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正版服务器连服务器问题

正版!使命召唤4联网连接服务器超时_百度知道
正版!使命召唤4联网连接服务器超时
我的是正版的畅紶光救叱嚼癸楔含盲,不用上浩方和竞舞台,,有直接连的服务器,但是每次都是使命召唤4联网 连接服务器超时,为什么???谢谢
如果要升级把补丁发过来,谢谢!!
提问者采纳
是盒装正版就要打到1.7,游民星空有下的,要下2个,一个到1.6的(282m),一个1.6-畅紶光救叱嚼癸楔含盲1.7的(38m)STEAM版就不用打补丁了,已经打好了的,不过PB要自己重新下个更新直接刷的服务器PING都很高的,而且人也没几个,还是竞舞台人多些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使命召唤4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 你看ping 没啊? 进服务器 要先刷新一下 才可以的 别的我就不知道 了
给你嘛,&补丁&
你的版本不对也不行的,浩方是1.4,我的是1.0的,过时了,正版也没用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于minecraft正版服务器的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minecraft正版服务器的问题
诚心求有经验的高玩指点。那么还有其他的国内服务器么想问一下!?有国内正版服务器么!多谢,mc入正的玩家,但是服务器在国外?求介绍,我怕玩起来会lag;此外通过这几天看视频解说!,还了解到籽岷和12有自己的服务器,但是他们的服务器都是邀请制的,你们都在玩什么服务器?我就知道rev-craft华人服务器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素质都是那样如正之后也可以玩一些盗版服务器。国外虽然熊孩子也不少。国内正版盗版服务器基本没有区别
其他类似问题
minecraft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第3版)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第3版)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第3版)
亚马逊评分:
您也可能感兴趣
《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第3版)》共分为四篇:第一篇,服务器搭建前的进修专区,主要介绍架设服务器之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看完这一篇,不论您的Linux是以何种方式进行Internet连接,都将不成问题;第二篇,主机的简易安全防护措施,这一篇鸟哥将告诉您如何保护您的主机,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使您的主机能够百毒不侵,安然渡过一次次的考验;第三篇,局域网内常见服务器的搭建,介绍内部网络经常使用的远程连接服务(SSH、VNC、XRDP),网络参数设置服务(DHCP、NTP),网络磁盘服务(Samba、NFS、iSCSI),以及代理服务器等服务。其中SSH密钥系统,对于异地备份更是相当有帮助,您绝对不能错过;第四篇,常见因特网服务器的搭建,介绍DNS、WWW、FTP及Mail Server等常见的服务。
《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第3版)》编辑推荐:您已有Linux基础,想要进一步学习服务器架设?还想了解如何维护与管理您的服务器?《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第3版)》是您最佳的选择。《鸟哥的Linux私房菜:服务器架设篇(第3版)》是第三次改版升级;适用于各种主流Linux版本,可作为已具有Linux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参考手册。
鸟哥,“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工程系博士,在就读期间由于研究需要,接触到Linux操作系统,叉因实验室交接传承的需要而搭建了“鸟哥的Linux私房菜”网站(俗称鸟站),因个人喜好碎碎念(琐碎熏复)的特质,因此,鸟站文章风格就此成形。曾任台湾多家知名Linux教育中心讲师,目前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资讯传播系教授Linux相关课程。专长是Linux操作系统、网站规划与维护、网络安全,兴趣是写作与阅读,研究方向是网络整合应用。
作者序第一篇 服务器搭建前的进修专区第1章 搭建服务器前的准备工作 21.1 Linux 的功能 31.1.1 用 Linux 搭建服务器需要的能力 31.1.2 搭建服务器难不难呢 41.2 搭建服务器的基本流程 51.2.1 网络服务器成功连接的分析 51.2.2 一个常见的服务器设置案例分析 81.2.3 系统安全与备份处理 251.3 自我评估是否已经具备服务器搭建的能力 27第2章 网络的基本概念 292.1 网络 302.1.1 什么是网络 302.1.2 计算机网络组成组件 322.1.3 计算机网络的范围 332.1.4 计算机网络协议:OSI 七层协议 342.1.5 计算机网络协议:TCP/IP 372.2 TCP/IP 的网络接口层的相关协议 392.2.1 广域网使用的设备 392.2.2 局域网使用的设备――以太网 402.2.3 以太网络的传输协议:CSMA/CD 422.2.4 MAC 的封装格式 442.2.5 MTU(最大传输单位) 462.2.6 集线器、交换器与相关机制 472.3 TCP/IP 的网络层相关数据包与数据 492.3.1 IP 数据包的封装 492.3.2 IP 地址的组成与分级 522.3.3 IP 的种类与取得方式 552.3.4 Netmask、子网与 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572.3.5 路由概念 612.3.6 观察主机路由:Route 642.3.7 IP 与 MAC:网络接口层的 ARP 与 RARP 协议 652.3.8 ICMP 协议 662.4 TCP/IP 的传输层相关数据包与数据 672.4.1 面向连接的可靠的 TCP 协议 672.4.2 TCP 的三次握手 722.4.3 无连接的 UDP 协议 732.4.4 网络防火墙与 OSI 七层协议 742.5 连上 Internet 前的准备事项 752.5.1 IP地址、主机名与DNS系统 752.5.2 连上 Internet 的必要网络参数 762.6 重点回顾 772.7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78第3章 局域网架构简介 793.1 局域网的连接 803.1.1 局域网的布线规划 803.1.2 网络设备选购建议 843.2 本书使用的内部连接网络参数与通信协议 883.2.1 网络联机参数与通信协议 883.2.2 Windows 个人计算机网络配置范例 90第4章 连接 Internet 934.1 Linux 连接 Internet 前的注意事项 944.1.1 Linux 的网卡 944.1.2 编译网卡驱动程序(Option) 964.1.3 Linux 网络相关配置文件 984.2 连接 Internet 的设置方法 1004.2.1 手动配置固定IP参数 1004.2.2 自动取得IP参数(DHCP方法,适用Cable Modem、IP路由器的环境) 1054.2.3 ADSL 拨号上网(适用ADSL拨号以及光纤接入) 1064.3 无线网络――以笔记本电脑为例 1114.3.1 无线网络所需要的硬件:AP、无线网卡 1114.3.2 关于AP的设置:网络安全方面 1134.3.3 利用无线网卡开始连接 1154.4 常见问题说明 1184.4.1 内部网络使用某些服务(如 FTP、POP3)所遇到的连接延迟问题 1184.4.2 域名无法解析的问题 1204.4.3 默认网关的问题 1204.5 重点回顾 1214.6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121第5章 Linux 中常用的网络命令 1225.1 设置网络参数的命令 1235.1.1 手动/自动配置IP 参数与启动/关闭网络接口:ifconfig、ifup、ifdown 1235.1.2 修改路由:route 1265.1.3 网络参数综合命令:ip 1285.1.4 无线网络:iwlist, iwconfig 1345.1.5 DHCP客户端命令:dhclient 1345.2 网络排错与查看命令 1345.2.1 两台主机的两点沟通:ping 1345.2.2 两主机间各节点分析:traceroute 1375.2.3 查看本机的网络连接与后门:netstat 1385.2.4 检测主机名与 IP 的对应:host、nslookup 1415.3 远程连接命令与即时通信软件 1435.3.1 终端机与BBS连接:telnet 1435.3.2 FTP 连接软件:ftp、lftp 1445.3.3 图形接口的即时通信软件:Pidgin(gaim 的延伸) 1475.4 文字接口网页浏览 1505.4.1 文字浏览器:links 1505.4.2 文字接口下载器:wget 1525.5 数据包捕获功能 1535.5.1 文字接口数据包捕获器:tcpdump 1535.5.2 图形接口数据包捕获器:wireshark 1575.5.3 任意启动TCP/UDP数据包的端口连接:nc、netcat 1595.6 重点回顾 1605.7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161第6章 Linux 网络排错 1626.1 无法连接网络的原因分析 1636.1.1 硬件问题:网线、网络设备、网络布线等 1636.1.2 软件问题:IP 参数设置、路由设置、服务器与防火墙设置等 1656.1.3 问题的处理 1656.2 处理流程 1666.2.1 步骤1:网卡工作确认 1666.2.2 步骤2:局域网内各项连接设备检测 1676.2.3 步骤3:取得正确的 IP 参数 1686.2.4 步骤4:确认路由表的规则 1696.2.5 步骤5:主机名与 IP 查询的 DNS 错误 1706.2.6 步骤6:Linux 的 NAT 服务器或 IP 路由器出问题 1716.2.7 步骤7:Internet 的问题 1716.2.8 步骤8:服务器的问题 1716.3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172第二篇 主机的简易安全防护措施第7章 网络安全与主机基本防护:限制端口、网络升级与SELinux 1747.1 网络数据包连接进入主机的流程 1757.1.1 数据包进入主机的流程 1757.1.2 常见的攻击手法与相关保护 1777.1.3 主机能执行的保护操作:软件更新、减少网络服务、 启动 SELinux 1827.2 网络自动升级软件 1847.2.1 如何进行软件升级 1847.2.2 CentOS 的 yum 软件更新、镜像站点使用的原理 1867.2.3 yum 的功能:安装软件组、全系统更新 1877.2.4 挑选特定的镜像站点:修改 yum 配置文件与清除 yum 缓存 1937.3 限制连接端口(Port) 1967.3.1 什么是Port 1977.3.2 端口的查看:netstat、nmap 1987.3.3 端口与服务的启动/关闭及开机时状态设定 2017.3.4 安全性考虑――关闭网络服务端口 2057.4 SELinux 管理原则 2067.4.1 SELinux 的工作模式 2067.4.2 SELinux 的启动、关闭与查看 2107.4.3 SELinux Type 的修改 2127.4.4 SELinux 策略内的规则布尔值修订 2147.4.5 SELinux 日志文件记录所需的服务 2177.5 被攻击后的主机修复工作 2217.5.1 网管人员应具备的技能 2217.5.2 主机受攻击后恢复的工作流程 2237.6 重点回顾 2257.7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225第8章 路由的概念与路由器设置 2268.1 路由 2278.1.1 路由表产生的类型 2278.1.2 一个网卡绑多个 IP:IP Alias 的测试用途 2298.1.3 重复路由的问题 2308.2 路由器配置 2318.2.1 什么是路由器与 IP 路由器 2318.2.2 何时需要路由器 2338.2.3 静态路由的路由器 2348.3 动态路由器架设 2398.4 特殊状况――路由器两边界面是同一个IP网段:ARP Proxy 2458.5 重点回顾 2498.6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250第9章 防火墙与 NAT 服务器 2519.1 认识防火墙 2529.1.1 关于本章的一些提醒事项 2529.1.2 为何需要防火墙 2539.1.3 Linux 系统上防火墙的主要类别 2539.1.4 防火墙的一般网络布线示意 2559.1.5 防火墙的使用限制 2589.2 TCP Wrappers 2599.2.1 哪些服务有支持 2599.2.2 /etc/hosts.{allow|deny} 的设置方式 2619.3 Linux 的数据包过滤软件:iptables 2629.3.1 不同 Linux 内核版本的防火墙软件 2629.3.2 数据包进入流程:规则顺序的重要性 2639.3.3 iptables 的表格(table)与链(chain) 2649.3.4 本机的 iptables 语法 2679.3.5 IPv4 的内核管理功能:/proc/sys/net/ipv4/* 2789.4 设置单机防火墙的一个实例 2819.4.1 规则草拟 2819.4.2 实际设置 2829.5 NAT 服务器的设置 2869.5.1 什么是 NAT? SNAT? DNAT? 2879.5.2 最简单的 NAT 服务器:IP 分享功能 2909.5.3 iptables 的额外内核模块功能 2929.5.4 在防火墙后端的网络服务器上做DNAT 设置 2929.6 重点回顾 2939.7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294第10章 申请合法的主机名 29510.1 为何需要主机名 29610.1.1 主机名的由来 29610.1.2 重点在合法授权 29710.1.3 申请静态还是动态 DNS 主机名 29810.2 注册一个合法的主机名 29910.2.1 静态 DNS 主机名注册(以 Hinet 为例) 29910.2.2 动态 DNS 主机名注册(以 no-ip 为例) 30110.3 重点回顾 30610.4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307第三篇 局域网内常见服务器的搭建第11章 远程连接服务器 SSH / XDMCP / VNC /XRDP 31011.1 远程连接服务器 31111.1.1 什么是远程连接服务器 31111.1.2 有哪些可供登录的类型 31211.2 文字接口连接服务器: SSH 服务器 31311.2.1 连接加密技术简介 31411.2.2 启动 SSH 服务 31711.2.3 SSH 客户端连接程序――Linux 用户 31711.2.4 SSH 客户端连接程序――Windows 用户 32411.2.5 SSHD 服务器详细配置 32811.2.6 制作不用密码可立即登录的SSH用户 33211.2.7 简易安全设置 33511.3 最原始图形接口:XDMCP服务的启用 33711.3.1 X Window 的 Server/Client 架构与各组件 33811.3.2 设定 GDM 的 XDMCP 服务 34111.3.3 用户系统为 Linux 的登录方式 34311.3.4 用户系统为 Windows 的登录方式: Xming 34511.4 华丽的图形接口:VNC 服务器 34811.4.1 默认的 VNC 服务器 34811.4.2 VNC 的客户端连接软件 35011.4.3 VNC 搭配本机的 XDMCP 画面 35211.4.4 开机就启动 VNC Server 的方法 35411.4.5 同步的 VNC :可以通过图示同步教学 35411.5 仿真的远程桌面系统:XRDP 服务器 35511.6 SSH 服务器的高级应用 35711.6.1 在非标准端口启动 SSH(非 Port 22) 35711.6.2 以 rsync 进行同步镜像备份 35911.6.3 通过SSH通道加密原本无加密的服务 36211.6.4 以SSH通道配合 X Server 传递图形界面 36311.7 重点回顾 36711.8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368第12章 网络参数管理者:DHCP服务器 36912.1 DHCP 的工作原理 37012.1.1 DHCP 服务器的用途 37012.1.2 DHCP 协议的工作方式 37112.1.3 何时需要架设 DHCP 服务器 37512.2 DHCP 服务器端的配置 37612.2.1 所需软件与文件结构 37612.2.2 主要配置文件 /etc/dhcp/dhcpd.conf 的语法 37712.2.3 一个局域网的 DHCP 服务器设置案例 37912.2.4 DHCP 服务器的启动与观察 38012.2.5 内部主机的 IP 对应 38212.3 DHCP 客户端的设置 38212.3.1 客户端是 Linux 38212.3.2 客户端是 Windows 38412.4 DHCP 服务器端的高级查看与使用 38712.4.1 检查租约文件 38712.4.2 让大量 PC 都具有固定 IP 的脚本 38712.4.3 使用 ether-wake 实现远程自动开机(remote boot) 38812.4.4 DHCP 与 DNS 的关系 38912.5 重点回顾 39012.6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391第13章 文件服务器之一:NFS 服务器 39213.1 NFS的由来与功能 39313.1.1 什么是 NFS(Network File System) 39313.1.2 什么是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 39413.1.3 NFS 启动的 RPC daemons 39513.1.4 NFS 的文件访问权限 39613.2 NFS Server 端的配置 39713.2.1 所需要的软件 39813.2.2 NFS 的软件结构 39813.2.3 /etc/exports 配置文件的语法与参数 39913.2.4 启动 NFS 40413.2.5 NFS 的连接查看 40613.2.6 NFS 的安全性 40813.3 NFS 客户端的设置 41013.3.1 手动挂载 NFS 服务器共享的资源 41013.3.2 客户端可处理的挂载参数与开机挂载 41113.3.3 无法挂载的原因分析 41413.3.4 自动挂载 autofs 的使用 41513.4 案例演练 41813.5 重点回顾 42013.6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420第14章 账号管理:NIS 服务器 42114.1 NIS 的由来与功能 42214.1.1 NIS 的主要功能:管理账号信息 42214.1.2 NIS 的工作流程:通过 RPC 服务 42314.2 NIS Server 端的设置 42514.2.1 所需要的软件 42514.2.2 NIS 服务器相关的配置文件 42514.2.3 一个实际操作案例 42614.2.4 NIS Server 的设置与启动 42614.2.5 防火墙设置 43114.3 NIS Client 端的设置 43114.3.1 NIS Client 所需的软件与软件结构 43214.3.2 NIS Client 的设置与启动 43214.3.3 NIS Client 端的验证:yptest、ypwhich、ypcat 43514.3.4 用户参数修改:yppasswd、ypchfn、ypchsh 43714.4 NIS 搭配 NFS 的设置在群集计算机上的应用 43814.5 重点回顾 44114.6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442第15章 时间服务器:NTP 服务器 44315.1 关于时区与网络校时的通信协议 44415.1.1 什么是时区?全球有多少时区?GMT 在哪个时区? 44415.1.2 什么是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 44615.1.3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与系统时间的误差 44715.1.4 NTP 通信协议 44715.1.5 NTP 服务器的层次概念 44815.2 NTP 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44915.2.1 所需软件与软件结构 44915.2.2 主要配置文件 ntp.conf 的处理 45115.2.3 NTP 的启动与观察 45315.2.4 安全性设置 45515.3 客户端的时间更新方式 45515.3.1 Linux 手动校时工作:date、hwclock 45515.3.2 Linux 的网络校时 45615.3.3 Windows 的网络校时 45715.4 重点回顾 45915.5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459第16章 文件服务器之二:SAMBA 服务器 46016.1 什么是 SAMBA 46116.1.1 SAMBA 的发展历史与名称的由来 46116.1.2 SAMBA 常见的应用 46216.1.3 SAMBA 使用的 NetBIOS 通信协议 46316.1.4 SAMBA 使用的 daemons 46416.1.5 连接模式的介绍(Peer/Peer、Domain model) 46516.2 SAMBA 服务器的基础设置 46716.2.1 SAMBA所需软件及其软件结构 46716.2.2 基础的网上邻居共享流程与 smb.conf 的常用设置项目 46916.2.3 不需密码的共享(security = share,纯测试) 47416.2.4 需账号密码才可登录的共享(security = user) 47916.2.5 设置成为打印机服务器(CUPS 系统) 48616.2.6 安全性的议题与管理 49616.2.7 主机安装时的规划与中文扇区挂载 49916.3 SAMBA客户端软件功能 50016.3.1 Windows系统的使用 50116.3.2 Linux系统的使用 50516.4 以PDC服务器提供账号管理 50916.4.1 让SAMBA管理网络用户的一个实际案例 50916.4.2 PDC服务器的搭建 51116.4.3 Wimdows XP pro 的客户端 51516.4.4 Windows 7的客户端 51916.4.5 PDC问题的克服 52016.5 服务器简单维护与管理 52116.5.1 服务器相关问题克服 52116.5.2 让用户修改SAMBA密码同时同步更新 /etc/shadow 密码 52216.5.3 利用ACL配合单一用户时的管理 52316.6 重点回顾 52416.7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524第17章 局域网控制者:Proxy服务器 52617.1 什么是代理服务器 52717.1.1 什么是代理服务器 52717.1.2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流程 52817.1.3 上层代理服务器 52917.1.4 代理服务器与NAT服务器的差异 53117.1.5 搭建代理服务器的用途与优缺点 53117.2 Proxy服务器的配置基础 53317.2.1 Proxy所需的squid软件及其软件结构 53317.2.2 CentOS默认的squid设置 53417.2.3 管理信任来源(如局域网)与目标(如恶意网站):acl与http_access 的使用 53917.2.4 其他额外的功能项目 54217.2.5 安全性设置:防火墙、SELinux与黑名单文件 54417.3 客户端的使用与测试 54517.3.1 浏览器的设置:Firefox & IE 54517.3.2 测试Proxy失败的画面 54817.4 服务器的其他应用设定 54917.4.1 上层Proxy与获取数据分流的设定 54917.4.2 Proxy 服务放在NAT服务器上:透明代理(Transparent Proxy) 55117.4.3 Proxy 的认证设置 55317.4.4 末端日志分析:SARG 55517.5 重点回顾 55717.6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558第18章 网络驱动器设备:iSCSI服务器 55918.1 网络文件系统还是网络驱动器 56018.1.1 NAS与SAN 56018.1.2 iSCSI接口 56118.1.3 各组件相关性 56218.2 iSCSI target的设置 56418.2.1 所需软件与软件结构 56418.2.2 iSCSI target的实际设置 56518.3 iSCSI initiator的设置 57018.3.1 所需软件与软件结构 57018.3.2 iSCSI initiator的实际设置 57018.3.3 一个测试范例 57418.4 重点回顾 57618.5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577第四篇 常见因特网服务器的搭建第19章 主机名控制者:DNS服务器 58019.1 什么是DNS 58119.1.1 用网络主机名取得IP的历史渊源 58119.1.2 DNS的主机名对应IP的查询流程 58419.1.3 合法DNS的关键:申请区域查询授权 59019.1.4 主机名交由ISP代管还是自己设置DNS服务器 59119.1.5 DNS数据库的记录:正解、反解、Zone的意义 59219.1.6 DNS数据库的类型:hint、Master/Slave架构 59419.2 Client端的设置 59619.2.1 相关配置文件 59619.2.2 DNS的正、反解查询命令:host、nslookup、dig 59719.2.3 查询域管理者相关信息:whois 60219.3 DNS 服务器的软件、种类与Caching only DNS服务器设置 60419.3.1 搭建DNS所需要的软件 60419.3.2 BIND的默认路径设置与 chroot 60419.3.3 单纯的cache-only DNS服务器与forwarding功能 60519.4 DNS 服务器的详细设置 61119.4.1 正解文件记录的数据(Resource Record,RR) 61219.4.2 反解文件记录的RR数据 61619.4.3 步骤一:DNS的环境规划 61719.4.4 步骤二:主配置文件/etc/named.conf的设置 61819.4.5 步骤三:最上层(root)数据库文件的设置 62019.4.6 步骤四:正解数据库文件的设置 62019.4.7 步骤五:反解数据库文件的设置 62219.4.8 步骤六:DNS的启动、查看与防火墙 62319.4.9 步骤七:测试与数据库更新 62419.5 协同工作的DNS:Slave DNS及子域授权设定 62619.5.1 master DNS权限的开放 62619.5.2 Slave DNS的设置与数据库权限问题 62819.5.3 配置子域DNS服务器:子域授权课题 63019.5.4 依不同接口给予不同的DNS主机名:view功能的应用 63219.6 DNS服务器的高级设定 63519.6.1 架设一个合法授权的DNS服务器 63519.6.2 LAME Server的问题 63719.6.3 利用RNDC命令管理DNS服务器 63819.6.4 搭建动态DNS服务器:让你成为ISP 64219.7 重点回顾 64519.8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646第20章WWW服务器 64720.1 WWW的简史、资源以及服务器软件 64820.1.1 WWW 的简史、HTML与标准制订(W3C) 64820.1.2 WWW 服务器与浏览器所提供的资源定位(URL) 65120.1.3 WWW 服务器的类型:系统、平台、数据库与程序(LAMP) 65320.1.4 https:加密的网页数据(SSL)及第三方证书机构 65520.1.5 客户端常见的浏览器 65620.2 WWW(LAMP)服务器基本配置 65720.2.1 LAMP所需软件与其结构 65720.2.2 Apache的基本设定 66020.2.3 PHP的默认参数修改 66820.2.4 启动WWW服务与测试PHP模块 67020.2.5 MySQL的基本设定 67220.2.6 防火墙设置与SELinux规则的放行 67620.2.7 开始网页设计及安装架站软件,如phpBB3 67720.3 Apache服务器的高级设定 67820.3.1 启动用户的个人网站(权限是重点) 67820.3.2 启动某个目录的CGI(perl)程序执行权限 68020.3.3 找不到网页时的显示信息通知 68120.3.4 浏览权限的设定操作(Order、Limit) 68320.3.5 服务器状态说明网页 68620.3.6 .htaccess与认证网页设定 68720.3.7 虚拟主机的设定(重要!) 69120.4 日志文件分析以及PHP强化模块 69420.4.1 PHP强化模块(eaccelerator)与Apache简易性能测试 69420.4.2 syslog与logrotate 69720.4.3 日志文件分析软件:webalizer 69820.4.4 日志文件分析软件:awstats 70020.5 建立连接加密网站(https)及防整站下载脚本 70220.5.1 SSL 所需软件与证书文件及默认的https 70220.5.2 拥有自制证书的https 70420.5.3 将加密首页与非加密首页分离 70620.5.4 防整站下载软件 70720.6 重点回顾 70820.7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709第21章 文件服务器之三:FTP服务器 71021.1 FTP 的数据传输原理 71121.1.1 FTP功能简介 71121.1.2 FTP 的工作流程与使用到的端口 71221.1.3 客户端选择被动式连接模式 71421.1.4 FTP 的安全性问题与替代方案 71621.1.5 开放什么身份的用户登录 71621.2 vsftpd服务器基础设置 71821.2.1 为何使用vsftpd 71821.2.2 所需要的软件以及软件结构 71921.2.3 vsftpd.conf配置值说明 72121.2.4 vsftpd启动的模式 72621.2.5 CentOS的vsftpd默认值 72721.2.6 针对实体账号的设定 72921.2.7 仅有匿名登录的相关设置 73421.2.8 防火墙设置 73821.2.9 常见问题与解决之道 73921.3 客户端的图形接口FTP连接软件 74021.3.1 Filezilla 74021.3.2 通过浏览器取得FTP连接 74421.4 让vsftpd增加SSL的加密功能 74421.5 重点回顾 74721.6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748第22章 邮件服务器:Postfix 74922.1 邮件服务器的功能与工作原理 75022.1.1 电子邮件的功能与问题 75022.1.2 Mail server 与DNS之间的关系 75122.1.3 邮件传输所需要的组件(MTA、MUA、MDA)以及相关协议 75422.1.4 用户收信时服务器端所提供的相关协议:MRA 75722.1.5 Relay与认证机制的重要性 75922.1.6 电子邮件的数据内容 76022.2 MTA 服务器:Postfix基础设定 76122.2.1 Postfix的开发 76122.2.2 所需要的软件与软件结构 76222.2.3 一个邮件服务器的设定案例 76422.2.4 让Postfix可监听Internet来收发邮件 76422.2.5 邮件发送流程与收信、Relay等重要概念 76722.2.6 设定邮件主机权限与过滤机制:/etc/postfix/access 77022.2.7 设定邮件别名:/etc/aliases/forward 77022.2.8 查看邮件队列信息:postqueue、mailq 77322.2.9 防火墙设置 77522.3 MRA 服务器:dovecot设定 77522.3.1 基础的POP3/IMAP设定 77522.3.2 加密的POP3s/IMAPs设定 77622.3.3 防火墙设置 77722.4 MUA 软件:客户端的收发邮件软件 77722.4.1 Linux mail 77822.4.2 Linux mutt 78122.4.3 好用的跨平台(Windows/Linux X)软件:Thunderbird 78422.5 邮件服务器的高级设定 78822.5.1 邮件过滤一:用postgrey进行非正规Mail server 的垃圾邮件过滤 78822.5.2 邮件过滤二:关于黑名单的过滤机制 79222.5.3 邮件过滤三:基础的邮件过滤机制 79322.5.4 非信任来源的 Relay:开放 SMTP 身份认证 79522.5.5 非固定 IP 邮件服务器的福音:relayhost 79922.5.6 其他设置小技巧 80022.6 重点回顾 80322.7 参考数据与延伸阅读 804
全世界的人种多样,人类使用的语言种类也很多。那如果你想要跟外国人沟通时,除了指手画脚之外,你要如何跟对方讲话?大概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强迫他学中文,一种则是我们学他的语言,这样才能沟通。 这个观念延伸到网络上面也是行得通的,全世界的操作系统多得很,不是只有Windows/Linux系统而已,还有苹果计算机自己的操作系统,Unix like的操作系统也非常多!那么多的操作系统(人种)要如何进行网络沟通(语言)呢?那就需要制订共同遵守的标准才行。这个标准是由国际组织规范的,你的系统里面只要提供可以加入该标准的程序代码,那你就能够通过这个标准与其他系统进行沟通。所以,网络是跨平台的,并不是只有Linux才这么做j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学完后,是可以应用在所有操作系统上面的。 另外,本章节旨在引导网络新人快速进入网络的世界,所以鸟哥写得比较浅显一些,对于网络硬件与通信协议并没有被包含在本章内容中。如果你的求知欲已经高过本章节,那么请自行寻找适合你自己的书籍来阅读。当然,你也可以在因特网上面找到你所需要的内容。也可以参考在本章最后的参考文献。 我们都知道,网络就是几部计算机主机或者是网络打印机之类的接口设备,通过网线或者是无线网络技术,将这些主机与设备连接起来,使得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介质(网线以及其他网卡等硬件)来传输的一种方式。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家里只有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机器,却没有网络连接这些硬件,那么使用上会不会很麻烦?如果将这个场景移到需要工作的办公室时,计算机的数据无法使用网络连接到打印机来打印,那是否很伤脑筋呢?是吧,想想就觉得很麻烦。不幸的是,这些麻烦事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确实是存在的。 各自为政的“网络硬件与软件”技术发展:Ethernet & Token-Ring 在1970年前后,为了解决这个烦人的数据传输问题,几个主要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公司都在研究各自的网络连接技术,以使自家的产品可以在办公室的环境下组织起来。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施乐公司的Ethernet技术,以及IBM研发的Token-Ring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它们彼此不认识对方的网络技术。也就是说,万一你的办公室购买了整合Ethernet技术的计算机主机,但是其他的计算机却是使用IBM的机器时,想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数据的沟通传输,在早期来说那是不可能的。 以“软件”技术将硬件整合:ARPANET & TCP/IP 为了解决上述的网络硬件整合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国防部就开始研究一个可以在这些不同的网络硬件上面运行的软件技术,使得不同公司的计算机或数据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来实现数据沟通。这个研究由美国国防部远景规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DARPA)负责,他们将该网络系统称为ARPANET,这就是目前熟知的TCP/IP技术的雏形。在1975年左右,ARPANET已可以在常见的Ethernet与Token-Ring等硬件平台下互通数据了。DARPA在1980年正式推出TCP/IP技术后,由于想要推广此项技术,因此与伯克利(Berkeley)大学合作,将TCP/IP植入著名的BSD Unix系统内,由于大学乃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所以,TCP/IP技术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投入其中研究开来,而这种连接网络的技术也被称之为Internet。
亚马逊评分
(102人评价)
帮助平台入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讯服务器出问题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