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沙盘模型攻击会退出来

软件介绍:Sandboxie(沙盘破解版)允许你在沙盘环境中运行浏览器或其他程序,因此运行所产生的变化可以随后删除。Sandboxie可用来消除上网、运行程序的痕迹,也可用来还原收藏夹、主页、注册表等。即使在沙盘进程中下载的文件,也会随着沙盘的清空而删除。Sandboxie此软件在系统托盘中运行,如果想启动一个沙盘进程,请通过托盘图标(而不要用原方式)启动浏览器或相应程序。 提示:该软件不支持安装在中文目录沙盘软件是个神奇的东西,它会在系统中虚拟出一块与系统完全隔离的空间,我们称之为沙盘环境,在这个沙盘环境内,你运行的一切程序都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即使沙盘环境感染了病毒,而你真实的系统也会安然无恙!Sandboxie 就是一个轻量级的沙盘软件,你可以将浏览器和其它一些程序放在Sandboxie的沙盘环境中运行,来保护一些未知网页及下载的应用,特别是测试一些软件时非常实用!
Sandboxie(英译“沙盘”)允许你在“沙盘环境”中运行浏览器或其他程序,这个“沙盘”个人感觉就是跟“影子”一样的概念罢了。因此,在沙盘中运行的程序所产生的变化可以随时删除。可用来保护浏览网页时真实系统的安全,也可以用来清除上网、运行程序的痕迹,还可以用来测试软件,测试病毒等用途。即使在沙盘进程中下载的文件,也可以随着沙盘的清空而删除。&沙盘和影子系统的区别在哪?如果大家对“影子”/“沙盘”这2个概念还不清楚的话,这里引用官方的一段话:电脑就像一张纸,程序的运行与改动,就像将字写在纸上。而Sandboxie就相当于在纸上放了块玻璃,程序的运行与改动就像写在了那块玻璃上,除去玻璃,纸上还是一点改变都没有的。如果还需要再解释一下的话,Sandboxie就是相当于在你要运行的程序与系统之间建立一个隔离层,当我们运行程序的时候,就会将程序直接调入该隔层中,此后,程序对系统所做的修改,都会被限制在这个隔离层中,而不会真正地去触及系统。这样的话,就算电脑感染了病毒和木马,也不会对系统造成真正的伤害。
是不是跟影子系统很像?呵呵,王军恒老师认为其实它们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影子系统是对整个系统进行保护,而 Sandboxie是对电脑的局部进行保护。Sandboxie一般是设置某个程序在“沙盘”中运行,而不是将整个Windows都置于“影子”模式下。也就是可以很灵活地设置一个或几个觉得“危险”的程序运行在“沙盘”,而其他一切则正常运行。因此,对普通用户来说,Sandboxie的局部保护功能可能会更加方便。而且,用户还可以设置让Sandboxie像影子系统一样对整个系统进行保护的哦。
提示:该软件不支持安装在中文目录
1、首先运行压缩包中的SandboxieInstall.exe安装程序进行安装原版程序!2、安装完成后记得先不要运行程序!3、运行CK目录中的两个破解补丁来破解激活!4、切记,打补丁时一定要关闭(即所安装程序的主程序).否则会失败的!
包含 x86/x64版本,请选择使用! 关键字:
下载地址:
如果您发现该软件不能下载,为了保证您快速的下载,推荐使用[网际快车]等专业工具下载. 为确保所下软件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站内软件都是由网上收集,只供网友学习使用,如果所收集的软件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来自子话题:
&p&有些感情纠缠久了,到后来你已经分不清,到底你是要爱,还是要赢。&/p&&br&&p&-葛婉仪&/p&
有些感情纠缠久了,到后来你已经分不清,到底你是要爱,还是要赢。-葛婉仪
来自子话题:
这几年收到特别多家属来信询问,不知道为啥,男生来问女朋友和老妈的比较多:)&br&&br&作为家人其实很辛苦。我听到很多家人焦急、沮丧、愤怒、或者耗竭,有几个小建议:&br&&br&&b&1)不要希望对方按照我们的期望迅速的好起来。&/b&&br&这一方面会使得生病的那个人有更多的压力和自责,也会使得家属自己体验更多的无力感和挫败感。&br&&br&&b&2)允许自己有情绪。&/b&&br&允许自己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很高兴、或者是很愤怒,都是有道理的。&br&以前有人讲说,自己的妈妈抑郁很严重,于是自己遇到高兴的事情,总会觉得愧疚;或者作为亲人,自己始终无能为力而产生的愤怒感。这些情绪都很常见,也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应对这样有压力的事件之中,一定会经历的情绪。&br&&br&&b&3)你有权利来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情绪。&/b&&br&我的意思并不是要你去伤害那个生病的人。而是同样多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自己的兴趣、按照普通生活的样子,去经营自己的生活。&br&&br&&b&4)先照顾好自己。&/b&&br&大概是因为普通人对于抑郁症的患者以前有过多的误解,于是最近几年的科普多有用力过猛:比如绝不要跟他们讲道理、绝不要去鼓励他们坚持,etc,我也曾经是这众多科普大军中的一份子。&br&&br&但这多有一些矫枉过正的意思,对于家属来讲也多有些不公平。一个人生病,我们去理解TA的病情,理解TA的局限,但并不意味着你作为家人要做一个“完全的好妈妈”,去“宠溺”一个“玻璃心”的孩子。&br&&br&适当的现实的反馈,对于病人这个个体来讲,也是一种尊重。&b&随之而来的是,当你尊重自己的情绪,也尊重对方的情绪,照顾好自己,对他人的照顾才能持久。&/b&&br&&br&&b&5)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b&&br&提供陪伴,大概是家人能做的最多的事情,也是家人能够做到最好的事情了。不要试图用“亲情”去拯救对方,粗暴的说,“关心则乱”,会使得患者既不能真的表达真实的情绪,也会使得家人自己有更多的情绪:)&br&&br&鼓励患者多和医生、心理咨询师沟通。医生提供诊断和药品的支持;心理咨询师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情感空间。&br&&br&让专业者去做他们份内的事情。你只需要安静地做好你这个陪伴者就好啦。&br&&br&&b&附:&/b&DASS-21评估表:抑郁、焦虑和压力的测量: 戳-& &b&&a href=&/testings/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测试你的情绪状态&i class=&icon-external&&&/i&&/a&&/b&&br&---------------------&br&关注简里里(心理咨询科普)公众账号:简里里&br&简单心理&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 class=&icon-external&&&/i&&/a&&br&找到适合你的心理帮助
这几年收到特别多家属来信询问,不知道为啥,男生来问女朋友和老妈的比较多:)作为家人其实很辛苦。我听到很多家人焦急、沮丧、愤怒、或者耗竭,有几个小建议:1)不要希望对方按照我们的期望迅速的好起来。这一方面会使得生病的那个人有更多的压力和自责…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请你记住,一定不要把完美主义当作优点。&br&完美主义者其实内心是害怕和恐惧的,特别担心别人的否认带来认知上的错觉,所以拼命去不厌其烦的做到极致以达到被别人认可的目的。&br&这样长期下去的后果是,你会对自己要求越来越苛刻,但实际上你的精力达不到所企及的高度,而有一天觉得撑不住的时候,会变成懒散的拖延和抑郁情绪。&br&改变的方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br&1 首先认识到完美主义是缺点,认识到人无完人的道理,尽力说服自己&br&2 去豆瓣的完美主义的小组多学习学习&br&3 给工作或学习的各类事物做好分类,做好轻重缓急的准备,紧急而重要的事可像以前一样,不重要的事情,请务必务必做的有瑕疵,看看有什么后果?什么恶性后果也没有?那你就更强化了消除完美主义的意念。&br&4 如果你有伴发性的强迫症,请多听听心理FM之类的轻松句子,会舒缓你的焦虑情绪。&br&5 多运动,少玩电脑。
请你记住,一定不要把完美主义当作优点。完美主义者其实内心是害怕和恐惧的,特别担心别人的否认带来认知上的错觉,所以拼命去不厌其烦的做到极致以达到被别人认可的目的。这样长期下去的后果是,你会对自己要求越来越苛刻,但实际上你的精力达不到所企及的…
来自子话题:
第一名的&a data-hash=&336f0713cfab072b0ddf7ea30ad53d35& href=&/people/336f0713cfab072b0ddf7ea30ad53d3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谢卓洪& data-tip=&p$b$336f0713cfab072b0ddf7ea30ad53d35&&@谢卓洪&/a&同学,你的回答除了第二个“为什么是7”,其余都不对。还有&a data-hash=&05cb7f4a0ddb161f779757& href=&/people/05cb7f4a0ddb161f77975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负二& data-tip=&p$b$05cb7f4a0ddb161f779757&&@负二&/a& 老师,这个是有暗示的。&br&为什么不停让你计算,是为了占有你的认知资源,这样你不容易想别的,更容易受暗示。&br&第一个为什么会是白菜,是因为它的指导语一直在告诉你,“卷动卷动,继续卷动”,卷起来的蔬菜除了白菜还有什么?我能想起来的是卷心菜。&br&第二个是&a data-hash=&336f0713cfab072b0ddf7ea30ad53d35& href=&/people/336f0713cfab072b0ddf7ea30ad53d35&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谢卓洪& data-tip=&p$b$336f0713cfab072b0ddf7ea30ad53d35&&@谢卓洪&/a&的答案已经说了。&br&第三个卷动的符号从“************”,变成了“& & & && ”,后一个明明是锤子的暗示嘛。至于为什么是红色,据说当它的指导语说“快快”的时候,你会产生焦虑的情绪,而红色是和紧急、焦虑联系在一起的。&br&这心理暗示的题目还蛮经典的,虽然按我同学的话说,我第一次看这个题目,猪肉才8块,而且还是五花肉。
第一名的同学,你的回答除了第二个“为什么是7”,其余都不对。还有 老师,这个是有暗示的。为什么不停让你计算,是为了占有你的认知资源,这样你不容易想别的,更容易受暗示。第一个为什么会是白菜,是因为它的指导语一直在告诉你,“卷动卷动…
来自子话题:
排名第一答案的&a data-title=&@Snorri&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440fa71f3d1bcfb8b239cb86a7cc7a9c& href=&/people/440fa71f3d1bcfb8b239cb86a7cc7a9c& data-tip=&p$b$440fa71f3d1bcfb8b239cb86a7cc7a9c&&@Snorri&/a& 的道理虽然对,却恐怕弄错了逻辑关系,“老年痴呆”这个命名的问题&b&并非在于用疾病的名字去侮辱人&/b&,&b&而是在于用侮辱人的词汇去描述疾病&/b&。&br&&br&&b&关于“痴呆”这个词&/b&&br&道理很简单,“痴呆”这个词在我国古已有之,用来形容人呆傻愚蠢,或者描述一个发呆的状态。“痴”与“呆”分别用来形容傻自不必说,单说“痴呆”组合成词:&br&宋:《京本通俗小说o错斩崔宁》:“聪明伶俐自天生,懵懂&i&痴呆&/i&未必真。”&br&宋:范成大 《卖痴呆词》:“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i&痴獃&/i&召人买……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i&痴獃&/i&千百年。”
癡獃:同“ 痴呆 ”。卖痴呆: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痴卖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br&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又不是&i&痴呆&/i&懵懂,不辨个南北西东。”&br&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 萧经邦幼不慧,年三十餘,&i&痴呆&/i&不省事。”&br&&br&可见,我国古代以来“痴呆”就属于一个贬义词。&br&&br&&b&医学中的痴呆(dementia)和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何时开始使用的呢?&/b&&br&&br&英文中,dementia这个说法是19世纪末期才出现,用以形容一系列精神和心理疾病;Alzheimer's disease最早由德国精神科医师及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在1906年描述记录,之后英文中以他的姓Alzheimer命名这个疾病。&br&&br&那么中文用“痴呆”来命名又是什么时候?&br&&br&日本的江户末期到明治初期,很多西医西药被翻译成日文。“痴呆”的英语是Dementia,明治5年(1872年)的时候日文书《医語類聚》上把Dementia翻译为“狂ノ一種”,大概是疯狂一类的意思。在这以后Dementia一直没有固定的日文学术用语,曾经叫过“痴狂”、“瘋癲”、“痴呆”等词。明治41年(1908年)日本精神病学权威呉秀三提倡,把以前的Dementia译法统一成“痴呆”,从此开始逐渐推广。&br&&br&例如:&br&1917年,进入日本词典《大日本国語》;&br&1919年,有島武郎发表小说《或る女》,里面有句“如何かして倉地を痴呆のやうにしてしまひたい”;&br&1920年,寺田寅彦发表杂文《丸善と三越》,里面有句“ 其贖罪の為に種々の痴呆を敢行して安心を求めんとする ”。&br&1927年,“痴呆”一词作为正式的医学用语进入《 研究社新英和大辞典》;&br&1934年,“痴呆”一词进入百科辞典《広辞林》,表示民间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了。&br&&br&我国对痴呆症的命名可能来自于当时的日本。1929年《医药评论》出现麻痹性痴呆 (Dementia paralytic) 的疟疾疗法 (Malariakur),1932年《中华医学杂志》有“注射间日疟原虫对于治疗麻痹性痴呆的功效:The inoculation with tertian malaria in the treatment of dementia paralytic”,1937年《医药学生》有“早发性痴呆用胰岛素的震荡疗法”,1948年《苏联医学》有“早发性痴呆之并合疗法”,1948年《医潮》有“麻痹性痴呆”等使用“痴呆”于医学文献中。1928年创刊于上海、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迁台的《中央日报》,则于 日首次使用了“痴呆症”。而冠以“老~”的如“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老人痴呆”、“老人性痴呆”等除散见于《中央日报》外,也常见于1950年创刊的《中国时报》及含1951年创刊的《联合报》系中。1946年创刊的《人民日报》中也频繁使用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等词语,近20年来才开始用阿兹海默、阿尔茨海默病、阿尔察默病等。&br&&br&所以,这错就错在&b&我们一开始就使用了贬义词去命名这个病&/b&。当然,也不能完全责怪命名者不懂得尊重人,医学的人文关怀也是到了20世纪末才被重视,当时的人们只是试图用症状来描述这个疾病而已,很难意识到这个名称会给患者带来什么影响。&br&&br&&b&“老年痴呆”这个名称有哪些坏处?&/b&&br&1.
对患者的侮辱&br&“痴呆”应属贬义词,这样的词语会给相关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带来很大的伤害,由此引发的恐怖感和羞耻感,更给该病的发现和治疗造成了障碍。有的患者悲观失望情绪的产生,必然为这种疾病的治疗护理增加了困难。&br&&br&2.
没有准确地表现病症的整体概念,容易造成误解&br&“痴呆”会给人们造成“这些患者什么都不知道”的错误印象,常使患者感情受到伤害。而且认知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有不同的表现,无法用“痴呆”一词来概括整体的情况。&br&&br&3.
延误早期诊断和治疗&br&如上所述,“痴呆”一词对患者和家属造成了情绪上的负面影响,易让人觉得这是可怕的、丢人的事,因此拒绝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就延误了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时机,使得病情更加的恶化。&br&&br&&b&其他国家和地区怎么看这个问题?&/b&&br&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并不是盲目的效仿,而是根据他们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考虑。&br&&br&英语国家:&br&痴呆始终是dementia,老年痴呆始终是Alzheimer's disease,从没有改过。骂人蠢也没听过高端到骂人dementia的,骂人名词与医学名词分得比较开。所以他们不存在需要更名的问题。&br&&br&“痴呆”一词的根源--日本:&br&2004年,日本厚生省决定修改“痴呆”这一疾病名称。厚生省在网站上列出6个替代病名供网民选择,这6个候选替代病名为:认知症、认知障碍、遗忘症、记忆症、记忆障碍、阿尔茨海默综合征。除了这6个备选名称之外,网民也可以提供自己认为更合适的名称。更改疾病名称,并非如想象那样简单,须得顾及历史、传统与现实。如果采用一个过于优美的语词替代“老年痴呆”,反而不能确切地表达疾病的实情,也不能给家属和护理人员传递科学的信息,无法使他们意识到所要面对的辛劳和付出。日本厚生省要求网民考虑替代名称必须简洁易懂,不使病人感到受辱,不让病人心情变糟,又要与“痴呆”一词含义相近,避免产生认识与治疗上的混乱。2004年12月,日本厚生省根据网民投票结果,正式将“痴呆症”改名为“认知症”,并决定在2005年日本保险制度中,把“认知症”作为法律用语正式使用。&br&&br&韩国:&br&与日语同属一个语系的韩语中,“痴呆”(??)一词并没有更名,沿用至今。&br&&br&中国台湾:&br&目前台湾一般通用的‘(老人) 失智(症)’在各报首次出现的时间都在1990年代,如日 《联合报》有‘痴呆症属脑部病变,亦称失智症’的说法,同年7月6日长庚医院精神科医生刘嘉逸发表于《中央日报》的“你知道吗?痴呆症不是老年人‘专利’,年轻人一样可能发生,有人主张改称‘失智症’较为妥切”一文中提到,痴呆症的英文是 dementia,翻译成“痴呆“意义没错,却有失厚道,易引起病患及家属的不快,近年有学者主张改为“失智”,信、达、雅兼具,值得提倡。目前,“失智症”这种说法已基本在台湾学术界及日常使用中取代“痴呆症”。&br&&br&中国香港:&br&香港在2010年一间非政府机构举办的“老年痴呆症”新名称创作比赛中,“脑退化症”最终获奖,但由于脑部退化并非引致老年痴呆症的唯一原因,亦不能完全反映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因此医管局和卫生署没有采用“脑退化症”为医学上的正式名称。2011年,10个医学及长者团体,经过半年讨论及咨询患者、家属后,建议把“痴呆症”改名为“认知障碍症”,并已向医管局及卫生署建议采用,正等待当局回覆。&br&&br&可见,使用“痴呆”这个贬义词汇来命名疾病的国家和地区中(主要在亚洲),除韩国外,基本都反省了这个命名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中国多年前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较正式的态度去解决。去年央视等多家媒体也在呼吁为“老年痴呆”正名,虽然速度慢了,但在我看来,这趋势总是好事,对患者、对家属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是利远远大于弊的。&br&&br&这正名的一小步,说不定是文明进步的一大步。&br&&br&注:以上大多数内容修改自我去年的一篇文章,原计划写进博士毕业论文里并发表在中文杂志上,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知乎各位共享即好,&b&欢迎提意见,谢绝转载&/b&。
排名第一答案的 的道理虽然对,却恐怕弄错了逻辑关系,“老年痴呆”这个命名的问题并非在于用疾病的名字去侮辱人,而是在于用侮辱人的词汇去描述疾病。关于“痴呆”这个词道理很简单,“痴呆”这个词在我国古已有之,用来形容人呆傻愚蠢,或者描述一…
来自子话题:
谢邀! &a data-hash=&200a257baca7b4b228dbe& href=&/people/200a257baca7b4b228db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00a257baca7b4b228dbe&&@蒋龙玉&/a&&a data-hash=&eabf0bd03acda8aa8bfe5e& href=&/people/eabf0bd03acda8aa8bfe5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eabf0bd03acda8aa8bfe5e&&@Calimero&/a&&br&&b&【友情提醒,大家请勿对号入座,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这里非临床诊断,科普心理学知识而已!】谢谢网友 &a data-hash=&5fd72c21b4efef6f3356a18& href=&/people/5fd72c21b4efef6f3356a1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fd72c21b4efef6f3356a18&&@黄仲钧&/a& 提醒&/b&&br&从题主发的贴吧的帖子包括他的回复可以知道,这位网友反复多次自残、自杀,甚至因为自残自杀而入院过。但仅限于此,这里无法因为一条贴吧的帖子就断定该网友是抑郁症还是什么心理疾病。包括题主后来补充的,希望大家不需要再提及请他的父母带他看医生之类的话。&br&给题主一点思路吧。有一种疾病叫边缘性人格障碍。&br&贴一位同行的科普贴给大家。 &a data-hash=&ada80b5f3635fbd690a0ad& href=&/people/ada80b5f3635fbd690a0a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ada80b5f3635fbd690a0ad&&@刘昭&/a& 【在你微博看到如此好的科普图,借来科普一下!感谢!】&br&&img src=&/fdfcffd090add824b4ec4e_b.jpg& data-rawwidth=&985& data-rawheight=&10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5& data-original=&/fdfcffd090add824b4ec4e_r.jpg&&&br&好了,言归正传,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作为网友,你能够帮到他的地方非常少,本身他已经与你较少交集,再者,因为BPD的患者人际边界模糊,很容易将身边的人卷入到他们的事情中心,将自己成为灯光灯下的焦点。纵使是一张割腕的图片,也可能对题主及其他贴吧的吧友们,甚至在知乎的知友们产生二次创伤。【可能你们会反驳说,这还不如CSI等等血腥呢,怕啥。】【二次创伤我就省略一万字吧!】 真的想帮助网友的话,就尽量少围观 ,不转发他的割腕帖子和 照片,围观的效应于他而言是大家的注意力。这也是大部分BPD患者一直向往的关注度。所以作为网友的你,可能需要先照看好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哦~~他的反复自残于你而言,是什么样的感受?对你来说想去帮助他的冲动不能完成会有何感触,都会需要你慢慢消化。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去承认和接纳我们个体可以提供帮助的局限性和无力感。&br&&br&好了,科普到此结束!大家该散还是散去吧~~
谢邀! 【友情提醒,大家请勿对号入座,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这里非临床诊断,科普心理学知识而已!】谢谢网友
提醒从题主发的贴吧的帖子包括他的回复可以知道,这位网友反复多次自残、自杀,甚至因为自残自杀而入院过。但仅限于此…
来自子话题:
曾经问过几位性工作者,给我的回答都是只有爱一个人才会吻他。虽然许多性工作者迫于生计出卖肉体,但是心中还是有一种向往爱情的情怀~~~仰头45度~~~~&br&&br&&br&———————————————————————————————————————————&br&后来我才知道,她们只不过嫌口臭而已
曾经问过几位性工作者,给我的回答都是只有爱一个人才会吻他。虽然许多性工作者迫于生计出卖肉体,但是心中还是有一种向往爱情的情怀~~~仰头45度~~~~———————————————————————————————————————————后来我才知道…
来自子话题:
有些事我都已忘记&br&但我现在还记得&br&在一个晚上我的网友问我&br&今天怎么不开心&br&我说在我的想象中有一个app&br&与众不同自拍最漂亮可以做头像&br&整个手机找遍所有都没有&br&他说将来会找到的科技会给我答案&br&星期天我再次寻找依然没有发现&br&一个月后我换了第二台手机&br&这里的人们称它为苹果四代&br&电量用得很快手机就要关机&br&我想我必须要充电&br&当我正要充电我看到一个APP&br&那就是我要的美颜机&br&我的美颜机时尚时尚最时尚&br&自拍的时候我情不自禁&br&咔嚓 咔嚓
&br&在这光滑镜头前咔嚓 咔嚓&br&屏幕里我看到自己的身影&br&有的瘦身有的瘦脸&br&感到一种力量驱使我的手指&br&有了美颜机素颜都不怕&br&一张两张 一张两张&br&一张一张似明星&br&似美女范冰冰&br&似美女范冰冰&br&似美女范冰冰
有些事我都已忘记但我现在还记得在一个晚上我的网友问我今天怎么不开心我说在我的想象中有一个app与众不同自拍最漂亮可以做头像整个手机找遍所有都没有他说将来会找到的科技会给我答案星期天我再次寻找依然没有发现一个月后我换了第二台手机这里的人们称它…
不邀自答,整理了一些手边的资料,主要参考张宁主编的《异常心理学》,DSM4,CCMD3,维基百科ICD10。涉及大量术语,有地方解释不够望指正。因为不是临床专业,所以具体药品处方实在不熟了。但是基本的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需要了解自己的客户在服用什么药物。&br&题主所提问的PTSD为应激相关障碍的一种,而抑郁症在DSM4中被记录为心境障碍,在ICD10中分类更多,以下详细说明。&br&我先说说应激相关障碍的ICD10的划分标准。&br&总: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编号F43(隶属于: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以及躯体形式的障碍)&br&其下又分:&br&急性应激反应(ASD) F43.0&br&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F43.1&br&适应障碍(AD) F43.2&br&如果满足适应障碍的标准,又可用第5位数码标明临床形式或突出特征。&br&有其下:&br&短暂抑郁性反应 F43.20&br&长期的抑郁性反应 F43.21&br&混合性焦虑和抑郁性反应 F43.22&br&以其它情绪紊乱为主 F43.23&br&以品行障碍为主
F43.24&br&混合性情绪和品行障碍 F43.25&br&&b&所以写到这里,我们就可发现:&/b&&br&&b&单纯由于应激而产生的伴随抑郁情绪的适应不良情况,首先是属于以上F43.20-F43.25。&/b&&br&&b&当然,不能忽略也是比较复杂的是存在大量共病问题,下面会详细讨论。&/b&&br&&b&但是绝对不可以把AD和PTSD混为一谈。&/b&&br&&br&再先给抑郁症分个类:同样先上ICD10编码,与“抑郁症”相关的有如下&br&总:情感性精神病 F30-F39&br&有其下:&br&躁狂 F30&br&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 F31&br&抑郁性障碍 F32&br&复发性抑郁障碍 F33&br&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 F34&br&其他情感障碍 F38&br&&b&以上除了单纯躁狂发作,均伴有抑郁情绪,也就是大家所统称的抑郁症或者躁郁症了。&/b&&br&&b&所以,即使同样是抑郁症,情况其实又有很大差别,望患者寻求专业治疗,不要盲目向其他人讨教自愈经验。&/b&&br&&br&现在我开始详细说明,从应激相关障碍开始:&br&首先应激是指个体在遭遇应激,并导致其内稳态受到干扰时,通过各种途径,努力维持内稳态的过程,包含应激源,应对过程和应激的后果。&br&如果个体不能很好处理应激,那么就会产成不良后果,及应激相关障碍。包括以下:&br&1、ASD急性应激障碍:在遭遇强烈心理应激后立即出现的、持续时间短暂的精神障碍。其若表现解离症状,对PTSD最有预测性。&br&2、&b&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指在遭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一般在创伤事件之后数天到6个月内发病,病程多持续1月以上。其临床表现以创伤体验复现、持续性警觉增高、持续的回避与反应麻木为主要特点,其严重程度可有波动性。&/b&&br&&br&&u&哎呀,觉得密密麻麻的字好枯燥啊,我自己抖个机灵先。&/u&&br&&u&就夏天芒果台放的《古剑奇谭》电视剧,“六亲缘薄”的主角苏苏,每每做噩梦或者回忆哪些惨痛过去,时常大叫:“我没有杀人···”,并发狂,好,我们暂时先不提焚寂控制这件事好么,总之,在这样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吐槽,或发一行弹幕——PTSD,闪回···&/u&&br&&br&好,我们回来继续枯燥无聊的专业部分。&br&除了ASD和PTSD,就是AD了,如下:&br&3、&b&AD适应障碍:一种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应激事件之后出现的以烦恼、抑郁等为主的情绪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同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的异常状态。&/b&&br&&b&这个,倒和我们常说的受到了刺激最终导致的抑郁症比较相像了。&/b&&br&&br&&b&事实上,应激相关障碍受应激事件与人格的影响&/b&。&br&从诱发因素看,导致ASD、PTSD的更多的是重大应激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交通事故等&br&而导致AD的,则更多的是一般性生活事件,如搬迁、换职业等。&br&从人格维度来看,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受人格影响较小;而适应障碍的出现受个体人格因素的影响较大。&br&&br&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的词——&b&人格,&/b&于是不可避免的,我要开始说共病这个问题了。&br&事实上,无论是应激相关障碍还是心境障碍(我习惯将抑郁症用DSM的心境障碍做描述),其涉及的绝大部分都是DSM中的&b&轴一:临床障碍&/b&,包括解离啦,抑郁啦,焦虑啦等等。&br&而人格层面是独立的&b&轴二:人格障碍&/b&。&br&同时应激源和应激事件实际可归为&b&轴四:心里社会与环境问题&/b&&br&&br&如果不存在轴一和轴二的共病,那PTSD和抑郁症太好区分了。&br&这样典型的PTSD人物就是夏洛克的好基友华生。&br&你看,他是不具备“抑郁症状”的,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感觉空虚等等,都没有。&br&他的表现是做噩梦,警觉性高,回避讨论过去等等。&br&至于治疗,对于PTSD有非常多专业的治疗流程,毕竟二战老兵给美帝的心理从业者们带来了春天,而汶川地震首次让中国的心理从业者受到重视。&br&我有一个老师给汶川地震幸存者使用团体治疗,效果非常好;另外一个老师曾经给此类客户用过催眠疗法,效果也不错。&br&至于药物治疗,医生总会开点安定和抗焦虑药的。&br&而不存在严重二轴问题和轴四问题的抑郁症患者,表现是突然的心情持续低落,兴趣减退,感觉空虚等等。&br&这时医生会开抗抑郁药,心理咨询师配合CBT治疗,很快就会有所起色,有的甚至不需要心理治疗,就单服药就行。&br&这也是美帝流行说:抑郁是心理的感冒。同样他们热爱抗抑郁药的程度如同我们热爱感冒药。&br&&br&但是!但是!但是!&br&我到现在还没有碰到过一个没有轴二和轴四问题的抑郁症患者!&br&我相信国内几乎所有咨询师接触到的抑郁症都存在共病问题,而且这些客户都会报告他们在童年所受的创伤或者近期所受的打击。以至于现在完全无法乐观的生活。&br&这时就是轴二:人格问题所起的作用。&br&上面我们也说到AD是受人格影响的。&br&&br&&b&所以找出是否有轴二共病的问题,其实是区分PTSD和抑郁症的关键所在。也是治疗的关键所在。&/b&&br&&b&PTSD不存在明显的人格问题&/b&&br&&b&而很多抑郁症存在明显的人格问题&/b&&br&&br&所以,即便某人遭受了强奸或亲人离世等问题,但他出现了抑郁症状。我们首要的轴一诊断是各类型的心境障碍。&br&在治疗时我们也着重考虑人格问题对他们的影响,人格重塑同样是长期目标。&br&&br&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BPD),他们大多有遭受创伤的童年,在成年后表现情绪和人际关系的极不稳定,多数伴随抑郁症状和自残自杀倾向及行为。&br&在这种情况,虽然他们部分表现与PTSD很相像,但药物治疗基本遵循抑郁症或躁郁症,心理治疗则有专业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系统,比较常用的是CBT和辩证行为疗法。我曾经给此类客户用过意向疗法,于那个案例而言,效果是很不错的。&br&值得注意的是,BPD的患病率其实非常高,在总人口中就高达1.7%-2%,也就是平均大约50人中就有一个,而且多为年轻女性,女性患者比率达77%。&br&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总会遇到一些女人,觉得她们阴晴不定,古古怪怪,又特别脆弱,缺少长期交往的朋友和伴侣,跟她特别难相处。&br&实际上,很有可能,你就遇到了一个有边缘性人格问题的女人。&br&即便你了解了她悲惨的过去,也不要觉得她是PTSD,更不要觉得就是单纯的抑郁症。其实最关键的,是她的人格问题。
不邀自答,整理了一些手边的资料,主要参考张宁主编的《异常心理学》,DSM4,CCMD3,维基百科ICD10。涉及大量术语,有地方解释不够望指正。因为不是临床专业,所以具体药品处方实在不熟了。但是基本的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我需要了解自己的客户在服用什么…
来自子话题:
做错了某事总想顺手CTRL+Z
做错了某事总想顺手CTRL+Z
来自子话题:
1,放弃对自己使用道德标准,拧松螺丝很重要,没有什么事是非怎样不可的;&br&&br&2,对烦躁做记录,大部分时候都是同一句话或者同一组意思的话不断出现,写下来有助于减少反复; &br&&br&3,找一个不侵犯和影响他人的发泄途径;&br&&br&4,设立烦躁的上限和进行心理咨询的标准线,一旦触顶立刻就医;&br&&br&5,别对就医有太高期待。。。烦躁情绪可能是波状出现的,而不是一咨询就得到全面缓解;&br&&br&6,如果确定照顾父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调整对其他事情的看法,(这个,我爸从20几岁开始就照顾我太爷爷的母亲、我太奶奶、我太爷爷、我爷爷,我奶奶前两年刚去世,在大概40年的时间里,我爸把这部分当做了生活的重点,接纳了下来。我不是想说他有多孝顺、高尚,我猜他年轻时候也有烦躁和苦恼,只想说,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和方法,最终确实有效地让自己更平静。家里也有人为照顾老人的问题得了抑郁症,就医、服药至今……希望你别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确定不了,或者有自己想要做的更重要的事,跟家人商量一下请位靠谱的人照顾父亲是很好的办法(我奶奶住院期间的一个同屋是重度强直型帕金森患者,护工很有经验和方法。有时家人强调个人意愿的体恤反而下不了手,让病人更痛苦),有时间多去陪陪。
1,放弃对自己使用道德标准,拧松螺丝很重要,没有什么事是非怎样不可的;2,对烦躁做记录,大部分时候都是同一句话或者同一组意思的话不断出现,写下来有助于减少反复; 3,找一个不侵犯和影响他人的发泄途径;4,设立烦躁的上限和进行心理咨询的标准线,…
来自子话题:
感谢邀请,看了这个视频,潘婷广告哦!&br&&br&我个人这么看的,职场上,现在很少有女人不能做的工作,男女的差别越来越小。我做一件事情,不会首先想到我是女性,我只是在愉快的工作。倒是因为我是女性,同样做一件事情,相同的成绩会更容易脱颖而出。尤其在中层管理这个级别上,因为女性较少,会被另眼相看。男人们也需要聪明的同伴啊!看看,赤裸裸的“男权社会”逻辑!&br&&br&是的,职场里,尤其在领导阶层,女性很少。我个人认为这除了和传统观念有关之外,其实和女性对自身的定位也有关。女性自小受的教育就更倾向于“服务和事务性”的工作,成年女性则要“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在事业和家庭两难的选择时,女性往往处于“牺牲”的角色。这是社会对女性的分工认知,也是多数女性对自身的认知。男性不是天生就“在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上、决策力上有先天性的优势”,而是后天的生长环境导致了男性和女性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差异。正因为自身处于弱势以及社会偏见的存在,女性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和男人一样的成就,这样的女人容易被描绘成“霸道、野心、具有侵略性、颇具手腕”这样的形容词。&br&&br&身边不乏成功的女性,而且往往都很漂亮,可能这就是自信闪耀的光芒吧!想想她们共有的特征:聪明,或者说智慧;神级别的专业技能。当做一件工作时,她们可不会首先想到我是女性。在职场里更少地考虑性别带来的差异,家庭两个人共同承担,必须要取舍时当作暂时的缓冲,而不是放弃。有机会在擅长的领域做到顶尖,就能和男人一样享受事业和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是和家庭生活、情感不一样的绚丽世界。&br&&br&生活里是怎样?我觉这是职场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女性就是要贤淑温婉,妖娆多姿,片头这个红底高跟鞋还真是性感啊,每个女人都想拥有一双。性感可以是取悦,也可以是征服。&br&&br&广告的重点在于“别让别人对你的看法,遮挡你的光芒,坚定让你更闪耀!”,你们怎么就只注意到这些“曾经一闪而过”的不光彩念头呢!
感谢邀请,看了这个视频,潘婷广告哦!我个人这么看的,职场上,现在很少有女人不能做的工作,男女的差别越来越小。我做一件事情,不会首先想到我是女性,我只是在愉快的工作。倒是因为我是女性,同样做一件事情,相同的成绩会更容易脱颖而出。尤其在中层管…
来自子话题:
成熟一种心态和处事方式。是懂得不伤害别人,在尽量做到某件事情的前提下,做的更温婉,考虑到更多人。&br&&br&一个现象,在这片土地上,很多人分不清成熟和圆滑世故的区别。
成熟一种心态和处事方式。是懂得不伤害别人,在尽量做到某件事情的前提下,做的更温婉,考虑到更多人。一个现象,在这片土地上,很多人分不清成熟和圆滑世故的区别。
来自子话题:
某种程度上来说,抑郁/焦虑/躁狂等在中国被视为不道德。&br&&br&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被贴上懦弱、胆小、无能、不上进、找借口等标签。当年被IBM辞退的袁毅鹏,被不少人看不起。同情心理疾病患者的人,又会被人贴上圣母、道德帝等等标签。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影视剧中没有抑郁症患者,是很正常的事了。不过,我觉得近年来公众对心理卫生越来越关注,越来越能理解心理疾病,社会正变得更宽容。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情况会有所改变。
某种程度上来说,抑郁/焦虑/躁狂等在中国被视为不道德。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被贴上懦弱、胆小、无能、不上进、找借口等标签。当年被IBM辞退的袁毅鹏,被不少人看不起。同情心理疾病患者的人,又会被人贴上圣母、道德帝等等标签。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影视剧…
不得不滚过来回答。知乎发的第一个答案,希望别太遭嫌弃。 &br&&br&总体来说: 想触碰又最终收回手。 &br&&br&先说下层主自己吧,听话的我从小被各位老师长辈教育不要谈恋爱,男子汉要先立业后成家。于是……我成了一条高贵的单身dog。昨日剩单节,一个人循环听《圣诞结》度过。不说了,一把辛酸泪 π_π &br&&br&不过层主可不是gay(不包含任何偏见,只是事实),层主也喜欢过妹子,小学到高中因为怕影响学习成绩没有去主动追求。我还常常通过施加消极暗示来压制这种情感。&br&上了大学后我发现:&br&&br& 哈,原来我已经单身上瘾了。&br&&br&很扯对吧, 刚上大学时,层主如刚出笼的野兽^_^,认为终于熬过高考了,无论如何得谈一场恋爱结束单身(我承认这么想不对,但老实说当时就是这样想的)。室友媒婆团们也给我介绍了不少妹子。但每次要和妹子有更近一步交流时,我便会下意识害怕甚至反感。我会问自己:&br&&br&我真的要抛弃自己长期单身状态吗? &br&&br&答案是No。&br&&br&原来我早已不知不觉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我害怕有人进去只属于我的内心世界。&br&&br&我习惯了用自己的ideas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习惯了独立地思考和生活,我习惯了自己对自己说话。我觉得这样的生活自由自在,不受打扰。两个人关系亲密反而会有诸多不便,让我极不自在。我发现自己没有勇气去接受“热恋”的生活模式而更加青睐live alone &br&&br&所以层主又渐渐疏离了那些妹子,同时明白了啥叫注孤生。(* ̄︶ ̄*)还是接纳自己吧。
不得不滚过来回答。知乎发的第一个答案,希望别太遭嫌弃。 总体来说: 想触碰又最终收回手。 先说下层主自己吧,听话的我从小被各位老师长辈教育不要谈恋爱,男子汉要先立业后成家。于是……我成了一条高贵的单身dog。昨日剩单节,一个人循环听《圣诞结》度…
来自子话题:
干嘛要改呢?&br&既然意识到了“炫耀”这个词,就努力让自己有炫耀的能力吧!&br&--------&br&不由得想到一句话:&br&文明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教养。
干嘛要改呢?既然意识到了“炫耀”这个词,就努力让自己有炫耀的能力吧!--------不由得想到一句话:文明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教养。
来自子话题:
答主觉得难以放下是因为:少年的自尊与骄傲被粉碎了,原本你在姑娘心中是个盖世英雄,这一打,成了可怜虫,最怯弱的那一面都被看在眼里,抬不起头。想想那一幕就觉得愤怒与心疼。这件事别人其实是怎么看的呢?跟你说个事:&br&
我是女的,16岁那时,正是情窦初开,最自尊,最骄傲的年纪。我们几个少年几个少女去KTV,出来时已经下半夜了,几个社会混混瞪我们,当时看出恶意,但没太在意。走到少人的公路边,那几个混混跑过来了,仗着身高优势(我们那几个少年那时还长得比较小),抽少年们的耳光,让他们下跪。有的趁机跑了,还是被他们追上去,听说打得更厉害,有个少年衣服被刺破了。有少年在我们眼前跟混混求饶,“大哥,别打我啊。”混混没对我们做什么,我看得出他们对我们女的没恶意,于是问:“为什么要打他们?”他们说:“这么小就带你们出来玩,带坏你们,我们教训他们。”别洗白你们的恶行好吗?以为在我们这群异性面前这样欺凌幼者就好威风,好有面子。其实在我们看来很恶心,很幼稚。&br&
后来他们训了几句少年,事件结束了。去车站坐第一班车,我们一路无语。下车后,被刺破衣服的少年,扬手把衣服扔到河里。也想扔掉耻辱吧。这时少年们才开口骂了几句那些人。那之前,我们经常出来玩闹,那里面,没一对的,就是同村人的纯纯友谊。后来我们都没再晚上出来玩。&br&
我们后来都没再提过那晚的事,不知少年们是怎么想的,不知他们放下了没。他们的形象也没在我们心中发生过什么影响,更不会看不起他们。这种事,跟自尊啊骄傲啊其实没什么直接关系,那不过是几个其他地方找不到成就感的loser,通过欺负比他们弱的年幼者寻找卑劣的快感。这社会总有这些带着戾气与负能量的loser,摔死婴儿的、招远麦当劳事件的,碰上那是倒霉,但真的有必要较真吗?应该躲远啊。我们看不起的是那些品质低劣的狂妄者,欺软怕硬,他们内心的无能与懦弱,我们看得一清二楚,而从不会看不起那些无辜的少年,少年还是如过往般可爱逗逼。那晚事件,只不过是他们踩上狗屎啦。
答主觉得难以放下是因为:少年的自尊与骄傲被粉碎了,原本你在姑娘心中是个盖世英雄,这一打,成了可怜虫,最怯弱的那一面都被看在眼里,抬不起头。想想那一幕就觉得愤怒与心疼。这件事别人其实是怎么看的呢?跟你说个事: 我是女的,16岁那时,正是情窦初…
来自子话题:
大妈多少年没性生活,怎么能容忍别人的鱼水之欢?&br&&br&她们只要想想那些香艳场面的女主角不是自己,就会妒火中烧,一想到那些自己永无指望染指和拥有的年轻活力的肉体,她们就更嫉妒眼红的歇斯底里了。&br&&br&从而成为一名坚定的反性爱志愿者。&br&&br&她们的呐喊:年轻人,你们这些小婊砸!婚前性行为是可耻的!性行为只为了传宗接代!不是供你们淫乱享受的!这样国将不国!民族将毁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伟大的民族文化都被你们玷污了!辱没祖宗呦!&br&&br&中心思想是:我们没性生活,你们也别想有!
大妈多少年没性生活,怎么能容忍别人的鱼水之欢?她们只要想想那些香艳场面的女主角不是自己,就会妒火中烧,一想到那些自己永无指望染指和拥有的年轻活力的肉体,她们就更嫉妒眼红的歇斯底里了。从而成为一名坚定的反性爱志愿者。她们的呐喊:年轻人,你们…
来自子话题:
这个问题我想真诚的答,慢慢的写。&br&早上去江边打完拳,回来我总会习惯性的打开QQ,email,总会收到很多来访者和学生以及亲友的来信。&br&“老师,我最近又开始焦虑了,和男朋友吵架,我该怎么办啊?”&br&“老师,科胡特所谓古老客体到底代表什么啊?”&br&“老师,我想做一次催眠,价格还按照以前的,你有时间吗?”&br&“在吗?我儿子最近总躲着我,是什么原因啊,我该怎么办?“&br&&上次你给我和老婆做的系统排列真有用啊,我有个朋友介绍给你,你看什么时候约?”&br&“你的治疗完全没用啊,我丈夫昨天又去吸毒了,到底还要治疗多久啊?”&br&.......&br&.......&br&我会先用本子记下来,来后在纸上思考,写好之后请助手帮我打上去,一一回复,不是我懒,我对着电脑很多时候无法思考,只有拿着纸和笔,才能让我把其他所有的忘了,只关注纸上的字。&br&......&br&......&br&我会突然产生这样一种情绪,为什么都是问我关于心理问题的啊,怎么就没有一个给我留言一句----&br&最近过的怎样?&br&不是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情绪了,作为咨询师首先必须敏锐的观察到自己的情绪代表的什么,然后迅速体验自己的需求,找到解决的方法。&br&我意识到了,我很孤独,我现在的成就感开始降低。&br&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br&打完这句话我很快感受到了我的需求,&br&我在撒娇。&br&......&br&......&br&
最初,我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个算命的,在医院门口,摆个摊,&br&算命这个技术很简单,排个盘,很多东西都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水平差异在于“解释”。&br&解释水平在于“观察”和说话的技巧。&br&
我算命只是个半吊子,养活自己都有点难,但是我明白一个道理:“教人向善,劝人和睦。”&br&这样,赚的也心安理得。&br&
后来开始系统的学习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我是先听老师讲,然后再去读原著,我英语不好,只能看翻译过来的台湾版的,有了疑问再去原著找,查字典。我学的比较快,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受过比较多的苦,共情能力还行,看过比较多的人,明白人需要什么。&br&......&br&......&br&
给大家讲几段故事,很多人很好奇心理咨询是不是很神奇,我觉得,被电影夸大了,或者说,这样的大师很少很少,可能 &a data-hash=&fbbdebd53e0& href=&/people/fbbdebd53e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bbdebd53e0&&@动机在杭州&/a&&a data-hash=&6e16db402d539c9bcf9ecbda9243fb63& href=&/people/6e16db402d539c9bcf9ecbda9243fb6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6e16db402d539c9bcf9ecbda9243fb63&&@俞林鑫&/a& 等一些老师可以做到《催眠大师》《盗梦笔记》《惊天魔盗团》那样,我们这些普通的咨询师,望尘莫及。&br&......&br&......&br&
第一个故事,是在我第一次咨询,最有热情,并且最无知的时候,据说,曾奇峰老师观察,一些年轻的咨询师和一些及其资深的咨询师做出的效果相差不大,可能原因就在于年轻,所以热情,即使不专业,也能让来访者体验到被关注的愉悦。&br&
鱼儿在乎&br&
她是四川的一个姑娘,社交障碍,我们是网络咨询,所以,所有的资料收集只能面询。&br&
她惧怕猥琐的农村男人,公司有这样的男人她就会无比恐惧。有经验的咨询师肯定能迅速反应过来----受伤之后的泛化。&br&
争取了她的同意,我现在把她的故事说出来。&br&
在公司遭受过一次性骚扰,她报了警,警察帮了她,她请警察吃饭,她蛮仰慕这位人民公仆,两人在宾馆,她无意发现警察有妻子,所以心灰意冷,拒绝与警察发生关系。警察将其强奸,以及长达三天的性虐。&br&
她去警察局和市政府闹,被当做精神病逮捕,强行送入医院服药,治疗三年,这三年内,警察多次强迫与其发生性关系。&br&... ...&br&... ...&br&
治疗大概半年,有一天,她和我说,想去找工作了,她是双专业本科毕业,还是蛮优秀的,在家乡的小城算是厉害的,找个工作应该不难。&br&
长期服药的灰色皮肤,以及那一张精神分裂证明,她能找到吗?&br&......&br&......&br&
我不想做心理咨询师了,为什么社会的疾病压迫到人身上,要我们这些咨询师来补救?&br&
我们补救的速度有他伤害的快?&br&
如同那大海,将一只只鱼儿吹向海滩,我是那个孩子,想要拾取,但是我总无法做到那孩子那样纯真,说出一句,“鱼儿在乎”。&br&
我花了一年学习社会学,从孔德开始,到才去世的郑杭生老师,拿一本书,先看目录,但凡有关解释社会的我都会拼命吸取。看完做笔记,总会报复式的骂一句,屁用的心理咨询,这是人类劣根,咨询屁用。&br&......&br&......&br&
一天,艾宝(那位找我咨询的病人,QQ化名,原来叫123,和一个很丑的头像,我为了提高她的自我评价,让她换了曾今自己美丽的头像,和一个可爱的名字)又联系我了,说,找到工作了,只是一个饭店职员,很感谢我的陪伴,让她明白自己的价值,让她知道自己即使一无所有了,还能重头开始。&br&......&br&......&br&
原谅我文字功底很差,我没法描述我听了这个的心情。 &br&
只是后来我又开始做心理咨询,并且把那个故事想通了,鱼儿在乎的故事。&br& 故事是这样的:&br&
晚上起了大风,沙滩上很多鱼,如果不将他们及时丢入海里,他们明早都会干死,一个大人看到一个小孩一直在将一条条鱼丢进海里,就问他,这么多鱼,你怎么捡的过来啊?况且,谁在乎啊?&br&
孩子说:“这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他一边说,一边捡。&br&
我不是那个孩子,我是那个大人,我怕我一开始捡,那些满地的没有来得及救的鱼都代表我的失败,我惧怕失败,所以,我逃避。&br&
我的一个学生, &a data-hash=&d8b2fe2dd66a44ecf480c93& href=&/people/d8b2fe2dd66a44ecf480c9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8b2fe2dd66a44ecf480c93&&@李小饭&/a&,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知道你是惧怕失败了吧?&br&
因为,我也是这样。&br&
你很不解我为什么不早告诉你,&br&
现在我告诉你&br&
因为这些都是需要咨询师自己扛过来的事实,你要能够肩负起自己所有的弱点,才有一天,有可能肩负起别人的痛苦能力。&br&&br&第二个故事:
小 孩&br&我曾在“未保中心”工作过,很值得收藏的工作经历,我遇到了很多大神,是真的大神。&br&“未保中心”的孩子在我工作的那个阶段都是流浪儿童,&br&有个孩子是我到的当天走的,我刚到,他捧着一本《围城》,站着等他父母办手续。&br&我问他,喜欢读书吗?&br&他说,喜欢,我喜欢国学和哲学。&br&我一惊,这孩子最多15岁吧。&br&他问我,你觉得马克思的哲学怎样?他还补充了一句,我是说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br&幸亏“未保中心”的老师叫他去确认物品,我逃过一劫,走之前,未保中心的另一个叫“小贝的”孩子问他要不要方便面,他点了点头。&br&小贝倒了一点在他手上,他双手捧着舔。&br&我收拾了一下心情,我知道,我面临的可能比我想的要难,敢离家出走的孩子,都不简单。&br&&br&里面有个女孩叫小贝,是个“傻子”(智力发育迟滞),有个哥哥叫陈浩南,爷爷是东海龙王,按摩功夫很厉害。&br&&br&有个哑巴,漂亮而单纯的姑娘。&br&&br&有个小孩,梦想是开挖掘机,一直思念干爹带他吃的馄饨。&br&&br&有个快成年的小伙,一直想给女朋友报平安。&br&&br&有个梦想唱歌的男孩,一直自己写歌,从不间断。&br&&br&有个叫浮生的孩子,据说从小流浪,在外十年,偷电瓶车和碰瓷,月薪5000,后来父母带走才知道,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孩。&br&&br&有个自尊很强的小姑娘,还上过报纸,单手可以在三分线外投篮。&br&&br&有个小孩,叫张婷婷(她自己给自己的化名),哥哥死于新疆冲突,是军人世家,她就是我要讲的故事的主角。&br&-------------------------------------------------------------------&br&12.21更新:&br&我会找时间和每一位这里的孩子聊聊,问问他们的困惑。&br&&br&张婷婷告诉我,她出来时想去新疆,到自己哥哥牺牲的地方看看。&br&&br&通过这一次的聊天,我总结的原因是无法面对哥哥的去世,对哥哥有浓厚的感情无法抒发。我想给她做一次告别仪式,或许让她对哥哥说出再见,我爱你,会好很多,能够释然,不再为哥哥的离开而活着。&br&&br&告别仪式很成功,她对着“哥哥”说了很多,最后把脖子上的子弹送给我,告诉我,这是打穿哥哥胸膛的子弹,现在她走出来了,把这个送给我。人啊,有时候真的无法看清自己,其实如果我有但凡一点思考,就能看出那颗子弹是工艺品,但是我沉浸在自己成功的喜悦之中,把这颗子弹当做成功,不愿怀疑。&br&&br&故事的发展很狗血,她喜欢上我了,一个不足14岁的女孩,我自己总结为治疗之后的移情,可以慢慢调整。&br&&br&她的行为越来越过激,不允许我和其他孩子交谈,一但有这样的行为会立刻发脾气。这里只有我一个咨询师,有十几个孩子,我不可能只把注意给她一个人,所以,我找天聊天希望她能理解,并且告诉她他需要独立,不是刚从哥哥那里走出来,就要立刻向另一个人靠近。
这个问题我想真诚的答,慢慢的写。早上去江边打完拳,回来我总会习惯性的打开QQ,email,总会收到很多来访者和学生以及亲友的来信。“老师,我最近又开始焦虑了,和男朋友吵架,我该怎么办啊?”“老师,科胡特所谓古老客体到底代表什么啊?”“老师,我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沙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