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出海号”载人潜水器能潜入水底五千米以下呢用什么符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5000米级海试第5次下潜
中国大洋协会在印度洋获得1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 享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
正在大洋协会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进行5000米级海试的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完成第五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0米
图表:“蛟龙”探海。 新华社记者 高山 林汉志 编制
新华网北京8月2日电(罗沙、李芊丽)记者2日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获悉,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日前核准了大洋协会提出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申请,使大洋协会在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1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并在未来开发该资源时享有优先开采权。
据悉,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是在日前在牙买加召开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7届会议期间批准这一申请的。这是自国际海底管理局2010年5月7日通过《“区域”内多金属硫化物探矿和勘探规章》后接受和核准的第一份矿区申请,申请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位于西南印度洋中脊,限定在长度990公里、宽度290公里的长方形范围内。
据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金建才介绍,此项申请的获悉,标志着大洋协会继2001年在东太平洋获得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后,在国际海底获得第二块享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海底矿区。
国际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由海底热液作用形成,富含铜、铅、锌、金和银等金属,主要分布大洋中脊区域,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其赋存的环境对于人类认识海洋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 正文
本网专访:蛟龙号深潜海底5000米龙宫探宝(图)
潜水器海试母船“向阳红09”
    我国2001年由科技部立项、国家海洋局具体组织“蛟龙号”研制,全国50多家科研单位参与,潜水器本体由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牵头,水面支持系统由701研究所设计,试验母船由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保障。2007年完成研制,2009年开始进行海试。
蛟龙号机械手在我国南海海底插放国旗
    青岛新闻网5月7日讯  2011年7月,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冲击5000米深海,缔造我国海洋科研新传奇。捷报传来,关注国家深潜事业、探寻海底神秘世界已成为网民朋友关注的热点话题。青岛新闻网邀请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我国载人潜水器海试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为网友解读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解答网友关心的话题。
    主持人:刘局长您好!本次“蛟龙”号完成载人5000米深潜试验,主要取得的成果和科研意义有哪些,请您给网友朋友们解释一下好吗?
    刘心成:各位网友好,2011年“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东北太平洋海域成功下潜到5188米大洋底部,中央电视台和有关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引起了广大热爱海洋的观众的高度重视,很多媒体进行了采访,也有很多网友进行了跟帖,发表了对5000米海试成功的一些看法。
    大家都知道,载人深潜目前在世界上属于起步时间不长、难度非常大的一项科学研究,这个5000米海试的成功主要成果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我们的潜水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检验;第二,是我们培养、锻炼了一支海试队伍,由全国13个大的单位、96名同志组成,大家从事的专业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单位也不同,大家为了中国的载人深潜事业,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团队,远离祖国,奔赴大洋深处,进行了载人深潜海试。大家团结奋斗,拼搏奉献,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第三,我们培养了中国人自己的潜航员,这也是我们国家自己选拔、培养的两名潜航员,一个叫付文韬,一个叫唐嘉陵。这两名同志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又经过了长达5年多的专业培训,目前已经具备了在极端海洋环境中操纵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能力;
    第四项成果是,使我们中国进入到了世界上仅有的5个载人深潜俱乐部的国家,目前有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再就是我们中国人到达了极端环境。
上一篇:下一篇: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起航 潜向5000米深海
当前位置: >> >>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起航 潜向5000米深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来源:新华社
【E-mail推荐
    新华社江苏江阴7月1日电(记者 余晓洁)伴随着“向阳红09”母船一声汽笛长鸣,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5000米海试(中国大洋第25航次)1日从位于江苏江阴的苏南国际码头起航。
    起航仪式上,“蛟龙号”队员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宣誓,牢记祖国人民重托,坚决完成海试任务。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向“蛟龙号”海试队授旗。
    未来47天,它将载着中国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攀登科学高峰、探索深海奥妙”的科学梦想奔赴东北太平洋,潜向5000米的深海。
    “这次将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载人海试领导小组副组长金建才说。
    这将全面考核“蛟龙号”在5000米水深的设计功能和性能,锻炼和培养中国载人深潜技术能力。这条“中国龙”的设计下潜深度是7000米。
    去年夏,“蛟龙号”在3000米级海试中最深下潜到3759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今年5000米任务将更具挑战性。”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说,一是试验海区距祖国大陆约1万公里,往返航行需要1个月。二是海区试验环境复杂多变。三是5000米下潜目标是对中国载人深潜全新考验。
    金建才介绍说,过去近一年里,针对3000米海试中反映的问题,全体研发人员先后完成了作业系统、绝缘检测系统和视频系统升级等技术改进工作。“中国蛟龙”得到了全面的检测、维修和保养。同时,“向阳红09”母船和水面支持系统适用性也进一步改造,“蛟龙号”海底作业和海试配套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本次海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深海载人潜水器是快速、精确地到达各种深海复杂环境,进行高效勘探、科学考察和近海底作业的装备,是和平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
    2002年,科技部将“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通过自行设计、自主集成,打造一条地道“中国龙”。
    今年5000米级海试仍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
    “本着边试验、边应用、边改进的精神,海试选择在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东北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进行。”金建才说。
    1日,来自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研制参试单位的近百名队员,信心百倍地踏上中国载人深潜“创纪录之旅”。
 相关链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康丽琳蛟龙号5000米载人深潜_科技时代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导读:“蛟龙号”在北京时间26日6时12分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
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3点42分,中国载人深潜潜水器“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第五次下潜试验,随后开始返航。[]
北京时间7月28日和30日,蛟龙号先后完成了第三、四次下潜任务。潜航员叶聪讲述了两次深海潜航经历。[]
30日13时2分,蛟龙号在完成第四次下潜并在海底布放木雕的中国龙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
蛟龙号概况
?长×宽×高:8.2米×3.0米×3.4米
?空重不超过22吨,最大荷载是240公斤
?最大速度每小时25海里,巡航每小时1海里
?最大工作设计深度7000米,理论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海洋
?去年在中国南海创目前最大下潜深度3759米
?此次海试目标在东北太平洋突破5000米深度
解析蛟龙深潜
?本领:可以对多金属结核资源进行勘查,通过摄像、照相对多金属结核覆盖率、丰度等进行评价;可执行水下设备定点布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检测等复杂作业。
?制造: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从方案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
?意义:次冲击5000米成功,将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蛟龙号将可到达70%全球洋底,同时为明年7千米海试奠定基础。
?任务:将执行大约4次下潜,完成任务后返航,总共任务期将持续47天左右。
7月26日第二次下潜
  当一提起“蛟龙号”时,刘峰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可以这么说,这次5000米深潜的准备比之前1000米和3000米都更加充分,所以我非常有信心。”[]
  “蛟龙号”:我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全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完成。[]
   叶聪说自己是“深海的哥”,他是中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首席潜航员。在他口中,载人深潜就像游戏一样有趣,而深海底就是他们的游乐场。[]
蛟龙5000米深潜八问
一问:为什么舍近取远,跑到很远的东太平洋海域试验?
答:我国海域也具备海试条件。选择东太平洋,一是这个海域深度在米之间具备深度条件;二是在这个海域试验,不仅是对深海资源的勘探,也是有效履行国际公约相关职责。
五问:5000米海试和已完成的3000米海试有什么区别?
答:3000米和5000米相比,难度就反映在深度上,这意味着水压增加,对潜体结构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同时还考验着潜水器的密封情况。
二问:夏季海面上季风频繁,为什么选在7月启航?
答:选择在7月是多年海洋科考经验的积累,这个季节海矿资源比较好,利于勘探。向阳红9号本身就是一艘远洋科考船,能够应付一般的风浪,如遇多年一遇飓风巨浪,我们也会规避的。
六问:如果“蛟龙号”下潜5000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答:此次海试要达到5000米,大约需要2个小时不到一点,但下潜过程不是匀速的,因为随着深度增加,密度、浮力将增加,潜水器本身会发生变形,所以会适时控制下潜速度。
三问:海底环境复杂,如何保证潜水器和潜水员的安全?
答:在紧急情况下,潜水器可以把携带的铁块抛弃,不行的话还有很重的蓄电池箱也可以抛弃,采样篮也可以抛弃,如果机械手被缠住了,我们还可以“断臂”,也可以抛弃。
七问:为什么每次海试都选择在江阴码头启航?
答:虽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由多个研究院所参与研制,但最后总装工作由中船重工七二所承担,而七二所就在无锡,在这里上船当然更方便。
四问:蛟龙号设计下潜深度为7000米,为什么海试不能一下子直接下潜到7000?
答:根据国际惯例,不会立即达到设计深度极限,而是按20%的递增幅度慢慢下潜,所以蛟龙号从,从,最后才是7000,这样可以在一次次的下潜中发现问题
八问:如果这次5000米海试成功,意味着我国载人深潜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答:去年7月,蛟龙号在我国南海创下3759米下潜纪录,使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载人深潜技术国家。如此次冲击5000米水深成功,蛟龙号可到达70%全球洋底。
深潜关键词
?最多:俄罗斯――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深潜器最多的国家,最著名的是1987年建造完成的和平一号、和平二号两艘6000米级深潜器,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很多镜头就是它们探测的片段。
?最深:10916米――世界最大载人潜水深度为10916米,由美国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保持,这个纪录至今已保持51年。1960年1月,科学家雅克?皮卡和唐?沃尔什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潜入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
?最传奇:阿尔文号――“阿尔文”号是世界上著名的深潜器,服务于美国的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从日下水至今已工作47年。1986年,“阿尔文”号再建新功,它成功地参与了对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搜寻和考察。
图解蛟龙号
蛟龙深潜意义何在
5000米深度的载人深潜试验,是此前3759米成功后的延续,也是未来冲击7000米深度最终目标的必经积累。5000米的深度背后,将是70%全球海洋洋底的畅行无阻。7000米,这个数字则是99.99%。相对于99.99%,人类至今对深海的了解甚至可能不到1%。毫无疑问,和“世界载人深潜俱乐部”的四个发达国家一样,“中国蛟龙”潜海,是带着对深海的无穷向往和好奇之心下潜的。
在“蛟龙”号诞生之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四个国家拥有载人深潜器。这些国家的深潜器最大工作深度为6500米,而“蛟龙”号的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论上它的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蛟龙”号的诞生和启用,让中国终于有了参与这场争夺战的能力。
1977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了美国地质学家的一个惊人发现。他们乘坐“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底裂谷航行时,发现了一个充满生命的热泉口。这些奇怪的热泉温度竟然高达350℃。更奇怪的是,在热泉口附近浮游着各式各样、前所未见的生物。这个在没有阳光的大洋深处、在超过沸点的海水里、在高压的深海环境下的生命系统被发现后,便成为生命形成和演化方面“无法解答的复杂谜题”。
2010年蛟龙3759米海底插国旗
?回放:日我国宣布蛟龙号到达3759米深的海底,通过机械手,潜航员相继把一面五星红旗和寓意中国载人深潜成功的龙宫标志物,布放到了3759米的海底。
?困难:深潜实验流程复杂,项目庞大;大海表面波澜起伏,越往下沉则越发静谧;失误同样在所难免。
?技术:海底压强巨大,对密封性要求很高;对潜航员的舱内安全保障系统技术要求很高,不逊“神六”飞船。
法国1985年研制成的“鹦鹉螺”号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共下潜1500多次,完成过深海海底生态等调查搜索任务。
俄罗斯是目前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较著名的是1987年建成的“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6000米级潜水器。
日本1989年建成了下潜深度为6500米的深海6500潜水器,水下作业时间8小时,曾创纪录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
美国是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家之一,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是他们的代表作,可以下潜到4500米的深海。
专题内搜索
专题制作:刘允 郭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豪勇七蛟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