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游戏,兔子可以在地底下睡觉,有凳子,有椅子,有桌子底下什么的

[转载]心经讲座
赞!心经讲座
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经是佛教中最短的一部,只有260个字。但是却把佛陀的不共教法,究竟了义都囊括其中。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般若系的精髓,也是整个三藏十二部的核心,所以称作心经。
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565年到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以太子身份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父亲是国王叫净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耶夫人。后来他舍弃王位继承权而出家修行。经过六年的遍访天下善知识,以及种种苦行之后,在菩提树下独自悟道,悟达了世界的实相,也就是这个世界的究竟真理,成为佛陀。当他悟道之后,首先在21天中,向界外的法身大士们宣讲《华严经》,讲完华严经之后,他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讲经,结果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没人听的懂。后来受大梵天王、帝释天、四天王天等几位天主的祈请,放低标准,开讲阿含部教法,就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注入了解脱思想。讲到大家能完全接纳,而且升起信心的时候,开始讲方等部,然后讲般若部,般若部讲的时间最长,在49年的弘法中,般若经典讲了22年。最后讲法华涅槃部,称作五时教法。
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般若经中的一部分。佛陀讲法的整个过程应该说都是在讲中观般若的,基于其他众生不能理解,所以就低处入手,最终归于般若。在所有的教理中,读过《金刚经》的都知道,《金刚经》讲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世间一切圣贤,一切圣人,都在无为法上有差别,有为法都是一样的。
什么叫有为法呢?有为法就是世间的善事,善业:不做坏事,多做好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种种的善业,像这一类的,无论是基督教,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乃至于婆罗门教,印度教,苯教,所有的宗教中,都有共同的内容,就是不做坏事,多做好事,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尊敬师长,做种种的善业,这些都是各个宗教,乃至各个政党,各个团队,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佛教在他们共同的价值观中,加以提升和超越,不同之处就是中观般若思想。对于般若思想,我们称作胜义谛,对于世间的善法,称作世俗谛。世俗谛就是相对真理,胜义谛就是究竟真理。这部经典很短,但是加持力非常大,因为是直接从实相上,从佛性上起修。
我们来看“般若”这两个字。现代语文念“ban& ruo”,在佛教中念“bo
re”。之所以念“bo re”,是因为中国版图非常大,翻译经典,在不同的地方翻译,音译的语言难免南腔北调。“bo
re”在中国话中是没有的,从印度传播过来,指的是“智慧”,但和中国所说的“智慧”又有所不同。中国所说的智慧,往往是从知识层面,从人情事故,经验层面去说的,而这个“智慧’呢,指空间概念的,空性基础上所产生的智慧,才叫般若,所以就直接用音译的方式翻译为“bo
什么叫“波罗蜜”呢?就叫“到彼岸”。现在有种水果也叫“菠萝蜜”,但是那个“菠萝蜜”不是这个“波罗蜜”。这个“波罗蜜”是古印度语,梵语的音译,是指:到彼岸。也就:成就、成功的意思,我们说到达彼岸,到达岸边,从这边到达那边就算成功,也代表成就、成功的含义。也叫“波罗蜜多”。
“心经”,心,是核心、中心,也指心法。有好几种内涵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意思是,依靠般若的无上智慧,依靠空性见,所产生的无上智慧,到达究竟成就。它是核心的经典,或者叫中心的经典,或者是指心法。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唐三藏,就是唐朝鼎鼎大名的唐僧。吴承恩根据玄奘大师的经历,加以演绎,写出了《西游记》,把他老人家搞的是家喻户晓,但是对他老人家却多有歪曲,因为玄奘法师是一位伟男人,大丈夫,天人师,智慧勇敢,坚韧不拔,但在《西游记》中,把他说成很无能,很懦弱,这也可能是小说家基于情节的需要吧。
精通经、律、论的法师叫三藏法师。“唐”,是时间,唐朝;玄奘法师12岁就年少出家,一直致力于修行,后来感觉经典似乎不大全,于是就发心到印度取经,偷渡去的,在印度留学18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最辉煌的留学生,整个的西域一带,对他非常推崇,后来多个国家共同派使臣把他送回大唐,受到大唐当局的隆重迎接,并且建立大慈恩寺,供他翻译经典。这部经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但这部经不同于其他经典的是,它不是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翻译的,而是观世音菩萨给他送过来的。
当年玄奘法师,积极准备去天竺取经。在准备的过程中,曾到一个寺院修行,寺里有个老和尚,穿的破破烂烂,身有重病,别人都忙着修行,没时间照顾他,玄奘法师,就一直照顾他。老和尚其实是观世音菩萨示现,是为了支持他去印度取经故意来帮他的,培养他,为他作了一些指点,并且传授给他这一部经,让他遇到困难了就持诵这部经。
众生之所以遇到苦难,其实都是幻相,而众生把它当作真实,追逐这种幻相,导致痛苦、纠结和磨难。读诵这部心经,就能逐渐进入实相,破掉幻相。就如一个人做噩梦,有人能唤醒他的时候,噩梦中的苦难就消失。同样,我们此时,也是在大梦中,难免会产生来自于婚姻的,家庭的,财产的,事业的,身体的,人际关系等种种的烦恼,如果我们经常读诵心经,就能够把我们的烦恼彻底破掉,继而让我们悟的实相的清凉。玄奘法师在这位老和尚的指点下,背熟了这部经。后来他取经的路上,遇到过多次困难,例如在沙漠中,差点被石盘陀暗害。到了印度之后,又被一个土著的民族部落给绑架了。这个土著的部落,每年都要杀一个人,放到河里去祭祀河神,因为那条河经常发洪水,这个部落的人非常迷信,认为杀一个人给河神上供,就不会再发洪水,但是杀自己的人又不舍得,于是就从外面抢,正好玄奘法师走到那里,玄奘法师相貌堂堂,一看就是上好的贡品,他们就把玄奘法师绑架,准备用火烧死,然后供河神。这时候玄奘法师一点办法没有,语言不通,也没法解释。面对灾难时玄奘法师静下心来,一心持念这部心经。结果突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大雨倾盆,土著民族一看以为是河神震怒,上天震怒,认为这个出家人可能是神仙下凡,所以就不敢再招惹他,就放走他了,这是玄奘法师因为这部经而得救的因缘。所以如果我们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烦恼,遇到困难,可以多读诵这部经,既可以把我们的心量打开,破掉我们的执着,也会改善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我们继续来看法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这部经是观世音菩萨示现为一位老僧,教给唐三藏的,而且在大般若经中,也确实是观世音菩萨所讲的自己在修学过程中,悟到般若智慧,依靠般若而证的大三昧的这么一段因缘,也是观自在菩萨所讲的,这里为什么没有翻译为观世音菩萨呢?也指的是如果我们按照这部经如是的升起观照,我们也会悟的这种自在的境界。
说到般若的时候,我们大家要知道,般若有三层的含义:一是我们现在所学的文字般若,我们通过文字般若,进一步来了解般若思想,继而上升到观照般若。
什么叫文字般若呢?就是说,如果我们要了解佛法,就需要借助于经典,经典就是佛陀的文字般若。佛陀悟达了实相的真理之后,尽可能用我们听的懂的语言,把真理表述给我们,这就叫文字般若。
什么叫观照般若呢?是通过文字望文生义,望文升观,升起观想,因为我们不知道成佛的境界,但是我们通过佛陀所讲的文字经典,我们努力的参修,就能升起观照,让我们知道佛的境界是什么状态,这就叫观照般若。然后进入实相般若。
什么叫实相般若呢?实相就是究竟实相,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状况。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见闻觉知的世界,是个幻觉,是个幻相,但由于幻觉的太多,幻觉的太长,我们就认假为真。我们这批人为什么感觉世界同样真呢?就叫共业所感。有些感觉不真的,自然就不和我们在一起。我们通过佛陀对我们的文字教导,继而升起观照般若,从而成佛,证得实相般若。那么同样,当我们证得实相般若之后,我们也会说法利益众生,于是我们就能按照众生所能了知的状态,运用文字般若予以讲解,这就叫三种般若,就是三种智慧,也称作文字智慧,观照智慧,也称作实相智慧。
观自在菩萨,他在修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有浅有深,根据众生修行的次第不同,高度不一样,对法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这里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甚深,最高最深的含义。行就是修行,他在修行最深的般若波罗蜜时,依靠般若而证得实相。波罗蜜也分多种,也称作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般若。这六波罗蜜,如果没有般若波罗蜜,其他五种就不存在。因为首先是以智慧来指导修行,
无论是你做布施也好,布施也来个正布施,邪布施就是乱花钱,乱布施;正布施就是以般若指导,离了般若,布施波罗蜜也不存在,持戒波罗蜜也不存在,持戒也要有般若智慧来指导。有些外道持戒,持些稀奇古怪的戒,持一些无谓的苦行。有的外道修行,是修升天思想,修的很怪,他们发现有蛇死后升天了,他们就想,蛇为什么升天了呢?原来蛇是不站着走的,他们从此再不站着走,在地上爬。爬行外道。还有一种看到屎壳郎升天了,在禅定中看到,从此他就不走路,整天在地上打滚,滚着走;还有一种吃屎外道。他看到有狗死后升天了,他不知道狗升天的因缘,他就想,狗为什么升天呢?狗和人有什么不一样呢?哦,狗是吃屎的,每天吃一泡屎。我们从苦行的角度说,那个苦的太要命了,这叫邪修,邪知邪见。而佛教的般若,就很了知肯定不是吃屎升天的。肯定有其他的修法,所以说,离了般若则天下大乱。如有般若,修什么都能成就波罗蜜。只要有智慧指导,行行出状元,门门能成佛,条条大路都通涅槃城。这是般若波罗蜜。
他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照”就是观照,我们称作参,他经过参之后证得实相,“照”有“证得”的含义。是由参之后证得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消失的时候,彻底了知它是空性的时候,并非是真实存在的时候,于是他过去的所有的烦恼苦难统统消失了。证得五蕴皆空所有的苦都结束了,这就等于彻底究竟解脱了。像我们大多数人如果遇到烦恼遇到困难了,都是想办法把外面那个事搞定,认为搞定了它就不烦恼了。像有时候小孩上学不好,希望他能考好,于是就给孩子找补课老师,补课老师給他补着课考的很好了,考上之后这个烦恼刚解决,我们又发现小孩累的身体不行了。我们又开始找医生給他治疗身体,身体刚治好孩子又不学习了,你发现我们这个生命中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为了事业,我们忙的是不可开交,按下葫芦起了瓢!大家说是不是?你发现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希望能够通过解决外面的某一件事从而让我们不再生烦恼,获得幸福。但我们这一辈子从小到大我们解决了多少事了?大家幸福的感觉还是遥遥无期。
佛陀曾经讲过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他准备要外出,但发现地上不平,有些小石头、针啊、刺啊,脚踩在上面就会扎的很疼铬的很疼。他于是就想四处去挣钱,挣着钱买很多牛皮,大家都问他买牛皮干什么,他说我准备铺在路上,把路上都铺满了我踩在上面就不铬脚了。智者就跟他说,你与其想买很多的牛皮把天下大地都铺满来不硌脚,你不如买一块小牛皮绑在你的脚上做成一双皮鞋你走在哪不就不硌脚了吗?你要是想铺满这个沙河大地那何其容易,你绑到脚上你到哪里也都没有困难了,这个故事就像说我们每一位居士是一样。
我们很多居士有时候事业的问题,身体的问题,家庭的问题等等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我们大多都是靠解决外面的事,但是你解决了这个事他那个事来,解决那个再一个又出现,我们发现我们所有的危机啊问题啊,生活中的苦难,他都排着队似的。而且这个队比春运的队还长,就像我们在座的这些老人个个从小都在解决这些问题,解决到今天发现还是一头问题。所以佛陀就教我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不要解决外面这件事,你解决什么呢,解决你的心量,把你的心量扩大,你过去看着这件事那么大是因为你的心小,你把心放大,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你不要急于解决这件事,因为你解决了下一个事接着就过来,绝对不比上一个事轻松。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哪个事感觉哪个事就是最重的,认为我快解决了它以后我就轻松了。我们解决了这么多事,到今天我们仍然感觉手头的事这么强硬,来势凶猛。所以说大家再遇到事就听佛陀的话,就把自己的心量放大。如果你觉得这个事还很大,你就再放大心量,直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你就和佛一样了。这时候天下的事,根本不在乎。
例如说,作为一个小人物,想当年和珅贪那么多钱,大家都生气是不是?他贪那么多钱,那是国家的,他都贪了去!但是对乾隆来说,他着急不着急?他根本不用着急,乾隆是很精明的人,难道乾隆不知道和珅贪污吗?当然知道。他再贪污也在大清帝国里,贪呗,和珅贪的再多也是给嘉庆攒的。同样,我们说这个世界也是这样,我们看贪官贪污,有的人就生烦恼,其实你根本就不用烦恼,来的时候怎么来的,走的时候怎么走,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他再怎么折腾,也在这个地球上,大家说是不是?根本不用担心!你也不用生气。如果有时候生气,你得反思,是不是羡慕人家?羡慕嫉妒恨?(众笑)
所以你把心量放大,他离不开这个地球的,他跑到月亮上又没氧气,又不方便,人家嫦娥又不理他,所以说,大家把心量放大。如果你的心,能包容下这个地球的话,你不会在乎这个地球上的人,多拿点少吃点的事。如果你只包容着一个点,你觉得他拿了就是占了我的便宜,其实他拿了根本不是占了你的便宜。你说他占了国家的,国家的也不是你的!现在很多人也在着急,说,西沙群岛,怎么不跟他打?把菲律宾打倒,打败!打下西沙群岛来,也不会让你去当岛主。你说那里很多石油,那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事,和你没关系。就是打下来油价也不会给你降下来,所以心量大一些。包括也有很多人骂日本人:他们那么坏,应该沉没,应该炸了他……大家忽略了一个事,你往上推,他是咱们的亲人啊,当年日本人就是咱们的徐福,从蓬莱拉着五百童男童女,被秦始皇命令去找长生不老药,他到了海外找不到,他哪找的到,找不到不敢回来,回来就要杀头灭族,所以他们就只好留在了海外的岛上,都是咱们的后人,日本传说中从天而降的天照大神,现在考证为齐王后裔,随身眷属就是徐福和随从。咱们的孩子不要了,就像当年咱们闯关东的一样到那去了,如果说他遇到困难了,咱们也不能看着他沉没,虽然说他有时候对咱不友好,当然咱不要人家了,把人家赶出去,人家当然就生烦恼嘛,所以你把心量放大,从历史的角度看,你看他用的语言文字,都是咱们的偏旁部首,语言之所以跟咱不一样,是因为徐福到了那不敢说中国话,他怕秦始皇找他!派兵追杀他,秦始皇那时候的威慑力很强大,所以你这样的推断,你就发现,其实他们这帮逃难的孩子也挺不容易的,你对他的愤怒就减轻了,所以你只要调试你的心量。你的心量扩大了,你就发现,没有让你生烦恼的事,只要有个事让你生烦恼,一定是你心理上不通。中医经常说,不通则痛,就说气脉不通就有个地方痛,通了就不痛。同样,如果你心中有痛,心中有烦恼,就是有个理上不通,理上通了你的心就不痛了。
佛陀教导我们,遇到困难了先不要着急解决事,先解决自己的心。当你的心量很大的时候,这个事就已经不复存在了。有的人说,我想解决外面的事。你解决外面的事,你的心量不扩大的话,外面那个事刚结束,紧接着又有一个事跟着,再跟进的这个事也是个很头痛的事,你再解决了,又跟进一个事来,没完没了,总是处在很疼痛的感觉中。刚解决完了,松一口气,接着没出三天,又出事了,因此你就一劳永逸的解决自己的心,把心扩大,包容,他就是坏,他就是不好,你包容他,你心量大,他再坏,也影响不到你,即使他不坏了,再来个坏的,你要是心量小,你还是烦恼。当你心大的时候,他爱在不在,你统统不烦恼,大家能明白这个道理吧?
从自己的心性上去用功夫,一劳永逸。这里讲到: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所见闻觉知的这个世界,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味、触、法,十八界等等,各种反射回来的信息对我们的影响。当你观照这一切,都是源自佛性,也都归于空性的时候,你就会超越这一切。
度一切苦厄,就是所有的苦难,在一刹那彻底根除。如果你在解决外面的世界上去用功夫,三大阿僧祈劫,也不会把这个世界搞好。但是你要改变自己的心呢,瞬间,一弹指间,你即可解决完了天下所有的事。就像佛陀的比喻,你想用皮革铺满地球,你生生世世都完不成,但是你要是用一块小牛皮,绑在自己脚上的时候,从此就天下太平了。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舍利子,不是烧出来的舍利子,是指舍利弗,佛陀智慧第一的弟子,般若系是以智慧作为核心的,所以心经就是以舍利弗为当机众来讲的。观世音菩萨叫着舍利弗的名字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么呢?色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质,看到的,摸到的这个世界,我们称作色相界,器世间。色不异空,就是色不区别于空,空也不区别于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家经常挂在嘴上,但不知道真实含义。
道德经中,开始就讲这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中也讲到无和有的关系。虽然和佛教不完全一个核心,但是大致思想是很接近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指的是一切现象,空是指本质,现象和本质是不二的。现象和本质是一致的。透过现象就是本质,本质表现出来就是现象。
再讲一下实相。
我们所有的佛法修学,无非让我们悟得自性,悟得实相。佛教和其它宗教有深深的不同之处,其它宗教大都把自己的教主讲成是神仙,或者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或者是一个凡人成了神仙,而佛教中从不这样认为佛陀,佛陀不是神仙下凡,也不是道成肉身,他是悟道成佛。谁悟道了谁就成佛了。你悟道了你就成佛了,我悟道了我就成佛了。佛就是悟道的人。就像我们说这个手机,并不是说这个手机经过修炼,变成了联通的或者移动的,也不是神仙下凡它变成联通的或移动的,都不是。装上联通的卡就是联通的,装上移动的卡就是移动。那么同样,我们身体就是这个身体,如果我们悟得了自性我们就成了佛,我们遮蔽了自性我们就成了众生。并不是说我们成了佛之后我们就会飞,就长了翅膀在天上飞,你就是长了翅膀也是个鸟人,你也不是佛(众笑)。所以大家要知道,佛就是一个普通的长者。佛和我们的区别是:他知道他是佛,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佛,我们和佛的差异仅仅只有知道和不知道的问题。佛陀的千经万论就是让我们来体悟自性。自性到底是什么呢?我最近一直在琢磨,怎么用最方便的语言给大家表述这个自性,我就把佛陀的教法加以归类,归类之后作为科判,大家再学就能够找到脉络。大家来看看什么是自性。(师父板书)自性偈:中观唯识唯心见,法报化身自显现,心佛众生无差别,体空相明用周遍。
大家看佛陀讲经,看不懂,感觉很吃力。佛陀有时候说空,有时候说有,有时候说即空即有,有时候说非空非有,你说佛这是说绕口令吗?捉迷藏吗?大家看经典,看《金刚经》讲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求邪道,不能见如来。而在净土宗的经典中,又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讲到若有人欲生我国,至心信乐,是人十念,若不生者,不成正觉。意思是念名号才能见到阿弥陀佛。所以大家就说到底是《金刚经》对,还是《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对?这个让念佛,那个又说念佛是行邪道,大家就不明白,到底依哪一部分来说就不错误了?就是圆融的了?例如说中观见,什么叫中观见呢?就是我们学的心经,金刚经,以及大般若经等,都是中观思想。中观见,是从空性的体系来探讨的,直接讲万事万物的本源,就是空性。对空性的表述和应用就叫般若,在空性见上建立的智慧称作般若智慧,是般若体系。
唯识体系是什么呢?是转识成智。就是我刚才给大家说的,我们遮蔽了自性,不了解自性,所以我们称作众生,烦烦恼恼。而佛呢,他了解了自性,悟得了自性,他把心安住在自性,于是他就获得了解脱。同一桩事,在我们眼里是烦恼的,在佛的眼里就是解脱的,所以需要改变的就是转识成智,要转识,就是后面要学到的八识,转八识为四智。如果我们对一桩事情,只要是产生烦恼的,一定是用“识”在分析问题,用习气、用我法二执在分析判断事物的时候,一定是充斥着苦难的。即使在喜悦的背后,也是充满苦难的。我们用智慧观照的时候,一切都是解脱的。即使是故作烦恼,内心也一定充满着解脱。“识”是用习气,观察事物,“智”是用自性去观照,这时候就具有深刻的灵性状态,观察事物准确,判断事物直插本怀。只要把我们的“识”转为“智慧”,改变一下认识世界的角度,即可改变世界。
有个故事讲到:有个老太太,天一下雨,她就大哭,邻居们问她,为啥哭?她说:大女儿是晒棉花的,天一下雨,她就没法晒棉花就挣不到钱,我想一想就难过。邻居们听了也没办法,人家女儿是晒棉花的,下雨没生意。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光照大千,风和日丽,老太太一看太阳出来了,又哇哇的哭,邻居问,昨天下雨您哭,今天出太阳了为啥您还哭?老太太说,您不知道,我二女儿是卖雨伞的,不下雨她的雨伞怎么卖?想想她挣不到钱我就哭…这就是用“识”观察事物,观察阴暗点。邻居们帮她分析说,你以后这样想,如果下雨,你想我二女儿是卖雨伞的,今天她的生意准好,你就高兴;一出太阳,你就想,我那晒棉花的女儿生意准好!你就能够处在喜悦中。同样一桩事,你观察光明点的时候,天地光明;你观察阴暗点的时候,想自杀的心都有。这个观察点在佛教中就是密法的修行,转识成智,也叫显隐互成。
观察点往往是个习惯,就是习惯养成,同样任何一桩事,都有它的双刃剑。心性光明的人,观照事物的时候,即刻就出来光明点。心胸狭隘的人,观照事物,即刻就出来阴暗点。两种人的目光落在同样一件事情上,会升起不同的心:一个就感觉:真烦,就真恶心;一个就感觉:真快乐,真美!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就是个习惯养成,没什么太大的窍门,就是习惯,习惯性思维。大家明白唯识,在生活中要学会调节,让自己保持着用智慧观照。
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台电视机,很多人看电视,一上来就播相声,播欢喜的喜剧,看的就很快乐,看完关电视睡觉去了。有的人上去专门找婆媳闹矛盾的,两口子闹矛盾的,婚外恋的,三角恋的,包小三的,欠债不还的,专门找那些节目看,看的生气,咬牙切齿,痛苦不堪,有的就看悲剧,一边看一边哭,有的看着生气就骂人,有的就看恐怖片,一边看一边害怕,把所有的灯都打开,老公要睡觉,把老公叫起来,“老公,你别睡”看完了恐怖片,晚上出来上厕所都不敢,睡不着觉,上厕所“老公!”“干什么?”“陪我上厕所。”“自己去!”“我不敢~”这样的人特多,你花钱耗电熬夜,却自找难受,这不是没事找抽型的吗?(众笑)
我们学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要转识成智,就是:不好玩的不干,不舒坦的不做,不美的不看,不好听的不说。别人要告诉你消息,你就告诉他,报喜不报忧,忧的别告诉我,生命这么短,我哪有空听倒霉事?要是谁中了彩票,谁发了财,好事你对我说一说,不好的事你别对我说,生气的事别对我说,我犯不着知道。生命这么短,我没空让自己难受。大家说是不是?所以从现在开始看电视,你要学会选择,一看是婆婆和媳妇闹矛盾的事,翻过去,决不看,把那台屏蔽,光看热热闹闹的,相声,小品,艺术,你看了就生欢喜,花钱不就图个乐子嘛,没听说谁花钱找抽的?(众笑)这就叫转识成智。在生活中要学会找乐子,不好玩的不干,不好听的不听。如果有谁老是跟你说,你知道吗,谁说你坏话了,你说,以后别跟我说这事,我不想知道。你不知道你觉的挺好,你知道了犯堵:他这样说我,伤透心了!其实他那样说了没有?未必!有时候话赶话,谁也不一定怎么着的。爱打小报告的,断章取义,摘出一段来,那不就是挑事吗?!我们要学会,如果偶尔有人发牢骚,抱怨某一个人,你不要得了消息,去卖情报,当间谍,不要这样,你这是给人犯堵,遭报应!说话就光说年初一的话,年三十的,年初二的咱都不说,见谁都“过年好!”(众笑)见谁都“祝你发财”、“祝你健康”、“祝你开悟”、“祝你成佛”,开玩笑也是“等我们以后成了佛,我们一起玩”“等我们发了财,
我们一起……”不要说“等咱们倒霉了,咱们怎么着……”我们要做佛友,不要做难友;要做莲友;不要做病友,要做道友,不要做穷友。要过快快乐乐的生活,大家明白吧?(众答:明白。)这就叫转识成智,就一念之间,万事万物就在一念之间转变。在佛教中就叫:转八识为四智。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术语很专业,我们大家知道,其实就是不需要转外面的事,你只要转自己的观点。所有的苦其实只是个观点,根本不是其他,不是外面那件事烦恼你,而是你对外面那件事的看法让你生烦恼。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吧?就说“菲律宾和中国矛盾”,“朝鲜绑架了咱们的渔民”,不是那件事在烦恼你,是你对那件事的看法在烦恼你,你只要转了看法,即刻不烦恼了,你愿意聊着玩,当笑谈行,别当做义愤填膺的苦事给自己添堵,降低自己的幸福指数,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想到是提高幸福指数的,就去做,降低幸福指数的,不和他玩。这样呢,你就能保持着以智来观察,你的心性就能觉照这个世界的光明,觉照你的解脱境界。将来往生净土就是上品上升,这就是证悟的境界。这是唯识体系。
唯心体系。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是有变数的,唯心是显现的。什么显现呢?佛教中用“如来藏”表示。空性的本体虽然空,但却显现万有。这显现的能量就称为唯心体系,称作变化无量,幻化万有。这三者我们大家来了解。&&&
中观体系所讲的是法身境界。我们把自性用法身、报身、化身分别来表述。法身、报身、化身分别是体、相、用。什么叫体、相、用呢?例如说这个杯子,我要告诉别人这个杯子是什么样的,需要从三个角度来说。
第一个是体:它的材质性质是陶瓷的;再说相:形状是圆的,上面画着莲花,还有把手,中间是空的;用处:能盛水喝。这样描述,别人就知道我拿的是什么东西了,是不是?同样,对于自性来说,佛亲自证得了,而我们大家没有证得,而佛陀又希望通过他的证得让我们证得。要告诉我们,我们的佛性,我们的自性,我们的如来藏,到底什么样的,也要从“体、相、用”这三个角度来告诉我们,我们知道之后就解脱了,能成佛了。这就叫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陀用中观体系,般若体系的经典,就是中观思想,包括华严境界,三论宗,天台宗,都是侧重在讲中观体系的,就是讲法身体系,讲我们的如来藏的。我们的自性的本体,我们称作法身。我们的法身到底是什么形象,以什么为体呢?它的体是什么性质呢?它是空性的。这个空性和我们说的虚空的空性,不是一个空性。因为我们说的虚空的“空”,它也是有有的。而佛教所说的本体的空性呢,是空空亦空,是连空气的空,虚空也不复存在的那个空,超越了空和有的对待法的境畄,我们无法去了知它,只能听信佛陀的教言才了知,这个叫体性。即使证得了阿罗汉,佛要不说有个自性,阿罗汉也不知道有个自性。所以自性,我们只能依靠佛陀的圣言量来了知我们有个毕竟空的体性。
唯识体系。像律宗的,密宗的以及净土宗的,唯识宗的,都是讲报身境界,讲我们自性的相,相就是形象,形状,它是什么样的形状呢?天台宗就用中道来说,什么是中道呢?就是你证得了什么。它是什么体性,它的相,在佛的境界,是光明的,因为自性是光明的,所以显现的一切也是光明的。光明并不是灯光的这种光明,是用光明来形容解脱、自在、幸福、美好、喜悦、慈悲等多种美好的向上的含义,用光明来表述,不仅是指光,报身,就是果报之身,受报之身,你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对于诸佛来说,感受是光明的,幸福的,解脱的;而在众生来说,则根据他修行的高度,来看他是幸福还是不幸福。在生死凡夫那里是绝对的苦难。八苦交煎,也有的称三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还有行苦、苦苦、坏苦;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总之说的烂透了。而在佛那里,同样的世界,佛是解脱的。
在《维摩诘所说经》中,有一次,佛陀在讲法,讲到诸佛的境界诸佛的国土都无比的清净庄严。舍利弗就打妄想:佛说诸佛的国土境界都是清净庄严的,我的佛却在五浊恶世里,难道我的佛不如人家的佛修的好?这时候有位天王赶紧对舍利弗说:你别乱打妄想,大家都有他心通,你一想大家都知道了,在你的眼里是五浊恶世,那是因为是你的观察点的问题,在我眼里这里和我的天宫没什么区别。于是佛微笑: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佛用脚抓地,加持大地,于是,在舍利弗的境界里也看到佛的境界,完全与极乐世界,与药师佛国,与诸佛的境界没有区别,清净庄严,无比美好,但是佛把脚一收,即刻舍利弗又掉回了自己的妄知境界,充斥着苦难,充斥着烦恼。因此并不是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对,是我们的视觉、我们的观察点、我们的感受差异很大,对此佛陀教导我们,转识成智之后,就是光明。所以他的体相到底是什么呢,要从众生的中道里说,这是指报身境界。
唯心体系的经典,像楞严经,大智度论,楞伽经等,这些经典,讲唯心。如来藏体系的,像达摩祖师来到中土,传播的禅宗,就是指的唯心体系,四卷的楞伽经,专门讲如来藏思想的。到了五祖传给六祖的时候,又加进了金刚经,所以禅宗所传的心法,一个是如来藏的,由空而幻化万有的思想,和金刚的般若思想,这两种思想组成了禅宗的心法,六祖悟道之后所说,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臢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不生灭。用自性来说,原来我认识的自性,是不生灭的,是不动摇的,本是清净的,指的是唯心,如来藏的思想。
如来藏所讲的是什么呢,是众生的化身境界。什么叫化身呢,就是同一个空,幻化出无量无边的万有。在所有的宗教中,都有同样的认识。道家讲,无极生太极,太极就是两仪就是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天地万物产生了。也讲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都是讲到,由一个原点产生万物,像婆罗门教,也就是印度教讲到,大梵天王做了个梦,梦境中产生了这个世界,我们都在他的梦里,这些思想都包含着一个内涵就是,众生在某一个原点上,是同体的。现在的天体物理学,谈到世界生成的时候讲到,世界是在一个无的状态下,突然产生裂变,向外扩张,就产生了空间,先后顺序产生了时间,向外扩张的力量产生了波动,波动的相互组合产生了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相互组合产生了各种物质,木头、陶瓷、铁,金属、人、肉体、地水火风,种种万物,因此天体物理学认为,万物的共有基础其实是能量,能量的波动产生物质。在道家来说,就是无极产生一切,佛教讲就是自性幻化一切,因此我们就知道了,有很多祖师悟道之后,有人就问,什么是自性?什么是佛?祖师就讲到,“庭前柏子树”。就说我庭前这棵柏树,这棵松树就是佛。
僧问云门问偃:“如何是佛?”文偃答:“干屎橛!”僧问归省:“如何是清净法身?”答:“厕坑头筹子。”庄子《知北游》:东郭子请教庄子说:“你所谓的道,在哪里呢?”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说:“一定要说个地方才可以。”庄子:“在蝼蚁中。”东郭子:“为什么如此卑微呢?”
庄子:“在杂草中。”东郭子:“为什么更加卑微呢?”庄子:“在瓦块中。”东郭子:“为什么越说越过分呢?” 庄子说:“在屎尿中。”
其实庄子是告诉他,我们这一切都是道产生的,他用道来比喻佛性。我们就说,佛性营造了我们的世界,我们在佛性那里,众生是一体的,所以菩萨悟了自性之后,都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华严经讲到,诸佛法性一体,众生也是法性一体。因此,在那个原点上,众生是一体的。中观所讲的法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法身,也讲到就是我们所说的心,不是肉团的心,不是心脏,也不是我们的思维系统,是指我们的灵体,我们的灵性,我们的自性,悟到自性了就是佛,没悟到就是众生。佛陀在经典中讲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仔细看的时候我们就了知,其实佛陀用种种经典无非是告诉我们,让我们认识到自性。认识到自性的时侯,你就解脱了,你就成佛了,叫悟道成佛。成佛绝不是变成神仙了,佛教中从来没有说佛陀成神仙这个说法,尽管他比神仙本事还大,比神仙本事还大不是指佛,指的是佛性。因为佛性能够营造这个伟大的世界,而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个佛性,我们用佛像来代表我们本有的佛性。
就好比一棵大树,有盘综错节的根,在这棵大树上,长着无数的树枝,树枝上有无数的树叶,我们经常会把我们的生命关注在这些树叶上。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以及天地间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个树枝,这些树枝经常羡慕大树:哎呀,我是一个小树枝,什么时候咱也能成大树呢?就像我是一个烦恼的人,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佛呢?总是把关注点放在树叶上,当树叶生起来的时候他就欢喜,哎呀,我的树叶长出来了,我发财了,我升官了,我又娶媳妇了,就是长树叶。但树叶总是会要脱落的,大家说是不是?当树叶变黄,脱落的时候,他就开始悲苦: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又走了,我的官又退休了,股市跌了,企业破了,我也老了,身体不好了…只要这个树枝把关注点放在树叶上,它就注定了轮回,注定了苦难。树叶长出来脱落,再长出来再脱落,这个过程就叫轮回。在树叶脱落的时候,大树是不脱落的是不是?它也没消失,它也没死亡,它是如如不动的,这个如如不动的我们就称它为佛性。当我们每个人往内观照,就像经典中所说的,返观内照,观照到我们那个不生不灭的自性的时候,就像这个树枝,突然领悟了:原来我就在这棵大树上,原来不是我要怎么折腾才能成为大树,我本身就是大树的一部分,我就是大树,于是自此以后他就承受着大树的喜悦,感受着大树的喜悦。因此我们说,树根就好比是法身,树干就好比是报身,树枝就好比是化身,当我们一个树枝,领悟到他就是大树的时候,即刻能享受到大树的伟岸、挺拔和自在,当他再把关注点放到树根上的时候,他就彻底了悟自性,究竟成佛,破初关,破重关,破生死牢关,他就成佛了,因此这个树枝有没有变化,大家说?(众答:没有。)没有变化,只是把他的关注点放在哪里。如果关注点放到树叶上,树叶注定是飘摇,他的命运就感觉飘摇;他把关注点放到树干上,树干的如如不动,他就感受着如如不动。同样,我们每个人也是如此,如果你把生命的关注点放到了注定生灭的东西上的时候,永远是充斥着苦的;当你放到不生不灭的本体上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有任何的变化,那个不变,你把心放到那里就是安稳的,就是解脱的。因此我们说即心即佛,就看你把心关注在哪里。
对于化身境界,我们通过现量就可以了解。什么叫现量呢?眼前能看到的叫现量,能摆在前面的叫现量。对于报身境界,我们可以通过比量来证得。什么叫比量呢,量,指量化的意思。佛陀讲法的时候,我们没看到他,但是通过想能想到的,叫比量。例如说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别人内心的感受,但是我们通过他很自在,很解脱,对待万事万物能够游刃有余的很自在,我们就知道他的感受和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他的心中感受一定有个美好点。同样到一个地方,有的人心情好,那么就知道,他是快乐的,他内心一定有个和我不一样的感觉,我感觉不好,他呢很高兴,就知道他对这件事情,一定有个快乐点,虽然我没看到他的心里去,我能想到他和我的观点是不一样的,这个叫比量,能明白这个含义吧?通过比量我们知道,佛的境界是解脱的,光明的,我们的境界是烦恼的,所以我们要调整到和他一样。
圣言量是我彻底究竟的空性,讲法身的。现量讲化身,比量指报身,圣言量我们才能知道法身。法身我们此时此刻很难现证,但是我们听信佛陀的圣言量,可以作为真理的称作圣言量,现量、比量、圣言量,对于这三者的修持,其实都是在圣言量,对圣言量的信心上用功。对佛陀的教法,信心十足的人,叫上根利器;中等信心的人,叫中等根器;下等的信心,叫下等根器;没有信心,叫不具根器,
《涅槃经》说:“佛告迦叶。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信顺如是大涅槃经,自知己身有如来性亦复如是。善男子,是故应当精勤修习大涅槃经。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因此我们就知道,这个树枝他没有关注到自己是长在大树上的,他就享受不到大树的快乐,他就只会把关注点放到蝇头小利上,放到树叶上,来了欢喜走了忧伤,心情就被左右,就烦恼。当他有一天,突然感到,其实我不必往外关注,我要往内关注,关注到我原来就在大树上,我就是大树,我根本不用担心那几片小树叶,这时候外面的来来去去已经不能影响他,这时候他就叫解脱。他解脱了之后,就开始感悟说,奇载奇载,原来所有的树枝都具有大树的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总把关注点放到树叶上,而不能证得。于是他就去教化身边的树枝说,大家要放心,我们根本不用担心树叶的飘摇,因为我们就在大树上,不用担心我们没有饭吃。大树,树根会给与我们想要的一切,于是他就解脱了。他再去解脱别人,就叫弘法利生,大家能明白这个道理吧?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载奇载,原来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佛陀所说的众生,你不要想到是人家,就像我们说,国家兴亡,人人有责。你要说人人有责的时候,谁都没责任了,爱谁谁,法不责众呗,因此我们要说,国家兴亡,我有责任!当你这样说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主动去做事。要是人人有责,其实是人人没责。所以我们听受了佛陀的教法,他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你不要想到,如来说每个人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要想到,佛说,奇载奇载,原来释清净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那好啊,我把妄想执著破了,我就证得。并不是说我没有自性,我辛辛苦苦努力干活,人家给我个自性,不是。是无论你努力与不努力,解脱的还是不解脱的,烦恼的还是不烦恼的,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你的佛性从未消失过,我的佛性也从未消失过。无论我是在家的时候,还是出家的时候,无论我是小朋友的时候还是今天是中年人的时候,我的佛性都从来没消失过。佛陀说:“释清净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每个人都要知道,佛陀告诉每个人有如来智慧德相。
什么叫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果”。原来每个人都是佛,但是为什么我是佛我却感觉这么烦呢?因妄想执著而感受不到你自己是佛。同样,这个树枝在这烦恼,今天树枝长少了,股市下跌,老是烦恼,我没树枝,怎么活这日子?等他回光返照发现,别把关注点放到树枝上,发现自己的内心深处和大树在一起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股市涨和跌的问题,饿不着你。这个世界很公平的,你只要别造作,把心安下来,老天爷都有你一碗饭吃。老天爷是谁?是法身。就是我们的法身,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我们经常说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了我们佛性中的慈悲品质,观世音菩萨是男的是女的?(居士答:有时候是男的有时候是女的)对,给她掌声!
《楞严经》和《法华经》都讲到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二应,以“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广度众生。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自性的“慈悲”品质和能量,当我们有难向菩萨祈祷时,我们本具自性即刻如《金刚经》所说“如来悉知悉见”,佛性如调度中心的运作一样,立刻就地取材,应机显现,找到有条件帮助我们的人,让“慈悲品质”在他心头生起,主动帮我们解决困难。而这个人的那一刻,就可以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或许他过去从不喜欢帮助人,而此时此刻他却很愿意帮助我们,或许过后他自己也觉得偶然。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所说的“不坏世界,入诸国土”。因此,任何人随时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观世音,我们随时也可以成为任何人的观世音——就在慈悲心生起的那一刻!
慈悲的心在谁身上显现,谁就是观音菩萨。慈悲的心在男人身上显现,男人就是菩萨;慈悲的心在女人身上显现,女人就是菩萨;慈悲的心在畜生身上显现,畜生就是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代表了我们自性中显现的悲心。是用观世音菩萨的像来代表我们自性中本具的法,那个优良品质,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中观是讲法身的,中观见,讲妙明真心;唯识是讲我们的报身的,是讲佛的体相光明的;唯心体系是讲我们的化身的,讲幻化境界,妙用周遍。你这样分成三个体系,再看佛经,就不矛盾了。中观见讲法身,讲体相的时候都说空,讲报身和化身的时候都是说有,空有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指万法现象同一体性,这里讲到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以及后面所讲到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色的本体是空,色不异空就是色的本体不异空,空也不异于色的本体,色的本体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本体,要加个“本体”二字就好理解了。本体是什么,就说他的性质,就像桌子的性质是能量,手机的性质也是能量,因此在能量层面手机和桌子是不二的。因为能量产生波动,波动产生分子结构,相互组合产生物质,因此在能量的角度来说,万物是不二的。我们说,这个电灯和我们的音响在电的那里是一个体性。灯的本体和音响的本体都是电,本体是一样的,在显现上是不一样的。在显现上来说,色就是色,空就是空,但在本体上来说,色和空是不二的。就是在能量来说,这个灯的能量和音响的能量和空调的能量是不二的,都是电,但外在的显现还是不一样的。我们用这个比喻来让大家了解。
好,我们再来看法本。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就是色受想行识,其体都是空性的。色就是我们见闻觉知的世界。想,就是思想。行就是一切行为。识就是认识。我们也称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眼、耳、鼻、舌、身、意就叫六根,演变出来就是六识,六尘,也叫十八界,就是十八种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来源,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信息,就是这些东西。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法就是现象、显现。这里观世音菩萨又叫着舍利弗的名字说,所有的法,所有的现象,所有的显现,本体是空性的。你看到的这个世界,最根本的结构是能量,是能量体,是诸法空相,如何来表述诸法空相呢?他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他不是由什么生出来的,也不会消失掉,他不会脏也不必再干净。他不必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用不是什么来说,当说他是什么的时候,就是错的。因为他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对他只能用不是什么来表述,当用是什么表述的时候,就掉到了概念中。他超越概念。概念就是语言,术语。你认可一个概念,我也认可一个概念,我们就用概念来交流,我们的语言就是概念。但是他超越了语言所有的概念,因此只能说他不是什么。龙树菩萨把他称作八不原则,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都说他不是什么,所以我们用什么来表述都是方便说,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这一段讲的是无五蕴也无十八界,在毕竟空无所有的能量中,他没有色受想行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也没有眼界,乃至到意识界,一共这是称作十八界。就像我们说,在能量的状态下,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桌子上,就有桌子。放在相上,有桌子有凳子,有音响有灯,有山河大地,有芸芸众生,但是你放到能量的本体的时候,就超越了现象。在能量的核心本体处,他没有桌子,也没有人、法、物,都没有,是空性状态。为什么我们现在感觉有呢?因为我们是把关注点放在外相上,没放在究竟处,因为究竟处是佛陀以及圣者才能证得的境界,因此佛陀只是告诉我们这些未证得的人的实相状态,当大家明白了实相状态的时候,对这种假有的现象就不再着急上火了。
有个故事讲到,有老两口一辈子过穷日子。老头在梦里捡了一坛金子,很高兴,这时候老婆把他叫醒了。
他就很不爽:“哎呀,你先别叫我,我正在做着好梦。”
老婆说:“你做的什么好梦?”
他说:“我梦见从地里刨出一坛金子来。”
老婆说:“哎呦,太好了!然后呢?”
“我刨出金子我想,咱有钱了咱就不用种地主家的地了,咱自己买地,我就买了很多地。”
“哎呦,太好了,老头子,跟你受了一辈子苦,终于有盼头了,然后呢?”老头说;“我就盖了大瓦房。”
“太好了,咱终于不用住在草棚子了,老头子,嫁给你太幸福了!然后呢?”
“我就想,咱有钱了娶个小老婆吧?人家有钱人都娶小老婆,你这么大年纪了我也娶个小老婆……”
他老婆“哇”就哭了:“好你个没良心的!”
两口打起来了!打得不可开交,左邻右舍都来劝,最后把族长也都叫来。族长就问:“为啥打架?”
老头就说:“有钱人谁不娶个小老婆?我刚想娶个小老婆她就跟我没完没了……”
族长就说:“也是,有钱人娶个小老婆也无可厚非。”
他老婆就说:“他没良心,他过穷日子,我和他过,他刚有钱就……”
家族里就分成了两派,女性就支持女方,男的都支持男方,辩论开了。
今天我们大家也来探讨一下这件事,大家说:是老头对呢还是老太太对呢?(众答纷纭)
如果大家掉到事项上来说,掉到梦里来说,就各有知见了。但从空性的角度说,不过做了个梦,醒了就没了!还有什么对错呢?所以这是个伪命题,你评论对错的时候就掉进了伪命题里,不过是一场梦。&&
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此时此刻也是一场梦。如果要在这个世界,梦里纠结,没完没了的争论对错,就会陷在轮回里越来越深,把自己搞的越来越苦,所以要超越这种现象,找到他的究竟本体。他的究竟本体是空的,放到原点上。就好比说,作为老百姓来说,菜涨价了,过几天,油涨价了,国家把油降下来,又把菜降下来,我们有时候会着急,国家怎么不管好呢?其实在我们国家来说,油涨点,也只是从民众的这个口袋里掏出来放到那个口袋里,是不是?菜涨点,也是从那个口袋里掏出来装到这个口袋里,在一个国家来说,其实是内部的一种互动,没什么的。但你的心小呢?你就会感觉,这种互动很难受。如果你的心量只放在一个国家呢,世界的经济变动你又会掉到其中。如果你的心一直无限的扩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世界的动与不动,你真的就不怎么痛苦了。所以说,当年六祖到法性寺去,有两个和尚正在辩经。树上挂着经幡,风一吹,经幡就摆动,一个和尚说,这是风在动。一个说,是幡在动。一个说怎么是幡动是风动,幡是静止的。一个说是幡在动,风无形无相,你看见的相是幡在动,争论不休。这时候六祖就说,既非风动,也非幡动,仁者心动。
“仁者心动”,因高度不一样,有不一样的理解。例如说,我们看见一台电脑,有屏幕键盘,主机,我们屏幕上的内容在动,其实是哪里在动?是硬盘里的数据、数码软件在动。屏幕上所显现的一切,叫境。主机这叫心,心境一如。六祖所说的心动是从本体上说,屏幕上的万彩纷纭,我们知道是硬盘里的软件在作用,显现在这里的,因此软件不动的话,屏幕上是不动的,所以六祖是从本体上来说,就从实相上来说的。我们大家也是如此,我们看到轮回,我们掉到轮回的苦难中,就是把关注点放到了显现上。当你把关注点放到了不生不灭上的时候,当体就证得涅槃。所以这里讲到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实相的空中,没有什么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以及无眼界以及无意识界,他是不真实存在的。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到不真实的存在上,就是轮回,就是苦。你当下调整一下,调整到不生不灭的自性上,放到万物的能量源,如来本体上,你对这个世界的万千变化,也就如同游戏一般,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好,我们再来看。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什么叫无明呢?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十二因缘。十二缘起法,就是佛陀讲到众生轮回的根源。但是,在究竟处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的结束,也没有生老病死,都没有,是究竟一如的。显现上的一切都是假相。&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是佛教的四圣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知苦,就是要知道苦,这个世界很多的苦难;集,是要知道苦的原因,想办法灭掉他就不苦了,怎么灭呢?去修道。这就是四圣谛。在究竟法身处,四圣谛根本不存在。但是在报身和化身境界,则是存在的。
无智亦无得。
智就是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得就是获得,既没有智,也没有什么证得。证得就是成就果位,成佛之类的,在空性上,连成佛也没有。在空性上,既没有佛,也没有众生的对待,完全究竟一如,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里讲到以无所得故。就是众生体悟到在本体上一如,没有什么得与失的问题,没有什么证得智慧的问题,这时候就堪称菩萨,大菩萨。菩萨就是依靠空性所产生的智慧。因为体悟空性之因缘,心中就不再有挂碍纠结。大家读这一段:“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句话对人的触动是很大的。当年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读到这一句烦恼当下豁然就没了,但过两天就又回来了(众笑)。就这一句,你不要去牵挂他,你牵挂就生烦恼,那么不牵挂能行吗?能行。反倒是牵挂才搞乱了,所以道法自然。万事万物自然生成是最吉祥的。当你去造作他,扭曲他,反倒是添乱。人要学会保持着永恒的平和。不要刻意去造作什么,这时候就全盘展现的是般若智慧,在这世间就只有享受幸福的份,没有苦难了。所以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挂碍。
我们往往有挂碍。在普通凡人来说,挂碍亲情,挂碍面子。你别看面子是虚的,空的,但是在这上面受的累最多。所以要超越,把我们的关注点放在如来自性上的时候,这一切都不会影响到你。没有挂碍就没有恐怖。所有担心、焦虑,忧愁,你只要没挂碍了就没什么担忧了。你担心什么就是在挂碍什么,你超越他。你说“没法超越,放不下”,那你就烦恼着。要想不烦恼,就必须要超越他,把他看淡,不要患得患失。因为我们这一期化身生命都已经注定了:无论你有多少钱,你走的时候一分也带不走;无论你官多大,你早晚要退休;无论你多有名,面对死亡没啥意义。所以你就发现,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你忙活半天,其实结局都已经定了:再多的钱,散定了;再恩爱的夫妻,散定了;再亲情的父子母子也注定要散,都是注定的。因此你在面对依然注定的结果,你把心放在注定会离散,注定会轮回,注定了无常的这些现象上的时候,全体苦难。而且这些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你看就像这棵大树的树枝,你的关注点放到树叶上:“我就不想让这个树叶走,我就愿意和他在一起,我太爱他了,我就希望他永远在这里!”那就只能自讨苦吃。因为他毕竟要脱落的,这是自然现象。当你放到本体上的时候,静观花开花谢,化作春泥更护花。尘归尘,土归土,路归路,桥归桥。把关注点向内观照。向内观照不是往肚子和胸膛里面,是指向我们的心性观照。
祖师讲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明珠就指我们的菩提自性,我们久被关注在外面这些本来就生生灭灭的事情上,所以我们就被他所烦恼着,于是我们的菩提自性的光芒就被遮蔽了。今朝尘尽光生,今天我忽然得到佛陀的教导明白了。照破山河万朵,我的般若智慧自然显现,于是我看这个世界无尽美好,我剩下的时间只有享用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看到祖师说的“我有明珠一颗”,并不是说我经过艰苦努力,吃素苦行,每天磕一百个大头磕三百个一千个头,然后每年要捐十万块钱,我们就有了这颗明珠。不是!你无论是悟道与不悟道,你无论是捐钱不捐钱,你无论是吃素不吃素,乃至你无论是个人还是条狗,你的自性明珠从未消失过,因为他一直就在哪里。所以我们有时候看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觉得怎么这和尚总写爱情诗?其实他写的是密法诗,写的是对自性的观照,“无论你知道不知道,我总在这里,不生不灭。”这是以自性的名义来写,“无论你觉与不觉,我都在这里,不增不减。”就是佛性告诉我们,无论你知道不知道,无论你如何,我都在这里。所以我们的佛性一直与我们同在。
虚云老和尚悟道之后写的偈子,也是从体、相、用三者来解释的: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口难开,春回大地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这是虚云老和尚在高闵寺参禅的时候,行堂的给他添水,不小心倒到他手上了,一松手,杯子掉地上,“铛―一声响,他开悟了!开悟后写的偈子说“烫着手,打碎杯”。是指开悟的因缘;“家破人亡口难开”,大家别想到是他家里在遭什么变故,不是。家破人亡指的是我法二执没有了,消失了,虚有的幻相枷锁消失了。口难开,就是他悟的境界没法对别人诉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谁悟了谁知道。没悟的听不懂,所以说“家破人亡口难开”。空性的东西,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这就是指本体,家破人亡口难开是指空性本体。“春回大地处处秀”,不是春来大地,是春回大地,因为我们本有佛性,所以春天本来就在这里,只是我们忘了春天,春天现在悟道之后,春天回来了,这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处处秀就是证悟之后的解脱境界,全体光明。这句是从相上说。“山河大地是如来”,这句是表述“用周遍”,也就是如来藏的显现。我们大家要知道,我们共有一个如来藏,“诸佛法性一体”。佛陀虽然说“不一不异”,这个不一不异,还是指超越现有概念。我们目前就借助佛陀所说,“诸佛法性一体”,我们大家共有一个如来藏。因此比喻树根是如来藏的话,大家看过阿凡达,每个人把自己的辫子接上树,就和树建立沟通。每个人接上的时候,自然就能够心心相映感通,同样如果我们每个人谁悟得了法身,谁就对众生所有的心念全体尽知。“如来悉知悉见”,就是这个含义。谁悟得了化身,就叫明心见性;谁要是悟到了报身,谁的世界就充满着光明;谁悟得了法身,谁就证得涅槃。悟化身,见法性,破初关;悟报身,证法性,破重关;证法身,透法性,破生死牢关。因此只要我们深知深信,我们与十方诸佛、一切众生同一法性的时候,就是悟道。
同时我们要想到,我的自性是什么呢?你不要想到自性是你身上的一个器官,是你的心脏?脑子?都不是。并不是佛性在我的体内,是我在佛性的体内。所以祖师说:“身在含元殿,何须问长安。”有个祖师悟道了,皇帝就问他:“你说佛性是什么?”皇帝本身就在含元殿,皇帝的金銮宝殿就在长安城里,祖师就告诉他,“身在含元殿,何须问长安?”就是说你就在佛性中,你还问什么佛性?山河大地就是佛性的显现,你就生活在你的佛性中。谁悟得了这个,谁从此以后就吃天饭了,堪受龙天供养。就像这个树枝,没悟道的时候就天天琢磨,是不是我努力表现,就能够争取到树根给我营养?当他悟达了树根、树干和树枝是一体的时候,树枝无论如何都是受到树根法身的供养的。同样,当我们悟达了我们就是佛性的化身,我们就是诸佛的化身,就是如来藏的不二显现的时候,堪受龙天供养。老天爷管我们饭,从此饿不着你,你就纵横江湖,游戏神通,欢喜自在。这就是我们说的法报化三身。
我们只要心无挂碍,就不再有恐怖,不再有焦虑。凡夫一想到未来就产生焦虑。根本不用焦虑,老天爷早就安排好了你的一碗饭。佛陀说,每个修行人头上都顶着一碗斋饭。只要你修行,到哪都有你一碗斋饭。佛陀用一道白毫相光,专门供养天下所有的修行人,即使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巴掌大的一块地耕种,也是修道人的饭碗。你放心,只要你安心修道,绝不会饿着你,所以大家要用心体悟。
只要大家不再有恐惧,焦虑,就能远离颠倒梦想。什么叫颠倒梦想?就是认假为实,追逐声色犬马,追逐外在的虚有幻相,追逐那些注定要破灭的事情。你追逐的爱情,将来一定会分手,面对生死,无论你如何恩爱,也死不到一块去;你的钱财一定会和你离散,即使你把它变成金子银子抱着,面对死亡的时候也带不走。所以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的时候,不要希望这些无常变成常。你不要希望你长生不老,不可能,因为这个身体注定是要朽坏的。但有个不生不灭永远不会坏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神识,我们的神识就是能量,称它为我法二执,它的源头就是佛性。当你的关注点放到你身体上,你就会每天为自己添了根白发,长了道皱纹着急,每天要贴面膜,吓唬人。
有个女人贴了面膜,在家里刚洗完头散着头发,穿了身睡衣,她婆母路过买了点菜给送过来,“梆、梆、梆”敲门,她从猫眼往外一看,是自己的婆母,一打开门,把她婆母吓的“哇”晕过去了(众笑)。我们说美容别吓着别人哈,想长生不老,想永葆青春,这是美好的希望,但是不会成为现实。因为我们终将会老,除非我们现在就死了,老不了,否则都要面对“老”。当你冷静的面对,你就不苦,你排斥他对抗他就很苦,就产生焦虑,就产生更年期综合症。你接纳他,不要牵挂他,你就没有恐怖。
再就是不要希望你的钱财永远能保持住,不会的,钱财也是过眼云烟,“神马都是浮云”,你永远留不住,它终将会离开你。你死的时候,你的钱都不是你的,都是人家的。因此大家都要理性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你不要在无常上投入太多精力和全部生命。在无常现象背后,有个常的东西,就是“佛性”。所以在世间来说,四颠倒见是“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也是“常乐我净”。涅槃四德的常是指永恒存在,乐是究竟光明,我是大我永恒,净是本自清净,指的是佛性的状态。你把关注点放在佛性上,你就是大的常乐我净。当你把关注点放到生灭的假相上,就是苦空无常无我,就是四颠倒见。所以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到不生不灭的佛性上。虽然你现在一时想不通这个不生不灭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你曾经听过这一堂课,你离这里就已经不远了,离你证得它就已经不远了。佛陀在经典中说:有人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当他看到海边的椰子树时,虽然他还没靠近岸边,但他已经不会再走错路了。因为他已经有了方向了,他离上岸也就已经不远了。同样,我们听到究竟的大乘第一义谛的时候,也许我们并未实证,但是从此我们不会再被迷信的、错误的、荒谬的言论所遮蔽,我们将会走的越来越快,成就越来越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获得究竟的涅槃。
所谓的“生灭”和“不生不灭”,决定于你把心关注于哪里。你把心关注到生灭上,你就是轮回;把心关注于不生不灭上,你就是涅槃。轮回与涅槃就是现象和本质的一体两面,就在你我一念之间。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佛,所有的佛之所以成佛,都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所有的佛都是依靠般若智慧而证得的。过去的释迦牟尼佛,现在的阿弥陀佛,未来的弥勒佛,以及如我等在座的各位,都将因般若波罗蜜多故,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我们都是依靠般若智慧而成佛,不是依靠你挣了多少钱,你捐了多少钱,你干了多少活,你吃了多少苦,浪费了多少粮食,不是,是依靠你对般若的理解,对空性的理解,而证得般若波罗蜜。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里赞叹般若波罗蜜多咒,般若波罗蜜多是依靠智慧而成就,称他为大神咒。神咒,就是真言,总持,大陀罗尼。由般若这一个突破点能包含、获得、拥有一切。所以一切的功德融摄在般若这一点上,对这个点,称作大总持。这个大神咒,具足无量神变,能改变我们的苦难;是大明咒,有无尽的光明;是无上咒,能令我们成就无上佛道;是无等等咒,没有任何一个法能和他相提并论;能除一切苦,能够消除众生所有众生的苦,能改变生活中的缺憾,改变你所处的这个世界;真实不虚,当我们了解空性的含义的时候,了解我们如如不动的本体的时候,就能除一切苦。就像你的身体抗体不好,刮风也感冒,下雨也感冒,吹空调也感冒,你只要有了抗体,身体很强壮,刮风下雨吹空调你都不感冒,就如同这个意思。有了般若智慧,绝对好用,绝对好使,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我们来探讨般若波罗蜜多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什么意思呢,咒语一般不翻译。咒语其实是祈祷文,你尽管去持念这个祈祷文,你将证得般若智慧。你说“我不知道意思怎么祈祷呢?”你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佛性知道不知道?(众答:知道)佛性知道。当你诵念的时候,佛性能听到吗?你听到佛性就听到,这是个无上的般若祈祷文,你经常持念它,你的般若智慧就将被你从内心深处被召唤出来,成为你的自性流露。
为了大家深度的理解这句话,简单的翻译一下。大家学过《大学》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在儒家四书五经中,属心性之学。“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和这个几乎是一个意思,就是:证得证得,快去证得,快去证得无上的智慧,带领大众一起证得,获得究竟的成就。“明明德”就是明了我们本有的自性,“在亲民”就是带领大众一起证得,“在止于至善”就是“菩提娑婆诃”,究竟成就,达到波罗蜜。可见无论是佛教的,儒家的,东西方的,所有的学问,只要是讲心性之学,无非都是这样说,鼓励我们去努力求证。证得之后再带领大众一起证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首先要自己证得,之后引领身边的人一起证得,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成佛了。就达到最高境界,就是菩提娑婆诃。菩提就是觉的意思。娑婆诃就是成就,就是成佛。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你对空性般若的无上法义,有了信心和觉受,不要独享,要与大众共享。我们也要做大树上先觉的树枝。佛陀是先觉的树枝,他觉悟了我们,我们再去觉悟其它的人,就是灯灯相传,绵延不绝,就叫无尽灯。我们如此去修就会彻底究竟的解脱。心经我们就学到这里,有什么疑问可以提一下。
信众1、我想问一下,如果有人生病了,有压抑感,用心理学如何排解?
法师:首先,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就像我们开车走错路了,要调整的时候,第一是先刹车,慢下来,调头。同样我们面对生命中的苦难,第一步先认可它,接纳它,你对抗它就格外的苦,接纳它再改变就有办法了。接纳在教法中称作“止观双运,定慧等齐”。先接纳本身就是定,定下来就能心平气和,当我们的潜意识,也就是我们称作我法二执的末那识保持平和的时候,就叫平等性智,当他平等性智的时候,大圆镜智就自然流现。大家观察,遇到问题,保持冷静平和的时候,你应对他的办法自然就出来了。当你愤怒对抗,你已经懵了。脑子就空了。你不必期望结果,就这样保持平和,这时候显现出来的灵性智慧就是般若智慧,是最准确的,观察事情,处理事情最准确最明白,解决起来最快捷。这是在各个宗教修行中都认可的基本法则,接纳它。你如果排斥它,就会动嗔。
贪嗔痴是怎么来的呢,贪是勾招世界,老想招惹这个世界。招惹名招惹利,老想把人家的占有到自己这边来,叫勾招世界,贪心就起来。越贪越重,刹不住车。你说我弄够了我就不贪了,没个够,贪东西就跟喝盐水解渴一样,越喝越渴,越喝越不过瘾。就像吸毒,我吸了这根再也不吸了,刹不住车,要解决贪心,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甘心平凡”,做个平凡人。咱们在座的也没官二代,也不是太子党,也不是富二代,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咱就是凭劳动上班挣钱养家,就这么简单,做个平凡人。我们也别想成名人,当太大的官,你今天当的这个就已经难为你了,你做的很不错了,你也别想当国家主席,要甘心平凡。你也别想到挣多少钱,上市,500强,没用。进500强怎么了,乔布斯不也500强,也得癌症死了?巴菲特也得了前列腺癌,一样。所以要甘心平凡,就是挣碗饭吃,你就500强,也是吃两碗米饭,一份菜;你就是穷人,咱也照样买的起两碗米饭,一份菜。所以说甘心做个平凡的人,就能保持平和了。甘心平凡,反倒往往做出不平凡的政绩。不甘心平凡,只能焦头烂额,跟打了激素似的亢奋、烦恼、痛苦。甘心平凡就能够断掉贪。
再就是嗔。嗔是怎么产生的呢?对抗现实,对抗已经发生的现实。都已经发生了你对抗,生病了你想:老天凭什么对我不公平,让我生病?凭什么?!你生就生了,踏实接纳就是了。肝炎就肝炎,癌症就癌症,感冒就感冒,你认了就行了,也别去纠结,就这样。接纳就平和,排斥就动嗔。“他说我坏话,他凭什么说我?”他说吧,让他说去,就不嗔了。你要接纳现实,就容易保持平和。还要“广行祝福”:不管看到谁,你都祝福他,看到小孩子,你祝福他健康成长;看到老年人,你祝福他健康长寿;看到中年人你祝福他事业有成,看到女人你祝福她越来越漂亮;看到花儿你祝福它越来越美。你祝福这个世界,祝福国家越来越强盛和谐;祝福世界灾难不生,疾疫不临。不管对谁,你在心里都真诚祝福:祝福你的邻居,祝福你的朋友,你的同事,祝福爱你的,祝福恨你的,祝福帮助你的,也祝福伤害你的!当你广行祝福,你心里就美好了,此时此刻你就是大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时候贪嗔痴就没有,生病不生病,有钱没钱,都不会障碍你的快乐。只在你的一念之间,要调整,瞬间就解决;要想搞定世界,三大阿僧祈劫,也搞不出个故事来。你要想改变内心,弹指间搞定了,就解决了。
愚痴。愚痴就是没事找抽,自寻烦恼。明明有是非他非要去打听,你打听是非干什么?老想打听小道消息,“他怎么说我了?你对我说说他怎么说我了?”“没怎么说”“不对,他肯定说我了!”你看这就叫愚痴。真要有人告诉你是非,你要立刻斩断:“别跟我说!”就叫智慧,明白这个道理吧?愚痴就是自我纠结,自寻烦恼。怎么就不愚痴呢?自得其乐,自我喜悦。自己给自己创造快乐。这个世界谁都不欠你快乐,你别指望政府要给你快乐,老公要给你快乐,同事要给你快乐,师父要给你快乐……,大家都不欠你的,要想快乐你自己跟自己逗乐就行了,没事找乐。要自我喜悦,你依靠别人喜悦就来的不可靠,人家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就不可靠。你要自己创造喜悦,自娱自乐。学会这个,就是不愚痴了。
我们学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就是让我们打开心门,让我们本有的佛性智慧显现出来,照彻天地,自利利他,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享受上天赐予我们的生命。我们不要再伤害我们的生命,不要再破坏我们的幸福。我们要保护幸福感,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自己,爱一切人!我们要感恩佛陀,感恩三宝,感恩历代祖师,感恩天地万物!
信众2、有人做梦,有时候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怎么看待?梦见去世的亲人,怎么办?
梦,是潜意识造作的境。如果你修密法,可以用梦境指导你修行,提示你的次第。如果你不修行密法,梦,就不用拿它太当回事,随它缘生缘灭。如果你修密法,梦境中求上师灌顶,睡梦瑜伽等,有一系列的修法。我们大家没修这个法,梦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随缘显现,随缘消失就是了。不必太关注他,没有合理的指导你关注它,会搞的你神经衰弱都有可能。不必去理它,醒了,醒了就没了,这样。我们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你梦见去世的亲人,也是你内心对他的思念,为了解决你的思念,你多念佛,诵经回向给他,无论他是转世为人还是轮回三途,都将在你诵经念佛的回向之后,得到解脱。如果他转世为人,你诵经念佛回向给他,他也会心情好,容易开启智慧;如果他在饿鬼道,你念佛他就超越,就容易迅速的从苦道中解脱出来。所以念佛诵经回向给亡者,也是对先人寄托哀思、帮助他们的最好方法,也是知恩报恩的必须。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大众共修三皈依: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弟子众等,往昔以来,种种恶行,无量无边。贪心嗔恨,愚痴无明,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作乱,顶撞父母,不敬师长,不教子女,不信因果,毁谤三宝,种种恶业,累积如山。今在佛前,至诚忏悔。
弟子众等,尽未来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弟子众等,尽未来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弟子众等,尽未来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海众佛菩萨
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南无伽蓝圣众菩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桌子和椅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