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东风风行cm7好么?声誉如何?求告知

周枝羽,三十来岁,华北人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常感于学院对流行文学之冷淡,故不务正业,专攻此道,被同僚戏称为“流行文学研究家”.
&浅谈大陆言情小说的由来及国内四大言情天后的诞生历程
所谓言情小说,即以“言情”为唯一目的的小说。大陆的图书界将安妮宝贝、安意如等人的小说也称为言情小说,实在的驴唇不对马嘴,估计她们自己也很难接受,因为她们的作品,还是更多的偏纯文学一点的。而言情小说,是坚决的通俗小说,就是为了赚取读者的眼泪而生的。至于郭妮等人的青春小说,也被称为言情,就更滑稽了,那其实是骗取初中生生活费的校园故事,只是言情小说的雏形。
言情小说在中国,最早的雏形实际上是发源于民国初年的“鸳鸯蝴蝶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编才子佳人梦。很多大作家,比如张恨水、周瘦鹃、《秋海棠》的作者秦瘦鸥、包括最近去世的台湾词人,《南屏晚钟》的词作者陈蝶衣等,都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其实包括张爱玲,都受到鸳鸯蝴蝶派的强大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鸳鸯蝴蝶派作家都去了台湾,因此形成了台湾式的言情小说,琼瑶就是他们的正宗传人。只是旧时代的才子佳人变成了富家公司和小家碧玉,更富有都市意味,更贴近年轻人的心灵。琼瑶将鸳鸯蝴蝶派的完全脱离社会现实,沉湎爱情,温柔、婉约、细腻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一个言情时代。风靡台湾,后来又和邓丽君的歌曲一起,席卷大陆,琼瑶的文艺腔,成为大陆80年代年轻人模仿的对象,也通过电视,影响了台湾和大陆年轻人的语言习惯。琼瑶之后,台湾又涌现了席绢、于晴、沈亚等一批新的言情作家,被称为台湾言情四小天后。但是这批作家受出版商牟利影响,写作越来越趋同,一本书的字数越写越少,没有一个能够超越琼瑶。台湾言情的式微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她们的作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风靡大陆的盗版图书市场,普遍的特征就是开本特别小,六七万字一本,完全拼故事和人物,这种难度较低的写作吸引了大批中国大陆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开始模仿。中国大陆的言情小说就是从那时开始生长的。藤萍是那一批作者中最著名的一位,她早期的作品,深得台湾言情的精髓,以至于被很多大陆读者误以为是台湾的又一代天后诞生了。
到了2002年左右,藤萍开始全面推出其系列作品《九宫舞》,融宫廷、武侠、江湖、市井于一体,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言情世界,这部作品标志着大陆新言情的走向成熟。
一大批大陆言情作者开始不满意台湾言情的肤浅和单薄。她们的作品呈现出更多的风貌,也将更多的流行因素加入了近来,穿越小说的流行就是一个这种突破的产物。2007年,藤萍封笔五年后开始推出新的系列大长篇《狐魅天下》;以穿越第一文《步步惊心》一举成名的桐华打造出历史宫廷言情的鸿篇巨制《云中歌》,受到影视圈人士的热捧;匪我思存让很多高端读者成为她的粉丝;寐语者即将出版她的民国爱情大戏《衣香鬓影》,大陆言情小说领域最有号召力的四大作家一齐推出重头作品,标志着大陆新言情的完全成熟,和对台湾式小言情的完全颠覆。
言情小说,进入了大陆时代。
言情小说作为一个文学门类,自然会跟随社会发展、市场需求、读者口味在不断改变跟进化。目前的新言情小说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已经远远超越琼瑶、席娟时代的言情,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呈现出来:
&&& 装帧设计:琼瑶时代的小说封面多是一张清纯可爱的美女图搭配天空、城堡、鲜花、蝴蝶等美好事物的综合体,颜色单调,排版简单,新言情小说的制作工艺可谓是五花八门,烫银、UV、磨切都属于通常使用到的一些工艺。除了封面之外,目录、内文排版、插图、腰封等都需要专门的设计,使得整体感觉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阅读需求,具有更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字数设置: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琼瑶时代的言情小说通篇对白,场景氛围的描写不够充分,每一册的字数也大多在10万字以内,轻薄的一本,而小说作为以故事取胜的一个体裁,情节搭建是相当重要的部分。新言情小说的字数基本底线是必须超过20万字,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加入都市、历史、武侠、穿越等新鲜元素去丰富作品,成熟的作家们开始谋划自己的鸿篇巨制。比如藤萍新作《狐魅天下》是个大长篇,将有8本陆续出版,桐华新作《云中歌》将出版上中下三册,寐语者新作《衣香鬓影》也分上中下三集来出版等等,这些书都将有可能超过100万字。
“大言情概念”:现代言情小说里所阐述的故事已经不拘泥于爱情部分的表达,加入了友情、亲情、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错的情感纠葛,以及对人性、对未来的深刻思考。正如桐华所言,她的《云中歌》创作源头来自儿时与女伴之间发生的关乎成长、关乎友情、关乎爱情、关乎人性中承诺、伪善、信念等一系列的亲身体会,再赋予作品历史的背景,加入国恨家仇的更高层次的情感,使人物性格更饱满,故事情节更有意义。藤萍成名作《九宫舞》系列奠定了她写武侠言情的极高地位,沉寂五年后的大长篇《狐魅天下》,文笔优美、情节跌宕起伏,书中人物繁多,你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出场者,藤萍小说中的主人公多是具有女性唯美特征的男性,本书依然如此,所以那种言情更加内敛深厚,将男人之间的各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擅长表达男人因欲望而生出的各种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疯狂的心性、孩子气的幻想、我行我素的顽固及不可理喻的执着。这种情感说小很小,说大也很大,因为他的想法而影响了周边一切事物的变化,这也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大言情的概念,欲望可以改变一切。
透过网络点击与网友的综合关注度,发现网络四大言情小天后悄然诞生。热情的网友也给她们以鲜明的定位,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藤萍凭借五年前的《九宫舞》奠定江湖地位,其实她当初在武侠言情领域的地位远远超过现在在武侠小说领域的第一日恩沧月。五年后复出,藤萍依然固执的写着华丽细腻到极点的言情小说,这次竟是一个长达8部的大长篇。桐华凭借《步步惊心》获得穿越女王殊荣,她的作品历史感很强,此次转型言情这个说法她并不十分认同,认为写作是相通的,她是那种感觉对了才能写作,没有触动是无法下笔的,是那种靠精神来写作的人。那自然是个情感细腻、纯粹到近乎执拗的地步。寐语者的成名作《帝王业》,听这三个字,言情确实已今非昔比,言情,也可以如此大气!此文穿着仍是言情的外衣,却已从情爱框架中跳脱出来,背景由传统言情的家上升至国,主角们的命运也不再仅仅围绕爱情展开,而变为对权力巅峰的追逐之战。所幸主人公的爱情仍然缠绵坚贞,保留了传统言情中的那一份纯美的爱情主线,也正因此,本文才能归于言情小说,否则便只是一部宫廷小说了。新作《衣香鬓影》已经签下出版商,更是从古代华丽转身,谋划了一部民国时期的爱恨情仇的爱情大戏,月底前就可出版。匪我思存则吸引了很多追求文字内涵的层次较高的读者。新作《冷月如霜》已经上市。
桐华身在美国读书,写作纯粹是兴趣使然。在写作中讲求有灵感才写否则决不动手。藤萍身在厦门,毕业后做了警察,非常厉害,难怪作品中的侠义胆识非常了不起,温瑞安曾经这样评价她,“她对文字真是情到深处,她对写作才是大爱无言。才情对她而言是挥洒即就的,反而并不出奇,但难得的是她那一种别人拟摹不来的侠意奇情。”她的文字“有怒剑有狂花,但都以一种小桥流水的理性方式叙述出来,说服力极强;也有滑稽有突梯,但常在文理中透悟了枯荣与无常,是个有耐力有底气的写手,而且善于情知交糅。”定义“侠情天后”也是当之无愧的。
自上世纪80年代,琼瑶式的台湾言情小说席卷大陆市场后,国内就层出不穷的诞生了大批言情写手,但那个时候国内的经济发展还处在温饱阶段,知名作者要开垦痛苦深邃的纯文学,而新手也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壤供其生存,直到网络时代的到来,才可以说为大陆新言情市场打开一扇窗,让这一批新手得以被市场证明,被广大的读者认可。
自著名编剧于正的博客上看到他的评价,“《云中歌》把几个虚构的人物放在了汉朝这个历史背景里,跟正史完全融合,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种正野结合的写法是我最喜欢的,再加上一个女孩和一个帝王的爱情,那就更没得说了,沙漠中的浪漫绝恋,朝堂上的争风相对,还有桐华最擅长的勾心斗角,每一段都精彩绝伦,看着看着,我总有一种冲动,想把它变成画面,而后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好几个演员朋友看,没有一个不说好,都问我第二本什么时候出来,甚至有几个投资商都跃跃欲试,准备买下版权来拍,还有投资方建议女主角用孙菲菲,也因为这个的关系,我把书递到一本小说要变成影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再厚的小说也不可能承载一部四十集的电视剧,而且市面上的小说大多以华丽的词藻和煽情的描写来取胜,很厚的一本书,讲的故事往往不足半集戏,而桐华则不同,一本《云中歌》至少有十集吧,三本出完,再加点枝节,就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了,为此我努力着,也希望能成功。”&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
挤开琼瑶阿姨&
&&&&&&&&&&&&&&&&&&&&&&&&&&&&&&&&&&&&&&&&&&&&&&&&&&&&&&&&&&&&记者:蒋庆
继80后新武侠写手步非烟放言要“革金庸的命”后,四位青春言情小说写手藤萍、桐华、匪我思存、寐语者最近风光无限,在网上已有强大号召力的她们被推为新言情小说的四小天后。老牌文学出版社作家社已经看准这言情四小天后的实力,在本月连续推出了藤萍的《狐魅天下》和桐华《云中歌》,意图将其打造成新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几位写手表示,琼瑶、席绢的小说一味的纯美言情,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显得太甜腻,她们将展开革新,开创大言情小说时代。
琼瑶已成过去时?
国内言情小说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写言情的小说家还被命名为“鸳鸯蝴蝶派”,比如张恨水、《秋海棠》的作者秦瘦鸥、《南屏晚钟》词作者陈蝶衣等,都是“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在当时,包括张爱玲在内的文坛大家都受到鸳鸯蝴蝶派的影响。到了上世纪50年代,很多鸳鸯蝴蝶派作家来到台湾地区,形成了台湾式的言情小说,琼瑶就是他们的正宗传人,只是旧时代的才子佳人变成了富家公司和小家碧玉,更富有都市意味,更贴近年轻人的心灵。
琼瑶将鸳鸯蝴蝶派脱离社会现实,沉湎爱情,温柔、婉约、细腻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一个言情时代,后来又和邓丽君的歌曲一起,席卷大陆。此后,岑凯伦、亦舒、席绢等人大言情小说也席卷中国,成为那个时代青年男女的主要阅读物。但受出版商牟利影响,作家的写作越来越趋同,不外就是女性离不开爱情,没有了爱情就会枯萎凋零的形象。著名流行文学研究者周枝羽最近调查发现,藤萍、桐华、匪我思存、寐语者这四个80后作家的作品在图书市场已经压倒港台作家的趋势,“那种丰富、饱满、细腻,不是琼瑶、席绢们的浅薄单调所能比的,阅读的快感也大大高于台湾作家。她们现在只是在等待机会,等待影视的介入,只要有一个能被影视机构介入,离大红大紫就不远了。”
言情天后封号各不同&&&
有意思的人,有网友已经根据四个言情写手动特点一一为其封号,比如藤萍就被称为唯美天后,因为网友认为她笔下的人物“连缺陷都唯美绝伦”;而桐华则是燃情天后,因其“平淡入笔逐层深入戳人心痛,她的爱情会燃烧”;寐语者是浓情天后,理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爱情浓郁得令人不敢正视”;匪我思存成为悲情天后就很简单了,她的“文字也会流泪”。四人似乎分工明细,满足读者对每一种言情小说的爱好。
安妮宝贝、安意如、张悦然被认为是言情三才女,现在又冒出一个言情四小天后,这是不是有点炒作的嫌疑?但周枝羽则认为,图书界将安妮宝贝、安意如等人的小说也称为言情小说,实在的驴唇不对马嘴,“估计她们自己也很难接受,因为她们的作品,还是更多的偏纯文学一点的。而言情小说,是坚决的通俗小说,就是为了赚取读者的眼泪而生的。至于郭妮等人的青春小说,也被称为言情,就更滑稽了,那其实是骗取初中生生活费的校园故事,只是言情小说的雏形。”周枝羽认为,港台地区作家的言情小说一度完全占据了大陆的图书市场,大陆的作家只能被动模仿,“这新一代的言情四小天后写作越发成熟,已经彻底推翻了港台式言情。”周枝羽这话,比起步非烟“革金庸命”还更猛。
在作家出版社看来,藤萍、桐华等人树立的是“大言情概念”,图书策划人沈浩波说:“现代言情小说里所阐述的故事已经不拘泥于爱情部分的表达,加入了友情、亲情、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错的情感纠葛,以及对人性、对未来的深刻思考。桐华她的《云中歌》关乎成长、关乎友情、关乎爱情、关乎人性中承诺、伪善、信念,再赋予作品历史的背景,加入国恨家仇的更高层次的情感,使人物性格更饱满,故事情节更有意义。”
天后为何“逃避现实”&&&
记者昨日在采访中发现,这四人的经历不尽相同,而且写作也不算她们本行。比如毕业于中山大学法律系藤萍现在是一名警官,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桐华,曾在中国银行从事金融分析工作,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读财经类专业硕士。和前辈相比,他们并非属于专业写作,而且其所携内容也与现实并不太有关联。藤萍喜欢把言情故事放在武侠环境中;桐华、寐语者和匪我思存则喜欢把言情故事放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一些不喜欢她们的读者就此认为言情四小天后的作品太过远离生活,这样的革新很难成功。
对于为什么要“逃避”现实,作者这并不是刻意如此,藤萍告诉记者:“越真实的东西越能带来沧桑感,而言情小说的许多幻想和冲突,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说真的要写现代言情,我想我会写恐怖言情故事,我更喜欢能激动人心的、全新的幻想。”桐华《云中歌》出版后,目前已经被导演于正看中,准备改编成影视剧,她说:“因为个人偏爱历史,所以目前写的三个小说都是和古代历史挂钩的。脑袋里已经构思了无数回的现代故事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不能动笔。在我心中,只有想讲的故事,不存在‘年代歧视’。”
也许是因为写言情的缘故,几个女孩都不愿意谈类似“革金庸的命”这样的话,她们只是表示:“一味的纯美言情,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太甜腻,已经欺骗不了味蕾。所以我们的书里有一些很现实的东西,甚至可能是残酷和坚硬的,就如我们每个人所立足生存的处境,而最终我们愿意留一线美好温暖给那些坚强生活的女孩子。”
&最近关注新浪的一个活动,还有相关的新闻,觉得这个说法值得大家讨论,故引来给大家看看。
三才女 三个世界
谁是撑起“后琼瑶时代”的言情天后
只要有女人的地方,就少不了言情小说。有人说,言情小说是女人的枕边书,难成经典,是不是经典并不重要,就如同男人离不开武侠一样,言情小说以其温婉可人的形式,为女人在精神世界中完成一次次令人心动的邂逅,一个个缠绵悱恻的故事,成为女性内心成长的必修读本。同样,如同武侠中的金庸一般,琼瑶,作为开创言情小说一代文风的作家,以其数量颇丰、品质优秀的作品,陪伴着多少懵懂少女度过了情窦初开却又止于幻想的青涩岁月。
琼瑶之所以构建这般爱情模式,跟她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祖籍湖南衡阳的琼瑶,生于四川成都,后因抗日战争迁至上海,又举家牵至台湾台北。遭受到动荡带给她的不安,因此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也给了她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这又带给琼瑶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爱情观。总括而言,在琼瑶的爱情王国,女性离不开爱情,没有了爱情就会枯萎凋零.在这情况下,琼瑶的女性形象无可避免的显得被动和消极。对爱情的描述也纯由女性的立场出发,在感情的道德的召唤下,来唤起男性对女性奉献全心全意的爱。这亦是琼瑶式言情小说的精神所在。大师的创作周期已经过去,我们需要更年轻、写作手法更新、更懂当今女孩心事与审美的新作家的出现。
  谈起当代言情小说,可爱淘、明小溪、小妮子构成了青春言情的一大体系。为年轻的女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又一个梦幻般的水晶之恋,让她们从里面看到灰姑娘和白马王子,公主和流浪汉等种种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可是言情除了给年轻的小女孩儿看之外,更深刻、更内敛、更大众的言情读者应该是25岁以上的,有情感经历的成熟人群。而安妮宝贝、安意如、张悦然的言情,可谓锁定了成熟一族,其作品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评定和认可。安妮宝贝的言情,温婉而坚定,稠密而清越,哀而不伤,如凤鸣竹上。张悦然的言情,细腻得令人在每个字节上心动,华丽如缎,如鸾舞林间。安意如的言情,古典中蕴藏着深刻的现代,在她的婉约中爆发着急促的情欲。从安妮宝贝的《莲花》,到张悦然的《誓鸟》,再到安意如新近出版的《惜春纪》。每一部作品都独立的代表着新时代女性的言情方式,以至于人们纷纷追问,这些言情新锐中有没有谁是琼瑶的接班人?新浪网甚至为此做了一次主题为“言情三才女,三个世界,你更喜欢哪本多些?”的深度调查活动,话题作家安意如首度进军言情便获此殊荣。然而,据笔者观察,目前的这批当红言情作家其实和琼瑶、亦舒、张小娴们并没有可比性,她们的写作已经完全进入了一种“新言情”的状态,无论是从想象力、写作心态、写作方式等各个方面来看,传统的“琼瑶式言情”都已经被这股“新言情”之风淹没。
“新言情”到底有何种魅力,分析一下吧!
  其一,塑造因思想独立而“美丽”的女性形象
  安妮的作品因其风格独特而引起广泛关注。题材多围绕宿命,自由,漂泊等思考,喜欢不停的行走,用过往去叙写感动的文字,在爱和幻觉中决然出行,去追寻自我,是现代都市女性心声的代表。而这个时代女性所要追寻的“美丽”已经远远不同于琼瑶时代。女性已经从当初刻意的、主观的、纯粹的追求独立,追求自由,为此赢得男人们的关注,而转变成,我行我素,我独立我存在的一种内心的强大跟自我。女性的美丽也从原来的淑女风范、大家闺秀,而转变成个性鲜明、情感张扬的都市白领。
  其二,不张扬、不搬弄、沉静内敛是内核。
  从《陌上花开缓缓归》到《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的行文总是用最内敛的文字,甚至最内敛的情节去叙述,而打动人心的是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跟“琼瑶式言情”有了截然不同的区别。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下的安意如,行文中自然流露出一种淡定从容的诗意气质,让人忘却浮躁的现实,倾听自己心灵的声音。这个时代也在慢慢回归平静,回归自然的平和的处世原则。因此,意如的文字如人一样,留给了大家安静、古典的大家风范的气质。这样的文字,于无声中起惊雷,一次漫不经心不易觉察的弹指,总会引起有心人一阵会心的感悟与共鸣。最新力作《惜春纪》,让首度进军言情领域的安意如更加自信。抄袭风波挥之即去,她无需用语言去为自己辩护,她用的是作品,是文字,用她风格鲜明的娓娓道来,让读者去享受那种坐看云起的闲适与空灵。意如的内心符合她的眼神,坚定从容的去接受身边的一切,也坚定从容的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其三,大胆加入新鲜元素,让言情超越一切的束缚
  张悦然的言情,具有童话般的想象力、故事性、语言的优美、老少咸宜……还可以说,张悦然的小说,言情只是一种笔法,一种抒情的方式。她可以将任何元素放进她的小说中,这对喜欢她的作者来说,是一种幸福。在故事框架和场景设置上,与琼瑶时代人物繁复、场景众多、喜怒悲哀扑面而来的群像描写已相差甚远,张悦然坦言自己实力有待提高,未来要不断丰富生活阅历才好。而自己目前更偏向心里描写,通过无限的想象力去构建心底的言情,去表现变形后的现实。
  三才女,三本书,三个世界。如果说安意如骨子里透着古典美女气质,那《惜春纪》正是“古典般言情”的涓涓细流;如果说安妮宝贝的冷冽深入人心,那《莲花》正体现“冷冽般言情”真实和虚妄;如果说张悦然是一个幻想家的话,那《誓鸟》正是“童话般言情”的一场悲剧。不管怎么说,安妮宝贝、安意如、张悦然们,正在一同创造“后琼瑶时代”的新言情的春天。
前一段时间不在国内,去美国俄亥俄州访学。美国研究通俗文学的学者们一直在跟我探讨斯蒂芬.金的文学性的问题。斯蒂芬.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获得文学的声誉,但美国主流文学界却似乎并不大认同他,依然将他视为商业作家。我说这跟中国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古龙等人的遭遇相似。现在金庸已经获得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很多著名文学研究者的认可,而古龙的认可度仍然不够,事实上,我个人觉得古龙的文学性要强于金庸。俄亥俄大学的布朗教授对我的话题很感兴趣,因为美国人在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等电影的感染下,对中国的武侠小说很感兴趣。我告诉他《卧虎藏龙》就是根据一部很早以前的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先生的作品改编的。布朗很感兴趣,问,王度庐的知名度在中国和金庸比怎么样,我说:金庸革了王度庐的命,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大部分只知道金庸。布朗又好奇的问,那么现在的中国青年人呢?他们看什么样的武侠作品?有没有武侠作品革了金庸的命,王度庐的作品那么早了,现在的美国人都喜欢,那么现在中国的武侠作家的作品如果拍成电影,会不会更好呢?
面对布朗连珠炮般的提问,我想了想,对他说了三个中国现在最好的武侠小说作家的名字:步非烟、萧鼎和小椴。我说这三位作家正在革金庸和古龙的命运,中国的武侠小说现在有了更多的看点,但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不被主流文学承认的尴尬。我还告诉他,步非烟和萧鼎的作品比金庸的更有国际气质,很适合好莱坞拍成大片。我告诉他,步非烟的小说里有非常神奇的世界,那个世界融合了藏传佛教、本教、印度教的很多奇异的东西,背景非常华丽,而且步非烟的爱情世界非常深刻,很适合。结果一周之后,布朗的一个朋友,一家著名的好莱坞公司的御用编剧,就来向我打听步非烟和萧鼎的《诛仙》,我在无意中,当了一回中国文学的掮客。我对这位编剧先生说,他们的作品,你是改不好的,必须是中国人来改,你去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中国人编剧去读他们的书吧。
刚回到国内。就接到出版社的编辑寄来的步非烟的新书《修罗道》。我迫不及待的看完了,这是一本非常厚重的武侠,作者甚至改写了《唐传奇》。《唐传奇》的那些主人公,如昆仑奴、谢小蛾、王仙客、霍小玉、柳毅等重新塑造成了有血有肉的,充满命运悲欢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是一个悬念,一个巨大的人性之谜团,14个人物,14个人性和爱情之谜,要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谜团。不到最后一刻,没有人知道每个人的谜底是什么。很难想象,一个年轻的女作家,竟然能够在一本书里同时把握14个人的命运,而又将人性和爱表达得那么深刻和极致。这简直是一本武侠版的《达芬奇·密码》。读完,我很兴奋的给那位好莱坞的编剧哥们儿写了一份电子邮件,我说,难道你们不想拍一部充满东方武侠神秘色彩的《达芬奇·密码》吗?如果想的话,就去关注一下我上次和你提起的中国作家步非烟,她写了一步新书,叫《修罗道》,“修罗”是一个佛教的词汇,这本书里包含了佛教对人生的审问。呵呵,估计我这么一说,能把他忽悠得抓狂。&
步非烟很年轻,是一位北大才女,好象还在读中国文学的博士。她和她的年轻同行们如萧鼎、小椴正在写一种完全不同于金庸、古龙的小说。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武侠小说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们每个人都有非常庞大而坚定的读者群,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武侠现象。事实已经证明,一代人如果想超越上一代人,就不能做他们的奴隶。在金庸封笔古龙逝世后的很多人,中国人突然没有武侠小说看了,就是因为新的作家怎么也无法摆脱金庸和古龙的模式。只有革掉金庸和古龙的命,才能有新的发展,产生新的大师。步非烟,这个年轻美丽的女作家,选择的是一种硬碰硬的革命方法,像金庸一样的宏大的叙述,像金庸一样深厚的人文背景(比如她的《华音流韶》系列),但却与金庸完全不同的人性描述和善恶观,在她的笔下,推翻了善恶,推翻了金庸的古典情怀,直接通往人性最深处的世界。她的故事,充满了悬念和杀机,如同旋涡一下。当其他的写武侠小说的女作家,把武侠干脆写成了言情时,她没有,她显得格外有力,这也使她笔下的爱情变得更加深刻。
我觉得照现在的势头走下去,在革掉了金庸、古龙的命之后,步非烟、萧鼎和小椴完全有可能取代金古梁温,成为新的武侠大师。他们已经不需要太大进步了,只需要不断创作和时间的认可。
3100GOOGLE37
倪方六先生,我不是在给你的经典缝裹尸布,你不必哭那么大声
&一个流行文学网站在4000中学生中做的“作家影响力”排行榜。令新浪著名博客倪方六先生连哭了两把,哭声凄切,恍若招魂,哭声悲惨,恍若民族的魂掉了,欲招之而不得。先是为鲁迅哭。我当时看时,就觉得好笑,鲁迅好好的,一直是公认的民族魂,一直在那儿,没有人想过要搬他,你突然哭什么?因为中学生没有“最爱”读鲁迅?为这个而哭?犯得着吗?中学生当然更爱读《我为歌狂》、《诛仙》、《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幻城》、《会有天使替我爱你》,你非要让他们“最爱”《野草》,那冷入骨髓的文章,你非要让他们“最爱”《给小读者的信》,那大半个世纪前的说教,你非要让他们“最爱”《狂人日记》——你想干什么?他们是中学生嗳!
&今天,这位倪先生又哭了,这回好象是鄙人逗哭了他。因为我在博文里说,中学生读《红楼梦》不如读曾炜们,倪先生如丧考纰,以为是对经典文学名著之莫大侮辱。倪先生的逻辑还是一样的。既然鲁迅、《红楼梦》是名著,那你们就得喜欢,你们不喜欢就不正常,就是歪理邪说,就是别有用心,就是该被批判和镇压的,这味道,有一股法西斯的味道啊。倪先生坚持认为,我是不喜欢《红楼梦》的,那就一定喜欢《金瓶梅》,而《金瓶梅》不是好书,是淫书,《红楼梦》和《西游记》才是不朽的文学名著。哈哈哈哈,倪先生这是些什么逻辑啊,我倒恰好认为《红楼梦》和《金瓶梅》都是经典名著,但经典名著不一定就适合青少年阅读,奥,你只知道《金瓶梅》少儿不宜,那你以为《红楼梦》就是青少年当然“宜”的小说吗?我老告诉倪先生,也不宜。我在高校任教的时候,见过很多青春期痴迷《红楼梦》的女学生,全都被这书害了,不切实际,自命清高,自我哀怜,耽于幻想,个个想当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直到走上社会碰得鼻青脸肿才明白——“红楼误我”,悔之晚矣,蹉跎掉的青春还回得来吗?
我根本没有否认过鲁迅、《红楼梦》的伟大,我相信这个排行榜也摧毁不了他们的地位。但倪先生们居然会受惊似的嚎啕大哭起来,就委实令人不解了。
青少年们有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的权利。陶东风教授哭着用“装神弄鬼”企图去敲一下文学的丧钟,但文学丧不了,文学还是文学。《诛仙》也丧不了,在光在新浪就有几亿的关键词点击,曾炜、郭妮、明小溪、蔡骏、江南、沧月也丧不了,我昨天得到一个消息,沧月的最近的一本新书首印量是38万册,我听了那个笑啊,因为倪先生们肯定以为这是假的——又不是什么名家,又不是什么经典,小丫头们凭什么,一定是炒作。原来,只要不符合成年人逻辑的事情,就都是有问题的。只要是不读鲁迅和〈红楼梦〉的少年,就都是不良少年,而她们居然喜欢什么曾炜、郭妮、明小溪——倪先生们于是出离愤怒了,于是长歌当哭了,于是要招魂?并把小丫头小小子们批倒批臭,让青少年的阅读变得像20年前一样,这样就干净了、纯洁了?但我怎么觉得有些恐怖,我突然想起倪先生与我共同的偶像鲁迅先生的两个狠毒而狰狞的字来——“吃人!”
经典搁那里,总会有人读,但谁都没资格拿枪指着孩子们的脑壳说——这才是好的,你必须读!没有人去研究为什么曾炜、萧鼎们的书会有那么多孩子爱看,有些学校几乎人手一本啊,倪先生,我是做过调查的,手上还有数据,过几天可以找出来公布一下。但没有人去关注,相反,一旦知道,就发疯似的痛斥,“装神弄鬼”啦,肤浅无知啦……甚至是诅咒,看你们能红几年,不过是流星而已。等等。面目之狰狞,与那些纯洁的粉丝们相比,真是相映成趣啊。
&而青少年们读这样一些能写到他们心坎里的,离他们很亲近的小说,有什么错呢?曾炜们成为他们的偶像,当然要比鲁迅们成为他们的偶像要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甚至更健康。别拿鲁迅说事了,成年人也没几个能读懂他的,更别提青少年了。
倪先生嫌自己一个人力量不够强大,还搞出了一批反对派,一齐上阵,以为自己代表了人民。呵呵,欺负人家的书迷都是小孩子是不是?那我也拎出一堆来回敬一下,麻死你:
问老家伙&&&
问下那些说炜j不是的人们
你们为21世纪的中国青少年们做过些什么?
你们有什么资格来说别人的不是?
鲁迅怎么了?莎士比亚怎么了?
他们是过去,他们的影响就这么点
有什么不服的&&&&&&&
[匿名] 蝶舞&
我就喜欢看VIVI的书
她表达了生活和爱情的美好
比你们在这里亵渎别人好太多了
都给我滚出去
唉,什么时代啊,还要限制人家看书的种类,干脆学秦始皇吧,一把火把书都烧了!
SINA真是无良到家了...
"一弯新月天如水"
我想问句vivi那点对鲁迅不尊重了???
鲁迅不再代表我们这个时代有什么错吗?
她有说鲁迅的哪点不是了吗?
你的理解力真是有问题
vi姐万岁.vi姐的书最好看.批评 vi姐的人都是垃圾.
VIVI.超爱看你勒书!你那次还到我们学校来讲座来勒.
曾炜姐姐!你的每本书我都看呢!预祝你出的每本书都大卖!
炜炜姐不够意思闹~~~开了BLOG论坛里也不公告一下!不过前几天论坛登不上,可能柯柯没看到。。。
大家觉得为VIVI弄个博客圈怎么样...
VI姐我是玫瑰园的遇见唯檬呐.
小檬来也。
这是我一年前给某报撰写的专文,一年以来完全印证了我的判断。《诛仙》
、《昆仑》渐成经典,沧月《镜》系列如日中天,小椴、小非已入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武侠名家经典系列,出版了厚厚的文集。有时间我会
再为大家推荐两个才华横溢的武侠作家,是两位美女,《修罗道》的
作者,北大侠女步非烟和《且试天下》的作者倾泠月。我已经集中读
完她们的作品,有惊艳之感。
“四大门派”逐鹿中原
新武侠小说一剑平天下
现 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武侠小说竟然在2005年一下子火了起来。自
从金庸、古龙、梁羽生成为经典和绝响之后,人们就一直期待着武
侠小说的复兴,作为一种成人的童话,都市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武
侠小说有着本能的需要。然而,可能是由于金庸和古龙们实在是太
完美了,对于内地的原创作者来说,武侠小说的起点实在太高了,
人们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落空,直到2005年。先是老牌杂志《今古
传奇》的武侠版再次在读者中风靡,并捧出了很整齐的一批武侠小
说作家;继而是大型奇幻武侠小说《诛仙》的热卖,上市两周即闯
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并在“百度吧”的“文学艺术类作品”中排
行榜首,而这一榜单一直是被看作衡量年轻人对流行文化关注率的
重要依据;与此同时,美女武侠作家沧月也开始越来越红,《血薇
》、《镜·双城》等作品纷纷热销;最新的消息是,被称为“青春
武侠第一人”的小非,刚刚将其在网络上流传了3年的代表作《游侠
秀秀》以起印量12万,版税10%的天价签给了北京的某出版社。
  2005年的这股武侠风刮得如此炽热,以至于人们纷纷追问,这
些武侠新锐中有没有谁是金庸的接班人?新浪网甚至在首页将《诛
仙》称之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圣经”。然而,据笔者观察,目前的
这批当红武侠作家其实和金庸、古龙们并没有可比性,他们的写作
已经完全进入了一种“新武侠”的状态,无论是从想像力、写作心
态、写作方式等各个方面来看,传统的“金式武侠”都已经被这股
“新武侠”之风淹没。而在这股“新武侠”的浪潮中,又可以分为
4种完全不同的类别,分别是“青春武侠”、“奇幻武侠”、“女性
武侠”、“类传统武侠”。
“青春武侠” 从韩寒到小非
  代表作家:小非
  代表作品:《游侠秀秀》
  代表业绩:首印12万,版税10%的天价签约条件。
  其他作家:韩寒、何员外
  其实“青春武侠”是这股武侠热的突破点,早在2004年,韩寒
的《长安乱》和何员外的《何乐不为》就曾带起过一股“青春武侠”的风潮,早就对武侠小说不抱希望的读者第一次发现原来武侠可以这么写,可以
写得这么搞笑和无厘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情趣。就是从这两本
书的热销开始,人们开始重新想了了武侠小说曾经带给他们的乐趣。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记得,何员外在书的后记中交代自己为什么会写
这样一种小说时,曾经很真诚地说,自己受到了两个作家的影响,
一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小波,另一个叫“小非”,当时没有人知
道“小非”是谁?更不知道为什么对何员外来说,小非和王小波一
样重要。而那时,小非的《游侠秀秀》已经在网上红了很久。
  2005年,《游侠秀秀》终于要出版了,在漫长的等待之后,小
非等到了一个与他的身价匹配的签约价格。这是一本可以让人捧着
肚子大笑着读完,并且在笑的过程中会被女主人公秀秀的单纯和善
良感动得不行的武侠小说。你能想象吗?穿着红衣的少女秀秀一个
人闯荡江湖,先后遇到了强盗、淫贼和江洋大盗,强盗成了秀秀的
崇拜者,淫贼疯狂甚至害羞地爱上了秀秀,而秀秀却跌入了对江洋
大盗的情网……在一幕幕天真的搞笑背后,作者小非终于利用单纯
的秀秀把复杂的江湖变成了小儿女游戏的玩具。
“奇幻武侠” 《诛仙》一剑平天下
  代表作家:萧鼎
  代表作品:《诛仙》
  代表业绩:上市2周跻畅销小说排行榜前10名。“百度吧”文
学艺术类作品排行榜榜首。
  其他作家:江南、黄易、燕垒生
  其实“奇幻武侠”说新固然也新,但说它不新也可以。至少在
解放前,中国的武侠大师还珠楼主写的武侠小说其实就可以被称为
“奇幻武侠”,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只是在徐克的电影《蜀山》中领
略还珠楼主所塑造的“蜀山剑侠”的风采。而对于《诛仙》的书迷
来说,他们已经无数次把《诛仙》和《蜀山》相提并论,这似乎也
是“奇幻武侠”与武侠小说历史不多的渊源之一。
  《诛仙》之所以大热,其实更多的得益于近年来风靡网络的玄
幻小说的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作为与另外两部玄幻小说《小兵传奇
》、《飘渺之旅》并称为“奇幻小说三大奇书”之一的《诛仙》,
其实首先是被当成了奇幻小说而受到追捧并在台湾出版的。但它能
在众多的奇幻小说中脱颖而出,实在是因为其作为“武侠小说”的
坚实质地。
  2004年以来,很多在网上风靡一时的玄幻小说一旦进入传统的
出版市场就纷纷“见光死”,惟有《诛仙》成为异类,就是因为很
多玄幻小说一味追求想像力的无限放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动
辄就玩征服宇宙的游戏,缺乏深刻性和经典性。而《诛仙》则是以
很严谨的金庸式武侠为基础,以唯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生死之恋
为根本,以华丽的玄幻想像力为羽翼,塑造了一个平凡的少年,手
拿一根烧火棍,面对整个世界的孤独而倔强的形象。而这样的方式,其实是带有某种经典性的,因此也能使读者拥有了收藏的理由。
“女性武侠” 武侠还是言情?
  代表作家:沧月
  代表作品:《血薇》
  代表业绩:连续出版5本长篇小说,被游戏《墨香》选为形象代
  其他作家:步非烟、藤苹、施定柔、文愆、沈璎璎、蓝莲花
  当沧月在2005年之初被游戏《墨香》选为形象代言人时,她还
没有完全出名,但是她让人们看到了她的美貌,这个时候,人们的
疑问仅仅是,《墨香》选中她,是因为武侠还是因为美貌?但是人
们的疑虑很快就被消除了,当署名沧月的武侠小说越来越多的时候,当人们甚至专门给了她的小说一个“美女武侠”的香艳称呼的时候,美女还是武
侠已经不重要了,二者变得统一起来。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到底是武侠还是言情?因为人们突然
发现,其实沧月小说的读者中,很多并不是武侠小说的读者,她们
只是喜欢上了沧月优美的语言和在武侠外衣下精彩的言情。于是有
人说,其实沧月写的是言情小说。
  我倒觉得这种争议没有什么意思,对于一名女作家来说,言情
本来就是她天生的优势。在武侠中言情或者在言情中武侠,都没什
  像沧月这样的女生越来越多了,她们都喜欢写武侠小说,她们
都能写得精致唯美甚至小资得让你喘不过气来。比如文愆,她的《
紫玉成烟》系列正在网络上越来越受到追捧,她甚至把《红楼梦》
的味道写进了武侠小说,再比如蓝莲花,她的《千帐灯》简直把爱
情写得小资得无以复加。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用去关心她们是言情还是武侠。
“传统武侠” 如何摆脱金庸阴影?
  代表作家:凤歌
  代表作品:《昆仑》
  代表业绩:《昆仑》被称为是最接近金庸气质的武侠小说
  其他作家:小椴、杨叛
  凤歌是《今古传奇》武侠版的编辑,《今古传奇》已经为内地
的武侠小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小非、沧月、燕垒生、小椴们都是
这本小开本杂志的作者,但这本杂志分量最重的作者可能正是凤歌
本人,他的《昆仑》一共写了100万字,被称为最接近金庸实力的
  但是“接近金庸”的评价其实多少有些尴尬,这也正是仍然在
坚持一招一式地写武侠的作家们的尴尬,因为读者总是喜欢拿金庸
来和他们比,哪怕他们已经比金庸出色,也很难有人愿意认同。其
实这实在是遮掩了凤歌或者小椴们的光辉,因为他们的作品比起金
庸来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小椴,甚至创造了自己的“
椴体武侠”,其实也都进入“新武侠”的范畴,个人气息和现代感的加重使得他们的小说同样能够让年轻读者痴迷。
凤歌的《昆仑》和小椴的《杯雪》是最受传统武侠迷认可的武侠小说,它们甚至已经被命名为“经典”,也许,他们更需要一些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努力并不仅仅是跟金庸“无限接近”。
  如果说“青春武侠”是轻松自在的流云的话,那么“奇幻武侠
”就是奔腾直下的瀑布;如果说“女性武侠”是绕指柔的绸缎的话
,那么“传统武侠”就是威严壮观的钟鼎。四个门派,各领武侠风
流。不管怎么说,小非、萧鼎、沧月和凤歌们,正在一同创造新武
侠的春天。
“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作家”调查结果一出
,排名靠前的全是曾炜、郭敬明、韩寒等青春爱情小说家
,而中国正统、严肃文学作家几乎全部落选, 排上号的也只能垫底
,这样的结果引发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开始为中国的严肃文学担忧
,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这个结果非常正常,这是当代青少年的自我选择。以前的孩子读什么书,都是家长和老师强行塞给孩子们的,那才是不正常的。逼着心智并不成熟的中学生去读鲁迅、去读《红楼梦》,那是会逼坏人的。很多女孩子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之后为什么那么不适应,就是《红楼梦》读多了,哀哀怨怨,哭哭啼啼,觉得社会很肮脏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生读《红楼梦》不如读曾炜的言情小说,曾炜的小说我看过不少,非常生动,对爱情的理解也很健康,她就是写给情窦初开的人看的,很美好,能够让她的读者懂得爱和被人是美好的,她培养的读者是健康的人群,而不是《红楼梦》那样自怨自艾自怜的人群。我还要说,青少年多读韩寒,可以让自己更有适度的个性,多读《诛仙》,可以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多读蔡骏,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这一点来讲,这些时下流行的作家对青少年意义更大。这是个好事情。至于严肃文学,那应当等一个人心智成熟之后才应该也才有能力去考虑。你非逼着请少年读鲁迅,那就是虐待。所以,在这个问卷里,鲁迅的排名不是太靠后而是太靠前。这才是问题。而且以前中国大陆根本没有通俗文学的,我们喜欢读的都是欧美和港台的通俗文学,现在我们自己有了自己的言情、推理、奇幻、武侠作家,这是时代的进步。
2 现在很多年轻人 ,特别是中学生
,对青春派作家的崇拜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
很多学生甚至以没有读过这些作家的书为羞耻
,您对这种崇拜作何评价。
我觉得这也很正常,没有必要惊慌。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现在的青少年爱看书就是好事。我接触过不少青少年,他们确实很爱看书,而且已经懂得珍藏图书了,这有什么不好呢?他们的偶像作家们写的作品也很优秀。现在很多人动辄就指责80后怎么怎么样,我说你们不要指责了,80后都开始指责90后了,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成长的历程,不可能一代人都走偏的,能偏到哪里去?我看他们生机勃勃,思维活跃,不是他们的前辈能比的。所以不要揪小辫子,要明白下一代人不可能按照上一代人的逻辑成长。这种崇拜实际上是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情感的崇拜,随着他们慢慢长大,这种崇拜自己会减弱,但对美和爱的感受却保存在心灵里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纪风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