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籼12号谷种那里会知道只半个月买得到

&用户账号:
←点击获取验证码&&
&&&&&&&发布供应信息请先注册为金农网新用户!
您所在的位置:
辛集市紫穗槐那里多
18:27:39   来源:金农网用户中心   【
信息类型:供应信息
信息标题:辛集市紫穗槐那里多
发布时间: 18:27:39
信息编码:35119
金农网农业百科:水稻烂秧及防治技术烂秧是水稻的种子、幼苗在秧田期死亡(即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是指纯属不良环境条件所造成;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寄生菌为害而引起的病害。
一、症状:
(一)烂种。由于催芽技术不当而丧失了生活力,以及发芽势弱,在催芽进程中未能及时萌发,种子播种后变色腐烂。一般纯属生理性因素所引起。
(二)烂芽。芽谷播种后至不完全叶伸出期间的根、芽死亡现象,可分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种。
1、生理性烂芽。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淤籽、露籽、跷脚、倒芽、钓鱼钩和黑根。淤籽即芽谷全部陷入泥中,芽鞘无法伸长,久后腐烂;露籽即芽谷暴露土表,种根久久不能入土,根、芽受日晒和温度变化影响而萎蔫干枯;跷脚即种根不断伸长,但不能扎入土内,芽谷一端被抬起,终于干枯死亡;倒芽只长芽而不长根,芽鞘与鞘叶徒长,头重脚轻,倒于土面或浮于水面;钓鱼钩即根、芽生长不良,幼芽黄褐色卷曲成鱼钩状,最后枯黄;黑根即根芽受毒害,种根和&鸡瓜根&发黑腐烂,幼芽逐渐枯萎。
2、传染性烂芽。据症状可分为绵腐型和立枯型。
绵腐型烂芽主要是遇持续低温阴雨时出现。最初在根、芽基部的颖壳破口处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放射状白色绵毛样的菌丝体和孢子囊,常因氧化铁沉淀或藻类附着其上,逐渐变成土褐色或绿褐色,幼芽逐渐变黄褐色枯死。
立枯型烂芽开始时零星发生,后迅速向四周蔓延,严重的成簇、成片死亡。最初在根、芽基部呈现稍带水渍状淡褐色斑,随后以根芽基部为中心长出白色绵毛样菌丝体平贴于土表,并很快变成土褐色,也有一些长出白色或淡粉色霉状物。幼芽基部多软弱,易拔断,最后幼芽和幼根变褐、扭曲、腐烂。
(三)死苗。指第一叶完全展开以后的幼苗死亡。在早稻二、三叶期常易发生,多属传染性,根据症状可分青枯型和黄枯型两种。
青枯型 死苗的病株最初为叶尖停止吐水,后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筒卷,全株呈绿色枯死,病株根系色泽变暗,根毛稀少。大多发生在二、三叶期,往往一墩墩突然出现,迅速蔓延,严重的成片枯死,但在发病点周围仍有病健株交错现象。
黄枯型 死苗则从下部叶片开始,先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色,再从下部叶片向上延及心叶,最后茎基部变褐软化,全株呈黄褐色枯死,病株根系变暗色,根毛很少,易拔起。多在一叶一心时开始发生,初期多在生长矮小的弱苗上先发病,随后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也一墩墩或成片枯死。
烂种属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烂芽和死苗原因是低温阴雨削弱幼芽和幼苗的活力,诱使多种病菌侵害所造成;死苗主要是由于病菌侵害幼苗根系,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在冷后暴晴、温差过大时,病苗就迅速发生水分供不应求而呈现急性的青枯;若遇长时期的持续低温,转晴暖后的温差又不大时,则病苗出现营养物质供不应求,使叶片逐渐褪绿而成慢性的黄枯。引致烂芽和死苗的病原菌种类很多,是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污水中的弱性寄生菌。以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为主。腐霉菌:能引起烂秧的有12个种;绵霉菌:能引起烂秧的有5种;镰刀菌:能引起烂秧的有4种;立枯丝核菌:能引起烂种的有1种。
侵染循环:腐霉和绵霉菌主要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和污水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形成游动孢子借水流传播,侵染生机衰弱的秧苗,随后病苗又不断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镰刀菌一般以菌丝及厚垣孢子在各种寄主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随后在病苗上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立枯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多种寄主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借菌丝在幼苗株间进行短距离接触传播,扩大为害。
三、流行规律
引起传染性烂芽和死苗的病原菌虽然在土壤中普遍存在,但寄生性都很弱,只有当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导致幼苗生机衰弱,抗性降低时,病菌才得乘虚而入。气候条件、秧苗抗寒性、育秧方式、催芽质量、肥水管理等都与秧苗生活力有关,其中尤以气候条件更为密切。
(一)气候条件。育秧期间的气候条件与烂秧密切相关,特别是低温阴雨更是烂芽、死苗的前奏,低温前的异常高温和冷后暴晴,温差过大,又是促使死苗发展快,为害程度加重的重要诱因。早稻育秧期间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时冷时热,且多阴雨。当冷空气侵袭,温度低于幼芽生长的最低温度12℃,又多阴雨、少日照时,幼芽的生理机能大大减弱,抗逆力差,迟迟不能扎根出叶,就诱使腐霉、绵霉等弱寄生菌侵染而烂芽。特别是二、三叶期,胚乳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即将耗尽,幼苗体内贮糖量不足,抗寒力最弱,若遇到低温更易造成青枯、黄枯死苗。土温低于15℃时,早籼幼苗的叶基生长与根尖生长受阻,低于8℃时幼苗根系活力严重受害,&吐水&发生障碍。随着低温时间的延长,根内的可溶性糖类与氨基酸等还会向根际土壤外渗,这就为腐霉等病菌繁殖提供营养,为侵入根部创造了条件。而且腐霉菌和绵霉菌等又耐低温生长。故在零度以上低温情况下,持续时间越长,低温强度越大,越易引起腐霉菌等侵入,导致死苗。如果低温前后出现异常高温,更会促使严重死苗。
镰刀菌的生育温度范围也较宽,为3~35℃,丝核菌为13~30℃,低温削弱幼苗抗性,同样有利于侵染。
(二)幼苗抗性。幼苗的抗病性与其抗寒性成正相关,而幼苗抗寒性则与水稻类型、品种、种子质量、催芽技术、幼苗生育期、肥水管理等密切相关。一般籼稻抗寒力差,不同品种也不一致,抗寒性差的品种往往病多、病重。
种谷成熟度不高或不饱满,贮藏养分少,发芽力差,抗逆力也低。浸种未浸透或浸种时间过长,发芽力差,也会降低幼芽的抗逆力。催芽后,根、芽的长短与烂芽有密切关系。短芽的抗逆力较长芽强,芽长根短或根芽过长最不利于扎根竖芽,也极易遭受腐霉菌、绵霉菌等侵害。
播种应避免阴雨天进行,排水不良或过早灌水上畦面,就易造成缺氧窒息而诱致烂芽。
偏施氮肥,苗体内氮代谢过旺,抗寒性差,极易诱发病菌侵害而造成死苗。
四、防治方法
防治烂秧应以提高育秧技术,改善环境条件,增强稻苗抗病力为重点,适时进行药剂防治。芽谷播种后至幼苗一叶期,其主要矛盾是扎根立苗,只有使种根和一叶期芽鞘节上长出的次生根(鸡瓜根)及时扎入土中,才能使幼芽正常地成长为幼苗,这是防止烂芽,培育壮秧的关键。扎根的重要条件是向根部供氧,因此,防止烂芽应狠抓秧田、催芽、播种的质量以及芽期湿润灌溉等措施。一叶伸展以后,应着重通过肥水管理,增强幼苗抗性,减少低温影响,必要时辅以喷药保护。
(一)提高秧田质量。秧田位置应选择肥力中等,避风向阳,排灌方便而地势较高的地方,秧田制作应提倡干耕、干做,达到面平沟深,上糊下松,软硬适度,畦宽恰当,冬闲田作秧田要冬耕晒垡,多施温性基肥,以增加土温和通透性。
(二)精选谷种。种谷要纯、净、健、壮、成熟度高,浸种前抓住晴天晒种1-2天,使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增强吸水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种胚的生活力,以求发芽迅速而整齐。晒种后进行风选、盐(泥)水选种
(三)浸种消毒。种子消毒以下列两种方法较好:1、25%咪鲜胺(使百克、施保克),中晚稻浸种再加60%吡虫啉(优伴)倍液浸种,浸种后清水冲洗直接催芽。2、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中晚稻浸种加60%吡虫啉(优伴)倍液浸种,浸种后清水冲洗直接催芽。
(四)提高浸种催芽技术。浸种要浸透,以胚部膨大突起、谷壳呈半透明状态,透过谷壳能隐约可见腹白和胚为准。要防止浸种过长,造成胚乳中营养物质外渗,种子发粘而降低发芽力。催芽过程中务使水分、温度、氧气三者关系协调。露白前温度过低和水分过多容易出现&滑壳&,露白后温度过高又易发生烧芽,要求做到高温(36-38℃)露白,适温(28-32℃)催根,淋水长芽,低温炼芽,避免出现根长芽短或芽长根短,根芽过长等不良现象。
(五)土壤消毒与药剂拌种。播种前必须用敌克松土壤消毒。即在床土入盘装好后用4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净秧板1.5KG左右,浇透床土,再行播种。也可再用苗博士或咪鲜胺(中晚稻伴种可加60%吡虫啉(优伴))按照药水比1:20的比例浸拌30分钟,使表层均匀附着后晾干播种。
(六)掌握播种质量。据品种特性,确定播种适期、播种量和秧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大批播种,浸种催芽应根据天气预报,抓住暖尾冷头开始,以便在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使播后有3-5个晴天,有利于芽谷扎根现青。根据秧龄长短严格控制播种量,并均匀播种,播后适度塌谷,以谷陷半粒为宜,防止露籽或淤籽。塌谷后盖灰保温保湿,有利于扎根竖芽。
(七)科学管水。芽期的主要矛盾是扎根立苗,扎根的主要条件是向根部直接供氧,因为此时根的持续生长要有5%氧气,而田水中一般只含0.3-0.5%,所以芽期应保持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以保证扎根的需氧和防止芽鞘徙长。即使遇寒潮也要尽可能不灌水护芽,只有遇到暴风雨、冰雹或霜冻时才进行短时间的灌水护芽。
一叶期展开后,幼苗地上部向根部的供氧能力与叶鞘的贮藏能力明显增强,因此可以适当短期建立薄水层。二、三叶期幼苗抗寒力弱,应以灌水缓和温差,保温防冻为主。在寒潮来临时,要灌好深水或&拦腰水&护苗,寒潮期间当水温接近气温后,应适当降低水层或日排夜灌,当预报气温最低在5℃以下时,可短时间灌深水,但宜在翌晨排去冷水,换上新鲜水,保持畦面在1-2天留有薄皮水,以防幼苗水分供应失去平衡。待气温比较稳定、幼苗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以后,就不再灌水上畦面,一般保持湿润,并追施少量肥料,以恢复生长。
塑料薄膜通风时要先上薄皮水,并宜在8-9时膜内外温差不大时进行。全部揭膜也要先灌水上畦面,防止温湿度突然变化,以维护幼苗活力。已发生死苗的秧田,应立即灌跑马水,每天一次,每次灌水上畦面后再立即排出。
(八)合理施肥。秧田施肥掌握基肥稳,追肥少量多次,先轻后重,先淡后浓,以及提高磷钾比例等原则,对肥力较低的秧田,在鞘叶至一叶期追施少量速效性氮肥,以利于扎根,即谓扎根肥。至二叶至二叶一心时,一般都应及早追施较多量的&断奶肥&,以利异养苗向自养苗转化。并每亩秧田喷施&穗满多&(含芸苔素内脂等和微量元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两包,以促进秧苗活力,提高秧苗素质和抗逆力。
(九)药剂防治。在烂芽刚开始时及时喷药抢治,目前防治传染性烂芽和死苗的农药以敌克松的效果最好,施用浓度为4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每亩净秧板用药 1.5KG。用药前,先在早晨排除秧田积水,待16时左右畦面稍干后,用喷雾器喷粗雾点或用洒水壶洒于畦面,尽量使药液全部渗入土内,用药后两天内不要灌水,以免冲稀。此药遇阳光直接照射或遇碱性物质易失效,所以晴天宜在16-17时使用,不可和碱性农药或化肥同时混用,但与硫酸铜(每亩50-100g)混用有增效作用。也可轮换使用53%金雷多米尔(甲霜灵&代森锰锌)700~800倍液或1%申嗪霉素800~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灵 600~800倍液喷雾。
移栽后7~10天可每亩撒施25%萌蘖多200克以防止僵苗,促进返青分蘖。
建议使用穗满多或壮谷动力防病增产,提早成熟。
【河南紫穗槐培育中心】地位于民权县西部,310过道和连——霍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交通运输方便快捷。该基地占地3600亩,以培育紫穗槐 刺槐 柳树 泡桐 速生杨 栾树 为主导品种,其生产销售数量堪称全国之冠 我们真诚的欢迎各界人士,于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免费热线:400-传真:手机:联系人:徐建民邮箱:邮编:476800地址:河南省商丘民权县双塔乡瓦屋营村网址:www. 紫穗槐网www.zisuihuai.cc 中国花木网 lvhua.net
以上信息由自行发布!
联系人:徐建民(男)
联系电话:400-
手机号码:
在线QQ咨询:
联系地址:河南民权县双塔乡瓦屋营村
邮政编码:476800
电子邮箱:
信息标题:辛集市紫穗槐那里多
· ( 18:27:38)· ( 18:26:24)· ( 18:25:11)· ( 18:23:55)· ( 18:22:14)· ( 18:20:22)· ( 18:18:38)· ( 18:17:24)· ( 16:12:53)· ( 16:10:06)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金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农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8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摘要 通过常规中熟早籼湘早籼45号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开展不同播期种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水稻生育期及产量" />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鄱阳湖区湘早籼45号直播连作晚稻播期试验研究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通过常规中熟早籼湘早籼45号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开展不同播期种植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水稻生育期及产量差异显著,生育期与抽穗灌浆期间的气温负相关,气温愈低,生育期愈长;产量与抽穗灌浆期间气温正相关,气温愈高,产量愈高。湘早籼45号等中熟早籼稻在鄱阳湖平原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适宜临界播种期为7月下旬前期。 中国论文网 /8/view-5825262.htm  关键词 早籼稻;连作晚稻;翻秋直播;播期;生育期;产量;鄱阳湖平原   中图分类号 S51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02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转移增多,农村留守劳动力已日趋老龄化,水稻直播这项省工、省力、节本、高产、高效的轻简栽培技术,已经并将继续成为鄱阳湖平原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湘早籼45号是由湖南省益阳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常规中熟早籼品种,年,该品种在鄱阳湖平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被用于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但该品种对低温冷害较敏感,播期不当,会影响到连作二晚安全齐穗及灌浆结实,为确定该品种翻秋直播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从而实现其安全齐穗、高产稳产,笔者2013年进行了湘早籼45号连晚直播不同播期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江西省恒湖垦殖场进行,该场地处赣江下游东岸、鄱阳湖畔,位于鄱阳湖平原中部湿地,是以水稻为主导产业的大型农场,系江西省重要商品粮基地集中区之一。田块前作为直播早稻,稻田土壤为湖积物与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水稻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较高,耕作层厚度15~20 cm,pH值6.0~7.0,有机质含量1.5%~2.5%[1-2]。   1.2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湘早籼45号(恒湖场水稻生产主要当家品种),翻秋作二季晚稻直播栽培,稻农自留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播种期处理,分别为7月19日、7月23日、7月27日、7月31日、8月4日,大区示范对比,不设重复,各示范区面积200 m2。分5期定量均匀播撒催芽种谷,每期播种量均为97.5 kg/hm2干谷种;机械旋耕直播,旋耕整田时,施尿素150 kg/hm2+45%(14-16-15)高效复合肥300 kg/hm2+12%钙镁磷肥600 kg/hm2作基肥;每期间筑泥埂相隔,以利护苗、排灌,四周设保护行。第5期播后稻苗二叶一心期,用2.5%五氟磺草胺悬浮乳油1 500 mL/hm2+10%氰氟草酯乳油1 500 mL/hm2统一进行5期稻苗的田间化学除草。各处理区除播种期不同外,其他操作管理均按直播栽培大田生产要求进行,且农事操作和管理措施一致。   1.4 调查记载   记录试验期间的气温、降雨、冷空气、低温冷害(寒露风出现及危害)等主要天气情况,记载各处理区水稻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收获期;成熟后每示范区在田间选取有代表性的地段3点,每点面积1 m2,调查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少于5粒的稻穗除外,谷粒充实度不及2/3的不计为实粒数[3]),并在每点连蔸拔取有代表的稻株30~50株(每示范区共计90~150株),从中选取100株(穗)进行成熟期经济性状考查;收获时,各示范区用联合收割机分割,分收称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3年二晚生长季内主要天气特点   2013年江西省恒湖垦殖场乃至鄱阳湖平原二晚种植以早籼稻翻秋连作二晚直播栽培为主,大部分于7月中旬后期至7月下旬播种。二晚生长季内的主要天气特点如下:①前中期晴热高温,干旱少雨。7月下旬至9月下旬前中期,以晴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为主,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4.0 ℃;②后期持续晴天少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以持续晴天(多云)、少雨天气为主,旬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5.0 ℃;③强冷空气入侵较少。入秋后至11月上旬出现2次强冷空气南下影响,第1次出现时间为9月25―28日,秋后第1次过程降温7.6~10.0 ℃,9月25―28日出现了轻到中度寒露风,第2次出现时间为10月15―16日,过程降温8.7~11.4 ℃,风力4~5级,阵风7级以上;④没有台风路径(穿过)。在整个二晚生长季内,没有登陆台风路径(穿过)鄱阳湖平原。   2.2 不同播种期对生育期的影响   在相同播种量、同等施肥水平、相同管理措施情况下,湘早籼45号连作晚稻直播栽培,随着播种期推迟,各播期的生长发育阶段均相应明显推后,始穗至齐穗的持续期迟播较早播的延长2~4 d,此间气温愈低,持续期愈长,7月27日播种的9月下旬中期抽穗期间,正好与9月25―28日出现的轻到中度寒露风天气相遇,始穗至齐穗的持续期达8 d。7月19、23日播种的,9月中旬前、中期抽穗,抽穗期间气温较高,抽穗持续时间短而集中,全生育期较短且差异不明显;但7月27日、7月31日、8月4日播种的,全生育期明显延长,以8月4日播种的全生育期最长为104 d,较7月19日播种的延长10 d(表1)。生育期出现这种表现的原因是,早稻品种感温性较强,其生育期的长短,主要受生长期间温度高低所制约,在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加速其发育转变,提早抽穗,生育期缩短;较低温度则延缓其发育转变,延迟抽穗,使生育期延长。   2.3 不同播种期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在相同播种量、同等施肥水平、相同管理措施情况下,各播期的实际产量分别为7 960.5、7 443.0、6 858.0、6 387.0、5 412.0 kg/hm2,早播处理产量显著高于迟播处理,播种越早,产量越高。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在相同播种量、同等施肥水平、相同管理措施情况下,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总体均呈下降趋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差别相对较小,但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下降明显(表2)。7月19、23日播种的,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较高,是因其在9月中旬前、中期抽穗,齐穗较早,抽穗至灌浆期间气温正常,灌浆结实期间气温相对较高,物质转运速度较快,谷粒充实度较好[4-5]。7月27日、7月31日、8月4日播种的,分别于9月下旬中后期、10月上旬前中期、10月上旬中后期抽穗,虽都能安全齐穗,但抽穗至灌浆结实期间气温偏低,且愈后愈低,物质转运速度较慢,谷粒充实度较差,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潜力难以发挥,产量表现为与抽穗至灌浆期间的气温正相关,气温愈高,产量愈高。
  3 结论与讨论   早籼稻品种感温性强,感光性弱,其生育期因生长季内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缩短或延长),温度条件是早籼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决定早籼稻连作二晚翻秋直播临界播种期的主要依据是能使水稻在秋季寒露风来临前能安全齐穗。一般以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 ℃的终日作为籼稻的安全齐穗期,鄱阳湖区多在9月20日左右。重度寒露风为鄱阳湖区双季晚籼稻抽穗扬花期的主要气象灾害,多出现在9月21日至10月5日。晚籼稻抽穗扬花期若遇入秋后日平均气温第1次连续3 d以上(含3 d)<22 ℃(特别是<20 ℃)的低温天气[6-8],就会出现低温冷害(即寒露风危害),导致水稻产生不育、包颈现象,影响授粉受精,空秕率增加,造成低温冷害而减产。近年来,鄱阳湖区湘早籼45号直播栽培全生育期内≥10 ℃的积温为2 360 ℃左右,从播种到齐穗生长季内≥10 ℃的积温为1 650 ℃左右,以安全齐穗期9月20日左右开始“倒算账”(往前累加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直至积温达到1 650 ℃左石,可推算出鄱阳湖区湘早籼45号等中熟早籼稻连作二晚翻秋直播栽培的播种期为7月下旬前中期及之前,从高产稳产角度考虑,适宜临界播种期以7月下旬前期为宜。   4 参考文献   [1] 张本.鄱阳湖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廖冬如,李浩元,王修慧.优质常规籼稻外引7号在鄱阳湖平原无公害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145-147.   [3] 《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4] 官春云.作物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5]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6] 肖金香.农业气象学[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9,249-264.   [7] 王修慧,李浩元,赵业功,等.鄱阳湖区早籼稻连作晚稻双季直播高产栽培可行性与技术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92-93.   [8] 廖冬如,王修慧,李浩元,等.2011年异常气候对鄱阳湖区双季直播早籼稻连作晚稻的影响及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8-3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LOHAS昆明+抚仙湖(一个云南人的滇中旅游终极攻略)
引用 大脚氏CLOUDLAND 的图片:
引用 大脚氏CLOUDLAND 的图片:
引用 大脚氏CLOUDLAND 的图片: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或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蚂蜂窝总机 400 166 6866&&&工作时间 10:00-18: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在那里发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