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屯堡成都古镇有哪些一线还有哪些旅游景点

安顺天龙屯堡古镇
致电驴妈妈申请退款 ->审核通过后退款至您账户 。退款说明:在您退款申请后,工作人员将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驴妈妈将为您进行退款。退款申请将在2个工作日内提交至银行,各银行会根据其业务流程,在15个工作日内退款至您的支付账户。请您注意查收。特殊产品的退改政策以产品内说明为准。(此服务不收取任何手续费)',1)"
开放时间:08:00-18:00;景区地址: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旅游大道;免费政策:身高1.4米(不含1.4米)以下及14岁(不含14岁)以下儿童、军官凭本人有效证件免门票;优惠政策:60岁—69岁老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半票,需付25元地戏导游服务费;70岁(含70岁)以上老人凭本人有效证件免门票,需付15元地戏导游服务费(优惠票请自行前往景区购买)。
08:00-18:00
天龙屯堡古镇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距贵阳市72公里。这里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名“饭笼驿”。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在这里大量屯兵,兵来自江浙汉族,本世纪初被当地儒士改名为“天龙屯堡”。★
天台山是一座中世纪的军事古堡,建筑奇特,空间布局巧妙,被誉为“中山地石头建筑的绝唱”。天龙屯堡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展现“大明遗风”的人文景观,是典型的屯堡古镇。在天龙屯堡景区,随处可见身穿大襟宽袖,蓝色长袍的人,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在当地,他们被称作“屯堡人”,现今的屯堡人都是数百年前从内地迁来的军士的后代。六百余年来,他们仍保留继承着明代的生活习俗、文化习俗,屯堡村民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本寨的房子,云山屯的门子,天龙的“模子”。
驴友点评&(1)
麦唛629938
【点评有奖第5季】地戏有意思。天屯堡来历也很有趣。不过没去爬山(11)龍宮Dragon Palace(12)夜郎洞Yealun Cave(13)安順市Anshun(14)天龍屯堡Tianlong Tunbo(15)苗寨Miao Village(16)青岩石鎮Qingyan Old Town(17)貴陽Guiyang (下篇)-遊蹤處處,游纵处处,我的游记,考察风土人情,漫游世界各地,旅游心得
(11)地下水溶洞---龙宫Underground Karst-Type Cave---Dragon Palace
&&& 行程第六天,我们抵达安顺.在那里游览两个著名的水旱溶洞,即龙宫和夜郎洞.
&&& &&&& 龙宫风景区,座落于安顺市西南三十二公里处,距离贵阳132公里,以暗湖溶洞称奇,瀑布为主体,堪称黔中一绝. 龙宫,人称“地下漓江”,它横跨二十七个山头、九十多个洞穴.泛舟湖上,可作洞中游. 龙宫暗湖溶洞全长五千余米,由暗河连接五组溶洞,三个地下湖泊所组成,俗称“五进龙宫”.一进由宫门到蚌壳岩; 二进由蚌壳岩到花鱼塘; 三进由花鱼塘到青鱼洞; 四进由青鱼洞到桐树洞; 五进由旋塘经观音洞到小菜花湖.
&&& &&&& 龙宫前是一泓广阔深潭,名叫“天池”,又名“龙潭”.属于高山中的小湖泊,湖水澄绿.池边崖石壁立,古树藤萝覆盖.进入宫门,迎面而来的是“群龙迎客”,但见青黝的洞顶垂下十数条钟乳石,张牙舞爪,酷似龙形.暗河里的水流平稳,曲折迷离,幽深莫测.此时,我们看到的龙宫与一般旱洞不同,它浸在一泓碧水中.我们一行人,分坐五叶扁舟,畅游龙宫.此时两廊琉璃帐幔,四壁激光霓红灯,千姿百态的石钟乳都好像变成楼台仙殿,晶柱帷帘似的,如幻如今.我们分乘坐五叶扁舟直捣 “龙王水晶宫”.
“地下漓江”---龙宫.
&&&& 龙宫,人称“漓地下江”,它横跨二十七个山头、九十多个洞穴.泛舟湖上,可作洞中游.堪称黔中一绝.龙宫与过去在云南九乡所看过之旱溶洞不同,但却与桂林茘浦之丰鱼岩相似,丰鱼岩有 “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妙景绝天下”之美称,并且还可以海陆空三游,被誉为“亚洲第一洞”.而龙宫本质上却是一个水溶洞,故称“中国第一水溶洞”,并自夸有六大亮点: (一)中国最长、最美丽的水溶洞;(二)全世界天然辐射剂量率最低;(三) 中国最大的洞中瀑布---龙门飞瀑;(四)中国最大的洞中佛堂---观音洞;(五) 山不转水转的旋水奇观---漩塘;(六)世外桃源、天然药园---群芳谷;(七)洞中天、地中海---壮美玉龙洞;(八)全世界水旱溶洞最多、最为集中.
&&&&&&&&& 老实说,上述所谓六大亮点,有点牵强附会,老王卖瓜之讥.说真的,我们的导游,只带领大家花半小时坐小舟漂流一程龙宫,让大伙自已对溶洞内千姿百态之石钟乳,去发挥想象力.可惜我原本极具丰富的想象力,一进入溶洞内便告戛然而止.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宫就是这样的仿如人间天堂. 而此一被誉为 “奇绝、雄绝、秀绝、妙绝”的水中溶洞龙宫,又是全中国天然幅射量最低的地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宫就是这样的仿如人间天堂.
传说中古夜郎王的行宫---夜郎洞.
(12)古夜郎王的行宫---夜郎洞King Yealun’s palace---Yealun Cave
&&&&&&&&& 夜郎洞景区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十五公里处,与石头寨景区相连,总面积四十八平方公里,是集山水溶洞景观和民族文化神韵为一体的自然风景点.此处乃一新开发的风景区,也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水旱溶洞.其特色是胜景云集,水旱洞景色各异,是世界喀斯特地貌中一个很特殊的溶洞景区.
&&& &&&& 水旱溶洞内有三层景观,第二层及第三层为旱洞.第二层旱洞由五个大厅所组成,第一厅是一列人形石乳,如众仙聚会;第二厅是一丛丛怒放的“灵芝”,枝矮叶肥,从叶到茎部分都闪闪发光; 第三厅有一块被指为巨石上托着一座金雕玉琢的宫殿.厅中还有神似“昭君出塞”的溶石;第四、五厅为一些石柱、石笋、石钟乳等.
&&&& &&&& 第三层旱洞体积宽阔,大量岩溶发育似树林,树枝伸展,荫及面极广,在五彩灯光照耀下,仿若有被置于天外天的感觉.第一层水洞可通船一千二百米.游人乘船进洞后,可以观赏到神奇壮观的大小溶洞所组成的溶洞群如: 夜郎洞、石花洞、蜂子岩洞,以及天坑、燕峰斜崖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由于没有受到外界的污染,这里的钟乳石大多雪白,结晶体晶莹剔透,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精妙绝伦.
&&&& &&&& 总之,无论是乘船进入的水洞或步行游览两层旱洞,游人都可尽情浏览.我们一行分乘五叶扁舟先游第一层水洞,然后登岸游览第二层和第三层旱洞,直至夜郎王寝室为止.传说这里是夜郎王的行宫.信否由你,据说,当夜郎古国存在时,这里是夜郎王居住的地方,因为目前洞口处仍然遗留着先民们生活过的痕迹.
&&&& &&&& 夜郎是梦,夜郎是谜,莫道夜郎国界小,奇山丽水扬盛名.
夜郎洞第一层为水洞,游客乘船进洞后,可观赏到溶洞群及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13)滇喉黔腹---安顺市Anshun City
&&&& 安顺市位于贵州中西部,距离省会贵阳约90公里,是贵州四个地级市之一.明朝洪武年间正式命名为“安顺府”.明、清期间,安顺“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它自古以来在军事上被视为 “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历代朝廷都有屯兵驻守,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贵州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条高等公路、第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都是建于安顺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安顺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现已成为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能源基地之一.
&&&& 安顺市面积9,264平方公里,其中名胜景区面积达950. 9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之10. 26%.现今全市人口为二百六十二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约占39%.安顺旅游资源丰富,无论是峰丛石林、飞瀑流泉、江河峡谷、暗河湖泊等全都俱备.这里是中国喀斯特地貌的中心,被认为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的地区.
&&&& &&&& 安顺之所以著名,乃因在其境内有二大国家级名胜景区,即前面所述之“中国第一瀑”的黄果树大瀑布与有“地下漓江”之称的龙宫,其它较次要景区尚有“天然盆景”之称的“天星桥景区”及 “十八飞瀑”瀑布群.它也是古代黔中文化的发源地.
&&&& 近年来,甚多文明古迹在此被发掘出来,包括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之一,被称作“千古之谜”的关岭“红崖天书”、“中国龙”、“海百合”古生物化石群及平坝恐龙化石群、以及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号称“东方第一染”的安顺蜡染,以及尚保留明朝民风民俗的天龙屯堡古镇、天台山等.
安顺市景一瞥
天龙屯堡古镇全景.明清时屯兵之地,现乃保有明代文化和习俗,古风盎然.
(14)天龙屯堡古镇Tian Long Tunbao Village
&&&& 天龙屯堡古镇是一个典型的屯堡村寨,位于贵州省西部平坝县,距贵阳市72公里.它地处在滇黔古驿道上,是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由于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天龙这片土地很早以前就进行屯军了.在元朝(公元年)时,就是历史上有名 “顺元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名称为“饭笼驿”.
&&&& &&&& 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公元年)调北镇南,“开一线以通云南”,也在这里大举屯兵.士兵都是来自南京、安徽、江浙的汉族.事实上,屯田制并非明朝的专利.从汉朝开始,中国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屯田戌边”,加强边防.明代在西南边的屯田制,主要是为了解决远征军的补结问题,采“遣汉制夷”之策略,将大批征南军队和其属于江南汉族的家眷,移民到西南地区.这点对巩固明廷,开发西南,加强民族团结,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可以说,正是明代的屯田之举,才有了今天灿烂多彩的“屯堡文化”.又由于这些大明屯军的后裔,六百年来始终固守着大明文化,穿着明代袍服,跳着大明的军傩---地戏;并且仍旧沉缅于老祖宗“插标为界,跑马圈地”的荣耀中.于是乎才产生了世间“绝品”,中国国内绝无仅有的“屯堡文化”.
&&&& &&&&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卒年公元1394年)为征南大将军,率师三十万,出征云南.傅友德(卒年公元1394年)采安抚和征剿两手策略,大力推行屯田制度,在“黔之腹,滇之喉”的安顺地区(即今日天龙屯堡地段)设七十二个屯堡,使驻扎当地之屯军与居民生活在一起,达到感情上的融洽.
. 在天龙屯堡与导游合影
&&&& &&&&&&&&&&&&&&&&&&&&&&&&&&&&
&&&&&清朝康熙(公元年)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生卒年不详)奉旨实行“改土归流”(注: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改行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对加强官员廉政建设,发展地方经济,开展文化交流,加强中央政府的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后,屯堡内驻军转为普通老百姓.屯堡古镇更名为“饭笼铺”.但这里仍然是清廷的驿站和屯兵重地.本世纪初,当地几位有名的乡儒,认为“饭笼铺”.的“饭笼”两字不雅,经提议取天台山的 “天”,龙眼山的 “龙”两字,合为“天龙”,作为村寨之名称,这就是“天龙屯堡古镇”名称的由来.
&&&& &&&& 一走进天龙屯堡古镇,看到穿着明朝(公元年)服饰的当地导游,让人顿时有重回明朝的感觉.老实说,我当时的感觉是非常的意想不到,我怀疑地球是否还在转动?历史的进程是否已经停滞?因为这里的人所沿习的,还是六百多年前大明的民风民俗,他们身穿宽袍大袖,长及脚踝的宝蓝色长衫,尤其是妇女们,她们至今仍穿戴着明朝江南汉族的“凤阳汉装”和头饰,脚踏一双尖头的绣花鞋,据说这也是朱元璋母亲家乡的汉装.
&&&& 原来,当初他们的祖先从江南到贵州落户时,都带来“离乡不离腔”的祖训.故此,他们都说着既不同于本地,又异于他乡的特殊语言.在此一民俗心理指导下,明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古堡中被固执地保留下来.无论是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节日仪式等,全都按照自已的老祖宗规矩行事,其中包括明代的石头建筑、明代的语音、明代的生产工具、明代的饮食文化、明代的宗教礼俗、明代的民间艺术形式、明代的戏剧、以及明代的服饰等.他们的装束,经常会被到访的游客误认是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实则他们为正宗的汉族.他们自称本身是“老汉族”.但当地的汉人都称他们为“屯堡人”.我的导游小姐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介绍自已是“汉人”.
天龙屯堡古镇中的女导游,穿戴着明朝江南汉族的”凤阳汉装”和头饰, 重演明代历史.
天龙屯堡古镇中的老人,制作双尖头的绣花鞋出售.
天龙屯堡古镇内”老汉族”住宅,传统新年气息浓厚.&
&&&&&古镇内现有一千二百多户人家,约五千多人,以姓张、沈、陈、郑四大姓氏占多数,是中国至今还保存和沿习大明文化的地方.四大姓始祖同一时期随军征南入黔,后奉旨“屯田戌边”,至今已繁衍子孙二十余代,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永久居民.
&&&& &&&& 此一个六百年历史的天龙屯堡古镇,实为一座活古迹,重演明代历史.作为游客的我们,穿梭其中,看着古老的街坊,传统的服饰,委实兴奋莫名,趣味盎然.古镇的建筑非常独特,满目皆石,真可说是一个石头的世界.此时我们脚下踩着的、伸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全是石头.有斑驳的石屋、石巷、石桥、石城墙、石碉堡,也有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河上石桥甚多,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味.
&&&& &&&& 古镇现仍完整保存明代留下的十六条石板巷,有狭长的、有幽深的、有曲折的、纵横交错,如果没有人带路,肯定会迷失在这些古巷中.古镇内,有许多店铺和摊贩,有酿酒卖的“老房子酒”店、有 “银匠世家”的银饰店、有“老汉蛋卷”店…….等.
&&&& 历代屯兵都在这块大地上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例如:明朝征南军队在天台山背后的兵器加工场所(当地人称之为“打铁坑”);烟堆山的明代烽火台遗迹;围绕天台山的古城墙;清朝(公元年)时修建有垛口、炮台、瞭望哨的龙眼山屯,至今残垣尚存;在天龙屯堡古镇中,则是巷道纵横交错,遍布于巷道中的深邃枪眼,石拱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功能,这一切无不显示出战争的遗痕,屯堡人的武备思维.
&&&& 明代“饭笼驿”最初的建设者是 “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入黔先祖们,特别是身为“通政大夫”的陈典 (注:通政大夫是主管邮政官吏).在天龙设驿站,建塘房(注:塘房是驿站内供来往人员住宿的地方),其它三大姓入黔始祖则建“屯堡屯扎军队”. 天龙屯堡古镇是一个军事防御功能完善的屯堡建筑典范,它四周建有石拱门,巷道如网,易守难攻,横跨在古驿道上,则是上扼滇喉,下控湘、粤的军事重地.
天龙屯堡古镇中的制鞋老人
天龙屯堡古镇里的军傩----地戏表演.
&&&&在古镇内,我们观赏了安顺民间传统傩戏---地戏的表演.地戏最主要的演技是唱和舞,演员们头带俗称“脸子”的面具,腰团鲜艳的彩裙,身后背负战?,持戈扬戟,在锣鼓声中,演出一个个民间故事或武打场面.脸谱以白杨木精雕而成,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神态夸张诡秘,可作为纪念品收藏.据说,此一戏种,乃源自明朝,是由明初征南大军带入黔中的.早先的地戏,不是用以娱人而是娱神,在大军出征的祭典上,用以振奋军心,恐吓敌人,没想到现今却变成了屯堡人用来娱宾及自娱的方式了.
&&&& &&&& 的确,“屯堡文化”源自明朝.明初朱元璋(公元年)征服了南边的前朝梁王之后,为长久控制西南地区,在江浙广募兵士,并让士兵们携眷远徙入黔居住,在黔各地屯军,平日亦军亦民,经过六百多年近二十代人的继承与发展,形成了现今独特的“屯堡汉族文化”.
&&&& &&&& 天龙屯堡古镇里还有老人们聚会的“三圣庙”、屯堡文化博物馆、地戏面具作坊,以及风味独特的屯堡餐饮.不远处,是著名的屯堡古堡---天台上五龙寺,这是一座山地悬崖建筑的绝品
在天龙屯堡古镇与导游合影
天龙屯堡古镇的建筑非常独特,满目皆石,有斑驳的石屋、石巷、石桥等天龙屯堡古镇
天台山&&& 五龙寺Tiantai Mountain& Wulong Temple
&&& &&&& 地处世界上喀斯特地貌面积最大的贵州,天龙屯堡当然也少不了这种拔地而起,鬼斧神工的喀斯特景观.而自然景观中最佳的当然是座落在古镇后的天台山,我们只要看以下古人吟颂天台山的诗,便可领略其“奇、秀、险”了:
&&&&天地生成第一峰,层峦耸翠出千重.
&&&&&&&&&台前早植三株树,殿后夜鸣九耳钟.
&&&&&&&&出水苍茫瑶圃外,风云聚会玉楼中.
&&&&&&&&寺深采药人何在,桃实犹存数颗红.
&&&&&&&&& 上述这首诗乃屯堡名儒郑宪国(生卒年不详)所作,宪国在屯堡开馆授徒,造福桑梓,为屯堡培养了不少人才.他出自名门世家,即屯堡著名的“武信骑尉”郑尚美(生卒年不详)一门.郑家一门五杰,儿子懐古、怀志、怀清分别高中武举;其孙安国中进士、宪国为一大儒.成为一门 “三举人、一进士、一大儒”,传为佳话.
&&&& &&&& 天台山,如一岭石崖兀立田畴,山虽不高,其势陡峭,直插云天,状似一登天高台,故以此为名.天台山四周群翠环抱,一峰独秀,孤石兀立,甚具雄奇险峻之势,山顶筑有屯堡人的庙宇,名称“五龙寺”,是屯堡古寺庙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天台山登山入口处.
&&&&&&&&&&&&& 天台山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白云寺僧卓锡天(生卒年不详),依山形地势建造“五龙寺”,是屯堡建筑的杰作.它雄峙于一石独兀的天台山岭,纯石垒砌,绝无寸土,依山就势,灵施巧布,被后世建筑专家赞誉为“山地石头建筑的绝唱”或“深山明珠”.
&&&& &&&& 我们一行人,经过三重庙门,好辛苦才登上此一古堡式的寺庙参观.果然名不虚传,此一外表看似古堡的建筑,竟藏有一座百年古寺.对我而言,在行经天台山五龙寺的第一道庙门时,便被其一首绝妙门联所吸引,频呼不虚此行.现特将该门联录后,以供同好共赏之.&& &&
&&&& 云从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
&&&&&&&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
&&&&&&&&& &&&&& 天台山远观有如古堡,不像是一座普渡众生的寺庙.登上山岭后,顿觉森严肃穆,是一寻幽探古的绝佳去处.“五龙寺”千柱落地是屯堡寺庙建筑的力作.这一座建于明代的古剎,不仅儒、道、释三教共居,而且还是一座充满沧桑历史的屯堡军事古城堡.
&&&& &&&& 明末清初,吴三桂(公元年)路过天台山时,曾上山拜会在此出家的叔父吴凤(生卒年不详),并留下朝服、朝笏、腰刀等珍贵对象,至今仍存放寺内供人参观.
天台山上俯瞰良田阡陌,绿野盎然.
时光倒流中的明朝制鞋老人
到访游客与苗族青年男女共舞作乐.
(15)苗族村寨Miao Village
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Guizhou is regarded as& "China Miao Camp"
&&&&&&&&& 在中国所有少数民族中,苗族是其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族是一游牧民族,到处迁徙.在五大洲都有其足迹.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及海南岛等省内,其中以贵州最多,也最为集中.他们多数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占全中国苗族总人口的1/4.其余多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安顺、六盘水、黔西南、及贵阳市等.台江是全中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份,占全县人口之97%,故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据公元1990年公布人口普查统计,苗族人口总数为三百六十八万余人,单在贵州境内便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贵州可说是苗族的大本营所在地.
&&&&&&&&&&&&&&&&&&&&&&&&&&&&&&&&&&&&&&&&&&&&&&& 来宾受邀与苗族姑娘共舞.&&&& 苗族人喜欢聚族而居,多数选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居住,很少与其它少数民族合村共住一起.贵州苗寨集中了全中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如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注: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有湘西、黔东、川黔滇三大方言区.)
&&&& &&&& 台江苗族属黔东方言,其服饰类型、工艺美术、风俗习惯,以及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无不具备齐全,可说是全中国苗族文化的代表.据说中外许多研究民族学者,莫不以贵州作为探求、研究苗族的理想所在,而台江自然是其它地区无法取代研究苗族的最理想基地.
&&&& &&&& 近年来,有关方面在配合发展贵州旅游业的同时,不断加大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寨、侗寨原生的民族文化及原始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并投入大量资金,加快这些民族风情景点、交通设施及旅游配套,初步形成了具备接待外来旅客的能力,引来了不少中外游客,加速当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步伐.
苗族的生活方式及饮食Miao’s Life Style and Daily Foods
&&&& 苗族大多数远离城市,在穷乡僻壤聚族而居,他们很少与其它民族合村共寨.他们多从事农业,或兼营油桐、油茶、漆树等经济木材业.苗族居住的地区多盛产木材,因此他们的房子全是木造的,如建造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两层,上面一层住人,下面一层养猪或堆放杂物之用.苗族人在饮食方面,以米粮、小麦为主食粮.他们喜欢食酸,家家户户都制作酸食,其中有酸菜、酸汤、酸辣椒、酸汤鱼等.他们也好酒,常以酒待客,以酒示敬,以酒示爱.一般上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等.
在村寨里的苗族老人,含饴弄孙,安享天年.
苗族歌舞娱宾来宾受邀与苗族青年男女合跳竹竿舞.
苗族的生活特色Miao’s Typical way of Life
&&&& 苗族人多能歌善舞,苗族的 “飞歌”高吭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方面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其中以芦笙舞最为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喜庆节日中,好像屋子落成、迎亲、丰收、三月三、正月十五、重阳节等.苗族跳芦笙舞,一般上由二名至五名的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在舞姿方面较着重下身的变化和动作,如屈身、大蹲、仰卧、倒立等高难度跳法,很受群众欢迎.
&&&& &&&& 苗族由于分布面广,支系众多,在服饰上也会因地域不同有显明的差异.苗族服饰的特色之一,就是透过服饰上所刺绣的图案,显示苗族的历史文化.妇女们常见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衣料方面,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加上苗族独具之蜡染工艺、剌绣工艺.总之,苗族服饰,无论在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 &&&& 在贵州东南地区的苗族妇女,喜欢佩戴银饰物.银饰对苗族而言,可以避邪,逢凶化吉,可以给人带来吉祥和幸福.与此同时,银饰也是财富的象征.苗族妇女全身上下都佩戴银饰,重可达八至十公斤.其造型之奇特,工艺之精巧,种类之繁多,在中国少数民族中是首屈一指的.苗族妇女从小便佩载银锁之类的饰物,以求平安吉祥.这些饰物,多佩戴在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直到出嫁后才可取下.银锁有“长命锁、银压锁”等名称,其花纹有龙、鱼、双狮、蝴蝶、绣球、花草等.银锁下沿垂着银链、银片、银铃等.
&贵州苗族的吊脚楼.
&&&& &&&& 苗族男青年,也有佩戴银饰的习惯,有些地区尚以此作为未婚的象征.苗族青年参与盛大场合时穿着青色大襟衣、腰系花带,头缠包头帕,颈戴银项圈,胸佩银链饰物或银牌.男子佩戴三条银项圈,暗示未婚.佩戴两条银项圈,表示已婚.苗族青年常年佩戴腰刀不离身,腰带上系着火药葫芦和牛角筒及银钩、荷包等物件.
&&&& &&&& 我们一行人参观了清镇苗族村寨,体会苗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歌舞,先接受苗族迎宾酒,并参与跳竹杆舞、苗族婚俗“抢亲”等活动,玩得不亦乐乎.
苗族歌舞青岩古镇,散发着令人神往的古韵,在小镇中信步漫游,就好像穿行在历史的记忆堆里.
(16)青岩古镇Qingyan Old Town
&&&&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面,距离市区约29公里,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是贵州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
&&&& &&&& 青岩古镇隶属贵阳市,迄今已有六百二十多年历史.在方圆三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有九寺、八庙、三洞、二祠、一院、一宫、一楼、一府,以及近三十座庙宇祠堂,还有八座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其中不少至今仍保存完整.但经数百年历史沧桑,被毁的建筑物也不少.虽如此,作为游客的我们,一进入古镇,依然会立即感受到悠悠古韵,原因是这里的古建筑很独特,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不少虽年久失修,大部份仍风韵犹存,颇具观赏价值.
&&&& &&&& 据说,古镇今日面貌乃全靠百余年来不断整修扩建而成.即由原先土城而至石砌城墙、石砌街巷、特别是城门内外耸立的三座石牌坊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两重檐民居,青石板铺成的石梯坎街道及其它古建筑群,交相辉映,展现出古镇独特的风貌,使古镇成为一座深具明清风格的文化古迹.
青岩古镇小巷风光
状元之乡Champion of the Town (Ding Yuan)
&&&& 贵州的第一位状元赵以烔(公元年)便出自青岩古镇,故此,这里被称为“状元之乡”.事实上, 赵以烔于公元1879年中已卯科举人.公元1886年, 赵以烔(公元年)与其弟赵以奎赴京会试,兄弟俩同中丙午科进士,同年殿试,又考取一甲第一名,状元及弟,夺?天下,举国震异,为贵州前所未有. 赵以烔中状元后,授翰林院编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出任四考官. 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出任提督广西学政.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出任顺天考官,及后回乡讲学,终老故里,享年五十岁.目前青岩古镇内有一座在门外挂上“文”遍额的屋子,这就是 “赵以烔状元府”,内里陈列有关赵家兄弟考乡试副试及弟的事迹和文物,供人参观,一门俊杰,实乃贵州之光.
&&&& &&&& 此外,名扬中原的诗人周渔璜(公元年)和民国元老平刚(公元年)先生,也是青岩人氏. 周渔璜是贵州清代康熙年间著名诗人,官至翰林院学士,曾参与撰修“康熙字典”和“贵州通志”,并着有“桐野诗集”,对拓展中国文化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古镇内建有“桐野书屋”,供人缅怀及参观.平刚先生则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曾东渡日本留学,及后出任孙中山(公元 年 )先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职.在青岩古镇内,现存有“平刚先生故居”.
青岩古镇中的石牌楼.
贵州的第一位状元赵以炯故居.&
&“状元之乡”青岩古镇中的小巷,散发出悠悠古韵.
&&&& 百多年前,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注:此乃清末震惊全中国四大教案之一,发生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青岩镇居民在传统习俗 “游百病”中,与姚家关天主大修院习教人员发生冲突,青岩团总赵蔚三命团兵驰往镇压,包围天主堂大修院,将为首闹事的修士张如祥等四人逮捕.及后,奉贵州提督田兴恕之命,将四人秘密斩首,并派人将天主堂修院捣毁,酿成轩然大波.过后清廷屈从法国公使所提“交涉条件”,将田兴恕革职,充军流放新疆,并将其在贵阳之住宅,赔赏作为天主教堂,另再赔赏白银十二万两结案.四遇害者遗骸,迁葬姚家关天主教堂旁.)就是发生在青岩古镇的姚家关村,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曾暂借青岩古镇为办学之所.据说后来周恩来(公元年)的父亲、邓颖超(公元年)的母亲、李克农(年)家属等,都曾在青岩古镇避过了血雨腥风的日子……….
作者夫婦在貴陽市中心留影
&&&&&&&&&&&&&&&&&&&&&&&&&&&&
&&&& 青岩古镇一直是贵阳通往广西的交通咽喉要道,早先商贾云集,至今仍保存大量明清时代的青瓦木屋、石板铺路、古街石巷,明清建筑交错,古建筑交相辉映,益发使人感到风情独特,古意盎然.
&&&&&古镇内的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前来观赏. 青岩古镇的土产,也颇具魅力,例如:玫瑰糖、豆腐皮、小盐菜、苦丁茶、双花醋、刺梨糯米酒等,遐迩闻名,但我们却只是浅尝即止.&&&& &&&& 进入古镇后,我举目四望,细心品味着此一座古韵悠悠的小镇.但见一条狭长、幽深的小巷,两旁摆满摊贩,人声嘈杂.分列小巷两旁的是一些古老的小店铺,古木柜台、雕花门窗、古石牌楼、石坊上倒立的石狮……这一切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令我感到极大宽慰的是,古镇内,有古老的寺庙、有庄严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称为“三教并存”.每逢初一、十五,寺庙内香火旺盛,颂经不断;而星期周日到教堂去做礼拜的人,也络绎不绝.这使我想起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包容并蓄;全都浓缩在古镇里,还有六百多年的世事变迁,也都刻划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在小镇中信步漫游,就好像穿行在历史的记忆堆里.
&&&& &&&& 青岩,散发着令人神往的古韵,悠悠岁月中,它正像小巷酒铺内摆卖的陈年老酒那样,越久越芬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青岩古韵,在悠悠岁月中,正像小巷酒铺内的陈年老酒那样,越久越芬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 && (17)贵州省省会---贵阳风貌&&&&&&&&&&&&&&& &&&&&&&&&&&& Capital City of Guizhou---Guiyang&&&&&贵阳市位于贵州省的中部,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贵州的省会所在地,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是一座新兴并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城市.与此同时,贵阳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旅游胜地.贵阳名称的由来,乃因其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古代中国,以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又有一说,古时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 “筑”.
&&&& &&&& 贵阳历史悠久,建城至今超过一千六百年,从春秋战国(约公元前11世纪)到汉朝(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属牂牁辖地;战国时属于夜郎国.汉代归牂牁郡;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置夜郎县;东晋咸和八年(公元333年)置晋乐县;唐(公元581-618年)设矩州;宋(公元960-1279年)称贵州;元(公元年)筑顺元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贵州布政使司,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改贵州为贵阳.到清朝(公元年)至民国(公元1911以后),正式定名为贵阳至今.
&&&&&&&&&&& 贵阳市中心,大厦林立,不像是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
全体团员在贵阳甲秀楼前合影
&&&&& 贵阳总面积八千余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约九十八平方公里,正如所有云贵高原地区一样,贵阳境内也是山峦重叠,峡谷幽深,激流飞瀑,星罗棋布,地势起伏甚大.“地无三尺平”,由海拔1,762米至506米之间,相对高差达海拔1,356米, 贵阳市中心就是地处在海拔1,000米以上.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形多样,占总面积的73.3%.河流湖泊众多,但大部分不能通航,形成大型水库,水利发电极蓬勃,因此有“西电东送”及“西气东输”(注:"西气"主要指在中国西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天然气资源."西气东输"工程将建设4,200公里左右的管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输送到上海、浙江,供应沿线各省的民用和工业用气.)之议.
&&&& &&&& 贵阳境内山环水绕,风光旑旎,文物古迹众多,少数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再加上得天独厚的温和天气,四季宜人,有“空调城”之美誉.一年之中,以七月温度最高,平均为摄氏24度,元月份最低,平均温度为摄氏4.6度,常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5.3度左右,故此,任何到贵阳的人都会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最佳数贵阳”的赞语.贵阳全市总人口超过三百三十一万人,其中市中心有一百八十六万人,少数民族有五十万人,以世居当地之苗族和布依族为主,共有三十八个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各自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喜庆节日的活动等.
贵阳弘福寺
&&&&&&&&&&&& &&&& 在贵阳街道漫步,你会发现许多小吃店,价格便宜得很.我们曾光顾一间专卖小笼包、水饺店,一笼十个才人民币五元,折合星币一元,同来的新加坡游客,均大快朵颐一番.
&&&&&&&&& 贵阳著名的观光景点极多,市区内有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仙人洞、河滨公园、黔灵公园、森林公园、花溪公园、红枫湖等.后者属于国家级景点,但不在我们的行程内,缘悭一面,殊为可惜.由于我们要赶搭当日下午六时包机返回新加坡,旅行社只安排黔灵公园、弘福寺、甲秀楼三处,作为临别秋波.八天行程,就此结束了.
黔南第一山----黔灵公园The Qiannan Hill---Qianling Park
&&&& 黔灵公园因黔灵山而得名,位于贵阳市西北面,素有“贵阳后花园”及“黔南第一山”之称誉.公园内古木参天,植被茂密,泉清石奇,群峦叠翠,湖光山色,相互映衬,可以说是集贵州高原灵气于一身.据说园内种有一千五百多种树木花草,一千多种名贵药材.在公园中信步而行,清泉怪石,随处可见.我们抵步时,见到树林中狝猴成群,引起不少游人驻足观看.
&&&& &&&& 黔灵公园是一座综合性的旅游公园,公园内还有波光?粼的黔灵湖和动物园.湖畔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黔灵公园不仅是中国境内著名的风景区,尚且地质构造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是教学实习的良好基地.
&&&&&&&&&&&弘福寺是贵州第一禅院,也是最大的佛教寺庙.
贵州最大的佛教寺庙---弘福寺Guizhou's Largest Buddhist Temple---Philip Temple
&&&&&&&&& 弘福寺是贵州第一禅院,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是贵州著名佛教寺庙之一.寺院布局成甲字形,坐落于三座山峰相交的溶岩上,排水性特佳,故再大的山洪亦安然渡过.这里草木茂盛,终年香火不绝. 弘福寺与山麓的麒麟洞及山上的摩崖石刻群,均为省级重点文物,受到保护.抗日战争期间,西安事变将领张学良(公元年)、杨虎城(公元年)曾被软禁在弘福寺麒麟洞内.
中国八大名楼之一的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之意
中国八大名楼---甲秀楼Jia Xiulou
&&&&&甲秀楼位于贵阳城南,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万鳌头石矶之上(注: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 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当时贵州巡抚江东之(生卒年不详)在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造一楼,名之为“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人才辈出之意.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焚毁,后经重建以保持原貌,
&&&& &&&& 甲秀楼中联匾诗碑甚多,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回来后,化了不少时间追寻诗踪,其中以清人刘玉山(公元年,原名刘蕴良,善作楹联.)所撰写之长联,最受注意,堪与昆明大观楼清乾隆年间名诗人孙髯翁(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775年)所撰之一百八十个字的“古今第一长联”相媲美.我发现刘玉山(公元年)所撰者才是“古今第一长联”,因为多达二百零六个字,比起昆明大观楼孙髯翁(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775年)所撰者多出二十六个字.现将有关对联列后
&&&&& &&&& 上联曰: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鸟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沟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 下联曰: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昼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 &&&&&&
&&&& 甲秀楼是一座木结构的阁楼,矗立在江中,右依观音寺,翠微阁,楼高约20余米,为三层三檐四角瓒尖顶,红木雕窗,下有白石柱托檐,四周雕花石栏相护.华丽宏伟,独具特色,可说是贵阳市的象征.游客必到之处,楼下浮玉桥飞架南北两岸.桥上有一小亭,名“涵碧亭”.入夜,华灯齐名,楼桥亭台映照其中,恍若仙境.甲秀楼内,古代真迹石刻、古代木器、名家书画收藏甚多,可供游客观赏.&&&& 3.(下篇)&全文完&&&稿于日. 日补正
你今天是&26281&訪问者(由日起)
visitors today(Since 11th September,2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古镇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