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日历的游戏有多发达

【财·发现】决定2025年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
麦肯锡认为,未来 10 多年最具经济影响性的技术应该是那些已经取得良好进展的技术—如已经在发达国家普及并在新兴国家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知识工作的自动化,比方说用计算机语音来处理大部分的客户电话;物联网,比方说将传感器嵌入物理实体中用来监控产品在工厂的流动;以及云计算。按照麦肯锡的估算,到 2025 年,这些技术每一个对全球经济的价值贡献均超过 1 万亿美元(即便是预测的下限)。
不过麦肯锡的报告中令人感兴趣的预测是,一些比较性感的新潮技术,如无人驾驶汽车、3D 打印、可再生能源等的经济影响相对较低。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25年全球趋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最新播报:
2025年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
  李慧心 编译
  美国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就“未来互联网”制作了一系列专题。近日,他们以“10年后的互联网”这一话题,对许多互联网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了访问。这些受访者的回答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或行业,而是超国界、跨领域的预测。该中心收集了这些预言,写成了一个报告。
  据了解,该中心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2025年,互联网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它会给社会、经济、政治带来什么影响?“无论好坏,您预测从现在到2025年,互联网会带来什么重大影响呢?”皮尤研究中心如此问道。
  网络将成为无形的生活管家
  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科学家大卫·克拉克在接受采访时认为,2025年的互联网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改变将通过物联网的方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设备之间将会有特定的通信模式和社交网络,可以进行自主分享聚合信息、自动控制和激活。也就是说,物联网会高度发达,设备自动化程度会大幅提高,人类将生活在一堆‘活跃’的设备之中。互联网,还有其他电子设备参与的通讯活动将更加普及,同时也隐藏得更深,变得更加无形。某种程度上,它将和我们所有的行为融为一体,而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他说。
  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软件开发者阿隆·罗伯茨则更关注可穿戴设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穿戴设备将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遍布于家庭和工作场所的传感器将帮助我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及早防范疾病风险的出现。”届时,可穿戴设备将去掉那些不切实际的花哨功能,真正成为医疗、健康系统的助手。可穿戴设备将时时刻刻促使人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式,大大缓解人手日趋短缺的医疗系统的压力。
  一切皆可在线
  几乎可以断言,未来10年互联网将介入更多领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然而,下一个被互联网改变的关键领域是什么?
  拥有40年数字通信从业经验的大卫·汉斯认为,互联网发展将对社交互联方面产生更大的变革。“地球上的70多亿人将会‘互联’,而且各条线路都有固定的目的地。当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相互联系,进行双向通讯时,国家对地理边界内的个人控制力会开始下降。”他在接受采访时说。
  谷歌首席经济学家哈尔·瓦里安则认为,互联网对世界最大的影响将会是促进人类知识的普及。他说:“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限制,许多高智商的人才因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而被埋没。廉价的、可联网的设备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诸如可汗学院这样的在线教育服务在下一个10年可以覆盖更多的地方。全民教育,哪怕是最基本的读写计算能力教育,只要能够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将会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谷歌副总裁温特·瑟夫也认为,许多基于在线的业务将会涌现出来,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会成为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
  温特·瑟夫还说,未来10年的互联网,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包括总统选举投票,当然,前提是有强大可靠的身份验证方法。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为业务增加和信息共享提供便利,商业模式需要适应变化的数字时代。隐私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人们更需要信息透明度。”他说。
  负面效应或更加严重
  并非所有专家对于互联网的未来都是一片乐观,许多专家已经在为2025年的互联网发展表达忧虑。《纽约时报》的高级编辑乔治·麦考夫早年信奉约翰·佩里·巴洛所说的“网络乌托邦”,但是,他渐渐感觉到,技术力量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反乌托邦世界。“当你拿起电话,电话那头响起的是自己母亲熟悉的声音,但是实际上,这有可能只是一款恶意软件在捣鬼。”他说。
  Top Editor International Media Services的CEO卢埃林·科瑞尔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届时,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在网络上进行,网络恐怖主义也终将遍布。隐私和保密将会成为过去式,也会催生一种新型的疾病——在线疾病,影响着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他认为,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的数字鸿沟会继续增长恶化,甚至超出国家乃至国际组织的能力范畴。贫富分化更加严重,全球化企业是罪魁祸首,同时也是受益者。数字化犯罪将更加普遍,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简言之,互联网的发展会让世界越来越不安全。这样的条件下,个人专业能力和洞察力或许能够保护自己。
  德克萨斯A&M大学副教授兰迪·克鲁夫认为,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互联网对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将逐步消融,数字媒体的兴起会对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虚拟国家的兴起、互联网跨国政治运动、数字化外交等。还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于政府权力的破坏,比如之前的维基解密事件。同时,网络战也会成为国家之间斗争的形式,包括对称和不对称的网络战。而且互联网也正在消融地缘政治。
  不少专家也认为,随着地缘政治的消融,政府也会变得越来越“精明”。南部阿肯色州大学的副教授保罗·巴比特提出这样的猜想:“各国政府将互联网作为政治斗争和治理社会的有效工具,也就是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政府服务。人们可以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随心所欲地享受互联网。”
[责任编辑:展望杂志(2013年第一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61页免费330页免费145页免费28页免费100页免费 49页免费40页3下载券588页1下载券8页免费312页1下载券
展望杂志(2013年第一期)|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4年中国网民数量达6.32亿人
麦肯锡发布报告:2025年互联网将最高贡献中国22%GDP增量
&&&&来源:&&&&
&&&&&&字号
人民网上海7月24日电 (记者 曹玲娟)根据麦肯锡旗下研究机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今天在沪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32亿,2013年中国电商零售额已接近3000亿美元,其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这份题为《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虽然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只占GDP的3.3%,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但到了2013年,该指数已经升至4.4%,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高于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随着中国迈向数字化新时代,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占到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0.3-1.0%。这意味着,在这十几年中,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到22%。也就是说,到2025年,近4万亿元到14万亿元的年度GDP能否实现,将取决于互联网应用的速度和深度。
仅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例,报告预测,互联网每年将可以节约1100亿到6100亿元的医疗卫生支出。金融服务业同样如此,报告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对金融业GDP增长的贡献度将达10%到25%。
然而,报告同时指出,中国消费者迈进了数字化时代,但企业却慢了一拍。对中国大多数行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大多数具体的好处企业却尚未实现,目前更多地反映在与消费相关的层面。报告认为,过去,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以消费者、而不是企业为导向。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占零售业百分比为7-8%,高于美国的6%;而中国中小企业运营中互联网使用率为20-25%,远低于美国的72-85%。
事实上,将互联网技术整合到公司运营中去绝非易事,它需要大量的预先投资、升级整套新技能、设计新的组织和流程以及树立拥抱变化的企业文化。但无论对于单个的企业还是总体经济来说,成功转型的回报都十分可观。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将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到一个更多基于高效劳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推动的发展模式。麦肯锡认为,颠覆性变革已经开始。
联系本文记者
(责编:潘旭海)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2025 的文章

 

随机推荐