福祉中始终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学习他心系群众、默默奉献的高尚情操。周宏炫同志十分关心群众疾苦,无论是发生地震、洪灾,还是民生事业,他都会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贡献一份力量。向周宏炫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共产党人与群众患难与共、血脉相通的紧密联系,聆听群众心声、感受百姓疾苦,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对照周宏炫同志先进事迹,从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查找差距、明确方向,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精神动力和实际行动。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实际,通过中心组学习、座谈交流、专题讨论、心得撰写等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学习,号召党员在当前“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推动力,为加快绘就“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乡镇(街道)、市级机关各单位在学习活动开展中的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可将相关材料报送至市委活动办综合组。联系人:蔡昱明、何力挺,联系电话:。
附件:周宏炫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中共富阳市委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周宏炫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九旬党员周宏炫缴纳十万元特殊党费
富阳市新登镇的一名九旬老党员,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0万元,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交给了新登镇党委,表达了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对党的赤诚之心,他的名字叫周宏炫。
一辈子生活简朴、省吃俭用
他住在新登镇政府旁的一幢老房子里,70多平方米。周宏炫说,房子是1985年左右在新登区公所工作时单位分配的,后来房改时买了下来,一直住到现在。在周宏炫的家里,看不到一件高档的家具。有一台彩色电视机,是25寸的海信牌,已经用了10多年。他和老伴睡的床是一张穿棕绳的硬板床,也有40多年的历史,由于床的宽度不够,他们买了块木板,将床拼成了1.5米宽。周宏炫的大儿子周勤勤说,他爸爸生活非常简朴,剩菜剩饭有时放上三四天,甚至稍微有点味道,还要留着吃。子女都劝他,周宏炫却说:“不好浪费粮食的,我这么吃不也活了这么大岁数?”周宏炫的二儿媳妇蒋女士说,她公公吃和穿都不讲究。有时她帮公婆买新衣服,他们还会责怪她浪费。婆婆自己做过裁缝,宁愿穿几十元一件的衣服,有些内衣裤还是反复补着穿的。
出身贫寒,对党怀有感恩之心
周宏炫1925年出生在新登官塘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7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四。因家中困难,成绩优异的他10岁时便不得不辍学在家,抱弟弟、带妹妹,帮母亲做家务,跟父亲学务农。13岁开始放牛,15岁做土纸,19岁才有重拾书本的机会,1948年富阳简师毕业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解放后,日子才一天天好起来。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在新登县公安局、六贤区公所、财粮科、农业局、新登人民公社、永昌人民公社、新登区公所等地,从事资料、档案、文书、统计、财务、会计辅导、农村生产等工作,1986年离休。近40年的工作经历中,周宏炫认真负责,绝对服从组织分配,曾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周宏炫说,他的儿孙中有6人入了党,工作都非常出色。他说,改革开放后,他见证了国家的快速发展,日子也越过越好。现在,孙女和外孙女都参加了工作,自己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多余的钱就想捐给国家。此外,他一直积极参加新登镇机关老干部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
写诗讴歌发展,缴纳党费回报社会
离休后,周宏炫喜欢读读唐诗宋词,写写诗词练练书法。特别是写诗作词,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大乐趣。“乘风破浪劲冲天,庄后村前尽丰年。十二良辰佳节日,灶神不送送春联。”他用手中的笔,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后家乡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新变化。到目前为止,他先后在《春江红叶》、《富春江诗词选》、《罗隐文诗集》、《富春江诗书画选》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00余篇。2003年,他还编撰了《老树逢春蕾叶盈》的作品集。而每当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来临时,周宏炫都会用实际行动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汶川地震,他捐款1200元及缴纳1000元特殊党费;青海玉树地震,他捐款2000元;雅安市芦山县地震,他又拿出1200元。新登建城防工程及农村修路、修桥、修自来水等工程项目,周宏炫知道情况后也都慷慨解囊,奉献一份爱心。对此,他的老伴和子孙也都十分支持。周宏炫说:“年纪大了,不能再为国家工作了,把多余的钱捐出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糖罐子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糖罐子
    "We, the rustling leaves, have a voice that answers the storms, but who are you so silent?"
"I am a mere flower."
星期三(Wednesday) 晴
先人们在地下过的可好啊贴清明节拍的照片很漂亮的小雏菊啊,刚买来时还有点焉答答的,现在生命开始旺盛了呵。为什么偶总是控制不好光线,破理光,哼,早知到就等NIKON了。塔奇克马死了啊555555555555555555555555臭神山建治,还偶塔奇克马都活着因为活着所以歌唱我们大家都活着因为活着所以悲伤把手掌向着阳光,透过阳光来看红红的流动着我的血蚯蚓也好 蝼蛄也好 水蝇也好大家大家都活着 都是朋友我们大家都活着 因为活着所以欢笑我们大家都活着 因为活着所以快乐把手掌向着太阳 透过阳光来看红红的流动着 我的热血蜻蜓也好 青蛙也好 蜜蜂也好大家大家都活着都是朋友........................塔奇克马核弹头对撞的歌唱....然后,就嘭的........化为光和热了......5(为什么偶想起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了呢...真煞风景-_-b)
# posted by
星期三(Wednesday) 晴
天开始热了起来,似乎直接跳过了春天就到了夏天刚刚重新看了自己的BLOG,感觉,很奇怪,比较寒,又比较佩服自己,什么时候这么BT了...-_-b改了标题--四次元口袋。没记错的话多拉A梦同学的口袋就叫这个名字,我希望以后能从这里掏出很多美好的回忆啊啊,要努力学习啊不可以腐败堕落啊A ZA A ZA FIGHTINGA!~现在去教室自习...
# posted by
星期日(Sunday) 晴
××××××××××××××××××××××××××××××××××××××××××天涯里看到的文,喜欢,就转到自己这里,并保留对原作者的所有崇拜。后来作者把结尾改成了无可安慰.直到有人能以同样热烈甚至绝望的姿态阅读,彼此,即能安慰。对于艺术,一直有一种深深的景仰。那是遥远而繁华的琉璃,触碰不得。既因为她的高洁易碎神圣不可侵犯,也因为她的虚幻缥缈不可捉摸。从小至今最遗憾的事情大概要算没有坚持下来学画画了,无法用笔画下这些美好和那些悲伤。所以只好远远观看,揣摸作者的喜怒哀乐。想讲述,却始终只是重复别人的1234,说不清道不明的是自己慌乱伤痛的心。我的心,被梵高的星夜刺痛了眼镜。认识梵高,从他的向日葵开始,最爱的还是星夜和麦田。星夜是无境想象力和爆发力的最终形态。人们的大脑长期被世俗缩所禁锢,怎么能绚烂出如此激烈却又温柔的星空。只有当那些所谓神经有问题的人,即精神脱离大脑的束缚,直接与手中的笔相同的人,才能强烈地表达出喷薄地旋律,一曲夜空地赞歌。看麦田,看那些狂乱地麦田,一道道一笔笔深浅地黄色在油画布上舞蹈,梵高在油画布上用色彩写交响乐!对于我这样的一个毫无配色能力的我来说,梵高的色彩无疑是神来的啊。我只能双手合十,顶礼膜拜。喜欢戴尔戴尔的文,因为能以相同的姿势阅读。能找到喜欢的安妮的风格,能了解更喜欢的梵高。对于这样的文字我向来是无法写出的,常年的无语使我陷入一种只会无主题诉说的状态,如同手中的画笔一样,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地感动与悲伤,开口,却发不出一点声音。象是一次梦魇,我拼命奔跑,想要逃开什么,拼命喊叫,却始终无法出声,眼睁睁看着黑暗如潮水般涌来吞没自己。想起了一些人一些事,想起来陈道明在无间道里说的话:人不能改变事情,事情改变人。最终,年华不再。×××××××××××××××××××××××××××××××××××××今天才知道天涯BLOG发文还有长度限制...害我重写了一遍。第2遍写的感觉跟吃了一顿大餐后又吐出来再吃一遍似的...
# posted by
星期日(Sunday) 晴
转载自『左岸花开』 [花木丛谈]阅读的姿态---读凡高笔记
作者:戴尔戴尔
提交日期: 21:17:27 真是像由心生。好长的时间看了《向日葵》都隔,插瓶的花一点都不优美,反而跟发了疯一样的抽搐。直到有天看见凡高在很年轻的时候,给他弟弟写的信里有这么一段话“怀着哀伤的情感去回顾寻欢作乐的场所及与之有关的奢侈场所,对我来说,这种日子会来到的。换句话说,就是钱拿得多多的,而且受世人仰慕……我预见这一天会来的”。热烈,熟悉的热烈。它让我一下想起了高中毕业本上,一个男同学的留言“我要走了/ 去让那些未知的兄弟知道自己…/我将等待一个正午/…/等待一个回归/…那一刻,我将没有阴影”初夏那些阔大的梧桐叶,清燥的知了声,楞头楞脑走在毒日头下的孩子,急切不耐烦的出发和憧憬,它所唤醒的熟悉记忆,相同的感受,一下拉近了我跟凡高的距离,《向日葵》那些不安的枝叶突然变得亲切来。疾病的真相我经常对一些枝微末节投以强烈的兴趣和关注,比如曾花了很多时间在《渴望生活》(欧文.斯通),《凡高,麦田里的人》(何心)以及给提奥的信件里,仔细寻找关于他疾病的描述。而且在排除刻意文饰的情况后,在各种可能里,倾向选择典型的抑郁狂燥症这种说法。家族遗传的忧郁,敏感,和那头火红的头发所代表的不能控制的激情之间的分裂。个症状的逻辑里,不光能解释凡高的作品里为什么会让人吃惊的出现《红罂粟和小雏菊》《鸢尾花》那样干净,色彩饱满明媚的静物,也有《向日葵》那疯狂的意态。它还能解释凡高从早期的自我约束,到自虐,至最后自残,自决的过程;后期深度抑郁状态下出现大量的幻觉;以及短触的笔调,对短线条的神经质的依赖,这种依赖经常让画面显得过于紧张,局促,不能透气的密集,就向过于依赖和发展一些词句,语言和风格的书写者,不能抑制的偏执。跟《夜间咖啡馆》里的抑郁,犯罪的暗示比,我更喜欢。如果用这种性格或说疾病来解释,就非常典型:变型的前景,咖啡店外面明亮的黄色灯光:幽暗,短线条的路面,远方深蓝如梦魇的夜空中,硕大的星星。个人意志嘹亮的色彩,始终伴随的暗沉命运底色。就在他自己说“安详”的这幅画里,也让人同时看见希望和绝望,无尽的挣扎。我不无陶醉的看着这样的解释慢慢开始自成体系,在一幅幅画里印证。最后却忍不住地想笑:看一幅画,抑郁狂燥症颠痫甚至是梅毒真那么重要吗?这样字里行间地寻找关于他疾病的真相,对这个问题的好奇,难道不是在寻找自己希望的,符合自己审美逻辑的吐穑这对细节和逻辑的找寻和构建,只是当自己,是那海边不知疲倦用沙砌着城堡的孩子,孜孜不倦地堆砌,然后欢喜地看它被一个浪头冲走,顷刻无存。兀自对着自己沾满沙粒的手嘻嘻而笑。天真喜欢凡高的人,几乎很难不被他那神圣天真的人格征服。对出身牧师之家的凡高来说,宗教狂热几乎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这不光体现在他曾经疯了一样的把《圣经》翻译成4种不同的语言,在博里纳日的做传道士时也是神一般的自虐传教。可为什么神的东西归于神,人间苦难却总归于人自身?基督的受难成就了传说里的神迹,现实的人性却远为复杂。凡高自觉的受难确实感召了一些工人归依宗教,同时也引起了传统传教士的不满,凡高这疯子败坏了教会本来应高高在上的名声。这些不满,对凡高最大的打击与其他说是让他失去了一份可以维生的职位,不如说让他后半生,失去了他的父亲,并置身于丧失信仰和对宗教归属感之间剧烈矛盾的旋涡里拼命挣扎的命运。这种让人无法置信的对神的真正崇拜,其中所包含的巨大的,不为俗世所干扰的天真,理想主义的人格,让他怎么可能逃避印象派那些对光与影的个体描述,以及影响了印象派的日本画里个人的视角,有违于传统西方画里严谨构图的绚丽色彩。日本成了凡高唯一的出路。体制外面的人,决绝地表现自己成为了唯一的出路。这期间,引起了我注意的不是著名的《向日葵》,不是那些黄色的原野,而是高更和凡高互相为对方画的两幅小画。高更描绘的画向日葵的凡高,凡高看了以后,沉默,然后大叫“是的,那是我,不过是发了疯的我。”而同时,凡高却只为高更画了一张椅子,上面有高更正在阅读的书和一只蜡烛。对于深爱的人,不敢去刻画他的面容。即使在交恶和崩溃的情形之下,依然无法不爱自己的朋友。只能垂下眼帘,去写写与他相关的事,物。那把椅子。对要离开的朋友的隐喻。无法说出来的依恋。伤害和冷漠都无法放弃的爱。画椅子的那个人,狂热却同时内向,和羞涩到让人为之疼痛的天真。这两幅画让我惊讶并停留。我无法比喻对凡高的感受。一定要说,高更大溪地女子那些原始的悲怆,画面的神秘感,和印象派的大多数画家给我们的凝固的光与影,那些销金溶翠的的欢颜和美丽的哀愁,在我,是《简.爱》,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而凡高,疯狂堆积色彩的河流,画画是为了表达个人理念的意志,让他的画面成为一种选择性语言,能够比喻的只有曾经震撼过我的《呼啸山庄》,讨厌它的可以指责小说结构上的硬伤,可以抱怨承受不了那些阴郁,暴烈的感情,喜欢的却是兀自钟情,只感到自己挣扎的灵魂突然受到辛辣的冲击。目瞪口呆,悲欣交集。表达和表达的困惑可是,天真不天真又跟画画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天真而受打动,而且把一个人的成就总和他背后的天真热爱的程度联系在一起,这其实能说明的只是自己女性化而且过于感性的趣味。好象张爱玲把《蒙娜丽沙》神秘的微笑,解释为是因为画中女子枯坐着给人描画的时候,“想起了自己恋人的任何一个小动作,使他显得异常稚气,可爱又可怜。她突然充满了宽容,无限制得生长到自身之外去,荫庇了他的过去与将来,眼睛里就许有这样的苍茫的微笑。”这样清平有趣的个人解释,不为方家所喜的吉光片羽,总能让我高兴上一时半会儿,或半年八月。这又一件跟自己阅读有关的事。“我并不致力准确描绘眼前见到的事物,我相当随心所欲得运用色彩,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到这里,不管称为后印象还是表现主义,凡高已经走向反印象派了。印象已经在变成一个启蒙,表达自己的向日葵才是使命。可是自己的向日葵又是多么不可靠的概念啊,从内省出发是如此危险,我门在书写的时候为此都不得不逃避热闹去倾听内心的话语,并试图通过文字这个出口去达到那表达的彼岸。等落实到纸上的时候又必须在文字的形式里反复地斟酌:欲言又止,正话反说,隔花人远天涯近,言在此而意在彼,凡此种种,即是我喜欢的一个网友在回贴里所说“我们写了那么多和爱情有关的文字,可是我的理解是,我们写的只是一种态度,它更多地体现在写作上,总是企图越轨,企图另辟蹊径,颠覆、反叛,不落俗套,诗意地栖居,成了写作的愿望。于是,不得不忍受许多误读。”这话,是她多年写作的悲伤吧?也是很多试图换一种表达方式的写作者并不陌生的感受吧?如果以准确性为特点的文字都是如此,以放弃准确描绘去表达自我的绘画和解读之间又会有着怎样重重的关隘和迷途?黑暗里冰冷和漫长的泅渡,如何抵达?而,何为彼岸?何为真实?每念及此,念及表现主义的式微,放弃表达的刻骨悲凉就不可抵挡的来到了。安慰不断的内醒,不断的把自己变得尖锐激烈,义无反顾,支撑着他走下来,早期“确实不象样”(房龙语)的绘画终于在最后几年气势磅礴了起来。可是,认知的路上,单一的偏执可以走多远?它的边界在哪里?单一的善和美呢?为什么浮士德要把自己的灵魂卖给梅菲尔德,只为了一层层开启认知的七宝楼塔?这个值得不值得的问题,我不能回答。事实上,割掉耳朵以后,那看上去冷静的自画像里,凡高的目光里已经出现了人性的恐惧,不安和退缩。《星空》里,粗大,旋转的线条,巨大的星月里,更直接宣示着那些激烈涌动而无处可去的爱和生命。笼罩山川大地的深刻宿命感。麦田里的枪声触发了。名声也突然来了,赞赏和同情跟随而至。这真冷。不敢去想,如果没有媒体发现了这个摸索一生,寂寂无名的凡高,我是否有机会看见黑夜里曾经耀眼的光芒,为之打动并写下这些文字?抛弃了他的体制,运作着与他无关的游戏。文字何尝不是如此,那些字,也是终于长大的孩子,她跟我们告别,自己远行,去爬山涉水;去经过草屋,等真正的柴扉为她而开-----有月光,有泉水,有饭菜……微笑,再依依惜别。我们的骨血,却跟我们无关的旅程。如果知道这些,还有一些人,身处边缘,偶尔依然被触动,不能抑制的去写下一些字,试图去说一些自己看见的,或者以为的真实。还在这文字的流刑地,做不必起解便自行前来招供、画押的罪人,只为它允许徐徐地申诉而后自行判刑的魔力。这些,也只是自己的宿命。无关他人。于是不再去问那高中同学,他是否让憧憬中的未知兄弟知道了自己。最后的牧神,不在未知的兄弟,却在你自己,无可安慰。直到有人能以同样热烈甚至绝望的姿态阅读。彼此,才能安慰。
# posted by
星期六(Saturday) 晴
今天的天气很热今天的春熙路人很多今天的兔肉火锅很好吃今天的花儿很漂亮今天的赫赫神经有点衰弱今天赫赫尝试盘头发了,挽起千万烦恼丝,露出不那么欣长美丽的脖颈,想起雯的签名档--孤芳也可自赏,且闻一段芳香..........臭美臭美
# posted by
页码:5/9  [5]   本站域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琉璃神社不提供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